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源标语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护水源标语(精选7篇)

保护水源标语 篇1

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障饮水安全 维护生命健康 保护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防治水污染 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珍惜水 保护水 让水造福人类 保障饮水安全 建设幸福** 保护饮用水源,造福**人民 保我一库清水 还你一生健康 保护水源 健康你我 保护水资源 生命真永远 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 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依法管水 科学治水 和谐用水 自觉节水 发展水利 改善民生

保护水源标语 篇2

漳河水库发源于南漳县三景庄,流经南漳、远安、当阳、荆门,流域面积2212km2,水面面积104km2,库容21.36亿m3,年平均降水量977.6mm,年平均径流总量8.16亿m3。不同保证率(P=25%、50%、75%、95%)的年径流量分别为9.88亿m3、7.74亿m3、5.8亿m3、3.02亿m3,属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居全国灌溉水库第八位。承担荆门、荆州及周边其他城区及乡镇共几百万人口供水任务,并纳入全国饮用水源保护地名录。漳河水库为荆门等地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与上游四十多座水库群构成沮漳河流域重要的防洪屏障,保护下游荆州、沙市重镇、长江大堤、焦柳及汉宜铁路以及多条干线公路安全。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区域需水量大幅度增长,该水库已成为湖北省供水任务最为繁重的水库之一。2010年纳入全国第三批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为库区周边乡镇及荆门城区年生活供水3400万m3,工业用水8000万m3,还承担着260.52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

2 水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相关部门不断进行了水源地保护生态工程,保持了漳河水域饮用水的Ⅰ类标准水质,总干渠渠道水域Ⅱ类标准水质,但漳河水域仍然面临四大污染的重大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2.1 生活污水污染

据湖北日报官网统计,2001~2005年,水库中心水质pH、悬浮物、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二十个基本项目和总磷、总氮、透明度等三个湖泊水库特定项目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但是水库码头周边和当阳市陈院村附近水域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和总氮超标,避暑山庄周边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明显比水库周边其他点高。

漳河流域内有南漳县、远安县、当阳市和荆门市的8个乡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和间接排入漳河,年排放量近200万t,其中荆门市漳河水库周边2km内流域面积215km2,涉及马河、栗溪、漳河3个乡镇、21个村、96个小村,1个居委会,共有3871户,14302人,生活在漳河沿岸及水库下游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有部分未经处理直接入库。按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物入河计算,主要污染物入河量COD:70.43t/a、BOD:68.12t/a、TN:12.24t/a、NH3-N:5.6t/a、TP:4.77t/a。另外,农家乐餐饮生活污水是污染的重要来源。随着漳河旅游业的发展,库区周边农家乐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漳河李家洲至漳河镇沿线农家乐数量近百家,年接待超十万人次。主要污染物入河量COD:531.84t/a、BOD:514.4t/a、TN:92.43t/a、NH3-N:42.3t/a、TP:36t/a。

2.2 水土流失破坏

砍伐木材必将造成水土流失,使山体土层变薄,水库岛屿及沿岸无序开发建设,加之沿岸农业产业盲目调整,破坏了水库自然风景和周边生态,每次暴雨过后,上游水体浑浊,透明度下降,持续时间在一周左右。

据远安县志记载“漳河流域森林繁茂,为远安木材主产区,20世纪90年代,每年约有1.5万m3木材取自漳河,经当阳运往祖国各地。”经荆门林业部门初步调查,发现水库上游的当阳、远安、南漳等地,通过水运到荆门的木材在1万m3左右。漳河部分水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100km2,占总面积的4.52%,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20.3km2,占0.9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22.2km2,占1.0%,强度水土流失面积14.5km2,占0.65%。水土冲蚀会把河岸有机质和可溶性养分大量带入河里,污染水体,加快水库淤积。

2.3 煤矿污染

据长江出版传媒网调查,2005年底,流域内有小煤矿71家,所有煤矿废水基本直接或间接排入水库,年排放量达200万t左右。开采矸石就地堆放,部分煤就地上船运走,黑山、黑水融为一体。同时,平均每个矿井征占土地均在10亩以上,共毁坏山林,破坏植被100万m2左右。

