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专题复习导学案(共8篇)
【复习目标】
(1)回顾复习,巩固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题型。通过实例强化训练,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阅读说明文。【复习重、难点】:在训练中学会自主总结、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和方法。【复习方法】: 整理归纳、讲练结合、合作探究、自主练习等。【评价方案】:
1、针对目标1:结合已整理的说明文常识,三分钟巩固记忆,并以小组竞答的方式提问,95%的学生能基本掌握相关知识。
2、针对目标2:多媒体展示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并结合具体语段,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巩固训练,用提问、抢答、合作交流、技巧点拨等方式评价掌握情况,使约80%的学生会用一定方法解答问题。
3、针对目标3:运用提问、小组竞答、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运用练习自测、师生互评等方式评价对答题方法的掌握情况。【复习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时值春暖花开,如果把“中考”比作我们人生中的一次旅行,那么说明文阅读复习(幻灯片1)就如同旅途中的一处驿站。我们此次“旅行”的目标是什么?(明确复习目标,幻灯片2)要想顺利到达目的地,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储备行囊。即储备说明文相关知识。
(一)自主回顾,储备知识(学生结合已总结的相关知识,自主回顾3分钟)
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回顾复习。
(二)明确考点,找准方向(2分钟)
过渡:储备行囊之后,我们不要急于出发,再来明确目的地的方向。即明确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的考点。(学生回忆训练过的习题,1分钟后自主抢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出示幻灯片3)
1、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2、理清说明的顺序及结构;
3、辨别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品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5、概括语段内容,筛选主要信息;
6、联系实际谈看法、启示。
(三)示例引路,掌握技巧(26分钟)
过渡:有了明确的方向,如果想快速到达目的地,我们就要讲究行路的方法,找到引路人。即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1)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3分钟)
结合八年级学过的一篇说明文,你能举例说明吗?(举例后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举例后,教师点拨,出示幻灯片4:
(寻找说明对象往往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本身就是说明对象,有的标题隐含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则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
(教师点拨:《奇妙的克隆》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意义。)(2)理清说明的顺序及结构(5分钟)
思考:说明文的顺序有哪三种?(事物说明文常用什么顺序?事理说明文常用什么顺序?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哪两种?(总分式、递进式)
(教师先让学生回忆理清结构的方法,然后出示幻灯片5:分析文章结构时,抓中心句及一些连接词,如“首先”“第一”“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示例四:
科学界人士正在探寻着各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首先,电子解码器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应当尽可能与已有的存储器件兼容,否则可考虑限制上市销售。也许这样做会使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有所减慢,并可能使电子产品的功能变得繁杂,但为了数据资源能够完整、有效地保存和传播,这样做很有必要。在现实商业话动中.部 分上市的新存储器件(比如光盘)已经这么做了.但这与生产者并非有意识地耍完整保存数据资源,而更多是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这样一来,势必使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件上得以保存。当然,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也是必要的。这套务用系统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虽然此番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很值得。另外,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数据库机构以及民间有心人应当有意识地收藏已经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的状态一一这一点很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收藏数据的保存功能,真正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
问题:本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用“——”在文中划出来。(考查理清结构,运用上述哪种方法,抓住哪些关键词)(3)辨别说明方法及其作用(6分钟)
方法点拨:(学生结合已整理的相关知识,复习巩固2分钟后答题)
① 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易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②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令人信服。
④ 作比较:拿××与××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⑤ 下定义:科学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 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趣味性。
⑦ 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⑧ 作诠释:具体地解释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具体、生动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
⑩作引用:引用具体事例,具体的说明了××,体现说明文准确性。引用名言、诗词等,更有说服力的说明了××,增添文章文采,体现说明文准确性。
温馨提示(易混点):“下定义”不同于 “作诠释”。下定义即为甲是乙,乙是甲,可以颠倒;作诠释不能这样.下定义要求完整,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出示幻灯片6)
教师读句子,学生听读,区别两种说明方法。
例如: a.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下定义)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诠释)
温馨提示(易错点):书写要准确、不能混淆“术语”。如:把“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把“列数字”写成“例数子”,把“打比方”写成“比喻”等等。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把这种方法和要说明对象的特征结合起来。(出示幻灯片7)
示例五:
(1)„„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
——《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问题:选文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2)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症者„„
——《地球外衣》
问题: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根据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给文中画线的句子作批注。
(列数字,用科学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臭氧层被破坏的严重后果,令人信服。)
(3)„„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
——《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
问题: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分)
(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的特点)
(4)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奇妙的克隆》
问题:分析这句话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克隆的本质特征。)
(4)品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6分钟)
教师点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特别要注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表示时间、数 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学生阅读巩固已整理的各类型答题方法2分钟,幻灯片8出示五种类型,教师提问)考试类型一: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方法点拨: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考试类型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方法点拨:从四方面回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比较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考试类型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方法点拨:(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或周密性、科学性。
考试类型四: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方法点拨:一般要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时候还得加工提炼,有时候还得进行多方面的概括整合。
考试类型五: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分析谈体会。
方法点拨:可以找表程度的修饰词、指示代词、数字等。
示例六:
