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学 于永正老师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教学 于永正老师(精选8篇)

作为教学 于永正老师 篇1

于永正研究 2011-03-27 10:16:05 阅读4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学会学习背景下,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金虹霞

如今,大家要选内容上公开课,大家会毫无疑虑地避开作文。的确,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软当(包括我在内),大家只要谈到作文就会直摇头,感觉无可奈何。有人随机抽取456名四年级学生,就作文的方方面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作文表示不喜欢的占77.8%。其中54.6%不大喜欢作文的学生表示,对某次作文愿不愿意写,取决于要求写什么,会写、能写的尚可,反之则不喜欢。在456名学生中,喜欢自由命题的高达54.2%。问及作文存在哪些困难,无内容可写和材料无新意的共占60.1%。在作文指导方面,希望老师启发和让学生讨论的共占67.5%。

上述调查表明,不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占多数,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学生喜欢写自己想写的,希望采用教师启发和同学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作文指导。那么,是什么导致现在的作

文教学这样的局面,究其原因有几下几点:

1.学生阅读量不足,缺少词汇量,积累的好词佳句偏少。

2.老师对学生习作的要求过高,使学生丧失了成功感,成功感丧失的同时对习作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少

了。

3.写作要求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写的内容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

这就引发了我对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走出误区,让学生乐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好的内驱力。新课程作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作为实施教学的前提。说实话,课标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从低年级的3个要求到中年级的7个要求最后道高年级的13个要求,从内容和能力的培养上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尽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保护好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老师应作“铺路人”

丰富的词汇大多来源于课外书籍,因此老师要当好铺路人,尽最大的能力让学生爱上看书。低年级的老师可以在课余的时候多抽时间来给学生读读经典童话,中年级的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共读一本书来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高年级的老师则可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等形式扩展孩子的阅读面,经常和经典、好词佳作接触,往往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了这样的铺垫,有了这样的文学积累,学生在接下来的写话、习作中必定可以显得比较流畅,不至于不会表达。

2.老师应作多做“鉴赏者”,少做“批判者”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很多时候,高年级的老师送完毕业生回到中年级开始教起步作文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用高年级的标准或者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这样一来,对于刚入门的孩子来说,他们得不到老师应给的表扬,有的只是老师批评和指正,虽然对于老师而言,我给你最好的句式应该是给予你最好的辅导,但是反过来对于孩子来说她得不到任何的成功感,有的只是一次次的挫败感,长此以往,他对习作就会失去原有的热情,进而产生畏惧情绪。因此,老师必须充当好鉴赏者,善于在学生的习作中找到闪光点,并且最大限度放大他。这样能激励学生加入“乐写“的队伍中。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就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100+10分,学生虽然知道这是老师在夸大自己的优点。但又有谁不喜

欢呢? 3.老师要做有心人

对于学生而能言往往自己经历过的事比其他的要好些。因此,老师在学生习作训练时要注重题材的选择,除了书中要求的写作材料外,要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最好是学生有所体验的,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话可写。同时我们还真要注意一点,让学生写体验过的内容当然很好,但是绝对要避免举行一次活动写一次作文,比如听了讲座要求写听后感,参观了一个地方要求写一篇游记,这种习作要求非但不能很好的记录下学生的真情实感,反而会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厌倦感,因为原本的一次快乐的旅程带上了着沉重的负担,很多次自己这样去做,导致学生经常会问,老师今天去玩要写游记吗?如果说些,你会听到一片哀叹

声,如果不说不,他们会欢呼。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会写

1.审题的指导

自己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多年,发现很多学生的习作之所以得不到高分,很大的原因在于没有能很好的审题。在审题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如有的让你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他写成了自己看到或听别人说的事,文章要求写一件事,他写成了几件事,诸如此类的问题屡禁不绝。

因此,老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审题的重要性,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审题的秘诀,如拿到作文题目要完整的读一遍,然后用笔圈画出习作要求的要点,如是写事还是写人的,是状物的还是抒情的一定要弄清楚,还有字数,主题等都可在作文的要求中去提取出来,一边确保作文不偏题。

2.选材的指导

(1)选写身边之事——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无情可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由此可见,生活体验在作文教学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老师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写身边之事。有了体验,学生写真事,书真情。

(2)选写有话之事——在我的作文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只要一谈到有趣的事,他们写一些电脑游戏,殊不知这样的选材内容是无法生动的,就拿我刚上过的调查报告,要求对一种感兴趣的现象做调查并进行评论。有的男生选择了“动漫人物的喜爱之最”,题材的确是他们感兴趣的,但是有什么内容可写呢?他们往往就是介绍这几个人物的特点,而不是对这个调查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因此,选材必须是自

