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旅游案例分析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生态旅游案例分析(精选8篇)

中国生态旅游案例分析 篇1

中国旅游研究院2日披露,该研究院组织编写的第6部《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2013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4年发展预测》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指出,受“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政策影响,2013年公务旅游消费急剧下降,商务旅游消费明显放缓,而国民休闲旅游消费则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2013年国内旅游人数33亿人次,同比增长11.6%,提前两年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的国内旅游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的目标。

报告还指出,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总体上平稳运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产业运行相对景气。还有众多突出的亮点,如《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出台,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推出等,都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报告认为,2014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将延续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报告具体预测指标为:2014年中国旅游总收入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人数35.8亿人次,同比增长8.5%;国内旅游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入境旅游人数1.31亿人次,同比增长1.5%;入境旅游外汇收入490亿美元,同比增长2%。出境旅游人数1.14亿人次,同比增长16%;出境旅游花费14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至910亿美元。

中国生态旅游案例分析 篇2

生态农业旅游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利用内涵为主题而开发出的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等内容,具有极大参与性的一种旅游活动。

生态农业旅游有着狭义和广义上的两层内涵。其中仅用来满足游客观光需求的农业行为属于狭义上的;而广义上的生态农业旅游涵盖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自然景观以及农村人文文化资源的范畴,通过以旅游为载体的内涵式规划、设计与构建,把农业建设、 高效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科学布局,让广大消费者充分领略现代生态农业旅游及生态农业文化的独特情趣与魅力。

二、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生态农业旅游以观光、休闲为主要功能的,包括观赏、美食、购物、亲身务农体验、乡土文化交流等;二是生态农业旅游与传统旅游业相结合,开发传统旅游景点周边的生态农业区域,使其成为景点的一部分;三是观光性农业分布多数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地区。

一方面,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在遇到新机遇的同时,由于开发者和消费者是通过外在干扰的手段进行开发和经营,因此,一旦生态旅游管理不当或者干扰程度超出农业系统本身所能承载的阈值,则会对生态农业系统本身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农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其自身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文章从适应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总结当前中国生态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前景。

1.开发者对生态农业旅游认识模糊

目前,我国许多开发者对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相当模糊,有的乡村旅游开发者和政府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认识不够,他们仅仅从效益观入手,盲目花大本钱改造硬件设施,大规模改造自然农业系统设施和环境,过于粉饰农村房屋,添置娱乐设施等。这不仅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使原有的乡土气息消失殆尽,更会让广大追求原生主义的消费者失望,本质上扭曲了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而有的地方仅仅把生态旅游作为独特的亮点参与市场竞争,而不考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这种模式只是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本质上却让乡土文化与生态环境貌合神离,忽略了生态农业旅游的深层次含义,效果得不偿失。

2.特色不明显,产品过于单一

生态农业旅游有着其本质上的独特性,其“农趣”“农味”、乡土气息就使得它区别于其他旅游产业。但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多集中在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上,如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中心等,许多地方都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 产品雷同,过于单一,品位不高,并没有形成特色系列旅游产品,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有的甚至落入了“春季看花,秋季摘果”的套数。由于地方特色不明显,未形成产业化发展系统,开发的种类、广度、深度都不够, 因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明显。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政策却制定不到位, 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或缺乏执行力;同时,缺少相关的质量评价标准、 卫生许可、从业资格认证等制度法规出台来起指导和规范作用,导致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项目上的盲目性发展和低水平发展,生态环境得不到切实保护。而生态农业旅游的微观管理方面,由于大多数开发者都是私营民间资本,因此在行业竞争、标准划定、科学布局、有效管理等出现混乱局面,这严重影响到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4.负面影响日益严重

在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原本闭塞的乡村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及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质量伴随着正在涌入的游客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而日益下降。游客随意丢弃废弃物,自身经营者造成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在旅游区的河面、路边、田间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农村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正常生活环境。 缺乏合理规划建设、娱乐场所、游客随意破坏旅游地植被和采摘农产品,都是破坏生态农业旅游环境的罪魁祸首。在乡村生态农业旅游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渐严重,主要表现在:乡土文化可能被游客带来的文化所同化;传统文化可能会被赤裸裸地商品化、舞台化;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也会遭受破坏,这些都将会阻碍生态农业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前景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可以缓解多方面的压力,对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协调城乡经济健康循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生态农业旅游起步晚、底子薄,但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引导“三农”问题,且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前景广阔。

1.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薄弱环节。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是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传统粗放型道路显然已不再适应现代“三农”问题的发展,而是要有效利用资源,加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农业旅游以其与自然贴近、低耗能、低污染的特点, 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旅游产业。从大多数成功经验看来,生态旅游和农业资源的结合,效果显著,由于生态农业旅游一般位于城市近郊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该类区域在发展中引导消费者由城市到郊区,同时消费也会倾向这些地区, 使农民收入发生结构性变化,非农业产值就会上升,生态农业旅游带来的副业和农产品也会一起协同发展。

2.利用丰富的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多姿,气候多样,物种繁多,各地区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形成了景观各异的生态农业空间。从南到北,有热带雨林、江南水乡、中原大地和北国风光;从西到东有西部高原、中部盆地和东部海滩。 我国农业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十分丰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文明和文化, 如传统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等, 不论对外国人还是国内消费者都颇具吸引力。此外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乡土文化、特色美食以及古老建筑等都以独特风格吸引着广大消费者。

3.优化农产品市场

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可以就地取材, 建设成本低;另外,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建设周期短,能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其中就包括农业生产值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本身优于传统农业。比如,产品在采摘、观赏、销售等旅游活动中就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此过程中就免除了运输、加工、上市等成本,同时其价格本身也会高于市场价股,为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中国旅游经济结构分析 篇3

中国旅游从1978年到2008年发展三十年,大约形成固定资产总值八千亿,但是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据我了解的全国在旅游方面的投入要达到五万亿,也就是说我们在五年之内形成的产业投资要超过过去三十年的六倍,我们有这么大的市场吗?这个问题今天不是第一次谈,我在全国旅游局长培训班上也谈到这一点。比如说我们进出口贸易额下降了,全国都要紧张,粮食减产了,全国也要解决,不会因为粮食减产了,就不重视农业了。可是如果旅游碰到这样的状况,经得住吗?再说现在很多行业都把自己的很多事情附加到旅游头上,旅游经得住吗?很自然,好的一方面叫做旅游达到了产业融合,但是也确有一方面我们能不能承受得住,如果承受不住怎么办?现在各地的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对旅游都给予了极大的期望,这种期望能实现吗?如果实现不了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的危机。所以我认为旅游经济结构的问题是全行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也应该是旅游学界共同需要关注的最大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水平提升,既是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也是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重点。任何一个产业,发展初期都追求规模扩大,中期强化结构,后期注重水平,最终达到效益。我们现在到哪个时期了?如果说我们现在还忙于扩大规模,就意味着我们还是在发展早期,现在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吗?显然得不出。这里面还涉及到大的产业结构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课题,就是“中国旅游经济结构研究”,其中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多年来就讲三种产业结构,我以为现在已经很不合理了,比如说北京一产不到1%,二产23%,三产76%,很不匹配,所以三产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如果我们做这样的三种产业结构分析,对北京的旅游发展来说意义不大,而且对我们总体来说意义也不大。所以我们在课题里归纳了一下,说了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旅游要跳出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样的概念。我的看法,旅游产业是创造幸福的产业,所以如果我们重新创造一个结构来说,旅游叫做第六产业。一产,种植,保障生存;二产,制造,缓解短缺;三产,服务,提供便利;四产,信息,提高效率;五产,文化,引领发展;六产,旅游,幸福,追求根本。

