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教学法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讲授教学法(精选10篇)

讲授教学法 篇1

墨子讲授教学法评析

《墨子》是墨子弟子记录墨子主要言行的著作,是墨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在世界教育史上,墨于率先实践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语言,主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墨子重视自然科学及军事科学的教学。墨子的教育活动大约在孔子之后。《墨子》中提到孔子的问答教学法,孔子问答教学法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答疑。与孔子不同,墨子运用讲授法,使弟子受其道,传其术。墨子教学法主要是一种启发式讲授教学法。

作 者:杨卫星 赵洪尚 作者单位:聊城师范学校教育工程系刊 名:齐鲁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QILU JOURNAL年,卷(期):“”(5)分类号:B224关键词:墨子 讲授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 篇2

一、讲课艺术

课堂教学早在教师进入课堂前就开始了, 那就是教师除知识准备外的心理准备。铃响之前, 教师已进入角色, 课前心理准备的内容是什么呢?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清除杂念。保持良好的情绪的教师在进入课堂前应把与讲课无关的一切忧愁、烦恼等统统丢掉。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在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 更加敏锐。”教师的任何不良情绪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

(2) 科学“亮相”。如果上课铃一响, 学生见老师衣着整洁、精神饱满、满面春风地健步走上讲台, 这样的亮相给学生带来的是朝气, 是力量, 使学生受到感染, 充满了信心。

(3) 构思导语。新课的开场白, 我们把它叫开讲。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第一个乐符。开讲也是一种艺术, 它应该也能够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愿望。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的开讲是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二、课堂活动

(1) 方法教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二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科学性。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翔实, 对概念定义的解释, 对所做的论证、引用的事实以及语言的表达都正确无误。要求语言幽默风趣, 课堂教学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 教法灵活多变且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中, 学生怀有愉悦的心情、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参与意识;在师生双向和谐互助中, 使学生得到成功和满足。

(2) 设计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在于整个教学结构设计优美, 教师教态自然, 举止优雅, 板书整洁, 语言生动。善于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语言是教师用以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 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 直接影响着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发挥。悦耳的语言、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鲜明的感情色彩, 这是对语言外在的要求, 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不可少的因素。

(3) 注重效率。课堂效率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 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 掌握了多少。课堂效率高就是在课堂这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获得的知识多, 学生的智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毋庸置疑, 课堂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准备, 跟备课的质量密切相关。如教具准备得好, 教师语言的精练, 难点突破方法的巧妙等都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利。其次, 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师生双方在课堂上少做无用功。例如我们常可以看到教师在课堂上把书本上认为重要的东西统统搬到黑板上, 学生又从黑板搬到笔记本上, 这里是否做了无用功, 不是说不要板书, 板书只是本节课的纲领或者是对书本上某个问题的批注或补充, 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看书。

(4) 留有余地。课堂教学许多地方需要教师讲解释疑, 但这时教师如果一味地“讲”, 而较少的考虑学生的“听”, 教学语言太多太多, 不注意讲课中应该留点时间空白, 使学生一直处于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被动状态, 那么教学效果也是不好的。学生听讲, 从耳朵反映到大脑, 并进行信息加工, 都需要一定时间, 要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以必不可少的回旋余地。讲解中留有“空白”有助于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师在讲解中着意留下的“空白”, 使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都将得以充分发挥。

(5) 提问艺术。课堂教学, 离不开提问。提问是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的语言应该始终是亲切地、商讨性的, 而不是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消除思想顾虑, 真正轻松愉快地积极思考,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 这就等于取消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立即指名回答, 而应该留下一点点时间空隙, 这就把思考的权利和任务交给了所有学生。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锻炼思维能力。即使有个别程度好、反应快的学生能够立即回答, 也可以暂不叫其回答。提问的艺术, 还在于所提的问题要明确, 不能含糊其辞, 令人费解。教师提的问题应该明确、尖锐, 这在备课中就应该注意到。

