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作文700字 照片的记忆(精选13篇)
第一张照片上是一个小女孩,满脸面粉,衣服上、头发上也白花花的。她鼓着小嘴,皱着眉头,马上就要哭了!这个既可爱又可笑的小女孩是我。听妈妈说,当时,我才三岁。
那年三十的晚上,叔叔婶婶们都到我家来吃团圆饭。他们一个个打扮得十分好看,叔叔们西服领带,两位婶婶皮肤白白的,再略施脂粉,好看极了。我见他们都打扮得那么漂亮,决定打扮打扮自己。拿什么打扮呢?
我在房间里巡视了一圈,发现墙角有一袋面粉,心里想:面粉也是白的,擦在脸上一定很好看。于是,我走过去,用小手抓起一大把面粉开始往脸上涂。一把不够,再抓一把,直到把自己的头发上、脸上、自上全抹上面粉,恨不得把自己的头都伸进面袋里。不一会儿,我就成了一个“小雪人”了。可我仍不肯罢休,继续专心致志地擦面粉。
这时,细心的妈妈发现我不见了,叫起来:“宝贝,宝贝!”我听见有人叫我,急忙回过头来答应。大家见我这副可笑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而我却被吓哭了。叔叔见我这副样子,不失时机按动了快门,拍下了这样一个满头、满脸、满身都是面粉的我。直到现在,大家一看到这张照片,仍会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张照片上的我九岁。那天是春节前夕,我们少年宫合唱团一起去剧院参加“迎新春交响乐合唱团音乐会”。我们全体团员在指挥老师的手势变换下,声音时高时低,悠扬婉转,十分美妙。
我还记得,那天为我们担任领唱的是著名歌唱家冯老师。这张照片是演出结束后,我和冯老师的合影。那天,我可高兴啦!真希望长大以后,也能像冯老师那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
呵!还有这张是我十一岁照的。我身边的小女孩是我的“手拉手”小伙伴。只要一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愉快时光。我们曾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唱歌,一起游戏。你看,我们靠在一起,脸上都带着幸福的微笑。
目前学界对照片档案的重视度不够高, 档案馆 (室) 对照片档案编研的认识不够深入, 档案学者们对照片档案能够发挥集体记忆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 这就促成了照片档案“尘封”于档案馆之中, 难以开发利用, 珍贵的历史画面难以与社会大众见面, 无法发挥其固有的价值。作为档案专业人员, 应该敏锐洞察照片档案对于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作用, 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深度挖掘隐含在照片中的信息内容, 为发挥照片档案建集体记忆功能添砖加瓦。
一、做好照片档案的征集工作
档案馆的征集工作一方面包括对各机关、团体组织上交归档的照片档案材料, 另一方面要主动收集征用散存在社会和民间的珍贵照片档案。散存于民间的个人收藏的信息价值极高的单张或组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 保留在私人手中, 知其珍贵, 却无法发挥其价值, 知其重要, 却因为条件限制不能完好保存。要保护和挖掘存在于民间的能够为建构社会集体记忆的照片, 档案馆应发动全民参与, 主动进行走访和收集的同时, 可以加大宣传, 激励社会大众捐赠私人珍藏的影像照片, 入馆进行集中保管, 统一鉴定, 再针对不同类型的照片归类, 将能够反映集体记忆的照片制作成集, 按不同的主题将构成人类集体记忆的照片集合在一起。大量征集照片档案是构建集体记忆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照片档案只有质和量都达到一定标准, 才能充分地将那些唤起人们记忆的瞬间和片段呈现在人们面前, 观看的人再通过联想和回忆来对照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 引起共鸣之后形成集体记忆。
二、重视照片档案信息的挖掘工作
照片档案作为记忆的证据是一种自我陈述, 而当它们具备了档案的属性之后, 观看者的主观意识很可能会影响照片内容的真实体现, 档案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揭开影像所反映的显性和隐性信息, 将照片置身于产生的时代和生活环境下, 深挖照片档案所体现的内容, 并作出相应的文字描述和说明, 通过查阅大量的照片档案进行考证, 将能体现某段集体记忆的照片按主题编辑组合, 可以以单张照片为单位进行信息描述, 也可以按组合照片进行总体信息描述, 图文并茂地向社会大众或利用者呈现一段照片档案信息说明确, 充分发挥照片档案的集体记忆功能。
三、加强照片档案的编研工作
目前照片档案在档案馆中存在着“重编轻研”的问题, 编研工作缺乏研究和探索的精神, 不能较好地利用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深入发现隐藏在照片当中的重要信息, 忽视了照片档案的集体记忆功能。笔者提倡的照片档案编研是立足于为构建集体记忆而言, 不是简单地将收集来的照片整理归档, 而是建立起照片之间的联系, 与社会发展历史、某一区域或某一时期内反映的社会实践状况串连起来, 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形成一段可以让人窥探的视觉情境, 从而形成集体认同, 构成能被普遍认知的集体记忆。例如一位名为张大力的艺术家, 花费6年时间整理出一系列建国前后的历史照片, 并与国内公开出版的相应照片作对比, 最后将其成果以“第二历史”命名并展出, 为我们提供了解展出照片历史真相的机会, 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因此, 我们应从分利用馆藏照片档案资源, 以新颖的方式积极开展照片档案编研工作, 主动为社会提供构建集体记忆的编研成果, 以多元化的方式向社会提供编研成果。
