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圈游戏教学反思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 篇1

教学时,先出现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是什么小动物,接着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统计表,告诉学生:“六一”快到了,我们班也要举行套圈游戏,现在请你在统计表上第一行写上自己的名字,想想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就填上自己所套到动物得到的分数。这样一来,把教材上统计表填淘气套动物的分数改为学生填写套自己喜欢小动物的分数,每位学生脸上露着笑容,兴致勃勃地进行填写,接着告诉学生,在下一行填上你喜欢的同学名字,猜一猜他(她)喜欢什么小动物,把套到的分数填上去。这时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拿着铅笔一直在猜想,而后认真地填写。填好后,老师又提出要求,到你喜欢的同学座位上与他(她)交流,看你的猜想是否对了,如果不对,修正猜想。然后互相交流说说这张统计表的意思。这样的改变,更切合了学生的实际,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整个教学环节,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景象。学生的数学意识,猜测、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都得到培养。

2、拓宽学生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淘气和笑笑三次各得多少分?我是让学生看着自己手上拿着的统计表提出问题,这时学生有的问要提出什么问题,是不是提什么问题都可以。我对学生说:“你会提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写在本子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或画图表示。”当学生在写问题时,我下去巡视,并有意识地把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大致上有这几类:从横的看统计表:×××(自已的名字)第一次比XXX(自己的名字)第二次多(少)多少分;有一种是写别人的名字,进行比较提问题。还有一种是竖的看,如:×××(自己的名字)第一次比×××(别人的名字)第一次多(少)多少分。还有一种类型是×××一共得了多少分,一共得了多少分;还有一种类型×××三次得了多少分,两人六次共得了多少分;还有个别学生只叙述题意没有提出问题,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类后,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进行比较分析,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很接近学生的思维和理解程度。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哪些是叙述完整,哪些是不完整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同时也理解了新旧知识的区别。这一教学环节,我认为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是存在差异的,通过个人写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既掌握了本节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思维空间,学生潜能得到了开发,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又克服了四人小组学习的某些不足。

3、探究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列出的算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在列算式时,是列以前学过的两个数加或减的算式;有的是三个数加法算式(百以内和百以上的);还有个别学生列出六个加数的算式,对于这些算式,我重点引导学生对三个数连加算法多样化进行探究,先探究百以内(三个数连加)再探究百以上(三个数连加)的算法,学生能讲出课本上几种算法,对百以上的计算提出了自己的算法,例如;29+47+41,29加41等于70,70再加47等于117。能这样进行计算学生实际上应用了简便运算的性质,这是一种创新意识,而对六个数连加的计算,有的学生也说出了算法:所有的十位上的数先加,再算所有个位上数的和,再把个位上加的数和十位上加的数合起来。从这里看出学生具有初步类推意识。学生在分层次有坡度的自主学习中,学会的不仅是三个数的列式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探索、自已去发现,学会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这样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 篇2

[片断一]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概括性。

师:让我们的研究从一首儿歌开始吧。 (出示) 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3张嘴……

(学生情不自禁地往下编, 教师和学生对起了口令)

师:咦, 对得这么快, 有规律吗?

生:1只青蛙1张嘴, 50只青蛙就有50张嘴。

师:噢, 他发现了青蛙的只数和嘴巴的张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 咱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 (学生纷纷表示“不能”)

师:谁有本领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用一句话表示出这首儿歌?

生1:每只青蛙一张嘴。

生2:几只青蛙几张嘴。

生3:很多只青蛙很多张嘴。

师:很好, 同学们想到用文字来概括, 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4:n只青蛙n张嘴。

师:这几种方法中,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喜欢最后一种方法。我觉得这样既简便又能让人看得懂。

师:是啊, 多简洁呀!咱们真该为创造出这种方法的同学鼓鼓掌。你认为这儿的n可以是哪些数?

生:任何自然数。

师:当n=1时, 就是儿歌中的1只青蛙1张嘴。当n=2, n=100时呢? (学生一起回到具体的儿歌中)

师:同学们, 用一个字母就把青蛙的只数和嘴巴的张数表示得清清楚楚。看来, 字母的作用还真大呀!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 (揭示课题)

[反思]

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最大动力。本课我紧紧围绕“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这两个问题来组织教学。首先出示学生感兴趣的儿歌,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由于“青蛙的只数和嘴巴的张数”可以一直不停地数下去, 学生会产生追求简约的需要。此时, 教师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学生创造了多种用文字表示的方法和用字母表示的方法。字母表示数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 而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概括———回到具体的过程中, 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概括性。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顺利地实现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过渡, 还因为教师呈现的并不是完整的儿歌, 只是儿歌的前两句。如果完整地呈现: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涉及到的数量关系太复杂, 在用字母表示数时, 想表述清楚是有难度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建构新知的生长点, 是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关键。

[片断二]在游戏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盒, 我们来玩个魔术。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学魔盒 (出示) 。当你从左边放进一个数, 经过魔盒的加工马上可以吐出另外一个数。

生:我想放进5。 (学生在电脑上输入, 伴随着神奇的乐声, 魔盒吐出了10) 接着3个学生分别输入3、12、200, 学生猜测后, 魔盒分别吐出6、24和400。

师:好像已经有人发现了魔盒的秘密?

生:出来的数是进去的数的2倍。

教师引导学生验证, 并分别用算式表示结果:5×2、3×2、12×2、200×2。

师:同学们, 如果我们接着玩下去, 出来的数和进去的数还会符合这样的关系吗?那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概括出这种关系?

同桌交流。

生1:b×2。b代表的是放进去的数, b×2表示出来的数, 因为出来的数是进去数的2倍。

师:说得真好。b×2这个式子不但可以表示出来的数, 还能看出来的数是进去的数的2倍。

生2:我还可以用别的字母表示, a×2=d。

师:d表示什么?

