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精选5篇)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 篇1

现在,国家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战略决策,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具体说就是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以县(市)、区政府为实施主体,统筹规划,整村推进,整合资金,集聚集约,开展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

一、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意义重大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实现新增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用地指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集中经营,确保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特色。

二、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原则。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依靠各级政府主导,统筹各部门资源,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二)国土搭台原则。以土地整理政策、资金和城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新农村建设。

(三)规划先行原则。土地整治工作以编制村镇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田、水、路、林、村、房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用地,科学合理布局。

(四)农民自愿原则。项目的申报、实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提前知情和全程参与,在征求农民意见时,要有80%以上的农民签字同意。项目实施要确保农民受益,项目建成后要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整村推进原则。在规划的基础上,土地整治项目要以村或镇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做到整治一个,改造一方,造福一方。

(六)整合资源的原则。把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小水利、以工代赈、农村扶贫、退耕还林、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涉地、涉农资金整合起来集中使用,综合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

三、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做法

(一)项目实施

1、做好项目立项是龙头

在做好村庄规划的前提下,各县(市)、区政府制定项目建议书,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测量、规划设计、预算编制,明确具体项目内容,明确投资额、新增耕地面积、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财政局根据项目申报的数量、分布和全市资金安排计划等,择优选择项目,报市土地整治领导小组审定后,作为开工项目。

项目立项后,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土地整理项目、宅基地整理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若干子项目,并以土地整理项目为统筹,其它项目同步推进的方式,按各类子项目的原审批渠道、原资金用途、原实施办法进行申报审批,实现整个项目统一推进。

2、加强组织协调是关键

市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顾问,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农委、建委、财政局、交通局、民政局、教育局、环保局、水利局、广电局、科技局、卫生局、规划局、商务局、旅游局、团市委以及供电公司、电信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县(市)、区政府是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其中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内全部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管理,组织对项目的计划申报工作;组织进行规划设计工作;组织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工作;负责对乡(镇)、村及有关单位的协调及职责划分工作;负责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变更管理等各项工作;负责协调部门的配套工作;组织整理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需履行的职责是负责安排项目计划立项,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项目预算和评审;对项目的设计进行审查;对项目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组织项目验收及指标验收确认,报省国土资源厅复核和批复;对全市的土地整理资金进行调剂和平衡。

财政部门需履行的职责是负责统筹各相关部门资金,按项目统一拨付和使用;对项目资金使用全程监管。

规划部门需履行的职责是负责编制村级土地整治综合规划。项目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

治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

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涉及到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的,都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3、确保项目资金是重点

项目实施经费从市级补助资金、各县政府配套资金、农民自筹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等多渠道解决。其中市级补助资金包括从市级

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中按规定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等安排的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和市级支农整合的资金。市财政局负责牵头整合市级各项支农资金,各县、区政府要以分解后的各子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等各级各类支农惠农资金,加大投入。

(1)补助资金标准和使用范围。农户拆旧建新部分,宅基地整理新增耕地每亩补助7万元,新增耕地面积以省国土资源厅批复为准。该项资金的使用应按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各部门的支农资金按照“资金分配权和分配渠道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配套跟进。县(市)项目资金不足部分由县(市)配套资金补齐;各区项目资金由市统筹解决。农房拆迁补偿不低于当地拆迁补偿标准,对自愿放弃新宅基地、同时拆除旧房的农户今后不再安排宅基地,除按当地拆迁标准给予补偿外,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工作经费。乡镇和村的工作补助经费,从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中列支,控制在市补助资金总额的3%以内,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专项用于新村建设大比例尺基础图测绘、村庄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地质勘探等以及其它管理性支出。

(3)项目资金管理。由项目实施的县(市)、区政府严格按有关规定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市财政部门监督。

(4)新增指标分配。通过土地及宅基地整理置换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综合用地计划统筹安排用于城镇建设。为鼓励县(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各县(市)项目指标分配方法可按资金投入适当提高分配比例。

4、实施“五个统一”是要求

(1)统一提供宅基地。由规划部门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新村选址和建设规模,明确建筑标准。新村规划应注重营造村容村貌、挖掘乡村文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乡(镇)、村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拆除旧房的农民,统一分配宅基地,按照审批的规划实施项目。

(2)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由市招投标局本着“有效最低价”中标原则,采取“乡划定、县把关、市招标”的方式,统一对新村中道路、电网、上下水、电信、有线电视等公用基础设施,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由中标的施工单位统一建设。各县(市)应把对口支农资金的申报、整合与项目挂钩,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方式做好衔接,此项工作要求将作为今后项目申报必备条件之一。

(3)统一配建公共设施。统一配建学校、医疗卫生、敬老院、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和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农民的居住和出行条件,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4)统一整理宅基地。旧村拆迁后,旧村宅基地要统一整理成耕地,置换成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缓解建设发展用地紧张的矛盾。

(5)统一推进规模种植。整个项目整理后的大片耕地,要统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效益;要结合招商引资,引进实力强、规模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让农民就近进入企业工作,提高耕地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做好项目验收是保障

(1)项目工程验收。土地综合整理实行综合验收制,由各县(市)、区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设计单位、监理、施工、村镇有关人员依据项目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标准,对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工程验收。对于重大配套工程,可组织单项工程验收。

(2)县(市)、区工程验收合格后,申请市领导小组进行项目验收。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农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及相关技术专业人员进行项目验收,核查两个指标情况,同时对项目资金情况进行检查。

