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公司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模式(推荐9篇)
品牌经营(Brand Operation)品牌经营是指将品牌视为独立的资源和资本,并以此为主导,来关联、带动、组合其他资源和资本,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营活动和经营行为。它包括两个递进的过程:品牌创造和品牌运作。
1.单一品牌经营
单一品牌经营战略就是指企业在其所生产经营的产品上冠以一个相同的品牌名称,企业用同一品牌传递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进行市场竞争。这种战略模式的突出优势在于能有效地将企业有限的财力集中于单一品牌的塑造上,它的产品、传播和其他的所有行动都对品牌声望贡献良多,因此可以产生强大的品牌杠杆力,有利于消费者迅速认识新产品和对新产品产生信任感,也有利于企业准确地传递企业理念,塑造优美企业形象,壮大企业声势,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实践中,单一品牌经营战略有两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一是采用企业名称作为品牌,二是另创一个与企业品牌相关联的产品品牌。就两种操作方式而言,前者更有利于企业的形象塑造,更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如我国著名企业海尔就是采取这一操作方式。他们将企业的所有产品都冠以“海尔”这一品牌,从而使“真诚到永远”的企业理念迅速传向四面八方。但企业要从单一品牌经营模式中获益,品牌需在市场上要有一定的信誉,所有产品都应具有高的质量水平,否则会影响品牌声誉,严重的会导致整个企业的落败。
2.多品牌经营
多品牌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积聚了相当实力的情况下,为开辟新的市场经常采用的一种运作模式。是指企业在共同的经营理念指导下,通过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赋予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不同的品牌,并依一定的目标确立合理的品牌结构,进行合理的品牌组合,以便企业规范有序地参与市场竞争的品牌经营模式。P&G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就是成功实施多品牌经营战略的典型代表。在世界一流企业中,索尼、三菱等企业一直奉行单一品牌打天下,其余的企业则较多地选择了多品牌经营模式,力求运用多个品牌,建立自己的品牌“王国”。从而能有效地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品牌屏障,加大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障碍,增大替代品生产经营者的竞争压力,进而保持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一般来说,多品牌经营战略模式可以选择独立产品品牌组合、分类品牌组合和母子品牌组合三种不同的操作方式。
(1)独立产品品牌组合方式
这种方式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赋予不同市场定位的每一种产品各自独立的品牌。最大限度地形成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进而占领特定的细分市场。
(2)分类品牌组合方式
即企业在对自己所经营的产品按照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给各类产品赋予不同的品牌,即向广大消费者给予一个具有相同能力水平或性质的产品群以一个单独的名称和承诺。这样的组合方式,能有效地防范企业单一品牌经营模式因其覆盖的产品过多而可能导致的品牌定位模糊,弱化其竞争能力的缺点;还能有效地克服独立品牌组合因品牌过多而可能出现的宣传传播成本高,难于管理,难于形成合力的不足。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正是沿着这一思路,将其生产经营的产品分为音像制品、家用电器、立体音响等几大类,并分别冠以“Panasonic、National、Technics”品牌驰骋天下,造就了松下这一世界级的知名企业。
(3)母子品牌组合方式
也称为主副品牌,即首先对各产品进行直接命名(子品牌或副品牌),说明产品的功能、价值和购买对象,再给所有产品冠以一个共同品牌(母品牌或主品牌)。其中,子品牌又可以采取上述二种组合方式,母品牌则通常是企业品牌。一般而言,母品牌与子品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最终吸引一个特定的细分市场。雀巢公司就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公司的母品牌“雀巢”(Nestle)为其全部产品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信誉、质量的保证,增强了子品牌及其产品的竞争力;公司的子品牌(如Maggi、Nescafe、Kit Cat、After Eight等)则为母品牌从口味、感觉等方面向消费者提供特殊的价值和体验,丰富并提升母品牌的形象,从而使雀巢公司名扬天下。
3.单一品牌经营与多品牌经营对比分析
传统营销理论认为,单一品牌战略便于企业形象的统一,能够实现资金、技术的集中,减少营销成本,易于被顾客接受。以美国Scott公司为例,该公司生产的舒洁牌卫生纸原本是美国卫生纸市场的佼佼者,但后来该公司又生产了舒洁牌餐巾、舒洁牌面巾、舒洁牌纸尿布等产品,这样使Scott公司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出现了偏差。结果,新产品没有推销出去,老产品也被人们抛弃,舒洁卫生纸的头把交椅很快被拥有众多品牌的宝洁公司的CHARMIN牌卫生纸所取代。
而多品牌经营战略的风险很大,这是经济学家们所公认的。品牌延伸曾一度被认为是充满风险的事情,有的学者甚至不惜用“陷阱”二字去形容其风险之大。据西方学者研究,西方企业创立一个新品牌平均需花费5000万美元,我国一些企业为创名牌仅电视广告费就要花数亿元。此外,品牌繁多也增加了品牌管理的复杂程度。有鉴于此,经营多个品牌的企业要有相应的实力,品牌“王国”的构建绝非朝夕之功。
品牌经营战略类型及品牌组合方式选择
要匹配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目标和品牌市场定位、企业自身条件(如企业规模与实力、企业信誉、产品种类)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品牌战略类型和品牌组合方式的优劣势、适用性,进行比较选择。策略分析矩阵如下图所示。
首先,要考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目标。包括: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形象、凸现经营特色、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增加销售额等。其次,除了要考虑产品线本身的大小长短以外,特别要考虑到不同产品或者不同产品类别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单一品牌战略以及多品牌战略中的独立产品品牌方式不同,多品牌中的分类品牌方式把按照商品类别或者细分市场的产品置于统一的品牌之下,能够在营销当中充分考虑特定的目标顾客群的诉求和愿望。第三,考虑企业的规模、实力与信誉等优势因素。
总之,无论企业是选择单一品牌经营战略,还是选择多品牌经营战略,其本质都是对企业经营理念的贯彻,都必须要有合符社会公众情感期盼的企业理念为指导。只有在正确的企业经营理念的统帅下,才能使企业的品牌经营战略形神合一。因此,分析和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抽象和确立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统一企业的经营行为,是企业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的基本前提。同时,一个品牌的成功要靠集约化的宣传投入,同时又必须有富于特征化的形象策划。要把策划和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宣传自始至终围绕着品牌来进行。当然,品牌经营绝不是简单的宣传策划,企业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一不能做表面文章,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的人才素质与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过度扩张, 市场需求的增长跟不上生产规模扩大
甲企业的门店数量从1937年创始时的1间上升至2010年的144间, 此期间内增长较为平缓。而在2010年公司上市后, 门店数量在短短四年内增长了近3倍, 达到427间。甲企业的利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销售给每个新开门店的特许商们的高价设备, 门店数量的迅速增长能为总公司增加高额的利润, 因此甲企业采取这种激进的扩张策略不足为奇。但甲企业过度关注门店数量增加带来的利润增长, 却忽略了市场是否对其所生产的的A产品有如此巨大的需求。根据经济学原理, 对于正常品来说, 需求具有可变性、替代性和多样性。甲企业并不是市场上唯一的A产品提供者 (A产品市场上除了甲企业之外还有包括Dunkin Donuts在内的许多市场瓜分者) , 不具有垄断优势。因此, 消费者对甲企业A产品的需求不可能无限上升。此外, 商品需求与人们的购买力密切相关, 由于消费者的商品购买力不可能在短期猛增, 消费者对甲企业所生产的A产品的需求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陡增。尽管甲企业门店数量增长迅速, 其中却有很大一部分经营亏损, 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增长跟不上门店数量增长正是原因之一。
二、过度关注总公司利润, 忽视特许经营商门店的利润
