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翠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推荐15篇)

《翠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过渡。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的眼睛()的嘴()的爪子

()的头巾()的花纹()的外衣

()的衬衫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8、小结过渡。

三、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3)、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4)、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汇报讨论情况。

6)、比较句子: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7)、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8)、指导朗读。

4、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永远的歌声》(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第三部分(第11至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 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等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教育。

3. 从词语的替换对比明白用词的准确更利于表达真实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复习

1. 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回顾上节课学生质疑的问题,引入新课。

品读课文,感受“歌声”之情

(一)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1.(课件出示问题)默读思考,在整件事的叙述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2.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朗读。

句子一:“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

①指名读,找出描写二牛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拽住”你会用哪个词替换?体会二牛的急切。

②听了二牛的话,“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什么?真的有狼吗?从课文哪里可看出?

③抓住“马上、立即 、使劲”等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为了老师不顾危险毫不犹豫的态度,以及对老师真诚的爱。

句子二:“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①用“△”标出“我们”捉鱼动作的词语。

②抓住“摸呀,捉呀,追呀,堵哇”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我们”捉鱼的画面,体会抓鱼的快乐及对老师的爱。

句子三:“我们兴高采烈……老师、大人和同学。”

①用“○”标出描写“我们”神态的词语。

②“我们”高兴时会想些什么?(用感情朗读)

句子四:“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

①“我们”为什么会遭到责骂?想象责骂的情景。

②用△画出写“我们”动作的词,用○标出写“我们”心情变化的词。

③“我们”为什么委屈?

④“献”可以换哪个字,从这个字你感受到什么?

⑤老师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激动、高兴、欣慰、心疼、担忧)

过渡 :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让学生不顾危险去为她挖药呢?(引入2-5自然段的学习。)

(二)感受老师的好。学习2-5自然段。

1. 课件出示问题:用线画出写老师好的句子。哪个句子是概括描写老师的好,哪些句子是具体写老师的好,这些句子分别表现老师哪方面的好?

2.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①课件出示反映老师好的句子,分别指导。重点通过“荒凉破旧”和“从城里来”反映老师有爱心。

②从老师模样好、嗓音好、有知识、有爱心方面总结老师“样样好”。

3. 如果你有这样的老师,你会有什么感觉?(自豪、敬佩、骄傲)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回顾全文,畅谈收获

1. 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2. 既然以歌声为题,我们还可以怎样的方式开头呢?

3.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的一、二、三自然段是本科 的教学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可见。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第一自然段。

1、回顾主要内容。2、指名背诵。

二、学习第二、三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示)

2、小组交流。

3、师生议答。

(1)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

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体会相关的动词。

“贴”——低,动作轻盈。

“疾飞”,“眨眼”——很快并且轻盈

(2)作者有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

a、理解“悄悄的”“露”“吹”体会小鱼的机灵。

b、理解“难以逃脱”“锐利”“尽情……还是….”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稳重写小鱼 c、理解第三句》(描写捕鱼时)齐读句子: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 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让学生出补语时的动词。理解、体会翠鸟补语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出示翠鸟补语的动化,让学生描述。

d、理解第四句(捕鱼后)“摇晃”“荡漾”——捕鱼迅速敏捷,眨眼之间。

(3)出示问题;翠鸟捕鱼的本领和他的外行有什么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西*我们的梁为什么发红?

2、教师小结:保护鸟。

3、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撒谎功能多听一会儿?

4、有感情的朗读。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收集各种鸟儿的资料,课后开展评会。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4

公开课资料 《翠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作者的观察和描述的顺序: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颜色。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个别读、男女读、赛读、齐读等形式,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理解中加深感悟,逐层深入的读。但在实际课堂上,学生读得并不是很理想,并没有把“鲜艳”的感觉读出来,我当时也就简单做了评价就进行了下面的环节。以后碰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时,我应该及时给与引导,可以自己范读一下,“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然后评一评哪里读得好”,再而请学生页试着读一读,总而言之,要体现教师的引导性,给学生以示范,要指导到位。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我想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通过对“外形”、“飞行”、“捉鱼”三部分内容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都是把答案所在的句子一笼统的读出来,答案实际上是我在帮他们提炼,这一点处理得不好,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让他们自己概括出关键词或答案,而不是读出句子就算好了。

另外,第一课时我只上了翠鸟的“外形”一个部分,课堂容量对于“高效课堂”而言是不够的,不够充实。并且有些环节的安排有欠妥当,比如,在初读时请生“边读边思考,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介绍了翠鸟的哪些方面”,认读了生字词后,我就直接让学生交流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并没有时间真正去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应该在字词教学后,给学生再浏览课文的时间,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望月》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篇5

教学重、难点:

营造研究氛围,以学定教,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迁移运用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

2.上节课主要研究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研究了怎么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二是研究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即舅舅和外甥在江轮上望月、谈月、想月,分别写了舅舅眼中月、诗人眼中月和外甥眼中月。)

3.舅舅、诗人、外甥眼中月一样吗?(不一样)他们眼中的月亮到底怎样又为什么不一样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4.怎么研究?大家可以提出建议。

