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沟通论文

2025-0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沟通论文(推荐10篇)

护理沟通论文 篇1

2、客气话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要适可而止;

3、如果对方是经由他人间接听到你的称赞,比你直接告诉本人更多了一份惊喜;

4、如果是批评对方,千万不要透过第三者告诉当事人,避免加油添醋;

5、面对别人的称赞,说声谢谢就好;

6、有欣赏竞争对手的雅量,就算不认同,也要学会尊重;

7、除非你们有一定的交情或信任基础,否则不要随意提出批评;

8、避免交浅言深;

9、批评也可以悦耳,如“关于你的…,我有些想法,或许你可以听听看”;

10、避免打着对你好的名义,说伤害对方的话;

11、提意见的时间点很重要;

12、注意场合,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自己的朋友或同事;

13、提出批评之外,最好提供正面的改进建议;

14、不要总是否定别人的话,比如“不对吧,应该是……”“不是这样”;

15、别人自嘲的时候不要附和,比如女生说自己胖,你说“是啊哈哈哈”;

16、多以“你”开头,少用“我”开头的句子,不要一直大谈特谈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17、在聊天时首先问问对方的情况,让对方主动分享让人觉得友善得多;

18、文明用语,少说脏话;

19、敢于自嘲的多是高水平的人,把自己摆在低位置是内心真正自信的人才做得到的事;

20、跟人说话时不要凑得太近;

21、多注意口腔卫生;

22、跟人交谈时避免一些小动作,姿态和气质也是交往的重点;

23、在行事时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把自己当做对方,想想怎样让人觉得最舒服;

24、很多人一起聊天时多照顾那个和大家最不熟的人;

25、对保洁阿姨、出租车司机还有服务员多说一句“谢谢你”总是没错的;

26、在自己为别人做了牺牲奉献或是受了委屈的时候,忍耐住想要告诉对方的冲动和想要让对方自责愧疚的欲望,这点真的很难,但是忍耐住就好;

27、在谈话中保持微笑,在觉得赞同的时候点头;

28、用微笑拒绝回答私人问题,既不会给对方难堪,又能守住你的底线;

29、“有一说一”和“自以为是”不同,别把粗鲁当成真性情;

30、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倾听并适当给与反馈;

31、开玩笑掌握分寸,分时分地;

32、即使产生意见分歧,也不要急于反驳,先让对方表达清楚;

33、忌讳之事绝口不提,避免谈论别人的忌讳点,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伤害他人的自尊;

34、尽量不要参与八卦;

35、梳理好头发,整理好衣领袖口裤脚,素净、大方得体,就是对对方最好的尊敬。

护理沟通论文 篇2

1护患沟通能力的内涵

护患沟通从狭义上讲是指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从广义上讲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和亲友之间的沟通, 是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2]。护患沟通能力指顺利而有效地完成临床沟通所必需的心理特质, 表现为通过沟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满足沟通者的需要[3]。由此可以将沟通能力理解为有效地完成沟通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动因与外在交流技巧[4]。

2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

2.1 环境因素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对医疗期望值过高;我国目前总体经济不够发达, 医疗费用与群众的支付能力出现矛盾, 呈现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媒体对医院的片面报道和对医务人员的片面评价, 加重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临床大量的治疗护理任务使得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被看做是一种奢侈和懒惰的行为, 这些诸多因素均影响到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2.2 患者因素

(1) 患者的文化模式:由于患者来自不同的地方, 其生活环境、职业宗旨、宗教信仰、民族习俗各不相同, 都具有各自的文化模式。 (2) 患者心理因素:由于疾病的折磨、 经济困难等, 都会使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导致情绪不稳定, 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要求苛刻、不合作、 态度冷淡, 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3) 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病人进入医院迫切地想知道有关用药、治疗、预后、护理安排以及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业务水平等, 期望护理人员多与其沟通和交流, 提供足够的信息。如果护士忽视了病人的感受和信息反馈, 使病人感到备受冷落, 就容易产生交流障碍, 造成误解或不满[5]。

2.3 护士因素

2.3.1 护理人力不足

充足的护理人力是实现深层次沟通的重要条件。护理人员与患者有充分的交流时间, 才能了解患者的需要, 与患者进行深层次的沟通。然而, 当护理人力不足时, 对于基本的治疗和护理, 护理人员都需要高节奏的工作流程才能完成, 影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6]。张桂兰等[7]调查显示引起护患沟通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的沟通交流时间, 说明了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2.3.2 对护患沟通的重视不够

黄丽红[8]对445 名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必要性和实施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28.99 %的护理人员不愿与患者沟通。

2.3.3 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过硬的业务技能水平是护士取得病人及家属信任的前提[5]。在护理过程中, 如果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差, 操作技术不熟练, 会引起患者的不信任甚至反感, 从而影响良好护患沟通的建立。

2.3.4 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

当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疾病知识及护理人文理论知识时, 容易使病人对她产生信任感, 从而愿意与她交流;同时护理人员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能对病人做出针对性的指导。

2.3.5 护士的沟通知识与技巧

在我国护理事业起步较晚, 护理人员学历偏低, 知识结构不完善, 造成了护理人员在人文关怀和沟通方面相对欠缺[9]。由于护士缺乏沟通相关知识与技巧, 在护患沟通中护士不能敏锐地观察和尊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并选择恰当的沟通方法。

2.3.6 沟通中使用较多的专业术语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病人都要求在与其交流时使用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用语, 否则会给他们带来困扰, 产生误解或不满[5]。病人由于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上存在较大差别而对医护专业术语不完全理解, 如果护患沟通时, 护士过多采用专业术语与病人进行交流, 会导致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 从而影响相互间的交流。

