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物特点专题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析人物特点专题(精选8篇)

分析人物特点专题 篇1

学习目标:

1.能仔细观察人物,准确捕捉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2.恰当运用外貌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同学们回忆一下,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提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因此,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写记叙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外貌描写。

二、什么叫人物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

(看图片,思考:1 .你觉得照片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2.摄影师有意把人物的身躯、手臂、衣饰等技术处理掉了,还原它好不好?)

三、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

请看例子:

乍一看,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一条蓝底白花的连衣裙,裙摆又宽又大。她一跑动起来,裙子就像一只花蝴蝶一样飞起来了。

从例子总结出: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二)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进行描写。

试一试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那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看四幅图片,猜下面哪位是被描写人物?)

游戏小结:我们平时首先靠外貌把不同的人区分开来,因为不同的人在外貌上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即每个人的外貌都有自己的特点。同学们之所以能很快地猜出以上三个人是谁,那是因为他们的外貌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作者也描写出了他们外貌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把人物外貌的特点描写出来,使认识他(她)的人看到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他(她)是谁,不认识他(她)的人也能想象出他(她)的样子。

(三)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猜猜她们的性格: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怕羞但天真、活泼)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文静)

小结:同学们凭什么猜出她们的性格?(她们的外貌)。三个小女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性格决定了她们在穿着打扮等方面(即外貌上)与别人有不同。性格影响外貌,反过来说,根据一个人的外貌能猜出一个人的性格。所以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的时候,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描写外貌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猜猜她们的心理活动: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幸福心情)

2、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着急发愁)

小结:三个例段描写的是三位老人的外貌,反映了三种不同的内心感情:例一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心情;例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四)小结: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 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主要外貌特征;并注意反映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在特定的环境下,还可以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三、课堂练笔

1、观察图画人物

现在,请同学门们也来进行一段人物的外貌描写.(课件:两幅图画)

请同学们看图,从中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针对图画中的人物,按照刚才我们学习的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可以适当的展开合理的想像,50字左右即可.学生习作

请同学们把写好的内容在小组内读一读,互相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给小组通过交流,选一篇你们认为最好的习作.优秀作品全班读

学生评讲(好在哪.不好在哪)

2、观察现实人物

刚刚我们观察了两幅人物画,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外貌的描写方法.下面,请同学 们再来观察一下身边的人,以你熟悉的一位同学为对象,进行一段人物的外貌描写.注意:1描写同学是,语言中不可带有嘲笑的味道

2我们进行的是外貌描写,不要写生活表现

3不要写名字,我们猜猜他(她)是谁

学生习作

习作全班读

学生猜

4、结束语

分析人物特点专题 篇2

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强调特点突出、形象鲜明, 相对平面媒体等其他载体的新闻报道, 其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 采访对象具有新闻性。人物报道的本质仍然属于新闻报道, 采访对象是诸如名人、伟人、公众人物或者具有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物等, 之所以将其确认为采访对象, 是因为其具有新闻价值, 可以吸引受众。特别是大众传播工具的日益盛行, 使得新闻人物与百姓生活更加贴近, 每个人都有成为新闻人物的可能性。其次, 具有宣传性的价值取向。新闻媒体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高层建筑的舆论喉舌, 并发挥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 故基于价值取向的角度而言, 一篇好的人物报道不仅要向受众传达事件本身, 还要以人物为线索告知受众事件发生的原因, 从而加深报道的深度。最后, 传奇性的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 如果人物报道传奇性比较浓厚, 则对受众的吸引力就更大, 其新闻性也更加突出, 所以人物报道采编要注意以不脱离实际为前提, 将人物事迹的叙述通过更加传奇的形式表达出来, 以保证良好的新闻效果。此外, 还要注意新闻人物自身的个性,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二、电视新闻人物报道采编的技巧

1. 准确选择采访对象

上文中也提到, 大众传播工具日益盛行, 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对草根大众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与典型宣传限定的主人公不同, 平凡大众的人物报道对记者的判断力、洞察力及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选择采访对象时, 要选择一些体现社会发展方向、时代特征鲜明、受众关注度比较高的人物事迹作为重点, 遵循“因时而做”的原则, 注重人物及其活动事迹的时效性与新闻性。比如教师节可以选择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 从其教学、生活等细节之处对其进行采访、刻画, 与社会尊师重教的宣传氛围更加适应。

此外, 也可以将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选择标准, 例如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普通老百姓所做的让人感到意外的事迹。最常见的就是职工采访, 各行各业均体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 人物报道不仅要将本行业共同的特点反映出来, 还要将其自身个性化的特质展示出来, 比如某电视台采访一位公交车司机, 胃病多发、起早贪黑是显著的行业共性, 因此一笔带过, 而将关注点放在该司机师傅自己掏钱装扮车厢, 在公交车上打造一个“流动的家”的环境氛围。这个事迹虽然小, 但却从侧面突出了该师傅爱岗敬业的品质, 既体现出行业共性, 又彰显了个人特色。

2. 选择平视的采访角度

从某种程度上讲, 无论何种人物的新闻采访活动, 记者均要基于“平视”的角度客观报道, 但是根据相关调查问卷结果可知, 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 人物典型报道通常只宣传优点, 不报道缺点, 将其打造成“完人”;典型宣传体现出“模式化、概念化”的不足, 报道内容多是空话、套话, 不仅对受众缺乏吸引力, 而且忽略了人物报道的新闻价值。究其原因是由于记者在新闻人物采编的过程中, 采用“上仰视点与英雄化”的叙事方法, 为了传达主流价值观而不惜将鲜活的人物“脸谱化、公式化”, 这种报道不仅对受众缺乏吸引力, 甚至可能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 对媒体失去信任。选择平视的采访角度不拔高、不升华, 将普通人的生活真实地还原出来, 才是新闻人物报道的基础目标。比如某电视台选择一名被网友评选出的“最专业交通协管员”为对象, 就采用了“纯现场, 无解说”的模式, 对该名协管员本人、其家属、同事、路人等进行采访, 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其认真、敬业的品质进行展现。整篇报道全部采用现场录制完成, 未出现一句解说词;整个画面采用了大量细节描述, 包括外貌、典型话语、典型动作等, 保证采访对象不跳出其日常的工作与生活, 保持节奏流畅, 便于观众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交通协管员。

3. 发掘人性, 引起受众共鸣

很多记者在采写人物时, 由于未明确指导思想, 不清楚写人物的重点, 简单地认为新闻人物报道不过是将采访对象的成绩及事件过程写出来, 这也成为人物报道的通病之一, 所以很多新闻人物报道还停留在过程性叙述阶段, 介绍人物成就的可观性也不高, 不仅观众无法从中获得启示, 其传播效果也无法保证。人物报道的本质是反映典型人物的精神面貌、价值观、人物个性、道德品质等, 受众通过观看节目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传播美好品质, 故人物报道首先要明确表达内容。比如有期节目采访一对内河保洁员, 尽管他们的成就不是十分巨大, 但是夫妻俩却感情深厚, 十分恩爱, 两人在一起工作“累并快乐着”, 该报道就传达了一种知足常乐、夫妻之间互相珍爱的人物品质。

三、结语

总之,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 人物报道的作用无可取代, 采编人员要准确把握新闻人物报道的特点, 应用适当的采编技巧, 准确选择采访对象, 突出主题, 将新闻人物报道的新闻性、传奇性、宣传性准确传达出来。

摘要: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具有现场声、画面、解说词及人物同期声采访等特点, 对比只能用文字叙述的平面媒体, 电视人物报道更加立体。但是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如果倾向于“列举成绩、歌功讼德”, 容易沦为“人物传记”而去其“新闻性”。因此电视新闻人物报道采编要注意技巧, 用典型场景、典型话语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基于此, 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分析人物报道采编的特点, 并总结几点小技巧。

关键词:电视新闻,人物报道,采编技巧

参考文献

[1]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62.

