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2024-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1

1.无菌操作环境

应清洁、宽敞,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工作,减少人群流动、避免尘埃飞扬。

2.无菌操作者要求

操作者要戴好帽子和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无菌物品放置

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物品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4.无菌操作要求

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一切无菌操作,均应使用无菌物品,禁用未经灭菌或疑有污染的物品。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2

1 临床资料

考核的对象为工作时间在5年内的临床护士20名,年龄在18~25岁,其中中专15名,大专5名。(1)由各科室护士长及主管护师每月抽查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低年资护士每人操作一遍。(2)对考核的情况进行汇总,找出主要缺陷因素。

2 结果

(1)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表现在操作过程中,不与患者交流沟通,或沟通缺乏方法,对操作目的、意义不太了解,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易冲动,易产生护患矛盾。(2)缺乏操作技巧,操作失误多。对操作顺序时常颠倒,操作无连贯性及技巧性,操作速度慢;操作失误及操作失败较多。(3)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心。表现为考核时不敢操作,面对患者的责怪时手足无措,手拿器械时手出现抖动现象。(4)无统筹思想,用物不齐备。在操作考核中,有40%的护士在进入病房后才发现用物准备不齐,无法操作,往返取用物耽误时间,延误治疗。(5)应急反应能力差,病人满意度低。在操作中病人病情突变时,护士神色慌乱,不能正确预测判断病情及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者满意度低。

3 对策

3.1 抓好岗前培训,在语言沟通及服务态度上下功夫

护理语言是护患关系的有效粘合剂[1],能减少很多护患纠纷因此,让将上岗护士除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外,另增加学习护理服务态度、语言沟通方面的知识,针对低年资护士说话做事易冲动工作经验欠缺的特点,专门组织她们阅读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和交流技巧的书籍,掌握语言艺术的技巧性,特别是在病人不信任的情况下,保持冷静,恰当地把握、揣摩和驾驭病人及家属的情绪,训练自我调节的能力,面对压力与挫折都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当护患纠纷发生时,要真诚地与患者沟通,主动承认自己工作的不足,并争取患者的谅解,必要时请高年资的护士或护士长来协调解决[2]。

3.2 做好操作技能训练工作,在熟练中掌握操作技巧

要求每一位护士必须掌握吸氧、吸痰、输液、导尿等基础操作对新仪器及新的操作技术也能做到熟悉。让有经验的护士做示范,把每项操作的流程及技巧讲解给低年资护士,利用工作闲的时间段,反复操作练习,护士长及科室高年资护士监督指导。对操作中的不足及时指出,不合格的重复练习,每一次练习成绩进行记录,下一次练习时与上次做比较,对没有进步的护士要有专人负责让其单独练习。在熟练掌握流程中逐渐掌握技巧,提升操作速度。定期举行技术比武,列出奖项,对操作成绩好,取得名次的给予奖励,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奖金分配及晋升挂钩,调动操作练习的积极性。

3.3 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养成良好操作习惯

针对低年资护士操作时用物常准备不齐,操作紧张的状况,让有经验的护士对常用的操作用物采用了联想记忆、流程记忆、口诀记忆的方法传给大家,从而使各项操作记忆熟练准确、运用得心应手,由于护士存在年龄、学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培训中我们要重视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每1次操作前先对用物做一次清点,养成习惯,护士长每周3次进行晨会提问让每1位护士熟记在心,或定期进行书面考核。低年资护士在面对患者的挑剔时,心理压力很大,因紧张而导致操作失败,所以经常组织她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使她们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采取“倾听宣泄,帮助分析”的方法,鼓励她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实际操作中让每一位低年资护士来担任演练主角,同科室的人观看,不断地给其指出错误,提出问题,经常让其在众多人面前操作,既锻炼了心理素质,又提高了技能。

3.4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应对能力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低年资护士全部参加,除学习书本知识外,让有经验的的高年资护士讲解病情的观察与判断、常用抢救药品的剂型、药理作用、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各种操作的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方法等,经常现场模拟演练,让低年资护士自行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其实际应对能力,把风险预案流程打印成册,人手一本,经常提问,加深印象。坚持参加护理查房,培养出职业性的视觉和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有目的地使用各种感觉器官将病人的症状、体征、心理,结合专业知识,以敏捷的思维和预见性的想象力,预测病情的发展动向[3],每周让其参加2次以上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提高他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们能独立参与实际的临床操作。

摘要:目的 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操作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抽查低年资护士的护理操作,总结存在的缺陷因素。结果 低年资护士在沟通、操作技巧、心理素质、用物准备、应对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缺陷。结论 对操作缺陷因素采取改进措施,能提高低年资护士实际操作水平及应对能力。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护理操作,缺陷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赵爱兰,陈凤莲,曾惠洁,等.急诊科年青护士应急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18~419.

