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文化建设内容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文化建设内容(推荐9篇)

护理文化建设内容 篇1

一、基本资料:要求用中医术语描述病人主要症状及阳性体征。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时主要症状、体征描述、入院方式、入院时查体(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病人的阳性体征及专科(专病)的阳性体征、既往史、辅助检查的阳性体征等)。

二、疾病诊断:中医诊断(辨证分型)西医诊断

三、中医治则;中西医目前治疗用药情况。

四、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1、护理诊断/问题及相关因素:尽量提与中医有关的相关因素。

2、针对诊断提出预期结果,采取具体护理措施(主要体现中医特色辨证施护内容)。

①一般护理要点(病情观察、给药护理、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临证施护)

②健康指导:包括功能锻炼。③特殊指导(特殊治疗、检查等)

3、效果评价。备注:

1、给药护理方面:重点是服用中药、中成药、西药方面的用药指导及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方法。

2、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按照护理部上次下发的范例执行,疑难病例讨论加中医症状描述,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突出中特色。

中医护理查房范例

一、简要病史

患者陶xx,男,7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心累气紧16年,复发加重3天入院。入院前3天患者不慎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加重,咯白色稠痰,量中等,不易咯出,伴明显心累气紧,活动后加重,在家自服药及使用“舒利迭”、“思力华”以及家用氧疗及无创呼吸机通气后,心累气紧无明显缓解,且有逐渐加重趋势,伴阵发性精神异常、胡言乱语,遂来院就诊,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收入院。扶入病房,精神差,神清语晰,形体消瘦,慢性病容,高枕卧位,呼吸稍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纳食差,不寐,二便正常。测体温36.4℃,脉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54/58mmHg。

患者既往体键,1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对磺胺过敏;抽烟40年,每日约20支,大学文化。

入院后血常规:WBC:11.2*109/L,N:91.21%,RBC:4.63*1012/L,HGB:154g/L。电解质:二氧化碳39mmol/L,CL:92mmol/L。肾功:尿素氮:8.30mmol/L,肌酐:109umol/L。肝功: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4u/L。血脂:总胆固醇:5.43mmol/L。心肌酶:CK:320IU/L,CK-MB:35U/L,羟丁酸脱氢酶:201U/L。血气分析:PH:7.23,PCO2:92.2mmHg,PO2:96.7mmHg,BE:7.3mmol/L。

二、诊断:

中医诊断:久咳(风热犯肺证)。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

三、诊疗情况:

中医选用慢支Ⅱ号方以清热宣肺,祛痰止咳。

西医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炎及舒利迭、噻托溴胺、多索茶碱解痉

平喘,盐酸纳洛酮兴奋呼吸治疗,以及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四、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失宣降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呼吸平稳,二氧化碳储留减轻,未发生肺性脑病。护理措施:

①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② 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半卧位休息。

③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的频率、节律改变。

④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协助拍背,必要时吸痰。⑤ 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间断呼吸机辅助治疗。⑥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制剂。⑦ 嘱患者保持情绪愉快,以免加重气机紊乱。

⑧ 饮食上注意营养丰富、易消化,如百合薏米粥或梨、白萝卜、生姜、冰糖适量煎汤服用,以润肺化痰,补益肺脾。忌食辛辣、肥甘厚味、浓茶、浓咖啡、及生冷食物和烟酒。

2、活动无耐力:与久病体虚,气血不足有关

预期目标:卧床期间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逐步增加活动量,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 ① 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

② 加强巡视,及时协助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

③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式呼气法。④ 病情稳定,指导患者进行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⑤ 加强饮食调护,可进食山药、大枣、薏苡仁健脾,核桃仁益肾纳气,百合、梨等润肺生津,并可间断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等补

益肺脾肾的中成药,以增强肺脾肾的功能。

⑥ 中药汤剂宜温服。

3、焦虑: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焦虑减轻,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感增加。护理措施:

① 多关心理解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帮助病人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② 鼓励家属、朋友多关心患者、多参与病人的护理。③ 遵医嘱予艾条灸心俞、关元、足三里、神门等穴。④ 加强饮食调养,以补益气血的饮食为主。

4、睡眠型态紊乱 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痰热扰心、神不守舍有关

预期目标:睡眠质量得到提高 护理措施:

① 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休息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护理。② 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

③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如睡前喝热牛奶;用热水泡足,按摩足底涌泉穴等。

④ 遵医嘱取心、肾、神门、脾等耳穴埋豆,每日按摩数次。

五、效果评价

经评估、提出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目前患者住院一周,病情稳定,焦虑情绪减轻,能配合治疗,睡眠时间逐渐延长。

