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单元整合(共10篇)
宜昌市猇亭区高家店小学
林云平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个人认为,选编目的有两点: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二是让学生了解鲁迅作为一个儿童的内心世界。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鲁迅身边亲人(侄女)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众人敬仰的人。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鲁迅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从而让学生对鲁迅的认识得到丰满和升华。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初识鲁迅人品作品的极好范本。
设计理念
人教版教材以主题组织单元,每组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专题,课文、语文园地都围绕专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每篇文章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教材编写角度的改变试图构建起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单元整组教学”是以现行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可以对本单元课文进行调整、重组,链接丰富的课外资源,进行全盘考虑,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组”。
单元整组教学一般有三种课型:
即单元导读课(整体感知)、部分感悟课(部分感悟)、单元总结课(整体回顾)。
本节课是单元导读课,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
单元导读课的一般流程为:链接学生起点,激发学习兴趣;浏览课文,了解学习内容;学习导语,明确学习要求;尝试实践,规划学习策略。
通过单元导读课,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对单元主题及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学生都会感到得心应手,尤其是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蓄势、准备,可以为下面课文的预习起到铺垫,做好引领,学生预习起来会感到省时省力些,兴趣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提前搜集有关资料,使预习收效更多,课堂教学中学生学起来会更积极,可以缩短教学时间,从而解决人教版教材容量大而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2.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留给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能说出自己的感受。4.能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部分问题。
过程设计:预计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自学为主,第二课时以展示为主。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主题(5分钟)(出示鲁迅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照片上的人吗?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对于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积累过他的一句爱国格言,还记得吗?(学生齐读: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爱国人士。对于鲁迅,你们还了解多少?(学生自主交流)
是啊,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走近鲁迅。(板书:走近鲁迅)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对鲁迅先生形象的一个高度概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探究学习的动力。】
二、整体浏览(5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在一篇一篇课文学习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些什么?(学生回忆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板书:浏览目录,了解全组课文;阅读导语,明确主题与要求;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目录(出示目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在随机交流中揭示单元主题——“认识鲁迅”,引出四篇课文题目。
2、阅读导语(出示导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明确本组课文学习的目标任务与基本要求——感受鲁迅崇高精神,学习描写人物方法。
3、快速浏览课文,达成学习目标。(可小组按学生学力或长处、优势分工再合作。)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出示利于学生目标明确,方法清楚,便于学生具体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汇报展示。
1.学习目标之一:字词闯关。(以精读课文中字词为主)①.我会读:扭动、腰胯、厨房、刺猬、逃窜、追悼、挽联、牲畜、咳嗽、恍然大悟、囫囵吞枣、饱经风霜、慈祥、逝世
②我会写:抄写上面词语。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目的性更明确,直接针对预习目标,利于提高学生扎实有效的在预习中掌握基础知识,确保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
2.学习目标之二:整体感知课文。(以小组为团队,分工合作学习,集体讨论交流,完成下面任务。)①作者或者出处、写作背景以及文体等。
②弄清楚每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事件,然后用一两句概括。
【设计说明: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
3.学习目标之三: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结合课文,感受鲁迅的作品和人品,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设计说明:既是检测学生课文的朗读情况又是学生感知文本情感,展示个性化阅读的平台。】
①个性朗读,交流感受。师:现在给大家五分钟准备时间,自己选出一段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字读一读,并用心体会,再来比比,看谁读得最好,体会最深,表现最优秀?
【设计说明:引入小组竞争检测朗读,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全体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利于学生感知课文情感。】
随机归纳出:鲁迅的作品——大文豪、文学家;鲁迅的人品——爱憎分明,同情劳苦大众,关怀进步青年,鞠躬尽瘁为人民,深受人民爱戴、敬重、缅怀„„
②指定朗读,评议交流。
下面呢,就得我指定片断大家来读了怎样?同样比一比,谁读得最好,体会最深。
预设下面片段: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鲁迅的作品不同凡响)
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沉痛的怀念)
3.憎恶黑暗有如憎恶恶魔,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道:“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给你的。”(爱憎分明,关怀进步青年,瘦而有精神,既让人爱怜,又让人敬重。)
4.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片段。
5.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片段。
一群小学生
一个秃顶的老人
一个盲人
师:感谢鲁迅,感谢周晔,感谢阿累,感谢萧红,感谢巴金,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如此打动人心的场景,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让我们认识了鲁迅。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所写的一首《有的人》,那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呀!
