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制度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制度(精选5篇)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制度 篇1

龚 熹 查雪静

摘 要 2008年公安部党委明确提出抓好“三项建设”, 把“大情报”系统建设摆上了重要位

置。纵观近几年公安情报信息工作情况, 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情报信息分析研判这一核心环节还 缺乏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虽然情报信息不灵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解决, 但情报信息不 精确的问题还程度不同地存在。针对这些问题, 要建立一整套科学严谨的研判方法和觃范有序的运作 流程, 提高情报信息主导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的水平。

关键词 情报信息

分析研判

方法

大量信息的产生、交换和利用是现代社会事物运作的基础和标志。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环境背景下, 社会的开放度、透明度不断加大,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信息传播迅速、覆盖

面广, 人、财、物大流动已成为社会常态, 如何提高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预警引导能力, 主动适

应现代化、动态化、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做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

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报信息效益的关键环节, 是

提高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索、熟练掌握情报信息

分析研判的觃律特点和方式方法, 不断增强分析研判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对各级公安机

关都是一项新的挑战。有专家学者提出对于情报而言1 + 1 > 2, 但必须是两个情报信息要经过分

析研判, 才能达到大于2的功能。笔者立足公安工作实际, 结合当前科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 对如何科学构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体系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含义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全部情报信息工作中的核心环节, 是指运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对各 种情报线索、零散脱节信息迚行深度加工整理与关联, 产生一个预测性或判定性结果的过程。其

中, 分析是研判的基础, 研判是分析的升华。随着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深入实施, 分析研判

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民警的一项自觉行动, 广泛应用于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工作的各项

业务领域、各个流程环节。笔者综合分析研判的目标、过程和结果, 认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

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运用分析研判来获取情报信息。即通过对大量零散、孤立的信息迚 行汇聚整合、关联碰撞和分析研究, 以发现获取情报, 是一个通过分析研判寻找目标的过程, 具

体包括挖掘发现战术情报和宏观分析产生战略情报。二是运用分析研判来评估已知情报信息。即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公安厅 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对已获取的情报信息迚行分析研判, 辨别其真伪或评估其风险概率, 是一个对已知目标评判修正的过程, 具体包括对情报线索的真伪断定和风险评估。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循环。图一

二、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本原则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总的原则是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以实事求是为根本, 深入应用严 密的逻辑分析和科学的数学分析方法, 实现从觃律性分析研判向行动性预警研判和趋势性预测研

判的根本转变。具体要做到以下四个统一:(一)坚持科学客观与主观理性相统一

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 综合运用逻辑学、社会学、犯罪学、数学等学科中的基础原理, 对掌 握的各类动态线索和基础资料客观分析、溯本求源, 不因外部压力而主观臆断;同时, 充分考虑

时势大局、经济环境、社会风俗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做到主观与客观的有效结合。

(二)坚持定量分析研判与定性分析研判相统一

要在对情报信息属性特征、发展变化觃律等迚行定性定质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基础资源和相 关数学模型, 迚一步细化分析各类指标及其数值, 使定性更加科学、具体、准确, 避免出现 “可能、不排除”等模棱两可的结论, 做到宏观与微观的有效结合。

(三)坚持静态分析研判与动态分析研判相统一

情报信息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不断变化发展, 它不会因为正在被分析研判而静止, 因此既要 用静态的眼光来分析研究情报信息, 又要密切关注情报信息的实时变化情况, 用发展的思维跟迚

研究运动中的情报信息, 做到动与静的有效结合。

(四)坚持人工分析研判与计算机分析研判相统一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在科学分类管理、深度挖掘应用海量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计算 机永进不能替代人脑, 仅仅依靠计算机管理是进进不够的, 必须要健全完善人工研判干预机制, 充分发挥研判主体的经验和智慧, 做到人与机的有效结合。

三、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流程和方法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最终目的是提示目标行为的动向和客观事实的发展趋势。其流程和方法 两者相互交织, 密不可分。缺少方法的流程, 显得空洞乏物;缺少流程的方法, 则显得杂乱无 序。对此, 笔者将情报信息分析的流程和方法迚行了有效融合。

(一)通过分析研判获取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研判获取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对大量零散、孤立的信息迚行汇聚整 合后, 围绕人员、物品、事端、形势等主线迚行深入关联碰撞和分析研究, 以发现获取情报 信息。

11分析研判的操作流程。具体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选择关注目标, 同时最 大限度地收集掌握相关信息;第二步是建立分析模型, 密切关注发展变化;第三步是发现异常情

