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共12篇)
二、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为深入开展“养正”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将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目的要求:
1、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2、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陶冶其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
4、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结合学校“小书房”建设,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四、提高质量的措施:
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全校教师人人参与,个个想方设法,处处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老师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
(1)每天早晨安排30分钟进行诵读;
(2)每周利用诵读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3)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的评选活动。
一、中职语文课程中古诗文诵读问题
(一 )诵读观念淡薄
目前,在古诗文讲学中,教师一般重视古诗文的翻译,忽视诵读。诵读在实际教学中成了一种形式、过场或是用来填补翻译剩下来的空余时间,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古诗文教学中。通常情况下,古诗文的教学过程往往是老师与学生各范读一遍,接着分析诗文句子及翻译,最后学生齐读一遍。教师这种以讲代读的方式,忽视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诗文的过程,活生生地将古诗文深刻内涵演变成死记硬背, 致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灌输知识。然而学生在这种生硬的教学方式下,不仅不能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反而失去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古诗文成了应付形式,更谈不上诵读。
(二 )诵读时间不足
中职学校课堂时间一般为40至45分钟, 而在古诗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讲解分析所占时间几乎占据全部,留给学生自由诵读的时间不足10分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点名诵读的方法或让学生齐读, 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在自主诵读中领悟诗文内涵, 轻视诵读对理解诗文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课堂,充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降低学生对古诗文的独特情感。
(三 )诵读水平不高
在教师“灌输式”教学下,学生诵读古诗文往往较随意,不明确诵读的具体目的,且方法欠妥当。大多数学生将诵读理解成朗诵或朗读,甚至将诵读演变成死记硬背,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缺乏正确指导与规范性要求。教师点名学生诵读时,往往在乎学生读准字音且读得流利, 鲜少注意诵读过程中所带诗词的情感、韵律与节奏。即使有的学生能够体会诗文中带的情感,却不知道如何区分语调高低、语气的轻重、停顿长短及节奏的快慢,致使作品中的意境难以得到体现。由于诵读的缺乏与上课习惯默读,导致学生的诵读水平难以提高,对古诗文作品难以投入情感。
(四 )诵读习惯缺失
其实许多学生对古诗文诵读具有浓厚兴趣, 但因教师不够重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对古诗文进行讲解分析,致使学生缺乏诵读时间。又因学生缺少科学、有效的诵读指导与训练, 学生无法真正体会诵读古诗文的乐趣, 继而丧失诵读兴趣,所以不用说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诵读,更不用说养成诵读的习惯。
三、基于中职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文诵读与赏析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重视与改善。如:
躬身示范:新课标指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教学中,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外,也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古诗文教学中,学生以教师为示范者,因此在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范读比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更具影响力,更能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范读容易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更易将作品中的意境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作品。教师的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纠正错字读音,领悟作品的停顿与诵读节奏,还可以在自己诵读的时候融入从教师范读中获得的经验与情感,从而诵读自己的独特感受,感悟诗文作品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与艺术形象。教师对了解的古诗文,可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并消除学生对诵读诗文的胆怯心理; 对于不了解的古诗文,可与学生一起学习,例如开展诵读竞赛等,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旁征博引:在古诗文解析中,教师利用熟悉的古诗文以诗解诗,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满腹经纶的形象,还能让学生受到教师诵读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例如当教师讲授柳永《雨霖铃》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时 ,其中诗人为何借“杨柳”之景抒离愁之情呢? 这时,教师可体现“杨柳”在古典诗词中抒发“离愁”的重要意义。如最早借柳抒发离愁的《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或周邦彦的《兰陵王·柳》中的“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等。
在教师充分带动学生诵读兴趣与指导学生诵读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如陶渊明《对园田居五首(其一)》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该课的学习要求,在大致了解田园诗及其代表作家知识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本诗,体会陶诗的意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加强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还需贯穿课堂内外,延长诵读时间。如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课外诵读时间;充分发挥教室文化作用,营造诵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诵读、独立理解等。
