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检查(精选8篇)
目前医学对于肺癌的治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由于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人不太注意,或者当成其他疾病来治疗,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往往发现时就已经到了晚期。所以,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及早的检查确诊,是非常必要的。那么,肺癌的检查都有哪些项呢?
1、支气管镜检查
是肺癌的检查里很重要的方法。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窥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理变化情况。窥见癌肿或癌性浸润者,可采取组织供病理切片检查,或吸取支气管分泌物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定组织学类型。
2、放射性核素检查
67Ga-枸橼酸盐等放射性药物对肺癌及其转移病灶有亲和力,静脉注射后能在癌肿中浓聚,可用于肺癌的诊断,显示癌病的范围,阳性率可达90%左右。这也属于肺癌的检查项目之一。
3、X线检查
通过此种肺癌的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早期肺癌病例X线检查虽尚未能显现肿块,但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0例肺癌患者, 其中男85例, 女45例, 年龄39~83岁, 平均58.6岁, 均经病理或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 其中腺癌61例, 鳞癌22例, 未分化癌47例。并选择同期健康查体的其他各项指标均正常的人员150名, 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1.2 肺功能测定方法
患者端坐位, 全身放松, 轻轻咬住咬口, 嘴唇紧贴咬口, 嘴角不能有缝隙, 鼻夹夹住鼻孔。该检查中最关键的动作是吸气与呼气, 用嘴吸气与呼气, 鼻孔不能漏气[2]。检查患者的肺活量 (FVC) , 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 , 1s用力肺活量 (FEV1) 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1%) ,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MVV1) , 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50) , 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25) 。
1.3 诊断标准
FEV 1/FV C<68%为慢性通气障碍, 障碍类型按以下标准进行判定:无损害:FVC≥80%, FEV1%≥68%;限制性通气障碍:FVC<80%, FEV1%≥68%;阻塞性通气障碍FVC≥80%, FEV1%<68%。混合性通气障碍:FVC<80%, FEV1%<68%。
2 结果
(1) 2组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FVC为 (84.9±13.5) mL、FEV1 (83.1±23.6) m L、FEV1/FVC (99.8±16.7) %、MVV1 (93.8±13.6) mL, V50为73.2±16.3、V25145.3±36.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2) 2组肺功能异常情况比较, 对照组肺功能异常25例, 异常发生率为16.7%, 观察组肺功能异常129例, 异常发生率为99.2%, 两在阻塞性通气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肺功能检查可对受检者呼吸生理功能的基本状况作出质与量的评价, 观察肺功能损害的可变性, 对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疗效和疾病的康复以及评估胸腹部大手术的耐受性等都有重要的意义[4]。肺癌患者由于癌症组织的压迫阻塞气管引起阻塞性炎症及肺不张, 胸膜病变, 引起肺容量减少、通气功能受限, 造成弥散面积减少;同时周围肺组织的代偿使通气量增加, 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癌肿压迫血管, 血流受阻, 血流量减少, 通气/血流比例增高;肺癌细胞还可经血流转移, 阻塞小血管, 导致通气/血流比例的进一步失调[5], 肺活量减少, 残气量增加, 最大通气量也明显减少, 本文观察组肺功能异常129例, 异常发生率为99.2%肺功能异常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压迫的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
摘要:探讨肺癌患者肺功能检查特点, 为肺癌的辅助诊断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30例肺癌患者, 进行肺功能检查, 并选择同期健康查体的各项指标均正常的人员150名, 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FVC为 (84.9±13.5) mL、FEV1 (83.1±23.6) mL、FEV1/FVC (99.8±16.7) %、MVV1 (93.8±13.6) mL, V50为73.2±16.3、V25145.3±36.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肺功能异常25例, 异常发生率为16.7%, 观察组肺功能异常129例, 异常发生率为99.2%, 两在阻塞性通气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混合性通气障碍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肺癌患者肺功能异常明显。
关键词:肺癌,肺功能
参考文献
[1]Von Pawel J.Gefitinib (Iressa, ZD 1839) :a novel targeted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J].Bull Cancer, 2004;91 (5) :E7~6.
[2]Park K, Goto K.A review of the benefitrisk profile of gefitini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 small celllung cancer[J].Curr Med Res Opin, 2006;22 (3) :56~73.