护理文化建设内容 篇2

1 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1.1健康教育护理的对象

应将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均作为健康教育护理的对象 , 不仅使病人和家属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 更使家属帮助和监督病人积极做好自我护理活动 , 很好地控制病人病情 , 提高其生活质量。

1.2 健康教育护理的内容

对病人及其家属健康教育护理的内容包括 : 1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 应坚持终身治疗和护理 , 不断提高治疗效果。2饮食和运动治疗属于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 应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技能 , 掌握体育活动在治疗中的作用 , 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行为生活方式 , 避免因饮食和运动原因所致高血糖或低血糖反应以及其他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3使病人及其家属掌握降糖药物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 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 能够识别药物应用中出现的副作用并能正确处置。4使病人及其家属掌握糖尿病治疗控制的标准和要求 , 定期不定期到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2 非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护理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治疗、运动疗法以及心理治疗和护理等措施。

2.1 饮食治疗的健康教育护理

饮食治疗应严格和长期执行 , 属于基础治疗的范畴。应强调低热量、低糖和低胆固醇饮食 , 适当增加摄入膳食纤维和相关微量元素 , 应多元化选择食物品种。

应将低血糖指数的谷类食品作为主食 , 根据患者实际适当加入调节糖代谢、保肝护肾、对胰岛有滋养作用的食品 , 不应食用精细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 , 亦可加入多种粗杂粮 , 有利于血糖控制。主食应高于副食量 , 最优副食是水产品 , 其次为禽类 ,牛、羊肉等也较为适宜;每日应摄入50~100 g肉类 , 以瘦肉和筋腱较为适宜。豆类及其制品可与健康人正常食用 , 患有重度肾病者应限量食用。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较高 , 应控制蛋类中蛋黄的食用量。要多食用色拉油 , 普通植物油每日用量应在25 g以下。

蔬菜类不可取代主食 , 应与主食搭配食用。患者应根据季节和疾病的情况 , 选择食用芹菜、白菜、菠菜、紫菜、西红柿、洋葱、嫩黄瓜、黄瓜、苦瓜、冬瓜、豆芽、海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 这可增加肠蠕动 , 延缓食物消化吸收 , 防治便秘 , 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2.2 运动疗法的健康教育护理

和饮食疗法相同 , 运动疗法也属于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规律的体育锻炼和运动 , 具有降低体质量 , 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和降低血糖 , 促进血循环和改善心肺功能 , 降血脂和降低轻中度高血压 , 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活动应在餐后1~2 h进行。运动形式以步行、骑自行车、慢跑、跳舞、健身操、太极拳和游泳等中等度有氧运动为主 , 活动频率为1~2次 /d。为提高降糖效果 , 应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者应养成定时活动的习惯 , 肥胖者的活动频率可适当增加。活动时间为20~40min/d, 每周活动在5 d以上。

2.3 负性心理的健康教育护理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 ,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好 ,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 可造成相应靶器官的损害并出现急慢性并发症。疾病终身治疗所需较高的费用和对病人的折磨 , 患者及家属可出现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负性心态 , 这可使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提高。因此 , 护士应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人及其家属的异常心理反应 , 根据评估结果开展心理护理活动 , 说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可促进疾病的康复。要教育病人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所患的疾病 , 与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制定心理护理措施 , 灵活选用倾听音乐、催眠暗示、放松疗法、兴趣培养等针对性措施和方法 , 强化患者自我修养 , 积极参加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 , 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 避免接触护理评估中得到的可造成负性心理的因素 , 维持机体内环境处于稳态 , 自觉接受治疗 ,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 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护理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两类 , 健康教育护理的目的在于正确选择和应用治疗药物 , 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3.1 口服降糖药物的健康教育护理

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双胍类和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口服磺脲类应在餐前30 min进行。服用时应注意剂量适宜 , 饮食合理 , 否则可造成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 应予避免。出现胃肠道反应和体重增加的患者约占5%, 肥胖者应尽量不用该类药物 , 如果必须使用可联合应用双胍类降糖药。

双胍类药物中 , 降糖灵应在进餐时服用 , 饭后服用二甲双胍。口干苦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为常见的副作用 ,应从小剂量用起 , 根据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合理增加或调整用药剂量。

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与第1口饭同时嚼服。可致的副作用包括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消化不良表现 , 所以溃疡病、胃炎病人应禁用此类药物。

