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精选10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参考:
本课程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美术欣赏课本全一册第二十七课印象主义主义绘画,本课内容由一课时完成。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本课要讲清楚各个分期的画家、作品的名称等。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派绘画尤其是后印象派绘画为后来西方美术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节课在第二十六课现实主义绘画与第二十八课现代主义绘画中间,这节课为这两节课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并且这节课的学习为第二十八课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课内容在整本书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
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外国的多元艺术作品,更能体会艺术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鉴赏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美术作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3、教学重点:
后印象主义绘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因为后印象主义绘画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写实的传统,转向以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的探索为主要目标,成为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奠基者,真正实现了西方美术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变革。
4、教学难点: 把用心来欣赏绘画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1、概括地说我校高一的学生有两个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尤其是美术生,这方面特点更加明显;二是对西方现代美术感兴趣,特别是对于西方现代的作品更加感兴趣,渴望深入了解,这些都是我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
2、他们对西方艺术接触较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和优秀的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领略印象主义的艺术的特征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美感,塑造学生较健全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设计: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讲授法以及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地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在探讨中感受到乐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审美中获得快乐。
2、学法设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堂课所用时间为40分钟,在教学中,首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复习、提问等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所用时间为2分钟,在导入新课中,用欣赏图片3分钟来引入新课;在教学本课主要内容中,由于课程内容比较多,所以用25分钟,最后用10分钟来给课程做一个小结还有布置作业。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检查PPT课件,检查学生用具、收拢学生的注意力及课堂纪律。
提问上节课学的内容。
2、导入新课:
首先,进行回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现实主义绘画并且了解了其主要画家有米 勒、库尔贝、柯罗、杜米埃等,其主要特点是歌颂淳朴的劳动人民,揭示社会的本质。
然后,放映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自己对这些绘画作品颜色的感受。学生通过初步的思考来回答问题“五光十色,色彩斑斓”。
3、讲授本课
(1)、首先介绍印象派的概念,产生的时间,等一些问题。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先来请同学从其画面场景、艺术风格和特点来分析这幅画。教师小结:新印象主义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
在绘画艺术上注重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但是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3)、分别介绍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分析其不同的特点和其共性。《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塔希提妇女》
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4、总结
(1)提出问题:请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怎样的画,会是好画?(2)出连线题请同学来做连线题
莫奈
《酒吧侍女》
《塔西提妇女》
梵高
《卢昂大教堂》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修拉
《苹果和橘子》
塞尚
《向日葵》
高更
《日出·印象》
5、作业布置
关键词:色彩美学,印象主义绘画,莫奈作品
印象主义作为现代艺术的开端,具有艺术史、文化史、精神史等多方面的意义;作为油画绘画本体,它的意义自然也是独特的。
色彩美学以现代色彩科学为基础,受生理学、心理学、艺术学、人类学和美学等学科的制约,至今仍然是一门不是很成熟的学科。即使这样,也不能低估它的意义。
一、印象主义绘画与色彩美学
色彩美学的色彩科学理性精神延伸到印象主义绘画领域,引领印象主义绘画拓展绘画色彩空间,印象主义绘画与色彩美学的现代色彩科学理论密不可分。
二、色彩美学的特点
(一)印象主义画家独特的写生创作方法,既是创作的基本方式,也是学习绘画的正确方法。写生作画不是印象派画家的首创,印象派画家在户外直接描绘眼前的景色,强调的是直观色彩的感受。
(二)印象主义画家的色彩感觉是动态的色彩感觉,是全面深刻的感觉。重视色彩视觉感觉是所有造型艺术的普遍性规律,但古典传统绘画大师重视的是静态色彩感觉。他们的绘画色彩是建立在物象的“形”的基础上的,缺乏背景在色彩上的鲜活和清晰度。
(三)印象主义绘画创造出了新的绘画本位图像,构建起了新的色彩系统,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式。印象主义绘画是一个新的色彩系统,印象派画家竭力冲破古典传统绘画的藩篱,杜绝表现“明暗法”过细的素描描绘。
三、莫奈的作品
(一)《日出·印象》。《日出·印象》是写生画的杰作,堪称是改变世界表现方式的作品,是印象主义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873年,莫奈写生于法国阿佛尔港口创作了《日出·印象》。作品因其在绘画的技法上开辟了“直接画法”和色点笔触的表现方法而被写入西方现代美术史,它的诞生已经超出了当时法国主流艺术的审美经验,之所以引起一片哗然声,原因也在于此。
(二)《圣拉扎尔火车站》。《圣拉扎尔火车站》是绘画营造色彩空间的范本,画面统一中有丰富的色彩变化,机车喷出的烟雾形成蓝色、紫色的和谐,虚渺而有诗意。
(三)“草垛”同一主题系列连作(组画)。“草垛”同一主题系列连作(组画)是绘画形式表现的新艺术观念,它开创了20世纪美术那些使之成为艺术潮流的绘画表达方式。1890到1891年,莫奈共创作了“草垛”同一主题连作(组画)24幅。在“草垛”系列连作(组画)中,莫奈强调了色彩造型和“分离式”的笔触所形成的色彩效果,讲求色彩对比,使用灰色,分辨光与色彩的关系,看色调的色彩空间架构,将绘画色彩的表现力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四)《睡莲》。“睡莲”同一主题系列连作(组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莫奈在自己家中的池塘边创作的巨幅作品《睡莲》,作品与其说是在表现大师家中的“池塘睡莲”,还不如说是在表现大自然的丰富色彩。
现在看来,现代主义者们在艺术接力赛中从古典传统绘画中接过接力棒,走进了具象色彩画→表现装饰画→抽象色彩画……的艺术演绎环节中。这是绘画艺术史的必然逻辑?问题的提出,意味着思考已经开启。