二、自主探索

选择自己喜欢的××眼中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研究。(分组合作研究)喜欢研究舅舅眼中月的同学在喜欢自由组合,展开研究。)

(一)舅舅眼中月组织策略。

1.学生汇报(估计学生会说舅舅眼中月很美,我想试试,试着读一读→学生评价:我觉得他把舅舅眼中月亮的美读出来了,我也想像他那样读一读或者我认为他基本上读出来了,但还美中不足,我想给他示范一下→既然这么美,也让老师来美一下好吗?(好)→生评价→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月色美景,你看到了吗?→出示课件(边看边读边想)→此时,作者会想些什么呢?(主要是出来旅行能看到如此美月心里太高兴了。))

2.月色迷人!还有补充吗?(生:像这样的月之美景还有许许多多,我来读一篇给大家听听→指名上台实物投影→学生自己实物投影并介绍)

3.真是赏心悦目。建议大家再来读一读。有一句诗叫葡萄美酒夜光杯,美的月为大家配点曲(请一生选择)→(美,还它个美!)齐读。

4.过渡:刚才这一小组汇报的舅舅眼中的月亮,其他小组呢?

(二)外甥眼中月组织策略

学生汇报(我们觉得外甥眼中的月亮很天真、可爱,我们也像那一组一样把它给读出来(分角色)→注意偷偷地、圆圆地、月亮困了→生评价→直接读外甥话→师评:赵丽宏的小外甥(外甥女)来了!很神奇,他好像看到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阴晴圆缺图→看着这变幻而俏皮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生:想到外甥想象真丰富或月亮真是变幻莫测或外甥很天真,月亮也变得可爱了!或想到一句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过渡:妙!说着说着,读也出来了。那么诗人眼中月呢?

(三)诗人眼中月组织策略

1.学生汇报(生读古诗→生:我们觉得诗人眼中的月是→生:上台借用实物投影谈诗→师:能读出来吗?评价→师点评《水调歌头》→生:除了课文上,我还搜集了→演示说解)

(导语:读的时候,假如能把诗人的情感和作者的感受结合起来,那才叫丝丝入扣呢!)

2.分角色体会朗读(教师读旁白,男同学读赵丽宏,女同学读外甥(配乐:春江花月夜))

三、总结成果

1.学生畅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此时此刻,你明白了吗?

2.教师小结:了不起!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3.导语

过渡:你们啊,个个都是小小王国维,究竟合格不合格,还得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核吗?)

四、拓展延伸

1.想象选择:《望雨》

(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________________;(愁雨)清明时节雨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_____________________;

(霉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雨,________________

2.启发谈话: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6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叶爷爷是哪里人?

生:江苏苏州人。

师:对,叶爷爷是一位——

生: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生:作家,儿童文学家。

师:不错,看来你们从上一节课的名人小卡片中掌握了不少信息,叶爷爷的写作风格还记得吗?

生:语言洁净,感情朴实。

师:是呀,好的文章最打动人的是他的语言和语言背后藏着的情感。(板书:语言情感)那《荷花》这篇课文,哪些语言让你喜欢,这些语言中都藏着叶圣陶爷爷什么情感呢?让我们翻开课文一起来继续学习、发现、交流。

二、品析文字,想象画面,赏荷花之美

1.读懂大意

师:让我们循着荷花的清香来到荷花池边!(屏显第2自然段)自己放声读一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在荷花池边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后交流)作者在荷花池边看到了荷叶、荷花。

2.赏荷叶,读出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来观赏荷叶。谁来读读写荷叶的句子。

师:(出示句子)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荷叶很多,荷花池里到处都是碧绿的荷叶。

师:具体是哪些词让你感受到荷叶很多的?

生:挨挨挤挤、一个个。

师:你能不能跟大家具体说说,在读着“挨挨挤挤”这个词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荷叶很多很挤,荷花池都挤不下了。

师:(出示荷叶图)看,荷叶多得怎么样?

生:池塘几乎看不见水面了,一眼望去全是荷叶。

师:是呀,紧紧地挨着挤着,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生:(读后)我觉得有的荷叶都被挤到旁边荷叶的底下去了,一层又一层的。

师:是呀,层层叠叠,就像诗中所说“莲叶何田田”。你除了感受到荷叶数量多,还感受到荷叶的什么特点?

生:荷叶很绿,书上说“碧绿”。

师:碧绿就是绿得——

生:绿得像碧玉一样,青绿颜色。

师:短短一句话,不仅写出了荷叶数量多,颜色美,并巧用比喻写法,(板书:像)写出了荷叶的形态美,多么生动的语言呀!我们一起想着画面,轻轻地读一读。

3.赏荷花,细品文字

师:(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读读这一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看到荷花顶开挨挨挤挤的荷叶,用力地从荷花池中钻出来。

生:我看到荷花很快地从荷花池中冒出来。

师:荷花使劲地冒出来,想要干什么呀?

生:荷花冒出来,想要看看外面的美景。

生:荷花冒出来,想让大家看看自己的美丽。

师:想展示自己的美丽,带着满心的喜悦和期待出来的呀,请你读。

生:荷花冒出来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生读)

师:听出来了,荷花是充满了快乐地出来的。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冒”字把荷花写活了,多么传神。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一下。(生齐读)

师:“冒”出来的白荷花,有哪几种形态?