四、推进照片档案信息的传播工作
具有记忆功能的照片档案经过精心的信息挖掘和编研后, 需要依靠相应的途径和方式才能实现利用价值。档案工作者应该主动搭建一个档案记忆信息与记忆承受者的桥梁, 将信息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 为构建集体记忆创造一个有利的平台和环境。首先, 档案工作者要具备强烈的传播意识, 以传承社会集体记忆为己任, 用专业的眼光来判断照片档案的记忆价值, 重视照片档案信息的记忆传播作用。其次, 要恰当地选择传播方式, 一方面要考虑照片档案的载体形式, 另一方面要顾及接收信息者的知识程度和心理需求, 有的放矢权衡优选出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例如对青少年, 可以以热爱家乡为主题, 选择一些较为直观的照片档案做一次图片展览, 联合该地方或本社区的教育机构, 配备专门的讲解员, 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对年纪长者, 可以通过讲座式的方法, 与中老年活动中心协同创办一些以“追忆往事, 怀旧社会”为主题的专题照片讲座, 通过看照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馆藏照片档案传播;还可以运用当今发达的信息科学技术, 将数码照片, 或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照片通过网络汇编, 在互联网上共享, 配上相应的文字解说, 利用网络这个超越时空限制的平台, 使照片档案的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最多的人。有选择、有重点地利用多种传播方式, 为构建社会集体记忆搭建一个用照片来透视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潘连根.论档案的记忆属性——基于社会记忆理论的分析研究[J].浙江档案, 2011.8
[2] .李兴军.集体记忆研究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09.4
这张记录着勇敢与自信的照片把时光拉回到几年前。那一年我刚接一个大班,第一天,我正要带孩子们游戏,就听到一阵怯怯的哭泣声。原来是牛牛,我赶紧跑过去关切地询问原因,而他只是胆怯地看了我一眼,便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旁边的斌斌大声地告诉我:牛牛想妈妈了,不用理他,一会儿就会好。一个大班的男孩子怎么还会想妈妈呢?我还想询问他,可他的头埋得更低了。我知道在这样的场合,他是不会愿意交流的。于是,我拍拍他的背,说:“幼儿园里老师就是妈妈,我愿意帮助你解决任何难题。”这句话似乎感染了牛牛,他渐渐停止了哭泣。本以为牛牛会逐渐地摆脱胆怯,乐于参加活动。可一段时间后,他还是会常常拒绝参加一些活动,哪怕是走平衡木、滑滑梯等平常的游戏。
为此,我翻阅了有关书籍,了解到:孩子胆小常常与其个性孤僻、自卑有关,与其长期压抑或恐惧的生活体验有关。而恰如其分的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改变孩子消极心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往,我总是鼓励牛牛大胆地去做与别人同样的事情,而没从牛牛的能力出发,对他提出适宜的要求。因此,牛牛体验到的是加倍的紧张和畏惧,无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又到了体育锻炼时间,其他孩子都在努力尝试跳过由三四只轮胎叠起的高度,而牛牛依然是远远地躲在角落里。这一次我没有要求牛牛去跳与大家同样的高度,而是先引导他在地面上跳,可能是因为降低了难度,牛牛一贯紧张的表情终于放松了,动作也逐渐地协调起来。于是,我鼓励他选择自己认为敢跳的高度进行练习:“牛牛,你跳跃的姿势真漂亮。多像一只小青蛙!只眺一只轮胎高度,试试好吗?”牛牛有了先前的成功体验,终于肯接受“挑战”了,他小心翼翼地走近轮胎,站了许久,终于准备起跳了。就在他纵身一跳的刹那间,我悄悄地俯下身体,快速将相机贴近地面,按下快门,一个纵身而跃的“勇敢瞬间”被定格下来了。
观赏照片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我将牛牛的照片与其他孩子的照片放在一起供孩子们观赏,大家惊叹跳跃姿态最优美的人竟然是牛牛。全班幼儿都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牛牛,你真棒!”此时,牛牛有点不好意思,脸上却挂着自豪的微笑。我将这张记录着“勇敢瞬间”的照片作为成长礼物送给了牛牛。
我无意间翻到了一张小时候“六一”儿童节的“照片”,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容。
记得那时我上小班时,由于年纪小,刚上幼儿园,不少小孩子都哭闹得很厉害。即使在上课时,班上也没一刻安静过。但我从上学第一天起就不要父母送了,也从来不哭。老师为此常常表扬我,我也就喜欢上学了。
那一天,和往常一样,班里总是“哇、哇”“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吵闹声一片。但小孩终究是小孩,给些东西诱惑就会停止哭闹了。这不,老师开始实施“停哭”计划了:“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大家别哭了,老师来教你们折相机照相好不好啊?”
