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比较小数大小教案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比较小数大小教案(精选4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比较小数大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经历使学生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让学生体会掌握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

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复习准备(出示课件)

我们已经学过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里填上“>”、“<”或“=”。(口答)(1)1001○999(2)654○543(3)8321○8436 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引导同学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之间的联结点,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有效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起点,明确了探究方向,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2、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个新朋友,小数。

你们能根据要求写出小数吗?(出示课件)学生汇报

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

1、做小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2、出示课本例题

1、出示跳高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高成绩记录单,很遗憾,不完整,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什么吗?

小明、0.9米 小刚、1.2米 小强、0.□5米 小林、0.88米 到底谁的成绩最好?请同学们给他们排出名次。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有效的加工和重组,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渠道,使探究活动变得更加自主、有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动态生成和意义建构。】

3、小组讨论、比较

小刚跳得最高。

4、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小结:从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比较出第一名。(板书: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那么第二名又是谁呢?(引发学生的猜测)

假如小强是第二名,□里会是几?(预设:□里会填9)

5、□里填9是0.95米,你能确定0.95就比0.9大吗?

独立思考后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1)0.9 米是9分米,而0.95米是9分米5厘米,(2)因为9分米<9分米5厘米,所以0.9米<0.95米.(3)把米转化为厘米。0.95米=95厘米,0.9米=9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0.9米和0.95米的大小比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经历了“从原来单一的结合具体内容”拓展到“从数位比、从小数单位比、从具体单位比等不同策略” 来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

4、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5、小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比较小数大小 的方法可以用我们以前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大家一起来记住比较小数的方法,记录在书上。

三、巩固练习,自我超越。

1、看图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做一做

2、P94 9比较生活中三种茶叶的价格。

3、小组自己量出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4、P94 10结合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让学生提问题,感受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找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也是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通过同桌互动比较、师生互动交流比较等活动,验证了自主探究出来的比较方法,也向学生传递了学习数学的常规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五、课堂测试:

1、口答:比较下面各组数中两个小数的大小(说说比较的方法):

0.3

0.34

0.56

0.85 4.35

3.45 12.30

14.89

2、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正确,错的请改正。< 3.99

0.268 > 0.37

4.099 > 4.1

4.2 < 4.148

3、下面的()里能填哪些数字?

6.()8 > 6.48

3.11 > 3.1()

板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

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比较小数大小教案 篇2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动手活动,逐步系形成空间观念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4、在种形式的活动方法下,探索图形性质及变化规律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

1、认识四边形,理解周长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措施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分一分等活动,探究出四边形的特征,并学会区分和辨认。

2、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

3、让学生在描一描、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 的实际含义。

4、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交流探索找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四边形(教材第79页例1)【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圈一圈、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运用四边形的特征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在一系列感知四边形特征的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给四边形分类。【教学难点】: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学具、小棒、七巧板。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小房子、方砖铺成的走廊、松树、苹果树„„)这幅画设计的漂亮吗?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幅画都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还有 其他一些你叫不出名字的图形。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各种形状,得出教材中的主题图。4.揭示课题:这幅美丽的图画里包含了许多图形,图形中有一种叫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四边形特征。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里有许多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 学生先看一看,找一找,再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用笔做出标记。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你为什么认为这些图形是四边形?其他的图形不是四边形?

2.探究四边形特征。出示选好的四边形。(1)看一看。

师: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四边形有4个角,有四条直的边。

(2)摸一摸。

师:请每个同学手里拿一个四边形,和老师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四周。

归纳: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这就是四边形的特点。(板书)3.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书中的四边形,那你们能不能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

生:教室的门、窗户、地砖、黑板„„ 4.动手画一画。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针对同学画出的四边形进行评价。5.动手做一做。

师:看来,生活中的四边形实在是太多了!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也来做一做四边形呢?在做之前,请看清楚下面的要求。

课件展示要求:

(1)请选好小棒,做出的每个四边形要形状不同。

(2)小组合作完成,看哪一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的四边形又快又多。

师:(示范)老师为每个组准备了两种长度不同的小棒,红色的更长,蓝色的更短,颜色相同的小棒长度是相同的,现在请小组长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活动中播放音乐)师:时间到,放下手中的小棒。请小组长汇报个数,说出都摆了哪几种形状的四边形。(生答)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79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四边形

有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的特征

有四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第80页例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尺、小棒。【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师:(出示数学书)看,数学书的封面是什么形状?(出示手绢)手绢的面是什么形状?