快速扩张并不代表企业就一定会陷入扩张困境。甲企业在公司战略上的另一大问题是其收入组成中有一大部分来自向特许经销商收取的各种费用。产品配方材料、机器设备的生产分销、特许经营费与使用费这些直接来自于特许经销商的收入占到了甲企业的收入组成的33%, 而主要产品销售收入仅占67%, 这对食品销售企业来说是十分少见的。例如目前全球最大的连锁餐饮集团麦当劳, 其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房地产租赁与直营店、加盟店销售收入, 而向加盟商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仅占3%。
用同样扩张迅速的麦当劳与甲企业对比, 可以发现麦当劳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房地产事业与产品销售, 其房屋租经收益主要来自替经销商寻找合适店铺并再出租这一事宜中赚取的差价。与甲企业对加盟商的“剥削”行为相比, 麦当劳与其加盟商更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关系。麦当劳也因此成为了特许经营业中的权威, 它推动了加盟商的获利性, 使特许经销商们迫切加入其系统并接受公司严格的运营守则。
相反, 由于甲企业的收入组成有很大部分来自于向特许经销商销售设备材料和特许经营权所收取的费用, 这很可能造成总公司与加盟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对甲企业来说, 只要有一家新的特许经销商门店设立, 甲企业总公司就能从中获取包括销售设备、特许经营费在内的一笔可观收入, 这种既得利益很可能导致甲企业对门店后期的经营状况缺少重视。事实上, 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 甲企业的很多门店开设地点很差, 导致许多门店在经营中出现了亏损。此外, 特许经销商每年要给甲企业总公司交纳数万美元的特许经营费、特许使用权费及总公司广告基金, 这些资金对特许经销商来说无疑是很大的财务负担, 然而许多特许经销商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总公司承诺提供的经营支持与培训。这些因素不但造成了销售情况的不理想, 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特许商及潜在加盟者对甲企业的信心。
三、经营模式存在缺陷
甲企业在经营与扩张中采取纵向一体化模式, 即由总公司的生产与分销部给每个公司自营及特许经营的工厂店提供专有的A产品配方材料和生产设备, 再由工厂店生产A产品, 送到各个门店后重新加热售卖。这种模式使得甲企业在其整个A产品生产与销售系统内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产品质量的控制和一致性。然而这一模式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 该模式的产品配送方式会导致高额的物流成本, 尤其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扩张时的成本控制。甲企业在2013年曾发生过因为使用廉价A产品配方来控制成本使得销售业绩一落千丈的问题, 不大可能再犯这种舍本逐末来控制成本的错误。不能降低成本就只能提高售价, 售价的提高又必然导致销售量下降, 影响门店的销售业绩。
其次, 甲企业的“卫星”扩张模式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甲企业工厂店以外销售的A产品都是由工厂店提供再送到销售点重新加热后售卖的, 这与其主打的“热腾腾的A产品”招牌背道而驰。甲企业的顾客群需要的是热腾腾的A产品体验, 而不是凉了之后再加热的A产品。工厂店与门店A产品质量的差异, 很可能导致门店销售状况受到影响。
再次, 甲企业的经营模式很可能造成总公司与特许经销商之间义务的不对等。尤其是对于IPO后加盟的特许经销商即“区域开发者”而言。特许商向甲企业交纳特许经营费、经营权使用费、广告费及材料及设备购买费, 以获得甲企业总公司提供的配方、材料、技术支持。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特许经销商经营的门店的发展。因为在该模式下, 甲企业如果不积极履行义务, 将会对门店的经营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例如, 由于甲企业将重心放在门店数量的扩张, 对已成立并开始经营的门店重视不够, 不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很可能导致门店服务质量下降, 门店店铺形象变差。特许经销商向总公司交纳的高额费用并未带来等值的回报, 可能导致后续经营的困难和潜在经销商的流失。此外, 作为“区域开发者”的经销商, 还必须负责打入有潜力的市场、开拓新的销售点, 这对原本就财务负担沉重的经销商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四、针对甲企业公司战略的建议
(一) 充分进行市场调研, 减缓门店扩张计划
对甲企业来说, 在大多数新开业门店收益不佳的状况下, 正确的做法不是开设更多新的门店, 而是对庞大野心造成的后果进行反思。甲企业应考虑在目前的A产品市场情况下, 新开设的门店是否能达到预期的销售业绩?在哪里开设新的门店能卖出更多的产品?这些问题都需要充分、完善的市场调研来提供解决的方案。甲企业应该先对A产品市场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认识与预测, 再决定是否开设新的门店, 并慎重考虑新开设门店的选址问题, 以避免新开设门店业绩不佳。
(二) 重新调整收入组成
甲企业的收入组成中向特许商收取的材料设备及特许权费用占了一大部分, 这对一家大型连锁餐饮集团来说不甚合理。如果甲企业能重新调整其收入组成, 使其收入更多来源于产品的销售而不是对加盟商的强制性“剥削”, 也许就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总公司为获取更多收入而不够谨慎地进行门店扩张的问题。此外, 良好的收入组成也更有利于集团长期的健康发展, 向加盟商进行“硬推销”带来的收入也许能给企业提供一两个好看的财务报表, 但主产品的销售收入才是企业长久的利润源泉。
(三) 加强对已有门店的建设与完善
也许新开设的门店能为甲企业带来一大笔的“快钱” (即新加盟商交纳的特许经营费和设备购买费) , 但已经开设并正在经营的门店才是甲企业长期利润的重要来源和品牌形象建设的中坚力量。跟捞一笔“快钱”相比, 也许甲企业应该更多地把注意投向如何赚“长钱”。保证已有门店良好发展, 促使销售业绩稳步提升, 对企业来说更具长远利益。因此, 甲企业应竭力避免短视行为, 将重心转移到已有门店的建设, 向特许商们提供设备材料、生产技术、人员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 帮助现有各个门店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树立其在顾客心中的良好形象,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销量, 更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天胜, 《孙子兵法》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13 (12)
[2]徐传谌迟学智, 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J].《工业技术经济》2009 (06)
[3]付婷婷,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模式探讨[J], 《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06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面临问题 战略模式 经营对策
0 引言
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小企业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对于促进专业化协作和分工的形成,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中小企业对市场变化更为敏感,易于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针,从而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有利于降低经济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风险。因此,不管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国家搞活经济,扩大就业规模,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基础的重要经济体。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是,虽然数量多,但是其天生“底子薄”,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劣势。一些大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中小企业也受到大企业的排挤和制约,另外一些中小企业人员数量少、资本额小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还有组织管理、技术创新、信息资源不对称等方面的缺陷,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便会不适应。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弱势地位往往靠自身力量难以改变,必须靠政府政策加以调整,而现在正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时期,是我国企业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时期,也是大量外资外企进入我国市场的时期,因此,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在全球市场化时代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自身存在的不足方面有哪些又有什么相应的解决对策呢?
