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精选9篇)
未来3年再设130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
银监会编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未来3年计划在全国再设立约130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日前,银监会下发专门通知,组织各地贯彻落实。
自2006年底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以来,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到2009年6月末,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引入各类资本47.33亿元,吸收存款131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5亿元,中小企业贷款82亿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有效缩小了城乡金融差距,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充分肯定,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并给予大力支持。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措施符合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工作安排》的实施,对于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力度,持续提高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覆盖率,加快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工作安排》,未来3年将在全国再设立约130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分布在农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县域、贫困县和中小企业活跃县域。3年总体工作安排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空白、竞争不充分的状况。
为确保实现3年总体工作安排,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发起人按照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网点覆盖和战略布局、自主选点和监督指导有机结合的原则,首先考虑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实行“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挂钩”的准入挂钩措施,对到全国百强县、大中城市辖区及东部地区的规划地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要求其按照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中西部地区挂钩设立相应数量的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在实施准入挂钩措施过程中,各级银行业监管机构将严把准入关,加强地区之间横向沟通,系统之间上下联动,确保信息畅通,工作有序。对积极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要支持其到发达地区发展,为其分支机构设立、高级管理人员审批和新业务准入开辟绿色通道;对未按规定落实挂钩计划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不得为其新设村镇银行出具监管意见书,不得受理其村镇银行筹建申请。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以上, 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3/4左右, 我国农民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决好农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占中国大部分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因此, 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一直以来,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教育宣传始终处于低谷, 偏僻边远、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思想意识落后, 各项教育配套设施的缺乏等使得农村公众社会养老保险教育成为一片空白。
在以往的研究中, 基本关注的重点在于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意愿, 但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我国农村公众并不缺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 抑制其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关键在于有限的社会养老保险知识使其无法真正的理解社会养老保险对自身的重要意义。所以, 需要加强公众的社会养老保险教育。农村养老保险教育根本在于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养老保险素质与意识。宣传教育是发动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养老保险的重要手段, 也是启发自觉强化农村公众参保的重要途径。同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活动的开展也是新农村文化的重要体现, 也是将成为构成我国全覆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特色。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仅依赖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组织, 重要的是应纳入当地农村管理机构的职能范围并成为农村群众、团体的自觉行为。
2 开展农村公众社会养老保险教育的目的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教育是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公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教育, 就是向公众普及社会养老保险知识, 进行社会养老保险教育, 以提高公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素质。
2.1 提高公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人们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重视, 但是重视不代表公众对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义和作用认识就十分到位, 混淆、误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还普遍存在。因此, 要通过各种媒体报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农村老年人口参保的案例, 使人们知道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 以及不及时参保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 提高公众农村养老保险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2.2 教育公众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是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 实现农民基本权利, 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要让公众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各项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养老金待遇、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待遇调整等。要让农村公众详细了解到国家政策的惠民之处, 让农村公众从心里真正的接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而增强公民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社会责任, 内容包括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主动缴纳费用, 理解、配合工作人员等。
3 开展农村公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教育的特点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农村居民的生活情况也在不断地变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教育的内容也应当相应的变化, 才能适应新的需要。
3.1 科学性和知识性
传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知识是教育的宗旨。让人们了解掌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目的、意义、政策等, 理解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 在农村养老保险科普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上就要有科学性和知识性, 这也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科普教育的宗旨所决定的。
3.2 普遍性和针对性
由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科普教育工作是教育人的, 是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的教育活动来提高人们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识的。所以, 宣传普及的内容必须按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真实面目加以认识和说明。按照符合事实真相的例证进行普遍性和针对性教育, 农村居民才能认识、接受所宣传普及的道理。否则, 人们就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所宣传普及的内容。
3.3 趣味性和生动性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内容的加工, 针对不同的农村居民、时间、地点、内容, 用形象、生动、活泼的艺术性手法或语言 (比如戏剧、歌舞等) , 将不同的听者、看者的注意力都聚集于所宣传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上。利用多种不同的讲授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教育工作者, 通过掌握趣味性的讲授手法, 使所讲授的内容对听者、看者具有吸引力, 使人想听、想看, 达到启发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
3.4 经常性和创新性
任何知识只有经常温习, 才能不被人们遗忘, 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知识也是一样, 只有经常不断地进行普及性教育才能使农村居民得到巩固而不被遗忘, 每次重复宣传教育农村养老保险知识时, 在同一个乡镇、村街最好避免用上次宣讲的方式、方法, 要注意创新, 才能让人耳目一新、加深印象。
4 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教育的方法
4.1 树立农村公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观念
第一, 要树立良好的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观念, 鼓励良好的参保习惯;第二, 对不良的参保习惯与观念予以批评和纠正, 重在创造并维持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与普通文化相似, 社会保险的参保也具有稳定性及延续性, 作为一种过程和结果, 树立良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观念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需要各级政府和各级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共同努力, 需要全社会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去树立正确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观念。
4.2 推动新闻媒体进一步发挥其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教育的作用
近年来, 全国的新闻媒体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 也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工作、政策方针的宣传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全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素质教育工作首先离不开社会媒体的支持。当前, 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 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报道应该是怎么让群众从中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来提高素质。新闻媒体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从正面来宣传, 要让全民接受教育, 提高参保意识, 防范未参保带来的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4.3 学校社会保险教育任重道远
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国发[2009]32号) 中明确指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 加强对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 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
然而, 要真正普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知识, 仅靠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 教育部门也应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可以仿照我国目前较为成功的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和普法教育工作, 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常识同其他教学科目结合起来,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认识。目前, 我国部分大学校园把法律作为学生必须接受的教育内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也应步入学校, 作为学生公共选修课, 以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和普及,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5 结论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教育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 只有采取必要的行动, 完成各方面应该完成的任务和工作, 才能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农村公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科普教育水平, 达到规定的目标, 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科普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龙苑, 关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思考[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陈小京, 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分析——对湖北省C市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 2012, (10) :56-57.
[3]张红梅, 杨明媚, 马强, 现阶段阻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农户参保意愿的实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7) :10-17.
