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栽培技术要点(推荐12篇)
1.选用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切记住,根据水肥条件选择小麦品种。高水肥品种有:邯4564、4589、衡4041、71-
3、河农972等,抗寒品种有冀麦
26、冀麦23等。
2.施足底肥:底肥的施用原则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增磷、补钾及其它微肥。一般亩施有机肥 5000公斤,纯氮 5-5.5公斤,纯磷10- 11公斤(施用长效磷酸二铵的亩用40公斤左右,不再施用碳铵或尿素),硫酸锌1公斤,硫酸钾15公斤左右。
3.精细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播种质量。一般深耕25-30厘米,经常采用旋耕的,一次不宜过深翻耕,以免翻出大量生土。秸秆直接还田的要清除过长的破碎秸秆。整地时要把土地耙碎、耙透,使耕层深浅一致,表土细碎,达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地面平整,无根茬的标准。
4.种子处理:种子处理主要是防治病虫害。播前根据上茬的病虫害情况进行拌种,如小麦根病严重的可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按药种1:800的比例拌种,既可防小麦根病,又可防小麦黑穗病、黑粉病等,或用40%甲基异柳磷加15% 粉锈宁拌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可用40%的辛硫磷0.5公斤,对水50公斤进行拌种。病虫害混发的地区可用17号种衣剂按药种1:60的比例包衣兼治。
5.蓄足底墒:足墒播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条件。冬小麦出苗,适宜的耕层土壤含水量在15%-20%,所以含水量底的地块要浇足底墒水。
6.适期播种:冬小麦适宜的播期在9月25-10月10日,播深为4-5厘米;每亩播种量为10-20公斤,播早量多,播晚量要少。
7.冬前水肥:贷苗出齐后(因为是旋耕机打秸秆不实在)要浇一次水踏实,待到白天消,晚上冻时,节气是小雪时,在浇冬水。根据苗长势确定施肥;壮苗不必施肥,弱苗可施8公斤/亩尿素,结合浇水施肥。
8.春季水肥:高产麦田起身亩茎数应达85-115万,浇好返青水、拔节水、孕穗扬花水、灌浆水。浇水应结合施肥;前半期以氮肥为主只要是尿素,每亩施尿素20公斤;后半期以磷钾肥为主,主要是磷酸二铵,结合治虫可喷0.5%磷酸二氢钾。
9.化学除草:在小麦三叶期至拔节前,小麦耐药性最强,每亩用72%2.4-D丁酯40克、10%苯黄隆50克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10.病虫防治:吸浆虫在化蛹盛期和成虫羽化盛期对药剂敏感,应抓住蛹盛期施药,在成虫羽化期作必要补充工作。一般在4月25日小麦拔节后,用毒丹6号加土或者细沙每亩5公斤,搅拌后顺龚撒施,在成虫羽化期,可用吡虫啉加高氯喷雾,对于麦蚜可用10%吡虫啉或氧乐果40%进行1000倍喷雾,小麦病害主要有黑穗病或白粉病,锈病对于这些病害可用15%粉秀宁或多菌灵喷雾。
11.化控:对于生长过旺麦田,应在拔节期喷2%北丰安乳油1000倍或15%多效唑500倍,防治倒伏。
1 小麦需肥规律
小麦每生产100千克籽粒, 约需氮3.1千克、磷 (P2O5) 1.1千克、钾 (K2O) 3.2千克, 三者的比例约为2.8∶1∶3.0。小麦起身期之前, 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相对较少;起身以后, 养分需求量也急剧增加, 拔节至孕穗期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达到一生的高峰期, 对氮、磷的吸收量在成熟期达最大值, 对钾的吸收在抽穗期达最大累积量。
2 小麦需肥特点
小麦与其他作物相比, 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小麦对土壤肥力的依赖性很大。二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 否则, 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 后期倒伏减产。三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 会导致次生根少, 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后缺磷, 会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 使穗粒数减少, 千粒重下降。
3 小麦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3.1 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 氮、磷配合
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 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 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 需施优质土杂肥5 000千克, 45%的复合肥40~50千克。
3.2 返青肥要因苗追施
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苗, 应早施、重施返青肥, 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 (顶凌施肥) 。一般每亩可追尿素10千克左右, 缺磷麦田应混合追施过磷酸钙每亩15千克左右。但对于苗数较多的一类苗, 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 则不施返青肥。应推迟到起身时追施, 以控制无效分蘖, 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 增加亩穗数的目的。
3.3 合理运用肥水
中期是冬小麦一生中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需水约占总量的35%左右, 需肥占总量的50%左右。尤其在拔节、孕穗阶段, 对水分反应非常敏感。每亩追尿素20千克左右。
3.4 叶面喷肥
【关键词】冬小麦;气候;伊农20号;产量;栽培要点
伊宁市耕地分布在伊犁河谷平原区,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耕地面积15 440hm2,草原面积35 000hm2,粮食面积 13 700hm2,冬小麦面积占粮食面积的36.14%。全年日照时数为4443h,因地理纬度偏高,生产季节在4~9月,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可达2509h,对长日照作物非常有利,特别是6~8月各月日照时数可达300h,能为喜温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太阳辐射全年总量为134.5kcal/cm2,80%的生产季节热量均在127.5 kcal/cm2,温度≥O℃期间为112.444 kcal/cm2,≥5℃期间为103.2 kcal/cm2,≥10℃期间为91.7 kcal/cm2,全年总辐射量以生长季节最丰富。据伊犁气象台测算,全年生理辐射量为64.6 kcal /cm2。伊宁市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是伊犁河谷热量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尤以巴彦岱至界梁子牧场一带最丰富,全年农区平均温度为7.7~8.7℃,气温年变化十分明显,以1月最冷、7月最热,冬季最长、春长于秋、夏季最短。