1 战略定位不清晰
中小企业如果想得到持续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制订发展战略,以衡量企业行为的有效性和知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做才能风险最小、效益最大。大量中小企业对市场认识不清晰,还处于拼成本拼价格的初级市场阶段,其中一些企业能对市场有所认识,但认识程度仅仅停留在自身业务的触角上,注重企业的“现在”轻视甚至无视“未来”,以上意识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这表明中小企业不应该只做到以市场现有需求为前提,还应该重视发展战略问题,即企业怎样积极的适应市场的变化甚至是主动为市场提供新需求。一个企业若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要摈弃短浅的企业战略,充分的认识市场认识企业所处的位置,对企业战略进行长远的规划。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的竞争环境之中,企业不能再是被动去创意去提供新的需求,而应该是本能的;否则企业就会被吞并、被收购从而淹没于浩瀚的市场汪洋中。
品牌缺失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普遍的问题。品牌就是企业的信誉度,是被消费者辨识的重要考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品牌就是未来产品上市的“上岗证”,因此企业应该建设自身的品牌,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高的经济附加值,企业经营也可依托于品牌建设,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
1.1 专一模式:突出专业化与核心专长 专一模式就是企业集中资源于某一项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对企业而言即集中兵力,选准突破口,从而赢得市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源有限等特点,很难进行多元化发展以分散风险,多元化对中小企业而言是陷阱而不是馅饼。将本身不太丰富的有限资源进行再分割,结果定将力不从心,顾此失彼。进行专一化经营,提高专业化程度,更专心于某一细分顾客群,对该顾客群的需求特点、购买方式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能更好地为之服务。同时,由于经营的产品与服务单一,企业组织结构更加简单,管理更加方便,从而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夯实基础,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
1.2 特色模式:市场细分下的独特优势 特色模式即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产品或服务。特色模式重在特,即差异化,标新立异,通过商品的独特性,从而扩张利润空间。特色模式就是强调的这种独特优势。如果这个独特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就会形成较高的顾客忠诚度并吸引新顾客的加入。
但是,特色模式下企业要考虑投入产出的比较。有些产品或服务是不值得进行特色化经营的。如日常的价值不大的生活用品就没有特色化经营的必要,如果企业还在“特”字上下功夫,就会得不偿失。同时,特色经营要有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而这个群体要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因此,特色化意味着复杂化与成本的提高,当这些成本不能为新增加的顾客价值所抵消时,特色化就失去了它的原本意义。
1.3 联盟模式:战略联盟抵抗风险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市场所带来的风险也是非常巨大的。于是,联盟便成了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捷径之一。联盟既可以纵向,即与供应商、销售商的联盟,又有可以横向,即与同类产品大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的联盟。中小企业既可与大公司联盟,成为大公司的卫星企业,稳定地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为其销售产品服务,或者提供相关信息。中小企业又可更多的与规模相近的企业结成联盟,进行联合采购、联合生产及联合销售。首先,联盟可获得“1+1>2”的加法效应。企业联盟后,尽管总资源没有增加,但在联盟企业内部,由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沟通,原有资源可发挥双倍甚至多倍的效用,只要选准联盟企业,管理得力,收益将远远大于协作成本。其次,战略联盟可以使企业获得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当企业结成横向或纵向的联盟后,环境变量就会大大减少,稳定性大为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再次,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可获得垄断效应。不仅与大企业联盟能形成垄断效应,中小企业联盟的垄断效应也很突出。由于中小企业更多的是地方性企业,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的某一行业中小企业的联盟照样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这样,中小企业就会积极与相关企业结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对抗风险,获得收益。
2 融资问题
中小企业无论是日常经营还是发展规划,都离不开资金这条重要的“大动脉“。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则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固然,融资难问题的产生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既有企业本身,如缺少抵押品等;也有市场因素,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等,
那么,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又有哪几种模式呢?
2.1 自我资本积累。我国中小企业不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其最重要的融资来源就是内部融资。这是一种最保险也最不具备效率的融资模式。因为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只依靠企业的自身能力的融资方式是最为脆弱的,因为产权、品牌、利润、市场等等因素的变化会导致一系列有碍于生产经营的因素产生,一旦融资跟不上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最不具有效率同时也是指机遇的不确定,造成了企业发展因资本影响、因素影响的这一确定性,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健全发展。
2.2 直接引进资本。就是直接从金融机构引进资金。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资信比大企业低,金融机构在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一系列问题上比较谨慎,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不论在产品贸易中、消费服务中以及日常经营中保护好自己的商誉;多方面多层次地协调好银企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而且,充分利用融资产品和政策,如上下游企业联保贷款;应收账款贷款等为企业融资拓宽道路。同时,中小企业也可与相关担保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获得担保公司的持续担保,就无疑为企业的融资问题找到了出路。
2.3 间接引进资本。就是与相关的企业采取联盟、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起资金投入的融资模式,共同创造条件开发业务项目,共同投资也就是共同承担风险,风险的减轻、机遇的把握、有效业务项目的增多,即解决资金问题又产生新的效益点。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因环境的变化而适当的修正自己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提高自己人才素质,改善经营环境,更应该注重从外部引进资本来促进企业发展。一者有利于企业接触新的技术;一者有利于促进企业形成经营的本能性转变。
3 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困扰我国中小企业特色化经营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内控管理。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其经济活动就会偏离其目标,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大量的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因此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建立起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控体系,这既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而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控制环境、控制目标、控制技术三方面的内容。因而,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3.1 优化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二方面的因素:
3.1.1 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企业管理层对于内控工作的强调和宣传是否到位;是否认真组织和领导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工作;是否采用了相应的管理政策与措施来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及评价维护等。
3.1.2 制度执行者的态度与素质。执行内部控制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员工是否充分认识内控的重要性及各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各岗位、各环节的执行者,有无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无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与诚实的态度。
因此,优化控制环境,首要的是企业的管理者重视起来。中小企业在用活政策、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十分注意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从管理要效益。其次,要培育遵守制度的企业文化。无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还是最基层的企业员工,都应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制度为标准检验经营管理的效果,发挥其保护、监督、制衡的作用。再次,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
3.2 明确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的或收到的效果。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其经营目标紧密相关,企业经营目标一般包括: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超越竞争对手,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待遇,维持正常的发展,维持合理的投资报酬,重视社会整体利益等。要实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就应确定单位内部每一部门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到人;使员工清楚地了解自己及其所在部门的预定目标从而为完成目标而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
3.3 改善控制技术 内部控制技术是实现控制目标的手段,包括特定的政策、计划、标准、人员以及组织与方法。中小企业为更好地实现其内部控制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控制技术:
3.3.1 建立健全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中小企业在设置组织机构时,首先要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不同的管理幅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设计不同的组织机构,不能面面俱到求得职能部门齐全,也不能因陋就简使得关键职能缺失,而应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做到简单、高效、协调,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
3.3.2 根据岗位选择合格人才,不断培养适合自身的人才。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要有能履行其职责的人来胜任。因此,首先要保证企业的稳定性,即企业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其次是企业人员的发展性,用发展留住人才。
3.3.3 管理措施到位,计划切实有效落实。要以法律、法规及规章纪律为准绳,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进行组织、调节和制约;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项管理信息的可靠性与可控性; 要建立成文的方针和职务说明,保证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并建立定期长效的考评机制,奖先罚后。
企业经营战略概念的形成源于“战略”一词,“战略”,原为军事用语。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战略”一词被广泛用于军事之外的领域,并赋予了新的含义。《辞海》中对“战略”一词有这样的解释:“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把战略思想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也就有了“企业经营战略”一说。