(生交流三种形态,出示三幅图并引导学生寻找对应的文字)

师: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荷花刚刚开放?

生:“才”“两三片”让我觉得荷花刚开。

师:你看,短短一句话,用词多么准确与洗练。(生读)

师:全开的荷花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生:我喜欢它嫩黄色的小莲蓬,嫩黄色让我感觉莲蓬很可爱。

师:洁白的花瓣衬托着嫩黄的小莲蓬,多美!正是这种淡雅的色彩造就了荷花超凡脱俗的美。

师:写花骨朵儿的句子,哪些词让你欣赏,为什么?

生:饱胀。

师:“饱胀”意思懂吗?

生:就是吃得很饱,都发胀了,我觉得让我感受到花骨朵儿鼓鼓的。

师:它正积蓄着力量,准备开出最美丽的花朵,这就叫含苞欲放。(出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聚焦语言方式

师:作者连用三个“有的”写出了白荷花三种不同的形态,非常精彩。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一下这种表达方式。(生齐读)

师:你从这样的语言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了呢?

生:我感受到作者很喜爱荷花。

师:(板书:喜爱)让我们把这份喜爱之情和这美妙的语言悄悄珍藏在脑海中吧。(指导试背这一段)

三、欣赏画面,学用文字,赞荷花之美

师:(多媒体映示的荷花形态)你看到了荷花的哪些姿势呢?

生:我看到了立着的荷花。它亭亭玉立在湖中,好像在观赏美景。

师:还看到了哪些姿势的荷花?

生:我看到有的荷花躲在荷叶下,好像怕太阳晒黑了自己。

生:我觉得荷花躲在荷叶下,像在捉迷藏。

生:我看到两朵荷花挨在一起,像两个好兄弟在聊天。

……

师: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你能学着书上第2自然段的方法,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把荷花这几种姿势写得具体、形象些吗?(出示: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生练习后交流)

生: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亭亭玉立,像在欣赏天上的白云。有的躲在荷叶下,像在乘凉。有的两朵紧挨在一起,像两个好兄弟在聊天……香气轻轻地飘散着。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

师:真是千姿百态。难怪作者这样说——如果把眼前的(生接读)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真了不起。

师:这是作者对美丽的大自然发出的由衷赞叹呀!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的画面,也来由衷地赞叹吧!(生齐读)

四、入境诵读,想象中丰富情趣,品快乐之情

师:(播放音乐,渲染情境)看着,看着,作者深深地沉浸在这美丽的画面中,看着,看着,他忽然产生了美妙的感受——

生: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师:荷花,你站在阳光里感觉——

生:我感觉非常温暖、舒服。

师:一切多么美好。一阵微风吹来——

生:(生接读)一阵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美丽的荷花,你和伙伴们一起在风中舞蹈,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感觉非常快乐、很温馨。

师:随风而舞,舞出的是自由,感觉真是美妙。过了一会儿,风渐渐地小了,风慢慢地停了——

生:(接读)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师:静静地享受这美妙的清晨,这时,好朋友来了——

生:(齐读)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师:多么有趣呀!除了蜻蜓、小鱼,还可能会有哪些朋友来与你聊天?

生:小青蛙会过来和我聊天,告诉我昨晚捉害虫的事。

生:小蜜蜂飞过来,告诉我劳动最快乐。

生:小鸟飞过来,告诉我这儿的景色真是美丽极了。

生:蝴蝶飞过来,为我表演了精彩的舞蹈。

师:头顶上有阳光沐浴,脚下有池水荡漾,身边有朋友细语,多么温馨,多么舒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和谐与美好!(生配乐齐读)

师:过了好一会儿——

生:(齐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师:你们说说,看荷花的怎么会变成一朵荷花呢?

生:因为荷花太美了,作者看得太入神了。

生:因为景色好看,作者沉醉了,所以才这样想象的。

师:是呀,面对这一池美不胜收的荷花,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让人陶醉其中?(板书:想象)

师:同学们,我们读着课文,读着这样优美的、有趣的语言,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作者非常热爱荷花。

生:作者觉得很快乐。

生:作者觉得很温馨,很舒服。(板书:热爱、快乐等)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

师:其实叶爷爷眼里、心里,带给他快乐,让他喜爱的不仅仅是荷花,还有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他还这样写道——

(出示:有一天早上,在学校里看牵牛花,朵朵都有饭碗大,那紫色鲜明极了,镶上一道白边儿,更显得好看。我看得出了神,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牵牛花,朝着可爱的阳光,仰起圆圆的笑脸。

还有一回,在公园里看金鱼,看得出了神,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条金鱼。胸鳍像小扇子,轻轻地搧着,大尾巴比绸子还要柔软,慢慢地摆动。水里没有一点儿声音,静极了,静极了……——叶圣陶《诗的材料》)(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2.小结:回归“情感”与“语言”

