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薪酬制度完整范本(精选9篇)
时间:2010-02-26 | 来源:世界工厂网 | 责任编辑:飞儿 | 阅读: 本文对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一个范本进行了具体阐述,以供参考。
为规范企业及企业各成员的薪酬管理,充分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特制定本薪酬管理制度。
一、制定原则
(1)竞争原则:企业保证薪酬水平具有相对市场竞争力。
(2)公平原则:使企业内部不同职务序列、不同部门、不同职位员工之间的薪酬相对公平合理。
(3)激励原则:企业根据员工的贡献,决定员工的薪酬。
二、适用范围
本企业所有员工
三、薪酬构成 企业薪酬设计按人力资源的不同类别,实行分类管理,着重体现岗位(或职位)价值和个人贡献。鼓励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共同致力于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共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1.企业正式员工薪酬构成(1)企业高层薪酬构成=基本年薪+年终效益奖+股权激励+福利
(2)员工薪酬构成=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各种福利+津贴或补贴+奖金
2.试用期员工薪酬构成 企业一般员工试用期为1~6个月不等,具体时间长短根据所在岗位而定。员工试用期工资为转正后工资的70%~80%,试用期内不享受正式员工所发放的各类补贴。
第四、工资系列
1.企业根据不同职务性质,将企业的工资划分为行政管理、技术、生产、营销、后勤五类工资系列。员工工资系列适用范围详见下表。
工资系列适用范围表
工资系列 适 用 范 围
行政管理系列 1.企业高层领导
2.各职能部门经理
3.行政部(勤务人员除外)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审计部所有职员
技术系列
产品研发部、技术工程部所有员工(各部门经理除外)
生产系列 生产部门、质量管理部门、采购部门所有员工(各部门经理除外)
营销系列
市场部、销售部所有员工
后勤系列 一般勤务人员如司机、保安、保洁员等
第五、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标准的确定
1.基本年薪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它是由个人资历和职位决定的。该部分薪酬应占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薪酬的30%~40%。
2.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由薪酬委员会确定,确定的依据是上一的企业总体经营业绩以及对外部市场薪酬调查数据的分析。
第六、年终效益奖 年终效益奖是对高层管理人员经营业绩的一种短期激励,一般以货币的形式于年底支付,该部分应占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薪酬的15%~25%。
第七、股权激励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激励手段。股权激励主要有股票期权、虚拟股票和限制性股票等方式。第八、一般员工工资标准的确定
1.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根据该岗位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工资标准。企业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制,根据各岗位所承担工作的特性及对员工能力要求的不同,将岗位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2.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根据企业经营效益和员工个人工作绩效计发。企业将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五个等级,其标准如下表所示。
绩效考核标准划分
等级 S A B C D
说明 优秀 良 好 合格 差
绩效工资分为月度绩效工资、绩效奖金两种。月度绩效工资:员工的月度绩效工资同岗位工资一起按月发放,月度绩效工资的发放额度依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确定。绩效奖金:企业根据经营情况和员工一年的绩效考核成绩,决定员工的奖金的发放额度。
3.工龄工资 工龄工资是对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所给予的一种补偿。其计算方法为从员工正式进入企业之日起计算,工作每满一年可得工龄工资10元/月;工龄工资实行累进计算,满10年不再增加。按月发放。
4.奖金
奖金是对做出重大贡献或优异成绩的集体或个人给予的奖励。
5.员工福利
福利是在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以外,为解决员工后顾之忧所提供的一定保障。
6.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企业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规定为员工缴纳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
7.法定节假日
企业按照《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为员工提供相关假期。
8.带薪年假
员工在企业工作满一年可享受×个工作日的带薪休假,以后在企业工作每增加一年可增加×个工作日的带薪休假,但最多不超过×个工作日。
9.其他带薪休假
企业视员工个人情况,员工享有婚假、丧假、产假和哺乳假等带薪假。
第九、津贴或补贴
1.住房补贴
企业为员工提供宿舍,因企业原因而未能享受企业宿舍的员工,企业为其提供每月×××元的住房补贴。
2.加班津贴 凡制度工作时间以外的出勤为加班,主要指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加班,以及八小时工作日的延长作业时间。
加班时间必须经主管认可,加点、加班时间不足半小时的不予计算。其加班津贴计算标准如下。加班津贴支付标准
加班时间 加班津贴
工作日加班 每小时加点工资=正常工作时间每小时工资×150%支付
休息日加班 每小时加点工资=正常工作时间每小时工资×200%支付
法定节假日加班 每小时加班工资=正常工作时间每小时工资×300%支付
3.学历津贴与职务津贴
为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提高工作技能,特设立此津贴项目,其标准如下。
学历津贴、职务津贴支付标准
津贴类型 支付标准
学历津贴 本科 ×××元
硕士 ×××元
博士及以上 ×××元
职务津贴 初级 ×××元
中级 ×××元
高级 ×××元
4.午餐补助
公司为每位正式员工提供×元/天的午餐补助。
一、调研企业简介
金石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化肥化工企业, 其主导产品有尿素、结晶硝酸铵、多孔粒状硝酸铵、纯碱等。城峰公司是泰国万浦投资集团旗下的外商独资企业, 年发电能力3.5亿千瓦时, 年供热量400万焦。久强公司是国内著名的混凝土外加剂研发生产企业, 合成外加剂年生产能力26余万吨。
二、调研企业薪酬制度
金石薪酬结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其他工资三块组成。基本工资占百分之四十, 二百至八百元不等;基本工资又由技能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组成。技能工资标准按照学历划分, 大专学历以下为47元、大专学历为55元、本科学历为60元、研究生则为76元。岗位工资共分16个岗级, 岗级越高工资越高。最低为1级岗位工资160元;最高为16级岗位工资为550元。级数越高极差越大, 相邻极差为10到50元之间。工龄工资随着工龄每月增长6元。绩效工资与产量、效益、消耗等因素相关, 占总工资比重百分之六十, 为500到3 000元不等。其他工资则由中夜班费 (每晚12小时28元) 、值班费 (10元每晚) 、卫生费、福利、安全奖、百日赛、绿色通道 (人均2 000~3 000元) 。中层以上干部是年薪制, 副处 (3.8~5万) 、正处 (4~8万) 。
