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4章单元检测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必修3第4章单元检测(推荐5篇)

必修3第4章单元检测 篇1

(二)(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bì)羹汤(gēng)徘徊(huí)承载(zài)

B、背鳍(qí)玄虚(xuán)刹那(shà)专横(hâng)

C、阻碍(zǔ)广袤(mào)蹩脚(biã)模糊(muó)

D、媒介(jiâ)雏形(chú)乙烯(xī)萝卜(bo)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丰盈 频繁 嘻戏 冠冕堂皇

B、相像 想象 消受 归根结底

C、吝啬 贴近提炼 稍纵即失

D、躁动 急燥 检索 咄咄逼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 事物的本来面目。

②人类的语言生活已经达到“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神话 了。

③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

④只要输入汉语拼音,以语词和词组等为单位,计算机就能自动 成为汉字输出,不用任何字形编码。

A、接受 境界 消受 转变 B、辨别 世界 消磨 变换

C、接受 境界 消磨 变换;D、辨别 世界 消受 转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这次活动,同学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主张改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臂紧紧抱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C、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处心积虑地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5、选择一组短语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使语意衔接连贯()

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A、风趣的谈吐 渊博的知识 B、谈吐学问 风趣渊博

C、谈吐风趣 学问渊博 D、谈吐风趣 渊博的学问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 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C、小说原来是“说”的,后来变成“写”的,现在又变成“说”的了。

D、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

现代都市的标志之一就是密集的高层建筑群,正是这些密集的高层建筑群给城市带来“风灾”。

据气象学家介绍,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大,而且越近地面,增值越明显。距地面10—100学而思网校 米之间的风速增值相当于距地面100—300米的增值。高层建筑一般高度均在100米左右,这正是风力增强最“有力”的阶段。因此建筑行业按照建筑物高度、形状、地面状况以及所处地区30年一遇大风的标准,制定了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比如架设高度在20米以上的广告牌,它的风压负荷系数应约为200千克每平方米,如果广告业主没有按这一规定施工,则要承担因风倒塌所造成的伤害损失的责任。另外城市中的街道之间和大厦之间,就像大山里的风口,顺风的街道或大楼之间的风速将明显增加。如果一座大厦底层设有风道,那么它的出口处的风速可以比背景风速大3倍。这就是令人烦恼和生畏的“楼宇风”。

研究者发现,楼宇风是由“文杜里效应”造成的。“ 文杜里效应”指的是:当管道中流动的气体或液体途中遇到突然收径的狭窄处时,流速会急剧加快,内部压力减小。同样道理,当阵风从开阔地带穿进大楼间的小夹道时,也会产生这种效应。如果在楼宇设计时,适当做一些收径处理,并尽量减少楼房下面的露天空地,就可以削弱这种效应。再有由于地表障碍物可能会迫使风速减缓,进而导致风向改变。风速虽然小了,但湍流却更厉害了。研究者发现,稳定的风在风速达到35千米/小时才会妨碍步行,而紊乱不定的风只要有16千米/小时的风速就会造成同样的麻烦。行人虽能受得住稳定的强风,但遇到风向风速变化不定的阵风湍流时,尽管风速不大,人也很难站稳。

如果不能让行人免遭令人难受的、甚至是危险的狂风袭击,那么所处位置的建筑规划就不是出自一个合格建筑师之手,起码是设计上存在隐患。一些发达国家有关行业已经做出规定,凡高层建筑施工前都要进行有关试验,力求排除或尽量减轻气流工程涉及的风能对地表物体、行人的影响。比如研究者发现,从塔楼顶下冲的气流速度要比开阔地的风速快3倍,如果对塔楼外墙面做一些阶梯形变化设计,使沿墙体向下的气流中途一再受阻,其落到街面时就会大幅削弱,行人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许多摩天大楼选择宝塔形错列式设计方案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7、第一段中,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风灾”的一项是()

