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讲话稿(精选15篇)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每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时候,我们的心中都会涌动一种情感,叫做激动。这面旗帜,自建国以来,始终用鲜红的身姿向世界展示着中华巨龙的风采,舞动着华夏神州的雄风。迄今,已跨越了六十二个年头的风风雨雨,五星红旗,它指引着祖国一代又一代人开创辉煌的事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力大大增强,祖国到处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鲜艳的五星红旗总是给世界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惊,给国人一次又一次的骄傲。
香港、澳门回归之际,五星红旗时隔近百年终于再次在国土上冉冉升起;2008北京申奥成功,五星红旗在奥林匹克中心飘扬;雅典奥运会上,刘翔身披五星红旗登上冠军领奖台;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展示五星红旗„„还有2008的5.12汶川地震,举国震惊。大家还记得吗,有这么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在北川中学,地震在一霎那间使得校园倒塌,老师和学生丧生,设施化为乌有,但照片中,中国的五星红旗却屹立不倒,它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的民族是震不垮压不倒的!”我之所以用屹立这个词,是因为那一刻,真觉得祖国很伟大,而招展的五星红旗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魂魄!那一刻,五星红旗不仅飘扬在北川的土地上,我更相信,他飘扬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还有北京的地球村,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高高的领奖台上,奖牌和五角星的光芒辉映世界,民族的激情和自豪
在顽强地生长,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给了世界一个大大的惊喜!
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是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爱护,尊重和景仰。我们要将崇敬的精神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激励我们奋发努力,不断进步。
一提起爱国,总能令人联想起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宏大历史场景,不过,这样的场景只是战争年代所独有,如今的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扛枪保卫祖国,也不需要我们救民族于危难之中。那么,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呢?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 对于以往应试教育注重中小学生考试能力不同,素质教育更注重中小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德育的培养。德育是现在教育的主题,而德育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教育核心。为防止学校教育出现德智失衡,避免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品德素质教育的现象,基础教育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而是更好地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则是更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为此,当前的基础教育应结合时代的潮流, 为素质教育融入文化主旋律,从基本的教育出发,引导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而且,基础教育同高等教育不同,基础教育淡化专业或专门人才的培养; 基础教育着眼于全民族的素质, 旨在为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 因此,基础教育的体系、结构、 方法,都要符合这一标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小学生作为时代的新青年,教育工作者更应加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怀爱国情、践爱国行,使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治校以治人为本,育人以德育为先。爱国主义作为人们最深厚的情感,理应成为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爱国主义是人们在成长中对祖国最深刻最忠诚的热爱, 为此,基础教育应帮助学生形成对祖国、对人民的理解与热爱。 基础教育可以使中小学生从主观意识中认识爱国主义,并践行到客观实践中去。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中小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也是培育“四有青年”的重要一环。爱国主义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可以发挥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作用。同时推进的爱国主义创新教育可使在校老师认真思考目前基础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功能,使在校老师开展教育工作时更好地认清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工程与核心内容。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与建设
1.转变教育思想,师生联动践行爱国。
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教育, 教育是推进爱国主义在基础教育中发展的根本。而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对教育成果、教育影响应当承担首要责任。目前, 教师队伍中还未能实现每一个教育的施行者都时刻保持着高昂的爱国情怀和不倒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以及其他教育施行者应该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爱国思想,从更哲学、更深刻的方面考虑爱国是什么,最终思考怎样使学生充分认识爱国的重要性,充分感受爱国情怀。
继而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爱国活动,如升旗仪式中,全校师生应全体出席,一同升国旗、 唱国歌,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来。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从不同角度认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深入挖掘爱国主义内涵。最终实现从基础教育中的学生角度出发, 师生联动,共同践行爱国主义, 将爱国从教育施行者而始,于教育接受者而实,使爱国主义的思想根植于从长到幼的每一位公民心中。
2.从课堂出发,联系基础课堂教育。
课堂作为中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承担着培育、引导学生的重要责任。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应从祖国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出发。中小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爱国主义知识,但由于年龄较小,对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所以课堂教育在中小学生的启蒙教育中显得益发重要。 基础教育课堂要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每一科目的不同特点,结合每一科目的教学方向,从不同角度使学生深入学习爱国主义思想。