从印象主义绘画已经给定的答案中,我们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在开始学习油画色彩时,应该认识到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是绘画色彩意识。顶礼膜拜偶像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他们、尊重他们、尊重艺术;知道艺术的昨天,领悟到艺术的今天,追寻艺术发展的明天。只有这样,绘画艺术才有稳固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2]杨超.光与色的奇迹——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美术[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赵英敏.莫奈画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4]王一川.西方现代美术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冯健亲.绘画色彩论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6]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7]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色彩的主观经验与客观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8]弗朗索瓦兹·巴尔伯·嘎尔.读懂印象派[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
关键词:绘画;印象主义;现代性法国印象派绘画,又名外光派,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是西方艺术史的重要艺术流派。历史上再无任何一种艺术主张像印象派一样,对现代艺术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之后的诸多西方艺术流派都将印象主义大师视为鼻祖。于此意义上,印象主义绘画是现代艺术的先声,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审美倾向。
普遍意义认为,印象派绘画是关于光与影的艺术,以科学与理性的态度追求瞬间性的客观视觉。这一主张在当时引起学院派的排斥和沙龙抵制,1874年,一群落选官方沙龙展的青年艺术家共同举办了第一次联合展览,展览名为“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共有29位艺术家参加展览,这些人以古典画家格莱尔画室的四个学生莫奈、雷诺阿、西斯莱、巴奇依为核心,加上他们结交的毕沙罗、塞尚和女画家魔力所等人,最后马奈和德加也加入了其中,作品160余件,展览立刻引起社会巨大反响。《喧噪》杂志记者路易·勒洛瓦撰文加以讽刺,题为“印象主义者展览会”。文中充满讥讽意味的称谓,反而被这群青年画家接受,成为其艺术代名词。
那么,作为现代艺术开端的印象主义绘画,在当时激变的社会环境中,可从三个维度,辨析其现代性的审美倾向。
(1)印象主义产生同期于欧洲工业化兴起,其艺术主张必定受当时科学技术研究影响,而19世纪物理学研究,便为印象派的产生提供了色彩理论方面的科学依据,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扬、法国化学家谢弗雷尔等人对光和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论证出色彩色谱理论,发表了《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原理》一文。他分析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太阳光谱色,指出物像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光线的能力等,而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必须受到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否定了固有颜色存在。光与影的关系有了科学的解释和定义,此时,传统固有色的观念,被彻底打破。
紧接着,光与影的研究成果极大启发了画家们。于是,画家们对色彩的认识也大大神话,有几对色光两两相混成为白光,而有几种颜色互相混合会变为黑色,这些色光和颜料互为补色关系,如黄与紫、红与绿、橙与蓝,在画家们的色彩写生中,这种补色关系利于画面中分析和识别色彩。除此之外,对阴影的认识也大大改变,过去仅认为阴影只是棕色的酱油调子,无色彩可寻,但当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科学观审视物象时,发现其同样受反射和环境色的影响,并呈现出丰富色彩,且阴影常与光源色的冷暖呈相反的色性。这些规律为印象派画家大胆实验,他们为求得真实和鲜明的色彩效果,开始采用以色块、色线或色点并置的手法描绘对象。如红色和蓝色并置而得到明亮的紫色。如此一来,印象派绘画较古典油画格外鲜活生动,可见,印象派在色彩主张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传递出光和影的真正风采。
(2)印象主义绘画遭遇了19世纪照相术的发明,这个新手段使得印象派画家们兴奋不已,摄影解释了表象的多样性以及直接捕捉真实的能力。在此前,绘画承担着记录形象的重要任务,随着照相术的普及,绘画艺术失去了它从前的功能优势,绘画的古典属性被迅速瓦解了,当时有些艺术家水土不服,不愿正视照相术的影响,并担忧绘画无发展前途。这种危机感促使部分艺术家转而寻找绘画色彩方面的新途径,这正是印象主义产生的直接诱因,它是把现实主义至于视觉感受全部控制之下的结果。
著名诗人波德莱尔与印象主义画家们生活在同一时代,他曾说:“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每个古代画家都有一种现代性,古代留下来的大部分美丽的肖像都穿着当时的衣服。他们是完全协调的,因为服装、发型、举止、目光和微笑(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仪态眼神和微笑)构成了全部生命力的整体。这种过渡的、短暂的,其变化如此频繁的成分,你们没有权利蔑视和忽略。”波德莱尔所定义的现代性,主要指现世性,即当下时代的特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倡画家们画自己时代的现实中存在的东西。他说:“如同任何可能的现象一样,任何美都包含某种永恒的东西和某种过渡的东西,即绝对的东西和特殊的东西。绝对的,永恒的美不存在,或者说它是各种美的普遍的、外表上经过抽象的精华。每一种美的特殊成分来自激情,而由于我们有我们的特殊的激情,所以我们有我们的美。”特殊的美的根基在于那个时代特有的现实。这种特殊的现实不同于历史,也不同于宗教,而是每个人亲眼看到的那一切生活形态。马奈为首的印象派画家们坚持画自己的看到的东西,包括德加的作品中,有强烈摄影视角共性,这都是审美的现代性表现。
(3)印象主义的画家们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史诗般的诗意形象。虽然印象派早期的作品大部分在诺曼底海滨与巴黎郊区完成,而且风景画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大自然,但“城市”才是印象派画家们的兴趣点,因此“城市风景”成为印象派绘画的重点描绘对象。注重城市的气氛和活力,表达城市景致,莫奈、毕沙罗的作品都在追求这些物象的透视效果。此外,19世纪也是欧洲铁路诞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也成为现代化生活的缩影,还包括巴黎的社会交往场所,马路、林荫道、咖啡馆、剧院的后台、三流酒吧等,印象派畫家们用他们的作品,证实了城市工业化和新型玻璃钢铁建筑的城市生态。
德加、卡耶博特等印象派画家室内画,他们研究照明光、舞台光,大量的画歌女和舞女,德加观察日常生活的场景,又是找到一些新颖和正确的东西,他画的《洗涤女工》形象鲜明而真实,那不是平庸的真实,而是属于在一书中是一切都变得精炼和灿烂的那种伟大而奇妙的真实。现实题材中,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有千百种令人意外的方法,新的视觉和有趣的组合,让印象派绘画随意而生动。
总之,在19世纪最后三十年,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在自然科学研究对人文艺术的积极影响下,印象主义以先锋和艺术运动的姿态,毫不犹豫的摒弃了文艺复兴时期所强调的人本主义和古典的叙事中心。由此,15世纪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关于文艺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用艺术的想象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全面瓦解,印象主义绘画在总体上所体现的艺术革新与传统艺术观念、趣味的对立,反映了中产阶级或市民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活跃和上升的地位,反映了这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于是,艺术表达从内涵到样式开始革新,从视觉到观念的关注日趋深入,现代性特征倾向愈发鲜明。自印象主义绘画发轫,西方艺术的现代风采始见端倪。参考文献:
[1] 贡布里希(英).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 上田敏(日).现代艺术十二讲[M].丰子恺,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装饰绘画,装饰绘画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设计课,是室内陈设设计中装饰性陈设(软装潢)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室内设计中装饰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为本专业后续课程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奠定基础。
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对本课题从教材分析、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分析、考核方式和标准等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处理:
目前这门课所采用的教材是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但教材结构是以章节划分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出现脱节的现象,造成在教学过程理论讲授知识不能真正应用于实践中,比如前面所讲授造型、构图方法到后面实践过程已经全部在脑海中消失,对这样的问题,我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打破了章节的划分,而是以各种实训项目为单元安排教学,把有关设计要点如 造型、构图、色彩穿插在具体实训项目的中完成,形成理论和实践完整体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教学内容重组:
根据以上对教材处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重组,采用模块式教学,将全部内容分为四大模块,模块一是基础模块,通过这一模块使学生对装饰绘画有个初步的了解;模块二是民间装饰艺术模块,分别主要训练学生造型方法、构图方式以及装饰色彩应用;模块三是传统装饰艺术模块,模块四是现代装饰艺术模块主要对前面所将知识综合应用以及材料和表现技法结合。这样避免枯燥的理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要求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特点和市场和岗位能力需求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重点掌握挂盘设计的多种造型方法、构图方式、色彩搭配知识掌握挂盘设计制作技法和步骤。能力目标:
2、通过教学、实训,强化学生运用适形造型和适形变形等造型方法进行装饰图案设计能力,结合山西旅游环境设计旅游工艺品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兴趣,交流合作的综合素质。
4、教学要点:
1、重点:掌握挂盘设计中各种造型方法、构图、色彩(重点)
2、难点:挂盘制作技法和步骤
二、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现场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意装饰图案。
2、项目教学法: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主线,将教学内容与项目有机的贯穿在一起的一种教学形式。在项目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中来展开的。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研究一些优秀案例,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三、学法指导:
1、讲授指导
2、交流指导(主)
3、点拨指导
4、示范指导(主)
四、学情分析
对于目前我系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绘画功底不是很深,乐于动手操作,不喜欢理论知识讲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项目导入
《挂盘设计》这节课的导入,首先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一些各种题材(人物、植物、花卉、景物等)单独纹样展示给学生,设下疑问,同学们你想象过将这些图案放在一个圆形盘子里,会是什么样?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想象将各种图案装在盘子里的情景,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学生回答:有的学生说:放进去不难办到,怎么能好看,却不是很容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完成这项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激情,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触发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很巧妙地过渡到本课《挂盘设计》的学习。
第二环节:素材收集设计定位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结合目前室内装饰品市场了解,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定位,教师根据产品设计定位,如:根据设计题材(人物、动物、植物、景物)将学生分为四组,根据设计题材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参考资料搜集图片素材,教师帮助学生完成素材的选择
第三环节:设计草图绘制—所需知识探究
一、装饰造型的方法
老师问: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把刚才展示图案很好的装饰在盘子里,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同学回答: “造型”。“我们下面就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教师展示一些挂盘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图案造型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多种造型手法:
(一)夸张变形;
(二)借线造型;
(三)共用形相生;
(四)借形造型;
(五)打散重构;
(六)适形变形和适形造型。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学习获得知识。
二、装饰构图
老师说: “我们解决了造型问题,设计好了图案,那么我们如何把它安排在圆形盘中呢?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刚才所展示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探讨构图的问题。”
这时,教师再次展示那些挂盘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图案构图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多种构图形式:
(一)平视构图;
(二)立视构图;
(三)重叠构图;
(四)自由构图;
(五)多维透视构图。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学习获得知识。
二、装饰色彩运用
老师说: “我们前面解决了造型、构图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添加色彩呢?让我们一起探讨色彩的问题。”
这时,教师出示提前绘制好的24色色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色彩调和方法:
(一)类似调和;
(二)对比调和;
(三)间隔色调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探究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学习获得知识。
第四环节:创意定稿
教师根据四个小组绘制的设计草图,组织每位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讲评,教师点评后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教师审核定稿。
设计意图:设计草图的讲评是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最好方式,教师点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
第五环节:设计制作----工艺步骤演示
这一环节,教师展示优秀挂盘作品实物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工艺制作步骤,让学生分组讨论,由每组组长讲述工艺步骤,教师引导。