3.2 胰岛素应用的健康教育护理

上臂三角肌、前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为胰岛素皮下注射部位。用1 m L注射器抽取药液以保证准确剂量 , 用75% 酒精消毒欲注射部位 , 干燥后开始皮下注射 : 使针尖与皮肤呈45°角 , 药液推完后停留10 s, 之后用干棉签按压片刻即完成注射过程。

应用胰岛素过程中应注意 : 1胰岛素的适宜保存温度在2℃ ~28℃之间 , 并避光保存。2用前不得剧烈晃动 , 应轻轻摇匀以备使用。3注射时机和剂量要严格掌握 , 注射后20~30 min应进食 , 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4短效和长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 , 为避免长效混入短效胰岛素后发生反应 , 抽取药液时应先短后长 , 保证药物发挥相应疗效。5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 避免注射部位硬结造成的吸收不良 , 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 避免不应有的副作用的产生。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 胰岛素用量不当、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等因素均可引起。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识别和鉴别低血糖反应 , 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 必要时通过血糖检测予以确诊。确诊后患者食用含糖类食物即可缓解 , 必要时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静脉推注40~60 m L葡萄糖或静脉滴注5%~10% 葡萄糖 , 以纠正低血糖状态 , 恢复血糖至正常范围。以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为注射部位时 , 机体难以吸收胰岛素 , 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 应更换其他部位 , 待其恢复正常后即可进行注射。这应做到2周内避免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 ,2次注射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在2 cm以上。应用胰岛素治疗时 , 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瘙痒、荨麻疹甚或全身皮疹等过敏反应 , 并进行对症处理。

4 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重点在于做好足部护理、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

4.1 足部护理的健康教育

1每日检查足部是否出现异常变化。2每天用40℃左右的温水洗脚 , 温度不得过高 , 浸泡时间不得过长 , 保持足部卫生和皮肤润滑 , 避免出现糖尿病足。3过长的趾甲要及时修剪 ,到医院诊治胼胝和鸡眼等病变。4采取适当的措施 , 防止外伤、烫伤和冻伤的发生。5经常变换体位 , 适下肢运动要当增加 ,以促进血液循环。

糖尿病患者穿着鞋袜要合脚 , 袜子最好每天一换 , 袜子不得有接缝、破洞 , 要平整无皱褶。轻柔地穿脱鞋袜 , 鞋跟要低鞋底要厚。冬天要穿保暖、舒适的鞋袜 , 要试穿几小时新买的鞋 ,然后脱掉。穿鞋前要仔细检查其中是否有异物或凸凹不平 , 要常晾晒或清洁鞋垫、要及时更换起褶和不平整的鞋垫。

4.2 皮肤护理的健康教育

患者要养成勤洗澡勤换衣的习惯 , 使用化妆品者要避免毛孔堵塞引起疖痈的发生 , 男性刮脸时应避免刮破皮肤造成感染的发生 , 要局部清洁和消毒已经感染的局部皮肤。

4.3 口腔护理的健康教育

每天刷牙应在2次以上 , 保证每餐后刷牙1次。刷牙用软毛牙刷 , 牙刷更换频次为3~4月。口腔检查的频次3~6个月1次 ,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 并告知医生自己有糖尿病病史。

护理文化建设内容 篇3

【关键词】全科团队模式;社区护理服务;内容探究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25-01

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省市已开展全科团队模式下的社区护理服务,这种模式为居民提供的是专业的、全方位的、持续性的服务,这一模式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更好的做到为民、利民、便民。譬如在众多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社区护理服务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国民身体健康。并且为了社区护理的顺利进行,政府在這方面建立严格的制度保障。我国需要借鉴外国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服务体系。我将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全科团队模式下社区护理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进程。

1 全科团队模式下社区护理服务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国当下的空巢化、老龄化、儿童独自寄居家庭的问题正在沿着逐渐严重的趋势发展,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以及对儿童疾病的排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完善以家庭服务为单位的社区护理服务势在必行。但现如今的社区护理服务还存在严重的问题。

1.1全科团队模式下社区护理人员缺乏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对象已经从病患扩展为婴幼儿培育、老年频发症的防御、孕妇的日常保健、社区居民养生保健等,这也就意味着服务对象在不断增加,但是所需要的护理人员并没有随之增加。在众多省市的社区医疗团队中,存在护理人员缺乏的问题。据WHO统计,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发展中国家的公立健康服务机构存在护士短缺的问题,护士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护理工作量与回报率之间的不平衡所引发的现状,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以改变现状,譬如按照全科医生的晋升条件与形式来保障护理人员晋升渠道的畅通,以此来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保证护理人员队伍的稳定。

