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事迹材料(推荐10篇)
赵安荣,女,1966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丰北河镇丰河村农民。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2006年9月,担任丰河村文书。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
输的创业精神。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
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 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与她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
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她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于是她决定在当地搞运输。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村里这么多人,都是老老实实种地,不也过的好好的,拿全家人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几万元钱去跑没有一点把握的运输,万一赔了怎么办?实无必要抓注一掷再冒风险。无奈何赵安荣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难有回头箭,始终没有“商量”的余地。好在这次抉择没有辜负她的一番苦心,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三、共同富裕,不忘帮富“穷亲戚”
在搞好白皮松苗圃种植,发展好运输业的同时,她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赵安荣不知为别人花了多少钱:有的贫困乡亲盖房子缺钱,她“赞助”2000元;村里哪个有病无钱医治,她就主动送去医药费„„,赵安荣夫妇义务赡养的6名孤寡老人,都得以颐养天年。她资助的4名贫困学生,其中2人已大学毕业;村里的贫困人,也渐渐脱离了生活的窘境。咱是党员,就该切实为乡亲们做点事。赵安荣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村里人看的
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李**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传授经验,并把自己的货运信息提供给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劝说下,丰河村村民石学军、祁小林和他一起搞起来运输。
每当提起赵安荣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她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篇二: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李宁,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2003年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2003年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2003年7月开始到2004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创新才有发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态沼气池是**市农户中最大的沼气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农业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的领导在这里召开了**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当地的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农民络绎不绝地到他家来参观学习。问他建这么一个沼气池,怎么能致富。他耐心地给农民朋友算细账,生产沼气,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柴近2万斤,如果用沼气酿酒可以节省烧柴10万斤左右,那么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节省200万斤薪炭林的烧柴,这是第一省;用沼气酿酒,就可以卖钱,酒渣可以喂猪,可以通过深加工的转化过程,成倍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粮食价格,这是第二省;沼气酿酒养猪,猪钱除了成本是净赚,猪粪可以继续做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渣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这都是白捡白赚得沼气项目钱。在场的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终于悟出了这里的致富经,许多农民朋友对沼气有了兴趣,开始建造沼气池。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04年秋,到2005年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在创业的历程中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在2年多的时间里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200多人,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总是腾出时间来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2005年4月的一天**接到远在西岗村一农户的电话,希望他能亲自去一趟他家,帮助解决在建沼气池中遇到的难题,**二话没说放下自己一天能挣上百元的活,搭车向西岗村驶去。西岗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岗顶上,距**村有30多公里,而且山高路窄,车只能送到山脚下,1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面对眼前的情况,**完全可以坐车返回,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望着眼前的羊肠小路和一眼看不见顶的山岗,依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西岗村的路。当他走到半山腰时,天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滑,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雨伴随着4月的冷风吹打在他的脸上,衣服也很快地湿透了,冷风刺透了他的湿衣。他义无反顾地前行,终于到了西岗村这位农户家,稍坐一会,了解情况后,就亲自帮助他安装、调试和解决沼气的一些其他问题。在此过程中,他手把手的教,认真仔细地讲,很快安装调试完毕,故障排除,其他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在休息期间又传授了一些自己学到的沼气技术和实践中的经验,使这位农户非常感激。临走时,农户拿出100元钱作为他的辛苦费。他硬是不收,他说:“我能为大家做些能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通过建沼气池来致富,帮助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应该做的。”