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精选10篇)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实践课程中选择,而师资建设的途径有人才引进、学校培养和自我提高等三个方面。
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法学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和吸收西方法治国家的先进知识,需要从源头探讨外国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建设法学与经济、法学与外交等方面的复合型专门人才,需要结合法学专业和外语能力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培养。但是,从高校目前开展法学双语教学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师资力量、学生外语水平、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方法、考试考核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在双语教学中起着基础作用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是问题的核心。
一、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设置是教学的基础。各高校法学专业根据国家培养计划设置的专业课程比较完善,但在双语课程的选择上相去甚远。这一方面是由于专业培养方向的差异所致,另一方面也受师生外语水平的限制。但不论如何,都应该科学设置符合本校实际的系列课程,使之形成课程体系,以取得双语教学的实效。按照教育部有关外语教学课程开设10%的比例要求,在法学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中,可选择十门左右课程开设双语课。考虑到法学与外语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和实际工作需要,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师资条件,选择国际法系列课程、外国法课程、高年级开设的课程和实践课程,列为双语课。另外还要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以适应教学需要。
1.国际法系列课程与外国法课程
国际法学科的特点就是国际性,被认为是最适合双语教学的学科。国际法学科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商法、国际环境法、国际航空法等课程,其中前三门课程属法学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大量的国际法原始资料,如国际法律文件原文、国际法案例原文,还涉及国际法律实践。从专业上看,要学好国际法课程,需要掌握第一手资料;从外语方面看,要想走在本专业科研教学工作的前列,就需要第一时间了解国际法领域的最新动态,这就要求较高的法律外语水平。因此,通过国际法学科的双语教学,向学生传授国际法的理论知识、法律实践、国际法经典著作和国际法原始资料的阅读理解方法,是保证国际法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
外国法课程是了解和认识现代法律制度的基础性的学习途径。与国内法相比,在外国法课程中选择双语课具有更大优势。首先,外国法课程多由外国法原著翻译编写而来,与双语教学有很大的关联性。其次,对外国法原著的学习有助于对该课程的感性认识,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外国法有关的课程包括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英美法系列、罗马法以及外国各国、各法系的相关课程。高校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开设相应双语课程。
2.高年级课程
比较而言,选择高年级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比在低年级开设双语课,实际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在双语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外语能力及专业知识直接涉及学生的接受力。就语言能力来说,受我国中小学传统外语教学和测试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普遍较低,所掌握的词汇与专业外语词汇之间差距较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双语教学难以适应,影响了教学进度与教学目的的实现。就专业知识来说,法学课程的专业性很强,低年级学生只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铺垫,这样就增加了学习难度,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双语教学目的。而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和公共外语学习之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基础法律知识。这时候开设法学双语课程,既易于被师生双方接受,也能取得预期效果。
但是,即使在高年级学生中,学生的外语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首先应该区别情况,实行分类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对学生分班授课,同时双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还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并相应增加学分。
3.实践教学课程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实践课程的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在法学实践课程中,国际法部门的模拟法庭、模拟外交谈判课程,对外贸易协商事务的实习课程,涉外代理、涉外仲裁与涉外审判的实习课程,如果适当运用外语教学,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预习环境,为其将来从事此类工作提供了专业基础和语言基础。在双语实践教学中,学校和老师应主动与国家有关涉外部门如外交部、商务部、涉外贸易机构、涉外律师机构、涉外仲裁机构和涉外司法机构等单位联系,也可通过合法途径与外国驻华机构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联系,以建立足够多的实践教学平台,丰富双语教学实践。
4.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法学双语教学教材数量不多,学科覆盖面较窄。有的高校直接选用国外进口或在国内翻印的原版教材,这些教材有的固然能够反映本学科的热点难点,但也存在弊端。首先,原版教材价格较高,加大了学生经济负担,国内翻印的外国原版教材还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其次,由于国情不同,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原版教材不一定适合我国的法学教学环境;再次,原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体系与我国高校的教学大纲、教学体例不尽一致,因此大部分原版教材只有部分章节能够使用,利用率太低。综上所述,在法学双语教材的选择上,高校应组织力量,整合教师资源,编写适合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法学双语教材的编写要考虑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程的具体特点,要在全方位考虑外语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基础上,在考虑适应学生接受能力的客观现实基础上,参考国外原版教材,形成适合法学双语教育现状和学生特点的法学双语教材。
二、师资力量建设
师资是双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法学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既要具有娴熟的专业知识,也要同时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其中对外语的要求既包括书面阅读理解能力,更要有较高的口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而双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尚不成熟,要求教师在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意识。由此可见,教师的外文水平和教学观念成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各高校法学专业的多数教师都无海外学习、进修或工作经历,其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薄弱的现实与双语教学对教师的高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成为推广双语教学的一个重大障碍。解决上述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人才引进
引进人才是解决双语教师短缺问题的简捷、有效途径。双语教师应当是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俱佳、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和全球意识、具有文化品格和文化批判力、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的我国留学毕业人员,既能够在专业、外语方面直接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够带来国际先进的知识文化,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走在本学术领域学习的前列。
除了引进留学生人员,也可以短期性引进外国法学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学期性或半学期性课程,使学生接触到纯正的专业外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其感受国外高校的学习氛围,为其以后出国深造或对外科研交流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基础。此外,聘请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或社会专业人士授课也是不错的选择。