己有东西可写,不是只要有趣就行。

3.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多阅读、多积累来实现。但作为老师我们该怎样有效地在课内给予方法的指导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充分利用范文

范文包括课本上的范文、老师的下水文。现在我们很多时候会忽视范文的一些作用,只是作为一个内容选择的范围,如范文写了什么?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对于范文中出现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方法指导的偏少。这样减缩了范文的原有功效。(出示例子)

(2)适当地进行句式的比对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时我们老师还要适时地有意识地多为学生提供句式对比品读的机会。(例

子)

(3)归类写作技巧训练

对于文章的写作而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开头语结尾,文章的细节描写等等。这些我们老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结合不同的习作要求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可以进行片段式的训练、可以让孩子领略文章开头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享美文的独特构思等等,通过这样专题式的讲解,让孩子掌握写

作技巧。

三、选好习作时机,让学生进行有效练笔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每个学期规定的习作有7至8篇,如果仅仅完成这些练笔的话吗,学生的训练还是不够扎实的。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把习作教学和平时的教学联系起来,选好学生习作的时机,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练笔。

(一)有效开展“随文练笔”

所谓“随文练笔”,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

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使读写相得益彰。

1.找准“练笔”的“点”

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换言之,课文的理解是随文练笔的基础,同时随文练笔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而,有效的“随文练笔”必须在选择“点”的问题上多花功夫。如很多文章中作者采用的写作方法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有帮助。那么,我们就应该适时的采用“随文练笔”的形式,课文《早》中有一段对三味书屋的陈设的介绍。介绍中作者很好地利用方位词把屋内的陈设清楚地展现在大家的眼。课后不妨要求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试着写写《我的房间》。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及时的掌握到这样利用方为顺序介绍一处景物的写作手法。这种及时的随文练笔,往往比单纯的一种状物教学来的更实在,更有效。

2.搭建“练笔”的“桥”

课堂教学中的“随文练笔”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写作水平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行随文练笔时,我们老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提供相关的素材,避免闭门造车。如在教《莫高窟》一课时,教者在让学生仿写之前出事了一段“飞天”的录像,这无形中为那些从未到过莫高窟,从未与“飞天”有过“亲密接触”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写”的可能。否则,他们的“写”就将是“闭门造车”,老师也将面临“天马行

空”的想像,无法收场。

很多时候,学生在接到“练笔任务”后,一时间不知从何下笔,因此老师可以在出示写话要求时,有意

无意地做一些“铺”“点”。

如:在《清平乐 村居》课堂教学中,教授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时,为了让学生 更好的领悟诗中意境,故很多老师会设计了随文练笔:想像老夫妻会聊些什么?随文练笔中,我们应该给予了学生“铺”,给学生设定一个开头:“在一个绿水如茵的山村里,有一户人家正过着和睦的生活,你瞧!茅檐下

()……”

也给予了学生适当的“点”:同学们,看看周围的景色,看看眼前的三个儿子,他们会聊些什么呢?看似不经意的“铺”、“点”,往往为学生打开想像的大门,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二)有效开展“体验式习作”训练 前面反复强调了很多时候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体验,所以写不出、写不好作文。老师就要结合平时的活动指导学生来尝试写一写体验性习作。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有效的手段,使学生把作文当成自己的需要,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说的“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古人所谓“情动而辞发”就是这个道理。传统作文的常用思维形式——目标性思维——告诉学生,要写作文,然后向着预定的目标出发,直到达到目标。其实这种“目的明确”的教学方式恰恰是作文目标实现不了的原因。而通过活动,如游戏、实验、调查、访问,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活体验,会产生与人分享的需要,进而引发写作动机。由写作动机到写作目的,遵循心理学规律,这就是新课程追求的“写作动机”思维方式。例如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六(下)《记一次实验》:教师把一次作文改为和同学一起共同完成一次有趣的实验,让实验的无穷魅力牢牢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的乐趣,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分享实验背后的科学

奥秘。

除了课内的作文题材,针对学生习作难的这种状况,我们应该适时开展一些活动,如包饺子活动、拔河比赛、扳手腕比赛等,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以下出示的片段是我班开展包馄饨活动后学生写的。

片段1 香喷喷的馄饨馅是用鲜肉和荠菜剁碎搅拌而成的,红中带绿,颜色特别好看。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首先,我用勺子盛了一小块馅,把它放在皮子中央,接着将皮子对叠,再对叠,然后将两只皮子的角粘在一起,这样一只馄饨就包好了。它的形状还挺好看的,弯弯的像个耳朵似的。

片段2 看着我们狼吞虎咽抢着吃的样子,老师笑了,同学也笑了,我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这也为包馄

饨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可见,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他们的习作也会慢慢丰满起来。多几次这样的习作指导,慢慢的学