**不仅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32户相继建起了沼气池,并都按他的模式设计建造,同时发展养猪业和无公害蔬菜,不同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些建沼气池的农户在建造中少走弯路,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各户进行指导,使一户又一户的农民朋友顺利地建成,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 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2005年至2006年,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篇三: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李**,男,198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 县**乡***村人,一名看似普通且文质彬彬的农村青年,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他不懈的努力,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花椒产业,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起示范带头作用
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李**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
地上进行了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他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玉米。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他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李**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玉米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得到了丰收。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能手。与他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20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20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
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李**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他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决定在当地搞运输。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村里这么多人,都是老老实实种地,不也过的好好的,拿全家人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几万元钱去跑没有一点把握的运输,万一赔了怎么办?实无必要抓注一掷再冒风险。无奈何李**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难有回头箭,始终没有“商量”的余地。好在这次抉择没有辜负他的一番苦心,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三、共同富裕,不忘帮富“穷亲戚”
在搞好双垄全膜沟播地膜玉米种植,发展好运输业的
同时,他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王大妈是个下肢残疾人,丈夫去世后,全家5个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老李全家3个人,妻子是个聋哑人,生活不会计划,仅靠老李一人种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便义不容辞地把这2户贫困户包了下来进行帮富。他帮助这2户贫困户搞好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使他们做到粮食自给有余。
1992年, 胡永陆从绩溪中学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他扎根农村, 从种植香菇入手, 逐步发展到流转承包土地, 发展规模化种植, 鼓励、引导村民和自己一起走出了一条依托食用菌生产致富的道路。2012年, 他与哥哥胡永正等人组建了“绩溪县中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4年参加了绩溪县首届新型职业农业培训, 通过培训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社发展的方向, 系统了解了食用菌生产、加工、储存、销售操作规程, 懂得了创新对农业企业的意义, 方向对了, 干劲足了, 短短几年, 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入社成员就已经达167户, 年产香菇200万棒, 产值1 200万元, 成为集技术研发、咨询推广、生产、收购储存、销售等产供销一条龙的示范专业合作社。让人不能不敬佩的是, 没有进入过大学深造的胡永陆, 20多年来始终坚持自学食用菌种植技术, 并热情参加食用菌生产种植的各类培训, 在磕磕绊绊中摸索前进, 如今已完全掌握了食用菌套袋生产、高温消毒、无菌接种、大田管理等关键技术, 成为一名响当当的食用菌种植能人。
1 情牵农户谋致富路
瀛洲镇巧川村属山区小村, 产业结构调整受到山区条件的制约, 农业资源短缺, 发展势头较慢, 集体经济薄弱, 部分农户生活缺乏保障。在此环境下, 中巧合作社慢慢发展壮大起来, 合作社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能否将合作社香菇种植的成熟模式向全县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推广, 形成规模产业, 增加贫困农户家庭收入呢?胡永陆这一设想与县委、县政府寻找精准扶贫突破口的思路不谋而合, 携手贫困户、发展合作社的启动工作得到了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4年3月, 县政府召开会议, 决定启动精准扶贫食用菌种植项目, 由中巧食用菌种植合作社负责, 对瀛洲、伏岭、板桥头三个乡镇内缺技术缺资金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试点, 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和合作社技术培训, 指导贫困农户开展食用菌种植生产。2014年经乡镇、村推荐选定瀛洲、伏岭、板桥头三个乡镇部分村的62户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食用菌种植项目, 发展香菇、木耳种植63亩, 63.05万棒。
食用菌产业是目前市场发展前景好的农业产业和农业下脚料再利用产业, 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为更好带领村民致富, 已担任中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的胡永陆与合肥市天都公司总经理丁伦保就有关香菇栽培技术进行研讨, 并提出在合肥推广仿天然林下栽培香菇, 拓展合肥香菇市场, 充分利用废弃的桑枝发展食用菌生产, 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2015年, 安徽天都公司和中巧合作社实现了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徽菇”香菇品牌, 并在合肥周谷堆建立“徽菇”销售配送中心, 年销售量达500t以上。
2 技术引领惠农增收