请对甲乙两句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以上类型一方设计问题一方解答,2-3分钟)
(甲)汉字是现今世界上年岁最大、使用人口最多、使用地域最广的一种独特的文字。
(乙)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答案预设:
A、“现今”“世界上”两词,分别从时间和地域范围上起限制作用,语言准确严密 B、从“年岁最大,使用人口最多,使用地域最广”三方面概括汉字的“独特”之处,表达严密、语言简洁。C、连用三个“最”字,突出强调汉字与其他文字相比的“独特”之处。
D、“年岁最大”一词,运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汉字的历史悠久,幽默风趣。
(5)概括说明内容,提炼、筛选主要信息(5分钟)
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常用疑问词“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让学生先说说答题方法,教师再明确答题技巧:(出示幻灯片9)
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起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一句介绍一个意思,注意全面概括。
示例七:(见导学稿)
然而比起氢气来,天然气的环保效果就差远了。纯净的氢气不仅发热量高,而且燃烧后一点也不污染环境,不仅不会产生有毒废气,而且不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它的惟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氢气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可以通过分解水来获得,它的产物又是水,所以氢气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既然这样,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使用它呢?说到底这是个成本问题,由于现在分解水获得氢气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故燃烧氢气的成本比石化燃料要高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氢气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德国目前已经开始进行液体和气体氢供给基本建设项目的准备,计划到2010年将建成约3000个氢气气站。
问题:阅读本段,说说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哪些优点?(注意把握句间关系)(答案:发热量高,燃烧后不污染环境,是可再生资源。)(6)联系实际谈看法、启示(联想或想象)(1分钟)
具体的题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应对技巧:(出示幻灯片10)
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的拓展与创新才是科学合理的;其次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第三,依托原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围绕一个中心阐述;第四,表达要条理清楚。
(三)总结回顾,查漏补缺(2分钟)
针对你以上的练习情况,对各考点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回顾,注意查漏补缺哟!
(四)实战演练,提升能力(见导学稿,12分钟)
过渡: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如同有了旅行的车和船,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直达目的。揭开害羞之谜(2011·重庆)
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
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害羞是可以改变的。
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选自《百科新说》)
18.请根据文中探究害羞原因的过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1)大脑扫描:掌管人情世故的大脑皮层活动较弱,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 活跃→ →警惕→害羞
(2)基因分析:基因差异→ →焦虑、惊恐、抑郁→害羞 20.请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21.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22.第①段中写到:“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结束语:同学们,踏上“中考”的旅途,我们储备行囊,找准方向,实战演练,披荆斩棘!我坚信:只要把它当作一种人生的经历,用心享受它,全心全意地投入它,你就一定可以云淡风清,笑傲中考!(出示幻灯片11)附:参考答案
1.(4分)(1)难以对别人的面部表情做出相应的反馈(2)5-羟色胺浓度低(每空2分)3.(4分)“相对”含有比较意味,准确说明了害羞着的交往空间只是比正常孩子狭小而已。(“比较”1分,说明的内容1分,如答成“留有余地,使语言更准确”给1分)
4.(3分)作比较,突出害羞者难以辨识别人面部表情而导致害羞的特点。(方法1分,作用2分)
一、存在的问题
中考化学既是毕业考试,又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化学中考总复习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做到掌握普通的知识规律,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以适应中考的需求。传统的初三复习教学,往往是教师按照章节进行复习,总结出一种方法后,学生随着套用,教师再讲,这种“讲—练—讲”的模式使学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其主要的问题如下。
1. 教与学相脱节。
只有教师的“教案”,无学生的“学案”;在一堂课中教师把整章的内容梳理一遍,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炒冷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是“又是一团模模糊糊的浆糊”;只写教师要讲的,少写学生要练的,上课抄题或投影,一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众”,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独立思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2. 题海战术。
一视同仁,不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都做同样的题目。且所选习题量大、难度高,学生课后做题,教师课上只讲题,未能充分发挥所选例题的作用,进行总结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3.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按照自己预先备好的教案和进度,一味地讲,把学生
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却不知道学生是否能承载下这些知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更无数,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粉笔+黑板,未能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化学实验、投影、电脑、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课堂容量小,教学节奏慢,效率低下,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教师不能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不能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不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
二、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 专题的划分。
初中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章节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看看很简单,做做就出错”。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考纲要求和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对复习内容进行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我们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1)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根据这一原则,将初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大专题,同时每个专题又可划为若干个小专题,一般一个小专题用1—2个课时进行复习。
(2)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
2. 学案设计原则。
在设计学案时,要清楚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而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是为了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而编写的,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按照课时进行。
分课时安排复习内容,可以控制本课时的知识容量,加强内容的针对性、计划性,可有效地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或一个小专题的内容分成好几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个课时。能较好地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以问题形式进行。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创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课堂上通过学案激发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能力,提高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课堂给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激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强化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准备学案时不容忽视的是学案导学,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
[5]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
[6]蔡金亭.中国学生英语过渡语中的作格动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2).