一听折相机、照相,我们的`兴致就来了:“好,好,!”那些刚刚才正哭的小朋友也抹干眼泪破涕为笑,都大声说:“……好,……好!”
“好,看好老师手上的纸,”老师举起手说道,“先把正方形的按角对折,变成两个三角形,再对折,变成更小的三角形,打开来……”我们个个都把眼睛瞪得和乒乓球一样大,认真地看,跟着老师一起折。“小朋友们折好了没有?”老师问道。“折好了!”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那好,看老师是怎么玩的呀!”说着,老师把“相机”两个尖尖的角扣在一起,放在眼前,用手把其余两个角向后一拉,只听“咔嚓”一声,“相”照好了。老师打开“相机”,从里面拿出一张“相片”,“小朋友们这时谁啊?”
我们一拥而上,看老师手中的“相片”。“我”,“是我”。“不,是我”,“多像我呀,还有两个小辫子呢”……
“同学们,大家安静下来,坐回自己的位置,自己学着老师一样来照相。”同学们马上各自摆弄起来。过了一个小时,同学们就开始互相拍照,我要我的朋友也帮我拍了一张,这一张照片虽然不值钱,但这时我和朋友之间彼此努力的成果。
我和她是好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儿。有一次,我去她家,到了中午,我们都饿了,可家里没大人,怎么办呢?我们打开冰箱一看,没有什么现成的食物,只有一些黄油、鸡蛋和做蛋糕剩余的材料。于是,我想到了自己动手做曲奇饼干。说做就做,我立刻拿出了材料,准备好工具,我俩开始了生平第一次下厨。
网上说要先把黄油和鸡蛋搅拌并融化,可是我将它俩随意地甩进碗里便放进了微波炉中,然后便开始准备面粉,把鸡蛋和黄油正在高温中受着煎熬的事忘光了!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它们已经化成汤了!