生就善于把自己的生活实例写生动,写具体了。

(三)有效开展周记品评活动

现在很多老师都会布置周记作业。往往周记写出来的事例比较鲜活。那么,我们就可以适时地把这些例子让学生进行品评。如我经常会在学生周记的批改过程中跟学生进行交流,如你这句写得真不错!你的习作被评为优秀周记等等。同时,我也会利用阅写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大声地读出来。然后让其他学生来讨论这篇文章之所以好,好在哪里?通过这样就地取材,品读评析的方式,学生能受到一些好作文的熏陶,以求达到提高他们习作水平的目的。

习作教学的探索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要攻克的的难题。而学会学习,关键在于教会学生的学习的方法,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给孩子创设写作的背景,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料,让孩子掌握习作方法,走

作为教学 于永正老师 篇2

一、幽默能调节课堂气氛

幽默有多种功能, 最明显的就是能将平淡化为趣味, 将繁杂化为简洁, 将单薄化为丰富。不但能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能让教师的课堂收到余味隽永的艺术效果。

例如,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 请一个学生进行朗读。这个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 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叫人越吃越爱吃……”学生读完后, 于老师扫视一遍教室, 一本正经地说:“小建同学最投入, 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 使劲咽了两次口水。”学生们先是一愣, 很快便回过味来, 全都“咯咯”地笑起来。“课文中描写的事物, 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 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 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杨梅果的情景, 仿佛看到了杨梅果正在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 于是才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哈拉子’。”学生们笑得更响了。

可见, 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描述使课堂变得轻松,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了课堂活力, 不着痕迹地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重要的读书方法。

二、幽默能启迪学生思维

富有幽默的教学, 不仅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而且能开启心智, 给人以艺术的灵气, 促进学生思维灵敏性, 使理性认识建立在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之上。

例如, 于老师在教童话课文《小稻秧脱险记》时, 让一位同学读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说的有气无力的话:“完了, 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 这位同学读的时候, 声音很大, 既有“力”又有“气”。于老师幽默地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 要么这个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 朝他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这位同学再读时, 耷拉着脑袋, 真的有气无力了。于老师表扬说:“你读懂了。”于是笑声又响起来。

教学幽默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 于老师把他的幽默融入课堂, 又深入浅出, 使语文变得简单。并且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 启迪了学生思维, 活跃了学习气氛, 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幽默能使课堂更为和谐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对于能否使双方都有良好的情绪, 最终归结到能否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至关重要。富有幽默感的教师, 通常会以宽厚、温和的态度对待各种学生。

例如, 于老师在让同学读《翠鸟》第三自然段时, 发现小庆打了个哈欠, 还用胳膊碰了同位一下, 并在嘀咕什么。“小庆, ”于老师语调平缓却十分认真地说:“请你去逮一只翠鸟来。”小庆慢腾腾地站起来, 茫然地看着老师。于老师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并加上一句:“请你不要推辞。”“到哪儿去逮啊?”小庆可怜巴巴地扫视着, 全班同学也面面相觑, 神情迷惘。“大家都在读第三段, 谁知道, 告诉小庆。”还没等别人开口, 小庆自己说道:“翠鸟不好逮。它住在陡峭的石壁上, 洞口很小, 里面又很深, 谁上得去呀!”于老师哈哈大笑, 同学们也立刻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浅析于永正老师的那双慧眼 篇3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凭借着他那双慧眼,能准确地发现课文的教学价值,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让语文课散发出知识魅力的芬芳,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的收获。现就于老师执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的教学,谈一谈于老师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于老师全课采用师生学习“交流”的方式,来组织展开教学活动,大体可分为“字词——朗读——阅读——习作”四个板块。下面就习作教学板块,以于老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做一下剖析。

师:看课后最后一个问题,请你读一读。

生:(读)“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师:下面我们做一回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要想写好回信,必须读懂来信,下面请默读高尔基写的信。根据高尔基的信,想一想:我们写什么内容呢?

(生默读课文)

师:高尔基的儿子看了爸爸对自己的要求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呢?这是重点,这地方写好了,高尔基一定会高兴的!第二,你看,高尔基看到花那么高兴,他的儿子一定会建议他爸爸经常干什么呀?

生:给那些花儿浇水施肥。

师:而且经常到花面前去——

生:观赏它,去闻它的花香。

师:去散散步,这样他一定会感到怎么样啊?