2.3.7 护士的不良情绪

护士的情绪变化, 尤其是面部表情, 对患者及家属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护士积极的情绪, 不仅能调节病房和治疗环境的气氛, 而且能转换患者的不良心境, 唤起患者治疗的信心, 若护士情绪不好会让患者心情压抑, 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直接影响沟通效果 。

3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

3.1 护士对护患沟通的认知情况

黄丽红[8]在调查的445 名护理人员中发现, 88.09 %的护理人员认为护患沟通很重要, 只有0.45 %的护理人员认为护患沟通不重要。可见临床护理人员已经普遍意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但是, 乐于与病人沟通的护理人员只占40.67 %, 有28.99 %的护理人员不愿意与病人沟通, 而且实际工作中忽视沟通的情况比较常见。说明护理人员虽然认为护患沟通非常重要而且很有必要, 但是并不是每个护理人员都乐于并主动去和病人进行沟通。保颖怡[10]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48名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进行调查, 研究显示护生都知道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但是只有47.11 %的护生主动向患者作自我介绍, 护生主动沟通意识不强。余凤英[11]的调查结果显示, 护生对护患沟通的认知表现出不尽人意, 部分护生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 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 满足患者的需要。

3.2 护士对沟通的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

丁飚等[12]调查发现, 护士在护患沟通中能很好的运用礼貌用语进行自我介绍, 在交谈中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目光接触, 较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的保护, 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答。而在与患者沟通中对患者的感受、以及患者的心理情绪反应较为忽略, 较多关注的是表达自己的语言、想法以及所做的选择等。贾玉兰等[13]调查结果表明, 护士在运用倾听、触摸等技巧上表现较为薄弱, 表明目前护士的护患沟通技巧还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保颖怡[10]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48名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进行调查, 研究显示护生存在着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及时了解患者想法、缺乏与不同年龄和层次患者沟通的技巧及忽视患者的非语言行为等问题。洪春英[14]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8名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发现, 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方式以语言交流为主, 能将语言与非语言交流较好结合运用的较少, 说明护生对于非语言交流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运用不熟练。

4护患沟通能力在护理领域的研究启示

4.1 对护理教育的启示

很多学校在护理教学中加强了人文课程的比重, 注重人文知识的实用性, 让人文知识与护理专业有机结合, 真正为培养和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奠定人文底蕴。同时加大了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教学方法以实践训练为主线, 采用多种形式教学, 加强对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训练。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训练。改革考试方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法:以提问、作业、表演、平时表现 (实践运用能力) 、学习态度、参与应用训练和专题报告 (口头或书面) 为主评价, 淡化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 真正考核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

4.2 对临床护理的启示

临床护理中的沟通技巧 篇3

1 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当患者带着疾病来到医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病房和陌生的环境,等待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是病人往往表现为急躁、担心、恐惧、消沉、绝望、怀疑等复杂的心情,这时候医护人员的一声问候、一句介绍,运用恰当的语言,丰富的专业知识,以端庄的仪表,文雅的举止,整洁的服饰来服务于患者,能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在了解病区环境和医生护士的大致情况后,患者会轻松地接收检查治疗,配合各项护理操作,因此沟通也是一种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可使护患双方相互理解和配合,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加强护患沟通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

2 根据病人的不同选择沟通技巧

病人来自四面八方,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也有着差异,即使是患同样的疾病,其对疾病的理解、认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和希望往往也相差甚远,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才能提高沟通效果,对文化层次高,适应能力强的病人,可以详细全面的进行宣传,介绍病情治疗,预后的情况,同时注意应用策略性语言,使其能接受并配合治疗,而对文化层次低,适应能力差的老人、小儿及农村病人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指导其饮食,休息及注意事项,主动了解和帮助其解决所遇困难,做到不厌其烦,耐心说教,对病情严重的病人护士应简明扼要的说明主要问题与家属多沟通,多巡视病人,观察病人的反应同时注意说话的艺术性和技巧性,避免病人出现情绪激动,使病情反复,对病情较轻的病人,可以让其阅读有关健康教育丛书,使其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并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交流。

3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重要工具

语言能治病,也能致病,激烈的语言刺激能使病人情绪发生很大波动,以致病情突变甚至危及生命,护士良好的愿望、诚挚的关心与美好的心灵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病人的情况、病情特点文化程度,选择最美好语言、多方解释、开导、体贴、关心使病人感到温暖,从而使他们能处于接受治疗及护理的最佳心理而获得安全感,早日恢复健康。

4 沟通注意事项

4.1一个要求,即对患者诚信,遵守同情、耐心、关心开展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贴心,护理细心,生活关心,环境舒心,解释耐心,沟通时应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叙述,使患者通过交流的方式啊自己的苦闷倾诉处理,以减轻心率痛苦,不要中途打断话题,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要耐心解释,不要推搪应付,不懂的应请医生或护士长解释,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检查结果;掌握医药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因素。b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情绪变化,留意对沟通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认识程度,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沟通对象立即接受自己意见避免语言过激,避免过多使用医学术语,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的情绪,避免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诊断,病情解释不一致。

4.2两个技巧,倾听:即多听患者及家属说几句,即对患者及家属说几句,介绍患者的病情,预后发展情况,自熟悉沟通内容,沟通技巧的基础上,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强化管理职能,严格执行2规则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5 效果评价

通过护患沟通,护士不仅学到了许多交流的基本指示,而且护理的专业知识都有提高,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评价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通过沟通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护理需要,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也明显现将,沟通技巧在临床工作中的开展与营养,对病人的康复和医院两个效益可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熊学云.护士语言与病人健康[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2年2月25期,4172.