关键词:新型;特色;农村小学
近年来,会昌县周田中心小学坚决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实践鲜活的教育思想,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成长成功助力”的办学目标。如今,学校已成为师生心灵栖息的家园,校园真正成了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根据最新办学理念,周田中心小学在不停地探索,以下是周田中心小学的主要做法。
一、优化办学环境
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
1.重视学校硬件建设
(1)校园建设方面
硬化校园道路、绿化校园,建起了操场,食堂、师生宿舍、少年宫、科技馆、办公大楼和教学楼等建筑共十一幢。
(2)教学设施方面
科技大楼里面有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室等,音乐教室有钢琴、二胡等乐器,多功能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施,实验室配备了各种实验器材,不同功能教室均配全、配足相应器材。每个教室均安装了校内广播网,每幢教学大楼均装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
(3)生活娱乐方面
添置了水泵增压系统,架设了热水供应系统,解决了师生用水系列问题;建起了符合标准要求的篮球场,乒乓球场,购置了台球桌,增设了大型阅览室和电影放映室,为师生生活、娱乐、休闲创造了良好条件。
2.密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开通了校长热线,家长可随时向校长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或提出各种建议;坚持教师家访活动,让教师和家长互相沟通,增进了解,拉进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学校与家长的理解与互信,从而为学校的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明确办学目标
作为一所新型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成长成功助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的做法是:
1.围绕“文明和谐新校园”主题活动,学校开展了“文明在身边”系列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展了“安全知识我知道”的教育活动,学生从多个侧面、多角度进行自我安全教育,做到了安全教育时时讲、时时抓,防患于未然。开展了“五个一”(即:看一本好书、写一手好字、唱一首好歌、观一部好电影、做一件好事)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操,升华了学生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
2.坚持“青蓝工程”和“与名师、名校携手工程”
我校青年教师居多,为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教学能手、教育骨干。秉着“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思路,我校实施“青蓝工程”和“与名师、名校携手工程”,努力为我校教师成长提供助力与平台。(1)让本校教学经验丰富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互学互助;(2)请本县或外地名师来我校进行教学示范、专题研讨、经验介绍;(3)外派教师去名校参观学习。
三、创新办学模式
围绕办学目标,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传授文化知识、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生活习惯”的三维办学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目标。
1.传授文化知识
(1)优化教学资源
优化了教师结构,把那些学历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中青年教师选拔到教育教学岗位上,让他们带毕业班、带主课;把一些年龄比较大、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安排到了宿舍管理、伙食管理、晨跑带队教师岗位上。通过优化整合,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制订激励措施
学校制定了《会昌县周田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制定了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向教学一线且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加分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发展个性特长
(1)坚持晨跑锻炼
健强的体魄是学生快乐学学习与健康成长的基础,我校创新思维开展了晨跑锻炼,每天早上6点半学生在学校校长与教师的带领下积极锻炼,形成了我校早晨的一道亮丽风景,坚持晨跑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了一整天的上課效率。
(2)课外娱乐多样
就本校学生而言,其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操场,场地宽阔,体育设施齐全,是学生的一大乐园,学生课余时间可以打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玩单双杠、爬杆等等;教室,我校每个班级都开设了图书角,一部分书籍来自学校图书馆,一部分书籍来自学生捐赠,每个班的流动图书在不断的增多,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阅览室,学校建有大型阅览室,里面藏书丰富,种类繁多,每周定期定时组织学生在阅览室书海遨游;影视厅,学校还有专门的影视播放厅,每周每班都有机会到播放厅观看影片,丰富的影视资料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让学生学到了不少课文中学不到的道理。
周田中心小学是一所新型学校,不仅校园面貌全新,在学校管理上,学校领导也积极探索全新的、先进的学校管理模式,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今日刚起步,来日毕腾飞,会昌周田教育即将起航。
(作者单位 江西省会昌县周田中心小学)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一、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对XXX村、马圈村、清和堂村等5个村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到村、组座谈、查资料,全面了解我镇新农合运行的现状。从视察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农户认为新农合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农民就医有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宣传不够深入细致,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人口数据不实,政策惠及面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等因素,致使这一政策在落实中打了折扣,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群众满意度较低,参合积极性不高,干部垫钱较多,乡镇合疗办机制不健全等。在政策宣传方面,被调查的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不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乎没有,但对政策大都是一知半解,不知道参合、报销等一些运行程序和细节。在参合方面,被调查的农户中,占一半的农户认为是自愿参合的,30%的农户认为是上级政府规定要参加才参加的,还有20%农户认为是乡村干部硬压才参加的。在看病就医选择上,一半以上农户想在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看病,一部分农户反映身体健康,一般不住院,住院也自己掏钱看,认为合疗报销手续繁琐、医药费高、少数人反映报销的钱不够车费。还有一部分农户不看病,能拖-1-
则拖,能扛则扛。在合疗政策受益面上普遍偏窄,实际受益的农户不多,受惠程度不高。由于本次调查农户的样本量较少,实际各村组参合农户的受益面更小。
二、我县新农合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够深入细致。
一是宣传的主体不明确。在调研过程中镇合疗工作人员反映,镇、村两级主要任务是按县上下达的收缴任务筹资,一些具体的合疗政策如报销的病种,报销比例,报销程序他们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他们在农户收钱时也给群众说不清楚。然而实施合疗的主要“窗口”——医院,对合疗政策的宣传更少,只是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有关政策,因此导致了看似都在宣传,可效果并不理想,使老百姓对合疗政策一知半解、含糊不清,给合疗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二是宣传口径不统一。在合疗证和参合发票上,明确写着群众有参合自愿的权利,但在执行上要求90%以上的参合率,这种参合自愿和高参合率之间的矛盾使乡村两级在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甚至村干部在收钱时挨骂,说是政策在下面走了样,给基金的收缴带来了阻力。在宣传口径上,收钱时说的农民交10元钱看病可以报销,但乡村干部讲的又根本兑现不了。
三是宣传的形式单一,力度不够。走访时农户普遍反映,只是在收钱时才给他们宣讲合疗政策,其次就是王县长致广
大农户的一封信,再没有其他宣传途径和形式,造成老百姓对合疗政策抱过高的期望值,这种高期望值与以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合疗制度之间的矛盾、加之基层干部政策宣讲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二)配套政策不够到位。乡镇合疗办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全是其他工作岗位的同志兼职,无办公场所,无办公经费,无信息化设备,但合疗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面广,在如此情况下,很难完成县合疗办按政策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报销范围窄,农民受益面小。农民交10元钱,他们希望每一分钱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实施的农合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疗制度。调研中,群众反映,一是住院补偿比例总体偏低,补偿的范围过窄,而由住院产生的次生费用很大,加上路费、餐宿费、误工费等,一些人认为花了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二是缺乏对合疗医院有效的监督机制,高收费、超范围检查、超范围用药的行为无法监督和控制,降低了农民的实际受惠程度的量和面;三是贫困人员虽由民政代交了合疗基金,但是由于无子女照顾,或者是因为交不起医院起付线以下的费用和补偿后的自付费用,导致难以享受到合疗优惠政策;四是普遍反映农村患胃病、风湿关节炎、结核、妇科等慢性病的人多,而这些病又没有纳入合疗范围,交了钱也享受不到合疗优惠政策。
(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弱,不能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
一是基础设施不足,条件一般。二是医疗设备不够,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根本无法最大的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缺乏部分急救设施设备,病人不放心在这样的医院就医。三是人才缺乏,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个别科室缺少专业骨干,群众对基层医院不信任,只能舍近求远。四是医德医风建设要加强。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在乡村医生那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意识差,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太少,给患者开一些可用可不用的药品,增加了医药费用,有的医院存在空挂床现象,有套取合疗资金的嫌疑。
三、对我镇新农合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提高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一项新政策,让农民真正拥护和认可,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和落实的基础。依靠行政手段,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力和义务以及报销程序、报销标准、管理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和体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树立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自觉自愿地参
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行的基础和保证。为此,在工作中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尤其各村组要扎实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途径,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参合,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给农户宣讲政策上,公开、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参合患者,让他们相信合疗制度,从而提高他们参合的积极性。