四、结语
加强鼓励学生诵读古诗文,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古诗文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摘要:语文在中职教学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是学生日后学习其他科目的重要前提。中职语文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中职语文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本文主要针对中职语文活动课程古诗文诵读方法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意见。
一、诵读要有本可依,有纲可循
古诗词诵读要有本可依。小学时有一本《小学生必读古诗70首》,到了中学没有规定的读本,只读课本上的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应在小学生、高中生必背古诗中进一步筛选,并补充一些适合初中学情的古代诗词和现当代诗人的古典诗词,把这些经典的古诗词结集成册,并就诗歌的诵读和理解鉴赏编写阅读资料,编辑成校本诵读读本,学生人手一册,作为古诗词诵读的材料。
在读本中应附有《学习纲要》,将古诗词大致按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顺序进行编排。分阶段要求学生诵读一定篇目的古诗词,并要明确诵读要求。《学习纲要》对学生的诵读达标分三个级别,总体说来是由易到难,分阶段,分层次,操作性强。比如,初级要求主要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了解古诗词的内容与情感,准确的默写诗句。中级除要求背诵之外,还要求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高级除要求背诵、鉴赏等内容外,在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古诗、运用古诗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诗词诵读与欣赏中,能对同类诗词进行比较学习,能对一首诗或词从不同角度解读,学会用古典诗词中的哲理和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有本可依,有纲可循,诵读活动的实施会更易操作。
二、用科学方法管理诵读活动
作为校本课程,教师不可能像讲课文那样对所选古诗全部覆盖。因此,教师在对校本教材的处理上主要从三方面把控。
1诗词精读课
以课堂上的古诗诵读精讲课,为学生的古诗词诵读提供范例和方法。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传统内容,应该赋予它新的内涵。但具体的教学方法最好要回归传统,以诵读贯穿课堂教学,形成“披文识意、感知意象、领悟意蕴、体会情感、鉴赏评价”的诵读模式。同时,还应渗透一些诗歌诵读和欣赏的基本方法,把课本与诵读读本对接,实现课内到课外的迁移和拓展。
2古诗词专题讲座
定期举行古诗词专题讲座,内容有针对诗歌吟诵,有针对诗人诗作的,有针对古诗流派的,还有古诗词创作的,等等。这类校园文化讲座,语文教师在课余要充分备课,内容要生动丰富,主要是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为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与欣赏提供方法和帮助,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3课外诵读的管理
帮助学生安排好课余时间的诗歌诵读,定期利用一定的课时进行检查或问题答疑。学生的课外自主诵读是课后作业中的一项内容,在时间上要有所保证,在学习资源上也该有一定的援助,让学生在课后诵读有学习的抓手。
三、坚持夯实基础,努力激发兴趣
古诗词诵读,要有时间的保证,要有落实的措施。不同学段的年级按照制订好的诵读计划,有序地展开诵读活动。课堂上读,晨读时读,课后再读,做到熟读成诵。当然,诵读的安排也是灵活的:集中指导,每周可利用阅读课时间,选择读本中的诗歌适当讲解,进行字音、韵律及抑扬顿挫的背诵指导;分散训练,每周老师都要布置相应的古诗文背诵作业,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阶段检查,通过开展相关的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和热情。持之以恒,把诵读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诗词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内心里对诗词语言进行充分的体验,产生丰富的内在语言,“悟”得语言内在的深意。
以活动来促进诵读,学以致用。把古诗词的诵读与语文实践活动、传统节日、班团队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诵读相结合起来,把校内诵读和假期诵读结合起来,让古诗词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结合,让古诗词更贴近他们的心灵。
如“诗与画”的手抄报展示活动,“古诗词演诵会”、“寻找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意境”、“古典诗词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魅力”的语文活动,“诗人与诗”的专题作家研讨,“我最喜爱的诗人”读书报告等都是古诗词诵读中的语文活动。配合这些活动,鼓励学生把古诗词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撰写相关的习作或小论文,用古诗词的内容去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成立校园诗社,让学生自己写诗,读自己写的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怀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用“考级”推进诵读扎实展开
遵循诵读读本的《学习纲要》,以古诗词“考级”来促进学生的古诗词诵读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可将校本课程中的古诗词分成初、中、高三个级别,按照诵读欣赏计划开展诵读活动。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一次古诗词考级,通过默写或背诵等形式,来测试学生是否掌握某一级别的古诗词,给考级合格者颁发由学校统一印发的等级证书。报考级别本身不受年级限制,但必须由初级开始,由易到难,逐级向上过级。同时,年级选出在诵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组织成立古诗词诵读委员会,协助老师开展活动。
或许是对“考级”这个词语的敏感,有人认为“考级”是把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庸俗化了,是一种急功近利的举措。其实,不要谈“考”色变,“考”从来不能作为学习的目的,只是一种促进学习的手段。何况校本课程的开展,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是按照古诗词诵读教学计划开展的,而且是符合学生需要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考级只是其中之一。
在诗歌诵读的过程中,记诵是一项重要任务。“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还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习惯,诵读需要以考级来推动,诵读的成果需要以考试来检验。
古诗词诵读本是校本课程的一项内容,它与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直接挂钩,与学生的评优也没有直接挂钩,考级过关是对热爱读书的学生的一种激励和褒扬,这更能激发和带动全体学生的诵读热情。