帮扶贫困户种植食用菌, 最主要是让贫困户既要取得效益又要让他们掌握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2014年合作社自身业务繁杂, 然而为指导好三个乡镇的62户贫困农户种植好香菇, 合作社派出精干的技术骨干蹲点指导。为便于贫困农户掌握大田生产的关键环节、温湿度指标等技术难点, 合作社专门印发小册子, 贫困户每户一份, 方便农户记忆和掌握。食用菌大量上市时期, 乡亲们只要是食用菌生产或销售的事, 只要一个电话打过来, 合作社从不推诿, 再忙也派出技术人员先解决难题, 为了让乡亲们生产出的香菇、木耳卖上好价钱, 合作社一班人走南闯北找市场。“食用菌合作社, 真是我们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今年生产香菇取得的好收成, 合作社功不可没”, 受益的乡亲们如是说。
在确定实施精准扶贫食用菌种植项目的62户贫困农户中, 因各户的劳动力结构、文化素质、健康状况等因素不一致, 合作社采取了两种模式进行运作, 一是农户自主种植的分散模式:合作社负责技术培训、指导, 鼓励、引导有闯劲、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自主种植生产、管理、销售, 合作社与这些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格收购合同, 在市场价低于成本价时, 合作社以6元/kg的保护价收购, 确保香菇顺利销售, 人心的稳定, 使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的保护和发挥。伏岭镇石川村的柯泳琴户, 自种了0.75亩计7 500棒香菇, 通过辛勤劳作收获5 250kg鲜香菇, 销售收入为3.9万元, 毛利润达到了2.5万元。二是合作社与贫困农户合作的集中管理模式。合作社把丧失劳动能力、没有市场营销能力、想脱贫又没有胆量或有疑虑的贫困农户组织起来集中种植管理香菇生产, 使没技术的在集中种植管理中学到技术, 没胆量的在集中管理中得到锻炼, 把他们逐步引导推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2014年在绩溪县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食用菌种植项目中有48户贫困户采取了集中管理这种模式, 共种植50.3亩香菇, 共收获鲜香菇32万kg, 销售收入达231万元, 除去种植大棚、管理费用等成本费用, 每个参与集中种植管理香菇项目的贫困农户有约4 000元的净利润分成。
3 超越创新永不止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市场化经济改革的深入及香菇种植的不断扩展, 受市场营销的影响, 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食用菌品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胡永陆和县农委科技人员经过市场调查和走访芜湖、宣城、合肥等地食用菌生产基地, 尤其是在芜湖参观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百菇园食用菌生产基地”。“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忠董事长介绍了他们实行大棚观赏循环栽培、建立科普实验基地、拓展“吾悦”农产品电商、开发采摘即食休闲旅游产品等发展模式, 这些为胡永陆进一步开拓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014年开始, 胡永陆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校企技术合作, 共同培育了“徽菇9号”、“徽菇10号”“徽菇11号”、“徽耳4号”等食用菌品种, 并通过了省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认定。他为合作社制定的《山核桃蒲壳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山核桃蒲壳香菇生产技术规程》、《桑枝栽培杏鲍菇生产技术规程》亦被列为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食用菌地方标准。2014年12月, 胡永陆负责的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家行政管理总局成功注册了“龙峰”、“徽菜宝”等商标。
2015年起, 胡永陆等人又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科技含量更高的“富硒香菇”, 并参与合作社研发利用山核桃蒲壳、油茶壳、桑枝、天然间伐林等农业下脚料作原料生产食用菌, 取得了技术突破, 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6项国家专利。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 “绩溪县中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探索出了一条成熟的生态循环经济新路子, 其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在安徽省同行居于前列, 也获得了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的认可, 2016年5月, 技术协会专家组决定在“绩溪县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省协会专家工作站”。
2003年,她多方筹措资金成立**市鑫龙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打拼,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10人小厂发展成为现有职工260人(其中女职工126人)的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公司占地面积86亩,固定资产3600万
元,现有3个厂区、6个加工车间、2个速冻间、2个速冻储藏间、14个恒温库(总库容5万吨),年生产加工能力3.5万吨,今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1530万元,利税217万元,产品全部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保鲜胡萝卜年加工出口量全国第一。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征地32亩,开发建设新厂区一处,拟分两期建设恒温库20座,目前一期10个恒温库已完成主框架建设。
近年来,她抓住全市实施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的有利时机,参与成立新儒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会成员,积极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基地发展模式,引导周边群众积极入社,提高他们参与区域化建设的组织化程度,现已发展社员1000多户。针对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和精细化要求高的特点,组织对社员进行定期培训指导,先后举办培训班10多次,其中培训妇女1000多人次,保证了区域化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档次,增强了社员入社积极性,目前已发展基地5040亩,带动本镇和周边地区1200多农户年增收3万余元,受益妇女达到1400余人。
一、临危受命,规范、理顺两委班子建设
20xx年前***是**村村委会主任,20xx年春夏之交**村与**村合并为**村,合并后全村人口2800人,耕地面积5700亩,***在支部换届选举中被选举为新合并村支部书记。合并前两村的经济情况差距较大,特别是作为小型村村干部领导一个新的大村,对他来说一个巨大的挑战。
上任伊始,他着手制定了针对两委干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村务政务公开制度,两委民主议事制度,并且带领遵守执行,加快了该村农民主化进程,向群众展示了一个清正廉洁的两委班子形象,为两委各项工作打下群众基础。
二、加强支部党建进程,党委支部各项建设
村党支部不但对两委成员严格要求,他们还实行对普通党员实施考核,对于违反党章和违法行为的党员绝不姑息,该教育的教育,该上报上级纪检的上报,为避免出现亡羊补牢的状况,他们定期请镇党委对全村69名党员进行政策、
法规的培训,使全村党性近一步加强,使党员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职权充分发挥,把支部建设真正落在了实处。