A、高层建筑正处在风力增强最“有力”的位置,会因强风造成倒塌伤害。

B、由于建筑行业制定了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会使广告业主受损失。

C、由于“文杜里效应”而导致顺风的街道或大楼之间的风速有明显增加。

D、由于地表障碍物迫使风速减缓,而形成风向风速变化不定的阵风湍流。

8、对第二、三段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增值”:这里指随高度而增大的风速增加值,高度越高,风速增值越大。

B、“风压负荷系数”:指建筑物所能承受的最大的风的压强数,这是个常量。

C、“文杜里效应”:流体流经突然狭窄处时,流速急剧加快,内部压力减小。

D、“收径处理”:“收径”即“收口”,“收径处理”是让楼宇间的距离缩小些。

9、不属于为避免由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给城市带来的“ 风灾”所采取的措施的一项是()

A、制定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以保证建筑物及相关设施在抗风方面的质量。

B、利用相应法规,对不符合抗风标准的建筑物的业主,实施经济制裁。

C、在楼宇设计时,适当做收径处理,并尽量减少楼房下面的露天空地。

D、适当改变高层楼房外墙面的设计,减缓沿墙体向下的气流冲击速度。

10、综观全文,对本文作者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大是客观规律;尊重科学、尊重专家意见,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前提。

B、必须限制现代都市建筑群的高度,调整建筑布局,限制建筑商和广告商某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C、要根据现代都市高层建筑群密集的特点,严格管理,改进设计,加强防范,减缓“风灾”。

学而思网校 D、现代都市饱受“ 风灾”之苦,减缓“ 风灾”的措施不力,说明现代化城市建设尚存弊端。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5题

陶渊明的诗文辞赋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真率自然,每一篇都是他的肺腑之情的自然流露,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他的田园诗风格平淡朴素,清新隽永。但他也写过一些歌颂神话传说的牺牲者和历史上反抗暴政的壮士的诗,风格悲壮豪放,被鲁迅先生称誉为“金刚怒目式”(《题未定草

(六)》)的作品。陶渊明重在“写心”“写意”,并不着意描摹物象。但他一旦对景白描写生,只需①的几笔,便能捕捉住景物最突出的特征,妙摄其意态、神韵,并自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他的诗文语言生动精炼,明白如话而情意深厚,犹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于质朴中含有文采,貌似枯槁实则丰腴,这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指出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境界。例如:“②。”诗人用一个“③”字表现盛夏树木清阴的浓郁,使无形无状的凉意,顿时可见可融,成了贮积在浓阴中的一汪清潭。又如“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十个字,不仅写出雪的④,而且传出雪野在静穆中仿佛发出微妙的声音。再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把迎风拂动的禾苗写得生意盎然,活泼可爱,仿佛有灵性,有生命。

11、在①④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A、①疏疏朗朗 ④轻虚洁白 B、①疏疏朗朗 ④轻盈洁白

C、①萧疏简淡 ④轻虚洁白 D、①萧疏简淡 ④空灵洁白

12、在②③处填入的诗句、词语最恰当的是()

A、②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③没 B、②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③余

C、②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③贮 D、②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③绕

13、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意盎然(àng)丰腴(yú)B、矫揉造作(jiǎo)贮积(chú)

C、清新隽永(juàn)弥望(mí)D、蓊蓊郁郁(wěng)婆娑(suō)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陶潜的诗不是一味飘逸,也有“金刚怒目式”。

B、“大匠运斤无斧凿痕”这一比喻说法既是赞美陶诗艺术造诣之高,又是对其直率自然诗风的肯定。

C、陶诗的风格是表面质朴,而实际华丽;表面单薄,而实际丰满。

D、“写心”“写意”,实质上就是鲁迅先生提倡的白描手法。

15、下列陶渊明的诗句,属“金刚怒目式”的是()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B、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C、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D、引壶觞以酌,眄庭柯以怡颜。

E、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名句,完成&

16、17题

16、诗歌鉴赏

宣州谢罣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①这首诗通过在谢罣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 的苦闷,也流露出了 的思想。诗歌开头采用的是 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 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 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而思网校 ②“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 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17、名句默写

