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汇报课新闻稿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教师汇报课新闻稿(共11篇)

新教师汇报课新闻稿 篇1

2013~2014学新教师汇报课、合格课活动总结

为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推动教师积极投身课改,我校组织2013年新进教师开展了汇报课、合格课活动。活动从2013年下期开始,至2014年上期第六周结束。从老师们的上课中,发现了许多闪光点,也存在一些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认识到位,行动积极

新教师在认真学习我校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引下,深入学习了“学习新知课”,“回归复习课”和“检测评价课”三种课型和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化解”,“目标达成”五环节在课堂中的运用,结全自己的教学特点,尝试并总结在这种思想引领下,运用我校的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向“互动课堂”、“高效课堂”迈进。老师们精心备课,主动向结对的师傅请教,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都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和提升的机会。

二、准备充分,课堂精彩纷呈

本期上汇报课、合格课的老师们都积极准备,不断请教学习,先后请教了自己的对子和相关优秀教师。上课教师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复备,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对集中编制的导学案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上课老师充分运用“345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于教学中,多数教师能由教师的“教”变为“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无论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中都能动起来,活跃起来,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对教学的过程都做得很好,都在尽力做到少讲,精讲,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由老师做的不做,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

三、认真点评,相互学习

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商讨汇报课、合格课的有关事宜。每位上课老师都是提前一周告知组长,并通知到听课的老师,让老师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听课老师有不少带了教材,在听课中认真地记录、在学习别人的同时,也在思考本堂课的不足。汇报课后,组内老师集中进行了点评,大家积极发言,不断总结。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探讨,每位教师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听取其他领导和老师的建议,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中的亮点,其他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听课,评课,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个别老师还在私下交流,为共同进步做点贡献。

四、存在的不足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改革更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有很多研究值得研究和须要研究的东西,此次活动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应该是严谨的、科学的,老师在设计课堂内容的时候,应该考虑课堂的众多因素,如学生如何展示、老师如何板书、如何用多媒体与教材紧密结合等等。个别老师在课堂上有些随意性,如板书没有提前做出设计,没有凸显重点难点,或者教师的板书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些老师课件制作粗糙,不能很好地结合教材,为学生理解知识做出铺垫,没有充分发挥出课件应有的资源补充、问题导学和情景营造等方面的作用。

2、部分教师导得偏多,放手不够。特别是在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等等很多老师都有点赶时间。老师们怕不能完成课程内容,自主学习都有点赶时间,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有的课堂小组活动不够充分,组员参与度不够。

3、评价比较单一,小组性评价与个体组员评价不明晰。部分教师上课时没有注重“评价”,由于课堂缺少及时的量化评价,因而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不是很多。

4、学生对资料书的依赖十分严重,回答的较多问题属于浅层次思考,学生缺少了独立深入的思考;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透,对于教材的挖掘不够,课堂生成不足;教师应该用心思考每一堂课,让学生既学到知识,更能在情景氛围中锻炼能力;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应该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该更有激情一些,让学生努力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五、教学的建议

1、洞悉课标,深挖教材。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和“指挥棒”。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加工、设计。有了课标掌舵,对教材的研究就会有明确的方向。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源泉,教师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备课时,一方面要钻进教材之中,深钻教材,吃透教材,能够从宏观上驾驭教材,超越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意知识结构的整合和线索规律的总结,合理地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我校课改理念,有自己的钻研、创新、解读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把握学情,因材施教。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学中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3、精选习题,科学配置。习题配备是我们在授课前必须完成的工作,是学生吸取知识的泉眼,是教师的画龙点睛之笔,习题配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授课水平的发挥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精心打造一期最有价值的最大限度让学生受益的习题。所选习题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是否使学生得到务实的训练和发展,是否能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或能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为后续的学习起到引领,铺垫,迁移作用。

4、大胆创新,师生共进。创新是一堂课的生命线,我们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实施创新教育。我们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出发。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享受创新,最终形成开拓创新的意识品质。

5、锤炼语言,产生共鸣。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所以要注重教学语言,提高讲解艺术,注意学科语言的规范性,做到精准、简明、生动并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多去思考如何制作精彩的导语,如何设置恰当的过渡语,如何用通俗易接受的语言,如何嵌入幽默、风趣、诙谐、睿智的语言,如何应用表情、手势和体态等无声语言强化要传授的知识或表达自己的某个意向,做到让学生心领神会却润物无声…

总之,通过汇报课、合格课活动的开展,老师们提高了教学业务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也深刻领悟了课改中自己的不足,我们相信在今后工作中老师们都会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新教师汇报课新闻稿 篇2