师:在叶爷爷眼里,一草一花,一鸟一虫都是美好的,他对它们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所以他的笔尖才会流淌出这种美的语言。

3.布置作业

师:好的语言需要积累,老师给大家布置作业,课后让我们把这篇文章背下来。另外,让我们也来观察一下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记录下你对它们的感情。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篇7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命的价值。

【教学准备】

搜集残疾人的不平凡事迹,准备游戏材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盲人摸笔》

老师这儿有几支钢笔,想要吗?想要的话得站在这里转两圈,再上去拿。想要吗?由于时间关系,每个同学只能伸手拿2次,大家做监督。(给学生蒙上眼睛)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还得蒙上眼睛,现在你们是盲人了。

怎么样?徐老师的铅笔不好拿吧!游戏呢结束了,我想问问刚才的几个盲人,你们被蒙上眼睛,走了一回,当时的感受怎样?

二、回顾故事情节

是呀,失去光明,连走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盲童──安静的故事。

1、闭上眼睛,回想起安静,你的脑海里浮现了她哪些画面?看到了吗?你看到什么?

(板书:穿梭、拢住、放飞、失望)(理解:穿梭、拢住)

2、大家看到的真多,你能用上这些词,把安静这件事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吗?(自由说、指名说)

三、体会奇迹

1、出示课件:看,这就是──安静,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一个拢住了一只蝴蝶的女孩。望着她,你最想对她说什么呢?

2、是呀,这真是个奇迹!(板书:奇迹)

读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到了神奇啊?把它找出来,想想为什么?

3、朗读,多么神奇的一幕啊!想通过朗读感受一下她的神奇吗?

(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震撼。你像安静一样的高超。)

四、感悟安静内心

1、睁着眼睛的蝴蝶竟然被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抓住了。这真是太神奇了。这怎么可能哪?难道安静真的那么神奇?她真的具有神仙般的灵性吗?

2、安静,你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为什么还要在花间流连呢?

(学生:我想……我要……)(就只是为了闻闻花香,用的着整天流连吗?)

3、引读:

是呀,安静怀着对春天的憧憬,怀着对春天的那份爱,在花丛中(穿梭)。她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4、今天,她终于体验到了,练习:

她听到了________,她闻到了________,她仿佛看到了________。看,安静的内心世界________。

5、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练习:

我深深地感动着,心潮澎湃:啊,_________________。

6、就这样,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

出示:

许久……飞翔的概念。怎么样叫张望?谁能上来张望一下,为什么踮着脚,身子朝前靠?(急切)

⑴ 安静又看不见,她张望什么呀?

⑵ 是呀,她多么想看到一切啊!朗读:(来,我们集体来,让安静再张望一次。)(安静,还想张望吗?那就再来一次吧。)

⑶ 安静,你望到了吗?望到了什么?

⑷ 教师的话:

谁说,盲人看不到一切,谁说盲人的世界一片漆黑,安静不是望到了吗?安静的世界不是五彩缤纷的吗?

这让我想起著名的作家,海伦说的一句话: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东西,还有一种内在的视觉,那就是用心看世界。安静,就是用她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触摸到了春天,让自己拥有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五、拓展明理

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虽然他们身患残疾,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奇迹。

1、看,这是《千手观音》。精彩吗?一群残疾人用他们美奂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

2、看,这大家熟悉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 凯勒,她也非常了不起。她说……

3、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你们知道的有什么呢?

4、听了这么多的事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是呀,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无论是残疾的,还是健康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创造,就会有一个缤纷的世界。同学们,就让我们珍惜生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吧!(板:珍爱生命 创造幸福)

【点评】

一、创设情境恰到好处

徐老师在课一开始做了一个“盲人摸笔”的游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作为一位盲人的无奈、茫然。语文新课标提倡:语文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及经验,联系学生的年龄实际。学生没有做盲人的感受,而这一游戏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白。所以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会时而不时地联系刚才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

二、拓展恰到好处

《雪儿》第二课时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领会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2和3。【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

(1)指名让学生说《雪儿》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读出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内容见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3、合作学习:

尤其要注意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这部分第二题让组内学生认真看,由组长综合出完整的答案。

4、课堂展示:

展示一:展示默写词语情况,找四名学生上台默写出词语,比一比,并订正。展示二:展示自主学习中2、3、4、5、6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雪儿的感情。指导背诵指定段落。

展示三:展示合作学习的内容,着重让学生领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5、巩固提升:放ppt的内容,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来个回头望,加深记忆。

6、作业布置:内容见ppt中的。

7、课后完成练习册的题。【板书设计】

腿伤在家

向往春光

照料白鸽(洗澡

敷药

盼快点好起来)

重返蓝天(展开双翅

飞回

祝福)

《鸟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9

一、简洁复习,激趣导入

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从小就爱鸟、爱看鸟、爱听鸟语、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而且作者还经常和鸟儿接近——跟鸟儿交谈。

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鸟语世界,倾听鸟语,感受鸟语的美妙吧。

【评析】遵循巴班斯基提出的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已有第一课时作铺垫,本课时在导入阶段宜简洁明了。

二、引导理解,共同学习

(一)自主学习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第4~第10自然段,把作者喜欢布谷鸟和喜鹊的句子画出来,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作者喜欢它们的理由。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找句子,抓重点词语。

【评析】自主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巡视、指导,能够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体现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

(二)展示成果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生: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师:读得真好!读出了作者喜欢布谷鸟的感情来了!