竞争范围扩大,竞争对手升级,经济环境严酷,中国面临碳霸权和金融霸权的双重压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从中国服务到中国环境,从粗暴型向和谐型发展。只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越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越排斥劳动力,就业问题也将是长期的重大问题。其中,结构性问题是牛鼻子,也是永恒的问题,需要动态平衡,结构性短缺,结构性过剩,结构性阶段,结构性挑战,都将长期存在。结构优化是共同的历史任务,服务业发展是结构优化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对旅游的重视是必然,关键是如何落实,不能重视在口头上落实在口号上。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旅游形成内需加外需。按照后工业化的视角,挖掘前工业化的资源,利用工业化的成果,创造超工业化的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

二、新结构与大旅游

如果从发展视角来看,旅游是覆盖各个产业的,我们总是强调旅游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主导产业,包括现在所说的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些说法我都觉得不够准确。客观来看,比如我们按三次产业来说,旅游覆盖了各个产业,拉动了各个产业,为什么非要把旅游降到第三产业里面呢?在这一系列的产业里,旅游对于种植业来说提升了附加值,对于制造业来说创造了新的领域,对于服务业来说成为服务业的发展龙头,对于信息业来说促进了信息业的升级,对于文化业来说起到了一个全面拉动的作用,所以旅游作为幸福产业独树一帜。这是一个大的概念,具体来说,研究旅游经济结构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旅游的重新定位,所以我的定位就是创造幸福的产业,提升幸福的方式,开拓幸福的通道。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之中让人不满意之处甚多,我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高,所以才追求旅游,旅游脱离了日常生活,就应该是一个创造幸福的领域。同样旅游自身也有三架马车,就是旅游的投资、旅游的出口和旅游的消费。旅游作为一个独立产业的存在,应该说各个方面的必要性都强,这样的话我们不必拿着一件小衣服穿到我们的身上,这个小衣服束缚了我们的发展。

三、结构分析

1、元结构

所谓元结构,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就是无需论证的东西。一是消费结构,这是旅游经济结构的起源;二是市场结构,这是我们的起点;三是投资结构,这是旅游发展的一个启动;四是产品结构,这是发展的一个基础;五是产业结构,最终要达到优化;六是区域结构,需要协调;七是城乡结构,一定要达到互补。我们旅游产业的经济结构的基础都在元结构里,这是这么多年学界始终在研究的问题,当然每一项里都要做具体的研究。

2、深结构

第一个方面是组织结构,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说,我们既需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需要铺天盖地的小企业。

第二就是运营结构,在运营结构方面应该说研究普遍不足,实际上涉及到企业运营的深化发展与优化推进,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企业现在到底有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怎么来解决?现在企业动不动就呼吁政府要帮忙,政府就说我到底帮什么?而且说来说去要不然就强调给我点优惠政策,要不然就是强调加强管制。改革开放33年了,我们怎么能动不动就回到计划经济呢?这显然是不对的,但是这个运营结构里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困难,这就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第三是技术结构,实际上客观来看,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含量不高,正是由于技术含量不高,所以使我们的整个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慢。客观评价,酒店行业30年有更新没有换代,旅行社行业连更新都没有,景区行业连更新的意识都没有。可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三十多年,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本质性的飞跃。旅游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导产业,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落后的产业,原因何在?就是技术含量少,所以在世界贸易组织里把旅游业列为传统服务业是有道理的,我们现在只能叫做新兴产业而不是新型产业。

第四是人才结构,这就涉及到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涉及到如何全面挖掘,形成更加优化的人才结构。现在大家都觉得困难,在座各位的绝大部分来自于高等院校,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觉,我们的门槛不高,太低了,一个产业的进入门槛太低,这个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就高不了。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但是我们的门槛为什么这么低?进一步要求我们的人才结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结构?这一系列的问题恐怕都需要研究。

3、超结构

第一是要素结构,我始终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通常讲行、游、住、食、购、娱这六要素,这六要素是运营要素,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市场上都有一整套的发展要素。恰恰是在发展要素方面旅游是边缘化的,旅游是弱势的,比如土地、资金、人才、科技、管理、产权、品牌等等,这些是所有企业都要对应的,这是发展要素的概念,但是发展要素方面我们比其他行业落后了一大块,而且没有旅游专门的市场。在我们实际工作里好多事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比如说起草合同法的时候,我们就提出来应该把旅游的内容加到合同法里,单独列一章,结果最后人大法工委就说这个事太复杂了,合同法里不能进,什么时候你们搞旅游法把这个事写进去。所以合同法出来了,旅游的事就进不去,旅游碰到什么样的官司就没有法律依据。但是不能总是边缘化,同样这和我们的心态也有关系,包括我们的状态,我们经常说旅游一定要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自我边缘化。制造业、农业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大局,为什么我们总要说服从和服务呢?这不是自我边缘化吗?如果我们自我放逐,还想追求一个什么地位,门都没有。实际上回过头来说,就是在结构方面我们没搞明白,如果在结构方面搞明白了,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旅游在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里到底是什么位置,第二是我们旅游自身的产业结构到底应该如何优化,这才能从元结构到深结构,才涉及到超结构的问题。

第二是环境结构,涉及到自然、人文与社会方方面面的环境,不仅是一个自然环境。

第三就是治理结构,治理结构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该做什么的问题,还有一个政府不该做什么的问题。比如像刚才谈的四合院宾馆的事,实际上就是在政府不经意之间,东城区发展出20多个精品,如果说政府早就警醒了,我看这20多个现在肯定没有了。政府一说就是要尊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但是现在的情形是责权利划分不清,所以要把界限划清楚,到底什么政府管,到底什么不该政府管。昨天一个记者跑来跟我讨论景区门票涨价,说社会反映很强烈,我说这个事不是新事,多年了,原来景区门票的价格直接由国家旅游局管,那时候国家旅游局管理司有价格处,效果怎么样?所以不要把什么东西都栽在政府头上,我以为在这个事上政府是冤枉的。现在很多城市公园是免费的,城市博物馆免费的,这就是对的,有了这些东西,就替代了一部分景区的涨价。另外,不同产品不同价格是很自然的,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决定了价格,在这个时候非得逼着政府出面,还是那句话,干脆回到计划经济。所以不要认为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就处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我觉得学者应该有一种认知的良心,不只是道德的良心。道德的良心谁都希望老百姓过好日子,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

第四是二元结构,一般说二元结构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对于旅游来说现在形成一个更重要的二元结构,就是内外二元结构,就是外来人口和外来消费在当地占了多大比重,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构造了一个新的二元结构。三亚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二元结构的表现,香港人跟大陆的旅游者闹也是一个新的二元结构的表现。第三个二元结构就是有一个区域内的旅游二元结构问题,所以我们研究旅游的结构性特点很自然就深化了。

第五是国际结构,就是按照目前的情况,中国的旅游业和国际上是一个水平分工,而不是一个垂直分工,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在国际上把握我们的主导权。

四、做结构文章,谋发展大局

深化结构,优化结构,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最终要培育结构竞争力,创造结构性效率。我们要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如果在这一点上不做文章,我看也就是说一说而已。包括现在很多省一说就是要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很多城市也这么说。北京已经超越了,已经超越了这种所谓的大和强的概念,北京提的是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这个目标叫一步到位。再说了,我们祖宗造词是强大,我们干嘛非得颠倒过来说大强呢?显然违背了规律。

1、调整战略

结构认识到位,结构分析深化,构造我们新的战略。GDP至上的情结,在旅游领域的表现就是规模冲动,现在大项目层出不穷,各种区遍地开花。客观来说,目前结构性的认识刚刚起步,结构性的研究严重不足,所以我在这儿呼吁一下,我觉得旅游学界应该关注一下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前沿问题,因为这是影响中国旅游发展乃至影响每一个投资项目最大的问题,应该借助旅游市场的优势,创造新型的产业结构。