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4)要注意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有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同一课时都有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学案内容。
每个学案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2)学习目标;(3)学习重点、难点;(4)回顾知识要点;(5)例题;(6)课堂互动;(7)跟踪训练。这七点要有机结合,各有侧重,具体如下。
(1)课题。
本课时所讲内容的标题,简洁明了。
(2)学习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本课时的具体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时复习的要点和方向,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为动词。
(3)学习重点、难点。
提炼归纳考点知识网络,提示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4)回顾知识要点。
教师可以将每个课时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也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5)例题。
教师可精选近两年苏州市及全省十三市模拟题、中考题。例题选择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涉及本课时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2)多种题型合理搭配,由易到难编排题目。(3)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4)避免教师占过多讲解时间。只有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练习中也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帮助学生自我检查。
(6)课堂互动。
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其设置体现“阶梯式”的原则,避免在同一知识、同一层次上的机械重复,摒弃过难、过大、过深。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7)跟踪训练。
学案的20%左右习题可作为课后习题,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3∶5∶2的比例来编写,同时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同时可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
4. 学案的使用。
(1)课前准备。
学案一般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起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对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课前检查。
课前检查的目的是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该做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有效地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3)课堂学习。
(1)问题方式。基础知识的教学可通过问题方式进行。我利用每堂课开始的5分钟,让学生讲解和复习基本知识点。学生讲得不当之处,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修改补充。然后我利用投影仪将本节课所需复习的基本知识点放出,让学生明确疏漏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演说能力,并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共鸣。
(2)讨论。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前后排4人)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使各点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点拨,以悟为果。
(3)精讲。学案中的例题,教师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进行总结,达到真正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能力。
(4)精练。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4)课后反馈,再查。
对课堂效果的反馈,一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这一点教师无法知道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二是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并完成跟踪练习且于当天上交。通过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审阅,教师就可发现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可进行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三、教学感悟
1. 教师分工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做好复习课的整个学案,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且不免有想不到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分工合作。各人再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对学案进行二次备课。虽然这样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得。因为整个教学中所使用的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材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教师不需要在学生已经懂了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毫无意义的板书上花时间,这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2. 优化了“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性减少,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增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导演”,而学生是“演员”,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就“学案”提问,也可以离开“学案”提问,改变以往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独立思考活动,无生动的竞争学习的状况。对于“学案”中的问题教师一般能作出肯定答复,而对于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涉及跨学科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能立刻作出回答,甚至以后也不一定能作出回答,但有些学生却可能作出回答,因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因为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认知准备工作,使教师能提高45分钟的容量和教学质量。学生有准备地、有侧重地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
3. 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增强。
“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但现代社会科技、信息发展迅速,教师如果不增强自我学习,会因为知识面的不宽,最新科技成果的了解甚少,在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的应用性、发散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实行“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会督促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适应力。
摘要:中考化学既是毕业考试,又是选拔人才的考试。传统的初三复习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运用学案导学模式,通过对专题的划分,根据学案设计原则,准备充分的学案内容,有效地使用学案,以使学生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适应力。
要解决上述弊端,教师应在研究教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提升,能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对比、总结、联系的导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专题划分依据
按照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以课本为主,以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为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和精心组织教材,将课本的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组编,以专题导学案形式帮助学生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叠加、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二、专题复习导学案
(一)专题复习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1. 研究中考,明确目的