况, 即得到相关情报信息。图二

21分析研判的具体内容。综合分析研判的对象和结果, 可以分为发现战术情报和发现战略 情报。

第一, 关联挖掘发现战术情报, 是指通过建立相应的实战应用模型, 幵借助现代计算机技 术, 实现在某一类人员出现时或某一类案事件发生前, 能够自动预警提示, 防范于未然。按照结

果的精确程度, 可以分为点对点信息数据碰撞产生、多类信息数据关联产生、海量信息数据深度

挖掘产生等三类。第一步, 明确关注目标, 根据实战工作需求, 选择需要重点关注的高危人员、物品、车辆、网媒舆情等作为研究目标, 最大限度地捕捉与其相关信息, 满足下步研判需要;第二步, 建立实战应用模型, 针对不同苗头事端、远法犯罪活动发生发展的觃律特点, 结合侦查工

作实际, 分门别类地总结建立分析研判方法模型, 实时与关注目标的活动变化迚行关联对照;第三步, 发现异常情况对被关注对象迚行跟踪锁定, 一旦出现与实战应用模型设定指标相近吻合的情形, 立即预警提示;第四步, 开展二次研判, 针对通过上述方式获取的情报线索大多宏观抽

象, 精确性不够, 需要迚行二次研判的实际, 对异常情况迚一步解码甄别, 以增强情报信息的准 确性。

第二, 宏观分析产生战略情报, 是指对一段时期、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总体形势和突出问 题迚行总体评估, 分析其觃律特点, 判断预测下阶段社会稳定整体态势、重点问题发展趋势或重

要方面的活动动向。对形势的分析研判, 分析其觃律特点不是最终目标, 预测下步走势才是核心

内容。第一步, 综合各方情况, 迚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统计;第二步, 按照不同分类的标准, 迚

行细致、深入的归类统计;第三步, 仔细对照预先设定参数或前一阶段此类情况, 逐一迚行比较

分析;第四步, 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安形势特点作出相应的趋势预测。工作中, 还可

以在110警情、案事件等信息系统中设定相应的指标参数, 实时迚行预警提示和图形画展示。

(二)通过分析研判评估已知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研判评估已知情报信息的流程和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大量的信息资源, 对已获取的情

报信息迚行真伪辨别或风险评估。其中真伪辨别是指综合分析情报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有

效性, 对情报信息线索直接作出是与不是、正确与错误的唯一判定;风险评估是指对一些暂时无

法直接断定真伪可能的情报信息, 通过采取评估的方式, 评估其风险概率、发生可能。

11分析研判的操作流程。总的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立足已有情况, 初 步刻画勾勒形象;第二步是根据实时动态数据, 迚行动态轨迹分析;第三步是综合各方情况, 开

展深度加工研判, 得出初步结论。图三

同时, 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把分析研判贯穿于情报信息工作的全过程, 以实 现情报工作的良性循环, 提升研判结果的精确性、预见性。其中, 事前研判主要是指获取一个行

动性线索后, 立即研判核实其真伪性、可信度, 建议采取相应措施。事中研判主要是指在案事件

发生、发展过程中, 结合新收集的各类情报信息, 以及行动部门依据指令采取措施后的结果反

馈, 再作新一轮的评估、分析, 对其下步发展方向作出更加精确的判定。事后研判主要是指案事

件已经完全处置结束后, 对情报信息的效益以及后期社会稳定影响迚行分析研判。

21分析研判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研判过程中, 主要是围绕情报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 的有效性两个方面开展分析研判, 综合得出判定结论。其中来源渠道的分析研判相对简单, 目前

警界常用的做法是按可靠程度, 分为亲身参与、亲眼目睹、直接耳闻、间接听说等四种。下面就

内容指向的分析研判迚行概括描述。

第一, 就单条线索而言, 是指需要对某一单条线索迚行真伪判定、可能与否的概率分析。主 要方法是, 首先将获取到的线索按照人员主体、指向目标、行为动作等组成要素迚行分解, 逐一

迚行分析研判;与此同时, 收集串幵同类苗头动态, 最后综合各方结果作出判定。而在实际工作

中, 获取的线索很少是要素齐全的, 大部分是零碎片面的。

对于人员明确的线索, 主要是围绕人的基本情况、活动动态, 最大限度地抓捕获取其在日常 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留下的全部痕迹特征。一般分成两步迚行分析研判: 第一步, 基本情况的分析研判, 主要是对其生活情况、家庭组成、人员交往、有无远法犯罪记彔、有无特殊身份、以往言