***同志带头与生活有困难的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有43名党员在帮扶结对子活动中发挥余热,在群众中树立了党的光辉形象。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平衡村民贫富差距
合并前两个村经济上各有特色,原许家村的棚菜生产为主导产业,原**村以养殖业为致富项目,两村都以水田为大田种植业支柱。20xx年开始,**同志带领群众在全村新建千头仔猪繁育场2个,半自动鸡舍3栋,年平均肉产量2万斤,蛋产量1万斤,鸡产量5000斤。
全村新打电井24眼,新发展水稻田400亩,生姜种植200亩,全年裸地菜产量突破10000斤。20xx年全村新建大棚47座,近70亩,全村蔬菜产量8万斤以上。
全村充分发挥运输业强劲势头,继续占领绥中运输业市场份额,目前全村有大货车105辆。
广泛开展劳务输出和剩余劳力就业的引导和安置,逐步清除村屯经济不平衡现象,减轻人民群众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产生的负面压力。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文化生活质量
在集体经济好转后,***同志带领两委成员修建了标准化支部,对村屯路面进行整修,全村村通油路达3公里,有线电视覆盖率达70%以上,全村电话普及率达85%,30%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全村有定点诊所2个,小学一所,80㎡以上标准化超市2个。
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村是六股河干渠最早受益村,全村水田达900余亩,自20xx年干渠用水不足,**同志一边多方筹措资金,一边到上级水利部门争取援助水泵、管带等设备,同时带领群众打井耕田,使全村水田及时插秧耕种,受到了广大群众和上级领导广泛的认可。
20xx年,**村历史遗留的机动地承包到期和一些历史原因造成承包户和广大群众的矛盾一触即发。**同志配合镇政府干部逐户做工作,调节各个矛盾,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终双方和解,避免了群访事件的发生和矛盾的扩大与激化。
——记石柱县冷水镇八龙村致富能手沈学祥
家住冷水镇八龙村双坝组的沈学祥是一名农村党员,同时也是一名致富能手。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拼搏,他在自己的村子建起了一座养鸡场,他说他的目标就是要自己富起来,同时带动全村的老百姓富起来。说起沈学祥的创业经历,可谓是道路多舛啊。沈学祥今年37岁,初中毕业后,他就告别家乡,背上简陋的行李,到湖北钟祥打工。他进了一家砖。
个养鸡场至少的投入上十万,哪有那么多钱呢?他想还是得积累资金再做打算,于是他在村头开了个小卖部专卖副食,另外,与家人一起种植黄连。2007年,沈学祥身上已有八万块钱的资金,但是开养鸡场还是不现实。当他正为创业办鸡场缺资金而犯愁时,冷水政府和八龙村委,积极协调、支持创业,从县上争取到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沈学祥又找到自己的兄长沈学富入股,这样资金的问题算是解决了。通过近半年的艰苦奋战,一个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圈养机场围成了,整齐的鸡舍也依次排好,随后沈学祥购回了2300余只优质鸡苗,创业的理想一步步成为现实。学习防疫技术,加工饲料……2007年底,养鸡场的纯收入接近十万。2010年,沈学祥就计划着进一步扩建养鸡场,扩大养殖规模,并利用自己的养鸡技术带动周围的乡亲一起致富。但创业发展资金问题仍然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这时候,政府及村委给他提供了信息并为其积极争取小额贷款,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沈学祥得到了小额贴息创业贷款18万元,帮其解决了创业难题。
沈学祥深深的感受到党和国家是自己坚强的后盾,在自己事业面临瓶颈的时候是党和国家给予了资金、技术及人力支持。这时候他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念头: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于是,他给基层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一年的培养和发展,2011年,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眼光,是人们对事物性质的判断,对事件发展前景的预测。一个人的眼光如何,往往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因此,新时代的农民有必要练就“三只眼”:
第一要有“信息眼”。当今,信息时代农村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储藏、运输等等,品种、质量、时间差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信息的作用举足轻重。谁能准确、快捷地把握和应用信息,谁才能成为赢家。就目前我国农业而言,市场信息对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影响非常显著。因而,多渠道掌握信息、辨清信息和运用信息是当今农民的必备素质。
第二要有“智慧眼”。“新农民”就要有新的知识和技术,有了新知识,再加以运用和发挥,才能获得理想的效益。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现代农业的专业知识,就没有资格成为新型农民。未来的农业,不仅是体力劳动,更是脑力劳动和智慧博弈。广大农民要想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就需要不断学习,掌握不断发展着的农业技术技能,科学的理财方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街道北张村一位普通的村民,现为昌乐祥光塑料有限公经理。2012年1月份,街道“树模范典型,建文明------”活动,经层层推选被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评为“创业致富明星”。
说起------同志的致富路,是从他种植蔬菜和西瓜大棚开始,由于他聪明勤奋,成为村里的种植能手,周围村庄的农民经常向他讨教种植技术,他都毫不保留地传授。随着种植蔬菜的面积增加,瓜菜销售成了难题。他针对这一难题,加入到了运销瓜菜的行列。由于信息闭塞,外地客房少,很多瓜菜还是很难卖出,特别是西瓜成熟旺季,西瓜拉不出去,眼看西瓜烂掉,瓜农们只得伤心落泪。于是他决定到外面闯一闯,拉上一车西瓜去了上海。吃了他送去西瓜的上海市民,都说昌乐的西瓜皮薄瓤沙,个头匀称,格外脆甜,到市场上到处寻找昌乐西瓜。于是上海果品市场上的瓜商主动和王去联系西瓜价格,要求带汽车到昌乐尧沟割瓜。他乐此不疲,带着上海的客户深入田间地头挑选割瓜。因为是种植行家里手,对西瓜的生熟程度,甚至哪块地里的西瓜脆甜,他都心能心知肚明,这也是外地客户所需要的,他还把客户安排在农里吃住,视客户为亲人,用一片诚心打动了上海客户的心,从上海来拉瓜的客户越来越多。由于他的信誉度高全国各地的客商也与他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西瓜的销售做巨大贡献,他也由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从2000年起,尧沟镇以及周边地区的大棚瓜菜产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形成了巨大规模性,并形成了专业的劳务、竹竿、肥料、种子、农膜等生资市场。面对农膜巨大 的市场需求,他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交通、产业、资源和市场优势,投资2500万元,成立了一家专业生产各种功能性农膜、地膜、大棚膜的昌乐祥光塑料有限公司。说起农膜没有技术含量那是假的,生产原料的配方比例即决定了农膜的质量,又决定着效益的大小。所以,先是高薪聘用了个懂技术专家,搞好开门红。由于公司自创立以来,一贯坚持“诚信经营、质量第一、真诚服务、友好合作”的经营理念,发扬“团结拼博、求实创新、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增长。形成了“规格全、品种多、批量大、交货快”的企业特色形象。目前企业在原有的生产基础上,选用日本、韩国以及以色列等国家的原装进口原料生产的灌浆膜,在消费者农膜评比会上获得 “优质推荐产品”的称号。并远销德州、莱阳等多个城市。该企业日产农膜20万吨。年主营业务收入6000万元,利税700万元。总之,财富是为有眼光的人准备的。正是有着这种与时俱进,紧跟市场的眼光才使得------同志一直走在村民致富的前头。见识开启致富门