根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分析往年中考试卷,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呈现,在专题复习导学案中,明确本专题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了解本专题复习的目标和方向,熟知每个知识点的要求,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为动词,把握复习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时效性。
2. 基础知识、构建网络
教师根据本专题复习教学内容和目标,以本专题的知识的出发点为中心,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归纳、对比,构建出主干知识结构,留下空白,让学生课前完成基础知识,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上课前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黑板上补充和讲解知识网络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宏观知识框架。
3. 典型例题、难点突破
教师通过研究往年中考题型,筛选出能突出重点、难点、易错点和易混点的典型题,进行分析指导,讲知识,讲方法,矫正认识误区,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解析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技巧、知识点的切入,使同学们能触类旁通。
4. 考点知识、板块训练
根据知识点和例题的变式设计出对应性的检测题,要求题型紧扣基础知识,摒弃过难、过大、过深的问题,题型多样化,既包括选择、填空,还要包括实验和计算,使设计出的题型具有一定的梯度,多采取限时训练的方式,重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训练来巩固,促进学生进一步落实知识和方法,达到以一反三的作用。
5. 点拨释疑、归纳总结
教师针对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对学生在知识规律及解题方法出现的困惑和疑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掌握建构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存在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知识及方法体系。在学案设计中,可以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知识拓展等)。
6. 能力提升、衔接中考
教师根据中考热点,设计1-2道与中考有关的题型,要求题型中涉及多个考点,让学生应用本专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交流讨论完成,使得中上等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能力,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7. 专题小结、引领归纳
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
8. 课后反思、记录得失
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教师从引导、训练、组织教学、总结归纳等方面有哪些得失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学生从知识技能的获取、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审题能力的提高等各方面找出进步和不足,取长补短,及时总结,为今后的学习和知识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每天实践一点、反思一点、进步一点。
(二)专题复习学案的实施过程
1. 出示学案、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首先要把设计好的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思考重点问题,完成相应的基础知识构建和习题,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 课堂展示、疑难点拨
各小组按照训练题的设计顺序,依次讲解,讲解不到位时,可有本组或其他组成员补充归纳总结出该训练题的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老师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察言观色,及时捕捉对教学有用的信息,细心收集一些错误思路,特别是一些有代表性而学生自己又不知道错在哪里的错误思路,暴露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点评。
3. 课堂达标、迁移拓展
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在学案上设计反馈练习题,进行当堂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答题信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讲评,并适当拓展展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个体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4. 梳理反思、形成网络
专题2-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
(对应学生用书P253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A.真实记录了当时历史事实
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
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材料
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解析 D “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说明记录者是从表面上看侵略者角度来说的,故A不正确;材料反映的的确是日军军机电报,故B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而全民族抗战是在七七事变后,故C项不正确。从日军军机电报记录的时间、“双方冲突”等可以看出,这段电文对于研究九一八事变有一定史料价值。
2.朱德在《实行对日作战》一文中指出:“国际舆论一致地责斥日本的强盗行径,国内自从西安事变后,与中华民国有着同样长久生命的内战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被结束了,国内和平实现了,国共合作的谈判亦有了初步的成功,南京政府的政治路线亦开始了新的转向——这一切都是在向着我们团结御侮对日抗战的总目标迈进,都是在抗日阵线中的初步成绩。”其相关背景是
A.西安事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
解析 B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促使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3.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他不知该材料的真伪。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应该是假,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B.应该是假,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C.应该是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作出了努力
D.应该是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解析 C 根据时间可知,中共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
4.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谈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认识问题时,曾强调:“应该直率地对给国内外带来巨大损害这一事实进行反省。”下列行为属于日本二战时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 ②“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 ③潘家峪大屠杀 ④旅顺大屠杀
A.①②③
C.①③④B.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A 注意材料的时间限定——“二战”,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④。
5.图中这幅漫画是著名漫画家沈同衡于1938年创作的《“武运”岂能长久》,画中描写日本家庭一老一小爷孙二人。老爷爷愁眉苦脸地说:“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这幅漫画说明()
A.中日人民都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
B.日本人民挺力抵制政府侵略中国
C.中国人民争取日本人民的支持
D.日本人民反对日本的征兵政策
解析 A 从墙上挂的两张遗像可以看出,老爷子的儿子、大孙子已经在侵华战争中死掉了,墙上两张遗像同写有”武运长久”字样的日本膏药旗挂在一起,表明正是由于日本军阀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葬送了他们的生命,并使这爷孙俩继续面临这样的恶运。日本侵略者的所谓”武运长久”,不仅使无数中国老百姓遭受烧、杀、抢、掠,家破人亡,也给日本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作品通过漫画形象告诉人们:日本侵略者是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共同的敌人。故选A项。
6.2012年贺岁片《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它讲述的是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个风尘女子以及6个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平、上海已被日军侵占
B.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艰苦抗战
解析 A C 武汉会战武汉的失守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重要标志,而不是南京大屠杀。