(二)核实人口,消除疑虑,据实征收。对人口进行一次清理,该登记的要登记、该注销的要注销。要对各村组人口空挂垫资情况进行一次摸底,弄清事实,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免产生新的债务,同时为下一步合疗基金征收奠定基础。
(三)明确职责,完善制度,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镇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完善制度措施,保证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要明确镇合疗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一定的经费,并积极探索创新合疗基金征收新路子。二是扩大报销范围,调动农民参合积极性。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差,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对大部分农民来说,仅实行住院医疗费用补偿,难以调动他们参合热情。因此可以考虑将报销范围扩大,提高核销比例,并督促医院落实好门诊报销政策,征对农村常见病较多的实际将一些病种纳入合疗补偿范围,增大农户的受惠面。三是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
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从调查情况分析,一方面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确实也出现了基金过多结余现象。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县情实际,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以提高农民的受益程度。四是要简化办事程序,让农户少跑路,增加农户对合疗政策的信任度。
(四)整合资源,加强管理,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农民是主体、政府是关键、医院是平台。要准确定位,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一是要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改革,完善服务功能,提供优质服务。二是要增加农村卫生投入。政府要在政策、资金、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逐步解决医疗设备简陋、技术能力低下的问题。三是解决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二要充实队伍,适时招录卫技人员;三要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四要经常开展卫生下乡活动,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乡、村就诊医治。四是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严格执行报销直通车,规范用药,减少次生费用,做到热情周到服务。
(五)创新工作,用活政策,确保合疗工作健康运行。要大胆创新工作方法,用足用活惠民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扩大单病种范围,力争将较为普遍的慢性
调查目的:通过对我村农民从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数据,研究我村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我们这一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2011年2月8号——18号
调查对象:农户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访谈
一、前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家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并作为一项制度广泛普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中国农民的健康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民生,寒假期间我对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村民看病情况作了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和惠民政策的益处。
二、调查方法:
我村共有216户农户,人口852人。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这216户人家按一定顺序编码排序,进行随机抽样,抽取200户人家,对抽中的人家每家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收集了我村村民自医疗合作制度实施以来的参合人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民对制度的态度,也说明了农民在关注时事政策方面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了解度
了解度在这里是这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程度,包括了解制度的途径,对报销制度、报销的起付钱和封顶线的了解,以及报销的方法等。
在对各年龄段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调查的农民中,30岁以下的占23%,30-50岁的占52%,50岁以上的占25%;其中,30岁以下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15%,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68%,不了解的占17%;30-50岁的对“新农合”很了解的占28%,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58%,不了解的占14%;50岁以上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6%,知道但不了解的占63%,不了解的占31%。
有调查结果来看,30-50岁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相对比较了解,而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农民则对其了解较少;但总体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仅仅是一般性的了解,有些农民甚至只是知道按时缴纳投保费用,但具体对他们而言的利益却不甚了解。
这与村干部及“新农合”机构的宣传不到位有关,经农民反映,村干部在宣传时只告诉他们要交的钱,关于报销流程只有那些报销过的人才知道。
2、农民的参与度
我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农产品,生活也都不是很富裕,但这都没有影响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参保率已高达100%,农民一般都视医保为一种必须品,都怀着以防万一的态度。综合农民明年继续参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政府财政补贴、缓解看病贵、家庭成员经常患病、农合缴费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政府财政补贴和缓解看病贵的原因所占比重高达73%。
3、满意度
通过访问和调查农民看病是否方便、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以及农民对报销制度、报销费用所占比例、补偿费用,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是否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等的看法,综合分析得出农民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的农民对“新农合”非常满意,有13.6%的满意,10.4%的农民不满意,还有7.7%的认为没感觉
从调查结果分析,有81.9%的农民对“新农合”持满意态度,他们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也有少数农民提出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不报销的费用所占比例仍很高、看门诊和住院花费很大以及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从结果分析看出,持不满态度的农民大多数家庭收入比较低。
4、存在问题
第一,很多农民认为医院、卫生室的医药价格存在很大的水分,报销几乎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确实医药住院的价格过高,令许多的农民望而兴叹,因此村里仍然存在着“小病扛,大病拖”的情况。应该说这种现象是很多人所担忧的,也是不理解合作医疗的原因。
第二,合作医疗中有很很多限制,报销存在一定的范围。虽然各种门类品种都有明细的要求,但农民自身根本不清楚报销的具体情况。
第三,报销制度在缓解人们的看病负担上所起作用有限。尽管住院可以有50%的报销比例,但是农村人真正去医院的占极少数,而且即使住院报销,剩余的部分对农民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第四,现今的农村医疗卫生配置仍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这让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其中收费不合理是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总之,医疗筹资的模式问题,医疗服务的价格过高,医疗补偿的水平不足,医疗信息的不明晰、不畅通,所有的这些都是合作医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让合作医疗在农村的发展存在很大阻力。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使农民对“新农合”有更深的认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在启动阶段,还是在实施过
程中,都需要政府的宣传、组织和协调,同时相关媒介也应该起到辅助推广的作用,让农民了解这一体制,并逐渐从乡村医生或者个体诊所中走出来,转而在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医疗定点医院就医,从而得到医疗上的切实保障。
2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因此,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局为重,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同时,加强医院管理,给参合农民使用高档药品和特殊检查前必须经患者同意,尽量为参合农民的住院提供适宜的技术服务和优惠的收费价格,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转。
3要探索不同人群设立不同的筹资、补助标准
合理拉开筹资和补助水平,鼓励条件较好的人群参加筹资额度大、补助水平高的合作医疗制度,并统筹各方利益,逐步引导整个合作医疗制度向高筹资标准、高补助水平方向发展。
五、结论及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村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这表明,我村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很赞同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为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响应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号召,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于调查中我村提出的有关问题,希望政府的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划分资源等级,严格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将合作医疗保险看成是代表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作为大学生的我,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项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难题,使农民切身体会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我村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我村农民生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会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朱玲 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制度选择
关键词:新型农民,新农村,培育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 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只有新型农民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1 当前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的主要差距