[3]Ando M, Okamoto I, Yamamoto N, etal.Predictive factors for interstitial lungdisease, antitumor response, and survivalin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treated with gefitinib[J].J Clin Oncol, 2006;24 (16) :2549~61.
[4]Pfister DG, Johnson DH, Azzoli CG, etal.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 guideline:update 2003[J].J Clin Oncol, 2004;22:33~53.
我今年54岁,烟龄已经有20多年了。最近两个月来,我经常出现剧烈的咳嗽、胸部疼痛、气短等症状。我怀疑自己患了肺部疾病,甚至可能是患了肺癌。请问,我患肺癌的可能性大吗,我应做哪些检查?
浙江 杨纯当
杨纯当读者:
长期吸烟者若出现了以下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排除患肺癌的可能:①出现了持续两周以上原因不明的刺激性干咳。②咳痰中含有血丝。③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症状。这三种症状都是早期肺癌的典型症状。即使未出现上述症状,长期吸烟者也应每隔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肺癌筛查。
在诸多的肺癌筛查手段中,痰查癌细胞是诊断肺癌最方便、最简单、最经济,且准确性较高的方法。患者最好取清晨第一口痰进行痰液癌细胞检查,并应至少进行3次此项检查,以提高癌细胞的检出率。做胸部常规X线检查(包括胸片和胸部透视)也是筛查肺癌的主要方法。拍胸片所取得的影像较为清晰,便于医生仔细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肺部状况。做胸透检查则可使医生动态地、多角度地观察患者的肺部状况。在发现肺部有异常状况时,患者还可进一步做胸部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镜检查、CT引导下的肺部病灶穿刺检查、血清癌标志物检查、PET-CT检查等。
吉林 主任医师 谢亚成
近年来放射治疗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进行对治疗靶区的勾画、分期及诊断,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超高能射线放疗(HLET)使放射治疗的增效比有明显提高,其中可以加强对呼吸运动的跟踪及控制,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现就具体方法综述如下。
1.1 PET-CT所发挥的指导作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确定肿瘤的原理主要是根据正常与恶性细胞间糖代谢的不同,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来进行显像,可反映出体内的代谢状况,提供的功能图像一般质量较高,但在空间结构的分辨能力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所采用的PET-CT是借助CT提供的高质量解剖,再结合PET的显示作用,可具备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来识别肿瘤病灶,是一种复合性成像的装置。
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过程中,PET-CT能发现较多的肿瘤远处转移和外部侵犯,对肿瘤的边界和体积更能准确的定位和评估,对肺不张和肿瘤可以做到正确区分,能把计划靶区更为准确的勾画出来,并可对转移性淋巴结做出精确判定。
可通过合理的具有根治性的放疗、化疗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放射治疗的效果也能做出检测,有学者研究发现,22%的患者发现有转移淋巴癌,范围在距离原发灶5cm处,55%的患者需对放射治疗的计划进行改 变,23%的患者由根治性转为姑息性放疗。
有报道还指出,采用PET-CT对计划靶区检查和CT对计划靶区的检查存在差异,有患者PET-CT计划靶区大于CT的计划靶区,其原因是患者远出处出转移淋巴结,有患者出现PET-CT的计划靶区小于CT的计划靶区,其原因是因为脊髓或心脏超过耐受力或是肺不张。
因放疗后组织一般会形成瘢痕组织、坏死或是纤维化,在预后和疗效的判断上,CT、MRI等都很难对肿瘤的复发和残存在形态学上做出鉴别,而PET-CT可利用坏死纤维化组织代谢低和肿瘤组织代谢旺盛等特点,做出比较明确的鉴别诊断。
1.2 3D-CRT与IMRT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与计算机技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代正在广泛开展和应用,其中调强适形(IMRT)和三维适形(3D-CRT)具备了适形放疗技术的特点便衍生出来,其优越分布的方式为正常组织是低剂量,肿瘤区域是高剂量的特点,3D-CRT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已经得到重视和应用,可以预防和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Rosenzweig[5]等研究表明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在术后IMRT的治疗与3D-CRT和二维的技术剂量结果做对比,IMRT可使肺组织与心脏的体积剂量显著降低,可显著降低平均剂量,并且能对靶区的剂量进行更好的分布,有学者研究在用IMRT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59例患者中,因患者本身受是否有过放疗史和肺功能自身的原因,或者受肿瘤紧邻的重要结构与肿瘤的范围影响,合剂量因体积的限制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造成不能使用常规的技术。
