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政治学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世界经济政治学(精选8篇)

世界经济政治学 篇1

中国网11月14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今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就人民币汇率弹性、伊核问题等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称,美方对中方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展缓慢失去耐心。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刘为民表示,胡锦涛主席日前在夏威夷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时表示,中国的汇率政策是负责任的。目标是确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会继续稳步推进。同时,美国贸易逆差和失业等结构性问题不是人民币汇率造成的,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无法解决美国面临的问题。美国应该尽快采取实际措施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并为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提供便利。

刘为民说,中国愿扩大自美进口,促进双边贸易平衡,但美国却将很多产品列入管制范围,据中方统计,仅此一项,损失近千亿美元的对华出口。中国公司对美国投资,给美国民众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将投资、贸易问题政治化,也不利于美方吸引投资,创造就业。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方也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并正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美国领导人太忙,却做了很多对美国不利的事。树敌太多,对美国的安全造成危害。

2011-11-15 14:37 环球网友

停止对美国出口,生产增长方式在国内。把所谓外汇收入都返还给美国,购买美国债券,这是明明白白的汉奸。

道理很简单,我们用百万件“衬衣”换美国的一架“飞机”,但美方不愿意卖给我们,而美国人自己不愿意自己去做“衬衣”,还是要向我们买,结果是“衬衣”卖掉了,“飞机”没卖掉.贸易的顺差就这么产生了.哈哈.2011-11-15 12:07 环球网友

美国关于敌对国家在出口管制的12000多项产品和技术中,还在2007年将中国单列,专门增加了包括新材料、数字机床、部分集成电路、高性能芯片、水下成像和探测设备等在内的47个出口管制项目。咱们需要进口,你们卖吗

2011-11-15 12:07 环球网友

美国关于敌对国家在出口管制的12000多项产品和技术中,还在2007年将中国单列,专门增加了包括新材料、数字机床、部分集成电路、高性能芯片、水下成像和探测设备等在内的47个出口管制项目。咱们需要进口,你们卖吗

美国应该向中国军售,同时取消高新技术出口限制,对美国有好处

2011-11-15 11:28 环球网友

胡锦涛APEC讲话:发达国家应妥善处理债务危机

http:// 2011-11-14 17:24 新华网

字号:T|T

胡锦涛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 胡锦涛: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美国问题

胡锦涛会晤越南国家主席 就两国关系提三点意见

新华网美国檀香山11月13日电(记者 陈鹤高 刘东凯)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3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当地时间10时许,东道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会议开始。这次会议以“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为主题,主要讨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绿色增长、能源安全、规制合作等议题。与会领导人围绕议题交换意见。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题为《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决心,拿出勇气和智慧,切实落实去年横滨会议通过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增长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推动经济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安全增长,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应该重点作出以下努力。

第一,加强协调,积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提振市场信心;继续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遵循相互尊重、集体决策原则,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和跨境资本流动等监管,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流动性的合理稳定,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二,坚定不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达国家应该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妥善处理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新兴市场国家应该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持财政、货币、贸易、产业等政策可持续性。把促进就业作为巩固和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建设健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有利于劳动者成长成才的引导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和能力。

第三,凝聚共识,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切实履行已经作出的承诺,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坚决反对和共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确保各国人民共享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益处。积极推进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亚太地区经济可持续复苏和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

胡锦涛指出,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亚太经合组织应该根据国际经济发展和贸易投资新形势,在支持各成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一)全面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全球供应链合作,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网络化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提高各成员创新能力。同时,全面推进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各成员共同发展繁荣。

(二)深化亚太地区绿色增长合作。兼顾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不同国情和差别待遇,稳步降低环境产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亚太地区森林可持续恢复和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共同稳定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各国能源需求,维护能源市场正常秩序。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先进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提高能效等领域国际合作。

(三)加强经济结构改革和规制合作。加强经济结构改革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亚太经合组织应该重点开展能力建设和经验交流等活动,推动在本地区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贸易和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

胡锦涛指出,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对外贸易和双向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开放型经济全面发展,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联系日益密切,实现了中国和世界共赢,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中国参与世界和区域贸易进程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对外开放同国内改革发展相结合,参与和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才能实现将自身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

当天上午,胡锦涛还出席了领导人与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与会领导人同代表们就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小企业发展、粮食安全等问题交换看法。

中午,胡锦涛出席了奥巴马总统为与会领导人举行的工作午宴。

会议期间,胡锦涛参加了领导人集体合影。

会议发表了领导人宣言。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俄罗斯举行。

12日晚,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出席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夫人为与会领导人夫妇举行的晚宴,并观看了文艺节目。

英媒称奥巴马虽对华措辞强硬 却无力让中国“服从”

http:// 2011-11-15 10:37 环球网 我要评论

英学者:美欲实现亚太战略转移缺乏稳定根基

摘要: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在APEC峰会上说美国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并说中国的成功符合美国利益,但随后紧接着又发表对华强硬言论,宣称中国应“尊重国际贸易规则”。奥巴马这番表态成为近期美国政府最新的针对中国的强硬言论。有美国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政府想要通过这种措施施压中国,不过这并不可能让中国“服从”美国。

环球网记者谭利娅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在APEC峰会上说美国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并说中国的成功符合美国利益,但随后紧接着又发表对华强硬言论,宣称中国应“尊重国际贸易规则”。奥巴马这番表态成为近期美国政府最新的针对中国的强硬言论。有美国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政府想要通过这种措施施压中国,不过这并不可能让中国“服从”美国。

英国路透社11月14日报道称,奥巴马借助日前刚刚结束的APEC峰会向中国施压,宣称中国“必须遵守全球贸易规则”,并应该像一个“已经成长起来的国家”那样行事。报道评论说,这些话必将让中国感到不适,中国的上千年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都成为其文化自豪感的来源。

报道指出,在奥巴马这番言论之前,美国此前已经出现过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强硬措辞。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以及其他高官都曾经就人民币汇率、中国知识产权政策等话题发表观点。

但政治分析人士说,奥巴马政府要想较快地让中国服从美国,“可用的工具”却几乎没有。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济脆弱、全球经济前景不乐观以及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权者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奥巴马必须与中国打交道,坦白地说,他以后可以使用的措施非常少。”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问题专家乔纳森•波拉克说道,“他必须把话说得强硬,并做出强硬的表现,但他是否真的已经准备好加大施压力度,还有待观察。”

报道还分析道,尽管美国官员希望使用借助现有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等,来对所谓的中国不公平贸易政策发起攻击,但靠这种方法取得进展可能非常缓慢。但是如果美国想借助采取单边措施,如对人民币汇率实施惩罚性制裁来施压中国,那样可能会遭到中国反击并引发更多有关贸易战的担忧。

美国人从不遵守国际规则,搞贸易保护主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好意思要别人遵守规则。是中国人就不要理睬它,让奥巴马见鬼去吧,让美国人去死吧。

2011-11-15 20:20 环球网友

是美国自己国家管理出现了漏洞,银行业出现问题,祸害了全世界,不仅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想办法解决,还到处转嫁危机,对别的国家指指画画,世上没有这个道理,其所作所为像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吗?

2011-11-15 20:20 环球网友

任何外国人都无力让中国服从,就怕中国人自己愿意服从!!可以后一种情况近年来很常见啊!

2011-11-15 19:04 环球网友

美国一向很邪恶,衣冠禽兽,道貌岸然

2011-11-15 18:57 环球网友

小表弟为傻表哥站台!

2011-11-15 18:41 环球网友

美国近来在东亚的所作所为,没有一点儿对中国的友善:台上握手言欢,台下使拌子,这连三岁孩童也看得出来!没有中国的参加,“TTP”能蹦出个球!2011-11-15 18:32 环球网友

任何外国人都无力让中国服从,就怕中国人自己愿意服从!!可以后一种情况近年来很常见啊!

夏威夷APEC会议备受期待 保增长提信心成最大看点

http:// 2011-11-10 11:30 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夏威夷APEC会议处在世界的聚光灯下

即将举行的夏威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正受到非同以往的关注: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尚难缓解、刚刚召开的G20戛纳峰会也未能使市场恢复足够信心的情况下,此次会议如何开,能否拿出应对世界经济症候的治世良方,来个“西方不亮东方亮”,备受世人期待。

在当前形势下,能否确保增长、提振信心无疑是此次会议的最大看点。与欧洲深陷债务困局相比,今年亚太地区整体发展情况较好,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4-5%左右,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亚太地区GDP总量占全球55%,贸易总量占44%,除了囊括美、中、日世界三大经济体外,还包括韩国、印尼等经济增势较好的国家,相互间经济贸易合作非常活跃。当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地区国家也面临通胀加剧、金融市场动荡等问题,合作应对挑战是各方共识。这次APEC会议如果能团结一致,落实去年领导人会议通过的《APEC领导人增长战略》,无疑将为市场注入强心剂,有利于亚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

作为APEC合作进程的主轴,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议题必不可少。在世界经济低迷之际,如何消除增长障碍、打破贸易壁垒更是各方瞩目的焦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贸易环境也令人担忧,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种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屡遭滥用,贸易摩擦频频发生,明显有违于APEC倡导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方向。人们期待各方在夏威夷APEC会议上加强协调,进一步推动亚太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维护和巩固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抵御贸易保护主义,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加信心,消除障碍。

本次会议涉及的环境产品与服务贸易瓶颈问题也广受关注。从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环境产业、生产环境产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本无可厚非,但要在亚太范围内解决这一问题就不得不顾及现实条件。APEC组织中六成是发展中成员,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实现绿色增长的能力水平差别很大。因此,绿色增长需要兼顾地区发展的多样性,照顾不同成员的合理关切。在环境产品与服务贸易等问题上,应当实事求是、稳步推进,从差别待遇原则出发承担各自责任是行得通的选择。针对发展中成员资金技术需求,发达成员应加大支持,帮助它们提升发展环境产业,促进亚太地区的绿色增长。

希望夏威夷APEC会议能够抓住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亚太转移的契机,进一步推动亚太大家庭的建设,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作者为国际问题观察员赵立平)

综述:APEC会议将具全球视野

http:// 2011-11-10 13:20 新华网 我要评论

新华网檀香山11月9日电(记者 王丰丰 蒋旭峰)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定于12日至13日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举行。

分析人士认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地区经济体面临通胀压力,在此背景下,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必然会以全球视野审视亚太地区的经济形势,推动本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贸易政策专家杰弗里·肖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亚太地区经济总量大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但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尤其是欧债危机正在发生溢出效应,因此这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不可能回避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肖特认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也不太可能专门就欧债危机采取行动,该组织内的各经济体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与这一问题的解决。