生2:d表示出来的数。

师:只用a×2能表示出来的数吗? (在征得学生同意后, 擦去“=d”)

师:这究竟是不是魔盒中所藏的秘密呢?想不想打开魔盒看一看?魔盒里的秘密就是———a×2。进去的数在变, 出来的数也在变, 但a×2所表示的关系却始终不变。正如科学家开普勒所说:“数学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反思]

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对于学生而言, 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用字母表示数应让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一个数量, 也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片断中的魔盒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学生边玩边自觉地思考, 在一次次验证的过程中, 借助具体的数体会了魔盒的秘密, 并自然地想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概括进去的数和吐出的数之间的关系, 再次体验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 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结合图谱,感受音乐的旋律,学唱歌曲。

2、乐意跟着音乐边唱边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在已学会做套圈游戏的基础上,探索和着音乐进行游戏的方法与规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分清左右手,会玩三人套圈游戏。

2、物质准备:钢琴伴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1、在《套圈》的伴奏中,幼儿进入活动室。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套圈》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二、学唱歌曲——套圈

1、听一听,这首歌曲感觉怎么样?

2、分段欣赏,说说听到了什么?

3、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

4、跟着琴声学唱歌曲。

5、分组,分角色演唱。

三、尝试音乐融入游戏

1、《套圈》这首歌曲真好听呀,我们还玩过一个好玩的民间游戏,名字也叫《套圈》,今天,我们跟着《套圈》这个音乐,玩一玩民间游戏《套圈》好吗?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自由尝试。

3、集合图谱,讲解第二段游戏规则。

4、请个别幼儿示范。

5、集体尝试第二段音乐游戏。

6、提出要求,再次尝试。

7、结合图谱,分解第一段动作。

8、请个别幼儿尝试。

9、幼儿完整第一次游戏。

10、集体交流。

11、分组游戏。

12、结合活动,进一步提出要求,集体游戏。

四、完整进行音乐游戏

1、幼儿互换朋友,多次游戏。

2、增加一点难度,速度稍快一些,尝试游戏。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到舞台下面邀请两位客人老师上来和我们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导入活动的内容。

结合图谱,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节奏。

学习用快乐、自豪的声音演唱;师幼互动、分角色演唱,激发幼儿的学唱兴趣。

将问题直接抛给幼儿,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着音乐三人套圈的玩法。

多次尝试,帮助幼儿掌握音乐游戏三人套圈的方法。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愿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在会玩了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点难度,创造性地发挥幼儿的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套圈游戏作文 篇4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套圈游戏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套圈游戏作文1

星期天中午,我和好朋友张华丹约好去我爸爸的店里玩游戏。

刚来到爸爸的店里,我就发现台阶上扔了一些生锈的铁丝,心里便萌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我们为什么不把铁丝折成一个圆,然后在地板上放一些好玩的物品来玩套圈游戏呢?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张华丹,张华丹听了以后连连叫好。

于是,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我负责找好玩的东西,张华丹负责把铁丝折成一个圆圈。不一会儿,我们便准备好了套圈所需的物品。

开始套圈了,我们两个石头剪刀布,说定谁赢了谁先来。最后张华丹赢了,她兴奋地拿起做好的铁丝圈,站在大约四十厘米左右的地方,向摆满物品的地上一扔,便套着一颗糖。张华丹喜滋滋地把糖放进口袋里,然后说:“董清,你看,我套到一颗糖,一会儿咱们把这颗糖分分吃了吧。

看到她那得意的样子,我心里不服气,拿起一个套圈轻轻一扔,没想到,我竟然套中了张华丹最想得到的东西――一枚精致的小发夹。

张华丹见状,赶紧可怜巴巴跟我说:“咱们换一换吧。”我极不情愿地说:“好吧,我可以给你,但是你要帮我套到那面小镜子才行”“保证完成任务。”张华丹信誓旦旦地说道。

接下来,我为了得到那面小镜子,把我所有的机会都让给了她。可是,几个回合下来,她竟然一样物品也没套中,更别说小镜子了。我正准备亲自套几下,忽然看到爸爸商店旁边的书法教室里陆陆续续的走进了几名学生,便猜想已经上课了,就赶紧结束了我们的套圈游戏。

这一刻虽然短暂,可是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再玩一次套圈游戏。

套圈游戏作文2

这个假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在家除了吃就是睡,我想这样待在家里也太无聊了吧,于是就想到了套圈游戏。

我拿出家里原本就有的10个圈,放在一旁,然后,再拿出一些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和零食当做目标。小的排前,大的排后。我和妈妈手持“乾坤圈”开始大战。

我手持“乾坤圈”,目不转睛地盯着最后一排的黑糖饼干。下一刻,我把手中的“乾坤圈”扔了出去,只见那“乾坤圈”如同离弦的箭一般朝黑糖饼干飞了过去,眼看就要中了,结果一阵风吹来,“乾坤圈”,稍稍一偏,却以毫厘之差和黑糖饼干擦肩而过。我气急败坏地拍了一下地板。然后平复了情绪,继续认真地套起了圈。最后我只套中了一个小玩具。

“哈哈,你只套中了一个。”妈妈夸下海口,“看我不超过你。”结果妈妈牛皮吹大了,她自己也只投中了一瓶矿泉水,哈哈!

我一心想要那罐黑糖饼干,于是又朝黑糖饼干发起了进攻,只见我一个帅气的挥手,圈飞了出去,一个空翻,朝黑糖饼干精准地飞去。这时,我无比的激动,圈一个完美的俯冲,套中了黑糖饼干。“耶!漂亮!套中了!”我兴奋得手舞足蹈,随后一把抱起黑糖饼干瓶,拧开瓶盖,抓起几个就往嘴里塞,哇!太美味了!

吃完了饼干,游戏继续快乐地进行着……

套圈游戏作文3

我和爸爸妈妈去静湖公园散步,走了一会儿,就听见前面公园广场上传来阵阵喧闹。

广场上人头攒动,我的心情也变得兴奋起来。终于,我按奈不住了,吵着也要玩套圈游戏,十元钱玩一次。

兴冲冲地接过小摊老板递过来的投环,一共有12个。我信心满满,拿出一个环向前一扔,哎呀,没套中,真是出师不利呀!第二次又没投中,心急的妈妈一把抢过我手中的环,对我说:“照你这个样子,肯定一个都套不中,看我的!”说时迟那时快,妈妈迅速地把环投了出去,也许是因为用力太大,环子把小物品打倒了,周围的人都替妈妈可惜,妈妈也叹了一口气。爸爸又插了进来:“我来我来。”我们就这样投来投去,但投中率是零。

只剩下两个环了,可不能到后来一个小物品也没得到。我想着投最前面的小球,一扔,唉,又没中!正当我暗自懊恼时,突然听见一阵喝彩,定睛一看,原来那只环在地上滚了三四圈,倒下时居然奇迹般地套中了一个卡通猫咪。哈哈!这就叫歪打正着!