2、调整结构

调整结构是当务之急,优化结构是长远战略。我不认同现在这种不理智的发展格局,好多地方我去了之后听了都害怕,比如我在一个县看了两天,算了一下,这三年的旅游投资一千亿。海南省自己统计出来的,“十二五”期间旅游投资五千亿,如果从经济规模来看,海南省基本上就是一个地级市的经济概念。一开始我说“十二五”中国旅游投资五万亿,觉得有点冒,现在看起来我太保守了,这里面就没有泡沫化的成分吗?所以要注意发展泡沫,第一就是投资泡沫,第二是工作泡沫,第三是市场泡沫。我们总觉得我们的市场非常坚实,实际上这里有泡沫化的成分在。我们的消费者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概括下来就是大钱花不起,买房子买不起了,中钱不用花,在北京买个车还得排号,小钱敞开花,这种小钱敞开花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旅游。而且现在一个价格通道打开了,大家有比较了,一平方米游欧洲,一个洗手间周游世界,这是一个旅行社的广告,要是两套价格体系没有联系起来的时候,还觉得挺贵,一联系起来一平方米就可以游欧洲了。可是客观来看,这里面包含的也有市场泡沫,如果说我们现在体制比较到位了,老百姓的投资机会更多了,很可能就把一部分钱拿来干别的事了。我们现在是挤得老百姓的钱没有地方花,挤到了旅游领域,这就是一种市场泡沫。

总体而言,我觉得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增加效益,企业是基础,效益是根本,一个产业如果没有硬碰硬的企业,没有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说什么强国?再说了,我们的企业问谁谁不行,这个产业叫好产业吗?只能说这个产业已经生了病,有时候可能病入膏肓,现在说不准,因为这些方面现在缺乏足够的研究,也缺乏相应的判断。在工业化发展中期,群体追求自然是经济总量,求规模;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提出工业化后期甚至是后工业化的时期的战略目标,是追求发展质量的转型之举,是发展导向的提升之举,是全方位超越。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发展的结果,从根本上看,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眼发挥优势,积极顺应趋势的战略之举。所以我觉得从学界开始,确实应当好好关注结构问题,研究结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结构的课题,大概有半年了,越做越难,越做越觉得这个事很难做下去,但是怎么咬牙也得做。所以几乎每一次讨论都把前面的思路推翻,我今天这个框架是最后一个思路,我觉得这么理下来,大体上把这个事理清楚了。下一步不光是这个事,还需要我们研究怎么来警醒。我现在实在是担心,也不是偶然的,因为我确实发现该关注的关注的不够,我的话说的可能有点不客气,但是确有这个问题。

3、规划创新

我最近评审了很多的规划,就感觉我们的规划有问题了,虽然“旅游规划通则”这个标准是我制订的,但是我早觉得这个标准需要调整。很简单,因为原来的规划通则的标准是以观光旅游为基础的,现在不同了,各类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规划要求。一个新的规划思路应该是从结构规划入手,以产业规划布局,形成环节规划的深化,最后在空间规划中体现,我觉得应该是这么一个路径。可是我们习惯性的是先看有什么资源,然后研究弄一个什么产品,产品弄完了之后再看看空间上怎么体现,一般是这个路数。这就意味着规划本身就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比如特种旅游规划怎么做,休闲度假的旅游规划怎么做,观光景区的规划怎么做,商务旅游的规划怎么做,都市旅游规划怎么做,规划本身就构造了一个结构,这个结构里又有一个结构问题。

4、管理转换

对应整个结构性的需求,或者说进一步结构性的提升,从管理方面需要一个转换。这里我不说企业管理,先说宏观管理,实际上就必须要有这么一个转换,最早各级旅游局是企业管理,之后进步了,变成一个行业,这些年大家提出产业管理,我以为产业管理这个话是不对的,只能说明大家形成了产业的概念,更关注的是项目怎么投入,怎么来组织,但是最终的发展是公共管理,到了公共管理,政府才能真正到位。企业、行业、产业、公共,这是一个过程,也不能说这个过程是多余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摸索,所以很自然公共管理就涉及到公共环境和公共服务,也涉及到公共性产品。以扩大内需为主导战略,以改革开放为主线,核心就是抓四个方面:一是要素市场化,我觉得这是现在旅游工作里最薄弱的一块。二是发展社会化,通过我们的努力,拉动方方面面。有一些领导也提出来,说产业融合,我们不又变成弱势了吗?旅游局要是和其他各个部门相比就是弱势,但是我有一个经验,一对一是弱势,一对多就是强势,因为我们可以对应几十个部门,出一个题目把大家拉起来就是强势,历史上有这样的经验,现在仍然应该这么做,这就是一个发展社会化的概念。三是运行智能化。四是推进国际化。同时也涉及到一个总的治理结构的转换问题,从旅游部门管理到协同管理,从旅行社管理到旅行业务管理,从星级饭店管理到流动住宿管理,从旅游景区管理到旅游吸引物管理,从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从行业管理到公共管理,从国内管理到国际协作。这一系列的转换实际上就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讲了多年的大旅游,大旅游到底大在哪儿?如果没有结构性的基础,大旅游很不容易落实,如果有结构性的基础,大旅游就实实在在的能够落起来。

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分析 篇4

来源:奥古特咨询机构 苍石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面临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调整,民生基础更加稳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这便为旅游商品市场的繁荣打下了经济基础。

第二、近年来我国旅游法制化进程加快,与时俱进,颁布实施及修改一些列旅游法律条文,有效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规范性,为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打下了法制基础;

第三、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下,一些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将更加高涨,为旅游商品市场发展打下了坚定的群众基础;

第四、资源和要素短缺的矛盾将得到有效的缓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交通体系的完善、信息化在旅游业的普及应用等,这都使游客的旅行、居住和相关消费变得更加方便,为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打下了社会基础;

第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十二五”规划对于旅游业的部署,加之今年新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这无疑为新时期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带来的政策基础;

第六、不断加强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深化等,也都为旅游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进而促进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在今后的五年,我国旅游既要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持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旅游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也面临后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不稳定、全球气候变化等中长期挑战,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经济危机、公共卫生等不利事件对旅游业的阶段性冲击,这些问题的应对及解决又将影响到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可以说,“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是战略性的,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也是空前的。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各省市区根据《意见》精神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1、“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2、我国将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产阶层的绝对规模和相对比重,为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3、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城镇化有利于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为旅游消费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4、“十二五”期间,政府支出中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这也将有利于居民消费预期的形成,促进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

5、高速交通体系的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等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将提供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

6、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以及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我国旅游业的开放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旅游交流合作蓬勃发展,我国已提前兑现“入世”关于旅游业的各项承诺,目前国际上著名旅游集团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呈加速态势,并向二三线城市纵深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增长,也将推动我国旅游企业更快地“走出去”,使得中国旅游业越来越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当中。

(二)、国内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2016中国徒步旅游分析报告 篇5

2017年1月9日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中国总部(CVA)中国徒步网【报告目录】

一、研究主题及研究目的二、徒步旅游定义和意义

三、徒步旅游产业

四、研究机构CVA/中国徒步网

五、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六、徒步旅游市场规模及徒步旅游产品细分

1、从体育旅游到徒步旅游

2、全国徒步旅游人口

3、徒步旅游市场规模

4、徒步旅游产品细分

七、徒步旅游用户特征

1、徒步旅游用户男女比例

2、徒步旅游用户分布

3、徒步旅游目的地

八、徒步旅游现状及需求

1、徒步旅游热度

2、最受高龄人群青睐的运动方式

3、徒步旅游的类型

4、周末短线徒步旅游产品热销

5、参与者更倾向户外俱乐部组织的徒步旅游

6、推荐和自媒体成为获取徒步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

7、徒步旅游产品订购中,PC端高于移动端

8、消费者最想知道徒步旅游路线信息

9、专业产品和领队输出不同体验

10、徒步旅游的体育性诱发消费者奖励机制

九、徒步旅游用户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

1、徒步旅游消费群体年龄构成比例

2、徒步旅游消费群体职业分布

3、徒步旅游消费群体收入分布

4、徒步旅游消费群体参与时间分布

5、徒步旅游消费群体参与次数分布

6、徒步旅游消费群体消费额

7、徒步旅游中各种开销所占比例

8、影响用户参与徒步旅游的因素

9、徒步旅游消费意识和价值观现状分析

十、徒步旅游发展方向及建议

1、徒步旅游是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最大一块蛋糕

2、给“徒步旅游”从业者以及欲投身“徒步旅游”业的建议

3、精准徒步旅游概念,勾画徒步旅游新蓝图

十一、结束语 【报告正文】

一、研究主题及研究目的1、研究主题主题:中国“徒步旅游”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价值洼地