锤炼讲授技巧,提升教学效果 篇3

一、关注学生兴趣,讲究语言艺术

讲授要以学生认知心理为依据,迎合学生心理,讲授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讲授的内容应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刺激并唤起学生积极思维,教师的语言要讲究艺术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在教学时,我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导入:玉帝给孙悟空庆祝生日,定做了蛋糕,说道:“悟空,你先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四份。”玉帝的话可难住了孙猴子,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孙悟空吗?学生一听,都兴奋极了,都想表现一番,于是,我趁机出示了一个蛋糕模型,邀请孩子们动手分蛋糕。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是否注意讲授技巧,是否拥有语言功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让我们在讲授时注意情感性、形象性、通俗性和节奏性,唤醒学生学习兴趣。

二、关注学生基础,讲授脉络要点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讲授时要做到学生已知的不必讲,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不要讲,只需讲授教学中的主要脉络环节,讲清教学重点与关键点。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一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究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提高学生操作活动的实效,在每个操作活动的开始前要向学生讲清楚活动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活动中要细心观察巡视,适当给予指导帮助,在活动结束时要及时进行组织汇报交流,提炼概括总结。整节课,我在以下环节点做了重要讲授,首先在课堂导入部分,我提问道:“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米、分米、厘米、毫米”,我又问:“你们还知道其他长度单位吗?”接着我出示了例题说:“例题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吗?你还在哪里听到过千米?”其次,在引导学生探究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过程中,我做了如下讲授:“课前我们一起在学校跑道走了5圈,正好是1千米,如果我们把1千米分成每100米一段,你们知道1千米里有多少个100米?”“那么,1千米是多少米呢?”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我简要地总结了本课所学要点内容。

想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研究教材,关注学生基础,运筹帷幄,胸有成竹,讲授时不需面面俱到,只需将脉络讲清讲透。

三、关注学生心理,讲授适度适时

学生上课听讲的注意力是难以持久的,学习节奏需要不断调节,以缓解疲劳,重新焕发学习活力,我们在教学中要调整学生学习情绪,讲授要适度适时。

譬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试商时初商可能偏小必须调大”,我采用了讲授为主的教学法。我首先在讲述中出示了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口头列出算式,然后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除数和前天学习的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的除数有何不同,接着告诉学生:“我们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一个与之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我又问:“你们猜想把除数用五入法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试商时初商可能会怎么样?”由于前天刚刚学习了“利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中初商可能偏大”,结果许多学生都以为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试商同样初商也会偏大。结果发现学生反而被我引入误区,我立刻意识到刚才那番讲授适得其反,于是马上停止了,对学生说:“今天的计算和前天到底是否相同,看看在计算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孩子们一听就开始埋头计算。在各自的计算过程中,纷纷发现了“把除数用五入法看作接近的整十数,在试商过程中余数可能和除数相等或者比除数大,说明初商偏小,必须将初商调大。”学生不尝试就不会发现新问题,让学生去亲自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是有个性的鲜活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随时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态,注视他们的学习状况,我们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嘴,适时适度地讲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提高教学实效。

讲授是教师的一种基本功,讲授的技巧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在“限时讲授”的今天,让我们加强学习和实践,内修理论外练技能,锤炼讲授技巧,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效果。

提高讲授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篇4

(太原师范学院 数学系 , 太原 030012)

摘要 : 讲授教学的有效运用以实现有意义学习为基本宗旨。在新课程背景下讲授教学处于两难境地 ,时

下当务之急是挖掘讲授教学的合理内核。而注重知识的合理组织 ,恰当把握过程教学的实质 ,丰富并贯穿启发

式教学思想 ,是提高讲授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 有意义学习;讲授教学;启发式;过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 G4241

1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25957(2009)0620143203

在时下的教学田野中 ,教法的实质性变革比课程、教材 改革有着百倍的艰难 ,加之传统延续的威力不易超越 ,因此 我们的教法变革从实质上看并没有重大突破。[1 ]就讲授教 学而言 ,在新课程背景下因其传统性而容易被误认为过时。另外 ,由于部分教师对讲授教学精神实质的理解存有偏差 , 加之缺乏必要的教学思想作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未能遵循学 生的心理规律 ,从而容易使讲授教学演化为注入式 ,并由此 对讲授教学的有效性抱有怀疑态度 ,致使讲授教学处于两难 境地。针对当前讲授教学的实际 ,笔者对 151位中学数学教 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 57%的认为在课堂教学中 ,用得较 多的教学方法仍是讲授法。就任教年级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看 ,高中数学教师运用讲授法的比率明显增大 ,比初中数学 教师高出 34.1个百分点。[ 2 ](P42)又对 231名中学数学实习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 50.2%的被试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 用得较多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由此可见 ,即使在新课程实 施的今天 ,讲授教学仍然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得较多的 教学方法。基于此 ,有必要对讲授教学进行理性分析和思 考 ,并探寻提高其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对讲授教学的基本认识