诚峰薪酬结构由岗位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组成。岗位工资占百分之六十。工龄工资占百分之十七, 每年最低五十元并逐次增加, 各岗位相差20元左右, 最高封顶至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占百分之十七, 根据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确定。其他工资由加班费 (按国家规定) 、福利 (五险一金) 、专利奖金 (专项考核) 组成。公司工资保密。
久强薪酬结构较为简单, 不同人员薪酬制度不同。后勤人员工资由档案工资以及系数工资组成。档案工资人均700元, 事病假就只有该工资。系数工资由系数决定, 单位系数工资为580元, 采购员、会计、司机为1.1级, 一般办事员为1级。生产工人工资由计件工资、奖励工资构成, 每月每人1 500元。计件工资公司对生产科以40元/吨核算, 生产科对各车间核算:合成车间34%、干燥车间45%、试验车间6%、机修车间15%, 车间根据有效时间产量对班组核算, 班组对个人核算。奖励工资则占总工资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管理干部工资由岗位工资、职务补贴、奖金构成。岗位工资:中层副科为1 560元、正科为2 000元;高层副总为2 800元、正总为3 600元。职务补贴:中层副科为300元、正科为400元;高层副总为900元、正总为1 200元。奖金是由老板红包形式发放, 不公开。
三、结论
1.检验薪酬制度好坏的唯一标准是是否与本企业相适应。检验薪酬制度好坏的唯一标准是是否与本企业相适应。薪酬的设计应以人为本, 兼顾各方面利益, 这就出现每家企业都具有自己特色的薪酬制度。一味追求符合某一或某几方面利益的薪酬制度, 是狭隘的、落后的、可操作性差的。
2.企业的薪酬体系由不同的薪酬制度组合而成。在三家企业中, 每家企业针对不同的员工设计不同的薪酬, 根据组织结构设计不同的薪酬制度, 例如:金石和诚峰的中层以上干部都采用年薪制, 其他员工采用统一的薪酬制度;久强针对不同的员工设计了四套薪酬制度。
3.企业的薪酬制度复杂程度与企业历史, 规模相关。一般经改组后的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 如金石, 其薪酬制度都较为复杂和繁琐, 然而新型规模较小的企业, 如久强, 其薪酬制度简单明了。这主要是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 历史复杂的, 往往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这就导致薪酬很复杂, 来适应复杂的企业。
4.工资体系中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比例不确定。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调整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比重, 不同岗位采用不统一的比例, 一般企业历史悠久的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五五分成, 而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会将该比例调至四六分成, 如金石的工资体系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四六分成。对于新型企业, 由于企业负担较轻, 为了吸引人才, 往往会调高固定工资的比例, 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六四分成, 如诚峰的工资体系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六四分成。
摘要:薪酬制度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薪酬制度。为了实地调查企业薪酬制度, 相继走访了三家企业——金石公司 (简称金石) , 城峰公司 (简称诚峰) , 久强公司 (简称久强)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 通过对薪酬调查信息进行核对、修正、分析、归纳, 总结出企业薪酬制度几点结论, 为薪酬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薪酬,制度,薪酬调研
参考文献
[1][美]Joseph J.Martocchio.战略薪酬管理[M].杨东涛, 钱峰,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关键词:薪酬 薪酬管理 激勵 内在薪酬
薪酬,是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组织那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也包括无形收入,如组织认可、培训和开发的机会及晋升等。薪酬实质上是组织和与员工之间的一种交易。员工为组织付出自己的劳动,组织为员工发给提供货币或非货币的报酬。
一、薪酬的作用
1、薪酬的功能—员工角度
(1)经济保障功能。员工的薪酬水平决定着他们的生存、营养和文化教育的条件,是保证企业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因素。
(2)激励功能。薪酬作为员工和组织之间有形契约的一种载体,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及工作绩效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调节功能。薪酬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合理调整。
(4)吸引和留住人才。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对于吸引和留住组织的核心人才具有经济杠杆的作用。
(5)员工价值的一种识别因素。有效薪酬可以培养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而薪酬水平的高低则往往被视为员工个人价值和职业成功的一种社会信号。
2、薪酬的功能—组织角度
(1)控制运营成本。组织既要对其核心人才支付有吸引力的报酬来吸纳和激励他们,同时也要控制人工成本的支出,通过做出不同贡献的员工给以不同的薪酬水平,以达到有效控制运营成本的目标。
(2)促进组织发展战略的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突破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模式才能构建新的薪酬激励机制,才能引导挥员工关注生产力和竞争力,企业才能形成具有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以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3)对员工的激励导向性作用。薪酬体现员工的自身价值被认可,且薪酬有一部分与业绩直接挂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浮动工资或绩效工资等。
二、国内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薪酬形式不够全面。企业一般薪酬以工资为主要形式,结构单一,缺少其他激励形式,如劳动分红、带薪休假等。
2、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经营者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不大,薪酬决定因素中,代表身份的工龄和资历占重要地位,而与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企业员工工资外收入基本是以补贴和奖金的形式平均发放,造成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3、福利设计缺乏弹性。我国企业提供的福利都是固定的,福利设计并没有真正让员工参与进来,缺乏灵活性。