冬季市区一般年份最低温≤-30℃,海拔850~1500m的地带属内暖带(逆温层),其中以海拔900~1200m的浅山地带最明显,1月份平均温度较平原地区高4℃以上,一般在11月初形成,次年3月上旬结束。春季气温上升快,但不稳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频繁,易使上升的温度急剧下降,倒春寒每两年1次。夏季炎热,平原地区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9~41℃,有稳定的炎热期,7月最热,平均温度在22~23℃。秋季温度下降快,由于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于9月上旬出现寒潮和霜冻,农作物易受害。
1 产量表现
2003年伊农20号在伊宁市开始推广种植。巴颜岱镇2010~2012年分别种植面积为300(667㎡)、500(667㎡)、800(667㎡),产量分别为390kg/667㎡、420kg/667㎡、450kg/667㎡,平均单产为420kg/667㎡;克拜克于孜乡2010~2012年分别种植面积为450(667㎡)、700(667㎡)、1000(667㎡),产量分别为380kg/667㎡、400kg/667㎡、440kg/667㎡,平均单产406.67kg/667㎡;托乎拉克乡种植面积2010~2012年分别种植面积为380(667㎡)、800(667㎡)、950(667㎡),产量分别为360kg/667㎡、420kg/667㎡、450kg/667㎡,平均单产达410kg/667㎡;英亚尔乡2010~2012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400(667㎡)、900(667㎡)、1200(667㎡),产量分别为390kg/667㎡、430kg/667㎡、460kg/667㎡,平均单产为426.67kg/667㎡;潘津乡2010~2012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420(667㎡)、800(667㎡)、1100(667㎡),三年平均产量达413.33kg/667㎡;达达马图乡2010~2012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90(667㎡)、450(667㎡)、400(667㎡),三年平均产量达413.33kg/667㎡。6个生产单位的平均产量为426kg/667㎡,从这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产量直线上升。
2 抗病性表现
通过推广种植和3年的种植结果可以看出,该品种对雪霉病高抗、叶锈病和白粉病轻感,耐旱、抗寒性和适应性强,中熟,麦收后适合种复播大豆,提高种植指数,增加了农民收入。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种子处理
为了保证苗期壮苗生长,必须要保证种子质量,要求纯度99%、净度99%、发芽率85%以上。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晒种3~4d即可。拌种可防治种子携带的各种病害和土壤传播的病害,为小麦健壮生长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1)防治小麦雪腐病、雪霉病。每100kg种子用苯醚甲环唑100ml加咯菌腈100~150ml拌种。用40%多菌灵超微可湿粉按种子重量0.3%拌种,防效可达90%以上。
(2)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每100kg种子用苯醚甲环唑200ml拌种处理,或每100kg种子用多菌灵300g三唑酮300g混合拌种。
(3)防洽小麦矮腥黑穗病。每l00kg种子用3%悬浮种衣剂制剂133~400ml。
(4)防治小麦全蚀病,白粉病。每l00kg种子用3%悬浮种衣剂l000ml。
(5)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腥黑穗病。使用剂量为每l0kg小麦种子用药剂l0g,病害大发生情况下或土壤传病害严重的地区,每l0kg小麦种子用药15g。防治小麦黑穗病时,用lkg拌种剂加15.5L水处理l000kg种子。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时,用1.5kg拌种剂加15.25L水处理 1000kg种子。
(6)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每l0Okg种子用12.5%可湿性粉剂120~160g拌种。
3.2 播种期
播种的早晚直接影响到小麦产量。小麦播种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到18~15℃。适宜播期的指标,分冬前≥0℃积温和播种温度两项。一般冬前有2~4个分蘖为壮苗标准。冬前所需要的积温范围:一般播种至出苗需要100~130℃,出苗至第一个分蘖需要180~220℃,以后每增加一个分蘖至少需要70℃,最后一个分蘖至冬前需要100℃左右。按此计算,两个分蘖需要350~450℃,四个分蘖需要490~590℃,因此要达到2~4个分蘖冬前需要积温350~600℃。大面积生产以不超出300~700℃为限。此外,播種当时也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适时播种是丰产的重要环节。在伊犁河谷东和西部小麦生产区有明显气温差异,所以要因地制宜地灵活掌握播期。一般在我市冬小麦种植区以9月25日~10月5日为最适播期。
3.3 播种量与群体结构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地力不太好,可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的情况,可适当降低播量,降低密度,个体促壮,不易倒伏,穗大,产量较高。适期播种一般播量18~20kg/667㎡,基本苗在350000~380000/667㎡。中期22~24kg/667㎡,基本苗400 000~430 000/667㎡,播期每延后2~3d,增加播种量1~2kg/667㎡。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4 施足底肥
增施有机肥,配合氮磷肥。在施足有机肥料的基础,播种前施磷酸二铵15~20kg加尿素10kg/667㎡混合做基肥。
3.5 种肥
种肥能使小麦冬前生长健壮、分蘖多、叶片大、次生根发达。小麦在基肥用量不足或瘠薄土壤和晚播麥田上应用,其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一般磷肥做种肥的效果极为明显,可用过磷酸钙5~10kg/667㎡。种子和化肥最好分别播施。