2.学校培养
引进人才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受限于经费等问题,各高校大量引进人才也不现实。目前高校教师的特点是,外语专业教师和公共外语教师的外语基础较好,而法学专业教师的专业基础较好。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办法,培养一支特殊的双语教学队伍。具体办法是,一方面选择对某一法学课程感兴趣的外语教师,让其进修有关法学课程;另一方面,选择外语基础较好、拟开设双语课的法学教师,派出进修外语课程。通过一至两个学期的重点培养,打造一支能够用外语准确地把教学内容表达出来,并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地跟学生交流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师。
3.自我提高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结合三合街道安全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学校实际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校安全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上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坚持“教育先行、预防为主、多方配合、责任到人”的原则,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点和出发点,抓好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的落实,努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二、基本情况
三合街道现有中小学幼儿园48所,在校学生3.25万人。
三、、工作目标
排除学校及周边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师生安全教育,使师生树立较强的安全观念,掌握基本安全知识以及紧急状态下避险、自救的方法。
(一)安全促进目标
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力量对校园安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摸清监管范围内的各项基本情况,查找安全监
管薄弱环节,完善各类资料,建立危险源数据库,按照学校项目工作促进实施方案,稳步推进,通过一系列安全干预活动的开展,使得校园安全整体防范水平有明显的提升。
(二)项目内容
在先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拟开展3个子项目
项目1:留守学生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项目2:学生食堂安全项目
项目3:校园周边交通安全促进项目
四、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2011年3月—5月)
1、成立以各校(园)长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的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指派专人负责日常校园安全工作。
2、落实专人负责伤害监测和监控,认真做好伤害记录,及时准确地将本校伤害监测数据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并妥善处置。
3、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心理健康、学生食堂安全、校园周边交通安全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
4、在学校门前道路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施划人行横线、减速带、建立临时停车位等;在校园道路,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点进行规范,安装减速带、漆划停车位和道路线。
5、挑选出部分有责任心、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成立一支校园少年交警队, 对校内存在的乱停放车辆进行有效疏导以及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交通指挥。
6、在学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交警进校演讲。针对高年级学生骑车时经常发生的交通违章行为进行重点演讲,通过播放视频录象,让学生认识到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引导学生遵章守纪。
7、建立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坚持家访,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第二阶段(2011年6月—8月)
1、学校利用放假前、开学初、夏季来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消防日、消防安全月等安全教育重要时段,充分利用校报、板报、橱窗、校园网、主题校会班会、讲座等各种宣传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溺水、防侵害等安全教育,并传授发生意外事故的自救、自护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一次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教育培训。
3、通过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对校园安全和相关安全知识教育率100%。心理健康受教育率达85%。安全事故下降15%。
4、检查校园设施改造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搞好食品安全监管,学校食堂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学校每月召开一次食堂工作人员食堂安全工作会议,学习和宣传《食品卫生法》,落实“三防”措施,严禁“三无”食品进入校园,坚持定点采购、购物索证,食物供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第三阶段(2011年9月—11月)
针对前阶段校园安全项目促进组的工作情况和干预效果,邀请各相关部门进行指点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以便制定下阶段持续改进计划。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学校、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工作、开展安全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在全校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各自实际,成立校园安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本单位安全管理年度实施方案,加强对安全管理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贯彻执行本实施方案,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各项配套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始终突出安全责任制和依法监管两个重点,在强化学校安全主体责任上下功夫。通过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夯实安全
基础。通过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创新监管手段,全面提高监管水平。
(四)加强指导,边整边改。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各学校、幼儿园开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及时推广好的做法,及时纠正贯彻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确保安全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
七、评估与持续改进
1、学校安全工作组在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对全街道学校安全设施、伤害源等再进行排摸,评估建设效果和群众满意度,提出下一步改进目标,持续改进。
2、针对校园安全环节,认真制订下阶段干预措施,根据抽样结果,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逐步推进。
3、进一步加强社区与学校联动工作,探索安全主题教育和不同年龄段学生预防伤害教育,逐步形成教学教案并进行推广。
4、积极开展寒暑假学生安全系列活动,实行校外教育计划,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进行防震减灾、防暴、消防演练等。
三合街道学校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组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学校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只有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精心营造教师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积极创设和谐的校园工作氛围、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师能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名师效应”,铸造“名师品牌”,从而提高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几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目标明确是关键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小河职中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建设一支以本科生为主体、以研究生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多措并举是途径