何谓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经营战略就是企业为了提高竞争优势,确定战略目标并为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整体规划。企业经营战略是经营一级的战略,它的重点是要改进一个经营单位在其所从事的行业中,或在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中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地位。企业经营战略涉及企业在自己的这一经营领域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在经营单位内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
前面的两段话是关于“企业经营战略”概念的形成以及定义,这是我才进公司的时候,为了了解经营的`含义而在网上看到的。虽然已经来公司半年,但这个经营战略始终没有完全理解,直到前几天看到了谢总提出的集团公司大经营战略指导思想时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叫作经营战略,因为谢总提出的集团公司大经营战略比我知道的要详细,深层,通俗。特别对我这个新员工指明了以后工作前进的方向。集团公司大经营战略是xx总在20XX年2月份召开的经营工作研讨会上提出的,主要分为以下十点:
(1)要站在制高点上,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分析解决经营管理问题,提高、丰富、武装自己,把握市场;
(2)战略思想明确,创新思维能力强,接受新东西快;
(3)大集团作战,调度指挥有力、反应迅速;
(4)人才辈出,人才的知识面宽、结构合理,理念明确,敬业精神强;
(5)大局观念强,全员经营意识强,上下互动,密切配合,资源共享;
(6)经营构架齐全,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装备先进,覆盖面广;
(7)大标、好标、效益标比重大,整体效应明显,经济效益好;
(8)分配、激励机制能彰显企业个性风采,经营人员既感责任重大,又感心情舒畅,激情奔放;
(9)业内经营资源丰富,取舍明确,得心应手,纵横自如;
(10)经营和生产成为有机整体,互为促进,相辅相成。
看完xx总的这10条大经营战略,我知道了我在以后的经营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和丰富自己,使自己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使自己有良好的状态迎接每一次战斗;又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使自己成为这个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再要有火一样的热情,使自己在内在外都彰显我们企业的个性风采。只要我们这样,我们就能在每一次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取得辉煌的成绩。
⑴公司发展战略:2012年公司将继续执行“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人造板加工为龙头”的发展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做好三期生产线,积极寻找替代品,开发竹板材等新型人造板及建材板种,进一步壮大企业人造板规模,同时做好森林资源的集约化经营,进一步发挥林地的综合效益。
⑵公司新经营计划
①充分发挥设备和技术优势,开发低密度板、宽幅板、异型板、模压板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或优势板种。
②以人造板厂组织结构调整为契机,开展永人厂人事制度改革和流程再造工作。从人员调整、岗位设置、制度完善及监督考核等方面进行整改,向一线倾斜,精减管理机构,降低管理成本。充分整合与挖掘内部资源,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③加强成本控制,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
④以永安为核心,扩大收购范围,努力做好原料收购工作;认真抓好堆场管理,降低损耗,提高原料利用率,特别要通过低密度产品的研发和批量生产,降低木质原料用量及依赖,确保三期不因原料短缺而出现停产。
⑤进一步拓展市场,重点做好做大海西市场。注重提高产品品质,巩固和提高“永林蓝豹”品牌影响力,通过与工厂用户对接服务,大幅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⑥吸收先进林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运用现代科技,制定规范标准,提高营造林机械化水平,降低营造林劳动力成本;设立种源中心,选取优质种苗,提升营造林质量。重新调整护林区划,严格选聘优秀护林员,创新护林模式,提高护林成效。
⑦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林木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经营规划,即满足公司林产加工业对木材生产的需求,又满足社会对珍贵树种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和用材需求,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⑧加强竹林管理,进一步明晰毛竹林产权、规范毛竹林管理,明确职责,制订专项管理考核措施,认真安排,积极落实,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依据工作方案,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个单位地解决毛竹管理问题,以确保公司林地经营的稳定与安全,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㈢资金需求情况
随着公司2012年三期人造板生产线达产以及公司森林资源结构性调整开发利用,对资
金需求将增大。预计共需资金约4亿元。公司将以经营性流入资金、银行贷款、变现闲置资产及出售金融资产等多种融资渠道保证上述业务经营和战略发展的需要。
㈣公司发展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⑴风险
宏观调控风险:国内金融紧缩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将对公司的相关业务产生影响。林业政策调整风险:天然林禁伐、控制低产林改造、提倡择伐为主、皆伐为辅的林业政策的出台,对公司的木材生产和木质原料供应产生重大影响。原料紧缺风险:原料竞争加剧,成本大幅上涨,加大公司经营压力。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率较高,资金需求量大。
⑵对策
①密切关注政策调控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
②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优化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③争取采伐政策的突破,在低产林改造、发展经济林项目及苗木种源上寻求突破。推进珍稀树种园建设,通过林地新造、林下套种、定向培育等方式,积极培育香樟、芳香樟等乡土珍贵珍稀树种以及园林绿化树种和大径材,结合中间利用杉木、马尾松、桉树等中、小径材,提高林地生产力和产出率;特别要在去年开展的金线莲项目试点工作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扩大种植规模,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点。
④扩大原料收购半径,加强仓储管理,降低损耗,提高利用率。
⑤盘活林地、林木资产,提升盈利能力,降低财务费用。
3、本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未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4、报告期公司投资情况
㈠报告期内公司无募集资金投资情况。
㈡报告期内非募集资金投资重大项目情况
公司2008年5月15日2007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1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改扩建工程及配套16万亩速生桉树原料林基地项目建设的议案》,同意投资建设21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改扩建工程及配套16万亩速生桉树原料林基地项目。截止2011年12月31日,该项目完成投资45846.07万元,其中:21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配套16万亩速生桉树原料林基地项目处于建设期。2011年,21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改扩建工程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5873.81万元,实现利润347.81万元。
㈢报告期内公司无投资理财情况。
5、本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
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本公司2011净利润为-47173689.49元,加上2010年未分配利润10968207.05元,2011末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6205482.44元。鉴于公司2011亏损,本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
公司独立董事认为:鉴于公司2011亏损,本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符合公司客观实际。
上述预案尚须经公司2011股东大会批准后实施。
6、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收购、出售资产及长期投资事项。
7、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委托理财及衍生品投资事项。
8、公司与关联方存在的债权、债务来往:
截止2011年12月31日,福建省汇洋林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欠本公司应收账款
9804598.45元,属经营性占用;福建省永惠林业有限公司欠本公司应收账款6041320.00元,属经营性占用;福建永林竹业有限公司欠本公司其他应收款286089.19元,属非经营性占用;公司欠福建省永惠林业有限公司其他应付款172208.21元,属经营性占用;公司欠永安市笔架山陵园管理所其他应付款7177191.71,属非经营性占用。
5.2 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
单位:万元
5.3 报告期内利润构成、主营业务及其结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前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说明
适用 √ 不适用
§6 财务报告
6.1 与最近一期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具体说明
适用 √ 不适用
6.2 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 不适用6.3 与最近一期报告相比,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具体说明适用 √ 不适用6.4 董事会、监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说明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董事长:吴景贤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目 录
基本情况 市场需求 目标市场 业务运作 发展战略 发展目标 综合结论 1
第一章 基本情况
荆门市汇银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经荆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于2007年8月2日成立,地址位于荆门市象山大道38号。后经股东于2010年11月18日增资变更,现公司法人代表夏威;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5100万元,其中夏威出资20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王菊梅出资25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张涛出资20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雷劲松公出资76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5%,以上出资全部为现金出资。公司下设综合管理部、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信贷管理部、投资业务部及法律事务中心等部门,内设机构合理,设立了完善的前期、中期、后期风险控制流程,构建了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鲜明自身特点的服务体系。
荆门市汇银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在本省范围内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诉讼保全担保、履约担保;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授权总经理在董事会授予的权限内全权负责全面管理工作。现有员工13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管理人员主要来至于银行、证券、金融投资公司等机构的中高级管理层人员,具有丰富的银行、证券、投资等领域的从业经历,公司人员精干,经
验丰富,专业素质良好,是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优秀团队。
第二章 市场需求
我国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自1999年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以来,已有近八年的发展历史。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更强调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对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2004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对如何发展中国信用担保业做出了重要批示。在这一良好正常环境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经发展到目前的3000多家左右,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为主、民营和互助担保为辅的“一体两翼”的格局。
而荆门市是湖北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有着良好的农业基础,大量民营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扶农帮弄政策下如雨后春笋般成立。2009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建成各类畜禽养殖小区120个,万头猪场13个,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过5亿元的5家、过10亿元的1家,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07个,达到343个。