进入21世纪, 我国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 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差距更大一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耕作或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 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 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二是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较弱。由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宗族、地域观念根深蒂固, 封建迷信大行其道, 一些消极思想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 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四是不良的社会风气盛行。有的地方农村, 讲排场、比阔气、赌博、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新型农民与新农村的关系
培养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素质, 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
2.1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基础
农村的主体是农民, 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农民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我国农村现有两亿四千万农户, 八亿农民, 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从一定程度上说,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 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 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就是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 这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
2.2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农民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建设新农村要充分依靠农民的智慧和创造。离开农民, 建设新农村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只有培育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把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 才能完成建设新农村的各项任务;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 才能使村村谋发展、户户思创业, 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 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反之, 如果无所作为, 放任那些不健康、落后甚至违法的行为蔓延, 就会造成农村的畸形繁荣, 不利于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2.3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如果说,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那么, 我们以为无论从当前, 还是从长远考虑, 都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也就是说, 新农村建设既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改革不合理的城乡格局和体制, 实现农民“有其利”, 使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又要实现农民“有其教”, 促进农民知识化, 使农民真正成为具有主人公意识和现代文明素质的公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3 怎样培育新形农民
3.1 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有着基础性、根本性、全面性的重要意义。农村教育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 实现职业转化的必要的文化基础。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 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和书本费方面走得更快一些, 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上得起学、念得起书, 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失学不辍学, 绝不能再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为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 从2005年开始, 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400万贫困家庭学生都享受到国家财政提供的“两免一补”资助政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对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一件大事、一项“民心工程”来抓, 加强组织领导, 创新培训机制, 提高培训效果。首先, 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 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 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 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 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培训力度,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 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要紧密结合农时季节需求, 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 使农民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 学了能用, 用能致富。其次, 要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 围绕农民转岗就业,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 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农民就业能力强起来, 就业途径就会多起来, 收入水平就会高起来, 农民的素质总体上发生根本改观, 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
3.3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
要教育农民正确使用民主权力, 懂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遇到问题, 依法办事, 改变找关系、托人情的习惯做法。中国人办事的传统做法是讲“情、理、法”, 把人情放在首位。西方发达国家讲“法、理、情”, 把法放在首位。没有人情, 社会也太冷酷;没有法制, 社会必然混乱。我们要从中国讲人情的实际出发, 教育农民依法办事, 同时要使情理合法化, 把法理和人情和谐地统一起来。鉴于农民小农意识浓厚, 见利忘义、缺乏公德等道德缺陷较多, 要把勤劳、善良、讲修养等中华传统美德和民主、科学、讲公德等现代文明意识统一起来教育农民, 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3.4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加强调研,找准介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对地域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区构成等要素的调研,理清了农村社区发展大体分成城中村和城边村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运用房地产综合开发模式进行整建制改造、集中连片开发;乡镇政府(街办)驻地村庄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改造成为城镇社区;中心村、经济强村和大企业驻地及周边村庄按照新型农村社区的标准,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等6种基本模式,并且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资金、农民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资金以及社会资金等,不同模式有不同的资金需求、承贷主体,为与132个农村社区全部发生业务往来奠定了基础。
加大信贷投入,找准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着力点。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需要的大量资金支持,济宁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办农民住房及农民消费贷款,截至9月末,办理社区贷款8160余笔,农民住房贷款1.96亿元、农村消费贷款2.96亿元。一是确立不同信贷支持模式。针对农村社区不同的发展模式,确立了财政贴息农民住房贷款、利率优惠农民住房贷款两种模式,并通过信用评定,三户、五户联保及大联保体的形式发放社区贷款。截至9月末,在农村社区评定信用户15000余户、组建大联保体165个,发放财政贴息贷款1800余万元。二是细化信贷操作流程。制定农民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明确了贷款对象、申请条件、贷款方式等要素,明确期限3-5年、利率执行不浮或最高上浮30%的优惠政策。
2010-06-17 03:23:00 来源: 大众日报(济南)跟贴 9 条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齐淮东姜国乐
继2007年率先报道诸城农村社区化服务的经验,并对其连续跟踪报道之后,本报近期又分别对诸城、济宁、德州等地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集中报道,引起读者关注,同时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为帮助读者解疑释惑,记者走基层、问农户、访专家,形成这篇答问稿件。
搬楼房,农户划算不划算?
平房变楼房,是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标志,但拆不拆、建不建,要由群众说了算。群众讲的是实惠,那么搬楼房划算不划算?
先算大账。对于多数农村而言,告别传统平房搬进楼房是大势所趋,因为传统农房占地过多,且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农村发展空间受限。在平原县,农村居民户均占地一亩,空心村比例达到60%,如果37万农民全部并入180个社区,至少能腾出10万亩土地用于经济建设,群众将大受其益。位于兖州市工业园区的金村,平房变楼房后腾出土地276亩,一下子就有5个服务业项目前来洽谈,落户后每亩年收益至少2000元,村支书王学军说,村里从中留下300元作为公共积累,大头分给村民,户均年可增收一两千元;村民还可就近就业,年工资性收入2万元左右。
再算小账。汶上县杨店乡王村村民王桂银常年搞建筑,他说当地建平房每平方米的成本不低于650元,楼房不超过750元。记者采访过的一些建设标准高、配套好的农村社区楼房,每平方米售价虽然在一千一二百元,但平房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使用年限只有一二十年,楼房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一次投入虽然较大,但避免了重复投资,从长远看省钱省力又省心。
三算优惠账。汶上县杨店乡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政策,去年以每亩10万元的价格将670亩挂钩结余指标出售给济宁市土地储备中心,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农房建设,旧房拆迁户均补偿5万元,再加上其他补贴、奖励,农民最多拿两万元就能住上120平方米的楼房。兖州市新兖镇以每亩8万元的价格收购合村后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补偿拆迁农户。记者采访的其他农村社区,农民拆掉平房买楼房也都获得了可观的补贴和奖励。
住楼房,农民习惯不习惯?
48岁的江长全是兖州市新兖镇金村人,村里开始建多层住宅楼时他没有报名。当时多数群众像他一样持观望态度,主要出于居住习惯,担心住楼房不方便。第一栋楼刚建到两层,看到130平方米的三居室既宽敞质量又好,江长全就迫不及待报了名。他说,以前院门口的胡同狭窄、脏乱,车都开不进来,现在楼前道路有6米宽,还有12米宽的绿化带。住楼房既卫生又安全,环境跟以前比好得太多了!群众看到住楼房的好处,第一栋楼没建完,第二栋就报满了,以后每栋都是这样,建设的速度赶不上报名的进度。
去年金村社区成立,周边5个村向这里聚集,居民报名踊跃,目前在建楼房25栋。东稻营村从提出拆迁方案到全部交上预付款,只用了不到4个月。
污水和垃圾如何处理?