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方法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本身的发展不但是教师立业之本,更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只有科学地面对现实,全方位、多举措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才可能建设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努力增强服务意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确定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为学生形成道德品质、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服务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教育观念的转变、服务意识的增强,对我校确立“培养新型实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的办学思路以及实践“三个对接”、铸造“四大品牌”兴校举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培育团队意识,树立敬业精神
在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建设一支团结高效、相互信赖、分工协作、相互激励、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对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教师个人成就与集体荣誉有机结合,建成了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教师团队,形成了“负重自强,团结奋进,创新争先,不胜不休”的兴校精神,成为了我校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节节攀高的制胜法宝。团队意识的培育,促使教师充分发挥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把使命感注入到工作当中,敬重自己的职业,将学校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专心致力于教书育人,千方百计将工作做好。
建立考核机制,培养创优意识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建立起了教师业务技能水平和常规工作两大考核评估体系。对教师出勤情况教务处派出两名教师专门记录考核。对学生满意度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6名教师调离了教学一线,组织离职进修或从事教辅工作;在校内实行考核考评结果公示制,实行奖惩分离,奖惩公开,学校每学期都要拿出专门资金对“师德标兵”、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科室能人”以及教师的优秀教研论文等进行表彰奖励。新制度激发争先创优意识,通过考核评估机制的形成和实施,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人人“创新争优”的良好局面。
注重引进人才,优化师资结构
按需求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高质量使用人才,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又一举措。近几年来,学校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严格考核、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合理规划的原则,从川师大、贵州师大、西华师大等高等院校引进优秀本科生20余人,外聘了中国农大、西南大学及我县黄羊专家王维春、贾正贵等为兼职教师,优化了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融合以及知识、科技创新,推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保持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构建和谐校园,确保教师发展
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社会地位的提升、经济待遇的改善、个人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通过行实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尊重每位教师的个人价值,理解每个教师所起的作用,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性关怀,注意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让教师心情舒畅、工作愉快、生活幸福,确保了学校教师无一例上访、信访。我们具体做法是:
第一,关爱教师构建和谐环境,激励教师发展。
一是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都广泛听取意见,青年教师读书会、教育科研论坛、网站论坛都可以让教师自由表达,实现沟通,吸引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制定、项目规划、财务管理等工作中来。二是打造服务型管理队伍。实施管理
干部学年述职评议制、竞聘制等制度,在学校管理干部竞聘中,由教职工投票决定,确保了管理干部在工作中对教师负责,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三是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在精神和经济上同时体现教师的价值,在利益的分配上重点考虑的是教师,补贴方案尽量公平、公正;实施安居工程,让教师都能安居乐业。四是关心教师生活。在教师评职称、办调动手续等问题上,学校
都积极做工作;想方设法为教师家属联系调动,或在学校各处室和后勤服务中心安排临时工作;教师生病,学校领导班子都去关心问候;教师婚嫁,学校领导都新自参加;教师生日,学校不忘送上一份祝福。无微不至地关爱,让教师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解决了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在投入到工作当中。
第二,从严治教严格教学管理,推动教师发展。
我校在教师的管理中引进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和方法,以师为本、注重协作,目标细化,务实管理,狠抓常规、提升质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从严治教,重在挖掘教师潜力,体现的不仅是学校对教师的“管”,更是“帮”和“促”,从而推动了教师的发展。
第三,加强培训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发展。
一是加强校本培训和业务水平培训。学校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多举措打造学习型团队。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教学分析与研究、“师徒”结对、课件制作与评比、校内校际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及科研课题探讨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是加强教师学历培训。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对参加学历培训的教师在工作安排上给予适当照顾并给予经济支持,凡在职获取本科学历的教师,学校一次性补助3000元,同时学校同电子科大、川农大等高校合作,启动了在职研究生学历培训计划,凡在职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的教师,学校一次性补助6000元,从而营造出了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已先后有23名教师参加本科学历培训,专业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
第四,举贤荐能,拓宽成长平台服务教师发展。
教师的发展需要平台,同时也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施展才能。我们不但千方百计促进教师在校内的发展,同时也尽力为教师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提供服务,鼓励教师在校内练好本领,到校外施展抱负,决不为教师发展设置障碍,造成阻力。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学校全力举荐,鼓励其走出去,积极为其发展搭建平台。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实现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日渐扩大的团队的影响力。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小河职业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团队精神的形成、团队的发展以及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团队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日前我校教职工120人,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8岁,管理干部均为本科学历、高级职称,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6,均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其中高级22人,一级教师50人。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促使教师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业务素质、学历层次、学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教师的全面发展。