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码摄影艺术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精彩。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都带上了单反,自己感觉卡片机也是很好,回来比比看人家拍的确有水平。这次培训就选择了这个数码摄影艺术。
通过学习,我对相机有了初步的了解,还知道了光的重要性。因为拍摄是对光的捕捉,没有光就没有图象,拍摄的时候要运用好光,比如光强度,光亮度,光照度。要学会艺术性的认识造型光,对物体运用侧,逆,顶,地的光。以达到艺术性的效果。还有柔和光和硬光的应用。柔和光:能使物体的颜色看起来更加鲜艳,仿佛是物体本身发出的光。柔和光作用于物体就像“包裹”物体一样。而“包裹”的力度与光源的大小、远近、角度成正比。柔和光的对立面就是“硬”光,硬光不一定很亮,但他能产生鲜明的对比感。
构图也很重要,作品中主题一定要突出,要有情趣,假如别人看我画面时都不知道看了什么东西,那这幅作品还有什么意义了。所以一定要注意体量的大小,色彩的深浅,形态的疏密。然后,须运用艺术性的审美观察与思维方法表现,知道自己在拍什么、值不值得拍、如何去拍。充分的注意艺术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学会对比,对立,平衡地观察物体,拍摄物体。对于摄影,自己很小就很喜欢,觉得相片能留住美丽的瞬间,留住我们很多美好的记忆。每次出去玩,都会拍很多照片,留给朋友看看各地的人文风情。学习完了才明白自己和摄影艺术很远,回头翻翻以前的东西,只是为了留一个回忆,乱拍一通,没技巧可言,毫无美感。最最搞笑的是就像老师提到的照片的稳定性,“垂直线歪斜使摩天大楼给人要倒塌的感觉,水平线歪斜会有不稳定的感觉”,这在以前的时候从没有注意过,学习了以后就醒悟了,原来随便玩玩的是那么差劲。也看到了很多老师和学员的作品,欣赏了教程中精美的照片了,希望以后能好好琢磨,拍出佳作。
1 艺术作为摄影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从摄影诞生的时候开始,就与艺术有着较为激烈的冲突。艺术作为摄影这一艺术理念的提出表达了摄影技术不单单是一门简单的技术,更是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存在,并且不断发展完善。在摄影技术和艺术的激烈对抗中,反驳“摄影作为艺术”这一艺术理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派别。一种派别为“据斥派”;另一种派别为“辩护派”,这两大派别持有不同的观点,争议激烈。
其中,“拒斥派”认为摄影跟艺术与生俱来的高贵性不相符,摄影是不具备艺术审美价值的,摄影只是普通庸俗的事务,无法与艺术的神圣相匹配。它以固有艺术审美理念为思想阵地,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摄影与艺术进行融合,认为摄影与艺术之间本不该存在着关联。因此,在艺术领域,没有摄影的一席之地,摄影无法作为一门艺术而存在。
面对这一理论,相关摄影工作者开始对摄影进行辩护。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性的辩论中,大多数辩论局限在摄影作为艺术层面的美学思想上,而忽略了艺术作为摄影的社会意义。在摄影与艺术的长期抗衡中,前者逐步地取得了优势与胜利,在艺术领域拥有合法的地位。在影像资料日益增多的当今时代,有部分人仍然抱有对摄影的偏见,坚持认为摄影是一门较为低级的艺术,但这一情况不会影响摄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形式存在。
摄影自身具备双重表达形式,即是对客观事物的表达,更是对摄影者自身思维与情感的表达。然而正是由于摄影的这一特质,在理解与认知“艺术作为摄影”与“摄影作为艺术”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摄影与艺术的争辩中,摄影表面上取得了胜利,但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虚假的胜利,这场胜利是建立在一定的代价之上的。
2 摄影作为艺术
根据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将“摄影作为艺术”转变成“艺术作为摄影”只是从单纯美学角度出发,向哲学社会角度进行转变。
在当今社会,影像技术高速发展,所存在的影像资料层出不穷。各种机械化所复制的视像内容极为丰富,例如:广告、电视等。视像在不断增加,与印刷文化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不同,当代的视觉文化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人民对文化的感知更多地依赖于影像资料。“摄影作为艺术”可以看作是一种思考方式,而这一思考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将摄影的产生只当作为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摄影为当代文化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使其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将“艺术作为摄影”当成思考角度是一个无法规避的文化现象。与此同时,“摄影作为艺术”也是一个同样无法忽视的角度,在当今历史发展潮流中,这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在表面上只是简单的词语位置替换,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对“艺术与摄影”和“摄影与艺术”之间进行明确地区别,同时又进行科学地辩证看待,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作为摄影”发展到“摄影作为艺术”是对摄像工具功能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单从摄影的角度出发,这一发展是不值一提的,因为摄像工具的本职工作就是摄影。而这一发展对于艺术而言,却是发生了质的飞越,而这一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艺术格局,在新的艺术格局中,摄影占据了主流的地位,而绘画却被更进一步地弱化了。
3 结语
在视觉文化的发展史中,摄影占据着重要地位,关于摄影理论的研究一直都是以“摄影作为艺术”为中心展开的。以往对摄影作为艺术这一课题的辩护是不成功的,并且以一定条件作为代价,而这一条件是屈服于原有的艺术理念。因此,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这一艺术理念的转变,是推进艺术摄影理论进行革命性改革的重要因素。该文将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文化视角去阐述“艺术作为摄影”以及“摄影作为艺术”这两个艺术理论的具体内涵,提出自身对视觉文化理念的见解。
摘要:需清楚地认识到“摄影作为艺术”与“艺术作为摄影”之间的转换并不是单纯地进行词语替换。这一看似简单的转换将引起摄影理论领域中的一次革命性改革,与此同时,也给摄影的具体实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如何真正领悟其中的内涵,掌握其精髓,是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研究的核心所在。在进行简单地词语置换之后,原本的含义不再保留,置换前后所产生的社会意义也大有不同。这就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探讨,为以后摄影与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艺术作为摄影,摄影作为艺术,研究效果
参考文献
[1]钟丽茜.摄影技术及影像生产的审美功用——本雅明电影理论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12(1):135-144.
[2]钟丽茜.本雅明论摄影技术与纪实影像的先进文化功能[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6):78-82.
[3]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码摄影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把数码摄影引入艺术院校教学是必然的趋势。对于长期以传统摄影为主的教学来说,面对如此迅猛的数码科技力量,摄影教育该何去何从?