语文课应发挥语言文学振奋人心、催人上进的作用,课堂教学应选取红色经典或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的文章,使学生通多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积累爱国热情,感受先辈精神。历史课应与历史人物、现代模范人物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小学生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对于政治课来说,应在进行抽象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与当前时代主旋律相关的爱国主义视频,了解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由“抗日精神”“红军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到如今的“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的过渡历程……基础教育课堂应根据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转变开展模式,走出校园走近社会。
对于当前的文化环境与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在突出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灌输、课堂教学渗透时,还应该广泛利用其他形式开展活动, 使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纸上谈兵”,还能够创新形式,走出校园。因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靠单一的课堂教育不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不易使中小学生完全理解其中概念。而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不仅有生动活泼的形式,同样还发挥着教育指导的作用。中小学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让中小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民族奋斗的历史; 同时,也可以参观老兵活动中心, 通过与退伍老兵面对面对话的形式,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深入解读历史留下的印记;还可以组织社会劳动实践,让中小学生接触社会,近距离感受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还可以走进家庭。 中小学生可以向自己的祖父母请教爱国主义知识,从自己家庭的角度,理解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内涵,同时也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走进课堂与走出校园,实质就是教与学的关系,是当前教改的关键问题之一。如果想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4.创新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寓学于动。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一个国家的教育更需要创新。 而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在基础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领导与学校老师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爱国教育活动,创新教学方式,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都会通过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实现日常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全体师生唱国歌,行注目礼, 感受国旗、国徽的精神,感受国家的威严。同时每班轮流进行 “国旗下的演讲”,使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 发挥熏陶学生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日常活动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例如开展每周一节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爱国主义电影展等等,使学生在学习爱国主义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并积极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进一步加快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
同时,活动举办方面,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式的爱国主义活动, 例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红歌歌咏比赛、朗诵、 演讲等,为基础教育模式拓宽新渠道。而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更应抓住特殊时期,以特殊的时间为依托,使中小学生在特殊节日中感受到祖国母亲的爱。例如,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 举办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诗咏比赛,抒发对抗日先辈的敬佩之情。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在青年人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他们比父辈更有机会去到别的城市学习、生活,接触到不同的观念与事物,回到家乡后一阵嗟嘘不已。他们可以流利地告诉你什么是三山五岳,什么是晋商文化等,然而,对于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却是一知半解。以瑞金为例,现在许多青年人都不能够全面、真实地介绍自己的家乡。究其原因,还是青年人普遍缺乏本土历史文化教育的所致。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家乡的一山一水与祖国的壮丽山河是相通的,家乡的繁荣发展与祖国的富强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人,首先是一位热爱家乡的人,而一个爱家乡的人,首先应该是了解家乡的人。
二、瑞金红色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联系
通过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形成对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从而确立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因此,加强本土历史文化教育对于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在大力宣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利用本土历史文化的有利资源,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知家乡,爱家乡,进而汇聚成一股爱国主义潮流。
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加强本土历史文化教育。这就要求瑞金人民不仅要了解红色故都、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段历史,去体会历史的厚重与内涵:不只要记住1931年11月7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家乡瑞金成立,更要理解这个政权于中国革命的意义。让家乡的辉煌历史成为我们骄傲、自豪的源泉:让祖辈为中国革命无私奉献、牺牲的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进而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通过我们的重视与宣传教育,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能够人人拥有,那就能汇聚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