工作中每位教师时时处处都能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协作精神,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造就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而大大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升了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一是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目前学校点地约7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开设有农学、计算机、文秘、旅游、电子商务、机械、电子等十多个专业60个教学班。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两个,计算机200余台,60座电子阅览室一个;建有机械、电焊、电动缝纫等专业课教学所需的实验室12个和校外实习基地6个。二是办学效益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升学与就业并举,向高校输送了1568名优秀职高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了8000多名合格的中初级实用人才,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2520人。畜牧专业被评定为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示范专业点,2004年成功申报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先后被评定为省、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示范基地、“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劳务扶贫先进示范基地”、“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等,成绩和荣誉伴随着办学目标的一步步实现,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我们还要振奋精神,再添措施,与时俱进,直面挑战,充分发挥省级重点职业中学的骨干、示范、带动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学校创建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国家重点职业中学。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其次要加强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最后要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示范学校师资队伍双师型实践能力考核评价
【正文】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它将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对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模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训指导能力;开展课程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等。随着示范学校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将迎来了新的契机。
一、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职业学校师资的来源问题。主要来自各种师范学院、大学,以及各种工科类学院和大学。进入的方式主要通过统一招聘:笔试、答辩和技能测试等。这一类教师中一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技能,在学校期间有的考取了技能等级证书,但含金量不高,更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大部分教师没有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技能水平很差,不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实践能力弱,无法承担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
另外,为了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学校从企业引进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或者是大赛获奖选手留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对于这样的群体来讲技能水平较高,但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知识匮乏,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来讲,整体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中职教师资培训以提高学历水平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简单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根据示范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首先应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转变观念;其次,加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特别是企业实践锻炼;最后,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激励机制。
二、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进步,还是教育的整体发展,教师的“关键人”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师德”建设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成为“师魂”所在。“师德”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必
须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和感染学生。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师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教育感化帮助年轻教师
对于年轻教师来讲基本上是80后,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但也存在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要结合专业,聘请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踏踏实实,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实行“传、帮、带”。用老教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来教育感化年轻教师。
2.让教师深入企业,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习企业工人师傅的爱岗敬业精神
根据专业不同我们把教师送到对口合作企业进行锻炼。在锻炼中,除了学习岗位操作技能之外,师傅们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将深深地影响着教师的思想品德。
3.组织学生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 评选活动
教师直接服务于学生,影响着学生,通过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项目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和课程开发能力为培训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着力造就一大批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娴熟、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1.校企合作是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关键
(1)校企合作办学,是促使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最佳途径,是培养
“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
通过合作办学,能使专业课教师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必然要了解和掌握技术生产过程,掌握企业劳动组织过程,这样将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能力。
(2)把教师送到对口生产单位进行短、中期锻炼。学校一般都与对应企业有关生产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定期送到对应的生产部门,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胜任岗位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主要业务岗位,了解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进行一定时间的岗位工作记录、业务操作实践,达到可操作水平,并在多岗之间轮岗实践。了解企业培
训的步骤和流程,参与了解岗位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人员级别分析、关键能力定义等。通过学习教师们不但掌握一线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了操作能力,而且深入地了解了企业岗位要求,掌握了课程改革最前沿的一手资料。
(3)开展科技服务与开发
科技服务与开发可产生多方位辐射效应,使教师实践由单一转向多极,是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开展科技服务与开发活动,既加强了与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也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生产实践过程和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