与此同时,大量涉农企业由于缺乏抵押担保而造成的借贷困难,已经严重影响了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发展民营融资性的担保企
业不仅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的重要需求,更是加快我市金融市场发展繁荣,切实落实“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的迫切要求。
荆门市汇银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服务农业产业化为宗旨,对涉农的农业产业化相关业主及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或者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及投资,或者对其他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市场前景良好。
第三章 目标市场
公司将严格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目标定位于为全市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提供服务,围绕着许可经营项目确定目标市场。如下所示:
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诉讼保全担保、投资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未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上述目标市场,在首先完成人才储备的基础上多头并进,最终实现实现目标市场多元化发展。
公司以后除了在传统的担保业务方面有质的突破外,我们还将做大委托贷款财务顾问和中介业务等,并且发展投资业务,不断开拓利润增长点,提高股东投资回报率。
第四章 业务运作
(一)密切银保合作,开拓和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公司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开拓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是发展业务规模的必要途径。建立起银保间“绿色通道”,真正搭建起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融资的平台。
(二)创新业务品种,增强业务规模发展动力。公司要实现可持续经营,就需要不断探索业务模式及业务品种的创新,不仅要在融资担保领域,而且在非融资担保领域、投资服务领域等进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一是转变观念,创新反担保方式。在融资担保工作中,根据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小,落实反担保措施难的实际情况,除采用银行部门常规的保证、抵押、质押等反担保办法外,转变传统观念,一切从有利于风险目标可控出发,从有利于企业融资成本最小化出发,不断创新反担保措施,开发了应收帐款权利质押,车辆合格证质押,专利权质押,股权质押,许可证质押及出口退税质押等等,解决了中小企业因固定资产较小、抵押不足而导致融资难的问题。二是顺应市场,拓展业务品种。要做到公司的良性发展,必须解放观念,在做好政策性担保的同时,准确掌握市场的动向,开拓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担保业务新品种,才能实现担保资金的滚动积累,将公司做大做强。公司树立了“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创造社会效益;以非融资担保为辅,创造经济效益”的理念,积极开拓非融资担保业务。由融资担保一项业务品种,发展为集融资担保、工程质量担保、合同履约担保、财产保全担保、出口退税质押担保、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投标保函担保等业务品种于一身,为公司的业务规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以做强做大担保主业为目标,实施管理风险、创新经营、人才培养、品牌塑造四大战略,形成管理技术、客户资源、企业文化、资本实力四大优势,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产品品牌战略。探索改变目前单一担保的业务结构,稳妥发展自己营运、投资等业务,以分散担保业务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年内要增设投资机构,招聘投资专门人才,紧盯拟上市公司客户群体,实现风险投资或产业投资业务“零”的突破。
2)市场营销战略。担保公司的经营思路是:“服务区域化、经营多元化、风险分散化、收益最大化、权益均衡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做大做强、稳健发展的经营方向与目标,开拓经营,规范管理,确保两个效益不断提高。
通过提供融资担保及其配套服务,扶持市内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做大做强。
在服务方向上,担保公司坚持以实施工业强市、项目立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五大战略为依托,积极
拓宽市内担保客户市场。对符合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优先安排担保计划,优先向合作银行推荐,对银行推荐的符合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优先予以担保。
在政策支持上,担保公司始终坚持扶优限劣和为市内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担保政策。不断拓展为市内中小企业担保服务的外延和内涵,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无极限”。对市内优势龙头产业和新兴产业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有限给予担保综合授信,安排其正常合理的融资担保需求,支持优质客户做大做强。
3)客户开发战略
客户开发及信息收集是担保及投资业务的基础工作,客户资源将成为公司的宝贵财富,担保公司的担保计划采用下列方式建立健全客户来源的渠道:
——加强与银行信贷部门的合作,由银行信贷部门推荐客户;
——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联系,建立与市(县)区属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衔接机制,建立与市内企业的业务联系机制,由相关政府部门推荐客户;
——加强与基层、行业协会、商会的合作,由其推荐客户;
——开展企业信用担保的会员制管理,从中培养核心客户;
——对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搞好市场调研,开展客户登记发掘潜在客户。
同事也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源,延伸公司的资金链
和更有效的控制担保风险,坚持既定的市场开发措施,进行全方位的客户开发。
4)人才发展战略:通过担保公司的完全市场化运作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凝聚和培养一支符合“市场化、团队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第五章 发展目标
公司将建立以效益为中心,资本、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机制。业务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担保公司按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的监管指标要求,建立相应稳健发展的衡量标准,即:
1)资本充足率≥10% 2)不良担保率≤3% 3)担保代偿率≤3% 4)担保净损失率≤3% 5)拨备覆盖率≥10% 6)资本利润率(税前)≥10%
第六章 综合结论
我市是一个农业为基础的新兴城市。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对小额贷款有极大的需求。只要贴近三农,结合荆门本地的实际,帮助城镇及周
围农村地区实现致富,促进社会和和谐,担保公司就一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税务会计内涵
(一) 税务会计含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文化程度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生产力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人们对资金的价值逐渐重视, 把纳税是看做是自我的约束, 这就促使货币资金方面的专业会计产生。税务会计是进行税金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申报的专业系统, 可以说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某方面的延伸, 但是税务会计在公司中应用, 由于不同的原因, 并没有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基础上延伸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如今公司之间竞争激烈的阶段, 公司的发展前景与税务会计的展览规划有很重要的关系。所以税务会计一定意义上引导着公司的经营方向。
(二) 实施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1. 是我国税制改革、学科科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不断完善, 税制机制的变动, 引起了涉税会计工作量的变化,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税务会计规范的会计核算文本, 使税务会计缺乏对税制系统性的了解。然而, 公司在低质量的纳税申报下, 会增加税务机关审核、辅导的工作量, 进而加大了税收成本。所以在税制改革的机制下, 需要建立税务会计。
每个学科都是对世界的客观反映, 会计学科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如:会计学科中财务会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税务会计的出现是公司获取会计信息的重要途径, 以税收的形式把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公司缴纳税款应履行的义务有机结合起来, 是会计学科科学发展的必然阶段。
2. 有利于增强公司的法律意识, 降低纳税风险
公司在纳税的同时, 也应该享受纳税人的权力, 存在疑问时, 可以向税务机关请求解答;有权对处罚要求举行听证, 并提出复议;对上级税务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时,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等方面, 税务会计来进行税务筹划, 做到合法纳税, 为公司降低纳税的风险并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二、税务会计对公司经营的作用
(一) 保证并促进公司的高效运作
独立的税务会计体系能够有效的增强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与效率性, 目前的税务会计核算制度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公司中相对的采取灵活的核算制度, 给税务会计充足的发展空间, 随着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日俱增, 会给公司提供有效的决策、筹划有用的信息, 提高公司税收筹划水平, 保证节税的合理性。并在税务的核算方面, 避免差错, 引导公司安全, 稳定的发展。
(二) 强化公司的管理
公司的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周转和利用, 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发展时代, 公司在运行中的资金是不断流动变化的。税务会计在公司资金运营方面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 对公司的资金、运营起到重要的作用。健全的税务会计体系与公司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公司财务管理中重要的部分, 公司只有把握好财务命脉, 才能强化其自身的管理方面, 以保证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 规范公司纳税行为
税务会计是在精通税法基础上, 要求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人员, 作为公司的税务会计人员要做到对公司财务问题和税务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把握。税务会计可以为公司很好的分析税务的预算、纳税申报等工作。并在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公司财务制度上的不足, 可以及时的完善, 调整公司税务状况, 避免流失税款, 对公司的纳税行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三、税务会计引导公司经营战略的分析
首先, 引导了公司的经营, 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少部分税务会计人员认为只要做好公司财务工作就够了, 公司的发展和经营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这是错误的观点。公司中税务会计应该了解公司发展方向, 在此前提上更好的、更有效的分析公司发展的现状, 然后提出税务、财务的发展计划、筹划策略及预算等, 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实用、有效的发展策略, 这样可以推动公司的发展, 使公司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其次, 税务会计可以使公司端正纳税态度, 做到不偷税、不漏税、不骗税。税务会计不仅是公司的雇佣人员, 在为公司服务时, 还要端正自身的会计道德思想, 遵循会计职业法律, 在引导公司经营与发展时, 做到不徇私枉法。近些年有关公司出现漏税、逃税的丑闻不断出现, 这与税务会计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税务会计在工作中也需要遵循国家法律条例, 监督并督促公司诚信纳税, 引导公司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避免违法犯罪行为, 为公司的合法经营打下基础。
结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税收的管理更加严格化, 计算方式复杂化, 税务会计在公司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税务会计在懂税法的基础上, 根据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其进行税务筹划, 在遵循法律基础上来减少税负。税务会计具有独立性, 在不受税法约束的前提下, 引导企业进行正确的核算, 适应现代的法律社会, 税务会计能够更好的引导并推进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维庆.税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 2008.
