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好的专业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岛科技大学好的专业(精选6篇)

青岛科技大学好的专业 篇1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热能的转换、传输与利用,研究与之相关的系统与设备、最大限度利用能量的方法与途径、系统节能的先进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方法等的科学,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热工理论、机械工程、电气自动控制等基础知识与熟练的外语、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热工理论、热能、环保、供热、暖通与空调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运行管理和安装调试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外语、计算机、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能工程控制技术、现代测试技术、低温技术及其应用、节能原理与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锅炉原理及设计、制冷原理与装置等必修课程;同时适应专业发展设置了较大比例的选修课,如发动机构造及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能源清洁利用、工业通风、空气调节、供热工程、制冷装置自动化、热泵技术等。该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学生既掌握了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专业特长。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门集化学、物理、数学和工程技术为一身的学科专业。以化学工业及相关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物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加工技术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与传递过程的规律,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影响,解决工艺开发、装置设计、控制操作、综合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本学科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化、精细与日用化工、能源、环境、医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在学习高等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知识,为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性,还开设高分子化学基础、石油炼制工程、环境化工、化工机械基础、ChemCAD等课程。同时还接受实验技能、计算机过程模拟与应用、信息获取、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机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过程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制药、食品、机械等各类过程行业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过程工程、控制工程

主要课程(核心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学、过程工程基础、过程设备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理解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和加工工艺与材料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具备合理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能力,通过综合材料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质量和使用寿命,并具有可以研发新材料及新工艺的水准

分析、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课程设置:

在完成基础工科学生学习(包括数理化、计算机、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金属材料学,金属工艺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腐蚀与防护,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专业课程,同时学生还接受实验技能的训练,另外还有校内模拟生产实训和参观实习,为将来从事科研生产工作奠定基础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进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核心课程):

青岛科技大学好的专业 篇2

2002年8月6日,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到2003年,在全国的所有普通高校开始实行。纲要中第八条明确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顺应新纲要,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仍需进一步的解决。特别是针对高校专科生,他们在校时间段、知识文化水平较本科生及研究生等有一定的差距,身体素质、学习态度等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对高校专科生的体育教学改革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为青岛科技大学专科生体育教学。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相关网站进行检索,如中国期刊网等查阅近2年的相关论文。同时,在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青岛图书馆等图书馆内查阅相关的体育教学方面的论著。

2.2.2 专家调查法

对校内外的体育学者、教授进行调查。

2.2.3 比较研究法

首先,对教学改革之前的专科生体育教学进行了总结,找出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教学改革之后近两年的专科生体育教学进行了分析和归纳,通过体育教学改革前后的对比,认为对青岛科技大学专科生进行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3 分析与讨论

3.1 体育教学改革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1 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相互作用的主要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两者之间对于信息的传递是有意的。在新课程改革下,人们更加重视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对教学内容也有了新认识。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要地位。

在青岛科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前,大一专科生的第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二路长拳、立定跳远、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的理论与技术;第二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田径、女生仰卧起坐、男生俯卧撑的理论与技术。从整个学年来看,教学内容非常单一。改革前一直以来都是一成不变的,遵循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体系和教材结构等模式,缺乏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教学思想到教学认识、从教学结构到教学内容的整体突破。

3.1.2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体地位。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从逻辑学上来讲“外因”还需“内因”来起决定作用。即使教师再努力认真教学,学生如果不积极主动学习,依然没有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改革前,学校的教学内容冬季主要教授二路长拳,好多学生对单一的二路长拳不敢兴趣,又因为是冬季在户外学习单调枯燥的二路长拳学生会感觉很冷,学习环境比较恶劣;第二个学期主要是学习田径等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讲,田径等运动是他们从小学到高中都一直在学习的体育项目,大部分同学早已对跑步跳远等没有了兴趣甚至有的已经厌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没有吸引力再加上专科生具有学习自觉性不高,自律性不强的特点,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3.1.3 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得不到发挥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其求学时期学的专业不尽相同,有各种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田径、体育养生、健美操等等。他们对自己专有的项目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丰富,技术技能娴熟,科研能力比较高。改革前,无论教师所学或擅长哪项体育运动,都要“一刀切”式地进行二路长拳、田径等体育教学。虽然体育教师也在认认真真地教学,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也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让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去教田径和二路长拳,这无疑是对其运动技能及教学才能的一种埋没。他经过多年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学习都得不到相应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体会不到专业项目的体育教学的成就感,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学校也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很是可惜与遗憾。

3.1.4 教学评价片面

没有评价就没有教学。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部分具有其独特性,体育教学的评价较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具有独特性。在体育教学改革前,对专科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时考勤与课堂表现,二是两项左右的素质测试,三是例如二路长拳整套动作等的考试成绩。考试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更加注重的是终结期评价,而忽略了诊断评价和过程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评价方法不科学,不能及时跟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学做的不到位,再次,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体质、素质、技能等是否通过体育教学的学习得到了改善,教学反思不够,不能及时调整或者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2 体育教学改革后,体育教学带取得的效果

