乐民之乐教案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乐民之乐教案(共3篇)

乐民之乐教案 篇1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湛江市坡头区一中 陈登菊

教学目标: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2.领会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3.学习理解对比在论辩中的作用,感受论述的强度。教学重点:民本思想和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描写,能在作文中运用对比手法阐明事理。教法:诵读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范仲淹发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宣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政治家;鲁迅曾在诗中写道“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而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今天,孟子就要站在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主张。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学生朗读第一则《庄暴见孟子》。三.正音:王语暴()庶几()好乐()可得闻与()蹙(安页)()羽旄()管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臣请为王言乐(yuâ lâ,yuâ lâ,lâ,lâ)......

四.重要词语点拨: 1.王语暴以好乐

语:告诉

2.直好世俗之乐耳 直:同“只”,只是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乐:第一、第三两个“乐”读yue,意思是欣赏音乐;第二、四、五三个“乐”读le,意思是快乐。

4.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举:全都 5.兄弟妻子离散 妻子:妻子和儿女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第一个是“大王”,第二个是“行王道一统天下”的意思。教师归纳重要词语:见、语、好、乐、今、鼓、少、王、疾、直、与、田

五.文言知识整理 A、词类活用

1.王语暴以好乐 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2.独乐乐,与人乐乐 前一个“乐”: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3.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4.今王鼓乐于此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演奏 5.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疾病:生疾病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后一个):名词作动词,行王道。B、古今异义: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女儿;今指男子的配偶。C、一词多义:鼓:(1)、一鼓作气(击鼓)(2)、微风鼓浪(振动)(3)、今王鼓乐于此(演奏)(4)、噌洪如钟鼓不绝(乐器的一种)

疾:(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2)、疾首蹙(安页)(痛)(3)疾风知劲草(猛烈的)(4)、声非加疾(强)D、通假字

(1)、直好世俗之乐耳(通“只”)(2)、可得闻与(通“欤”)(3)、吾王之好田猎(通“畋”)E、文言句式有:

宾语前置: 好乐何如?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状语后置: 王语暴以好乐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主谓倒装: 善哉问也

被动句: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曰

省略句: 不若与人

六、课文内容解析: 1.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第一节却写了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这是不是多余的文字?为什么? 明确:不是。①给孟子一个找齐王谈话的切入口。②引出话题“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③制造悬念,好乐与国家治理得好有什么关系呢? ④ 庄暴对“王好乐”无言以对,表明话题有难度,孟子迎难而上,说服齐王,反衬出孟子论辩高明。

2、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时,脸色应该是怎么的?为什么会“变色”?

明确:无标准答案。可以说“恼怒,恨庄暴转告孟子”,也可以说“良心发现,羞愧不已”。

3、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提示:孟子见到齐宣王,首先问“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前两天我听小庄说,大王是位音乐发烧友啊。”)这一个简单平常的问题却让齐宣王面有惭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齐宣王尴尬地一笑:“不好意思啊,寡人不大喜欢贝多芬的音乐,嘿嘿,寡人是周杰伦的粉丝。” 孟子的回答大出齐宣王意料之外:“挺好的,其实呢,贝多芬和周杰伦其实都一样。”)(听什么音乐看什么书,到现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人大体是处在什么阶层的。比如,问问你在听什么音乐呢,你说在听安七炫和周杰伦的新专辑,那我们就知道你是个小中学生,正在青春期呢;你要说听的是平克·弗洛伊德,那我们就知道你是叛逆青年,是愤青,可能还多少有点儿艺术气质;你要说你听的是王菲,没的说,小资;你要说你听的是罗大佑的老歌,那你就是中产阶级,雅皮;你要说听的是样板戏,这个呢,放在以前你是积极分子,放到现在呢,那你可是个超级大另类了,绝对前卫)因为儒家认为一个君主喜欢先王之乐,也就是高雅之乐,对治理国家有利;相反,喜欢世俗之乐会让君主沉溺声色,对治理国家不利。面对齐宣王的惭愧,孟子采取“求同存异”的方法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这一句话,缓和了谈话的气氛,同时让孟子掌握了说话的主动权。所以,接下来齐宣王主动问“可得闻与?”紧接着孟子巧设两个问题说“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齐宣王回答“不若与人。”“不若与众。”两次回答都是孟子想要的答案。最后孟子因势利导,在对比描写中让齐宣王明白“与民同乐”的重要性。