生:很高兴,心情很愉快。

师:刚才我说了,高尔基之所以到意大利去休养,因为他有肺病。儿子一定会告诉爸爸怎么样?既然是写回信,第一句话应该写什么?你的信我——

生:(齐)收到了。

师:总而言之,根据他的来信,您认为该怎么写就怎么写,看谁写的信好。我告诉你们,我也替高尔基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咱们等会继续交流。

(生开始写回信,师巡视指导)

师:有同学问我,高尔基的儿子叫什么名字?他叫马克西姆·佩什科夫。

(师将名字写在黑板上,继续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师:先写好的同学自己念念,再好好修改。

师:写完的同学最后念一遍,大声念。(生朗读自己写的信)

师:现在我们交流写的回信。刚才于老师转了一圈。凡是我在你本子上画五角星的同学请你带着草稿到前面来。

(把第一个同学写的信放到实物投影上)

亲爱的爸爸:

您的信我收到了。我在家里会好好听妈妈的话。帮妈妈做家务活。假期里,我种了那么多花,是为了美化环境,让您心情舒畅。如果您想我们了,那您就看看那些花吧。看到了花,就看到了我们。您在信里说:“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我记住了。我会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

祝愿您早日康复,与我们团圆。

2009年

马克西姆·佩什科夫

师:哪个地方要改一改?

生:(指着投影说)最后落款,先写名字,再写年月日。

师:(指着投影上引用的高尔基的一句话说)少什么标点?

生:双引号。

师:这个回信写得相当好。(示意学生回座位)

(老师将第二位同学的本子放到实物投影仪上)

敬爱的爸爸:

您好!

您的信我收到了。我在家中一定会帮着妈妈做一些家务,减轻妈妈的负担。在学校中,我会好好学习,乐于助人的。对了,我种的花开了吗?如果开了,您可要经常去旁边散散步哟!您看到了花,就等于看到了我。您说,“给”永远比“拿”愉快,您是说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我一定会照您说的话去做的。祝您早日康复。

马克西姆·佩什科夫

×年×月×日

师:这是一封写得非常优秀的回信。最后祝愿的话要另起一行。还有一个小毛病,“我种的花开了吗?”高尔基明明写信告诉他花开了嘛!所以这个话就不要问了。掌声送给他。

(学生鼓掌)

师:(把第三位同学的信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全班同学都要记住:以后写字的时候,字与字之间要有距离,不要拥挤。你看,刚才的那个同学,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较大,这样看上去显得舒服美观。

亲爱的爸爸:

您的来信我收到了。我会记住您的教诲,做个乐于助人的人。在学校,我会帮助不会做难题的同学。在家,我会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请您放心。听您说我种的花都开了,我十分高兴。相信您见到它们就如同见到我。还有,请您别忘了给那些花浇水、施肥,这样,它们才会健康地成长。

我和妈妈会照顾好自己的。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哟!

您的儿子 马克西姆·佩什科夫

×年×月×日

师:这个同学想得非常周到,格式也正确。掌声送给她。(学生鼓掌。师将第四个同学的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亲爱的爸爸,您好!

您的信我收到了。我一定会记住您的话。在家里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妈妈减轻负担。在学校里也会给有困难的同学更多帮助。

听说我栽的花盛开了,我高兴极了,爸爸可以欣赏我栽的花了!你要多到那里去散步,这样,就会有好心情。心情好了,你的病就会好得更快。

爸爸,现在天气虽然慢慢暖和,但早、晚还是冷的,您要注意衣服的增减,不要感冒。吃东西也要注意营养。同时,要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师插话,“也”划掉,“同时”划掉。)

我和妈妈都很好。请你不要挂念我们。

祝你早日康复!

您的儿子 马克西姆·佩什科夫

×年×月×日

师:这封回信是我最满意的,方方面面都說到了。第一:要记住爸爸的教导,做个助人为乐的人;第二,提醒爸爸到花前散步,有利于恢复健康;第三,提醒爸爸注意增减衣物,不要感冒;第四注意营养;第五,按时吃药。她想得很周到。她虽然是替高尔基的儿子写信,但是表达的是她的意思,其实是她对高尔基的关心。可见,这位同学很有爱心,会细心考虑问题。现在看于老师代写的信。(实物投影出示,用亲切、自然的语气读信)

亲爱的爸爸:

您的来信收到了。读您的信,仿佛觉得您就在我身边和我谈话,难怪人们说“见字如面”呢!读了您的信,我倍感亲切,深受鼓舞,只是我做得还很不够。

我会永远记住您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在家里,我会多帮妈妈做事;在学校,多为同学做事。爸爸,老师和同学都夸我会体贴人呢!

爸爸,经常到我栽的花前散步吧!欣赏着姹紫嫣红的花儿,看着蝴蝶翩翩的舞姿,听着蜜蜂嗡嗡的歌唱,您一定会心情舒畅!

我和妈妈都很好,请勿挂念。

祝您早日康复,回国团聚!