7.“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 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 019 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解析 B 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党为抗击日军所作的努力与牺牲,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抗战,故A、C、D三项不正确。
8.(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苾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南渡自应思往事”的诗名句。文人的这一表白有可能是“暗喻”
A.对南宋南渡后的历史反思
B.对国民政府退守西南的失望
C.对渡江战役胜利在望的赞美
D.对红军长征脱险后的期望
解析 B 从题干中时间“20世纪30年代后期”可以排除A、C两项,从题干中引用的诗句语境和对“南渡”的伤感,可知B项与题意相符合,而D项红军长征是从东南向西北走,故排除。
9.“冀中名将”吕正操曾在1991年前往美国探望老上级张学良,张学良笑道:“我下野后,你当年在战斗中却获得一个‘地老鼠’的外号。”“当年”是
A.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C 张学良下野是在西安事变后,吕正操因地道战得外号“地老鼠”,由此可以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
10.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D.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解析 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材料“两党合作”等信息可排除A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和B项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国民政府开放民主”“民族凝聚力增强”等信息可以排除C项,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国民政府尚未建立起来,民族凝聚力增强也不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符合题意的应是D项。
11.2010年7月7日,抗战大画《浩气长流》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下图),93岁的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江苏盐城人)致辞说:“七七是中华民族血与泪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正开始。”这里的“站起来”的含义是
()
A.中国从此摆脱了东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开始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
C.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
D.中国从此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强国
解析 B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全民族的抗战,由此开启了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的道路,最终取得了全民族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12.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这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解析 D 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也没有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抗日战争对国内的重要影响,不符合题意。中国战场在世
()
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显示出了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使中国取得了在国际事务中相应的发言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1·北京文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下图,回答问题。
(1)描述1934~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8分)
(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12分)
解析 本题以地图形式切入考查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地图解读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的图片可以总结革命根据地的变化。第(2)问结合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等回答。
【答案】(1)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
(2)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抗战;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的时候,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乃建立长期抗战的目的。”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二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斗28 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 211 419人。空军阵亡4 321人,毁机2 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200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请回答:
(1)指出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2分)
(2)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蒋方震提出的抗战“要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是否可能实现?为什么?(6分)
(3)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4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8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主要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概括;第(2)问要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去考虑;第(3)问要结合国共两党的不同的抗战路线进行解答;第(4)问评价国民党的抗战时必须要做到客观公正。
【答案】(1)都主张持久抗战。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
(2)可能。(1分)因为日本当时已经与西方的德意法西斯国家结盟,在对外侵略扩张中相互配合;随着侵略扩张的加剧,它们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必然会导致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作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国家,中国必然会得到世界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因此可以“转弱为强”。
(3)蒋方震把持久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形势的变化上;陈诚则认为主要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持久抵抗来争取抗战的胜利。他们都轻视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专题概述:分为三个内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
课标要求:了解北宋社会弊病形成的原因,认识北宋政策的弊端和给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了解北宋在庆历年间所做的革新尝试。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熟悉其变法的举措并非系其积极意义。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和失败原因。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其影响和失败原因,正确实施王安石本人;过程与方法:数据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分析其变法的必然性,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改革的过程和成果,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改革是一国强盛的根本,形成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内容、成效影响及结果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内容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互查】(必修一)北宋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作用。【学习任务】
一、自学基础梳理(完成练习册课前自主预习的填空部分)自主预习检测(互查):练习册22页、25页随堂练习巩固
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并展示)
1、从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2、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3、列表归纳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成就;
4、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谈谈你的认识;
5、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给我们的启示。