齐王把自己和孟子对立起来,变了脸色,这等于是堵住孟子的嘴巴,谈话气氛非常僵硬。我们要看清孟子面对这并不融洽的气氛所用的对策。如果孟子硬要谈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是非,谈话气氛可能更加紧张,更关键的是达不到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所以,孟子在此时转换了谈话的内容,几乎是迎合齐王似的说了那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通过引起齐王兴趣,改变谈话气氛。但是这句话却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经巧妙地把谈话内容引入了政治领域。紧接着,孟子又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这话是承接齐王的“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而言的,但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其间孟子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概念,于是,出现了四个概念:“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今之乐”、“古之乐”。这四个概念的出现,使孟子转换了话题,为齐王钻进自己的圈套作好了准备。

至此,孟子就已经完成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转移。要指出的是,孟子为了缓和谈话气氛所用的手段,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来对音乐的立场,却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领域。这是不容易的。孰乐?”齐王的两次回答“不若与人。”和“不若与众。”说这话的前提是齐王忍不住主动地说“可得闻与?”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阐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确,一是蓄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重谈话气氛,诱导齐王在思想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

试用简表表示孟子展开论述的思路。转换概念 转换话题 再换话题 吸引对方 诱敌上钩 直奔中心

4、两幅画面的妙用

提示:一是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景;一是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使用的是描写的手法,然后把惨景图和乐景图的对比,引出的是正面的结论“此无他,与民同乐也。”这种对比法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说教,要注意借鉴到作文中。

5、本篇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提示:描写类语言的形象和精炼。在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主要是指那一些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比如,“疾首蹙頞”、“欣欣然有喜色”、“王变乎色”等,这些神态语言,胜过无数心理活动的描写,“钟鼓之声”、“管籥之音”、“车马之音”、“羽旄之美”,这些词语,非常概括地绘出了王公们的日常生活。有人说,文章写作,就是剪辑生活场景的艺术,这一组名词短语的锤炼技巧。

七.练习:有一同学热衷电子游戏,不能自拔,请你对他说一番话,尽量运用孟子的谈话的技巧。

提示:与千千万万奋战在第一线希望一战成名打败电脑手机游戏的斗士一样挥斥方遒,霸气十足。有的人心 存侥幸,只看到了别人赢钱的”成功事迹“,一点点的胜绩在他眼里被无限放大,真把赌博机当成提款机了?和机器斗,难道不是死路一条吗?由简单玩到复杂,家底日见凋零,输掉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彻彻底底输掉了尊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人不到伤痕累累,就不懂得后悔。实在是很有道理。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哥玩的不是钱,是尊严!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吃苦。咖啡苦与甜,不在于怎末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末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第二课时

一、朗读《王立于沼上》

二、正音

三、文言知识整理: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时日害丧(“害”通“曷”,何。)

②予及女偕亡(“女”通“汝”,你。)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经之营之(经、营:都有测量、度量的意思。)

② 庶民攻之(攻:制造。)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庶民子来(子: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

②而民欢乐之(欢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

四、内容分析:

一遍《孟子》翻阅下来,我怀疑这个梁惠王,还有《孟子》书中写到的那几位大小国王,全都有主动受虐的倾向。这不,刚被孟子教训完,梁惠王的受虐瘾又上来了。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知鱼之乐”)这个白痴般的梁惠王,大概属于那种典型的没事找抽型。你想孟子能对他说出什么好听的话?从《诗经》说到文王,从文王说到亡国之君夏桀,连那句古老著名的反动标语:时日曷丧?予及女偕亡!都拖出来了。扫兴的话听过,这么恶毒扫兴的话,只有孟子说得出。

跟那些大人物说话,别太把他们当回事,搞得自己像个缩头乌龟样。齐宣王在雪宫召见孟子,问了一句:“贤者也好这口儿吗?” 这话是不是很耳熟?不错,前边梁惠王就问过同样的一句话。这二位在问起孟子这句话的时候都给人同样的感觉,那就是:得意洋洋,沾沾自喜。你有豪华别墅怎么啦,你美女如云怎么啦,你有洋酒、房车怎么样?你到处吃喝玩乐又怎么样?——大爷我不尿你这一壶!

五、简要《王立于沼上》的主旨(主要意思):君主贤明,才会享受真正的快乐(池沼苑囿之乐)。

第三课时

一、朗读《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二、正音:(1)放于琅琊(fǎng yá)(2)秋省敛而助不给(xǐng jǐ)(3)睊睊(juàn)(4)慝(tâ)(5)徵招(zhǐ sháo)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遵海而南(遵:沿着。)②秋省敛而助不给(省:视察。给:不足。)③为诸侯度(度:法度,准则。)④民乃作慝(慝:邪恶。)⑤师行而粮食(师:众人。)

⑥人不得,则非其上(非:责怪,非难。)

四、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3、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4、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5、于是始兴发而补不足。

五、文言知识整理:

1、词类活用

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忧: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以„„为忧愁。)

②出舍于郊(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2、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②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

六、分析

开篇,齐宣王又对孟夫子问了和梁惠王一样的问题:“贤者亦有此乐乎?”