奥苏贝尔是以认知结构论为理论范式的代表人物 ,认为

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 , [ 3 ](P250—251)他强调有意义接受学习与言语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是教师 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而

“教学 ”重在“教学生学 ”,教法的选择需建立在研究学法和 学情的基础上 ,忽视学法指导的教法改革是低效甚至是无效 的 ,因此“讲授教学 ”重在“通过讲授教学生学 ”。而学生学习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 ,主要是有意义学习,旨在使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其中的适当观念主要指学生 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能建立某种联系的观念或知识 ,是使新 知识的学习成为有意义学习的生长点。实质性和非人为性 联系主要指新旧知识之间、新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 之间内在的、自然的逻辑联系 ,而不是人为强加或生拉硬扯 的任意联系。当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一味地排斥机械记 忆 ,但用于帮助记忆的机械学习只能是辅助性的 ,不能用来 代替有意义学习。因此讲授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 极地建构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以实现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讲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表征。

目前当务之急是挖掘讲授教学的合理内核。特别在新

课程实施的今天 ,不应以教学方法的新旧代替好坏 ,传统的 未必就是过时的或不好的。事实上传统的讲授教学也可以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和积极主动的活动 ,对学生掌握 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讲授 并不是注入式、被动式的代名词 ,如果教师的讲授能唤起学 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 ,能激活学生头脑内部激烈的思维活 动 ,能解学生之困惑 ,使其学习成为主动的、有意义的活动 , 这样的讲授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不能把某些教师误用所 造成的后果当成其本身固有的毛病 ,作为贬低其作用的依 据。教师通过讲授教学 ,重在引导和启迪学生建立知识间的 非人为和实质性联系 ,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讲授教学和发现教学并不是对立、排斥的两极关系 ,而

— 14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ki.net 识作为载体 ,在讲授教学中 ,落实过程教学的宗旨既要注重 结果 ,更要注重过程;关注过程 ,同时勿忘知识。(三)丰富并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是提高讲授教学有效

性的关键。根据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生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即积极主动地将要学习的新材料与自身认知结构 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联系的倾向性。这 里的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为上的积极主动 ,更重要的是思维和 情感上的主动积极。有效的讲授教学应使学生的思维和情 感处于主动积极状态 ,而学生积极主动的倾向性的形成一开 始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 ,致使讲 授教学处于为难境地的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教育

思想精华 ———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贯穿 ,而大量 引进和移植国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并追求一些所谓的 新教法 ,造成形式与其负载的实质的支离。缺少植根于我国 教学田野的本土化研究。

有效的讲授教学重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只有通过教师 的点拨和开启 ,使学生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才能让学生 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从而避免盲目、无效的活动。若讲授教学缺乏启发性 ,没有引发学生头脑内 部主动积极的思考活动 ,则容易使讲授演化为“注入式讲

授 ”,因此倡导教师的“启发式讲授 ”对提高讲授教学的有效 性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启发式讲授 ”与“教师简单告诉、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结论 ”不同 ,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 验和思维水平的基础上 ,通过讲授促成师生共同进行思维 , 引发学生认知和情感的不平衡状态 ,从而启发学生对已有信 息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加工 ,使新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 中适当的知识和观念建立意义联系。如“一条直线到另一条 直线的角 ”的课例中 ,教师 :你们说怎样刻画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比较好呢 ? 学生 :可以用两直线的夹角来表示。教师 : 好 ,比如说(几何画板演示),现在这两条直线 AB和 AC的夹 角是多大呢 ? 度量一下 ,是 28°。你的意思用这个夹角 28° 就可以刻画它们的位置关系了 ,是不是 ? 那我来作直线 AB 关于 AC的轴对称图形 ,得直线 AB′,那么 AB、AB′与 AC的夹 角都是 28°,那不就成了不同位置关系的直线用相同的角来 表示了吗 ? 大家看 ,他提出用“夹角 ”刻画两条相交直线妥当 不妥当 ?此时教师通过启发式讲授来构造反例 ,引发学生认 知和情感的不平衡 ,使学生认识到“夹角 ”概念已经不够用