某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部分留美学生座谈会。

①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

②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

③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

④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

⑤丁同学的发言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21题

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②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③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④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亮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⑥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⑦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学而思网校 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⑧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⑨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18、作者在文中说:“生活就是这样”。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19、第④段中,“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为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0、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②“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然而作者为什么“ 觉得他们很美很美”?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的最后一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以此句作结,显得意味深长,事实上作者已在文中作了回答: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B、作者很善于描写人物,文中不仅写出了父母亲哼歌各自的特点,而且写自己走黑路回家,也十分传神,让人读了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C、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的情景,是为了与前面写父母的情景形成对照,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D、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一炉,情感真挚,语言华丽,尤其是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句,使得文章也像配了乐似的有了旋律。

E、文章第四段画线中连用了五个“一边”,其中第三个“一边”出现在对父亲的肖像描写中,很传神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木工的职业形象;另外四个“ 一边”突出了父亲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哼着“ 随意”的调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

六、语言综合运用

22、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两句话,最后一句话要求有积极意义。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

23、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 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24、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字左右。

七、作文

25、人人都渴望拥有财富,但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看法不同:有的人认为财富是金钱,有的人认为财富是智慧,有的人认为财富就等于权力„„

请以“财富”为话题,按高考要求,写一篇作文。

说明: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研读

1、D(A“譬”应读pì,;“徊”应读huái;B“刹”应读chà;C“模”应拼写为mǒ。)

必修3第4章单元检测 篇2

HIV诊断试剂盒种类繁多, 目前国内血站普遍采用ELISA法检测, ELISA法特异性, 敏感度高, 现已展到4代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目前国内试验室在筛查抗-HIV抗体时, 大多选用的是第3代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盒[1], 为了保护输血的安全性, 降低经输血感染HIV的风险, 我站2009年开始对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用第3代和第4代HIV试剂进行平行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标本:2009年以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6530份, 山东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室间质控标本6份。 (2) 试剂:第3代HIV诊断试剂由厦门英科新创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第4代HIV诊断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所有试剂均批批检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 (3) 仪器:瑞士产, Microb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 Microb全自动酶免系统。 (4) 方法:严格按照试剂说明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a.使用两种试剂进行检测, 同一标本两种试剂均呈反应性或一种试剂呈反应性, 且用同一试剂双孔复试, 双也中至少有一孔呈反应性, 均送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b.使用两种试剂平行检测山东省疾控中心的6份室间质控标本。

2 结果

(1) 在对36530份标本采用两种试剂进行平行检测, 第3代试剂检出的18例反应性标本, 第4代试剂检出的16例反应笥标本, 在两种试剂均呈反应性的6例标本中, 经省疾控中心确认3例为HIV阳性标本, 其余为阴性标本, 见表1。 (2) 对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下发的6份空间质控标本, 用两种试剂平行检测, 阳性标本全部检出无漏检。

3 讨论

第4代HIV检测试剂与第3代相比, 同时检测抗-HIV1/2的IgG、IgM抗体和P24抗原, 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有文献报道, 第4代试剂比第3代试剂窗口期可缩短4-14d[2]。

但第3代和第4代试剂在不同人群中对HIV感染者检出的有效性不相同, 郑晓虹等[3]分别用第3代和第4代试剂对静脉吸毒、性乱、同性恋、耳疑HIV感染人群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第3代和第4代检测的敏感性为100%, 特异性分别为97.99%和96.36%, 在可疑HIV感染人群中, 经第3代和第4代试剂筛查呈反应性标本, 经WB确认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36和89%, 相对第3代试剂, 第4代试剂与之敏感性相同, 则特性稍低。

本研究表明, 第3代试剂和第4代试剂在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者检出敏感性为100%, 特异性分别为99.94%和99.99%, 其结果显示第4代试剂和第3代试剂在无偿献血者人群中检出HIV感染者的效能无明显优势。

随着核酸检测工作在血液筛查中逐步的应用, 在血液检测中怎样选用HIV检测试剂盒能够最大限度缩短HIV病毒的窗口期, 最大限度减少输血传播HIV的风险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淑琴.HIV抗体初筛试剂复检与确认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 4 (23) :29.