这次会议的主题为“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绿色增长、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强规章制度合作等议题将是领导人们讨论的重点。但美国专家认为,这次会议的真正价值或许并不在于能否达成重大协议,而是旨在夯实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

肖特指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真正价值是其连贯性和稳定性,“如果从世界经济的有效管理角度来看,人们希望这次会议能在各经济体的合作上体现连续性和连贯性”,这样各经济体就能在下一阶段更好地合作,进一步推动投资与经济增长,也能从中为自己寻找到最佳的经济出路。

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几天前就表明了其对此次会议的期待。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7日在北京说,中方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各方能进一步推动亚太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经济技术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活力、增加信心。

肖特认为,作为主办方,美国在此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将重点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取得进展。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格林认为,这一协定象征着美国的下一代贸易主张,同时奥巴马也希望借此向亚太区域经济体及国内选民传达这样的信息:美国将为推动出口和拉动就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目前,美国正与澳大利亚、文莱、智利、马来西亚、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这8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就该协定展开相关谈判。美国贸易代表柯克说,美方希望在这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敲定框架,在一年之内完成相关谈判。

英学者:美欲实现亚太战略转移缺乏稳定根基

http:// 2011-11-15 08:54 环球时报 我要评论

摘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日前的APEC峰会期间高调发表针对中国的言论,在APEC峰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又敦促中国“遵守规则”。再加上未来几天奥巴马将对澳大利亚访问并宣布在澳驻军,美国发出的欲“重回亚太”的信号非常强烈。不过有中美问题研究学者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美国欲实现亚太战略转移,尚缺乏稳定根基。

环球网综合11月15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日前的APEC峰会期间高调发表针对中国的言论,在APEC峰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又敦促中国“遵守规则”。再加上未来几天奥巴马将对澳大利亚访问并宣布在澳驻军,美国发出的欲“重回亚太”的信号非常强烈。不过有中美问题研究学者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美国欲实现亚太战略转移,尚缺乏稳定根基。

“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中国的成功符合美国利益。”这句中国人听来挺顺耳的话出自奥巴马13日在APEC峰会结束后记者会上的发言,但他的发言中也有不少对中国的硬话。奥巴马说,中国需认识到他们现在的角色不同于二三十年前,那时他们如违反国际规则并不要紧,但现在他们成长了,就必须负起责任。在当前背景下,奥巴马措辞强硬地批评北京是一种选举前的政治姿态,还是他真要惩罚中国?提出这一问题的英国路透社表示,目前很难判断奥巴马对中国的威胁在多大程度上是政治姿态,但或多或少肯定有这种考量,因为那些对经济担忧的美国选民将在明年11月决定是否给他第二个任期。

美国“政治”网站13日报道说,奥巴马当下在华盛顿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奥巴马在国会中依然有不少支持者,但越来越多民主党温和派拒绝公开对他表示支持,他们表示要等共和党选出候选人后再决定是否支持奥巴马。

“假如奥巴马在大选中落败,他今天在亚太的各种信誓旦旦就会变成空头支票。”英国萨里大学中美历史研究学者克里夫•韦伯14日对《环球时报》这样说。韦伯认为,奥巴马频繁向世界展示美国战略支点重回亚太的决心很像赌博,如果赌赢了,他借此连任,现在在亚太所做的一切会变成政治储蓄。这胜负之间的变化凸显了美国选举政治下支撑国家战略重心转移的根基并不稳定。(本报驻外记者 陶短房 纪双城 孙秀萍 李珍 本报记者 段聪聪 刘洋 柳玉鹏 汪析)

奥巴马在APEC会议间隙大谈全球安全议题 包括南海问题

http://msn.huanqiu.com 2011-11-15 08:04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记者谭利娅报道,当地时间11月13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夏威夷举行。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除在会议上力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之外,还花费了大量时间与参会的多个亚洲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商讨“全球安全问题”,其中包括南海问题。

白宫高级官员介绍称,奥巴马所举行的双边会谈主要议题包括伊朗与朝鲜的核问题、驻日美军基地问题,以及美国应如何“在南海确立明确的海洋权利”。

报道写道,经过多年对中东地区战争的专注,奥巴马现在已开始尝试转换角色,重申美国是亚太地区的领导者。但这可能意味着美国将被卷入更加棘手的情况,例如被卷入到东南亚一些国家与中国就南海的海洋权利而发生的斗争之中。

报道援引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海军上将罗伯特•威拉德的话说,美国和其地区盟友对中国最近的自信“表示关注”。但“严重的冲突”是美国及其地区盟友想要极力避免的。

奥巴马计划将在本月16日访问澳大利亚并前往一处军事设施,还将宣布美军将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这将是一种全新的伙伴关系,美国海军将因此可以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基地开展培训和军演。报道认为,这项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想将其军队资源部署在中国弹道导弹射程之外的地区,也说明美国正根据“武力态势评估”而重新部署其部队。另外,此前《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分析称,此举是美国想要抗衡中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一个表现。

美国此前也曾不顾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主权的事实,尝试以所谓的“航行自由”为由插手南海问题。中国对此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曾多次指出,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从未因争议受到影响,不存在任何问题。中国一贯主张南海问题应由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与南海问题无关的国家插手南海争议,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扩大化。

希拉里详述重返亚太计划 “牵制中国”意味浓厚

http:// 2011-11-11 12:37 环球网 我要评论

字号:T|T 12下一页

视频:美要在澳永久驻军 强化第二岛链困中国

环球网记者谭利娅、王欢报道 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将于11月12日至13日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举行。在大会开幕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大谈“亚太总括战略”,宣称美将通过打造经贸关系而扩大与亚太地区的接触,并强调今后美外交经济政策重心仍在亚洲地区。包括防长帕内塔,多位美国政治及军事领导人近期不断重复美在太平洋地区“持久利益”的话题,美国的一系列举动都散发着牵制中国的浓厚味道。

希拉里详述重返亚太计划

当地时间11月10日,希拉里在檀香山举行的一个亚太经合组织各国领导人会议上发表演讲。与会者包括夏威夷的地方政治领导人、美军高官,以及十多个太平洋岛国的领导人。在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中,希拉里大谈“亚太总括战略”,誓言美国将通过打造经贸关系而扩大与亚太地区的接触,并强调美国外交经济政策的重心今后仍在亚洲地区。

日本时事通讯社11月11日报道说,希拉里在演讲中称,“显而易见,21世纪世界的战略以及经济重心仍然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她同时强调“美国政府今后的外交和经济政策重心依然会放在亚太地区”。

希拉里还表示,美国曾于20世纪在大西洋地区建立合作网,巩固了欧美同盟关系。现在美国则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强化与亚太各国的关系。她称21世纪是“太平洋地区的世纪”,表示“美国希望亚太地区构建强有力且长期存在的安保与经济体制”,并强调这一点“至关重要”。

希拉里的所谓“美国重返亚太计划”包括以下几点:强化美日韩三国安保同盟关系;深化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关系;参与亚太地区多国间协调事务;扩大美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建立广泛和稳定的军事存在。

她还在讲话中专门针对中国有关问题发表了看法。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希拉里在演讲中重申美国将继续遵守“一个中国”的政策,致力于海峡两岸的稳定,但同时将继续“与台湾地区保持密切关系,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安全和经济伙伴”。

希拉里演讲中还就中美经贸问题发表观点,称中国应“结束针对美国和其它外国公司的不公平歧视”,并呼吁人民币升值,以及采取更多努力防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美国APEC倡议被指针对中国

希拉里在演讲中强调了经贸对于美国重返亚洲的重要性,这似乎也符合美国在此次亚太峰会的首要目标——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

TPP是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09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

此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美国的首要倡议便是对这项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协商,而该协定被广泛认为“针对并遏制中国”。英国路透社7日以“美国寻求策略应对世界经济中心移向中国”为题报道说,为挽救美国低迷的就业市场和其在亚洲日趋衰败的影响力,如何拉拢更多国家加入美国主导的 TPP,成为奥巴马政府此次与会的主要目标。

路透社认为,在美国疲惫地周旋于金融危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时,中国和亚洲多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并在南海加强了军事存在,这让美国很不安。“TPP将几乎涵盖亚洲核心经济圈,是美国对抗中国崛起的策略。”

美国近期频出新招遏制中国

除希拉里之外,近期还有多名美国军政要人表态称未来美国将加大在亚太的存在,牵制中国意味浓厚。美国防长帕内塔上月访问亚洲时对美国盟友印度尼西亚说:“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在这一地区有持久利益,美国对地区盟友和伙伴有持久承诺。”此外,他还在不同场合对“中国军力不透明”表达了关切。

而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日报道,下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时,将宣布一份有关美国在澳大利亚“新的永久性军事力量存在”的协定。报道称,此举将有助于增加美国海军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行动,并让美国军队和战舰拥有对澳大利亚设施的“永久的和持续的”使用权。尽管这一计划并未打算建设新的美军基地,但是协议将允许美国军队把装备部署在澳大利亚,并进行更多的联合演习。同时,这一计划将帮助目前集中于日本、韩国地区的军队向西部和南部地区扩大影响,包括战略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国南海地区。

报道认为,美国的这一计划是要抵消中国影响力,并且重申美国在这一地区利益。

美国国内有人称,奥巴马将宣布的这一决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不过,一名中国军事专家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要看驻扎在澳大利亚的美军的数量和形式。

该专家指出,实际上,澳大利亚是美军封锁中国的第二岛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前往往受到忽视。近年来,美国感到中国的远程投送和打击能力逐渐冲破了第一岛链的束缚,并对第一岛链上的基地构成威胁,于是开始加强第二岛链的建设,包括将部分驻日美军回撤关岛基地,大力建设关岛。而加强在澳军事存在的决定,显然是加强第二岛链建设的最新的一步。

美要在澳永久驻军 强化第二岛链困中国

环球网视频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周访问澳大利亚时,将宣布一份有关美国在澳永久军事存在的协定。中国军事专家分析,这是美军为封锁中国而加强第二岛链建设的最新一步。