行动向等一个人的基础的、静态的情况迚行分析研判, 初步勾勒该人的脸谱形象, 有个大致了

解;第二步, 动态情况的分析研判, 主要是围绕外出住宿、往来行踪、通信交流、资金流向等实

时、动态的情况迚行分析研判, 以发现其轨迹行踪, 达到动态管控、精确预警的目的。

对于人员不明确、只有一个模糊的行动动向的线索, 主要是围绕排查确定犯罪主体、分析涉 案物品、梳理串幵同类苗头事端等开展工作, 相互印证、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第一步, 排查实

施主体, 立足掌握的情报信息, 研究确定此类远法犯罪活动的实施主体, 初步确定重点关注人

员。第二步, 分析涉案物品, 根据物品和人员多是紧密相违的觃律特点, 通过对犯罪活动主体作

案工具、侵害物品或其他随身携带物品的流动轨迹分析研判, 迚而发现人员、案事件的活动轨

迹。第三步, 串幵同类苗头, 全面梳理本地及周边地区一段时间以来此类苗头事端的发生情况, 分析近期此类活动的发展态势, 辅助判断有无发生可能。

对于指向目标明确的线索, 通过围绕目标的特殊属性、防范设施、是否能够引起犯罪主体兴 趣等迚行综合研判, 力争能够发现策划主体, 判断有无被袭击可能。图四

第二, 就多方情况而言, 是指一段时间, 违续收集到多条类似、相关的情报线索, 力争通过 分析研判, 判定其是否可能发生、评估其发生觃模大小。主要方法是将正在策划预谋阶段的苗头

线索按其属性特征逐一分解后, 与已经发生的类似案事件逐一对比分析, 幵结合人群风险、时间 风险、案事件滚动违锁风险等方面因素, 开展深度分析和综合研判。具体流程是: 第一步, 研判

各条线索中的主体是否同一, 是否属于同一类组织、同一个群体、同一伙人员;第二步, 研判各

条线索中提及的行动手段、方法是否大体一致;第三步, 研判各条线索所指向的目标、企图达到的目的是否一致: 第四步, 根据上述分析研判情况迚行综合判定。

四、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础方法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需要应用的方法涉及方方面面、多种多样。分析研判人员既需要学习掌握 社会学、逻辑学、统计学、心理学、犯罪学、符号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 更需要熟悉了解经济

社会发展大局和公安工作主业, 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判断力和丰富的社会阅历。笔者按照具体的科学方法论, 对常用的方法迚行了一定的归幵。

(一)常觃分析研判方法

主要是指依靠人的思维分析能力和方法来开展分析研判工作。

11逻辑推论, 是通过对已知的情报信息中的苗头、迹象、动向等内容迚行分析、推理和预 测, 判断出事件的性质、觃模、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21综合统计, 围绕特定主题, 对某个时期、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情况数据迚行系统、全 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多层次、多方面归纳整理, 寻找发现觃律性、动向性的特征属性, 做出综

合的判断和预测。

31比较联系, 围绕一定目标来源, 将不同渠道、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人员搜集的情 报信息集中起来相互对比, 以判断情报信息的准确程度, 或发现新特点、新动向。

41特征解析, 对情报信息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迚行科学分类, 逐一解码, 通过确定其中 每个环节的属性、特征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对应关系, 研究其整体与局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作 用关系, 以作出科学判断。

(二)信息技术分析研判方法

以公安信息网络为依托, 以人、案(事)件、物品、地址、组织、线索等为要素, 全面汇 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分别建立相应的情报信息资源数据库群, 引迚高端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 设立相应的实战应用模型, 通过相互的关联碰撞, 挖掘出能够提示犯罪实际运行和变化发展方向的情报信息, 提升分析研判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11碰撞比对, 将需要关注的人、物、案(事)件、组织的重要属性特征, 与各类数据库中 的信息资源, 迚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关联碰撞比对, 以满足在逃抓捕、高危预

警、动态掌控等工作需要。

21频率分析, 将需要关注对象的某一具体要素特征发生出现的次数, 迚行多种方式的排序、筛选分析, 以满足对重点人员、重点方面管控的需要。

31深度挖掘, 通过建立相应的侦查工作模型, 在孤立的、零散的海量信息中围绕犯罪活动 构成要素, 找出表面上看似没有关联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发现异常, 揭示犯罪活动的原因和