[2]许文燕.第4代HIV抗原抗体联检测试剂缩短HIV检测窗口期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30 (3) :284-287.

必修3第4章单元检测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把握全文的结构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4.结合本文看辞的写作手法。

5.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学习难点】

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学法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书下注解和相关工具书来翻译课文。

2、小组协作,采用讨论、交流、探究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难点问题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家作品: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二、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辞》。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三、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文章,它的题目更是值得探究。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

①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形式自由,整散结合,多用“兮”字,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②兮是语气词。

③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④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

四、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五、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朗读形式结合预习纲要

六、学习小序

1、学生默读一遍,利用注释帮助阅读,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生生”(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

(2)重点虚词:“求之靡有、四方之事”中的“之”

(3)古今异义

①**: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②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 调配、奖惩等工作。

③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④幼稚: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或缺乏经验。

⑤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4)特殊句式

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状语后置

②遂见用于小邑 (见,被)被动句

2、找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小结: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七、齐读第一段,分析此段内容并背诵:

1、学生结合注释阅读第一段,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特殊句式

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

(2)古今异义

①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②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3、内容分析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4、小结:“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迷途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涵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作业:背诵第一段;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段

1、教师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乃瞻衡宇 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

(2)古今异义

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3)词类活用

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4)固定句式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载……,一边……一边……。

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二段。

3、内容分析:

(1)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

(2)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明确: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小结:本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

三.学习第三段

1、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悦亲戚之情话 ①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②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 ③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既窈窕以寻壑 ④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2)词类活用

或棹孤舟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3)特殊句式

①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②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于西畴有事“)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2、内容分析:

(1)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①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②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③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④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

(2)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见教参39页第二题答案

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四段。

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四段。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特殊句式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4、内容分析

(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2)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作者以此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

作业:背诵2------4段

第三课时

三、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之

词性例句释义

代词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们,代江东父老

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之子于归这、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构助词悦亲戚之情话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感吾生之行休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中心词与补语间,得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

音节助词怅恨久之无实义

②以

词性例句释义

介词既自以心为形役让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

王语暴以好乐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按照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带着

连词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同“而”,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同“而”,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中丞匿溷潘以免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因为

③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

④而

词性例句释义

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尔”,你的

连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假设,如果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⑤来

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寓形宇内复几时?

B.将有事于西畴.

C.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A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B介宾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还出去干什么呢?”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例句出处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实行,做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行为,品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将要

琵琶行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háng)行列

②引例句出处释义

引而不发成语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端起

乃引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举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率领、导引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游黄山记》吸引

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引、召请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谭嗣同》引用、援引

李凭箜篌引诗题乐府诗体名

3乘例句出处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驾、乘车

乘虚而入成语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顺着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涉江》登上、升

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冒着、顶着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shèng)辆,量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shèng)数词,四

4策例句出处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归去来兮辞》拄着

退而论书策《权书》写字用的竹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计策、策略

四、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孙宇

必修3第4章单元检测 篇4

新人教版必修4

A组 基础巩固

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下列能体现这一哲理的是()A.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万物兴歇皆自然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答案] C [解析] 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强调运动的重要性,与辨证否定没有关系,故A排除。万物兴歇皆自然,强调规律的客观性,与辨证否定无关,故B排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强调既发扬又放弃,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故C入选。D选项观点强调矛盾特殊性,故排除。

2.列宁说:“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辩证的否定就是()A.事物自身的否定 C.外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故选A而排除B、C。辩证否定不是蔑视权威,不相信书本,故D错误。

3.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扬弃”。所谓“扬弃”就是()①肯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对立 ②对旧事物的一切全盘否定

③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④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 A.①② C.③④ [答案] C [解析] 辩证否定是肯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而不是对立;“扬弃”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①②表述错误。③④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即“扬弃”的内容。

4.人类利用能源经历了第一代薪柴、第二代煤炭、第三代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到持续,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说明,要()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否定一切