一、学会“磨”课

1. 精备课

新教师要上好公开课, 一要课前加大知识储备, 博览群书, 才能打好丰厚的底子, 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古人说“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讲的是做事情必须打好基础的道理, 同样道理, 新教师备课前应该认真地作好知识的储备。二要在教材上下大工夫, “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需有一桶水”。对于一个新手教师来说, 尤其要认真备课, 反复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并要有预测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的能力。新教师在开公开课前必须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 这样才能不断开拓知识领域, 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新教师知识丰富了, 方能得心应手, 讲解自如。久而久之在今后的备课中学会了如何注意教材的“缝隙”, 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学会了如何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 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 常常能发挥意外的作用。那样, 新教师不仅不害怕学生生出“节外之枝”, 而且会积极给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 引导学生提问。

在备课中, 新教师不仅要将教材烂熟于心, 更要融入个性化理解, 力求体现自己独到的见解, 将教材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自然会有信心有办法把课上好;这样在今后的课堂上新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真正使学生有所获。事实上, 备课是一种学习提升、修炼的过程, 是一种力图完善, 精益求精的过程, 它需要新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2. 勤试讲

新教师开公开课前离不开试讲, 试讲对上好公开课很是关键。多试教, 实践是检验教学设计的标准, 试教和磨课课堂教学进步的捷径和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即使是一个最成熟的教案, 每次讲课都必然会有一些小小的意外, 反复试教磨课的过程, 其实就是教师逐步熟悉学生, 熟悉他们语言和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对自己的设想进行验证, 也可以通过试讲后学生的反馈, 对课堂进行优化, 特别是其指导老师的建议。试讲, 它可以让你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你的这堂课。另外, 新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 通过试讲学会灵活的教学机制,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句话, 教师要磨自己, 而不是磨学生, 要多试教, 从而发现问题。尝试一课多试, 一课多研, 认真进行试教, 反复修改教案, 能集自己所长和他人智慧, 做到把平时的课堂教学精华在教研组中推广, 开课前多试教肯定会给你带来不小的帮助。

3. 多请教

“磨”课仅仅靠自我打磨是不够的,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 在工作中难免会存在着许多的困惑, 那么对于一些没经验的新教师来说, 在他们上课之前应请有经验的老教师给予指导和培训。新教师常常有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 对于自己的缺陷和课堂不足缺少一双“雪亮”的眼睛, 因此就需要他人来帮我们进行矫正和手术。一个人仅凭自己的经验去做事情, 相对于有人指导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去做事情, 肯定是后者做起来更事半功倍。指导师从设计理念到整体构思, 从每一个提问到每一句过渡语和总结, 从学生评价到课程资源的生成利用, 反复推敲, 不断修正, 陪你走过了一段难忘的成长之路。一方面“逼”你反思纠错, 另一方面“助”你成长。当然, 指导并不是给一个固定的模式让你去照抄照做, 但最好是讲一下指导老师本身的经验, 去给新老师一个思考、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我想这样做起来, 会使新的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大的进步。因此, 新教师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害怕别人笑话。要正确认识自己, 不行就不行, 以积极的态度, 老实诚恳地向老教师学习;将积累的经验, 吸取的教训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

二、享受公开课的过程

公开课的实施过程, 有利于新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 也是在做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许多教师深有体会:如果没有公开课,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 公开课是锻炼新教师心理素质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 其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教师的心理成熟度、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能力在课堂中都会作用于学生客体, 起到正面或负面作用。可是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由于年轻好胜, 听课的时候, 特别希望得到表扬;但如果领导的评论击中了要害, 或者感觉到有听课老师的“指指点点”, 就会好几天陷于不快, 像得了一场病。就是在一次次的紧张和兴奋中, 新教师逐渐克服了曾经的率性而为, 开始精密计算40分钟的使用效率。“整顿衣裳起敛容”, 这确实很辛苦, 但是新教师的课堂却在不断的“整顿”和“敛容”中变得更加漂亮。若教学在充分准备、巧妙设计的流程中行走, 不待人夸, 你自会感到成功的愉悦。上公开课, 其实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 其中有准备的紧张, 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 如果没有客人, 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 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 使得你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三、学会教后反思

1. 关注评课

课后展开“研讨式”评课对新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评课的第一环节少不了教师自评, 新教师在授课结束后, 面对同行和专家评述自己的教学。自评的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以及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自评中新教师将学会如何更客观地审视, 冷静地分析, 如何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 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把“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就必须提供教师自我评价的机会, 鼓励和帮助教师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培养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课后评价更少不了互评, 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 教师进行互评, 集中反馈, 这种多向信息交流, 为新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中老师对所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 剖析和研究, 针对不足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互评的过程, 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 开启了教学智慧的大门。另外, 评议时善于发现新教师的闪光点,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对于新教师的不足之处, 坦诚指出, 并给予帮助指导, 促其进步。互评是指点教师教学迷津的钥匙, 会使教师受益很大, 能促使教师深刻反思、快速成长。课后点评是新教师成长的快车道, 新教师将在评课中不断进步与成长, 和优秀教师共享心得、共同提高。