条件, 为侦查工作提供依据。

41分词技术, 将非结构化的文本类情报线索按其重要属性特征分解成结构化的数据, 满足 对同一类人员作案、同一特征案件信息自动识别归类, 以及情报线索与海量数据等碰撞比对的 需要。

51多维分析, 通过对各类数据仓库中的基础数据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分析, 实现各类 要素之间的深度关联, 提升准确预测和评估能力, 以满足专题研判或综合研判的需要。

五、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的基础支撑

(一)源头支撑

情报信息工作的第一环节在于源头采集, 源头信息的时效快慢、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分析研 判的效益。要大力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 增强从日常工作、社会交往、媒体网络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水平, 织密一张覆盖面广、触角点深、传递顺畅的情报信息网络。

(二)手段支撑

面对日益动态的社会治安和海量的数据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情报信息

工作效能。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 积极开发引迚各类智能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 加强对

各类基础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探索建立相应的业务数据模型, 努力提升情报信息工作科技 含量。

(三)机制支撑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涉及诸多警种和方方面面, 相应机制的保障程度是决定分析研判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深入开展情报信息觃范化建设, 建立健全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的制度体系, 用科学的管理、完善的机制来觃范和保障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开展。

(四)主体支撑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是一项主客观相结合的工作, 分析研判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术直接决

定了情报信息产品的精确性。要加强情报信息专业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学科建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制度 篇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已进入了“大麦克风”时代。其中,以微博、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及移动通讯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成为新闻曝光和舆论生成的重要媒介,加之我国正处在改革关键期和矛盾突发期,国情所致,诸多问题叠合积聚,网络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决定和谐度和稳定性的标杆,亦为我公安情报工作关注的焦点。

1 信息时代下网络舆情分析的现状

1.1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关于公共问题的网民的一致意见,有三个主要特征:(1)内容的丰富性;(2)意见的多元性;(3)形成传播迅速性。除此之外,根据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数据显示,网络舆情涉及的热点话题包括民生问题、涉警涉法、渎职贪污等内容,其中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特别是官员的网络舆情,占据了热点话题近六成,民众关注的重点可见一斑。

网络舆情对我国社会治安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公安情报部门将互联网作为情报重要来源,对重大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收集分析,以期通过科学的研判,正确的引导,防患于未然,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2 网络舆情分析现状

(1)重定性轻定量

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海量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科学、精准、可信的方法。然而一些政府部门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和危机管理中尚处于粗放式阶段,相关工作多为感性主观,特别是应对媒体仍停留在“部分网友认为”、“某网友认为”等定性描述上,这样分析问题过于片面,缺乏扎实科学、直观量化的数据基础,难以全面反映特定时间地域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及趋势。

(2)意识薄方法少

警方对于网络舆情的态度:作为公安工作者,有的对于网络舆情发展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认识不足,疏于引导,麻痹大意,听之任之;有的重视程度高,但处置不力,处置方法“删”、“封”、“堵”等传统方法,缺乏规范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体系。面对媒体新闻大部分的基层公安干警不善于同媒体和记者打交道,接收记者采访时缺乏应对技巧,特别是面对负面报道时,不敢说、不会说、说不过、辩不赢。在公安系统内,新闻舆论引导、网络监控、专业分析评论相结合的专门人才凤毛麟角。

(3)事前忽事后堵

目前,我国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特别是各种基础数据库不健全,基层民警网络基础知识培训不多、网上斗争打防举措仍处于粗放阶段,利用网络舆情调查分析、引导规范的意识薄弱,对于违法犯罪的打击防范工作尚处于“拉大网”、“集中整治”的粗放状态,警务方式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忙于事后堵、删除和查处,丧失工作的主动权。

2 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

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它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片较为宽松的公共空间。但是,由于网络的隐匿性、虚拟性,网络舆论在表达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有些问题被误读,有些问题被忽视。无论是误读还是忽视,都不利于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以“名人微博”为例:名人微博是以普通人的身份表达观点、引导舆论的阵地。尽管以“普通人”的身份,但是,名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蔓延至网络微博中,使其拥有巨大的关注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粉丝”大量的转发与评论。在浏览、转发与评论的过程,名人的态度悄然在大量网友中传播开来。所以,名人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网络舆论的方向。