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 篇4

1、人际沟通:包括语言沟通-有声语言、无声语言;非语言沟通-表情体态、人体触摸、空间环境等等。 交流沟通是一门艺术:思想与沟通艺术;知识与沟通艺术;感情与沟通艺术;语言技巧与沟通技术。

2、护理人际沟通锦囊:(1)环境准备是有效沟通的催化剂; (2)展示护士良好的精神风貌;(3)称呼的研究;(4)一分钟效应; (5)交谈的技巧:倾听/提问/告知/安慰/沉默;(6)学会给患者一个苹果;(7)恰当运用心理暗示;(8)情感同步;(9)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沟通语言。

3、努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董炳琨认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护士是护患关系的主导方面;做好护理工作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提高交流沟通艺术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际沟通试题一及答案 篇5

一、单选题

1.不使用词语,而是通过身体语言传送信息的沟通形式属于哪种类型的沟通:

A.直接沟通

B.间接沟通

C.语言沟通

D.非语言沟通

E.单向沟通

-----------------选择:D

2.下列哪一项患者的陈述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地去澄清:

A.“我每天抽2包烟,已经5年了”

B.“我每天都喝少量的酒”

C.“我每天只吃二两米饭”

D.“这次住院的费用比我的预算多出500元”

E.“我痰中有血丝已经1个星期了。”

-----------------选择:B

3.下列有关护患关系中常见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护士与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的角色模糊或定位不当会造成护患之间出现冲突

B.护患之间涉及权益纠纷时,护士应倾向于医护人员的利益

C.护患之间出现责任冲突时,需要通过护理人员发挥主导性角色功能,通过沟通使双方取得一致

D.医护人员之间习惯于用专业术语进行交流,这样护患之间也容易造成误解

E.护患冲突是由于个体或群体彼此知觉到对方阻挠或将要阻挠自身利益的实现所引起的直接对立的社会行为

-----------------选择:B

4.最难解释的非语言沟通行为是:

A.触摸

B.目光的接触

C.面部表情

D.手势

E.身体的姿势

-----------------选择:C

5.人际沟通的个人影响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个性

B.认知

C.角色

D.语言

E.态度

-----------------选择:D

二、判断题

1.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媒介因素和组织因素。

答案:正确

2.近因效应又称第一效应。

答案:错误

3.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

答案:正确。

4.主动参与可以有效倾听。

答案:正确

5.电子沟通具有传递信息速度慢、信息容量大、成本低和效率高等特点。

答案:错误

三、名词解释

1.信息失真

答案:

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接受者的加工和转换,容易使沟通前后的信息内容不一致,导致沟通功能和结果受影响,就称为信息失真。

2.近因效应

答案:

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称新因效应。

3.书面语言沟通

答案:

书面语言沟通是指借助文字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是比较正规的沟通形式,包括通知、文件、通信、布告、报刊、备忘录、书面总结、报告书等。

4.非语言沟通

答案:

非语言沟通是指借助非语词符号,如人的仪表、服饰、动作、表情等,以非自然语言为载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非语言沟通在沟通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比语言沟通更重要。

5.护患关系

答案:

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为了达到治疗疾病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属于专业性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广义的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的关系,狭义的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患者的关系。

四、简答题

1.沟通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沟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互动性。沟通是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

(2)不可逆性。沟通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就无法收回。

(3)社会性。沟通的社会性在于人类能够运用符号系统来沟通彼此的思想,调节各自的行为,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4)习得性。沟通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2.交谈中有哪些禁忌(至少答出五项)?

答案:

(1)忌语言粗俗

(2)忌不看对象与场合(3)忌枯燥无味

(4)忌空泛说教

(5)忌流言蜚语

(6)忌自我中心

(7)忌言而不实

(8)忌言语刻薄

(9)忌自作聪明

(10)忌咄咄逼人

3.倾听有哪些作用?

答案:

倾听是通向心灵的道路,是人际沟通与交流的基石。倾听能够使人们与周围的人保持接触。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倾听可获得重要信息。(2)倾听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3)倾听能够产生激励作用。(4)倾听是说服对方的关键。

4.目光注视的部位和时间分别有哪些要求?

答案:

一般来说,可将目光的注视部位分为公务凝视区域、社交凝视区域和亲密凝视区域。公务凝视区域是指交谈双方在洽谈、磋商、谈判时的目光凝视区域。;社交凝视区域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目光凝视的区域。社交凝视区域是以两眼为上线、唇心为下顶角所形成的倒三角形区域,是各种类型的社交场合或朋友聚会时经常使用的凝视部位;亲密凝视区域是指亲人、恋人等关系亲密的人之间的凝视区域。凝视区域从双眼到胸部之间,交往双方的相互注视多带有亲昵、爱恋的感情色彩。

目光注视的时间不要少于全部谈话时间的30%,但也不要超过全部谈话时间的60%。如果个体的交谈对象是异性,那么每次与其目光对视的时间不要超过10秒。此外,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注视他人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5.护士与投诉对象沟通的策略有哪些?

