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趋势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通信技术趋势(精选8篇)

现代通信技术趋势 篇1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内容。人们通常并没有把所有的信息传输都纳入现代通信的范围级内容。一般情况下, 人们仅把与文字、语音、图像及数据等有关的信息传输作为现代通信的内容。笔者认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宽带化、综合化、个人化及智能化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现代通信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和普遍化等发展趋势与方向。

一、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特征

1.1宽带化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 能够传输的频率、范围等越来越宽、越来越好, 即宽带化, 就是指在每一固定时间内信息传输的质量越来越好, 数量越来越大。目前, 由于通信干线正逐步向数字化方向转变, 因而宽带化实际上就是指通信线路能够传输的数字、信号等的比特率越来越高。比如, 一个二进制位的通信数字信号为“0”或者“1”, 我们称其比特率为1。在现代数字通信中, 通常都使用比特率来对传输的二进制数字信号的速率进行表示。然而, 对于需要传输的频带极宽的数字信号, 则必须采用光纤来进行。实际上, 人类社会积累的所有知识, 只需要在一条单模光纤里, 并使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就能够传输完毕。早在1966年, 博士高锟就曾建议使用带色层玻璃丝 (即光纤) 来作为现代通信传输的线路。很快, 这个建议就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在后来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为迅猛。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世界范围内所铺设的光缆就已经达到了560余万公里。到九十年代中期, 全球所铺设的光缆总长度已经达到了1000万公里以上。

1.2综合化

在现代社会, 综合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实际上, 综合化就是把各种通信业务、网络以及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得了现代通信技术的种类、业务、内容及范围比较繁多, 同时也具有视频、语音、数据等方面的通信业务。当我们把这些具体业务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后, 而且在现代通信设备比较容易进行大规模生产和集成化管理, 所以在技术上就比较方便人们把其同微处理器结合起来, 并采用相关软件进行处理、管理与控制。在国际上, 已经一致认为了未来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 就是实现通信网络业务的综合化、数字化发展。

1.3个人化

在现代通信中, 个人化特征就是指可能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人们都可以同其他任何人之间进行实时通信。只要人们把一个有识别号, 但并不是终端设备 (包括电话、传真等) 有一个号码。目前, 人们进行通信时, 比如打电话、发传真等, 只需要拨向某一设备 (包括电话、传真等) , 而不是拨向某一具体的个人。要全面实现通信技术的个人化, 往往需要有一些相应的终端设备和智能化的网络技术。

1.4智能化

所谓智能化, 就是指建立现代的、先进的智能型通信网络。通常而言, 智能化通信网络都能够比较灵活、方便、快捷地开展和提供一些新的通信业务和服务。在现存通信网络中, 智能化网络是其中的子网之一, 且并不是脱离现有通信网络及技术而独立的智能网络, 而是在现有通信网络中添加一些技术、功能及业务。实际上, 在没有智能化网络时, 假如用户需要增加一些新的业务、功能、技术或者改变有关功能、业务及种类时, 通常需要电信管理部门来进行, 而电信管理部门往往需要改造一些相关的通信设备, 不仅费时费钱, 而且用户也很难接受。智能化网络出现以后, 上述困难及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是因为, 只需在网络系统中增加一些功能模块, 即可解决了相关问题, 而且通常仅需几分钟的时间。此外, 如果通信网络出现故障而中断服务时, 智能化网络可以自动进行故障诊断、修复, 进而实现相关服务的持续提供。

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发展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之一, 特别是那些大容量、高质量的数字微波中继通信技术, 必然成为了近年来干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方向。同时, 为了实现现代通信技术多点对多点间的对接, 以数据传输为主要手段的计算机通信技术, 自然成为了现代通信技术向自动化方向逐步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这样一来, 就使得了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通信综合业务日渐发展起来, 诸如通信业务数字网 (即B-ISDN、N-ISDN等) 就成为了现代通信综合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此外, 移动通信往往具有灵活、机动、方便等基本特征, 能够实现多区域间的通信需要, 也较为方便建网。所以,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成为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2.2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发展, 是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比如, 采用卫星通信技术, 就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实时通信, 也目前较为理想的通信手段及渠道之一。尤其是数字卫星通信技术, 必然成为了未来卫星通信技术的重要方向。当前, 数字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体现在卫星电视直播、卫星应用、军用、民用等产业方面。值得一提的是, 卫星通信与互联网等的有机融合, 逐步扩展、丰富了现代通信技术的领域、范围及内容。