污水和垃圾处理状况是农村居住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青岛市城阳区统一建设了3个污水处理厂,能够处理全区城乡所有的生活污水;他们还采取村庄收集、街道清运、区里统一处理的方式,来处理农村社区所有垃圾。汶上县南站镇与县经济开发区联合建设了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能够处理全镇所有社区及工业产生的污水。诸城市规定,各乡镇政府(街办)是本区域内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求所有乡镇(街道)今年底之前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聚集融合50户以上的社区中心村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经济基础较弱的农村社区,如杨店乡滨湖社区,对垃圾采取了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办法,对污水、粪便,则在居住区外修建了大型化粪池集中进行处理。更多的偏远农村社区则利用人畜粪便和秸秆燃气做饭,废渣还能作为有机肥还田。
冬季供暖解决得怎样?
不但住进楼房,还要用上暖气,这是农民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生活的关键一步。但在多数农村社区,农民取暖用的仍多是“土暖气”。在汶上县杨店乡,政府为每户搬进社区居住的农民配送了一个多功能节能炉,冬天烧水取暖,可以烧煤球,也可以烧柴草。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只有实行集中供暖,才能让农民享有清洁、温暖的居住环境。今年4月,诸城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实施农村社区节能环保集中供暖工作的意见,要求10月10日前,全市要完成110个农村社区居住点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集中供暖任务,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生物质型煤锅炉等节能方式供暖的社区,供暖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每个补贴100万元,两年内,全市208个农村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集中供暖设施将全部建成启用。
农机具、秸秆咋存放?
农民住平房,农机具和秸秆、杂物大都存放在院子里。住楼房没了院落,怎么存放? 在济宁、德州等地的农村社区,记者看到,新建住宅楼的底层普遍建有车库,每户一个,除了停车还能放农机具和杂物,一定程度上顶替了过去庭院的功能。秸秆则可通过还田、青贮、气化和集中收购后卖给相关加工企业。高唐县泉林集团依托企业自主创新的秸秆清洁制浆等三项国际领先技术,去年启动了年处理200万吨秸秆的综合利用项目,现处理能力已相当于10个高唐的麦草总产量,收购半径达到500公里。曲阜市王庄乡纸坊社区在建的秸秆气化站,一期向500户供气,能消化掉周围几个村的所有秸秆、柴草,每方气的成本价只有城区天然气价格的二十分之一。生活成本增加了怎么办?
建社区,搬楼房,生活质量提高了,开支难免增加。群众能否承受?
汶上县杨店乡王村地处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全村263户农民近期将全部迁入楼房。村支书王振伟说,跟住平房相比,农户多出的主要是烧液化气做饭的开支,以前就有多半人家使用,平均每月花费20多元。平房变楼房节省出303亩地,复垦后承包出去,每亩年集体收益在800元以上,一部分用于维持社区正常运转,一部分将补贴给农户。
在相对富裕的曲阜市王庄乡纸坊村,问及搬进楼房后的生活开支,村支书桂忠的回答是“很多农户不但没升,反而能降下来”。他跟记者算了笔细账:全村近一半家庭用空调,冬夏两季加起来平均每户每年要支付电费三四千元。新建社区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夏天送凉风冬天送暖气,每平方米收费18元,一户也就是2000元左右。通过拆迁全村能腾出440亩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所得收入将用以减免这部分费用。
困难群众如何安置?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对自己建房有一定困难的农户,可实行民建公助,鼓励群众互帮互助;对没有能力进行危房改造的特困群众,可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采取利用空闲房、修缮现有房、提供周转房等办法予以安置。”淄博市的困难群众建房享受无息贷款;平原县恩城镇制定了“困难户有多少钱享多少房权”的政策,特困户免费提供住房,楼房所有权归集体;汶上县杨店乡每个社区都规划建设了“零租房”,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无偿提供给特困户、孤寡老人和年龄大的双女户使用,集体所有、流动管理,每个社区按10%左右掌握。从记者的调查看,凡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好的地方,至今没有发现一起因经济困难住不上房的情况。
村民和集体会产生债务负担吗?
根据记者多地采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由于各种财政补助、奖励较多,政策灵活优惠,农民买楼房的费用普遍低于自己建房花费,大多数农民有能力承担。个别农民会有贷款,但贷款额都较少,比如汶上县,去年以来新型农村社区竣工面积150万平方米,总投资19亿元,只有1800个农户申请了6300万元贴息贷款。齐河县南北社区村民赵明俊要了一套220平方米的楼房,从农村信用社贷了2万元,他说:家里有7亩地,以每亩每年900元租给了农业合作社,自己平常修自行车,两年之内还上贷款没问题。
而作为村集体,则基本没有增加经济负担。济宁市农委副主任丁新东介绍,在社区建设的整个资金链条中,根本就没有村集体这一环,他们只负责组织、协调和服务,农村社区建设由乡镇政府主导,市里明确要求绝不准增加集体负担。非但如此,通过合村并居腾出土地后,还要留足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消灭“空壳村”。
社区建设用地哪儿来?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用地,《意见》规定:“由村民集资、政府或村集体统一组织建设的,可划拨供应”;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09第87号文件规定:“各地在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要优先保障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用地。”按照这些精神,一些地方对符合城乡建设规划要求,尤其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项目,采取了先建后拆、先占后补、先拆后建、边拆边建等多种方式进行。济宁市规定,各地根据需要可先期使用部分周转建设用地指标,3年内循环利用,效果良好。
在济宁市高新区,社区建设用地全部由政府通过招拍挂低价取得。说到建设用地没有被他人高价拍走的原因,管委会副主任鹿洪超说:因为新型农村社区是建设而不是开发,建设标准必须严格按照政府确定的实施,利润很低,所以开发商不参加拍卖;二是因为开发商觉得社区建设用地是公益用地,从道义上讲他们也想不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的楼房有无房产证?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09第87号文件规定:“村庄整合改造建设农民住房,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济宁市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属于国有,这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进入社区的农民全能拿到正规的受法律保护的房产证。在汶上县杨店乡滨湖社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农民拿到的是蓝皮房产证,乡政府负责人说:因为土地是集体的,住房有使用权、继承权没有所有权,但持这个证可以抵押贷款。去年以来,汶上县就有2600多户农民办理了房产证,340户农民申请到1800万元的住房抵押贷款。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谁投入?
从记者的采访来看,集体经济基础好、行动早的城中村和城边村,有的由村里自己建,如青岛市城阳区后田社区和北后楼社区。就绝大多数农村社区来说,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是由政府来投入,简单地说就是“楼上农民负责,楼外政府负责”。兖州市新兖镇牛楼社区由6个行政村合成,有3500户、12000人,按照市里配备服务中心大楼和“五化十通”标准,到目前,市镇两级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整个社区建成后政府需投入4000多万元。齐河县南北社区的基础设施则由县直相关部门对口援建,总数也在千万元以上。汶上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得收益的一半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
社区维护运转费用谁承担?