分析人物特点专题 篇3

关键词:新闻标题;欧洲杯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没有时间以及精力对报纸上的每一条新闻逐字阅读,我们往往是先看标题,权衡是否有兴趣,再决定继续与否。有研究显示,普通读者平均阅读报纸的时间仅仅约为每天24 分钟;对大众读报,70% 以上的人读报只浏览标题,而因标题好继续阅读正文的读者为30% 。因此,一条新闻能否吸引读者,标题的好坏至关重要。不言而喻,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读题时代,标题在媒体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精心制作标题已成为报刊编辑钻研业务的重要课题。

在重大体育新闻事件时,报纸专题报道已经成为各媒体不可或缺的报道样式。而令球迷狂热的"欧洲杯"赛事,已成为各报纸吸引读者注意的重要时期。笔者就"2012年欧洲杯"专题报纸新闻标题的编辑特点作一些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本文将《羊城晚报》和《华商报》欧洲杯报道专题中的标题作为研究对象。选这两份报纸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其发行量大,一北一南,代表性强。《羊城晚报》是一份深入华南地区主流家庭的综合影响力大报,家庭订阅率高达62.8%,在广州的报纸发行量中独占鳌头,更位列全球日报发行量20强。《华商报》是一份综合类城市生活报,是西安、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发行量、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报纸,突出都市化和生活化。

2012年欧洲杯期间,《羊城晚报》推出的是题为"欧足峰会"的专题,而《华商报》推出的是题为"吔,欧洲杯"的专题。都用统一的形式、统一的报眉、统一的标识来组织专题。

笔者选择从6月8日即欧洲杯开赛的前一天至6月25日的报道。对《羊城晚报》的142条标题和《华商报》的81条标题作了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注:新闻标题是关于具体体育赛事相关报道的标题;包括主题、副题、引题),采用对比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两份报纸标题的编辑特点,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标题结构特点

所谓标题的结构是指一条标题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的方式。

《羊城晚报》单式标题为91条,占64%,复试标题51条,占36%;《华商报》单式标题45条,占56%,复试标题36条,占44%。两份报纸单式标题的运用明显多于复式标题。这是因为,一般主标题能独立承担标题任务的新闻,快捷、明了的单式标题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已成为标题制作的主力军。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广大体育新闻媒体除了在内容上推陈出新以外,还依靠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在标题上创新。两份报纸当中都出现的修辞格共有7种,有比喻、引用、对偶、提问、仿拟、借代、感叹,其中比喻出现的次数最多。

以《羊城晚报》为前,《华商报》为后,单位为次,各修辞统计如下:比喻26,15;引用10,5;提问3,5;仿拟6,5;借代9,3;感叹5,3;对偶17,9。

1、比喻

比喻的运用最多,两份报纸均如此。制作标题时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和描写那些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的内容,就是比喻方法。一般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主题)低调高调都是焦点(副题)"邪神"巴洛特利成了防守的"定海神针"(《羊》6月15日),把巴洛特利比喻成定海神针,生动活泼。

欧洲杯场外"暗战"(《华》6月8日),用战争语言,把体育比赛看成一场战争,增强了趣味性。

2、引用

引出名人或新闻人物的语言、群众中流行的熟语、古人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用来体现或概括或阐明所要表达的内容。

"趁火打劫",斗牛士有胜算(《羊》6月10 日),引用了成语。

橘逾淮为枳(《羊》6月13日),引用了典故。

3、对偶

在标题中把字数、结构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关的两个词句对称地排在一起,这种形式整齐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比一般的陈述句更富有表现力、感染力。

法国锋锐,必刺乌克兰;瑞典守弱,难挡英格兰(《羊》6月15 日)。

英格兰很危险,霍奇森很倔强(《华》6月11日)。

4、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达到生动活泼、讽刺嘲弄、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

(引题)卡萨诺今晨联手巴洛特利拯救意大利(主题)男孩不坏,足球不爱(《羊》6月19 日),就是仿拟了流行语"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来吸引眼球。

(主题)头号球迷鼓声依旧(副题)本报对话"大鼓马诺罗"西班牙第12人擂鼓欧洲杯(《华》6月18日),本标题仿拟了歌曲"涛声依旧",使新闻标题瞬时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5、感叹

体育新闻标题中的感叹往往是在末尾使用感叹号,来表达强烈的主观感情,是体育新闻高情感型的突出表现。

(引题)欧洲杯竞猜擂台赛(主题)喊出你的梦想!(《羊》6月9日)。

C罗猛醒 葡萄牙活着!(《华》6月19日)。

6、提问

提问修辞方式可以分为设问、反问、疑问、质问、呼告等。可加强语气,使标题富于感情色彩。

防"小白"?力不从心!(《羊》6月24日),用设问的语气强调对事件的看法。

英法大战,您睡着了吗?(《华》6月13日),用反问的手法表现地栩栩如生。

7、借代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可更好地显现事物的特征,表达特定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加标题的生动性。

(引题)徒有中场优势,无力摧城拔寨(主题)"斗牛士"无剑难封喉(《羊》6月11日),用斗牛士作以借代。

"核弹头"轰倒"神塔" (《羊》6月12日),用核弹头和神塔来借代35岁的谢甫琴科与30岁的伊布双雄对碰,恰到好处。

(三)口语的运用

纵观两份报纸的标题,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口语的运用。口语生动、通俗、形象、有趣、活泼,在很多时候会与平凡中见奇葩,表达的感情溢于言表。

《羊城晚報》口语运用数量为18次,占所收标题13%;《华商报》是17次,占21%。

两份报纸口语的运用均占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华商报》,达到了21%,可见,口语化是体育新闻标题惯用的手法。

(引题)与法国队相比,英格兰队既没有里贝里也不见纳斯里(主题)差距就在这"二里地" (《羊》6月12日)

要么拼,要么死(《羊》6月17日)

(引题)一刻,全世界球迷都想问(主题)巴神你在想什么(《华》6月12日)

三、研究结论及思考

综上分析,两份报纸关于欧洲杯专题新闻标题的编辑手法大同小异,一般都是采用了单式标题的结构来提炼主题或是吸引注意,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达到最佳效果,还有口语的大量使用。这些编辑特点也是一般体育新闻标题的手惯用手法,如体育专业性报纸《体坛周报》的新闻标题也不外乎是这几个特点。因此,笔者认为,虽然报纸欧洲杯新闻标题已经趋于成熟化,但不免有些雷同的嫌疑,因此,无论是专业性体育报纸还是综合类的报纸,在标题的制作上,今后应根据自己的定位努力寻找特色和个性,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斌.体育新闻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布雷恩·S·布鲁克斯,詹姆斯·L·平森,杰克·Z·西索斯.编辑的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高奎丽.体育新闻标题修辞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香港人物传记电影特点分析 篇4

【摘 要】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影坛出现了以《雷洛传》为代表的传记电影,开创了香港电影史上一种新的类型。本文拟从题材的选择和内容的特点两方面,对香港人物传记电影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香港;人物传记电影;特点

中图分类号:J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13-01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诞生传奇式的人物,尤其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出身越是低下的个人,其所获得的成功就更加具有传奇色彩。电影作为社会媒介的一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个人和社会影像书写方式,用电影的形式来展现个人成功历程的电影,即可称之为传记式电影。

传记电影能否获得观众和社会的认可,题材和内容的选择是决定性因素。对于电影作者来说,如何将人物传记拍得精彩好看,至关重要。严格来说,“故事”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是互动共生的[1]。