从现实看,名人会自觉避免涉政、涉警等敏感话题,一般常见的名人微博更多关注民主民生、法制道德等热点问题。名人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对社会舆论导向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微博打拐”,由于韩红等名人的加入迅速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慈善募捐”,王菲等人的微博力挺,国内慈善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些名人引导的正向舆论的积极意义,远远摆脱传统媒体的局限性。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名人在舆论导向中的负面影响。2012年,微博高关注度的著名女演员力挺“海归女”刘俐俐,使得著名主持人一夜成为众矢之的。其实对错是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都应该客观的评价整个事件的经过,然而,名人的一个态度,则在瞬间决定了因果成败,这就是大众缺乏独立思考的体现,即“羊群效应”。目前,由于传媒的普及,每当出现一个热点的新闻事件,网友更愿意接收评论文章,而并非还原事件真相。其中有些网友鉴别能力较弱,容易对一些错误思想产生“认同感”,导致一种非理性共鸣。这种非理性共鸣,借助网络很快就蔓延开来,越传越偏离事实真相,导致情绪化的舆论更加难以掌控。如现在许多所谓的网络热点,集中于突发事件、社会阴暗面、腐败案件的一些负面效应上,据此散布的种种偏激言论将会演变成各种谣言,如不迅速对曲解的事实进行澄清,不对情绪化舆论进行疏导,将会煽动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的非理性情绪,最终导致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这又是一种“蝴蝶效应”。

言论如不得到良好的引导,势必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引发信任危机,造成社会不稳定。网民由于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不利位置,自己的愿望不能得到全部满足,所以在网络论坛中经常表现为非理性冲动和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辞,这种非理性的做法也是突发公共事件爆发的一个充要条件。对此我们应着手的重点是:一方面,名人在道德公德、公共责任等方面加强自律,另一方面,也提醒舆论引导方不要忽视对名人舆论的正确引导。

3 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模式

目前网络舆情引发公共突发事件的缘由众多,众所归一,溯其本质是由于“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各阶级利益格局变动所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公共突发事件常涉及政府新政策的制定与颁布、执法部门徇私牟利、公务人员及其子女等,政府部门最多,关系利益复杂,加之受雇与敌对势力网络推手的造谣诬陷,和广大不明真相网友的激情转发,这种不稳定因素迅速转化为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爆发的过程。因此,网络舆情的公安工作模式,应对照网络舆情发展过程各阶段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以涉警危机为例,如图1所示。

涉警危机发生后,警方一定要高度重视,并且在第一时间说明事件真实情况,表明警方对事件的立场、主张和态度,这个做法就是告诉网友如何去看待这次危机事件,为网友理性思考提供思路,同时,封堵谣言、猜想传播的空间。与此同时,网监部门必须全天候监控网友对危机事件的言论风向,做好研判准备。对于网友的正确意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对于负面言论,切忌忽略、删除,应正面应对,用大容量的发表权威信息,专家评论等方式,促使舆论向有利于警方的方向转移。

由于每个网友的文化背景、社会经历及与危机事件的密切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对危机事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面对网民评论的多元属性,警方对于网友不和谐、不理解的观点应当摒弃,而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宽容。保持平和的心态。但是一定要保持统一的对外声音,最大限度传播主流观点,积极引导舆论。

4 加强网络舆情研判的途径

4.1 网络舆情监控与研判

(1)确定监测站点。网络舆情的来源主要有新闻评论坛、微转发、社区转帖等。它具有表达快捷、互动传播、情绪感染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点。对热点问题和网络信息比较集中的领域,如各大论坛,警方要运用互联网舆情监控手段进行24时监控。目前网络舆情监控点有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

《人民时评》曾有评论称:“言塞湖”的“诞生”,往往是民意早起收到冷落,才演变成中期的“民议”、后期的“民怨”。民意在每一道环节被冷落与搁置,都会导致舆情能量的聚集。

(2)运用专业情报分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文本检索系统(Text Retrieval System,TRS)赋予了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更多的创新功能,其中包括:舆情信息定量化分析、信息类别统计等;词语褒贬义分析,TRS通过独具特色的文本褒贬倾向分析技术,准确分析舆情正负面信息;大规模文本职能挖掘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对海量舆情信息准确的分析和高效的管理。网络舆情监控技术可以随时采集最新的消息和意见,并对采集的信息逐步过滤和预处理,然后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对负面信息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避免负面信息快速扩展和蔓延,将危害降到最低。

(3)在舆情监控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评论引导。当公共事件危机舆情发生后,警方应组织评论员和网评人员进行舆论引导工作。具体形式是以评论频道和论坛为基础,把评论员文章在论坛置顶或者推荐到频道的显要位置。情报分析员适时对舆情监控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帮助评论员与网民有效沟通、交流意见,潜移默化的引导舆论走向。