1.2全科团队模式下社区医疗工作出现交叉

现如今,社区护理的需求正在不断的提高,相关部门虽已认识到这一问题,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在许多社区中全科团队体系已经构建完成,但是全科团队模式下的人员配置不合理,尤其是护理人员,存在严重的短缺问题。这就引发分工不明确、工作内容交叉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将严重影响社区工作的效率,人们的健康也将得不到保障。为此我们需要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制度,严格规范各个医师的工作内容,以确保社区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2 提高全科团队模式下社区护理服务的质量

面对现如今出现的护理人员缺乏、工作分工不明确等现象,我们需要实施改革方案,努力去除不良的影响因素。接下来我将从保证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护理人员对社区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度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三方面进行阐述。

2.1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现如今,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社区护理人员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这将势必影响中国社区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对此,相关部门要合理分配医护人员,建立严格的制度规定来规范护理人员的数量,已达到比例适中、工作效率高的目标。

2.2提高护理人员对社区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度

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护理人员需要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扎根于自己的脑海中。为达到目标,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对社区的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这一评价指标列入社区医疗服务模范单位的评价体系中,以此带动各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2.3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我国对护理人员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专科院校,其设施相对不完善,因此众多护理人员缺乏临床实践机会,而且专业的保健与养生并没有得到正规的培训。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邀请各大学院的教师进行讲解,并能够带领工作人员到医疗站点实习。

3 小结

中国的社区护理工作较其它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促进全科团队模式下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发展,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社区医疗制度的完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与改革中,社区护理将更大程度的满足大众的需求,更好的为广大居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易景娜,陈利群,贾守梅,等.护士主导的全科团队家访服务对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2]钟宁,吴克明,刘德安.建立全科服务团队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28期.

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 篇4

1.护理人员的质量评价

(1)基本素质评价: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素质3个方面来综合评定基本素质;从平时医德表现及业务行为看其政治素质及职业素质;从技术考核成绩、理论测试等项目来考核业务素质。

(2)行为过程评价:主要是对护理活动的过程质量进行评价。考核护士在护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是否贯彻病人至上的服务宗旨。

(3)行为结果评价:结果质量是对护理服务结果的评价。对护理人员质量评价内容多为定性资料,如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率、护理人员年终考核合格率等。

(4)综合评价:即用几方面的标准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凡与护理人员工作结果有关的活动都可结合在内。

2.临床护理活动的质量评价

(1)基础质量评价:即要素质量评价,主要着眼于评价执行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包括组织机构、设施、仪器设备以及护理人员素质等。

①质量控制组织结构:可根据医院规模,设置二至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并能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活动。

②护理单元设施: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来评价。

③仪器:器械设备齐全、性能完好,急救物品完好率应达100%。

④护理人员:数量、质量、资格应符合医院分级管理要求。

⑤环境:各护理单元是否安全、清洁、整齐、舒适、设施齐全。

⑥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有无各项工作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

(2)环节质量评价

①评价主要内容:a.开展整体护理情况;b.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数量及质量。c.执行医嘱准确率、临时医嘱执行是否及时;d.观察病情及治疗反应,是否动态地修改护理计划,表格记录情况。e.是否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主动护理;f.与后勤及医技部门的协调关系情况。

②常用评价指标:a.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b.基础护理合格率;c.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d.各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e.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f.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3)终末质量评价(护理结果评价):是评价护理活动的最终效果,指每个病人最后的护理结果、或成批病人的护理结果质量评价。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内容?

1、涉及中医护理工作落实的要素质量、过程质量、终末质量。

2、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的落实。

3、中医专科专病的护理质量,包括生活起居、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实施情况。

4、中医护理常规的执行情况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情况。

5、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病程记录的手术清点记录和病危、病重患者护理记录。

一、护理质量评价的目的及内容

(一)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目的 2.原则

(二)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 1.护理人员质量评价 评价项目

1.执行医嘱情况 2.掌握病情变化情况 3.基础护理是否落实 4.仪器运转及维修记录

评价等级 及格 需改进

达到标准

超过标准

出色

(4)综合性评价即用几方面的标准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凡与护理人员工作结果有关的活动都可结合在内,如对期望达到目标、行为举止、素质、所期望的工作结果、工作的具体指标要求等,进行全面评价。2.护理质量的评价