【拓展延伸】
1、概括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2、直击高考:26页“高考真题回顾”第2题
【巩固提升】课后强化演练七、八 【历史常识】
1、杯酒释兵权:
2、关于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照理说应该特别富有文人情趣。事实上,虽然他也很有“闲情逸致”,但他的“闲情轶事”却常
常让人大跌眼镜——下棋不动脑子
王安石爱下棋,不过他的棋艺实在不敢恭维,因为他从不思考,总是随手而应,落子极快,发现要输了,便痛快地推秤认输,从未有柳暗花明之想。有人劝他,每走一步棋都需深思熟虑,起码要想出后几步棋的应对之策„„他听得不耐烦,回答说:“下棋本来就是图放松,既然要劳神费力,不如算了。”说完起身就走了。佳茗利于吃药
一次,王安石去拜访书法家蔡襄。蔡襄很高兴,对他盛情接待。蔡襄是茶道大家,亲自选择了绝品茶叶,清洁了茶器,并亲手烹点。经过一系列堪称艺术的复杂程序,一杯飘着浓浓香味的茶水终于端到了王安石面前。然而王安石仔细看了一下茶汤,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撮药末,撒入茶杯里,晃了几下,一饮而尽。蔡襄不禁大惊失色,他从未见过有人竟将佳茗当作服药的凉白开来喝。王安石却神情自若地说: “茶味很好。”风流等于行善
王安石只有一个老婆,不纳姬妾,从政多年也从未有过绯闻。夫人看不下去了,便偷偷把一个侍妾送到他的书房,说这是安排来伺侯他起居的,若是看得上就留下,说完就关上门走了。王安石正在读书,也没在意。过了很久之后,他才发现一个美貌的女子站在身边,很是吃惊。再三追问之下才知道,这侍妾本是一个军官的老婆,老公因为弄丢了公粮,不得已把老婆卖了还债。王安石不仅没有纳这个侍妾,还让女子回到了丈夫身边,并免了他们的债务。一场本该美妙的风花雪月,变成了行善做好事。不是只有鱼才吃鱼饵
宋仁宗请大臣们到御花园钓鱼,不管谁钓上来鱼,一律交给御厨去做。大家都觉得这种请客方式很有趣,顿时兴致高涨。唯独王安石呆坐在一边,不知道在想什么,他一边发呆,一边把手边的鱼饵往嘴里送,没多大会儿就把一盘鱼饵吃光了。白吃饭需要智慧
王安石小时候,经常在离家不远的街口面馆吃面。一天,老板有心考考他,就让他自己去厨房端面。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滚烫的面汤快要溢流碗外。大师傅笑眯眯地说: “这碗面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别多,如果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并保证不泼一滴汤,我就免费让你吃。”王安石灵机一动,用筷子轻轻地把面条挑起来,碗内就只剩下半碗汤了。就这样,王安石左手端着汤碗,右手拿筷子挑起面,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3、宋仁宗的故事
这一日,早朝升殿后,宋仁宗问阅卷官,京城大考已毕,按惯例,每年榜首要选三人,不知今年所中的是什么人。阅卷官慌忙把
前三名的试卷呈给皇帝。仁宗打开第一卷,阅罢,龙颜大悦,说,此卷做得极好,只可惜,中间有一个错字。
阅卷官大恐,伏问皇上所错何字。仁宗说,是一个“唯”字,这个字本应从“口”旁的,怎么从了“厶”旁?阅卷官听罢,禀奏道,两偏旁形似,可以通用。皇帝没有理睬阅卷官,接着问考生的情况。阅卷官说,此考生乃西川成都人,姓赵,名旭,字伯升。正在客店候着消息的赵旭,旋即被宣入朝,觐见皇上。赵旭俯伏在地,惶恐不安。仁宗说,卿所做试卷极好,只可惜,中间错了一个字。赵旭伏问何字,仁宗说“唯”字。赵旭听后,小心解释说,这两个偏旁,是可以通用的。仁宗突然不高兴了,取了御案上文房四宝,愤然写下八个字,说,既然“口”“厶”两个偏旁可以通用,那么你看看,这八字能一样吗?赵旭一看,仁宗皇帝写下的是这样八个字:私和、去吉、矣吴、台吕。
赵旭看了半晌,终无言以对。仁宗说,你还是回去读书吧。就这样,因为一个错字,赵旭名落孙山。
赵旭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等三年后下一次科考,他干脆流落在京都,每日靠替人写字作文为生,过得落魄潦倒。
一年后,仁宗为一梦所惑,于是,扮作一官人,在苗太监陪同下,微服出宫私访。在酒楼上,仁宗依着栏杆看街,一不小心,手中的一把月样白梨玉柄扇掉在楼下,下去寻时,已杳无踪影。酒罢,二人闲转到一家茶肆,茶肆的墙上有一首词,写得辞清句丽,无限锦绣。仁宗便问作词人是谁。茶博士说,是一位落第的秀才,成都人,姓赵名旭,满腹珠玑,可惜,终日卖文为生,艰难度日。仁宗一惊。
随即,他让茶博士找来赵旭,赵旭并未认出仁宗皇帝。说话间,赵旭于袖中取出一柄小扇,苗太监见之,大惊,说,此扇乃这位大官人的,适才饮酒坠于楼下。赵旭二话没说,当即奉还给了仁宗。仁宗大喜,不是因为宝扇得归,而是他突然看到了赵旭不同寻常的另一面。仁宗问他,为何上科不第。赵旭详细述说原因。仁宗问,你怨恨皇帝吗。赵旭说,在下学问不精,苛责不细,自取其咎,不是皇帝的错。
仁宗说,你是西川成都人,认识一个叫王制置的人吗?赵旭叹口气,说,王制置是西川要员,权居高位,我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我啊。仁宗说,王制置是我的外甥,我写一封信,你去投靠他,他会提携你的。
令赵旭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两位素不相识的大官人,除了给他一封拜谒的文书,还给了他一个仆人,一些盘缠银两。赵旭感激不尽,一路迤逦前行。不巧的是,快到成都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说王制置已经调任,西川大小官员正在等待新制置的到来。赵旭闻听,不禁喊一声“我命苦啊”。仆人劝他,说,不妨继续前行,看看是何消息。
在接官厅上,西川诸官等了三天,也没接到新任的制置。仆人对赵旭说,咱们到接官厅上看一看。赵旭说,咱们怎么能去那个地方呢?仆人不由分说,把他推到接官厅,撕开文书,高声道:诸官还不赶紧接新任制置?他一指赵旭,说,这就是西川五十四州新任制置赵旭。
原来,所谓文书,是仁宗皇帝的一道圣旨。
仁宗皇帝因为和一个别字较真,让原本可为状元的赵旭流落京都街头;又因为赵旭的才华、诚实和善良,他又和自己的一颗爱才之心较真,最终导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基础检测
1.妈妈用电动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 )
A.电动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 B )
A.3m/s B.30m/s C.300m/s D.3000m/s
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B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时间跑完全程
D.从30m高出竖直下落到地面的物体用了2.5s
4.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车窗 B.铁轨 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5.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B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6.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D )
A.以地面我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以机场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以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7.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正确的是( B )
8.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 D )
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改进测量方法
C.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D.测量数据不合适时,可做适当的修改
9.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 C )
A.河岸上的树 B.迎面驶来的船 C.船舱 D.河
水
10.空中加油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水平方向以相
图2 同的速度飞行,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
加油机是运动的。
1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
像如图2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15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12.如图3所示,量筒的直径d为。
13.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静止的; 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
1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4甲、乙所示,其中甲是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乙是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15.“五・一”假期,小明一家乘汽车前往钦州探望爷爷,在经过如图11―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时,汽车行驶速度如图5―乙所示,若汽车继续以该速度匀速行使,再经过 0.5 h才能到达钦州;一路上他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这是以 汽车 为参照物。
16.如图6所示,是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频闪摄影照片。照相机拍照时每隔0.02s曝光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时间是0.1s,此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大约是4m/s。
17.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
求:
(1)小明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
快多少秒?( 已知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解:(1)v=s/t=50m/s≈7.14m/s
(2)由v=s/t 得 t声=s声/v声=50m/340m/s≈0.15s
一、精心编写导学案的重要性