掌握传统基础知识,加强理论思维
传统摄影技术教学内容以照相机的基本概念、银盐感光材料、传统暗房技术为主。数码摄影的出现极大的冲击了相对成熟的模式与方法的传统摄影教学秩序,传统暗房制作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少,有许多院校已经取消了传统暗房这一部分的教学实验内容,先后建起了数字暗房——电脑后期工作室。
在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上的及时调整是顺应当代教育的发展现实的。由于现在的很多摄影作品中融入了数字效果,因此对于艺术专业来说,数码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教学应该相应增加,应该调整、缩减传统摄影技术教学内容,注重数码后期方面的发展;增加数码摄影技术方面的内容。但是,传统暗房中的黑白暗房应该保留,它可以训练学生的视觉关系,锻炼学生的眼力,这对于之后的数码图形处理的运用也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传统彩色暗房可以相对缩短。
在缩减传统的摄影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同时,把重点移到数码摄影知识的学习和图像后期处理技术、色彩管理系统、各种处理软件的使用、获得高素质数码图片的途径的研究上。数码图片后期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数码照片的最终效果。目前用于数码摄影后期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Lightroom、Capture One 等,这些都是获得高素质图像所需要掌握的软件。Photoshop等数码软件也不断的更新发展,除了掌握现有的处理图片软件外,发现新的处理图片软件也将是我们数码摄影技术教学内容之一。
加强理论思维的锻炼,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只有懂得自我总结,才会有真实而具体的收获。在基础教学中,加强摄影艺术知识的教学力度,并补充相关艺术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加强摄影理论及交叉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非常重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艺术目光。一方面可让学生在千姿百态的世界中主动地去发现美、捕捉美、表现美,同时又能引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逐步形成自身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人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教师的实践不但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且教会了他们去如何欣赏美,享受美,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摄影创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拍得清楚,更要构思新颖,角度独特,运用一些与众不同的技巧来创作。更要鼓励学生运用一些新颖的手法创作。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现代摄影教育的关键可能不在技术上,而是在观念意识上。随着摄影高科技的发展,技术问题似乎变得比以往反而更容易解决,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傻瓜式的轨迹延伸。但是观念的更新似乎就不那么简单,尤其是作为一种以人为主的传递模式,教师本身的观念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观念形成。然而我们往往很少意识到这一点,从而使摄影教育的滞后性成为伤口上永远的痛。学生对基本的世界摄影史、摄影流派、摄影观念的构成知之甚少,以至于在相当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自己的创造性也失去了信心,认为摄影不过如此,从而埋没了很多可以发展的个性。可见现代摄影观念的全方位介入,让摄影专业的学生真正了解当今世界摄影的格局,把握自身所处的时空环境,激发和诱导真正具有创造力的因素发展,已经成为高等艺术院校现代摄影教育的当务之急。美院的摄影专业定位是一些先天的因素决定的。从美术学院这样一个环境和氛围决定了,这里的摄影将会有很强的,纯粹的艺术摄影范畴的特点。这里所说的艺术摄影不单是摄影界所说的照片拍得很艺术,关键是艺术家拿起相机这样一个概念。因此美院摄影专业基本定位位于艺术和商业摄影这
两块。
增加交叉学科的知识,思考新的认知角度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创作手段。当艺术类各个学科多个方面的交叉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从而促使我们思考新的认知概念,进而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与教学。
在创新方面,课程设置里,应该让摄影与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这几个专业有互动课程,学生一起上课合作。提高时装、时尚摄影与首饰、平面设计等等专业板块的教学品质。众所周知,时尚和首饰设计都需要好的影像品质,包括以摄影的语言去做平面招贴等等。这就要求用影像支持好的设计和创意、观念想法,互相影响和交叉。美院考虑更多的是设计等等相关专业与摄影的结合与互动,而不是自己独立起来,要共享资源,甚至是与国际上的交流。不刻意地去强调专业界限,而是把摄影作为一个开放地视觉形式来看待,通过在“专业性”与“多元性”之间的平衡去实现其当代性。
在创作过程中,摄影可以借鉴绘画对客观生活的典型性把握上,不能完全复制客观生活和场景。特别是在当下的数码摄影时期,实现了主观典型的思考,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的表现我们所想表达的观念。我们在也不受时空的限制,创作中画面里的所有元素都有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进行充分的创作,去表达我们所要说的创作意图。
这次看到苏州市教师网上培训中有数码摄影技术培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数码摄影技术培训。在整个培训课程学习过程中,我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学习,坚决看完并且消化每一次课程。虽然这是一次网络培训,但我倍感珍惜。通过网络学习,跟着专家引领进行实践,对摄影技术中关键要领如光圈、快门、感光度等有了较多的认识理解。另外,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也使我受益颇多。以下是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作为新手来讲,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当曝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日之功可得。
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物;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第三个办法就是用三脚架。
三、扬长还要注意避短。
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住或抓不准镜头。这方面还需要继续训练。
四、独特的拍摄角度与别致的构图。
艺术贵在创新,不但体现在意境上,同时也应体现在画面的形式美上,要使作品别开生面,耳目一新,就要通过形式美的手段,不断创造新的视觉感受。
关于构图,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就像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
通过这次摄影学习,使我更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美好的生活。我也正如热爱生活那样热爱着自己的工作。我会把摄影当作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一种爱好,甚至是一部分,用我手中的相机去留住生活中最美妙的时刻。
关于教师网上培训,我觉得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这种基于互联网络和远程教育网络进行培训形式,我认为有下面几大特点:
1.快速通畅。学员有问题,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通过qq群与指导老师和其他学员交流。
2.经济节约。网上培训只需电脑和互联网络,教师不用出门,就可以在网上和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学员进行沟通,反映情况,研究问题,节省了出差的费用和时间以及购买资料的费用等。
3.灵活多样。网络培训可以采取双方认可的任何形式的交流、研讨。可以发邮件,也可以写下来作延时交流。内容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人数可多可少;可以上班时进行,也可以下班后进行;可以在办公室、电脑室进行,也可以在家里或在网吧进行。不受人数、时间、空间、内容、方式的限制,更容易取得实效。