专家:美加强第二岛链的最新动作

报道指出,这一战略是在中国航母进行首次海试之后几个星期做出的。这一计划将帮助目前集中于日韩的军队向西部和南部扩大影响,包括战略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国南海地区。澳大利亚驻华盛顿武官蒂姆•麦克欧文少将承认,增加美国海军的行动将向中国发出信号:美国将积极参与这一区域的航线防务。《环球时报》援引一名中国军事专家的话称,澳大利亚是美军封锁中国的第二岛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决定显然是美加强第二岛链建设的最新的一步。但此举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还要看驻扎在澳大利亚的美军的数量和形式。

消息人士拒绝透露军事部署细节

据报道,通过此项协定,美军和船只获得了对澳洲部分设施的永久使用权。尽管协议中没有提及美国在澳建新军事基地事宜,但是美军获准在澳洲部署设备,以及举行更多的联合演习。消息人士拒绝透露美国将在澳洲部署地面部队和海军舰艇的数量,称协议的具体细节还没有最终确定。环球网视频 综合报道 美媒称奥巴马在亚太动作频频“专为中国”

美媒称奥巴马在亚太动作频频“专为中国”

http:// 2011-11-11 09:05 环球时报 我要评论

外媒称美国欲阻中国获取石油 中国不屈服于压力做得对 中美隔空争论APEC峰会目标 美欲推TPP协定被指遏制中国

●本报驻外记者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刘畅 刘洋 ● 柳玉鹏

环球网综合11月1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针对美国商务部在11月9日启动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双反”调查,有媒体称把这与即将于12日开幕的APEC会议联系起来,认为这是没有发生在APEC会场里的“最大的APEC事件”。还有媒体认为,奥巴马最近在亚洲行程满满,都是“专为中国而来”,希望通过APEC会议和自由贸易协定,来实现美国“返回亚洲”的战略,遏制中国。

檀香山“Civilbeat”新闻网9日说,多国领导人聚在一起的大场面似乎总难激起公众兴趣,但中美围绕峰会目标的交锋就引起许多媒体的兴趣。在美国《迈阿密先驱报》9日的描述中,奥巴马的亚洲行很像专为中国而来。文章说,美国国内目前困难重重,在政治上不是一个方便出访的时期。为什么奥巴马要一连串参加APEC峰会、访问澳大利亚、再到巴厘岛参加东亚峰会?美国专家的回答是,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让该地区国家觉得中国说的有道理,“美国对亚洲是有兴趣,但它总不能一直参与”,如今美国正向外界展示将如何“重返亚洲”。

美国《外交政策》说,奥巴马政府已将力推TPP作为回应地区国家忧心中国崛起的主要工具。“在中国加入谈判前抢先谈判,给太平洋贸易定好规则,这样就能制衡中国,如果中国今后希望加入,就要遵从我们的规则”。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学者摩尔上述表态10日被中国媒体当作折射美国用心的镜子。

“如果新成员真能实施彻底的自由贸易,TPP无疑将成为美国的外交胜利,同时将作为对北京的一个有礼貌的提醒,美国从未打算离开亚太。”《日本时报》发表上述观点。它认为,野田不应如此急于把日本拉入制衡中国的TPP,对震后日本重建和治愈必须比加入TPP重要得多。

中美隔空争论APEC峰会目标 美欲推TPP协定被指遏制中国

http:// 2011-11-09 08:02 环球时报 我要评论

美国在亚洲积极防御 专家称中美博弈在正常范围 美加紧亚太军事布局以封堵中国 亚太盟友忧沦为人质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陈一鸣 卢昊

据11月9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APEC第1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2日至13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中国和美国官员就即将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将达成何种目标展开隔空争论,8日被西方媒体惊呼为“激烈争吵”。

彭博社、路透社等媒体引述中国外交部长助理吴海龙7日的话称,美国希望在峰会上推进区域自由贸易和制定环境政策的目标是有益的,但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目标有点太高”。报道还称,为挽救美国低迷的就业市场和其在亚洲日趋衰败的影响力,如何拉拢更多国家加入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成为奥巴马政府此次与会的主要目标。

TPP协定被广泛认为“针对并遏制中国”。路透社7日以“美国寻求策略应对世界经济中心移向中国”为题称,在美国疲惫地周旋于金融危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时,中国和亚洲多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并在南海加强了军事存在,这让美国很不安。“TPP将几乎涵盖亚洲核心经济圈,是美国对抗中国崛起的策略”。美加紧亚太军事布局以封堵中国 亚太盟友忧沦为人质

http:// 2011-11-06 09:30 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

美参选政客不知中国有核武 被嘲笑外交知识上罕见无知 洪博培批竞争对手反华言论 称其将使美国“误入歧途” 美议员炮轰中美技术合作 称中国太空和导弹技术将受益

12下一页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之前进行的对外战争纷纷进入收官阶段:利比亚战事告一段落、奥巴马宣布将从伊拉克全面撤军、驻阿富汗美军撤回也是迟早的事情。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将更多的军事关注点放在了亚太。

近日,美国新任国防部长帕内塔在出访亚太地区时强调,尽管美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不佳、军费面临削减,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不会变弱。同时,美国还参与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寻求在亚太设立新的军事立足点。“美军加紧亚太军事布局”,成为国内外媒体热炒的话题。

外媒称美国欲阻中国获取石油 中国不屈服于压力做得对

http:// 2011-11-11 08:54 环球时报 我要评论

●本报驻俄罗斯、伊朗、美国、日本、法国记者联合报道 ● 汪新华

据11月1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西方将要制裁伊朗的话题再次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新大陆”网站9日报道称,专家们指出,美国制造中东地区和阿拉伯国家动荡只有一个目的,即限制向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石油供应。而只有美国可以从中受益。

俄罗斯《独立报》今年9月也曾刊文说,为阻止中国获得石油,美国开始在非洲发动战争并引发社会动荡。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削弱中国。中国的软肋主要在于能源,因此美国想最大限度地阻止中国获得能源。

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席伯曼9日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在伊朗问题上,中国现在不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是问题的一部分”,他建议“美国应利用新的证据对中国真正施压”,制裁中海油、中石油。但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同日的文章认为:在伊朗问题上,中国不屈服于压力做得对。文章称,制裁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国有企业,将是一个高度挑衅的行为,连更为鹰派的布什政府都未曾考虑。期待白宫走这样的对抗性路线——特别是在当前西方多国有求于中国之际——是荒谬的。

奥巴马“酸楚”求援APEC 着意打造亚洲贸易战略

http:// 2011-11-10 09:37 人民网 我要评论

美国回应中国对APEC会议关切 称将继续推进相关议程

本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美国夏威夷举行。而自从进入11月起,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日程就异常紧张,从法国戛纳的G20峰会到夏威夷的APEC峰会以及之后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亚峰会,都将留下他的身影。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实现“自我救赎”和“拯救世界”是美国自诩的“两大重任”,但如今的美国在挑战面前显得左右为难,奥巴马也陷入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美国难对欧债危机开药方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峰会11月4日在法国戛纳落下帷幕,此次峰会因为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而受到格外关注。峰会虽然受到希腊公投的影响,但最终还是通过了“戛纳行动计划”,并发表《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宣言》。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世界领导人在稳定全球经济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欧洲制定的减免债务计划为缓解欧债危机奠定了基础,现在需要的是“欧洲的计划必须得到执行”。奥巴马说,他对欧洲领导人有能力解决欧债危机很有信心。

欧债危机影响冲抵华尔街

奥巴马总统在总结G20峰会成果的同时,也承认美国经济的表现“欠佳”。他强调,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最重要的事情是让自身经济快速增长。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10月31日,华尔街上市期货经纪公司MF Global(下称曼氏公司)向法院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成为在欧债危机冲击下第一个倒下的美国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曼氏也是2008年雷曼兄弟以来最大的破产金融公司。

根据曼氏公司的破产保护文件,该公司资产为410亿美元,负债为397亿美元。在曼氏申请破产的同时,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对该公司的相关丑闻展开调查。据该公司一名高管透露,曼氏挪用了客户资金,一笔10亿美元的资金有3亿美元“不翼而飞”。但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亏空是否补齐,也不知道资金挪用的用途。

对曼氏掌门人乔恩·科尔津而言,他可谓“连遭不幸”。1999年,科尔津从高盛集团主席的高位被拉下马。此后,他又在新泽西州州长选举中“下错了注”,数百万美元助选资金因此打了水漂。

在主导曼氏的对外投资中,科尔津也有些眼力不济,花了63亿美元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债券。这些欧洲债券在近几周急速贬值,加剧了市场对这些国家债务违约的担忧。

其实早在9月,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就发出警告,曼氏高估了对欧洲债券的投资,并要求曼氏公司增加现金储备。事实证明,正是曼氏投资欧洲债券,特别是意大利的短期债券,最终导致了公司破产的厄运。

11月1日下午,纽约证券交易所终止了曼氏公司的股票交易。4日,现年64岁的科尔津宣布辞去曼氏首席执行官职务。

康利指出:“曼氏破产很大程度上源于投资欧洲的边缘性债券,这表明欧债危机有着传染效应,它或许会以无法预计的方式冲抵到美国的海岸。”

APEC着意打造亚洲贸易战略

舆论认为,美国在G20峰会上之所以“风光渐暗”,一方面是因为它自顾不暇,难对欧洲施以援手,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奥巴马来说,以东道主身份主持的APEC峰会更为关键。

夏威夷是奥巴马总统的出生地。11月12日至13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夏威夷首府檀香山举行。8日到13日期间,APEC会同时举行系列部长级会议和企业峰会。

“奥巴马政府对APEC峰会的重视,意在展示美国已经回到亚洲,而且正将贸易政策作为战略优先。”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东南亚项目主任保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最新作出的民调显示,在“哪个地区对美国最为重要”这个问题上,受访的美国民众绝大多数回答为“亚洲”。这是美国首次出现这样的民调结果变化。

据悉,本次APEC峰会将主要关注三大问题:一是推进“下一代贸易与投资”,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二是促进“绿色增长”,倡导绿色科技在能源等领域的推广和运用;三是推动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提高生产力并增加就业机会。

分析认为,美国国会日前通过的美韩、美巴(拿马)和美哥(伦比亚)三个自由贸易协定,对奥巴马政府推行亚太贸易战略,并从中发挥“领导角色”是一大利好因素。

“跨太平洋战略”难立竿见影

为在贸易战略上实现“重返亚洲”,美国近年加入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并力图以TPP为基础打造全新的亚太贸易平台。美国推动TPP的进展以及如何平衡TPP与APEC的功能,也成为媒体对本届APEC峰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在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多哈回合谈判受阻的情况下,美国倡导的TPP计划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美国前贸易代表克莱顿·尤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反映了一个现实,即未来数十年世界贸易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太平洋地区。因此,这个地区贸易的自由化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TPP现有秘鲁、美国、澳大利亚、文莱、智利、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和越南9个成员。随着美韩自贸协定的通过,韩国加入的可能性大增。日本的野田佳彦政府对加入该计划也表现出极大兴趣。