我得意极了,拿着最后一个环,开始瞄准。老板紧张地望着我,生怕我再次套中。眼看正要套中、准备欢呼雀跃时,却发现被地面反弹了回去,唉,真可惜,就差一点了。

带着我的“战利品”,一路上爸妈都夸我厉害呢!

看着手中的卡通猫咪,我开心极了,虽然它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它却承载了我们一家人一起开心快乐的`美好记忆。

套圈游戏作文4

昨天,爸爸、妈妈和我玩了一个好玩的“套圈游戏”。由妈妈出资作套圈目标,最近的是一张一元纸币,中间的是三张一元纸币,最远的是一张五元纸币,所有纸币都被一个饮料罐压在地上。套圈的人要站在妈妈规定的地方,向目标投圈,每人每次可以投三次圈,圈中哪个目标就得到那个目标的钱。

第一个挑战的是爸爸。只见爸爸瞄准五元目标,把圈丢向它。一瞬间,爸爸手里的圈像箭一样冲向目标。我和妈妈看见爸爸信心十足的样子,都觉得爸爸能套种那五元钱。妈妈担心得不得了,生怕丢了那五元钱,而我却在心里为爸爸加油,希望爸爸能套中。只见圈在目标旁边摇摇晃晃,我们都瞪大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它,没想到,它倒向了另外一边,爸爸没有套中!我们都大惊失色。

爸爸不服输,又套了一次,可还是没有套中目标,气得他捶胸顿足,旁边的妈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捡回圈走到爸爸跟前,悄悄的对他说:“爸爸,还有一次机会。”爸爸听了我的话,重新选了三元目标,摆好战斗姿势,沉稳的把圈抛出去。果然不出所料,爸爸套中了!我和爸爸高兴得手舞足蹈,只有妈妈像泄了气的皮球,垂着脑袋,一点也不高兴。我们又玩了很多次,还引来了爷爷和外婆,我们都玩得很开心。

这个“套圈游戏”真好玩,明天我还要玩。

套圈游戏作文5

星期天,表哥带着我去公园玩。公园里人很多,人们你拥我挤,把公园挤得水泄不通,我和表哥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进去,我正寻思着玩什么,表哥就把我拉到一个小摊旁,玩“套娃娃”。地上按5×6的规格摆放着各种娃娃,老板手里拿了好多五颜六色的圈圈,有一块纸板,上面写着“10元一次,一次10圈,套着的全当赠品”。表哥买了20个圈,一人10个。

开始了,我看表哥的动作好像很有经验,但一看结果,圈儿不是往前,就是靠后,不是左偏,就是右斜。不过,好歹套住了两个。

到我了,我之前没玩过这种游戏,免不了有些紧张,但还是想试试,心里掩饰不住的兴奋。

我左臂上套了九个圈,右手拿了一个圈,右腿在前左腿在后两只腿都半蹲着,右手往后拉伸,“咻”,圈儿飞了出去,我睁着两个大眼睛,对这一发抱着百分之九十的期望。谁知,它飞到一半就开始急遽下降,还没到区域内就躺在地上了。但我并不沮丧。我又拿了一个,根据上次的经验我特意用尽了全身力气,把圈儿扔了出去,可是,它又飞过头了,差一点砸到老板。

我又试了一次,和表哥的毛病没什么两样,还是套不住。心想:哎,看着挺简单,可为什么这么难?我一次又一次的试,但它就像在跟我作对似的,就是套不住,我急得抓耳挠腮,气的直跺脚。

不一会儿,就剩一个圈儿了,虽然前几次没进,但我总结了方法,我用的力气不大不小,而且往目标发射,偏不了。于是,我满怀信心地扔了出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套中了一个娃娃,虽然不大,但这是对我的肯定!

我欣喜若狂,抱着娃娃一下一下地往上扔,仿佛得了什么稀世珍宝。我高兴地咧嘴大笑,一蹦三尺高,大叫:“我终于套住了!”天渐渐黑了,我和表哥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套圈游戏作文6

春节里,可以说是处处都有套圈游戏。这不,我和表弟也心血来潮在家玩。

首先,我用夜光棒做了两个圈,找了些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做目标,小的排前,大的在后。万事俱备,只欠开套,准备工作做完,我和表弟手持“风火轮“开始大套一场。

表弟先“开炮”手拿圈,目不转睛地盯着瓶子,如饿狼扑食般把圈飞快的扔了出去。只见那圈如离弦之箭朝一个瓶子飞了过去,眼看就要中了,结果,却毫厘之差的劣势与瓶子擦肩而过。表弟气急败坏的咆哮了一声,便又开始专心致志的套起来。所谓远的难套,近的容易。所以我“扬短避长”,朝着就近的瓶子一抛,哈哈,进了!我一脸得意,乘胜追击,又扔了一个,可惜没中。

我身旁的表弟百折不挠,还是套远的,只见他一个帅气的挥手,圈飞了出去,在空中一个后空翻,向最大的瓶子精准的飞去,我暗暗吃惊,快到目标了,圈一个完美的俯冲,“漂亮,球进了!哦,不,是圈进了”,我目瞪口呆。

接下来我也尝试改变主意,开始套远的。我弯下腰,瞄准目标,手豪爽一挥,耶!我套中了第四排的瓶子。虽下面很少套中远处的目标,但我们玩的很开心,有时候敢于挑战就是一种快乐。

游戏《套圈》优秀教案 篇5

1、引导幼儿尝试学画封闭的圆。

2、激发幼儿对作画的兴趣。

3、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长颈鹿,画有长颈鹿的白纸若干张,小狗、小猫、小兔。

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老师:看,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小动物,是谁呀?我来和小动物做个套圈的游戏,好吗?