师生伴随配乐齐诵《有的人》。
【设计说明: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触发感受,在读中促进理解,在读中提升认识,在读中升华情感。】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学习,相信同学们收获很多,你现在再拿出你们自学时产生的问题看看是不是解决了很多?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呢?鲁迅先生就是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的这点浅浅的印象吗?不!随着下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会对他老人家的作品人品有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们共同期待。
教学后记:浅谈单元整组教学
“单元整组教学”要求教师以整组审视的视角,立足于知识的系统性和连接性,做到瞻前顾后,整体设计教学流程,充分发挥教材编写优势。教师可以对本组教材进行合理调整、重组,有效整合课外资源进行教学,避免传统教学中“篇”和“组”严重脱节的弊端。
“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要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借助教材编写优势,进行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和能力迁移的训练,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单元整组教学”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寻求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语文学习不太类似于“科学化”的数理化学习,可以“举一”(如例题)“反三”(做习题),“举少”而“胜多”。语文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人类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数量”的语言(言语)“例子”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成年累月数量无限量地加大后,产生新的语言合金,发生质的变化,才“奔涌而出”。
“单元整组教学”或着眼于同一题材,接受人文滋养;或着力于同一体裁、同一表达方式,习得表达方法。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同一专题的一组课文教学中“举三”再“反一”。
“单元整组教学”在改变教师解读教材思维模式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会做合理的学习规划、会收集相关资料、会联系比较地进行学习,会整理梳理知识„„因为按单元整体预设教案,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有别于传统课堂,不是本节课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这一阶段解决哪些问题。教师可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依单元主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搜集有助于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
“ 单元整合” 作为“ 群文阅读” 最直接的一种形式, 能使师生通过阅读群文, 将单元主题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从而改变语文教学“ 课文平行、主题并列、知识无序”的格局, 出现“ 以单元为板块单篇精读, 多元拓展” 的递进式语文教学新局面, 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那么, “ 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到底“ 整”什么? 笔者就以人教版中高年级教材为例, 探讨一二。
一、“整”主题内容
鲜明的主题编排单元是人教版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 从精选课文到口语交际, 再到语文园地, 整个单元互有联系, 似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单元整合”首先就可以“ 整”主题内容。
如, 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 燕子》《 古诗两首》《 荷花》《 珍珠泉》 , 从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 教师可以带学生从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的来临,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整合本组课文, 重点在于让学生反复诵读, 积累文中优美句段, 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由此, 这一单元就可以以“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进行整合。
二、“整”表达方法
群文阅读, 既要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还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 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 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 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 单元整合”不仅要读到主题内容, 还要感悟内容背后的方法, “ 单元整合”可以“ 整”表达方法。
如, 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 《 白鹅》《 白公鹅》《 猫》《 母鸡》 , 前两篇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 后两篇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在作家笔下, 高傲的白鹅, 性格古怪的猫, 慈爱尽职的母鸡, 无不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但是, 每一篇文章作家的语言风格不同, 表达方法也各不相同。 因此, 教学这组课文时, 要让学生通过同题阅读, 使他们体会到:同样写动物, 观察角度不同, 心理体验不同, 运用的表达方法不同, 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三、“整”文体特点
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有多种文体,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单元整合”可以把同一文体“ 整”起来, 让学生通过横向和纵向阅读了解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
如, 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 《 巨人的花园》《 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 小木偶的故事》 , 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 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 “ 资料袋”、“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
在对本组课文进行整合教学时, 除了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外, 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通过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四、“整”读写结合
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 单元导语逐步重视读写方法的指导, 将单元读与写有机整合起来, 既体现了教材根据儿童心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意图, 又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真正提高。
如, 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编排了四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说明文, 《 鲸》 和《 松鼠》 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 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新型玻璃》 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假如没有灰尘》 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
本组课文, 除了在单元导语中提到读写重点, 还在“ 口语交际”“ 习作”“ 交流平台”中具体提示了读写要求。 像这样的单元, 适合将单元读与写“ 整”起来,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唤起他们探索自然和科学奥秘的兴趣, 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并运用。
本单元以“关爱”为主题,由《这条小鱼在乎》《燕子回家的路》《去年的树》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人与动物及自然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要关爱生命,关爱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鸟兽虫鱼,关爱我们身边的世界。
【设计理念】
教学中,教师以《燕子回家的路》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会略读课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通过读写结合等形式进行语言与训练;以《这条小鱼在乎》开展“关爱”主题读书沙龙,深化单元主题,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设计】
《燕子回家的路》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读出人物的心情与想法。
2.结合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渗透学习方式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呀,我们主要是运用朗读方式读懂了《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燕子回家的路》。
老师教给大家学习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自学《燕子回家的路》,再独立学习《这条小鱼在乎》。今天,在老师小小的帮助下,看看大家能不能通过自学有所收获?