[2]谢蒲辉.重视规避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纠纷[J].现代医院杂志,2007,7(5):99~100.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3

关键词:卡片操作流程法;常规教学;理论成绩;操作技能

R-4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对于医护工作人员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对于技能掌握情况要求更为严格。但是很多实习护生在工作开展期间存在明显的不足,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是操作技能的熟悉方面都有缺陷,这就需要强化学校护理教学工作。卡片操作流程法是将操作程序印制在卡片上的简化过程,不但便于学生随身携带,更让学生容易掌握和记忆[1]。本文就“卡片操作流程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常规教学法所得实验效果进行对比,以选择针对当前护理学生的最好教学方法,详细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选择护理院校中的100名护理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护理学生的年龄在16-18岁之间。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1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组间护理学生基本资料对比,P>0.05,具有实验研究价值。

(二)实验方法

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两组参与实验的护理学生,其无论是所学课程、任课教师,还是学习中用到的学习器具等均相同,实验项目选择《常规护理技术》。同一任课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不同教学[2]。

参照组:本组50名护理学生实施常规教学方法,即教师进行书面讲解以及示范性操作,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教师进行错误指征,学生进行改进的一个过程。

实验组:本组50名护理学生在实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加行“卡片操作流程法”,即操作课前卡片熟悉操作流程,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进行学习巩固,课后进行卡片复习,再次进行测试。

两组护理学生均于课程结束后进行相关操作技能课、理论课的测试。

(三)评价指标

理论测试: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出卷考试,其中涉及到铺无菌盘的目的、操作中的注意要领等,以10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表示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铺无菌盘操作考核:参考基础护理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学生操作技能掌握越好[3]。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参与实验研究的100名护理学生进行考试成绩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其中,所得计数资料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两组护理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均分、操作考试沉积均分等观察指标行 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观察指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实验研究护理学生的理论测试、操作考核成绩对比结果见下表1。综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组护理学生各项观察指标所得结果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

三、讨论

护理学生学习期间不但需要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强化操作技能的专业性[4-5]。常规教学方法均是将操作的流程粘贴于墙面上,学生在学习和对比墙面图片过程中,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对比于常规护理教学方法,卡片操作流程法将操作流程简化制成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学习内容,方便记忆和掌握。

综合本文研究内容,我们将100名护理学生分为两组安排教学,其中实验组行卡片操作流程法进行教学,参照组行常规教学方法,两组实验研究的护理学生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最终实验组无论是理论学习成绩还是操作技能考试成绩都优于参照组,经统计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很显然,卡片操作流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能力以及积极性、巩固理论学习的掌握程度。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想要强调操作技能的学习必须有感知、记忆等认知成分的参与,而卡片操作流程法中就有感知以及记忆成分的参与。另外,护理学生在练习初期对于复杂的操作流程以及理论学习内容都很难掌握,而卡片流程法的实施,能够将操作过程以及理论知识进行简化,方便学生携带和记忆,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学生的动作概念认识。

四、结语

综合实验研究结果,"卡片操作流程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于常规教学,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以及操作考核成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护理学生未来进入医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玉香."卡片操作流程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36-137.

[2]孙细梅.教师角色扮演在基礎护理操作实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9):3667-3668.

[3]张洪燕.礼仪与沟通融入基础护理操作教学中势在必行[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3):328-328.

[4]李艳菊,杨茜,杨帆等.激励理论在基础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3-25.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4

护理级别

适用对象

护理内容

特别护理

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和“五衰”等

1.设立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2.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3.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一级护理

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

1.每15~30mm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2.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3.按需准备抢救药品和器材。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二级护理

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1.每1~2h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2.按护理常规护理。3.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了解病人病情动态及心理状态,满是其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三级护理

轻症病人,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等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5

护士角色以其特有的角色形象出现在社会上,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演变,力求以更加生动、美好的角色形象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护士角色的形象,曾经历过以下几个历史演变。

(一)  历史上的护士形象

最初护士的角色形象是以“母亲形象”出现,护士象母亲一样给受疾病折磨的人以关怀、照顾。护士在人们心目中以“温柔、慈祥”的角色人格特质给社会留下了美好的职业形象。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受宗教的影响,许多教会设置医院,众多修女、基督徒从事医疗护理工作,护士也被赋予了“宗教形象”。到了16-19世纪,这是护理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当时,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惩罚,对患者的照顾也就远不是仁慈了,护士往往由出身低微、道德不好的妇女甚至酒鬼、罪犯来担任,护士地位低下,收入菲薄,被视为“奴仆”。