2、老师开始给小动物套圈,一边套一边说,我给小猫套个红圈,我给小兔套绿圈,我给小狗套的什么颜色的圈呀?哎呀!看看又走来了谁呀?出示长颈鹿玩具。它也想来套圈呢?

3、我请小朋友看看长颈鹿什么最最长呀!那么我们把圈套在它什么地方呢?好的,套在它的脖子上,请一个小朋友帮帮忙给长颈鹿套圈。小朋友拿好老师套(或者小朋友套老师拿好长颈鹿),一边套一边说我套×颜色的圈×颜色的圈×颜色的圈,哎呀!没有套进,掉了一个。

4、好,我这里还有长颈鹿呢?我也想跟它做套圈的游戏。

二、示范画封闭的圆

1、小朋友看长颈鹿的脖子怎样?那我把圈套在它的脖子上喽,老师在脖子上画出封闭的圆,我想套个绿色的圈,再套个兰色的圈,看看套进了三个圈了,再套第四个,看看我这个圈跟刚才的圈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个圈破了,套套好,不然圈会掉下来的。(把圈画好)

2、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我一起套圈,套圈喽套圈喽!哎呀!这个圈没有套进去,掉在地上了。没有关系。我请一个小朋友给长颈鹿套圈。看看她套的怎样?

3、个别幼儿示范,老师进行指导评价。纠正不好的地方,表扬套的好的小朋友。

三、幼儿操作,老师交代操作要求

1、拿出你的蜡笔宝宝让它坐在椅子上,放在纸哥哥的前面。

2、请你跟长颈鹿做套圈的游戏。看看谁和长颈鹿玩得最开心!

四、评价

1、你给长颈鹿套了什么颜色的圈,大家数数你给长颈鹿套了几个圈?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 篇6

关键词:轴承套圈,强化研磨,残余应力,裂纹扩展速率

0前言

轴承是各类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件, 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高速铁路、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轴承一般需要经过车削、铣削、磨削等加工工艺进行生产。在磨削过程中, 由于磨削热使轴承套圈表面产生变质层, 而且是拉应力层[1]。残余拉应力容易导致轴承产生疲劳裂纹, 从而降低轴承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在采用液氮作为冷却介质的强冷切削中, 效果依然不够理想, 且加工成本较高[2,3]。针对上述加工方法的不足, 文献[4]提出一种集“强化塑性加工”和“研磨微切削”于一体的轴承强化研磨的新加工方法, 运用该方法能够改善轴承套圈表面的性能, 生产出表面具有残余压应力的轴承套圈, 延长其疲劳寿命[5]。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轴承强化研磨设备, 以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套圈为对象, 分析残余压应力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探究强化研磨加工工艺对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 为滚滑轴承产品的设计提供相关依据。

1 残余压应力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当轴承表面存在某种缺陷或类裂纹时, 在循环交变载荷的作用下, 这种缺陷或类裂纹往往发展为裂纹源, 并以此为基础开始扩展, 从而降低工件的疲劳破损寿命。疲劳裂纹扩展公式——福尔曼 (Forman) 公式的形式为[6]:

其中:a——裂纹长度;

N——应力循环次数;

C、m——材料常数, 环境因素、加载频率等都隐含在常数之中, 可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

ΔK——应力强度因子幅值;

R——应力循环特性值;

KC——材料的断裂韧性;

Kmax、Kmin——裂纹处应力强度因子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当材料表面存在残余压应力时, 在裂纹尖端处, 外加应力强度因子Kmax和Kmin与残余压应力强度因子Kr相互作用后, 应力强度因子幅值为:

由于残余压应力降低外加交变载荷中的循环特性值R, 外载应力强度因子与残余应力强度因子相互作用后, 循环特性值为Rr:

将式 (2) 、 (3) 代入式 (1) 后, 得裂纹扩展速率:

由式 (4) 可知, 存在残余压应力时, 材料表面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小于无残余应力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更小, 缺口敏感性降低。

2 研磨设备工作原理

新型轴承强化研磨设备的结构如图1所示, 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强化研磨智能加工机器人” (专利号ZL201020582786.X) 。该设备主要由电磁无心夹具、控制系统、高压喷射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电磁无心夹具通过电磁效应把轴承套圈高效定位, 控制系统通过电机带动轴承套圈高速旋转, 高压喷射系统把强化研磨料 (由钢珠、强化液、研磨粉组成) 喷射到随主轴驱动系统同步运转的轴承套圈表面。在喷射力作用下, 强化液、气流、钢珠、研磨粉形成复杂的流场和产生研磨—微切削和微碰撞, 使工件表面发生表面强化。随着加工时间延长, 材料表面塑性变形量增大, 位错密度增加, 晶粒破碎、细化。强化研磨加工过程中, 轴承套圈高速旋转, 表面产生离心力, 实现预应力加工;加工结束后, 离心力消失, 表面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 从而提高工件服役可靠性。

3 残余应力试验测试

3.1 试样参数

试样为角接触球轴承外套圈, 大内径61.8mm, 小内径51.6 mm, 外径为72.0 mm, 宽度为17.0 mm。材料为高碳铬淬硬轴承钢GCr15, 其力学性能见表1[5]。

3.2 试验方案

(1) 加工设备为新型轴承强化研磨机;

(2) 加工对象为角接触球轴承外套圈;

(3) 喷射强化研磨料成分为直径d=0.3铸钢丸、棕刚玉、三乙醇胺水溶液、洗洁精、水;

(4) 喷头孔径10 mm, 喷嘴与工件表面距离为45 mm, 喷射压力为0.7 MPa;

(5) 工件转速为150 r/min;

(6) 试样加工时间分别为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6 min、7 min。

3.3 测试原理与结果分析

测试基于X射线衍射法测量轴承套圈外表面的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是根据X射线衍射出的晶面间距d的变化和布拉格公式计算残余应力的方法。衍射角2θ、晶面间距d、X射线波长λ满足布拉格公式[7]:

根据布拉格定律和弹性理论, 则可以推导出待测残余应力值公式[7]:

其中:ψ为晶面方位角;K为材料晶体学特性参数, 查表:K=-318 MPa/ (°) 。测试仪器为Rigaku D/MAX-RC型X射线衍射仪。X射线靶材为铜靶, 测角仪精度为0.02°。测量方法为侧倾固定ψ法, ψ角分别为0°、45°, 衍射晶面 (211) , 计算方法为sin2ψ。