难不成贤者都得苦哈哈的?精神上的愉悦就比不上物质上的享受么?看来齐宣王虽然比梁惠王多几分良心,但依旧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暴发户心态(富豪想给儿子买地铁)。

孟夫子当然不会放弃教育这小子的机会,于是说,贤者也有这样的快乐。要是得不到这样的快乐,他们就会找国王算账。虽说得不着这种快乐就埋怨国王,是不对的,命苦不能怪政府嘛,但一国之主有快乐而不同他的百姓一同享受,也是不对的。夫子又拐着弯把齐宣王骂了一顿。意思是说你齐宣王别得瑟,要是你不让百姓过好日子,迟早有人找你算账。接着他又讲了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道理,算是老生常谈了。

为了让齐宣王更明白,孟夫子讲了景公出游的故事,大概是想让齐宣王以先王为榜样。话说齐景公想去转附朝儛两个山上去游游,就问大臣晏子,怎样才能和过去的圣贤之君相比。晏子就对他讲述了巡狩和述职的事情。巡狩是周天子巡视各个诸侯的守卫的疆土,是上级视察下级。一个“狩“字可以看出周天子是把天下当做他个人的猎场的,诸侯只是他的管理员。述职则是诸侯去朝拜周天子,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这两件事虽说过程和游玩有关,但主要是以工作为主。其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早已无力巡狩,而诸侯们也早把述职丢到九霄云外。周天子那微薄的能力和江河日下的威望,估计一出东周小朝廷,稍不注意就会被哪个野心没边的诸侯给灭口了。

晏子说,那时君王出游,是为给百姓带去好处的。除了视察春耕秋收,还给贫困的百姓进行补助。所以当时的人们非常欢迎君王出游。吾王不出游,我的休息哪里求?吾王不出游,我的补助哪里有?国王要出游,大家能揩油。饿的能有饭,累的能轮休。巡狩政策好,大家乐啾啾。’”可如今君王一出游百姓就怨声载道,因为不但没带来好处,反而耗费民脂民膏,挥霍民力,整得百姓生不如死。谁也不原意让君王出游了。晏子还把君王无耻的行为分为四类,叫“流连荒亡”。孟夫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规劝齐宣王,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而要时常记挂百姓,多为他们的幸福和疾苦操心。

吃过领导视察的苦的同胞们都知道,那是种神马感觉。当年毛爷爷那批领导人视察各地,人民高兴得像过节一般。可现在领导一下地方,百姓就像躲鬼一样(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状况和孟夫子讲的故事咋这么像呢?

七、小结

乐民之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喜欢读书,使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从课外书中获取知识,增长见闻。

3、争取借这次活动,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活动形式:

采取小组交流的形式展示读书成果。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课外书,写读书摘记。

2、准备诗歌朗诵,排练课本剧、歌舞,读书故事等,学生准备一本推荐用的书籍。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为了让队员们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读书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乐趣,让浓郁的书香充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所有我们班决定开展了这次主题班会。

二、诗歌朗诵

甲:如果有人问:“伴随你成长的是什么?”

乙:也许有人会说是美味的零食,也许有人说是刺激的游戏,也许还有人说是动画片和电视剧。

甲:自从学校就开展了读书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伴随我们一路成长的是知识的源泉——书籍!

合:六年级“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甲:求知进取拼搏,这儿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乙:探索上进成功,这儿是我们成长的地方。甲:这儿把我们育成新世纪的主人。乙:这儿把我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甲:腾飞从这儿开始,我们飞向理想和辉煌。请听《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甲:阅读让我们感受了语言的魅力,阅读让我们收获了知识!乙:勤劳的蜜蜂爱跟花朵交朋友。甲:奋发的种子爱跟土壤交朋友。乙:刚强的矿石爱跟烈火交朋友。甲:有为的孩子爱跟好书交朋友。

三、感悟名人读书故事

乙:古今中外有学问有成就的人都喜欢读书,他们从书中得到了教益、获取了知识,对人类做出了贡献。下面请听“名人读书”的小故事。

甲:听了这古今名人的读书故事队员们心有何感想?请小队之间相互交流下。

乙:请各小组代表谈谈你们的感想。

甲: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我们的队员都能喜欢上读书,在读书中收获,在读书中成长。

乙:世界几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提供了浩如烟海的书籍。这学期,我们每位同学都学习了一些古文吧?