答案:

(1)及时控制局面,了解情况。在发生冲突后,投诉者可能情绪激动、言行过激,这时应及时进行制止或疏导,避免伤及他人和损失财物。护士应尽快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双方涉及的人、事、物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化解冲突。护士要尽力安抚投诉者,使其恢复和保持冷静。在没有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前,护士不轻易发表看法或偏袒一方。

(2)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护士处理投诉事件要坚持以投诉者为中心,保障投诉者的利益,以解决投诉者提出的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即使纠纷是因投诉者自身问题引发,护士也应从投诉者角度出发,理解投诉者,以宽容的态度体谅投诉者的难处,反省自己的言行,找出自身的不足。如果投诉属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那么护士更应虚心接受,诚恳道歉,赢得患者的谅解。

(3)注意技巧,有效沟通。面对投诉者,护士要富有爱心,真诚理解,积极主动。护士要给予投诉者恰当的称呼,提供合适的沟通场所,并给予其合理的解释。护士与投诉者的语言沟通要做到通俗性、文明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不生搬专业术语,根据投诉者的受教育程度、医学保健常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突出问题的重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力争给投诉者满意的答复,消除投诉者的顾虑。护士在交谈中要认真倾听,仪表稳重,态度和蔼,并注重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

(4)坚持平等对待。护士在处理投诉事件时,不应以投诉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地位、财富和种族等为处理标准而厚此薄彼、区别对待,而是要坚持平等的原则。

护理沟通论文 篇6

精神病是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的疑难类疾病,很多地区或国家已经将其例为不治之症[1],临床上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大都给予保守性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稳定和改善患者的情绪,并且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在心理护理的同时,加上合理的语言沟通,则可以进一步促护理的效果。本文选取8月~8精神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期间仅进行心理护理;研究组60例,在心理护理基上加上语言沟通,将这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等进行对比,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8月~208之间的120例精神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在17~65岁,平均年龄为(42.2±10.3)岁;患者的病程在3~14年,平均病程为(8.3±2.9)年。6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5例,女45例;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为(43.5±11.6)岁;患者病程在1~,平均病程为(8.2±2.7)年。诊断标准: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2-R)进行诊断与确诊。排除标准:对语言沟通有障碍;意识障碍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心理护理:首先,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征,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积极主动的帮助患者缓解消极和悲观的心理情绪,提升自信心[2].其次,医护人员在良好的帮助和服务患者的基础上,应学习专业的.护理知识和修养,不能嘲弄和讽刺患者。

1.2.2研究组护理方式

采用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联合方式: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良好、温和的语言沟通。精神上的鼓励可以提高精神病病患的自信心,因此,在双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逐渐对患者增加积极性的鼓励形式暗示内容,这样来激发病患的自信心意识,使其在潜在意识中予以认同和接受。当患者理解医护人员的暗示内容并付之行动时,医护人员应再次加强对患者暗示,循序渐进。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SAS、SDS和BPRS评定,精神状态评分及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与资料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并且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和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AS和SDS和评分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前SAS评分为(65.21±2.27)分,治疗后降至为(58.27±2.57)分;SDS心理护理前评分为(64.84±3.17)分,治疗后为(55.32±2.87)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为(64.78±2.57)分,治疗后为(42.23±3.57)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SDS护理前评分为(65.824±2.52)分,治疗后为(43.37±2.57)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由数据分析可得:对照组和研究组的sas和sds评分在护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护理后量组具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BPRS评定患者的精神状态

两组相比,研究组的患者护理后的精神状态(62.6±4.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为(43.5±3.6)分,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对照组在治疗期间,17例患者表现出焦虑情绪,12例患者表现出抑郁情绪,11例患者出现恐惧情绪,有19例患者出现紧张情绪;而观察组在治疗期间,3例患者表现出焦虑情绪,2例患者表现出抑郁情绪,4例患者表现出恐惧情绪,有2例患者出现紧张情绪。见表3.

3讨论

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 篇7

关键词:现代护理,有效沟通,护患沟通,信息反馈

现代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 以护理程序为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护理程序的第一步是评估, 在收集资料时, 就要与患者沟通。成功的沟通能使双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获得有针对性的个体信息, 是把握与患者沟通能否成功的关键。传统观念认为, 护士与患者沟通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解释与交代, 局限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 护士掌握的信息也是局限的, 只能以主观臆断来猜测患者情况, 导致沟通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深入, 护患间的沟通必须要得到重视。比如在妇产科病房, 由于患者对陌生环境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的不了解, 会产生疑惑、忧虑、抑郁、恐惧等心理活动, 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地与其进行有效沟通, 掌握女患者的心理特征, 消除其顾虑和恐惧感, 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最终达到帮助她早日康复的目的。

1 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原理

1.1 尊重患者是沟通的基础

在护士与女患者的沟通中, 首先注意的是礼节性的沟通, 体现护士在尊重女患者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每项护理操作, 得到女患者的信任, 让女患者乐于与护士沟通, 才能达到有效的护患沟通。

1.2 沟通需要时机的把握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护士和女患者的交谈, 不一定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正式的会谈, 而是在患者乐意和我们沟通, 接收我们的评估策划时, 抓住女患者的情绪变化, 进行有效沟通。

1.3 沟通需要恰当的方式

护理对象往往是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格的人, 这就要求护士在护患沟通中要针对女患者个人情况, 采取不同方法, 抓住契机与患者进行沟通。

1.4 对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

妇科护理中, 与患者家属沟通很重要。因为患者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支持, 建立什么样的信心, 一般需要通过和患者家属达成意见统一。护士在减轻患者家属心理负担的同时, 要让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从而共同为患者解除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 护士充当了解惑和引导的角色能。另外, 全方位的术前沟通及充分的健康教育, 能让患者愈后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 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未患病前的正常状态。

2 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具体应用

2.1 有效沟通的方法

(1) 语言性沟通。

交流与倾听是达到有效沟通的直接手段。主动与病人交谈是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 掌握病人心理特征是护患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临床上对心情焦虑、烦闷、紧张的患者要引导她们把心里感受和压力说出来, 并重视信息反馈。

(2) 其它形式沟通。

组织活动与开展疏导的方式是达到有效沟通的间接步骤。通过组织患者开展工休会活动, 用所学的有关护理、治疗、康复、保健等多方面知识, 与患者交流、沟通, 观察其情绪及内心活动变化, 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 架起患者、护士及家人之间融洽的情感桥梁, 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 这样, 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最易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在全过程的护理工作中, 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和相关科学知识。在新的护理模式中, 护士的工作是通过护患沟通来完成的, 使患者身心得到整体护理, 有效沟通则是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的关键。