2.4 运输污染

近年来,漳河旅游业兴起,游船增长较快,游船总数达74艘,还有其他用途的柴油挂机,主要运送煤和木材。运输船中大部分是低速柴油船,“跑、冒、滴、漏”的现象十分普遍。库区有各类柴油动力船20艘,船主一般污染防治意识较淡薄,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大都随意排入水体,对水库水源地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

2.5 农业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面广,养殖产生大量的粪便、污水,含大量的细菌和氮、磷等营养盐成份。库区现畜禽养殖一般是农户零星散养,合计猪舍面积约23000m2,鸡、鸭场面积约5800m2,粪便大多随意堆放或还田,经测算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入河量COD:17637t/a、BOD:167.0t/a,TN:34t/a、NH3-N:13.92t/a、TP1529t/a。

2.6 农田污染

降雨时农田种植使用的化肥或农药易随地表迳流入库,形成水质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漳河库区现有柑橘园13000亩,农田15000亩,漳河流域年氮肥施用量5600t,磷肥施用量2800t。计算农业面源入库氮、磷分别为343.76t/a和22.36t/a。

2.7 水体内源污染

水库内源污染主要包括库内船舶、养殖、污染底泥等,产生的污染物不经过输送转移等中间过程直接进入水库水体,直接对水库污染。据调查,库汊内共有拦汊养殖面积近2000亩,实行投饵养殖,饵料的残留物及鱼类的排泄物都会给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8 污染评价

经调查统计,生活污水污染、农家乐餐饮污水污染、农业养殖污染和农田污染是漳河库区污染的主要因素。污染总量最大的是农家乐餐饮污水污染,污染总值为1216.97t/a,污染总量最小的是生活污水污染,污染总值为161.16t/a。污染参数单项最大的是农家乐餐饮污水污染COD为531.84t/a,污染参数单项最小的是生活污水污染TP为4.7t/a。因此,漳河水域的治理首要任务是治理农家乐餐饮污水污染,然后治理农业养殖污染,解决的污染因子以COD为主。

3 水质现状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湖北水功能区划的批复》(鄂政函[2003]101号文),该水库水功能区划为漳河水库饮用水源区,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根据荆门市环境保护局对漳河水库I类水质标准,根据《湖泊(水库)富氧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漳河水质营养状态为贫营养。水库水质良好,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据国土资源部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对漳河水库水质三次检测,发现该水库锶的含量在0.21~0.22mg/L之间,已达到矿泉水标准,总干渠渠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4 水源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现状水质部分不达标

库区污染源对水源地水质构成严重威胁监测评价水库水质部分测次不达标,特别是COD评价局部地点不能满足Ⅱ类的水源地水质管理要求。库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农村畜禽养殖和库汊水产养殖投肥投饲已造成部分入库河段严重污染,大量水土流失和农村固体废物随意倾倒,造成河道淤积,破坏水环境,对水库水质构成严重的威胁。特别是人口较为集中的上游东巩镇,好比一个定时炸弹,它一旦遭受严重污染就会牵连整座水库及下游水域。目前东巩镇无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对水源地构成较大威胁。

4.2 没有全面建立水质监测体系

水库目前只有荆门市环保局在漳河设立的水质监测点2个自动监测站1个,水库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缺乏自动监测站,不能对水质定期连续监测,应急监测能力不足,难以准确全面掌握水库水质,造成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应急处理能力弱。

4.3 水资源保护体制不明确、有效监管缺乏

漳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工作滞后,存在责任不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由于水库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工程安全与调度运行,不具有水源地保护职能,难以承担水源地保护的责任。水源地基本上为敞开式管理,部分地段没有设置保护标志牌,也没有建立人畜隔离防护措施,对取水口周围的水质环境造成威胁。