设题理由:近年我国 “驴友军团”日益壮大,体育旅游炙手可热,但“驴友”和“体育旅游”的概念和定位并没定论,本研究从体育旅游切入准确定义“徒步旅游”及分析其市场价值。

2、研究目的我国体育十三五规划发布后,体育旅游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徒步旅游随之升温。以驴友为主体的“徒步旅游”市场却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政府部门难于监管,全行业无序经营,消费者权益难有保障,全社会对“徒步旅游”规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因此CVA/中国徒步网发起本次研究目的是在新形势下重新对“徒步旅游”定义和社会定位(行业定位)加以分析,厘清体育旅游和徒步旅游之间的关系,并勾画出徒步旅游产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初步了解我国徒步旅游用户的群体情况和消费特征等;

让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徒步旅游,对未来中国徒步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出台更好的方针、政策,加强对徒步旅游的指导管理。(其中包括了期待政府有关部门给“驴友”正名和责任的划分等);

促成“徒步旅游”软硬环境的建设,及其徒步旅游产品、专业领队培训、徒步专业化运营及管理等方面标准化的出台。目前CVA中国徒步网依托于国际组织和国际先进的理念,正致力于“徒步旅游标准化”的研究与推动,让中国的“徒步旅游”有秩序、有规范、有标准的健康发展。

二、徒步旅游定义和意义

1、徒步旅游定义

CVA(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中国徒步网”对徒步旅游有如下的定义。

“徒步旅游”是能够使每一位参与者获得强烈体验式的健身和旅游方式。即指参与者有明确的健康意识,以行走方式去欣赏和感受外部世界(自然和人文景观等)的一种旅游形态。

“徒步旅游”涉及到体育、旅游两个行业的特点以及当下的发展现状。为了厘清徒步旅游产业或者产品的定位,有必要从体育和旅游两个行业入手解释。

作为一项非竞技类体验型户外运动,徒步简单易行,人人都可参与,且不受场地、年龄的限制,最受人们喜欢,是户外运动的主干部分,又是体育运动的一个分支,更是全民健身运动受众最广的项目之一。

从体育运动视角理解徒步旅游,则徒步旅游是以体育为主题,以健身为目的,并利用区域体旅资源来展开。即通过大型群众性徒步赛事或者徒步活动,宣传当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经济,例如:国际徒步大会、国际市民奥运会、山地徒步挑战赛等等。

徒步并不属于某种类型的主题旅游,在其概念上已经包含了旅游的应有之义,近几年蜂拥而起的“驴友”军团,就是将徒步视为一种旅游形式,参与成员带有主动健身和寻求独特行走体验的强烈目的性,包括在行走的过程中来体验和享受身心的愉悦。所以从旅游角度看待徒步旅游,徒步旅游有别于传统的“观光游 大交通”模式,是以徒步为形式建构起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例如:徒步古丝绸之路、徒步十三陵,徒步百里画廊等。

2、徒步旅游的意义

徒步旅游有助于正确引导我国市民找到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我国地方旅游(景区运营)创新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如徒步旅游目的地、国家公园(休闲旅游)建设等;能加速我国标准化的徒步专业培训认证体系早日出台;为徒步旅游产业规划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另外,本次调研还可以为国家有关部门、各界同行、科研机构提供一些详实数据和有益参考。

三、徒步旅游产业

徒步内容作为吸引和独特的体验,旅游产品来做组织和承载,这是徒步与旅游的完美匹配。二者无法分离,定位于整个体育产业链的衍生层和旅游产业链的新体验层。

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5.2万元(按13亿人口计),约合8016美元。一般而言,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以后,就意味着户外运动进入产业化阶段。加上国家对体旅和户外的政策激励和扶持,CVA中国徒步网断定中国徒步旅游产业的兴起以及徒步旅游产业链已经成形,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徒步旅游产业链”是以徒步旅游特定的人群(即“驴友”)为目标对象,在囊括常规的“食、宿、行”服务行业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形成过程中又衍生出了包括了步道标准制定、步道基础设施和徒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徒步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徒步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徒步活动组织策划、徒步旅游信息平台构建、徒步旅游从业人才的培训及资格考评、徒步旅游行业联盟运营、户外徒步旅行装备销售、国内外徒步旅游交流和徒步科研教学等新兴领域。

对于户外机构而言,每一个领域都有可能成为徒步产业创新创业的方向。例如CVA与喀纳斯合作的“国际徒步旅游目的地”项目,其步道设计规范就合乎IVV国际标准。

四、研究机构

CVA(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中国总部)/【中国徒步网】成立于2002年,依托于IVV(国际市民体育联盟)非竞技的“全民参与户外休闲运动”的先进理念,在15年的实践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和经验。同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生体育协会、博观致远微智库等在徒步科研上进行合作。例如连续举办五届国际徒步学术论坛,在中国旅游绿皮书上发表中国徒步旅游发生与发展等论著,奠定了中国的“徒步旅游标准”。

在长达15年的徒步实践中,CVA组织过数百场大型国内外徒步活动,例如十年徒步中国万里长城、十年徒步古丝绸之路、国际徒步旅游节、第十个全民徒步日、西藏纳木错国际市民徒步大会、漓江山水国际徒步大会等,连续15年每周末没有间断的举行北京周边活动以及国内外中长线的徒步活动,吸引100多万徒步爱好者参与其中,发展各类会员超过10万人。

CVA/中国徒步网与中国各级政府、团体、学校合作,组织策划了各类的大型国际徒步活动(赛事、节日),并提供了多样化的徒步旅游产品、步道规划开发、户外教育培训、科研学术等多项优质服务,成为中国最早、最专一的徒步运动组织。

五、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研究方法

CVA/【中国徒步网】通过向会员和公众发放《中国徒步旅游用户消费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从11月1日起至11月15日止)为基础,并补充和结合其他具有参考价值的有关数据,来加以分析,另外还综合了中国徒步网近15年积累的各项理论成果,以及30多位长期兼任CVA/中国徒步网的理事、专家的研究成果。

2、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范围主要为中国徒步网用户和有关人员,所以默认受调查人员(包括其他地区的户外徒步旅游的组织和团体)都是对徒步有一定了解并有过徒步旅行经历,基本符合徒步旅游用户的条件。(如果延用现在流行用语的话,即所谓的驴友为主要对象)

3、资料来源

《报告》以《调查问卷》的数据为基础,部分采纳了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登山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徒步网、博观致远微智库及其他兄弟户外组织的调查成果,全面分析了中国徒步旅游用户的消费行为及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在此,CVA对以上部门、机构、同行的辛勤付出一并表示感谢。

六、徒步旅游市场规模及徒步旅游产品细分

1、从体育旅游到徒步旅游

从体育旅游的分类来看,目前市场主要按照体育旅游的参与方式、时空特征以及活动场所三个方面,分别划分为观赛游与参与游;周期型、定点性和季节型体育旅游;以及陆地、水上和雪上类项目的体育旅游。

当前,户外旅游是体育旅游中最主流的趋势,而徒步旅游又是户外旅游的主要构成部分。

据博观致远调查数据显示,登山(12.86%)、徒步(12.69%)、露营(10.28%)三大项目是最受欢迎的体育旅游项目,原因是这三类项目技术含量较低,危险性较小,从小儿到花甲老人都可参与,老幼皆宜,故博得众多体育旅游者的喜好。而其他户外项目都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对体能有一定要求,故占比都较低,爱好较为分散。

2、全国徒步旅游人口数量2-

1、何谓徒步人口?