2. 关注教后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 教后反思的重要性。教后反思的关键是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 思活则能深, 思深则能透, 思透则能明。新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 总结课堂得失, 反思教育教学成败, 清理工作思路, 并及时地记下疏漏之处, 以及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 时间一长, 你就会在无意中惊奇地发现, 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 能使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 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促使自己的成长, 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新教师通过长期的积累、不断的反思, 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 集腋成裘, 总结成自己的教学经验, 并将经验提升为理论, 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实践+反思=双赢, 反复地实践和不断地反思, 教师与学生在各方面会有所收获, 从而达到双赢。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一位优秀的教师, 当别人问他用多少时间准备了那节好课时, 他的回答是“用了一生的时间”。新教师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 需要不断耕耘和收获, 而“只有在投入中感受到自己变化成长时, 才会成为一个自觉自主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公开课, 对于新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开课的设计过程, 有助于加强新教师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理念;公开课的实施过程, 有利于新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公开课就是我们每个新教师进行探索和创造的重要载体, 它是新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是提升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的“灵丹妙药”。你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你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久而久之, 当你蓦然回首, 就会发现在公共课的舞台上, 你所成就的, 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 而是脚踏实地走出的精彩人生。公开课的精心设计是必须的, 就如人生, 没有精心的策划, 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的。

摘要:公开课, 对于新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开课的设计过程, 有助于加强新教师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理念;公开课的实施过程, 有利于新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备好公开课, 做足公开课, 每一个教师都能实现飞越。

关键词:公开课,新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新教师汇报课新闻稿 篇3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课程改革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转变教师的观念,能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一哲学思想,我们应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做大文章,下苦功夫。本文以上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一些探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方法

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的现象,这种不协调现象的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因此,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几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 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 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 因此, 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 同时,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 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向老师提出问题, 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 “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 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 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 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 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

反思,一般是指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由于新课改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同一领域里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充实提高自己。总之,反思有助于總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新教师汇报课教案 篇4

学科:语文 课题:《项链》

时间:2010年12月7日上午第四节课 地点:教学楼二楼多媒体教室 讲课人:王晓伟

目标环节

一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通过赏析小说主题思想、结构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

B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小说主人公遭打击而不沉沦,遇逆境而敢于奋起的坚强、负责、勇敢的精神。

2、通过对小说的鉴赏,让学生领会本文别出心裁的结构艺术。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的剖析,让学生深切体会虚荣心给小说主人公带来的巨大打击,记取小说提供的超时空的现实警戒意义。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设想:较长课文的讲读,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为基础,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读多思,深入领会作品要义。课前准备:

一、边读边点评人物形象,写在课文旁白处;并对其中一点写一段评论文字,要求叙析评三结合。另:预习时鼓励学生质疑。二 教学重点:

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2、赏析结构艺术。

三 教学难点:

1、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局的空白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四、教学方法: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课环节

一、导入新课

一件小事往往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今天学习的小说《项链》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丢失了一挂项链而赔上了自己的青春,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了解本文作者莫泊桑: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 1 表作品:《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我的叔叔于勒》等。

2、阅读个性化体验

通过预习,学生已经通读全篇,让他们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阅读体验,并说出理由。

3、脉络梳理

请学生回答本文的线索;在这一线索的牵动下,作者设置了哪些情节? 教师明确:线索;板书:

序幕——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

开端——借项链(参加舞会)

发展——丢项链(舞会结束)赔项链 还债务(十年艰辛)

高潮、结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三、研析课文、研究合作

1、知识点明确:小说情节三要点: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性格的推动、安排合情合理。

2、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四个情节的合理性与深刻性。

3、分析玛蒂尔德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时态度如何?是批判还是赞美。你认为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诚实守信”观、“勤劳坚强”观、“纯洁高尚”观、“热爱生活”观、“爱慕虚荣”观、“贪图享乐”观。作者在讽刺她的同时,又倾注了同情与赞赏。个人原因与社会原因: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是她们唯一的资格。女性只有凭着美貌与风姿才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女性的意识与价值只有在男人目光以观照下才得到承认。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只是作为男性的玩物而存在于当时的社会之中,遗憾的是玛蒂尔德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玩物式的生活。所以,以貌取人,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及上流社会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毒害了路瓦栽夫人,是造成她悲剧的客观原因,是制约玛蒂尔德们人生理想的一幅精神枷锁。

4、对玛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梦想挤入上流社会,到底该怎么看?是不是正当的?作为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未来的人生?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讨论概括本课的主旨。

五、课堂一练

1、给下列词语中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些词语

奢()华 寒伧()黯()淡 倜()伥

租赁()羡()妒 面面相觑()自惭形秽()

2、仿照学过的句式,以她多想开头写一组排比句,从环境、上课、课下三方面表现一个失学儿童渴望重返校园的迫切心情。

六、课后作业

新教师汇报课活动报道 篇5

为尽快帮助新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朝晖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在对两位新教师(韩雪、卢晓芳)的汇报课进行了反复磨课、教研后,于上周五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全校展示活动。