(三)引导学习

师:刚才那句话中的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喜欢之情?

生:亲切、分明。

师:“分明”是什么意思?

生:确确实实、的确。(师表扬、点评。)

师:作者一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就感到亲切、好听,这说明作者喜欢布谷鸟。你们喜欢布谷鸟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把喜欢之情,再次融进我们的朗读之中吧。

学生读句子。

【评析】有感情地朗读是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

(四)探究发现

师:除了这句话,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喜欢之情?

1、跟布谷鸟的对话。

“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

学生带感情地读一读。(自由读、抽读、分组读、分角色读。)

师:你们真棒!读得比老师还好!

2、作者的反应。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1)理解句意。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抽问或自由答。)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读懂了作者和布谷鸟之间的感情,布谷鸟成了“我”的好朋友,时时提醒“我”好好学习,不断催“我”奋进。(板书:催人奋进)

(2)理解词语:疏忽怠慢。

师:“疏忽怠慢”是什么意思?

生:“疏忽”是粗心大意、忽略;“怠慢”是轻慢。

师:你有过疏忽的时候吗?谁能用“疏忽”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学生回答。

【评析】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内容和时机做精心的安排,并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对喜鹊的喜欢

1、自主发现。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对喜鹊的喜欢吧。“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学生读句子。(抽读。)

2、引导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喜事呢?

生:考了好成绩,得到压岁钱,过生日……

师:同学们的喜事真多!现在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喜鹊是如何报喜的吧!

学生模仿喜鹊报喜,教师点评。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引导拓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3、问题探究。

师:听到喜鹊的叫声时,作者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望着喜事快快降临。”

师:喜鹊的“话”真的能应验吗?

生: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板书:给人希望)

(六)朗读

师:学到这里,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也喜欢上布谷鸟和喜鹊了吧!让我们再齐读第4~第9自然段,读出自己的喜欢,读出自己的感情吧!

(七)作者的收获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和作者一起听懂了布谷鸟和喜鹊的语言,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作者还有什么收获。

2、学生默读第11自然段。

3、发现(收获)。

(1)知音:画眉、黄莺、百灵……

词语理解:知音——知己;自居——自命。

句子理解:我便以“知音”自居。

学生理解句意,师生共释(作者认为自己成了鸟的知音。)

师:作者成了鸟的知音,你们也成了鸟的知音了!你们真棒!作者不但听懂了鸟儿的“话”,还从鸟儿那里得到了很多启示。那么,他得到了哪些启示呢?(板书:得到启示)

(2)启示:(出示句子,师生共同填空)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的字句进行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三、学后感悟,升华情感

师: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知道了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生:爱护鸟类,写文章(诗、词)赞美鸟。宣传爱护鸟(写、贴标语),保护树木,为小鸟护窝搭巢……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学后感悟,升华情感”这个环节,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精神。

四、课堂练笔,学以致用

(一)仿句练写

例句:从催人奋进的布谷鸟那里,我知道了勤劳刻苦的重要。

仿写:从聪明能干的乌鸦那里,我知道了遇事要动脑筋。

从助人为乐的啄木鸟那里,我知道了保护树木的意义。

从歌声悦耳的黄莺那里,我知道了使人快乐的方法。

1、练写(教师巡查、指导)。

2、展示(抽查、抽读)。

(二)仿文练写

1、提出要求:本文作者从鸟的身上想到了、学到了很多。在写布谷鸟和喜鹊时叙述详细,而在写其他鸟时则比较简略。请你从文中的其他鸟类里选择一个,依照课文进行详写。如写跟燕子的对话,写观看大雁飞行时的遐想。

2、学生练写、展示。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及时安排仿句练写和仿文练写,有利于让学生学习运用刚积累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猫》第二课时教案 篇10

课时目标:

1、2、掌握品析精彩语句的一般方法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教给学生 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并学会经常自我反省,以便自我完善。课时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思想感情,思考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1、2、师生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概括第三只猫的特点。(板书:丑猫 懒猫 忧郁的猫 可怜的猫)

这第三只猫着实可怜,它来得可怜,活得可怜,死得更可怜。如今这只猫还被牵扯到一桩刑事案件中,成了犯罪嫌疑人,它被怀疑偷吃了主人家的一对芙蓉鸟,请看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多媒体展示猫和芙蓉鸟的图片)今天,同学们来帮忙重审这起案件。(提示学生审案要客观公正)

(二)研讨课文第15-34自然段1、2、学生自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填写案件卷宗,内容包括案发现场情况、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我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案件真凶、案件定性、案件反思。(多媒体展示课件)3、4、5、在知道案件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怎样?(品读课文第30-34自然)在这起冤案中,作者错在那里?