2.3综合化发展

未来的干线通信及多种有线通信技术, 都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以高速光传输、节点光交换、宽带光接入及智能光联网等技术为核心, 且面对IP互联网应用的光波技术, 已成为了光纤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及方向。从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 WDM技术将会向着更高的信道速率、更多的信道数及更密的信道间隔等趋势发展。而从现代通信应用的角度而言, 光纤通信网络则是向着IP互联网方向发展, 业务融入更多、资源配置更灵活和生存性能更优越。特别是为了同近期现代通信技术的需求相一致, 光纤通信技术基本实现了超高速、长距离、大容量等传送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 正向着智能化、综合化等方向发展。

2.4普遍化发展

一般而言, 现代通信除上述发展趋势外, 还日益向普遍化方向发展着。这就要求发展一种抗干扰能力极强、能够充分利用有限无线电频资源以及军用战术通信等为主要手段, 也在民用通信中有发展前景的扩频现代通信技术, 将成为今后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 这种通信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起来, 从而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空间和任何对象之间以任何方式进行通信信息交换、传输, 也是现代通信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结束语

总之, 现代通信技术日益全面快速发展, 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 逐步扩大现代通信技术的内容、范围、空间及时间等, 不断丰富人们的信息量, 努力现代通信技术的宽带化、综合化、个人化、数字化和普遍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焱鑫, 李灿平, 浅析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J],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012 (02)

[2]甘良才, 现代通信的发展动态[J],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 2011 (01)

浅析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 篇2

关键词 宽带化 智能化 个人化 综合化

在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备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应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能够支持各类窄带和宽带、实时和非实时、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尤其是多媒体业务。

1 宽带化

宽带化是指通信系统能传输的频率范围越宽越好,即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越多越好。由于通信干线已经或正在向数字化转变,宽带化实际是指通信线路能够传输的数字信号的比特率越高越好。通信发展中业界十分关心的带宽问题。那么,我们用什么指标衡量宽带化呢?欧盟有5个衡量指标:接入速率、普及率、资费、竞争和选择。在宽带化指标当中,接入速率和普及率是最为重要的,其中,接入速率需要根据国情并且因地制宜制定,需要城域网和网站配合才能给用户宽带上网的感受;此外,在这些指标当中,宽带普及率较之接入速率更能反映国家的宽带化水平。

2 智能化

智能化是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方面的应用的智能集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智能化的概念开始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智能化就是要建立先进的智能网。一般说来,智能网是能够灵活方便地开设和提供新业务的网络。它是隐藏在现存通信网里的一个网,而不是脱离现有的通信网而另建一个独立的“智能网”,而只是在已有的通信网中增加一些功能单元。

3 个人化

所谓的个人通信就是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如语音、数据、图像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通信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通信,它是人类的理想通信,是通信发展的最高目标。

个人系统给每个用户分配属于自己的唯一号码,系统利用数据库通过智能控制,随时跟踪和登记用户位置信息。当某用户呼叫另一用户时,无论通信双方处于固定状态还是移动状态,系统都会根据主叫所拨好吗找到被叫,并接通电路提供服务。个人通信网是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基础上,把移动通信网和固定公众通信网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步步演进形成为所有个人提供多媒体业务的智能型宽带全球性信息网。个人通信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数据的数字化──不管这些数据是话音、文本还是原始的计算机数据──来提供传输服务。个人通信技术能够将种种不同的数据类型交织成一条传输序列,因此能够同时传输话音和数据。

4 综合化

综合化就是把各种业务和各种网络综合起来,业务种类繁多,有视频、语音和数据业务。把这些业务数字化后,通信设备易于集成化和大规模生产,在技术上便于与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和用软件进行控制和管理。而现代通信系统主要是朝着宽频带、大容量、远距离、多用户、高保密性、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

4.1数字通信系统是一个必然趋势,尤其是大容量的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将成为近年来干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4.2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多址通信,它是最理想的通信手段。而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将是今后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4.3由于信息量的不断膨胀,尤其是信息源的种类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宽频带、大容量,而光纤的频带极宽,一根头发丝那样细的光纤可以同时传输十亿路电话或1千万套TV,这决不是只能传输几百路电话而用很粗的电缆所能比拟的,且成本低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金属,因此,光纤通信系统将用于未来的干线通信和多种有线通信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通信方式正向智能、个性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全球多个国家正积极推进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技术改造,融合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通信业务。“三网融合”后,用户可按需选择通信网络和终端。

参考文献:

[1]张明德,孙小菡.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李业.浅论我国光纤通信的现状及发展出路[J].信息技术,2008(9).