5 水库水资源保护治理

2001年,荆门市政府联合宜昌、襄阳三地一起保护漳河,并两次上报省政府,对漳河设立一道“2km的环保红线”。

5.1 划分水源保护区

漳河水源保护区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漳河水域、总干渠水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周围1km范围内的陆域为一级保护区,漳河水库周边2km范围内的其他陆域为二级保护区,流域内2km范围之外的其他陆域为准保护区。

5.2 划分漳河水库湿地保护区

其位置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宜昌市和襄阳市交界的漳河水库周边范围内面积319.1km2,以漳河水库上游与下游分水界线外侧200m为界,其余区域以漳河水库水体蓝线保护圈外侧2km为界。同时,湿地保护圈在北至第一分水岭,西至沮漳河分水岭,南至漳河水库上、下游汇水区一并纳入保护区范围,荆门市人民政府专门发出文件,明文规定在漳河湿地保护区范围严格控制各类地面建设活动,禁止地下开采活动,关停或改变总干渠渠道上游左岸养猪、养鸡场用途,沿渠周边村组通过“三万活动”,建设垃圾集中入池处理,农户每家都修建化粪池等措施,严禁保护区范围内的现有城镇、企业和居民直接或间接向保护区排放生活废水。

5.3 禁止煤矿开采

关停部分煤矿,特别是国家有关煤炭开采政策出台后水源地工程设施附近煤矿基本上关停,水上运输煤炭2000年之后基本停止。

5.4 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由于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引导,封山育林、经济林木大力兴盛,九十年代之后,砍伐树木现象日渐稀少,加之多年的砍伐有利用价值资源越来越少。近几年水库水路船载木材越来越少,天然林也在逐步恢复。同时,植树造林国家还给予一定补贴,这样山林树木一部分自然修复,水库周边湿地村民和单位也种植了大量的经济林和生态防护林,近几年,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5.5 政策积极引导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鼓励和调动了一部分民众的积极性,增强了保护水资源意识。随着法规的不断完善及相关部门严格执法,对此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6 对策措施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目标要求》提出的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的总体目标为: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根据水库型水源地特点和保护管理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6.1 加大农业及养殖污染面源治理

严禁在漳河库区农田使用残留期长,难降解的农药及化肥。对水库上游乡镇,城镇污水、雨水、排水采用分流制,污水必需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流域范围内农户每户修建化粪池。控制泥沙入库量,对库区养殖场进行专项整治,拆除拦汊养鱼设施,严格控制库区对各类开发活动采取排水沟、沉沙地、坡改梯、植树种草、修建拦砂坝等工程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6.2 水源地保护的制度建设

政府负责,各部门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水库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管理水源地保护的职能并承担日常工作,日常巡查、库面保洁、库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库水质监测等,全面实施,保障水库管理机构水源地保护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6.3 加强水源地环保监督

相关单位定期在库区巡查,对库区排污、开发建设工程加强监管,控制库区船只排污现象,禁止库区旅游钓鱼、游泳等活动,对污染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

6.4 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在漳河水源地保护区内重点河段和取水点地段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水库管理部门建设水质监测中心站,及时准确地监测评价水源地水质状况,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5 加强漳河水源地保护宣传

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册广泛开展漳河水源地保护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使全社会意识到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氛围,使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摘要:湖北省漳河水域大,多年来为该区域防洪、农业灌溉和城镇供水起着重大作用。但近年来很多水域面临着重大压力,城镇化发展导致用水量剧增、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问题。笔者根据在漳河流域的工作、生活经验,对漳河水源地保护提出见解。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改善研究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状况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当前农村饮用水源受到各种问题的影响,水质污染严重,甚至有的都不能够再供人们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改善已经迫在眉睫。为此,本文主要就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改善进行研究,首先对农村饮用水源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改善对策。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保护;改善;研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国家不断通过应用各种措施帮助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创新农产品品种的时候,由于农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对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废水、污水都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很多都流入到了饮用水源中去,加重了农村饮用水的污染[1]。农村饮用水源分布范围广,饮水类型多种多样,污染的途径多,污染的面积也比较大,针对这些复杂的水源现状,探究如何就农村饮用水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和改善,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农村饮用水源问题及分析