您的儿子 马克西姆·佩什科夫

×年×月×日

于老师根据教材特点,恰如其分地选取了“给父亲写回信”这一教学内容。平时,教师总是习惯性地把文后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来处理。把课上的宝贵时间用于分析课文,品味词句。而于老师把文后的写话练习放在了课堂上,并加以细细的指导。因为是写“回信”,于老师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先读懂来信,根据高尔基的来信,思考写信内容,一条一条加以细细指点,并启发学生写回信时,要用心揣摩收信者的心理。学生写起回信来,心中就很有数。从学生写的情况来看,已经掌握写回信要根据来信来写。试想,如果把这项练习放在课外,由学生自己摸索完成,无异于致学生茫茫然的境地。

在学生练习写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于老师一刻也没闲着,反复巡视指导,既相机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又随时观察把握学情,为之后的交流评价作准备。同时,还不忘时不时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写字姿势”“写好后自己念”“好好修改”等。于老师把课堂生成的信息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老师备课时无法预设的,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像于老师那样去捕捉,去发现。

书信习作的交流过程非常充分(四位同学),学生习作通过屏幕清晰显示,交流评议极为仔细。在交流中,于老师除了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外,对习作中的问题,一字一句、一个标点、格式、字距,都一丝不苟,这样做十分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认真习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最后一步的“示范”也很重要。于老师的信写得很好,可以给学生直接的感染,启发学生把信写得更好。

练就于老师那样的一双慧眼,需要我们教師本着一颗为学生发展的爱心,扎扎实实地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教给学生扎扎实实的知识。

听于永正老师谈语文教学 篇4

自从2007年1月11日在市实验小学听于永正老师讲《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我被于老师那朴实醇厚的教学风格所折服。于老师6月2日(周六),到利津二校送课;6月3日(周日)下午,于老师到市春晖学校和晨阳学校去听于老师给年轻老师指导课、解答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两天下来,我受益匪浅、如获至宝,可以说是听君一席话,胜教十年书啊!

●于老师在6月2日做的报告内容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语文教学,工具性模糊了,人文性搞玄乎了,把语文课上成论坛课,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公开课、展示课更为突出当今语文教坛流派众多,如:深度语文、诗意语文、本色语文、简单语文,但在语文前面加任何定语都是片面的,语文就是语文。我们应学会在各种流派中,各取所长,为我所用;更要在百花开放、百家争鸣中有自己的见解。

2、阅读能力培养被忽视了。于老师说,我们的教育体制使得一线教师为了考试经常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突出问题。

二、语文教学要遵循规律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而语文学习规律可以概括为:熟读、精思、博览、多做。于老师举了李希贵和杨巧云两位老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培养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语文教学要留给孩子什么

于老师说,我们的语文课要给孩子“五留”:

1、留下语言(即字词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

2、留下形象:给孩子留下文中人物的丰满形象。

3、留下情感:讲解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使人感受,因此应重视朗读,给孩子留下情感。

4、留下方法:要给孩子留下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5、留下兴趣:于老师告诫我们,一定要善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他说,宁肯让教育失败一次,也不要体罚学生。

●于老师在市春晖和晨阳学校与老师们座谈内容

一、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要提高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用两只眼睛看书,边读边想。不抓则已,一抓到底。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于老师紧紧抓住“翻山越岭”、“重担”、“一次与无数次”,引导学生用两只眼睛看书,边读边想来品味鉴赏语言。

2、老师要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分段、概括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分段、概括能力,即有较高的解读文本能力。只有教师准确地把握文本、解读文本,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怎样指导学生读课外书

1、让孩子喜欢读书

于老师一直把读课外书当作第一作业,他说要严格要求、认真检查、多做表扬。于老师要求他的学生每天读课外书不少于20页,边读边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做标注。于老师每天随机抽查两名同学时,检查方法就是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如果学生选的句段确实好,又能读得流利甚至有感情,说明孩子认真读了,就要大大表扬;反之则说明孩子没有认真去读,则要受批评。于老师说,对于后进生更要加强监督、及时鼓励,作业要分层次、每个孩子都应有属于自己的作业。

2、教孩子会读书

(1)、教孩子学语言、学方法、读书时想作文。教孩子在读书时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景、写人、写事的。

(2)写作时要想你读过的书。

(3)名言警句该在什么时候用。

总之,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二、作文如何做到有米下炊

1、老师要喜欢写、善写、善读。

2、语文老师要有素材意识,要走进生活王国中去寻找素材。于老师举例,有一次去济南某校,看到该校许多植物(紫叶李等),就对该校老师说,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教学作文。而于老师自己更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他从学校传达室的老师傅及朋友处借来“六月雪”、“瓜叶菊”“兔耳兰”等花卉,让学生作文作为素材,进行作文教学;他还利用动物玩具、班内的各色各样的孩子、漫画等资源作为孩子们作文的素材。

三、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1、老师要多说好话。

2、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于老师告诫我们:要放大孩子的优点,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孩子。