生:数学书封面是长方形,手绢是正方形。2.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同学们对它们很熟悉,可是,你们知道吗?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今天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1)出示自学提示:

①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②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根据老师给出的学具,可以用尺量一量,用手折一折。

③记录自学的结果。

(2)师:现在四人一组合作,用你需要的工具和刚才我们说的方法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找到以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书本帮忙。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和交流,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果。谁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指名汇报: ①长方形有四条边。师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的?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数)那同学们帮“我”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拿张长方形纸演示),果然,长方形有4条边,所以,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②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师:这种具有相对关系的边,我们就称为对边,所以,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即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 生1:我是量出来的(进行演示)。

师:我们再来量一量黑板上这个长方形的边。(教师演示测量)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是折出来的(进行演示)。③长方形有4个角,都是直角。师:你又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数)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演示数)。果然,长方形有4个角。追问:4个角都是直角,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 生:用三角板的直角比出来的。(教师演示)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2)四人一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学生独立思考后,四人一小组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板书:相同点: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

学生打开课本第80页阅读,然后在学具上指一指长方形的长、宽、正方形的边长。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8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直角。正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直角。相同点:四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周长(教材第83页例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教学准备】:课件、树叶、三角尺、钟面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课件出示照片)看这张照片,老师想给它镶上边框,那样会更漂亮。到底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呢?

生1:量出照片每条边多长。生2:量出四条边一共有多长。生3:可以用线围一围。

师:量出这个长方形照片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周长。(板书:周长)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知识就是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物体表面的周长。(1)出示数学书:数学书的表面有周长吗?谁来摸一摸?课桌的面呢?

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和课桌表面的周长。(2)自选物体,指出它的周长。

学生从老师提供的树叶、三角尺、钟面模型中自选物体,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指出它的周长。

(3)师:这些物体表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周长呢? 生1:数学书面一周的长度。生2:课桌面一周的长度。生3: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2.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1)出示印有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图形的作业纸。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用铅笔描一描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出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师生讨论:

生1:三条边长度的总和。

生2:这三条边不是一周,所以没有周长。生3:这个图形没封口,不能找到周长。

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师:什么样的图形才能找到它的周长?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动手操作,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1)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一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2)小组合作学习。

师:教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学具,你们四人为一小组,利用学具合作来测量桌上你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树叶、三角尺、钟面模型、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图形)提示:这里有许多项目靠你一个人很难完成,大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测量得最快,最准确。看一看哪个小组分工更合理,哪个小组成员间配合得更默契,完成得最多!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

师:深入学生小组中去,与他们共同探讨测量方法。(3)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们从中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的边的 长度,只要测出其中几条边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再用这个边长乘10,就可以计算出这个五角星的周长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也不需要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长了,因为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是相等的。

生3:我知道了如何去测量不规则的图形,比如树叶,先用细线把它的一周围上,然后再用直尺量出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生4:我发现树叶的周长很难测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缠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另外,也不好用线围它一圈,因此这样不规则的图形很难测量周长。

生5: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周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6: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知道了怎么去测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的周长,以后我就能测量很多图形的周长了。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83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周长

贴各种图形,描一描其周长。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材第85页例4)【教学目标】:

1.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不足,觉得应该向坚持不懈的乌龟学习。今天,他们准备再比一次,乌龟要围着长方形跑道跑一圈,兔子要围着正方形跑道跑一周。但是,比赛还没开始,他俩就嚷了起来,乌龟说:“我跑得路多。”兔子说:“不对,是我跑得多。”

大家猜一猜,到底谁跑得路多些?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他们经过的路线(课件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要看谁跑得路多,就是要比较什么呢?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长方形的周长。

(1)师:这个长方形(课件显示)代表小乌龟的跑道,谁来指示这个图形的周长。怎样就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先量再算)(2)师:通过测量得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3)汇报交流。