三、加强本土历史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本土历史文化的培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要积极创造一种浓郁的本土历史文化教育氛围,使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使本土历史文化教育得到普及,进而使爱国主义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此外,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博物馆、纪念馆更应发挥自身在此方面的作用。
(一)学校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本土历史文化的学习,了解家乡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具体而言,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1、教材改革:2、积极开展以“本土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课外活动:3、加强教师本土历史文化的教育。这样,青少年学生才能接受较为规范、全面的本土历史文化教育,学生和教师都是提高了本土历史文化知识的修养。
(二)纪念馆
纪念馆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纪念馆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成为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社会成员的终身学校。因此,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例。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直致力于发挥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及本土历史文化教育功能。
l、認真落实免费开放服务
为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功能,2008年起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开始实行免费开放。游客仅需登记身份信息便可入馆享受文化盛宴。瑞金馆为认真做好免费开放服务,先后制定出台了《免费开放实施办法》、《文物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在免费参观的同时,还每天为游客提供5场定时免费讲解服务,另外对于未成年人集体参观还实行随到随讲。
2、巧妙丰富展览陈列。据统计,瑞金现存革命旧居旧址180处,革命文物更是数不胜数。如何利用这些有得资源加强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本土历史文化教育,瑞金馆做了许多探索与偿试。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为例,瑞金馆将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结合,最真实地重现了当年的场景。这个会址的设计,不仅真实地为游客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还真实地表现了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无私精神。为进一步丰富陈列内容与方式,提升陈展水平。近来,瑞金馆在充实基本陈列的基础上,请专家设计了多媒体动漫项目,其中反“围剿”战斗体验馆尤其受欢迎。反“围剿”战斗体验馆通过与游客的互动,让游客亲身体能反“围剿”战斗情景,寓教于乐,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效果。
3、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合作
为充分发挥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瑞金馆一直积极与教育局及市政府各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不仅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免费参加、免费讲解的服务,还经常别出心裁推出一系列活动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瑞金馆和关工委、高教育局的配合下,争对边远农村表少年打造的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或者在2010年瑞金馆还与瑞金电视台合作推出《红色传奇》栏目等。此外,瑞金馆还加强与市歌舞剧团的合作,在旧址群众精心设计了以“选举”“扩红”“送别”等与观众互动的歌舞剧目,生动而真实地为游客重现了当年的战斗、生活情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新时期下,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之一。然而爱国主义教育中最基本的细胞之——本土历史文化教育是万不能被忽略的。因此各地应加强本土历史文化教育的强度,营造学习本土历史文化的氛围,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知家乡、爱家乡,从而确立为家乡发展而奋斗的使命感,进而确立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发展不懈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我们的精神支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话是庙堂之高的文天祥、岳飞,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顾炎武,陆游,无论是古时的屈原,还是近代的秋瑾、鲁迅,只要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孔,都深深地懂得这个最简单的道理。霍去病不灭匈奴誓不为家,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乃广为传颂之佳话;秦桧卖国求荣、吴三桂引清入关,遭万世百姓之唾骂。人们尊敬“高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痛恨奴颜婢膝的卖国之辈,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而朴素的感情,是赤子对母亲最诚挚、最热切、亘古及今不衰的爱。
爱恋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与祖国,是中华民放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赋予我们祖先巨大的精神力量,与无穷的创造力,使他们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独放异彩的古代文明;这种感情赋予中华儿女酷爱自由、坚韧勇敢的个性,使他们为了救亡图存,争取独立、自由、幸福而顽强地战斗,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从强权压迫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一个光荣传统。“美不美,家乡水”。故乡是我们生命之源,祖国乃我们生命之根,而爱国主义,就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在这种爱国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抵御了历史上无数次外来的侵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还将取得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这就是爱国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所在,这就是人们心中蕴藏的爱国之情被激发后据点导致的必然结果。
历史证明:一切爱国者都所以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因为他们知道,个人的理想,前途与祖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杰出的音乐家拉赫码尼诺夫说过:“如果你失去了祖国,你便也失去了自己。”唇亡而齿寒,作了亡国奴,连人格、自由都得不到,更谈不上什么幸福与个人利益了。
“位卑未敢亡忧国”。前人尚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们21世纪的新一辈?!