①基础质量:即建立在护理服务组织结构和计划上的评价内容,着重在执行护理工作的背景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资源、仪器设备等,可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条件。如护理部管理质量标准就属于这一类。b.人力安排:根据病情需要,护士长是否在人员配备上做出了合适的安排,包括人员构成是否合适,人员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等。

d.病房结构,表格记录,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病房布局是否合理,病人床位的安排合适与否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制度是否明确等。

②过程质量:评价护理活动过程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其中包括:

b.病情观察及治疗结果的观测:如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时间、病情记录,危重病人观察项目、观察时间

及各种疾病特殊观察要求等。

d.对参与护理的其他医技部门人员的交往与管理:如病人X线透视预约,各种标本管理,对卫生员及配膳员的管理等。

f.应用和贯彻护理程序的步骤和技巧:包括评价贯彻落实护理程序每个步骤的质量并应对护理病历做出评价。

此外,也可按三级护理标准来评价护理工作的质量。

护理结果的标准选择和制定,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有些结果不一定说明是护理的效果,它还与其他医疗辅助诊断、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等综合因素有关。

以上三个方面的质量标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反映了护理工作的全面质量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进行护理要素质量评价,可掌握质量控制的全局;具体护理过程环节质量评价,有利于落实措施和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终未护理结果质量评价,可反馈控制护理质量。

二、护理工作质量评定过程

(一)评价的组织机构及方法

1.垂直控制与横向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护理部主任对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对护士长,护士长对护士,自上而下层层把关,环环控制,即为垂直控制。如逐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考核,护理部坚持日夜查岗制度,节假日查房制度,各类质量检查制度等;科护士长负责所属科内病区护士长的护理质量及病区管理质量控制;护士长负责对每个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控制,把好医属关、查对关、交接关、特殊检查诊疗关等。由于护理工作质量受人际之间、部门之间、科室之间的协调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横向关系因素的质量控制如医护之间的质量控制、病房与药房、化验室等医技术部门和后勤部门的质量控制,均对护理质量控制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做到垂直质量控制与横向质量控制紧密结合,才能使质量控制完善而有效。

反馈控制又称回顾性质量控制。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针对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纠正,防止同类问题再度发生。例如护理质量控制中的褥疮发生率、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等统计指标,即属此类控制指标。反馈控制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把重点放在执行结果的考评上,目的在于避免已经发生的不良后果继续发展,或防止再度发生。

(二)护理质量评定的程序

1.产生标准制定标准,确定有关的评价信息,确定信息收集方法和途径。3.纠正偏差进行判断,提供适当的输出及检查评价循环。

(2)鉴别与收集信息确定所要评价的内容后,要收集能够反映此项工作状况的信息和数据,如从护理病例中查找护理程序执行的信息,从现场检查实物或观察护理技能中查找有关基础质量的信息,通过观察护士操作过程获得过程质量或护士行为的信息。明确信息及来源之后,即可确定收集信息的工具,例如评价表,要列出评价项目、要求等,对所选信息应具有可集性,要便于操作。

(4)判断分析实施结果与标准比较后,要对实际工作结果做出判断,可以用完成指标的百分值来表示,也可以用不同的等级来描述。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衡量,不仅要对评价所需数据进行阐述,对评价结果分析要客观,而且还要对一些影响因素予以说明,以便在今后评价工作中确立标准时加以注意。

护理风险评估内容 篇5

一、患者因素

1、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损伤重、或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存在着

高护理风险。

2、患者个体差异:如高度过敏体质患者,有应用其他药物时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

3、患者在出现健康问题后很容易出现认知与情感的心理危机,出现心理危机后如没有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有效心理支持,即可产生护患矛盾,甚至演变成纠纷。

二、护士因素

1、专业知识。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而不去主动学习,对疾病的治疗、护理知识缺乏,护理患者时不懂应该观察什么、应该做什么,盲目地执行医嘱,如此工作存在着很大的护理风险。

2、工作方法。部分护理人员没有按照护理程序去工作,工作缺乏计划性,对患者病情不了解,缺乏对患者的观察、判断。

3、工作态度。(1)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发现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存在问题而不汇报,不处理。(2)存在偷懒、侥幸、畏难心理,工作能少干就少干,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细致,甚至对患者的倾诉漠不关心,以致忽略重要病史,延误患者治疗或抢救。

4、工作经验低年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及正确判断能力,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易产生工作失误。

5、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因承受家庭与工作的多重压力,造成护士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或思想涣散,此时,较易出现身心损害和护理工作质量滑坡。