3.6 分期追肥
应掌握弱苗追肥,旺苗不追肥的原则。晚播弱苗麦田施返青肥10~15kg/667㎡;壮苗麦田拔节期施尿素8~10kg/667㎡,孕穗期施尿素4~5kg/667㎡,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及加工品质;旺苗麦田应适当推迟,施尿素5~8kg/667㎡。抽穗开花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00g/667㎡,尿素150g/667㎡。
3.7 化学除草
田间杂草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一般在小麦起身期和拔节前每667㎡用2-4滴丁酯100~120g,对水30kg喷施,通过水控和化控防止倒伏。对旺苗和群体较大的麦田,拔节期应推迟灌溉时间,适当减少灌水量,以控制基部1节或2节间伸长。同时对旺苗在起身期至拔节之前每667m2喷施0.15%~0.3%矮壮素50~80g,对水30kg叶面喷施。
3.8 生育期灌水
在田间持水量达60%以下时应灌水。全生育期一般灌3~4次水,干旱年份可适当多灌1~2次,第一次水浇完后每隔15d浇1次水,第一水不要晚浇。
3.9 防治病虫害
本市小麦生育期主要发生的病害有白粉病、锈病(叶锈、条锈)、叶枯病、赤霉病等。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生育期防治2次。小麦起身期,结合化除用70~80g三唑酮进行第一次防治,孕穗期进行第2次防治,用50%多菌灵80~100g/667㎡或75%甲基硫菌灵50~60g,对水30kg叶面喷施。
参考文献
[1]艾山江·阿等.关于伊犁河谷高产小麦几个问题的探讨[J].2013,11(32):94-97.
[2]李敬等.徐麦99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8(11):43-44.
作者简介:
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保护性耕作、灌溉新技术、测土平衡施肥、晚播、及时划锄镇压、叶面追肥、喷施抗旱剂等方面介绍了小麦节水抗旱技术,以期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确保高产高效.
作 者:刘立军 张新 韩孝军 黄绪甲 作者单位:刘立军,张新,韩孝军(山东省东阿县农业局,山东东阿,252200)
黄绪甲(东阿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教学目标:了解小麦穗的分化过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理解小麦生长中期的苗情诊断;掌握小麦中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教学重点:小麦中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教学难点:小麦穗的分化过程,小麦生长中期的苗情诊断。◆ 课时安排:2 ◆ 教学内容
冬小麦中期生长阶段,也叫春季生长阶段,指小麦返青后至挑旗,包括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挑旗(孕穗)期4个生育时期。
一、中期的生育特点
第一,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在此期已全部形成,长出全部茎生叶,分蘖由高峰逐渐走向两极分化。第二,进入营养器官与结实器官并盛期,生长中心由叶、蘖等营养器官转入以茎、穗为主,是决定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第三,生长变化大,速度快,对水肥要求十分迫切,反应也很敏感。
(一)小麦茎的生长
小麦的茎由节与节间组成。一般地上茎4~6节,多数5节。植株高度以80~90cm为宜。高产麦田的小麦茎秆粗壮,节间短,基部充实,机械组织发达,富有弹性,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影响茎秆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光照和水、肥。
(二)小麦穗的分化
1、穗的分化过程
根据形态特征与分化进程,小麦穗分化过程可依次划分为9个时期(图2-4)。
2.穗分化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小麦返青起身期,正是小穗分化期,是决定小穗数的关键时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与养分。小穗分化至四分体形成期,正是拔节孕穗期,是实现花多、粒多的关键时期。此期对水肥要求十分迫切,四分体形成期是需水临界期。
二、中期的主攻目标
秆壮不倒,穗大粒多,搭好丰产架子。
三、中期的管理技术
(一)诊断苗情,分类管理
春季麦苗返青后,要及时诊断苗情,根据苗情,做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
苗管理。
1、壮苗 壮苗春季返青早,叶色青绿,叶大不披,长相健壮,次生根在20条以上,群体适宜,越冬前3叶以上的大蘖数已接近或达到计划成穗指标。管理上应控制春生分蘖,做到保蘖增穗,促花增粒,于起身期或起身后的小花分化期再运用肥水进行管理。
2、旺苗 旺苗生长猛,群体大,根系弱,各器官之间发育不协调,春蘖多,叶色墨绿,拔节速度快,叶片下披,封垄早,通风透光不良,越冬前3叶以上大蘖数明显高于计划成穗指标。管理上应以控为主,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深中耕断根、散墒。或拔节前喷施矮壮素、镇压,加速两极分化。施肥浇水可放到拔节后第2节长度固定时进行。
3、弱苗 弱苗分蘖大小不齐,叶片数较少,叶片窄小,叶色淡,生长慢,群体小,越冬前3叶以上大蘖数明显低于计划成穗指标,或播种过早,分蘖过多,年前较旺,返青后叶片发黄,有脱肥现象。对这类麦田中期管理应以促为主,同时,对不同情况下形成的弱苗应区别对待。(二)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
小麦孕穗期对水分很敏感,是需水临界期,各类麦田均应浇好孕穗水,浇水时间应在拔节后15天左右。但对肥力较高、长势偏旺、墒情较好的麦田,应推迟浇水,不需追肥;对地力差、苗色黄、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结合浇水,每667m2施纯氮3~5kg。
(三)预防晚霜冻害
应根据气象预报,在霜前1~2天浇水,以增加田间湿度,缓和低温变幅,有预防和减轻霜冻危害的效果。对已受霜害较重的麦苗,不宜毁掉,只要及早追施速效肥料,结合浇水,仍能促使未被冻死的分蘖或新生分蘖抽穗结实,从而获得一定收成。
(四)防治病虫害
该时期主要的害虫有麦蚜、小麦螨等。
该时期主要的病害是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小麦中期生长阶段
二、简答题
1.对冬小麦来讲,“春寒穗大”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为什么“麦怕胎里旱”? 3.简述小麦壮苗标准。
1 主要技术指标 1.1 主推品种 冬小麦以新冬17号、新冬20号、22号、24号为主;春小麦以新春6号、11号、25号、26号为主.