采用中位剂量63Gy,其中6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和47%,按计划使冶疗得已完成的患者有84.8%例,研究表明,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治疗难度在较高水平的人群,应优先选用IMRT,虽远期的效果还在进一步的验证,但仍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
IMRT虽然对一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剂量上能够体现出一些优势,在进行冶疗的过程中有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临床上,要做好对病例的选择,IMRT对肿瘤靶区贴进食管和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能起到作用,IMRT使正常肺组织可以接受低剂量的放疗体积增加,在应用时通过采用射线的高利用率和减少照射野的LMRT技术来完成。
1.3 HLET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近来,放射治疗的技术和设备在不断的飞速发展,采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60Co到电子兆伏级的加速器,提高了放射治疗肿瘤的可操作性和精确度,虽然设计在不断改进,但仍有不完美之处。
(一)吸烟
根据各国的大量调查资料都说明肺癌的病因与吸纸烟关系极为密切。肺癌发病率的增长与纸烟销售量增多呈平行关系。纸烟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实验动物吸入纸烟烟雾或涂抹焦油可诱发呼吸道和皮肤癌肿。有吸烟习惯者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吸烟量大者发病率更高,比不吸烟者高20倍。本世纪末,西欧国家随着妇女吸烟者日益增多,女性病人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临床确诊的肺癌病例中,每日吸纸烟20支以上,历时30年以上者,约占80%以上。长期吸烟可引致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诱发鳞状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细胞癌。无吸烟嗜好者,虽然也可患肺癌,但腺癌较为常见。
(二)职业因素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目前认为与下列物质接触的职业与肺癌的发生有关:石棉、砷化合物、铬化合物、镍化合物、二氯甲醚、电离辐射、芥子气以及煤烟、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羟类。被怀疑与肺癌发生有关的因素有:铍、镉、铅、氯乙烯、丙烯晴、氯甲苯、硫代甲烷、玻璃纤维、矽尘、滑石粉、甲醛等,以及铸造、橡胶生产、电焊、建筑、油漆、某些农药生产和应用、石油提炼等职业。例如石棉工人死于肺癌者7倍于一般人群,而石棉工人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50~90倍,这是吸烟与石棉起协同作用所致。
(三)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
工业的废气如果处理不当,可污染厂矿内外的环境和大气。此外城市中每天燃烧的大量煤、柴油、汽油以及柏油马路的铺设和机动车辆的使用,均可导致居民密集区空气的污染。令人不安的是环境污染仍是导致城区居民疾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城市中的肺癌发病中有10%以上是由大气污染引起的。厨房内的油烟和煤烟污染,是引起不吸烟妇女患肺癌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室内装修所用石材、油漆、地板胶、塑料饰物、粘合剂等带来了室内污染。
(四)室内氡污染
氡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中。它是铀、镭经衰变而成的产物。氡的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体。只要是有氡的地方就会伴存着子体,氡及其子体危害人的健康。氡可通过地基、建筑物的缝隙、建筑材料结合处、管道入室部位松动处进入室内,建筑材料中也可能有氡逸入室内。我国制定的室内空气中氡浓度标准为100贝克/立方米。1994年以来,我国调查了14个城市的1524写字楼和居室,发现氡含量超标者占6.8%,最高达596贝克/立方米。国际上认为暴露于300~500贝克/立方米氡浓度下的人群,其肺癌的死亡率是正常暴露水平下人群的2倍。有研究估计美国每年约有2.4万名氡致癌病例。认为在美国氡的危害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致肺癌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推算在各国所有的肺癌患者中,有5%~15%是室内氡暴露造成的。
(五)肺部慢性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矽肺、尘肺等与肺癌危险度有显著关系。甚至结节病及间质性肺纤维化患者中,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也较高。
(六)饮食与营养
维生素E、B2的缺乏和不足在肺癌病人中较为突出。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维甲类、β-胡萝卜素和微量原素(锌、硒)等易发生肺癌。
(七)人体内在因素
吸烟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因空气污染而导致肺癌发病的病例也不在少数,而空气污染中除了室外PM2.5、室内的厨房油烟外,还有一点就是二手烟。
吸烟及二手烟 肺癌主要病因