之后,教师通过边讲解边示范来演示制作步骤,起到巩固教学内容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工艺制作步骤,这时更好完成项目关键环节。第六环节 作品展示评价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六:项目总结
实训项目训练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项目执行和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教师采用讲授指导、交流指导(主)、示范指导(主)等指导方法,整个学习过程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总之,通过以上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室内陈设设计岗位培养了专门从事装饰画设计制作职业技能人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项目执行和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教师采用讲授指导、交流指导(主)、示范指导(主)等指导方法整个学习过程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注重的是项目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六、考核方式和标准
1、考核方式:课程的考核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主要考核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和团队协作能力,结果考核是对学生综合项目实训的设计能力和作品效果的考核。
2、课程考核的标准:
项目实践考核标准、过程考核标准、综合实训考核标准
七、板书设计
挂盘设计制作
1、设计定位、素材搜集;
2、设计草图绘制:理论知识点(重点)
(1)装饰造型(2)装饰构图(3)装饰色彩运用
3、创意定稿
4、设计制作 工艺步骤(难点)(1)材料与工具(2)制作步骤
一、说教材
【课题】
“可爱的家”图画创作比赛
【内容分析】
本课书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六课《漂亮的房子》第二课时的内容,为了能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任务出发,故将主题定为“家”,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windows”画笔的基本操作和常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形象直观,灵活有趣,色彩鲜明,思想开阔,题材平实。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应用,描绘出“美丽的家”。在此过程中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并让他们充分集合一切的可开发资源,勇于开拓创新,让课本知识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使创新思维、审美能力、爱国情操、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在“windows”画笔中运用各种工具和颜色的综合处理能力。
2、培养的协作性学习和活动性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
【教材处理】
为了突破重、难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练”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喜闻乐见的学习任务出发———————描绘“美丽的家”,以兴趣为动力,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法,在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里完成学习任务。
二、说教学方法
【所用教具】广播系统、“可爱的家”佳作数幅、教学课件
【课前准备】将学生随机分成二到三人一组,全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所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作品点评法
三、说教学过程
1、谈话法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有几位同学将他们的家搬到电脑里去,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好吗?
生:好。
2、佳作示范,抛砖引玉
师:他们的家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能说说他们的家为什么美丽?
3、(请学生点评作品)
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出各幅画的特点。
4、得出结论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主题鲜明,布局合理,色彩和谐、创作新颖等。
师:大家知道他们的画是怎么样创作出来的吗?
生:是用我们学习过的“windows”画笔创作出来的。
师:你们能将自己的美丽的家用“windows”画笔画到电脑中来吗?
生:能。
师: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个以“美丽的家”为主题的创作比赛好吗?
生:好。
5、呈现任务:
【任务】
创作一幅以“美丽的家”为主题的画。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画必须用“windows”画笔完成。
【评奖】
根据作品的.整体布局、颜色搭配、生动形象,为标准,可以适当加入花草树木、动物、景色等素材,增添画的感染力。
【奖励方案】
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六名,获奖者将得到证书一本,并将作品放在电脑室的佳作示范区中展出。
【作品上交】
以作者的姓名为作品的文件名,上传到以下的文件夹中teadher学生作品可爱的家
【作品的评奖方案】
作者姓名
整体布局(30分)
颜色搭配(20分)
设计创意(20分)
素材运用(20分)
其他(10)
总得分
6、学生创作: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与你的组员一起大显身手,一展才华,用你们的智慧将‘美丽的家’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抓紧学生好表扬、爱表现的特点,用激励性语言来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和创作的意欲。(停止广播)
将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与组员的协作,完成图画。这时,我走到学生的中间,解决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和指点他们从多种途径,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画画,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创意倍出的效果。
7、作品上交
8、作品评价,体味成功
由学生推选出五位学生和教师一起组成“作品评审团”根据作品的评审标准给以评分,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请一部分的作品作者说说该幅作品构思意图、表现优势等。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让更多、更好的创作精华得以进一步的交流,使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
9、心得交流,共同进步
请得一、二等奖学生说说创作的感受,作品得奖的关键,并为如何才能做出一幅好的作品谈一下个人的见解。让学生在此中明白,“windows”画笔是能得心应手地画出好作品来,只要你愿意去探索,去发现。
四、自我评价
整节课,从任务的确立到作品的评价,为的都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去发挥、去创新,通过协作、实践创作出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可爱的家”。
本节课以我镇开展的《在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为指导中心,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在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从任务的确立到作品的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充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
初二年的学生在初一年的时候已学过《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一课,对于色彩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我们发现学生在小时候,虽然对于色彩知识知道得并不多,却能无拘无束的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随着认知的`成长,学生反而失去了那种纯真的艺术表现,