了 ,必须建立一个新概念 ———“到角 ”才能准确刻画两条直线 的位置关系 ,由此把问题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问题 ,从而形成 主动积极的学习心向。

在启发式讲授中 ,学生接受的已不是教师讲授的现成知 识 ,而是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教师的讲授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重新加工和编码 ,对知识进行主动理解和重新建 构 ,以生成其心理意义 ,从而使教师将讲授的内容纳入学生 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使师生的思维产生共鸣 ,教师讲诱导着 学生想 ,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路径上 ,起引路、搭桥 和点拨的作用 ,使学生有一种“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 若出于吾之心 ”的体验。

有效的讲授教学需要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 ,才能使讲授

成为“启发式讲授 ”,因此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 ,对于提 高讲授教学的有效性 ,摆脱注入式和机械学习的束缚显得尤 为必要。鉴于此 ,应注重理解启发式教学的精神实质 ,并把 其作为教学指导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中 ,而丰富和贯穿启发 式教学思想是提高讲授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当前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下 ,需要教师创设富

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愤悱 ”———“欲知还未 知、欲言还未能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启迪和引导。启发式教 学主要指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 ,力 求创设“愤悱 ”的教学情境 ,以形成学生认知和情感的不平衡 态势 ,从而启迪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 ,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 生和发展 ,知识和能力得以生长 ,并达到或生成教学目标的 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由认知和情感的困惑到解疑、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其中能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内创 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 ,使教学情境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 相关知识和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并生成有效 的探索活动是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讲授教学法 篇5

内科学教学中病案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内科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07级三年制大专中医专业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内科学实验班采用病案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针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科学中病案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内科学中病案教学法值得推广.

作 者:张新鹃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西医临床教研室,山东,烟台,265200 刊 名:医学信息 英文刊名:MEDICAL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2(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内科学   病案教学法   传统讲授法   比较  

讲授教学法 篇6

摘 要:讲授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广为应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颇受非议,但运用得当却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有其独特的特点,讲授法在其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并得以应用。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一些文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还是以讲授法为主,同时辅以其它的教学法。《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由于受其自身特点的限制,在其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以讲授法为主,其稳固的地位不可被其它的教学方法所取代。

讲授法,即讲授式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明确的是,所有的教师在课堂中都要进行讲授,根据其在课堂中讲授所占的时间多少比例的不同,讲授方式即可表现为主导方式又可表现为辅助手段。

本文所指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式,同时辅以其它教学方法,共同为教学过程服务的一种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既古老而又应用最广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众多教学方法中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有人批评它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其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抑制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然而这些批评有其片面性,原因在于是否是有意义的学习并不取决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取决于是否能够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由此可见,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被动的,讲授法所受诟病也并非是其本身固有的,而多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当或是教学内容自身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如果教师能够正确运用讲授法,那么它的确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亦是如此。

一、讲授法是《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的根本之法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讲授法在教学中主要适宜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即是陈述性知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

1.讲授法适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主要是介绍我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史,目的在于帮助准新闻工作者了解自己的行业史,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教训,其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学生要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并为后继的学习做铺垫,而学习这些前人的经验,虽不排除某种创造性,但仍以接受掌握为主,在此基础上再批判求新。因此,学生听教师讲授,即进行传授――接受式学习,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仍然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2.讲授法适用于班级教学。至今,在我国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主导教学方式还是班级授课制,在高等院校采用大班型授课更是普遍现象,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形式将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虽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课程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为灵活,一些专业技能训练课采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但是象《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等这些理论课的教学还是采用大班型集中授课,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节省资源,而且教学效果也不错。

3.讲授法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情景。《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具体的、从没涉及过的知识,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对于这样的专业知识也有学习的需求。讲授法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情景。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能让学生直接接受教师教给的前人已获得的知识成果,确保学生形成清晰、稳定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循序渐进地掌握大量知识。这样能够突出地体现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反映了人们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