4.针对性强。直接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过程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5.受益面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师得到发展,有更多的教师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地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学校得到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缓解教师的压力,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可能得到大面积提高。
一、多拍精选。
我们长兴被称为花园城市,景美,人美。我从小就生活其中,总想把它拍下来,这样,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能带着相机。用相机将家乡人,家乡景记下来,光影给我留住了那一瞬间的美,留住了我曾经经历过的那一瞬温存。
这次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曹世河老师深入浅出教学,使我基本了解了摄影的历史、来源,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常识、以及在今后摄影中需要注意的小的细节。在曹世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使我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逐渐的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并让我意识到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拥有一部好的相机并非关键之处,更重要的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相机,提高自己摄影能力,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当然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也是学好摄影的要点之一。通过几天的的培训之后,让我一个从“零”开始的摄影门外汉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深深的体会到了摄影带给我的乐趣。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结合实践 学摄影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这一点我位子每天上午通过曹老师对摄影知识的一些理论讲解之后,下午便对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我们学以致用,以便加深映像,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二、多拍多看 在学习中曹老师经常讲到要多拍多看,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多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多拍”其实就指我们在训练拍摄的时候尽量不要吝啬相机的快门,在不影响主拍的同学拍摄的同时我们可以选择各个不同的角度、位置去对被摄者进行一些旁拍,抓取一些精彩的瞬间,往往效果会令你意想不到。再指的广义一点就是我们在平时要多去记录一些生活中无意间遇到的美好的画面。记得曹老师跟我们讲过一句话“摄影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精彩的画面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多看”不用多说大家也应该知道,就是我们平时尽量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多去分析、总结其作品的独特之处,从中获取一些启发。其实不光是摄影,对待我们工作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样,只有多做多总结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注重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摄影也是如此。往往一副好的摄影作品是来自于各种细节的把握。很多摄影师在见到一些好的作品时会不由自主的说一句,“有这样的实景,这样的模特我也能拍出好的作品”,但是在自己拍摄的时候通常会忽略一些小的细节,导致画面的不完美。所以我们在学习摄影阶段,也要多注重对细节的把握。比如在人像拍摄的时候,我们要多去观察被摄者的妆面是否到位,服装是否平整,整体环境是否搭调,拍摄过程中被摄者的姿态、表情等等等等,都会影响到你整个画面的完整性。总之要拍好摄影作品,我们一定要从小的细节抓起。
四、图像的后期很重要
一、理论结合实践学摄影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上午老师讲了摄影的种类,对焦的方式,摄影画面的对比,清晰图像的自动获取,各种镜头的运用,曝光控制等许多理论知识。,通过上午老师对摄影知识的一些理论讲解之后,下午便对上午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我们学以致用,以便加深映像,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二、多拍多看下午带我们去西柏坡纪念馆、水库周边等地实践学习。让我了解到光与影的合作,光圈与速度的配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同一个画面用不同的拍摄方法及角度,可以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要多拍多看,多积累经验,多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李老师告诉我们:“训练拍摄的时候尽量不要吝啬相机的快门,我们要多进行一些旁拍,抓取一些精彩的瞬间,往往效果会令你意想不到,平时要多去记录一些生活中无意间遇到的美好的画面”。摄影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精彩的画面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我们平时尽量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多去分析、总结其作品的独特之处,从中获取一些启发。其实不光是摄影,对待我们工作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样,只有多做多总结才能把事情做好。
记得数字系统正式向大众消费市场进军是1990年柯达公司发表照片光盘系统开始的。1992年正式上市后, 对摄影工作者说数字摄影的出现的确是一种福音。制作照片和印刷品的完成, 几乎都经过了数字化的作业流程。在摄影业已全面电脑化的今日, 传统银盐影像在这个效率越来越高的工作环境中反而成为一个瓶颈。
数码影像是通过数码相机 (或扫描仪) 输入储存到硬盘中进行电脑软件 (PHOTOSHOP) 按要求处理, 再由打印 (喷绘) 输出完成的。由于电脑的参与, 与传统的摄影相比, 给我们带来方便、简单、快捷的享受。数码摄影有许多优势, 大大超过了传统胶片, 其中有一点就是从头到尾都能控制图像, 人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图片上实现不同的效果, 可以任意扩大或缩小选择区域, 对影像局部进行处理;可以用色彩滤镜效果来实现独特的创作意图;可以用打印机来体现所要的色调效果;可以增加图片的质感;可以随便增减曝光;可以根据设想增加或减少影像的颗粒, 等等。数码摄影以前所未有的优势, 显示着自己的力量。
它的方便之处是用数码相机拍摄后即可看到其效果, 如不满意即可重拍, 拍到满意为止, 不必等到冲扩以后再忏悔。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的能力, 如今的数码影像比孙悟空能力更大, 什么分身术、变脸、移花接木等等只是雕虫小技, 只怕你想不到, 不怕做不到, 把原先相当复杂的摄影暗房技术变得轻而易举、随心所欲, 成为数码影像的另一个特点。数码影像中的快捷令“老记们”眉开眼笑, 他们用数码相机拍摄。然后通过电话把现场照片直接发往报社, 无需通过暗房进行冲洗。在九七香港回归仪式上数码影像可谓出尽风头。人们把电脑和相关软件的组合称:“暗房终结者”。数码影像的诞生使摄影者真正做了一回主宰图片的人。
在费用方面、在质量方面、在操作方面、在操作方面、在保存和整理方面、在共享和传输方面, 数字摄影与传统摄影的优劣确是一见高下。面对数码影像技术, 我们会拒绝如此的好事吗?毋需置疑, 数码影像不仅给摄影艺术带来无限可能, 更给摄影人带来了观念上的挑战。
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象我们在当前的建设领域中过渡的开发为造成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适得其反。我们必须新遵循摄影的艺术规律发挥其内在的潜能, 数字摄影与传统摄影只是工具上的变化的转机。不管任何科技上的变化, 摄影者专注于创作的问题是第一的。所有的影像都与“人”有关。为了让影像达到有效的传播, 或是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影像工作者应该更深入地了解影像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而在这方面的学术探讨也将横跨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及哲学的广大空间。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世界中, 很多影像工作者可能会迷失在眩目的器材及技术中。即便在比较孤寂的角落、在这样的时代中也应该要有更多的人投入影像本质与意义的思考。