(二)检查预习读文,厘清课文脉络
师:在这之前,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预习,不仅对这一课的生字词有了了解,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吗?那好,老师就来检测一下,看看谁读得最熟练?
第一轮小组比赛读文,其他同学做评委,我们一起来听听哪个组的同学读得最流利?听的同学也要注意,请你认真倾听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哪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哪个小组说得比他们好?
(三)总结读文方法,举一反三自学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在学习《去年的树》时候,老师指导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上节课我们是抓住了哪些语句来读的呢?
(出示:抓住人物对话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呀,同学们都读得特别好。上节课当你我记得你扮演大门,你扮演树桩,你扮演火柴,你不仅读了,还读出了当时的什么?(难过呀,着急呀)这个就是一个角色的心情、想法、疑问,等等。(出示:读出人物的心情和想法……)
教师总结:这是很好的朗读课文的方法,既然我们上节课学会了这种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读懂了大门、树桩、火柴他们不同的心情,这节课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读懂田田、韩奶奶、小燕子的心情和想法呢?大家试试!
1.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在练习中你最能读懂谁的心情和想法,你就来扮演谁?
2.赛读:第一轮——教师要给评价的指导:第一次问,她想了什么?用什么语气读?心情有了什么变化?(疑问—着急—担心)
3.与韩奶奶的对话中,引导学生:通过读你想到了什么?(比田田关心的早,与田田的心情一样的)猜一猜,韩奶奶与田田做了哪些?
4.与爷爷的对话(弱处理)
(四)以读促思,读写结合
师:孩子们,我想读到这里,你对田田、韩奶奶一定有自己的看法,把你想法写下来吧!
我觉得田田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韩奶奶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同学们,作为最爱读书的孩子,我们读每一个故事都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我们读着读着就产生自己的联想,有自己的思考。同学们想一想,你读这个故事时候,读到哪一个自然段会让你自己产生联想,使你的思绪飞到了云边,是天空中飞翔的小燕子,小燕子的伙伴,还是小燕子的亲戚来串门?小燕子的妈妈在回家的途中遇到什么?
师:如果你在刚才学习中,你在哪里产生联想,你就在哪里将自己的联想加进去。(举例子)可以在头脑留出你的空白,把自己的想法补充进来。想在哪里补充就在哪里写下自己想法。
请同学认认真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读到哪里,有自己的思考,自己想象的翅膀飞远了,选择一处或者两处最触动你的地方写一写。千万不要着急去写,要先默读,再想,最后再写一写,一定要思考在前,落笔在后。
(学生汇报)
(五)评价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用喜欢的方式自学教材,收获学习语文的快乐,继续加油!
主题读书沙龙——《这条小鱼在乎》。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以赏析的方式感知文章人性向善。
【沙龙过程】
(一)创设对话的情境
师:在上这节课之前,老师说过要独立地学习。所以呢,今天老师选择特别的方式,以“关爱”为主题上一个读书沙龙课。
师:老师请来了一位“小老师”,我们来听听她的朗读吧!猜猜她是谁?快用掌声把她请出来吧。我现在想要来采访你,你的朗读在班里一直特别优秀,老师想问问你,你读得这么好,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吗?和大家交流交流。
(二)关注阅读体验
师:说得真好!假如你是这个小男孩,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这个男人,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海边的田螺,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
师:同学们,别忘了,今天我们读书沙龙的主题是关爱,你也可以对小鱼说一句关爱的话。
师:因为今天的主题是关爱,请同学们想想在以前学过的课文当中,或者课外的读书当中,让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关爱的故事让你的内心深受感动呢?
(学生交流)
(三)升华阅读主题
师:通过今天的读书沙龙,你有怎样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生活总要学会用爱心身边的一切,感受世界的美好!