不过分析认为,TPP在缓解美国的经济和贸易困境方面难以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

尤特对本报记者指出,一方面,TPP谈判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核心问题上难以很快达成共识。另一方面,韩国和日本虽然有望加入TPP,但TPP的扩容步伐如果太快,也将带来新的问题,因为每增加一个新成员,就意味着谈判时间的延长以及谈判难度的增大。

一时“情急之下”,日前在向共和党宣传推动就业法案时,奥巴马总统甚至搬出了“上帝”,他引用“上帝助自助之人”这句话,强调通过就业法案的重要性。

或许是政策有了些许成效,目前奥巴马的处境略有好转。11月初的民调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已从10月初的41%回升至47%。而劳工部10月份的数据也表明,全美当月的失业率小幅回升至9%。

但不论是自我救赎,还是拯救世界,对今天的美国来说都不如往昔那般容易。从G20到APEC乃至到稍后的东亚峰会,这回美国当真需要认真思考今后应该和能够扮演的角色了。

“全面封堵”中国不现实

从美国方面来看,加紧亚太军事布局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想要对中国实行“全面封堵”?目前从美军军事布局的形势来看,真正实现对中国“全面封堵”并不现实。

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利用国际水道和国际海域进行交通、交流,包括军事力量的正常航行都是很正常的。美军在这些地区部署再多的基地,也不可能阻止中国海上力量正常通过国际水道和国际海域。实际上,美国加紧亚太军事布局更多的是为战事做准备。美国远离亚太地区,一旦“有事”,它必须借助于在这一地区的基地,否则就无法完成兵力部署,无法完成作战行动。因此,美国这一举动,更多的还是着眼于战事。

那么,进行这样的前沿部署会不会对中国造成“全面封堵”呢?若是中美发生全面对抗,甚至是战争,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毕竟,这两个大国在经济和贸易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将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出现这种极端的情况,美国的前沿部署和基地,就会处于对方远程精确火力打击的威胁之下。如果对方有着足够强大远程火力精确打击武器,这些基地能否生存都是问题,如果不能生存,又谈何“封锁”呢?

亚太盟友担心沦为“人质”

其实,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并不像人们所说的单纯是“封堵”中国。首先,美国是通过这一举动对中国施加压力,实施威慑;另一方面,是保证其对亚太地区所有的国家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待美国的军事布局,还是该用一个平和、淡定的眼光来看待。

从亚洲其他国家的角度来说,它们表面上或者短期内可能会从中获得一些小的、局部的利益。但长远来说,对这些国家也将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影响。

不久前,澳大利亚的媒体就提出一个观点:美国的军力部署一旦形成中美对抗的话,澳大利亚将会处于“被绑架”的状态。其实,澳大利亚媒体的这番观点表达了所有亚太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问题。

美国的军事力量一旦进入这些国家的国土,这些国家就会成为美国前沿军事部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旦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发生军事对抗,它们确实就要成为交战的一方,处于“被绑架”的状态,对这些国家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情。同时,美国的军力部署进入到这些国家,势必对这些国家的正常生活,甚至对这些国家的政治、外交造成巨大的影响。胡锦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1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夏威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网美国檀香山11月13日电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3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将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以“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为主题,主要讨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绿色增长、能源安全、规制合作等议题。

据中国外交部官员介绍,胡锦涛将在会上就世界和亚太经济形势阐述中方立场主张,呼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就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绿色增长、经济结构改革和规制合作等发表看法。

11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夏威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组图)(1/2

11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会晤。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APEC领导人出席奥巴马夫妇欢迎晚宴(组图)(1/15

11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在夏威夷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为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举行的欢迎晚宴。这是欢迎晚宴前,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与奥巴马夫妇合影。新华社记者张铎摄

11月12日,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诺(左一)及夫人。当日,奥巴马夫妇为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举行欢迎晚宴。新华社记者 张军 摄

11月12日,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欢迎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右二)及夫人。当日,奥巴马夫妇为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举行欢迎晚宴。新华社记者 张军

11月12日,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欢迎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中)。当日,奥巴马夫妇为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举行欢迎晚宴。新华社记者 张军 摄

日媒称APEC中美明争暗斗 日本陷入农业利益包围

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脑峰会于11月14日闭幕。日本新闻网11月15日发表评论称,中美两国在APEC正在展开“明争暗斗”,而日本政府则陷入“农业利益”的包围之中。

日本新闻网报道说,经过2天的“轻松”会议,APEC首脑峰会于14日中午闭幕。会议发表了首脑宣言,强调今后要寻求区域自由贸易化,但几乎所有的首脑心里都明白,要实现区域自由化,路程还很遥远。而现如今APEC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有多少国家参加“亚太自由贸易区”,而是围绕谁来主导经济权这一主题。

报道援引英国媒体的消息说,经过各国事务性会议和部长会议敲定的议题基础,截止14日峰会闭幕时,共发表了四份文件,包括《首脑宣言》、《首脑声明》、《亚太经合组织首脑的成长战略》、《走向亚太自由贸易圈(ATAAP)的道路》,对亚太地区贸易、投资、环保、反恐、防灾等经贸为中心的问题作出妥协性的表述。

中美两国从韩国G20金融峰会开始的人民币汇率争论延伸到横浜APEC峰会,期间对亚太地区21国今后经贸是否要向开放市场、免除关税的方向推进的争论仍在继续。

日本新闻网在报道中分析指出,美国一贯主张开放市场、免除关税,但是中国和日本的态度都比较消极。自近期中日发生撞船事件后,中日关系出现恶化。这是的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受到极大影响,迫使日本改变了想法。

日本首相菅直人10月在国会表明日本有意加入《环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意向,菅直人将此形容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三次开国”。

分析称,虽然日本农民、畜牧民一向激烈反对加入任何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政界也一直顾虑农民的选票,回避《自由贸易协定》(FTP),但日本经济界积极推动菅直人政权在这次峰会上就日本加入TPP表态。而日本经团连会长米仓弘昌说,能否加入TPP事关日本经济的“生死”。

APEC峰会前,日本首相菅直人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时,表示日本有意加入TPP,作为支持美国的具体行动,来改善日美因驻冲绳美军机场转移纠纷造成的不和谐关系。菅直人也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界峰会上表明了加入的意向,引发连日峰会会场外的农民、畜牧民的“示威潮”。

报道还分析说,菅直人首次在日本国会表明加入TPP的意向时,中国方面就日本政府的态度也表示了关注。APEC峰会开幕前,奥巴马在经济界峰会演讲中倡导加入TPP,但是中国领导人在演讲中却只字不提TPP。分析称,中美政府在这一态度上形成鲜明对比,预示了峰会上的“争论”。

评论中同时援引日本《朝日新闻》消息分析说,中国对发达国家主导的TPP保持“警惕”,希望首先奠定中国在东盟加中日韩三国经济统一架构的主导权。但菅直人在中美对立中却采取“妥协立场”,《首脑宣言》中放弃了日本原来加入“2020年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计划。

APEC会场上也有消息称,“与会各国和地区首脑都不想得罪中美任何一方”。日本希望在这次峰会上制定战略的设想只能落空。

世界经济政治学 篇2

一、政治经济学:从古典到马克思

在古代希腊,经济学与政治学尚未成为独立的学科,城邦学说几乎囊括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其中关于城邦管理与家庭经济的论述可以说是政治经济学的最初雏形。

政治经济学真正萌芽于重商主义, 公元16-17世纪,在欧洲兴盛的重商主义是“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初的理论探讨”。[1]重商主义认为经济活动的目标是增加财富, 而国家政治的任务是保障财富,这时的经济和政治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1615年 , 法国重商主义者安·德·蒙克莱田在 《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一书中提出 “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 当时,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流通领域的经济问题。 17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在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中,新兴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流通与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学获得较快的发展。

1662年, 威廉·配第在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赋税论》中运用数量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几乎一切领域中所作的最初的勇敢尝试”,[2]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3]

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被称为重农学派的先驱,他反对把货币当作唯一财富、把对外贸易视为财富来源的重商主义观点,主张农业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 布阿吉尔贝尔强调按自然规律办事,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他对法国国民经济的研究涉及到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领域,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的著作 《经济表》虽然没有用政治经济学作为书名, 但《经济表》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试图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被马克思誉为“毫无疑问是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4]

配第、布阿吉尔贝尔、魁奈等人的研究促进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但直到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科学巨著《国富论》的出版,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宏大理论体系才最终得以创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国富论》为斯密赢得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国富论》以极高的才智阐释了自由市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石。 ”[5](P30)

此后, 大卫·李嘉图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和弗朗茨·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著作都采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一称谓, 在内容上基本沿袭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和理论体系。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日益突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日益显露, 资产阶级需要辩护资本主义制度、美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经济理论,于是致力于抹煞阶级对立、掩盖利润真正来源、否认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了。

19世纪40年代初,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庸俗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产阶级利润的来源,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丧钟将要敲响,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本主义的枷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政治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经济学:“去政治化”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其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透彻的理论逻辑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引起了资产阶级及其理论家的恐惧和愤恨。 他们有意识地用“去政治化”的“经济学” 这个概念以区别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竭力在经济理论中剔除政治的因素。 “去政治化”的实质是肯定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永恒的、 美好的制度, 以市场的自由、财富的追逐和虚拟的公正来勾起人们的物欲,促使人们淡忘阶级的差别、利润的本质, 最终导致政治经济学走上“经济—政治”分离的道路。 对此,华勒斯坦有着透彻的分析:“由于19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由经济理论, 因此到了19世纪下半叶,‘政治经济学’ 这个术语终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学’一词。 把形容词‘政治的’去掉以后,经济学家便可以论证说,经济行为反映的是一种个体主义心理学,而不是以社会的形式建构起来的各种制度;据此又可以进一步断定自由放任原则是符合自然的。 ”[6]

威廉·杰文斯在1879年再版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书中,明确宣称要使用“经济学”以取代“政治经济学”。 拉尔夫·佩特曼对此评论说,政治经济学中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分离是在19世纪取得的,部分是由于英国理论家威廉·杰文斯的著作”。[7]