在艺术门类中排行“老九”的摄影艺术在她诞生之时, 人们曾视其为“怪物”,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她最终成为一门艺术, 同时还哺育了电影、电视俩姐妹。作为摄影艺术的特性——瞬间性和纪实性在如今的数码影像中受到强有力的冲击, 有人认为瞬间、纪实是摄影艺术的命根子, 又有人认为它是摄影艺术发展的绊脚石。不论是命根子, 还是绊脚石, 艺术品的生产、发展, 必须符合社会历史审美要求, 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如今我们步入了新世纪, 摄影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多文化的时代, 摄影人必须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 在掌握摄影的同时, 也要了解计算机, 学习相关的新的科技知识。“计算机不再只是和计算有关, 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美])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 艺术各门类之间的差异在日益缩小, 共同追求一种情感, 一种观念, 所以我们必须解脱长期围绕的一个问题, 摄影人与相机的关系, 重技术、轻智慧的时代结束了, 数码影像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
如果我们能将逆光摄影的手段运用得当,对增强摄影创作的艺术效果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在逆光照明下的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只有被照明景物的明亮轮廓使这一景物区别于另一景物。逆光突出了在暗背景中的被摄体的轮廓线条,形成了亮轮廓、暗背景、暗表面的强反差画面。清晰明亮的轮廓线条突出了被摄体的外沿轮廓特征,特别是人物头发在逆光下闪烁的耀斑效果,使画面富有绚丽的色彩。
逆光在造型上具有一定的美感,不过,如果只是逆着光源方向拍摄,画面只会产生一片空白,并不会产生美感。因此,在运用逆光照明时,需要在逆光光源于镜头之间安排多层次的景物,通过景物将逆光衬托起来,逆光的造型美感才会得到充分体现。如果这些景物是具有透明、半透明性质的景物,如雾、纱、塑料薄膜、烟等,那么逆光的造型效果更能得到体现。逆光有利于将光的分解碰撞的效果表现在画面上,当光线穿过树林、竹篱,穿过雾、烟、尘埃到达画面时,它已被折射、分离,变得丰富多彩了。这些景物将光的透射、折射、衍射及光影的分布状况体现在画面上,画面就有丰富淳厚的美感。被逆光透射的被摄体在画面上显得更加明亮,色明度也会大大提高。
逆光是一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特别是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花卉、植物枝叶等,逆光为最佳光线。因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的色明度和饱合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顺光光照下平淡无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平添了透射增艳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明暗相对,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第二,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性。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雾、轻舟、飞鸟,相互衬托起来,在视觉和心灵上就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第三,能够增强视觉的冲击力。在逆光拍摄中,由于暗部比例增大,相当部分细节被阴影所掩盖,被摄体以简洁的线条或很少的受光面积突现在画面之中,这种大光比、高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具体地说,首先,它能使背景处于背光之下,曝光不足,色彩还原差,使背景得到净化,从而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其次,它能生动地勾勒出被摄体清晰的轮廓线,使主体与背景分离,突现被摄体外形起伏和线条,强化被摄体的主体感;再次,它能深入地刻画人物性格,由于整个画面受光面积小,面部与身体的大部分处于阴影之中,形成以深色为主的浓重低调画面,有助于表现人物深沉、含蓄、肃穆或忧郁的性格。同时,由于影调反差对比度较大,明暗光线布局强烈,既可使人物面部的某些缺欠借助强光加以冲淡,又可利用背光的暗影予以隐匿,以取得扬长避短之效。
第四,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特别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中介质状况的不同,使色彩构成发生了远近不同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饱和度高,背景色彩饱和度低。从而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
总之,虽然逆光拍摄有较强的艺术效果,但要拍好逆光照射下的景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它的反差大、变化多,而且主要部位大都处于阴影之中所至。因此在逆光拍摄中,一是曝光时不要被画面中大面积阴暗背景的光线所欺骗,而应以被摄主体的亮度读数为依据,其余在所不计。如拍摄朝阳或落日,则应以太阳的亮度为测光的主要依据;拍摄低调人像时,则应以人物的高光部位为测光依据。二是在逆光拍摄中,近景,特别是拍摄人像时,应选择适当的辅助光(用柔光灯或反光板等补光)。三是拍摄剪影时,应以明亮的背景亮度作为曝光依据。四是逆光拍摄花卉时,应选择较暗的背景予以反衬,以造成较强的光比反差,强化逆光光效,达到轮廓清晰、突现主体的艺术效果。五是由于镜头对着强光源,要注意眩光的干扰。应有遮挡措施(用适当的尽可能长的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纸板等在镜头前遮挡),或略向旁偏移、调整拍摄角度等办法,防止太阳或灯光直射镜头,使眩光消失后再进行拍摄。
接下来带我们去陈炉古镇、薛家寨、香山、药王山等地实践学习。让我了解到光与影的合作,光圈与速度的配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同一个画面用不同的拍摄方法及角度,可以拍摄出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要多拍多看,多积累经验,多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范老师告诉我们:“训练拍摄的时候尽量不要吝啬相机的快门,我们要多进行一些旁拍,抓取一些精彩的瞬间,往往效果会令你意想不到,平时要多去记录一些生活中无意间遇到的美好的画面”。摄影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精彩的画面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我们平时尽量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多去分析、总结其作品的独特之处,从中获取一些启发。
其实不光是摄影,对待我们工作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样,只有多做多总结才能把事情做好。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摄影也是如此。往往一副好的摄影作品是来自于各种细节的把握。在自己拍摄的时候通常会忽略一些小的细节,导致画面的不完美。所以我们在学习摄影阶段,也要多注重对细节的把握。比如在人像拍摄的时候,我们要多去观察被摄者的妆面是否到位,服装是否平整,整体环境是否搭调,拍摄过程中被摄者的姿态、表情等等等等,都会影响到你整个画面的完整性。总之要拍好摄影作品,我们一定要从小的细节抓起,谨慎构图,合理布光,力求使画面达到完美状态,使事物永远停留在最美的一瞬间。
北京80中学谷桂杰
本学期有幸参加了朝阳教育分院杨军老师的DV拍摄班,仅仅是抱着好玩的心态,结果却收获颇丰,使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得到了放松,培养了高雅的生活情趣,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快乐。从课堂内到大自然,从蕴涵北京深厚文化韵味的胡同到秋天的香山,从充满现代气息的北京城市街景到2007年的最后一场雪,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手拿DV亲自拍下大自然中最精彩、最美好的时刻,并制作成还不够专业的作品。回顾一学期的学习,感触颇多,有过瞬时的流逝的遗憾,有过拍摄背后的感动,有在拍摄后的失落,也有过作品交流的欣慰。
杨老师的讲课风格十分独到,在讲活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为每一位学员提供了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而在杨老师为大家搭建的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充分的发挥着才智、创造力、想象力。每位老师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认真采集资料,一丝不苟的进行后期制作。尽管作品不够专业,制作上存在很多不足,但通过杨老师的专业指导,不厌其烦的为一个画面进行深加工,直到双方满意为止。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每位学员都能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有的老师的作品甚至达到专业水准。