哦,这可完了。不过,我们并没有放弃。就这样,黄油鸡蛋汤和过多香草可可粉混作一团的惨不忍睹的面团,在我们两个与做饭无缘的笨蛋手中可悲地诞生了!我们就这样将就地把它揉平,扣上模具,放进烤箱。这次我们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不一会儿就拿了出来,可是根本没熟。没办法,又烤了一次。
五分钟,十分钟,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出饼干,顾不得烫,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结果被烫了个半死,什么味也没尝出来。心急吃不了凉曲奇,我们又乖乖地等了几分钟才开始品尝。不知是不是自己做的缘故,那曲奇饼干越吃越香。在吃的过程中,我们都注意到了对方的吃相,于是拿起手机互相打闹着拍起照片来。就这样,边吃边照,我们两个实在不怎么好看的吃相被永远的保存了下来。
那是在幼儿园时举行的.“六一”晚会。幼儿园园长要求我们准备一个前奏的节目。老师安排我当总指挥。具体地说就是打木鱼统一所有乐器的节拍。第一次排练,我顺从同学们的节拍,配合得非常成功。可第二天的排练,我就想:我是总指挥,同学们演奏出的所有节拍都要跟我走,我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于是,在排练时,我一会儿很快,一会儿又很慢,同学们都跟不上我的节拍。这时,大家就对我说,让我的节拍稳定一点,尽量和他们的节拍差不多。我听了很恼火,说:“我是总指挥,你们都得听我的。”可接下来,他们都要闹罢工,这可气坏了我。我跑到老师的办公室,生气地向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听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同学们闹罢工是因为你不能顺从,听取他们的意见。”“可我是总指挥呀!”“你是总指挥,但你要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听取他们正确的意见,他们才会听从你的指挥。”我听了老师的话,这才觉得自己刚才真的做错了。于是我回到教室,向同学们承认了错误。他们这才愿意接着排练。可这次他们各自演奏各自的节拍,一点也不听我的指挥,我急得哭了,正巧老师走过这儿,她看到了这番情景,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吴樱子刚才做的的确不对,但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你们应该原谅她。你们要团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演奏出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听了,都点了点头。
此后,大家的节拍都很一致。终于到了演出的时候,同学们用团结的力量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最后还被园长评了个“最佳团结奖”。
1996年底,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丛书一经面世,即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曾经创下每辑发行30余万册的销售业绩,引发了风靡全国的“老照片文化热”。《老照片》的成功出版,开启了中国出版业的“读图时代”,是一套改变了中国人阅读的书籍并相继被业内权威媒体评选为:新中国出版业五十件大事、1978年~1998年二十年难忘的书、改革开放30年原创畅销书、 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共和国60年60本书。
著名艺术家、作家陈丹青曾说,《老照片》“已成为全体国民的私人照相簿,人人都会在其中找到既属于亲属、又属于国家的记忆。这是一份持续遗失而遭贬值的记忆,《老照片》使之不断扩展、传递,默默增值,有如找回了家族的遗物。它因此超越了摄影,如它征集的文字,超越文章,是人在目睹照片之际的喃喃自语,是当一切皆尽消陨,濒于失忆,于是有迟到的告白。”
《几人相忆在江楼》
作者:陈星 朱晓江 编著
事情发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这天,上海火车站人头攒动,人们都带着自己的家什,匆匆离开这个战火纷纷的地方,有的挽着年迈的老人,有的抱着年幼的孩子,还有的则是大包小包,焦急地等待着火车的到来……
突然,天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一架架直升飞机布满了火车站的上空。这是,不只是谁喊了一声:“鬼子来了,鬼子来了!大家快逃啊!”顿时,车站里的人们像一锅粥似的,想出,出不来,想进,又进不去……
正当人们如惊弓之鸟般的想向外逃时,天上的炮弹就像雨点似的向下落。“轰――”的一声,一颗炮弹重重地落在了一旁的候车厅。倾刻之间,候车厅里闪出一道金色的光,接着,传来一声似天崩地裂的巨响。
忽然,一对夫妻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只见他们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二、三岁的小男孩,他们奔跑着,叫喊着……
就在这时,一颗巨雷从天而降。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它不偏不歪,正好砸在了那位母亲的身上,只见她使出最后的力气,把孩子交给的他的爸爸:“照……照顾……照顾好咱们……咱们的孩子……”话还没说完,她,也就是孩子的母亲,就走了……
那孩子的爸爸一把抱起孩子,奋力向安全地带飞奔。可是,这偏偏是一个不幸的家庭,忽然,几枚炮弹从天空中飞泻下来,他们想躲,可往哪躲?!他们想逃,可往哪逃?!就在这时,爸爸赶紧把孩子放进了一旁月台的缝隙里。“轰”的一声后,孩子保住了,可是,他的爸爸却永远的不见了……
我们一向对学习很厌烦,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四眼妹,四眼哥满怀仇视,用自己的话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又怎样,似乎我们这些仁人志士都没有好下场:陶渊明仇恨世俗官僚,满怀忧郁归隐山林;韩愈一心报国,却落的惨死途中;屈原,“世人皆浊,唯我独清”然而投江自杀。
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我没他们惊人的气魄和勇气,有的只是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老师的淳淳教诲。我注定是一个失败者,没能继续追求我的理想。若干天后,拿着硕果累累的成绩单,配着标志性的事物--高度眼镜,透着喜悦的目光。眼看我心中的“日月”就被这浮华的乌云所遮盖,却无能为力。
书本上看过,清朝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荼毒,虽然他们常常发疯但还健康,而我们,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哪一个不“老弱病残”体检不合格,体育测试不达标,视力下降。家长急的头痛不已,我却还要问个为什么?“生命是革命的本钱”,可现在本和利还分不清呢?