社区服务中心是保证社区正常运转的核心机构,其投入主体是政府,维护和运转也由政府承担。记者采访的所有社区都设置了商业设施,其受益全部用于社区维护和运转。同时,合村并居节省出的土地复垦后,或租赁给种养大户,或发展二三产业,形成的收入中部分用于社区运转。另外,各地政府应借鉴成都改革经验,在合村并居后,将社区运转费用全部或者部分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土地被占用怎么办? 新型农村社区要合并多个甚至十几个村庄,中心村的土地必然会被占用,但周边村拆迁复垦后增加的耕地远多于被占土地,将来由社区统筹安排,一般不会产生失地农民。如兖州市新兖镇东稻营村并入金村社区,占用金村80亩地,村里已确定将原村址土地复垦后等额还给金村。
失地农民基本集中在城中村、城边村或镇中村、镇边村。他们曾经拥有的土地或者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扩展,或者用于园区建设。济宁市开发区通过两套住房的方式(一套自己住一套租赁)保障失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烟台市莱山区还用土地收益为所有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汶上县南站镇通过发展二三产业解决了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全镇1.6万劳动力就业。从记者的采访来看,各地对失地农民都做了形式不同的就业和养老保障。
迁村并点后农民咋种地?
齐河县南北社区并点之初,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了“晏城银合粮食合作社”,每亩每年基本分红900元,入股农民再以“农业工人”的身份到合作社劳动,每人每天30元工资。综合采访判断,合村并居后,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向种养能手或者农业合作社集中已成为趋势。
没有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地方,由于社区半径一般在2至3公里,出行也方便,不必为耕地远而犯愁。同时,可以通过强化社会化服务来提高生产效率,如兖州市有良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亩地每年用工只有7天,其他的全由社会化服务组织帮着做了,耕地离家稍远也无多大负担。
节省出的土地如何经营?
合村并居节省出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一部分用于发展特色农业,一部分用于二三产业开发、租赁。单县高韦镇大徐庄村建成社区后,节约出土地860亩,复垦后用于葡萄园建设,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并居农民还可以到葡萄园工作。兖州市新兖镇牛楼村准备将节省出的600亩地当做股份,正与企业接洽合作上大项目,将来全体村民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济宁市开发区人均预留一分地,由村居集体统一建设工业园对外租赁,增加集体积累,保证居民福利。
迁村并点会“消灭村庄”吗?
目前,我省以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为契机,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而实施的迁村并点,是符合农村城镇化的趋势,顺应农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而进行的,绝不是要消灭村庄。合村并点的前提是多数农民需要并同意、经济条件具备、发展时机成熟,而不是想当然与“一刀切”,尤其对特大村庄、特色村庄、民族村庄、偏远村庄及前些年新农村建设比较好的村庄就应该另当别论。济宁市共有6274个建制村,他们经过调研与筛选,保留了702个具有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村庄;德州市大部分民族村庄都得到了保留;经济基础比较好的青岛市城阳区,对偏远村庄也区别对待,基本保留这种村庄的现状。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表示,即使经过一二十年努力,农村居民基本完成向社区中心村的聚集融合,但预计仍会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农民保留传统的居住和生活方式。
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的几点质疑 964 葛孚学 原创 | 2010/6/24 22:34 | 投票 关键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大众日报
自中央一号文件下达之后,全国各地政府陆续展开了对新农村建设的研讨和部署,考虑到很多百姓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还很陌生,加之农村情况复杂,覆盖面广,涉及人口众多,于是由大众日报(济南)记者齐淮东、姜国乐通过走基层、问农户、访专家,采写了一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的稿件,于2010年6月17日发表在大众日报的第三版上。
全文列举了16个典型问题,然后逐一做了详细的解答。本人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新农村建设的业余观察人士,在仔细阅读完原文后,感觉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原稿对经济利益的分析多,对乡村人文价值分析的少,对农村的存在哲学更无涉及,毕竟新农村建设维系到党的群众基础,事关重大,绝非拍脑袋上项目那样简单。三农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有着自己的客观运行规律和生活方式,虽然占国民的比重大,却很脆弱,稍有失误就会给农村带来致命的危害。楼房这种居住结构其实是非常反人性的,我不知道政府为什么一直向农村强力推销拆平房建楼房的好处,如果仅仅是为了腾挪出那么一点土地,我认为此举太不明智,中国要想缓解土地紧张,就必须限制招商引资,不做世界超级制造工厂,否则,即使把全农村的一半土地用来搞工业建设也不够。
下面就结合原文提出的问题逐一探讨:
一、搬楼房,农户划算不划算?
原文“平房变楼房,是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标志,但拆不拆、建不建,要由群众说了算。群众讲的是实惠,那么搬楼房划算不划算?”
笔者分析:从记者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政府的眼中,新农村必然应该是高楼林立,有平房存在就不叫新农村,一股“大拆大建”的冷风已经扑面而来;拆平房运动一旦启动,还能由群众说了算?城市拆迁的现实已经令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原文说,“告别传统平房搬进楼房是大势所趋,因为传统农房占地过多,且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农村发展空间受限。” 笔者分析:说传统农房占地过多,这是不顾农村客观现实,再说平房居住结构显然要比楼房舒服,谁也不愿意去住封闭式的鸽子楼。如果论节省土地,人都住到树上去更比住楼房还节约土地,你节约了土地,就意味着降低生活品质。中国土地紧张的根源在于中国大量招商引资,把全世界的工业制造都拉了过来造成的,现在中国占全球制造业的产出比例是18.6%,如果要占到一半,我们就是把农村全消灭土地也不够用。土地紧张不是农村住房结构造成的。
原文举例说,“有些地方,空心村比例达到60%,如果37万农民全部并入180个社区,至少能腾出10万亩土地用于经济建设,群众将大受其益。”
笔者分析:在农村,出现个别的空宅基地很正常,但说空心村比例达到60%,显然夸大其词;一个自然村占地其实不多,也就只有十几亩地的面积,合并村庄节省出的土地极其有限,如果把拆掉的无数民房成本计算在内,不但意味着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建材,还得不偿失。那么政府热衷于次的目的何在呢?显然,这与日后的储备土地,拍卖土地的经济行为有着必然的联系。
原稿说,“平房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使用年限只有一二十年,楼房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一次投入虽然较大,但避免了重复投资,从长远看省钱省力又省心。”
笔者认为这是记者对农村房屋的性质毫无了解,不要说现在的农村都是砖瓦房,就是以前的土房子都能住上百年,何以说平房使用年限只有一二十年呢?现在的楼房都是用空心砖盖成,使用年限远比上早已用砖瓦盖就的平房寿命长。而且,平房的抗震性要比楼房安全得多。
记者依据有关文件说,“旧房拆迁户均补偿5万元,再加上其他补贴、奖励,农民最多拿两万元就能住上120平方米的楼房。农民拆掉平房买楼房也都获得了可观的补贴和奖励。”
笔者分析:农民再拿2万元就能住120的楼房,怕是不用拿钱,农民也不愿意拆掉自己的房子去住别扭的楼房吧。
二、住楼房,农民习惯不习惯?