(3)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复核和批复新增耕地及建设用地置换指标。

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具体措施

(一)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要向农民广泛宣传实施土地及宅基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政策,积极与广大农民进行沟通,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类矛盾,组织编制好好新村建设规划,具体落实项目实施任务,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在新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村级班子在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项目所在村级班子要健全,有威信,有战斗力。

(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项目实施,要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参股、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要探索建立市场运作、政府监管、业主获利、社会受益的运行模式,研究和完善激励政策,扩大项目实施主体的范围,引进农业产业化集团公司,让企业资本直接介入土地整治项目,使项目实施与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要探索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完善土地及宅基地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考核体系,加大项目实施奖惩力度。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 篇2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土地整治规划属于民生工程,主要的目的在于确保其他建设用地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增加耕地的而面积以及提高耕地的质量。[1]根据云南大理州云龙县土地整治规划项目的实施情况看,云龙县的土地整治规划启动比较晚,从2008年到现在一共涉及到13个项目。在这13个土地整治项目当中,云龙县的各个乡、镇、村主要以省级和县级投资为主,并且每年都有下达的资金,资金的数额在逐年增大,耕地的面积在逐年的积累下也在不断扩大。云龙县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项目的完成情况还比较好,到目前为止13个项目共7个完成验收,还有6个还在实施过程当中,可见云龙县的土地整治效果比较明显。

然而根据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云龙县的土地整治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土地整治规划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阻力和问题,以下则是对云龙县土地整治的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

一、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工作协调难度大。由于土地整治规划项目是一项惠民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政府部门和单位较多,因此涉及到的书面文件以及整治的实际操作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1]例如土地整治资金的下达、资金应用的每个项目细节、土地使用的具体情况等等,每一个相关单位或部门都要分别承担自己的职责,当土地整治需要将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时,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大,进而在进行实际的土地操作过程中实施的难度也会增大,协调工作比较难做。此外,土地整治规划项目的业主是国土局而项目实施在乡镇,均为属地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乡镇对项目的重视不足,项目推进力度不足,最终导致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协调的难度加大。

2.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意识不足。虽然土地整治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推行,但是新一轮的土地整治规划在云南云龙县实行比较晚,公众对土地整治规划项目的概念及相关的内容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土地整治规划的意识也不足,参与度也就不高。在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区域内,有些受益群众对土地整治的认知不足,甚至有干涉土地整治的行为。此外,部分相关土地整治的参与人员对土地整治的理解也存在一些偏差,认为只要将下达的资金用于土地整治就行,而并没有严格按照土地整治规划的设计进行合理有序的整治。最后导致土地整治时存现资金的不合理利用,同时也使得项目验收困难,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得不到保障。

3.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激励不足。在我国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项目中,由于缺乏一定的奖励或激励机制,人们对土地政治的积极性也并不是很高,甚至有部分的人认为这件事与自己无关。从云龙县土地整治的主要做法中,可以看出土地整治不仅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可以改善农田生产的条件。但是,在具体的土地整治过程中,其激励机制并不是特别明显。在云龙县土地整治实施情况中,只有对土地整治实施项目的基本情况等有详细的安排,项目实施中对人们的奖励等并未提及,农民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一部分也在于此。

二、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的措施

在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项目下,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在具体实施工作存在以定的困难,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保障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措施。

1. 严格执行土地整治的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面对各部门可能存在工作协调难度大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可以成立组织土地整治规划的领导小组,并且小组成员中必须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而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各单位及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做汇总,并依据汇总情况进行总结再安排下一步土地整治规划的任务及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各单位和政府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土地整治的规划。而由于土地整治涉及面广,在土地整治前期要加强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做到因地制宜分类规划设计,最大限度满足受益群众的需求,以实现项目零变更为目标,有效环节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压力,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土地整治规划小组的领导责任也必须明确。当然,严格执行土地整治的规划内容,还需要相应的监督,而成立的小组也应当具备监督的职责。[2]

2. 加强人们对土地整治规划的意识。针对人们土地整治规划意识不足以及对土地整治规划理解存在误区的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土地整治规划的宣传。首先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对相关的政府及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工作,实行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工作人员对土地整治规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加大对普通群众对土地整治的认识,并让群众对土地整治的重要性有所了解。最后实现上下聯动,加大土地整治的宣传力度。此外,由于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及单位除了加强宣传之外,还可以广泛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而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3. 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的奖励机制。在实施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为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并让人民群众知道土地整治带来的利益,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和补充耕地重点地区的支持,完善基本农田整治工程后续管护制度。[3]对于有耕地的农民进行财政支持或补贴,保障人民的利益。对于耕地质量高,进而带动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农户等也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最终达到保护耕地、建设耕地的目的,实现耕地的有效利用。

结语:土地整治的规划实施对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推行土地整治规划可以在有效利用土地的基础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保障土地整治有效实施就显得更为重要,并且相关的保障措施还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付博,李博,李琪,伍春娇.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J]. 国土资源,2016,03:46-47.

[2]王利权,魏利利.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09:6-7.