在测量之前, 首先对轴承套圈表面的研磨粉、研磨液等污染物进行清洗。根据测试结果及式 (6) 计算得到的每个套圈的轴向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图3表明, 强化研磨加工后, 轴承套圈表面残余应力为负值, 即压应力;轴承套圈沿轴向的残余应力因为加工时间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 残余应力增大, 在加工时间为6 min时, 开始趋于水平状态。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弹丸冲击工件表面产生凹坑, 使其周围产生塑性变形及宏观残余压应力, 当喷丸在轴承套圈表面产生凹坑与研磨料的切削作用达到平衡时, 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也趋于平衡。在加工时间为7 min时, 残余应力达到-1 530 MPa。

4 结论

(1) 比较了残余压应力作用前后材料裂纹的扩展速率, 存在残余压应力时, 轴承套圈表面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降低。

(2) 强化研磨加工能够提高轴承套圈表面的残余压应力, 有利于提高工件服役可靠性。

(3) 强化研磨加工时间小于6 min时, 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 残余应力增大;在加工时间为6 min时, 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开始趋于水平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晓初.轴承硬态精密切削的理论研究及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5.

[2]张曙灵, 赵允岭.低温冷冻状态下金属切削性能研究[J].煤矿机械, 2006 (07) :117-118.

[3]徐进, 陈秉均.控制表面残余应力的强冷切削试验研究[J].机械制造, 2002 (05) :13-14.

[4]刘晓初, 刘传剑.一种机械表面强化研磨加工的方法[P].中国专利:CN101733707A, 2010-06-16.

[5]刘传剑, 刘晓初, 李文雄, 等.轴承套圈沟道强化研磨加工中碰撞数值模拟分析[J].轴承, 2010 (12) :21-24.

[6]倪向贵, 李新亮, 王秀喜.疲劳裂纹扩展规律Paris公式的一般修正及应用[J].压力容器, 2006 (12) :8-15, 19.

幼儿园小班套圈教案反思 篇7

(1)小班教案《小手套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的灵敏度 学习用小手去套纸圈。

2、学习用小手去套纸圈,并学习打洞,结绳。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绳子,双面胶(自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手的本领

1、教师提问:你们的小手有什么本领啊?幼儿自由回答

二、教师操作

1、教师出示手工,引导幼儿观察手工纸上的图案——上面都有些什么啊?小手

2、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先要将长长的图形,轻轻的取下(要慢慢的取,不要撕破了)

——再把小手也轻轻的取下,把小手手柄上的一个小洞的白纸取下(不要撕破了)

——图形取下后,把纸扔进纸箱里(要保持地面,桌面干净)

——把长长的纸条两端相粘帖,(注意双面胶的使用)做成纸圈,再把一根绳子将纸圈与小手手柄连起来。

3、教师在示范时,重点提示幼儿注意看教师是怎么在小手手柄上打洞的,又是怎么给绳子打上结的。——教师慢慢的打结,引导幼儿观看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幼儿手工,每个幼儿一份,每个幼儿一小点双面胶

2、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查指导,并帮助个别幼儿

——提醒幼儿在取图形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撕破了。

——在使用双面胶时,要提醒幼儿注意要贴在哪里,不能乱贴,不会贴的幼儿可寻找教师的帮助。

——在使用绳子时,要注意绳子的一头在纸圈上打结,绳子的另一头在小手的手柄上打结,打结不会的幼儿可寻找教师的帮助。

四、游戏——小手套圈

1、做好手工以后,我们就要开始玩游戏了

2、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手握手柄运动,让纸圈动起来,然后设法用小手去套纸圈,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套住纸圈的次数最多。

3、教师可些示范给幼儿看,然后再请全部的幼儿自由的套圈

4、比赛开始——教师可请个别能力好一些的幼儿上来比赛

五、教师小结

六、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小班教案《套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锻炼孩子的肌体能力,促进身体更好的成长。

2、培养小朋友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

呼啦圈若干、跑道场地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下楼之前,先在操场布置好游戏场地,选择合适的两条途径。

2、小朋友下楼后,老师带领小朋友来到跑道上,平均分成2个队,都站在跑道线后。老师告诉小朋友今天玩的游戏叫做套圈圈。然后拿出一个呼啦圈放在跑道中间示范如何套圈圈,讲明游戏规则,由一边跑向另一边,经过呼啦圈时,将呼啦圈套过整个身体后再跑回原来的队伍与下一个小朋友击掌。

3、第一轮比赛只设一个圈圈,第二轮再增加一个,加长路程,依次类推。

活动提示:

1、两组小朋友需间隔适当位置,以免在活动中发生碰撞。

2、圈圈要从头上往下套。

3、与下一个队友接力时不要忘记击掌。

教学反思:

情景描述:在活动过程中,因为场地较小,小朋友不易混乱。但有些小朋友出现不会套圈圈的现象。

活动分析:

对于一些规则复杂多变的游戏有些小朋友会无法适应或适应较慢。

反思调整:

1、在讲解完规则以后,可以让小朋友试套一下呼啦圈,熟悉规则。

2、游戏结束以后,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评。指出小朋友好的地方,也要说出不好的地方。多以鼓励为主,加深小朋友的印象,为下一次游戏做准备。

教学体育游戏教学反思 篇8

本活动虽然是一堂探险课,但在探险的`过程中体现了极大地趣味性。自设的场景和装备既使用又简单,如过河用的桥墩(塑料垫)这些简单的道具,给我们整堂课带来很大的趣味性,所以课堂氛围和学生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虽然在创新和趣味性方面做得不错,但通过实际教学,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因为本课,模拟的是一次野外探险活动,所以在组织上有很大的挑战,实际反映出许多的问题。在教学教法上,语言指导和激励方面还不够准确,我的表情和情绪不是完完全全地和学生能打为一片。评价时,语言不够简练,不能一点到位,缺乏激励性评价。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得到很大的启发,及在课的内容、教法、组织、情感、目标、评价、运动量等诸多方面得到启发。(通过课堂教学,我要考虑所选的内容到底适不适合大班幼儿练习,能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在规定了课堂内容后,我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来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以及合理的运动量,来达到孩子们在认知、技能和情感上的发展目标)。