如何让学生在掌握色彩搭配知识的同时,又激起学生那种纯真的艺术表现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少些条条框框,多一些情感的发泄,要让学生乐意接受。
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选用教材中的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作品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一些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让学生更注重运用色彩来表现主观情感,以此拓宽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贯彻“教师不是选择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这一现代教育观念。在作业设计上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的作业。采取谈话式教学法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体现教学的民主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出于学生的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虽然在中国第一个开始接受印象派思想的是美术家是李叔同,但真正开始主张将印象派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是美学家刘海粟, 他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在中国的重要引入人。刘海粟虽没有受过欧洲绘画的专业教育,但他在对日本的考察后, 便信心满满的在中国推广印象派思想。印象主义在中国一经传入便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与学习, 印象派绘画同中国油画艺术的相互渗透,为中国油画开拓了新的事业和道路。
(一)印象主义绘画的创作理念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印象派画家借助光学等科学理论的实验成果对绘画形式和技法进行了大胆探索,促进了欧洲绘画技法的全面改革,也给有志向革新中国绘画的艺术家们以鼓励和启示。印象派主张走出画室,在大自然中作画的方法,也弥补了中国晚期文人画中的缺陷。印象派画家通过写生来描绘瞬间的印象和感觉,在这方面也与中国画的绘画理论有着“殊途同归” 之妙。
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是一个被称为“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的艺术大师。他的绘画来源于写实,逐渐走向表现并不断地融入中国写意和抽象元素。他在绘画上重视写实,他的作品大部分也来自于户外写生,重视对客观自然的体验,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感受的表现。他的艺术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节奏,是中国美术史上极力推崇形式美感的人,他的艺术理念也推动了20世纪后期中国艺术向现代艺术的发展。
(二)印象主义绘画色彩的运用对中国绘画色彩的影响:
自从中国的画家接触到印象派绘画观念以后,便对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也开始对本国绘画的发展前途有了更大的信心。在学习了印象派观念之后他们也开始像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尝试明亮的颜色而摒弃之前灰暗的调子并开始尝试用纯度较高的颜色,使画面在色彩并置的关系中发挥巧妙的作用。如今,在印象主义绘画理念和技法的学习之下,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特别是对写实色彩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有了明确的方法。在与西方艺术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以后,中国的现代主义绘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中国油画的语音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当代写实派画家朱春林,其实就是这样一位积极向印象主义学习的画家。他的作品如许多印象派大师一样,独特的表现了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光斑”,画面效果独特而富有趣味。正如他自己在《中国写实画派 · 朱春林》一文中说到的:“人类文化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乃是追求幸福,智慧,永恒的生命价值。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人类一直以不同的途径探求,并且还要无止境地追问下去。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过是一种载体,我们试图通过绘画来思考人生,智慧、永恒的问题,目的乃是使思想升华,提升生命的境界,同时也给观者带来视觉愉悦和精神享受。”[2]
(三)印象主义的绘画技法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
有着扎实的绘画功底是印象派画家所共有的特点,但他们更加注重用潇洒自如的笔触和画面效果来表达自己情绪和物象的神韵,完成后的画面效果很有写意性和自己独有的特点,这也非常符合中国式的审美欣赏。曹娜在《试论印象派绘画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中也曾说到过:“1993年章晓明的作品《画室》,采用了‘涂涂抹抹’‘痕迹叠痕迹’的方式,捕捉即时的印象,这很明显受到印象派绘画技法的影响。”[3]
(四)印象主义绘画与中国绘画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印象派绘画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仅靠自己的探索与发现,也不断地借鉴其他画种,例如中国画、日本浮世绘版画(日本浮世绘版画的表现语言也源于中国)等东方艺术文化,从中吸收精髓与经验。在印象派艺术发展的后期,画家们在作画技巧上开始尝试“写”,并开始关注中国的绘画特点啊,尝试表现类似于中国画中写意笔墨的画面效果,作品上也或多或少的带有东方元素。
19世纪后期,莫奈开始尝试和探索东方元素,所画作品也大多带有东方韵味,例如《穿日本和服的莫奈夫人》和 《睡莲池塘上的桥》,都是莫奈将东西方文化合二为一的杰作。正如刘春静在《莫奈油画中的东方元素》中提及的:“那暂停的一刻,东方叫做桥,莫奈也倾心于此,西方的桥是用来过的,日本的桥是用来看的,中国的桥却是让人走到桥中心,一时回首不辨南北的。到最后的一池睡莲,莫奈的东方审美趣味又回归到最古老的东方,变成纯中国式的了,他所追求与表现的是不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在笔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同时,在印象派的影响下,中国的画家在对颜色的使用上和之前相比也从淡雅变为之后的相对鲜艳。例如中国著名画家关山月和傅抱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联手合作的巨幅画作《江山如此多娇》,用变化丰富的暖色描绘出了新中国壮美的山河和勃勃的生机,展示出了浓厚的时代色彩。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印象主义更注重在绘画作品中对外部光线的描绘与表现,这也必然为而后出现的后印象主义和形式主义开辟了新的道路。虽然在印象主义出现的初期也曾受到过争议,但最终被画界所认可,在印象主义理论和观念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印象主义”各流派,在现代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更是推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和革新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摘要:印象主义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欧洲文化艺术中心法国的一种艺术风格,是世界现代艺术历史上最为光辉的时期之一,其矛头是反对古典主义的陈陈相因和浪漫主义的矫揉造作。印象主义在中国一经传入便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与学习。印象派绘画同中国油画艺术的相互渗透,为中国油画开拓了新的事业和道路。
关键词:印象派,中国印象派绘画,中国印象派画家
参考文献
[1]引文来自刘跃进.《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云梦学刊。2007年.
[2]班玛嘉灿.《法国印象派绘画及其影响》[J].2008-02-02.
[4]刘春静.《莫奈油画中的东方元素》[J].2011年1月.《教书育人.高校论坛》108-110页.