[3]李晨,刘新峰,彭哲,司涛. 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26:13123-13125.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 篇3

赣府厅发〔2010〕72号 2010年11月1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订的《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协议》,扎实推进我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作,促进示范建设县(市、区)的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在全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整体推进示范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发展战略部署,结合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以实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用地结构、节约集约用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为发展目标,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化规模,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我省在全国示范效应,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和绿色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先行原则。示范建设要以编制村镇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农业农村发展、交通建设、生态建设等有关规划的衔接,统筹规划项目区生产生活、建设发展和生态用地,科学合理布局,全域协调推进。

(二)综合整治原则。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按照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效”的要求,充分发挥综合效益。以土地整治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聚合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和涉农项目,以土地整治资金为主体,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土地综合整治,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三)突出特色、改革创新原则。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土地利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状况,结合项目区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建设。重大工程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示范建设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重点。

(四)整村推进原则。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要求,在统一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以村或镇为单位,整体推进。实现整治一区,改造一片,造福一方。

(五)农民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从保护农民的利益出发,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目标任务

根据部省协议的要求,我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分三年(2010年到2012年)进行,总规模为229.59万亩,基本农田整治规模为179.85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0.73万亩,提高粮食产量2.74亿公斤。建设工程类型分为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

(一)重大工程建设目标任务。

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县、星子县、瑞昌市、乐平市、高安市、樟树市、上高县、万年县、鄱阳县、余干县、永丰县和渝水区14个县(市、区)为重大工程建设区域。2010-2012年的建设规模为201.59万亩,新增耕地17.40万亩,2010年完成建设规模52.37万亩,新增耕地5.02万亩。重大工程建设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内安排,以灌区水利工程为依托,具备水、土、环境等基础前提条件,集中连片实施,以增加新增耕地数量、提高新增耕地产能、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和优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为主要任务,实现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

(二)示范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宁都县、大余县、赣县、渝水区和贵溪市5个县(市、区)为示范项目建设区域。2010-2012年的建设规模为28万亩,新增耕地3.33万亩。2010年完成建设规模8.04万亩,新增耕地0.65万亩。示范项目应选择群众积极性高、村级班子号召力强、整治类型具有代表性、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村庄实施,以单村、多村或乡(镇)为基本单元,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整村推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兼顾新增耕地培肥地力措施广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在优化农用地、建设用地布局、统筹资金、管理机制、维护权益、新增耕地培肥地力等方面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四、工作措施

(一)编制规划,制定方案。项目所在县(市、区)要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的理念,认真编制符合当地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新农村建设、湿地保护、血吸虫防治等规划要求的示范建设规划。在建设期内,结合当地示范建设的目标任务,编制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每年1月底前完成编制当年实施方案,5月底前向省领导小组报告上执行实施方案的完成情况。

(二)筹措资金,统筹配套。在示范建设期内,全省投入示范建设的资金为48.4亿元。资金的来源由中央财政投入、省财政配套、有关市、县人民政府配套共同承担。资金的筹措为中央财政投入24亿元,省财政分3年从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给我省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为新增费)中配套9亿元,有关市、县共配套15.4亿元。示范建设单位应以新增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开发资金、土地复垦费为主,安排配套资金,不足部分可从农业、水利、交通、卫生、血防、新农村建设等涉农资金中安排项目补充配套。

(三)农田整治,统筹推进。以农田整治为重点,统筹推进整治区域内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及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灾毁、污染耕地的修复治理,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实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旱能涝、涝能排,为促进耕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严格管理整治后的耕地,严禁进行非农建设和破坏,各级农业部门加强耕地质量监控,抓好地力监测,进一步健全耕地质量保障体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示范建设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已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江西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各相关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群众自愿的工作机制。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应与项目区市、县政府签定工作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项目所在地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改革创新,突出特色。

为保证全省示范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有效的开展,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应制定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备案等规定和要求。各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应充分运用和借鉴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整治农村土地、建设惠农项目,解决“三农”问题为模式,将造地与整治相结合,在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落实农村土地用途管制、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

约集约利用,严格农村土地监管等方面,探索和创造出具有江西特色的示范典型。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公告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审计制等管理制度。着力在实施区域定位、定品、创新模式上下功夫,切实提升项目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实施管理的改革创新水平,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出群众满意的惠农精品工程。

(三)严格管理,规范使用。

为保证依法依规使用和管理示范建设资金,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应制定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办法,明确资金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各有关市、县(区)人民政府应认真核算收缴和结存的新增费,切实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土地专项资金的作用,广辟途径、开源节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应遵循严格管理、实事求是、跟踪问效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作用,以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资金管理规定为准则,以相关行业项目管理制度为依据,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按项目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严禁坐支和挪作他用。

(四)加强廉政建设,严格奖惩。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路径初探 篇4

大规模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既是新形势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农村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事关长远、牵动全局,涉及千家万户长远生计,只有拓宽视野、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才能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的多赢效应。

一要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土地综合整治不是单一的土地整理,而是包括田、水、路、林、村在内的全域整治,需要在全域规划、全域设计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综合考虑田、水、路、林、村优化布局和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注重保持农村风貌和当地特色,保留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积极元素,建设与城镇同样便利而风貌有别的现代农村。

二要强化资金整合效益。按照现有政策,可以整合五个方面的资金来投入土地综合整治。一是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资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金等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二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值收益。三是各类涉农资金。四是社会资金。五是财税和金融支持。

三要做好多项结合文章。重点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加强土地整理,集中连片推进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田间防护林等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切实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形成居住相对集中、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农村格局;着力抓好设施配套,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二是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要在整治区全面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项目区原有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后形成的建设用地置换指标,优先保证农民宅基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建设,并为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留足空间,富余部分可以用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调剂到城市建设发展。三是土地综合整治与承包经营权流转相结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城乡各类经营主体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及联耕联种联营等形式,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大户集中。