1890年 ,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马歇尔在 《经济学原理》中首次使用“经济学”作为标题,正式放弃“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 马歇尔认为,经济可以脱离政治和社会制度而独立运行。 此后,政治在经济学研究中渐渐失去了应有位置, 理性经济人假设、对自由竞争的崇拜、价值判断的断绝以及泛滥的计量方法充斥着经济学领域,经济学逐渐披上了 “科学”的外衣。 巴里·克拉克对经济学“科学化”的实质进行了分析: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离,使“经济学集中研究个人在市场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利用个人理性假设及用货币作为衡量原因与结果的尺度,使经济学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仿照19世纪的物理学建立其理论大厦”。[5](P1-2)

政治与经济的分离是为了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和剩余价值的来源,因此“不论是在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那里,许多作者都把‘经济’与‘政治’的制度性分离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8]实现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去政治化”,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手段。

“去政治化 ”的经济学只在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内研究市场运行、生产管理等经济问题。 由于缺乏历史视野、道德考量和人文关怀,经济学渐渐失去与社会结构、文化生活的联系,成为表面上与政治相分离,实际上被资产阶级政治所奴役的“官方经济学”。

三、新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回归“

被华丽精致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所掩盖的矛盾终究要爆发。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 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和繁荣局面。 这次大危机对以自由放任为圭臬的西方经济学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从侧面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生命力。 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学者重新关注经济学中曾被剔除的 “政治”因素,把目光转向国家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凯恩斯主张:“国家最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是涉及那些由私人已经在完成的活动,而是那些落在个人活动范围之外,如果国家不出面不会有人去做出决定的事情。 对政府来说,重要的不是去干那些正在由私人做的事情, 或把这些事做得更好些或更坏些的问题,而是去做那些根本就没人去做的事。 ”[9]

在国家政治的强力干预下,资本主义国家克服了这次经济大危机, 这更让西方经济学饱受诟病。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不断拉近了政治与经济的距离,甚至使政治现象与经济现象出现了相互融合和相互重叠的局面。 正所谓“在世界上所有的政治制度中,大部分政治是经济性的,而大部分经济亦是政治性的。”[10]此时,政治的经济学得以出现并受到重视。 “政治的经济学的重点在于试图解释总体的经济政策决策中政治和经济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11]尽管“政治的经济学”也研究政治与经济关系,但是它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政治的经济学因此可以被视为探索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使用现代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的技术检验有关经济和政治组织相互作用的假设。 鉴于它用数据来提供相互对立的 假设 , 它几乎完 全摆脱了 同更传统 的术语———政治经济学相联系的意识形态色彩。 ”[11]

政治的经济学继承20世纪以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国家、政府问题进行关注的传统,而被认为是向政治经济学的回归。 由于他们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又存在比较大的差别,政治的经济学被称为“新政治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关注制度环境和政治基础等政治因素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注重政治和经济的整合研究,主张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考察、分析政治问题,并且不排斥对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论的借鉴和运用。

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目前学术界对新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研究内容基本上形成这样的观点:新政治经济学“从狭义上,主要是经济学的理论、 工具和方法在传统政治学问题上的应用;从广义上,还包括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对政治的影响两个方面。 不过,新政治经济学从学科定位上讲,它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工具和方法在政治学领域的拓展, 但是它又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因为它关注的是主流经济学或者新古典经济学没有关注或者根本不予关注的问题。 新政治经济学相对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现代主流经济学以及中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言都是新的。 狭义上的新政治经济学就是公共选择理论;而广义上的新政治经济学则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 ”[12]

四、经济政治学:政治的经济视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 与此同时,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的影响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观察到政治和经济的联系: 庞大的政府预算;大多数政府政策的经济实质; 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 私有经济企业也寻求政府多方面的帮助。 ”[13]许多经济学家也开始关注政治问题,为了研究经济政治化产生的许多新的政治现象,一些学者提出建立“经济政治学”这一新的学科。

对于如何界定“经济政治学”这门学科,刘德厚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经济政治’和‘经济政治学’ 是要在一国内和世界范围内,以社会经济发展所直接引起的社会政治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经济的政治功能形态、性质和特点,揭示经济政治化和政治经济化过程中政治发展的规律性,探讨解决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对策和手段的政治科学。 ”[14]刘俊祥后来对经济政治学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 “经济政治学是以广义的经济政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内容的政治科学。 ”其中的“经济政治现象”“是指存在于各个时代和各个政治社会的国家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经济性质的政治现象。 ”[15]

经济活动是人类所有社会活动的起点和基础, 离开对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研究,而仅仅停留在国家政权等上层建筑方面的分析,政治学的发展将逐渐失去动力和根基。 经济政治学对政治问题的研究给政治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体现了政治与经济关系互动的新特征。

如果说新政治经济学强调政治的经济功能,那么经济政治学强调的是经济的政治功能。 在经济政治学的理论框架中,经济是自变量,政治是因变量。 经济政治学致力研究经济改革、发展和体制变迁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权力模式产生的影响。

虽然政治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与经济政治学都是对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但政治经济学与新政治经济学主要侧重于经济领域, 解释经济现象, 而经济政治学侧重于政治领域, 解释政治现象,抑或是在政治学的视野中展开经济分析。

五、现实启示

学科视角下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变化是社会生活中政治实践与经济发展关系变动在理论上的反应。 对学科视角下政治与经济关系变化过程的考察, 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政治与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这对于我们今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与经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第一,政治与经济关系理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与经济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在马克思之前,它们的关系一度是颠倒的。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16]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也奠定了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关系是用以最终说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整个上层建筑———法律的和政治的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的基础。 ”[17]因此,割裂或者颠倒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挫折。

第二,政治与经济关系理论要借鉴国外优秀成果。 作为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变迁、体现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理论产物,西方经济学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关于经济运行与国家调节的概念、措施和分析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然而,“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 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 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 ”[18]西方经济学毕竟有其固有的阶级性倾向和哲学基础,所依据的也是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 因此, 在学习借鉴西方政治与经济相关理论时,应注意鉴别区分,辩证扬弃。

第三,政治与经济关系理论要为实践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理论不应是实践之后亦步亦趋的 “解释”,而应为实践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马克思把哲学比喻为“迎接黎明的高卢雄鸡”,宣称“当一切都准备好时,高卢雄鸡就会宣告德国的新生。 ”[19]相反,黑格尔将哲学看作是“密涅瓦的猫头鹰”。 马克思与黑格尔对待哲学的不同态度启发我们, 理论源于实践,但又要高于实践。 政治与经济关系理论不应仅仅是对政治实践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总结和归纳,更应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与经济发展提供前瞻性理论指导。

商人异化“经济政治学” 篇3

对商人而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但将其异化为“经济政治学”,则成为一门险恶的学问。王遂舟是一个毫无背景的赤脚平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商业领域,升起了郑州亚细亚这颗“野太阳”,他因改革趋势需要而成全国性改革典型,他也因政治需要异化而成新型另类“红顶商人”,从在商言商变为“在商言政”,逐渐偏离为商逐利的准则,变为不惜代价追逐政治肯定。正是因为,王遂舟特定的历史人格,使自身的商界人物与政治人物两者的角色错乱,因此这位改革人物最终沦为改革牺牲品。

在中国连锁零售业历史上,郑州亚细亚从来都被刻在耻辱柱上,被当做“低级错误”的反面教材。但对于亚细亚“野太阳传奇”的缔造者王遂舟来说,最需要深省的却是商界人物与政治人物两者的角色错乱。

1988年,30岁的王遂舟从空军转业后,就职于郑州市信托公司下属二马路家电商场副经理。如果不出意外,他会在国有商业企业里按步就班。但是,正在筹建中的郑州第一个大型股份制商厦——德化商场让他热血沸腾了。

于是,他找到当时郑州房地产业的风云人物晋野,毛遂自荐。晋野的发家颇具传奇色彩,其早年通过关系向供销社借款5万元,然后将5万元存进银行贷得40万元,再将这40万元存进另一家银行贷得200万元,买到用于开发房地产的第一块地。不到三年,在郑州同时开工十几个地产项目,当年显赫一时。

江湖大佬晋野慧眼识才,且笃信用人不疑,给了王遂舟40万元开办费和不干涉内政的承诺,让他在刚盖好的商业用房里驰骋天地。就这样,王遂舟当上了中国第一个著名的“职业经理人”。今天号称“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王石,是其后话。

商业改革里程碑

1989年5月6日,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郑州亚细亚商场正式开业。其间,王遂舟带领几个铁哥们儿,发挥铁人精神,没日没夜拼命干,只用198天就完成了开业筹备,创下当时河南商场的历史记录。

“亚细亚”这个店号出自王遂舟的手笔,当时风靡中国的韦唯和亚运会给了他灵感,商标图形是一轮出升的太阳。

亚细亚开业当天的盛况,后来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百货零售业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这个新商场绝对不是传统国营商场那样暮气沉沉、售货员冷面如霜,而是满足了当时人们对美好购物体验的一切想象。在硬件设施上,王遂舟不惜血本,按照星级宾馆布置,四处鲜花绿草,还把人工瀑布引入营业大厅。

在服务上,亚细亚设置了前所未有的迎宾小姐、公关小姐和歌舞表演,大厅中央每隔半小时就有乐手登台演出。更具创意的是,王遂舟招聘了当时郑州最漂亮的年轻姑娘,经过三个月严酷军训打造出类似天安门国旗班的仪仗队,每天清晨在商场门口升国旗奏国歌,为围观的顾客做队列表演,一度成为郑州最著名的观赏景点。

在营销上,王遂舟一开张就投下数十万元广告,相当于当时所有郑州商场一年广告费的总和,“星期天到哪里去?亚细亚!” 传遍大街小巷。

这三板斧今天看来是平常之举,但在当时石破天惊。商场开业当日,郑州城万人空巷,保安排成人墙而分批往里放人,到下午6时被迫提前关门,因为柜台上90%以上的货物被抢购一空。

全国典型政治化

王遂舟的三板斧,让亚细亚十分光鲜地升起。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 86亿元,一举名列全国大型商场第35位,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匹黑马。此后三年,亚细亚的营业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稳居河南第一。

但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股份制的亚细亚作为“无主管单位”,不在正规的商贸系统之内,也就无正常的供货渠道。当时中国因为价格闯关而物价飞涨,处于“国营主渠道”在货源上相对丰富,而亚细亚在货源供应上不仅价高,而且缺货。这逼迫王遂舟不得不剑走偏锋,伤人伤己。

在开业时,亚细亚连柜台陈列商品都补不上,只得向关系较好的国有商场求援,由于王遂舟采取薄利快销策略,反使这些国有兄弟们商品积压。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激怒了郑州商界,郑州市五大商厦总经理联名签署了《郑州市大型国营商业零售企业总经理联谊会致各友好单位信函》,明确向供应商发出最后通牒,禁止向“个别企业”再供货。

王遂舟被迫向国有商界一战到底,他把亚细亚组建成一个标准的军事化组织,自己一言既出似军令如山。军人出身的他整天高喊三句口号:“为股份制争气!为年轻人争气!为河南人争气!”