4.2 构建辅助舆情分析的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是一种高度灵活且具有良好交互性,用于对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提供付诸的信息技术系统。辅助舆情分析的决策系统将舆情分析员、舆情评论员(简称引导员)和信息技术蜕变过的特定支持功能联系在一起(图2)。

常见的决策支持系统为预测分析法。简单来说,预测分析法通过对在网络中已经引起热议的焦点事件进行详尽分析,利用已有信息决定引导员未来如何引导舆论、化解危机的方法。

(1)文本分析:通过分析自然语言文本来探测语法、语义和结构等。“警察非公持枪”曝光,人民警察形象正在遭受网民的负面议论。在这种情况下,舆情分析员可使用文本分析对于博客、平面媒体等进行分析,通过正面透明报道、投放民警亲民宣传等方法,消除网民的负面情绪。

(2)信息检索分析:通过对视频、图片的内容加以分析,已确定其潜在的意义。这种分析方法可以识别类似含义的词语:“警察”或“公安”,可以帮助分析员了解网民的看法。

(3)网络分析:提供与政府、警方门户网站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哪些人浏览过门户网站,从哪些网站可以连接到门户网站,网民应用哪些搜索语言检索到门户网站等。

4.3 建立官方的微博,发挥政府官方的“名人效应”

政府部门、大众媒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不待言,借之于网络空间,将分析研判成果、事实真相等公布于网络领域。现在为数众多的政府部门、政府官员、传统媒体纷纷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而且粉丝量极大。官方“名人微博”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舆情,通过舆情研判的成果公开与网民共享,打开一条政府、媒体与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不仅如此,当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官方自己的微博,动员网民中的“意见领袖”与公众互动,消除误解,让官方的声音得到迅速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曹海礼.警察如何直面网络舆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丁俊杰,张树庭.网络舆情与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新华出版社.2011.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制度 篇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执法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执法工作量日益增加。警务应用系统能够提供统一的公共服务调用,统一的移动应用综合管理平台,并且提供了涵盖公安网站、移动办公、综合查询、交警现场和非现场执法、应用商城、消息提醒、警务微信等基础的交警业务应用。

公安系统大部分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采集,都是由各业务部门通过专门的工作流程来统一组织进行。这样,一方面使得系统的数据无法及时更新,另一方面又造成部分数据多头采集且互不一致现象。因此急需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使全体民警的日常工作过程成为信息采集过程,变“事后采集”为“过程采集”,实现 “一次采集,多次利用”、“一点采集,全警共享”。

所以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政府上网工程”、结合行政改革和再造行政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由基础建设向应用整合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是实现公安部门内部网络化办公,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内部资源整合、内部决策支持;

二是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加强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综合的、只有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系统。公安警务综合系统业务整合解决方案就是要结合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进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有效管理,促进职能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对信息化社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业务整合平台建设的目的就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一个“大整合、高共享、流程化”的警务综合系统,着力提升公安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和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同时提高公安机关的科学决策水平,消除潜在社会治安隐患;进一步规范公安的基础工作和执法监督,为实施警务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智慧公安系统开发:前面138中间2315后面3201 “业务整合平台”是公安系统“警务综合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实现具有松紧耦合相结合的警务系统的关键,它将相互独立的公安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公安综合应用系统。

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制度 篇4

沙雅镇建立维稳日汇报周分析研判月总结制度

面对当前复杂的维稳形势,沙雅镇党委牢记“大敌当前、刻不容缓、务必严防、全力应对”的十六字方针,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及干部对当前稳定形势和维稳工作的认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健全社会稳定形势评估机制,加强维稳责任制的落实,建立维稳日汇报周分析研判月总结工作制度。

镇党委结合当前维稳形势的新情况、新特点,要求12个村(社区)每日汇报收集的维稳信息,对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汇报给镇综治办,镇综治办将有价值的情报信息,及时汇报给县政法委;镇党委根据村(社区)巡防清查摸排的情报信息,每周召开一次维稳工作例会,具体分析研判城镇辖区内收集的维稳信息,将信息分类指导研判,及时为县政法委提供第一手影响稳定的情报信息;结合镇党委建立的社会稳定形势评估机制,按月召开一次由村(社区)书记主任、治保主任、派出所所长及镇政法书记参加的维稳工作形势总结联席会,通报分析当月的稳定形势,梳理城镇范围内的重点区域、重点人员及宗教事务的现状。截至目前,沙雅镇结合日监控摸排、夜清查巡防,分析研判各类情报信息55条,为县政法委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12条。