作 者:郑玉琴 朱鸿博 作者单位:郑玉琴(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农服中心)
朱鸿博(阜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昌吉,831500)
1、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 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存活于未熟腐有机肥中的病残体也可作为初侵染源。以寄生方式在自生麦苗、杂草或其他作物上的全蚀病菌也可以传染下一季作物。上述各类初侵染源中以病残体上的菌丝作用最大。子囊孢子落入土壤后, 萌发和侵染受到抑制, 虽能导致一定发病, 但其作用远不如病残体中的菌丝重要。小麦全蚀病菌为土壤寄居菌, 病原在土壤中存活年限因试验条件和方法不同其结果也不一致, 从1~2年至3~5年不等, 1年轮作可使病害减轻。
该病是一种土传病害, 施用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粪肥也可传播病害。田间浇水、翻耕犁耙等导致病菌在较近距离的扩散。关于种子传病及新病区发病的初传染源, 一直存在争论。所谓“种子传病”, 一般是指种子间混杂的病残体的传病作用。将病残体混入种子或将收集的种子夹杂物混入土壤能够引起发病, 但生产用种子中混杂的病残体数量很少, 以病区生产用种作传病试验并没成功。无病区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
2、发病条件
1) 耕作措施
小麦—玉米—小麦连作有利于土壤中病原菌积累, 病害逐年加重。合理耕作能减轻发病, 但轮作不当则不一定减轻发病。实施免耕或少耕, 降低土壤的通气性, 能减轻发病。早播较适期迟播发病重。
2) 营养元素缺乏
主要营养元素缺乏有利于全蚀病发生, 但营养元素对全蚀病发生的影响较为复杂, 一般认为土壤缺氮引起全蚀病严重发生, 施用氮肥后全蚀病严重度降低。也有报道称施用铵态氮能减轻小麦发病, 加重春大麦发病;施用硝态氮 (NO3-N) 能增加全蚀病菌的侵染, 降低产量。增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能明显减轻发病是非常明确的。土壤中严重缺磷或氮磷比例失调是全蚀病危害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施用磷肥能促进植物根系发育, 减轻发病, 减少白穗, 保产作用明显。钙等其他营养元素对病害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土壤性质及温湿度
沙土保肥水能力差, 利于发病。黏重土壤, 病害较轻。偏碱性土壤发病重于中性或偏酸土壤。冬麦区冬季温暖、晚秋早春多雨发病重。水浇地比旱地发病重。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田间病残体的腐熟, 降低菌量, 能减轻冬麦发病。
4) 品种抗病性
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抗全蚀病的品种, 小麦属和大麦属也缺乏可利用的抗源, 仅在感病程度上有差异。
3、病害控制及防治措施
1) 合理轮作
重病区轮作倒茬可控制全蚀病危害, 零星病区轮作可延缓病害扩展蔓延。轮作应因地制宜, 坚持1~2年与非寄主作物轮作1次, 如花生、烟草、蕃茄、甜菜、蓖麻、绿肥等。
2) 平衡施肥
增施有机底肥,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6t左右。无机肥施用应注意氮、磷、钾的配比, 土壤速效磷达0.06%、全氮含量0.07%、有机质含量1%以上, 全蚀病发展缓慢;速效磷含量低于0.01%发病重。
3) 生物防治
对全蚀病衰退的麦田或即将衰退的麦田, 要推行小麦两作或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 以维持土壤拮抗菌的防病作用。
4) 药剂防治
关键词: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实施要点;推广举措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15
农业是天津市的重要产业,并且天津市地处中部偏北的冲积平原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旱粮作物为主。当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绿色粮食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小麦作为天津市主要的农作物,在绿色小麦栽培的过程中,逐渐向绿色、安全、健康等方面发展,成为重要的生产形式,并且对当地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天津市对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之下,其成果也有着一定的提升,这不仅能为人们带来安全、健康、放心的食品,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
1.1 绿色小麦品种的选择
在对绿色小麦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小麦的纯度不低于99%、净纯度为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同时,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当选择优良品种,具有良好的抗风能力,这样才能提升绿色小麦的存活率。
1.2 种子的处理
在种植之前,应当对种子进行全面的筛选,对一些质量不合格的种子,要进行剔除。同时,在绿色小麦栽培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晒种的形式,同时在固定的距离内进行药剂的喷洒,一般情况下要以亩为单位展开相应的喷洒,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小麦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等病害及蛴螬、蝼蛄、金针虫等虫害的发生,保证绿色小麦的健康、稳定生长,提升绿色小麦的总产量。
1.3 绿色小麦的播种技术
在绿色小麦栽培播种的过程中,应当对其播种的时间,进行全面的了解。若是绿色小麦栽培播种相对较早,苗期的温度相对较高,麦苗相对较长,这样对土中的养分消耗就会相对过快,对绿色小麦的生长不利。在绿色小麦播种的过程中,若是播种的时间相对过晚,其温度的累积就会不够,苗系的年龄相对过短,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了绿色小麦的抗风性。因此,在播种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当地天气的变化,进行绿色小麦栽培的播种工作。另外,在绿色小麦栽培的过程中,应当对在土壤中的深度进行全面的掌控,一般情况下其深度大约在3厘米。
1.4 补苗栽培技术
在麦苗播种10天以后,应当对麦苗的种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这样可有效避免麦苗发生垄断现象,针对质量存在问题的麦苗,要进行及时更换,这样才能保证麦苗健康、稳定成长。在绿色小麦栽培的过程中,针对生长过快的麦苗,应当对麦苗的根系进行全面切断,防止麦苗之间争夺养分,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麦苗的产量。