3.2.1 丰富了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改革以后,教学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了原有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不再固步自封。由原来的单一教学内容改变为专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养生、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散打、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体育项目,除此之外,在每个体育项目的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的技术技能以外,还包括该项目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理论课教学,以及该项目的体育欣赏、裁判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身体素质练习特别是核心力量训练、学生比较关心的运动营养与保健等教学内容。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学生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学的是不同的项目,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到至少两项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2.2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通过教学发现,学生积极性提高以后,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的过程中积极锻炼,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能及时和老师沟通,运动技能掌握比较扎实。学习积极性提高后,不仅在课内有所表现,在课外也有好的学习效果。例如下课前体育教师除了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评与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外,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把本次课的内容课后主动练习提高巩固,并且利用网络资源等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有关内容,等到下次课上课时,检查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超额完成了课后作业,技术动作做的熟练到位,掌握地很好。还有的同学不需要老师提醒或者强调,就会主动查找与本项运动相关的知识与资料,丰富自己的体育运动视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使“快乐体育”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显而易见。

3.2.3 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韩愈在《师说》中就提出“传道受业解惑”。这主要是指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并列。体育教学改革后,体育教师可以讲授自己已经学习研究多年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对于“授业”来说是轻车熟路。教师强则学生强。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强大,专业技术技能的精湛,在教学中发挥地淋漓尽致,同时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准也是极大地信服,更愿意和老师学习提高自己运动技能。

3.2.4 进行了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改革后,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诊断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部分。其中诊断评价是在上第一次体育课进行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在本学期体育学习前的身体素质、基本知识和专项技术等初始水平或者现状;还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所上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愿望、要求等情况;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或者修订本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过程评价贯穿于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每堂课或者每个教学阶段分别以教学任务作为评价参照的标准,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或者不足,激励或者督促学生更好地来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讲也可以将比较和调整的相关信息反馈与教学,为后继教学提供依据。终结性评价在体育教学学期结束时实施测验,通过测验结果来评价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成绩。这三种体育教学评价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也相互关联,是个有机的整体,合理利用教学评价手段,使体育教学改革后的评价更加全面、更加科学,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特别是每个学生的进步,使体育教育真正由“育才”转变为“育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青岛科技大学专科生体育教学一直以来延习以二路长拳、田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最终的学习评价以技能掌握为主,这种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实施了专科生的体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体育教学改革,认为此次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最终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同时也充实了体育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运动需求;也完善了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学习评价,使评价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4.2 建议

青岛科技大学专科生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尝试翻转课堂等新的体育教学手段,“以赛促学”等体育教学方法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对于专科生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也比较深入。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打破固有的传统模式,顺应时代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体育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建立科学全面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建立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为理念的新型体育教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快乐体育,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胡化兵.安徽省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李慧子.北京市独立学院“课内课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3]王冰.从终身体育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长治学院学报,2008,25(2):74-77.

[4]杨攀.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体育大视野,2015,27(5):224-225.

[5]李立平,曾石山,刘志宏.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4):89-92.

青岛科技大学投资理财社简介 篇3

我社成立于2010年,是以推广理财概念为目的,以普及金融知识为使命的非营利性学生组织团体。社团坚持“团结协作,进取创新,学以致用,艰苦创业”的建设宗旨,以实践营造关注财经氛围,培养学生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高度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和理财能力的科技理论人才。

作为全校唯一一个财经类社团,我们承担着在全校范围内普及理财观念的任务,我们通过一系列精品活动正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我们在本职工作方面立足于每个会员,不定期的对内部会员进行证券知识讲座、交流,使会员能及时了解最新经济动态并真正享受会员权利。本社团现与招商证券公司、金利源外汇公司、旭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公司密切的合作,也为社员今后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社团本着为股票、外汇、期货等行业输送优秀人才的原则,对在社团里有优异表现的会员将给予推荐到招商证券等公司实习的机会。

社团机构设置

秘书处:信息秘书:①负责社团的会议记录,活动总结,通知转

发以及资料的收集,管理,保存②负责布置会场,传递内外信息并确保传达③协调相关部门,负责编辑协会刊物④登记并保管协会会员名册,主要干事的考核以及通知会员各项考证。财务秘书:主要负责对协会财产和物品的保存,以及对社团会费使用的监管。

外联部:主要负责高校间的联系和为社团的各部门的各大活动拉赞助、筹集资金,为活动的顺利举行提供条件。

宣传部:主要负责社团的宣传工作,将社团的一些信息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以及负责社团日常活动的摄影工作,以及社团网站的建设。