[2]洪永仙.企业经营管理建立税务会计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08.
[关键词] 中国医院 品牌 经营管理 战略 必要性
2006年11月,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拜耳中国医院发展基金协办的“中国医院品牌营销论坛”在上海举办。会议的中心议题围绕着医院的品牌经营展开,很多与会院长和专家都认为“中国医院的品牌经营时代已经来临”,由此可见中国医院已经将目光聚焦到医院的品牌战略上。事实上,21世纪的医院将是品牌竞天下的时代,有品牌就有未来。
一、医院品牌的内涵的界定
国内研究医院品牌的学者在论及品牌时往往爱引用世界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设计,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和运用,其目的是使客户借此辨认某个或某群产品供应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这一传统的定义从经营标志的角度出发,仅仅描述了品牌作为经营标识的区别功能。但将品牌仅仅限定为医院的商标、商号和名称等经营标识显然是有局限性的,一个强势医院的品牌还应包涵各种信息:“良好的医院形象、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公正形象、完善的卫生服务和深厚的人文内涵”。由此看来菲利普·科特勒博士关于品牌的定义并不能揭示现代品牌的完整内涵,医院品牌的内涵比起商标和牌子等经营标记更为宽泛。
从知识产权最基本的理论来讲,作为经营主体的这类经营标示功能财产属于一种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财产。然而当代知识产权界正在突破知识财产的传统界限,著名知识产权法学家吴汉东先生就提出:“在民法学的研究中,要建立一个大于知识产权财产范围的无形财产权体系,以包容一切基于财产的非物质形态(知识经验形态、经营标记形态、商业资信形态)所生的权利。[4]相对于医院而言,知识经验形态的财产就是指传统的智力创造成果,包括如作品、专利、非专利技术、特色经营模式和商业秘密(如配方、病案资料、诊疗工作统计、医教科研管理数据等各类医院信息)等;而经营标记类财产就是指医院的各类经营标志,如商标、商号、医院名称、院徽院标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标记;而商业资信类财产则是指医院的商誉、声誉、信用、荣誉称号、特许项目经营许可以及整体形象(如医院文化、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等财产化的商业形象利益。
可以看出,上述无形财产都应纳入医院品牌内涵的范畴,但能否认为医院品牌就是医院全部无形财产(从经济学的角度又称为无形资产)的总和或组合呢?事实上这种认识也是不完全的,医院品牌的完整内涵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品牌既是内在的,又是外在的。其内在因素是医院自身的能力、形象、信誉等,其外在因素或来自有关组织授予的资格(如医院所拥有的新技术新药剂开发运用的特许证及政府荣誉称号所享有的特殊优惠政策),或来自社会或相关公众的评价或信赖,如消费者的价值取向,表现为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等。第二、品牌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品牌既表现为医院所有的无形财产,又表现为这些无形财产的创造、管理、传播和开发的行为过程和行为能力。因此,品牌是医院内在和外在、静态和动态的无形财产的有机体,是医院的自身综合素质和外在积极评价的有机统一。总之,品牌是医院全部无形财产的凝聚,是医院在长期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并积淀而来的,是医院内外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
二、我国医院实施品牌经营管理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公立医院都不同程度地为服务效率低下和质量低劣的问题所困扰,因此进行卫生体制的改革是全球性的议题,而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我国医院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公立医院,医院往往仅冠以第一、第二等顺序以便于计划管理。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公立的、民营的以及中外合资、独资经营的医疗机构不断涌现,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前的行政排序或成绩不一定为市场长期认可,那些大型的、著名的公立医院并不等于经营业绩优异的“品牌医院”。虽然目前的现状仍然是大型公立医院拥挤不堪,而大多数私营医院和中、小型公立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相当严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由于传统的大型公立医院无论是人才、资金和技术方面都过多地占用了医疗资源,它们在“享受”着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优惠的同时却积极地利用技术和规模优势追逐市场效益,导致了私立医院和中、小型公立医院根本无法与其抗衡。这也就刺激了大型公立医院不断扩张,同时造成私立医院和中、小型公立医院闲置状态不断加剧的趋势。事实上,医疗行业存在严重的垄断问题,无论从政府资金投入、技术引进,还是从优惠政策、科研机构配置等方面来看,这种垄断严重阻碍了医疗体制下的市场竞争,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疗机构的腐败风气。
然而这种状况不可能继续长久,事实上上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的医疗市场也基本以公立医院为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私有资本才开始大举进入医疗市场。私有资本在医疗市场获得巩固地位之前,美国的公立医院并未明显感觉到竞争的压力,因此其管理重点依然是内部管理。随着上世纪80年代竞争的加剧以及上世纪90年代医院兼并狂潮的出现,医院管理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内部管理,医院营销和营运等品牌经营手段日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医院管理人员也不再是清一色的医疗专业或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开始逐步进入医院管理层,原先在企业广泛采用的品牌经营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也开始在医院得到了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财政投入明显逐年减少,而我国却拥有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公立医院系统,有限的政府投入相对于数量庞大的公立医院来说将会是杯水车薪。如何解决这一状况,形成各种医疗经营主体的卫生资源合理配制和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医疗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并实施调整规划。目前,公立医院应该实施分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政资金能够有针对性地投入,针对部分医院政府仍应继续出资举办,这部分医院将发展为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区域性公益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大类。其他的医院就要面临改制的局面,根据他们的自愿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成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将公立医院分为两类发展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卫生发展战略,而允许社会资本参与一部分医院的产权改制则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这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这些改制医院积累下来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财政投入,逐步切断新增财政资金与这些医院的联系,最后形成一个产权多元化的医疗市场竞争格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将使中国医院不得不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医院必须主动地实施品牌经营管理战略。
2.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时代要求