(二)  南丁格尔塑造的近代护士形象

自从南丁格尔1860 年创立了第一所护士学校,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正式形成,护理人才的培养有了明确的目标,护士的角色形象逐渐清晰、鲜明起来,护士职业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公认。南丁格尔倡导:“从事护理工作要有高尚的品格、相当的专业知识、专门的操作技能”等条件。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学及护理教育发展的卓越贡献,使得这一时期塑造的护士崭新形象,其角色特征归纳为:护士应具有高尚品格和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满足患者需要,并属于专门学科的人才,是人类健康的使者。

(三)  现代护士形象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6

用药前了解患者相关情况

①了解病情和检查结果,以便判断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②

评估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③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病理生理变化,尤其是肝肾功能损害、药物过敏、服用多种药物、使用容易出现问题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口服降糖药等)的患者;特殊患者(孕妇、老人、幼儿、体重过低者);使用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锂盐)的患者;既往出现过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有遗传危险因素的患者。

给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来源:考试大

①了解药物知识,减少治疗中的差错。如同一药物治疗不同疾病

时用量可能不同;同一种药物可能有不同的剂型,给药剂量可能有差异;某些静脉注射药物若渗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损伤,若发生意外要及时采取措施。②给患者用药时,仔细阅读医嘱,若有不清楚的地方,与医生核对。核对患者姓名,仔细阅读给药说明,核对药物名称、给药时间、剂量、浓度和给药途径,核对剂量计算方法是否正确。③防止发生配伍禁忌。为了防止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除对药物性质、已报道的注射药物配伍资料、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有深入了解外,还应遵守下列原则: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载体溶媒;在药物配伍时一次只加一种药物到输液瓶中,充分混匀后,检查有无可见的变化,再加入另一种注射药物,并重复相同的操作和检查;两种药物在同一输液中配伍时,应先加浓度较高者,后加浓度较低者,以降低发生反应的速度;有色的注射用药物应最后加入,以防有细小沉淀时不易被发现;注射用药物配制结束后应尽快使用。

评估治疗效果来源:考试大

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最为直接,接触也最为密切。为了及

时观察治疗效果,护士应该了解治疗的合理性,出现药物疗效时患者的表现和时间。

促进患者依从性

老年患者按照医嘱用药的依从性差。为提高患者依从性,护士可

与医生沟通,尽可能简化用药方案,调整用药时间以适应患者生活习惯,采用适宜的制剂,如易于吞咽的液体制剂,使用容易打开的药瓶,用药方法的书写要清楚,字体要大而清晰;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时,要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通过书面和语言两种方式,简要清楚地向患者(或看护人员)讲明治疗计划和用药方法;初次使用的药物,或用药品种有所改变时,可通过用药日记、特殊的药盒等方式,帮助患者记录用药情况;争取患者的朋友、亲属和社会志愿者去帮助患者;若患者有意不按医嘱用药,需通过加强用药宣教来解决。来源:考试大

进行用药宣教,提高药效来源:考试大

①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大致类别,最好用药物的通用名称。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7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 设有17个临床科室, 本文选择培训对象为2008年11月在岗护理人员241人, 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 主管护师92人, 护师67人, 护士79人。2009年后新招护理人员考核成绩不列入统计资料中。

1.2 方法

1.2.1 制订培训计划

(1) 各科室根据科内护理人员层次结构及本科特点、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制订年培训计划, 在保证完成年培训计划基础上, 可灵活调整每月的培训项目。 (2) 护理部对全院各科年培训计划进行归纳分析, 统筹制订全院各层级护士的培训目标、计划和培训要求与奖罚措施。

1.2.2 搭建层级培训架构, 明确各自职责

(1) 护理部成立专门层级培训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任组长, 2名副主任护师任副组长, 各科护士长为成员。组长负责全院培训工作的统筹, 副组长负责督导、考核的具体实施, 成员负责操作示教和检查; (2) 科室培训的层级, 依次为护士长、组长、高年资护士、来院5年内护士, 各层级名单由科室确定, 报护理部备案。各科护士长总管全科培训事项, 并带领科室护士对科里护理难点进行攻关。组长负责本组培训的具体实施, 高年资护士有选择的参加并协助组长对年轻护士进行培训, 工作5年内年轻护士则是重点培训对象。