组织部:①配合指导老师的相关课题,进行学术研究②开展社会相关活动,提出详细的策划,并执行。

精英训练营:①定期进行学术交流②组织进行全体会员的能力培训。

最后,我们希望把投资理财社办成大家成长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平台,成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青岛科技大学投资理财社

青岛科技大学好的专业 篇4

几番讨论,筹备组决定在“母校情、师生情、爱国情”上下功夫,让这三种交织的感情贯穿校庆晚会的始终。在具体的节目设置上,大家各抒己见:

——我建议增加一个诗朗诵,以歌曲联唱、诗歌朗诵的形式回顾学校从白山黑水的龙兴之地到黄海之滨的胶州湾畔弦歌不辍六十年奋斗不息的光辉历程……

——能不能从离退休教师中遴选出一些代表,让他们上台接受校友代表和在校同学的献花和祝福……

——自编自导一个大型舞蹈,用磅礴的气势表现咱们科大人的自强不息,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和科大精神……

——组织历届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的冠军们返回母校为晚会献上了青春歌曲联唱《科大恋曲》,他们的演唱将会把每一位校友重新带回了美好的大学时代……

能不能在学校60周年校庆之际,组织历年的十大歌手搞一个联谊活动,共同为母校祝福。这个想法得到了晚会筹备组的积极响应。

阳光路上

阳光路上主题曲:演唱者:曹芳芳

序幕:

爷爷引出在场人员,小女孩引出60周年生日,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大屏幕中出现各种老师学生对学校的祝福视频。

大合唱:《青春校园》

演出人员:以各学院为单位的合唱比赛,在接到通知后,各院系同学都积极报名,80%的大一新生都投入到合唱比赛的选拔中,给合唱团增加了新生力量。

舞蹈:《鼓舞飞扬》

第一篇:一起走过(始终陪伴在您身边,不曾离开)

歌曲串唱:“无悔青春”

《好日子》(女单)、《祖国——慈祥的母亲》(三位已经年过花甲的成功老校友)、《大海啊,大海》(男女)、《党啊,亲爱的妈妈》(女高音单)、《我和我的祖国》(男女高音)【最后所有演唱者一起合唱】

诗朗诵《我们一起走过》

句句讲述可爱的母亲的60年的沧桑,60年的奋斗,60年来对我们从未停止的关怀与爱。校名几经更改,见证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痕迹,在这个桃李芬芳的花园,大家成长、成才,始终贯穿科大“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

独唱:《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著名老艺术家于淑珍老师上台演唱,当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时有其他演员与其一同合唱

舞蹈:《奔腾》

表演者:大学生艺术团(如火般燃烧,热情四溢)

第二篇:绿叶对根的情意(昨天你养育了我,今日我来回报您)

大合唱:(引出此篇)校合唱团(只有女生)时装秀:《桃李纷芳》

表演者:演出人员:表演主体是学校副处级以上的女教工,还有一部分是大学生礼仪队的学生。老年模特队(他们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问题,要保持年轻的心态)

男女双人舞:《绿叶对根的情意》

老教授老教师们被牵上台(每个人讲话):平均年龄70多岁的师生代表,见证了科大的发展历程,为科大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其中,103岁高龄的冯平老先生,也是山东省年龄最大的教师,挥毫泼墨,题写了“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的字幅,告诉同学们要学习“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然后朱国友作为校园十大歌手的发起人讲话,以一句“我想死你们了”诙谐幽默的开场,教责绵延,薪火相传,祝愿祖国繁荣富强,学校的明天更加美好)男高音:

第三篇:我的大学

歌曲联唱:“科大恋曲”——《故乡的云》《忘不了》《朋友别哭》《爱如潮水》《爱我别走》《海阔天空》以及合唱《朋友》 演唱者:校园十佳歌手

相声表演:《我爱科大》

讲述了科大的昔日、今天、未来

武术与歌唱结合:《精忠报国》“太极”“梅花桩” 表演者:大学生武术协会

第四篇:阳光路上(01:57:41)

合唱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表演者:合唱团(男女都有)名族舞蹈:

其他名族的舞蹈团体 二重唱:《阳光路上》

会计专业好的日本大学 篇5

一、一桥大学

一桥大学是一所顶尖国立大学,被誉为“亚洲的哈佛“。一桥大学本科仅开设四个专业(经济学、法学、商学、社会学),是日本唯一一所专攻人文社会科学的小规模精英大学,日本顶尖国立大学集团“旧帝一工神”的一员,其性质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相近。如今,一桥大学不仅是日本最顶尖的商科学府,其法学、国际关系、社会学、语言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的实力亦是公认的日本前三。

二、横滨国立大学

横滨国立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毕业生大多能进入日本社会的上层企业,使该校每年的入学竞争水涨船高,而其中的`经济学部与经营学部更是作为走向金融行业的教育重镇,入学难度之大,堪称首都圈的名门,长年位居日本前20位的名次。