也就是说,吸烟和吸二手烟,仍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原因。最近有好几条新闻都是与二手烟导致肺癌有关,例如:“女同事查出肺癌,她对面办公桌男同事抽烟20多年”、“丈夫吸烟40多年,夫妻俩同时查出患有肺癌”、“常和一帮抽烟牌友到棋牌室打牌,不抽烟的私营老板查出肺癌”等等,究其主要原因,与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在我国,肺癌患者中,九成男性与七成女性罹患肺癌,都与长期吸烟或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男性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高达不吸烟者的8至20倍。
长期吸烟可引致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发生病变,诱发鳞状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细胞癌。一旦控烟后,肺癌中的鳞状上皮癌将会大大减少。从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科最新的数据来看,1月至10月的肺癌首诊患者中,男性占70%,女性占30%。
男性比例大和吸烟有关,而非主动吸烟的女性肺癌患者,可能主要和长期被动吸烟、厨房油烟有关。对肺癌患者长达5年的追踪病因调查发现,70%的男性肺癌患者死于吸烟,18%的女性患者因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致肺癌。
由此可见,吸烟会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吸烟者要尽量戒除烟瘾,同时避免再家人、朋友、同事等面前吸烟,以免二手烟对他们的身体也造成危害。
定期检查 远离肺癌
病人对肺癌防治知识的了解,有任何可疑肺癌症状应及时就诊;医务人员对肺癌早期征象的警惕性,应避免漏诊、误诊。尤其在肺癌与某些肺部疾病共存,或其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疾病相类似时,应及时进行鉴别,以利肺癌早期检查诊断。
合理治疗 提高肺癌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0例均为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行纤支镜检查后经钳检病理学和/或刷检细胞学确诊为肺癌。其中男142例, 女28例, 年龄60~83岁, 平均 (68.04±5.19) 岁, 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133例;咯血或痰中带血69例, 发热10例, 胸痛24例, 胸闷气促34例, 声音嘶哑7例, 颜面部浮肿1例。体检发现4例, 体表淋巴结肿大7例, 男性吸烟110例, 女性吸烟5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OlympusBF-40纤支镜及其配套附件, 术前用药、局部麻醉及操作步骤均按常规操作进行[1], 经鼻腔或口腔插入气管, 对镜下可疑部位钳取3~5块组织, 活检后重复刷检, 对于镜下表现为正常者根据胸部影像学部位行盲式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检查, 标本送组织病理学、细胞学检查和抗酸染色查结核杆菌。纤支镜镜下特征参照文献[2]分为5型: (1) 管内增殖型; (2) 管壁浸润型; (3) 管外压迫型; (4) 混合型; (5) 正常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检验, 2种比较采用分割法。
2 结果
2.1 肺癌纤支镜镜下特征和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
170例均经钳检和/或细胞学确诊为肺癌, 通过活检组织病理确诊159例, 细胞学诊断82例, 见表1。按照WHO (2004年) 肺癌组织学病理分型:鳞癌89例 (52.4%) , 小细胞癌45 (26.5%) 例, 腺癌9例 (5.3%) , 未分型癌18 (10.6%) 例, 各类型肺癌均以管内增殖型和混合型多见, 本组170例肺癌纤支镜镜下特征与组织学类型之间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χ2=42.27, P=0.003) , 见表1。
2.2 组织学类型和发生部位关系
按解剖部位分为中央型肺癌122例, 周围型肺癌48例, 病变发生于右肺者107例, 左肺63例。本组170例老年肺癌以中央型多见在左右肺支气管中发生于右上叶者49例, 左上叶35例, 其它依次为左主支气管9例、右主支气管4例、左下叶19例、右下叶30例、右中叶10例、中间支气管14例, 癌肿累及-肺多个支气管者右肺16例, 左肺11例, 以右上叶支气管合并右主支气管或中间支气管及左上叶支气管并左主支气管受累多见。
注:*为腺鳞癌、唾液腺型癌、大明细胞癌、原位癌或类癌。其中A与B、E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4.65和18.16, v=1) ;D与B、E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6.70和16.43, v=1) , P均<0.05
2.3 年龄与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各年龄段与组织学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肺癌现已成为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 肺癌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居肿瘤首位, 只有15%的患者在确诊肺癌后能生存5年或以上。本组老年肺癌患者占同期纤支镜检查全部肺癌的59.6% (170/285例) , 这与梁世廉等报道[3]相近。