许多人对鲁迅的无知与淡漠,令人失望,令我感到可悲。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时候,“鲁迅的世界与世界的鲁迅”国际学术讨论会曾在先生的故乡绍兴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一百五十余名“鲁学”研究专家参加会议。包括陈漱渝、张梦阳、阿部兼也等国内外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都在讨论会上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鲁迅讽刺艺术理论初探》、《鲁迅研究中的学术哲学问题》、《作为现代精神资源的鲁迅》、《鲁迅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近百篇研究论文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思想、经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10月17日,来自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5个国家及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的120多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齐聚浙江绍兴,举行“鲁迅: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和台湾等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二十余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开幕式,他们在研讨会上,从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对鲁迅文化进行深入地探讨交流。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先生在开幕式上说,鲁迅的着作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的结晶,鲁迅先生的思想已经长在民族的血脉里,鲁迅的心灵与广大读者的心灵是相通的。从鲁迅身上看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每一部分,都是先贤用血汗乃至生命换来的。鲁迅逝世七十年来,中国文化学术界在传承鲁迅优秀遗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鲁迅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又是具有我们这个民族原创性的作家,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如果研究现代文学的人对鲁迅避而不谈,那么就是在数典忘祖。众多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在此间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认为,“普及鲁迅”的路还很长,高等院校应当承担起这个任务。
鲁迅、许广平独子周海婴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青少年能逐步接触鲁迅的作品。过去政治上的需要,我们不去讨论。个别年轻人如果不喜欢(鲁迅),也没关系。”鲁迅之孙周令飞说:“虽然家里有很多鲁迅的书,但是孩子想不想读,要顺其自然。”(9月19日《南方都市报》)
周海婴和周令飞的话具有现实意义。今年年初,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举行了一场活动。会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引起多方共鸣。
一谈起鲁迅的形象,立马想到怒目金刚、横眉冷对;一说起鲁迅的文章,立马想到“似投枪、如匕首”。显然,这不是完整的鲁迅,如周海婴所说,是“政治上需要”的鲁迅。周令飞说:“鲁迅不单是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个风趣幽默、可亲可爱的长者。”鲁迅本来就是立体的、多元的,教材偏偏把他描摹为平面的、单一的。
现任鲁迅文学馆馆长的孙郁认为:“没有阅历的人很难读懂鲁迅的书。”鲁迅的观察是尖锐的,体验是深刻的,用语是刻薄的,情感是苍凉的,不鼓励青少年多读,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京文化界人士19日会聚鲁迅博物馆,缅怀这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贯穿整个纪念活动的是这样一种关注和思索:鲁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当天在鲁迅博物馆举行的“鲁迅逝世七十周年暨北京鲁迅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发表演讲说,鲁迅的时代虽已远逝,但他那种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精神将永存。鲁迅的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提倡“和谐”的时代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谐”永远是一个过程,是矛盾中的发展,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多样中的统一,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鲁迅倡导的启迪民智,改造国民性、利人思想及其批判精神,是我们朝这一方向前进的动力。
鲁迅精神作为一种资源是“儒家之后最具有原典意义的存在”。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表示,正是鲁迅精神使该博物馆半个世纪以来成为千百万人造访的“圣地”。他说:“鲁迅是一种开放的、未完成的精神之火,在古老的土地上扩张着,并因此而与每一代人的精神盘诘相遇,成为一种无穷的光源。”
著名画家陈丹青探讨鲁迅的角度独树一帜。他认为,对鲁迅的.讨论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准政治话题到民间话题的曲折过程,现在我们“要还原鲁迅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和鲁迅之间已经缺乏可共享的生存经验、文化经验和政治经验。所以,作为现在我们探讨鲁迅的起点,我们首先要提出的问题“不是‘鲁迅是谁’,而是‘我们是谁’”。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留学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19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创作了《呐喊》《野草》《朝花夕拾》及中篇小说《阿Q正传》等作品。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流传。
“许多人都在哀叹,这个时代的人正在远离鲁迅,好像鲁迅一旦被公众弃绝,他的价值就会随之贬低——岂不知,真正贬低鲁迅的,恰恰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事实上,鲁迅真正的价值,就体现在他与这个时代之间的断裂和错位上:只有在反对他的地方,鲁迅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反对得越厉害,他的价值就显得越充分。正如小偷是不会喜欢警察的,我想,一个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或‘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也是不会喜欢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字像大光,可以清晰地照见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那些相貌丑陋又想遮羞的人,当然恨不得早日铲除他,消灭之。”
名师点金:
本章知识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后面学习有关几何中计算和证明的基础.其常见的题目涉及角度的计算、垂线段及其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命题形式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与说理题,题目难度不大.其热门考点可概括为:五个概念,两个判定,两个性质,两种方法,两种思想.