三、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是世界级著名研究型综合大学。作为日本最高学术殿堂和七所旧帝国大学之首,其在全球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作为一所世界顶尖的综合大学,东大在2016年CWUR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13位、日本第1位;其在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第20位、日本第1位。

四、大阪大学

大阪大学是世界级著名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紧靠日本经济中心和国际开放门户、全国第二大城市的大阪市,有着优越的与世界顶级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的优势。在日本国内,综合实力仅次于东京大学与京都大学。

五、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日本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入选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TopGlobalUniversityProject)”A类顶尖校、全球30计划,为八大学工学系联合会成员、日本学术研究恳谈会(RU11)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会计专业就业前景

青岛科技大学好的专业 篇6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侧重于心理学倾向的定义:美国奥尔波特兄弟: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所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倾向的定义: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强调群体行为,以及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生活在特定的生活条件中的人对各种社会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温勒社会行为的公式:B=f(P,E)B:行为

P:个体f:函数

E:环境

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社会刺激----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还与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关。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

(一)个体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产生的行为。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

1、社会认知—这个人是热情的还是冷漠的。包括对自己、他人、群体的看法,及对问题的归因。

2、社会动机—中国人对知恩图报、忘恩负义是十分熟悉的(利他主义)。

3、社会态度和态度改变——偏见与歧视。男人女人,这个世界永恒的话题,可同样为人,生在社会却受到不同的待遇。

(二)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关系—我们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我们或喜欢他人,或厌恶他人,会因此而建立一种联结。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利他行为。

(三)群体心理:群体凝聚力、从众、服从现象,民族心理。

群体行为——也许你是球迷、歌迷,也许曾置身于球场或演唱会现场,体验众多人聚集带给你的激动与兴奋。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

一、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对象、范围:普通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形成的一般形式、过程及一般规律;而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

角度与侧重:普通心理学注重研究一般形成过程、条件、机制;而社会心理学注重社会环境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

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强调实验室法;社会心理学则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多种研究方法。

二、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对象、范围:社会学要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全部事实及其本质、结构及各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及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知觉、态度、情绪变化,仅是社会生活中的部分事实。

角度与侧重:社会学侧重宏观分析,探讨一个问题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的关系;而社

会心理学侧重微观分析,注重一个问题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例:在亲密关系的研究中,社会学家会关注婚姻关系、离婚以及同居比例;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是一个个体如何被另一个个体吸引或排斥。

研究方法: 社会学侧重社会调查,而社会心理学有多种研究方法。

三、社会心理学的独到之处

其他学科也同样关注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社会心理学有独到之处。首先,关心的主要不是客观的社会环境,而是人们如何受他们对社会环境的解读或构建的影响,换句话说,对于了解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们本身,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了解人们如何知觉、理解和解释社会环境,比了解客观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1、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2、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3、期望效应

4、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问题

2、查阅参考文献

3、研究设计

4、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分析和讨论

5、作出研究结论

6、写论文报告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1、样本的代表性

2、实验者偏差

3、被试偏差

4、伦理问题

欺瞒: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有技巧

• 使用原因:社会心理学家相信,如果被试知道研究的目的,他们的行为将会受到这种知识的影响而改变,从而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消极影响:对被试的伤害;对学科发展的消极影响 • 解决方法:知情同意 ;详细的事后解释。

• 使用界限: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尽可能保护参与者的权利、安全感和良好感觉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三、认知理论

四、角色理论

第二章

社会知觉和认知

第一节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定义及分类

(一)社会知觉

也称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认识自己、他人与群体及如何解释推断社会行为与事件的。

(二)分类(根据社会知觉的对象)

(1)自我知觉(2)对他人印象形成(3)对群体的刻板印象(4)归因

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两个基本成分。

(一)自我概念

1、定义 又叫自我图式,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2、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

(1)他人的反馈

(2)反射性评价(3)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4)社会比较(伍德)

3(社会比较的动机不同社会比较的策略、方式也不同)

社会比较的动机:准确的自我评价,自我美化、自我保护、自我提高。社会比较的方式:向上比较,相似比较,向下比较

3、自我概念的作用及测量

(1)作用:影响个人的想法、情绪与行为

自我表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自我表现:为了权力、赞许等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动机。

自我监控:指个体对社会情境的需要及据此采取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

(二)自尊的建构及其作用

1、定义 自尊: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情感)

2、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的内部标准:

3、自尊的作用和测量:作用:个体行为的主要动力,是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

测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泰克塞斯社交行为调查量表

4、如何确立自尊:学会向下比较(自我提升),选择性遗忘(对消极事件比对积极事 件遗忘的更快),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第二节 对他人的知觉——印象的形成