(一)农村河溪饮水水源问题分析

一般来讲,农村中的河溪饮水水源占总饮水水源很大的比重,经过分析河溪水源里面的超标因子主要是氨氮、大肠菌群、磷等[2]。就全国各处农村的河溪水污染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田排水以及降雨的影响。很多农村地方农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一旦到了雨季,农田中夹杂着泥沙的水就会流入河溪中,使河溪水变得浑浊,泥沙含量剧增;另外河溪水受降雨的影响也非常大,降雨会使地表径流量增多,地表径流会对地表起到冲刷作用,把土壤中的污染物带入到河溪水中,地表环境污染越严重,河溪水相应的就会受到越严重的危害。

第二、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很多农村以畜禽养殖为主,一般都是以养猪为主,有的农村还会饲养牛、羊、鸡、鸭、鹅等。这些畜禽产生的粪便会经过冲刷流入到河溪中,如果在流入到河溪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处理就会对饮用水源产生很大的污染;人们有的时候还会利用畜禽粪便灌溉农作物,过量的粪便也会间接污染水源。另外进行鱼塘养殖时,向里面投放的鱼病疫苗也是非常严重的污染源。

第三、生活污水的影响。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相应的也增加了各种洗衣液、洗洁精、化妆品等产品的使用量,同时很多居民家里的旱厕也逐渐变成了水冲厕所,这些都会导致生活污水量增加,污染成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如果排放到河溪中也会引起污染。

第四、重工业企业、生活垃圾的污染。很多污染严重的企业都从城市搬迁到了农村,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引起水源污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生活垃圾的肆意丢弃也是引起河溪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农村库塘饮水水源问题分析

通过对受到污染的农村库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水源里面的超标因子主要有高锰酸盐、大肠菌群以及磷等。引起库塘饮水水源污染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生产方面的污染。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村民为了提升粮食的产量,就会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肥,过量的化肥不能够被农田和作物完全吸收,农田中就会残余大量的氨、氮等物质,受到雨水冲刷时,这些物质就会随着雨水的冲刷汇集到库塘中;另外农药对库塘水源污染也非常严重,以前非常流行的有机磷农药DDT虽然已经禁用多年,但它的成分仍然可能残余在库塘水体中,严重影响水质[3]。

第二、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农村的生活污水、废水很多时候都是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当这些污水流入到库塘时,会使水体中氮、磷的含量严重超标;生活垃圾在田间堆放,当降雨时也会随着雨水冲刷流入到库塘中,增加水体中有毒物质的含量。

第三、畜禽养殖废水。畜禽类的粪便具有很强的淋溶性,能够通过地表冲刷最终汇集到库塘中,严重污染水体的质量;另外一旦屠宰场对污水处理不够及时,屠宰废水所含有的大量有机物、氨氮物质以及悬浮物等都有可能流入到库塘中,严重影响水质,使得水质产生恶化。

(三)农村井水饮水水源问题分析

井水属于地下水范畴,相比于以上类型的农村饮用水源,它的水质超标问题更加严重,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村庄的井水水质能够达到二类水质标准,井水中的超标因子主要有氨氮、磷、硝酸盐以及大肠菌等。污染的主要原因除了上述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井水保护设施不够健全。根据大量的调查显示,农村水井很多都没有井盖、更别说防护栏或者是截污沟;一些农村地区的水井虽然有井盖但是由于地势比较低,周围环境比较差,井盖的密封性不好等因素,容易使得井水受到污染。

第二、环境污染物等对井水造成的污染。很多农村的水井由于会受到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水质中存在超标的氨氮含量,另外水体比较苦咸,不适合作为饮用水;附近的一些矿业,矿石中含有各种形式的氟化物,并且极易溶于水,这也是造成水氟含量超标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地区由于地质中的盐碱成分含量非常高,井水水质呈现碱性,口感非常差。