艺术摄影走到今天,其优势就在于可以借助于数码软件的后期处理功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图片的再造。这是我们的摄影前辈所无法想象的技术进步。可以说,离开了后期创意,离开对原始影像的改变,就不会有艺术摄影的未来。感谢大众摄影月赛没有把PS后期作为参赛的避忌,更感慨近年来的摄影界对艺术类摄影作品有了越来越包容的气度。我认为,这是社会科技和文明进步的时势使然。这一发展走势,最终将彻底改变艺术摄影本身的创作和存在形式。
(2010年网络天地由卡尔·蔡司提供支持)
『2010年《大众摄影》“蔡司”网络天地十佳摄影师(排名不分先后)』
奔/广东/许育彪 摄
草原之骏/上海/唐民皓 摄
花/北京/林慕洁 摄
背着乳儿谋生活/江苏/毛树林 摄
食市/广东/罗品禧 摄
微风过处/江苏/杨芝文 摄
蒙古人/吉林/邱会宁 摄
四季如春/浙江/项新平 摄
台风来临/浙江/张晓武 摄
电视摄影的艺术
1. 增强画面层次感
进行摄影时, 要突破电视画面的平面性特点, 营造出一种立体感的画面。摄影中的层次感, 一般牵涉到3个问题:1、要注意处理好画面里的前、中、远景, 层次感才会更好;2、曝光准确的片子, 高光部分、阴暗部分细节都能完好地保留, 层次自然会丰富细腻;3、顺光较容易使画面显得平板, 而侧光、逆光的层次相对来说就丰富些。摄像工作者必须注意安排摄影画面的纵深感, 强化画面的立体感, 使观众在看画面时能感到其连贯真实。
2.取景范围及拍摄角度的选择
在取景的过程中, 摄像工作者要清楚所拍摄镜头的目的和希望传达的内容。角度是摄像师传达意识的有效手段。摄像时一般是选择平视拍摄较为普遍, 即从自己的正常视线进行拍摄。需要特殊视角, 有时有特殊的效果。俯拍能够摄取范围比较宽广, 画面上包括的事物也多, 展示场景大;而仰视能体现眼前实物的高大雄伟, 而后景就相对缩小很多。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场合、光比以及光线等来取景。
3.时间特性的创新
电视画面不仅呈现出空间形态, 也可以呈现出时间形态。它可以对时间进行扩展或者压缩, 不仅能再现时间, 而且往往有创造时间的功能。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将电影的时间分为三个涵义:“首先是放映时间 (影片延续时间) , 其次是剧情的展示时间 (影片故事的叙述时间) , 和观看时间 (观众本能地产生的印象的延续时间) 。”电视画面通过记录时间, 表现时间, 打破时间的限制, 改变时间的进程, 创造出一种新的时空, 让观众们在欣赏电视画面中作一次直观的时间旅行。
4.同期声的采录, 拍出现场感。
同期声是及其重要的和极富表现力的摄影作品创作手段之一。电视摄影要发挥声画同期的作用和效果, 丰富画面的内容, 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同期声是电视拍摄过程中所记录的人物语言、现场声响、环境背景声等。其特点是真实、客观, 来不得半点模仿。声音在生活中的形象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采用同期声的数量、内容也要根据实际, 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电视画面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但声音的地位也绝对不能忽视, 它是电视摄像中需要认真处理的工作环节。
电视摄影的技术
1.镜头要稳、重视移镜头
固定镜头的拍摄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拍摄时要稳定, 不能晃动, 需要一个正确的姿势。如若固定镜头还没有拍好, 就一味追求运动镜头, 给人一种走路还不稳就要学跑的感觉。如果画面不稳定, 就会影响画面内容表达, 破坏观众欣赏情绪。摄像工作者手要稳, 切换要合逻辑, 推拉一次到位, 摇时速度平稳, 不滥用镜头动作。跟拍的要领是注意焦点和操作设备的灵活稳定。只有运动中揭示和美化生活, 做到动静皆宜, 快慢得当, 富有创造思维, 渗透人类丰富的情感, 才能是电视画面美不胜收。
2. 正确曝光, 准确聚焦
摄像中, 首先要确保正确曝光, 因为正确地曝光是决定画面成像质量的关键。曝光过度或是曝光不足, 改变影调和色彩饱和度, 都会影响画面的质感。根据景物的亮度和记录表现景物的需要, 来选择恰当的光圈与快门组合, 正确记录景物的影像于感光片之上。高清摄像机的焦点不易对准是一个普遍问题, 为了获得正确曝光。必须随时调节光量, 在正确曝光的基础上, 才能把对光的感受表达出来, 使作品具有感染力。而高质量的影像要求所有镜头包括静止和移动镜头都必须做到准确聚焦。
3. 构图要合理
电视画面构图贯穿于电视摄像工作的始终, 而构图能力是电视摄像人员画面造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构图不仅让人感觉主题明确, 而且会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从电视画面的角度看, 构图就是镜头语言, 通过画面讲述拍摄者要表达的内容。在构图的时候, 拍摄位置是很重要的, 取景方向、距离以及高度共同构成了取舍素材、布局人物主体、安排画面、陪体与背景环境关系的要素。这同时也要合理运用推拉摇移等摄像手法。在拍摄构图过程中, 把握好动静关系, 运用好均衡和对比, 发挥好线条的作用, 进而让生活中各种运动过程的完整性、协调性和丰富性完整地呈现出来。
4. 白平衡调整的正确性
在不同的光线下摄影, 容易造成整个拍摄的图像彩色失真。所以当使用摄像机拍摄时, 随着光源色温的改变, 进行白平衡调整, 以保证正确的色彩还原。白平衡调整是通过图像调整, 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而要保证摄像机所拍摄的图像色彩还原正常, 摄像师就要对摄像机进行准确的白平衡调整。物体的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 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 色调的丰富变化给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美感。所以, 在一些特殊色温环境下的拍摄, 还是靠手动来调整白平衡。只要合理地设计和安排色彩元素, 就能获得不错的视觉效果。
总结
《指南》是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而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有时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一首歌了?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如果单纯的模仿学习,会导致幼儿对艺术显示呆板、僵化,而不顾幼儿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盲目的让幼儿探索创造也只能使幼儿无所适从,得不到真正的发展。那么作为老师就需要把握幼儿爱玩的天性,使之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可谓“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只有在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游戏,幼儿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利用幼儿好探索的心理,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发现,探索音乐的内在规律;引导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寻找答案,学会学习。当然在音乐活动中老师除了音乐形式的游戏化,还可以在教学具准备上体现游戏的特点。在歌曲的新授中我们常常为幼儿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教具等引起幼儿的学习欲望。当幼儿在学习中又加入了各种的动作表演帮助记忆学习歌词歌曲。戴上胸饰头饰融入角色之中,幼儿的歌曲表演和游戏活动更是幼儿所感兴趣的,让幼儿在整个以游戏的形式贯穿的环境中愉快的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快乐。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将音乐教育的重点还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我深深感到当个好正职不容易,当个好副职也挺难。因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要求,也需要不同的素质。有的能当好正职,但未必能当好副职;有的是个好副职,但也未必能当好正职。正如孔子讲的“为君难,为臣不易”。古人说得好,才有大小,性有贤愚。帅才与将才是有严格区别的,领袖和领导也大不一样。一个人最重要的首先是认识自己的德才,摆正自己的位置,能够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造福于社会和人民。古代孙子兵法讲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子也讲过“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孔子还讲过“不怕位之不尊,而怕己之不能”。人类最大的悲哀之一就是知己不知彼或知彼不知己。战胜竞争对手难,战胜自己更难。战胜自己就等于战胜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历史和现实都雄辩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凡是成功者都首先战胜了自己,凡是失败者都是自己放纵的结果。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能不能弄清“万物一理,大道相通”的奥妙。可惜的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却被不少人忽略了,甚至捡了一些洋垃圾奉为至宝,结果也管不了多长时间的用,又只好认祖归宗,与时俱进。我虽然在各级正职岗位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副职岗位上也有一些体会,但讲起来仍然感到有许多东西在理论上很难讲清,在是非上很难分明,在实践中也很难说管用。有些道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还有些道理自己悟出来的,与听别人讲的也不一样。因为许多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认真学习和思考,经过自己的实践和磨炼,经过领导的传授和帮带,经过群众的支持和献策,才能真正从道理上弄清,在是非上分明,在实践中会用,1