4、考核不科学,激励作用发挥不大。绩效考核问题较多,不能如实反映各个员工的实际情况。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决定是否通过晋级满足员工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的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的建立
1、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应该满足以下原则:
(1)公平原则:薪酬需要实现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员工公平
(2)竞争原则:组织提供的薪酬水平在人才市场上有吸引力
(3)激励原则:薪酬体现出职位对组织贡献的大小
(4)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薪酬的制定要考虑到各种内外因素
2、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需要明确薪酬的影响因素:
(1)战略。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竞争战略,战略性薪酬需要随组织发展阶段的变迁而调整,并为不同阶段的竞争战略服务。
(2)职位。不同的职位在在工作要求、工作责任、工作条件和胜任条件等表现不同,这种差异是组织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必须考虑的客观因素。
(3)资质。资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出发点,但是资质最后必须体现在能带来优秀绩效的行为上。
(4)绩效。他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绩效可以衡量员工对组织所做出的贡献,同时,薪酬水平也直接、明显地反映绩效水平的高低。
(5)市场。市场薪酬水平为组织指定薪酬战略策略提供了宏观的外部参照。
3、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必须有一套合理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
(1)在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之前进行薪酬调查和职位评价,有助于设计更合理的薪酬体系。
(2)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要继续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摒除附着在企业上的政治,社会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
(3)企业必须从战略的层面来看待薪酬管理
①成本领先战略。降低成本,鼓励提高劳动生产率,详细而精确的规定工作量。
②产品差异化战略 。强调创新,把重点放在激励工资上,以此鼓励员工大胆创新,缩短从产品设计到顾客购买产品之间的时间差。
(4)建立灵活的奖励和公开化的薪酬支付制度。根据员工表现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奖金数额,让员工有成就感和动力。公开,透明化的薪酬支付制度才能让员工感到平等。
(5)重视内在薪酬。对于知识型的员工,内在报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有相当之大的关系。因此,企业组织可以通过工作制度、员工影响力、人力资本流动政策来执行内在报酬,让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样,企业减少了对好的薪资制度的依赖,转而满足和推动员工,使员工更多地依靠内在激励,也使企业从仅靠金钱激励员工,加薪再加薪的循环中摆脱出来。
(6)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健全的增资机制。 我国企业应将西方国家人性化的福利项目与我国的实际结合,不断推出多元化的符合中国特点的福利项目,尤其是那些满足员工丰富需要,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福利项目,如教育福利等。
四、总结
运用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制定合理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一套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反映出员工的价值,使其感到公平和满意。公平公正的激励可增强员工的自我认同感与成就感,同时,也会使员工产生危机感,促使员工大多要求进步,主动调整自己,或者更努力工作以求受到企业的重视和肯定。这样有利于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长远发展,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翼,梁斌.浅谈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J]
[2]祝孔海.中国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研究[J]
[3]叶向峰.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J]
一、薪酬管理基本原则:本企业依照国家政策和法规,参照市场劳动力价格和本公司经营状况,合理制定员工薪酬标准。
二、基本工资(下为参考文案)1.按员工所在职位的类别、级别制定相应的工资类别,员工获得基本工资的条件是完成本职任务,履行自己的职位职责。2.普通员工的基本工资起点为600元,每满一年本企业工龄增加80元;机修组长的基本工资起点为1200元,每满一年本岗位工龄增加80元;岗位主管的基本工资起点为1500元,每满一年本岗位工龄增加120元;副总级的高管层基本工资起点为2800元,每满一年本岗位工龄增加180元;总经理基本工资起点为3800元,每满一年本岗位工龄增加280元;
三、奖金分配1.奖金总额 =(当月实际营业收入 – 当月基本营业收入指标)х10%2.员工奖金 = 奖金总额 х 员工奖金分配系数
员工(不包括试用期员工)奖金分配系数总经理副总级岗位主管班组长一线员工其他员工
8%6%4.5%3%2%1.5%
四、本汽修厂未完成当月基本营业收入指标时,员工可享有基本工资。管理层的员工按欠收指标的分配系数用顺减法减去其基本工资.以求充分体现,管理层的职责所在.五、本汽修厂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积极改善员工的食宿条件,稳步提高员工的各项津贴和福利待遇水平。
六、本汽修厂为员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七、本汽修厂免费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对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企业为其提供高等学历教育的助学奖励。
这是由资料站为您提供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文章里叙述了最新颁布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讯息,希望能帮到你!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对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薪酬结构不尽合理、薪酬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国务院国资委自2003年成立至今,一直高度重视中央企业薪酬管理工作。
十年薪酬改革与时俱进
国资委成立之初,针对中央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有任命没有明确任期,有职务没有严格考核,薪酬同业绩不挂钩的状况,在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与所监管的中央企业全部签订了2004经营业绩责任书,同时启动了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与经营业绩考核相配套,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进行了规范,中央企业薪酬管理工作开始步入规范运转的轨道。