王遂舟成为了“反传统斗士”,也成为了中国商业改革的先锋人物。他敏锐地捕捉住当时商业部长胡平首倡的“商业文化”,以“商业文化”视角系统总结亚细亚的创新试验,一度赢得国家主管部委高度赞许而成全国典型。

1992年1月,中央电视台竟然以亚细亚为主线播出了一条长达六集的电视系列记录片《商战》。节目一经播出,震动全国,王遂舟的名声也登峰造极:每月有100家企业到亚细亚取经;中央领导、外省领导乃至外国首脑也被安排到亚细亚观光。

1992年10月,王遂舟当选为“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稍后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特别发布嘉奖令,对王遂舟个人通令嘉奖。

“野太阳”摔成碎片

此时的王遂舟,已成为中国商界乃至政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由此,他赖以成功的“与众不同”差异化战略渐渐偏离商业轨道,滑入政治准则。这个“与众不同”的商业典型,为了政治需要的“典型”,不借代价地塑造“与众不同”。

王遂舟最爱向手下人说的一句话:“我们就是要与众不同!不管别人怎么攻击我们这一点,不管别人怎么千方百计地想磨平我们的棱角,亚细亚绝不退让。因为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和议论;越议论,亚细亚就越出名;越出名,别人就越想来看看稀罕,想来买我们的商品。”

这种差异化策略,早期能给他带来商业成功。但在他成为全国典型后,其商业差异化被泛政治化,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直至极度差异化,不惜商业成本地差异化。王遂舟对连锁百货商场的内部装修要求是,新奇特加超豪华。广州“仟村百货”当时的装修花费是3000万元,郑州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的装修花费紧跟着突破1个亿。

更糟糕的是,“与众不同”的暂时成功给了王遂舟一个幻象:我可以靠“一招鲜”一直成功下去,这是当时中国商界普遍的心态。于是,在面对政府和股东的扩张压力时,王遂舟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中央政府乐于看到亚细亚向全国扩张,建成全国性连锁百货模范;郑州市政府更是力推大商贸战略,乐见其成。1992年新加入的股东均来自海南房地产泡沫的成功投机者,希望借扩张圈地。压力之外还有动力:各地政府拿出土地和税收优惠,希望亚细亚去落户;各大银行排着队找王遂舟,希望给亚细亚贷款。

尽管已经不是纯粹的商业目的,但在王遂舟看来,这是一顿免费的午餐。郑州亚细亚开业之初,他用200万元注资撬动了4000万元的贷款。他曾说:“零售业是天下最没有风险的生意。”用别人的钱,玩自己的游戏,圆自己的梦。

1993年后的四年时间里,亚细亚先后开出了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平均每4个月一家。其中,省内6家,均以“亚细亚”命名,省外9家均以“仟村百货”命名。王遂舟还宣称,2000年以前,要在全国开设125家连锁百货商场,年销售额达到500亿元,排名全国商业第一。亚细亚还要在北京或上海盖120层摩天大楼,象征亚细亚的雄伟。

按照王遂舟的完美计划,将亚细亚的差异化模式复制到全国就能成功。于是,亚细亚每到一地,就大做广告(第一个在央视做广告的商场,而且是形象广告),搞价格战,大手笔促销。而不幸的是,王遂舟的三板斧已经丧失了魔力,因为模仿者众,中国人已经屡见不鲜。更因为中国的短缺经济转变成过剩经济,百货零售业出现变局,众多商场陷入买方市场和恶性竞争。而此时,过高的运营成本导致亚细亚连锁系统内一家店跟着一家店地出现亏损。商业魔棒的失效加上亚洲金融危机效应,让银行贷款的生命流立刻截流,亚细亚脆弱的扩张戛然而止,帝国瞬间雪崩。

1996年11月,天津亚细亚商厦倒闭,商品被供应商哄抢一空。接下来,其他门店以四个月一家的速度连续倒闭。1997年底,前几年销售额一直名列郑州各大商场前茅的亚细亚商场滑到全市7大商场中倒数第二名,仅账面显示亏损700多万元;拖欠银行债务7000余万元,拖欠厂家货款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68%。

1997年3月5日,王遂舟抱病辞职,留下一堆资不抵债的商场等待破产重组或者拍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篇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特制订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二)、教学目的

通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和把握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基本趋势和特点的目的,学会分析国际问题的科学方法。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主要内容本书

从世界总体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演变的进程,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从世界主要力量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以及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赖关系加深,一国国内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同世界问题相联系,本书适应这一需要,为读者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十个章节。前三章对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概括和综合的分析。后面七章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和国际组织的视角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研究。(二)各章节教学要求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 掌握“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明确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 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掌握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明确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 第三章 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了解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

理解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掌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其实质

明确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第四章 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和新特点 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掌握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 明确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 第五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 了解西欧一体化的背景与原因 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掌握冷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内容 明确西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第六章 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了解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动荡与右倾化趋势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及日本经济的转折 掌握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 明确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

第七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苏联模式的弊端 理解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掌握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

明确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 第八章 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了解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以及第三世界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理解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

掌握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所进行的改革 明确冷战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第九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 理解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掌握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明确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十章 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 了解国际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历史

理解有关联合过改革的分歧,联合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掌握对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和地位的评价 明确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概况 三.媒体资源介绍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媒体,采用文字教材、音像资源、网络资源多种形式。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李淑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本教材包含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按照学科体系编写,科学严谨、实用性强、循序渐进、通俗易懂、适于自学、体现远距离教育的特点。这门课现实性、综合性、政策性、理论性都很强,在学习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紧扣国际关系的最新变化,分析有关各方的对外政策,努力做出科学的回答,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音像资源

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阐释和必要补充,主要用于解决学生自学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归纳、概括、提示或解释的问题,一般采取重点讲授或重点辅导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四.课程教学平台介绍

教学平台是指教学活动得以在上展开的虚拟的或实体的教学环境。本课程的教学平台有三类: 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辅导、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服务。

2.音像制品教学平台。3.面授辅导平台。五.课程教学模式

1.设计原则: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模式构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包括VCD)等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源,开展个体化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网络教学、网上讨论板、电子信箱(E一MAIL)、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预定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性实施方案。

1.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本课程操作性极强的特点,各分校在实施教学时,应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相应地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化自主学习;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及选课要求。每个学生在入学后,必须在教师指 导下根据要求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计划中写明学习的主要方式和过程。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来实现的,为保证开放教育试点的正常进行,省电大和市电大为每一门课程都配备了至少两种以上的教学媒体,并通过这两种以上的教学媒体提供学习资源。因此,参加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学习的学生必须通过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学习,即除了阅读文字教材外,还应通过收听(看)音像教材(包括课件和直播课堂)、上网学习(包括收看IP课)、参加网上讨论、利用电话或电子信箱与辅导教师进行学习等。学生是否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自学要纳入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

(2)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学习是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一种有利形式,学生应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协作式学习。学生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纳入形成性考核内容。

(3)集中学习;除自主学习多种媒体教材外,学生必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辅导,通过辅导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是否参加辅导情况要纳入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本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两类:(1)传统手段;

(2)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3.教学方式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讲练式,模拟式,角色扮演等方式。4.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学生自学、重点讲解、课堂讨论等。六.课程教、学、考一体化设计(一)教与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理论教学之外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各项基本技能。一般情况下,安排总学时的25%左右为自学时间、技能操作训练时间,总学时的50%左右为教学辅导时间;总学时的25%左右时间用于形成性考核作业、自测、复习等环节。

(二)教与学方式建议与要求

1.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具备网络环境的基础上自己确定学习方式、自己管理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对个别化自主学习者,各分校应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从个人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地点;

(3)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自学,并参与集中辅导,有安排有计划地参与实习考察;

(4)积极参加网上答疑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5)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性考核;(6)填好个人学习日志,及时进行学习小结。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通过交互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本课程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完全自学很难达到预定教学目的,协作学习是比较适合学习者选择的方式。各分校应要求通过协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做到:(1)组建学习小组,确定活动方式,制定小组学习计划;

(2)按计划采取在线或非在线方式,实时或非实时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3)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4)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3.集中学习。集中学习主要解决带共同性的学习问题,方式有面授辅导、集中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学习指南:由安徽电大开展网上教学,地方电大面授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媒体手段的使用;

2、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组织,对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辅导与答疑;

3、函授辅导:安徽电大本课程的辅导文章

4、平时作业:4-----5次

5、网上教学: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学习重点、教学辅导、平时作业、直播课堂、参考资料等;

6、考核:本课程期末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以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为依据。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有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形式,获得学分的合格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

1、形成性考核。

下发的“形成性考核册”,由辅导教师批改。教师必须做到全批全改。学生必须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不完成形考作业或形考作业不及格的,不能参加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

2、终结性考核

考试卷面成绩按滿分折合为70分计入总成绩。

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活动安排表(2007、10-2008、1)周次

导学内容、方式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备注

第三周

(10月6日)

导学课:调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重点介绍课程资源、课程知识结构、课程学习方法、网上学习资源的查询和使用等。重点演示如何登录中央电大、省电大网站查询学习资源和参加网上讨论以及如何参加网上形考改革试点工作。并串讲第一章绪论内容

1、根据教师讲解和演示进行实际的网上操作,尽快掌握网上学习技能。

2、自学教材绪论,并就绪论相关问题进行串讲。

3、了解第一次作业要求,并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五周(10月14日)

第二章内容串讲课: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查看第二章课件

3、预习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和第二章的内容结合起来预习,布置第一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10月21日)

网上答疑(19:00-21:00)

就当前世界经济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部参加

第七周

(11月4日)

第第三章内容串课: 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完成第一次作业;布置第二次作业

3、预习第四章内容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八周(11月11日)

网上答疑(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九周(11月18日)

串讲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1、预习教材第五章内容;

2、复习当堂课内容,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完成第二次作业;布置第三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12月2日)

网上期中测试

第12周(12月9日)