四、怎样处理朗读与默读的关系

1、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手段,小学应以朗读为主,益文兼得;而默读是思考的必要手段。

2、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来实现。

3、朗读本身就是字词句训练。

4、朗读时培养学生语感的最重要的方法,应把语感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上。

五、怎样处理常态课与展示课的关系

1、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展示课,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不能变。常态课应把重点放在抓学生朗读,字词能抓多少就抓多少;展示课要把词句抓实抓深,用一词来感受全篇。

怀念于永正老师 篇5

----沉痛缅怀于永正老师

周五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惊闻于永正老师病逝了,握方向盘的手竟然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内心一时波澜起伏不能自己,就像被豁开了一个大口子,嚯嚯的淌血揪揪的疼。仿佛如自己最亲近的亲人,最熟悉的朋友离开自己一样,我是个眼窝子浅的人,眼睛顿时挤满了冰凉凉的东西。

我是在和守莉姐聊天的时候才获知于永正老师生病的,当时心中就暗暗的为于老祈祷,希望时光在这位老人身上放慢步伐,温柔的保佑呵护这位谦虚和善,和蔼可亲、温文尔雅的老人,感觉就是不能亲身聆听这位老人的教诲,只要他站在语文教学的背后,我们前行的路上就不会迷失方向,我不是他的嫡传弟子,他的课我也仅仅听过四次,但是这宝贵的四次聆听,足以让我一生如饮琼浆玉液,回味无穷。因为在他的课堂我看到了语文科最为真实的面容。

在他身上我学习到了语文就要简简单单、干干净净上课,老老实实上课,不要花里胡哨、突出自己,不要往自己身上抹金涂银,而是要突出学生,让学生有所得。

2011年我第一次聆听了于老的课堂展示课,对于我的教学冲击可谓是暴风骤雨般猛烈。当时我语文教学正处于瓶颈期,对于如何进行语文教学一筹莫展,感觉自己的教学老是在语文教学的外围打转转,兜圈圈,深入不下去,找不到突破口。语文课堂教学抓不住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用力不均,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效率低下满堂灌。学生语感训练不到位。有时课文上完了,学生还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时上课硬是把好好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讲解味同嚼蜡;感觉在讲台自己就是一副面目可憎的样子。讲的吐沫横飞,牵引学生去学去探究,学生的收获却如竹篮打水。学生成绩考的不理想,我就吹胡子瞪眼,拍桌子扔板凳,脸红脖子粗,把考的差的学生叫到办公室或嗷嗷大训一顿,或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言相劝。好像他们考不好有多么的十恶不赦,现在想来是自己眼睛只盯住那个让自己一时欢愉和所谓维护面子的成绩上,把学生冷冰冰只当作一个盛装知识的器物来看待,唉,现在想来极其后悔。

幸好在最为迷茫的时候碰到了于老,于老的语文课堂十分扎实,十分朴实,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他语言和蔼,春风化雨,将自己的身子蹲下去,走入到学生的内心中。他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设计,始终把儿童放在中心的教学观念深深嵌入我的内心。于老的“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特色,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语文教育的一次回归。我于是做了于老教学的追随者,潜下心来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怎样教语文》、《做最好的班主任》、《致教师》、,《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育》-----,认真研读课标,明白自己到底该怎样教育孩子,探究语文到底该教给孩子什么,找准教育语文的方向。我也走到孩子中间去,和他们一起玩耍和学习共成长,发现孩子有时候要求很简单,简单到只需要你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于老说要注重经典诵读,为此我和学生展开经典诵读比赛,和一级一级的学生一起背诵经典诵读,背完小学的古诗,背初中古诗词,有的孩子甚至流利完整的背诵《春江花月夜》,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在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愈觉得自己年轻充满活力,正向于老说的那样,教了一辈子语文,终于把自己教成了孩子,我也希望这样,等到自己退休时也保持一种老顽童般的孩气。在引导在备课中,我也真真正正的先读熟读透甚至背诵课文,我深知熟悉教材开展语文教学的第一步。结合生情,深入文本思考教学方法,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接受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教学环节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语言不需要华丽,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语言就是最美的教学语言。对于三维目标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教学设计也注重了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生一起去实践,去观察,去体验寻找最为新鲜的写作素材,写作课上和孩子一起写作,泛读我写的文章,虽水平一般,但孩子从中感受到了习作的示范引领--------。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我慢慢的悟道了语文该怎么教,语文教师身上的人文性是引领学生最好的教材。语文课堂一方面要关注人的教育。一方面要紧盯语文的双基功能,这才是最好的语文教学。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句话,学习于永正,不做于永正,仅就渺小如蚁我要说学习于永正,我要做于永正。他的教学精髓我还远远没有学到,还要努力的学下去,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我教学的追求。