2.通过大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
大赛是对本专业的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考核,使专业技能训练更加具有完整性和针对性;大赛内容对接岗位标准,引导学校革新课程内容;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式将彻底摧垮传统的学科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引导教师深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将使适应大赛要求的任务驱动、一体教学模式成为主体,多学科综合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成为方向。作为一个专业教师要想使自己辅导的学生在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
3.开展实践性生产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下厂锻炼对于教师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教师能力的提高,这种被动的培训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空间不大。因此,必须让教师主动参入生产实践活动,从图纸分析,价格谈判、工艺制定、操作加工、产品质量检验和最终交货等全部过程全由教师们自己来处理。经过了这一生产性环节的训练的教师才能说“成熟”了。
四、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加强考核,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
1.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教师培训质量
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如何加强对教师的考核是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培训中往往成了走过程,教师们把培训费交完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等着拿证,有的教师甚至假借外出培训之名忙于自己的事情。因此,教师培训一方面必须建立培训考核跟踪体系,在培训过程中给每一个人建立一个档案,其内容包括入学考试、中期考试和结业考试成绩,以及日常项目完成的考核情况和每天的出勤情况等。培训结束后培训部门或企业要把其档案上交有关部门后转到教师所在学校。另一方面,要加大考核力度,引入行业考核或第三方考核。
(1)引进行业进行考核
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是青岛市、山东省、全国工科类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每年为中职学校培训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使教师在培训中能够自觉地学习,真正地提高技能水平,我们引进了国际行业协会培训和考核。开展了DVS国际焊接指导教师证培训,整个培训从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到最后考核全部由德国焊接协会组织教师实施。这种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了培训的质量。
(2)引进第三方进行考核
我校教师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如何鉴别这些证书的含金量,我们采取了引进第三方考核的方法即由一所专业相同、水平较高的职业院校对教师进行技能测试,从出题、监考到成绩评定全由第三方完成。
2.以人为本,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首先,作为一个中职教师,应当具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要合理设计与规划自己未来专业发展方向以及要到达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具有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才能自觉地、不断地促进自我专业的成长。
其次,在学校管理层面上,根据不同成熟度、不同成功类型、不同成长期对教师制定不同的专业激励措施。一方面通过制定硬性措施建立外在的督促机制,使专业教师达到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以政治待遇激励、心理情感激励和经济待遇激励等建立内化的能动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培训进修的自觉性。把教师培训考核成绩与待遇挂起钩来,对参加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在经过学校引进的第三方考核中合格之后给予一定的补贴。
最后,从地方政府管理层面上,应从中职教师的专业标准、专业制度、专业培训和专业待遇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宏观管理,以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在各类评选中,在政策上给予中职学校教师一定的倾斜,规定专业课教师应占一定的比例,其中,“双师型”教师和专业技能突出的或取得技师证的专业课教师可优先推荐。这些政策将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总之,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兴衰,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师资队伍建设继续以完善专兼职教师结构和提高“双师”素质为重点,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
1、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加速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同时,加快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步伐,每年引进2-3名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聘请2-3名企业技术主管或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构建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提高骨干教师为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的能力,逐步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2、通过多种渠道,鼓励教师提高业务素质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如:教育教学的校本培训、岗前培训、学历提高进修、岗位资格证书培训等,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稳定的教学团队
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建立灵活的奖励机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优越的条件。由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带动其他专业授课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
(1)营造有利于教学研究的氛围。
把教学研究工作列入教师的职责范围,作为考核教师的内容,使广大教师清醒认识到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且要政策倾斜,对承担课题研究,承担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任务或教研成绩显著的教师在评优、晋职等方面优先考虑;开展教研成果的评奖活动,表彰教研工作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2)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争取每人每年发表1篇以上论文或参编一部教材。同时,建立教学研究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在专业带头人带领之下,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精神,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达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中心,通过“引进、培养、提升”等方式,建设一支结构优良、素质全面的符合中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特制定该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按照教师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专业建设目标和教师队伍群体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层面开展培训,使教师培养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汽车维修专业现有本科学历专业教师17名,其中高级职称5人,“双师型”教师14人,企业技术骨干兼职1人。教学团队中主要存在教师动手及实践能力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专兼职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骨干教师比例不高,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汽车专业带头人。
针对以上问题,汽车维修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引进、培养,建设一支由1名专业带头人、10名骨干教师,多名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组成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制定并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锻炼制度,结合企业需求和 荆州市机械电子工业学校 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4—汽车运用与维修