四要积极探索机制创新。一是创新项目实施方式。各级政府成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审查审批和统筹调度,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组建相应工作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的督查实施,构建“政府主导、国土搭台、各方唱戏、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耕地整治潜力大的地区,仍然实行财政为主的投入方式。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社会投资活跃的地区,推行“以补代投”,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流向农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构建以企业投资为主体、财政补助引导相结合的投资方式。三是创新耕地管理方式。及时将新增耕地发包给承包经营大户,颁发承包经营权证,设立项目区耕地后期管护资金,对经营大户在一定年限内耕种新开垦耕地给予适当补贴,有效调动经营大户耕作新增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篇5

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吉林省财政厅

二○一○年五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1

二、编制依据...........................................2

(一)规划依据.........................................2

(二)政策依据.........................................3

(三)基础资料依据.....................................5

三、目标任务...........................................6

(一)总体目标任务.....................................6

(二)分项目标任务.....................................6 1.重大工程目标及实施县(市、区).....................6 2.示范项目目标及实施县(市、区).....................7

四、资金筹措...........................................8

(一)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8

(二)省级留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8

(三)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9

五、保障措施..........................................10

(一)组织保障........................................10 1.加强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组织领导......................10 2.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的作用..........................12 3.成立示范建设责任法人单位..........................12 4.将实施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14 5.做好宣传发动......................................15 6.充分发动群众......................................15 7.加强部门协调......................................16

I

(二)政策保障........................................16 1.宏观保障政策......................................16 2.土地利用管理政策..................................17 3.税收减免政策......................................17

(三)制度保障........................................17 1.“七制”管理.......................................18 2.全程监管..........................................22 3.需要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27

(四)资金和经费保障..................................29 1.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账管理........................29 2.示范建设管理经费..................................30

(五)技术保障........................................30 1.成立示范建设专家咨询组............................30 2.加强对示范内相关管理和生产技能培训................31 3.建立项目建设监控体系..............................31 4.认真编制示范实施方案..............................32 5.建立多维度的技术监管体系..........................33 6.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33

II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按照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和做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有关要求,使土地整治更有效地服务于中国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国家战略,助力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积极推动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总体部署,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 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实施合作备忘录》,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会同吉林省财政厅共同组织编制了《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是吉林省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总纲,是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总体要求,以重大工程和整体连片土地整治为抓手,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以节约集约,统一规划,统筹资金,整村推进,集中建设为原则,整体开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建设,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强黑土地、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前提,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二、编制依据

(一)规划依据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5.《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6.《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年)》;

7.《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2009-2020年)》;

8.《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6-2020年)》; 9.《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10.《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规划(2009年-2020年)》; 11.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水利区划(规划)、农业区划等其他相关规划。

(二)政策依据

1.《国土资源部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实施合作备忘录》(2010年3月);

2.《关于发布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审定结果的通知》(吉新农村领导小组„2010‟1号);

3.《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27号);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扶持稻谷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办发„2008‟15号);

6.《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8‟157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

8.《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3号);

9.《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

10.《关于调整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的通知》(财建„2007‟84号);

11.《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

12.《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

13.《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建设部 水利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8‟196号);

14.《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

15.《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9号);

16.《关于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通知》(财建„2005‟187号);

17.《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18.《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

19.《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85号);

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4‟174号);

2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21号);

22.《关于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专项支出项目预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12号);

23.《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

2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资金管理工作廉政建设的规定》(国土资纪„2001‟27号);

2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26.吉林省发改、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办等相关部门有关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其他有关政策。

(三)基础资料依据

1.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2.吉林省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统计资料和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调查有关资料;

3.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三、目标任务

吉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涉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及辐射区域,包括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吉林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其中,重大工程主要以水利工程为依托,设臵多个项目区(或项目),集中连片开展示范建设;在重大工程建设区以外区域,选择城镇郊区、人口稠密及经济发达和土地供求矛盾尖锐的地区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各类项目综合考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空间格局、全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的相关工程和全省新农村建设体系规划安排。

(一)总体目标任务

经测算,示范建设总建设规模287万亩,预计新增耕地20万亩,建设基本农田208万亩,提高粮食产能2.1亿公斤,总投资56亿元。

(二)分项目标任务

1.重大工程目标及实施县(市、区)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规模265万亩,新增耕地19.7万亩,建设基本农田193万亩,提高粮食产能2亿公斤,总投资46亿元。重大工程实施区域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及辐射区,涉及25个县(市、区),主要包括长春市(九台市、榆树市、德惠市、农安县、双阳区)、吉林市(舒兰市、桦甸市、蛟河市、磐石市、永吉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安图县、汪清县)、四平市(梨树县、双辽市、公主岭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东丰县、东辽县)及松原市(长岭县、扶余县)。

2.示范项目目标及实施县(市、区)

示范项目计划安排10个,总建设规模22万亩(农用地20万亩,建设用地1.8万亩,未利用地0.2万亩),新增耕地0.3万亩,节约建设用地规模0.5万亩,建设基本农田15.5万亩,提高粮食产能0.1亿公斤,总投资10亿元。示范项目共涉及10个县(市、区),包括长春市(南关区、绿园区、二道区、宽城区、朝阳区)、吉林市(昌邑区、龙潭区、永吉县)、辽源市(龙山区)、通化市(梅河口市)。

示范建设通过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的开展,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将对区域黑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能够进一步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保护耕地红线;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构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两核”、“三带”、“三节点”、“十一个功能区”和“十大产业集群”的空间格局和产业发展,完成全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任务目标,以及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新型村庄布局、新型公共服务、新型产业支撑、新型生态建设、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资金筹措

