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译文及赏析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马诗》译文及赏析(精选3篇)

《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1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

唐代:李贺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译文: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李唐将领挥剑斩了隋朝的大公,骏马拳毛騧归属英主唐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不要嫌自己披挂的铠甲沉重,飞驰时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风。

注释:

唐剑斩隋(suí)公,拳毛属太宗。

唐剑:唐朝的宝剑,这里喻指灭隋战争中以李世民为首的军事武装。隋公:原是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的爵号,这里代指骑过骏马“拳毛”的隋朝高级将领。拳毛:指拳毛騧,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战争中所获的骏马。此马后被雕刻成石像,成为著名的“昭陵六骏”之一。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xuàn)风。

金甲:指披在战马身上的铠甲。飘风:迅疾的旋风。王琦注:“《说文》:飘风,回风也。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捉飘风即追风之意。”颴(xuàn)风:迅疾的旋风。颴,一作“飘”,一作“飙”。王琦注:“《说文》:飘风,回风也。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捉飘风即追风之意。”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六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 马诗的意思翻译

★ 马诗

★ 马诗·其二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 马说翻译

★ 《马诗》古诗词鉴赏

★ 《木兰诗》翻译

★ 翻译木兰诗

★ 马说课文翻译

★ 马说翻译及原文

《马诗》译文及赏析 篇2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原文赏析及翻译1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译文

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

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注释

去:一作“死”。飂叔:相传是飂国国君飂叔安的后代,名董父,善于养龙。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豢:饲养。龙:指骏马。

栈:马棚。

赏析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九首。这首诗化用飂叔豢龙的典故,斥责当时统治者摒弃、残害贤才,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不平和对英才埋没的痛惜心情。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二人所论皆是。此诗叹良马不得善养者则必为风霜所摧折,可为咏物诗之典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原文赏析及翻译2

唐代李贺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译文

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

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注释

⑴王琦注:“《左传》:‘昔有飂(liù)叔安,有裔子日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huàn)龙。’杜预注;‘飂,古国也。叔安,其君名。豢,养也。”

⑵按古以马为龙类,故李贺以今不能豢龙,而骏骨为霜所折。

简析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九首。这首诗化用飂叔豢龙的典故,斥责当时统治者摒弃、残害贤才,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不平和对英才埋没的痛惜心情。

《出塞》译文及赏析 篇3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 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 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 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 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 恐是霍嫖姚。

译文

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

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落日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

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

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

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

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

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赏析

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至此,这位新兵不禁慨然兴问:“借问大将谁?”──统帅这支军队的大将是谁呢?但因为时当静营之后,他也慑于军令的森严,不敢向旁人发问,只是自己心里揣测道:“恐是霍嫖姚”──大概是象西汉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样治军有方、韬略过人的将领吧!

上一篇:5.4青年节活动总结下一篇:销售计划通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