2.2 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应用

临床资料:江苏省徐州市某医院:2005年1~10月住院孕产妇3126例, 年龄20~42岁, 孕周35~42周, 其中剖宫产1413例, 占45.2%;会阴侧切898例, 占28.7%;阴道助产分娩781例, 占24.9%;胎头吸引34例, 占1.1%。这一组例子在实践中使用了交谈法与沟通法两种。

2.2.1 语言性沟通

交谈法即通过语言交谈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密切。

语言性沟通是护患心理沟通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 它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护士能否正确听和说, 即能否正确辨认和使用语言, 是护患沟通能否成功的关键, 也是整体护理开展能否成功的关键。

(1) 正确辨认语言。

在沟通过程中, 护士对于患者, 要善于察言观色, 在患者不能准确表达意图时, 护士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询问清楚, 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使沟通能够顺利进行, 护理工作也就顺利完成。

(2) 正确使用语言。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察病情, 寻找病因, 了解思想等, 最终达到沟通目的。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中, 使用语言要遵循恰当原则, 即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 并能够传达准确意图, 以积极的心理影响女患者。

(3) 正确使用谈话技巧。

护士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突如其来的提问题, 与患者谈话固然有一定的目的性, 但不能急于求成, 谈话的目的更多的是了解女患者的心理需要, 使患者情绪松弛, 从而从患者对事物的反应及语气中, 判断其认识、欲望、情绪、社会关系以及她的个性等, 以此决定如何帮助她。语言技巧还包括语言的艺术性,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必须要避免语言生硬、粗鲁, 使患者气愤、伤心、优虑, 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2.2.2 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是人的仪表、体态等行为语言, 即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来交流, 将信息传递给对方, 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1) 关怀与微笑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 减轻其入院时的恐惧与焦虑。护士在与女患者的交谈过程中, 护士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患者的倾诉, 以主动、热情的态度, 以微笑的表情, 平静的目光, 让患者有被重视、被关注的心理满足感。当然, 在危重病人面前, 表情严肃、认真、不苟言笑, 才会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

(2) 恰当的动作触摸、抚摸, 可使患者获得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感受。护士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可以体现在各种细微的动作中, 使其增加温暖的亲切感, 同时, 适当的表情, 能够产生很大的动力和感染力。

(3) 端庄的仪表, 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可对病人产生很强的知觉反应。人的仪表和行为举止,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的修养。一位仪表端庄、态度和蔼的护士能给人以亲切、信任、温暖的感觉;一位着装不整、浓妆艳抹的护士, 会给患者留下粗心轻浮的印象, 从而产生不信任感。

(4) 适当的距离与患者沟通时, 不同距离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并给患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刚分娩后的产妇, 分娩时体力的消耗, 显得疲惫劳累, 这时, 护士需要给产妇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其休息, 护理人员应悄然避开。所以护士要因人、因时、因内容而选择沟通距离。

(5) 短暂的沉默, 也会给患者以抚慰, 如患者受到情绪打击或者哭泣、发怒时, 护士应以沉默的态度给患者以理解、同情、支持, 让患者有调适的机会, 待其安静后, 再给予言语安慰。

(6) 娴熟的技术、沉稳的举止, 也是非语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面对各种护理问题时, 应表现出坚毅、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 可以给患者以安全感, 使其恐俱、焦虑感得以清除, 这样, 就能保证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 本组住院孕产妇3126例中, 经过护患沟通后住院时间缩短2~3天, 产后出血率降低, 更无

参考文献

[1]柳青.有效沟通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成谊.实用沟通与演讲教程—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3]刘巧男, 马如娅.护理学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4]殷磊.护理学基础 (第3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5]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2003.

[6]倪鹏, 王楠.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 2006, 1 (6) :20.

[7]高虹.医院人性化服务的阐释和运作[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4, 20 (8) :466.

护理沟通论文 篇8

【关键词】家庭式沟通;妇科护理;应用

当前生殖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一项比较常见的妇女疾病,这种疾病如果处理不当对于家庭或者夫妻生活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患者在治疗中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治疗甚至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为了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心理担忧,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引入了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对医院患者进行护理,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随机选取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3月的86例妇科疾病患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年龄在25-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5岁,平均病程为3.3年,干预组年龄在27——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7岁,3.4年。两组资料都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所有患者都经过临床检查后是确诊患者,多有患者都在同意书上进行了签字同意研究。

1.2方法

将86例患者进行了平均分组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3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之上增加了家庭式沟通护理。两组人员的护士、医生均水平相当。分析比较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康复所需时间、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

2结果

通过比较得出,干预组手术的成功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患者康复时间明显长于干预组,满意度方面也低于干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妇女患妇女疾病住院是一项强烈的负性生活事件,她们需要承受来自丈夫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巨大心理压力,会令她们产生焦虑、自卑、抑郁或者恐慌等情绪。加上长久以来我国妇女对于妇女疾病都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会影响到治疗质量,医护人员一定要充分理解她们的这种心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心理护理。女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女性在对待外物的看法比较细腻,一句简单的话语或细微的表情都可能对她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在她们患病心理比较脆弱时,医护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从细微处尊重病人、关怀病人。在病人入院时要主动、热情的对患者进行接待,对于患病严重的患者也不可露出过于夸张的表情或说出不恰当的话语。呼呼患者名字时不应生硬的直呼其名或者对应床号,患者多是中青年女子,可以选择大姐或者阿姨等称呼,让病人觉得亲切,并亲自将患者送入病房内。在病人住院后,应该主动和病人交流,尽量聊一些她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工作、爱好,有孩子的可以多聊一些孩子的话题,孩子是容易让患者愉快的最好话题,这样做利于拉近病患之间的距离,增强病人对于治疗的信心,乐观积极的迎接手术。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解答,介绍病区内的基本情况,病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手帮助。心理护理在妇科护理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工作人员要提高重视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相关知识,确保良好的护理效果。