五个概念
相交线
1.图中的对顶角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第1题)
(第2题)
2.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EO⊥AB,则∠1与∠2()
A.是对顶角
B.相等
C.互余
D.互补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COF=35°,∠BOD=60°,求∠EOF的度数.
(第3题)
三线八角
(第4题)
4.如图,如果∠1=40°,∠2=100°,那么∠3的同位角等于________°,∠3的内错角等于________°,∠3的同旁内角等于________°.5.如图,点E在AB的延长线上,指出下面各组中的两个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是什么角?
(第5题)
(1)∠A和∠D;
(2)∠A和∠CBA;
(3)∠C和∠CBE.平行线
6.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1)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
(2)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
(第7题)
7.如图,在方格纸中,有两条线段AB,BC.利用方格纸完成以下操作:
(1)过点A作BC的平行线;
(2)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与(1)中的平行线交于点D;
(3)过点B作AB的垂线BE.平 移
8.图中的4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
cm,你能通过平移三角形ABC得到其他三角形吗?若能,请说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第8题)
命 题
9.已知命题“如果两条射线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那么这两条射线互相平行”.
(1)写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根据图形用数学符号叙述这个命题;
(3)用推理证明的方法说明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两个判定
垂 线
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M⊥AB.(1)若∠1=20°,∠2=20°,则∠DON=________度;
(2)若∠1=∠2,判断ON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10题)
(3)若∠1=∠BOC,求∠AOC和∠MOD的度数.
平行线
11.如图,已知BE∥DF,∠B=∠D,那么AD与BC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第11题)
12.如图,已知CF⊥AB于点F,ED⊥AB于点D,∠1=∠2,猜想FG和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12题)
两个性质
垂线段的性质
13.如图,AB是一条河流,要铺设管道将河水引到C,D两个用水点,现有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
方案一:分别过点C,D作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沿CE,DF铺设管道;
方案二:连接CD交AB于点P,沿PC,PD铺设管道.
这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哪一种更节省材料?为什么?(忽略河流的宽度)
(第13题)
平行线的性质
14.(2015·雅安)如图,已知AB∥CD,直线EF交AB于点E,交CD于点F,且EG平分∠FEB,∠1=50°,则∠2等于()
A.50°
B.60°
C.70°
D.80°
(第14题)
(第15题)
15.(2015·抚顺)如图,分别过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A,B作直线a,b,使a∥b.若∠1=4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C∥AD,那么∠A与∠C,∠B与∠D的大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第16题)
两种方法
作辅助线构造“三线八角”
17.如图,∠E=∠B+∠D,猜想AB与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17题)
作辅助线构造“三线平行”
18.如图,已知AB∥CD,试说明∠B+∠D+∠BED=360°.(第18题)
两种思想
方程思想
19.如图,AB∥CD,∠1∶∠2∶∠3=1∶2∶3,判断BA是否平分∠EBF,并说明理由.
(第19题)
转化思想
20.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E∥CD,∠A=107°,∠ABC=121°,求∠C的度数.
(第20题)
第六章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名师点金:
本章知识多考查实数的有关概念及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常见的热门考点有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求法及应用,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与应用,实数的分类、比较大小和运算等.其热门考点可概括为:三个概念,一个关系,三个性质,一种运算,一个技巧,两种思想.
三个概念
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
1.分别求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1)0.022
5;(2);(3)196.立方根
2.(1)(2015·茂名)-8的立方根是________;
(2)-0.027的立方根是________;
(3)1是________的立方根;
(4)6是________的立方根.
实 数
3.在,,-,3.14,0,-1,|-1|中,整数有______________;有理数有______________;无理数有____________.
一个关系——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4.实数m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在表示-3和-4的两点之间且靠近表示-4的点,这个实数可能是()
A.-3
B.-2
C.-
D.-
三个性质
平方根的性质
5.已知+(b+5)2+|c+1|=0,那么a-b-c的值为________.
6.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x+3和x-1,求这个正数的立方根.