人天生就具有窥私癖,在对别人隐私的窥探中获得自我的快感,尤其是对社会名人和成功人士隐私的窥探。所以电影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尽量会突出表现人物的传奇色彩,再将这种传奇色彩和神秘性加以扩大,加入一些隐私性的具有感染力的事件,就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可读性和可视性的电影。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导演往往会在其中加入一些故事性或者娱乐性更强的元素,让人物显得更加丰满。

一、人物的选择

上世纪的香港是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几乎每个行业都能够诞生很多具有传奇性色彩的人物,他们成功的模式和原因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出身和成就之间的差异越大,越能够成为传记电影的主角。《雷洛传》中的雷洛,原本是一个底层家庭出身的苦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最终成长为香港警界呼风唤雨的人物,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沉浮;《跛豪》中的跛豪,最初是从内地逃荒过来的苦力工人,最终却成长为香港白粉“四大家族”中最有势力的人物;《四大探长》中的无头等人,也是从基层做起来的,成为香港警界的权势人物。人物出身越低,则奋斗过程中的艰难遭遇就越多,这就使得其本人越发具有传奇色彩。

二、纪实性和虚构性相结合

人物传记讲究纪实性,采用纪实的手法来记录和描述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电影故事则主要是虚构性,采用虚构的情节和故事来展现一种理念和意识。人物传记电影一定程度上是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在宏观层面上采用纪实的手法,而在某些细节上采用虚构的情节来突出强化主人公的传奇色彩。例如《雷洛传》中,雷洛的故事基本是根据原来某位香港高级警务人员的个人经历编写的,总体上看是符合该警官本人的人生发展轨迹的,但是在例如“恋人家着火”“剧场打斗”“倒茶认错”等具体情节上,连原型人物对此都没有任何记忆。导演后来谈起这部电影,也承认这些情节有些是虚构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雷洛”的传奇色彩,用上述情节来增强电影的故事性,以此来吸引观众。再如《四大探长》中,四位主角人物也是有原型的,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在警察队伍中的升迁轨迹基本上都是写实的,但是他们内部之间的恩怨,除了当事人之外,其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而且时过境迁,也没办法加以证实。这种纪实性和虚构性的结合,既确保了传记电影的真实性,不脱离真实存在,又确保了电影具有故事性。

三、情节的选择

人物传记电影是以人物本身的经历为主要线索,向观众展示个体一生的人生轨迹。但是,人物传记电影并不是纪录片,构成该片最大价值的部分还是在于其形象的艺术构思和吸引观众的情节。情节的组合,构成的完整的故事,才是吸引观众的最大原因。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非常多,各种可以想象到的酸甜苦辣都会有,如何在一部只有120分钟左右的电影充分、精彩地展示人物一生的命运,就需要创作者对所有的故事进行取舍,选择一些精彩的、能够构成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通过故事的构成,来侧面或者正面反应人物的性格和魅力。《雷洛传》中,雷洛是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手主宰了香港警察的贪污帝国,通过制定脏钱的分配规则,成为了香港警界的实际控制人。这个人物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仅就制定贪污欠款分配规则这一项来说,中间就会涉及到非常多具体的人和矛盾,但是导演并没有把电影书写的笔墨着重于表现他如何处理这些矛盾,仅仅用两个镜头就解决了,非常简单。第一个场景是在高级警官会议上,雷洛提出自己的分配意见,得到了在座的高级警官们的一致同意;第二个场景是在香港各大白粉和赌场老大的会议上,他宣布交钱的新制度,并制定“猪油仔”(吴孟达饰)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把整个复杂的过程浓缩为如此简单的情节,却并不影响整个电影的故事性,也没有影响到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描述。

四、结语

香港的人物传记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电影,在香港电影殿堂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也有过闪光点。它通过对人的描述,向公众展示了香港社会几十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从这个方面来看,它又是香港社会发展史的纪录片。在香港电影时空中,它像一颗流星,闪过亮眼的光芒,然后很快又消失掉,只留下一点对那个时代的回忆。

参考文献:

分析人物特点专题 篇5

在油麻地小学的所有孩子们中,桑桑无疑是最骄傲的,因为他是校长的儿子,还能住在学校的草房子里。他顽皮活泼,令人喜爱。在他的母亲晒棉被棉衣时,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他记得那回进城,看到卖冰棍的都将冰棍捂在棉套里。他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被棉套死死捂着,冰棍反而不溶化。这个念头缠住了他。桑桑这个人,很容易被一些念头所缠住。

于是,桑桑穿着棉衣棉裤出现在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桑桑觉得自己成了大家关注的中心,于是他卖力的表演,丝毫不在意肆意流淌的汗水,直到秃鹤过来抢走了他的关注。他才尴尬的矗立在人群外。因此当秃鹤的帽子被抢走乱传时,桑桑不仅传走了秃鹤的.帽子,还阻挡秃鹤抢帽子的道路,并且用计拖延秃鹤,让阿恕把秃鹤的帽子挂在了旗杆顶上,小小的报了仇。从桑桑的计谋中我们可以看出桑桑是个很调皮也很聪明的孩子。桑桑快乐的童年生活令人怀念和感叹。桑桑是调皮的也是善良的。在汇演结束后,人们沉浸在巨大的成功中,秃鹤不见了,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孩子们的友谊是在打闹和矛盾中成长起来的。

2012奥运素材(专题人物版) 篇6

伦敦成为110米栏高手的伤心地,刘翔伤退奥运后,古巴跨栏好手罗伯斯伤退伦敦奥运,这次罗伯斯伤退恐将导致其退役。刘翔跟腱断裂后立刻采取治疗,近日刘翔手术成功,可却传出罗伯斯退役的传闻。一旦罗伯斯退役成真,即使刘翔手术成功,重返赛场,刘翔vs罗伯斯的对决也将成为历史绝唱。

刘翔在本届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摔倒受伤,伤退奥运。罗伯斯和刘翔可谓“英雄相惜”,刘翔伤退后,罗伯斯也在决赛中拉伤大腿肌肉,遗憾未能完赛。

就在一些人热议刘翔的伤退是否存在“假摔”嫌疑时,古巴名将罗伯斯也加入了悲情伤退的行列: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卫冕冠军身份出战的罗伯斯因大腿拉伤打栏而没有完成比赛,冠军被美国名将梅里特夺得。这已经是罗伯斯在伦敦奥运周期里第九次因伤不能完成比赛,顽固的伤痛让这位短跨天才一身的本领无法施展,他甚至悲观地流露出了退役的打算。

与刘翔一样,罗伯斯也是年少成名。2008年,他先是在俄斯特拉发跑出12秒87,打破了由刘翔保持的12秒88的世界纪录,同年在“鸟巢”几乎无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古巴小子以12秒93轻松夺冠,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然而与飞快的成名速度相对应,罗伯斯的挫折也来得如此之快,几乎是在达到巅峰之后,罗伯斯的职业生涯就急转直下了,2008年底,他因为左脚踝不适退出了世界田联总决赛,自此开始了与伤病漫长的斗争之路。

叶诗文 焦刘洋:两朵泳坛金花的别样人生

叶诗文,生于1996年3月1日,今年16岁;焦刘洋,生于1991年8月6日,今年21岁。两位正

花样年华的女孩,用她们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惊艳表现,演绎了一段别样的人生。

如果不是游泳,叶诗文不会如此深切地体会到一些西方媒体的有色眼镜。同样的,如果不是游泳,焦 刘洋也不会感受到金银牌的强烈落差。因为游泳,两个人体会到了同龄人无法体会到的东西。

叶诗文:被质疑纠缠,我气得想砸桌子

晨报:这次比赛拿到了两枚金牌,但西方媒体纠缠不放,对你提出了质疑。

叶诗文:基本上是国外的记者,问我是不是使用兴奋剂,这么小年龄就破纪录。当时我其实感觉还好,对我影响也不大。之后我上微博看到各种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情,就有点不开心,但是也没往心里去。

晨报:随着比赛的进行,西方媒体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了。

叶诗文:国外运动员一个个拿那么多金牌我们从来都没有质疑过,为什么我拿金牌大家就这么质疑?!菲尔普斯不也是16岁就破纪录了吗?为什么就怀疑我?!