4.讲授法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课堂安排、教学时间等方面要严格控制,从而使教学工作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讲授法可控性强,是保障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有力保证。

二、讲授法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讲授法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讲述、讲解和讲演这三种形式。

讲读这种方式应用不多,它主要用于低年级的一些课程如语文、自然、社会等科目的教学。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的课堂教学中,讲述和讲解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把中外新闻事业史的.发展轨迹看做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线就由无数个点组成,一个个的点就是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媒体及新闻制度等。我们在画线的同时又要描点,所以说讲述和讲解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讲述某一国家的新闻事业史的时候,对于其涵盖的重点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媒体及新闻制度就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比如说讲授美国新闻事业史这一章时,在讲述美国这个国家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轨迹,还要重点讲解一些新闻事件如“曾格案”、“掏粪运动”等;一些突出的新闻人物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戴”、“普利策”等;一些影响较大的新闻媒体如“五大报纸”、“四大商业广播电视网”、“两大电缆电视网”、“两家世界性新闻通讯社”等以及美国的新闻制度。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讲演还是时常会用到的。当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这就是讲演。比如说讲到“新闻自由”、“新闻体制”等一些问题,可把它们设计成一个个专题,教师进行系统、详尽的阐述。有时介绍某位杰出新闻工作者也会采用讲演这种方式。比如介绍萧楚女,用讲演的方式介绍他的生平、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评价和他的一些趣事,不仅用语言帮助学生在心中塑造了萧楚女这个光辉的形象,也让学生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讲授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吃透”教材,并凌驾于教材之上。《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内容较多,为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安排好教学内容,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教师的讲授内容还要凌驾于教材之上,不仅要讲出本门课程的精髓,还要能够反映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授课教师的个人学术见解,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发展新动向的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师要紧扣重点,不求面面俱到。《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有限,所以讲授内容的选择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求做到面面俱到,但必须重点突出。比如在讲某一国家的新闻事业史时,教师要“轻画线”(简要介绍该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沿革),“重描点”(精讲该国的新闻制度,发生的新闻事件,出现新闻人物,有影响的新闻媒介等)。教师在注意教材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同时,要善于选择精当的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3.教师要提升讲授水平,不能停滞不前。由于《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多是陈述式的,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准确,富于趣味性和幽默感。要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尽量讲得生动鲜活,但并非离开讲授内容而一味追求形式变化,而是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讲授水平,不断钻研,不能停滞不前。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不能“满堂灌”。一般史类的课程常被学生认为枯燥、无趣,《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也不例外。教师讲授时要注意启发性,激发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加强师生互动,讲问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要把讲授法运用得当,不能把讲授变成“满堂灌”、注入式。

5.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当采用电化教育手段。在《中外新闻事业史》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虽稳居主导地位,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并且将它们进行有机融合。比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探究法等等。这样才能弥补讲授法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才能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得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更加合理,也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在的高校教育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在本门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或电子讲稿的形式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精良,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电子讲稿也不能只是教师的讲稿(教案)直接“上墙”。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本课程和本专业学习的网站网址。授课教师还可以与授课班级的学生建立起沟通平台,如Q群、本门课的公用邮箱等,随时向学生提供一些业界和学界最新的动向、研究成果等学习资料,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这样既便捷,省时;又可以弥补教师在课堂上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讲授,很难实施个别化教学,很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不足。实践证明,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把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哪种教学方法好,哪种方法教学不好。《中外新闻事业史》的授课教师们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尝试,多实践,发挥讲授法的长处并结合其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讲授教学法 篇7

一、理论背景

《新华字典》中关于这三个字的用法是这样描述的:“的”(1)用在词或词组后: (1) 表明形容词性:美丽—风光、宏伟—建筑、光荣而艰巨—任务; (2) 同“地”; (3) 表示所指的人或物:卖菜—、吃—、穿—; (4)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我—书。(2)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跟“是”相应:他是刚从北京来—。“地”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副词性:胜利—完成任务。“得”:(1)在动词后表可能: (1) 再接别的词:冲—出去、拿—起来; (2) 不再接别的词:要—、要不—、说不—。(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跑—快、急—满脸通红。