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三)品析精彩语句 多媒体展示课件:

1、2、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地位低下)我很愤怒,叫到:“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一口咬定,语气强烈。“立刻”突出了我的冲动武断。

3、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只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反问句语气更强烈)

4、比较“我开始觉得我错了。”和“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的表达效果。(“是”字加强语气,更能体现我的愧疚与自责之情。)

5、比较“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和“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不同。

(四)课堂小结

1、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难过酸辛——怅然愤恨——后悔莫及)

2、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还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五)探究主题

1、假如养第二只猫时家里也养了芙蓉鸟,鸟也被咬死,我可能会怎样想?怎样做?

2、真相大白后,从作者的忏悔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

3、作者希望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尊重生命 关爱弱小)

(六)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过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们听听,并讨论一下如何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2、3、对于“我”妄下断语,冤死那只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对于那只可怜猫我想说……

4、对生活中的可怜猫我想说……(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可怜猫”的图片)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篇文章表面是在写猫,却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美的体现。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关爱我们的动物,更关爱我们生活中的“可怜猫”,让真情真爱流溢人间。

(七)布置作业

动手写写你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不少于500字。(八)板书设计

丑猫 知错就改 严于自省 第三 只猫 懒猫 尊重生命 关爱弱小(可怜)忧郁的猫 善待他人 共筑和谐

鸟岛(第二课时)教案 篇11

岛(第二课时)

顾 颖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学会“密、拾、类、朋”四个生字。

3.通过朗读体悟,感受鸟岛的特点,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产生爱鸟护鸟之情。

一、温故知新

1.在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小岛,那里群鸟汇集,十分壮观,那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2.记得昨天的词语宝宝吗?赶快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出示词语,一行一行进入,每个小组读一行)。3.今天,我们要跟着作者再次一起走进这座神奇的鸟岛,饱览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第2小节

1、每年春天,烟波浩淼的青海湖上,就会出现各种鸟儿飞翔的身影。因为这里水草丰美,鱼虾成群,是候鸟非常理想的栖息之地。你看,它们来了——(出示图片)。

哇,鸟儿真多啊!一些会思考的小朋友就会冒出好些想法,谁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指名)

2.文中写得更美,请拿起书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是怎么感觉到岛上的鸟儿很多。(出示第二自然段,生读)

找到了吗?(一群一群)谁来读?要想读好这句话,就要读好一些词。有些词该重读,有些读轻一些,有的是拉长。这一群一群该怎么读?指名。放慢速度说明什么?(鸟多)3.这些鸟儿是不是一起飞来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陆续)陆续是什么意思?(有先有后,一个连着一个,一个接一个)齐读词语。做个小练习,看看是不是真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了。

出示:

继续 连续 陆续(1)春天,小燕子们()从远南方飞回来。(2)鸟儿们飞累了,就在草地上休息一会,然后()飞行。(3)海鸥以善飞而闻名于世,它能在大海上()飞行数小时。4.鸟儿们从各个地方赶来,难道它们也是被美景吸引过来的吗?(不是)那飞到这来做什么?(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变色])对了,你们真聪明。那些可爱的鸟儿啊是来完成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养育自己的小宝宝呢。

鸟儿们开始了忙碌,春天的鸟岛因此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好第二小节,把春天的鸟岛展示出来。(指名,评价:读书不仅做到了眼到,还做了心到。鸟岛因为你的优美朗读也会变得格外美丽„„)

每年春天(解说时出示图片)会有10万多只的鸟儿来到这里繁衍生息,春天的鸟岛充满了生机。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这春天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鸟岛吧!一齐——(示意学生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3小节

1.春天的鸟岛充满生机过去了,夏天的鸟岛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请小朋友大声朗读第三小节,去感受感受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的内容你读懂了吗?交流—— A、(鸟多)

(1)你是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生读,相机出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2)哪些词语具体说明了小鸟很多呢?谁来补充?(各种各样,最热闹,鸟的世界)对,这些词语都在告诉我们鸟的种类很——多。(出示图)这么多的鸟儿,每只都有自己的特点。瞧,它们都在做什么呢?你能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吗?(出示:岛上的鸟儿聚在一起,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真是 啊!)

(3)在鸟岛上,天上飞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种类繁多的鸟儿,这可真是的鸟的世界啊!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鸟儿们欢聚一堂啊!真像是一只可爱的鸟儿)一鸟鸣叫不热闹,大家齐读才叫妙!六月——(齐读)B、(窝多)

过渡:除了鸟多,还有什么也多?(鸟窝多)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的?(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你感觉到鸟窝多了吗?●密密麻麻:什么是密密麻麻?你见过密密麻麻的景象吗?(天上的星星、树叶、地上的蚂蚁)

●一个挨着一个:树上的树叶会密密麻麻地叠在一起,而鸟窝密密麻麻,却是一个挨着一个。谁来用动作做做一个挨着一个?(指名)鸟窝为什么会一个挨着一个呢?(因为鸟窝太多了)

你们想不想看看密密麻麻的鸟窝?(出示图片)呀,我们的小朋友又有许多话想说了,谁来?(指名)

(图片下出示文字: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那你来读好这句话吧!

C、(蛋多)

如果你来到鸟岛,仔细看鸟窝、,你会发现窝里有——鸟蛋。(出示: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咦,奇怪,鸟蛋怎么跑到鸟窝外面去了呢?