根据国际市民体育联盟(IVV)的调查数据,在欧美发达国家所谓的“徒步人口”,即每周至少参加1-2次以上,徒步距离5-10公里以上的徒步爱好者而言。比如在德国的徒步人口可达到总人口的40%;

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每年能够参加一次以上户外徒步活动的人可以算作徒步人口。2-

2、我国徒步人口数量COA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有3.8亿人进行体育运动(占总人口的27.79%),有1.3亿人开展徒步旅行、休闲户外等泛户外运动(占总人口的9.5%);其中,爬山、徒步、露营、高海拔登山就占据了40%;也就是有近6000万人进行与徒步旅游关联的活动(占总人口的4.38%)。

这个数据,显然是有些夸大,但是可以从中预测到将来中国徒步旅游市场的潜在规模。

3、徒步旅游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旅游局测算,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目前正以30%~40%左右的年均速度增长。预计2016年体育旅游市场规模达2684亿,国信证券预计国内户外旅游市场规模在1500亿左右,而徒步旅游在户外旅游中占比13%(依据上图),即市场规模在195亿元左右。

4、徒步旅游产品细分

随着徒步旅游产品化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衍生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徒步产品。

从距离分,有短中长线徒步;按境内外分,有国内徒步旅游和国际徒步旅游;

按照业务范围划分,有摄影徒步、亲子徒步、探险徒步、考古徒步、团队拓展徒步、青少年教学徒步、环保徒步、健身医疗徒步等;

按照徒步旅游不同的组织方,可分为政府部门徒步旅游、社会组织徒步旅游、户外俱乐部徒步旅游、自发性徒步旅游等。

本次抽样调查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徒步旅游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带给各方一些有益的借鉴。

七、徒步旅游用户特征

1、徒步旅游用户群体特征中,女性高于男性,大城市占比高

参与本次微信线上问卷调查的人员中,有54%来自北上广深四大城市,来自其他省会城市的占20%,也就是说在全部调查样本中,居住于大城市的比例高达74%;男女比例分别是44.6%、55.4%,女性略微高于男性,这与中国徒步网和业界之前的猜测刚好相反。

2、徒步旅游用户所在地,以一线城市为主

8264数据显示,徒步旅游用户的所在地前十名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山西、重庆、山东;其中北京占到23.14%,广东占到16.78%,上海占到11.91%,此分布呈现仍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为主的现状,这一结论在“徒步旅游”百度指数中也得到了印证。

3、徒步旅游国内徒步目的地依然以四川、西藏、新疆为热门

徒步旅游国内徒步目的地依然以四川、西藏、新疆为热门,今年受冬奥宣传的带动,东北三省、河北省和北京也成为热门目的地之一;同时,境外徒步旅游占出行比例的17%,比2015年上升了一个百分点,可见境外徒步出行需求进一步提升。总体上,我国徒步旅游用户分布呈现东部为出行地,西部和东北为目的地的态势,境外徒步用户数量小幅提升。

八、徒步旅游现状及需求

1、徒步旅游热度

在百度上关于“徒步旅游”的搜索结果约有563万条。经常性参加徒步旅游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俗称“驴友”。目前,我国驴友约有1800万人,国内大小驴友户外俱乐部总数约有千家,2016年带动户外用品零售总额184亿以上。

2、徒步旅游和健身走是高龄人群最青睐的体育休闲方式

据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11月16日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是“健身走”和“跑步”,百分比分别为:54.6%,12.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后各年龄组人群主要采用“健身走”进行锻炼,百分比高达63.4%~78.7%。与2007年相比,采用“健身走”和“广场舞”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增加最多,分别提高了12.8%和3.9%。这里的健身走包含了以徒步为主要方式的休闲健身旅游。健身走和徒步旅游是高龄人群最青睐的体育休闲方式。

3、徒步旅游中,健身类、极限类和观赛类的对应比例为7:2:1

体育旅游可分为参赛类、健身类、极限穿越类三种,这个分类,对于徒步旅游也基本适用。其中健身类驴友占7成,极限类占2成,参赛类1成。

4、国内周末短线徒步旅游产品倍受青睐

徒步旅游产品选择中,1天以内的国内周末短线占比55%;以下依次是2-4天的国内中线占27%;5天以上的国内长线占12%;最后是国际长线,占5%。这个结果符合徒步旅行市场的客观规律,廉价的短期路线总是被热捧,徒步路线的时间长短和价格高低对普通消费者的选择影响很大。中国徒步网的运营实践也证实了这点,人均单次徒步在160元左右的短线健身型徒步最受欢迎,报名参与人数最多,成行率最高。

5、参与者更倾向户外俱乐部组织的徒步旅游

在选择徒步旅游的组织方式统计中,选择参与户外俱乐部出行的人数最多,占45%;第二位的是和好友自助出行,占31%;政府部门和旅行社组织的徒步旅行加起来只有3%。可见受调查者更倾向于跟户外俱乐部出行,传统旅行社并不是徒步旅行产品的主要供给者。

6、亲友推荐和自媒体成为了解徒步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

据博观致远调查显示,亲朋好友推荐和微信、微博等网络传播成为了解徒步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各占27.19%和26.26%,尤其是从微信的流行开始,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微信账号,每天刷朋友圈的次数不断增加,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远超以往,微信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可见徒步旅游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应以微信、微博等线上途径为主。

7、徒步旅游产品订购中,PC端高于移动端

据中国徒步网后台数据显示,PC端由于综合性网站的长期积累,仍然占有较大的预订比例,达到67.3%;移动端紧追PC,但只有32.7%,呈现互联网整体行业的移动互联趋势。但很明显,中国徒步网移动端用户活跃度比市场平均值偏低,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徒步网会员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改变用户使用习惯需要一段时间。

8、徒步旅游信息中,消费者最想知道的是徒步旅游路线

从中国徒步网及微信公众号内容关注度数据分析,发现徒步旅游消费者最想知道的信息是徒步旅游路线,占比30.46%;其次是徒步旅游景点介绍,占比26.1%;再次是与徒步旅游相关的户外知识户外技能等信息,占比24.16%。

9、消费者欲获得不同的体验需要有更专业领队

由于“徒步旅游者”,更着重与体验度和目的性,所以不同的徒步旅游线路和体验内容需要更加专业化的团队和领队来进行实施,同时,还要根据参与者的体能、目的地的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的编制产品,同样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带领这样的体验着前行。因此,专业徒步旅游机构和专业徒步领队就是徒步旅游产品有好的体验的重要保障。9-

1、目前我国徒步旅游专业领队现状

何谓徒步旅游专业领队,它即区别于常规旅行社的导游,又不完全是户外探险性的领队而言。但又是这两者间有很多不可或缺的相结合才能够胜任徒步旅游的领队。

通常情况下,徒步旅游产品的“产品经理”就是领队本人,领队的经验、体能、能力、专业素质、知识以及责任心、执行力、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款徒步产品的体验度。

领队是徒步产品中唯一不可模仿的体验,专业的领队可以让一款徒步产品从设计到上线,从推广到销售,再从售后到服务,每一个环节都烙上领队的印记,很多用户都是记住了领队才记住产品。

目前我国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徒步旅游领队:

一类、由徒步爱好者转变成专职领队(俱乐部领队),占20%。

二类、在职人员兼职做领队,占45%。

三类、完全凭个人兴趣充当所谓AA制领队,占25%。

四类、以旅行社为主的导游兼职领队,占10%。

目前我国徒步旅游领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主管部门,人员良莠不齐,管理松散混乱。个别领队甚至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在利益驱使下,仅凭兴趣爱好就敢带队出行,无形中增加的出行的风险,出行中一旦发生野外事故,就以堂而皇之的以AA制为由,推脱责任。由于多数自由领队、兼职领队没有组织机构的监管约束,徒步旅游中一旦产生服务纠纷、风险事故,很难找到责任人,因而问题也很难妥善解决。