课程网上讨论答疑(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13周(12月16日)

1、串讲教材第五章重难点内容,第五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

2、串讲教材第六章内容: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阅读有关日本的资料

3、完成第三次作业;布置第四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14周(12月23日)

网上答疑(19:00---21: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15周(12月29日)

串讲教材第七章内容第七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

1、复习当堂课内容。预习教材第八章内容。

3、完成第四次作业

4、布置第五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16周(2008年1月5日)

课程网上讨论答疑(19:00---21: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十七周(1月13日)

1、串讲教材第八周、第九章十章内容; 总复习:

2、对全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准备迎考

1、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2、预习教材第九章内容。

3、完成第五次作业。

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部参加。

第十八周(1月20日)

网上答疑(6月26号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全部内容进行网上答疑。并就课程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进行回答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篇5

一、台海现局势分析

(1)大陆对台政策

(2)台湾政局

(3)国际环境

二、影响台海局势的内外因素

(1)台湾当局的策略

(2)美国因素

(3)日本与日美同盟

三、台海局势发展与两岸关系展望

(1)

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

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和推动力都吸引我去探求,同时我对军事的爱好也促使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主导军事行为的经济和政治;

二、懂得经济知识和与其紧密相关的政治是极为必要的,不管我未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经济政治都会与我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我的生活,我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我是带着求知来上这门课的,虽然课时很少,但还是获益颇多。

先是每晚课开始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罗列一周发生的国际大事,并同我们一起讨论这些事件,给我们分析这些事件,并点出这些事件中流露出来的信息。老师这是在引导我们该如何阅读时事,启发我们如何从这些事件中获取信息。

再就是老师与我们分享搜罗来的一些视频,视频都是一些事件的记录及媒体或专家关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内容都非常丰富且精彩,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时事,也很好的缓解了4节课的疲劳,在放松之余又汲取了很多知识。同时,老师也是在培养我们关注时事的习惯。

还有在课堂余下的时间中,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还推荐了很多有益的书籍。譬如老师曾给我们介绍了记忆法,谈到了简历并以此来警醒我们要抓紧不多的时间学习,通过双手相握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习惯,讲了一个大学生用家里囤积的豆子致富的例子。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习惯、看待事物的方法、经济生活的方式。在我看来,老师对于我们生活上的引导是会让我获益终生的,其意义远大于教授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特别,几乎没有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最后花了一点时间简单带过。虽然这样无法让我们从课堂上获得很多经济政治方面的基础知识,但老师对时事的讲解让我们更能清晰的体会经济政治的实用意义,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和政治。事实上对于短短的16节课并不能教授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通过时事这样实例化的讲解对于我们的启蒙意义更大,比起枯燥的书本教学更易于接受,如此的授课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让同学们更快的了解对这门学科并对它产生兴趣,才是这16节课来最重要的,让同学们今后能够主动去学习经济政治方面的知识,远要好过讲授那么一点点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让同学们对这学科感到厌烦。这样才让这16节课发挥了最大的意义,对我更是意义非凡。

这些公共必修课会让大多数同学们感到无意义,但经济政治于我却是非常重要的,并对这本教材有很大的阅读兴趣,在边听课的同时仔细阅读完了第一章节,没能有更多的课时来教授这本书是我对于这门课的一个遗憾。还有一点就是老师给我们事件分析的很少,都是点到即止,就像那次对于奥巴马的话,“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水平不及一百年前的美国人”,老师说,要让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的中国人人都像美国人那样富裕,而世界的财富不是无限的,这么多的财富要从哪儿来。老师这么一说就拨开了云雾,可是对于奥巴马为何说这样的话老师却是让我们自己去想,其实我很希望再听到老师更多的见解。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听后感 篇6

我对当今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比较感兴趣,觉得《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这单元的课程非常的有趣且内容丰富,涵盖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中国政治、经济的变化。上完这堂课,我热血沸腾,为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骄傲,为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度而自豪!以我个人看来,当代世界貌似和平,然大国之间博弈暗流涌动,美国、欧洲、俄罗斯、阿拉伯世界、中国、日本、东盟等各个力量都在为了自身利益纵横捭阖,颇似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的明争暗斗,历史是一面明镜,会让我们免于重蹈覆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苏联二战后,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渗透下,发生和平演变,最终导致苏共下台,苏联解体。然而,苏联解体后,走资本主义道路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仍然视苏俄为敌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就是:苏共放弃领导权,未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对他的并不是其社会制度,而是其存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了威胁。苏共当年若能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应对,或许苏联就不会解体。

其次,乌克兰局势。二战后,乌克兰由一个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强国慢慢堕落为一个局势动荡、命不由己的国家,令人扼腕。乌克兰之所以走到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当权者一再忍让,放弃领导权,希望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解和认同。殊不知,西方列强是不会理解和同情你的,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

最后,南海争端和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和钓鱼岛问题之所以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害怕中国强大,威胁其霸权地位,而由他们一手造成的。南海和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圣神不可侵犯的领土,中国政府对其有着绝对的统治权和占有权,这一点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是明文规定的,并且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认可的。现在,他们看着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害怕中国有朝一日会秋后算账,就不断的制造事端,默许甚至鼓动我国周边国家来骚扰中国,遏制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解决南海争端和钓鱼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是美国,即战国之霸主。而在美国眼中,中国无疑是挑战其霸主地位的最主要力量。美国虽然自身实力强大,然而他仍然通过缔结联盟以“合纵”来遏制中国,在这一方面,我认为美国人的做法甚至比秦国还要高明。秦国虽然强大,然而却使其他六国纷纷想要攻秦,而美国,虽然自身实力强大,却使用了战国时期“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弱国战略。就中国周边来看,美国对中国的半月形包围圈已经形成,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已然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盟友,甚至于蒙古也成为了美国的下一颗棋子。对于这些拉拢而来的盟友,美国也以其文化输出来统一其思想,通过其所谓的自由、民主,美国人为其对外扩张找到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针对这一格局,中国也需要从战国的思想中汲取营养,突破美国的包围。美国既然“合纵”,我方则应“连横”,美国的同盟者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各怀鬼胎。从棱镜门事件中可以看出,美国与其西方同盟者之间猜忌重重,互不信任;日本经济深受美国逼迫日元升值之害,甚至国家依然受美国“占领”;韩国与日本之间因历史问题摩擦不断;菲律宾、越南只是美国亚太平衡战略的跳梁小丑,针对他们之间的矛盾及特点,中国要采取对应的策略分化其联盟,各个击破,而且周边各国基本都沿袭中华文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扬,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意义同样重大。此外,战国时期秦国的“远交近攻”战略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发展与非洲、拉丁美洲的关系,以提升自身对抗美国霸权的力量。相对美国来说,作为一个弱国,我们仍需要运用“合纵”之术,中国应该视俄罗斯为盟友,并寻求与印度、欧盟的合作,已达成制约美国的目的。

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政治经济分析 篇7

一、政治角度分析

1、从政治稳定与政治参与的角度

中国现代化以稳健的步伐迈入新世纪, 政治也呈现现代性的特性。政治“现代性有助于政治稳定, 而现代化则孕育不稳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转型期是政治不稳定的高发期。对于中国来说, 就有着许多影响政治稳定的危险因素, “三农问题”就是其中最紧迫的一个。而没有政治稳定, 经济、政治发展就失去了首要的前提条件。因此, “稳定压倒一切”是转型期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 而通过扩大政治参与的水平和层次发展民主是实现政治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给如火如荼的农村民主选举以正确的定位是相当必要的———即它的推行与实施作为扩大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 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发展目标的有效方式。但我们绝不能忽视关于扩大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另一层面的关系问题:就发达社会而言, 两者是一种正相关, 扩大政治参与意味着政治稳定的基础;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过程的社会, 扩大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是一种负相关, 是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关于这个问题亨廷顿早有论述, 他认为扩大政治参与可能就意味着政治稳定面临考验。阿尔蒙德的论断则更加深刻, 他说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 但不可无秩序而有自由。因此, 现阶段中国扩大政治参与必须服务于维护政治稳定的目标, 这是一种理性选择。但应当认识到, 目前政治稳定比较脆弱的时期, 尤其是广大农村, 这种扩大与提升无疑要受到很大制约, 而制约因素表现出相对复杂与多样的发展趋势, 如农民素质因素、农民生存条件、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的结构分化问题等, 这些因素与中国处于转型社会即亨廷顿所说的现代化的阶段密切相关。

2、从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稳定三者关系的角度

作为“政治稳定的设计师”, 亨廷顿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政治体系的稳定都依赖于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即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不稳定。要保持政治稳定, 就必须在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 提高政治制度的复杂性、自主性、适应性和凝聚性。目前,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还不足以使政治体系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达到能容纳公众进行广泛政治参与的程度。从两者的发展态势来分析, 中国政治制度水平落后于政治参与的发展程度, 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农村。因此, 从这个角度看, 目前中国农村政治发展实质性扩大政治参与而制度化水平相对滞后, 孕育着政治失控的风险。同时, 政治制度化水平的提高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经济发展程度是最重要的, 而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等经济问题去寻求政治领域的民主建设, 显然是不理性的。就目前农村状况而言, 农民没有真正的经济自主, 那政治民主又有什么意义呢?

3、从政治成本的角度

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是一定的, 而中国农村占社会财富的比例是有限的。政府花在经济上的成本越大, 相对花在政治上的成本越小, 反之亦然。而政治成本相对于经济成本又有所差异, 因为政治成本是一种纯粹成本, 它不产生宜接效益, 所以花费在政治上的财富是一种绝对消耗, 从中国的实际而言, 在目前农民负担过重、“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 过分强调发展农村政治, 推行民主选举, 势必会增加政治成本, 从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经济角度分析

在对农村问题作政治角度的分析后我们发现政治始终无法脱离经济而独立存在,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其深层次的问题, 是因为农民没有民主或民主程度不够而导致贫困还是由于其他原因呢?我们不妨从经济角度作一些分析。

1、从“三农问题”的核心———“增加农民收入”谈起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 可是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呢?让我们不妨先从收入的来源谈起。据常识, 收入是收益人挣来的, 而深入理解收入问题则离不开对财富的认识, 特别是财富中拿来作资本的那部分资源的状况。经济学上称之为“农民财富的产权状况”。费雪指出“资本就是产出未来收入流的财富”。农民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农民拥有财富的多少。可目前中国农民的现状是可用耕地少, 实物、金融资产不多, 受教育程度又低, 如此农民收入如何增加呢?收入水平低与贫穷又有什么差别呢?