D.蔑视权威,不相信书本

B.②③ D.②④

A.敢于否定一切

B.抛弃传统观念

[答案] D

B.不断征服自然 D.勇于开拓创新

[解析] 辩证否定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在否定中有肯定,是“扬弃”,A错误;征服自然的做法会违背客观规律,遭到规律的惩罚,B错误;传统观念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抛弃,C错误,故选D。

5.下边漫画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B.创新就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 C.创新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D.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答案] A [解析] 漫画是对误解创新现象的讽刺,说明创新不是对事物的机械改造或重复,而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D项是说创新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选A。

6.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A.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C.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D.辩证否定是对新事物的肯定 [答案] A [解析] 该名言指出,我们要选择别人好的地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去改正,这就是说我们要有“扬弃”的态度,A符合题意;B、C、D明显错误,排除。

B组 能力提升

7.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旧物种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新物种取代旧物种时,不仅不排斥,而且必须保留旧物种的某些特征。这是因为()A.保留的实质是扬弃

B.保留才能维系物种特征的永恒性 C.保留是新物种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保留是新物种取代旧物种的根本途径 [答案] C [解析] 该题考查辩证否定观,A观点错误,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B观点说永恒是错误的,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故C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辩证否定是新物种取代旧物种的根本途径,故答案应选C。

8.从哲学上看,漫画《打倒大师》表明()①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怀疑一切是创新的前提和途径

④促进社会的发展需要发扬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由崇拜大师到怀疑大师再到打倒大师,说明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发扬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故①④入选。②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故排除。③观点错误,辩证否定并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而是扬弃,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故排除。

9.中国每年制作高达26万分钟的动画作品,真正优秀的却凤毛麟角。上海今日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跳出“拿着作品找市场”的思维定式,凭着先卖创意,再卖产品的理念,通过制作《中华小子》的两分半钟动画样片,“俘获”全球片商的眼球,并收获了数千万元的预售合同。该公司成功的经验是()①在与传统营销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 ②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③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找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思路 ④在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中促进企业的新发展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知识。①说法错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辩证的否定不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故④错误。答案选B项。

10.乔布斯一生的目标是对改变世界的极致追求,他颠覆了自己以往的产品和业绩。iPhone的推出直接影响了iPad的市场潜力。乔布斯的成功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B.创新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C.要敢于突破规律、超越自我 D.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答案] D [解析] “破除一切传统观念”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规律不能突破,故排除A、C;B项不是材料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故排除。根据题意,题中乔布斯的创新推动其事业的发展,启示我们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故选D项。

11.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作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其实,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人们总是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从哲学上看,摆脱“鸟笼逻辑”,需要()A.解放思想,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B.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彻底否定传统 C.超越历史条件,拓展自由想象的空间 D.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约束 [答案] D [解析] 鸟笼是养鸟的工具,“鸟笼逻辑”指的就是人们脱离不了这种常规思考。要摆脱“鸟笼逻辑”,需要打破常规,创新思维,突破惯性思维的约束,D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B项“彻底否定传统”、C项“超越历史条件”说法错误。

12.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能力却排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倒数第五。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树立创新意识是推动认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敢于质疑权威,否定一切

④树立创新意识是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答案] A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依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④正确;实践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分别是认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树立创新意识要求破除的是落后的思想观念、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③不符合辩证否定观。

13.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请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答案]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坚持与古为新,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是对古建筑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否定又肯定。②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古建筑与古为新,是对古建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与古为新,既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又要对其发展。

14.北斗卫星导航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能够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将是一个由3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大型航天系统,其建设应用将实现我国航天从以卫星为核心向以系统为核心、从面向行业用户向面向大众用户的历史性转型,并将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GPS相比,北斗多了一个“独门秘籍”——向控制中心回传短信,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哪儿。这一服务在渔业、交通、电力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虽说目前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美国的GPS在我国仍处于垄断地位,但北斗导航精确度达到厘米级,而GPS导航在我国国内定位有10米左右误差,北斗系统不久将会夺回市场份额。

(1)运用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北斗卫星导航怎样才能夺回被GPS占领的国内市场?(2)有人认为,北斗导航系统要成功,就必须抛弃GPS的导航技术。请你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1)北斗卫星导航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参与竞争,通过向用户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夺回被GPS占领的国内市场。