2004年6月,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由基薪、绩效薪金和中长期激励单元构成。基薪是企业负责人的基本收入,绩效薪金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以基薪为基数,根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级别及考核分数确定。这套办法明确了负责人的薪酬必须与业绩考核结果挂钩,提出了对企业负责人薪酬规范管理和挂钩的具体措施,薪酬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2008年9月,国资委会同中组部共同制定、下发了董事会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董事会、董事评价办法,逐步由董事会选聘、考核经理人员,决定经理人员薪酬。
2009年9月,国资委会同中组部、监察部、人社部、财政部、审计署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以建立健全中央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01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转报国资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企业国有资产法,而且明确提出,建议建立央企薪酬管理公开机制。
8月中旬,国资委正式颁布实施《中央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明确央企安全生产考核将与负责人年薪和级别挂钩。
地方改革方案先行先试
记者了解到,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企领导人员薪酬和职务消费监管问题,多地国企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上海在方案中提出,要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企业效益、发展目标联动,行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并运用制度加科技方法,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
北京在《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将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领导人员薪酬水平,建立与经营管理业绩和风险责任紧密挂钩、与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相适应、与选任方式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同时还将强化国企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企业领导人员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根据领导人员选任方式的不同,多地还区分了不同的薪酬确定方式。其中,天津提出,对市场化选聘的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可根据人才市场及公司情况采取协商的方式确定。对行政任命的高级管理人员,根据两低于、两挂钩原则,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等。
对于目前实行的国企薪酬制度,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现代股份公司负责人薪酬的高低应该是由市场决定的,是由公司董事会根据对经营者的考核指标体系确定的。
刘纪鹏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外资、私人独资还是国企,只要是追求营利的现代公司,都要遵守聘请人才的一般标准,而不能简单地把他们当做公务员或者蓝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薪酬激励考核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现代公司治理的内涵,这个制度的完善需要国企实现分类,并且在营利性国企当中与外资、民营等企业遵循同等的标准。
安科 6208011600
12009年9月到12月之间,我到会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参加工作实习,主要从事行政总监助理的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对民营企业的薪酬模式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尝试对该公司的薪酬制度进行改进,提出了人事薪酬方面的相关意见,为该公司的正规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通过在公司的实习,我也了解到了企业与行政机构运作管理之间存在的异同,为我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较大的收获。下面我将相关的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习公司的基本情况
会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从事有色金属贸易的民营企业,主要内设贸易部、投资部、网络事业部和行政部。我在该公司实习时主要在行政部工作,作为行政总监的助理,帮助其解决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从该公司的架构来看,该公司以业务构成划分公司结构,针对不同业务类别进行组织构建,各部门的职能划分较为单一,业务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大,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凝聚力需要增强。从职员的薪酬来看,薪酬体系也较为简单,薪酬的计算方式不够严谨,薪酬的正常晋升缺乏明确的途径,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薪酬激励体系和绩效管理模式,薪酬在业务工作中的激励效果不是很强。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较为初始的阶段。
二、实习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作为一个中小型民营企业,会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存在着国内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普遍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招聘上随意性比较多,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该企业对每个岗位没有指定相对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对岗位的划分比较模糊。职员在公司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要顾及很多方面的情况。致使人力部门在招聘针对性不强,在描述岗位需求时不能非常准确的描述,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岗位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对岗位要求有时高于岗位实际需要的工作能力,薪资又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导致可以胜任的人员不具备招聘条件,参加招聘的人员往往又不满足于公司所提供的薪酬;二是薪酬设计不科学。该公司在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对与薪酬和福利的区分比较模糊,在薪酬设计中对于绩效激励的因素没有进行前期的考虑,薪酬中缺乏正常晋升的通道,对于人才的稳定性需要加强;三是考核奖励非制度化,随意性很大。该公司虽然有员工手册,但对员工的奖惩的管理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没有确定规范的奖惩办法,对员工的处罚和奖励往往出于领导的好恶,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