套圈游戏教学反思 篇9

一、益智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益智游戏材料投放成为益智游戏活动的瓶颈, 根据对幼儿益智游戏表现的追踪观察、记录和分析, 我将幼儿在益智游戏中的困难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 源自幼儿

“争抢玩具”现象:活动中有幼儿看见其他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便想拥有, 益智游戏中常常会发生争抢现象。

“无人问津”现象:有些材料是教师精心设计和投放的, 然而在益智游戏活动中, 幼儿对此却并不感兴趣。

“游离游戏”现象:有些幼儿在益智游戏中, 有时表现得对活动没有兴趣, 有时又想参与到活动中, 有时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加入, 处于益智游戏区的游离状态中。

“喜新厌旧”现象:幼儿在参与到益智活动中没多久就失去了兴趣, 材料投放的价值得不到进一步体现。

“无序活动”现象:活动中幼儿满足于操作材料时的体验, 但材料摆放混乱, 益智活动的根本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二) 源自教师

“适时调整”问题:教师在投放材料后缺乏进一步观察与调整的能力, 材料不能及时更新与跟进, 教师也没有适当参与到幼儿的益智游戏活动中。

“取舍材料”问题:教师倾注了大量的时间设计游戏材料, 在益智游戏过程中却出现了幼儿对游戏材料无人问津的问题, 教师对此感到取舍两难。

“无从下手”问题:教师面对游戏中幼儿“一片混乱”的状况, 不知该如何引导和组织。

二、益智游戏材料投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益智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有其背后深刻的原因, 如果找出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对策, 从而提高益智游戏活动的质量。我认为, 上述问题的产生跟益智游戏材料的投放不够合理、不够科学有必然的联系。

(一) 从幼儿层面分析出的原因

1.材料投放不够形象生动、情景性不够, 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2.材料投放数量不够, 无法开展平行游戏;3.材料投放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简单划一没有层次性, 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幼儿;4.材料投放混乱, 各种材料混合摆放, 造成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混乱。

(二) 从教师层面分析出的原因

1.材料投放没有及时更新, 致使幼儿没有兴趣参与活动或是活动无法深入开展;2.材料投放从教师考虑的角度出发, 缺乏幼儿角色材料选择的参与度;3.材料投放缺乏隐性指导作用, 不能较好地促进幼儿在益智游戏过程中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正确地投放益智游戏材料

因为幼儿的兴趣需要、认知水平、行为方式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 所以区域活动中益智游戏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益智游戏活动的兴趣, 对此我们先从正确地投放益智游戏材料开始。

(一) 注重幼儿角色材料选择的参与度, 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延伸, 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选择形象生动、富有情景性的材料。根据幼儿对游戏项目的了解程度, 分批不断更新, 由易到难, 逐步深入, 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求, 幼儿是否主动参与活动以及幼儿在活动中哪种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二) 注重材料的层次性、丰富性、结构性, 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幼儿

在集体教学活动前, 让幼儿先到区域活动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 目的是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 使教师可以更好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幼儿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操作, 其判断力、智力均得到了充分发展, 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培养了幼儿的多种能力。

(三) 有目的地投放材料, 重视材料的及时更新

益智区在一个学期内的游戏内容并不是由教师事先规划制定好的, 而是根据活动主题的变化和幼儿的需要, 不断进行更新调整的。教师总是在活动结束后, 通过讨论协商确定下一次游戏活动方案和需要补充的材料, 以便充分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四) 幼儿操作过程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充分挖掘材料的多种教育价值

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强调要让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都有所发展, 因此, 在投放材料过程中, 要指导不同起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不同要求选择材料。材料要追求多功能性, 使之为不同教育目标和内容服务, 正如《纲要》所说, “注重幼儿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1]

(五) 注重益智游戏材料与个人生活相结合,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格

以前益智区活动的材料大多以教师准备为主, 存在一定的被动性, 现在我们让幼儿从家里自带游戏材料, 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之间互相切磋、学习, 主动参与活动, 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敢于抗压的心理素质, 又为那些羞于表现自我的幼儿起到了先锋表率作用。此外还需要教师适时调整引进“奖励机制”, 也许在教师和家长看来微不足道的小红花或是五角星, 在幼儿的眼中, 却是对他 (她) 行为的极大肯定和莫大的尊重, 这也是激励幼儿不断挑战自己、激发潜能、寓学于乐的巨大动力。

正如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 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2]因此, 益智游戏材料提供适当与否就被提升到了更高的位置, 需引起幼儿教师足够的重视。益智区材料是教育活动的延伸和升华, 将促使幼儿独立、自信、自主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主动探索和学习中得以实现。我们将充分挖掘活动材料的多样性,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努力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自主、有序、发展”的区域环境。

摘要:幼儿期是儿童通过益智游戏活动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就幼儿在益智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入手, 发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益智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潜在问题, 并就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便教师在益智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投放能够激发幼儿创造性行为的、具有探索性的、引导性的游戏材料, 促进幼儿自发学习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材料支持。

关键词:区域活动,益智游戏材料,投放反思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01.

[2] (瑞士) 让·皮亚杰.发生认识导论[M].1950.

[1]刘洋.幼儿园益智游戏材料的投放[J].阅读与鉴赏, 2005 (17) :72p.