诚然,我们的祖国现在还不发达,然而,爱国是不以祖国富裕为前提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祖国的落后,人民的困苦正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严峻考验,正需要我们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青云之志”,掌握富国富民的建国之才。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的祖国过去哺育了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今天,她仍将造就无数社会主义时代新的爱国英才。
迎国庆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9月30日演讲人:李晓晓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在这秋风送爽的日子,在这喜悦收获的季节,我们即将迎来祖国妈妈64岁的生日!
十月一日,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她是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里程碑,是炎黄子孙几千年文明走向新的辉煌的起点。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未来属于我们的。所以,大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一天天长大。我们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体现自己的价值,那就是我们将担负起建设祖国、建设家园的重任。
同学们:我们要自觉行动起来,珍惜学习的机会,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勇往直前,战胜自我;我们应该发扬中华美德,学会宽容,学会以礼待人,学会遵纪守法,学会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让自己成为一个珍惜光阴、热爱学习的人,成为一个德智两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一个值得老师信赖,能让父母放心的人,成为一个有理性、有智慧、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同学们:让我们在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读书做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自己、为父母、为祖国添光加彩吧!
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校师生在树木青葱、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夏之交,来到了美丽的巢湖岸边,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迎“五四”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刚才举行了“新团员入团宣誓,老团员重温誓词”仪式和向革命烈士进献花篮仪式。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团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从宣誓的这一刻起,你们已经成为了光荣的共青团员。希望你们和老团员一道,发扬“五四”精神,了解铭记团的光荣历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高举起爱国主义旗帜,保持共青团员先进性,激发作为共青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带领青年跟党走,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请你们让五月的鲜花开得更加绚烂,让火红的团旗更加艳丽吧!
向烈士进献花篮,是为了缅怀先烈,表达我们的敬意。屹立在我们面前的渡江战役五位领导人群雕,展示了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前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1949年3月28日,前委进驻合肥瑶岗村,麾师百万,在瑶岗村运筹帷幄,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第二、第三野战军,在渡江战役总前委的领导下,发起伟大的渡江战役。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同年6月2日结束。为了纪念这段光辉的历史,合肥市在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上建设了渡江战役纪念馆。
在馆外,我们已经看到纪念馆主体外形,就像两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屹立在巢湖之滨。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渡江纪念馆内参观。纪念馆内收藏着有上千件征集来的与渡江战役相关的文物。其中不仅包括史料图片,还包括大量的战时物件,如像陈毅用过的办公桌椅、开国少将用过的两支手枪、有关渡江战役战略决策、作战准备、战役过程、战役胜利等各方面的文电、图片、武器装备等,还有一些与战役有关的物品,如小车、船只、担架、奖状、证书、公文包、小木箱、渡江证、船工证、扁担、皮带等等。参观过程中大家要仔细聆听了革命前辈们的英勇事迹,观看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亲身感受渡江战役的全过程、领略英雄们的赫赫功勋。我们了解渡江战役的艰苦过程和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先辈们热爱祖国、坚定信念、勇于追求、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所以在参观、纪念英烈的时候,请年轻可爱的同学们设身处地于烈士们的青春岁月、渡江前线,去体会他们的火热生活和思想情感;再用我们的时代与他们的时代对比,让我们的青春与他们的青春对话;而后,引水思源,我们就会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继而思考我们该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怎样立志成才、学习本领、报效祖国,去完成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使烈士的鲜血不白流、我们的祖国更美好的时代任务。
在参观完渡江馆后我们将去滨湖湿地公园游览,在清风徐徐,波光鳞鳞的巢湖北岸观光,在鸟语花香、林美气爽天然氧吧里穿行。去领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家乡美,感受保护自然的生态美、传承历史的人文美、集聚智慧的创新美。在途中希望我们激发起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之情,随手检拾路边一片垃圾,践行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美吧。
让我们一道使此次实践活动成为爱国、励志、文明之行。附诗一首:
记腾飞学校开展渡江纪念活动