示范建设共需资金56亿元,拟申请中央财政投入28亿元,省配套资金28亿元。其中,省配套资金主要通过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级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等筹措解决。

(一)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2007-2009年,中央按因素法分配我省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平均每年约4亿元,考虑国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调整等因素,预计2010-2012年中央按因素法分配我省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合计约6亿元。

(二)省级留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依据近五年省级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情况,按照稳定增长的原则保守估算,2010-2012年省级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合计约22亿元。

(三)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

根据近三年吉林省土地出让收入情况估算,2010-2012年省级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合计约1亿元。

综上测算,预计2010-2012年我省可筹措资金约29亿元,能够满足示范建设的配套资金需求。

此外,对于吉林省承担的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工程预算和建设进度,从目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结余和未来几年的收入情况看,可以满足2010-2012年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省级配套资金需要,不会影响示范建设资金投入。

如果用于示范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级分成资金出现较大变动,省政府将按照“渠道不变、集中投入、各计其效”的原则,积极统筹其他土地整治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引导社会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等多渠道投入等,确保示范建设顺利实施。

在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中,对于村庄宅基地和基础设施复垦之外的工程,例如村庄道路、给排水、安全设施和电网等公用工程设施建设、住房改造、居住集中以及村庄公共设施建设等,各相关部门与项目所在地政府将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等要求,积极统筹相关建设资金,本着“渠道不变、集中投入、各计其效”的原则,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整村推进,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优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布局,推进节约集约整治模式、统筹资金、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组织领导

吉林省人民政府对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负总责,省直有关部门参与,地方政府分工负责;示范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示范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是本辖区示范建设的主要责任人。按照层级管理原则,实行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管理,结合行政区划,成立省、市、县多级“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其中,省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申请资金、政策和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并与之协商解决示范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负责整个示范建设的前期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宏观管理、计划控制和考核,加强监管和检查;市级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示范建设计划落实和考核等工作;县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辖区内示范建设具体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各级示范建设领导小组代表政府对示范建设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实施管理。按照“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部门联动配合”的组织要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国土、财政、发改、农业、水利、林业、环保、建设、交通、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在同级国土部门设立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国土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示范建设计划执行、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和验收等方面开展部门对口监督检查,加强部门监管:国土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的论证、报批、实施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组织开展土地权属调查、调整和登记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预算的审批下达和监管,参与项目论证、实施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查和调整,参与项目论证和竣工验收;水利、林业、环保、牧业、审计等部门参与项目监督检查、论证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并提供相关资料;纪检、监察部门在招投标、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等实施管理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项目建设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资金管理工作廉政建设规定》。

县(市、区)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水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调整和登记等基础工作,同时要做好各项协调、保障和督办工作。2.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的作用

示范建设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大量的基层协调工作,需要认真组织,切实发挥好乡镇基层政府和村委会的协调、监督作用。为此,成立乡镇示范建设协调指挥部和村群众工程质量监督小组。

(1)乡镇示范建设协调指挥部。示范建设涉及的有关乡镇政府成立示范建设协调指挥部,由乡(镇)长挂帅,相关村委会主任参加,主要职责是协调工程施工期间的迁占问题;协调土地权属调整问题;协调相关工程移交管护问题。

(2)村群众工程质量监督小组。项目区相关村委会成立群众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村生产队队长和身体健康、德高望重、为人正直、严谨认真、有责任心的村民代表为成员,主要是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环境保护、农民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等进行现场监督。

3.成立示范建设责任法人单位

示范建设责任单位为县(市、区)人民政府,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示范建设指挥部”作为本行政区示范建设的承担单位,以加强承担单位的实施管理和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力度,提高示范建设的工作效率。在各级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示范建设指挥部组织本县(市、区)的示范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负责本县(市、区)示范建设项目的勘测、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负责项目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的管理和自查,并承担项目法人责任。示范建设指挥部由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指定一名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常务副总指挥,指挥部(承担单位)成员由国土资源、发改、农业、林业、水利、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和相关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技术人员和外聘管理技术人员构成,指挥部设在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根据需要,建设指挥部设臵6个“常设工作组”和若干个“前线指挥部”。“常设工作组”分别为工程技术组、后勤保障组、协调组、软环境保障组、治安保卫组和工程财务组。

(1)工程技术组。主要负责检查、监督合同执行情况,全程实行合同管理;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负责解决或汇报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技术问题;审查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有问题时提出初步修改意见;检查施工单位完成的测量、放样成果;控制进度,指导施工;核定变更设计及相关报价;参加单位、分部和单项工程及隐蔽工程的验收;核定工程量;监督检查监理单位对监理合同的执行情况,组织审查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负责工程技术档案的收发、整理和移交工作。

(2)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项目区建设的材料综合汇总、后勤保障、收发文件、编印简报和其他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及时处理建设指挥部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3)协调组。主要负责沟通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与项目区各乡镇对工程占地和迁坟等矛盾问题。

(4)软环境保障组。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软环境治理工作,依法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确保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同时,负责与交通、征费、运管、金融、供电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5)治安保卫组。主要负责维持项目区的治安秩序,纠正施工队伍违反治安条例的行为,防止群众聚众闹事、阻挠施工等方面的行为。

(6)工程财务组。主要负责建设指挥部、相关参建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拨付、工程财务审计、工程决算等。

(7)前线指挥部。是示范建设指挥部在项目区所在乡镇设立、派驻的现场指挥部门,由建设指挥部常设工作组人员、县国土资源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与水利、工程、交通等方面的专家及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国土所所长、水利所所长、公安派出所所长和财政所所长等人组成。派出指挥部主要代表示范建设指挥部负责现场工程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等工作。