立方根的性质
7.若与互为相反数,求的值.
实数的性质
8.实数a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计算|a-π|+|-a|的结果为()
A.π+
B.π-
C.-π
D.π-2
(第8题)
(第9题)
9.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且a=-,b=,则化简--|a-b|的结果为()
A.-2
B.-2
C.0
D.2
一种运算——实数的运算
10.计算:-23÷|-2|×(-7+5).
一个技巧——比较实数大小的技巧
11.(1)比较-与-的大小.
(2)比较和8的大小.
两种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12.(2015·资阳)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数-2,1,2,3,则表示数3-的点P应落在线段()
(第12题)
A.AO上 B.OB上 C.BC上 D.CD上
分类讨论思想
王主任提到,要树立三种意识:课程意识、文体意识、运用意识。我认为课程意识和文体意识都是语用的基础。语用在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一个地位。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就需要我们去继续揣摩,是否是语用的直观体现。老师应将理解的重心聚焦到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不能仅是理解和知道。运用才是最好的理解。当然,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所以,阅读过程是理解和运用相互融合的共生过程。
二、对《感受乡村生活》课例重构的看法
张彩虹老师所授《感受乡村生活》,能寻求《乡下人家》和《麦哨》的共同点,这一点是值得我去学习的,老师善于把握学材,能有效将其整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老师这节的不足也是在此,未将文本挖透、挖深,找对真正对学生有用、有效的教学点,原本的授课让人听来仍是过于繁琐,训练点不够突出,领悟表达方面也只是将其中写作顺序、修辞手法提了出来。重构后的教学设计就做到了注重领悟表达,让学生关注“场面描写”这个点,进而引导学生去感受场面描写中的语言美,最后能使学生对乡下、对田园风光有更清晰的感受,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通过再次引领朗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表达的特点并学着运用,顺其自然不刻意。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又学会了运用作者的表达,能够一举两得。“语用”点清晰,又不单独分离于文本。
三、自己该如何实施教学
首先,我要做到的是:具备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情的能力;其次,要树立大语文观,时刻谨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要教课文,而是要教语文。意识非常重要;最后,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去教方法。我所理解的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是领悟到作者的表达后,将作者的表达方式(用语言的方式)运用到自身。因此,拿起课文,我就要去关注到教学的语言训练点。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风景”。“风景”各不相同,必须做到“一课一得”。具备以上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多去尝试,敢于打破陈旧模式,摒弃低效课堂。尽管开始实践阶段很吃力,尽管会经历很多失败,但一想到单元整体教学势在必行,要想将教语文这条路走下去,就必须在一次次实践和思索中让自己的教学尽快走上光明大道。
下面是对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课文特点的一些总结:情景性, 纵观小学英语教材, 我们会发现, 小学英语的课文无论长短, 基本上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 课文通过一个对话提供一个情景, 这种情景展示给学生某种语言项目的画面, 进行语言交际的外部环境, 语言发生的特定背景, 从而使学生感知理解语言的项目;综合性, 在一篇课文中有字母、单词、词组、语音语调现象、句型、语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中全面综合性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而不能重此薄彼;示范性, 课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语言运用的真实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重点地逐项训练, 通过在语音、词汇、句子、语法等方面的指导, 学生可以根据课文有效地模仿、使用语言;操练性,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工具, 我们学的一切都是为了用, 为了交际, 为了沟通。课文只有通过操练才能达到会使用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替换扩展, 充分体现课文教学的操练性。
二、化长为短, 化繁为简
高年级课文内容大都比较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重点, 找出重点的句型, 指导问题较多的词汇、句子的读写, 在听读、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可选取其中的一个重点段落或重点内容段, 让学生根据提示作简要的复述或简短的交际, 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一个新单元的教学前, 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来安排教学, 适当整合教材内容或重新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例如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第二单元时候, 这个单元的主要功能项目是“谈论疾病”。重点学习How do you feel now?What's wrong with you?及其答语以及八种疾病的名称, 八种疾病的单词是学生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课文中出现了较多的B部分的单词, 文中重复出现C部分的重点语句, 根据这样的情况, 我先贯穿教学BC部分的知识, 做到词句不分家教学, 将B部分的单词逐个带进What's wrong with you?I've got……的句式中进行练习, 然后逐步扩大范围, 可以加上:I'm sorry to hear that.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等礼貌用语, 然后回到A部分的教学, 这样学生们会感觉长长的文章变得简单, 愿意去读, 还能巩固巩固先前BC部分的知识, 真是一举两得!