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改善对策

想要解决农村饮用水源缺乏以及水质问题总体上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首先要积极寻找泉眼,针对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采取寻找泉眼,把泉水引至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供居民饮用;其二,可以针对一些地形平坦的山区修建新的库塘、蓄水池等储水设施,对雨水进行收集、沉淀、处理,供饮用;其三、积极采取措施对河溪、库塘进行清淤处理,增强它们的蓄水能力,对水质净化之后再供居民饮用;其四、退耕还林、还草,对水源周围进行绿化,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同时减少水分蒸发;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城镇供水管道进行适当延伸,利用自来水厂的富余供水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源。

(一)保护和改善农村河溪饮用水源的措施

第一、在河溪的源头进行植被修复,种植一些根系比较发达的树木,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土壤蓄水能力。

第二、建立专门的截污沟、防护带,防止污水直接或间接流入到河溪中,另外还可以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之后再排放。

第三、针对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可以将养殖场建在远离饮用水源的地方;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控制污水的随意排放。

(二)保护和改善农村库塘饮用水源的措施

第一、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控制用量。

第二、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农药管理机构要严格执行新型农药准入市场机制,另外还要倡导农民选用低毒、高效、残留时间比较短的生物农药;大力倡导村民采用无毒无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如灯光诱虫杀虫技术。

第三、生活污水以及养殖废水参照河溪饮用水措施。

(三)保护和改善农村井水饮用水源的措施

第一、减少垃圾的焚烧行为,另外以水井为中心在周围50m区域内进行防护,控制污水的污染。

第二、引导村民爱护井水,不要把垃圾堆放在水井附近,对于一些靠近水井的废品堆砌地方要搭建遮雨设施,控制有害物质受到雨水冲刷流入水井。

第三、生活污水以及养殖废水参照河溪饮用水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分别就农村河溪、库塘、井水等地方的饮水水源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比如说经过研究分析河溪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和农田排水的影响、养殖废水污染以及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等。针对河溪、库塘、井水飲水水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实现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与改善。

参考文献:

[1]许爽.湖南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改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2]金有为.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

水源地保护方案 篇4

为保障我镇饮水安全,确保群众喝上方便、干净、安全的自来水,特制定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如下:

一、严格实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合理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地下水开采井周围规定一定的水域或路域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竖立醒目的标志牌。清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水域的水面污染物。需移动取水口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范围要进行相应调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范围为:

(一)水井以每个水井为中心,半径100米范围内的区域为保护区。

(二)其它饮水安全工程保护区为取水点以上300米的范围。

二、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水源保护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饮用水清洁、卫生、安全。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应当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二)禁止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域排放污水;

(三)禁止堆放、填埋、倾倒、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等危险废物及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粪便、建设工程渣土和其他废弃物;

(四)禁止设立剧毒物品仓库、废物回收场、加工场和堆栈;

(五)禁止破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

(六)禁止从事破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的开山采石、采砂和围水造田的活动;

(七)禁止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化畜禽等动物养殖场、屠宰场;

(八)禁止使用炸药、有毒物品捕杀动物;

(九)禁止从事洗涤和其他可能污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的活动。

(十)法律、法规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的其他规定。

三、对现已存在的不符合规定的设施和生产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限期拆除或停用。

四、如果水源被破坏或者被污染的,应当按照谁破坏、谁恢复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者负责治理恢复;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情节较重,将申请执法部门予以相应处罚。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的土地、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出租给他人从事本办法禁止的生产经营项目和活动。

六、成立工作小组,并安排专管人员进行巡逻查看,防止破坏水源地情况的发生。

保护水源倡议书 篇5

为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特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二、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三、珍惜水,保护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四、人们不要用水来嬉戏打闹。

五、盛水的容器或水龙头等漏水,要及时维修。

六、杜绝空调的使用,因为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当视保护水资源和大环境为己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

倡议人:

水源保护林营造技术探讨 篇6

1.1 空间配置。

水库水量平稳不仅取决于上游和水库周围是否有足够面积的水源保护林, 还取决于水源保护林的空间格局。在相同的土壤、森林结构和覆盖率条件下, 集水区内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对水源涵养功能的重大影响。根据景观格局的分析可知, 高效的空间配置就是增加景观的多样性, 降低景观的优势, 提高景观的均匀度, 降低景观的分离度, 提高景观的分维数, 降低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和破碎化指数。在“适地适树”与“因害设防”的原则下进行水源保护林体系的高效空间配置。

1.2 林分结构。

一般来说, 组成水源保护林的树种, 应是生长速度快、冠幅大、叶面积指数高、根幅宽、根量多的深根性树种, 形成蓄积量大、郁闭度高、枯枝落叶厚并分解良好的林分。实践证明:深根性与浅根性结合多种树种组合的复层异林龄, 具有比较理想的水源涵养、水质改善与侵蚀控制作用。水源保护林的稳定林分结构设计主要是指以林分的生物学稳定为基础, 从而实现林分的生态学稳定, 即生物学稳定是基础, 生态学稳定是目标。结合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和防止土壤侵蚀三大水源保护功能, 确定林分结构主要考虑林分的层次结构、合理林分密度、林分的适宜郁闭度及树种选择等方面。

总的来看, 缓洪防洪、水源涵养的直接林型, 大体上可以认为是异龄复层针阔混交天然林。当然, 这还有待今后在森林流域试验中作进一步论证。一般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比人工林好, 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人工林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差的原因。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由于北方降水量小、气候干旱, 林型应以水源涵养为主, 林层不宜过多;南方则降水量大, 防洪是主要问题, 林型应以缓洪为主, 多层林结构最好。如东北地区落叶松林、红松林、撵树林水源涵养功能好;华北及黄土高原地区落叶松林、油松林, 水源涵养能力强。

密度是否合理, 关系到水源保护林能否正常发挥三大水源保护功能。树冠浓密的树种, 密度过大会造成林内光照不足, 林下植被难以生长, 结果树冠虽能承受部分降水, 但若超过其承受量, 地表同样也会产生较大径流, 引起水土流失。地表土壤侵蚀的根源是降水对地表的击溅作用, 从而加速地表的冲刷, 在森林树冠及林下灌木、草被和枯落物的防护下, 就会大大减小雨滴对土壤的冲击力, 可以削减其能量的95%。同时密度与林分的郁闭度有密切关系。郁闭度过大, 不利于地面植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阻碍了水源保护林的水源保护功能的发挥。

2 水源保护林营造

2.1 水源保护区选材

2.1.1 造林地选择与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我国各河流的水源地区, 多是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区, 一般都保存有一定数量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 但是由于长期的毁林、放牧、开荒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积缩小、林分质量退化, 因此需要通过造林、封育等手段进行水源保护林的恢复。在水源保护林的区划范围内, 由于所处的海拔、坡度、坡向、小地形、土壤及其母质的不同, 形成非常复杂的立地条件;同时, 这些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区大部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因此, 水源保护区的立地条件比较复杂, 在营造林时必须加以认真研究, 对立地质量作出确切的评价是水源保护林规划、设计、造林、经营管理的前提

2.1.2 树种选择与适地适树。

水源涵养林在我国多处在边远深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 因此, 选择营造水源涵养林的树种时, 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a.要从实际出发, 以乡土树种为主。这不仅符合植物区系和类型规律, 形成的林分较为稳定, 而且在组织造林时比较方便;b.水源涵养林组成树种的寿命要长, 不早衰, 不自枯, 且自我更新能力强;c.选择树种以深根性、根量多和根幅宽树种为主;d.选择树种要树冠大, 枝叶繁茂, 枯叶落叶量大。为使混交树种具有固土改土的作用, 最好是选择一些根瘤固氮的树种。

2.1.3 水源保护林营造技术。

水源保护林应当尽量营造混交林。营造混交林的主要技术关键是通过混交树种的选择, 混交类型、混交比例和混交方法确定, 以及栽培抚育等技术措施调节好树种间的关系, 尽量使目的树种受益, 确保混交林的自我更新、发育, 维持较高的混交效益。