做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使上级放心,下级满意,同级服气,自己顺手,有所作为,有所贡献。通过学习,下面我想从领导干部如何当好正职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无论在一个单位、一个团队,还是在一个部门,正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团队的协调运转,领导班子的考察配备,重要决策的拍板定案,全局工作的筹划指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像大家常说的,单位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领导行不行,就看头两名。当好正职,使自己成为上级放心,群众满意的好手;自己顺心,同级佩服的高手;解决问题,开拓进取的强手;综合提高,统领班子的妙手。从当好主官领导艺术或者说领导方法的角度而言,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统揽不包揽,集中精力抓大事;二是敢断不武断,集思广益作决策;三是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抓落实;四是放手不撒手,跟踪督促尽职责;五是大度不失度,容人容事讲原则;六是完事不算了,及时总结有提高;七是明白不表白,严于律己做表率。做到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人,用共同的理想凝聚人,用模范的行为带动人,用博大的胸怀容纳人,用廉洁的形象感召人,用良好的风气鼓舞人。做到秉公用权讲正气,不以权谋私;克服困难讲士气,不垂头丧气;解决矛盾讲勇气,不怕出丑;接受批评讲大气,不计较分寸;为人处世讲和气,团结共进。
关键词:创作,构思,直觉
1 综述
摄影最初是作为一门科学技术诞生,比绘画更快更真实的记录着每一件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摄影不论是设备器材上的突飞猛进摄影技术也是日益精进。逐渐的被许多艺术家用于表达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过程的特殊表达手段,透过摄影可以看到很多艺术创作都是那一瞬间产生的,对美的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绝大多数都能产生社会共鸣。
但摄影的两个品性—作为证据和作为艺术—分别为达盖尔和塔尔博特实践着,艺术与科学的区别也是达盖尔银版摄影法与塔尔博特碘化银纸摄影法之间的差异;前者直接呈现正像,且效果清晰、精确、明亮,所以具有科学品质;后者是负像,需要转换成正像,因此会减少一些细节,或变得模糊,可这种品质正式魅力之所在,对艺术家来说妙不可言,美不胜收。正如达盖尔和塔尔博特的不同遭遇(达盖尔是他那个时代的宠儿,而作为真正现代摄影法奠基人的塔尔博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两种不同的摄影术似乎也暗示出摄影前后截然相反的命运[1]。
2 艺术直觉与艺术构思对摄影创作的影响
2.1 艺术是摄影创作过程中的特殊体现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摄影是通过艺术表达的其中一种方式反映出更多人接受的主观意识,把生活中的点滴精华用艺术的作品呈现出来。
2.1.1 摄影家的艺术直觉与构思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
在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偶然性与必然性是统一的,在审美的意识形态中两者相互存在。我就是因为看了电影《猫女》后,结合自己所看过的一些书籍,网络上的一些图片,再加上一些生活上的创作灵感想出这次的毕业创作,但是在拍摄过程中增加了个人的思想,并且每次拍摄都有不同的感受,不断的改变光的效果,构图上的多元化,以此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美感,更突出自己的创作目的。
2.1.2 摄影家的艺术直觉与构思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在摄影创作活动过程中,作者通过体会美,创造美用摄影的方式去展现艺术这一过程是没有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后做出的,而是那一瞬间对美的理解。我在看《猫女》这部电影的时候最开始是被他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一个充满传奇的故事。看完电影后,我在网上收集了很多与电影有关的资料及图片,了解了很多拍摄现场的准备工作,看到了更多的花絮照片。从拍摄方面看,无论是电影的构图还是色调,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启发了我这次毕业创作的整体构思。在创作过程中只能懵懂的感受到美,真正研究和总结形式美的还是在后期,需要经过反复的去琢磨、推敲才能发现不一样的美。我在初步拍摄完毕后,对画面还存在很多的不满,所有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完全诠释出我所想表达的。感受和理解两者相互融合最终达到统一。
2.2 在摄影创作中艺术直觉与艺术构思起着关键作用
“美”是有规律可循,摄影家除了要发现美还要创造美,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特殊的美,在这过程中艺术直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2.1 摄影艺术对美的发现和理解
摄影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用审美的方式结合艺术直觉而产生的。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美是意识的内在,美感是意识对于美的感受,而审美的对象一般都是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美学是一门艺术学科它仅仅在于研究美的意识机制,而并不在于美究竟是属于哪个区域。由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主观意识对美的观察,所以美是因人而异的,对于“美”的理解是不同的。摄影艺术语言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而单独存在的基础,它包括两方面记录性和瞬间性。艺术直觉在发现美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其中一种,对美的理解很重要的。
2.2.2 捕捉瞬间形象的能力,摄影艺术起着主导作用
摄影创作过程中,捕捉事物的瞬间能力至关重要。新闻摄影是最能体现这个过程的艺术,它主要凸显的是时效性和真实性[2]。瞬息万变的生活会有万千变化,想要留住其中一些精彩瞬间需要有独特的造型艺术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时效性就是在事情发生的瞬间把他拍摄下来,然后通过媒介把他传输出去;真实性就是所有被记录下来的艺术瞬间都是真是存在的,不是通过后期加工而成的,展现了我们对真理的追求。但是,很多精彩的瞬间,摄影者往往没有精心准备。这时的拍摄活动很少带有比较完整、系统的对艺术的思考,一切都是靠经验以及对美的惯性思维。
3 结语
文章以摄影与艺术的关系为主题,包容了对艺术直觉与艺术构思对摄影创作的影响的阐述,并围绕这一点分析了摄影作品中摄影创作的艺术构思,艺术直觉在摄影创作中的表现形式,艺术直觉对摄影创作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三方面。最后得出结论“摄影创作中的艺术构思贯穿于摄影创作的全过程,同时摄影中还应把握中心环节。在摄影艺术活动创作过程中,内心领悟和艺术感觉的形成,不仅和生活积淀、艺术积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技巧积淀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美感顿生的直觉,往往是由于受到美的事物以及直接技巧经验引发而产生的”[3]。
参考文献
[1]殷宗伟.试论艺术直觉与摄影创作的关系[J].潍坊学院学报,2006.
[2]杨健.新闻摄影的艺术化趋势解读——以近年荷赛获奖作品为考察对象[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4).