学生培养目标,确定教师提高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的具体目标,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并完成相应任务,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其成果。
三、总体目标
教师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改革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一)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 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
选拔条件:副高级职称,专业水平高、汽车行业10年以上经历,熟悉汽车维修行业最新动态、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汽车电气新技术;教学与实践能力强,能对外承担汽车技术交流与服务,对内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
培养途径:专业带头人每年到国内汽车专业办学实力强、水平高的职业院校,到一汽大众集团公司、一汽丰田集团、上海大众公司等汽车制造及服务知名企业调研或参加行业新技术培训,及时掌握国内同类专业建设情况和汽车技术发展状况,了解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到国外学习汽车维修技术,每2—3年到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国家进修或考察1次,了解国外同类专业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主持核心课程建设并担任教学,指导本专业年轻教师,承担汽车维修技术服务或教研、科研课题,主持编写特色教材。
(二)骨干教师培养
按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等不同领域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按照本专业方向学生人数,计划培养10名骨干教师,提高教师教学及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素质。荆州市机械电子工业学校 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4—汽车运用与维修
选拔条件: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培养途径:到国内汽车专业办学实力强、水平高的职业院校进修,提高学历。到国家重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汽车行业技术培训或到一汽大众集团公司、一汽丰田集团、上海大众公司等知名企业顶岗实践,形成较强的教学或实践技能。到国外进修,学习先过职教理念、教学方法、评估与鉴定方法,担任汽车维修核心课程教学,主持或参与核心课程建设和实习指导书的开发,参与汽车类技术服务咨询。
(三)教师职业能力培养
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教师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技术、职业技能、教学方法和鉴定方法。教师通过职业能力培养,90%以上教师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90%以上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校企合作技术项目。
培养途径:专业教师每年假期必须到汽车维修企业顶岗实践一个月以上,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选派教师到国内汽车专业办学实力强、水平高的职业院校、行业培训机构进修;严格执行青年教师指导制度,新进教师必须在汽车维修企业实践,骨干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鼓励教师参加技能鉴定培训,并将教师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作为年度考核的必备条件,引导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
(四)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根据专业发展和教学的需要,计划从荆州市或湖北省各大型汽车修理厂和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聘请多名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逐步完善行业兼职教师资源库。
聘用条件:有一定理论水平,较强实践经验,能参与教学或指导实训。
承担任务: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能力校准的制定,参与实训指导书编审和教研活动,承担校内外实践 荆州市机械电子工业学校 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4—汽车运用与维修
技能课程指导或讲授,对专任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在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
五、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组成员
组长:张学华
主要负责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制定,同时组织协助相关培训对象完成师资的建设工作。
成员:柯昌慧 孙玉林 万昌雄 钱隆斌 付勇 熊亮明
龚红艳 尹婷 李帅 李浩 张玲 刘敏 协助工作组长确定各师资培养引进的人员,并与相关企业做好协调工作,各子项目负责人协助工作组长开展师资建设工作。
专家组成员:张义君(长春一汽大众荆州特约维修站经理 总经理 高级技师)
郭建军(荆州市金陵达汽车维修有限公司 总经理 高级技师)对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予以审核确认,并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予以指导。
六、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安排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即:
第一阶段为学习并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2013年4月至7月底);
第二阶段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阶段,通过言谈、座谈等形式确定我校师资队伍培养的人员,对各培养或引进人员进行任务的落实、工作的布置,具体开展各项工作。
第三阶段为师资队伍培养的验收阶段,收集各种培训的相关证书、证明材料等,并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审核。
七、师资队伍培养的具体实施
(一)实施的方式:
1.通过与行业、企业或职业院校签订师资培养合作协议,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或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或培训。荆州市机械电子工业学校 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4—汽车运用与维修
2.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行业技术骨干等组成我校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与我校教师开展座谈交流。
3.选派我校教师参加名级各类组织的专业提升培训。
(二)实施的手段:
1.选派教师到4S店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涉及汽车的新技术、汽车维修的疑难点等。
2.选派教师到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主要针对汽车制造业的工艺流程,要求教师结合本专业能力提升分层次的了解、熟悉、掌握。
3.选派教师参加专业院校的专业能力提升培训。4.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汽车专业培训。
(三)实施的程序:
1.根据汽车制造业和汽车4S店的岗位设置,师资培养项目组确定本次培训的方向。具体为:库房配件管理、机电维修、钣金涂装、保险理赔(保险销售、定损、理赔)、二手车评估及销售、汽车销售服务顾问、售后服务顾问、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质保索赔)
2.汽修教研组长解读本次师资培训的方向。
3.专业教师根据自身所学专业到教研组长处自愿申报培训方向。4.汽修教研组根据教师的申报合理统筹,确定教师的培养方向。5.由师资培养项目根据培养方向安排教师对外培训。
(四)教师选择自身培训方向的原则:
1.立足于本专业进行能力的提升、拓展,专业技能达到一定水平的教师求拓展其他专业能力1—2个。
2.从事汽车专业教学的教师以机电维修、钣金、汽车美容与装饰为主,在专业提升的基础上再拓展其他能力。
3.从事非汽车专业教学的教师可选择保险理赔、汽车服务销售等。
(五)教师培训期间享受的待遇:
根据学校的相关教师培训制度,保证外出培训的教师收入不低于 荆州市机械电子工业学校 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4—汽车运用与维修
在校上课的教师,具体由教务科核定实施。
八、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切实加强教师能力培养,保证培训时间、培训经费的到位,确保各项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培训教师应按照学校的制度和计划,按计划完成教学、培训、教研、竞赛等任务,并不断增强自我提升意识。
陕西省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历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缋,但也存在着数量加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差距逐步拉大的问题.本文从历时的`纬度对陕西省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对陕西省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制订和途径设计提供基础和参考.