6、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患者病种及病情复杂程度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医院服务态度和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闻媒体的导向和司法部门的直接介入等因素致使医疗纠纷逐年增加,临床护士直接接触患者的机会较多,发生矛盾和纠纷的机会也多,但护士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法律知识缺乏,重治疗,轻记录,护理记录书写水平不足,存在着安全隐患。

三、管理因素

主要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因素。

1、人的因素:(1)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职责界限不清。(2)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执行力不足。①护士对制度不熟悉,无法遵循。如新毕业护士未经岗前培训,护士调入新科室对专科护理制度不了解。②护士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如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③护士长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督促检查不够,对护理工作的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

(3)实习护生安排与管理不善,使护生在无指导状态下工作。(4)护士长对新护士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

2、物质因素:物质因素主要包括物品、药品、环境三个方面。(1)物品不齐或物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存在使用技术安全与医院感染问题等,急救物品、设备不到位或使用中发生故障,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治疗工作。(2)药物管理不规范,如无包装的散支药品任意摆放,过期药品不清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药品不分开放置,也无明显标识等。

3、环境因素:①基础设施配备及布局不当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②噪音:分贝太高影响患者康复。③空气:有毒有害气体导致患者的损害,如病房装修、消毒液浓度过大等。

4、时间因素:忙时、闲时均是高风险时段。(1)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竭尽全力也无法完成全部工作,不能满足患者要求,势必导致工作质量下降,护士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致使在工作中注意力松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甚至出现护理事故。

(2)护理人员在工作过于轻松时容易放松警惕,同样是高护理风险时间。

四、医生因素:以下几种情况时护士要提高警惕,竭尽全力做好护理工作。(1)患者病情复杂,超出医生能力范围。(2)医生责任心不强,忽视对患者的管理。(3)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开展医疗科研项目时。(4)医生知识、技能不足时。(5)医生对待患者缺乏耐心造成患者及家属不满容易将矛盾转嫁于护理人员,增加护理风险。

五、其他:(1)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也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氧气。(2)病区防火、防盗、措施不力等。

护理人员只有做好风险评估,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地规避风险,针对评估结果做好环节控制,有效提高护

护理文化建设内容 篇6

护理查房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定期组织护理查房,医院护理部或科室护士长可以检查护士的工作质量,了解护士的业务水平,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修订护理计划,巩固和提高护士及护生的医学、护理学理论知识。

1、护理教学查房

护理教学查房是在实习医院护理部及护士长的指导下,由护生和年轻护士进行护理查房。参加人员以护生和年轻护士为主,引导她们自觉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掌握患者情况,培养其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查房目的

通过查房这一床边教学形式,使护士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学会针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培养护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房方法与内容

查房前 2 ~ 3 天,查房主持人(科室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将所要查房的病历告之病房内的带教老师及全体护生,并指定护生报告病历,使她们在查房前熟悉患者病史、治疗及护理过程,阅读与所查房疾病有关的书籍、资料。指定护生简要报告病历,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时间、主诉、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等。然后,带教老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眼睑、口唇、皮肤、黏膜、四肢、关节等情况,重点查看专科情况。带教老师边查边向护生讲解要领及阳性体征的意义。

带教老师结合病历及查体情况向护生提问所查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内容。对于护生不掌握的内容带教老师进行答疑。以上过程均在患者床边进行。如患者病情不允许或需执行保护性回避,则可在查体完成之后在医护办公室讨论。查房主持人全面总结所查房疾病的特点、护理新进展及新技术应用等,对学生在查房中的表现进行点评,表扬优点,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要求。

2、责任制整体化护理查房

责任制整体化护理查房是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把护理程序系统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过程中的查房模式。

查房目的

检查责任护士资料采集是否准确、全面,护理诊断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得当,讨论护理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查房方法

查房人(护士长)在查房前将所要查房的病历告知责任护士及参加查房的护士,使她们在查房前熟悉患者病史、治疗及护理过程,阅读与所查房疾病有关书籍、资料。责任护士汇报整体护理病历,包括病历首页内容、入院评估、护理计划及查房当日评估。护士长主持讨论,主要围绕责任护士的护理诊断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可行、是否达到了预期护理效果等。查房人总结,表扬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

3、专科业务查房

护理专科业务查房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的活动过程中,为提高专科护理业务水平,针对某一专科疾病护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而进行的护理活动,将有关的科研结论、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从而提高护理查房质量的查房模式。