一、通过祖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的教学, 培养学生炽热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情感都是同祖国的地理风貌、文化传统等具体事实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把滔滔黄河、滚滚长江、蜿蜒雄伟的万里长城作为祖国的象征, 这种思想感情的寄托是很自然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大好河山任我游”“不同地区不同生活”“请到我的家乡来”等课文,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试想一下, 当辽阔富饶的东北林海雪原、磅礴雄奇的泰山、“高峡出平湖”的长江三峡, 硕大威武的秦兵马俑、小巧精致的苏州园林等视频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 再加上耳际激荡着老师富有激情的解说词时, 哪个学生不为祖国有如此多娇的自然人文景观而动容?此时此刻, 在学生们的心田中, 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通过祖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国防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的防务, 祖国的每一寸国土神圣不可侵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从世界看中国”“隔海相望”“可爱的地球”等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 学生知道我国领土广大, 国界绵长, 地貌复杂多样, 这时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 应及时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延伸, 可进一步告诉学生: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 绵长的国界使得我国的周边关系历来复杂, 但复杂多变的地貌条件也是我国国防的极大优势。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国防知识, 待时机成熟时腾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我知多少”的擂台赛, 对国防知识了解得多的学生可自告奋勇当主持人, 这样学生就在自主活动中增强和巩固了自己的国防意识。
三、通过相关国情教学,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策、法规教育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从一滴水说起”“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地球在发低烧”等课文明确告诉我们: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人均资源较少的国家, 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最基本的国情, 实行计划生育和“珍惜每一寸土地,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我国国情, 国家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 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国情知识, 宣传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 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教育和普法教育。同时, 教师应趁热打铁, 激励学生课外广泛搜集和了解各种法律知识, 特别是《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把品德课和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融合在一起, 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 如开展“法律在我心中”的主题队会, 从而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的浓浓氛围。
四、在新旧对比中充分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品德教学中, 只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才能保证德育渗透的顺利进行, 同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法是其中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品德教学中有大量的事实材料, 对它们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产生的教育作用也就更为明显。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课前, 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调查、参观、采访、查阅等实践途径采集有关资料, 通过我国解放前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航天技术成果的比较, 人民生活水平的比较等, 让学生真正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是党和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了繁荣和富强, 从而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常常强化个人的奉献精神,强调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无私奉献。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教育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是违背了人性中的自我意识。爱国主义教育常常是依靠神话伟大人物的方式,将伟大人物的重大贡献与个人的价值追求、学识能力剥离开来,或是突出强化伟人的某一方面,张扬奉献精神,这是违背全面认识人生、忽略人性的。而且过高地宣扬奉献性的爱国主义,会让大部分学生感到高不可攀。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脱离了人性、脱离了伟大人物的生活,也脱离了受教育者的生活,只能是一种空洞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关于近代史部分的教学反思中,我对爱国主义教育与人的教育有了更深认识。
一、爱国主义教育从个体利益出发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服务于个体发展的,是从个体利益角度出发的。因为,任何一个集体都是个体的集体,是为个体利益服务的。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从爱国有利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
如以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为例,在教学中如何突出了三元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才符合人心特征?