突然一天老板宣布照毕业像,照相,在忙碌的岁月里早已淡忘,接着留念,赠言等本该有的事如一栓珍珠,从尘封的记忆中拉了出来。哎!时光流逝,看看自己病怏怏的样子,心中感慨万分!
记得那时我们一家子都住在妈妈工作的地方——社坑小学,我还未满三周岁妈妈就把我送进幼儿园。由于妈妈的教学任务很忙,每次放学我只能跟着其他小朋友的家长回到社坑小学。一天,我从幼儿园回来,妈妈还没下课。我就站在校园里的“中国地图”前,大声地念着:“祖国地图。”碰巧,妈妈的同事潘老师听见了,她说:“陈茁真棒,连这几个字都认识啊!”我神气地说:“我认识的字还多着呢!”潘阿姨笑了,说:“是吗?那你先说说我们祖国的地图像什么呢?”“像雄鸡呗!”我迫不及待地说。
“雄鸡的心脏是哪儿呢?”
“北京。”
“雄鸡的尾巴是哪儿呢?”
“新疆。”
“雄鸡的头呢?”
“黑龙江。”
“雄鸡的腹部呢?”
“福建。”
“福建的对面是哪呢?”
“台湾。”
……
我们俩就这样一问一答,引来了好多老师。王校长接着问道:“那雄鸡的脚是哪儿呀?”我一字一顿地回答:“海——南——岛!”这一下,把大家都给逗乐了。当大家哈哈大笑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不对啊,祖国妈妈怎么只有一只脚呢?这样,她会摔倒的!”我可急坏了。“那怎么办呢?”老师们异口同声地问道。我郑重其事地说:“就让我来当祖国妈妈的脚吧,这样祖国妈妈就不会摔倒了。”王校长一把把我抱起来,说:“好,咱们这就去当祖国妈妈的脚。”他让我坐在祖国地图下的围墙上。这时,只听见“咔嚓”一声,何老师为我记录下这纯真的一刻。瞧,照片上我的身体刚好支撑着雄鸡的身体,我的表情是多么的认真,多么的自豪。
“哇,我们家陈茁成了祖国妈妈的脚啦!那祖国妈妈生日时,你要送他什么礼物呢?”我没有回答,而是使劲地向前跑,跑到摆满花盆的台阶前,指着一盆最红的花,说:“送她最红的花。”然后,我就呵呵地笑了。而一旁的何老师又悄悄地为我拍下了这张照片。不知为什么,老师们什么也没说,只是笑着点头。
每当我翻开影集的第一面,便看见一张引人注目的照片,照片上的我笑得多么甜美宜我一看见它,就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次春游。
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学校里要组织春游,、同学们都在忙着做准备。可我却偏偏那么倒霉,爸爸妈妈都到外地出差了,我什么东西也没有。可我又多么想和大家一起在绿草地上快乐地玩耍啊!
春游那天,我只好背着一个空书包,棍进队伍。路上,我用手紧紧地攘住书包,害怕让人发现。我不时向四周看,突然发现赵格正盯着我的书包,还冲着我笑了笑,我心中一惊,顿时,脸有点发烧。
时间像流水般的过去了。要开饭了,同学们都各自从书包里拿出很多很多东西。我看在眼里,心中难受极了。便在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躲进了茂密的小树丛中。这时,从背后传来一阵叫声:“邴丽,你到那儿去干啥?快回来!”我转过头一看,哎,又是赵格。她赶上来对我说:“你没带东西吃,这个我早就知道了。”说完,她利索地从书包里掏出了面包、饼干等食物,放进了我的书包。
“哈哈,你们在这儿。”我吓了一跳。原来是一伙同学从树丛里钻出来,他们得意地说:“你们俩那么神密,早给我们盯上了。你的事我们也都知道了。”然后,他们都围到我身边,有的拿着两个大鸡蛋,有的把自己最爱吃的.话梅全给了我,还有的将书包里的三瓶桔子汁也塞到我手中……我捧着这些东西,觉得有千斤重。我想对同学们说许多许多的话,但这时我怎么也说不出来。激动得泪水不觉地掉在了腮帮上,流到了嘴里。我感到一股热流流过全身,心中又是感激,又是快乐。我擦干眼泪,露出微笑,和大家一起高兴地说着唱着。我们班的摄影大王杨渊芳,飞快地拿起照相机,拍下了这幸福欢乐的情景。
为什么会这样?还得从去年说起。刚开始放暑假,我还没能从巨大的考试压力中走出来,整天闷在家里,有时候会坐在一处发呆。爸爸见状,跟全家人提议说:我们出去玩一玩吧,放假了待在家里多浪费时间!“全家人都同意,我也希望这能使我高兴起来,也答应去了。爸爸很是高兴。