必修3第4章单元检测 篇5

(满分:50分 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生物资源的特点不包括()A.无限性

C.区域性

B.动态性 D.整体性

解析:选A 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受自身和外界客观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生物资源是有限的。其余选项均属于生物资源的特点。

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消费和破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解析:选C 我国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很低。3.哪种能源可能是人类未来较好的能源()A.煤 C.核能

B.石油 D.太阳能

解析:选D 煤和石油是非再生能源,总有用尽的一天,而且还会污染环境,目前还要尽可能地限制这些化学燃料的使用以缓解温室效应;核能虽然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不引起温室效应,但它还存在着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核泄漏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不可能是人类社会最可能的能量来源;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可能造成污染,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来满足现代工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需要还是一个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4.闹市区空气里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原因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A.抗生素 C.黏液

B.抗菌素 D.杀菌剂

解析:选A 森林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因为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闹市区的绿化区少,所以空气中细菌含量多。

5.下列哪类植物资源,在我国物种种类分布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A.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B.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解析:选C 据统计,我国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三万多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种最多的国家。

6.我国特有的濒临灭绝的淡水两栖类动物是()A.扬子鳄 C.白鳍豚

B.大鲵 D.儒艮

解析:选B 本题四个供选答案中的动物都是我国特有的濒临灭绝的动物,但是扬子鳄是爬行动物,白鳍豚和儒艮是哺乳动物,只有大鲵是淡水两栖类动物。

7.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营造单纯人工林 C.大量砍伐,再大量种植 D.计划性合理砍伐和种植

解析:选D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的做法不现实,也不科学。营造的单纯人工林稳定性差,其稳定性容易被破坏。大量砍伐会对森林造成破坏作用,大量种植也很难恢复其原貌,而且需要的时间长。只有合理砍伐和种植才是科学的最佳方案。

8.下列哪项可以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A.经济持续发展 B.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制定生物资源保护法律 D.提高资源的保护意识

解析:选B 作为在地球上生存的人类,不但要认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还要使其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利用生物资源时要合理,做到产大于出。

9.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B.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解析:选AC 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

10.“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外,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这项规定是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B.《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解析:选B 这是一道识记型题目。为了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文件。

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10分)简要回答生物多样性的有关问题。

(1)生物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但对一些珍稀、濒危、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如大熊猫,还需另外采用____________等先进手段进行拯救。

解析:(1)生物性状的具体体现者是蛋白质,所以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就是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而蛋白质的合成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就是DNA上基因的多样性。现存的每种生物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就是生物所生存的多种多样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2)基因、物种、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从这三个层次上加以保护。无论哪个层次的保护,最有效的手段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但对那些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仅靠保护也很难使它们的数量增多,只能采取克隆、细胞培养等先进技术手段,使其数量逐渐增多。

答案:(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上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生存的多种多样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克隆、细胞培养

12.(10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生物资源是可以更新的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然生物资源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为什么不能无限度地利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的功能,能够不断地进行更新(2)如果对生物资源无限度地利用,超过了生物的更新速度,就会导致生物资源的不断减少、衰退、灭绝,最终也会对人类自己造成影响(3)通过各种途径将对生物资源的利用限制在生物的更新速度之内。例如,通过法律的严格规定、社会舆论的监督,以及个人的自觉行动等,将生物资源的利用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同时,人类还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加快生物的更新速度或寻找替代资 源

13.(10分)阅读下列几个事例,回答问题。

事例一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降为18.7%,1981年仅为8.5%了,并且遮蔽地面的程度也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万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 我国青岛海域唐家湾内,由于周围几家鱼粉加工厂将本厂的污水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大海,举目一望,一片红色海洋,水中散发着腥臭味,呛得人不敢喘气。几天时间,50个网箱内养殖的3万尾鲈鱼、黑头鱼全部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万元。

事例四 一种来自于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人们________和________的开发利用。

(3)事例三说明造成这些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

(4)事例四说明由于____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各单元总复习资料下一篇:赞美雷锋的作文 助人为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