2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推广
在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积极性,加强对新型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认识、了解和掌握,这样可以从本质上对传统的种植技术,进行全面的改变。要对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优势,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宣传,以期在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
派遣专门的绿色小麦栽培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针对农民不懂的技术和种植环节,进行逐步讲解,这样才能有效地将绿色小麦栽培技术优势和作用,得以充分的推广和发挥。
当地的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一些年轻的农业种植人员,到专业的绿色小麦栽培地区和农业园区,对技术进行全面的学习。并且积极鼓励一些专业技术相对较好的人员,回到当地的种植地区,对绿色小麦栽培技术进行全面推广,使当地农民可以全面了解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带来的优势,这样不仅加强了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也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本文对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其推广形式,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绿色小麦种植的产量,也为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人们带来了健康、安全、放心的食品,促进地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爽,刘维柱,刘芳.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其意义[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8):128.
[2]孙晓瑜.A级绿色食品小麦栽培的关键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2(04):106-107.
[3]王邦平,王安龙.浅议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其意义[J].吉林农业,2012(12):106.
[4]姬怀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绿色增产技术模式[J].耕作与栽培,2015(06):55-56.
[5]贾洪水.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推广意义与田间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6(15):121.
一、小麦施肥口诀
种地用肥有学问,小麦施肥掌握准。定产测土施底肥,普用土壤调理剂。氮磷钾比要协调,平衡施肥产量高。底肥施足必深耕,上虚下实打根基。底墒要足保全苗,拌种防病要记牢。小麦返青要化控,拔节之前追尿素。扬花前后巧防病,补喷微肥夺丰收。黄淮流域地偏碱,选肥种类稍偏酸。氮磷两元配成肥,应施旱薄中肥地。掺钾配成三元肥,可施高产水浇地。控释肥料价虽贵,小麦玉米都适宜。对比之下见高低,还是选用配方肥。土壤缺啥补充啥,力争主动莫迟疑。一年之计在于春,选对肥料属第一。足墒下种能增产,根据墒情来浇灌。送水选在麦灌浆,看天看地莫迟延。底墒水在犁地前,趁墒播种最方便。作物起垄来播种,迂旱沟浇可节源。水肥相济最关键,亩产吨粮好实现。
二、你了解小麦吗?
小麦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小麦种植范围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西起新疆,东抵沿海各省的平原高山。中国既种冬小麦,也种春小麦。下面介绍下冬小麦化肥使用技术。
冬小麦在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的施肥,主攻目标是促分蘖和增穗,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则以增粒增重为主。
由于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的不同,小麦植株一生中所吸收的氮、磷、钾数量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也有变化。综合起来,一般认为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2.8-3.2千克左右,磷1-1.5千克,钾2-4千克,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1:0.4:1。其中氮、磷主要集中于子实,分别占全株总含量的76%和82.4%,钾主要集中于茎叶,点全株总含量的77.6%。
冬小麦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是:出苗后到返青期前,吸收的养分和积累的干物质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速度增加,从拔节至抽穗是吸收养分和积累干物质最快的时期;开花以后,对养分的吸收率逐渐下降。冬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
一是从分蘖到越冬,一是从拔节到孕穗,后面的高峰远远大于前面的高峰。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对产量6188千克/公顷的冬小麦植株分析结果,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占全生育期总量的40%,磷占20%,钾占20%;从拔节到扬花是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约吸收氮48%,磷67%,钾65%。籽粒形成以后,吸收养分明显下降。因此,在小麦苗期应有足够的氮和适量的磷、钾营养。根据小麦的生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基肥用量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1)基肥
小麦的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施足基肥于培育壮苗,促进有效分蘖和籽粒发育有重要作用。追肥施用量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在每公顷施农家肥 30-75吨的基础上,在北方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化肥,在南方冬麦区配施氮、钾或氮、磷、钾化肥。一般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用1/3的氮肥做基肥。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或碳酸氢铵225-300千克。