三、实习期间对该公司薪酬制度提出的建议
根据我在该公司实习的情况,我对公司行政总监提出,可以设计更为合理的职位序列和薪酬体系。首先完善公司职位序列,根据部门分工不同,将该公司的职位分成三大类,一是行政类,主要管理层和基层文员;二是技术类,主要包括网络事业部和其
他技术类员工;三是业务类,主要包括贸易部和投资部得员工。每个大类的员工中再根据岗位的不同指定每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素质,明确岗位具体工作,做到因岗择人,岗位工作目标和考核要求明确,为进一步的工作等级和绩效考核的规范化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改变过去较为随意的招聘模式,由突击性招聘转变为计划性招聘。行政部门定期向全国公司发布人才需求计划,编订一个阶段的人才需求规划,分期分批按计划推进人才招聘。完善公司人才储配,搭建起明确的人才发展途径。进一步规范公司的人力构架,保证每个员工在公司中都有发展的方向和通道,确保公司人才结构相对稳定,以保证在一个阶段内公司的发展不受影响。
其次根据职位分类,确定每种分类的薪酬构成,把过去较为模糊的薪酬分为薪酬和激励两个部分。再把薪酬分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级别工资。基础工资根据员工进入公司时的学历、相关岗位工作经验作为定级标准,日后随着在本公司工作时间的延长逐年递增。确保工资有正常的增加;岗位工资主要决定于你进入公司选择哪一个大类的工种,即技术类、业务类和行政类。每个大类定位十个级别。新进入员工从每个大类的第一级做起。管理层从行政类第六级做起。公司内部员工希望在不同工种之间调换时,新岗位工资按旧岗位工资金额相同档次第一档次方法,确保工资发放的公平性和内部岗位流动的可能性,岗位工资的晋升满三年一次,晋升比例为三年内考核合格员工总数的50%,当年
未晋升的,下一继续参加晋升;级别工资主要是对工作绩效的考核,员工的工作绩效与级别工资挂钩,每年考核等次在合格以上的员工的30%可以晋升级别工资。不同岗位之间转换时级别工资与岗位工资一样,实行第一级调整的措施。级别工资的确定主要是为了促进员工在业务成绩上的追求。在工资的激励部分,把每月的绩效考核结果与该部分工资结合起来,提高每月的激励效果,做到工作量与工作收入相符。
同时,在工资设置的过程中,行政类职位,岗位工资和级别工资占主要部分,一到五级的岗位和级别工资较低,主要针对普通行政人员,六级以上工资增高,主要针对中层管理干部。同时对六级以上的行政类岗位,增加公司整体绩效的激励,激励中层管理人员扩大全年的业绩增长动力;在技术类岗位上,增强基础工资的成分,扩大工作工作年限增加工资的增长幅度,保证能够留人鼓励员工在相关岗位上长时间工作,增加创新项目的专题激励,把技术创新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激励到个人、同时提高技术工种整体在创新方面的激励力度,提高部门整体活力;在业务类岗位上,淡化岗位、级别工资的因素,强化激励罂粟,主要针对净利润率的业绩的考核,提高业务岗位员工扩大销售业绩和投资回报的冲动,充分调动岗位员工积极性。
同时普通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把基本的福利待遇进一步提高,保证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
四、实习的心得和体会
民营企业与行政单位的差别较大,同时又不同于国有企业,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模式。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没有得到业主的普遍认可,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他们对“向人力资源要效益”的观念的认可和接受。同时,我也学习到了民营企业中对工作的积极、管理模式的人性化等优秀的理念,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民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主要更多地关注两个方面,如何最大第控制成本和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这就决定了他们在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上有着先天思维定式,即如何能够用最少的钱用到有用的人,这种思维定式一方面给予一些有能力但学历等条件不是特别过硬的人才一些机会,使得他们能够通过相对开放的环境进入到工作的领域。但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对高等级人才的不放心使用和部分民营企业无法给予人才更高的发展空间正是因为这种对人力资源投入不够的思想所限制。
一、电力企业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薪酬分配主体地位。电力行业属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也是相对垄断的行业,电力企业多为国有企业,由于电力的特殊属性,电力企业竟要承担社会责任也要以市场主体地位参与竞争。一方面电力企业的财政决定权仍或多或少地由政府掌控;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又需要掌握内部分配薪酬制度改革的自主权。政府行政手段的干预也使得电力企业的薪酬管理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势必影响改革的效果与质量。
2.绩效考核推行阻力大。电力企业部门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工作任务差异很大,行政部门与技术部门、野外作业部门工作强度迥异,非常规性任务多、突发事件多,工作成果难以量化,社会效益难以评价,经济效益具有核算周期长、部门协作等特点。因此,电力企业的绩效考评比其他行业更为复杂,推进更为困难。一些电力企业的绩效考核经常是停留在制度层面,贯彻落实困难重重。突出问题有:考评指标权重设置难以平衡,造成量化指标可操作性不强;绩效考核主观性较强,人为干扰因素过大,考评结果往往严重失真;大锅饭、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成为绩效量化考核分配改革中最大的阻力所在。
3.不合理的薪酬制度造成人才流失与人才浪费。电力企业大都属于技术与资金密集型行业,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长久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但不合理的薪酬制度一方面造成现有人才因无法得到与付出相适应的回报而流失;另一方面无法吸引企业急需的人才。一些电力企业的绩效考核基本还维持在德、能、勤、绩、廉方面,没有结合部门实际与岗位实际,形式上的内容多于技术性认可,这极大地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先进制造、智能电网、互联网、绿色技术突飞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级技术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人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方面高层次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企业赋闲人员过多、机构臃肿不堪,缺少人才施展的平台与文化,薪酬制度也无法体现能者多劳,造成人才有劲使不出。