选定了日子,我们就驾车出门了,路上的时光虽长,但终究会到达目的地的。阳光火辣辣地灼烧着地面,烫着我的头,头受不了,流下了难受的汗。“今天好像有点晒。”妈妈边说边擦着汗。因为这天气,我的心情降了一格。
旅游区里不能开车,只能走路,我看着弯曲的、一环一环的路,一开始觉得挺有趣的,走在最前面。爸爸有时会跟我开开玩笑,逗我开心。但情况又发生转变了,由于这路又长,又是上坡路,似乎“延绵无尽头”,我早已气喘吁吁,非常疲惫。我问爸爸:“还要走多久?”他说还得走一会儿,我顿时不想动了,从此开始板着脸。
终于走到风景区了,家人们在拍照,我则坐在树阴下,渴望风能降一下我的火,由于我一直闷闷不乐,爸爸居然说我了:“怎么总是这种表情,开心一点不好吗?对亲人也要一副苦瓜脸吗?”我也反驳了回去,说我根本不想来,根本不好玩,来这里没有任何意义……时间一点点流逝,妈妈决定在一棵伟岸的大树下拍一张照片。当时已经下午了,一点夕阳落在我们身上,拍照师傅不断地说:“靠近一点,笑一笑!“我没有站在爸爸旁边,是因为刚才的矛盾吗?不只,还有一点愧疚。师傅拍好了,我没有去看,我只是在想,想着我是该改变了。
在我的书架上有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我最喜欢。你看,这张照片是我和妈妈在柳树下照的,我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喝着葡萄汁,妈妈就坐在旁边望着前方。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想起那天……
二年级放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到季华公园放风筝。那一天,天空万里无云,凉风习习。我们清早来到季华,“哗”,公园里的人真多呀!有男女老少,有的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起舞来,有的在跑步、还有的在打拳,他们玩得多高兴呀!放风筝的人也不少,天空中飘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这时弟弟嚷着说:“我要放风筝,我要放风筝……”一下子从爸爸手中抢过风筝,我帮弟弟拿风筝,弟弟喊:“一,二,三……”我就放手了。风筝升上了天空,可是弟弟一停下来风筝就从空中降下了,我和弟都垂头丧气的。爸爸看见了急忙跑过说:“放风筝先分清风向,要逆风而上,放风筝时一边跑一边放线这样才能升上高空。”我听了爸爸的话很有道理,弟弟觉得没趣就走去找妈妈了。爸爸鼓励我试一试放风筝,于是爸爸帮我拿着风筝,我喊:“一,二,三……” 爸爸就放手了,风筝慢慢升上了天空,我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越升越高。这时我停了下来,爸爸远远竖起了大拇指,弟弟看见了连蹦带跳跑过来说:“姐姐,风筝飞上天了……” 弟弟拉我坐在草地上,我们望着风筝在空中飞翔,风筝忽左忽右的好像对我们微笑。弟弟嚷着要拉线,我只好递给他,正好去看一看妈妈她们在干什么。于是一蹦一跳地向妈妈跑去,妈妈看见远远向我招手说:“雯雯,快过来,这里风景真不错,我们来照个相。”我才留意到公园四周长一排排的柳树,一阵阵微风吹来挂着无数条柳枝轻轻地抚摸着嫩绿的草地,这风景真美!妈妈递给我一条手帕让我擦一擦汗,顺手递给我一盒葡萄汁,这时我才知道渴了,深深吸了一口,正在这时,爸爸一按快门把这一张照片拍了下来。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想起那天放风筝的事,这是我生活中一个美好的回忆。
【照片作文700字 照片的记忆】推荐阅读:
照片里的温暖作文700字09-23
照片的作文600字_照片的初一作文02-28
有趣的照片作文450字07-25
老照片:童年的记忆11-25
旧照片的故事作文550字09-11
旧照片的回忆小学作文450字07-03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900字07-11
照片上的回忆作文400字07-17
一张有趣的照片作文600字11-22
家乡的老照片作文600字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