以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表现为经营者追求规模经济,经济增长由资本多少及其运行优劣决定;相对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作用非常有限。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的作用下,当代经济的竞争正在从有形的竞争转向无形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财产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将构成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财产类型,以技术和信息为主导的无形资产经营将逐渐取代有形资产的规模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医院作为科技密集型行业,其以医疗技术和医疗信息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医院的经营管理偏重于有形的物质财产的管理,相对忽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特别当医院陷于经济困难时,往往从增加先进医疗设备和用药上入手,以造成过度的社会医疗消费来增加利润。如果医院单纯依赖增加先进医疗设备和药品销售来进行有形资产的规模竞争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医疗成本和费用的不断攀升,非但不能提高医院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反而催生了整个医疗领域内的商业贿赂现象。在医院产权制度和经营模式改革日趋深入的今天,认识和重视医院无形资产的存在和价值;运用产业经济的思路,对医院的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和开发经营,对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事实上实施品牌战略,借助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正日益成为诸多医院优化资产重组,实现资源整合,谋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机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医院应当迅速跨过只追求规模扩大的工业经济时代,直接进入以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知识经济时代,即医院将进入以无形资产经营为核心的竞争时代。无形资产的经营和竞争就是品牌的经营和竞争,从资本密集型的规模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的知识经济模式的转变决定了现代医院必将进入以无形资产经营为核心的品牌经营时代。
3.加强无形资产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的需要
事实上,中国医院并未意识到品牌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对品牌的管理和保护意识淡薄,这直接体现在医院的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现状上。湘雅医学院在国内较早具有品牌保护意识,在1998年湘雅医学院注册了“湘雅”医疗服务类商标。2002年底有人申报注册“湘雅”医疗服务类商标,幸运的是湘雅医学院早已申报在先。2000年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为国家驰名商标,迄今为止,全国卫生系统注册驰名商标的也仅此一家。相比之下,同济、协和、华西等著名的医疗服务名称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以这些名称命名的公司、企业和社会组织不计其数,所涉及的行业门类齐全,甚至还包括医疗服务行业,事实这些医疗服务名称已进入公共领域而沦为流失的无形资产。
医院的无形资产是医疗服务活劳动的产物,其价值不具有实物商品的相对稳定性而具有公共产品的可复制性、共用性和易利用性等特征,因此不仅容易在人员流动、科技协作和经营活动中流失,而且极易被他人不法使用和侵犯。近10年来,仅从国有企业开办中外合资企业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造成流失的国有无形资产至少达2000亿元,而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流失的国有无形资产则更难推算。事实上无形资产的经营和竞争就是品牌的经营和竞争,医院品牌战略的重点正是无形资产的管理、保护和经营、开发;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才能有效地防止医院无形资产的流失并实现医院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加强无形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是品牌战略的必然要求。
4.彻底改变以药养医模式,杜绝医疗商业贿赂的需要
从医疗制度层面上看,长期存在的“医药不分家”的经营模式是医疗领域商业贿赂存在的经济诱因。由于国家对医院的财政投入不足,这就导致我国医院目前的运营模式就是以药养医,即通过依靠药品的利润来维持医院运行和发展,医院对各业务科室的业绩考核也以用药量的多少所产生的利润为标准。“以药养医”的体制使医院的用药量在整个药品市场上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这就为医生滥用诊疗过程中的处方权收取各类商业贿赂提供了条件。
医疗商业贿赂的存在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完善法制建设以加强监控和打击是必要的。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消灭医疗商业贿赂的经济诱因才是根本途径。知识经济的来临将越来越突显无形资产的意义和价值,医院只有把竞争转移到以技术和信息为核心的无形资产上,把医院的经济增长点转移到技术、服务提供上,通过无形资产的经营来创造医院的利润。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销售来进行有形资产的规模竞争是没有出路的,医院品牌经营管理战略的一个方面就是强化技术品牌和服务品牌,把医院的经济增长点转移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提升技术和服务的价值来创造医院的利润,从而走出了依靠行业和技术垄断来实施“以药养医”这种低端而有害于社会的经济增长模式。比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建院8年来,在领导体制、人事管理、医疗模式、服务理念的改革中,探索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医院品牌运作机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医院平均住院日由1995年开院初的15天下降至2000年的9.5天,依靠仅有的400张床位,2000年的出院病人达15000人次,手术达7700例;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仅35.6%,比全国“百佳医院”的达标标准还低14.4个百分点。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低廉、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又使医院在不主要依靠药品利润的基础上在短期内实现了高速发展。由此可见,提倡增值服务和技术创新,不靠滞留病人来多销售药品是可以办到的。总之,强化医院通过无形资产的经营来增加新的盈利途径并最终摆脱对昂贵医疗设备和药品利润的依赖是解决医疗商业贿赂的根本市场手段。
三、结语
医院的品牌经营管理战略是医院面对日益激烈的经营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模式所带来严峻挑战,为求得医院的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这种谋划注重从全局的视野创造医院的未来,是现代医院必须具备的经营策略。在以无形资产为主要价值创造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外医院的发展已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以输出管理体系、技术支撑、核心团队等知识型资源,通过托管、联盟、集团连锁、技术参股等品牌经营形式来实现增值。现代医院的竞争已上升为战略竞争,不仅仅是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的竞争,而是以医院的无形资产经营管理模式为核心的品牌战略竞争。中国医院实施品牌经营管理战略不仅是解决中国当前的医患矛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医院立足长远、追求可持续性发展以应对国际化医院竞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风:现代医院发展战略[J].中国卫生政策,2006,9:19-21、26
[2]张澄宇:现代医院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6,5:33-35./李九大.医院品牌经营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9:538-539
[3]张丹阳傅蓉郭英:国有医院无形资产的效应[J].中国卫生经济,2003,5:31
[4]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
[5]郭风华:浅议论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6,5S:47
[6]袁占国苏宝锋:反医疗领域商业贿赂之我见[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6:660-661、665
[7]杜慧张志新毕晗:加强医院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医院管理,2005,10:64
[8]钱矛锐:知识产权客体问题的澄清[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112-115
[9]苏家春:浅析医院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5:10-14
[10]李源兴汤凤英:谈谈医院无形资产功能及营造战略[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42-43
一、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一)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在黑龙江垦区农业风险互助模式基础上改制而成,2005年1月正式成立。实行公司统一经营为主导、保险社互助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公司统一经营种、养业分保业务和防灾减灾业务,保险社具体办理农险业务,自留保费50%,其余向公司分保。目前总公司下设1个分公司、9个中心支公司、94个保险社和1540个保险分社,共有会员20万人,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垦区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2006年,公司承保五大粮食作物2424万亩,承保其他经济作物40万亩,保费收入2.28亿元。随着业务范围由垦区扩大至全省,该公司在开展种植业保险基础上,与省畜牧局合作开展了奶牛保险试点业务,省财政局补贴1000万元,为在全省开展奶牛养殖保险业务奠定了基础。目前已承保奶牛500头,保费收入10.8万元。