二、电力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
1.打破大锅饭,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个人能力和工作业绩的差异必将在薪酬上体现差别。员工对于薪酬水平的高低、薪酬差别的大小哪一个更为关注?研究表明:员工更在乎和相同岗位的其他员工做薪酬对比。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薪酬管理, 只有科学、合理、公平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才能使人才的能力发挥出来。薪酬制度改革必然要从平均主义的工资管理中摆脱出来,才能给人才以活力,将生产力彻底解放。薪酬制度体系改革必然要与绩效改革为依托和基础,必须科学合理确定岗位的价值、明确岗位的职责、量化岗位的工作任务。员工的学历、资质、职级、岗位、业绩、贡献等都应该在薪酬体系中明确清晰地体现。
2.薪酬管理信息化。如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薪酬管理系统具有复杂、敏感等特征,在确保严谨的前提下,效率便成为影响工作的主要因素。人工方式进行薪酬核算耗时费力,且大量数据任务情况下准确度也不高,对于绩效考核、出勤、奖金的核算等也有很多困难。薪酬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软件系统统计人工成本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从而掌握薪酬激励的力度。
3.薪酬制度要以人为本。电力企业应重视员工与企业共享利益,如果员工不能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会导致忠诚度降低,如果仅在高管与核心人员之间分配利润成果,将导致劳资冲突。激励职工发挥最大潜能、调动职工积极性是电力企业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的根本,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就是要重视人、激励人、吸引人、留住人。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三个环节构成了价值链。其中价值评价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只有明确员工创造了何种价值、创造了多少价值,才能实现价值分配。电力企业要从员工的创造价值出发进行价值评价,价值评价可以有职位分析评价、能力技能评价、职业素质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为标准进行,必须发挥以人为本的分配理念,以全面激励人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确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是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并进行有效调节的机制。它包括市场化选拔方式、使用方式、考核方式、奖惩方式、辞退方式等的有机体系。随着电力企业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员工已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选用,但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企业经营管理者等高层的市场化选聘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大多为行政任命。
5.薪酬激励策略。薪酬激励就是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其潜能充分发挥,促进效率提高,最终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的需求主要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充分展示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社会认可和尊重。由于员工需求层次不同,电力企业薪酬激励措施应围绕企业发展目标与战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激励方案。一方面是薪水、福利待遇、津贴的激励,另一方面就是工作的认可度、成就感、个人价值、晋升机会等。
三、结束语
电力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以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合理地设计薪酬制度,将重视人才、激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以人为本理念贯彻落实在薪酬分配制度中,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励员工发挥最大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贾翠庆.电力企业深化应用绩效考核面临的困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
[2]蔚翔.浅谈我国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制度[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5)
[3]Campbell.J.P.Modeling job performance in population of jobs[J].Personnel Psychology,1990(2)
[4]郭钟泽.人本理念在薪酬分配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2(4)
编者按:
IT业是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最迫切的行业之一,然而,纵观目前我国的IT企业,却存在着员工离职率高、满意度低的现象,降低员工敬业度的主要原因在于薪酬,因此设计科学的薪酬模式便成了需要重视的问题。
中国IT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和市场机遇日渐强大,对人力资本的依赖程度也与日俱增。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翰威特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EricFiedler指出:“更多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人才供给成为最大的危机。”据翰威特在“2005年年度亚洲雇主评选活动”中的调查表明,驱动员工敬业和公司业绩的最重要因素是薪酬(58%)。纵观国内IT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诸多不完善很可能成为它们未来规模扩大的瓶颈。
薪酬不合理引发员工离职
华信惠悦(2004年)和前程无忧(2005年)调查报告显示,国内IT企业不仅一度领先的薪酬差距与其他行业日趋缩小,平均薪酬也落后于整个行业。以上海为例,国内企业的软件工程师的薪资,仅仅是在欧美企业同行的一半。这造成了国内IT企业员工离职率极高的现状。
目前,我国IT企业的老板和CEO们能够真正将薪酬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严肃对待的尚不多,他们更多的是一方面承袭传统的按职位等级,另一方面按经验和估计来定员工的基本工资。整个薪酬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和人为因素过高,理性规划的成分过少。
1、只注重成本,不注重成本、收益的转化
部分企业高层对于员工工资到底属于企业成本还是长期投资认识不清,通常未经科学分析而盲目追求低成本(是会计成本,而非经济成本,即未曾考虑员工离职带来的机会成本),往往表现为:企业初创时期,老板在工资方面较为慷慨,乐于激励一同“并肩作战”的员工;随着规模扩大便日渐“精明”,不仅未随着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增加调高员工薪资,反而多方苛扣。过于简单化的管理不能为员工创造一个可以获得更大收益和更高发展目标的舞台。