10、徒步旅游的体育性质诱发消费者奖励机制

根据对国际市民体育联盟(IVV)运营机制和徒步消费者的观察,消费者都有自己的健身计划和徒步计划,通常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参与锻炼,多次消费。他们重在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获得精神鼓励和需要及时分享。他们把徒步当成修行,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例如,IVV就有一套成熟的奖励机制,会员每次徒步,都可以获得公里数的盖章和参加次数的盖章。比如在达到一定公里数或是参加数后,徒步爱好者会被邀请参加正式的联盟庆典仪式,会在仪式上收到礼物和证书。

这些徒步次数和里程数的记录和积累,对徒步旅游消费者有极大的鼓励作用,意义非凡。可见,设置有吸引力和合理的奖励机制,能起到刺激徒步消费的作用。以积分为核心的分级会员管理是当前户外组织值得尝试的经营管理模式,当然这样做需要互联网科技作为支撑。

此外,徒步记录的社交分享也是时下最为热门的一种奖励机制,消费者通过各种跑步、徒步运动APP,把运动轨迹和运动故事在线上分享给他人,既是对自己的鼓励和炫耀,也在社区中与其他人进行排名竞争。这种分享和竞争机制也促进了徒步爱好者不断参与徒步,增加各种数据属性。徒步旅游中的消费者奖励机制其实早就涉及徒步产品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和社区共享管理。它在“互联网 ”时代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九、徒步旅游用户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

1、徒步旅游消费群体中,中青年人成为核心用户,但现阶段主力消费群体为中年

从百度指数看,20-39岁青年占比76%,40岁以上的中老年占比只有16%,相对偏低,这与中年对互联网使用率较青年低有关系。

从本次调研看参与徒步消费人员的年龄分布,41-60周岁的人最多,占比高达68%,而22周岁以下和61周岁以上人员合计不超过8%。可见,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体能的中年人比较热衷于徒步。22-40周岁的人员占比24%,他们受工作和家庭压力影响,并没成为徒步消费的主流人群。

2、职业稳定、收入有保障、可支配时间多人群参与徒步旅游积极性高

从职业分布看,所占比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企事业单位人员,40.8%;商业、服务业人员,24.5%;退休人员,15.9%。说明职业稳定、收入有保障、可支配时间较多的人员参与徒步的积极性相对较高。

3、徒步旅游,并非有钱人的专利,中低收入人群占比过半

徒步旅游消费者中,月入7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人群占比超过60%,也就是说徒步并非有钱人的专利,基本符合普通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

4、徒步旅游消费者呈增长趋势,新鲜血液不断注入

徒步旅游消费用户中,参加徒步年份在1-3年之间的最多,达到31%;其次是不满1年的消费者,占24%;徒步年龄在6年及以上的占22%;这组数据说明参与徒步的消费者总体呈增长趋势,新鲜血液不断注入。

5、徒步旅游消费潜力大,高参与人群占比过半

受调查的用户平均每年徒步次数多数在9次以下,占37%;10-20次和21-50次的比例一样,为21%;每年平均徒步50次以上的比例有19%。虽然接受调查的人员每次徒步不一定产生消费,但这组数据有一定参考依据,数学加权后,徒步旅游用户每年平均12次的徒步消费是可能的。

6、徒步旅游消费金额集中在2000-4999元区间,呈正态分布向两端递减

用户平均1年在徒步旅行上的消费金额集中在2000-4999元区间,比例达到28%,然后呈正态分布向两端递减。这一数值有些出乎意料,但考虑到这个消费金额还包含装备、交通、门票、保险、服务等开销,也在合理的范围。

7、徒步旅游消费中,装备和交通成为最大开销

徒步旅游中开销最大的项目是装备和交通出行,分别占到28%和35%。由于徒步产品消费的不是传统景点,而且部分包括露营等低成本住宿,所以门票和食宿消费反而比例不高。未来人们对徒步装备和交通出行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8、个人收入和闲暇时间是影响用户参与徒步旅游的关键因素

CVA秘书长、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主任金乔总结,当前徒步旅游用户群体集中于东部大城市,年龄以中老年居多,女性群体增加明显。徒步旅游用户年均徒步消费总额超过2000元,其中徒步装备和交通出行是消费的大头。个人收入和闲暇时间是影响用户参与徒步旅游的关键因素。

9、徒步旅游消费意识和价值观现状分析根据中国徒步网CVA近15年的实践调查和分析,我国徒步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并不成熟。体现在第一,不清楚徒步旅游消费和传统旅游消费的差别在哪里,前者多花费在装备、交通、服务和保障;后者花费在景区、门票、住宿、购物等;第二,对徒步旅游的参与感和体验度理解不足,以致觉得旅游中都以自己行走为主,价格应该比传统旅游便宜; 第三,由于徒步旅游市场不规范,大量户外组织低价揽客,恶性竞争,让消费者错误认为徒步旅游本身并不“值钱”;第四,消费者对健康行走的技术规范和穿戴装备要求认识不深,这是徒步运动的核心和价值,应该予以积极引导;第五,徒步旅游市场低价竞争,导致徒步旅游服务大打折扣,消费者体验下降,更不愿意为徒步旅游多花钱;第六,我国徒步软硬环境有待改进、徒步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了消费者徒步旅游消费的积极性。

相信随着我国徒步旅游标准的建立、徒步旅游生态的改善和徒步旅游文化的形成,消费者的徒步旅游消费意识和徒步旅游价值观也会更加成熟,更趋理性,徒步旅游产品的价格将回归正常,徒步旅游服务将大幅提升。

十、徒步旅游发展方向及建议

1、徒步旅游是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最大份额的一块蛋糕

徒步旅游(包含登山、健行、穿越等)是国人参与户外休闲运动的热门选择,成为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最大份额的一块蛋糕。发达地区的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女性人群徒步消费意向强烈,具备巨大的增值潜力。总体上,徒步用户的出行频次和年均消费都在增加,假日短线依然是热销产品,装备和交通是徒步用户最大的支出部分,那些专门从事户外运动的组织比传统旅行社有更多市场机会。互联网 户外运动、互联网 徒步旅游已经成为各大户外组织的必修课。

2、抓住时代机遇,结合“互联网 ”,打造核心竞争力

建议徒步旅游从业者,抓住我国户外休闲运动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结合“互联网 ”概念,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以会员为导向,以服务为抓手,在大型徒步赛事活动组织、徒步产品开发、步道规划建设、户外教育培训等全方位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精准徒步旅游概念,勾画徒步旅游新蓝图

近年中国从体育大国、旅游大国向体育强国、旅游强国大步迈进,国家关于扶持体育旅游发展、刺激体育旅游消费的政策密集出台,体育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是无可置疑。

但是,到目前为止“体育旅游”概念和定义以及具体关联行业的界定尚未很清晰。

反之,我们徒步旅游从大的体育旅游概念中,相对容易区分和界定。再加上近15年的实践与理论的探索所得出的结论和数据,完全有理由,我国的徒步旅游将迎来最黄金时期。

十一、结束语

紧随这股热潮,徒步旅游迅速升温,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不可限量。在历史机遇面前,作为全国首家专业徒步旅游机构,CVA/中国徒步网正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和要求以及参考国际先进组织的经验,研究出台中国的徒步旅游相关标准,规范徒步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在促进徒步旅游经济繁荣,引导社会各方群策群力,投身到徒步旅游的蓝海之中。

中国私人轿车消费的生态经济分析 篇6

中国私人轿车消费的生态经济分析

中国目前鼓励私人轿车消费的政策在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成本.因此需要对中国私人轿车消费的生态经济成本进行分析.分析指出,中国目前刺激私人轿车消费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经济代价,既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中国城市交通模式.