3.2医疗护理。家庭式护理的一大特点是根据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等身体表现进行细微的病情观察。在妇科护理中,除了做好病人病情的询问工作外,还可以通过和病人聊天收集病情或者通过对病人身體的相关变化进行观察,及时调整治疗策略。除此之外,应做好治疗护理、用药护理和诊察护理。对病人的输液情况应进行监督,及时更换输液瓶,要督促病人正确及时服药,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处理,对于化验标本的采集要及时,在进行各类检查时尤其要做好护理工作,做好病情检查和护理记录。护理时要注意动作的迅速、轻柔,切忌生拉硬扯,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3.3 睡眠、饮食护理。任何疾病的好转都需要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因此必须创造安静的环境保障病人的睡眠。要调整好医院的光和可能发出噪音的声音,以免给病人造成刺激,温度和湿度要调整适宜,为病人整理床铺,盖好被褥,难以入睡或失眠的病人可以给予少量饮食。早上要帮助病人打开窗户,更换室内空气,必要时要替病人更好衣服。饮食方面,妇科疾病有许多禁止吃的饭要及时告知、监督、提醒,也可以根据病人病种病情的需要,制作特定的盒饭,保证病人有一个较好的饮食、睡眠习惯,以充足的体力和精神迎接各种检查及手术。

3.4做好妇科疾病的普及教育工作。事实上,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进步大部分妇科疾病都能迎刃而解,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妇科疾病知识缺少普及,广大群众缺乏相关知识的理解。这就导致在患病后容易产生的各种焦虑症状,医护人员应该将病人的病情、诱因、治疗方法和能达到的效果详细的告知患者使患者在心理上都能清晰明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焦虑,也方便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也应该将病况告知病人家人,征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总之,应用家庭式沟通模式可以使患者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对妇科护理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云改芝.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09)

[2] 孙春燕. 浅谈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

护理沟通论文 篇9

【摘要】在儿科工作中,为了减少医患纠纷,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不仅可以使护理人员完成有效的护理评估还可以增加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沟通中提高护士语言和非语言技巧,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仅可以为对方提供相关信息,还可以帮助患儿及其父母适应医疗环境,取得患儿信任,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共同战胜疾病。许多的因素影响着沟通的过程,护理人员需要学习并掌握与患儿沟通的特点、途径及技巧这样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和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关键词】 儿科 临床 护理 技巧 有效沟通

人们通过沟通传递信息,在沟通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说文字、手势、语言等。人们通过沟通组成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自从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目前大多数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极度关心,都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服务,所以在儿科护理过程中,不仅人群密度较高,而且患儿易哭闹,家长易焦虑和烦躁,再加上患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患者,他不像成人那样可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要求,并且不同年龄的患儿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与患儿打交道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掌握一些特定的技巧。否则就容易在为患儿的护理过程中产生不愉快,从而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如果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时,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相互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不仅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更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但是护理人员如果以不恰当的语言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患儿及其家长就会极度反感,甚至故意用各种行为刁难护理人员。所以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并且护患沟通是患者满意度和医疗纠纷发生的直接相关因素,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正确处理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的关系不仅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战胜疾病的基础。而沟通在护患关系中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护患良好的沟通是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 “桥梁”,它通过知识、技术、文雅举止做纽带,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更顺利,使患者和其家庭更感激。

1、目的

1.1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护理人员的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并且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用药种类多、病种杂的特点。有文献报道我国护士无论是绝对或相对数量均严重不足,由于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工作量超负荷,工作单调重复性强,又要求有较高的责任心,致使护士身心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导致护理人员常常在与患者及其家长的接触中带有不良的负面情绪【2】。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态度冷淡、沟通的不够,对患儿家长的相关提问往往不能给予及时解答,甚至不加理睬。而在实际技能操作中往往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另外,患儿家长往往对医护人员要求高,希望能够迅速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在实际过程中护理人员往往很难满足患儿家长,于是他们就会对真个医疗过程产生一种阻碍作用。最终不仅导致护患关系的紧张,而且还会影响患儿的病情的康复。最后还会导致对社会上已经十分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的恶化。1.2在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长沟通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在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因为对于患儿及其家长来说有时候不能理解护理人员的行为,若这时候护理人员不能够很好的给与患儿及其家长解释说明,或者在解释说明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给予患儿及其家长一些良好的态度,最终都会护患关系变得紧张,导致患儿在康复中产生不利的结果。当然沟通的过程中还要尽量避免一些对沟通不利的因素。通过在临床上不断的实践最终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

2、方法

2.1护理人员非语言上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在外在形象上要端庄魅力,包括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良好的形象可以给病人好的第一印象,在护患沟通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询问。并且在倾听过程中要通过患儿的神态,动作等,理解患儿及其家长所表述的含义。在倾听过程中不能三心二意,应聚精会神,距离适当,姿势自然,不要随意打断患儿及其家长说话,当说到痛苦时,需点头并且露出同情的眼神随后让其继续叙述病情,最后护理人员可用简单总结的方式将重点复述,使对方知道你已理解,让对方感到你的关心,使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