关键词:时尚摄影 摄影艺术 David Bailey 多元性
著名的英国摄影大师David Bailey的摄影作品就像他的人生一样的充满了奇幻与多样,时而强硬,时而冷漠孤傲,在一大批当代的摄影师中显得个性鲜明,风格强烈。他并非科班出身,但从业不久他就小有名气,并为英国《时尚》杂志效力。贝利的拍摄手法不同于常规,往往在不经意间促成了一种别样的精彩和豪放。贝利每一次拍摄个性的时装大片时,无论是模特的大胆表现,还是贝利那独特的拍摄手法,演绎出来的作品总是会人念念不忘,与此同时,也不失他的艺术品位。而经他所拍摄的人像,往往也最令人印象深刻,他所呈现出来的独特构图,除了强调被摄对象的特别外,同样也深入到拍摄对象的内心世界中去。
贝利1999年发表的作品《美人照之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照片中的模特被放进一个密闭的透明的球形体中,扭动着自己身体。而整个的物体被悬空的置于空气中,有些超现实的意味,古老的街道和老式的轿车作为背景总能给人回到百年之前的视觉与情感的体验。在古老的街道上还有一个穿着大衣的男人正在独行,他好像没有看到这个漂浮在空中的美人。而站在透明玻璃球中的穿着白色连衣裙的时尚女郎也并没有去看这个男人,她在好奇地张望,好像她并不属于这个时代、不属于这个古老的城市。一层薄薄的透明的玻璃把十四行女郎和这个世界隔开,她置身于世外却又能将这个世界看得清楚。
在他另一系列的作品《摇摆的60年代》(Swinging Sixties)用非常前卫的人物造型和模特十足的表现力创造了那个年代的时尚高峰。说起《摇摆的60年代》,不得不提当年的“it girl” Jean Shrimpton。作为模特,她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红极一时的Twiggy之后的第二名火热的英国超级模特,同样,她也是摄影师贝利曾经的爱人,更是贝利的摄影作品中的终极缪斯。查阅相关资料不难知道,当年的“摇摆伦敦暗黑三人组”是由贝利,Terence Donovan还有Brian Duffy组成,由于彻底改变了所谓1960年代时尚摄影的风格,对于复兴1950年代所表现出的安静、戏剧舞台化的时尚摄影图像而闻名于世。同时,在贝利的时装作品中,总是用他机灵独特的创意来构成画面,给观众带来的不仅仅是时装的魅力,更加引发读者对这幅作品的艺术层面与精神层面的思考。
摄影者身份的多元性
在艺术创作领域,贝利的身份具有多元性。他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师,在绘画、雕塑、陶艺、爵士音乐等方面也有所涉猎。他不喜欢称时装摄影的主角为模特,更喜欢叫做人。他说这是关于“人”的照片,而非模特,他想要表现的是人的个性特点。“我生来就是一个形象缔造者,而现在我要创造不被叫做照片的东西了。” 贝利从不把自己称作是一名雕塑家亦或是摄影师,所谓“形象的制造者”才真正是他对自己的个人定位。贝利始终坚持造型是在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并且将情感寄于造型之中。“任何的艺术作品几乎都是通过创作者的精神所映射出来的形貌。”①贝利无论是在摄影还是在其它艺术创作中,他对于作品中各个形象元素的精心雕琢正是他作品打动人心的基础。
贝利对于其它艺术门类的兴趣让他具有了深厚独特的审美品味。因此,在艺术领域的多元身份让他的作品能够摆脱传统摄影审美和摄影技法的局限,具有新颖的风格。他认为,所有艺术都是一个整体,创作者或欣赏着不应该特别强调划分每一个艺术门类及其界限。整个艺术本身就都是一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他的作品里能感受到很多他对艺术创作整体的把握和深度的理解。
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身份界限并不是十分明确。在古希腊早期,人们在陶器坯件外部用线条勾勒出形象的细节和轮廓,并让图形外的部分涂为深色。经过高温烧制后形象内部呈现红色,被成为红绘。红绘与实用的陶器共生,印证了艺术和设计早期互相共生的关系。而中世纪许多家族掷重金聘请画家作画,也反映出了画家也有受人所聘,为谋薪水而工作的一面。
无论是摄影、音乐、写作还是绘画,除了具有应用价值以外还可以被用来表达情感于思想。在斯蒂格利茨等摄影人的倡导下,摄影人逐渐摆脱了绘画者的影子,摄影巧妙地“借鉴”了传统美学经验并在逐渐完善了自身本体语言的构件。
当摄影家有意无意地按下快门,都可能包含了潜在的审美观;在拍摄之后结合摄影者对于美的理解以及适当的修饰,通过摄影这一途径完成创作。一张低调的照片同样能表达出心情的低落或是沉痛的郁闷。作者自己能从摄影中表达出心境的复杂与挣扎,如写作般的长篇大论亦或是优美动人或惹人怜爱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了相似的情感。当我们感伤时会听节奏缓慢、旋律悠扬的音乐;摄影作品一样能通过阴调、取景、色彩或是其它画面内容表达出舒缓柔和感情。贝利善于用自己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经验来启发和酝酿自己的摄影作品,就像达盖尔所说:“我已抓住阳光来帮我做画”。
摄影作品身份的多元性
贝利的摄影作品既是时尚摄影作品,又是艺术摄影作品。虽说大部分摄影者追求的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创意;商业用途的时尚摄影则是追求产品的表现力与大众的反馈;艺术摄影相对更加自由,而时尚摄影则有更多的限制。但不可否认,两者是相互有交集的关系。时尚摄影是摄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在商品中互相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日益增多的时尚摄影作品也如艺术摄影一样不乏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在这一层面上,时尚摄影通过借用艺术摄影在视觉上的独特的传达形式,但又保留了需要传递给大众的商品信息,这样传播会更加突出自己的优势,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对于摄影师而言,也能发挥自己的在创作上的才能。在一定意义上讲,时尚摄影脱离不了摄影艺术性的特点,而艺术化又是时尚摄影在视觉传达上的必备手段。时尚摄影与艺术摄影的相互融合使得摄影作品更具感染力,同时也更具商业价值。
随着现代艺术思潮的传播和发展,如今各个摄影门类的界限也不再如从前那样明确和严格。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摄影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并被赋予许多内涵。观念艺术照片出现在摄影展览之中,而杂志广告中也有了艺术摄影的身影。在这个人们依赖与影像的时代,摄影作品的解读与应用更加自由化。例如贝利的人像摄影作品,他的作品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典型流行范例,这些作品有着时尚摄影和广告摄影的特征。它的作品并非抓拍,当从新客观主义的层面来看也是一种纪录,并且还具有深刻的人类学意义。而在纪实摄影作品中,也不乏一些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例如中国摄影家庄学本的少数民族摄影作品,很多作品都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南·戈尔丁式的非常个人化的私生活题材摄影,如果呈现在facebook上、报纸上、杂志上或在艺术馆中,给我们的感觉可能大不相同,这是由于不同的媒介暗示了不同的解读方向。因此可以看出,摄影作品的身份由于受众、媒介、文化、展示地点等方面的差异是具有多元性的。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作品将呈现出摄影与艺术各门类之间的跨界融合。
摄影方式的多元性
贝利拍摄人物迅速高效,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前期准备、与模特的沟通交流和互相了解上。他并不迷恋日新月异的摄影技术,并且觉得摄影不是目的,表达出情感才是。当贝利刚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用的是他母亲给的一个胶片相机,大卫从那时起就有无限的灵感,即使是用简单的摄影设备也能拍得像模像样。从皇家空军退役,大卫开始为时尚杂志拍照后,接触到了更加昂贵的数码相机,他才发现数码摄影能够过更加便捷有效地达到他的拍摄目的。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拍时装的相机一定不会用来拍肖像。因为他的肖像更趋向于静态表现,适合使用较大画幅的中型和大型相机。一次成像相机、中画幅胶片相机、135胶片相机、数码相机不同的拍摄设备适合于不同的拍摄题材,这需要由摄影师根据拍摄方案提前作出选择。
如今的摄影方式是极为丰富的,它随着物理、化学等科技领域的发展应运而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贝利喜欢尝试不通的摄影方式,因为不同的摄影方式有其自身的呈像特点。例如湿版摄影,它大约于十九世纪出现于英国,主要原理是在涂有沥青的片状载体或者是普通的玻璃片上记录下影像。这种拍摄方式比如今盛行的数码相机拍摄流程要复杂。也许正是因为流程的繁琐,让摄影师格外珍惜每一次创作。在拍摄前,摄影师都需要在脑海中构思好,除了图片的结构,相纸的大小,还有药品的配合等等。每一次,一些细微的变化,都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从传统的物影摄影、银版、湿版、干版、胶片摄影到如今的数码摄影、虚拟摄影。无论是在传统摄影还是数码摄影流程中后期制作都是表达摄影师理念与情感的重要方式。受益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摄影师如今在软件中能够非常方便的调整图片的色彩、亮度、反差等参数,甚至可以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天衣无缝。