1.2.3 培训方式

(1) 科室每月培训护理理论内容3~4项, 护理操作1~2项。理论学习采取晨间提问、护理查房提问、集中学习或自学等形式, 技术操作培训由科内操作做得好的护士示教, 训练时护士长、示教老师或护士相互点评。 (2) 护理部理论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培训方式, 每月授课1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 每月1项, 由操作示教老师在示教室或临床科室示教, 护士长及科室示教老师观摩后回科室组织训练。

1.2.4 考核方法与标准

1.2.4. 1 理论考核

科室采用晨间提问, 护士长查房提问, 试卷考试方式综合计分;护理部以试卷笔试成绩为准, 两者都以100分制计分。

1.2.4. 2 操作考核

考核标准以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阳爱云等主编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和刘小明等主编的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指导丛书《护理技能分册》为标准, 结合临床由科室制订操作流程和评分细则, 科室考核人人过关;护理部重点考核来院5年内护士。高年资护士、组长、护士长采取单盲法随机抽考。成绩也以100分制计分。

1.2.4. 3 护理质量考核

护理部制订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以100分制计分。

护理部对每月各科室上报培训考核成绩、各科室护理质量检查结果, 进行总结、分析, 在护士长会上通报, 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为保证考核成绩的权威性, 科、院二级考核成绩均计入个人技术档案, 对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优先晋级评优, 层级上调, 不合格者补考, 层级下调。

1.3 统计学检验

采用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以前我院对护士的培训, 多采用全院集体上课, 统一操作培训为主, 忽视了科室培训的重要性,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 全院各科室上报护理部的培训只有446次, 到2009年11月采取分层培训模式, 在院级培训量未减少的情况下, 科室培训上升到1010次。实施层级培训前后科室上报护理部的护理人员护理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院级考核成绩与每月1次的护理质量检查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1、表2、表3。

2.1 17个科室层级培训模式前后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2.2 护理部层级培训模式前后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2)

2.3 层级培训模式前后护理质量检查情况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分层级培训实用性更强

既往院内培训以护理部计划为主, 科室培训流于形式。不论职称能力高低, 不论科室差异, 培训内容与形式千篇一律, 极大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改革, 护理部制订了分层级培训的目标要求, 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毕业1年、2~3年、4~5年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培训目标计划, 结合科室每个护士的特点及薄弱环节制订了不同的培训计划, 不同层级护士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不同, 各级护理人员除加强急救知识、综合素质培训外, 毕业5年以下护士培训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 工作5~10年者侧重专科知识培训, 护理骨干以了解护理前沿信息为主。培训采用以高带低, 相互点评, 外出进修等多种方式。这样有的放矢, 避免了一刀切。由于层级可以上下浮动, 每个层级的培训目标明确, 护士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 一个科室的人员在一起学习, 合作性明显增强, 而合作性学习能提高护士学习主动性、合作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沟通能力[1]。由表1, 2可见层级培训模式能明显提高护士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能 (P<0.01) 。

3.2 分层级培训增强护士创新意识

由于实行分层级培训, 使那些资历高、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护理前沿信息, 服务临床, 积极创新。现在她们针对本科护理服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制订了许多简便易行, 行之有效的流程, 如集中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的流程;绘制了许多有利病情观察记录的表格;利用虹吸原理制作了简易实用的洗头用物;利用一次性纸杯, 消毒后与无菌大头棉签为患者做口腔护理等护理操作流程。护理部把每个创新点汇集成册, 在全院推广, 并给予一定奖励。这些新编贴近临床的流程既能解决临床难点, 又方便护士操作, 且节约了患者经济支出。合理的护理服务和操作流程, 为病室的规范管理, 患者的安全和护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表3可见采用层级培训模式前后基础护理、病室管理、护理安全管理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3 分层级培训更注重细节, 能有效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过去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士的沟通能力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护理部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制订护理工作流程, 加强培训, 反复考核, 强调护理中要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在各项护理服务与操作中注重因人、因时、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 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 随时保证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状态。健康宣教时不仅要注重宣教内容, 还要做到浅显易懂, 更换陪护后宣教要及时跟上, 不留盲区。通过一系列培训措施, 护士的沟通能力、宣教能力有明显提高。由表3可见采用层级培训模式前后健康教育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4 分层级培训更贴近临床, 能有效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个性问题