一、简述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
歌德说:“绘画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人能够而且应该看到的东西,而往往也是他没有看到的东西。”
西方表现主义包括20世纪早期流行于德国以及北欧诸国的现代表现主义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夸张的线条,极具情绪化的笔触和色彩扭曲的形象,成为画家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宣泄情感的主要方式。代表画家有爱德华·蒙克、陆奥,代表流派有德国表现主义——“桥社”和“青骑士”。
伴随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化,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自“广州双年展”、“后八九新艺术”展览举办之后,西方社会从中认识到了这些新颖的艺术形象所展露出的中国现实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介入,随后出现的主张颠覆传统观念的艺术发生了更加复杂的变化,使得诸多艺术家成为新艺术观念的图解者。然而,当绘画本身成为仅存观念的表达时,绘画性本身的意义则已消失殆尽。这时,一些受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和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影响的当代艺术家坚持追求绘画性并力求表达真实的自我感受,给处在发展中的中国绘画艺术带来新鲜的空气,代表画家有周春芽、曾梵志、毛旭辉等。
二、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联系
一直以来,中国油画的发展与西方绘画始终存在诸多联系,其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表现方式上给予了中国表现性绘画很深的影响,表现主义独特的语言方式:情绪化的笔触和色彩,夸张的线条和形象及对绘画性的执着,都带给中国表现性绘画带来诸多提示。
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绘画代表画家爱德华·蒙克——被誉为20世纪西方现代表现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与蒙克同时期还有深受蒙克影响的表现主义画家马克斯·贝克曼,他是个擅长表现痛苦和死亡的表现主义画家,画面通常充斥着各种棱角尖利、相互强烈挤压的形式,注重空间和深度的表达。
中国油画家曾梵志早期的作品就深受表现主义画家马克斯·贝克曼的影响,从他早期的作品《协和医院 三联画》中清晰的显露出马克斯·贝克曼的语言方式。画家曾说:“早期我从很多西方名家大师那里吸取营养,后来我迷恋表现主义,一些表现主义手法至今影响着我。”
桥社艺术家追随蒙克的艺术风格,反对学院派的自然主义,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狂放、激烈的艺术语言、鲜明的轮廓、浓烈的色彩构成了画家们独特的绘画语言方式。中国油画家毛旭辉早期的绘画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油画《红色体积》中生猛的笔触、浓烈的色彩带有表现主义绘画的感受。后来的《家长》系列更是受到马克斯·贝克曼的影响。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巴塞利兹运用强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来表现倒挂的人物形象,画面中倒置的形象是巴塞利兹主要的绘画方式。中国当代油画家周春芽的绘画风格深受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其中巴塞利兹、彭克等新表现主义画家对其影响尤为突出。周春芽运用强烈的笔触、线条和色彩,为其作品赋予了鲜明的活力。代表作《绿狗》显示出的粗犷有力的笔触和《桃花》系列中浓烈的红与绿色彩都与德国新表现主义保持紧密的联系。
三、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区别
比较中国表现性绘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二者存在诸多联系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区别,尤其在审美趋向上的区别。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展现出的视觉感受是直接、纯粹、近乎极端的,这与中国表现性绘画呈现出写意的笔墨效果是大相径庭的;表现主义宣泄的情绪与中国绘画主张的内敛或“以柔克刚”的理念是不同的;表现主义绘画所追求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中国表现性绘画追求的意境是两种概念。
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中总会流露出不安、矛盾、孤独和恐惧的视觉感受,如马克思·贝克曼的《夜》表现出的痛苦让人窒息。正如霍尔曼·巴尔所描述:“人从他的灵魂深处发出尖叫,整个时代变成了一声奇异的、刺耳的呼嚎。艺术也在尖叫,尖叫着进入深沉的黑暗,为求救而尖叫,为灵魂而尖叫,那就是表现主义。”
中国的表现性绘画注重画面的意境表现,画家立足本土文化,在传承中国绘画传统审美趋向的前提下创新。代表画家周春芽,接受德国新表现主义语言方式的影响之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尝试运用表现主义的笔触与传统的方式相结合,把传统的东西赋予新生,从而形成了极具个人特点的绘画风格。《太湖石》系列中画家尝试用熟悉的方法去解释石头的含义,在古人作品的影响下,画家传承了画面“温和”与“内敛”的中国绘画审美趋向。这正如油画家曾梵志所说:“中国古代的水墨画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西方艺术讲究科学和透视法,带有很多理性的东西,而中国画讲究品位和境界。”
四、总结
从油画语言的角度讲,无论是材料、基本技术还是表现形式,西方表现主义绘画都给带给中国表现性油画诸多影响。然而,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表现性油画如何获得更多自身的发展,还要看画家们能否从传统中吸收营养,避免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或西画中用的拿来主义。如彭肜在她《全球化与中国图像》书中写到:“中国油画家应该从中国直接的历史经验和生存智慧及美学传统里吸取营养,如果中国油画家没有直接的文化身份意识,没有独特的中国经验和东方韵味,油画永远只会是中国文化的外来者。”
当然,时间会给出一个有力的论证:从中国的语境出发,本土化现在乃至将来都将是中国油画艺术必然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吕鹏.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德]杜贝.表现主义艺术家[M], 张言梦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奥地利]霍尔曼·巴尔 .表现主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2005
[4]彭肜.全球化与中国图像[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
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与色彩写生教学
本文对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理论进行了阐述,说明了二者对现代绘画色彩的.写生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以期达到理想的色彩写生教学效果.