总之,古诗词诵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日常化的、与学生语文学习紧密相关的一项活动,不能为功利绑架,只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更不能把它当做学校装点门面的方式。只有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唤起学生的热情,掌握生动而又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校园诵读活动的有效性。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精神,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活动目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丰富我校师生人生内涵、开阔人生境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在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是学生更好地明志、立德与做人。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设计
(一)加大学科教改力度,尝试将传统经典引入教学、测评内容。
(二)组织进行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经典诵读活动始易行难,贵在持之以恒,难在善始善终。
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主持稿
一、开始
女:敬爱的老师们!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女:有这样一种书,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mí)新,人们称之为“经典”。
男:古诗文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
女:经典古诗文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
男:经典古诗文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女: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
男:它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女:今天,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以继承古代文化。
男: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
女: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
男: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诗文。
女:读书,让我们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相遇相知。
男:读书,让我们那荒芜的心灵得到滋润。
女:让我们与好书为友,打好人生底色。
男:让我们与经典作伴,润泽精彩童年。
女: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男: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女: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男:现在,我宣布:三年级一班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女: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结束
男:渊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如同灿烂的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神奇的古琴,弹奏着美妙的乐曲,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女: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男: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男:让我们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女: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男: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时间:5月日6上午 地点:中心小学媒体教室
事情: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一场不容错过的文化经典盛宴
“天道酬勤”,成功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这不,经过一年的经典诵读我乡老师们、学生们已在书香之气中浸润、陶冶,经典诗文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口吐莲花,诗情画意时时流淌,让我们带着一份期待与钦佩,如果用诗句来形容的话,这次的比赛活动可以分成三个美丽的版块,让我们领略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由六年级的梁岳、朱振宇主持。婉约派”——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朱村小学的“诵读经典”由沉稳、大气的两位同学朗诵《追寻诗者的足迹》拉开了序幕,孩子们各个背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春夜喜雨》、《春雪》、《春晓》、《咏柳》、《早春》、《鸟鸣涧》、《绝句》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春之古诗被孩子们朗诵得风生水起。让人耳边久久萦绕“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紧接着进行的《诗伴舞小池》让大家领略到夏的活泼、可爱。荷叶的俏皮,魅力。接下来,官庄小学的情景剧《一场考试》考出了经典的深入人心,经典的无穷魅力。
“鸳鸯蝴蝶派”——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未及喘息,大家从瑰丽壮美的唐风古韵一路走来,领略宋词的清新怡人,玉庙小学的诗吟诵《满江红》荡气回肠,中心小学梁岳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声情并茂,接着,中心小学翻开尘封的记忆,采撷一缕缕现代诗的芬芳,中心小学徐文慧、王焕勇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官庄小学的《黄河颂》等同样令人回味无穷、久久思索。
“豪放派”——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紧锣密鼓,“演绎经典”又闪亮登场——王程宇、陆赫故事表演《猴王出世》与朱村小学相声表演或铿锵有力的豪放版课本剧《甘罗十二为使臣》,孩子们大放异彩:你瞧!她们个个“身怀绝迹”,人人出口成章,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我们在嫣然一笑中感悟到了,品味到了诵读经典诗文中别有韵味的“传歌共绕梁、吹花送远香”之境界。
最后,由温主任作总结性发言,在他字字珠玑的话语中,不由得引起全体老师们无尽的思考——如何走入经典诗句背后的故事,真正挖掘诗中的内涵?用心体会作者的心境?如何辨析语文古诗课和古诗活动课的区别?……思考,回味,动容,又一次精彩的诵读活动落下了帷幕。
各年级、各班级:
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优良传统,加深青少年对祖国文化的理解,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切实加强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举办“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华夏文明”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表演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塑造美好心灵”为主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通过学习、诵读经典名著,引导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和文化品味。
二、参赛对象
一年级至八年级全体学生
三、竞赛时间、地点
时间:2015年10月27-29日上下午的大课间(视天气情况提前或推后)。每个课间进行两个年级。
地点:学生列队在学校操场观看,比赛场地在主席台。