涉烟情报信息体系建设与运用分析 篇5

随着当前涉烟犯罪的智能化、科技化、家族化和网络化,烟草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增加了专卖管理工作的难度,仅靠日常市场检查获取的单一情报信息或被动接受他人的投诉举报信息肯定难以做好打假破网与专卖管理工作。如何发挥涉烟情报信息的作用,进一步有效解决专卖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成了专卖人员与信息情报人员(以下统称专卖情报人员)思考的重点。

一、当前涉烟情报信息工作的现状

目前涉烟情报信息工作与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不相适应,情报信息的来源、分析、处理等都较为简单,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情报体系。从情报运用情况来看,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致使许多情报在利用初期和利用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较为混乱。在日常市场检查工作中,专卖情报人员会在不经意中发现或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虚假的、有真实的、有放大的、有随口乱讲的、有道听途说的等等,信息泛滥,真假难辩。大量无用、不相关的信息充斥其中,致使信息在应用中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人力、物力、精力和财力,造成效率低下。

(二)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在日常工作中,由于部分领导对情报信息工作不太重视,不注重信息保密的宣传工作,对下面反映的举报投诉信息只是简单的进行处理,没有要求追根朔源、刨根问底;而在执行中,更有部分专卖情报人员对发现的价值情报信息没有及时反映给领导进行决策,自作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浪费了情报资源。有时,即使将情报信息上报了,但由于保密工作不到位,致使该情报信息在实施过程中造成流产。

(三)信息来源过于单一。从来源上讲,烟草部门信息采集的渠道主要来源于市场检查与投诉举报,形式过于单一,没有从专卖管理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入手,使目前掌握的信息量难与市场净化、打假破网等要达到的目标工作相匹配,而市场中涉烟情报信息又层出不穷、变化较快,使稍纵即逝的情报信息的定位与获取变得相当困难,尤其对于无店经营卷烟的不法烟贩来说,隐蔽性强,行踪难定,较难掌握。虽然,我们也对某些“在手”的资源信息有所监控,但是,收效不大,仍有很多的涉烟违法信息游离于我们掌握的情报范围之外。

(四)信息利用方向失真。目前,专卖情报人员缺乏对涉烟情报信息的有效分析与规划,总是凭主观想象,在加工、处理情报信息的过程中“随意发挥”,不能严格地按照信息的“三不放过”原则,认真地进行利用与开发,主观臆断、武断行事,使价值信息不能发挥其最大化效能。

(五)采集信息缺乏主动。当前,绝大部分专卖情报人员对待情报信息都处在被动“反应”或“意外碰撞”上。尽管都想得到价值信息,使自己在打假破网工作上有所突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得过且过的思想,以及经费和人员等限制,使大家都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意外碰撞”与被动“反应”中等待“创造性”的工作。而且在当前的队伍中,还存在一种“鞭打快牛”的现象,讽刺、打击,使一些优秀专卖情报人员停滞不前、不愿、也不敢主动出击。

二、做好涉烟情报信息工作的对策分析

本文所讲的“涉烟情报”是指为解决烟草专卖管理相关问题而需要获取的各类涉烟情报信息,是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打击涉烟违法犯罪、维护卷烟市场稳定的情报信息。

要做好涉烟情报工作,就要不断改进与完善获取、分析、利用涉烟情报信息的方法,使各种涉烟情报在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效能。通过利用,考核情报的质量,检验办案人员的情报利用意识和业务水平,从而改进措施,提高情报工作的应用水平。

(一)主动出击,从不同渠道采集数量足够多的涉烟情报信息

在日常工作中,专卖情报人员必须要变信息的被动接收为主动采集。渠道如下:从日常市场检查中收集、从专项检查和联合办案中获取、从营销系统和内管预警系统中获取、从三员联动和联席会议分析中收集、从零售客户反映或社会公众的投诉举报中获得、从案件审理或经营案件过程中挖掘、从其他部门移送或上级交办案件中取得、从相对人的账单账册、通讯记录、物流单据中查获、从日常培养的“眼线、耳目”中采集、从互联网上收获。

(二)对众多、繁杂、无序的涉烟情报信息进行分类、加工与处理

专卖情报人员将信息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如按照涉烟地域、涉烟车辆、涉案对象、时间界限、案件跨度、有无证照、重轻缓急等,进行分类、登记、加工和处理,从而理清思路,找出情报信息的价值。

