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古诗词(精选6篇)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3、人学始明白,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礼记》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
7、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0、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法式善《读书》
11、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3、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1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1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劝学诗》)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9、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20、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2、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吴冲卿》
23、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4、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25、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7、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8、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2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3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观书》
32、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宋应星《怜愚诗》
33、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4、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35、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高尔基
36、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37、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3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金缕衣》)
3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韵》
40、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1、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4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4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44、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45、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46、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47、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48、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49、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清袁枚《寒夜》)
50、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51、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52、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53、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清袁枚《遣怀杂诗》)
54、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55、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潘际云《厂桥》
56、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5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59、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唐杜荀鹤《闲居书事》)
60、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61、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先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6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3、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6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65、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66、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67、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歌》)
68、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69、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70、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唐裴说《句》)
7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2、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7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75、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76、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汪莹《示儿》)
77、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7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教学内容;课本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远在文字还未出现以前,诗歌就以口耳相传的方式留存了下来。因此,千百年来,诗歌自然而然地成为承载和记录中华悠久文明的载体。那么,通过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的鉴赏,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素养就成了我们语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点也可以从近几年教材的编写中明显感到。可是,在现实的诗歌教学中,纵然师生愿为之“衣带渐宽”却也难得其中真味。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对于当下的古诗词教学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也许能够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于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课本内容并不是教学内容,它只为教师提供用以教学的材料,因此,即便是同一首诗,不同的教师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这是语文教学的现实。虽然一篇诗词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但这并不能成为教学内容不确定的理由。教学内容不仅应该是确定的,还要有整体性。因为,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还表现在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是一个螺旋循环上升的过程。也就是说,进行语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是重复的,但同时又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如果第一次接触到一个知识点,可能讲到其中的一部分,而剩下的我们可以通过后续的学习不断完善,能力得到逐渐的提升。比如,关于描写手法,我们会在必修一《沁园春·长沙》中学习关于景物描写的色彩、俯仰的视角、炼字,在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我们还会接触到景物描写的动静,回顾并加深初中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的白描手法,必修三《琵琶行》中会了解到景物描写的侧面烘托作用,在《蜀道难》我们还会学习到景物描写的点面结合、侧面描写……随着我们的学习,学生对于描写的手法就是一个不断重复而又向上发展的过程。所以,鉴于此,我们不必指望通过一首诗歌的教学让学生比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后续的学习通过已学知识的回顾、关联,然后达到完善。而我们在一首诗歌的教学中也不必纠结于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态度的取舍问题,大可对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古诗词学习做一个整体的规划。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从宏观层面探明高中古典诗歌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将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与选修课文“诗歌与散文”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分解到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去。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读教材中所有古典诗歌选文,把握每篇选文的特点,明确每篇选文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预设每篇诗歌的教学目标时,找到课程目标、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文本的契合点,进行整体的设计安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或学习发展需要,随时做出适时的改动。这样,就能使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成为一个一以贯之的整体,有助于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
所谓的“专业性”,是指古诗词鉴赏的理论知识、阅读知识。我国古代有非常豐富的诗词鉴赏理论知识。既然要鉴赏古诗词,自然应该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储备,这样学生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就可以更好地传承我们的古典文化,吸收其中的精髓。虽然新课标中有“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说法,但必要的诗歌理论、诗歌阅读知识还是需要的。比如,古诗词为了押韵、平仄的需要,或是为了新奇的表达效果,有时会颠倒语序,让人读不通,当我们掌握了这一诗歌阅读的基本知识,对于这一现象就容易理解了。又如,在必修四第二单元中柳永的《雨霖铃》中比较突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词的上阕运用了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实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果说实写让我们沉浸在离别的愁绪里,那么下阕的虚写就通过设想酒醒之后见到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将这种离愁别绪更进一层。而显然诗歌中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所抒发的离愁别绪,实际上是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生活体验相一致的,此刻我们和诗人产生了共鸣,那么对这首词的理解也自然而然的更深刻。所以,我们除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积累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最低限度的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在高三复习阶段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因为我们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各省诗歌鉴赏基本上都会考查一些基础的诗词鉴赏手法。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适当的诗歌鉴赏知识都是必需的。
二、关于课本
学生普遍有个误区,认为语文考试和平常上课没关系,语文考试内容和课文没关系。其实,之所以会有这种印象,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课本的使用没有做到和考纲的充分结合。这种现象也表现在高三复习中。复习诗歌鉴赏的一些必备知识时,有的学生对于某些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就好像从不了解一般,而我们的课文实际上是涉及过的。因此,充分、合理利用课本很重要。
比如,之前提到的描写手法,通过课本中选取的几首诗词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又如,“叠词”的表达效果,在必修一《采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必修三《登高》、必修四《雨霖铃》《声声慢》中都比较典型,通过这几首诗词的学习,对于叠词的增强韵律感、增加音乐美,在摹状、拟声、绘色上,对景物的特征可以做出传神的描绘,抒写情感更细腻生动、绵密曲折、加深程度、强调范围等作用了解全面。
由此可见,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舍近求远,虽然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对古诗词的选择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所选择的诗词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诗词鉴赏基本知识、体现鉴赏能力的载体。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将这些手法清楚地让学生了解,那么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就不必再像新知识的讲授那样,学生接受起来也就会容易很多,我们的复习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4)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6)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9)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10)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1)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2)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3)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14)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15)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6)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17)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18)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清明》
19)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20) 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1) 有关于读书的古诗词大全,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有关于读书的古诗词大全吧!