[2]张明红.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2) .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 篇10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1

上星期开始,我园下午的艺术活动又开始了,今年我教小一班的孩子们画画。对于我来说,对这个班级的孩子们十分陌生,所以我首先要熟悉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下午的第一次艺术活动时间到了,我一走进小一班,就看到这些可爱的宝宝们坐得端端正正,还礼貌地大声称呼我:“m老师好!”没想到是这些宝宝们主动和我拉近了距离,(这与班级老师的课前教育是分不开的)真是太好了,我所有的顾虑也就消除了。第一节课,在《我爱画画》这样一个活动中顺利进行着,从出示哥哥姐姐的画,边看边聊中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再了解一下孩子们喜欢画什么,尝试画一画,了解一下班级孩子的作画习惯等,最后简单讲评和小结。第一次的接触,让我对小一班的孩子们有了很好的印象:愿意表达、习惯好。

在第二次和这些孩子们画画时,我以一个故事《小仙女》,来激发幼儿帮忙和动手的.愿望,通过撕贴,给苹果宝宝们穿上了漂亮的红衣服。以为这个教学设计可能有一点难度,没想到孩子们个个专心、认真地撕贴着,没有一个孩子说我不会或不愿动手的,而且操作常规全都做得很好。我还看到有个孩子的本子上有一点点水印,走近一看,原来撕贴的方法不对,再用力拉纸,手心都出汗了。他显然没被困难吓倒,还在认真的想办法把纸撕掉。于是我手把手纠正了他的动作后,看到他一脸的轻松。还有一个孩子,我发现他撕贴的特别好,就是有一小块空缺,我就对他说:“你给苹果宝宝穿的衣服真好看,如果在这里再贴上一小块就好了”。他马上说:“这里没粘性。”嘿,小班的孩子用词这么好,也明白为什么有空缺的地方。于是,我就和他一起把空缺的地方补上……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和努力,都给苹果宝宝穿上了红衣服后,我就听到好多小朋友在情不自禁地说着:“苹果宝宝笑了”、“苹果宝宝不哭了”……是啊,苹果宝宝笑了,我们的孩子也笑了,他们体验到了帮助小仙女完成任务的快乐。

由此可见,3岁左右的幼儿,进入绘画的象征期,开始产生表现的意图。对于孩子的绘画,需要教师精心选材,设计教学活动等,多走近幼儿和了解幼儿,顺应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幼儿享受绘画带来的快乐,让绘画活动更加具有游戏性、开放性,从而喜欢上绘画活动。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2

本课是人美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目标主要是在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们从线条造型中发现从抽象变具象的美感,通过绘画游戏,让学生认识线条的魅力,了解线条形状的想象要注意线条疏密变化,从线到形再到具体事物的添加,让学生不但体会造型的乐趣同时也开发了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

一、学生体会有趣的“线条”游戏,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上课前我就感觉这是一节有意思的课,一上课,我给学生创设了愉快而又新奇的学习氛围,伴着不同动感的音乐,多指名在黑板上随意画一条线,音乐停止,师生欣赏他们的作品。问:“你们感觉怎样?”一个站起来说:“乱死了。”还有的说:“有意思。”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孩子们兴奋不已,谈完感受后,我像变魔术一样将这乱乱的线变成美丽的画面,我又画了一个图形,问你能变成什么?顿时,孩子们又一次七嘴八舌……我的课开始使每个孩子都有了兴趣,所以这节课课堂活跃,效果很好。

二、一步步引导,添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培养发散思维。

在“七嘴八舌”之后,我把主动性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画一画,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力,如在欣赏学生作品时联系自己的作品进行想象,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朋友是怎样添加的.?为什么这样添加?你画线条时应注意什么?你所画的线条成了许多形状,你能把它想成什么呢?等….学生既欣赏了作品又能和自己的画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大胆想象,轻松的获取了美术知识。

最后,学生在添加时想象力丰富,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课堂效果很好。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发现、引导活动作为重点,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的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再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3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的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联想设计,添画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内容。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我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一个反口令的小游戏引入课堂的线条绘画游戏,接着和学生们一起了解了米罗的画《鸟翅上滴下露珠,唤醒了眠于蛛网暗影中的罗莎利》。让学生思考并认真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初步了解什么是“绘画游戏”。我又引导学生欣赏了书中的绘画游戏作品,一起分析作品,充分利用书中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探索引发联想的方法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欣赏书上学生作品时进行思考,这个学生为什么这么画?为什么这样添加?你画线条时应注意什么?学生既欣赏了作品又能使学生开拓思维。通过对分割线条的比较讨论,使学生体会用线条合理分割的重要性及美感。为后面的添画做好铺垫。

最后,让学生学习根据不同形状进行联想添画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组合的方法进行联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们在绘画作业中大胆联想,添画了许多有趣的生动形象,作业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联想添画,作为重点,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绘画表现力,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线条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当然本节课也有着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设计可以在整合。

2、学生的小组学习讨论时间预留不足。

3、学生随形联想互动环节很多同学举手发言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

4、有几位学生在第一步跟随音乐画线条时不能随意而画,而是有意向的画出了具体图形,这就没达到在线条中去随形联想发现的目的,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并纠正。以上是我的不足之处有待提高学习!

通过本课教学我自己的最大收获就是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在绘画游戏活动中学到美术知识,感受到艺术的美!同时学生们的奇思妙想也让我很惊叹!他们的想象力真是太棒了!大开眼界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也要大胆联想,让想象为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4

《绘画游戏》是二年级教材中“造型与表现”领域内的一节课,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首先根据对本课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在课的导入部分我通过简单的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线条上,随后在欣赏画家米罗的作品时学生就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画家画面中由线条组成的各种各样的形状上,由此对这种类似游戏的绘画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怎样才能像画家米罗一样做绘画游戏呢?在学习绘画方法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教材中作品的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的总结出绘画步骤。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上,我通过设置“怎样画线条会更适合添画?如何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想象?怎样涂色会使添画的内容更加突出?”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比分析学生作品,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这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能力。

最后,学生在自己绘画时能够合理用线条对画面进行分割,而且想象力丰富有创意,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也特别满意,这节课我感受到大部分同学都体会到了绘画的乐趣。

作为教师在这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参与到学生之中,和他们一起分享了美术的快乐。再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关注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5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面对低年级教材,我们更应该注重用什么样的创新教学手段。在美术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非常重要。

本课是二年级教材中一节造型与表现的类型课,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们从线条造型中发现从抽象变具象的.美感,通过绘画游戏,让学生认识线条的魅力,了解线条形状的想象要注意线条疏密变化,从线到形再到具体事物的添加,让学生不但体会造型的乐趣同时也开发了孩子们想象力。

一、“线条”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愉快而又新奇的学习氛围,伴着不同动感的音乐,学生随意画一条线,音乐停后,师生欣赏自己的作品----看上去乱乱的线条,彼此谈感受,孩子们兴奋不已,不知从和谈起,我告诉他们我能将这乱乱的线变成美丽的画面,顿时,孩子们的兴趣十足……我的课开始使每个孩子都有了兴趣,所以这节课课堂活跃,效果很好。