王洪伟,男,1965年出生,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利街五星村农民。现任五星村治保主任、民兵连长,现在五星村大力发展种植业,现在是新利街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5万元左右。
现年47岁的王洪伟,一名看似普通且看似文质彬彬的农民,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通过他不懈的努力,现在村经营了一家为人服务的食杂店,承包了三十多亩的果树地也正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为农种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成为了村里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王洪伟说过,他的内心里很早就有了要创业的想法,农村是个很广阔的市场,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在前些年他和妻子石文丽商量,开起来一家小食杂店,不仅能为自己带来些利益,也可以为周围的邻居带了方便。他一边干着自己的小店一边还构思着自己的创业梦想。他不断的观察着发现种植果树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就萌生了种果树的念头,于是在经营食杂店的同时,王洪伟还承包起了30多亩地来种植果树。刚开始种植由于树种选择不好、技术的不熟练,又遭遇了病虫害,很多树苗甚至病死,产量很低,没赚到什么钱,还倒贴了不少钱。终于遭到了妻子和家人的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只开个小店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呢,但是他还是用他的坚持说服了他们,他认为有了梦想,而且向着梦想的方向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出成绩,绝对不能轻言放弃。凭着一股坚强的信念,他开始思索问题的关键所在,更加意识到学习种植技术尤其是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到网络上、书本中学习查阅相关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懂的地方请教村里有经验的老种植户,向技术员咨询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使他对的种植技术有了较为完善的了解。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三十多亩果树有了很好的产量,年收入可达到5万多元。
一、主要做法
㈠加强领导, 规范管理
一是成立了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 县农牧局、财政局、教育局、农广校等单位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 各部门加强协作, 互相配合, 为新型农民培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公开招标确定培训机构。根据培训要求, 筛选了具有农民培训资质, 培训能力较强的几个培训单位, 并进行了公开招标。最后确定县农广校、县农机校为项目培训单位。县项目办和培训机构签订了项目实施合同, 明确了培训任务和培训要求。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及时开展培训工作。为了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影响, 该县在全县项目区的乡镇和村组进行了广泛宣传, 并制定下发了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并对培训任务、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公示, 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㈡精心准备, 认真施教
一是聘用了一批高素质辅导教师。为了搞好培训, 该县从省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市农技中心、市畜牧中心、县属农口各单位聘任了64名兼职教师, 给他们颁发了聘书, 签订了工作责任书, 其中的1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三个讲师组, 负责集中培训时的授课, 其余为现场指导教师, 基本达到了每村1人。二是召开了专兼职教师座谈会和模拟教学活动。为了使农民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在培训前, 培训机构多次召开专兼职教师座谈会, 并开展了模拟教学, 就讲课的形式、内容、方法等问题深入探讨, 认真总结农民培训的特点和规律, 规范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准备了充足的教材和教学设备。培训机构先后自编教材2种, 购置教材9种 (共11个品种计2.5万册) , 编写和印刷科技明白纸共40种计4.5万份, 订购教学光盘64种计2500盘, 购置笔记本电脑、投影仪、DVD播放器、功放机等教学器材12台 (件) , 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㈢加强管理, 保证质量
一是加强了集中培训期间的教学管理。为参训的学员建立了学籍档案, 将学员的个人信息、家庭经营情况、培训情况详细记录。同时又建立了培训台帐, 把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认真记载, 由全部参训学员、培训教师、村主任签字后确认。台帐一式两份, 由培训机构和示范村各存1份。二是规范了现场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所有参训农民的家中设立了现场指导记录, 记载现场指导教师每次指导的时间、内容等情况, 经检查验收后作为指导教师领取补助和旅差费的重要依据。三是经常督促学员认真自学。培训机构为每位参训学员配发了书包、笔记本、钢笔、教材、光盘等学习用具, 要求学员利用空闲时间自学每次培训后的相关内容, 在下次培训时检查。对自学认真、笔记完整者给予一定奖励, 有效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㈣健全制度, 强化监督
一是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为了规范管理, 保证质量, 培训机构研究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制度、考勤制度、教师守则、检查验收制度和奖罚办法, 并在培训中严格落实, 用制度规范培训, 促进各项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认真落实绩效评价机制, 指导学员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绩效档案》, 特别注重对学员培训全程的引导和帮扶, 对示范村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的产业数量、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跟踪记载, 通过对比分析, 真实反映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 体现培训的效益。三是严格网上监控管理, 各培训单位每季度将参训学员的个人信息、联系方式、培训情况及时上报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网上监控系统, 确保培训不走过场。
二、取得成效
㈠加快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通过项目实施, 促进了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地膜洋芋高产栽培技术、暖棚养殖、畜禽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训项目区畜禽良种化程度达到了95%以上, 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了3个~5个百分点。