晨报:最生气的是不是200米混合泳的赛后新闻发布会,那个西方记者问你“到底有没有服用兴奋剂,你只要告诉我,有还是没有”?

叶诗文:那天我听到后真得非常生气,那个记者的问题真是太过分了。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当时听到这个问题,我真得都想拍桌子,砸桌子……太让人生气了。他这么问我,实在是太不尊重我,太不尊重我的训练,也太不尊重我们中国游泳了。

晨报:有西方教练和媒体认为,你200米混合泳的最后50米是故意放水。

叶诗文:这种说法太不专业了。400米混合泳和200米混合泳的游法是不一样的,400米混合泳是自由滚翻转身,而200米混合泳是蛙泳转自由泳。这不是简单的距离减少一半,是完全不一样的。

晨报:这次奥运之旅对你而言,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叶诗文:我的奖牌柜里多了两枚奥运会金牌,非常开心。

焦刘洋:拿了金牌,别人才知道你有多不容易

晨报:我记得在澳大利亚的时候,你曾经跟我说过,这4年特别不容易,尤其是在2009年的时候。

过,4年的等待换来一枚金牌,是不是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焦刘洋:北京奥运会上与金牌擦肩而过,这4年确实很辛苦,经历了很多,特别是改技术,是一件非

常痛苦的事情。因为要憋气,有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呼吸了。我也在那段时间患上了鼻炎,不 过最后拿到这枚金牌觉得很欣慰。

晨报:2009年你还经历了一段状态特别差的低谷期。

焦刘洋:那时候训练特别差,比赛也不好。2009年的全运会上,刘子歌还游出了新的世界纪录,我当 时就觉得两个人的距离一下这么远了。后来赶上改技术,思想波动也很大,整个人感觉在崩溃的边缘了。我爸妈、我教练也是给我做思想工作,我妈特别会做思想工作,最后坚持下来走到了这一步。

晨报: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中国游泳处在一个低谷期,其实银牌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焦刘洋:那会儿一开始没什么,真没什么,觉得奥运会能够站上领奖台就已经不错了。所以我说是完 美的遗憾,我说那个时候的成绩对于我来说已经非常非常好了,因为那个成绩算是超水平发挥了。只是到 了后面的时候,才觉得冠军和亚军的差距好像比较大。

晨报:大到什么程度?

焦刘洋:大家往往会更多地关注冠军,对后面的运动员关注地少一些。其实每个运动员都特别辛苦,现在来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可能大家还认识一些,但还有一些运动员没有被选上,他们一样也非常努力,只是他们可能跟幸运女神擦肩而过了,他们也在非常辛苦地进行着每一天的训练。

晨报:经过这特别的4年,感悟一定很多吧?

焦刘洋:从北京奥运会到现在,可以说是从一个失误的点到一个成功的点。这4年让我学会了怎样去 坚强,学会了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去面对它,怎么把思想放到很平衡的一个位置,怎么去调整你的 心态。我觉得这4年给我带来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内心的强大。

晨报:拿到冠军后,你在混合采访区说这是一个完美的结束,这话是什么意思?你不想坚持到巴西奥 运会了?

焦刘洋:那是指这个4年周期的一个完美结束。北京奥运会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这是我的第二届 奥运会,我们都是按照4年一个周期。对于下一届奥运会,我还是有想法的。当然是不是再坚持4年,这

个还是要看身体情况,还有思想的动态。我会跟教练、家人沟通,还有跟领导进行沟通,这个事情才能最 后定下来。

晨报:回到北京的时候很多人去接你们,有没有一种奥运会前后变化很大的感觉?现在你觉得自己是 万众关注的奥运明星吗?

焦刘洋:我不觉得我是明星或者是什么。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有梦想,你就要去坚持,坚持就 能实现。

何可欣:我们该给何可欣道歉 她背负太多压力

何可欣居然为没得金牌而向国人道歉。我们何德何能,来接受一位20岁已经为国久经沙场的英雄的道歉。

对不起!该道歉的是我们,是我们让你小小年纪就背负了太多太多的压力,是我们剥夺了你本该更加美好的青春年华……

6日晚的比赛,何可欣第一个出场,以近乎于完美的表现,将一套难度系数高达7.1的动作展现在了世人面前。15.933分,这个偏低的分数已经让很多人为之兴奋。虽然在领先绝大多数人的情况下,你还是被俄罗斯选手击败,但是,这对赛前就被认为需要拼的这块奖牌,已经算是完美了。你也说了:“真的没有特别想去争这个冠军。知道实力确实欠缺,只想发挥好就已经很满意了。”可为什么你还要在事后饱含委屈地说:“没用最高难度动作,希望大家能够原谅。”

如果不是因为中国国民多年来那种只许胜不许败、只许第一不许第二的金牌情结;如果不是因为各个媒体、赞助商给金牌得主和银牌得主的待遇 截然不同;如果不是因为早在赛前就有太多 人、太多媒体和太多机关早早把这枚金牌记在可争取范围内……那么,运动员们不会如此失态,不会如此痛苦。

此刻,国人应该给吴景彪、何可欣这样的运动员送去掌声,并真心地说一句:“你已经很出色了,银牌也很伟大!中国体育迷爱的是一个人,一个为国人献上心和灵魂的人。”

曹忠荣:曹忠荣从鸡叫练到鬼叫 实现现代五项奖牌零突破

12日,中国现代五项运动老将曹忠荣夺得男子现代五项个人比赛银牌,实现中国现代五项运动奥运奖牌零突破。

“我的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吃苦!”12日,当曹忠荣取得伦敦奥运会现代五项银牌后,在位于上海的家里,曹爸曹妈跷起大拇指,自豪地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娓娓道来。

“练得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

这是一个听起来很冷门的项目,被欧美人长期垄断。常有亲朋好友问曹忠荣的父母,这是哪5个项目?夫妻俩总要解释老半天,“游泳和射击,大家还比较熟悉。马术比赛中,马不是自带的,要通过抽签决定,如果抽到一匹犟头倔脑的马,就不好办了。跑射联项,就是跑1000米,打中5枪后,再跑1000米,再打中5枪……”

现代五项怎么练?直到曹忠荣2010年广州亚运会夺金后,曹爸爸看了新闻,才恍然儿子为何说“从鸡叫练到鬼叫”。“从清晨6时练射击、马术开始,一直练到最后一项跑步。有时候一天练下来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

从追风少年到三朝元老

现代五项有多难?直到比赛当天,曹忠荣启蒙教练黄卫才向曹妈妈道出埋藏了15年的秘密。“曹忠荣刚去训练时,有一次告诉我,他从马背上被甩了下来,头还撞到了护栏上,当场昏迷被送往医院,经检查是严重脑震荡。他嘱咐我,千万不能告诉妈妈,否则就不允许他练了。”曹爸爸接过话题,“他的右手骨折过,打完石膏第二天,就自说自话拆了,到现在,他的右手腕都不能弯曲,这次回来后,据说要重新打钢钉。”