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 对护理的要求更专业, 全院护士培训模式已不符合医学发展的潮流。而分层级培训, 结合本科临床特点, 培训的内容来源于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薄弱点, 因而更贴近临床。科室通过不断的培训考核, 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了巩固, 并能学以致用, 将平时的培训内容融入到临床护理过程中, 在规范化操作的同时, 更能充分考虑到各项操作在临床中的实用性、科学性, 使各项操作流程更加合理[2], 如骨科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流程;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流程;手术室各种仪器的使用流程;供应室各种物品消毒灭菌流程…这些培训, 针对性强, 既解决了护理工作中的难题, 提高了护士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防范护理安全隐患, 提高患者满意度[3]。由表3可见采用层级培训模式前后护士素质、患者满意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5 分层级培训不会消减护理部的作用

护理培训重心下移, 并不影响护理部的培训计划的落实, 也未削弱护理部的培训力度, 护理部一方面更有精力对来院5年内护士加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沟通能力的培训。另一方面在审阅、督导、考核科室培训效果的同时, 对科室存在的共性培训缺陷予以分析, 集中培训, 而缺陷情景教育, 有助于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4]。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5], 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的素质直接相关, 良好的护士素质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培养, 科室是护士工作的场所, 护士长是最直接的领导者, 科室贴近临床的护理培训, 对护理部的培训有积极推动作用, 而护理部督查、考核力度决定了分层级培训的最终效果。二者相辅相存, 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李丽蓉, 陈亚红, 王汕珊.合作性学习理论在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7, 12 (22) :15~16.

[2].周文华, 郁枫, 袁秀芳.成立护理技术小组, 提高全院护士临床护理技能[J].现代护理, 2007, 13 (6) :524~525.

[3].孙淑云, 宿国波, 吕春梅, 等.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模式的改革与效果[J].吉林医学, 2009, 18:101.

[4].张翠娣, 阮龙德.开展“缺陷情景教育”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6:25.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8

①通知病人和家属。

②办理出院手续:病人出院后仍需服药时,护士凭出院医嘱处方领取药物,交给病人,并指导用药常识。护士收到出院证,协助病人整理个人用物,开具物品带出证

③健康教育:按不同病种指导病人。

④填写病人出院护理评估单。

⑤征求病人意见。

⑥护送病人出院。

二、病床单位的处理

①将污被服撤下,送洗衣房清洗,床垫、褥、枕芯、棉胎放于日光下曝晒6h,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隐藏:来源:考试大

②病床及床旁桌、椅用消毒溶液擦拭;

③脸盆、痰杯用消毒溶液浸泡;

④病室开门窗通风;

⑤铺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三、有关医疗文件的处理

1.填写出院时间——在体温单相应的时间栏内,用蓝色钢笔竖写出院时间。

2.病案归档——将病案按出院顺序整理好,交病案室保存。

出院病案排列顺序是:病案首页、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各种检验及检查报告、护理病案、医嘱记录、体温单。来源: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9

(一)医疗

是医院的主要功能。以诊疗与护理两大业务为主体,医疗和辅助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一个为患者服务的医疗整体。医疗分为门诊医疗、住院医疗、急救医疗和康复医疗。

(二)教学

医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校只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必须经过医院实习及毕业后医学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护士。教学医院要承担临床教学任务。

(三)科学研究

开展临床研究,能促进医学和护理的发展,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四)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

谈护理技术基础操作的教学方法 篇10

一、多渠道开阔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年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人和事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绪论课起就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护基课的愿望和兴趣, 对以后的学习有重大意义。以详实的资料图片讲解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 结合国内外护理专业地位不断提升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护理人才需求预测, 说明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好, 且世界性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严重, 学生毕业后出国就业机会较多。让学生充满希望与信心。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均存在有步骤多, 灵活性差的特点, 显得过度操作化, 容易引起护理专科生的厌学心理。因此, 我们在讲授《护理学基础》的绪论时, 向学生播放《护理技术操作》片断,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印象。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其动作协调、干净、利落, 不但实用、省力, 而且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 安排护理大专生临床见习两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观察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当她们看见病房内平紧舒适的床单位;护理人员的一针见血;严谨的无菌技术操作以及耐心、细致的褥疮护理等后, 均认识到:高级护理人员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也应该从掌握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开始。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坚定其掌握基本技术的决心。为了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理解, 通过见习课或集中教学实践课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医院参观, 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 感受工作氛围;不定期邀请护理专家讲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了解护士工作情况;开展学习讨论会;所有新生均需进行护士仪表、行为规范的训练与考核;观看卫生部录制的有关护理专业的教育宣传片。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 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跟上护理学前进的步伐, 教师在授课前坚持集体备课和学习, 讨论护理理论及操作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改进方法, 实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 要变“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为保证课堂教学不与临床应用脱节, 教师应轮流定期到临床医院进行临床实践, 以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提高实践技能;要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以使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跟上时代步伐, 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