患病期间,于老对待癌症的态度是“不怕死,争取活,好好活”。他面对生死大限的考验所表现出来的淡定和豁达,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人生豁达、对待疾病平淡如水实让人佩服。

记得阿累在怀念鲁迅先生的《一面》中的一句话:““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也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说于永正老师是同我们永远在一起的。现在于老走了!作为一名语文人,我想只有我们继续立足课堂,探求课改,以生为本,打造我们心中的理想课堂。这才是最好的纪念。

于永正老师的20条建议 篇6

三、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有时效果更好。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

四、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如果第一个词是老师领读,第二个词也是,那么第三个就要请优秀的学生当回老师了。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低年级易犯这个毛病)。如果要求全班学生读单词,能不能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那一定是很有趣,很有意境的。板书“大”和“小”,故意把“大”写得大大的,把“小”写得小小的;板书课题《骆驼和羊》,故意把前者写大,后者写小;板书课题《鲸》,故意把这个字写得斗大,如此,学生一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是变化。第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由学生参与,第二次你如果参与进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有精神。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个词则请他们以动作表示;这个词请学生用它说句话——在应用中理解,那个词请他们查查词典。讲翠鸟、燕子的外形画简笔画;讲鲸,则让学生看图片。学习《劈山救母》让学生讲故事,学习《桂林山水》,刚让他们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并背诵…… 这都叫“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五、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如是你在适当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你做作业总是那么细心,很少有错误。”“你回答问题不但对,而且口齿清楚。”——这样说就具体了。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六、教低年级,可把全班分为几个组(如四个组),上课时,不论哪个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好,都在他所在的组上画一面红旗或一只苹果;有人表现不好则擦掉一面经旗或一个苹果。下课时,表扬表现特别好的组。这个办法对维持课堂纪律很有效。

七、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时“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的人,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宁静以致远。宁静是心无杂念,专心思考、刻苦钻研的意思。有的学生很优秀,也喜欢举手,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知道你很优秀,当别人说不出,读不好,写不好时,再请你出马,怎么样?”不能让少数学生“独占课堂”。

八、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如果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倘若你犯规,同样要接受相应的处罚。这样,学生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和他们一样。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不应该也不可以有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九、上好第一节课。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在心里,准备好教具。组织好教学。一旦学生安静下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如果—— 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以上说的几个方面能做到一半,也会成功,要有信心。哪一方面不足,就努力去修炼。

十、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放,找机会讲给学生听。老师讲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当好动的学生拉着你讲故事时,你不要趁机给他提要求,更不要批评他,否则他会难堪。你可以这样说:“没想到你喜欢听我讲的故事!以后肯定有机会。”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十一、我还是担心你驾驭不了课堂——组织不好课堂教学。必须这样对影响大家学习的学生说:“这个班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几十个人。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大家。利己,但不能损人;损人利己是大家所不容的。” 对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把话说浅显一些:“你一说话,就会影响别人听讲、做作业,所以请你不要随便讲话。” 课堂上,教低年级的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组织教学的话。“苦口婆心”这个成语,是教低年级老师的真实写照。

十二、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建议你做读书笔记,把名言名句记下来。

十三、如果你犯了错误——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于体罚学生(我担心你会忍耐不住)。一定要当着全放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十四、讲到重点部分,或者讲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十五、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教有可爱的地方,即使长得丑的学生,慢慢也会看顺眼,更应当关心那些学困生。要学会赏识孩子。让学生感到你赏识他的办法很简单——主动地和他们说说话;夸夸他们的某一长处;拍拍他们的肩;和他们一起玩,如扳手腕;请他们替老师做点事—— 如收作业本等。如果扳手腕你让着学生点,而且让学生赢一次,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念念不忘:“哇,我战胜老师了。”

十六、最好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才能真正感受到当老师的甘苦,才能锻炼自己。如果当了班主任,别忘了搞活动。想一想,你童年时代最喜欢什么活动,那是你希望老师搞什么活动。搞活动最明显的作用是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十七、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但不要太厉害,清代的冯班说:“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意思是说,老师如果太厉害了,懦弱的孩子变得暴戾。什么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如果你今天狠批了张三一顿,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要主动和他说话,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十八、还有一点要说一说,即对所有学生家长都要以礼相待。不要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对任何学生都要首先肯定他的长处,把优点放大。也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树立信心。“罗森塔尔效应”同样适用于学生家长。尽量不要请家长到学校来,而应该主动到学生家去。老师踏时宜学生家门,而且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谈,学生和家长该是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心情啊!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无论谈什么,学生和家长都会接受的。

十九、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我实习的时候,就是先听别的老师上课,至今还刻得徐师附小李孝珍老师上课的情景。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你走向讲台前以及走向讲台后务必抽时间听听别人的课,我要不是听了李孝珍、斯霞、王兰、李梦钤、左友仁、李吉林、张光缨、贾志敏、支玉恒、靳家彦、张树林等众多优秀老师的课,恐怕是不会把课上好的,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