肺癌根据其原发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 以中央型肺癌常见。本组170例肺癌中央型肺癌122例 (71.8%) , 周围型肺癌48例 (28.2%) , 纤支镜检查是肺癌确诊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对中央型肺癌的定性诊断尤其重要[4], 它能较快地确定病灶部位、肿瘤侵袭范围和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类型, 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制定放疗、化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治疗效果等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本组资料看来, 老年人肺癌组织学类型以鳞癌最常见, 其次是小细胞癌和未定型癌, 与文献报道[5]相近;而腺癌比例相对较低,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入选的病例男性多, 且多有吸烟史。值得关注的是:本组170例肺癌发生部位位于双上肺的比例约49.4% (84/170) , 显示双上叶支气管为本组老年肺癌的好发部位。此外, 肺结核好发于上叶, 且老年人因免疫功能较低, 肺结核和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表现均可不典型, 故对影像学表现为双上肺病变的老年患者, 要高度警惕有无肺癌的可能, 应及时进行纤支镜检查, 以进行鉴别诊断。
肺癌的组织类型不仅可以影响肿瘤在支气管内的部位, 而且与纤支镜镜下肿瘤的形态有关。肺癌纤支镜镜下特征大致分为5型[1]。研究表明, 肿瘤生长方式与肿瘤细胞学类型之间有一定规律性。虽然肿瘤外观不能作为病理学依据, 但可作为纤支镜操作者采用不同方法取材的参考。本组资料显示, 老年人肺癌以管内增殖型、管壁浸润型和混合型为主要表现形式。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和小细胞癌为主, 纤支镜镜下特征与组织学类型之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本组170例通过活检组织病理确诊159例, 细胞学诊断82例, 其中34例纤支镜镜下表现为正常的肺癌患者中, 结合胸部影像学特点, 通过采用盲式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和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等方法而确诊, 因此为获得较高的肺癌诊断率, 应采用多种取材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总之,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对肺部有病变且有吸烟史, 临床上有咳嗽、咳痰和咯血等怀疑有肺癌的患者, 应尽早纤支镜检查。同时应结合年龄和纤支镜镜下特征。必要时可采用多种取材方式联合, 从而提高肺癌诊断正确率[6]。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癌纤支镜镜下特征和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170例老年肺癌患者纤支镜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0例肺癌患者中中央型肺癌122例 (71.8%) , 周围型肺癌48例 (28.2%) 。纤支镜镜下表现:管内增殖型39例 (22.9%) , 管壁浸润型34例 (20.0%) , 管外压迫型4例 (2.4%) , 混合型60例 (35.3%) 和正常型33例 (19.4%) ;组织学类型以鳞癌最为常见, 其次是小细胞癌、腺癌、未分型癌和其他类型肺癌。纤支镜镜下特征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肺癌病理诊断中最主要的方法, 对肺癌的病理分型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老年肺癌,病理检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支气管镜学组.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 (2008年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 (1) :14~17.
[2]刘长庭.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75~76.
[3]梁世廉, 高兴华.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的肺癌年龄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9) :917~918.
[4]卓玛, 汤华成.胸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 2006, 35 (9) :1122~1123.
[5]张建勇, 杨春丽.老年人肺癌623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0 (10) :44~46.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10年来,全世界的肺癌发病率都在急剧上升。在我国大城市中,肺癌已成为男性肿瘤患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女性则为第三位。
国内外专家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有90%的肺癌是由于长期吸烟引起的。香烟烟雾中有致癌物质20种以上。每天吸烟20支,吸20年,得肺癌的机会比不吸烟者高20倍。另外,工业废气污染,产生大量含有多环芳香烃的有害气体等,也可诱发肺癌。烹调时的菜油烟雾是引起女性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和以往肺部患有慢性疾病,也能引起肺癌。(张建锋)
2肺癌早期有哪些信号?