人民版教科书关于三元里人抗英的描述: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附近103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的英军……
这则材料首先突出抗英的前提是英军抢掠,其次才有三元里抗英斗争。可引导学生认识:三元里人民的斗争,是三元里人民维护局部的自我利益而勇敢行为,是属于整个中国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没有能力维护整个国家的利益,却在能力范围里勇于维护自我的集体利益。引导学生认识:维护自我的正当利益,就是维护国家的利益,就是爱国。由此再引导学生认识:人民的利益就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国家利益就是全体人民的利益。
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人性角度出发,要符合人性发展规律,贴近普通人的个体生活。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话题应该注意挖掘历史信息背后的人性因素,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人的教育关联起来。
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个人价值观相关联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指向引导学生的自我人生观、自我发展观、自我利益观的发展与完善。只有当学生自我利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只有将青年教育好了,他们才会懂得爱国,国家才会好。
以人民版选修四专题四《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教学为例,将孙中山先生的个人理想追求与其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理想对于成就一个人的巨大作用。可从少年时候的医人目标、青年时的医国理想、中年时期的革命目标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一个伟人的理想与践行理想的历程与艰辛。贯穿孙中山不断调整的理想目标始终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人生价值观。由此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行动往往是在理想与价值观的引导下走向前方,激发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意识。
一个人的爱国行为的表现是与他的能力实践相结合的。所以,一个人的理想与能力成就一个人的民族责任。一个孩童的爱国及行动、一个青年的爱国及行动、一个成功人士的爱国及行动都会有不同诠释。爱国应该立足于能力与理想,在理想的推动下,开发潜能,发展完善能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方向,帮助孩子为积极发展确立人生坐标。
三、爱国主义教育应突出爱国的多样化方式
爱国主义情怀在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存在着的,我们所做的努力只是激发或唤醒。当孩子的爱国情怀被激发之后,则要有正确引导,帮助孩子认识爱国的多样化的途径,什么才是爱国的行为,什么也可以是爱国行为,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国。
例如在近代中国史复习时,我以《近代国人的爱国梦》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路径的多样化。首先通过图片等史料创设近代中国饱受外来侵略,人们生活困苦的情境,让学生入情于屈辱、落后、困苦的历史情境中。接着展示1840年前后的中国人口统计,并设问:四万万同胞应如何面对现实?他们又是如何作出行动的?引导学生分类不同的群体及其所做出的努力。这样就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事业上践行着爱国主义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价值观:爱国不一定都做一样的事情,做好自己,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一点正能量就是爱国。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受到很大启发: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是在宣讲别人的爱国行为与精神品质,而是要通过别人映射到现实每一个自我,触发出自我的人生思考,我该当如何践行爱国梦。
当我们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每一位学生个体发展自我、维护自我利益、个人价值观建构、个人实践等具体相联系时,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推动学生积极发展自我的实处。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成为装饰教育的门面,也不应该是国家政治化教育的堡垒,而应该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媒介之一。
注释:
①傅斯年.闲谈历史教科书,欧阳哲生.傅斯年全集第五卷.湖南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欧阳哲生.傅斯年全集.湖南出版社,2003.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复兴民族》。
昨天是“九·一八”事变80周年纪念日。据媒体报道,今年,沈阳“九·一八”主题撞钟鸣警仪式全国转播,而且东北三省共鸣警报,纪念活动的规格将创史上之最,这是警示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1931年9月18日,这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大规模武装进攻,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大好河山风云失色,沦于敌手。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在此后的14年中过着饱受凌辱的亡国奴生活。
历史深刻警醒,“落后就要挨打”是古老中国弱则被辱的沉痛教训。近代以来的中国无约不损、无战不败,善良的中华民族被奴役、被压迫,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和欺凌,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落后。
历史深刻昭示,各族人民的坚定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在亡国灭种之际彻底觉醒,在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捐弃前嫌,在14年抗日战争中空前地团结在一起,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前进的道路上,有中华儿女的坚定团结,有民族精神的自觉弘扬,必定形成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今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富国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集中力量把中国的实力搞上去,中华民族必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兢兢以强,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奋发图强,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今天,我们苦难的祖国终于擦去满眼的泪花,绽放出内心的喜悦,由衷欢畅,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面对这鲜艳的五星红旗,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学子!我们祝福祖国。
桑枣一小 第四周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想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1910年春天,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李小龙,在60年代时,国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员总是淡化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李小龙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人,不是病夫”,带动了香港电影的一片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作为青少年学生,虽然今天还不能直接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但可以通过为祖国的明天刻苦学习、关注改革和社会生活,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等实际行动,表明自己诚挚的爱国热忱和赤热的爱国心。我们已经培养了、并且将要培养出更多的既具有报国之志,又具有报国之才的优秀人才,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老师的培养下,经过同学们的刻苦学习和积极努力,我们在场的同学都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生代表在发言中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立心爱国,立志强国,立行报国。校长和教师代表在发言中表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和途径,将学校打造成浸润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沃土。