2.2 水源保护区植被恢复

2.2.1 水源保护区植被恢复原则与途径。

水源保护林植被恢复, 从本质上讲, 就是对水源区森林进行更新改造, 进行可持续经营和管理。

人工诱导天然混合更新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高速树种结构的更新方式, 浙伐改造迹地采取人工诱导培育混交林技术是可行的。通过多种方法改良林分, 提高林分质量和生产力, 最终实现永续利用的目的。因此, 掌握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过程的客观规律, 依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的方法恢复森林是水源涵养林区恢复植被, 特别是恢复混交林的良好途径。

2.2.2 水源保护区植被恢复技术。

水源区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水源保护林由于培育目的多样, 培育期较长, 可充分利用人工天然更新方式进行更新, 加快恢复森林植被, 形成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 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水源保护林防护功能, 保持其永续利用和多种收益。人工诱导促进天然更新是其经营和定向恢复的发展方向, 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调整树种结构的更新方式。依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的方法恢复森林是水源保护林区恢复混交林的良好途径。促进天然更新收到种源、土壤、植被和气候条件的严格制约。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效果, 主要取决于种源、出苗环境、幼苗生长环境三个条件的限制。在以上三个条件适合的前提下, 应大力进行水源保护林人工诱导定向恢复技术措施。

简言之, 林分改造应遵循的原则是:次生林的改造一定要注意森林环境的保护的前提下, 一般是改灌木为乔林;改疏林为密林;改低产的萌芽林为实生林;改低产、低值的阔叶林为高产、高值的阔叶林, 增强林分的改土、护士、蓄水的功能, 达到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的要求。

疏林的改造方法。黑龙江、辽宁等地对林分郁闭度0.4以下、生长量低的疏林, 选择比较耐荫或幼年耐荫的树种 (如云杉、红松) , 实行林冠下造林, 使其在林冠的庇护下生长, 待幼林生长稳定后, 根据幼林对光照的要求, 逐渐采伐上层林木。这种改造方法的优点是:森林环境变化小、幼苗易于成活, 杂草和萌条也受到抑制, 还可减轻幼林抚育的工作量, 但对栽植幼树的选择一定要适地适树, 同时注意幼树对光照的需求及时采伐上层林木。

参考文献

[1]肖志军, 黄永梅, 杨新兵.北方水源保护林营建技术[J].防护林科技, 2013 (4) .

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管理 篇7

1.我国应对突发性事件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管理中的问题

水源地的保护关系到千家万户。我国目前对水源地的保护在法律规定上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要求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水污染防治法》明确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其他等级保护区。在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下,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另外,1989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还共同颁发了《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这些法律和法规性文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针对污染可能带来的问题而提出的保护性和管理性要求。虽然《水法》除了防治污染外还提出了防止水源枯竭、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的要求。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我国目前只有原则要求而没有详细的规定,体现在:1)对突发性事故的种类没有详细划分,对应对突发事件缺乏技术支持(包括技术导则、技术设备等);2)我国水源地的管理部门各不相同,有水利部门管的、建设部门管的,有地方管的、也有流域管理部门管的;同时我国水源工程设施管理与水源地的水质管理分离、水量调度与水质管理分离、原水管理与城市供水系统管理分离。在这样的管理分割和分离的状况下,如果出现突发性事件,牵涉部门多,应急反应将大打折扣,统一行动艰难;3)我国饮用水水源地总体状况及其供水系统未开展全面评估。过去对水源地的评估虽然至少包括水质状况的评估和工程安全方面的评估,但是这两个方面没有联系在一起,评价的结论往往是针对正常工作状况,对应急反应能力部分还不够详细具体,特别是输水管网、原水处理和配送系统,甚至废水处理系统的评估,几乎近于匮乏;4)应急保护信息不完整或决策时信息不足,将难于满足决策需要;5)我国水源地的保护与公众利益似乎还没有建立必要的联系,使用者和供应者之间似乎只有买卖关系,应急情况下的保护对策和公众应该知道的应急对策都还没有必要的联系渠道。