2.2护理人员在语言沟通上要注意的问题

患儿由于年龄不同,对于婴儿不能进行语言上的表达,他们多以哭声来表达身心的需求。而1~3岁的幼儿由于常吐字不清、用字不准,也使人难以理解他们的需求。对于3岁以上的小儿虽然已经可以通过少量的语言并可以借助肢体上的动作描述某些事情,但容易夸大事实,所以往往也不能让人理解他的需求。所以护理人员在与这些人员交流时可以听取其家长的叙述,并且耐心听取小儿的表述,与患儿建立感情,消除患儿的敌对心理,这样可以在沟通上起到良好的作用。

由于患儿家长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比方说家长们的教育程度、理解力、耐心等不同,也要求护理人员在与他们的沟通上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儿科,虽然孩子是病人。但由于他们不能很好的表达,也不能理解疾病的后果,所以家长在沟通中起着的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理解,要学会换位思考。在护理过程中对家长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选择患儿及其家长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沟通。对于将要进行的护理操作,应该对患儿及其家长做通俗易懂的说明和解释,取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能够配合。2.3护理人员要避免语言沟通上的不利因素

由于患者的增多,以及他们要求更优质的服务,而护理人员的相对缺乏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常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接触时间大量减少,使得在沟通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结果使得护患之间缺乏理解,患儿及其家长不满意,而且护理人员的工作的疲劳使得护理人员在沟通中不能把握住语气,结果使得沟通恶化。而且护理人员队伍中由于个人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使得在沟通中不能产生良好的后果。

为了使得沟通能够进行并且取得良好的结果,护理人员不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平时休息时可以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或者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体会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因治疗,护理方面的纠纷时有发生,所以儿科是一个医患相对紧张的科室。但是如果通过良好的沟通,往往可以避免其中的大部分的纠纷,所以护理人员的沟通就显得十分的重要。通过良好的沟通不仅避免了大多数的纠纷,而且还有利于医院工作的开展。所以护理人员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最终使得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护患能够最后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护理沟通论文 篇10

【摘要】目的:在临床护理课堂、见习教学、毕业实习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以期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方法:采用模拟、模仿、综合应用的方式用在课堂、见习、实习环节对72名护理本科女生进行沟通能力培训,并用沟通能力测量表进行调查并自制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前、后护理本科女生沟通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2,P=0.00),护生在见习前、后和实习后与患者沟通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92,P=0.00)。结论:通过在课堂、见习教学、毕业实习教学中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关键词】沟通; 能力; 教学; 护理; 本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nursing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Methods: Cultivated 72 female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by simulation, imitation and combined methods during many processes such as teaching, probation and internship.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with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ventory (ICAI) and evaluated it based on self?made criterion. Results: Comparing with the pre?training score of communication ability, post?training score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4.522, P=0.00).The results were the same during probation and internship (F=14.092, P=0.00).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during teaching, probation and internship can improve nursing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Ability; Teaching; Nursing; Undergraduates

护理作为服务于社会人群健康的专业,国内外对护理人员要求的第一素质就是沟通能力 [1,2]。有调查显示,大约56%的大学生对自身的人际状况感到不满,认为自己“不善于人际沟通”最突出表现为语言沟通有障碍,社交恐惧、自我封闭[3],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在护生中发生率为51.9%,是诸多心理问题中的最常见问题[4]。以上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教育和培养,帮助她们建立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目前在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了人文素质的教育,但有关人际沟通的教学大多集中在《护理人际学》课堂教学中,没有贯穿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三大环节的始终。出现卷面考试成绩好,但沟通与交往的能力较差现象。基于以上的现状,本研究在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堂教学、见习教学、毕业实习教学三大教学环节中对护生进行沟通能力培养,以期提高护生实际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海南医学院级(2年级)护理本科生72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1.15±1.51)岁。

1.2 工具

采用吴玉编制的《沟通能力测量表》[5]在培训前、后对其进行调查,该测量表中设有40个项目,总值120分,总分越高,表明沟通能力越强。查阅相关文献[6],咨询有关专家,根据研究目的制订评价标准(表1),分数越高,沟通效果越好,经小样本测试,内部一致性系数0.871。表1 护理学生与患者沟通评价标准

总条目评分细则分值评分沟通前准备

(25)注意沟通交流环境的安全性,给患者安全感 5护生准备良好,着装整洁,充满活力,给患者信任感10沟通目的明确,有计划性,时间不宜超过30 min5安排合理,与患者活动休息无冲突 5沟通中技巧

(40)根据患者的实际理解能力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方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10交流中注意倾听, 不随意的打断患者,在患者谈话走题时能及时引导 10尊重患者的意愿与文化差异,不做随意评论 5对重要的信息再次确认以保证准确性 5注意动态的观察患者,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终止谈话或采取有效措施5真诚对待患者,用“心”去交流,关爱患者有实际行动5沟通后评价

(35)了解患者的现病史与主要症状、体征10能够发现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 15患者能够听懂和理解护士的问题 10合计100

1.3 方法与安排

本研究对象为已修完“人际沟通学”课程,平均成绩82分。在第三学年的临床理论授课、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环节中分别对护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内科护理学(总学时170,理论:90学时,见习:80学时);外科护理学(总学时176,理论:88学时,见习:88学时);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总学时分别是90,理论:50学时,见习:40学时);实习时间46周,实习地点在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

1.3.1 对护生、临床带教教师沟通能力的认知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72.41%的护生认为自己缺乏勇气与陌生人交谈,也不知如何与陌生人交谈;42.07%的护士不知如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7]。临床带教老师对沟通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性有较一致的认识,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较重视。