如果土壤肥力很高,农家肥料用量很大,基肥可不施氮肥,将氮肥全部用作迫肥。肥力中等的地块,可以将1/2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112.5-225千克或碳酸氢铵375-600千克。肥力低的地块,则将2/3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 150-255千克或碳酸氢铵450-750千克。在肥力低又无灌溉水条件的地块,通常将氮肥全部用作基肥。一般在土壤速效磷低于20毫克仟克的麦田,应增施磷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450-750千克。
基肥,最好将磷与农家肥混合或堆沤后使用,这样可以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防止水溶性磷的固定,利用小麦的吸收。土壤速效钾低于50毫克/千克时,应增施钾肥,每公顷施氯化钾75-150千克。盐碱地最好施硫酸钾,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5毫克 /千克时,可隔年施用锌肥,每公顷施硫酸锌15千克左右。(2)种肥
小麦播种时,还可以将少量化肥作种肥,以保证小麦出苗后能及时吸收到养分,对增加小麦冬前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均有良好作用。小麦种肥在基肥用量不足或贫瘠土壤和晚播麦田上应用,其增产效果更为显著。种肥可用尿素每公顷30-45千克,或硫酸铵每公顷75千克左右和过磷酸钙75-150千克。种子和化肥最好分别播施。碳酸氢铵不宜作种肥。(3)追肥
根据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分期进行追肥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现分别叙述如下:
①苗期追肥:苗期追肥简称“苗肥”,一般是在出苗的分蘖初期,每公顷追施碳酸氢铵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或少量的人粪尿。其作用是促进苗匀苗壮,增加冬前分蘖,特别是对于基本苗不足或晚播麦。丘陵旱薄地和养分分解慢的泥田、湿田等低产土壤,旱施苗肥效果好。但是对于基肥和种肥比较充足的麦田,苗期也可以不必追肥。
②越冬期追肥:也叫“腊肥”,南方和长江流域都有重施腊肥习惯。腊肥是以施用半速效性和迟效性农家肥为主,对于三类苗应以施用速效性肥料为主,以促进长根分蘖,长成壮苗,促使三类苗迅速转化、升级。对于北方冬麦区,播种较晚、个体长势差、分蘖少的三类苗,分蘖初期没有追肥的,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对于施过苗肥的可以不施“腊肥”。
③返青期追肥:对于肥力较差,基肥不足,播种迟,冬前分蘖少,生长较弱的麦田,应早追或重追返青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225-30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应深施6厘米以上为宜。对于基肥充足、冬前蘖壮蘖足的麦田一般不宜追返青肥。
④拔节期追肥:拔节肥是在冬小麦分蘖高峰后施用,促进大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分化,争取穗大粒多。通常将拔节期麦苗生长情况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追肥和管理措施。
过旺苗:叶形如猪耳朵,叶色黑绿,叶片肥宽柔软,向下披垂,分蘖很多,有郁蔽现象。对这类苗不宜追施氮肥,且应控制浇水。
壮苗:叶形如驴耳朵,叶较长而色青绿,叶尖微斜,分蘖适中。对这类麦苗可施少量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150-225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75-150千克,氯化钾45-75千克,并配合浇水。
弱苗:叶形如马耳朵,叶色黄绿,叶片狭小直立,分蘖很少,表现缺肥。对这类麦苗应多施速效性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300-6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
⑤孕穗期追肥:孕穗期主要是施氮肥,用量少。一般每公顷施75-150千克硫酸酸铵或45-75千克尿素。⑥后期施肥:小麦抽穗以后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钾等元素。这时小麦根系老化,吸收能力减弱。因此,一般采用根外追肥的办法。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可以喷施1%~2%浓度的尿素,每公顷喷溶液750升左右。对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公顷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升。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不少地方在小麦生长后期喷施黄腐酸、核甘酸、氨基酸等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于提高小麦产量起到一定作用。
据科学实验证明,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60%的氮、70%的磷、70%的钾都直接来自土壤。多年来,由于偏施、单施、重施化学肥料,导致土壤酸碱度发生变化,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严重,保水、保肥、透气性极差,土壤中有益生物菌群大量减少,使土壤中离子产生拮抗,因此植株生长营养不良,病虫危害和植物生理病害逐年加重,农作物产量普遍偏低。
2007__县小麦春管技术意见
2007年,__县小麦生产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降水较少,气温较历年偏高,干旱持续时间长,但随着2月份到3月初的大范围降水,土壤墒情得到有效改善,签于我县小麦返青时间比历年提早7-10天,现已全部进入返青阶段的情况。为夺取全县小麦生产丰收,县农
业局近日组织科技人员对全县河井两灌区麦田调查,特提出如下小麦春管技术意见。
一、全县小麦长势及分类情况
2007年我县小麦总体分类为5:4:1,其中,一类苗总茎数92万,基本苗21万,分蘖4.5个,次生根6-8条;二类苗总茎数78.3万,其本苗24.5万,分蘖2.3个,次生根4-6条;三类苗总茎数46万,其本苗36.6万,分蘖1.5,次生根2-3个。一二类苗比例较大,总体长势比较好,但分蘖节不很坚固,其主要原因是去冬气温较历年偏高2.5℃左右,拉长了小麦冬前生长时间,养份积累相对偏少,比历年一二类苗长势相对瘦弱,针对全年小麦冬季生长情况,在管理上应注意“巧”字,落实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原则。
二、今春小麦管理技术措施
1、突出“早”字,增温保墒,针对今年倒春寒的气候特点,小麦生产要突出“早”字,早划锄(划锄以顶凌为宜)此时保墒效果最好,且能有效提高地温,虽然现在已经开始返青,但由于气温变化不定,忽高忽低,及时耙耱划锄可以有效促进小麦早生长早发育。