作 者:王昌德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印象派 后印象派 色彩写生学院:艺术与服装学院班级:服表姓名:田浩然学号:1
1301班
1310550101
摘要: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本文就超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分析学说的内在联系及超现实主义画家和作品加以分析,最后就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绘画史上的历史贡献和其自身魅力加以阐述。
关键词:潜意识;非理性;梦境;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奥地利精神理论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超现实主义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战结束后阶级矛盾极化,经济危机的爆发,反动势力的猖獗导致了西方从事艺术的知识分子在混乱、艰难地环境中探索新的创作方法,超现实运动则成为他们内在宣泄、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超现实主义吸收了达达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精神并对理智、逻辑、文化传统特别是民族传统的虚无主义予以否定,1930年,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三个宣言标志着超 2
现实主义的艺术纲领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以下我将从超现实主义艺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达利与潜意识、米罗与潜意识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超现实主义艺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
超现实主义绘画中“超”并非是真实地再现自然中的事物,不能与超级现实主义混为一谈,它主要描绘的是超越自然界中表面的现象,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活动,超现实主义运动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影响,包括潜意识、无意识、梦幻、非理性、性欲等;潜意识即人们思想中潜在的欲望观点。梦幻即人们在梦境中看到的人或物。无意识即本能的动机和欲望。性欲即被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欲望;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梦幻、性欲等才是人们内心真实的心态。他还表示随着人类社会集体活动方式的进化,为了强调人际关系,人的心理被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人格也遭分裂被划分为原我、自我、超我,当后两者压倒前者时,那么人的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感,便会导致困惑,而要治愈的话就应把潜意识中的欲望解放出来。这些理论对超现实主义画家来讲也产生了最重要最富启迪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画家宣称人的本能、梦幻、潜意识领域是文 3
艺创作的源泉,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至酷,只有人的无意识、梦幻和神经错乱才是人的精神真正的活动,他把潜意识看作是文艺作品的源泉。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由于生活中道德因素的制约,潜意识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超现实主义应该将其解放出来,使人的精神获得自由和解放;在弗洛伊德理论中描述为 “梦从整体来说,是某种东西扭曲的代替品,一些潜在的意识对梦的理解就是潜意识发现的材料”(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介绍》)。而这个被弗洛伊德认为的梦的工作过程对超现实主义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潜在的内容则是潜意识的一部分,这是思想难于表达的部分,弗洛伊德理论中还认为人们在梦境的事物被简化为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例如当你梦到洞、穴等物体则象征着女性的生殖器官;而梦到刀、抢、山等坚硬的物体时则象征为男性的生殖器官。而且弗洛伊德还认为存在着换位的过程,即焦点在梦境中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转到不起眼的位置,例如:白日梦、呱唧舌头等,这些理论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也得到了运用,像在绘画中则用混乱的线条和任意涂抹的颜色或被肢解的人体来抒发内心的情愫。正像《超现实主义宣言》中解释:“超现实主义是纯粹的① 4
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书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的启示,没有理性的控制,没有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我相信,在表面上被认为矛盾的两个状态,将来是有办法解决的,那便是梦与现实的统一。那可以说是绝对现实的一种,也可以说是超现实的一种”。从这宣言中可以明了超现实主义是追求梦与现实的统一,并且是以人类为对象作为表现的范围超现实主义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即对梦幻的万能和对理想的不带偏见的活动的信仰,总而言之,超现实主义绘画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为其理论依据,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说也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得到了应用和认可。
二、达利作品中的潜意识体现
残酷的战争摧毁了一切,包括人们的美好理想和善良心灵。一批从战争中逃出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
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 ② 5(图1)达利 《内战的预感》672×288cm 1993年
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为表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社会的不满,以及个人理想在现实社会中的幻灭,便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寻找出路,他们把潜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作为创作的源泉,利用图画象征、造型隐喻、改变环境等手法表现荒谬、混乱的感觉和形象构造了许多变形、幻想、魔术般的奇异世界,强 调 在艺术创作中要尽量利用“反理性”和“机遇”,认为艺术家应该“听从潜意识的自由活动来支配艺术创作”。
③提到超现实主义画家就不得不提到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基里科。基里柯是超现实主义者十分推崇的一位,其可能也是最早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多为有意识地将物体自由的组合在以其,表现出物与物之间新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的,因此他的作品画面如谜一样,像梦境中的物象被描绘出来,有一种异常的感觉。正因为如此超现实主义画家认为基里科是他们绘画的带路人,其作品《孩子的头脑》,也被超现实主义者当作为绘画中应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典范。基里科的父亲是一位铁路工程师,对基里科非常疼爱,但父亲去世后,基里科非常怀念父亲,常常梦见父亲,在《孩子的头脑》这幅作品中,他将儿童心目中的两个权威人物——父亲和英雄重叠为一个形象,梦中的父亲形象和蔼可亲、但目光深疑,而现实中的父亲是一位绅士,极富有正义感,基里科说《孩子的头脑》是“父亲和拿破仑三世的想 6
象,”也因此被超现实主义者大为崇拜;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还有卢梭、米罗、达利、恩斯特、马格利特等人。超现实主义画派就是要以梦幻中景象为依据,表现出无法出现的幻想,他们希望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利用非理性的手法及超越现实的幻想来描绘或对日常的事物进行重新组合,给人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因此他们利用弗洛伊德的梦的研究来解决人生,其手法就是将梦境的事物做成笔记,随时记下梦幻的场景,通过改变环境的手法,即把物体不放在应该放的地方来描绘,但其风格却各不相同。