一、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外表,非语言线索,行为

二、印象的组织结构:

(一)维度观评价维度(好坏维度)、力量维度(强弱)活动水平维度(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

(二)类型观 外向、成熟、忧郁

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

(一)安德森的平均模型

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这种模型是加权的平均模型,也即对所有特质平均前,对人们认为非常重要的特质赋予较大的权重。

(二)布鲁尔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

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把个体当成是某一类别群体的成员,根据对此群体具有的看法形成对个体的印象。以个体的特征为基础的加工,综合个体的各种信息来建构印象。

四、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规律

(一)“中心特质”效应

不同的特征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二)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近因效应: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印象的形成起较强的作用

(三)晕轮效应(光环效应)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的认识

(四)人们比较重视负性的信息,但对他人却倾向于做正性的评价

五、印象的作用

保守性偏差:印象一旦形成之后,很难改变,即使发现最初的印象是错的,也很难改变。印象管理:让自己看起来很棒的艺术:自我美化,他人美化

第三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一、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一)个人的经验

(二)社会学习

二、引起刻板印象唤起和使用的因素:

1、个人的类别特征越明显,与此类别 相联系的刻板印象越易浮现在脑海中。

2、对待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易 使用刻板印象知觉他们,忽略个人特征

3、当时间紧迫,需快速对他人作出判断时。

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

5、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时。

三、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利在于:迅速了解一个陌生人或群体的特征。

弊在于:夸大了群体内部成员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盖全的偏差。

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一)抵制刻板印象变化的策略:

1、把不一致的信息解释掉

2、把不一致的信息区隔开

3、把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不典型的成员。

(二)改变刻板印象方法:

1、要使不一致的信息不断重复,从而被解释为是个体内在品质的反映。

2、要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地交往。

3、要与该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

4、要有意识地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

第四节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

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三、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对应偏差)——对性格原因的高估。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内在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

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

第三章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其关注的是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其构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成分。

三、人际关系的维度和类型

(一)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

1、情感上的亲疏(对等与对立)

2、地位上的尊卑(互补与对等)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人际吸引

1、人们为什么会互相吸引:亲和动机(亲和需求、亲密需求,为了克服寂寞

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外表吸引力(2)相似性(3)互补性(4)熟悉性和接近性(5)互惠式的好感

二、关系的发展

关系的进展取决于交往动机和交往行为。交往动机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到底想获得什么。交往行为包括工具性的交换和情感性的交流,前者如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后者如自我表露、内心交流、情感支持、相互陪伴等。

1、社会交换

2、自我表露

3、关系的发展

三、密切关系

1、密切关系的特征(1)相互依赖(2)共同活动(3)打破心理界限,对方成为自己个人 心理自我的一部分(4)交往动机由注重交易转为追求共享(5)心理上的亲密感(6)承诺

2、爱情

爱情是指心理成熟达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引。

在男女之间产生的。生理心理达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爱情不是低级的情感。包括性的需要,不等于纯粹的精神之爱。爱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三、人际冲突和合作

2、冲突产生的原因:(1)需要、利益的不同(2)对问题的看法、认识不同(3)价值观、宗教信仰不同(4)行为方式和做事风格的不同

3、冲突的作用:(1)可以促进对方紧密团结(2)强迫冲突双方坐下来谈判并直面他们的 5 问题,给问题解决提供了契机(3)冲突能导致必要的社会变迁

(二)人际合作:

1、定义 由于有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很难或不可能达到,于是人们或群体就联合起来一致行动。

2、合作的类型

1)自发合作,互相援助2)传统合作3)指导合作: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的管理和协调下进行合作4)契约合作:个人或群体之间正式同意以某种方式进行合作,并对彼此的职责进行清楚的界定。

3、如何提高合作性:1)建立持久的关系2)增加识别对方行为的能力3)要维护自己的声誉,保证相互信任4)要保证对关系的控制力,分步合作,对对方的行为要奖罚分明

四、利他行为与侵犯行为

(一)利他行为

1、特征:1)目的是有利于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2)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作出的3)利他行为不求任何回报,是一种真正的无私奉献4)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它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个人并不会计较

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1)动机因素2)个人因素3)情境因素

(二)侵犯行为

1、侵犯行为的原因

1)对侵犯行为的反击

工具性侵犯行为基于理性的算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攻击别人。3)本能性侵犯行为

4)挫折引起的情绪性侵犯

5)模仿引起的侵犯行为

2、对侵犯行为的应对:自持行为:在不侵犯别人权利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权力。

3、侵犯行为的控制和消除:1)宣泄2)习得的抑制3)惩罚4)置换5)寻找替罪羊

第四章

社会动机理论 第一节 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概念

1、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2、何谓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是衍生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心理性动机。