2.美国“9•11”事件后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及其基础设施保护工作的做法值得借鉴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后,美国总统签署了反恐怖法,其全称为《公众健康安全和反恐怖准备及应对法》,该法规于2002年6月12日实施。其实,早在1998年,前总统克林顿就签署了关于美国重要基础设施保护的总统令。在这个总统令中,美国确定水及水工程是受国家保护的重要的基础资源和设施系列,规定美国国家环保局和美国大城市水局联合会为水安全方面的领导机构,美国水工协会为提供技术支持的部门。按照上述法律和法令,同时也由于“9•11”事件的发生,美国饮用水水源地及其基础设施的保护工作大大加快了步伐。“9•11”事件后,美国对针全国水源地的保护开展了大量工作,并使其中许多内容写进了《反恐法》,如美国环保局完成的《基本威胁报告》中,描述了类似恐怖事件侵袭模式,评价了水系统单元的脆弱性和各种相关因子。美国《反恐法》共分6个部分,其中第五部分为饮用水保障和安全。专门对饮用水的保障和安全进行了规定,如对供水人口在3300人以上的供水系统提出了5项新的保障要求。按这一规定,美国90%以上的人口都在此服务区内。《反恐法》对上述供水系统的5项要求是:必须实施脆弱性评价,保证提交给国家环保局的评价报告其数据具有法律效力,脆弱性报告必须提交给国家环保局,根据脆弱性报告准备或者修改应急对策,保证应急对策计划的数据准确。美国供水管理部门在进行脆弱性评估报告的编制中必须检查供水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或者可能遭到恐怖袭击后带来的污染,评估范围包括:供水管道和输水系统,地理障碍物,供水收集系统,前处理和处理系统,存储和配送基础设施,电子计算机和其他自动装置系统,使用、存储和处理有毒化学物质方面,操作和维修系统。上述系统在脆弱性评价报告中都必须给出评价结论。评价报告要求采取以下步骤得出其脆弱性程度的结论:供水系统的特性,包括主要供水目标和供水任务;确认并且排列出最不利结果以避免其发生;确定关键的、可能遭到恶意攻击而引起不良后果的供水系统部分;评价发生这种恶意攻击的可能性(以百分比计);评估反恶意攻击措施;分析目前存在的危险并且制定减少危险发生的优先计划。供水管理部门在完成脆弱性评价报告后,要根据评价报告准备应对和防范应急事件的对策计划(规划)。应急对策计划还要告诉公众遇到恐怖事件袭击后应该怎样行动,以及和遇到自然灾害的行动区别。对于美国来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是遇到自然灾害时往往告诉大家用水要先煮沸,但是遇到恐怖袭击时就要告诉大家是否可以使用水龙头里的水。2002年11月,美国大城市水局联合会领导下的水信息和分析中心正式运转,不仅面向饮用水供水管理部门,也面向污水处理部门。中心将向水管理部门提供与联邦政府国家安全部门和法律实施、环境和公共健康部门的联系渠道,帮助供水管理部门评价潜在危险和采取对策,同时也分析一些突发事故报告。从中美两国应急对策的差别看到的是管理水平的差距。我国社会和大众还没有把水源地的保护放在一个很高和很重的位置,这里面既包括我们的生活习惯等文化意识上的差距,也包括我们技术手段落后等方面的因素。

3.结语

尽管客观上我国许多水源地从为农业灌溉为主转变为向城市供水为主,但是在管理上依然依靠传统的一套,只讲“供”,少讲“护”。随着干旱的频繁发生、供水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现代生活理念的不断增强,同时也因为污染等各种突发危险因素发生概率的增多,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许多国家对水源地的保护是完全封闭式的,对水源地的保护类似于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比如重要的核设施、发电厂等,而我国的大多数水源地还处于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状况。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看来,我国在水源的保护方面,急需开展许多基础性的调查、研究和管理工作。

上一篇:保安每周岗位安排表下一篇:常识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