平时在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较为简易而实用的方法:名词前面用“的”,动词前面用“地”,形容词前面用“得”,这样在使用时,只要分清“de”后面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就行了。正常的使用结构是: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如:美丽的花、我的衣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如:紧张地进行;“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如:痛苦得想哭。“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就会产生意思的变化。如:

听到这一切,她激动得哭了。

听到这一切,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等等。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而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则往往用“地”连接。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等等。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它们时,都用“地”。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放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等等。

但是有时候这三个助词之间的区别却不甚明了。

(一)“的”与“地”

定语后面写“的”,状语后面写“地”,一般不会用错。但在偏正词组中,修饰成分是双音节形容词,中心语是双音节动名词,也就是具有名词作用的动词就容易用错。“彻底de解决”就属于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其判定方法是,如果这个词组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用“的”;如果处于谓语的位置,则用“地”。下面以“彻底de解决”为例来说明:

(1) 彻底的解决,还需要一些时间。

(2) 矛盾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3) 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已经彻底地解决了。

(4) 我们必须彻底地解决这个阻碍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彻底de解决”,在 (1) 中处于主语位置, (2) 中处于宾语位置,故用“的”;在 (3) 、 (4) 中都处于谓语位置,所以用“地”, (3) 中的“彻底de解决”不带宾语, (4) 带宾语。应当注意,有的时候这种偏正词组充当宾语的时候,“的”、“地”都能使用,但意思有细微差别。例如: (5) 他喜欢剧烈的运动。 (6) 他喜欢剧烈地运动。体味一下这两个句子会发现, (5) 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的运动项目,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种类; (6) 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地进行运动,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方式。

(二)“的”与“得”

有的时候,句子里可以用“的”,也可以用“得”,不过意思有区别。如: (1) 快得谁也追不上。 (2) 快的谁也追不上。 (3) 做得非常好。 (4) 做的非常好。 (1) 是述补结构,整个句子是说明“快”的程度。 (2) 是名词性“的”字结构,整个句子是主谓结构。这里的“快的”是说话人所指的某个人或事物。例如,指跑步跑得快的人:“操场跑道上,慢的落在后面老远,快的跑得像一阵风,谁也追不上。”又如指跑得快的汽车:“赛车的时候,快的老跑在前面,慢的总是跟在后面。” (3) 是述补结构,整个句子是对“做”这一行为的结果的说明,是对“做”的程度的判定。这种句子可以看作是“说明结果或程度”。 (4) 是主谓结构,“做的”是名词性“的”字结构,这里是指某一事物。如可以用来指学生的手工习作:“街上卖的功能单一;同学们自己做的非常好,质量不错,功能多样。”

(三)“得”与“地”。

(1) 高兴得跳起来。

(2) 高兴地跳起来。

这两个句子都能成立,但意思有所不同。 (1) 是说明当事人的心情,侧重在“高兴”。如:“刘敏听说自己考上了市重点大学,高兴得跳了起来。”说明“高兴”的程度。 (2) 是说明“怎么样跳起来”,侧重在“跳”。如:“王东辉刚到操场,几个同学就邀请他跳绳,王东辉跟同学们一起高兴地跳起来。”说明“跳起来”时的状态。

二、实际运用

对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来说,上述的区别方法太复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采取如下实用简洁的办法。

(一)汉语助词“的”相当于隐藏在英语形容词或起形容词作用的名词

(结尾通常以’s的形式出现)等的尾部的那个字,这个字连接着这个形容词和名词。更多时候,当被修饰的名词是单个的字且不表示所属关系时,这个“的”字就不用翻译出来。如:a good book(“好(的)书”),a tall building(“高(的)楼”),a Children’s Palace(“少年(的)宫”),women’s clothes(“女(的)(服)装”),a Chinese book(“汉语(的)书”),English grammar(“英语(的)语法”)。而此类结构中形容词(或起形容词作用的名词)的字数多少并不影响该原则的成立。而如果表示所属关系,则无论修饰词是单个字还是一个词,均需要用“的”,如:“我的书”(my book)、“我的英语书”(my English books)、“学生的校服”(students’school uniform)、“经理的车”(the manager’s car)、“校长的办公室”(the principal’s office)、“中国人民的期盼”(the Chinese peoples’expectations)。如果被修饰的是一个由至少两个字组成的词时,就需要用“的”,如“美丽的校园”、“友好的人民”、“干净的教室”、“正规的幼儿园”、“激动人心的2008”。