[3]李玲,黄永清.光纤通信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9:1~6.

[4]毛谦,张继军.光纤技术的现状与反展趋势.中国电信建设.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光导纤维通信系统简介,2009-07-02

作者简介:

作者:张焱鑫,导师:李灿平,学校:成都理工大学,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3

摘 要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由控制电路、变流电路及电力电子器件三部分构成,在电力、电子和控制三大技术领域的共同作用下解决各种电力系统问题。

具体应用方面,电力技术涉及配电、发电及电力输送等诸多内容,而电子技术则主要涵盖了电子器件及电子电路的设备和技术问题,控制技术领域主要研究对象是外在装置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标准。

器件作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实施基础,对于电能的控制与转化意义重大,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势必将渗透生活的各个领域。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篇4

摘要:本文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科学技术正在呈现加速发展、社会化和各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的特点,以及高技术不断渗透、软件备受重视、技术与科学共鸣、军导时代走向终结等趋势,探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寻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路径和机遇,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科学技术;融合;特点;发展趋势引言

现代自然辞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在学科结构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均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跨越式地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本世纪中叶以来,数学、物理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新技术群相继问世并得到蓬勃发展。已经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科技正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和标志,已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科技的竞争[1]。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

2.1加速性发展的特点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二十世纪的后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二十世纪中叶人类的科技知识每10年增加1倍,当代,每3-5年增加1倍。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到70%已经过时。

2.2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在19世纪,电动机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用了35年,直空管用了31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了,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用了14年,电视用了12年,尼龙用了11年,集成电路仅仅用了2年时间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

2.3社会化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其一,已从较分散的少数人活动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动,研究活动的规模和组织形式愈来愈大。从企业规模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其二,科研条件和资金投入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其三,科技工作领导

与协调中,政府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如美国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韩国成立了总统亲自主持的“技术振兴审议会”,日本欧盟国家也都相继加强了政府的作用。

2.4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当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集中表现在科学技术正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向着最复杂、最基本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复杂系统研究已经列入科学研究的重大议程,如对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大脑和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网络系统的研究,将对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微观系统的深入探索,如对基本粒子研究和受控核聚变、基因、微机械、微加工和纳米材料的研究,可能引起全新的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3]。

3.1高技术不断渗透

90年代工业技术的一大特征是走向高技术化。具体地说,今后的工业领域将应用以计算机、电子器件为核心的电子技术;精细陶瓷、金属新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系列;以重新编排遗传基因、组织培养为基础技术的生物技术;以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等为基础的生产系统;以宇宙航空、海洋开发、原子能利用等为基础的巨型系统技术,等等。

3.2软件倍受重视

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软件的发展,推行软件化。这一倾向正不断涌入由硬件操纵的技术世界。一方面,信息技术将进入事务部门和生产现场,使生产活动的效率和柔性得到提高,实现工业信息化。另一方面,以信息为中心的新型产业将逐步形成。

这一流向中,人的创造性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设计人员、计算机编程人员和数据专家等,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加深对信息、软件价值的认识,加快培养软件人材,已成为当务之急。

3.3技术与科学共鸣

随着技术革新的日新月异,“科学”与“技术”的界线将变得难于划清,而且日

益接近和共鸣。目前,在某些领域(如超导和生物学等),科学研究已和技术开发围绕同一课题展开,研究、开发工作浑然一体。

科学与技术接近和共鸣,将强有力地推进90年代工业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电子、生物诸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革新的支柱。

3.4军导时代走向终结

以前,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的传播方式,总是由军用转向民用,军用是第一位的。美国的计算机、集成电路、激光等技术,就是作为军用技术首先开发出来然后向民用工业扩散的。