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添加形象,使画面生动有趣。

在画过线条之后,我把主动性交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力,如在欣赏学生作品时联系自己的作品进行想象,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朋友是怎样添加的?为什么这样添加?你画线条时应注意什么?你所画的线条成了许多形状,你能把它想成什么呢?等….学生既欣赏了作品又能和自己的画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大胆想象,轻松的获取了美术知识。

最后,学生在添加时想象力丰富,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课堂效果很好。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发现、引导活动作为重点,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的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再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6

《变色的游戏》一课曾经在古镇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比赛时上过,这次再重复上一节课,两节课的上课经验与过程都深深刻印在脑海,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小细节以及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反应,不能说不有所感触。

《变色的游戏》是广东岭南版美术课程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美术与科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其中一节,本单元有些内容也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不管属于哪个学习领域,本单元都密切联系“美术与科技”、“美术与生活情趣”的课程取向,因为电脑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电脑美术作品题材均取自社会生活,生活气息浓郁,情感色彩强烈。而《变色的游戏》本课重点学习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使用中感觉色彩的变幻与丰富以及色彩的一些相关知识,比如色彩与光、冷色与暖色等。

首先,作品引入。让学生欣赏两幅内容一样,但色彩完全不同的画(一幅是白天时鲜明的、亮度高的色彩,一幅是晚上深色调,亮度低的色彩),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不同点,指名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小结,以引出下面的本课主要内容——变色。

其次,对比学习。在学生还沉醉在刚才的变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新鲜感的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求知的欲望更强,我出示一张有“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四张图片,画面上四种色彩感受完全不一的对比,适时提出:四个季节的主要色调是什么颜色?随后引导学生回忆,在脑海里留下一年四季的主色调。即为本课的变色打下伏笔,也为学生今后的色彩知识添上一笔。这段学习内容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来感受,自己说出对一年四季的不同色彩的感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再次,分析比较。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电脑上利用绘画工具对同一幅内容的画面进行填充色彩。此节主要针对冷色与暖色的对比进行学习,学生对画面进行填色的时候冷暖对比,学生基础的色彩搭配知识。

最后,是展示评价。这个环节把本课推向高潮与结束,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色彩搭配作品,并进行自评、他评。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本课“我学会了什么?”。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7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一节“造型表现”类型的课,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一节“造型表现”类型的课,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我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中的几个问题看书自学:细读有限的文字,看懂精彩的图片和作品,大胆思考。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初步懂得什么是“绘画游戏”。 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之后,我又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力,如在欣赏学生作品时联系自己的作品进行想象,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朋友们是怎样添加的`?为什么这样添加?你画线条时应注意什么?你所画的线条成了许多形状,你能把它想成什么等等。学生既欣赏了作品又能和自己的画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大胆想象,轻松的获取了美术知识。最后,学生在添加时想象力丰富,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作业效果令我满意。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发现、引导活动作为重点,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的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当然本节课也有着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在第一步画线条时不是随意而画,而是有意向的画出了图形,这就没达到随意而画、在画中去发现的目的,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并纠正。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8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造型与表现类型的课, 目的是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在面对低年级教材时,我们更应该注重用什么样的创新教学手段呢?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体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主要通过“走迷宫”、“形的联想”、“迷宫探宝”、“作品欣赏”等环节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探索到创新这样一个过程。

在“走迷宫” 游戏中,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自由线条画,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伸出手指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弯弯绕绕地画线,在画线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线条随意地流动,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在“形的联想”游戏中,我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圆形、三角形再到不规则的图形展开联想,并通过添画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使学生在联想添画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图形、不同的方向都会带来不同的联想。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学生对“迷宫路线”随意形成的图形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添画服务。

在“迷宫探宝”游戏中,因为学生有了先前图形联想、添画的经验,我就尝试先让学生来“探宝”,并利用小组探讨、交流、演示的形式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再出示教师的范例,使学生感受不同个体联想、添画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起来联想、添画,感受绘画游戏的神奇、有趣。

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我分别引导学生从画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中感受画面的丰富、神奇和有趣,同时了解线描装饰和涂色装饰的两种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另外,为了突破学生画线走迷宫时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个看图思考的练习,向学生出示四幅“迷宫图”,让学生说说哪张迷宫图最容易让我们添画,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创作。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我还设计了 “摸奖”的游戏来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也让这些图画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始终被有趣的游戏吸引着,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这种新的绘画方法带来的快乐。由于上课时电子白板软件系统发生故障,很遗憾没能很好地发挥好电子白板互动式的功能,但是在面对这种尴尬的状况下,我灵动发挥了黑板的功效,让学生到黑板上联想、添画,这也使我有了一次应变课堂突发事故的深刻锻炼。不过,在课后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也觉得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些欠妥,如:可以把“走迷宫游戏”的环节掉调节到“形的联想”环节后面,这样可以使活动上下衔接得更连贯些;在个别学生联想、添画演示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在纸上也来练习,让每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来设计,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应具备随时调控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使教学更加灵活而有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9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造型与表现类型的课,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一、我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是让学生看书(其实,我每上一次新课,都是要求同学们学会自学:细读有限的文字,看懂精彩的图片和作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初步懂得什么是“绘画游戏”。

二、“线条”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绘画游戏》这一课题他本身就能给孩子们好奇心,心里肯定会自问:绘画还能做游戏?再加上我给学生创设了愉快而又新奇的学习氛围,孩子们兴奋不已,脸上都露出了喜悦,个个跃跃欲试,课堂生机勃勃。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的看到,要上好一节课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来设计,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应具备随时调控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使教学更加灵活而有效。

三、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添加形象,使画面生动有趣。

在画过线条之后,我把主动性交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多媒体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力,如在欣赏学生作品时联系自己的作品进行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大胆想象,轻松的获取了美术知识。

课堂即将结束之前,我巡视了学生作品,感到骄傲的是,学生在添加时想象力丰富,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发现、引导活动作为重点,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的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校长开学第一课发言稿下一篇:学校宿舍安全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