四、比赛方法:
1、比赛分组:中学部:六至八年级为甲组。小学部:一至五年级为乙组.2、评分标准:(100分)
(1)创意:(40分):选材切合主题,组稿主题突出,整体设计新颖。学生可视诗文内容进行相应的服装及舞台站位设计。
(2)普通话(10分):普通话标准流畅;吐字清晰圆润,表达自然流畅;音量适中,语速得当,能正确反映诗词、散文文意。
(3)诵读技巧(30分)诵读语速、节奏、重音、音高处理有对比,有变化,不呆板;肢体语言丰富且得当;表情自然,感情真挚饱满,不做作。
(4)舞台效果(20分):上下场有礼貌,迅速,表演认真投入,具有较强感染力,总体效果好;配乐与诵读篇章的意境、节奏相符。
3、比赛形式及要求:(1)本次比赛以年级组为单位参加,每个年级一个节目,根据自定主题选择合适的诗文,时间限定在8至10分钟。(古诗、现代诗、散文均可)主题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即可。
(2)形式:全员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能够体现中小学生精神风貌。
(3)要求: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编排队形,选择合适的朗诵材料并进行整合。
(4)上报材料包括:年级
节目名称
领诵学生姓名
整体朗诵的材料 包括中间的串词。
(5)材料上报时间:2015年10月20日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传至廖琪邮箱。
4、评比办法:比赛采用评委打分制。
甲组评选出 一二三等奖各一名。乙组评选出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两名比赛加分 5、4、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 如果要让学生背诵古诗词, 首先必须要想办法激起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让学生由“要我背”变为“我要背”“我爱背”。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 笔者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1. 创设情境。
儿童心理是很重视模仿的, 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 就容易激发兴趣, 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 但人人都上学, 他就上学了。全班同学你读我也读, 你背我也背, 热热闹闹, 其乐无穷。如果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参与, 孩子兴致会更浓。
2. 不断鼓励。
鼓励可吸引孩子努力, 当然只是口头的鼓励是不够的, 可采用“比学赶超帮”的形式, 进行评选优秀“吟诗小能手”的评选活动, 并发给证书。这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诵读热情。
3.形式多样。在读的方式上, 或快或慢, 或吟或唱, 或带读, 或齐读, 或接龙, 或默读, 或当场试背, 或提问征答, 都可以。如不会变花样, 只是平平常常亦可, 有时平平常常也有一种引人的土气, 其中也有趣味, 儿童的感应最灵敏, 他也会被诚恳所感动, 并不是非变着花样不可。课内外与孩子一起动情地读, 孩子很容易被老师吸引和打动。
在班内开展富有情趣的诗词诵读活动 (如读诗背诗比赛、接龙赛、我最喜欢的诗篇交流会等) , 把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 每天早读十分钟作为诗词诵读时间;并将此活动与语文学科, 甚至音乐、美术、活动课程等结合起来, 如诗配画、诗配乐, 将诵读与音乐、舞蹈、美术等结合起来。
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 因此, 在诵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舌尖现象, 对于本来已经背诵得很熟练的古诗词内容, 出现暂时性遗忘。这时候, 就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 及时给予他们提示, 从而诱发学生的思维, 达到帮助学生记忆成诵的目的。
每一首好诗都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每一首好诗都是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如果让学生经常在头脑中回忆古诗词的形象和意境, 背诵时就会更加流畅自如。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同时, 可以让他们试着自己去画一画, 唱一唱。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对古诗词诵读的记忆力, 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老师应该指导并训练学生眼、耳、口、脑的协调活动, 一方面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读, 低唱慢吟地诵, 从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在引导学生吟诵的同时, 与绘画、唱歌结合起来, 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古诗词的意境动手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古诗词的诵读过程中, 尽量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 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同时, 在古诗词诵读中, 笔者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此来促进学生背诵。
1.开展“每周一诗”活动。每周利用一个早读的时间, 由老师为学生领读一首古诗词, 让学生在集体跟读中初步感悟诗意, 然后在每节语文课前诵读两遍, 以求熟记在心, 出口成章。这样, 一个学期下来, 每人至少会背20多首古诗词, 让孩子们每每口中念念有词, 陶醉在诗意之中。创造学习古诗词的浓郁氛围, 还应采取家校结合的形式, 让学生每天回家之后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词背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并让他们点评, 让家长来监督孩子的背诵, 并敦促孩子诵读, 同时, 也充分给学生增添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长此以往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2. 人人参与诵诗比赛。
孔子说:“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为此, 笔者每个月在班级中举行一次诵诗竞赛, “比比看, 谁背诵的古诗词最多”, 力求让学生能够熟练流畅、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词, 比一比哪一位同学背诵的古诗词的数量最多, 最有情感。在班内增设“金嗓子奖”“背诵之星”等多种奖项, 让孩子们的身心在诗情洋溢的诵诗比赛中受到熏陶, 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养, 深厚文化底蕴。
3. 古诗词书画与表演活动。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大体读懂诗意的基础上画一画, 演一演, 对于一些描写静物、风景的诗作, 试着让学生用他们手中的纸和笔把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再现出来;而对于一些词可以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一番, 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鲜明生动的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通道的信息比单通道的信息效果好得多, 可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因此可以通过古诗词书画、古诗词表演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过程中增长强烈的自我主体性, 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初读,读准字音,感悟诗韵