教育教学应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中的各种智能, 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这种教学观就是针对不同的智力特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同样的教学 内容 ,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所不同。承认学生掌握领会知识是艰苦的脑力活动,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理解学生。教师要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使护基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焕发生命力的神圣殿堂。

三、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其简化

现我教研室采用教材为殷磊主编的《护理学基础》, 虽然越来越贴近护理程序, 但仍然无法跟上护理技术的发展。教师必须经常综合护理期刊上的有关文献, 将原内容进行补充。如氧气吸入法, 教材中只介绍了鼻塞给氧法和鼻导管给氧法, 但现在大多数医院均有中心供氧装置, 因此, 操作课中必须加上中心供氧法的内容。又如皮内注射法, 传统的示教方法是:于前臂内侧与腕横纹皮肤纹方向呈垂直进针注射0.1ml药液。我们通过查阅文献, 将方法改为:在前臂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 与腕横纹皮肤平行进针注射0.1ml药液。学生经自身实验, 反应疼痛明显减轻。通过以上方法, 不断充实、更新了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新颖。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繁杂、单调、难记。我们尽量采用操作流程图的方式进行教学, 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另外, 教师还根据各项操作的特点, 将教学内容简化。如铺床法, 我们用“备、拿、移、放、铺、套、还”七字教学法简化了原有560余字的操作步骤说明。又如穿隔离衣, 把操作步骤编成“一左二右三抖袖, 四扣领子五扣袖, 六拉左七拉右, 两边对齐向后抖, 腰带系在前边右”的押韵歌, 从而方便了学生记忆,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特点是职业性明确, 应用性较强。因此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 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 (网上资料、多媒体课件、电视、幻灯、录像、投影、模型等) 来辅助教学, 增加教学容量,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既开阔学生视野, 诱发学生想象, 使课堂更生动、直观、精彩;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了解和熟悉, 增加了感性认识, 同时在教学当中进行示范性教学, 师生分别做操作演示, 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教学中注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 体现人文关怀。对有些内容设置情景, 角色扮演。如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病人的搬运、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患者常用体位的更换和沟通技巧等。首先布置预习内容, 设置模拟情景。分组进行不同的角色分工, 分别扮演病人、家属、护士、医生等。在扮演过程中, 扮演病人或家属角色的学生会给医护人员设置障碍或事先由老师拟定病情, 然后让扮演医护人员的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会适时提供指导与帮助, 最后教师总结评价以达成师生间的共识。“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共同体, 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升了学生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 也使学生体验病人与医护人员的角色, 感受并锻炼学生胆量, 培养了学生应变等职业能力。

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最根本的特色, 力求用最先进的设备、教学设施和手段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我们按照广西区卫生厅印发的技能训练标准, 在时间、操作程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规范而有系统的职业训练, 包括从最简单的基本功训练到学会操作使用现代化设备等, 力争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学到一门从业技能。这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

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 在每学期期中与期末均选择临床常用操作项目作为必考内容。按照学校要求由原来的单纯理论考核, 改为理论课与操作课都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记录成绩。操作考核时, 让学生随机抽签选择考试内容, 考核标准包括操作熟练程度、沟通能力、用物准备的针对性及对患者的关爱及健康教育。

总之, 通过不断深入临床, 护理专职教师在护生实习管理的同时向临床带教老师了解临床的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 进入到病房还可以收集到临床的相关资料,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更新自己的知识, 让课堂的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 千篇一律地重复旧知识, 而是能够跟上专业的发展, 教学内容有血有肉, 教学方法丰富多彩。通过数次深入临床, 不少专职教师都感觉到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了, 专业知识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学校专业教师与临床带教老师就教学方法、学校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以及专业发展等问题展开探讨, 彼此倾听双方的反馈意见, 以促进双方更好的合作, 共同进步, 提高教学质量。两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 建立起一种密切合作的关系, 使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得以顺利进行, 共同促进和发展护理事业。

摘要:护理技术操作是医院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每一个护士必须牢固掌握的基本技能, 其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护理专科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由于我校常用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理论讲授―操作示范―学生分组练习,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以下不足:理论讲授枯燥, 学生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教师本身素质存在差异性, 使得示范操作的细节不统一;同学数量多造成教师的示范动作不能使所有同学都清楚看见, 使动作要领、注意事项不容易掌握。鉴于以上原因, 不但要注意加强教学技巧, 而且还要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改革, 改革后, 学生对护理技术操作的掌握较规范、全面, 进入临床实习后, 动手能力较强。本文就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旨在适应卫生人才市场需求, 为学生走向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11