查房目的

通过查房护士长可以检查护理工作质量,解决危重患者的护理疑难问题,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

护理文化建设内容 篇7

1 问题

1.1 学生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专生生源主要是刚从应试教育环境中过来的十五六岁初中毕业生, 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较差, 缺乏人文社会知识, 学习兴趣较差, 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欠佳, 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心理发育不成熟, 意志力薄弱, 思维方式单一, 没有社会经历, 沟通能力差, 交流方式单调局限。随着高中扩招,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整体素质进一步下降, 加之社会不良因素的冲击, 造成他们对护理专业的了解、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及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如何将这部分护生培养成护理人才, 是护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1.2 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人才的要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工作提出了系统化整体护理要求, 新的医疗体制和全民法制观念也对护士提出更高、更严、更全的要求。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临床疾病护理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综合护理, 从被动的、局部的护理转向主动的、全面的整体护理, 合理的内涵和职能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这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要有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生能否胜任将来的护理工作, 能否适应社会需要, 与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息息相关。

1.3 护理程序模式对护理教育的要求

整体护理程序模式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等方面讲述护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仅靠课堂上的讲解、实验课中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机械模仿远远达不到临床护理工作要求。也就是说目前学校的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异。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 护理教育滞后于临床, 使护生由学校进入临床后无所适从。如:临床上像静脉留置针的用法、呼吸机的使用、血糖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等操作在二甲级以上医院已经普遍应用, 但在护理技能教学中, 有些仅作一般了解, 学生自学, 有些在课堂教学中根本就没有提过;床上洗浴、床上洗头、氧气筒吸氧法等操作在技能教学中都视为必讲的内容, 临床上, 大部分医院都已经淘汰了;而穿隔离衣、床上擦浴、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三腔二囊管的使用等操作在技能教学中, 作为授课重点, 详细讲解, 并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训练。但进入临床后, 这些操作几乎不用了。

2 改进方法

2.1 内容选择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 密切结合临床实际, 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 选取临床病例, 让学生分组抽取“角色”, 由“护士”按照程序要求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优化护理学的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必需为原则、够用为度, 突出岗位需求能力的培养, 重新制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 完善学生知识能力结构,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开发学生智力, 以达到培养“必需、够用”的现化代人才目标。对目前医院常用的操作, 如输液泵、静脉留置针、呼吸机及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碘过敏实验等等, 可以通过申请学校购买配套的教学设备, 建立模拟病房、模拟病人, 学生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老师通过进修学习、专业培训, 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制定配套的实验指导, 在模拟病房中进行授课、讲解;制定严格的技能考核制度, 采取“人人过关制”。实践证明, 压力可变成动力, 经过刻苦训练, 所有学生的操作技能大有提高。对目前医院不常用的、甚至有些操作在市级以上医院被淘汰的, 如床上洗浴、床上洗头、穿隔离衣等, 教学中不作为“重点”讲授,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自学, 如有不懂, 老师采取“答疑”的方式进行解决, 尽可能的让课堂时间表发挥其真正价值。

2.2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上课前, 老师先要评估学生的情况, 根据每节课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编写教案。教师在操作示教课前先自行做一遍以上, 以防操作生疏而影响教学效果。

2.3 耐心做好课外辅导

学生的知识水平往往参差不齐, 接受能力也不同, 加上学生对刚学的操作还不熟练, 如果仅靠课堂上的45分钟, 学生是没有办法练好操作的。因此, 要求学生课外多练习、多实践, 实验室要课外开放, 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练习, 教师耐心做好辅导工作, 因材施教。

2.4 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技术型人才, 并不是表示学生是只会机械操作而不懂得动脑、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因为社会在进步, 科学技术在进步, 护理操作技术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也要不断改善和革新。而且, 不同的护理对象其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等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因此, 护士在从事护理操作时不但技术要熟练, 还要讲究沟通技巧,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提高护理质量。

2.5 掌握教学规律, 要有长远的目光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现点,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6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临床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操作技能是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动手实践的能力, 也是深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变的最好途径。不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理论就无法用于实践, 在未来的竞争中就不可能获得主动权。我们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尽量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熟练掌握技能,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 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获得自身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护理文化建设内容 篇8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程内容;职业标准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以职业教育坚持与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而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通过这“五个对接”实现。外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严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外科护理课程是护理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是基于医学基础课程、基础护理学与健康评估等课程之上的临床专业课程。其内容多、范围广,要求学生能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并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而当前中职教学时间不断被压缩,对中职生实践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保证中职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导向,对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和思维活动中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理想、追求。护理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一体”三位一体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我们的中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应该要与卫生部门颁发的行业职业标准接轨,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为学习者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把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中。