但是,在当今民用市场上,由于技术开发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民用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都有了长足的提高。因此,最先进的技术经常首先由民用部门开发出来,从而打破了以往军用技术领导新潮的格局。预计,在90年代,民用技术在提高军事技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民用技术转向为军事技术服务将成为新的发展结语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一个世界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因此。我们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思维、全新的理念。严峻、近似残酷的国际竞争现实一再提醒我们,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缺乏剖新,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落后和乏力,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发展经济和国际竞争中占居主动。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创立和发展科学技术研究事业而奋斗努力。我们坚信,2l世纪的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必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通信技术趋势 篇5

(1) 辅助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建设, 应用现代测绘工程技术, 能够便于施工单位准确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包括地面信息, 按照测试信息, 开展市政分析, 掌握地理情况, 强化对土地管理。以市政土地管理部门来说, 掌握市内土地情况实际情况, 对其制定完善的管理政策, 有着积极的作用。

(2) 辅助地理信息建设。地理信息建设中, 现代测绘工程技术的应用, 能够为相关人员, 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 便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需求,信息,物流

随着高频度、小批量配送的专业物流需求增多, 大型物流企业的集约化、协同化和全球化发展, 传统物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现代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以满足新的物流需求提供了可能, 也为现代物流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手段, 通过广泛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

造成这种情况, 即某个资质高、技术好、重视工程质量的投标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但其报价超过招标控制价, 该投标人最终放弃竞标。而资质低的投标人可能隐藏自己的信息来低价抢标, 这就可能使得招标人进行逆向选择, 使得劣质投标人驱逐优质投标人。一旦劣质投标人中标, 它相对于业主有信息优势, 规范中的4.2.1条只是规定“招标控制价超过批准的概算时, 招标人应将其报原概算审批部门审核”, 而并没有要求所有的招标控制价在公布之前都必须报概算审批部门审核, 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审核。根据“08规范”的4.2.2条规定, “招标控制价应由具备能力的招标人, 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人编制。”这就可能出现一个问题:招标人不管是自己编制招标控制价, 或者其委托工程造价咨询人编制时, 都有可能为了降低投资而故意压低报价。虽然“08规范”第4.2.9条规定“投标人经复核认为招标人公布的招标控制价未按照本规范的规定进行编制的, 应在开标前5天向招投标监督机构或 (和)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投诉”, 却没有做出对确实未按规定编制招标控制价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或进行处罚的规定。这会使得业主有意或无意地压低

□文/王晓霞孟令全

掌握物流过程的动态信息、调动各地物流网点、构筑一体化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提供优质物流和保障服务, 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物流需求的变化推动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 物流需求也更多样化和个性化, 对物流的服务要

招标控制价的行为更加有恃无恐。就算认为招标控制价未按规范编制, 多数投标人的选择不是投诉而是放弃竞标。如果由于招标人压低招标控制价使得参与的投标人少于3家, 就会导致流标, 业主不得不修改招标控制价, 进行第二次招标, 这又将影响招标的效率。或者某些投标人没有意识到招标控制价过低, 或者是即便意识到了, 但是为了中标还是故意迎合招标控制价, 不顾成本地降低报价, 期望先中标再说。签订合同之后, 再想出各种办法, 甚至降低工程质量来弥补利润的损失, 或者干脆停工, 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这对建筑市场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公布招标控制价为“围标”和“串标”创造了条件。公布了招标控制价, 投标人就有了报价的目标, 如果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 约定一家中标单位或者采用轮流坐庄的形式, 就能使中标单位达到较高的预期利润。在以往有标底招标时, 往往对预算报价进行一定幅度的下调, 而招标控制价是不准上浮和下调的, 所以招标控制价很可能高于以往的标底。在以往有标底招标的过程中, 投标人串标的结果是使得内定的中标人以与标底最接近的报价中标。在公布招标控制价的招标过程中, 即便是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 由于投标报价求也将更加专业, 需求变化将推动物流企业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信息技术。物流需求将更强调即时性。顾客需要随时了解商品情况、地理位置、运输状态等即时信息, 制造商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 大型的零售商每天进库和出售的商品繁多, 需要高效清点、无缝对接, 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利用诸如条码、射频技术、计算机、网络等多种信息与通信技术来实

的权重一般都占到60%左右, 投标报价仍然是决定中标与否的关键,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报价法评标时更是如此。这样, 在公布招标控制价情况下的围标串标会导致中标人以接近招标控制价的报价中标, 对招标人造成的损失比在有标底招标时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综上, 招标控制价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是避免上述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招标控制的编制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对影响造价的各种因素的了解。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招标控制价的监督和审核, 出台更加健全的建筑法规, 培育更加发达规范的建筑市场, 才能使招标控制价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尹贻林, 周金娥.新清单计价规范招标控制价的有关问题分析[J].技术经济,

[2]苏金霞, 刘志杰.刍议工程招标中拦标价的设立[J].价值工程, 2008.3.