鸟蛋实在太多了,到处都是。玉白色的鸟蛋,那是鸬鹚的宝宝。青绿色的,那是岛上的斑头雁下的,上面还有很多的小斑点。它的蛋有半斤多重,比鹅蛋还要大呢!男生读、女生读。

3.(出示整个小节)同学们,读这段文字,我们感受到了鸟多,窝多,蛋多。你能在文中找到“多”这个字吗?那它藏在哪呢?读这小节找找答案。(出示文字)(许多词语都包含了“多”这个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边读边体会,看谁能用朗读把鸟岛热闹的情景读出来?(指名一生,其余的可以挑战读:通过思考的朗读是有感情的,你是用心去读的„„)4.鸟岛正是有了那么多的鸟儿,才有了那么多的鸟窝和鸟蛋。多么热闹的场面,我们一起试着为小鸟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吧!谁来?(鸟的世界,鸟的天堂,热闹的鸟岛,鸟的家园„„)

5.大家取的名字都不错,让我们一起那这鸟的世界介绍给其他的游客吧!(示意学生在提示下背第三小节——)

四、第四小节

1.鸟岛上的鸟儿真多,我想,你们一定愿意做生活在这里的自由快乐的小鸟。现在,老师就来采访采访这鸟岛上的各位小公民,请你们谈谈生活在这里的感受。

●小鸟小鸟,你喜欢这里吗?

●小鸟小鸟,你在这里都喜欢做些什么? ●小鸟小鸟,你在这里快乐吗?为什么?

●小鸟小鸟,这里的游客很多,有没有人伸手捉你们?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出示:最后一小节)

引读: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却——(引读)(出示: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给这个句子加上“所以”,谁会说?(出示正确的句子)

3.是啊,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更需要人类的保护!小朋友知道吗,早在1977年,我们国家就特设鸟岛为自然保护区了。同学们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多自在,多快乐啊!让我们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以实际行动来爱鸟护鸟,维护鸟岛的和平与安宁——齐读第四小节。

五、总结全文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爱护鸟类的行列中去,把美丽的鸟岛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我们的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鸟岛留在我们的脑海里——看大屏幕上的提示尝试背诵全文。

六、生字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还认识了好几个生字呢,一起来看看。

1、出示:密

2、密与蜜比较

选字填空

书空密

3、为“拾”和“类”找找朋友。

2、拾 是什么结构的?写时要注意什么?类呢?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精神。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蕴含的深意。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激发阅读欲望,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情节,充分与文本对话,入情入境地读,层层深入地读,体会文本内涵,走进人物内心,设身处地地想,感受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1.PPT课件。2.《为了谁》、洪水来临场景等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情境导入

1.播放《为了谁》。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画面就是98年抗洪救灾的感人场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洪水有关的课文《桥》。2.大屏幕出示词语,指名读,其他同学观察这两组词有什么规律。(这两级词语分别是描写洪水和老汉的)

咆哮 发疯 狞笑 流淌 放肆 没腿深

揪出 拥戴 清瘦 沙哑 豹子 胸 膛

读后板书(洪水、老汉)。3.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又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呢?本节课的任务就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进一步感受洪水之可怕、感悟老汉之伟大、领悟作者写作之精妙。

二、精读品味

(一)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势不可当

1.让我们亲眼目睹这场洪水:出山洪课件。2.说说你的感受。(势不可当、破坏力强、可怕无情等)。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场怎样可怕的洪水的呢?请画出描写洪水的语句,多读几遍,感受洪水的来势凶猛、势不可当。4.用你的朗读再现出洪水的可怕和势不可当。

出示重点句:【生自由练读,然后采用指名读、分组读、表演诵读,读出山洪的无情、可怕和势不可挡的气势。】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5.读后评议,再次齐读,读出洪水的气势。

(二)认识老人——感受老人崇高的人格魅力

1.同学们,一般说来,这样可怕的洪水,往往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但是,文中的这场凶猛的洪水结果怎样?(农田被淹,房屋冲毁。人员伤亡惨重。但这次洪水中只有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2.在此是谁起了关键的作用?板书:老汉。3.请再次品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老汉的语句,画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动。4.交流: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你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教师预设:(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体会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他像一座山。屹立如山、责任如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说话简单有力,节奏快,指导读的干脆、有力。】(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从“推”字体会老汉在最危险的时候,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有可能将自己推向死亡的边缘。】5.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看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师配乐朗读最后一段)6.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那一幕,把文中的老汉换成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体会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7.对照板书小结:就是这样一位老汉,做为党员,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沉着镇定、动作果断,不容置疑、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的人性光辉, 不愧为一个共产党员。

三、体会题目的蕴含的深意

1.课文中是一座——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还要用“桥”为题目?(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板书:死、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在这可怕的山洪面前,老汉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四、领悟写法

1.同学们,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很鲜明的特色,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2.师生总结、归纳。(巧妙的设置悬念,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多用简短的句、段,语言简练,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五、课后小练笔

请学习本文的写法,把你听到看到的令你感动的人或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生命桥 连心桥 希望桥

《称赞》第二课时教案 篇13

科目: 语文 班级: 二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2.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字卡。

2.训练识字方法:猬、板、椅、瞧,你是怎样记住的?(偏旁表义)

二、学习课文:

1.你还记得“称赞”这个小故事吗?想不想把它表演出来?