由于几千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了古诗文与现代学生之间的隔膜。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首先就要把诗句读准、读通,初步感悟诗的韵味。
对小学生来说,主要的方法就是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自读时做到不错字、不少字、不多字,吐字清晰,字字响亮;同时要抓准韵脚,读好诗韵。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 jiàn ,如果读成平音“jiān”,就会影响朗读的和谐效果。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则读得轻一些,这样才能产生和谐应对的韵味效果。同时,朗读时有的字音要适当拉长一些,以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二、诵读,感悟诗情,读出情味
感悟诗情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反复诵读,在读中强调字词的轻重舒缓、语调的抑扬顿挫,一遍一遍地读出古诗文的情意和韵味。
1.重音
一首诗的重音处理得好不好,能直接说明读者是否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一般来说,高音响亮,多用于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幽沉,则用来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在朗读《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一句时,重音应落在“密密缝”和“迟迟归”上。这样的重音处理,能让人仿佛听到母亲的声声叮咛,看到母亲慈爱的面容,体味到诗句所表达出的浓浓母爱。
2.语调
诵读时要根据诗文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如《望天门山》的“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天门”读得平缓,“中断”开始上升,“楚江开”达到顶点,“开”更重。通过指导、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学生就能体会到楚江不顾一切冲破阻碍的气势。
3.节奏
古诗文诵读节奏一般按音节或按语意划分。例如,“花落知多少”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花落/知/多少”;依意义可划分为“花落/知多少”。总的来说,诗歌中按音节划分节奏的居多。
另外,诵读的节奏要根据全篇基调而定。基调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基调欢快的,可用快节奏。例如,《春日》中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诵读时,节奏可以稍快,重音要放在“新”上,语调上扬,这样诗的感情也就读出来了。
三、吟诵,走入诗魂,读出意味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意思是说一首诗的情感、韵味以及深刻的含义,要通过吟诵才能得以准确地表达出来。这里的“读”指的就是吟诵。只有在反复地吟诵中,才能读好语调、读出感情、品出韵味,浮现出诗的意蕴。因此,教师要苦练诵读基本功,必要时也可以编古诗词为歌而唱,如此课堂教学就能熠熠生辉。
1.引读
如教学《赠汪伦》时,可以这样引读:
师:今天,李白就要离开那风光如画的桃花潭了,就要离开那风趣幽默、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了。此时,他——
生:李白乘舟将欲行。
师:李白在船上等了又等,还是不见汪伦的身影——
生:李白乘舟将欲行。
师:人生自古伤别离!就要出发了!李白在船上望眼欲穿,却迟迟不见汪伦来送别——
生:李白乘舟将欲行。
这样的层层引读,师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振的感觉,为深入领悟古诗意境做好铺垫。
2.赏读
在精彩的图像和优美的音乐中诵读诗文,能更深刻地感悟文意、品味诗意。赏读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意、诗意配上相应的图片或影像,配上合适的音乐,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悟诗的意蕴,品读体味诗的意境。
如有位老师在执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将课题以书法形式写出来,引起学生兴趣;教学时播放影像,再现送别场景,激发学生情感;朗诵时,配以《送别》古筝曲,引起学生共鸣。正是这种了无痕迹的“赏”,将学生带进了送别诗的意境之中。
3.展读
展读就是将同一作者的诗或同一题材的诗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比较中品味、总结,真正体味诗歌的巨大魅力。
例如,在教学《春日》后,可引导学生拓展诵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在“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中品味春的活力;诵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品味早春的气息;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感受春天柳树嫩绿飘摇的风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欣赏到诗人的妙笔,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能给人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同时,还能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对比中强化了记忆,丰富了积累,更好地激发学生读背古诗文的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读、诵、吟的方法指导,可以让学生读得字正腔圆,诵得抑扬顿挫,吟得情趣盎然。
——中高年级古诗词朗诵比赛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决定举办学生古诗词朗诵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浓郁校园文化气息,提高人文素养。进而在全校中高年级学生掀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热爱读书学习活动的热潮。
一、指导思想:此次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以“阅读优秀书籍,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为主题,借助读书活动的开展、让我校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接受中华古典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并通过该书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群体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基本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古诗文语言、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各班级应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和课外阅读等时机,广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让更多少年儿童在诵读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努力营造诵读古诗文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热爱中华经典诗文的热情。