[3]陈明松, 罗姝婧.对清单项目招标中公开“拦标价“做法的质疑[J].价值工程,

现, 信息化是唯一选择, 也是运作的关键。企业物流自给的模式将改观, 第三方综合物流需求将增大。目前, 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市场规模的70%~80%左右;工业企业中, 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 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有18%, 这种自办物流方式, 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 而且设施落后, 达不到客户需求的特定要求, 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 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专业化需求, 更多的企业将改变自办物流的模式, 将物流委托给更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要满足这些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必须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解决供给问题, 为企业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RFID产品将在物流业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RFID技术不断成熟、应用成本 (单品价格、实施费用等) 逐步降低以及在国内物流企业应用案例的增多, RFID技术对物流企业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价值将日益凸显, 利用RFID技术实现货物供应链实时监控, 保证库存高可见性, 使得企业不需要在业务起步时就拥有强大的条形码系统。凭借RFID无光电应用特性, 支持更多的自动读取, 在缩减制造及分拨方面人员成本的同时保证高准确性。RFID提供对供应链资产的实时监控并通过电子标签操作人员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 这将为改进决策、加快处理问题的速度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 RFID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 加之RFID无论在可靠性、避免污染、可见性、读取速度和空间方向性上都比现在的条形码具有优势, RFID在未来将成为物流企业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之一。

三、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物流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不断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质量, 信息技术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物流的重要手段。国际大型物流企业陆续抢滩中国市场, 将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尤其是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迫使企业不得不加快信息化步伐, 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区域内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 必将脱颖而出一批有实力、有前途的企业来, 竞争使得它们获得优势, 积累了资本, 扩充了实力, 具备进一步深入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条件。

四、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环境更宽松、条件更成熟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各级政府也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和推广, 鼓励物流技术的创新发展。例如, 国家和各省都积极推动建立公共软件开发和行业性软件测试平台, 促进行业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与推广, 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等科研机构实施科技攻关, 推动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建设, 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技术标准, 促进标准建设。国家还专门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下设物流作业、托盘、第三方物流服务和物流管理分技术委员会, 以促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大力推动物流园区间的信息化整合, 列出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以及电子商务建设, 推动省区市公路货运配载系统的应用, 逐步向物流信息平台过渡。国家各项“金”字工程建设不断深入, 将为物流信息化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提供更坚实的信息化基础条件, 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更紧密地结合物流企业管控模式

物流企业管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差异客观上决定了没有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标准化应用模块, 简单机械地照搬其他企业信息应用系统注定了信息化的失败, 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将更紧密地结合企业管控模式, 更加关注企业个性化的技术需求, 技术应用紧紧围绕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展开。信息系统的开发将更加强调物流企业技术应用需求的实现, 物流企业和信息技术提供方共同全程参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改变前期侧重软硬件建设, 以技术为先导的应用模式, “量体裁衣”式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将被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所采用, 真正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支撑物流企业的业务运营。

六、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建设将拓展客户服务领域

现阶段, 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客户服务”, 而服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客户服务要求逐步细化的今天, 拓展客户服务领域, 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将是各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 客户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 以跟踪了解货物实时的物流状态。因此, 必须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物流系统架构, 对客户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换接口, 为客户提供网上查询服务以及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客户可以通过物流系统, 获得从货物起运开始的准确货物到达时间、到达位置等信息。实现与客户系统间的信息集成 (如物流企业的WMS系统与生产企业的SCM系统, 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与分销企业的DRP系统等) , 通过系统间的信息及时传递, 加强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紧密性, 以完善、及时的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七、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加速发展, 物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物流企业实力不断提高, 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必然不断提高, 信息化投入不断加大, 信息技术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得到物流业的应用和推广, 也将极大提高物流的效率, 提升服务质量, 降低物流成本, 助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牟春燕.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物流, 2006.6.