作 者:张宏民 张弘 李民 唐澍 作者单位:张宏民,唐澍(陕西省教育厅,陕西,西安)张弘,李民(西安工业大学,陕西,西安)
刊 名:陕西教育(高教) 英文刊名:SHAANXI JIAOYU(GAOJIAO) 年,卷(期):2009 “”(11) 分类号:G45 关键词:陕西省 高等学校 师资队伍 建设 分析调查与研究
我国部分乒乓球学校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研究
薛恩杰
(天津市津南区体校,天津300000)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分别从年龄、教龄、职称、学历层次及运动经历等方面入手,对我国部分乒乓球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借此分析出第三次创业期,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乒乓球;第三次创业;师资
一、前言
为了响应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号召,国际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提出了中国乒乓球队第3次创业,内容涵盖了乒乓球事业的各个方面。乒乓球学校是乒乓球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方面,是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摇篮。“体教结合”的模式是当下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乒乓球学校中的教练员和教师的师资水平是该模式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国5所乒乓球学校的教练员,分别为中国乒协乒乓球运动学校、上海曹燕华乒乓球学校、中国乒协(濮阳)乒乓球实验学校、河北正定乒乓球体育学校、山东鲁能乒乓球学校等5所学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对乒乓球项目及其他
项目教练员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教练员问卷共发放60份,实际回收58份,回收率%,其中有效问卷55份,有效率%;教师问卷共发放了85份,实际回收80份,回收率为%,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所指的师资情况主要是被调查的五所乒乓球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及教练员的基本情况。文化课教师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练员作为训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他们对乒乓球学校的后备人才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
1.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情况。不同层次的学历,代表了其曾经接受专业教育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人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是能否成功开展教学与训练的关键。
在所调查的文化课教师中,专科以下学历层次仅占%,专科层次的占25%,这部分教师主要是年龄在51岁以上的老教师,他们从事工作年代较早,学历层次多少受到了时代的影响。本科学历占到了50%,研究生学历占到了%,由此可见,五所乒乓球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学历结构合理。与文化课教师相比,教练员的学历层次总体水平较低,研究生与本科层次分别为%和%,专科层次的达到了%,这与教练员的职业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过在专业队训练的经历,人生的经历影响了他们接受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且从事教练工作后,训练任务重、时间紧,又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继续接受教育。
2.师资队伍的职称、教龄情况。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是衡量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代表了教师、教练员的教学训练水平及科研能力,是其总体能力和成就的外部体现。
从调查结果来看,文化课教师中具
有高级职称的仅有5%,最多的是具有二级职称的占到了50%,其次还有近%的三级职称教师,这也与文化课教师的年龄分布情况相符合,40岁以下的占到了%,因为职称的评定与教龄有很大的关系。教龄的分布情况呈现出老、中、青依次递减的金字塔结构。总体来看,乒乓球学校的文化课教师职称层次和教龄情况,可以满足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的教育。但是在访谈中,大部分的文化课教师反映在评定条件、名额等方面都比教练员的职称评定少,这一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由教练员职称情况统计来看,五所乒乓球学校中,教练员职称级别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国家级%、高级%、中级%、初级20%。这样的职称结构,有能力胜任学校的乒乓球训练工作,但是职称与教练员的工资、福利、地位等息息相关,职称评定中唯运动成绩论的模式肯定是不可行的。中级职称层次的基数较大,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
情况,引导教练员合理公平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与文化课教师不同的是,乒乓球教练员的教龄有最优值,这是由其职业特点决定的。有研究表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一般需要22~24年,除去10年左右的运动员经历外,还需12~14年的执教。由调查得知,教龄在11~20年的最佳执教年限中的教练员比例占到了%,这些教练员都已经具备了多年的执教经验,他们对运动员训练的调控、赛场的临场指挥等相当丰富,而且都有自己亲手培养多年的优秀运动员,具备了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条件;在1~10年的执教年限中,40%的比例保证了教练员队伍中新鲜血液的补入,尤其是他们中很多人刚从专业队退役,本身就具备先进的运动技术和大赛的实战经验,对训练工作更有直观的体验;训练工作的繁重,对教练员的体力等要求较高,所以具有21年以上执教年限的仅占%,这也是正常的。总之,5所乒乓球学校的教练员教龄结构较为合理,有能
力满足科学化训练对教练员教龄的要求。
3.师资队伍的岗位培训情况。在竞技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国际乒联三大改革后,乒乓球运动的对抗和竞争更加激烈,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教练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调查中发现,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练员岗位培训体系,但是近三年参加过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占%,没有参加过的也有近%。通过进一步了解可知,参加国家级与高级教练培训班的比例分别为%和%,这个比例与我们所调查的教练员职称结构中,国家级与高级教练的比例是比较相符的,但是参加中级与初级教练员培训班的仅占到了%与%,这个比例与教练员职称结构中,中级与初级教练的比例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访谈得知,一方面是因为教练员具备参加高级班资格的较少,这些都是由中国乒协和总局举办,易于组织
开展;但初级、中级班主要由地方体育局主办,在开展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协调督促机制。另一方面,学校的训练工作繁重,加上参加培训的经费问题,导致目前多数学校的教练员并没有很好的得到岗位培训的机会,无法进一步学习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练员就无法用科学的训练理论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指导训练工作,制约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4.教师工作量情况。在访谈中了解到,在乒乓球运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师中大多数都是跨年级甚至是跨学科进行教学。教书育人的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使得教师职业本身就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教师的职业负担越来越大,加深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首先,我国部分乒乓球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年龄、教龄、职
称等方面都可以满足学习和训练的要求。只是,教练员在学历层次方面,受其职业特点的影响,比教师偏低。但是,大多数教练员都有提高个人学历层次的需求,并在为之努力。其次,师资队伍的岗位培训工作比较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资队伍业务能力的提高,且教师与教练员对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及训练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均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二)建议