二、动机的性质

1、动机是一个完整的个人的动机,而不是人的某个部分的动机。

2、动机总是指向人类的一些基本目标或需求,是人类的终级目的、欲望或需要的表现。

3、人类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但用来满足基本动机和需求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

4、人类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个体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

5、人类存在无意识动机或潜意识动机,个体不可能对自己的动机状态有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6、动机是动态的过程,是连续不断的,无休止的。人除了极少数的时间外,很少达到完全满足。

三、动机的功能

(1)激发个体的活动,对其行为具有推动作用(2)维持个体的活动,对其行为具有强化作用

(3)引导个体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对其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四、动机的分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

(二)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

一、成就动机

(1)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A、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是由他人或所属的 6 团体来决定

B、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是由重要他人或团体来决定

C、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标准也是由他人或团体制定的 D、从总体上说,个人对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比较弱,相应地,成就的社会工具性比较强,即追求成就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让他人或团体高兴

(2)个体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

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个人自己来决定。

• • • 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由个人自己来作主

成就行为效果如何往往由个人自己来评价,评价标准也是由个人自己来制定的 从总体上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内化程度比较高,相应地成就的功能自主性教强,即追求成就本身是一种目的

到及时的反馈:想知道自己的活动结果。愿意接受有挑战的任务,但倾向于选择适度的风险:自信且事实求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共事:人际关系上精明

二、亲和动机

1、又称为结群动机,是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要加入某一集团的需要。关禁闭是最严厉惩罚。亲和需要就是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一种愿望。

2、亲和动机的负面效果:懈怠,屈从,团体集一思维

3、高亲和动机的人的特点?

喜欢交往,并享受交往所带来的愉快。渴望友谊,喜欢合作。对人际冲突的回避。对失去亲密关系的恐惧

三、权力动机

1、权力的类型(来源)(1)强迫性的权力(2)合法性的权力

(3)奖励性的权力(4)关系性权力

(5)专家性权力

(6)信息性权力

(7)联系性权力

5章

一、社会感情的概念

(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情绪与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自然原始的,人和动物共有;情感主要与个体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是社会性的,人所特有的。

2、情绪是外显的,情感是内隐的。

3、情绪是不稳定的,易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有明显的情境性;情感是相对稳定的,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动物心理到人类心理,先有情绪再有情感,情感是情绪与社会意识整合后的产物。

2、情感是内隐的,但是会在一定情境下,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二)社会感情的概念

• 社会感情是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由社会情绪和社会情感构成。(3)高成就动机的人的特点

有较强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决定高度负责。喜欢能够得三)社会感情的特点

• 与感情相比较而言,具有群体性、共同性、社会影响力等特征。

• • 群体性,不是个人独自的内心体验,而是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共同性,社会情绪的爆发、社会情感的形成,往往由特定的社会事件所引起,并产生相同或者相似的心理刺激和应激反映。

• 社会影响力,社会感情的影响力比个人的要大得多。

三、社会感情的功能

1.动力功能,对人的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2.强化功能,可以巩固和改变一个人的认知。

3.信号功能,通过表情外显来传递信息,有加强言语表达力的作用、提高言语生动性的作用、替代言语的作用、超越言语的作用。4.感染功能,一般的情绪气氛感染,还有是被特定对象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5.迁移功能,对他人的感情会迁移到与这个人有关的对象上去。

对认知和情绪的总结

• • 一些情绪反应——特别是简单的喜欢、不喜欢和恐惧——不包括有意识的思维。其他的情绪——包括心境(如抑郁)和复杂的情感(如爱和恨)——在很大程度上受解释、记忆和预期的影响。

三、社会学的观点

1、社会感情的突生属性

所谓突生属性是指只有在人与人发生关系或者当个人的心理或行为同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结合时才能显示出来的那些特点,而这些特点是无法还原到个人的或生理的基础上去的。

2、社会感情的整饰化

•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依据社会关系的规范要求或者出于策略性的考虑,有意识地控制(唤起、压抑和改变)自己的某些情感的现象,就是社会感情的整饰化

一、情绪与社会情绪

1.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构成成分包括主观体验、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生理唤醒。2.社会情绪: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境的知觉,通过群体成员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复杂而又相对稳定的态度体验,这种知觉和体验对个体或者全体产生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情绪感知等级

麻木 —身体感觉—原始经验 —语言障碍 —分辨 —起因 —同理心 —互动

有效地表达情绪的原则1.先觉察自己的真正感受。2.选择适当的时机表达 3.清楚具体地表达 4.行为/感觉/理由陈述的使用 5.表达正面情绪,也可以增进良好关系

二、情感与社会情感

• 情感: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复杂又较稳定的态度体验。

• 社会情感:社会群体所共有的对事物稳定、深刻、持久的体验和感受。反映一个社会的公共价值观。往往和社会文化交织,带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历史感,某种意义上就是民族情感。