在教学中,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针对性。随着社会卫生需求的提高和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护理教学的共同目标。中职护理人才主要输送目标为城乡医院、社区卫生保健中心等医疗护理服务机构,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认知素养,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二、依据专业需求,优化课程内容

从目前中职卫校的学生就业现状来看,中职护生就业率虽然普遍高于本科、大专生,但就业层次比较低,发展空间较小。中职护生的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普遍偏低,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够,与用人单位对从业能力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再从目前中职卫校开设的护理专业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现状看,中职护校的教学大纲与职业标准差距较大,教材内容不符合职业标准要求,国家职业标准在不断更新,但中职教材内容则相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些中职卫校没有根据国家颁布的职业标准来选择教材,缺乏与职业资格考核相配套的教材,并不能凸显中职教育的特色。所以,中职卫校迫切需要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制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教学体系,从而促进中职护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试。护理教学必须以护考为基础,首先,根据护士执业考试内容来选择教材,并确保这些教材能够达到护理职业标准的要求。其次,根据护士执业大纲制订授课计划,让中职护生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顺利地通过护士资格考试。

然而,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教材的教学内容永远跟不上临床医学的发展。因此,老师上课必须要认真备课,对课程内容做一定的增减,根据临床的要求,对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点可以适当地补充,如在外科护理教材中,新增加了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心肺复苏操作中更新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操作标准等。而对于比较陈旧的、临床上比较少用的方法和技术应该少讲或删除,比如,外科无菌操作技术中酒精泡手法已基本废弃不用。临床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要详细讲解,常用的无菌技术,器械认识等应重点讲授,反复演示,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护理技能。

三、强化实验教学,锻炼动手能力

1.重视实验教学

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特别是中职教育,教师应在上课前认真备课,提前准备实验所用的教材,并按照实验要求合理分配时间,建立一套完整、高效、实用的考核制度,每次实验课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将实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的期评成绩,让学生真正重视外科护理实验教学,提高中职护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的中职教育教学,大多数教师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能力,缺乏对行业及相关国家职业标准的掌握,使中职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学生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护理操作技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既要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根本保证,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培养职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尤为重要。中职护校应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培养出符合医疗单位需要的人才。因此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充实实验教学力量,并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一支有责任心的实验管理教师队伍。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衡量外科护理教学掌握情况的重要指标,我校一直把掌握外科护理基本实践技能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外科护理实验教学包括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常用外科器械应用、清创术、换药术等7项操作任务,运用模拟情景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动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操作技能,并能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同时也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则是理论知识的运用,理论只有与实践有机结合才具有意义。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中职护理教育正聚焦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提高其整体素质。因此,在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应避免只重视传授知识,忽略对学生能力和态度培养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我们必须加强中职护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平地评价中职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中职护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严鹏霄,王玉升.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杨春晖(1981—),男,广西梧州人,讲师,学士学位,研究生学历,从事外科护理教学工作。

护理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篇9

(1)是帮助系统与被帮助系统的关系

(2)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

(3)是一种治疗性的工作关系

(4)护士是护患关系后果的主要责任者

(5)护患关系的实质是满足患者的需要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主要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1)主动-被动型:亦称支配服从型模式,护士对病人的护理处于主动的、主导的地位,病人处于被动地接受护理的从属地位,将患者视为简单的生物体,忽视了人的心理、社会属性,将治疗疾病的重点置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面。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相互关系,这种模式适用于某些难

(2)指导-合作型:近年来发展起来,是目前护患关系的主要模式,护患双方在护理活动中,都是主动的。护士充当指挥者,病人接受护士的指导,与之密切合作;病人可以对治疗护理效果提供信息,提出意见和要求,护患关系比较融洽。此模式将患者视为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这种模式可用于一般清醒的病人,如急性患者和外科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3)共同参与型:护患双方都具有大致同等的主动性,共同参与医疗护理的决策和实施,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慢性疾病病人。是一种双向、平等、新型的护患关系模式。

护理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护士与患者家属的关系

影响护士与患者家属关系的主要因素:角色期望冲突、角色责任模糊、经济压力过重。

护士与患者家属的关系冲突:家属要求陪护与病室管理要求的冲突、家属希望探视与治疗护理工作的冲突、家属经常询问与护理工作繁忙的冲突。

上一篇:个性又霸气的微信群名下一篇:雁过拔毛式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