肺癌早期常常因病灶小或病灶所在部位对周围肺组织影响不大,而无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但如仔细观察常可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组早期信号。
(1)早期肺癌的主要症状:可有咳嗽、咯血、发热、胸背痛、胸闷、气短或乏力等。咳嗽为首发症状者占45%,常为阵发性的无痰呛咳。痰中带血或咯血为首发症状者约占20%。咯血是引起人们怀疑肺癌的较有特征性的症状,即痰中反复带有鲜血丝或血块。胸痛的部位不固定,常呈弥散性或持续性钝痛。
(2)慢性肺部疾患症状的改变: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部各种疾病愈合后而致瘢痕的患者,其肺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10倍。当出现癌变时其原有症状常有所改变,如痰中反复带血丝、咳嗽发呛、胸痛加重且较持续。
(3)肺外表现:有杵状指(趾)、增生性骨关节病、皮肌炎、肌无力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等。可早于呼吸道症状出现,为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当出现上述症状与体征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治。(陈锦飞)
3早期如何诊断肺癌?
目前,肺癌的早期诊断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痰脱落细胞检查:这种方法有简便、花费少、无痛苦等优点,其阳性诊断率可达80%以上。②胸部x线检查:可为大多数的病人提供明确诊断。CT、磁共振等新技术的应用,为诊断隐性肺癌提供了条件。40岁以上的中年人,每年应作1~2次胸透,肺部原有慢性疾病者更应定期检查。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检查工具,可以观察到主支气管和分段支气管内的病变,并可在可疑的部位采取病理标本,以便最后确诊。其阳性发现率可达80%以上。(邱少敏)
4怀疑肺癌时怎样做痰的检查?
痰的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肺癌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取材方便、方法简单、安全无痛苦等特点。但要提高痰标本中癌细胞的检出率,须重视痰标本的采集。
(1)痰必须是从肺部气管内咳出来的,唾液及鼻涕不能混入送检。
(2)痰液必须新鲜。门诊病人留痰后须在1~2小时内送到医院病理科或细胞室。住院病人留痰后要立即送检。
(3)留痰时间最好在清晨空腹时。应先漱口,除去喉部积痰,反复持续轻咳,再用力咯出深部痰,立即送检。
(4)每次送检痰量要1~2口。
(5)在痰液的选择上,应选血丝痰、灰白色痰丝或透明粘液痰,其阳性率较高。全血痰、泡沫样痰、灰褐色或白色胶冻样痰的阳性率很低。水样痰多为唾液,应重新咳痰留验。
(6)痰中癌细胞有间歇性排出的现象。一般认为送检4~6次为妥。(陆伟明)
5得了肺癌怎样治疗?
得了癌症,病人及其亲属首先想到的是“开刀”,将癌肿切除。其实癌症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种手段,肺癌的治疗也不例外。手术治疗是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并非所有的肺癌都首选手术治疗。肺小细胞癌可首选化疗。有的晚期非肺小细胞癌可先通过放疗或化疗使癌肿缩小,然后再争取手术切除。早期肺癌可通过手术治愈。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从病人的全身情况,肺癌的组织学类型、病期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来综合考虑。目前认为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这样既可以发挥治疗的协同作用,又可减少相应的毒副作用,又可减少相应的毒副反应。许多媒体上登载的民间秘方治愈各种癌症的事例,实际上大多数均未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因此,肺癌病人在选择这些秘方时要三思而后行。(郑勤)
6哪些肺癌病人可以化疗?
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并非适合所有的肺癌患者。具体来说,化疗有以下适应症:(1)病期较晚,已失去手术或放疗机会的病例。如:①有脑、肝、肾等身体其他部位远处转移的病例。②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心包积液等情况的病例。
(2)作为手术前后或放疗前后的辅助性治疗。
(3)手术或放疗后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的病例。
(4)肺小细胞癌对化疗及放疗均十分敏感。通常首选化疗,随后放疗或手术,继而多疗程化疗,可望达到根治。
化疗有其副反应,对不能耐受者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下列情况应禁用化疗:①全身营养状况很差,也就是所谓恶液质者。②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的病例。③严重贫血的病例。④年老体弱、严重感染者。
多数化疗药物都可引起恶心、呕吐,这常常出现在每次化疗疗程开始后的第1~2天内。如果因恶心、呕吐严重而致进食量过少,则难于维持身体的能量供应。一旦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就必须中止化疗。每位肿瘤病人都应克服治疗对身体带来的不适,努力完成治疗。可将一日三餐改为少量多餐,将油腻饮食改为清淡饮食,将不便进食的米饭等主食改为半流汁或流汁饮食。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减轻化疗反应的中西医药物。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的发明,已使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反应大大降低。只要医生用药得当,几乎所有的化疗病人都能坦然地接受治疗。(孙薇薇)
7肺癌病人咯血、头痛、呕吐如何处理?