三、编课本剧, 激发学生兴趣
课本剧, 即把教材内容编成一个短剧, 有人物, 有情节, 通过表演, 形象直观地演绎教材, 是小学生所喜爱的教学形式之一。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都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日常生活, 教师可以分析教材, 把握教材, 尽量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 根据儿童活泼、好动, 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的特点, 把小学英语教学与课本剧表演相结合, 将课文改编成有情景课本剧。英语课本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而且易于操作、易于表演。如我在教《牛津小学英语》5B第七单元的A部分时, 语言运用情景比较真实, 这篇对话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时间为线索, 充分利用图片、投影并配上动作和形象化的语言, 把时间的表达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将课文分为早上、中午和晚上三个板块,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 教师参与, 帮助他们搭配角色, 设计场景, 来一段生活“课本剧”, 内容简单, 学生兴趣高, 还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环境扩展或部分更改了对话的内容, 比如Mike邀请David下午去看足球比赛, 有的同学就插入了观看足球比赛的场景, 。学生进入情景, 进入角色, 表演投入, 很快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学生在玩、演当中学会了很多课内、课外知识。效果很不错!
四、温故知新,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关键词:单元整合教学;阅读习惯;教学模式
近年来,“单元主题教学”这个词逐渐走进了语文教学领域,也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单元整合教学”是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
一、组织单元整合教学,教师扮演主导地位
在单元主题阅读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习每一个单元时出示单元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略读、跳读等。无论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还是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都要参与其中,倾听学生,随时发现问题,个性问题单独解决,共性问题引导一起解决。单元整合教师一般安排如下环节:出示单元学习目标,自主读文,整体感知,解决生难字词,了解每一篇课文的作者及相关资料(名家需要强化记忆),能够概括每一篇课文内容和主旨、品析语、学习写法,拓展延伸等。学生依据这样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或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學生各取所需地最大范围地汲取知识的养料。品析语言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语文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教学环节。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喜欢的段落”或者“喜欢的句子”入手,提示学生从修辞、写法等角度说出为什么喜欢或在某个句子中你认为哪一个词你最喜欢,并以“我喜欢……词,因为……”的句式说话。
二、把口语交际训练和阅读习惯培养渗透到每一堂课
在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完全可结合在单元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适时安排,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创设大量练说的机会,还可以为最后在语文园地中的集中口语交际练习打好基础,使最后的交流质量得以展示与提升。没有阅读,说话训练就是无根之水。教师平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批注,把自己对文章新颖独到的见解写在书的补白处,并适时展示精彩的点评分享思维妙处,有利于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不走过场,让妙笔生花
以往教材一个单元安排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较长,学生练笔次数少,且容易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脱离。不要让课堂小练笔走过场,要让它妙笔生花。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理解感悟,升华感情。有的单元课文内容浅显,文字通俗晓畅,学生理解障碍小,而且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抒情意味浓厚,十分适宜朗读训练。所以完全可以以读代讲、理解感悟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从读中悟情,使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单元整合教学是当前体现语文教学整体性,实现语文教学省时高效的一种积极探索,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更省时高效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单元整合教学还在尝试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摸索,在思考中更新,在更新中前进。
第七单元
“作家笔下的人”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编写了三篇课文,《同步阅读》安排了七篇文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作家刻画人物手法各异,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人物描写的方法。
根据“单元整合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我将上述文章进行了整合,对主题进行拓展和提升,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为指导,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人物描写一组》《彭德怀速写》《老王》《球星马嘴》《凡尼亚的爸爸》《苏七块》《旅行社问讯处》
教学重点
1.品味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以致用。2.分享孩子们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群文略读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为照顾小战士饥饿而死的老班长,他们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刚结束的第七单元中,我们又认识了严监生,凤辣子,托德和老板。(出示课件)
二、主题回顾
1、下面让我们请出知识树来和我们一起回顾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写法。(课件出示知识树)咦,怎么只有光秃秃的树干呢?(抽生答)你们真聪明,因为知识树相信在大家的浇灌下一定能茁壮成长,有信心吗?