在三年级组田老师和葛老师的帮助下,韩雪老师执教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卢晓芳老师执教了《可能性》。在汇报课之前,教研组帮助这两位教师反复磨课,前后听取了新教师3次试讲,并于课后进行了详尽的点评。与此同时,为了让新教师更加清晰课堂教学流程,开展好课堂教学,田小红老师分别为两位新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通过示范指导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讲课当天,李校长、教研室戴老师亲临课堂,各年级数学老师也都积极走进课堂听课。课后,校领导及听课教师进行了点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通过本次听课评课,两位新教师受益匪浅,对于如何开展好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深刻了理解,也为她们今后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此次汇报课是三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努力的结晶,相信两位新教师在这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中,必将不断努力,快速成长。

指导学生练习

游戏进行中

老师们在专心听课

学生回答问题

新教师入职汇报课制度(草) 篇6

关于印发新教师入职汇报课制度(试行)的通知

县(区)教体局、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市直各中小学:

为促进我市新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新教师业务素质,营造教师间积极进取、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浓厚教学氛围,制订了《新教师入职汇报课制度(试行)》,现将此制度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新教师入职汇报课制度(试行)

一、目的要求

通过新教师汇报课制度,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新教师业务素质,营造教师间积极进取、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浓厚教学氛围,从而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求新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努力方向,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准备入职汇报,以最佳状态参与汇报课活动;各学校要站在学校兴衰的高度来关注新教师汇报课,重视新教师汇报课,为新教师汇报课建立机制,创造条件,构建平台。

二、具体措施

1.新入职的教师,在入职的第一年至第三年必须向所在学校、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市教科所)上汇报课。时间、地点由所在学校、市教科所协商确定;课题由市教科所确定。

2.汇报课分上课或说课两种;具体的方式、时间、地点和课题由新教师所在学校、市教科所协商确定。

3.有关学校要重视汇报课的开展,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师带徒形式,为新入职教师指定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结队拜为师;新教师要主动向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学习。

4.建立汇报课申报程序,每年9月下旬由有关学校代表本校新教师(含秋季入职和春季入职者)向市教科所申报;并以备案。

5.新教师要把入职汇报课当作是自己履职的一次全面展示,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技术准备和必要的物质准备。

6.新教师的汇报课必须有教案(教学设计)、讲普通话、用多媒体辅助、要板书(理化生教师必须要有演示实验;体育教师要上“室外课”;计算机教师要上“上机课”);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认知规律。

7.教科所是新教师入职汇报课的主管单位。

8.教科所每年统计一次新教师人数,科学、合理安排新教师入职汇报课。

9.市教科所组成评议小组,对汇报课进行评议、打分,及时交流;并以存档。

10.市教科所是新教师入职汇报课的考核单位,负责对汇报课的教师及所在学校进行定期考核。

11.本制度适合全市中小学。市直入职汇报课由市教科所负责;县、区入职汇报课由县、区教研室协助市教科所负责。

12.本制度自2010年开始实施。

三、考核与激励

为保证新教师入职汇报课制度经常有序规范地开展,有必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㈠考核内容

1.学校表现(有学校文件,有机构,有活动记录等)

(20分)

2.教师表现(备课、听课、说课、教学反思等文字音像资

料)(20分)

3.学生表现(所任班级学生作业、成绩、座谈等)(20分)

4.汇报课的成绩(40分)

㈡激励办法

1.市教科所对新教师汇报课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每学期集中考核一次。

2.新教师考核成绩(上述考核内容中的第2、3、4项取平均分为考核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优先参加各类培训;态度消极、不努力改正的,取消各类评先评优资格;

3学校考核成绩(上述考核内容中的第1项加2、3、4项的平均分为学校考核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作为学校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参加教学工作和学校绩效工作先进奖的评定。

主题词:新教师入职汇报课制度新余市教育局办公室2010年9月21日印发

新教师汇报课新闻稿 篇7

1、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分析

有学者将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所形成的标准有以下几点:首先, 体育教师下达的口令应正确、清楚、洪亮。口令采用胸音及腹音发音, 这样才正确。同时预令应清楚, 音量稍微低调, 并稍微带有长音调, 以提醒学生需要做什么做好接下来的准备。口令应短而急促、果断, 音量大而强, 如“稍息、立正”等基本口令。其次, 掌握发布口令的位置。口令的发布位置较为重要, 若距离太远, 后面的学生就难以听见口令, 若距离太近, 又使学生感觉到太吵。为此, 体育教师应根据队列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的位置。再次, 掌握基本的队列方位练习的术语。通常情况下, 队列所呈现的形式有横队、列对、间隔、距离及排头、排尾等, 在教学实践中极易将“排与列”“间隔与距离”相混淆。最后, 熟练掌握队形之间的变化。对于高中生而言, 基本的队形变化所需要的基本动作主要有立正、稍息、看齐及报数等, 而对于行进中的队形变化则有齐步走、跑步走及前后左右移动等。相对来说, 原地队列转换及其步法移动相对较为简单, 而行进中的队形转换则较为困难。为此, 体育教师应根据高中生自身发展特点, 选择适宜的队列训练。