作为教学 于永正老师 篇7

镜头一:蹲下写

在这次观摩研讨会上,于老师执教了一节习作课,题为“学习写人物对话”。当时讲台上的黑板非常低,为了让学生看清板书,70岁的于老师努力地蹲下身子,高高地举起胳膊,一笔一画地书写着,花白的头发在黑板的下方晃动着,板书是那样潇洒漂亮。那一刻我屏息凝神,眼睛湿润了……就这样悄悄地蹲下,给学生做好每一个字写法的示范;就这样悄悄地蹲下,把书写乃至学习的态度悄悄地传递给了学生。

镜头二:一起演

课上,于老师先是通过案例,让学生知道:写对话时先要分段,然后注意把提示语写明白。帮学生弄明白这最重要的两点后,他就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练习写对话。于老师出示了这样的资料:

小猴子:妈妈,我想吃桃子。

猴妈妈:一天吃三个够不够?

小猴子:不够,不够!太少,太少!

猴妈妈:三天吃九个,够不够?

小猴子: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接下来他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写好对话,他和一个学生分角色表演:一个演猴妈妈,一个演小猴子。那个和蔼可亲的老顽童,不仅落落大方地做猴子抓耳挠腮的经典动作,还十分入戏地用“孙悟空式”的腔调跟“猴妈妈”交流。他的一言一行感染了“猴妈妈”,于是“猴妈妈”也演得惟妙惟肖,其他学生犹如看电视剧般入迷。于老师和学生互换角色演完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的掌声中包含着惊叹、折服和些许的自责。于老师为了能让学生学好、学会,他忘记了一切,他眼中只有他的课堂,他的学生。如此谦逊平易,如此忘我投入,怎能不让人折服?我又怎能不自责:我也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然而我何曾因为爱教育、爱语文、爱学生而真正地蹲下过身子、放下过架子?

镜头三:双手递

当学生自己进行习作训练时,于老师深入学生中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时拿起他们的作业本认真地看,边看边跟学生交流:字书写得是否正确,标点用得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他都会一一指导。每当看完一个同学的作业本后,他都会双手把作业本递给学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递,把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做人态度递给了学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递,把让人一生受用的财富递给了学生,递给了在场的我、我们……

行走在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艺术里 篇8

暑假来临了,我可以有足够完整的时间读了,越读越感受到于老师在语文教学方面不愧为我们的前辈和榜样。他对学生既有和蔼可亲的一面——“微笑”“尊重”“理解”“宽容”,又有严格要求的一面——“负责”“严格”“顶真”“耐心”,这不正是学生喜欢他的重要原因吗?

于老师在教学上花的都是真功夫,不说别的,光看他备课时练字这一点,就足以看出他的功夫有多深。他每节课前都把要求学生当堂写的字自己先练好,他说只有自己练到位了,指导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我的字在同行面前还算拿得出手,几十年过去了,总以为对学生的写字指导方法早已驾轻就熟,课堂上随意发挥就行,于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情况成了家常便饭。跟于老师一比,不觉汗颜。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于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几乎是样样精通,不仅书读得好,字写得好,下水作文更是让我们佩服不已。凡是需要学生写的内容,他都要事先写一写,等学生写好后再与他们一同分享,他似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他认为:“语文功底好,并有读写习惯的人的人生,一定会收获充实,收获高质量的人生。会写,且具有写作习惯的人,都会具有他人比不了的感受力、想象力和思考力。”有一段时间,我也迷恋上了写作,也常常和学生一同下水写作,评讲作文时先读学生的,再把自己的文章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读。那一刻,在学生惊讶与崇拜的眼神中,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可写着写着就会产生一种惰性,远没有于老师那种坚持到底的精神,这也许就是于老师不同于我们一般人的重要原因吧。

于老师还特别能“演”,简直就是一个绝好的演员。他的课总是那么生动,那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他总能从教材本身挖掘一些与学生进行合作表演的内容,经他一演绎,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我一边读着于老师的书,一边有意无意地模仿着他。记得在学生毕业前的一次复习课上,我决定和孩子们一同演一出课本剧“半截蜡烛”。我让男生扮演司令官,女生扮演伯诺德夫人,我则扮演天真可爱的杰奎琳。有几个胆大的孩子提议说:“老师,您应该演妈妈。”我反驳道:“你们可以演大人,为什么不让我演孩子呢?”我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把小女孩那种骄柔、可爱、机智的模样表现出来。孩子们笑得很开心,这笑声不仅缓和了紧张的学习气氛,也使我们师生间的感情更深厚了。

上一篇:“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有你同行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