地方教育部门代表表示,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以时代特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宣传与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家庭与学校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紧密结合爱国主义的历史形成和发展历程,深刻阐述其核心要义和时代内涵,明确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五个必须”,为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厘清了思想认识、明确了方向任务。各地要围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广大中小学校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一、发挥华夏文化的优势
中国语文是以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为基础的。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标志。母语教学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读过法国作家都德小说《最后一课》的人,永远不会忘记“最后一课”的动人情形。可见,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存亡、兴衰、荣辱的象征,一个对自己祖国语言文字都不会运用,都不热爱的人,很难令人相信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国家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诸方面多么发达,都不可能借用外邦语言文字来表达,而必须有自己的母语。所以,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要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发挥教材的优势
语文教材,荟萃了极其丰美的爱国主义篇章。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国忧”到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还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等等,都表达了优秀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教材。在讲授这些篇章时,教师要深入挖掘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重在用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用远大的抱负鼓舞学生,切忌照本宣科,机械传授。
在教材中,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壮丽,如《长江三峡》、《天山景物记》、《雨中登泰山》,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讲解,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而激励他们为建设祖国美丽的明天而发愤学习。
在教材中,有的表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烈,如《纪念刘和珍君》、《永存的慰藉》、《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不同历史背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但都弘扬了同一个主题: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这就为学生树立了人生的光辉榜样。
在教材中,有的虽然不直接弘扬爱国主义主题,但作者却是大名鼎鼎的爱国主义者。那么,在课文导入时,通过对作者的简介,同样能进行爱国主义的渗透。比如《荷塘月色》,虽然是篇优秀的散文,但在讲课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作者朱自清是一位爱国主义的知识分子,他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优秀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
三、发挥教法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比如,散文诗歌,可以采用朗读比赛的形式,通过学生朗诵,体会美的意境;也可以播放朗诵家的录音,在欣赏中领会其意境。对于唐诗宋词一类的名篇佳句,可开展背诵活动。在作文教学中,更应利用作文题目,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这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好形式。比如《我和爷爷奶奶比童年》,通过比较,感受社会的变化,祖国的进步。再比如《历史上的今天》,让学生把今天和历史上的今天作比较,永远记住这个不寻常的日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得到全面运用。语文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按教材内容播放电影,或选播电视剧;也可以播放音乐朗诵。针对独生子女这类学生的成长特点,在教学中必须运用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强的音像视频再现历史的真实,以增强教育的效果。
四、发挥语文“第二课堂”的优势
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实际走访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不同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景点加以横向对比,从而受到真实的教育。比如将延安、西柏坡、井冈山作为革命战争年代的教育基地,将深圳、上海以及华西村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教育基地,使学生在“第二课堂”获得第一课堂不能得到的感受。
利用语文“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应就地取材。一是对于学校附近的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语文教师可根据教材的需要,组织学生参观瞻仰。二是把当地的老红军、老劳模、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请进学校,现身说法,互相交流,思想沟通,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是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附近的旅游景点尤其是山水名胜地游览,游览前要布置写作任务,交代观察景物的方法,条件好的可以带上相机或摄像机,游览结束后举办写作大赛或墙报之类做展览,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总之,语文教师要具备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积极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摘要:《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工具课, 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只要善于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爱国主义要素, 就能做到因势利导, 教书育人。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们背得很熟。大家也许觉得爱国对于我们来说很遥远。其实爱国并不远,爱国就在我们身边。爱家,爱校,爱学习,每个人让自己的素质提高一点,甚至讲好普通话,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这就是最平凡最简单的爱国方式。
我们总喜欢忽略或轻视自己身边的小事,认为无关紧要或与我无关。就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在我们美好的校园中,常常会感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雪白的墙壁上被鞋印沾污,清洁的楼道上经常留下有些同学嘴谗后的果壳纸屑,投不中的垃圾被弃之于桶外,楼道里的耳旁时不时飘过几句污言秽语,弱小的同学不仅得不到帮助,取而代之的是欺负与嘲笑。再如,我们习惯了在走廊上打打闹闹,对老师和同学的提醒劝告当成耳边风;我们习惯了上课时我行我素,对完成学习任务搁之脑后;我们习惯了自己大声喧哗和吵闹,对是否影响了他人的休息毫不关心。