作 者:戴锦 陈亚光 Dai Jin CHEN Ya-guang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8刊 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8(3)分类号:F062.2关键词:轿车消费 生态经济成本 城市交通模式

中国上市旅游企业财务分析 篇7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内容及作用

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净额的报表。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就是在现金流量表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现金收入的构成、现金支出的构成、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的比及现金余额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上述三家公司现金流量表分析得出其现金流量结构分析表如表1-1、表1-2、表1-3。

由表1-1可看出峨眉山经营活动收入占收入结构的比重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比重仍较大, 且经营活动收入均大于支出;投资活动的现金支出逐年下降, 收入逐年上升, 但收入占支出的比重很小, 以致其净额出现很大的负数;筹资活动现金收入和支出逐年上升, 且二者比例波动较大, 净额正负相间。由于以上的具体情况使得公司每年的现金净额均为负数。需要公司加大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说明公司正处于健康的成长期, 有增长潜力。但每年的负的现金净额需引起经营者的注意, 赶快采取措施增加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以弥补投资筹资收入比重小、大量投资支出给增加现金净额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表1-2可看出京西的经营现金收入占总的现金收入的比重很大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说明其经营活动的业绩还是不错的。投资活动的现金收入和支出比重逐年下降, 说明其投资能力有所下降。筹资活动现金收入逐年下降其支出却逐年上升, 需要注意是否是筹资能力下降并且筹资成本上升, 需要改善公司的筹资环境。从整体看公司的经营、投资和筹资的现金收入支出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 但需注意其投资、筹资取得现金收入的能力, 而不能完全靠经营能力。

由表1-3可看出张家界的收入支出结构波动较大。2001年的现金流量还较合理, 但02年于01年相比经营活动收入和筹资收入比重下降较大, 而且筹资活动的现金收入比重较大, 公司的现金收入中筹资活动的收入占到42.3%, 说明公司对债务的依赖性较大, 易产生债务危机。公司需要注意适度负债, 增强营运能力, 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收入的比重。从整体看公司现金收入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且年度波动大, 财务风险大, 无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营者需赶快采取措施, 改善公司经营状况。

2、偿债能力分析

所谓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债务最终是要用现金来偿还的, 因而反映企业现金收支状况的现金流量表就成为报表使用者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最终落脚点。可通过现金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4指标的计算可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 真正能用于偿债的是现金流量, 而现金流量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是偿债的主要依靠, 所以用此部分现金来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会更可靠, 由于筹资投资取得的收入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 不具有可持续性, 所以反映偿债能力的现金中不包括此部分取得的现金收入。

由表2-1可看出峨眉山近三年的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由于公司近三年的现金净额均为负数, 所以仅从现金比率指标看偿债能力令人担忧, 但公司没有到期的债务所以近期不会面临债务危机。从后两个指标看公司偿债能力虽逐年下降, 但偿债能力总体来看还很不错, 以2002年为例, 公司的现金债务总额比为55.9%, 所以公司的最大付息能力是55.9%。因此公司的债务规模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公司应利用其较强的偿债能力举借更多债务, 扩大企业规模, 提高经营能力, 以改变现金净额不足的局面。

由表2-2可看出京西的偿债能力总体也不错。现金比率虽涨中有落, 但与2000年相比还是有较大改善, 从现金到期债务比看, 虽此比率02年与01年相比下降很大, 但现金流入净额仍为到期债务的2.97倍, 所以公司完全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由后两个比率看公司偿付流动负债和负债总额的能力也很强。以02年为例, 现金流动负债比为52.7%、现金债务总额比为47.1%, 说明公司最大付息能力是47.1%。公司应利用自己好的偿债能力, 积极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 扩大负债规模, 增加公司盈利, 以改变02年业绩下滑的趋势。

由表2-3可看出张家界近三年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公司的偿债能力总体看波动较大, 由2000年很弱的偿债能力甚至面临不能到期付息的债务危机到01年忽然偿债能力大增, 两年情况悬殊, 但若保持下去还是很好的, 但02年又出现大幅下滑的趋势, 这就给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公司经营不稳, 无可持续增长潜力的形象。所以公司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稳固公司的偿债能力, 增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心。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 三家公司的总体偿债能力还是不错的, 有很大的融资空间, 公司应利用此优势在筹资策略上加大对债务的利用, 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以使公司降低筹资成本, 达到最佳资本结构, 改变债务利用不充分经营活力不足的现象。

3、收益质量分析

收益质量是指报告收益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收益能如实反映公司的业绩, 则认为收益的质量好;如果收益不能很好的反映公司的业绩, 则认为收益的质量不好。收益质量分析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它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我们从净收益营运指数和现金营运指数来分析三家代表企业的收益质量。

通过对三家评价收益质量的指标的计算, 我们可以分析它们的收益质量情况。首先看表3-1峨眉山的净收益指数逐年增长并在2002、2001年均超过1, 说明公司的经营收益大于净收益, 非经营性收益为负数。由此指标可看出公司的收益质量非常高。公司的现金营运指数也是逐年提高, 2002、2001年也是超过1, 说明公司本期的收益不仅全部收现, 而且还收回了以前年度的应收现收益, 说明公司的收益质量非常高, 可持续发展势头良好。所以公司利用此优势扩大债务规模,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 扩大公司资金来源, 增强公司营运能力。

由表3-2了解京西的收益质量情况。公司2002年净收益为负数, 不用此指标也知其收益质量很差。对于2001、2 00 0年的净收益营运指数则高得惊人, 尤其在2001年为386.8%, 可看出公司本期非经营收益亏损严重, 以致经营收益扣除非经营性收益影响后为净收益的386.8%, 所以2001年收益质量很高, 没有依靠无持续性的非经营收益。但公司2002年出现亏损, 如此大的落差需引起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对于现金营运指数不太理想, 2001年公司的经营收现出现负数, 说明公司当期收现少于付现, 收益的收现情况很差, 收益质量令人担忧。经营者需赶快采取措施防止继续下滑。

再看表3-3, 从整体看除了2000年净收益为负数外从2001年公司的收益质量出现好转, 评价指标均超过1。虽然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收入和支出结构不是很理想, 但收益质量还是令人满意的, 所以公司应利用此优势以恢复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心, 改善公司的融资环境以增强公司的营运能力, 改变公司整体状况不佳的地位。

二、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投融资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财务方面存在很大不足, 也存在对现有优势利用不足的问题。如排名上游的峨眉山现金收支结构基本符合健康成长公司的规律, 偿债能力, 收益质量也令人满意。但公司未能很好利用这些优势充分利用良好的融资能力, 为进一步扩大规模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以扩大公司收益能力, 改善公司年度现金余额为负的不良状况, 缩小中国旅游企业与国外知名旅游企业的巨大差距。对于中游水平的京西, 公司的现金收支结构和偿债能力和收益质量还算令人满意, 但公司的筹资战略还太保守, 应利用自己的优势扩大债务利用空间, 以改变公司总体不是太好的状况, 努力追赶处于前游的公司。张家界整体情况令人担忧, 公司经营状况波动颇大, 需要经营者提高经营活动收益, 增加现金收入。

总之由以上分析中国上市旅游企业整体状况不错。只是企业的筹资战略太过保守, 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能力不强, 投资收益不是很理想, 所以公司的财务战略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增强旅游企业与国外知名旅游企业相抗衡的实力, 因此采用稳健而不保守的财务战略不失为其选择。

参考文献

[1]S.B.克斯特斯, 盖泽.斯泽罗威著.财务报表分析及案例.宇航出版社.2002年

中国生态旅游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 中国 旅游商品 现状分析 开发对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中可支配的自由收入的比率及可支配的自由时间都在逐渐增多,许多家庭现已将度假旅游列为生活计划,休闲和消遣成为人们集体意识的体现,追求生活的赏阅性、消费的娱乐性、假日的休闲性已经象征着消费者较高层次需求的开始。相应地,旅游已经不单纯是时间意义的愉悦过程和观光经历,而是随着时间的逝去,可以经象征物的提示成为一再的甚至是永驻的“现实”。各式各样的旅游商品的大量推出,成为延续旅游效应的必然,所以,旅游商品也就成为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满足人们休闲和消遣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发达国家,旅游商品的收入占整个旅游业收入的40%~60%。我国旅游业发展较晚,旅游商品在旅游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还较低,这严重地影响了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发展旅游商品成为国家和地区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目前的旅游商品市场