2、对HR部门的定位不准
首先,不少企业高层没有认识到HR部门的服务性。该部门本应作为一种“管理建议者”和“内部咨询顾问”,在战略层面、系统制订层面和系统执行层面发挥积极作用。然而IT民企对HR部门做如此转型的很少,HR部门更多的是机械贯彻老板的意思,未曾发挥HR管理科学的主观能动性。
3、薪酬改革浅尝辄止
理论转化为实践并非易事。将种类繁多的薪酬设计模式应用于纷繁复杂的企业之中,这让很多企业老板深感棘手,加之薪酬模式会有“边际效用”递减,而薪资调整所需考虑的因素太多,因此许多IT民企老板即使知道薪酬管理的科学之处,也不愿意轻易作出改革。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多年来规范薪酬管理制度的缺位,成了民营企业的一个通病,现在一说提升薪酬管理,员工就‘地震’。”
HR部门效果偏低致使人心漂浮
不能提供科学的薪资管理方案,也是限制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IT企业中少有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科学的薪资管理方案的HR部门,即使是华为这样的民企领头羊,也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等教授为其做相关的咨询。
1、缺乏职位评价及绩效评价体系
保证薪资内外部公平的两大步骤是职位评价和市场薪资调查。但很多企业由于缺少这两个环节,造成员工薪酬级别和间距没有科学合理的依据。而许多IT企业热衷的绩效分析与薪资挂钩存在着很多误区:首先是绩效评价过于简单片面,企业使用的往往不是KPI等更为综合的方法,而是简单地观察员工行为和结果,据此实行薪资惩处;另外,没有监控薪资对绩效的影响反馈的系统,因此薪资的设计以及通过绩效评价来调整薪酬的作用到底多大,企业无法掌握,更无法利用上述资料进行调整。
2、忽视内在薪酬
内在薪酬表现为员工从工作中获得的满意度,这方面更是少有企业进行正确对待。IT研发和管理人才往往人际关系网很广,企业不闻不问的态度加速了他们的离职率。
3、欠缺福利设计
IT员工较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强度脑力劳动使得他们更关注保健因素,诸如诺基亚(2003年资料)提供的出国旅游(约RMB10,000/5年)、补充医疗等诸多对员工生理心理的关怀性福利。据笔者所知的国内IT企业中,特别是民企,无一家能够提供。同时由于长期激励和保障的不足,IT业员工年轻化的情况让很多员工担忧年老后的生活,加剧了员工的不稳定。
4、薪资调整遥遥无期
企业缺乏周期性的薪资调整体系,使很多员工从进入公司就拿生手薪资,经验和能力积累了也得不到调薪,最终只得以跳槽来谋取更高的薪酬。薪资调整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战略反过来影响薪资的调整,IT民企的企业发展战略往往与薪资调整战略并无联系;无多元化调整,缺乏国外诸如随通货膨胀而调整的工资等。
5、 沟通不足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人事部)仍然定位在职能部门,其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平级关系导致员工对人事管理活动参与度很小,管理过程的不透明和沟通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士气。William M. Mercer公司的负责人Louise R. Fitzgerald便认为:“薪酬计划不管设计得多么出色,如果没有同样出色的沟通战略,也同样达不到目标。”而Allstate Insurance company的Michael Snipes 认为,雇员必须知道,随着公司的成长,他们的薪资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解开心中的谜团——我从中会怎样受益?跨国公司通常在员工手册中解释薪资的设计方式及其与公司战略间的关系,在这方面我国IT企业做得非常不够。
亡羊补牢犹未晚
解决IT企业规模扩大的问题,首先要关注薪酬管理。这其中需要关注两点:企业内部要有一个核心的薪酬理念,据此来建立一套科学的薪酬设计体系;同时要建立薪酬诊断制度,随时掌握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动,并据此调整薪酬战略。
1、建立良好的薪酬理念
薪酬实际上是企业向员工传递的一种战略规划信息,因为它鼓励了与公司长远发展相适应的行为、态度及业绩,从而引导员工共同实现企业战略规划。因此企业高层在规划发展战略和目标时,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文化、企业所在地的人才环境等,全面规划薪酬制度。
企业战略要点是成本削减、财务业绩还是创新;企业处于初创、快速成长还是成熟阶段,都决定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等工资结构。以企业处于的成长阶段不同为例,我国大部分IT企业都处于初创和快速发展阶段,激发员工的创业和开拓热情是首要任务。因此,在注重内部公平的基础上设计富于竞争力的薪酬,在初创阶段该过程可以有一定的灵活随意性,但企业迈入发展成熟阶段则必须科学理性,这是目前大部分IT企业薪酬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前用友、联想、华为等知名集团都已实行双轨晋升制,不同线对应等级者的工资福利基本相同。此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长期激励和福利上可以根据职别的特点有所多元化。
此外,现今HR管理的新趋势是从权利部门向服务型部门转型,更多充当的是内部咨询顾问的角色,为企业的长期战略提供必要的辅助决策;在IT企业并购和再造等过程中,从薪酬的角度来分析决策是否可行,从而影响企业最终的战略规划。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有着10年以上经历的大型跨国公司正在经历这种转变,它们“配合公司发展的重点,提出当前的薪酬系统,使它适应公司的发展……这些专业意见和要求将会改变某些业务决策”。IT民企还要对HR部门及时作出上述战略调整。
2、实施企业诊断机制
企业诊断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改善方案的过程。将其应用于薪酬管理的诊断,相当于对企业所设计的薪酬模式结果的反馈和调整。该调整过程能够使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薪酬设计方面的问题,从而及时纠错并结合企业战略目标作调整。
薪酬体系是否切合经营战略;薪酬模式是否适合企业类型;薪酬模式是否依据内外部平衡而设计;标准是否明确而规范化。比如华为设计的薪酬体系中,将薪酬结构需要考虑的要素归结为:基本薪酬政策,决定具有竞争性的标准工资;薪酬构成是否合理(基本薪资、绩效薪资、保险福利、加班薪资等各成分所占比重是否合理),是否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是否有科学的薪酬成本控制和薪酬调整措施;薪酬体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客户满意度、赢利、外部形象等)。
一、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关注不够
二、薪酬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
三、忽视薪酬体系中的“内在薪酬”
四、员工的薪酬攀升通道单一
五、薪酬计量的具体方法陈旧
六、对管理幅度与管理半径等范畴未作恰当照应
民营企业薪酬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一、特殊历史条件决定其有更多的家族式管理
民营企业一般由有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作为股东控制企业经营,在创业初期,具有企业家人力资本权威的“家族首领”在非人力资本的影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当企业发展壮大后,家族首领退位,家族继承人不一定是胜任者,因此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都必须从家族外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应对企业经营的问题。但是,家族企业的天然封闭特性本能地反对这种人力资本的引进。因此,外来者和原家族企业员工很难同心同德,也就很难形成整体,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对人力资本与传统资本增长的互动关系认识不足