22)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3)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24)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Y虚《阙题》
25)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26)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27)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28)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29)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30)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31)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2)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33)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34)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5)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36)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37)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38)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39)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40)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4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42)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43)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4)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45)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形容女人读书的古诗词
静女歌
年代:【唐】 作者:【张南容】
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
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
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
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日月淇上游,笑人不逾阈。
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
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悼离赠妹诗二首 二
年代:【魏晋】 作者:【左思】
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明朗楚樊。默识若记。下笔成篇。行显中闺。名播八蕃。以兰之芳。以膏之明。
永去骨肉。内充紫庭。至情至念。惟父惟兄。悲其生离。泣下交颈。桓山之鸟。四子同巢。将飞将散。悲鸣忉忉。
惟彼禽鸟。犹有号啕。况我同生。载忧载劳。将离将别。置酒中袖口。衔杯不饮。涕涕纵横。会日何短。
隔日何长。仰瞻曜灵。爱此寸光。何以为赠。勉以列图。何以为诫。申以诗书。去去在近。上下欷歔。含辞满胸。
郁愤不舒。燕燕之诗。伫立以泣。送尔涉涂。涕泗交集。云往雨绝。瞻望弗及。延伫中衢。愊忆呜唈。既乖既离。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汪洙《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越恒《劝学文》
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唐· 高适
二、勤学
唐 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杜荀鹤《闲居书事》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 刘过 《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唐·卢纶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唐·王缙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人们,读书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来从窦车骑行 自朔方行作》唐·李益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杂曲歌辞·缓歌行》唐·李颀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六、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送薛秀才唐·皇甫冉 虽是寻山客,还同慢世人。读书惟务静,无褐不忧贫。
野色春冬树,鸡声远近邻。郄公即吾友,合与尔相亲。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刘慎虚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索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漫读书。——《客舍喜郑三见寄》唐·刘长卿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意义
第一,读写结合能够实现以读促写,初中生善于表现自我,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利用阅读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并同时促进发展他们的写作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以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为基础而形成的,当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古诗词,他们也同时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如此一来在写作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运用上了由阅读而形成的知识结构,使得他们能够厚积薄发,将能力从写作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第二,读写结合能够实现以写带读。初中生刚刚正式接触系统化、深度化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写作教学才刚刚起步,所以对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升要求并不能做到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他们的个人语言、思维、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来反映学习成果。在日常,教师带领学生多动笔、多写作对文学底蕴的积累是不容忽视的。当学生在自己创作时他都会自然而然的去思考,从而希望去读更多的书籍来丰富自我。当学生完全沉浸于“以写带读”的状态中时,就说明古诗词教学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读与写对中学的古诗词教学都是相当重要的,它们彼此之间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教师能够合理调配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才能实现双赢,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古诗词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策略方法
(一)基于读写结合的评论性古诗词学习方法
所谓评论性学习方法的核心就是“多元化解读”,并要求学生在学习后写读后感。这种教学方法的原则就是鼓励学生开放想象力、创造力自我发挥,道出自己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不设置标准统一答案,其读后感题目完全是开放性的。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联系生活来写学习内容体验,这样更易于让学生有感而发。
举例来说,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教师就可以借题发挥,提问学生诗人杜甫在这一句中抒发了自身怎样的一种情怀?可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尝试临摹两句诗词?这两个问题一经抛出,就轮到了展示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时刻,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来实现自我对这两句诗词的理解,然后动笔写出读后感,在全班同学面前解读自己对《春望》的理解,最后由同学给出不同意见,并由教师给出总评。
再者,教师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来为学生基于古诗词引经据典,将一些知名事物物化作意来为学生展示古诗词中的丰富内涵和艺术张力。比如在李商隐的《无题》中就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教师要告诉学生这句诗词中全部采用了用典,并且为学生解释它的艺术效果,明确它作为全诗的点睛意义,为学生提前创设一种写作读后感的意境,启发他们的思维,以便于写出更多创新性的内容来。
(二)基于读写结合的学习性古诗词学习方法
以对比教学为例,在古诗词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准备至少5首古诗词在课堂上展示对比,主要从古诗词的主题、诗人作者、意象等等方面来进行比对,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对古诗词的赏析方法以及内涵理解,锻炼他们的逻辑能力和写作能力,长此以往达到培养他们写作兴趣的目的。具体来说下面介绍一种基于学习比较的古诗词学习方法。
中国古诗词中主题都十分鲜明,以“送别”为例,就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等。用这些类型近似的古诗词来进行课堂上的教学对比,提问学生虽然同为“送别”题材,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更愿意模仿谁来进行“送别”题材的诗词创作,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引导并激发学生释放自身的情感态度,让学生自然领会其中的词情达意。
在对比分析讨论之后,就可以为学生拟定一个题目,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由创作,实现读、论、写三者结合的目的,鼓励学生运用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来完成写作。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教师也可以借古诗词中所积累的经典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会用名词名句来进行自由创作。比如在学习萧绎的《纂要》时,就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这样的经典诗词句。教师可以利用这句诗词让学生首先自主化对它的理解和阐述,然后再引导他们融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来进一步诠释对该句诗词的理解。最后为学生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以这句诗词为题目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创作,用文字诠释对该句诗词的自我理解,以便于下一堂课上在全班师生面前朗读并和同学一起分析评论。该教学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权利,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古诗词,为他们加深对该首古诗词学习印象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做到灵活多变,这一方面在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及理念要丰富,一方面也在于学生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想象力的发挥。本文所探讨的基于读写结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师生学习古诗词的教学观念,更加重视古诗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相互融合,并在学习、写作中得以灵活运用。因此本文可以将“读写结合”四个字充分拓展开来,即督促学生反复阅读古诗词,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其中意象,并在感悟意境的状态下做到对教材内容的盘活和拓展,引导学生模仿古诗词进行自我创新,实现最终的读写迁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