三、活动过程:我们学校要抓住经典诵读活动这一契机,通过开展比赛、展示、表演等形式,增强诵读活动的趣味性,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努力营造书声琅琅的校园氛围。我们还在创办“特色”上下功夫,把诵读活动向家庭、社区拓展,通过开展亲子诵读、社区文化节等活动,扩大经典诵读的社会影响,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作贡献。使广大的师生借优秀诗词朗读的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每当清晨,阵阵清脆悦耳的诗文诵读声传出教室。这就是我们一小呈现的早读风景。
1、创设诵读环境。
任何活动都需要用环境来烘托渲染,为了营造具有诗情画意的班级环境,如有的老师就在队角布臵上下功夫。我动员全班学生一起来搜集古诗文的卡片与图画,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已经拉近了与古诗文的距离。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努力下,队角“我与古诗交朋友”没过几天就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了。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融入了古诗文的浓浓氛围之中。
2、家校凝聚合力,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为了让孩子在这一活动上保持热情,老师动员家长一起参与到其中,要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首先做好家长沟通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期初家长会上,我们向全体家长宣传了
本次活动的内容意义与方法,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3、利用晨会班会课,紧扣活动主题开展晨读。
诵读活动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的,为此,我本着“持之以恒,树立信心”的诵读理念,坚持每天清晨早诵读10分钟、中午午间诵读5分钟、放学前诵读5分钟。保证每天至少30-40分钟的诵读时间;坚持几个学生一起诵读,互帮互教,共同进步,诵读效果往往比一个人单独诵读好。学生们都知道“你可以是我的老师,我也可以是你的老师”;坚持老师与学生一起诵读,坚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们的支持,创造良好的诵读环境。
在这次活动中,三(3)、三(4)、四(2)、四(3)、五(1)、五(4)、六(5)、六(6)等班级获一等奖,有很多同学表现突出,他们是:黄墨可、曾睿、李论、李果安、黄梦妍等。特对这些获奖班级及同学提出表扬,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积极参与古诗文诵读。“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校将继续开展 “古诗文诵读活动”系列活动。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校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在师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首先,同学们用稚嫩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古代经典诗文的美感,展现了我们一小学生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经典古诗文诵读,你能发现什么是文章之美,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我们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其次,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就是要引导大家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古经典诗文读诵活动能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和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同时,鼓励大家读诵古代经典诗文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同学们正是读书最好的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大量背诵,记住了才会有获得,有了这份财富,你才能拥有高尚品质。
所以,我校要将这项活动一届一届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多费心思,精心选材、悉心指导,让凡是从一小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同学们的期待。
一、指导思想:
诵读经典篇章,营造读书氛围,构建读书文化,让学生的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又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教育。
二、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 传递魅力”
三、比赛对象:
初中部学生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
1、绘画设计:11月20日18:40 校会议室
2、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11月21日14:00 初中部教学楼前
五、比赛形式:
1、以各班班内进行选拔赛确定的8名选手为准,参加校级比赛。
2、校级比赛分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绘画设计两种形式分别进行。
3、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同组举行,先进行读书演讲,后进行经典诵读。读书演讲:以“诚信伴我行”为主题,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完成3分钟以内的个人演讲。经典诵读:以市教育局新编写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读本》作为学生诵读的主要内容。采取自背和必背相结合的形式,每人背诵2首,自背和必背各一首,得分各占一半。背诵内容在比赛时当场抽签决定。
4、画报设计:以市教育局新编写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读本》作为学生绘画设计的主要内容,采用提前准备多篇经典诵读篇目,比赛当场随机抽签确定其中一篇经典篇目,作为绘画题目。
六、比赛要求:
1、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
(1)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倒字,字音准确。(2)流利:做到口齿清晰,流利顺畅,断词、句准确,不重复。(3)有感情:掌握好朗读的感情基调。
2、绘画设计
在A3纸张上通过书法、绘画和文字的形式再现中华经典的艺术魅力,所做内容与古诗文主题相符,意境相合。A3纸张由学校提供。
3、各班级将参赛学生名单在本周星期五12:00前送交教务处。
七、评分办法:
1、个人得分:由现场打分确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余评分之和的平均值为个人得分。
2、团体得分:两项比赛参赛学生得分总和为班级的得分
3、指导教师得分:分别以两项活动为依据,语文指导教师以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活动参赛学生得分的平均值为准确定指导教师名次;班主任以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绘画设计活动参赛学生总得分的平均值为准确定指导教师名次。
八、奖励:
比赛设学生个人奖、团体奖和指导教师奖。
1、个人奖:两项活动分别确定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4名。
2、团体奖:活动优秀组织奖前三名。