2.想演好要注意什么?(动作、语气、表情)

我们先把课文读好,再来表演1~4自然段。

(一)学习1~4自然段: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师生配合表演1~4自然段,学生当导演指导朗读。

(1)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小刺猬的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的话:“真的吗?”

你指导的真好,能来读读吗?

3.师及时鼓励评价

4.师生共同表演(带头饰)

(二)学习5~10自然段:

1.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交流。

2.请小组上台展示,生生互评。

引导学生体会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并引导学生带着相应的心情和语气读一读。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1)动作指导:“拉手”“闻苹果”....

(2)表情:不好意思

(3)语气:

a.“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b.“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结合看图)

三、表演读全文:

1.请三位同学上台表演。

2.看第四幅: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你想说些什么?

发散思维: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结果?

四、实践活动:

1.自己选一位同学(平时表现不太好),夸夸他的优点。

2.读读写写:

闻一闻

一个比一个好

瞧了瞧

一棵比一棵壮

——了——

一——比一——

——了——

一——比一——

五、课外延伸:回家后用恰当的方式称赞家人。

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学会欣赏别人。

板书设计:

18.称赞

刺猬

小獾

《花钟》第二课时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了解植物开花时间不同以及原因。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植物开花的美。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教具 自制花钟。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收集学生所带的鲜花,然后用一句话“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赞美同学们的鲜花。

2.小黑板出示“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让学生齐读。3.过渡:这么美的鲜花,它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有一个植物学家就利用他只做了一个花钟。

1.板书:花钟

2.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学生提出质疑。

什么叫花钟?花钟真的能够报时吗?美丽的花钟上有那些花?它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二、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O”画出花的名字。

(1)学生汇报,教师用小纸条出示:牵牛花、蔷薇、睡莲、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2)问:你认识它们吗?大家一齐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齐读。(3)过渡: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默读第一自然段,小黑板出示默读的要求:

用“~”划出这些花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作者亲切地把它们的开放叫做什么?(4)汇报

(5)幻灯出示文段,指导学生朗读。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6)小组读文段,教师在黑板贴上自制夜钟和日钟,请个别同学按他们不同时间开放贴上。

(7)师生用赞美的语气齐读文段。然后老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这么聪明,知道这么多花不同的时间开放不同? 板书:

作者善于观察、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

三、学习第2自然段。

默读文段,用“~”画出植物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板书: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1、温度

2、湿度3光照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理解:灼伤、吻合

出示句子: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他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吻合。”

请个别学生说说还有那些花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四、学习第三段

1、前面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什么叫花钟?花钟真的能够报时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同学们都找到了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答案也许就在里边。

2、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3、什么叫“花钟”?(指名回答)

同学们见过花钟吗?老师这儿收集了几张花钟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花钟图片)

4、“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之内陆续开放。”“陆续”什么意思?(表示前后连续不断)你能用“陆续”说一句话吗?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试验的过程以及作者是如何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了解试验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作者怎么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的。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生物学家法布尔继续观察、研究《蜜蜂》,板书课题。你们跟这可爱的小动物打声招呼吧。生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

第一組:好像、几乎、大概、推测

第二组:证实、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3.学生反馈写词情况。指名读读,你发现这两组词有什么区别了吗?初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我知道了本文主要讲了( ),为了验证( ),做了一个试验,得出了( )的结论。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做实验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2.生反馈,出示“听说”一词,理解“听说”的意思,感受法布尔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不肯轻信、盲从的态度。

3.练习用“无论……总是”说话。

学习第二自然段:理清法布尔实验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拿出笔做好标记看看法布尔试验过程可以分为哪几步。

2.生汇报,用“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句式说,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看到这个试验经过你有什么疑惑?这些环节能少一个吗?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做事的严谨、认真、求实的态度。

4.出示句子: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理解“推测”一词,法布尔为什么会这样推测呢?

5.生汇报,师出示句子:第二段最后一句。指导理解“几乎、大概”,再次感受作者用词准确、实事求是的态度。练习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受作者不仅认真、严谨,还善于观察和思考。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蜜蜂找到家了吗?它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吗?默读三四五自然段,找找看。

2.生汇报。

预设:

(1)第三自然段: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指导学生带着激动的语气读句子。我从这个结果当中思考了些什么?请读读句子,认真思考: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

(2)第五自然段:有17只蜜蜂回来了。出示句子,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完成照样子写词语的练习,体会叠词的妙用。作者得出试验结果: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的。

三、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法布尔通过试验最终发现________,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个结论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课件出示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四、积累好词佳句,引入广阔阅读

1.把你喜欢的本课词语、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里。

2.课余时间,请阅读下列老师推荐的好看的书:法布尔的《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上一篇:六年级家长开放日邀请函下一篇:志愿者中心办公室主任竞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