2、高中体育教师口令及队伍调动技能培养对策

2.1、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力度

高中体育教师口令及队伍调动技能的培训可采用模仿练习法、实习锻炼法、基本功考核法、小组练习法及录像反思法。首先, 模仿练习法。该方法是高等院校在培训体育教师时所采用的, 如在专业术课堂中, 当大学生开始学习学习口令及其队形变化时, 在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后, 作为授课教师可让学生重复该口令后, 再示范动作, 这样一来, 有利于大学生进行模仿, 将口令熟记心中, 采取现场模拟的方式锻炼该技能。其次, 实习锻炼法。每一位走向体育教师岗位的人员都需要经过一段实习期, 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充分利用实习期, 实时锻炼口令及队伍调动技能。对于这一环节, 需要带队指导教师应做好相应的规划及策划, 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错误也及时给予纠正, 记录及反馈常出现的措施, 进而促进技能的提升。再次, 基本功考核法。各类体育教师在考核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口令与队伍调动, 定期或不定期对高中体育教师进行考核, 对于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对于成就较差者及时找出问题, 加强后期培训, 直至考核为止。最后, 录像反思法及小组练习法。各个高中可召开体育教师口令及队伍调动技能大会, 将该项技能掌握熟练的教师录制下来, 并在研讨会上播放, 带领其他教师共同进步, 学习优点, 将其运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而小组练习则可将该高中所任职的体育教师组合起来, 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经验交流会, 将成功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 做到共同进步。

2.2、掌握口令及队伍调动技巧

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应熟练掌握口令及队伍调动技巧, 只有将这些技巧熟练于心, 才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应付自如。首先, 熟练掌握口令专业术语。掌握口令专业术语是作为体育教师最为基本的要求, 如缺少这些基础, 那么任何培训都是纸上谈兵。对于口令专业术语在大学期间就有所涉及, 对于这种普遍的现象, 体育教师在上岗后可温故而知新, 查阅相关书籍, 利用各种搜索引擎, 弥补已丢失的专业术语, 或增加当前新添的术语。准确理解各项专业术语的含义, 纠正常出现的错误。其次, 避免过渡使用口令专业术语。

坚持口令术语使用原则“该使用时用, 可用可不用时不用, 切忌过分使用”。在公开课及评议课中尽量少量专业术语, 在日常的常态课中则可使用简单的专业术语, 做到严格对待, 使用专业化、标准化的术语对学生队伍进行调动, 只有这样, 才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3、提高体育教师学历

高中体育教师学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口令及队伍调动技能的发挥, 这就要求各个高中在招聘体育教师时, 应尽量招聘专业体育高校毕业的学生。这主要是因为专业的体育学校能够将这些技能传授给学生, 并且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将这些知识内化, 同时这些教师在上岗前都经过专业的培训, 能够较好的胜任教师一职。

3、结束语

队列练习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体育教学实践的组成部分, 通过队列练习能够使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姿态, 增强动作的节奏感, 培养纪律性及责任心。同时, 俗话说“七分口令, 三分动作”, 口令在队列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熟练掌握口令及队伍调动技能。本文从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掌握口令技巧及提高体育教师学历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旨在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口令及队伍调动技能, 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新教师汇报课新闻稿 篇8

下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新课程经过五年的实验、两年的实施,且不说两位新教师的基本功的问题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单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去评价这节课,它有新课程的一点影子吗?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改变吗?

一、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

思考一:一线教师

教师在课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如果没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将不可能落到实处,也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新课程实施中偶有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但这两位教师连一点穿新鞋的意思都没有,整个课堂完全在自己的支配下去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中成了练习的“机器”和被支配的“木偶”。还有的则是公开课、示范课按新课程的要求去上课,而常规教学仍按传统模式上课。由此可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仍存在着新课程实施的不平衡,教师的问题尤显突出。

思考二:行政监督

1.课程管理

本次课程改革为“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在管理上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正是这种“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以可乘之机,不是利用这种权力搞改革而是利用这种权力抓升学率。因此课程改革仍处于“有想法,没有行动”的状态,即使有校本课程很多学校也是搞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

2.地方管理

学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地方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及时解决,或提供理论依据或共同解决问题,而实际上有些地方行政监督不够,难以了解、处理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学校课程改革实施不力、抓升学率,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的改革热情,也与地方的行政管理政策不无关系。

思考三:上岗培训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高校师范院校也要求毕业的学生应有一定的新课程理念或有较强的接受新课程思想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不是一片空白。总之,对于师资培训,地方行政部门应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新模式,以便使新课程培训落到实处。

二、对新课程实施的建议

1.转变教师观念,加强自身教育,积极探索实践

作为体育教师自身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课改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新课程观、学生观,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融入教学,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的实施会给体育教师带来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是过去的经验与理论难以解答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花些时间用在钻研业务上,认真备课、及时总结,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难以解决的则集体讨论或咨询专家,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搞好教学工作。