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项目实施, 有利于农技人员了解群众需求和农业生产实际, 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使广大农民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中得到实惠。仅2009年培训中就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1820多件。
㈢提高了学员依靠科技致富能力, 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通过培训, 使广大学员不但学到了从事主导产业所需的生产技术, 提高了生产效益, 同时还学到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了骨干学员的经营管理能力, 造就了一大批种养能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㈣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通过项目培训, 项目村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养殖专业户、种植专业户越来越多, 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 带动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效益, 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㈤为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输出创造了条件
请坐下。
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前来为我们传经送宝的报告团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
根据中宣部的统一要求和省委宣传部的安排,今天上午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在这里隆重举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对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专门作出批示。昨天晚上,市委副书记///等领导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亲切会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高度评价了他们的突出业绩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并要求全市上下大力学习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经验,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市委领导的要求,学习好、领会好报告团的先进经验,抓好贯彻落实。我们要把报告团的先进经验带回去,传达给广大的农民群众,促进我市的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报告团是昨天上午在///作了来我省的首场报告后来我市的,今天这场报告是在我省的第二场报告,也是最后一场报告。之后报告团将赴全国部分省市继续进行巡回报告。
今天在主席台就座的报告团成员有:报告团团长、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张剑同志,副团长、农业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同志,//省//县/河村农民//同志,/////同志,/
报告团陪同人员有:省委宣传部///同志,省农业厅机关党委书记///同志。
出席今天报告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有市委副书记////同志。
下面向报告团全体同志献花。
参加今天报告会的有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市直农、林、水系统的机关干部,泰山区、岱岳区农、林、水系统的干部职工和群众代表共同340多人。
“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经验报告会现在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报告团成员为我们作报告。
首先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让农民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种粮也能致富》;
请////同志作报告,她报告的题目是《牢记党的宗旨,永远做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做农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永做群众致富排头兵》;
请///同志作报告,她报告的题目是《带领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请///同志作报告,他报告的题目是《科学种田奔小康》。
下面请市委副书记///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刚才,///书记对这次报告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这次报告会的指导意义,深刻阐述了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台的重要性,并对下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了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
(结束语)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报告团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散会。
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先进事迹报告上的讲话
(3月28日)
同志们:
刚才,报告团的8位同志为我们作了一场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鼓舞。他们的事迹和经验虽然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他们都长期奋斗在农业第一线,依靠诚实劳动,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展现了共产党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他们是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实践者,是我国亿万农民群众的杰出代表,无愧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大家知道,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几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果不