虽然摄影方式越来越丰富,但贝利也给很多年轻的摄影人敲响了警钟,他在英国《卫报》的相关采访中说道:“正是技术的发展,才导致当今的摄影界出现了大量的粗制滥造毫无思想的作品”。虽然他的话语略显偏激,但体现出他对于“技术至上”的警惕和作品思想内涵的重视。
结语
摄影虽然只有不到200年的历史,但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②真情实感是最值得收集的,也是贝利摄影艺术力量的源泉。真正参与到创作的过程的亲历者,更可知摄影的宽广和美丽。贝利用他的创作充分展现了摄影的多元性和对情感的承载能力。正如伟大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所言:“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注释:
①阮义忠.摄影美学七问[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②【美】苏珊·桑塔格,黄灿然,译.论摄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浅析摄影的艺术修养摄影艺术从它诞生以来,经过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品种多样、形式丰富的独立的造型艺术门类。这是摄影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其成熟的标志。我们在欣赏摄影艺术作品时,一方面为照片揭示的深刻内涵所动,表达的真挚情感所感染,另一方面也为摄影艺术所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和启迪所陶醉。
摄影创作必须以真实的形象为依托,它与被摄对象必须共处于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不仅要求作者要有与其他艺术家同样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生活的积累、广博的知识,而且必须亲临现场去创作,离开直接的形象,摄影艺术将寸步难行。为了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有新的意境、新的角度、新的构图等,不仅别人走过的路要走,就是别人没走过的路也要不断去探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摄影师的最高追求,作为摄影艺术家来说,读书是思考,行路也是思考,读书是从文化艺术修养上来充实、提高自己,从其他姊妹艺术中分析借鉴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而行路是另一种方式的思考,是来自生活最基层的第一感受的思考,是原发性创作的思考。事实证明,摄影师的许多优秀作品,并不是在家里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靠在现实中四处奔波,探索发现,靠脚走出来的。
摄影的功能不仅仅是客观真实地记录下事物的存在和情景,也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仅仅是机械与化学功能的体现,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最主要的是摄影艺术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影像图式语言,客观世界万物本身纷繁万千、丰富多彩,摄影师所抓住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摄影师此时此刻对这一情景的某一种理解、想法和特别感受的反映,正是在对这种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场景的选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每一幅照片,都寄托着摄影师浓浓的情感,都是摄影师真切的心声反映。
摄影艺术抓住的瞬息万变的活动形象,在拍摄前就应当制定周密的拍摄计划,对拍摄对象作详尽的调查研究,了解它们的文化历史、习俗、地理气候、交通、背景材料,做到了解全局,掌握重点,然而在拍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是最能考验摄影师的应变能力,也往往能出精彩不同一般精彩镜头的时候,摄影师具有直觉反映能力,具有灵感思维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就能处变不惊,而且能够敏捷地做出“快速反应”,准确地捕捉住这难得的珍贵精彩瞬间;如果摄影师反映迟钝,思想僵化,循规蹈矩,他就只会眼睁睁地看着精彩的镜头从自己眼皮底下滑过去或者连错过了最佳时机都茫然不知。对于摄影师来说,随机应变看来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成功”机遇的偶然性,来自自己劳动创造的必然性。
·浅析摄影的艺术修养
我们在欣赏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的时候,常常会为作品完美的艺术形式深邃的思想内涵所折服,那么干净利落的画面,那么轻松自如,那么随意洒脱,的确这一张照片都是摄影家以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眼光来分、观察和捕捉的形象,都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含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摄影艺术表现的是万千世界的一个点,漫长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变幻无常的情绪波动中的一个表情,纷纭繁杂的社会中的一个横切面,是空间的截取与时间的凝固,其精髓在于精炼。摄影在表现精彩的瞬间,在让人们仔细品味其魅力方面起着不同替代的作用,瞬间是摄影艺术的要求和局限,但是这恰恰是摄影的特长,必须在时间与空间的一瞬间敏捷、准确、果断地抓住事物的关键和本质,抓住动作过程中的高潮,抓住神态表情中的最佳点,展现出一种绝无仅有的精炼之美,凝固之美。
从色彩纷纭的世界中提炼出清纯的黑白世界,验证了单纯就是伟大的哲理,要求摄影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到物体的结构美;要求摄影师具有深刻的辨析力,能够避开撩人心扉的细节,看到物体的体质美;要求摄影师从事物的纷杂繁琐的交织中,看到物体的影调美,黑白摄影用黑、白、灰来表现世界,色调愈简,概括力愈强,单纯的黑白,留给人们是更多的遐想和再创造的余地,使人们得到更多的视觉冲击或得到更多的视觉享受,并升华为种种不同的审美感受,越是单纯的东西越是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丰富想象。
·浅析摄影的艺术修养
色彩是大自然的恩赐,是最能调动人们情绪的催化剂,色彩直接影响到心灵,色彩,凭色调的冷暖,色彩的鲜明,色阶的强弱来抒发感情的颤动,它们是一种提炼是一种体念,作者凭心灵的感受来表达,观众也只能凭感受来体会,这是一种概念的传输和接近,在摄影艺术中,色彩是重要的艺术语言,色彩的安排和处理是摄影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可以通过构图、角度、光线、特技及后期等手段来控制色彩,在画面中建立起良好的色彩秩序,色彩的美感并不在于单一的色彩,而在于色彩的互相组合,互相映衬和对比。
摄影是通过光与影来纪录物体,抒发感情的摄影本质是光,摄影师就是这样善于驾驭各种光线,变幻出各种不同的画面抒发出他们心中各种不同的感情,光起着造型作用,也起着取舍作用和透视作用,同时光也可以起到美化作用。
在摄影家眼中,世界万物皆由点、线、面组成,摄影艺术中对点、线、面的画面,构成形式美的组成是由摄影师在取景框中瞬间决定的,是从立体的世界空间和时间的长河中果断截取的。摄影师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不断运动。优秀的摄影师犹如一位高明的指挥家,将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各司其职,又融为一体,把摄影画面交织成为一曲优美动人的交响乐章。
勇敢的探索者们不断冲破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为寻找摄影自身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美学规律和创作原则,其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创作观念,更有扎实的科技依托,摄影是一门包含多个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艺术,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摄影 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现实的记录。
摄影 既是感情的宣泄,又是理论的引喻。
摄影 既是纯美的载体,又是“野蛮人”的乐园。
摄影 既是文化的积淀,又是生活的缩影。
【学习数码摄影艺术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数码摄影教程教案07-10
数码产品的宣传广告词06-01
数码钢琴10-18
数码特技效果12-11
数码产品介绍11-28
数码暴龙童话作文10-16
神州数码笔试面试题06-17
数码感恩节策划案10-12
神州数码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解决方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