曹爸曹妈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曹忠荣身着红色制服、白色马裤,骑马跨越障碍的样子,好似“追风少年”。曹爸爸回忆道,曹忠荣从小练游泳,初二时从市少体校退了回来。没想到,高一时,他接到了现代五项的训练通知书,同时,复旦大学特招的大门也向他敞开了。最终,曹忠荣重回“体坛”。曹妈妈说,“这个项

目需要很好的体力,他现在都已经31岁了,第三次征战奥运,真不多见。他就是心里憋着一口气,只为了打破欧美人垄断的历史。”

小资料

现代五项运动由五个比赛项目组成,即射击、击剑、游泳、马术和越野跑。参赛运动员在每个项目中的不同成绩获得不同积分,前四项的积分多少决定最后项目即3000米比赛的起跑顺序,积分领先的运动员第一个起跑,积分排位其后的运动员依次起跑,运动员之间的积分差距决定了他们起跑时间的间隔。最后,率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就是整个比赛的冠军。

李娜:逆转关键在于心无旁骛 网球有时很简单

北京时间8月13日消息,在WTA超五赛事罗杰斯杯的女单半决赛中,中国金花李娜在决胜盘1-5落后的不利局面下不可思议的连追6局,最终神奇逆转捷克名将萨法诺娃,继今年罗马赛之后再次杀进超五赛事的决赛。赛后李娜将自己逆转的关键归结为心无旁骛,耐心的去拼每一个分数。

李娜在这场半决赛中的状态起伏其实表现得比较明显,首盘比赛她在最后时刻被对手完成破发遗憾先丢一盘,尽管在第二盘扳平比分,但是到了决胜盘她一上来就连续丢掉发球局以1-5落后,不过放下心理包袱的李娜在随后放手一搏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效果,连续破掉对手的发球胜赛局,最终连下6局完成了惊天逆转。

赛后李娜在谈到比赛时表示道:“当时我的脑海中真的什么也没有想,在场上你如果想得越多事情往往就越糟糕,我只是告诉自己要一分一分努力去打,争取把球打回到她的场地里面,然后看接下来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这就是网球,有时候看上去真的很简单,你要做的就是将球打回到场地里面,让它能够穿过中间的网带,但是有些时候我却就是无法做到这一点。”

输掉比赛的萨法诺娃显得十分遗憾:“比赛临近结束的时候总是最令人紧张的,我认为她在之前的比赛中出现了很多的失误,但是在随后我没有能够给她施加足够的压力,这使得她利用当时的局面成功扭转了局面,在决胜盘1-5之后,她的发球变得更加出色,击球也更加稳定,胜利就这样一点点的溜走了。”

李娜在决赛中的对手将是捷克天才科维托娃,后者今日鏖战三盘以3-

6、6-2和6-3逆转击败丹麦美女沃兹尼亚奇。赛后科维托娃透露困扰自己多时的呼吸问题在本周得到了缓解,这也是她状态回升的重要原因:“之前我在呼吸系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过这一周情况不是很糟糕,因此总的来说我还是有些走运,能够在这里杀进决赛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邓琳琳:不和别人比幸运 只和别人比坚持

伦敦时间8月7日,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决赛现场,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邓琳琳第三个出场。她带来了一套难度系数高达6.6的动作,完成过程清晰流畅,稳定性惊人,最终摘得金牌。看到邓琳琳完美的平衡木表现,负责解说的李小鹏情不自禁地夸奖道:“邓琳琳今天的表现和她的体操服一样,非常漂亮。”

关键时刻的金牌

邓琳琳的这枚金牌来的正是时候。此前,因裁判颇具争议的打分,中国体操队在伦敦奥运会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伦敦时间8月6日,先是在男子吊环决赛中,中国选手陈一冰完成了一套教科书般的完美动作,却以落后巴西选手0.1分的成绩屈居亚军。随后女子高低杠决赛中,第一个出场的中国选手何可欣选择了一套难度系数为7.1的动作,尽管完成流畅没有失误,依然以0.2分之差落后于难度比自己还低0.1个等级的俄罗斯选手。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让国家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痛批裁判“明抢”金牌,并称这是“体操史上黑暗的一天”。

更重要的是,到了比赛日当天,中国女子体操队从团体到全能再到单项,还未收获一枚金牌,身为队

长的邓琳琳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比完团体之后,两天睡得都不太好,虽然教练没给我们压力,但毕竟自己很想取得好成绩。”终于,在体操的最后一个比赛日,邓琳琳挺身而出,将强大的压力转化为赛场上完美的一跃。

决不放弃

邓琳琳1992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体育爱好者。1998年,邓琳琳和哥哥邓枭枭一起进入阜阳市体操队。虽然长得瘦小,“但琳琳性格比较好强,即使和男孩子比,也不愿认输。”邓琳琳的启蒙教练郭少华说。当时阜阳市体育学院训练条件很差,没有平衡木,就在地上画平衡木的线,后来条件好些就找到一块类似平衡木的木板离开地面几厘米,邓琳琳就是这样进行早期训练的。为了充分开发邓琳琳的爆发力,郭少华让邓琳琳和男孩子一起接受每天3个多小时的同等强度训练。郭少华回忆说:“当时我们在训练连续分腿慢起手倒立这个动作时,一般做10多个动作就算优秀了,琳琳的哥哥做了30多个,而琳琳怎么也不愿承认自己不如哥哥,硬是咬着牙做了40多个才肯罢休。在和她同龄的男孩子中,也很少有人能比得过她。”还有一次,平衡木训练课已经下课了,别人都走了她不走。父亲问她为什么不走,她告诉父亲说,没做好就必须做好。做了半小时后还是没做好,又继续,一直坚持了两个小时,直到把动作做完美了才停手。

2001年,邓琳琳和哥哥一起进入省队。有一次,因为连续发烧,邓琳琳训练不理想。教练说:“你先回家,好了之后再来。”倔强的邓琳琳说什么都不肯走,一个劲地喊:“我不回去,回去你们就不要我了!”后来有一次,邓琳琳的父亲来看两个孩子,发现女儿双手长满老茧,嘴角起了好几个水泡。他忍不住抱着邓琳琳哭着说:“走,跟爸爸回家,我们不练了。”可小姑娘却坚定地告诉父亲:“我不想放弃。”

“秤砣虽小压千斤”

身高140厘米、体重只有31公斤的邓琳琳,即便在体操队里也是娇小型的女孩。但“秤砣虽小压千斤”,她一直是中国体操女队中比赛能力最强、心理素质最好的队员之一。2004年,邓琳琳被国家队选中,但由于年龄太小,一直没能参加全国性的大型赛事。直到2008年,16岁的她以黑马姿态拿到北京奥运的最后

一张门票。虽然没有任何大赛经验,但邓琳琳在赛场上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将风度,并不负众望,成为女团夺冠的一大功臣。这是中国女子体操队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团体金牌。

梦圆北京之后,由于身体发育以及伤病,邓琳琳陷入了低谷,特别是2011年,在全国体操锦标赛、香港冠军赛的平衡木比赛中接连出现失误,在进入奥运会冬训之前,她甚至不在女团的主力范围之内。好在,在今年的全国锦标赛上,邓琳琳又杀回来了,她拿到了全锦赛的全能冠军,随后被任命为中国体操女队队长。出征伦敦奥运前,邓琳琳说:“我不和别人比幸运,只和别人比坚持!”

林跃:暂不想下届奥运会 教练:他父母曾想放弃

尽管最终只收获了伦敦奥运会男子单人10米跳台的第6名,但21岁的林跃却并不是一个失败者。相反,他是一位战胜了自己的勇士。10年光阴一路走来,他需要战胜的并不只是时间。

十年前 差点不练了!