然而从财富价值的角度看又是另一番景象。人人都知道土地所以值钱是因为它具有产出净收益的能力, 土地的价值是由土地的预期收益决定的, 所以产出的市值决定财富的价值, 产出的市值又与市场交易紧密联系。如果没有市场交易, 产出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外, 价值不大;但在交易条件下可能产生“物以稀为贵”的妙处, 产出的价值就大。可见交易提高了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了交易各方的生产率。经济学家认为:市场交易的前提是清楚的产权界定, 无清楚的产权界定, 潜在的交易成本可能高到使交易根本无从发生。这样联系起来, 即财富的产权界定影响产品市值, 而产品市值又决定财富的价值。

由此可见, 谈农民收入问题离不开对财富的认识, 更离不开对财富的产权界定, 所以解释农民收入问题的重点, 不是政府意愿和收入调控政策, 而是农民财富的产权财产状态。

2、对集体制的再认识

在农村社会里凌驾于农民头上的强制力量从何而来?国家税收的强制性勿容置疑, 但农民的高负担主因不是税收, 而是非正式的杂费, 据统计, 其约占交费比重的50%, 这一切都根源于“集体”这一特别的农村组织。经济学家周其仁对集体制是这样界定的, 认为它既不是合作的私人产权也不是国家所有权, 它是由国家控制, 但由集体来承受其控制结果的一种农村产权制度安排。包干到户后, 土地作为生产资源, 使用权被承包给农户, 使用权得到界定, 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产权处在含糊不清的状态之中。大包干三原则 (交够国家, 留够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中的集体, 是一个未被清楚界定的领域, 以至现今我们发现它竟是这么大的一块“公共域”, 压得农民透不过气来, 其导致的后果是集体掌握土地使用权, 控制土地使用权以外的经济资源产权, 并履行基层行政职能———这是农村强制力发生的机构基础, 集体可以强制向农民征税, 也可以强制地进行乱收费。因此, 政府自上而下清理负担, 绝非治本之策, 清晰界定农村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3、政府管制与农村问题

农村的土地承包制是中国产权改革的第一基石。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以纯粹的制度分析对中国农村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中国农业改革的成功就在于农业产权的调整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 即农村承包责任制, 土地使用权的个人持有把土地产权权利和责任完全清楚的界定在个人身上, 而这种产权结构与市场体制下的私人产权结构区别甚微。承包权界定了农民运用土地和劳动等本钱去挣得收入的权利, 但是目前在政府管制下农民种什么、种多少、卖什么价、卖给谁统统都被管制, 那么农民拥有的土地承包权就只剩下耕作的权利, 而收益权和合约权都遭到侵犯, 于是承包制“长期稳定30年”的承诺便在价格管制下大打折扣。在充分肯定承包制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对农村的土地承包制, 减少政府管制对承包制造成的不良影响, 是农村问题得以缓解的政策选择。

三、政策选择

无论农村政治发展趋势是直接民主形式还是间接民主形式, 倘若产权无法界定, 民生问题还是不易解决, 这势必会影响政治改革的进程和整体发展战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农村直接民主不能解决更大范围的民主问题。科斯关于“市场中的企业”理论, 我们知道没有企业的市场虽然可能存在, 但那一定是小范围的简单市场, 市场要扩展出去, 减少交易费用的组织、制度不可或缺。

1、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 清楚界定农民的私产

根据上文的分析, 农民负担的根基在产权, 农民自发的土地承包制奠定了一个基础, 但这个基础并不牢靠;只有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 清楚界定农民的私产, 才可能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 毕竟政府保护农民建立在“农民可以依法保护自己”的基础上。

2、坚持公开、透明和广泛参与原则, 进行渐进的农村政治变革

无论是微观决策层还是宏观决策层, 无论是经济事务决策还是社会事务决策, 公开和广泛参与可以降低信息的不充分性和不对称性所带来的交易成本, 增加各方利益群体的信息沟通, 维护政治的稳定性。正如美国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言, 公开性和参与性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抵消潜在的成本。可见, 目前从政治稳定的角度, 农村发展政治民主不失为降低政治运作成本的良策, 但由于受中国整体政治体制状况的制约很难有更大的突破, 所以加快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农村政治变革则只能在渐进中求发展。

3、加快农村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建立

现代政治学将政府视为一个存在着“输入—转换—输出”过程的系统, 选举作为选民向系统的输入形式, 通过转换输出机制实现自己的利益, 要实现这一机制, 利益整合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它可以表达和使选民的意愿更集中, 迅速清晰地输入, 有效地表达和整合民意。因此, 要加快农村利益集团的建立, 使之成为解决目前农村问题整合机构, 反映民意, 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权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西方学者舒尔茨通过多年调查得出结论, 农民也能在权衡长短利益之后, 为追求最大利益作出合乎理性的反应, 这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概念同样可以来解释农民的经营行为、潜在收益的代价, 农民就可能选择联合。这种计算收益与代价的能力, 既不需要太多教育, 也不需要太多文化, 几乎是一种本能。所以, 目前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不在于农民本身而在于其他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 政府承认农民经济组织 (专业性的) 的合法性, 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经济组织 (专业性的) 的发育较之政治组织的发育更有利于缓和社会冲突。

4、政府消除管制, 引导农村市场化进程

世界经济政治学 篇8

——基于世界财富分配权控制方式变迁的视角张明之 梁洪基

1-24 苏格兰独立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孙 坚

1-47 联合国介入与阿富汗民主重建的反思王 晋

1-61 美国关于中国国家安全决策的研究刘 颖

1-74 美朝关系正常化的可能性路径及其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

朱 芹

1-91 新型跨国暴力冲突结构、武装无人机与国际战争规范的进化王存刚 张蛟龙

1-107 国内环境规制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谢 锐 刘岑婕

1-122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黄志勇 万祥龙 许承明

1-136 融资成本、生产率增长与出口稳定性研究林思宇 黄繁华

1-151 虚构的承诺:国际关系理论的本体论陷阱邹 琼

2-1 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第三支柱

——“9·11”以来美国ODA政策的调整与评估

张慧智 王箫轲

2-18 析美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战略调整的动向与影响

肖 欢 谢思强

2-27 美日同盟与东盟:亚太秩序大较量

苗 吉 李福建

2-41 亚太自由贸易区构建路径的比较分析

——兼论中国的战略选择

刘阿明

2-58 越南与中国东南亚外交突破的关系

陈 翔

2-73 世界大国地缘战略运筹与中国大战略

凌胜利 曲 博

2-87 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段晓蕊

2-99 金融深化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分析

郑永辉 蒋昭乙

2-116 出口模式与贸易摩擦: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德比较分析

陈思萌

2-129 私募投资基金助力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三大法律障碍

殷 楠

2-147 医药企业并购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我国上市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胡雪峰 吴晓明

2-161 创建开放新格局 实现发展新突破

——江苏开放型经济适应新常态,实现提质增效的研究与思考

郑晓荣

2-171 《海岸带产业成长机理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书评

徐从才

3-1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一项研究框架

曹亚斌

3-14 后冷战时代的中美国内改革比较

——基于政治思潮和社会结构演变的分析

王 浩

3-31 联盟如何在国际冲突中取胜?

——基于47个案例的多值集QCA与回归分析双重检验

岳 鹏

3-46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汇

——试析美国涉台思维的基本走势

曹军强

3-60 菲律宾南海政策的转型

林恺铖

3-74 2014年马来西亚南海政策评析

陈相秒

3-85 宏观审慎监管的亚洲实践经验借鉴

刘志洋

3-103 安倍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探析

——日本再通胀主义的形成、主张和争议

陈 刚

3-116 析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与美国对华反倾销起诉之间的关系

蒋冬英 赵曙东

3-134 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开放与碳排放效率

——来自贸易部门的面板数据研究

钱志权 杨来科

3-150 国家经济规划区战略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运用

李 娟 梁运文

3-163 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

汤大军 丁 宏

4-1 中国与东盟小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现状

——从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

王勇辉 余珍艳

4-19 东盟国家在国际冲突管理中的行为选择

曾晓祥

4-29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巴基斯坦战略地位及其实现路径探析

孟辽阔

4-46 国家投射欧洲化

——一种独立的研究视角

李泽生

4-57 中国周边外交调整的预期目标与大国反应

——兼论中国周边外交调整的突破口

孙云飞

4-72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外汇市场压力风险研究

张春宝 石为华

4-88 汇率变动、中间品进口与企业出口

田 朔 张伯伟 慕绣如

4-103 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基于特征事实的分析

戎 梅

4-127 从欧债危机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性缺陷

金虎斌 张成虎

4-141 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企业技术能力升级框架与思路

杨 锐 刘志彪

4-160 研发经费异质性、创新能力与科技金融政策

王 建 李思慧

5-1 伊朗政治合法性转型与美伊关系中以色列因素再解读

熊李力 严展宇

5-23 从TPP和亚投行看中美战略博弈

张 欣 郭 辰

5-42 美国公众对中国经济竞争力及中国汇率政策的认知

苗红娜

5-62 中美贸易、就业创造与要素报酬

张艺影 姜 鸿

5-76 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海军发展的评析述略

计秋枫 刘维娜

5-93 从安倍外交政策看日本保守主义的独特性和延续性

赵政原

5-110 欧洲一体化与分离主义:基于两种民族结构双向互动的分析

吴学锐 房乐宪

5-125 能源安全困境与俄欧能源博弈

方婷婷

5-140 国际经贸新规则:中国自贸区的实践与探索

张 琳

5-158 中国对外区域金融合作模式探析

——兼论深化中阿金融合作

李宝庆 孙尚伟

6-1 中美俄战略关系新态势俞正樑 李晓义

6-24 习近平安全战略思想研究陈 蔚 武香君

6-39 动用武力反对恐怖主义的国际法问题研究杨 顺

6-52 美国地理信息安全立法经验与借鉴钱宁峰 李 芸

6-62 俄罗斯战略视野下的北极航道开发

李立凡

6-74 基于生产效率视角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解释及实证检验徐明君 黎 峰

6-95 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动态影响

——基于FAVAR模型的分析汪桥红

6-109 制度质量与农产品比较优势

——基于3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印永龙 佘晓玉

6-12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实证研究李 华

6-141 第三条道路与当代英国文化政策的路径选择钱志中

6-154 社会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估张 超

上一篇:青岛市关于建立健全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下一篇:公司安全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