肺癌病人大咯血出血速度快,血液堵在气管、支气管内会导致窒息,进而危及生命。大咯血还可能导致人体内血容量严重不足,发生休克。当突然出现大咯血时,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①首要应保证呼吸道通畅。应要求病人尽量稳定情绪,取患侧卧位。立即采用止血药物。②一旦出现窒息,应迅速让病人向患侧侧卧,头低脚高,甚至上体倒悬床下。轻叩背部,倒出气管、支气管内积血。也可用吸引器吸出咽喉部血块。③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时则可丰量输血。最好输当日的新鲜血。
肺癌患者一旦出现头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应首先想到脑转移。脑转移后颅内压增高,则出现上述症状。脑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尤其肺小细胞癌,脑转移率可达20%~49%。
颅内压增高后,除头痛、恶心、呕吐外,尚可出现精神不振、嗜睡、神智错乱及视物模糊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因脑疝而死亡。可选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及甘露醇等进行抢救治疗;并可选用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亚硝酸月尿类)进行化疗。颅内病灶也可放疗,单个转移灶应积极手术切除。(邱少敏)
8如何护理肺癌病人?
肺癌目前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家属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病人时间承受疾病的折磨,往往产生消极、悲观甚至绝望的情绪。这种状态将严重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从而导致癌肿复发。所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不同方式的护理。
首先,应劝说病人立即戒烟。肺癌病人一般均为中年或老年人,且多数有长期吸烟嗜好,心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必须戒烟。观察病人是否有咳嗽,发热等肺部感染症状,是否咳痰及咯血,并记录痰的性状和数量。术后教病人主动咳嗽排痰,练习腹式呼吸及深呼吸,并及早进行肢体锻炼和下床活动等。
病人健康状况恢复后,开始行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在放疗、化疗过程中,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无力、低热以及白细胞减少等反应,家属要认真抓好病人的营养支持。①给病人提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且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化疗、放疗间歇期给予浓缩优质蛋白。②改进烹调口味,允许进食少许辛、辣调味品或饮少许酒,以刺激病人食欲。③提供要素饮食。含各种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的口服制剂,营养成分丰富齐全。④餐前控制疼痛、恶心,必要时采取静脉补充高营养的支持疗法。
总之,家属要密切配合医生,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去关心病人,以稳定病人情绪。(葛元凤姜慧)
9吸烟与肺癌有何关系?
香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15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苯芘、亚硝胺、苯蒽、砷及尼古丁等均有致癌、促癌及其他毒性作用。大量调查发现:肺癌病人中吸烟的人数较多,且吸烟量大,吸烟时间长。有研究提示:如能禁止吸烟,就能防止90%的肺癌发生。此外,戒烟时间愈长,则肺癌发生率愈低。可见,不吸烟及戒烟均可大大减少发生肺癌的危险性。这就是提倡戒烟的原因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戒烟是对一个人意志的考验。戒烟成功者往往有以下特点:①办事有决心,不拖拉,重视健康保健。②文化程度较高,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③一旦戒烟后决不再吸烟。④避免与吸烟者接触。⑤关心同事与家中成员的健康。⑥对周围同志及家人宣布永不再吸烟。
目前尚有戒烟糖、戒烟漱口液、耳针注射等法帮助戒烟。但有资料表明,在戒烟的人中,95%是靠本人的意志而成功的。(陈锦飞)
10肺癌会传染吗?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常有人问起肺癌是否传染这样的问题。肺癌与肺结核都是肺病,两者都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也都可以出现发热。但是,两者的本质不一样。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可随病人的痰排出。痰干燥后与灰尘一起随风飞扬,人们(尤其是小孩与青年)吸入了这种带有结核杆菌的灰尘,较易染上肺结核。肺癌不是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故没有传染性。因此,肺癌病人不像痰中带有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那样,需送到专门的结核病医院住院隔离。但肺癌病人需到肿瘤专科医院进行治疗。(陈锦飞)
【肺癌检查】推荐阅读:
肺癌患者护理12-10
肺癌患者的人文关怀07-20
肺癌药物治疗方案09-14
安全检查计划检查记录03-28
安全检查与值日检查制度07-02
安全检查计划和检查表09-25
安全检查隐患检查排查制度03-28
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制度12-05
病历质量检查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