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学读后感(精选12篇)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上,我最喜欢张辽张文远。他原本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后明智地投靠了曹操,在魏国张辽的武功绝不下于夏侯兄弟。他智勇双全,多次随曹操征战,他最有名的战役是合肥之战,以百倍以下的兵力大胜孙权,这主要因为张辽有智谋。所以才有“张辽威震逍遥津”这一出。
在蜀国我喜欢徐庶徐元值,他智谋出众,曾经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后虽被迫转投曹操,可却像个“废物”,从不为曹操献计,这是他的忠心和理智。
在吴国我喜欢陆逊陆伯言,他很聪明,智慧不下于周瑜,若不是他孙权早就命归酒泉了。他曾经识破吕蒙的计谋并且以骄兵之计大胜关羽,为吴国铲出一个大害。然后刘备着魔似的报复,孙权抵挡不住,陆逊又孤注一掷,以火攻在夷陵大放异彩,烧了刘备的部队,又像孔明气周瑜的样子气死了刘备。
一、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主题课外阅读导学案教学的意义
导学案是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 将教学重心前移、以导促学、先学后教, 通过教师的“导”来引导学生先行尝试, 教师再根据学生尝试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的“导学”方案[1]。教师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与尝试中获得反馈, 教师在课堂重点剖析和点拨学生在反馈中所反馈出的问题、疑难或困惑。通过 “先学后教”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思维导图以图文并重的形式,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 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 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 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 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 使资, 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更具条理性, 从而极大地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巧用导学案、善用思维导图,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主题课外阅读的导学案教学环节
下面以“《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为例, 简述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主题课外阅读导学案教学如何巧用导学案、善用思维导图、活用评价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环节一:师生课前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完成导学案 (如下表) , 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前, 为提高预习效果, 教师设计了如下表的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习。
此教学环节, 将教学重心前移, 让学生先学,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二:学生结合自己课前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 利用思维工具图, 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
此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课前的阅读情况, 利用思维工具图, 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效果。
环节三: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 补充完善工具图, 对好的作品予以贴星或贴红花奖励。然后班内交流展示优秀作品, 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
此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间、小组内、小组间多向交流, 旨在让学生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让学生尽情分享阅读中国名著《三国演义》, 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四:鼓励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及制作、完善思维工具图的感悟人物形象的学习活动过程, 小组内、小组间师生间互相交流、评价, 小结课堂上运用了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性格、品质、评价等等方面进行人物形象感悟, 感受、欣赏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并鼓励学生日后继续多读各种主题的书籍, 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中, 享受阅读的乐趣。合理真实的评价,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度, 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此教学环节中, 师生共同回顾活动过程, 总结阅读方法, 让学生学会反思,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主题课外阅读的导学案教学策略
(一) 巧设学案, 提高预习实效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为提高预习效果, 教师设计了教学环节中所展示的导学案表格指导学生预习。在此导学案中, 教者以第一人称“我”编写学案流程, 如“我会阅读”“我会思考”“我会搜集资料”“我会合作”“我会展示”, 每一个环节后面有温馨提示, 有学习过程的提示, 有学习方法的提示。“我会合作”的环节,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我会思考”这一环节, 是教学的重点, 有让学生围绕阅读提出一个中心问题, 并尝试解答, 有结合阅读的重点提炼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2]。
这样, 教者通过巧用导学案, 为学生营造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主体活动, 从课前预习到阅读到重点内容的剖析到拓展延伸到学案实施的评价, 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思考时间和学习空间, 很好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二) 善用思维导图, 促主题课外阅读展实效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本教育理念, 运用导学案, 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 充分自主、合作交流学习。通过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工具去感受人物形象, 掌握可视化思维工具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运用策略,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利用电脑绘画软件或画纸制作、交流、展示思维工具图, 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 丰富学生的积累, 指导学生感悟、欣赏《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 如图1、2) 。