2、突出“控”字。以控为主,合理应用马鞍型技术进行小麦管理,针对今年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较大,但长势比历处瘦弱的特点,为防治春季狂长造成后期倒伏,在春季一定要以控为主,在划锄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耙耱磙压,以促进小麦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严格控水控肥,把肥水推迟到拨节阶段,使肥水得到有效利用。
3、对三类苗要以“促”为主,促进赶队,三类苗普遍为播期晚播量大未冬浇的麦田,为促进这类麦田及时赶队,在管理上首先要采取增温保墒措施,其次要在起身阶段适时追施速效N肥,以保证其主茎成穗。
4、及早动手做好除草准备,杂草是危害小麦生产严重影响小麦总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去冬风大,气温偏暖,再加之近日降水量充足,很多种草籽已经有了生长的营养环境,因此各类苗在推迟浇春水的情况下,除草措施仍是今后小麦管理的一项主要任务。
5、严禁牧畜啃食,目前小麦已进入返青到起身阶段,小麦全部泛绿,为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一定要禁止牧畜进入麦田啃食。
关键词:小麦;郯麦98;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3-0107-02
山东省地处黄淮北片冬麦区,热资源丰富,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其单产水平和总产量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在当前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逐渐减少的基本国情下,加强小麦品种创新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是促进小麦产业全面提升、实现种粮增效、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1 选育经过
1.1 筛选确定基础亲本1996年从100多个品种(系)和创新中间材料中选出一个关键性的骨干亲本材料942,该品系兼具法国小麦BT0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系54368和山东农业大学育成的优质小麦PH89-201的血缘,集合了抗逆、抗病、分蘖力强、落黄好等多个亲本优异性状,遗传基础十分丰富。另外,我们选用济宁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良品种济宁13(原代号936098),还有一批骨干材料作为基础亲本。
1.2 配置杂交组合1996年以济宁13(936098)为母本,从100多个品种(系)和中间材料中选用20个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确立以936098×942为重点组合。
1.3 选育目标品种1997~2003年,在F1~F6后代选育过程中,采用改良系谱复选法和后代多元立体鉴定技术,从杂交F1~F6代进行连续选择,使高产性状与优质、综合抗逆性状得到高度统一,2003年980402品系基本达到育种目标要求,出圃成系。
1.4 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5~2009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预试、区试、生产试验和国家黄淮北片区试,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字2009057),定名为郯麦98并进入2009~2010年度国家黄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
2 主要特点
2.1 性状优良
郯麦98属半冬性,抗寒性好,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叶较宽,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0 cm左右,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穗粒数45粒以上,千粒重48 g左右,容重812 g/L。全生育期237天,比对照济麦19早熟2天,熟相好;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
2.2 丰产性好
该品种在2006~2008年两年度的省区试中,平均产量548.78 kg(666.7m2产量,下同),比对照济麦19增产5.06%,居B组参试品种第一位,在2008~2009年度小麦高肥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57.37 kg,较对照济麦19增产7.44%。2009年郯城县胜利乡徐卜坦村0.25 hm2郯麦98高产创建田,经山东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实打验收,平均单产736.1 kg,创临沂市小麦高产新纪录。
2.3 综合抗病性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
2.4 品质优良
2008年山东省参试品系统一取样,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粗蛋白含量(干基)15.5%,湿面筋35.5%,沉降值33.4 ml,吸水率58.6%,形成时间3.4 min,稳定时间3.0 min。其主要指标达到优质中筋小麦品种品质,面粉可以做馒头和面条。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培肥地力郯麦98对地力要求较高,应选择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及磷钾肥,补充微肥,采取配方施肥技术。
3.2 适期播种山东境内10月1~18日播种均可,666.7m2基本苗15~20万,高产栽培适当降低基本苗。合理的产量结构三要素是666.7m2穗数33~38万,穗粒数45粒左右,千粒重46 g以上。
3.3 加强田间管理该品种穗大粒多,株型紧凑,行距20 cm为宜,中等肥力地块每666.7m2施用纯氮13~16 kg,配合磷钾肥施用;高产栽培采取氮肥后移技术,把用氮量的50%推迟到拔节期施用,以满足籽粒灌浆需要。
3.4 防病治虫,适期晚收小麦生长发育中期注意预防白粉病和赤霉病,后期喷施叶面肥并兼治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由于郯麦98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易被小麦蚜虫吸食,在抽穗灌浆期一定要防治好蚜虫。其籽粒较大,要在完成灌浆(籽粒较硬)并出现光泽时收获。
参 考 文 献:
[1] 余松烈主编.山东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2] 陈香芝,张其鲁,张连晓,等.潍麦8号的生育特点与超级小麦育种目标[J].山东农业科学,2005,3:14-16.
[3] 邹俊红,廖先静,徐建伟,等.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郑农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129-130.