一、消除畏难情绪,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面对《中华经典诵读本》这么一本厚厚的读物,学生们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一开始,我就告诉大家,每周背出一首古诗就行了。这样一来,学生的信心一下就来了。然后我又使出了激将法,问学生:“现在还有谁对付不了一首小小的古诗?”结果当天就有许多学生背出了这首古诗,在两天内,学生都完成了背诵任务。我大大地表扬了学生,说他们真了不起,全班只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规定时间就胜利完成了任务。学生当然个个都很开心,很多学生还纷纷要求增加背诵量。慢慢地我由每周一首到每周背两首再到每周背三首等。当然,我还根据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水平,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五言到七言,由描写景色到揭示人生真理,由绝句到律诗到词。我还注意归类学习,举一反三,如学了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我就推荐学生诵读他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在感悟了他的以上两首清新婉约风格的词作以后,我又带领学生领略了他的豪放派代表作《破阵子》。因为训练有坡度,再加上触类旁通、以点带面,而学生又普遍都有迎接新挑战的好胜习惯,所以学生诵读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随着量的积累也逐渐有了质的飞跃。
二、多种方法,激发背诵兴趣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减少、扫除记忆的障碍,我总是利用晨读课等时间向学生讲解诗词的意思;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会介绍诗人的生平,诗文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联的一些资料等。古诗是一件件艺术作品,它们的表现形式与我们现在的表述方法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帮助学生拉近与经典的距离。
另外,古诗词都是具有音乐美的,在古代拿来谱曲即可开口唱出来,学生在随着音乐演唱时,多了一种趣味,多了一种激动,也可以记忆得更深刻,更经久不忘。现代,我们已经在唱岳飞的《满江红》、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李清照的《一剪梅》(月满西楼)、《临江仙》(《三国演义》主题曲)等等。有的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谱曲子把一些比较长的作品唱出来记忆,自娱自乐的同时也能轻松地记下来了。如此一来,学生就不把背诵当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
三、引入竞争机制,强化背诵
有了竞争就有了动力,有了成功就能产生催化作用。由于我对经典诵读非常重视,经常督促、抽查,不断鼓励、表扬背诵情况好的同学,因此全班逐渐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诵读氛围。后来的早读课上,只要我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群学生拿着《中华经典诵读本》涌过来,并马上在我的左右两边各排起了一条长龙,原来他们是要到我这里来接受检测呢!这是我的一个新的激励举措:学生每背完一首,我就在他的书相关的篇目旁写上一个鲜艳醒目的“背”字,并郑重其事地记上年、月、日。几次下来,我发现学生们又纷纷在比谁书上的“背”字多了。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的影响下,学生的背诵热情大为高涨。此时,背诵也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乐事了。此外,我还经常给学生新的激励和刺激,如:定期进行“古诗擂台赛”“挑战极限”等活动,评选出古诗之星和优胜小组,并颁发奖状或一些小小的学习用品作为鼓励。
四、重视教师的范读
在引导学生背诵经典的同时,我除了讲述作者、作品的相关信息资料之外,总是和他们“同甘共苦”:有些作品我已经会背,就先滔滔不绝、抑扬顿挫地背给学生听,如《爱莲说》《陋室铭》《满江红》等,他们听得一愣一愣的,除了羡慕之外,更多的就是跃跃欲试,想背熟练了也能与我一争高下;有的作品比较晦涩,我也是初次接触,如《箜篌引》等,我就和学生约好一起背诵,并且进行比赛,虽然这样的作品比较拗口难背,但是学生的劲反而更足了,因为有老师和他们“有难同当”呢!结果,有许多学生先于我背熟,我当然是他们的最大支持者,对他们毫不吝啬赞美之辞……我想:我们学生对背诵古诗文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是来自于我的高度重视和率先垂范吧。
五、进行启发熏陶,提升精神,塑造人格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文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修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一生中受用不尽,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诵读古诗文过程中,我注重进行启发和熏陶,抓住时机引用古诗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面对生活磨难的勇气、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他人宽容的态度和胸襟等等。学生也越来越喜欢用古诗文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如秋游时来句“无边光景一时新”;登上电视塔顶时随即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告诫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同学时,就引用上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参加活动比赛时,“天生我材必有用”便脱口而出;读刘禹锡《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后,“家不在大,温馨就行”便在同学们中间广泛流传……古诗文常常从学生口中涌出,着实叫人高兴。
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才会形成更加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引发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之路走得更加幸福。
由此可见,古诗文教学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典文化的浸润呢?笔者认为,使用诵读教学法是教师教学古诗文的必由之路。诵读教学法自古以来就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它不仅适应了古代汉语的特点,还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在中国古代经久不衰,显示了其独有的优越性。
然而,现初中阶段,许多语文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频繁使用诵读教学法,却常常出现低效或无效的情况,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1、诵读时间仓促
在升学指挥棒的引导下,教师的古诗文教学课堂都变得功利化,充斥在整个课堂上的“讲译”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即使是课前的预习性的诵读,往往也是两三分钟就“浅尝辄止”了,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学生的诵读练习如同“雁过无痕”。
2、诵读目的模糊
有时候,在古诗文教学课堂上,我们也会“欣赏”到学生的诵读表演: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小组读、集体读……各种形式的读法层出不穷,场面可谓极其热闹,可当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完诗文,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却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如此一味地泛泛而读,缺乏目的性地诵读,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3、诵读指导粗糙