2.加强领导的重视、参与和监督

为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教研员、校长等领导必须认清新课程应有的价值和地位。重视建立行政吸纳制度,把大专院校的课程专家、第一线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以及社会有关人士吸纳到课程决策中来,主动听取各方面人员对课程改革的意见,以便改进新课程方案。同时,还要抓好课改的专项检查,善于发现课改进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而不是被动执行文件,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3.加强课改的培训工作

新课程培训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大多数培训只讲理论不讲操作,培训下来很多教师仍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因此培训既要讲方法又要看落实,注重优化教师培训方法,理论学习与个案分析相结合,让一线教师参与到培训中来。更重要的是讲解人必须对课程纲要和标准解读有着共同的认识,不然就会造成“你说这样、他说那样”,甚至出现“误解”、“错解”,造成一线教师的错误认识。

新教师汇报课新闻稿 篇9

为了提高幼儿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促进教师迅速成长,帮助他们快速融入课堂,天生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

此次汇报课展示活动,新教师精心准备,课型丰富。瞿韵郦老师执教的英语《peach》,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认知了桃子。朱春艳老师执教的数学《认识6》,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接受了6的相关知识。张仕萍老师执教的语言《走路》,利用生动形象的表演加音乐,让幼儿掌握了动物走路的动作。张琴老师执教的音乐《柳树姑娘》,利用动画加卡通图片,幼儿轻松快乐的学会了歌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教态亲切大方,教学设计富有创意,教学风格个性鲜明,体现了他们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展示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在评课会上,教师们积极发言,教研氛围十分浓厚。

青年教师汇报课总结 篇10

经校委会研究决定,从4月15日至4月19日,在教导处的组织下,有5名教师参加了汇报课活动。

一、本次活动主要有三个亮点:

1.教师准备认真

参加汇报课的青年教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用心研究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精心制作课件,注重研究教材、探讨学法,各年级班主任、教研组长组织相关教师对参加校级汇报的课事先做了精心指点、打磨,充分体现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2.活动效果好

课后,新进入教师和青年教师积极反思,广泛交流,认真说课,仔细听取评课教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部分学科带头教师参加了评课活动。其他教师也都从听课中得到进步,从反思中得到提升,从研讨里得到启发,从点评中开阔了视野,收获了成果。

新进入教师和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个典型教研活动,它是摇篮,推动着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它是契机,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借鉴和改进;它是平台,推出一批又一批脱颖而出的新秀;它是动力,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的开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创造了更多更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每天下午听完课后就开始组织评课,各位评委主要从执教者的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从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进行了探讨,不仅充分肯定了参赛教师的优点,而且中肯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与执教者进行了交流切磋,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部分教师个人素质高

部分青年教师普通话标准、字迹工整美观、仪表端庄得体、教态自然大方,个人素质非常好,而且能够较好地把握和处理教材,教学情境创设新颖,教学设计合理,组织形式灵活,能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充分地理解和运用了新课改理念。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老师教学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部分青年教师的字迹不美观、不好看,书写没有功底;有的多媒体设计欠合理,效果不好作用不大;有的表情单一,感染力、亲和力不够。

2.新课程理念需进一步树立

过分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包办代替

多,学生自主思考少,教师讲解多,学生动嘴动手少。

3.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有的课堂气氛沉闷,有的对热烈的课堂讨论收不拢,有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做出针对性评价有的对预设问题与课堂生成问题的矛盾不会灵活应对,有的对各教学环节时间的安排把握不好。

4.对教材的学习研究挖掘需进一步加深

有的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合适,有的问题设计不明确,有的教师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突破的方法针对性不强;最突出的问题是,就教材教教材,就知识教知识,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重新整合教材,没有利用好相关的课程资源,没有适当拓展教材、挖掘教材。

5.说课、反思、教学设计需进一步学习

说课不知道该说什么,说不全、说不准、说不透、说不到位,不懂得反思什么、怎样反思,教学设计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实际。

三、对青年教师的建议

1.要真正热爱教育事业

一个对教育工作不感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是不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也很难努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是清贫的,工作是单调的,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当好老师,愿意把教师当做事业

来做而不仅仅是谋生手段的人才能当好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教师的人才能当好老师。教师的工作又是崇高的、光荣的受人尊敬的,上好每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好每个学生,是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

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为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其它相关知识、学习他人宝贵经验;向领导学习、向优秀教师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向学生学习、向自己身边的人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电视、报纸、网络上学习。只要善于学习,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时,事事是学习之物。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3.最好当班主任

新教师汇报课新闻稿 篇11

关键词:胜任力;高校;职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教师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指导课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应对就业的根本保证。而培训作为职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目前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培训目标模糊、内容针对性不强以及培训效果难以测定等问题,引入胜任力理论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一、胜任力的内涵及特征

胜任力(Competency),又叫胜任特征、胜任素质等,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泰勒(Taylor)的“时间——动作分析”研究,但真正引起人们重视并掀起对胜任力研究热潮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McClelland)。他在1973年发表的《测量胜任特征而不是智力》一文中提出了胜任力概念,试图据此找出导致那些绩效优异者和绩效平平者之间差异的最显著特征。自此之后,各国专家纷纷加入了对胜任力的研究的行列。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1993年斯班舍(L.M.Spencer)的定义,该定义指出“胜任力即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社会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即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1]。