正当我们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及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的时候,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自治区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在此,我代表地委、行署对被自治区团委命名为自治区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集体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共青团事业第一线的各位团干部以及青年朋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几年来,我地区先后有AA纪念馆、BB县“818引水工程”、CC“xxxxxx纪念馆”、DD县“战斗渠”、EE县“毛泽东主席像收藏馆”、FF县“饮水思源纪念碑”、“大地之爱--母亲水井”和GG县“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等7处地点被确定为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王蔚纪念馆也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次,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同王蔚纪念馆、和田县改水纪念碑一同被自治区团委确定为自治区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是和田各族人民的幸福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少数民族地区无限关怀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充分发挥这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把党对我们的关怀一代代传下去。这些教育基地在加强对各族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团组织充分利用我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引导各族青少年增强爱国主义的使命感,高举团结、爱国、跟党走的旗帜,积极团结和动员各族各界青年在建设和田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接班人为目标,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少年儿童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贯穿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打下了基础。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对你们寄托着殷切的期望。希望你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是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提出的殷切希望。希望挂牌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戒骄戒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为青少年切实收益的基地。希望各有关单位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努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齐抓共管,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以高度地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抓好工作的落实,见到实效。从而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一个尊重未成年人、关心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发展成才。
一、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 从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我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各年级教材实际, 制订了爱国主义系列教育计划:初一年级主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二年级主要进行中国国情、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初三年级主要进行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以及国际意识教育。在现代史的教学中我突出四点:一是加强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二是加强改革开放的教育;三是加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教育;四是加强促进祖国统一事业的教育。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 我紧扣课本内容突出上述几方面的教育。
二、形式多样, 灵活创新
通过历史节日, 开展形式生动活泼的系列专题教育。如每年的“五·四”纪念日, 我都以《弘扬“五四”精神, 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为题进行专题历史讲座, 每年的“一二·九”纪念日, 我又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弘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精神》为题进行专题讲座。虽然每次历史专题讲座的课题不变, 但内容却不断补充更新, 每次历史专题讲座会之后, 我都让学生写学习心得, 出版墙报, 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我还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 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初一年级组织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历史故事会, 在初二年级组织以“赞颂民族英雄”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会, 组织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要内容的历史知识抢答竞赛会等等, 都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电化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 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最乐于接受, 教学效果也较好。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 我通过播放视频, 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 让学生目睹惨烈的场面, 感受日本侵略者的凶残, 激发学生发愤图强的爱国热情。
三、紧扣课本, 联系现实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 爱国主义历史信息源源不绝, 尤其是在近百年历史中更为突出。在教学中, 我注重深入挖掘教材中最有效的历史信息,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述鸦片战争历史, 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林则徐禁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 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日本吉野号撞击, 中鱼雷沉没, 全体官兵壮烈殉国;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 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孙中山为救国奔波于海内外, 奋斗终生等等。我在这些最有效的历史信息的教学过程中, 通常分三个环节: (1) 教师分析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作用; (2) 教师分析后让学生发表意见, 补充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 (3) 让学生在课后写小论文, 评述这些事件中主要历史人物的爱国之举。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逐步深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 我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 我把当年林则徐禁烟和今天的禁毒联系起来, 说明两者都是不同时代的爱国之举, 其宗旨都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我们青少年绝不能上当受骗吸毒。讲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的历史, 我把它和今天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联系起来, 说明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 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进步, 我们青少年应该拥护党和政府这一正确的方针,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讲话稿】推荐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月06-29
爱国主义教育发言07-15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简报05-31
918爱国主义教育活动06-10
爱国主义教育总结免费07-04
乡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07-05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主题09-10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09-14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信息09-18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课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