甲:是啊,不仅学了了,我们还把它编成一部非常好看的课本剧呢。

四、学以致用

(1)乙:是啊,下面就请欣赏课本剧《 两小儿辩日 》。甲:原来课本剧还蕴藏着这么深刻的道理!乙:这些古文,语言精炼,还能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看来我真得好好学习古文了!

甲:是啊,好的书籍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啊!乙:但是读书有益,并不等于读什么书都有益。

甲:那些不健康的书籍、报刊,就像毒药一样,能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乙:那么,我们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应该选择既有价值又适合自己需要的书。甲:那就来听听我们的介绍吧。(2)(队员代表介绍优秀图书)

乙: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船,带领人们驶向广阔的海洋。甲:因为书,我们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乙:因为书,我们可以与古人对话,与未来握手。甲:我们快乐地阅读,在读中获取知识,吸收营养。乙:我们快乐地阅读,在读中幸福成长。甲:下面我们进行知识竞赛。

五、体会读书乐趣

(一、知识竞赛)

1、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是()。

2、在我国唐代诗人中被称作诗魔和诗圣的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4、《山川之美》的作者是谁?(陶景弘)

5、“五岳”指的是哪五座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6、《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是谁写的?(安徒生)

7、人们常用哪位诗人哪句诗来表达过年过节思乡思亲之情?

8、请问,“三国”指的是哪三国?(魏、蜀、吴)

甲:队员们真聪明,你们从书本里获得了这么多知识,一个个都成了小博士。看来队员们在这次的读书节中收获还真不小!

乙:可不是吗?现在的校园的每天都会看到队员们读书的身影,听到队员们朗朗的读书声!请欣赏歌伴舞

(二、《校园的早晨》)

甲:让这朗朗读书声天天回荡在我们的校园吧!

乙:为了丰富我们的“图书角”,为了让队员们能读到更多的好书。甲:大家拿来了自己喜爱的好书,准备献给中队。乙:那献书活动现在开始。(播放《欢迎曲》)甲:队员们,多读一些好书吧!这样可以开阔你的视野。乙:多读好书吧,这样可以启发你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甲:我们是祖国最美的花朵,我们是祖国永远的春色。

乙: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多读好书,多看好报,吸取智慧的力量。

合:六年级“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的主题班会就要结束了,现在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我们讲话。

乐民镇第二中学2011总结 篇3

乐民镇第二中学

二零一一年七月 “六五”普法工作总结

乐民镇第二中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

“六五”普法工作总结

2011 年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年,今年,为了做好全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我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增强法律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扎实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法制教育,积极推进法制教育工作,为全校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就我校这一学期以来的法治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一)、学校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工作,周密安排部署。2011年我校制定了法制实施计划,并及时调整法制领导机构,确立一名领导去抓法制工作,由于责任靠实,安排扎实,学校的法制工作落实得早,落实得快。在学校召开的各种会议上,领导都强调法制教育,并要求把法制教育融入到各项中心工作中去,用典型事例和现身说法强化法制教育,效果明显。

二、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形式,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1.上法制课。由教务负责法制课的编排,要求上法制课的教师写出法制课教案。

2.广播宣传。利用校园广播进行每月一次的法制宣传教育。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人保护法》等法律。通过宣传教育,学生能

从中了解一些《义务教育法》、《未成人保护法》里面的法律知识。

3.法制专题讲座。根据学校“六五”普法工作的需要,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给学生上法制专题课。通过学习,师生也从专题讲座里学到一些法律知识。

4.自学领悟。学校本学期组织教职工进行自学《义务教育法》的活动。通过学习后写心得体会,教师对《义务教育法》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体会。

5.板报宣传。由团委组织刊出学校法制黑板报。由学生刊出班级法制黑板报。通过教室内外的法制黑板报的宣传,全校师生也不同程度的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识,提高领悟全校师生的法律素质。

6、利用国际禁毒日开展禁毒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

二、存在的不足

法制教育工作任务重,难道大,人手少,牵涉的人员多。工作人员缺乏经验,所以在工作中存在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现象。

三、今后的打算

学校在本学期以来,认真开展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今后将总结工作经验,寻找工作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完善措施,加大力度,使法制教育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得以全面落实。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六五 ”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工作生活秩序良好。但与上级的

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这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努力,更进一步做好法制教育工作。

乐民镇第二中学

上一篇:七年级政治复习资料下一篇:童年趣事作文400字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