据此定义,胜任力具有三个特征:绩效相关性,与工作绩效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预测工作者未来的工作绩效;任务相关性,与任务情景相关联,具有动态性;业绩区分性,能够区分优秀者与普通者。根据胜任力的显现程度,可以将胜任力分为两类:外显胜任力和内隐胜任力。外显胜任力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等,这部分胜任力容易被感知和后天培养,是有效执行工作所必需的,所以也称基准性胜任力(Threshold Competence);内隐胜任力主要包括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动机等,这部分胜任力不易被感知并且难以培养,是区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平平者的关键因素,因此也叫鉴别性胜任力(Differentiating Competence)。

胜任力研究除了个体层面以外,还延伸到了组织层面。Prahalad和Hamel(1990)提供了组织分析的框架,把个体层次的胜任力概念置于“人——职——组织”匹配的框架中,认为个体的专长如果不能与组织的胜任力相匹配,那么其作用会大打折扣;而脱离组织的胜任力培训活动则无助于组织的发展。如此一来,胜任力必将更有利于组织层面的培训与开发。[2]

二、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师的胜任力要素分析

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师胜任力要素结构的确定,是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师资培训体系的前提。为此,笔者首先查看和研究了国内外关于胜任力模型构建(尤其是高校教师、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相关文献,然后在选修过职业指导课的学生和职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中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要求回答“你认为一个优秀的职业指导课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并请对各要素按照重要性程度在1~5分区间中打分”,对教师的问卷还要求“列举自己在担任职业指导课过程中的三件成功事件以及三件不成功事件”。笔者在问卷回收后对出现频率较高的主题词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结合对职业指导课教师岗位的工作分析,初步归纳出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师胜任力的内容结构,包括必备知识族、技能能力族、个人特质族和态度动机族4大族[3]以及30个要素。

1. 必备知识族

该族胜任力要素具有低通用性、高任务相关度等特性,与工作任务相关, 对任课教师在教学研究工作上取得高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专业知识:关于职业指导课相关的各种理论与实务知识,包括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等理论知识,以及就业政策法规、求职择业程序与方法等实务知识;

2)实践知识:关于社会现实的知识,包括对社会环境和职场最新状况的了解、个人社会经验和阅历等;

3)学校知识:关于本学校的知识,包括学校的历史、现状、奋斗目标、价值观、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

4)教学知识:关于如何组织教学和培训的知识,包括教学和培训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控制、教学效果评估等。

2. 技能能力族

该族包括工作技能和综合能力两大类。工作技能具有低通用性、高任务相关度等特性,与工作任务相关;而综合能力指与工作任务相关的能力但又有别于履行具体工作所需的操作技能,其通用性较强,对工作的重要程度取决于工作的性质。

工作技能和综合能力族包括: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培训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咨询指导能力、人际理解能力、前瞻性思维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影响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要素。

3. 个人特质族

个人特质是一个人内在的、固有品质,不容易改变,但对个人绩效和风格有很大影响,包括乐观开朗、幽默风趣、亲和、善解人意、真诚、个人魅力等要素。

4. 态度动机族

该族包括个人的态度、自我形象、社会动机、内在驱动力、价值观等。这些个人潜在胜任力深藏于心,是不易被别人发现和比较的,它们决定了一个人获取或使用某种特定技能或知识的潜力,是左右个人行为和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主要内因,包括敬业精神、主动性、责任心、服务意识、自我认同、合作精神、成就导向等要素。

图1就是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师的胜任力冰山模型示意图。

为了更进一步地探究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笔者将这4大族30个要素设计成问卷,请部分职业指导课教师对这些要素按照1~5分进行重要性评级,综合后初步得出表1的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实践知识、咨询指导能力、个人魅力、敬业精神和成就导向等要素是一个优秀的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师培训设计

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初步研究,为开展师资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传统的职业指导师资培训不同,基于胜任力的职业指导课教师培训需要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法选择与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进行全面革新。

(一)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

传统的职业指导师资培训主要是根据上级政策精神、学校近期工作要点以及工作岗位的普遍要求来开展的。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除了考虑以上因素外,更关注职业指导课教师个体的实际培训需求,以及胜任力要素培訓的实效性与经济性。

一方面,以教师的个体培训需求分析结果为依据,统计出针对每一个胜任特征需要进行培训的教师占所有教师的比例,同时,结合每个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成本收益分析确定一定的比率范围作为划分教师培训类型选择的标准。例如,某高校规定比率在10%以下,以教师自学为主;比率在10%到30%之间,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小规模的在职培训;比率在30%以上,则由学校选择优秀的师资组织集中培训。假设现在统计出需要进行实践知识培训的教师比例为46%,则学校需要对教师开展实践知识的集中培训。

另一方面,可列出胜任特征的可塑性和重要性矩阵进行分析,据此确定培训类型。如图2所示。[4]