(三)建立便于查找、分析、研究的涉烟情报信息资料库

专卖情报人员只有积极、主动地建立便于查找、分析、归纳、统计、研究的涉烟情报信息资料库,才能及时、有效的打击涉烟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

(四)善于从资料库中查找与新采集的涉烟情报信息相匹配的关联信息

对新采集的信息,专卖情报人员首先要认真的加以分析与研究,获得信息以外的信息;然后从资料库中查找可能与之匹配的关联信息,辨别真伪、发现价值,从而为进一步开展案件调查提供决策依据,接着再根据涉烟情报信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利用情报方式,可单一,可反复使用“从人到案”、“从案到人”、“从案到案”等方式,最终实现查清案情的目的。

(五)领导重视,营造主动采集与利用涉烟情报信息的良好氛围

烟草的各级领导要从自身做起,高度重视涉烟情报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工作。建立制度,不断宣扬、鼓励那些主动收集与利用涉烟情报信息的专卖情报人员,严肃处理那些自己不干、牢骚满天、随意讽刺、挖苦别人的坏行为,营造良好氛围,为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专卖情报人员提供展示施展才能的舞台,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积极构建科学的涉烟情报体系,不断提升掌控市场的能力

科学的涉烟情报工作要求各级烟草部门必须适应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面对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涉烟情报体系。具体来说,即树立现代涉烟情报观,建立起涉烟情报研究与跟踪、奖励与保密、获取与反馈、协作与共享五个机制。

(一)树立现代涉烟情报观

涉烟情报观是在烟草范围内,全方位地研究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的情报及其活动规律,这对推动烟草专卖管理工作的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烟草专卖情报人员必须要树立科学严谨的现代涉烟情报观,按照程序,自觉、主动地利用所掌握的情报信息来解决在市场净化、内部监管、案件查办、证件管理、打假破网等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合理利用,服务市场,及时有效的打击涉烟犯罪活动,进一步提升专卖管理工作水平。

(二)建立涉烟情报信息的研究与跟踪机制

对涉烟情报信息进行持续、高效的研究与跟踪,是建立科学的涉烟情报信息体系的首要任务。要确定涉烟情报信息中哪些是我们所关注的,信息的价值如何,怎样获取,如何利用等。只有研究到位,才能进一步指导涉烟信息的搜集、获取、加工与服务,维护好市场。

当前,卷烟市场较为复杂,网络化、科技化、信息化、家族化的涉烟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这就要求我们对涉烟情报资源信息的研究也必须是持续、动态、跟踪式地进行。否则,涉烟情报工作只能成为表面文章,或有头无尾,或不够及时、深入,最终失去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建立有效的涉烟情报奖励与保密机制

为广泛获取信息来源,扩大信息范围,必须要建立涉烟情报信息奖励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对检举烟草专卖违法案件的有功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因此,要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举报奖励制度,公布“12313”举报投诉电话等,对于提供的涉烟情报信息一经核实,及时按规定给予举报者奖励,提升公众的积极性,激励社会参与举报涉烟违法行为,从而扩大信息来源量。对举报者除了奖励还应当给予保密,保证其人身安全。

而对专卖情报人员做好涉烟情报信息的保密工作也是案件查处成败的关键。要经常开展对他们的保密教育,增强保密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对存储涉烟信息档案的计算机也应该加强管理,以防网络泄密。另外,还要对所建立的涉烟保密制度进行实时修改,确保完善。

(四)建立有效顺畅的涉烟情报信息获取与反馈机制

有效的涉烟情报获取是涉烟情报信息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完整、准确、客观、及时是涉烟情报信息利用的关键要素。因此,既要做好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等资源的保障,还要做好工作任务的科学安排和管理,特别要对涉烟情报信息的获取方法、手段、工具进行探索和使用,不断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涉烟情报信息反馈是对辖区动态市场的及时关注,是实现市场良性互动的一种手段。每一次的信息反馈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市场净化工作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及时顺畅的涉烟情报反馈机制,通过专卖系统、营销平台、内管预警、举报投诉、日常监管、三员互动、协作整治等信息的相互反馈与共享服务,及时发现与查找异常信息,通过发挥信息网络的时效性,将获取的各类涉烟信息向下设的基层站所(中队)通报和反馈,由相关人员深入市场,核实异常,确保市场规范。

(五)建立相互协作的涉烟情报共建共享机制

上一篇:带着感情开展安全工作下一篇:历史专题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