2002年的时候,林跃从远在潮州的家乡来到北京的清华大学,在于芬教授的跳水班中开始了自己的跳水之路。那时候现北京跳水队教练王霄松是于芬教练的助手,分管林跃的训练。他第一眼看到林跃时,就觉得这孩子是块跳水的好材料。“这孩子手臂长,身材比例好,入水效果不错,从动作看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且孩子老实勤恳,练习非常认真。”王霄松回忆说,“2003年底我去北京跳水队担任教练后,2004年1月就听说林跃的父母把他从清华跳水队带出来了。”那时候,林跃的父母是不打算让他再练了,原因很简单,一是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父母有些看不到希望。再有就是家离北京实在是远,父母舍不得。“我觉得他要是不练就可惜了,和队里商量了,也去给他的父母做工作。”王霄松说,“就这样,林跃来到了北京队。”

四年前 错过单人台!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林跃搭档火亮最终成为了男子双人10米跳台的奥运会冠军。但在男子双人十米跳台结束后几天进行的男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原本确定名单时要出战这个项目的林跃,却最终没有站在跳台上。这个“意外”的变化背后,实际上是林跃在那一年遭遇的一个巨大困难。

那一年,林跃17岁,他的身体开始发育。身高的增长,让原本能够在空中完美做成的翻腾转体动作,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国家队的周继红领队、钟少珍教练、刘恒林教练,甚至包括郭晶晶等老队员都在为林跃出主意,想办法,为他鼓劲儿,但毕竟这不是林跃一个人的问题。最终国家队还是临时决定不用他。就这样,林跃错过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次机会。

一年前 伤病再考验!

长期以来,林跃总是在关键时刻遭遇伤病,但他却一次次战胜自己,从来没有放弃。2008年的奥运会任务结束后,林跃在2009年时已经恢复得不错,在7月的罗马游泳世锦赛上,林跃与火亮的配对发挥出色,得到了一致好评。但就在10月的全运会之前,林跃的腹肌突然深度拉伤,这导致他的全运会又没有比好。2010年冬天,林跃在训练中腰又出了问题,这让他错过了从2011年初到上海游泳世锦赛的所有比赛。

林跃从没想过放弃。终于,他在国内的奥运选拔赛上,通过良好的表现赢得了参加伦敦奥运会男子单人10米跳台比赛的机会。尽管最终林跃只拿到了第6名,但一路走来的坚持,让林跃同样值得尊敬。“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的,过去4年我还是没有白坚持。来到今天这个赛场,有这个机会,让我收获很多。”林跃说,“现在我还没有想里约奥运会那么远,但我会争取接下来离自己最近的一场比赛。”

王皓 李宗伟:三枚奥运会银牌铸就伟大 王皓李宗伟理应被

铭记

为金牌奋力拼搏,是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体现。但在大多数赛场上,最后只能有一个冠军,而有些具备冠军实力的选手却仿佛中了“魔咒”,屡屡惜败摘银,无奈成为“千年老二”。但他们始终在坚持,即使一身伤病,即使岁月不饶人。在人们心中,他们与冠军一样值得铭记。

3枚奥运银牌铸就伟大

在当地时间8月2日,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如期而至。中国选手张继科和王皓“同室操戈”,最终年轻气盛的张继科发挥更胜一筹,以4比1力克对手夺得金牌,王皓摘得一枚银牌。这也是王皓继雅

典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之后在该项目中获得的第三块银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王皓在男单半决赛中挑落夺冠热门队友王励勤,闯进决赛。最终,却在这一场被国人寄予夺金厚望的决赛上,以2比4输给了韩国选手柳承敏;2008年北京奥运会王皓卷土重来,与队友马琳会师决赛,可惜再一次与金牌擦肩而过,比分与四年前一样还是2比4。加上这次在伦敦获得的银牌,王皓连续三届进决赛却连夺三枚银牌,就连央视解说员蔡猛都忍不住感慨:“王皓创造了历史。”

在赛后,王皓也对中国媒体表达了自己可能会在奥运会后渐渐隐退的想法。尽管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登上奥运巅峰,但谁又能说,王皓的银牌比金牌黯淡?对于29岁的王皓而言,为了一块奥运金牌,他坚守了近10年。其间,他与中国队一起斩获了世界乒坛几乎所有的荣誉,个人更是长期处于世界乒坛顶尖选手之列,他的伟大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成绩概括。

“见丹死”丢金牌不丢人

再次站在奥运会的亚军领奖台上,李宗伟的眼睛红了。背负着为马来西亚赢得首枚奥运金牌厚望的他,在羽毛球男单决赛中再次败给了林丹。

李宗伟的实力有目共睹,这位马来西亚男单头号选手,2011年摘得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单桂冠后,成为该项赛事八年间七夺冠军的第一人。但在一个人面前,他只能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那个对手就是林丹。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羽毛球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李宗伟三次在男单决赛中负于林丹,球迷们还送了他一个“见丹死”的外号。

比赛结束后,李宗伟坐在地上久久不愿起身。此前他曾表示,这是自己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打球不是胜就是输,没关系,”李宗伟赛后表现得非常豁达,“我已经尽全力了,但最终还是没能战胜林丹,也许这就是命吧。”伦敦观众则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对于他而言,即便没有奥运金牌,他依然在球迷心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当所有人都在感慨,世界上只有一个林丹的时候,李宗伟并没有停止脚步,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打下去,参加四年后的奥运会。

中国队伦敦奥运会27枚银牌

男子56公斤级举重吴景彪、女子100米蝶泳陆滢、女子双向飞碟魏宁、女子射箭团体、男子200米自由泳孙杨、女子63公斤级柔道徐丽丽、女子25米手枪陈颖、女子乒乓球单打丁宁、男子77公斤级举重陆浩杰、男子乒乓球单打王皓、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郭爽/宫金杰、羽毛球混合双打徐晨/马晋、场地自行车女子凯琳赛郭爽、女子赛艇轻量级双人双桨徐东香/黄文仪、女子羽毛球单打王仪涵、女子蹦床黄珊汕、女子单人3米跳板何姿、男子吊环陈一冰、女子高低杠何可欣、女子平衡木眭禄、男子3米跳板秦凯、女子63公斤级摔跤景瑞雪、女子51公斤级拳击任灿灿、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侯玉琢、花样游泳团体、男子10米台邱波、男子现代五项曹忠荣。

不该被遗忘的“千年老二”

■史冬鹏

国内短跨项目总被刘翔压制,30岁“高龄”带着一身伤病站上了伦敦的赛场,坚持造就英雄。

成绩:亚运会、亚锦赛、全运会、钻石联赛田径110米栏银牌

■拉格斯·切赫

匈牙利游泳名将从小有哮喘病,肺活量小于常人,但靠不屑努力曾创造过五项短池游泳纪录。世界大赛上多次惜败菲尔普斯。

成绩:北京奥运会20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银牌

■谭宗亮

这位41岁的射击名将今年在伦敦奥运10米气手枪资格赛中早早出局。自1993年进入国家队后,多次在该项目上获银牌,成绩:七运会银牌、北京奥运会银牌

■黄珊汕

中国女子蹦床队领军人物,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队夺得“零的突破”,却始终与金牌失之交臂。

成绩:雅典奥运会铜牌、世锦赛银牌、伦敦奥运会银牌

■中国女子射箭队

由于韩国在射箭项目几乎垄断的地位,中国女子射箭几乎每次世界大赛都抱憾而归。

成绩:连续五届奥运会射箭女团银牌

徐莉佳:突破历史 中国帆船队徐莉佳夺冠

北京时间8月6日晚,中国帆船帆板队名将徐莉佳以35分的净得分勇夺伦敦奥运会女子激光雷迪尔级奖牌赛冠军,为中国奥运军团摘下本届奥运会的第31枚金牌!这也是中国帆船队首次夺取雷迪尔级的奥运金牌,以及中国帆船队在今年奥运会上的第一金。