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且必将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延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国,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更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大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工作要求;既是重大的经济部下,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农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就。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50元,增长6。9。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农业和农村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三农”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市,有农业人口378.8万人,占总人口的69.3,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市,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宣传中央和省市委扶持“三农”的有关方针政策,宣传农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重视和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着力营造城乡统筹发展、工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营造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保护农民的良好氛围,营造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的良好氛围,使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要关注“三农”问题,还需要积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民优秀人才。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除了认真落实好党的各项政策外,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敢于和善于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和带头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认真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扶持、关心、爱护和支持农村人才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鼓励人才成长、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养,努力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市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同志们,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城乡统筹、保护耕地、稳定粮食、加快调整、增加收入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为开创我市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市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农民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主持词》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在农民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主持词。
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且必将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延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国,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更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大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工作要求;既是重大的经济部下,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农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就。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50元,增长6。9。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农业和农村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三农”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市,有农业人口378.8万人,占总人口的69.3,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市,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宣传中央和省市委扶持“三农”的有关方针政策,宣传农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重视和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着力营造城乡统筹发展、工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营造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保护农民的良好氛围,营造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的良好氛围,使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要关注“三农”问题,还需要积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民优秀人才。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除了认真落实好党的各项政策外,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敢于和善于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和带头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认真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扶持、关心、爱护和支持农村人才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鼓励人才成长、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养,努力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市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推荐阅读:
农民增收致富 远教平台帮助07-23
脱贫致富带头人事迹10-05
最美农民事迹材料10-24
农村致富能人典型材料06-10
老区脱贫致富经验交流材料06-13
创业致富典型06-12
致富具体措施办法07-03
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和谐05-27
脱贫致富电影沂蒙老兵观后感心得11-14
党员创业致富五年工作规划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