高考复习参考资料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复习, 最终达到高考要求, 这就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将最新、最有效的复习信息传递给学生, 而不是随心所欲或按部就班将别人的东西不分学情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有通过教师搭建的平台才能构建基础知识网络, 了解高考的具体要求, 毕竟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 没有时间和能力亲自去研究高考动向等深层次问题。好的复习资料最基本的要求是体现该省份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要求, 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不同的学情。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 高考教辅层出不穷, 我认为这些资料在课堂教学时仅仅可以作为师生复习的参考书籍, 如果把它们当成复习的全部载体, 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有些书籍根本就没有依据具体省份高考考试说明去编写, 为了增强其市场占有力, 却故意标上“某省专用”或“配套某版本”, 但里面的具体内容很少能够体现该省份高考的核心, 甚至对该省高考地理的考试形式和要求一窍不通。选用这样的资料, 只能是低效徒劳的复习, 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学生的复习情绪。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 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 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 还关注了学生的学, 有利于师生之间信息和智慧的传递, 因此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坚持使用精心编写的导学案能够提高复习效果, 正确对接高考。
二、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1. 精确瞄准高考原则
在内容编排上, 一轮复习导学案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按具体考点分课时编写并最终涵盖考试说明中所有考点。高考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各级目标有具体的要求, 尽管高考不能覆盖所有的三级目标, 但在复习时还是要求考点全清, 所以高考一轮复习导学案要求覆盖所有考点, 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的考点知识体系。
在能力训练上, 导学案的设计要瞄准高考能力要求, 适时进行达标训练。高考不仅考查学科基本知识, 同时更多的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此体现其选拔功能。所以, 导学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专门的框体对本课时涉及的能力进行训练, 也可以通过近年本省和相关省份的高考试题、本省各大市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生本原则
导学案设计的目的是对接高考, 但最终要通过学生的使用才能达到目的, 所以导学案设计要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的情感、智力等具体学情。
高考复习, 不同于新课学习, 所以在基础知识梳理时更多的是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学生已有知识为出发点向外扩展至新复习内容或拓展内容, 切忌面面俱到。疑难问题、能力训练等内容的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层次推进, 由易入难, 让学生在情感愉悦的同时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3. 动态反馈原则
“人无完人”, 导学案的编写虽然凝聚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智慧, 但在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和课堂教学使用后师生仍然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要通过适时调整使导学案无论从内容还是能力培养方面都能更好地符合教学要求, 成为建立在动态反馈基础上师生智慧的结晶, 成为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的主要结构
1. 明确考点
将考试说明中涉及的本课时考点, 明确告诉学生, 使学生知道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 确保高考复习方向的正确性, 少走弯路, 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2. 基础知识梳理
综合各版本教材的主干知识, 对较容易记忆的内容通过考点填空的形式进行梳理, 在梳理时注意知识的条理性, 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洋流等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这些较难的问题设计“动手构建”、“拓展延伸”等环节, 引导学生从地理原理本身出发, 动手、动脑去理解地理原理, 掌握地理规律,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提高综合素养。
3. 核心知识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对重点、难点知识和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 通过文字分析、图表解读等形式理清考点核心知识, 同时安排“对点检测”等环节, 突破重难点, 攻克核心知识。
4. 技能训练
高考地理不仅涉及地理基本知识的考查, 更侧重于对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 每年的地理高考试题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在一轮复习时, 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复习, 形成完整知识网络, 还要有计划地将各种技能训练贯穿在各个考点之中。
5. 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
高考试题是最有效的复习材料, 也是高考复习的风向标, 所以引导学生研究高考试题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更能使学生亲身感受高考试题考查的角度、试题难易程度, 提前感知高考, 树立必胜信念。
6. 考点达标检测
精选对应考点的经典试题, 搜集最新模拟试题, 整合后选择合适数量的题目, 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达标训练, 检测所学知识点, 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试题要有梯度,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形式要贴近高考, 内容要契合考点, 同时关注最新的时事热点, 发掘新闻事件中的地理问题, 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应用。
7. 考点知识网络自主构建
通过自主复习、合作学习、课堂师生探究、达标检测等环节以后, 学生对本考点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每一考点复习结束后, 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绘制本考点思维导图或知识框图的形式, 将分散的考点知识联系起来, 形成完整的考点知识体系, 绘制时注意本考点与其他考点的前后联系。
8. 自我反思、我的疑问
学生将课前自主复习及课堂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 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调整课堂教学师生活动环节分配, 有利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写的步骤
首先,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本省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分解考点, 确定本课时复习内容。
其次, 搜集与本考点有关的本省及相关省份的最新高考试题、本省各大市最新模拟试题, 研究高考命题趋势, 确保导学案编写能精确瞄准高考, 符合本省高考要求。
再次, 翻阅相关复习资料, 上网搜集本考点对应的试题、导学案、教案等, 筛选有用信息存档留用, 确保导学案能集百家之长。
第四, 备课组教师集体分析讨论各版本教材对这一内容的处理, 找出核心知识, 整合教材, 理清共同的知识点。从学生已学过这一角度出发, 设计如何进行基础知识梳理、突破重难点知识、培养学生哪些地理技能等。
第五, 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和组内意见着手编写导学案。初稿完成后, 备课组集体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修改, 形成定稿。将导学案印刷, 在一课时最后十分钟下发给学生,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导学案, 并将自己存在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 交老师进行批改。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修改导学案相关内容或调整课堂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完成后, 教师继续根据自己的反思和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导学案作进一步修改。
五、结束语
构建高效课堂, 精心编写导学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笔者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坚持使用导学案, 时刻瞄准高考、关注学情, 将凝聚教师集体智慧的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目标的载体和精彩的课堂预设传递给学生, 便于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 构建高中地理考点知识体系。学生经过课前自主复习, 将信息反馈给教师, 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使课堂教学时师生活动能集中围绕核心问题展开, 提高了课堂复习效率, 为构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效课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海晨, 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9.