1 管理要点
1.1 早播旺长小麦管理要点
对早播受冻害的麦苗, 一是在日平均气温回升到5℃以上时, 利用晴好天气中午前后 (10:00—16:00) 叶面喷施新美洲星或庄福星, 用新美洲星或庄福星900~1 350 m L/hm2加尿素3.75 kg/hm2, 对水450 kg (30喷雾器水) 均匀喷施;在第1次喷施后间隔10~15 d按上述配方结合防治病虫害再喷施1次。如按此方法管理到位, 可促进受冻害麦苗快速恢复生长, 并且可促使春发后的麦苗健壮生长, 同时可防治小麦纹枯病及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 对促进小麦高产极为有利。二是利用雨雪天气追施返青拔节肥, 根据冻害情况追施尿素75~150 kg/hm2。
1.2 晚播稻茬小麦管理要点
对晚播稻茬麦的弱小苗要采取一促到底的管理措施:一是叶面喷施新美洲星或庄福星, 在小麦三至四叶期后, 利用平均气温在5℃以上, 中午气温在10℃以上的晴好天气, 在10:00—16:00用新美洲星或庄福星900~1 350 m L/hm2加尿素3.75 kg/hm2加磷酸二氢钾3 kg/hm2对水450 kg (30喷雾器水) 叶面喷施。此后每隔10~15 d喷施1次 (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 , 连续喷施3次后苗情将会有突破性转化, 将会为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单产垫定坚实的苗情基础。二是确保土壤墒情, 如连续干旱 (无有效降水) , 应尽早进行灌溉。三是增施氮肥, 在小麦三叶期利用雨雪天气, 追施尿素150 kg/hm2, 拔节孕穗期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视苗情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
2 新美洲星促进迟苗、弱苗转化和抗旱、抗冻的实例
2.1 安徽农垦焦岗湖农场
安徽农垦焦岗湖农场在2003年秋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 小麦播种过迟, 直到12月底才播种结束, 绝大部分麦田在2004年1月出苗, 虽基本苗比较充足, 但麦苗叶片窄小, 苗情弱, 全场职工心情十分着急。在此情况下, 农场邀请有关专家给农场职工开展一次针对当时小麦苗情的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讲座。专家现场指导, 要求职工在适当增施氮肥的基础上, 在小麦四叶期后利用10℃以上晴好天气, 苗期喷施2次新美洲星液肥 (根据天气情况间隔10 d左右喷1次) , 每次用新美洲星液肥1 500 m L/hm2加尿素3.75 kg/hm2左右, 对水450 kg分成30喷雾器喷施。由于职工积极主动地加强了麦田管理, 在喷施新美洲星液肥后, 小麦苗情发生了质的变化, 其叶色浓绿、叶片宽厚, 有效地增强了其叶片的光合作用, 提高了其光能利用率。此后, 在抽穗扬花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又喷施了1次新美洲星液肥。职工根据当时的苗情, 认为原先产量只能达到3 750 kg/hm2左右, 后因推广应用了新美洲星液肥喷施技术以及加强田间管理, 结果全场万亩小麦平均产量达6 000 kg/hm2以上。
2.2 安徽农垦东风湖农场
安徽农垦东风湖农场在2006年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中, 在小麦适播期统一播种量 (播量165 kg/hm2) , 统一播种期。由于当时天气干旱小麦播后不能及时出苗, 由农场统一提供水源抗旱;该场二分场一名职工当时未能按分场安排的统一时间及时抗旱, 待周边麦苗都已出齐后他才进行抗旱, 导致小麦出苗期明显推迟。当年12月初进行苗情调查时, 该户周边麦苗的苗情都达到6叶1心以上, 具有2~3个分蘖;而他的麦苗只有4叶1心, 平均少了2张叶片, 基本苗比周边田块也减少75万根/hm2以上, 苗情明显比周边麦田差。该户心情非常着急, 到场里反映情况, 要求农场领导到现场去看。
农场高级农艺师到现场察看后, 鼓励该户加强管理促苗情转化:一是抓住晴好天气喷施新美洲星液肥1 500 m L/hm2加尿素7.5 kg/hm2, 分30喷雾器均匀喷雾;二是抓住降雨天气适当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该户认真听取了专家意见, 于当天 (气温在10℃以上) 中午就进行喷施, 7 d后又喷施了1次。15 d后田间察看, 苗情开始发生变化, 叶色明显变深, 为葱绿色。到春节后再次察看 (由于当年冬季为暖冬天气, 越冬期麦苗继续生长) , 苗情发生显著变化:叶片宽厚, 叶色浓绿, 有效分蘖明显增加, 田间一片壮苗景色, 远处看去与周边田块苗色形成鲜明的界线;通过喷施新美洲星液肥, 显著增强了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 提高其光能利用率和干物质积累, 为提高单产构建了非常理想的苗情。加之中后期管理到位 (抽穗扬花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再次喷施新美洲星液肥900 m L/hm2) , 在收获前田间调查, 有效穗数虽比周边田块略少, 但穗型大, 穗粒数明显增加, 而且穗层均匀整齐。理论测产达9 000 kg/hm2以上, 略高于周边田。收获后调查, 小麦籽粒饱满光亮, 腹沟浅, 千粒重比周边麦粒高2 g。
3 结论
【冬小麦栽培技术要点】推荐阅读: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09-12
兖州市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11-09
小麦冻害05-29
小麦田07-07
大班常识教案:小麦的一生07-04
杉木栽培技术要点10-20
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要点10-04
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总结10-22
兰花分月栽培管理技术要点06-09
山药栽培技术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