文中介绍说,兖州市新兖镇金村社区成立,周边5个村向这里聚集,居民报名踊跃,建设的速度赶不上报名的进度。
笔者分析:本人了解的一个县市,就有一个村被拆掉盖起了楼,结果如何?农民都跑下楼点起炉子烧火烧水做饭,由于场地狭隘,狼烟四起,弥漫整栋楼房,这里的农民曾上访却被强制压了下去。所以,本人很怀疑记者所说的农民都踊跃报名的场面,倒是农民怕不积极报名,就被取消居住资格是实际情况。有村支书就说,你不拆房子,就没补偿,早拆的赚便宜。
三、污水和垃圾如何处理?
原文说,“聚集融合50户以上的社区中心村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笔者认为,农村的污水和粪便一般都运到田地里充当肥料了。农村不存在污水处理问题,都是自然渗透处理,花费巨资搞污水处理厂是高成本运营,结果可能成为摆设。
四、冬季供暖解决得怎样? 住上楼房,取暖可没住平房生个炭炉那么自由简单了。但实行集中供暖,怕是精打细算的农民不肯接受,为啥?火炉能做饭,暖气不能。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造成,农民即不能在家生炉子,又用不起暖气的尴尬局面。
五、农机具、秸秆咋存放?
农民住平房,农机具和秸秆、杂物大都存放在院子里。住楼房没了院落,怎么存放?
在济宁、德州等地的农村社区,记者看到,新建住宅楼的底层普遍建有车库,每户一个,除了停车还能放农机具和杂物,一定程度上顶替了过去庭院的功能。秸秆则可通过还田、青贮、气化和集中收购后卖给相关加工企业。高唐县泉林集团依托企业自主创新的秸秆清洁制浆等三项国际领先技术,去年启动了年处理200万吨秸秆的综合利用项目,现处理能力已相当于10个高唐的麦草总产量,收购半径达到500公里。曲阜市王庄乡纸坊社区在建的秸秆气化站,一期向500户供气,能消化掉周围几个村的所有秸秆、柴草,每方气的成本价只有城区天然气价格的二十分之一。
笔者分析:以上说辞很美好,但愿如此,不过,农村很多人在家养羊、养鸡、养狗、养兔,住进楼房怎么办?总不能剥夺小户人家的养殖权吧。很多老年农民就靠这个生活。
六、生活成本增加了怎么办?
建社区,搬楼房,生活质量提高了,开支难免增加。群众能否承受? 原文分析认为,“农户多出的主要是烧液化气做饭的开支,以前就有多半人家使用,平均每月花费20多元。平房变楼房节省出的土地,复垦后承包出去,每亩的年集体收益,一部分用于维持社区正常运转,一部分将补贴给农户。新建社区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夏天送凉风冬天送暖气,每平方米收费18元,一户也就是2000元左右。通过拆迁全村能腾出440亩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所得收入将用以减免这部分费用。
笔者分析:笔者也很赞成这样的构思,所担心的是靠多拆出的土地能否变现成金钱,农产品的价格不稳定众所周知,风险还是有的,有些地方的土地承包商还赔了,后悔不已。
七、困难群众如何安置?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对自己建房有一定困难的农户,可实行民建公助,鼓励群众互帮互助;对没有能力进行危房改造的特困群众,可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采取利用空闲房、修缮现有房、提供周转房等办法予以安置。”淄博市的困难群众建房享受无息贷款;平原县恩城镇制定了“困难户有多少钱享多少房权”的政策,特困户免费提供住房,楼房所有权归集体;汶上县杨店乡每个社区都规划建设了“零租房”,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无偿提供给特困户、孤寡老人和年龄大的双女户使用,集体所有、流动管理,每个社区按10%左右掌握。从记者的调查看,凡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好的地方,至今没有发现一起因经济困难住不上房的情况。”
笔者分析:这个《意见》很好,但是在农村几乎百分百的人都有房住,而且房子都基本上是新盖的,不像城市那样还有人租房住或者当着房奴。如果政府真要改善农村的环境,可以多考虑一下在村中建设公园或者娱乐设施,硬化道路,大可不必再大动土木工程。因为,农村的房子能翻盖的都翻盖了,直接了当地说,新农村建设的课题提出的太晚了。如果强制拆掉新盖的平房换成楼房,也只能说是瞎折腾。
八、村民和集体会产生债务负担吗? “根据记者多地采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由于各种财政补助、奖励较多,政策灵活优惠,农民买楼房的费用普遍低于自己建房花费,大多数农民有能力承担。”
笔者分析:还是那句话,农民都已经早盖好了自己的房子,这时再谈什么补助、奖励,已经意义不大。真心想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话,政府愿意补助农民盖平房吗?肯定不会。我认为,国家财政这几年很富裕,支持农村建设大呼隆,倒不如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去。
九、社区建设用地哪儿来?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用地,《意见》规定:“由村民集资、政府或村集体统一组织建设的,可划拨供应”;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09第87号文件规定:“各地在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要优先保障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用地。”按照这些精神,一些地方对符合城乡建设规划要求,尤其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项目,采取了先建后拆、先占后补、先拆后建、边拆边建等多种方式进行。济宁市规定,各地根据需要可先期使用部分周转建设用地指标,3年内循环利用,效果良好。
在济宁市高新区,社区建设用地全部由政府通过招拍挂低价取得。说到建设用地没有被他人高价拍走的原因,管委会副主任鹿洪超说:因为新型农村社区是建设而不是开发,建设标准必须严格按照政府确定的实施,利润很低,所以开发商不参加拍卖;二是因为开发商觉得社区建设用地是公益用地,从道义上讲他们也想不参与。”
笔者分析:社区建设用地来源只能是先占用某片田地盖起社区,再拆掉村庄,逐渐入住。再把原来的村庄遗址开垦成田地,折腾一个大圈。
十、新型农村社区的楼房有无房产证?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09第87号文件规定:“村庄整合改造建设农民住房,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济宁市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属于国有,这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进入社区的农民全能拿到正规的受法律保护的房产证。在汶上县杨店乡滨湖社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农民拿到的是蓝皮房产证,乡政府负责人说:因为土地是集体的,住房有使用权、继承权没有所有权,但持这个证可以抵押贷款。去年以来,汶上县就有2600多户农民办理了房产证,340户农民申请到1800万元的住房抵押贷款。”
分析:这一步主要解决的是农村住房能否抵押贷款的问题,原来的平房价值不高或者产权不明晰,银行不敢贷款,现在是楼房了,有蓝皮房产证书了,应该可以贷款了吧?其实这是个悬念,未来的走向谁也拿不准,城市的房子紧张,银行愿意接手,但农村的就存在很多风险。再说,新农村建设可不是为了追求能贷款而刻意的去盖楼房。毕竟,拿住房作抵押的风险,不是人人敢做的。
十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谁投入?