在此教学环节,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巧用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工具记录、展示阅读收获的过程中, 大大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还很好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实现了锻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效果, 大大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三) 妙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让主题课外阅读显实效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妙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让主题课外阅读显实效[3]。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教者极力鼓励学生自主合作, 交流探讨学习。在激趣导入, 明确学习目标后, 让学生结合课前完成的导学案, 自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 在小组内交流对印象深刻人物的认识, 并结合自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 利用思维工具图, 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 (如图3) ;在“班内交流, 共享阅读收获”教学环节中, 教者让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 小组内互相交流, 补充完善工具图, 对作品予以贴星或贴红花奖励;小组间互相交流, 补充完善工具图, 对作品予以贴星或贴红花奖励;班内交流展示优秀作品, 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
这样, 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在感兴趣的自主、合作活动中, 有效进行主题课外阅读活动, 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大大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四) 活用评价, 让主题课外阅读现实效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可见, 合理真实的评价,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度, 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活用评价, 让主题课外阅读现实- 2效-[4]。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教者让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 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 补充完善工具图, 对作品予以贴星或贴红花奖励;进而小组内派代表, 边利用电脑平台展示, 边介绍自己的思维工具图, 然后师生就学生代表展示的作品及发言的情况予以评价。学生在班内交流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共同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成果, 感悟人物形象。进而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性格、品质、评价等等方面进行人物形象感悟, 感受、欣赏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 让学生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中, 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样, 通过给予学生展示课内外阅读的舞台, 培养学生会阅读、能阅读的能力,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让学生发展自我, 实现自我, 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信息技术包罗万象的今天, 教者充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运用导学案, 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等, 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高了阅读的动力、完善了阅读的策略, 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阅读能力, 大大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小君.“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 (2) :22-24.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 2009, (5) .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 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國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著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诸雄争霸,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书中了解了那么多历史人物,我最崇拜的还是人人称之为“奸雄”的曹操。曹操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围棋都非常精通。他文武兼备,能这么出类拔萃,还归功于他孜孜不倦的学习,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其好学程度可见一斑。
曹操集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他的诗时而豪迈:“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时而散发着一丝丝的忧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时而流露出自己的雄心壮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是一个视“才”如命的人,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年月,他唯才不求,但凡有学之士前来投靠,他会放下架子,不计前嫌,委以重任。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要找到“千里马”,自己就必须做一个好“伯乐”。任人唯贤,历史上又有几位统领、帝王能做到?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将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本故事起于黄巾起义,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终于西晋统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精致。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仁政、爱民的刘备,粗鲁、莽撞的张飞。我最敬佩的就是关羽了,关羽有九尺高,胡子有二尺长,脸色像枣一样红,丹凤眼,卧蚕眉,非常威武。他武艺高强,在《温酒斩华雄》中,曹操让他先喝杯热酒再走,关羽说不用,去斩华雄,等他回来拿着华雄的头时,那酒还是温的。我觉得关羽十分忠勇,虽然已经有几个人被华雄杀死了,但他不怕死,这种精神令我敬佩。