1.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空间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業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尽管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起步较晚,但在这20多年里,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无论是入境、国内、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2005年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多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46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旅游业如此快速的发展将给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今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商品也将有很大的发展。

2.海外旅游者在我国购物的场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旅游商品要便于运输,供应地也要灵活,可在大型的旅游商店、商场销售,也可在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上销售或在码头、机场、车站、餐厅、公园等场所销售。看图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旅游者的购物场所尽管还主要是在综合性商店和旅游服务定点商店,但在其他地点购物的比例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海外旅游者在我国购物的场所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图1 海外旅游者对购物场所的选择

3.旅游商品在旅游业的比重增长缓慢

看下图,2001年~2004年,旅游商品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一直徘徊在20%左右。但在旅游发达国家,旅游商品收入占到旅游收入的40%,甚至60%,世界平均旅游商品的收入也在30%,可见,我国旅游商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2 旅游商品的比例

4.各个国家和地区游客感兴趣的旅游商品各不相同

不同游客对旅游商品的兴趣各有侧重。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旅游商品主要是服装/丝绸、食品/茶叶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选择率分别为38.3%、39.9%和39.7%;香港同胞感兴趣的旅游商品主要有食品/茶叶、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和服装/丝绸,选择率分别为47.6%、34.4%和33.7%;澳门同胞感兴趣的旅游商品是食品/茶叶、纪念品/工艺品和服装/丝绸,选择率分别为36.5%、34.2%和33.4%;台湾同胞喜好的首先是纪念品/工艺品,选择率达39.2%,其次是食品/茶叶和服装/丝绸,选择率分别为37.7%和32.3%。

二、中国旅游商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品牌商品

品牌商品主要是指能反映当地旅游资源特色、带有浓郁地方特点的旅游商品,比如加拿大的枫叶,加拿大的专家以当地枫叶为原材料设计出许多别具特色的旅游商品,而且枫叶已成为加拿大的象征。我国好些地区的旅游商品无论从设计还是从生产上都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是我国的旅游业的经营者对旅游区的资源没有充分认识,没有在本地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开发,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旅游商品文化特征及地方特色不鲜明。而且我国的旅游经营者的品牌意识薄弱,有的地区即使有自己的品牌,却很容易被别的地方盗用、抢注,致使本来是自己的特产,却失去了地方特色。

2.档次偏低,包装不精、附加值低

旅游商品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好的包装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者到外地旅游经常会购买旅游纪念品馈赠亲朋好友,作为礼品精美的包装就相当重要了,精美的包装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要求,而且还可以提高商品的档次,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在我国许多旅游地区却不太重视旅游商品的包装,不太了解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行情,旅游商品的包装简陋,与旅游商品的价值不相称,使人容易产生劣质产品的感觉。常常出现“一等货色”、“二等包装”、“三等价钱”的现象。表现为旅游商品包装形象较差、档次偏低、附加值低等不足。

3.商品雷同现象严重

旅游商品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具有地方特色,不同旅游地区只有生产和销售具有鲜明地方风格、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才能引起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扩大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从而促进旅游业的整体收入。但我国许多地区却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或者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注意开发,致使不同旅游区旅游商品的雷同现象比比皆是,同样的旅游商品在我国处处可见。旅游商品的雷同,使旅游者很难购买到具有地方特色且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的雷同现象的关键在于旅游者与生产者之间缺乏信息沟通,缺乏对旅游商品需求市场的了解和研究。

4.缺乏相关产业支持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是和其它相关产业分不开的。因此旅游商品的发展也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一方面,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会给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商品的发展也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旅游商品的发展。我国旅游商品在生产、销售环节上都缺乏相关产业的支持。旅游商品涉及多种行业部门,其发展规模、覆盖面的弹性很大,旅游商品的发展必须由相关产业支持,形成旅游商品的开发和产、供、销的良性循环.

5.制作粗造,旅游商品质量偏低

我国许多旅游商品都是利用本地原材料,而且一般的旅游生产商的资金较少,致使加工生产旅游商品的厂家往往只是对原材料进行一些粗加工,尤其是对地方的一些土特产加工,由于加工粗糙,致使旅游商品对旅游者无吸引力。而且我国大部分商品属于中低档货物,如服装、陶瓷品、皮鞋皮件、手表、家电等,而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旅游者,一般都希望购买质量较高的商品和带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

6.旅游商品花式更新慢,新产品开发无力

花样品种少,游客的挑选余地就少,购买欲望也就低。我国旅游商品品种单调、款式陈旧,使游客即使有购物欲望但看看商品却又感到没有东西可买而不能实现其购物行为。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旅游商品企业规模小,资金投入量也小,企业没有能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发新的产品。二是旅游商品生产者的知识层次、技术含量、文化素质低,无力开发新的商品。旅游商品开发的策略

三、中国旅游商品的开发对策

在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中,我国在“购”这一环节目前最为薄弱。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已是当务之急。

1.创建旅游商品市场的知名品牌

面向市场,营造一批集特色、品位和品牌于一体的拳头产品。全面考察、设计旅游商品,突出特色、品位、树立品牌是旅游商品上档次并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应面向市场,积极研究旅游者的购物动机,准确地把握旅游活动的新特点、新时尚和新趋势,从多角度考虑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价值,不拘限于文化价值、纪念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一种或几种。这就要求我们去开发好系列型的旅游商品并改造好“老字号”、“老品牌”,然后政府和企业集中力量向社会推广,并不断收集和利用市场反馈信息,以保证产品的更新,博取社会的认可。而且要以旅游商品知名产地或优秀旅游城市为中心,创建国内外知名旅游商品交易市场,是促进现阶段旅游商品蓬勃发展的重要举措。

2.研制开发出突出特色,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消费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丰富和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在进行旅游商品购物的同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满足人们对物质资料和精神文化的双重消费。因此,在设计旅游商品时,应充分体现当地浓郁的文化底蕴。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是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商品购物时更深层次的需求。实践证明,文化特征越鲜明、文化品格越高的旅游商品,其价值越高,也越受欢迎。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旅游商品吸引旅游者进行消费的重要因素。

3.旅游商品生态化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悄然兴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意识的不断加强,身居豪华喧嚣都市的人开始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对各种绿色产品日渐青睐。旅游商品的发展也必须紧紧跟随这一潮流, 顺应自然、社会及时代的发展规律,步入生态化进程。

4.加大旅游商品开发人才培养的力度。

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旅游商品的设计水平与质量,要有一批有实力、有水平的旅游商品开发设计队伍,不断设计出有新意、有品位、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目前我国旅游商品的档次低,加工粗糙,品种少,更新慢等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缺乏开发、设计旅游商品的人才。因此,培养旅游商品开发人才,又是当前开发生产旅游新商品的重要内容。

5.政府扶持,调动旅游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

旅游商品尤其是知名土特产是提升地区旅游层次,扩大地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应当作为当地政府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做好产品定点资格认证及其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又要为经营者提供优惠条件和必要的资金支持。政府和社会应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旅游商品的开发。

6.加强对旅游市场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的研究

旅游商品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旅游商品生产者不了解国内外旅游商品市场,不了解旅游者消费心理,从而使生产商生产的旅游商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由此可见,调查分析旅游商品市场和旅游者消费心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旅游商品市场,以及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才会为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市场需求与旅游者消费心理是旅游商品开发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张文敏:关于旅游商品的几点思考[J].旅游研究与实践,2000,(3):31-34

[2]史延廷:开发旅游商品贵在创新[N].中国旅游报,2001-11-28(8)

[3]赵黎明辛长爽:旅游商品开发探讨.北京第二外國语学院学报,2001(3):36-39

[4]钱林晓:政府主导 创建知名旅游购物市场品牌[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28-31

上一篇:听见颜色的女孩读书心得下一篇:《坛经》思想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