像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作品《内战的预感》(如图1),该作品描绘的是在一个比较写实的蓝色天空下,主体形象却呈现出荒诞的情景,像是人体经拆散后重新组合起来的,非常的恐怖,在地下散碎的东西像是人的内脏器官;这显然并非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像是人在做恶梦时梦见的情景,这幅画所处的时代背景稍加注意的话就不难发现,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表现的是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因为《内战的预感》实际上是对西班牙内战的情绪反映,画家用一种极为“逼真”的描绘手法或极为抽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它潜意识中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通过此作品表达了对非正义战争的一种控诉;同样的表达方式在达利的其他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如图2)《记忆的永恒》相信我们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场景,显然这是达利梦幻的、潜意识的表达;画面中一棵枯秃秃的树枝上挂着一块软化的钟表,在桌面红色的钟表上聚焦着一群黑色的蚂蚁,仿佛要将时间吞噬,而在画面中
(图2)《记忆的永恒》达利 24.1×33cm 1931年
央的物体更为奇怪,像是扭曲了变形的人头,在人头上摊着一个同样被软化了的钟表。有人分析达利的这幅作品旨在告诉人们时间在我们人生中的重要性,它将人生的时钟分为三个阶段童年、中年、老年,蚂蚁的嬉戏与整个沉寂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代表着我们无忧无虑、天真欢乐的童年,在树梢上的为我们中年,时钟爬得最高却也最为疲惫,是的,当一个人的事业达到高峰,那么他的时间也是最宝贵的,第三个阶段即不再追求名利,希望生活过的安逸;第四个阶段按部就班,一切都很坦然。当然在这幅画的神秘笼罩下,还有其他的解释,但不管达利到底想用这幅作品表达什么?隐喻什么?只要我们看上一眼都无法抗拒它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8
就像达利看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后说的 :“我不知疲倦地解析自我,不仅是梦,还有我所发生的一切,其中包括纯粹的偶然事件,对于任何解析,最重要的是方法”。
三、米罗作品中的潜意识体现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另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米罗,同样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影响,但与达利的绘画风格却不相同,达利倾向于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而米罗的创作表现方式是有意的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直觉式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因此在它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即有机的超现实主义,同达利的作品想比较,米罗的作品是令人愉快的 ④ 9
而非恐怖,其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但如果你认为它是漫不经心的随意画出来的效果,那你就错了。它们其实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图3)《哈里昆的狂欢》 米罗1440—1445年作 结合的效果(如图3),《哈里昆的狂欢》,该作品是米罗尝试超现实主义的初期作品,远远看上去,好像上面 摆满了许 多奇怪的玩意儿,散乱地摆放在上面,传统的构法则在这里已经荡然无存了首先被我们吸引的 应该是那漂亮的单纯的色彩和那星星点点的符号;仔细一看就不难发现,画者表现的是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者狂热的集会,只有人是悲哀的,他留着风雅的胡子,叼着烟斗,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什么象征意义,画家充分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据说米罗在这幅画中描写是因为贫困、饥饿而产生的幻觉。1939年米罗曾写道“饥饿的时候,心脏好像被刀刺扰着,饥饿便产生了一种像画面那样美丽的幻觉”,一些人初次接触米罗的作品时,可能会同儿童时期的涂鸦画作比较,甚至认为米罗的作品极为简单没有功底,确然在米罗的作品中保留着儿童时期的单纯色彩、诙谐幽默,但不可否认米罗的表现手法要比儿童时期的涂鸦画要成熟沉稳的多,其实这就是米罗画面想要达到的效果。
⑤
四、结语
超现实,是人类内心世界的现实,确切地说,是通过超越我们的理性感知的世界而达到人性的内在世界,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感官所及的现实表层,而是深藏在表层之下的,未经受到外向的,创造物质的,与外界条件作斗争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进程——在此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的积累,可以见出一步一个脚印的历史痕迹来,另一方面,人类在与外界相抗争时,总是忘不了回溯自己的心灵真实。“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困扰着我们。正是在不断回答这样的问题中,人类建立了对自己实质的认识。超现实,既是人类心灵的一面永恒的镜子,绝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泽,它反射历史,又为未来照明。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画家们开始探索自己非理性的一面,以找到新的创作自由。虽然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情景奇异怪诞,与现实格格不入,体现了“反常”的特征,却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感,给人以灵验、虚无的感觉。超现实主义绘画显示出不同于以往的最能体现绘画本质的语言特征和艺术技巧。这种创作方法是对以往以理性、现实为特征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反动,目的在于对真实的深层次探索和表现。超现实主义绘画多半依靠具象表现形式与抽象画面情景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意境与具象实体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了追寻艺术家个体感受的信息。也开创了绘画手段和内心表达的新途径,超现实主义绘画曾因荒诞无奇的表现手法在艺术史上受到很大的争议,但我个人认为超现实主义自身及对以后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力求突破合乎逻辑与真实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以展现一种绝对的或超然的真实情景。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其充满幻想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奇特风格,对20世纪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超现实主义画家通过潜意识的领域来描绘表达内心情感,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着非常逼真的写实功底和技巧,虽然是梦幻的荒诞的事物,但它是潜意识中最真实的心态,而且这种创作方式、创作源泉在以往的绘画史上是没有的,是对艺术的大胆尝试,因此我认为超现实主义在绘画史上具有超越历史的奇异力量和独特的魅力,超现实主义之功劳是不可抹杀的。
超现实主义绘画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依据,无论是题材、造型、表达方式还是绘画素材都突破了以前绘画的方式,从“愚蠢的古怪思想”到积极宣传仇恨人类、黑暗势力和战争,这就是超现实主义所走过的真正道路。
注释:
①弗洛伊德著.《心理分析的介绍》,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第182页.② http://baike.baidu.com/view/39616.htm ③新平著.《潜意识与心理错位》,湖北: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第162页.④王红媛著.《米罗论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第45页.⑤《艺术法典》,1947年12月第一期,第13页.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