4.将实施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示范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是吉林省人民政府的重要决策和工作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认真组织落实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并将示范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资金和进度等的管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和督促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将此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好。

5.做好宣传发动

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涉及社会各方面,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项目高效、顺利的实施需要各部门和项目区内农民的支持和理解。为此,需对项目实施的意义和进程等有关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县政府宣传部门负责项目区建设的相关宣传工作,建设指挥部做基本的宣传规划,并协助宣传部门开展工作。示范建设宣传主要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牌)、宣传车、主题展览、动员大会、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示范建设的意义、内容、成效和政策,动员广大农民、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各类市场主体单位等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在示范建设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监督检查、验收、权属调整、工程管护、后评价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广泛参与。

6.充分发动群众

群众是示范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最好的实施者和监督者。要充分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让项目区群众直接参与施工难度不高的工程实施,从中收益;同时,提供反映问题的绿色通道,给群众以充分的监督权和发言权,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群众的权利,强化公示制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土地权属调整、工程施工质量监督、项目验收、项目后评价等工作中来。

7.加强部门协调

示范建设涉及区域较广、工程量大,为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在工程、管理等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多方参与。国土、水利、财政、农业、环保、林业等部门需要在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和地方县(市、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示范建设过程中,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示范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政策保障 1.宏观保障政策

示范建设符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2009-2020年)》,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扶持稻谷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办发„2008‟15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稻谷生产,保障大米市场供应”的精神要求。同时,示范建设各项目安排充分考虑《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年)》,在宏观政策上有国家大力支持吉林省粮食增产能力建设保障。

2.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示范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成后土地分配、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稳定农村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土地政策,保障现有农民承包地经过整理后,全部交给过去的承包户耕种;集体所有的未利用土地开发后,一部分交给农民承包,另一部分由集体作为机动地开展规模经营,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等;国有未利用土地开发后,可以考虑市场化运作。示范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成后的土地分配、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并在示范建设项目区积极组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税收减免政策

示范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示范建设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质量,应积极鼓励当地农民群众组成施工企业参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并对这些企业在实施本示范项目时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三)制度保障

示范建设推行项目“七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审计制和绩效考核问责制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对项目实施实行全程监管制。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规范、高效管理,确保开发整理成效。

1.“七制”管理

(1)项目法人制。示范建设责任单位为项目区所在县人民政府。示范建设所涉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示范建设指挥部”作为示范建设承担单位。建设指挥部承担项目法人责任,对项目投资和工程建设负责。建设指挥部负责项目实施组织、项目工期和质量管理、资金使用和项目初步验收等。

建设指挥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手段应能满足项目实施管理的需要,能有效组织项目所在县、乡镇政府和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2)招投标制。对示范建设项目的工程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和监理进行公开招投标。招标工作由建设指挥部负责。为了加强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保护干部和队伍,招标工作在省政务大厅组织,评标专家在吉林省评标专家库里随机抽签确定。

招投标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等的要求和规定开展招投标工作,合理划分标段,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委托具备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根据项目的规模、功能及项目的繁复程度、技术含量等,择优选定具有相关行业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并在施工过程中对中标单位进行规范管理。

(3)工程监理制。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有关规定,选择适当的工程监理单位参与示范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监理单位依照有关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委托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合同,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做好工程进度、资金和质量控制,规范合同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工程监理单位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应当按照相关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对项目建设实施监督。

工程任务完成后,工程监理单位应当签署意见。未经项目工程监理单位签署合格意见的,建设指挥部不得拨付工程款。

(4)合同制。建设指挥部在开展示范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工程监理、施工、审计、测绘、评估等其他业务委托活动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要求,全部开展合同管理,约定标的、时间、地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履行方式和违约责任等,严格履行合同的内容,约束当事人行为,保护当事人权益,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

(5)公告制。建设指挥部对示范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土地权属及其调整情况以及相关补偿等内容采取公告制度,征求群众和社会意见,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项目开工前,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在各项目区片设立固定公告牌,并通过广播、电视和村的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发布项目基本情况公告,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项目基本情况公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总投资、主要建设工程、建设工期、土地权属状况、建设指挥部、项目施工单位、项目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设计单位、联系方式和公告时限等。公告时限不少于15天。

涉及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有关乡(镇)、村发布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权属调整类型、原则、依据,需要调整的土地面积、位臵、编号、用途、质量等级、调整前后土地权利主体,对权属调整有异议者的陈述途径和方法、公告时限等。公告时限不少于15天。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示范建设项目实施等有关问题有异议的,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部门应该研究解决。

(6)审计制。建设指挥部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审计单位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对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社会审计,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费用支出情况、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资金结余及债权债务情况等进行系统审核,出具审计报告。如果审核中发现财务会计技术方面问题,审计单位要求进行调整;发现不规范的问题,要求进行整改;发现违法、违规的问题,则在审计报告中进行披露。发现重大违法、舞弊问题无法出具审核报告的,审计单位与建设指挥部解除约定,并将发现的问题告知省、市、县(市、区)示范建设领导小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各级审计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对各项目所在地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业务审计。

通过审计,可以了解项目资金管理是否安全,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有无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可以发现有关项目资金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可以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发现是否存在典型性、倾向性的问题并剖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7)绩效考核问责制。示范建设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都要重视起来,成立各级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省人民政府与市、县人民政府签订示范建设协议,将示范建设责任目标和实施效果列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并给相关市、县(市、区)下发示范建设目标责任状,全程问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范围内示范建设负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全程监管