(二)汉语的“地”和“得”则同时存在于英文里的动词和副词之间

如work hard,既可以翻译成“很努力地工作”,也可以翻译成“工作得很努力”;speak fast,既是“说得快”又是“快速地说”,判断标准就是:如果动词在前,就用“得”,反之就用“地”。

汉语中的三个助词“的”“地”“得”的用法之复杂类似于英语中的冠词:a, an, the,其用法可以写成一本书。鉴于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类交际服务的,在大多数人的日常交际活动中只要不影响交际这一目标的实现,即不产生歧义或误解,就可以对汉语水平不同的外国学员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要适可而止,前提是保持学员的学习兴趣,不让这三个助词成为他们学习汉语路途中的拦路虎,以免中断他们的汉语学习。

摘要:本文从汉语的三个助词:“的”“地”“得”的理论背景出发, 明确了三个助词的语法功能和实际使用情况, 同时也将三个助词每两个之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说明, 最后提出了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 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的”,“地”,“得”,理论背景,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1]曲凤荣.助词“de”的特殊语法功能.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 第23卷, (4) .

[2]王维贤, 卢曼云.现代汉语语法.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3]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4]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语文教学中的讲授技巧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61-01

谈到教学方法,自然不能不说“讲授”这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们有这样的疑惑:我们的课堂还需要讲授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吗?现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讲授,尤其是有人来听课的时候,就更不敢讲授,于是,课堂由过去的教师“满堂讲”变成现在的学生“满堂说”。新课程背景下“讲授”的地位如何?教师该怎么去“讲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以下我通过几位教师的教学片段来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

(片段一)师:我把我的感受跟大家交流一下。请大家翻到书本第165页,看第三自然段。“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飘下,飘呀飘,飘到路边的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的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我觉得这段写得特别美。为什么呢?因为这段里面的小雪花,它能够落到路边孤灯的面颊上,带给它温暖,所以它最后温柔而满足地融化了。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就快乐,是吗?

(片段二)师:我还有一个新的理解,就是你们刚才谈到的,我觉得上帝在那凝视着、深思着。他正在深思:人类是这么的奇妙,能够创造出一些东西,而且无论我采用什么办法都不能征服。他看到在两个相爱的人当中,虽然有一个人死了,但是爱情还存在。我想,上帝的离去除了无奈之外,还有感动,他被爱情感动了,这样美好的东西使他不能够继续摧残扼杀,还是让人们自己主导自己。但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你把你的谈出来,我把我的谈出来,我们的理解可能会更丰富一些。尤其我还想到一点,人是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性、人的精神家园、人的心灵就是至高无上的,是不是?除了爱情之外,人们为了信义,为了理想,都可以献出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凡是人的精神的东西、人性的东西,都是无法战胜的。

上面两个片段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片段一中教师的讲授,是以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感受。片段二中教师的讲授,是一种满足特殊需要的讲。对初三学生来说,“爱情”是学生感兴趣但又较敏感的话题,教学中恐怕许多人都选择避而不谈的方式绕过去,而该教师以“讲授”方式直面这个话题。他谈自己的体验,谈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这会让学生对文章主题有更透彻的理解。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研究讲授的内容和方法,即应该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切实提高讲授的能力和教学效率。

1.讲授要注意时机。讲授一定要从内容和时机出发,当老师不讲学生就不明白时,讲授才是最有效的。要针对学生的难点、障碍点讲,反之,有些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研究可自行解决就不必讲了。现在课堂上普遍的问题是,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内容,老师还在拼命讲,而学生不明白的老师又不讲,这是需要改进的。

2.讲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有时候老师讲的内容的确是应该讲的,但是学生却听不明白,或是听得昏昏欲睡,这就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准备是否充分,对所要讲的内容是否烂熟于心;另外就是老师的语言表达技巧是否恰当。比如,在什么地方要用重音来强调,什么地方要用轻声,什么地方快读,什么地方慢读,要不要重复,什么地方用概念归纳,什么地方用比喻说明都很重要。讲授要有好的内容,也一定要用好技巧。