民族情感:一个民族对自身归属的一种认同。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是长期传承下来的。

中国人的羞耻感

• 羞耻感是对他人批评的一种反应,受到公开嘲笑和摒弃,或者自以为受到嘲笑时感到耻辱 •

“面子”和“脸”是耻辱感中的重要概念

6章

(一)态度的定义: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映倾向 :(1)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

(2)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

(3)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

 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喜欢-讨厌,尊敬-鄙视)

 行为意向成分behavioral component(预备采取的反应)

 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事实、知识、价值、信念、评价)关于态度三要素的例子:

某大学学生社团发起一项在校园内禁止吸烟的运动,在运动之前县举办一项态度调查,借以了解同学们对校园禁言的态度。然后又支持和反对两派各推选代表举行座谈会,让他们说出支持与反对的理由。

支持者:

1、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每年有成千上万人死于吸烟所导致的各种疾病。认为吸烟会酿成火灾、浪费金钱。

2、自己不喜欢吸烟,也讨厌遭受别人的二手烟危害。

3、所以他们支持禁烟行动。

反对者:

1、认为吸烟是个人的自由,有利于交友,还能提神醒脑。

2、自己喜欢吸烟,也喜欢与同好者分享吞云吐雾的快乐。

3、所以他们反对禁烟。在他们各自所持的态度中,均有三种成分:

1、他们之所以支持或反对,十一他们对问题的认知为基础的,即态度的认知成分。

2、他们之所以快乐或者生气,是一句他们对事物的情绪经验而决定的,即态度的情感成分。

3、他们对禁烟活动的支持或反对付诸行动,不仅在调查上选填支持或反对,而且在座谈会上也采取同样的行动,即态度的行为意向成分。

三)社会态度的功能

(1)调适作用:帮助个体适应他所在的组织和社会生活环境;

(2)自我防卫作用:帮助人们抵御针对他们自身的有害信息,给别人以好印象;(3)价值表现作用:个体表达自己拥有的价值的自我表达;(4)态度的知识作用:有助于组织和解释社会信息

二、态度的形成

态度的形成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1、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规范、准则的要求和约束,思想观念的宣传和教育,风俗习惯的潜移默化和文化的熏陶等(2)家庭。教育和抚养方式(3)同伴。同伴的态度、观点(4)团体的影响。团体对其成员吸引力的大小,个体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三、态度与行为

(一)态度与行为概述

态度是行为的准备状态;行为是态度的外显,是在态度影响下显现出来的对对象的具体反应。

(二)态度与行为一致与不一致的原因

行为是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函数

(三)造成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条件与因素

1、态度的一般性与行为的特殊性

2、社会规范

3、动机、能力等个人心理因素

4、情境压力

5、价值与代价

四、态度改变理论

 为什么我们的态度会改变?

当个体发现有两个认知彼此矛盾,无法调和一致时,会感到内心冲突、紧张、不愉快,为了克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会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认知之一,而迁就另一认知,借以消除紧张,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五、减少认知失调的几种方法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由于戒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

1、改变态度:改变自己对戒烟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我喜欢吸烟,我不想真正戒掉)。

2、增加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

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

4、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压力,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

5、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我将再次戒烟,即使别人给也不再抽烟)。

六、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

1、说服者因素:(1)说服者的可信度 : A、专业性 B、可靠性

(2)说服者的受欢迎程度

2、说服信息的因素 :

(1)信息传递结构,单方面传递与双方面传递,与被说服者的教育水平以及原有态度相关(2)信息唤起的情绪,如愉悦的心情或恐惧感(吓唬他人以引起注意力,如吸烟、酒驾、毒品等的公益广告)。

3、被说服者的因素 :(1)原有态度(2)人格特点,自尊与自信(3)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4)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力(5)心情

五、偏见

(一)偏见的含义

偏见是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所建立的对人、对事的态度。这种态度包括认知的成分较少,情感成分较多。表现为正面的偏见或负面的偏见。生活中多半是指负面的偏见。

(二)偏见产生的原因

1、群体间的利害冲突

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得到物质利益,群体间会产生竞争与冲突,这是造成偏见的基础。

2、社会学习的影响

偏见是社会化的结果,即后天学来的。这种学习分为三种:(1)直接学习(2)模仿学习(3)环境感染

3、群体间缺乏了解与沟通

(三)偏见的后果:

1、自我实现预言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某些学生持积极看法,影响学生的成绩

2、性别角色

对女性的偏见,依赖的、被动的、附属的3、疏离

社会隔离强化偏见,偏见也会增加隔膜和疏离

(四)偏见的消除:

1、相互依赖

2、追求共同的目标

3、平等地位

4、非正式的人际接触5、10 频繁接触

6、平等的社会规范

7章

群体心理大致分为三种:

 社会群体的群体心理,指社会中某一群体或组织的心理

 集群心理,临时聚集的人群看做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心理

 民族心理,一个人类共同体在同质文化下的相似心理活动倾向

(一)定义和特征、群体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赖、彼此之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

2、特征:(1)群体首先是一群人,家庭、小组、公司、民族等(2)群体存在一个结构,如角色分工(3)有一定的目标(4)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的,以及群体的界限;(5)要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

(二)群体的分类

1、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根据群体是否真实存在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根据构成原则和方式

3、大群体和小群体,依据群体规模 三)群体心理效应

1)群体归属感:

个体自觉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群体成员情感上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群体的内聚力越高,取得成绩越大,成员的归属感越强,为自己是其中一员感到自豪。人们对于家庭的归属感比工作群体要强。

2)群体认同感

指群体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在认知与评价保持一致的情感。这种认同有自觉的认同和被迫的从众两种 群体的促进作用 当个体的思想、行为符合团体的要求时,团体往往会加以赞许和鼓励,从而强化这种思想和行为

四)群体凝聚力

1)定义:指群体团结一致的力量,往往包括这两个方面。(1)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或者使成员留在群体内的力量的总和(2)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吸引力。 特殊压力下会产生“貌合神离”。 群体凝聚力的条件要素:

群体,给成员提供需要满足和分配公平,良好的氛围、群体知名度;成员,养成与群体成就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念 2)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凝聚力对成员的稳定性有影响。凝聚力大的群体对其成员的影响力也越大,更易导致从众行为。凝聚力也影响人们的自尊,高凝聚力的群体成员有更高的自尊心。凝聚力影响群体的产出

奥尔波特的研究

 结论:社会促进现象是有条件的,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工作,社会促进作用显著,在工作难度大的工作中,不明显。

 社会促进的生理机制是,别人的工作表现和动作可以转化为自己的外界刺激,从而引起自己同样的或相似的心理反应和动作表现。另外,别人在场的条件下,别人的观察其社会评价作用,能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查荣克的研究

 他人在场是促进还是干扰取决于个体从事活动的性质。根据动机原则,提出优势反应和劣势反应。

 优势反应:已经学习和熟练掌握,不假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习惯动作。一)集群行为

 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具有自发性、狂热、非常规、短暂的特征

 过程 :一是情绪感染,二是模仿 集群行为的理论

 反常行为理论

要有一群人,不多不少,是个人无法辨认自身地位和角色;受到心理刺激,产生情绪感染,个人成为身份不明的人;情绪爆发,转变为行为,打破社会规范,做出反常行为。

 紧急规范理论

三)去个性化

 在群体的保护下,个体违反在正常社会情境下的社会准则,作出事后感到惭愧和后怕的事情来,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称做去个性化。也指个人在群体中会不顾及自己的行为,而与群体活动表现出一致。个体在群体中失去了理性,放弃对自己的控制,与群体统一起来。去个性化的原因

 匿名性

丧失了责任感。

群体的淹没性。

四、民族心理

 民族心理是指构筑在一个民族的经济地域基础上的并渗透着该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决定着该民族人们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国民性

群体心理论

 塔尔德的模仿说:主张群集心,主张个人之间的模仿作用;

 迪尔凯姆:主张“集体意识”,是一种精神实体,是由思想、感情、行为方式、制度、思潮、舆论等价值观点、社会规范构成的意识总体。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 集体无意识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没有被意识到的一些“原始意象”(潜在的意象),这些意象是人从他的祖先那儿继承来的先天的倾向或潜在的可能,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

(三)弗罗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 社会无意识是指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的被压抑的意识领域,是这个社会不允许其成员们意识到的内容。 社会无意识是通过社会过滤器形成的。

 社会过滤器是指一个社会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联系方式,通过感情和社会知觉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决定认识形式的体系或范畴。

社会过滤器理论

第一个部分是语言:它的词汇、语法和句法,通过固定在其中的整个精神来决定那些经验能进入我们的意识。第二部分是逻辑学:也就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中直接指导人的思维的规律。第三部分由社会禁忌:它宣布某些思想和感觉是不合适的,被禁忌的、危险的,并且阻止这些思想和感觉达到意识层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人贵论);以家庭为主体的家族主义盛行,12 尊祖情绪;封闭性的经济基础,具有排它性的一面。政治制度中的专制主义,“万般皆下品,维有读书高;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首先,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讲,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有较高的服从倾向。2.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影响也表现在人格中的自我上。西方文化中独立型的自我和东方文化中的依赖型的自我。3.最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人的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解决人际冲突时,个人主义者更倾向于用法律,而集体主义者倾向于用协商的方法,集体主义者看重团体的欢乐和和谐,而个人主义者强调竞争和控制他人。

(四)文化与思维特性

上一篇:小石潭记教学课后反思下一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