师:请汇报你们小组的算法(想法)。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操作投影演示。

生1: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方法: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即6+4+6+4=20(米)。生2:我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两个宽。

方法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即6×2+4×2=20(米)。生3:我是先算长+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长。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2,即(6+4)×2=20(米)。

(4)教师追问:长+宽×2这样写行吗?为什么?(不行)(5)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算法。

师: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算法优化)2.正方形的周长。(1)师:这个正方形(课件显示)是兔子的跑道,谁来指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边长)兔子已经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你会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2)汇报算法。

生1: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即5+5+5+5=20(米)。

生2: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即(5+5)×2=20(米)。生3: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即5×4=20(米)。

师: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乌龟和兔子的跑道怎样? 生:他们的跑道一样长。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85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材第86页例5)【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规律的过程,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多种拼法以及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6张纸有几种拼法。【教学难点】:计算哪种拼法下的周长最短。【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

2.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周长是多少?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和周长相关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学生阅读例5,说一说获得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提问:用16张正方形纸片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不同的拼法?

(3)学生动手操作,拿出16张正方形纸片,然后交流。(4)在拼图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16=1×16=2×8=4×4,所以图形的拼法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长16个边长,宽1个边长;一种是长8个边长,宽2个边长;一种是长和宽都是4个边长的正方形。拼的时候,想一想16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相乘得到,有几组这样的数就有几种拼法。

2.分析与解答。

(1)在这几种拼法中,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周长,然后比较长短。(2)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师:第1种长16分米、宽1分米,周长=(16+1)×2=34(分米);第2种长8分米,宽2分米,周长=(8+2)×2=20(分米);第3种长和宽都是4分米,周长=4×4=16(分米)。

师:哪一种图形的周长最短呢? 生:正方形。

小结: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86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比较小数大小教案 篇3

一. 很快算出得数:0.5+0.4 =1.4+2.7 =8.2+3.7 =7.5+2.4 =1.8-2.7 =7.3+0.9 =6.2+5.3 =2.0+1.8 =5.7+2.8 =6.6+2.2 =1.5+8.5 =7.4+1.6 =

7.5-6.5 =3.2-2.3 =4.2-2.2=

7.2-2.3= 二.我会填:

1.像6.3、5.9这样的数叫做(),“.”叫做(2.1元是10角,7角是

元,还可以写成()元。

20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3.小李的身高是1米75厘米,写成小数是()米。4.写出下面各小小数字。

(1)某市新建了一座跨江大桥,全长为一点三七六米。((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二十九点四六年:()年(3)小琦的跳远成绩是一点五二米:()米

5.小光买了一个价格是2.3元的卷笔到刀,付了5元钱,应找回()元。6.把0.7、1.27、1.3、0.8从大到小排列是:

()>()>()>()7.0.57元表示()元()角()分。9.87米表示()米()分米()厘米。6元5角 =()元1米2分米 =()米

三、在○里填上“>”“<”或“=”。0.8 ○ 0.70.12 ○ 0.210.45 ○ 0.35

2.4 ○ 0.080.08 ○ 0.182.05 ○ 0.52。

四.竖式计算:0.6+1.4 =1.25+12.7 =6.2-3.9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比较小数大小教案 篇4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8、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4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1课时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小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今天他约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开的世纪百盛购物广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写后,出示答案,全班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

2.教学例2。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习用品(出示:教材第87页例2的商品图)

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组讨论)

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3.5读作三点五

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商品图,让学生将价格写成小数,并读一读。

3.认识整数和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上面的一段话,让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0.5、0.4、1.2、3.5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师:那这些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教师随机报出一些小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2)出示:说一说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 0.6 1.8 38 0 1 45.2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个小格表示几分之几,也就是零点几?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后,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数表示课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品价格,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2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

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 ○ 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三:因为8比15小,所以0.8<1.5,雪糕便宜。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 0.6○2.2 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

比一比: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最便宜,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吗?(6厘米和9厘米)

再问: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0.6分米<0.9分米)

(2)要求: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汇报。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填入括号内,最后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四、反思总结

上一篇:猴年迎春联欢会主持词下一篇:七月思想汇报谈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