将职业指导课教师的胜任特征按照其重要性和可塑性高低分别进行排序,确定出区分重要性高低和可塑性高低的临界点之后,将这些胜任特征分为四个象限:位于第一象限的胜任特征,既重要又具可塑性,如行业、职业和企业等实践知识,咨询指导能力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应选取最好的师资进行集中培训;位于第二象限的胜任特征,可塑性虽高,但重要性不高,如学校知识等,可考虑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在职培训;位于第三象限的胜任特征,其重要性和可塑性均较低,可以自学为主;位于第四象限的胜任特征,重要性高,通常是任课教师最深层次的特征,如个人魅力、成就动机等,比较难以通过正常培训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提高,若条件允许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高级培训,如成本过高则可将此特征作为未来选拔任课教师时须重点考察的方面。

(二)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内容设计

传统的职业指导师资培训在内容上追求大而全,涵盖了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咨询辅导、就业指导课教学等内容,岗位针对性不强,而且主要是显性知识的传授。基于胜任力的职业指导课教师培训,在内容设计上有四个特点。

1. 紧紧围绕职业指导课教师岗位胜任力特征要求,即围绕怎样上好职业指导课以及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来展开。条件允许的话,甚至还可以细分到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职业素养提升课、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指导课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

2. 不但包括显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还涵盖态度、价值观等隐性内容。传统的师资培训将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表象因素的培训和开发上,而忽视了对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以及动机等潜在因素的开发,基于胜任力的任课教师培训体系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3. 抓住关键性的胜任力要素设计培训内容。该培训不是对胜任力的所有要素都进行培训,而是对那些具有鉴别性特征同时又能通过培训去提高的胜任力要素加强培训。譬如,在知识方面,行业、职业和企业等实践知识的培训较重要;在能力方面,教学培训能力、咨询指导能力的培训较重要;在个人特质方面,要注重培养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态度动机方面,要加强对敬业精神、成就导向的开发;等等。

4. 不但重视个体胜任力的提高,也重视个人与组织胜任力的匹配。在对具体地区、具体学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师进行培训前,要对学校环境进行分析,如学校现状、定位、发展战略等因素,确定学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职位胜任要求以及核心竞争力。职业指导课教师培训不仅仅有利于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也是教师个人适应和融入学校的发展需要。

(三)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方法

在传统的职业指导师资培训中,使用最多的方式就是课堂式教学和讲座。基于胜任力的职业指导课教师培训更强调根据培训内容的胜任特征性质、培训对象的学习特点决定培训方法的多元性及针对性,灵活实施差别化的培训方式。[5]外显胜任力容易获取且周期较短,可以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如课堂讲授、现场指导等方式获取;内隐胜任力无法直接获取且周期较长,需要通过经验习得,则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方案设计、项目合作、课题研究、实施指导人计划、团队拓展等体验式方法比较适合。在培训中,应坚持教学与训练相结合、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在激发学员动机方面,榜样示范的方法值得重视。可以预先挑选和安排一些在职业指导课教学、研究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同辈学员进行示范教学,与大家分享成长经验、心得。此外,要特别注重练习环节,通过个人说课、团队成员反饋等方式帮助学员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效果评估

传统培训一般也会在培训结束后让受训学员填写问卷,对教学效果与收获进行评价,但往往缺乏比较量化的评估方法。基于胜任力的职业指导课教师培训在效果评估方面做得更专业、更细致,共分为三个环节。

1. 评估前的准备。建立学员数据库,将培训前后发生的定量及定性数据收集齐备,以保证培训评估的有效实施。

2. 培训评估的实施。传统培训通常使用Kirkpatrick的四层次评估法,即将培训效果分为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层次。[6]而基于胜任力的教师培训由于其各个胜任特征均是通过教师的关键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可将上面的学习、行为及结果层次合并为胜任特征的掌握情况,从而就得出基于胜任力的教师培训评估的两层次框架,即反应层次(学员对培训的态度和意见)和胜任特征层次(通过培训,学员胜任力提高情况);对培训效果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来进行评估。

3. 培训效果反馈。得出培训评估的结果后,要将这一结果反馈到前面基于胜任力的任课教师培训的各项工作中去,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课教师培训网页,通过在线交流与追踪,促进胜任力师资培训效果的巩固与提高。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传统的师资培训与基于胜任力的师资培训的主要差别如表2所示。

总之,胜任力理论及其模型的引入,将为传统的职业指导师资培训注入新的元素,使师资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与经济性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当然,基于胜任力的职业指导课教师培训的研究目前还处在初始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同行和专家继续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Spencer,L.M.,Spencer,SM.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John Wiley & sons,1993.Inc:99-220.

[2]陶祁,冯明.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设计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4).

[3]林立杰等.高校知识工作者胜任力模型构成要素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刘凤英等.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J].技术经济,2007(9).

[5]蔡颖.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培训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上一篇:珍惜小学时光励志作文下一篇:车险理赔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