(1)实施准备阶段监管工作内容

省国土资源厅督促各县(市、区)建设指挥部结合各地示范建设(项目)实际和特点编制本地区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各项进度计划,在提交省领导小组审批之前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

建设指挥部开展项目规划设计、土地权属调整和各项补偿方案编制,采取召开座谈会、听证会、公示等多种形式征求乡镇政府、有关部门、村级组织和群众代表的意见。

市、县(市、区)、乡镇各级政府与部门以及市、县(市、区)领导小组和乡镇协调指挥部对口督促开展项目实施前的宣传、动员和规划设计交底工作,做好《权属调整方案》的编制与公告等工作。

各级纪检、监察等部门对工程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和工程监理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投标单位的资质审查、项目开标、评标、定标和合同签订等进行监督。

市、县(市、区)领导小组检查和调度项目实施准备的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设指挥部每月底之前向市、县(市、区)领导小组书面汇报项目实施准备情况。

为防止项目中的泵站、防渗渠、桥涵、道路设施和防护林网被盗现象的发生,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的项目资产安全的监管责任。在县(市、区)和乡镇政府的组织下,在工程施工前,项目所在农村基层组织与建设指挥部签订监管协议(有条件地区可按照一定的工程造价比例向建设指挥部缴纳保证金),按照协议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负责在项目工程建成后至工程移交管护前期间的工程建设进行监管。圆满完成监管任务者,在工程移交后,由建设指挥部退还保证金。

(2)项目实施阶段监管工作内容

省、市、县(市、区)领导小组采取报备系统、定期及不定期巡查、随机抽查、定期召开现场会的方式,检查和调度建设指挥部对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情况,对项目监管将逐步建立实时报备(零报备)制度,对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要采取措施,逐级督促各领导小组和建设指挥部及时解决,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建设指挥部和乡镇协调指挥部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和监理单位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监督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经批准的规划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降低建设标准。对必要的一般规划设计变更,建设指挥部应及时掌握和核实有关情况,组织项目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设计变更方案,并组织乡(镇)政府、村、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对规划设计变更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在形成一致意见后,报相关部门审批。

建设指挥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细化工作要求,并积极配合、支持和监督监理单位的工作,使其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建设指挥部认真审查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方案;每月底组织监理单位召开监理工作会议,研究及总结项目监理及实施阶段的有关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建设指挥部督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加强实施阶段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做到边施工、边收集整理、边归档;加强对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及其他质量控制资料的现场抽查;加强前后和过程中的影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建设指挥部至少每月底向省、市、县(市、区)领导小组书面报告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对上报情况的真实性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对各项目的实施进行中期检查;有效防范、及时化解、妥善处理项目实施中的各种矛盾,尽可能确保矛盾不出乡镇,不出县;项目实施中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县(市、区)领导小组,县(市、区)领导小组无法解决的,及时报省、市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3)竣工验收阶段监管工作内容

项目工程完工后,按照县(市、区)政府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由县(市、区)和相关乡镇政府领导组成的土地权属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县级国土资源局和相关集体经济组织落实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县(市、区)政府监督县(市、区)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的相关登记和发证工作。县(市、区)领导小组督促建设指挥部及时做好土地权属调整的相关档案收集归档工作。

建设指挥部严格按项目验收的有关规定,负责完成初步验收工作。市级领导小组对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的初步验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省领导小组负责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待建设任务或者整个示范的所有项目都竣工验收后,形成工作总结报告,报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备案,接受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的监督和检查。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市、县(市、区)领导小组和乡镇各级政府在管辖范围内监督、检查建设指挥部、县乡政府和其他管护主体等的工程移交管护情况。

(4)资金监管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州)、县(市、区)领导小组审查示范建设相关资金的申请、使用和预算执行情况,发现较大问题及时向省领导小组报告。

省、市、县(市、区)领导小组督促和检查建设指挥部开展的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并做好中期财务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到位。

各级审计部门主要是对示范建设项目所在地组织开展审计。

(5)建设计划监管

科学得力的监管措施是保证示范建设按预期计划完成的关键。为保证示范建设按预期计划进行,将建立进度监管制度和实施进度报备制度,对月计划、季度计划、计划、单项工程计划、工程施工质量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实行省、市、县三级监控。

每个月底,县(市、区)领导小组听取建设指挥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有关单位关于项目建设的专题汇报,并组织力量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施工单位的现场组织管理和监理机构工作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严格落实责任,责成有关单位整改到位。检查处理情况将上报市领导小组。

每个季度末,市领导小组组织县领导小组、建设指挥部和监理单位召开调度会议,了解各县(市、区)项目实施工作的情况,并组织力量对所辖各县(市、区)的项目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掌握各县(市、区)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监理单位的工作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将在市内通报,对于发现的问题,责成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到位。检查处理情况将上报省领导小组。

每年年底,省领导小组将组织示范建设涉及到的市、县领导小组等有关单位召开调度会议,并组织力量进行项目施工现场抽查,了解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分析计划执行情况。对未能如期完成计划、存在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问题的地级市,责成市、县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到位。检查处理情况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督察。

(6)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管

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将对上示范建设进展情况和本建设计划与预算草案进行审核,并对示范建设上工程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对本建设计划和预算草案进行审核,依据评估和审核结果,明确工作要求,下达预算。