企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相对地位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一方面人力资本存量所占的比重在逐渐上升;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则相对下降。尽管员工现金计划薪酬在现代企业中仍然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它毕竟只能作为对员工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一种补偿,在人力资本激励方面力度显然不够。
三、将薪酬视为企业的纯支出
不少民营企业对厂房、设备方面投资热情颇高,但对员工的薪酬水平提高却并不热心。一些民企不了解,现代薪酬管理基本理念之一,是员工的薪酬水平提升与员工素质提高互动的良性循环,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若员工薪酬水平较高,企业原有高素质员工的流失率将降低,节约员工培训费用,企业将吸纳更多高素质员工,员工更有实力加大自我开发力度,这些均有助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提升又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可以形成员工素质提升与其薪酬水平提高的“互推”之势。此态势对企业与员工均是有益的,而企业最终获得的收益(即人力资本收益)将高于在员工方面的各项支出(即人力资本投资)。
四、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投入不足
在企业创业阶段,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们凭借自身的“家族权威”,在非人力资本的影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那时企业初创,规模小、人员少、结构简单,薪酬单一,作为企业家的业主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地监控企业运作,对于员工的薪酬发放也在“随意”中合情合理。但是,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这批“老板”们自身素质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在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的把握上更显匮乏,亟需专业人员为其出谋划策。
优化民企薪酬制度的对策
一、建立民营企业人力资本运营机制
相对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概念具有更大的理论包容性和运营操作的管理意义。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应通过“人力资本运营”的动态意义来表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战略性内涵。通过人力资本产权的个人自主性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的激励机制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为了维护和保障人力资本的产
权权益,应将人力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本资产“作资入股”,转化为股权,按照股权平等的原则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这就是民营企业通过薪酬管理这个纽带,把“人力资本股权化”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本运营中的集中体现。
二、逐步弱化家族式管理
家族式管理是资本原始积累和创业阶段的主导,由于企业所有权高度集中于私人业主,业主可以凭借自己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权威,抓住一切可能的创新机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一致对外的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取得创业成功。在创业成功之后,只要家族式企业能够及时弱化家族式的封闭经营模式,实现投资多元化、社会化和管理专业化,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及时根据企业的发展作合理的调整,那么家族式企业就能够在市场经济中“长青长兴”。
三、以人力资本与传统资本增长互动为中介目标
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想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首先必须在制度上对“资本雇佣劳动”的产权安排有根本性的突破。家族式企业要取得长久生存,必须有一场股权多元化和决策权利均衡的管理革命,才能造就和形成真正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主权和运营模式。当然,对于国内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要一步完成这个质的飞跃还不切实际,而把人力资本与传统资本的增长互动作为薪酬方案的“中介目标”,不失为实现企业发展最终目标的一个中间途径。
四、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
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是民营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操作上主要包括:
1.组织管理,努力建构学习型组织。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认识到培训对于员工的重要性,积极防止人力资本贬值;
2.营造良好的民营企业文化。只有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才能
真正成长成熟,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情感关注。民营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老板对员工的情感关注还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整体思路应是:以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理清企业产权关系为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员工的内在薪酬。增强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此形成推力,促使员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企业薪酬制度完整范本】推荐阅读:
制造企业薪酬管理制度06-13
民营企业薪酬制度浅析09-18
企业薪酬激励方案10-24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07-18
制定企业薪酬绩效考核10-28
私营企业薪酬管理论文06-14
浅析石油企业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07-16
薪酬制度报告10-03
导游薪酬制度11-01
薪酬制度激励论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