从10岁开始学习OP级帆船,到15岁夺取釜山亚运会及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女子冠军;从2005年因肿瘤手术错过雅典奥运会,并改练激光雷迪尔级,到2006年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卫冕冠军雷莉、欧洲冠军范阿克尔等众多高手,夺得激光雷迪尔级世锦赛冠军。年纪轻轻的徐莉佳始终执着于自己的帆船梦想,一次次,为悦,踏浪而行。继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首枚帆船项目奖牌后,在本届伦敦奥运会女子激光雷迪尔级帆船项目上,徐莉佳再次创造了历史。

回顾自己这十多年的帆船之路,徐莉佳难掩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由衷热爱之情:“帆船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舞台,我非常喜欢这个项目,特别享受在海上的分分秒秒。这么多年来,虽然训练非常艰苦,长年累月地在海上风吹日晒,偶尔甚至会遭遇到恶劣天气的危险状况,但对帆船本身的执着和喜爱,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中国乃至亚洲帆船项目的不断进步,与国际接轨。同时,让更多人能够感受这种在海上自由翱翔,乘风破浪的喜悦。”

正是对帆船运动的热爱、对冠军梦想的不懈追求,让这位年轻的“80后”运动员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奥运帆船项目的领军人物,和中国在奥运帆船帆板项目上当仁不让的拓路者。

林丹:“超级丹”的锤炼之路

林丹,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单打冠军。完成了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汤姆斯杯、苏迪曼杯、全英、亚锦赛、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被喻为“超级丹”

《直到世界尽头》是世界羽坛唯一全满贯得主林丹在第30届伦敦奥运决赛之日,首次推出的个人自传作品。在这本书中,林丹以质朴跳跃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小伙子成长为世界冠军的岁月故事,通过书写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全面地展现了林丹并非一帆风顺的自我锤炼之路,告诉你一个真实、立体的林丹和他眼中的羽坛江湖……

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18岁进入国家队。12年国手生涯,林丹扮演着中国羽毛球男单的头号人物,完成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汤姆斯杯、苏迪曼杯、全英、亚锦赛、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被誉为“超级丹”。然而在作者看来,“我的舞台不应该只是那不到一平方米的领奖台……与一生相比,我过去的岁月只能算是匆匆片刻,我也不过是在羽毛球领域里做成了一些事。现在,让我只做林丹,做回自己……我们都很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随着林丹与你唠家常的娓娓道来,吸引着读者情不自禁地想与他一起去领悟那一场场决斗背后所凝结的情感与传奇,内心里荡起阵阵涟漪,给人一种余味无穷的思考和启迪。

在书中,对于陶菲克、李宗伟、盖德和自己并称“四大天王”的对手,林丹也完全敞开心扉,毫不避讳。他把老对手陶菲克称作“一辈子的对手,一生的朋友”,称陶菲克的打法和气质都透着神秘和诡异,陶氏风格更是变幻莫测、流水无形。特别是伦敦奥运会上与自己巅峰对决的李宗伟,更是作者笔下描绘的重要人物。林丹坦言,对我和李宗伟来说,伦敦奥运会将是最有可能实现创造自己王朝的一战。金牌是一定会努力去争取的,但对我和他来说,在羽坛拼杀了这么多年后,结果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这部书完成于林丹出征伦敦奥运会前夕,不过他更愿意叫它“纪念册”。“我不想高高在上地说教,也不想让人把我当作范本,我只希望在有限的文字里,纪念我们走过的荣辱与共。”他说,我只是普通人家的儿子,有着朴素的情感,和每个“80后”一样,我也爱看《机器猫》或是樱木花道,热爱生活,热爱一切新鲜的潮流,偶尔有点怀旧,年龄越大越常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林丹的右手臂上,印有“直到世界尽头”的文身,是《灌篮高手》片尾曲名。他把这句话定为书名,纪念他

和他遇见的人一起走过的岁月,他说:“很多人都希望林丹一直战斗下去,虽然我也会感到疲惫,但每次想到这一路上所有的荣耀,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对羽毛球这项运动所作出的那一点贡献,将伴随后来者‘直到世界尽头’,好像心里又会宽慰许多。即便多年后林丹这个名字已经模糊得像一个符号,但是我还有可爱的你们。我会记得在青春似火的年纪,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那些共同的记忆还会延续下去,直到世界尽头。”

“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得有多高,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现在,我也想看看我左右的风景,甚至站在不同的角度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书中这样写道,在林丹的羽毛球世界里,尽头也许没有冷酷仙境,却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铭记。在忙碌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要像林丹一样学会停停脚步,欣赏小桥流水,吹吹山野凉风,才能获得心灵的安适,静享生命的本真。

2012奥运榜样

5名“中国奥运榜样“候选运动员及提名理由

陈一冰:在判罚明显不公的情况下,亲吻吊环、祝福对手。

王皓:连续三届冲击奥运会乒乓球单打冠军,最终均获得银牌。他的坚持与豁达,比金牌更珍贵。

徐莉佳:一眼失明,一耳失聪,年轻却命运多舛,但人生际遇无法阻挡一颗勇敢的心。

陆浩杰:抓举第二次试举时左肘受伤,但他仍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坚持完成了190公斤挺举。

张秀云:因“血凝”和心脏病连续错过悉尼与雅典奥运会,但依然勇敢地出现在北京和伦敦的赛场上。

5名“国际奥运榜样“候选运动员及提名理由

李宗伟:吃着止痛药打进决赛,失利后慨叹命运。他的执着和抗争比奖牌闪耀。

埃蒙斯:在雅典和北京他都是最后一枪失误,将金牌拱手送人。伦敦亦不好运,但谁知道他在2010年就被查出身患甲状腺癌。

丘索维金娜:37岁的丘索维金娜再次参加跳马决赛,6届奥运会的老将一直心系患白血病的儿子。“你未痊愈,我不敢老”,这是一个母亲的承诺。

萨拉-拉塔尔:沙特阿拉伯史上第一位奥运女选手。

如何做好人物专题片的策划工作 篇7

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 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2015年8月, 我县团县委举办了为期七天的建平县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活动。我台《教育视线》栏目进行了全程跟踪拍摄, 以人物心理活动和外在表现为线索, 经重新构思整理, 策划、制作并播出了3期电视专题节目《少年军营成长记》, 受到社会各界及家长、老师、同学的欢迎和喜爱。其中《少年军营成长记》 (以下简称《成长记》) 系列在第三届全国市县电视台优秀电视节目评选中获得优秀电视专题一等奖。下面便以此专题片为例, 和读者共同分享如何做好人物专题片的策划工作。

一、人物专题首先应确定选题

选题的基本要求是角度新、选材精、立意好。在人物专题节目中, 人是电视节目的灵魂, 所以在《成长记》中, 在参加夏令营活动的众多孩子中, 我们选取了两个性格迥异、具有鲜明特点的男孩作为主人公, 通过他们在夏令营活动中的前后对比表现, 展现了孩子们成长、成熟的过程。在这七天里孩子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收获了艰辛, 同时更多的收获是自理与自立, 自信、自强、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以及包容、体谅他人的爱心。

人物策划主题不但要新, 还要深, 不仅要有可视性, 还要有思想性, 从简单的生活场景、人物活动挖掘故事, 显现出人的大爱, 亲情的爱, 友情的爱, 从而增强人物专题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扩大人物专题片的社会影响力。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呢?人物的言行很重要, 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深挖。