在课堂上,能深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已为数不多,大多数学生怕开口、怕读错,或者机械地将生动的古诗文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活动。造成这一现象,无非是教师在学生朗读前既没有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又没有经行系统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后也没有及时经行评价反馈,这样的朗读怎能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4、诵读气氛沉闷
郎朗书声是调节课堂沉闷气氛的催化剂,然而课堂上,教师只会提出一些朗读的一般要求,如:解决古诗文中的字音、字形、字义,注意划分句读等,这样毫无深度的朗读要求,只是在课堂上追求诵读技术而不注重诵读艺术,只会让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愈加觉得诵读是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文,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古诗词其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为千古传唱。如果我们能根据学情,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采取正确的吟哦讽诵之技,必能让学生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
曾国藩说:“非高声诵读则不能其起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古诗文诵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保证诵读时间
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情感,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古诗文篇目教学之前,应当根据学生学情和教材特点等,给予学生充分的诵读时间,“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诵读之后并达到纯熟的境界,学生才有可能去思考品味,积累相应的文言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诵读学习能力。反复诵读也并非是一味读书,而是在学生多读的基础上,教师完成精讲,摒弃繁琐的、枯燥的内容解析,提高课堂效率。
2、明确诵读意图
诵读古诗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对古诗文内容有所感受、感知、感悟、体验、积累和鉴赏言语声音形态的自身魅力,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那么可以从五个不同层面上去诵读:
(1)初读,读得清朗
朱自清先生说:“诵读第一要口齿清楚,吐字分明。唱曲子讲究咬字,诵读也得字字清朗;尽管抑扬顿挫,清朗总是清朗。”由此可见,诵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读音正确,吐字清爽,能字正腔圆则更好。
(2)二读,读有节奏
现代诗人郭小川说过:“在语言艺术中,诗的音乐性最强。”诗词与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的亲缘关系,音乐美应是诗词艺术的重要因素。通过诵读体会其音乐美,能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三读,读出情感
如何有感情地诵读诗词呢?首先是寻找表达方式,诗词当中如若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那诵读时应特别注意感情地抒发,其次联系作者生平,知人论诗,方能读出情感。
当然情感的把握并非只有这两种方式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尽办法让学生的读不再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走进文字,发现文字背后那说话人抑扬顿挫的风采,体会其隐含在其中深沉的情感,长此以往,学生的感知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4)再读,品读内蕴
反复的诵读即为此时的品读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学生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再来指导学生一起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角度,或选点,或铺面,经行品评欣赏,从作者的遣词造句之中品味古诗文中的精妙所在,感受其中力透纸背的力量。
(5)后读,熟读成诵
学生一遍遍地诵读古诗文,必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古典文化的意蕴和精神气质“化”入身心,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生根,才能在用时随意驱遣,任意挥洒。
3、注重诵读指导
古诗文诵读过程并非是普通话训练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之时,应当重新界定标准,先降低“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的要求,鼓励学生张开嘴,大胆诵读,再逐步强化“读出情感”的要求。纯粹靠机械生硬地朗读而来的情感只会令人“毛骨悚然”,古诗文诵读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地设计,精心地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自然在一遍遍读中慢慢升华出情感。
4、创设诵读情境
有些学生拿到一篇古诗文,并非是不会诵读,而是羞于诵读。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诗意的诵读环境,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例如教学古诗文中以山水描写为主、展现山水风景,表现独特感受的篇目时,教师可以配上一段古典音乐,加上相应景致的图片,便可以使抽象的诗文形象化、生动化,调动学生的诵读激情。
叶圣陶说:“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都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功夫,他们朝夕诵读,独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意读也自然了解了,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学生学习古诗文,通过反复诵读中,能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通过潜心涵咏,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诵读古诗文,必能凭添几分雅气,真正出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韵味。
摘要:诵读教学法自古以来就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然而,现初中阶段,许多语文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频繁使用诵读教学法,却常常出现低效或无效的情况。改善这一现状可以从诵读时间、诵读意图、诵读指导、创设诵读情境入手。
【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推荐阅读:
小学古诗诵读比赛总结12-11
经典古诗词诵读比赛主持词09-07
子路堤小学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09-12
实验小学经典古诗文背诵比赛活动方案09-18
语文宝典古诗文诵读11-01
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11-28
古诗文诵读教学调查问卷07-17
古诗文诵读教学计划09-21
古诗文教学要注重诵读10-08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