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加强对示范建设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指导和检查,对于示范建设没有按照计划进度实施、未完成预定任务目标,或者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违规违纪的,将采取追缴上中央政府已经下达资金、核减或者停拨本中央政府资金等措施进行处理。对于示范建设试试效果突出,资金使用未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如有必要,将研究后续支持政策。

3.需要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

为保障示范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保障。借鉴吉林省土地整治和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建管相关经验,根据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的内容、程序、结果和相关要求,按照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分开实施、分开管理的原则,在继续按照国家要求实施重大工程的同时,突出示范项目制度建设和实施的规范管理。尚需要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如下:

(1)示范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对组织机构建设和职能分工、实施准备、招投标、工程施工、设计变更、资金管理、验收、移交管护、档案管理和监督检查等作出规定。该办法是示范建设的主要行政规章制度,是对示范建设进行实施管理的基本依据。

(2)实施方案编写要求。对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的编制提出具体的强制性技术要求。

(3)勘测要求。对项目的勘察和测绘提出强制性技术要求。

(4)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对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提出强制性技术要求。

(5)规划设计报告审查要求。对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审查提出强制性技术要求。

(6)规划设计变更工作要求。对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提出强制性技术规定和要求。

(7)验收管理规定。组要从技术层面对示范建设各项验收工作提出系列强制性要求和规定。

(8)监督管理检查要求。对示范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提出各项具体要求。

(9)后评价基础工作要求。为顺利开展竣工运行后的后评价,从技术层面上对后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作出强制性要求。

(10)实施技术指南。为规范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实施管理,统一标准,使各法人、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有一个统一的实施管理的参考工具资料,参考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及国土资源部、吉林省的有关文件,专门编制实施技术指南指导示范建设的实施管理技术工作。实施技术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施工管理、设计变更管理、工程监理、财务资金管理、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验收管理和档案管理等等。

(四)资金和经费保障

1.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账管理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由省财政厅依据项目预算和工程进度直接下达和拨付给项目区财政部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或平衡预算。项目承担单位单独建账、单独核算。项目资金必须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执行,不得擅自调整、修改项目预算,严禁超预算开支。同时,注重发挥当地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监督作用,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保证资金安全合理使用。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要依法查处。

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按计划、按预算、按进度、按质量拨付工程款。工程施工费由承担单位支付到施工单位和农户,管理费用实行预算控制、据实列支、领导审核、统一结帐、集中支付。通过招投标由施工企业施工的,由监理工程师和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审核、复核,由建设指挥部支付。村民直接参与施工的,由各村负责人会同村民代表、监理单位和建设指挥部现场勘验,共同签字,确认完成工程量,由建设指挥部支付。

2.示范建设管理经费

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示范建设指挥部的各项管理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福利、奖金等,在示范项目预算中的前期工作费、业主管理费和竣工验收费中对应支付。

省级部门组织的示范建设可行性研究、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必需前期工作费用和管理系统平台开发及专门技术设备费用;省级部门对示范项目建设的监管、检查、指导等管理费用;应按计划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不得占用示范建设项目任何资金。

有关示范建设的科学研究和调查工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由归口部门按计划向财政部门另行申请。

(五)技术保障

1.成立示范建设专家咨询组

省、市、县组织成立由相关专家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咨询专家组。专家咨询组负责对示范建设全过程进行分级分类技术指导,为示范建设项目审查、实施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提供咨询、评估、论证服务;协助相关技术人员完善工程体系标准,加强土地整治实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并对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培训,提高项目设计科学性、合理性;为示范建设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2.加强对示范内相关管理和生产技能培训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示范建设所在市、县(市、区)有关参与项目实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技术水平,并联合各类技术部门力量,充分发挥各类技术服务部门的优势,为示范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在各县(市、区)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组织归口培训内容的培训工作,建设指挥部做基本的培训规划,并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工作。通过网络讲座、培训班、现场指导、参观学习、发放学习手册等多种方式,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和业务管理培训,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吉林省示范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和管理要求与实施指南、示范实施方案、信息化管理、测土配方施肥、黑土地保护治理与现代生态农业经营和管理等。

3.建立项目建设监控体系

示范建设规模大,涉及面广,有必要建立示范建设监控体系,对相关的关键因素进行检测评价,为示范项目建设和运营管护创造条件,保障示范建设功效的发挥。

首先,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以网络、信息化为基础

的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动态报备与监控平台,通过建设指挥部关于示范项目实施情况的即时信息报备,全天候地对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测,提高示范建设项目监管效率,保障示范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示范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管护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对示范所在地区黑土地保护治理、地下水水情变化、水土流失治理、基本农田保护、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进行动态监管和调控,建立动态监管调控体系,确保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示范建设完成后,由于播种面积的增加,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投入量会逐年增加,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等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避免各类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通过推广测土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施用有机肥、生物肥和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等措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项目区的农田、大气、水质等达到环境质量标准,保证农业生产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粮食生产提供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4.认真编制示范实施方案

根据示范建设项目实施特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示范建设项目所在地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上下结合、县(市、区)协调”的方案编制方式,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编制符合实际、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各项目实施方案和示范区实施方案,确保项目顺利有序实施。

5.建立多维度的技术监管体系

省级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将常规监督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多维度的示范建设监督管理网络体系。运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利用项目实施管理信息报备系统、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审查资料和凭据、现场踏勘和走访、设立全省统一的示范建设举报电话、聘用群众监督员等方式,开展立体的、全方位的技术监督检查。

6.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上一篇:《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反思下一篇: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及词类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