1.重视岗位培训工作,树立终身学习思想。(1)定期联系协同有关部门举办初级、中级教练员培训班,重点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能力、教育能力、管理科研能力,加强教练员同其他专业队的交流;积极鼓励支持教练员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学习,实行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教练员努力提高自身水平。(2)重视教师的岗位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多向专家教师学习,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的能
力。(3)加大教师、教练员的教育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完善职称评定、奖励机制,提高师资待遇。改革以往忽略学生文化学习成绩等综合素质评定的职称评定标准,将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纳入对教练员成绩的评定范围内;努力打破年龄、教龄等条框的限制,将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水平、科研能力等纳入职称评定范围。同等对待教师的工作付出,摒弃单纯的运动成绩奖励参考,构建多元化的奖励指标体系,激发教师与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做到同工同酬,努力提高师资待遇,稳固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刚,过家兴。我国优势项目优秀教练员成才过程的时间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2.[2]李诚志。教练员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08.[3]高松山。河南省竞技体育现状及其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体育科
一、“三好学生”评选条件
1、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和各项政治活动,关心国家大事,自觉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严格遵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团结同学,认真执行教室、宿舍卫生值日制度,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
2、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专业思想巩固,学习认真刻苦,能完成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认真做好实验,按时完成作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考试科目成绩必须在85分以上或所有考试科目成绩均在全班前10名以内。
3、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不迟到、不早退,没有无故缺席现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整洁,身体健康,学生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成绩必须合格。
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条件
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本上符合三好学生条件,同时热心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积极带领和组织同学开展有助于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项活动,坚持原则,敢于扶正压邪,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同学,能出色地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任务,在所负责的单位和班级工作中成绩显著。学生干部指党团支部、班委以上干部。
三、奖励办法
1、对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学生,学校将进行表彰,发给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登记表均存人本人档案。
四、评选办法
1、评选工作要在个人小结和班级总结基础上进行,“三好学生”必须按照评选条件,先由小组提名评议,经全班同学复议,然后报院(部)审定,评为“三好学生”的学生干部同时也可以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必须按照评选条件,经班级提名,由院(部)审定,然后报学生工作处审定后,报学校批准。
2、各院(部)评选的“三好学生”数必须掌握在参加评选人数的10%以内,“优秀学生干部”不得超过本院(部)参加评选学生干部数的10%。总之,要严格掌握条件,实事求是,确保质量,不要平均分配名额,如有不符条件者,一经查准,立即取消资格。
3、校团委、学生会的学生干部,由于他们平时主要在团委、学生会工作,因此在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时,由校团委学生会在征求班级、院(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申报。
4、此项工作在学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学生工作处作具体落实,由各院(部)负责实施。
各院(部)要亚格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初步名单确定后,在院(部)范围内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再上报学生工作处。
加强学校消防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消防投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理念,建立和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把消防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岗位和个人。严格执行消防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职责明确,问责有人。从校长到班主任、科任教师、门卫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检查领导小组。
二、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依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制定消防安全教育计划,落实好教材、教案、教师和课时,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上一堂消防安全教育课;开展一次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办一期消防安全黑板报;一次消防应急演练。利用课堂、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标语、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防火、灭火、安全疏散、自救逃生知识的宣传,加强用电、用火、的教育。主要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对各班级人员进行消防知识的介绍、培训,再逐级向各学生传播消防知识,配合政府做好师生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禁止师生野外用火。
三、全面提升消防安全应急措施。
消防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更换,定期保养,确保安全有效。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学校专人管理消防工作,制定科学、实用的消防安全预案,并精心组织消防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应急逃生和自救自护能力,并以此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班级教室后门的常开,排除安全隐患、标识的明确。
四、规范消防安全台帐。
【2024年度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2024-2025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11-06
2024年度学校工作总结12-16
2024年度学校卫生工作总结09-07
2024年度学校创卫工作计划12-10
2024年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报告11-17
2024年度学校目标管理责任书09-22
2024年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