[2]袁丽英, 张洪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息技术[J].商场现代化, 2008.4.

[3]张教赟.浅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综合管理, 2009.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篇7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 发展 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类型逐渐增多,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类技术在生产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直接影响着很多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智能电网的角度分析,将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在其运行过程,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转,提升电能输送的质量和效率。相关企业和部门应加大对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视程度,结合用电客户实际需求,构建新型电网,进一步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一)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将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在智能电网中,能够有效优化电力系统中资源配置,尽可能的提升电能资源的利用率。我国地域面积广阔,输送电能的环境较为复杂,而如果使用电力电子技术,将可以很好地保障电能资源输送到更大范围,进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生产电能过程中能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二)维护设备稳定运行

电能是支持人们日常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如果电力系统或输电线路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整个电力输送过程,更会给企业或个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借助电力电子技术,保障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维护设备的稳定运转。

(三)提升电能质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对电能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满足工业等领域等电能的需求,应不断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将其与智能电网有机统一,动态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及时预警电力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提升电能输送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用电需求。

二.促进电力电子技术有效应用的途径

随着电网运行的日趋复杂化,极大程度上拓宽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大对该类技术的研究力度,结合智能电网实际规模、用户总量等方面的内容,创新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保障电力输送、监测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采用高压频电子技术

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可采用高压变频技术,通过合理配置电网中物质资源,从而节约生产电能成本。对于某些用电消耗量大的企业而言,该类技术还具备节能减排的优点,能够帮助企业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环境物质的排放,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需要注意的是,高压频电子技术须与其他类型的电力电子技术同时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二)应用智能电网开关技术

智能电网的开关技术是指切断或者闭合电路中特定位置的电压或者电流,将其应用在智能电网中,能够很好地避免电力系统出现漏电问题,且保护电路中的过流,保障输电过程的稳定、优质运行]。此外,当电力系统发生重大故障时,如果在系统中应用了智能开关,可防止电气设备、仪表仪器等受到严重的损耗,降低线路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开关等设备也逐渐呈现出高性能、低消耗的趋势,其中,较为典型的技术有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把这一类技术科学应用于智能电网中,能更好地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三)实施柔性型交流电网输电技术

柔性型交流电网输电技术(FACTS)以控制技术、微电子和微处理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可大规模的将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接入智能电网,从而灵活控制电力系统中功率、电压、相位角和阻抗等。FACTS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优点,一是快速地控制线路中交流输电,保障输电过程的稳定性;二是降低输电过程的电能损耗。当前,我国智能电网主要以特高压类型的输变电为主,且逐渐引入分布能源隔离技术、开发新能源,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对FACTS的需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将控制技术与FACTS类型的电力电子技术的有机统一,更好地实现对输电系统的参数连续调节,达到输送优质电能的目的。

三.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注意事项分析

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中,不仅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安装过程的安全性,当智能电网投入使用后,其更可以动态监测输电过程,科学降低电力人员劳动强度,减少电力系统中出现故障的次数。根据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的计划,2016年到2020年,将会是我国智能电网引领提升阶段,电网的装备和技术都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加大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扩大该类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在智能电网中,可有效规避电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加了用电客户电能资源需求的复杂性,相应地提高了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要求,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推行面临着极大挑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应结合智能电网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电力电子技术运行特征、科学选择智能电网开关技术等,创新电力电子设备安装方式,优化智能电网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冷海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1:156-157.

[2]张子午.试论现代電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J].科技传播,2011,13:169+177.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篇8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的民主化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 启发性 巩固性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教学的程序备课上课 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表达清晰 气氛热烈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 布置课外作业等

班主任地位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的管理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教师职业角色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 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学制

非指导性教学法

学生主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

教育全国化

学校文化

法律责任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发现学习

学校事故

教育评价

学校咨询与辅导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要求)不断跟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广义的教育:(目的)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结构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此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3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3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3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34、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5、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3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7、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3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39、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40、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41、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

42、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4、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45、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6、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4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48、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49、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50、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51、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5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5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56、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7、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59、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6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6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6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6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64、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65、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66、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

67、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68、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69、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70、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71、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72、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3、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74、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75、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76、学校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77、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78、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7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80、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81、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82、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83、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84、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85、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

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86、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87、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88、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89、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上一篇:公共部分知识下一篇:过秦论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