1.频率改变

(1)呼吸增快:成人每分钟呼吸超过24次,称呼吸增快。见于高热、缺氧等患者。

(2)呼吸减慢:成人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称呼吸减慢。见于颅内疾病、安眠药中毒等。来源:

2.节律改变

(1)潮式呼吸(陈-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深,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暂停数秒钟(5~30s),有时可达30~40s,又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如潮水涨落,故称潮式呼吸。潮式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的表现,见于呼吸中枢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

(2)间断呼吸(毕奥呼吸):为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间断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见于呼吸中枢衰竭患者。来源:

3.深浅度改变

(1)深度呼吸(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2)浮浅呼吸:浅表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见于濒死患者。来源:

4.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并出现口唇和指(趾)甲床发绀、鼻翼煽动。根据临床表现可分:

(1)吸气性呼吸困难:见于上呼吸道梗阻时。吸气时间延长,出现三凹征。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的病人。

(2)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下呼吸道梗阻时。呼气时间延长。多见于哮喘患者。

(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呼吸快而表浅。多见于肺部感染。来源:

二、测量呼吸的方法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12

1.普通饮食——适用于消化功能正常、病情较轻或疾病恢复期的病人。l日3餐。

2.软质饮食——适用于老幼病人、口腔疾患或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1日3~4餐。

3.半流质饮食——适用于发热、消化道疾患、咀嚼不便、手术后病人。1日5~6餐。

4.流质饮食——适用于高热、口腔疾患、各种大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疾病、危重及全身衰竭的患者。l日6~7餐。

二、治疗饮食

1.高热量膳食——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热、烧伤病人及产妇等。每日供给的总热量为l2552kj(3000kcal)。

2.高蛋白质饮食——用于长期消耗性疾病、严重贫血、烧伤、肾病综合征、大手术后等病人。蛋白质供给量每日每千克体重1.5~2g,成人每日蛋白质总量为90~120g.

3.低蛋白饮食——用于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昏迷的病人。成人每日蛋白质总量不超过40g.

4.低脂肪饮食——适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肝胆胰腺疾病、肥胖症及腹泻病人。每日脂肪用量不超过40g.

5.低盐饮食——用于心脏病、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重度高血压等病人。每日可用食盐不超过2g(含钠0.8g),但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氯化钠。

6.无盐低钠饮食——适用范围同低盐饮食,但水肿较重者。无盐饮食除食物内自然含钠量外,不放食盐烹调。低钠饮食,除无盐外还要控制摄取的食物中自然存在的含钠量(控制在0.5g/d),禁用咸制品含碱食品及含钠的食物和药物。

7.少渣饮食——适用于伤寒、肠炎、腹泻、食管静脉曲张等病人。要求膳食纤维含量少,且少油,可食蛋类、嫩豆腐等。

8.高膳食纤维饮食——适用于便秘、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人。可选择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

9.低胆固醇饮食——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病人。膳食中胆固醇含量应在300mg/d以下,食物中少用动物内脏、饱和脂肪、蛋黄、脑、鱼子等。

三、试验饮食

1.潜血试验饮食——协助诊断胃肠道有无出血,可做大便潜血试验。

2.胆囊造影饮食——适用于x线或b超进行胆囊检查的病人。

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篇13

1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心理练习的实验研究

心理练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根据所学技术的动作要领、顺序、方法和时间,作系统的回忆,即在头脑内反复思考身体动作的进行过程。

对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心理练习的实验主要采用的是“教学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某校护理专业14级的本科学生134人进行随机分组,从中任意抽取68人作为实验组,并将剩下的66人归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基本都保持在18岁左右,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男生分别为五人和四人,女生分别为六十三人和六十二人。实验主要是刘晓松主编的《基础护理常用技术》一课中的“铺无菌盘”。对于该实验项目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客观题理论评价试卷,该试卷涉及无菌盘的实验目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和其他事项等等,一共23道选择题,答对一题得一分,总共23分,对于铺无菌盘的操作考核主要参照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考试的评分标准,实行百分制。对照组按照常规的老师讲授—学生操作—老师纠正指导—学生操作—试卷测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安排;实验组要求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中加入心理练习,即老师讲授—学生心理练习—学生操作—老师纠正指导—心理练习—学生操作—试卷测试。心理练习环节老师讲授心理练习的目的、方法以及任务,并安排一定的心理练习作业,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冥想,是身体处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通过对刚刚学习的操作技能进行暗示性的表达,促进学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每次心理练习的时间要保持在15分钟左右。实验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为19.37左右,操作考核成绩为84.20左右;对照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为18.03左右,操作考核成绩为81.25左右。该项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理论测试中还是在操作考核中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劣于实验组的平均成绩。