关羽他对大哥刘备义重如山,尽管奸诈的曹操给他很多的金银珠宝、财宝。但关羽坚持一定要回到大哥刘备身边,我觉得关羽十分忠实,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心中装的是兄弟情,装的是曾经的桃园誓盟。
书里有段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印象比较深刻。主要讲的是:周瑜是东吴手下一名大将,他嫉恨诸葛亮的才华,想加害他,就命令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阴谋,并立
下了只需三日就能造好箭的军令状。随后诸葛亮凭借自己的神机妙算,在自己的船上扎了很多稻草人,曹操以为有人攻打就一阵乱射,结果箭都射到了稻草人身上,轻松的从曹操那“借”来十万支箭,使周瑜的诡计化为泡影。
暑假里,我终于有空余时间,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这篇文学巨著写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个国家为了争霸天下而发生的种种纷争。里面有智慧的较量,有纷飞的战火,有人性的闪光。
从这本书里我认识了羽扇绾巾、充满智慧的诸葛亮;足智多谋、阴险狡诈、爱惜人才的曹操;尊重人才、心怀大志、仁义善良的刘备;忠义无双、武艺过人的关羽;脾气暴躁、武艺高强的张飞;风流潇洒、气量狭小的周瑜;英俊神勇的赵子龙;生性多疑的司马懿……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刘备,因为他为人仁义善良、尊重人才、胸怀大志的人。他为了请诸葛亮三次的去山冈;还把诸葛亮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榻睡觉,同桌吃饭,一起讨论天下大事。他打了败仗之后,还带着老百姓一起撤退,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所以我喜欢他。
说起书中的人物,我最喜欢蜀汉丞相诸葛亮了。他足智多谋,胆识过人,有超人的智谋,未出茅庐就已知天下三分。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计计得胜,令人赞叹。刘备临死前,嘱咐如果儿子刘禅可以继位,就让诸葛亮辅佐:如果他不行,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但诸葛亮始终忠心耿耿,尽心尽力治理国家直到去世。
我也很欣赏文中的鲁肃,他忠厚老实,十分仁义,与人友好往来,这样的人,值得我们信任。
关羽作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为人十分重义、性格刚烈、武艺超群、通文史。那个见到金银财宝就变心的吕布,哪里比的上他!虽然关羽最后败走麦城为孙权伏杀,但他仍是人们心中的榜样与偶像。
这个星期,我读了《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政腐败,因此发动黄巾起义。我最喜爱的有:赵云、马超、黄忠、黄盖、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司马懿、袁术、吕布等,他们有的功夫了得,有的重情重义,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多智多谋……
《三国》中的计谋令人久仰,如;草船借箭;神机妙算……再说我最喜欢的人,当然是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我最喜欢的一段,当然是诸葛亮了的草船借箭。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有很大的受益。《三国》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互相斗争为主要内容,讲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战争故事。翻开它犹如打开了一副历史画卷,作者在这画卷上画了许多点睛之笔。使我陶醉其中!
书中人物特点也是很清晰:“小气”的周瑜,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云长,注人才的刘备,百战百胜的赵云,忠厚的鲁肃,聪明美丽的貂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孔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这一情结更加突出了孔明是一个足智多谋,聪明博学的人。而周瑜是一个小气,小肚鸡肠的人。
读完《三国》后,我懂得了: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以周瑜为列,当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时。我们不能气馁,要好好分析自己不足之处,我们要虚心听取爸爸妈妈的建议,不能因为一次没考好而没有自信了。要像孔明一样开朗,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也就是像论语里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个寒假,我看了很多习近平总书记读过的书。有《老人与海》、《红与黑》、《战争与和平》、《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岳飞传》、《史记》、《三国演义》。
其中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诸葛亮三气周公瑾、诸葛亮两上出师表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施美人计董卓丧命。故事讲的是:司徒王允为国家忧心如焚,府中歌伎貂蝉想为王允分忧。王允哭着说要利用貂蝉对吕布和董卓实施美人计。 王允先请吕布赴宴。貂蝉对吕布万种风情,令吕布倾倒。王允趁机跟吕布说把貂蝉许给他做妾。又把董卓请来赴宴。貂蝉对他百般讨好,王允又对他提出了,让貂蝉给他成亲的要求。后来吕布和貂蝉去凤仪亭幽会,董卓正好进来了。吕布和董卓立刻打了起来。吕布立即提出要和王允一起杀死董卓。于是,吕布和王允设下埋伏。董卓车一到,等他下了车,吕布一剑刺穿了他的喉咙。董卓死了,真是大快人心。
我觉得这篇文章体现出了吕布功夫强、王允智谋高、貂蝉太诱人。三国演义这本书真不错!我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读过的书都读完。分享给同学们听,让大家也听听这些有趣的故事。
从小时候起我就对历史故事特别感兴趣,五岁生日的那天爸爸妈妈送给我一套《三国演义》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有好多我不明白的地方,爸爸就在一旁讲解给我听。
这本书讲了一个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归晋的故事。书中刻画了两百多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曹操,他很善于用人,曾经颁发好几道《招贤令》,引来无数豪杰来投靠他,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四海”的局面。诸葛亮聪明才智,草船借箭,设空城计,并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羽重情义,仗义威风,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赵云忠诚猛于虎,单骑救主,姜维宁死不屈。
我要向他们学习,热爱祖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增长本领,打赢人生这场战争,做一个有利于自己国家的人。
【《三国演义》小学读后感】推荐阅读:
读《三国演义》小学生读后感11-11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作文500字01-06
三国演义读后心得06-10
三国演义后感02-19
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11-23
三国演义读后感35012-06
简短三国演义读后感12-17
三国演义读后感字01-01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04-20
三国演义第十章读后感10-1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