(二)吉林省安华农业保险公司。2004年12月,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粮食集团等7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安华农业保险公司。省政府安排了包括农业风险基金、政策性保费补贴和保险业务补贴资金在内的专项资金,并要求省内试点地区按同比例配套补贴资金。公司经营首先从龙头企业订单农畜产品开始,2005年重点开展了对德大公司、广泽乳业、吉粮集团等龙头企业经营的六大主要品种的政策性保险,覆盖10万农户,户均保险金额7500元、自交保费100元。在此基础上,公司扩大业务范围,开展商业性保险业务,至2005年底,已涵盖种养业、农民财产、房屋、健康、人身意外、责任保险等各个方面,走向了“大农险”发展之路。
2006年,安华农险在总结经济作物保险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推动农村大田粮食作物保险。按照“保障基本,盈亏平衡”原则,开发了玉米、水稻种植成本巨灾保险,在吉林市通过行政部门统一推动。玉米每公顷保额3000元,费率为10%;水稻每公顷保额4000元,费率为8%,保障责任为旱、洪、雹、风灾造成的生产成本损失。省政府划拨资金给予农民60%的保费补贴;当赔付额度不超过农民自筹保费时,公司将差额部分作为保险专项基金,用于下一年的保费补贴;大灾年份,公司最高赔付额度不超过农民自筹保费的2倍。截至2006年底,吉林市共承保玉米和水稻43668.7公顷,保障金额14100.61万元;保费收入1330万元,赔款支出666.8万元。
(三)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该公司在原人保上海分公司农险部基础上组建,上海市各区县财政或农委所属投资公司为主要投资人,共出资2.2亿,于2004年9月正式成立。公司采取“政府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延续了上海市两项补贴政策。一是自1996年以来实施的市、区(县)两级财政对水稻、生猪、奶牛、家禽等九类传统种养两业险种实行30-35%的保费补贴;二是从1992年开始,将农村建房险纳入农险业务经营范围的“以险养险”补贴政策。目前该险种累计保费收入占农险总保费的一半左右,平均赔付率为10.5%。同时,根据农险业务的实际需要,上海市决定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和数量,并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对种、养两业险实行超赔补偿。
公司成立两年来发展势头良好。成立当年,市农业风险基金和公司保费收入0.99亿元;2005年,保费收入1.32亿元;2006年,保费收入1.63亿元。农业保险占上海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2004年的8%增加到目前的18%;保险产品由开业时的37个增加到60个;保险范围从传统农业扩展到现代农业,从自然风险拓展到市场风险,由生产领域延伸到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2005年,上海经历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和台风侵袭,安信农险累计赔付8000万元,2006年又先后为奶牛场患病奶牛无害化处理和碧利斯台风造成的损失赔偿53.9万元和55.3万元。
二、新疆自治区的保险公司自办模式
中国人保新疆分公司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自治区政府行政、税收等政策支持下,自办以棉花为主的农业保险。其特点是:政府推动、公司经营;单独立账、独立核算;建立基金、封闭运行;滚存积累、逐年发展,做到了按灾赔付,略有节余。同时,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也在兵团内依靠行政方式推行农业保险业务。
但是,自2001年以来,由于税收等支持政策不能落实到位,以及人保公司统一核算等原因,农业保险发展遇到一定困难。按照保监会统一部署,新疆保监局加大农业保险工作力度,组织开展新形势下的试点工作。2005年提请区政府恢复成立了新疆农业保险领导小组,2006年研究制定了农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选择阿克苏、喀什、和田、塔城、昌吉等五个地州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以粮食、棉花、大宗特色作物和大宗家畜等为主要险种,制定了为期三年的试点发展规划,印发全自治区,形成了政府主导、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区域统保、风险基金为后盾的发展模式。目前,农业保险下滑局面已初步得到扭转,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8.3%,承保各类作物1609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8.87%。其中:承保棉花种植面积1171.38万亩,承保率达到67.44%。2006年,5个农业保险试点地区业务规模达到2998.6万元,同比增长9.19%,覆盖25个县市;全区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4.84%,为农业生产提供了64亿元的保险保障,支付赔款1.76亿元,自治区停办农业保险业务的地区已经逐步恢复。
三、江苏省的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模式
2004年11月,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与淮安市政府签定联办共保协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稻、三麦(大麦、小麦、荞麦)、养鱼和农民意外伤害等保险试点。除市县财政给予参保农户50%的保费补贴外,还建立了超赔共保的风险分散机制,即出现超出保费规模的损失时,按照3:7的比例,由企业和政府共担风险,既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又减轻了政府财政兜底的压力。试点两年来累计承保20个试点乡镇的小麦和水稻88.49万亩,承保面积约占试点乡镇种植面积的80%;参保农户达10万多户,保费收入约505.41万元,支付赔款394.04万元。
2006年7月,人保、太保苏州市分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水稻保险试点,试点范围覆盖全市所有67个乡镇,政府给予60%的保费补贴。一旦发生灾害,农户即使没有购买保险,也可以获得60%的赔偿。保险公司提取11.45%的管理费用,如遇大灾年份,分摊超赔损失10%(淮安模式分摊30%),且分摊上限不超过累计收取的管理费总额。试点以来发展较快,截至12月底,已承保水稻154.72万亩,覆盖57.12万农户,保费收入1569.62万元。
四、浙江省的共保经营与互助合作模式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浙江省采用“共保经营”和“互助合作”两种方式开展试点。主体形式是共保经营,由在浙10家商业保险公司组建“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盈利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核算制度,占最大比例(60%)的人保财险受共保体委托具体经营日常业务。互助合作是辅助形式,主要做法是依托农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对风险较小的单一农产品进行“农户自愿缴费、财政适当补助、合作共享、自负盈亏、自我管理”的互助合作保险探索。试点时间统一暂定为3年。
在保险对象上,共保经营主要面向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鼓励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统一参加投保;互助合作的参保对象主要是自愿入会、自愿缴费的会员。在试点品种上,选择了规模大、投入大、产出效益高的11个农产品,产值约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70%。各试点县(市、区)从中选择不超过5个农产品进行试点,水稻是必选参保品种。在风险分散机制上,实行赔款不超过全省范围内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5倍封顶政策。在保险工作推动上,充分借助政府行政力量。
试点工作自2006年3月正式启动,截至2006年底,实收保费1221.33万元,赔付1537万元。其中,水稻投保面积17.86万亩, 生猪投保48.36万头,蔬菜大棚投保1.53万亩,奶牛投保3496头,青蟹投保6716亩。
五、四川省的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模式
四川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是在保险公司自办基础上,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而形成的代办模式。2004年5月,人保财险在眉山开展奶牛保险试点;2005年2月,中华联合在资阳、内江开展生猪保险试点。此后,这两家公司又逐渐扩大业务范围至10个市的20个县区。三个试点地区政府均采取了财政以奖代补的保费补贴政策,即农户在投保后,持保险凭证到有关部门领取保费补贴,保证了保费补贴及时到位。眉山市为鼓励农户投保,还出台了贷款优先政策,即农村信用社凭保单给予参保者相应保额的优先贷款,并借用行政力量强势推动。
【广告公司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模式】推荐阅读:
广告传媒公司的经营范围10-11
家政服务公司运作经营管理模式草案10-19
常见的广告发布经营合同09-16
植入式广告:未来影视广告经营的新趋势12-19
户外广告经营管理12-02
公司经营理念06-07
公司经营目标_企业年度经营目标07-23
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11-23
公交车身广告经营权转让合同06-16
公司经营证明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