根据实验的相关资料显示,在实验期间,对照组对于基础护理技能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如实验组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实验组技能操作环节之前的心理练习,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两者之间的差距。心理练习教学环节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设计,能够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掌握基础护理的操作技能,等到了实际操作的教学环节,学生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在心理练习环节中学到的操作技能应用到具体操作中,这样学生对于抽象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而且他们会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和解决,从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2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标准化病人的实验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文社会观念的改变,多年来延续的从病人身上学习医疗护理知识的医学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临床见习对象问题成为见习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标准化病人是通过对正常人或者病人训练(主要来源于本校教师、本专业学生、志愿者等),使他们能够逼真地复制和再现临床真实情况。模拟情景教学其实很早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已经得到过应用,只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采用的是高仿真模拟病人,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是对高仿真病人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和发展,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的使用突破了高仿真病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

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中的实验研究选取的是某专科学校13级护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将任意选取的95名同学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选取48人作为对照组,剩下的学生为实验组,两个组的学生年龄基本保持在21岁左右,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男生都是六人,女生分别是四十二人和四十一人,考核标准和考核形式参照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成绩分别为75.29和74.87,实验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考核成绩。实验结果表明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根据相关的实验资料显示,实验组85.8%的学生认为标准化病人有利于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巩固,实验组75.3%的学生反映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相关数据显示,在标准化病人基础护理操作的过程当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礼仪、病人病情评估以及人文沟通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标准化病人情景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得护理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很好的提高。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还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临床操作的平台,对于解决当前难实习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操作流程图片法的实验研究

图片是一种教学媒体。加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图片可通过提供编码表象而用于指导学习,并认为在操作技能的学习中,图片往往描绘出操作的顺序及操作所包含的动作,可以为要记住的操作步骤顺序的呈现提供一个有效的媒介。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操作流程图片法的实验研究采用“教学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某专科学校14级学生进行研究,将录取学生随机分成4个班,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五班和六班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五班总人数为69人,平均年龄在17.8左右,其中女生58人,男生8人;实验组六班总人数为60人,平均年龄在17.9左右,女生50人,男生10人。实验组六班和对照组五班的老师选用的是相同的专业老师,实验项目也是刘晓松主编的《基础护理常用技术》中的铺无菌盘。对于该实验项目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客观题理论评价试卷,该试卷涉及无菌盘的实验目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和有关事项等,一共23道选择题,答对一题得一分,总分二十三分,该实验研究考核的标准与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以及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考核标准相同,分制采用的同样是百分制。首先制作操作流程图片(用相机将操作流程标准拍成照片按顺序打印),然后把打印出来的照片贴在实验组六班实验室的教室黑板或者墙上。对照组五班按照常规的老师授课—学生练习—老师纠正指导—学生练习—理论测试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活动;实验组六班按照操作流程图授课模式进行实验活动,即老师授课—操作流程图展示—学生练习—理论测试。实验结果:对照组五班的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18.2,操作考核成绩为81.24;实验组六班的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18.9,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88.34。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铺无菌盘操作技能训练中的理论测试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操作流程图片作为基础护理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对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操作流程图片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操作流程图片形象直观,能够用具象化的手段将基础护理操作流程以图片的方式展示,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上或者老师课堂上传授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提供便捷的方式。通过对操作流程图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操作流程图片法在护理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操作流程图片凭借着价格低廉、可反复使用以及简单易操作等优势,逐渐成为现今培养专业化实用性高素质基础护理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同时也为基础护理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4 小结

基础护理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病人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病人各方面需求和疾病治疗与康复需要的护理,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

心理练习、标准化病人以及操作流程图片法等方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中的应用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效果,使得基础护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这些方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以及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护理工作在现今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护理的支持和鼓励,相关学者也应该继续探索和研究提高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效果的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摘要: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在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逐渐加强了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护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护理专业也已经成为与人类健康和安全息息相关的专业。本文介绍了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相关实验研究,其中包括心理练习、标准化病人以及操作流程图片法这三种。

关键词:基础护理,实验研究,心理练习,标准化病人

参考文献

[1]苏晗.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实验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

[2]田莉,张国栋,魏莉.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5(3).

[3]张莉芳,蔡益民.标准化病人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想[J].中华护理教育,2009(6).

[4]田莉,魏莉,王维娜.操作流程图片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3).

上一篇:市政协元旦新年茶话会上的致辞下一篇:逍遥游的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