二、要精心构思整体结构

在构思人物专题片的整体结构时, 一定要突出主题, 不能面面俱到。在《成长记》中, 我们用了四台摄像机, 跟踪拍摄了七天, 素材可谓繁冗。面对众多素材, 要深入思考, 反复比较, 去粗取精, 找出人物中最具有代表性, 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侧面和“闪光点”, 来体现人物的独特性。一篇人物专题, 观众要从切入点欣赏到故事的高潮到结尾, 这需要一个感情铺垫、积累的过程。《成长记》共制作、播出三集, 孩子的心理活动和外在表现成为贯穿整部专题片的两条主线。第一集集中表现了孩子刚入新环境的兴奋、新鲜, 当亲人离去时, 又转为淡淡的失落, 再到军训时、自由活动时的童趣、童真。第二集则为高潮部分, 孩子们在军训时的摩擦, 冲突, 以及思念亲人的情不自禁。而第三集则集中展示了军训结束时, 孩子们的变化:他们逐渐变得坚强刚毅, 学会了吃苦耐劳, 养成了紧张有序的生活习惯, 在军训的集体环境中, 逐渐学会了与人相处, 相互关心, 相互进步, 赢得了领导、老师、教官和家长们的赞许。节目最后, 军营少年们满怀信心带着军训中培养出的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 顽强不屈, 勇往直前的毅力, 在人生的旅途中继续阔步前行, 谱写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乐章。

三、要善于表现人物活动的细节

人物专题片要丰满生动, 就要必须善于表现细节。在用影像记录人物时, 要善于用细节来展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用细节来吸引观众, 引起观众共鸣。如在《成长记》中小主人公初到军营时面部的大特写, 因想家、想父母默默留下泪水, 表现了孩子依赖父母、依赖家庭的心理状态, 到军营生活结束, 依然有面部特写:闭营仪式上小主人公经过阅兵台, 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展现了他们独立、担当和青春的风采。可见, 用细节可以营造出整部作品的闪光点, 从而达到完美展现主题的目的。值得一题的是, 人物细节的刻画是全方面的, 包括环境、外貌、动作、神态、情绪、服饰等诸多方面, 需要创作者灵活把握和展现。

四、要善于运用“画龙点睛”的解说词, 避免使用“画蛇添足”的解说词

人物专题片解说词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要写好解说词,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深入体验, 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

创作者要亲临现场、深入采访, 尽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第一步。

2. 要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

在写作过程中, 要把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 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只有用真心写出来的解说词才会感染观众, 打动观众的心。解说词不在多, 有时反而越好的片子, 解说词越少, 甚至没有任何解说词, 反而感人至深, 如在《成长记》中, 我们更多的选用了打字幕的形式代替了可有可无的解说词, 言简意赅,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或意味深长或发人深思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完全摒弃解说词不用, 好的解说词是一根链条, 把画面、现场、同期声串联起来, 让人回味无穷。

五、重视现场的运用

现场通过电视手段营造出声画同步的效果, 以其无与伦比的细节、气氛和事实感染观众, 合理运用现场的形象、生动, 可以将情绪推向高潮。如在《成长记》中, 操场上的喷泉、孩子们接受训练的场景以及军训之余的玩乐嬉戏, 我们都用的是现场情景, 真实再现了那时那景, 真实, 自然。

六、同期声的运用

同期声即同期录音之意, 是记者和被采访者面对面交流所记录下来的音画场景。合理运用同期声, 可以使电视节目生动逼真, 增强现场感和感染力, 增强电视的表现力, 但应注意以下问题:忌长篇大论, 缺乏重点, 让观众不知所云, 并感到厌烦, 应尽可能简洁, 提纲挈领。

七、音乐升华主题, 渲染情绪

如在《成长记》中, 根据不同场景, 我们选用不同的音乐或歌曲, 有振奋的, 有欢快的, 有抒情的, 有悠扬的, 还有搞笑的:清晨的音乐, 朝气蓬勃;夜晚的音乐, 悠扬安详;军训时的音乐, 激昂向上;休闲时的音乐, 欢快活泼……或铺垫, 或渲染, 表现了很好的视听效果。

结语

人物专题片贵在创新、创优,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分析, 找到最适合的效果、最佳的方式来创作, 充分、合理运用各种拍摄和表现手段, 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调动观众的感官、情感和思想, 真正实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给人以最强的音画冲击, 让人物专题片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马爱玲.浅谈电视人物专题片的创作[J];魅力中国;2010年9月

[2]鲁卫东, 冯伟.制作电视人物专题片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夏艳.浅析制作电视人物专题片的科学策略[J];才智;2011年18期

[4]邸迪.电视人物专题片的创作探讨[J];新闻传播;2013年03期

分析人物特点专题 篇8

一、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变革历程

情境一:

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八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1929年,功成名就的哈默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美国,面对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从商多年的哈默清醒地认识到也许不久的将来,他的祖国就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

问题1:材料中一场巨大的灾难是指什么?

问题2:结合课本所学,这场经济大危机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哈默回国后的遭遇,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进而深度挖掘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特定环境的理解。学生通过对比得出同处一个时代的苏联和美国经济发展状况迥异,并且回忆经济大危机的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的特点,为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国家面对这场经济大危机采取的不同措施做好铺垫。

教师概括并过渡: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先后面临重创。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又是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的呢?

情境二:

罗斯福至多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新政不是一种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续命剂……他推行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及挽救美国传统的私有制度及竞争制度……他承认现行社会制度中的病点,然而他只是希望把病的部分割去,而没有希望把它全部扑灭后再来建造。新政并不是为某一个特殊阶级谋利益,也不是要把资本制度连根掘起,新政只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而不是资本主义的致死药。

——马星野《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新中华》4卷17期(1936年9月)

问题3:通过材料,“他推行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及挽救美国传统的私有制度及竞争制度”说明了什么?

问题4:通过材料,“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新应用”是指什么?

设计意图:“罗斯福新政”历来都是重要考点,通过这则材料,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罗斯福打破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创造性地运用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先河。

教师概括并过渡:通过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的颁布,使美国迅速地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而“后有来者”具体又是指什么呢?

二、20世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变革历程

情境三:

(展示赫鲁晓夫墓碑)黑白相间的构图代表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的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

问题5:材料中“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又是指什么?

设计意图:赫鲁晓夫墓碑这则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他的一只脚跨进新时代”是指其改革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斯大林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并没有真正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通过展现斯大林墓碑这一新材料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俄国史》中对于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情境四:

1990年,哈默在电视中看到如下新闻:伴随戈尔巴乔夫对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益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漫延,社会日益动荡……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加盟共和国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听到此消息后,一直视苏联为第二家乡的哈默百感交集,病情恶化,不久便与世长辞。

问题6:材料中可以得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1990年哈默逝世这一事实,巧妙结合1990年苏联开始的剧变,一方面展现哈默对红色国度苏联解体的痛惜,另一方面展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促使了苏联解体。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一内容在中考中能级要求较低,所以让学生了解即可。

课堂小结:

第一,20世纪,世界大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彰显出两条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这两条道路都有各自不同的弊端和不足,所以必须加强经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第二,20世纪世界大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切实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三,20世纪世界大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启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后反思:

通过知识内外迁移,引导学生有的放矢,适应课改形势并掌握教学内容,从而遵循课改基本规律、弘扬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大限度地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要上一节神韵与哲思兼备的“好”课,历史教师应以“教学即治学”的心境,怀着对过往历史的脉脉温情,去备课、磨课、上课,争取做一个肯钻研、有灵气的教师。

上一篇:名家名篇共有下一篇:圣诞给老公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