[3]张家文.让导学案成为“教”与“学”的纽带——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09 (6) .
【关键词】活动型导学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41-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越发深入,我们学校运用导学案来引领学生学习已经是多年了,但是很多时候导学案变成了预习作业,效果并不显见。导学案主要指导学生“如何学”,“导”就是引导、指导;“学”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要求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案”——设计的方案来完成教学过程。通过导学案把学生的活动串成课堂中的一条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氛围和习惯。我们着手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活动型导学案。
一、设计导学案的基本要求
1.基本理念。
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
2.编写原则。
主体性:“学教合一”,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研究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计导学案的具体要求
1.目标少而精。
目标的设计要全面、准确、明确。定位于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要有整体感知。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在通读课文基础上,能理清思路,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考查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整体感知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务必有整体感知才有深入文本。
3.要有语言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不是语文课。重视品味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言的感受力。我们要求,至少要有两题语言品味赏析题。
4.要有主问题的设计。
黄厚江说,“阅读教学应该以文本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金量”;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设计的问题应是主问题,应具有一定的价值,有一定的导向性,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并且能为课堂提供一个讨论的中心,然后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也就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尽可能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课堂效率更高。
三、导学案的几大板块
1.字词掌握。
这一板块我们取名为“我是字词小专家”,一改以前我们把课文生字词全列出来,让学生注音写字的做法,让学生自己找生字,容易写错的字,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课堂上让基础差的学生上台用投影仪展示,其他同学补充。如下表:
活动一:我是字词小专家(读课文,将你认为容易读错、写错的词写在表格中,小组内相互默写并订正。)
易错
字词
互默订正栏
2.整体感知。
这一板块我们取名为“我是概括小能手”。我们主张让学生自己整体感知课文,直接参与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老师直接把知识喂给学生。各种问题要把握文体特征来设计问题。阅读说明文,首先把握说明的对象,区分其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然后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的主问题设计以看标题,抓结构、理顺序、明特征为抓手。比如,《奇妙的克隆》的整体感知设计为:(1)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它有什么特征?(明晰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和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不同?(探寻小标题的作用)(3)几个小标题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这三个问题围绕标题逐个推进,步步深入,很好地解决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语言品味。这一板块我们取名为“我是品读小行家”。文学作品不用说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是要品读的,没有品味语言的课不是语文课。同样,说明文也要细品味。以说明文为例,教学也要体现语文自身的特点,即应该充满“语文味”。具体地讲,就是要认真研读,反复琢磨,把握文体的特点,关注文本的语言,捕捉文本中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元素,千万不能将其上成自然常识课。
如:《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可以出成词语替换题:加点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体味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同样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因此,我们也要咬文嚼字来找依据。导学案的设计就可以从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严谨的特点入手。
4.深入探究
这一板块我们取名为“我是理解小高手”。有对主题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命名也是比较灵活,有为学生设计的活动,或展示、或合作、或梳理,都是为了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5.总结释疑
这一板块命名为“我当本课总结员”。总结反馈一节课的收获、启示,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
活动型导学案,我们实行已有2年了。“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在活动型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应用自主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要具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在不同的课型中采用相应的方法,以导学案为载体,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处理好导与学、自主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点拨与联系的关系,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并完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语文教学通讯》2014.5.
【说明文专题复习导学案】推荐阅读:
说明文阅读教学导学案11-21
专题选题说明10-07
教学设计说明文复习06-23
八上说明文复习教案10-31
说明文说明方法教学06-09
3.2事物说明(说明文)06-18
说明文十种说明方法06-05
小草说明文07-08
卫生说明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