3.讲授应注重运用好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有一定的要求,如要求教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风趣、流畅等。此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语段不要太长,讲得过长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大约是15分钟。当然,每个年级、班级的情况都不一样,教师讲授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老师讲得好,学生很用心听,也可以持续长一些。

总之,好的讲授一定要注意讲授的内容、时机和方法,教师要做好讲什么,何时讲,还有怎样讲的准备,讲的内容要有价值,当然最好采用一些辅助手段,如PPT投影、多媒体投影等。如果没有辅助手段,也可以用板书,或者是让学生来读一读、讲一讲,这样能帮助教师讲得更好,使学生从一种相对被动的状态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般若心经讲授 篇9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原经)

北宋施护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萨摩诃萨众而共围遶,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乐欲修学者,当云何学?”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谛听,为汝宣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修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当观五蕴自性皆空。何名五蕴自性空耶?所谓: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无异于空,空无异于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相,无所生,无所灭,无垢染,无清净,无增长,无损减。

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眼识界,乃至无意界,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所得,亦无无得。

舍利子!由是无得故,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行故,心无所着,亦无罣碍。以无着无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妄想,究竟圆寂。所有三世诸佛依此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应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广大明,是无上明,是无等等明,而能息除一切苦恼,是即真实无虚妄法。诸修学者当如是学!我今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大明曰:怛雅他唵嗄帝嗄帝播啰嗄帝播啰僧嗄帝波提梭哈

讲授教学法 篇10

一、传统课堂活动的特点

1.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书本知识的学习(或曰学习间接经验)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但是,不能因此忽视直接经验的作用,这是因为,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就难以理解和掌握间接经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教学就等同干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必然导致以下弊端。

2.传统课堂勤学以教师为本位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它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教与学双方的工作关系(教学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课堂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实现主体本位的转移,即由以教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强调以学生为本位并不否认教师的主体性,而是要摆正两个主体的位置和关系,在教学中,学生主体是归宿,是核心,教师主体是为其服务并受其制约的,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在成全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

3.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案为本位

以教案为本位,是传统计划教学的需要。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课时任务),这样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按教案上课。每节课的内容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是不重要的。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

4、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的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的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于是,“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动”的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与“听众”。

二、网络主题探究的特点

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化教学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的高速发展,将图片、声音、文本、视频等资源加以整合,给我们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网络主题探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系统功能强大,它有丰富而易物获取的大量信息资源,有生动形象的呈现能力,又有灵活多样的时时互动,其发展空间广阔,兼顾共性与个性。

1、活动组织具体的教学方法

(1)以“主题”为任务的驱动模式,并对“主题”学习中作适当任务细化,使学生的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2)以学习“主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策略的指导尤其显得重要。

(3)基于网络环境下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筛选、处理、传递学习资源更需要教师作为网络知识海洋的“导航者”。

(4)加强“异生”指导。“异生”指导是指教师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的个别指导。

2、网络主题探究的模式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选定主题。(2)收集信息,围绕主题,研讨问题。(3)制定课题方案。(4)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5)撰写课题报告。(6)结题与总结评价。

3、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性活动的评价

(1)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探究中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体现在方法上,体现在个性中,特别要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展示给大家,老师和同学可以用多种角度、不同方法来对这些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2)多元评价:我们采用多元评价,能更好地让学生体现成功的喜悦。学习过程中给定不同的几项指标,从内容的价值性、作品的创新性、合作的有效性、科学的应用性等方面来评价。

(3)网上评价:网上评价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更能听取多方意见,也使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网上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体现了网络优势,学生交流更加密切了,效率更高了。特别是当学生在网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一种出自内心的喜悦和兴奋,成功感激励着他要更上一层楼。

三、两个活动组织的对比

网络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有以下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传统课堂活动并非一无是处,其主题的组织对网络主题探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统一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的表现,就是设法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外因能够更顺利,更迅速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动因。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只有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否则师生之间就不能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诸因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正是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教学系统。

上一篇:新时代教师全专业发展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居民消费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