1.3.2 课堂人际沟通训练 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重点、难点教师讲授。

(1)角色扮演:在教学中,将护生分到多个模拟病房(实验室),营造出许多临床护理工作常出现的情景,让护生分组讨论分析后分别扮演患者和护士,在身临其境中训练沟通技巧。如:结肠癌手术后2 h的患者想喝水,护士该怎样与之交谈;一位官员在病房抽烟,护士该怎样劝导;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但入院后一直闷闷不乐,护士应怎样了解其心理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等。“患者”、“护士”由学生扮演,暂未担任角色的护生担任“观察员”、“评论员”的`角色,最后教师引导护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2)小组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病例,然后按学号随机分成9组(8人一组)。①布置学生按小组查找资料,要求从教科书、期刊、网络数据库等可获取相关知识的地方查找资料,在查找资料过程中要贯彻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所获取的资料要用评判性的思维进行评审、整理;②小组内每位成员将各自查找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汇报并展开讨论,特别是对与教科书有不同观点的资料进行重点讨论,记录每人的发言并签名;③每次每组轮流推出一位学生运用多媒体进行汇报,学生各组间互相提问并进行解答,有不同观点者可提出来,教师主持讨论,从中起到引导作用;④教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概述、讲解和分析。

1.3.3 见习人际沟通训练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首先在学期开始由内、外、妇、儿临床教师制定见习总体学习目标,确定其中由老师为主的带教部分和学生自主见习为主的部分,并对重点内容设定有关病历采集,由学生自主完成选择患者,自行完成评估并口头汇报病情和发现的护理问题,由教师进行实时的总结点评,分析什么是有效的沟通。课后要求每个学生主要从以下3方面:(1)沟通过程?(2)借此我学些什么?(3)我如何将它做得更好?写反思日记并作为平时成绩。并在中期、结束时安排二次书面的病历汇报,根据自制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作为见习考核成绩。

1.3.4 毕业实习人际沟通训练 先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为期2天的《人际沟通》理论回炉培训。实习开始2个月:(1)老师(认真备课,组织实施)设计有关人际沟通的问题。并在学生实施沟通过程中,带教老师在旁观察,进行指导。(2)学生接受问题(理解、领悟、复述、作出计划、交给老师修改)。(3)学生实施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语言与非语言(语气、语调、眼神、表情、触摸、沉默等)技巧与患者进行交谈,如采集病史、做各项护理操作、进行卫生宣教等工作。

实习后几个月要求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写出反思周记:(1)叙述(发生什么事?);(2)情感(你当时的思想与感觉如何?);(3)自我评估(沟通中自己的优缺点);(4)分析(反思分析整个过程);(5)结论(你当时应做些什么?);(6)行动、计划(再次经历这种情况,我将会怎样处理?)。反思周记计入考核成绩,每月由带教医院护理部组织学生叙述、老师反馈、典型案例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结束所在专科实习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写出人际沟通体会并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获得的数据输入SSPS 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学生自制PowerPoint电子资料225份(1份/10学时,共9组),小组讨论记录225次,见习反思日记:内科护理学人均10篇(内科护理学采用集中见习的方式,1次/8学时),外科护理学人均29篇,妇产科护理学及儿科护理学共记人均26篇。实习反思周记人均28篇。

2.1 课堂、见习、实习前、后沟通能力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培训后人际沟通能力得分最低60分,最高117分,平均得分(89.11±12.89)与国内常模(85.34±18.2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2,P=0.015),与培训前[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说明护理本科女生经过培训后沟通能力有所提高。

2.2 护理学生与患者沟通情况

结果表明,见习前、后和实习后护生与患者的沟通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生经过培训后,与患者沟通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表2 2004级护理专业本科女生人际沟通能力得分培训前后比较表3 护理学生与患者沟通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三大教学环节(课堂、见习、实习)对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在理论课上,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使护生加深了对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但毕竟是模拟的环境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见习时,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见习训练,护生对沟通技巧逐步达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以及初步使用,再通过实习环节的训练已经将理论实践化了,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沟通能力是护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单靠学习《护理人际学》这门课程还达不到培养目标[8],因此,将沟通知识融入内、外、妇、儿护理学等临床课堂教学、见习和实习中,实践证明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2 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延续的过程

人际沟通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文结果提示,护生的沟通能力及沟通技巧从见习前、见习后到实习后逐步提高。例如:护生在角色扮演及见习中,常出现以下无效沟通:只顾自己说话而不注意倾听;护生视线离开患者,只顾记录而没有和患者保持目光接触;护生只顾提供大量信息,而没有评估患者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使用医学术语而又没有任何解释。通过不断的练习及书写反思日记后,护生沟通能力逐步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易被患者接受,并且感悟出在沟通过程中要微笑、真诚、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尤其通过写反思日记不但能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也能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教是为了用,护理教育的价值主要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而人的能力只能在实践中才能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三大教学环节通过从课堂的模拟,到见习的模仿,再到实习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沟通素养的培育是一个职业化与社会化成长的过程,因此,需要护理教育者与护理管理者从思想上、观念上对未来护理人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进行定位,只有把学校教育与职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沟通职业素质和适应社会需要人才。

【参考文献】

1Rosenstein AH.Nurse?physician relationship:impacton nurse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J]. Am J Nurs,,102(6):26.

2 何平先,熊诗华,李莹,等.护理本科教育与临床需求适应性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18(9):658.

3 蔡翥,汪凯.归因理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解读[J]. 卫生软科学, ,20(2):157?160.

4 刘登蕉,谢涛,廖伟坚. 中专护生人际关系与个性特征的调查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2):112?113.

5 吴玉.管理行为调查与度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85.

6 史瑞芬.护理人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3?115.

7 袁爱华,张彩虹,张宏玉,等.护理专业本科女生沟通能力及社会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7(4):355.

上一篇:先进党委自荐材料下一篇:数字校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