2、这一单元中我们认识了五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根据生答出示课件)《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小嘎子---机敏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凤辣子---圆滑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严监生---吝啬 《刷子李》 刷子李---技艺高超 《金钱的魔力》 托德、老板---势利
三、阅读概览
1、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七篇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其中的五篇,课前大家认真地填写了《群文略读记录表》,现在小组交流,分享阅读的快乐!
2、学生汇报,老师引导,提炼出关键词,相机完善知识树。孔乙己---穷酸 翠翠---善良 葛朗台---贪婪 老王---老实 苏七块---倔强
四、片段分享 精彩赏析
1、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棵知识树,在大家的辛勤浇灌下,它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它也让我们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一目了然,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出他们的性格特点的呢?最触动你心灵的语句又有哪些呢?给我们讲一讲,读一读,好吗?
2、引导学生分享五篇文章,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读,相机出示相应句段,点拨,板书,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法的运用。
3、指导要点:
《孔乙己》
重点赏析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感受他除了迂腐、穷酸之外,还有单纯善良的一面。
《翠翠》
重点赏析对翠翠的细节描写,体会她的淳朴善良。
《守财奴弥留之际》
重点赏析对葛朗台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感受作者对他贪婪吝啬的个性特点的入木三分地刻画。
《老王》
感悟老王临死前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的片段,以及我的心理活动,体会老王善良老实的品质。
《苏七块》
通过苏七块奇特的行医规矩感受他的倔强,赏析对他的动作描写感受他的医术精湛,抓住他还钱给华大夫的细节,体会他倔强又不失善良的本质。
五、主题拓展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再次体会到(指板书),写人时,应该选用恰当的描写方法,人物形象才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完善板书)现在,就来说说你在平时的习作中是怎样使用这些方法的吧,还可说说以后如何改进。生拿出习作先小组交流,后师指名上台汇报,将生习作利用展示台显示到大屏幕上。据生汇报适时点拨。
【课例名称】
《一举一动总关情》
【课题类型】
主题写作课
【教学主题】
抓住动作,写活人物。
【教材篇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鲁迅《故乡》
【丛书篇目】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下册:
第一册:《金岳霖先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第四册:《绝盗》《面王》。
【课外读物】
徐志摩《沙扬娜拉》、吴承恩《西游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2.让学生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课前预习】
自读八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在阳光下奔跑》《俗事画卷》两本书中的四篇文章:《金岳霖先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绝盗》《面王》,运用圈点批注读书法自主阅读,摘抄、赏析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体会其写法的妙处。
【课内探究】
导入:屏展图片《母亲的姿势》导入新课。
活动一:名家引路,品文悟法
达·芬奇曾说:“描写人,是容易的;描写人的心灵,则是艰难的,因为心灵应该通过人的肢体的姿态和动作去表现。”那么,如何通过动作去表现心灵呢?其实,大作家们早就告诉了我们方法,只不过需要我们自己动脑筋去寻找、去发现而已。
同学们阅读下面的3组句子,每组句子里藏着一种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同学们通过回答句子后面的问题,思考、分析、归纳这一方法。
1.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问题:“迎”和“飞”两个动词能不能互换位置?试着说明理由。
2.A.爸爸气急了,打了我。
B.爸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问题:A与B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3.C.少女害羞地低下了头……
D.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问题:C和D两个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在表达效果上又有什么差异?
归纳: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
活动二:主题阅读,按图索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厚积方能薄发。课前,同学们已经运用圈点批注读书法自主阅读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四篇文章:《金岳霖先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绝盗》《面王》,并批注了描写人物动作的段落、句子。现在,请同学们找出这些段落、句子,按图索骥,来印证我们学到的三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可以尝试用下列句式来表达:
我找的是 一课中的“ ”这段(句)话,这段(句)话运用了 的动作描写的方法,抓住 动词,写出(表现)了 (人物) (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
例:
我找的是《泥人张》一课中的“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的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这句话,这句话运用精心选词、准确表达的动作描写方法,抓住“戳”这一个动词,写出了 泥人张内心的愤怒和对海张五的鄙视。
活动三:学以致用,小试牛刀
学以致用学问才能有用。掌握了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学以致用,小试牛刀过把瘾。
请同学们续写下面的文字,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自己的性格特点。
那日,骄阳似火,唐僧师徒一行四人在大山中跋涉,从日出到日中,粒米未进、滴水未沾,当真是又饥又渴。忽然,一阵淙淙的流水声传来,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河……
作者:潘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