“从记者的采访来看,集体经济基础好、行动早的城中村和城边村,有的由村里自己建,如青岛市城阳区后田社区和北后楼社区。就绝大多数农村社区来说,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是由政府来投入,简单地说就是“楼上农民负责,楼外政府负责”。兖州市新兖镇牛楼社区由6个行政村合成,有3500户、12000人,按照市里配备服务中心大楼和“五化十通”标准,到目前,市镇两级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整个社区建成后政府需投入4000多万元。齐河县南北社区的基础设施则由县直相关部门对口援建,总数也在千万元以上。汶上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得收益的一半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
笔者分析:如果不搞大拆大建,政府直接在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上投资岂不是更好?
十二、社区维护运转费用谁承担?
“社区服务中心是保证社区正常运转的核心机构,其投入主体是政府,维护和运转也由政府承担。记者采访的所有社区都设置了商业设施,其受益全部用于社区维护和运转。同时,合村并居节省出的土地复垦后,或租赁给种养大户,或发展二三产业,形成的收入中部分用于社区运转。另外,各地政府应借鉴成都改革经验,在合村并居后,将社区运转费用全部或者部分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笔者分析: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就是代替了原来的村支部,区别在于,村支部对每家每户都很了解,便于做工作,成立服务中心后,面对几个合并后的村庄村民,矛盾处理远非那么简单。
十三、土地被占用怎么办?
“新型农村社区要合并多个甚至十几个村庄,中心村的土地必然会被占用,但周边村拆迁复垦后增加的耕地远多于被占土地,将来由社区统筹安排,一般不会产生失地农民。如兖州市新兖镇东稻营村并入金村社区,占用金村80亩地,村里已确定将原村址土地复垦后等额还给金村。
失地农民基本集中在城中村、城边村或镇中村、镇边村。他们曾经拥有的土地或者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扩展,或者用于园区建设。济宁市开发区通过两套住房的方式(一套自己住一套租赁)保障失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烟台市莱山区还用土地收益为所有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汶上县南站镇通过发展二三产业解决了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全镇1.6万劳动力就业。从记者的采访来看,各地对失地农民都做了形式不同的就业和养老保障。”
笔者分析:原来天然分布的自然村,被高度集中成一个人口密集的大社区,既不利于卫生,也为疾病传染创造了条件;村子被合并,原来的土地将被重新分配,距离变得遥远,种地肯定是不方便了。
十四、迁村并点后农民咋种地?
“齐河县南北社区并点之初,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了“晏城银合粮食合作社”,每亩每年基本分红900元,入股农民再以“农业工人”的身份到合作社劳动,每人每天30元工资。综合采访判断,合村并居后,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向种养能手或者农业合作社集中已成为趋势。
没有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地方,由于社区半径一般在2至3公里,出行也方便,不必为耕地远而犯愁。同时,可以通过强化社会化服务来提高生产效率,如兖州市有良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亩地每年用工只有7天,其他的全由社会化服务组织帮着做了,耕地离家稍远也无多大负担。”
笔者分析:这个问题很关键,在农村已经引起恐慌了,很多农民私下议论,土地被集中到有钱人手里当地主,我们去给他们干活。笔者对原文提到的利益分配方案还是持怀疑态度,首先,无论土地集中与否,一块土地的粮食产出基本是个定值,它由小户种植也是那么多收入,换作大户种植也还是那么多收入,不可能凭空增加多少。反而令农民丧失了种地的自由度。其次,根据成都市的土地大户经营看,为了获取高于一般土地的利润,就必须放弃粮食种植转而种植高风险高利润的特色作物,如药材、花卉等。这种情况如果一旦全国性的推广开,利润必然荡然无存。
十五、节省出的土地如何经营?
“合村并居节省出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一部分用于发展特色农业,一部分用于二三产业开发、租赁。单县高韦镇大徐庄村建成社区后,节约出土地860亩,复垦后用于葡萄园建设,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并居农民还可以到葡萄园工作。兖州市新兖镇牛楼村准备将节省出的600亩地当做股份,正与企业接洽合作上大项目,将来全体村民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济宁市开发区人均预留一分地,由村居集体统一建设工业园对外租赁,增加集体积累,保证居民福利。”
笔者分析:这样的经营思路在不合并村庄的情况下,把全村的土地集中起来重新分配,划分成特色农业、二三产业或者租赁,也会做得很好。集中起来,是能节省出可怜的一点土地,但到底能创造多少效益,还是个未知数,原文只看到好的一面,对风险分析不足。因为新农村建设是全国性的,分析这样的问题一定要站在全国性的高度去分析,在农村土地不得用于非农用途的红线下,有多少项目会来投资?
十六、迁村并点会“消灭村庄”吗? “目前,我省以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为契机,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而实施的迁村并点,是符合农村城镇化的趋势,顺应农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而进行的,绝不是要消灭村庄。合村并点的前提是多数农民需要并同意、经济条件具备、发展时机成熟,而不是想当然与“一刀切”,尤其对特大村庄、特色村庄、民族村庄、偏远村庄及前些年新农村建设比较好的村庄就应该另当别论。济宁市共有6274个建制村,他们经过调研与筛选,保留了702个具有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村庄;德州市大部分民族村庄都得到了保留;经济基础比较好的青岛市城阳区,对偏远村庄也区别对待,基本保留这种村庄的现状。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表示,即使经过一二十年努力,农村居民基本完成向社区中心村的聚集融合,但预计仍会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农民保留传统的居住和生活方式。” 笔者分析:一刀切式的农村城镇化,肯定会消灭乡村文化。自然村地保持乡村文化功不可没,很多考古发现和传统手艺就是在农村里得到了完美保留。为什么城市做不到这一点?每一个自然村都有一个祖传的村名,都有自己的族谱,自己的民居风格,这都是文化。而拆掉农村建成社区,这一切都会荡然无存。我对农村城镇化的理解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非简单的建筑格局革命。
【新型农村】推荐阅读:
美丽的新型农村作文05-28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10-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标语11-05
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创新经验材料06-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提纲07-22
对构建新型农村消防体系的思考10-13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06-14
彬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与思考09-11
关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情况调查分析10-27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