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讲座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讲座(通用8篇)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讲座 篇1

一、引子

刘X,男, 18岁,大学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一年级新生,身高大约1.68米左右,体型瘦长。既往健康状况为:母亲高龄剖腹产,未足月。幼儿期患过肺炎,高中时又患过心肌炎、胸膜炎, 体质一直较差。在此之前从未进行过心理咨询。小刘家住城市,家境优裕,系家中独子。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是医生,对小刘虽然宠爱但要求也还算严格。小刘个性细腻,偏内向,在家里是个听话温顺的孩子。在市重点中学学习,成绩较好,但因高考前三个月突患急性胸膜炎,影响了考试成绩,只达到了专科院校的分数线。经历了高考失利的小刘本打算复读以图来年, 但经老师、亲友的劝说和二个月的心理调整,还是如期到省内一所较好的师范学校的外语系报到上学。

刚入校时小刘心里虽仍存有一些遗憾,随即就被新鲜感和兴奋所代替。美丽的校园、学长们的热情使他对未来三年的大学生活燃起了希望。可是好景不长,寝室里同学陆续来齐了,问题也随之而来。食堂里的伙食不合胃口、浴室和盥洗室是公用的、日常生活要自己打理等等,本来就够让他烦了,而更让他伤脑筋的是处理与五位室友的关系。首先,寝室里狭小的空间就让小刘不舒服, 无法与家里三室二厅相比。从小他有自己的房间, 现在与别人同住,他极不习惯。更何况这五位同学来自省内各地,又都出自较贫困的农民家庭, 穿着打扮都挺有“乡土气息”的。除一名同学普通话还算标准外,其余的说话必须通过猜测和手势才能弄明白。“中国话都说不明白还想学英语?” 这是小刘看不起室友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学的晨读在他看来是不知羞耻的表现——— “那么难听的英语也亏得他们好意思读出来”。虽然这些话他未公开说过,但他也承认这种态度会在言谈举止中不经意地有所表露。另外寝室里每天的话题都是有关体育、农活和女性的,小刘对此既陌生又毫无兴趣,总认为他们低级趣味,属于下里巴人一类。其次,室友们曾趁他不在时,偷偷地从他的抽屉、书包里拿出他的数码相机、文曲星电子词典摆弄或是玩他的电脑,这些东西都是寝室里唯一的。小刘自我评价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但他认为不经允许是不能随意动用他人物品的,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当他恰好碰到并面露愠色时,一位同学的话伤害了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有两个臭钱么!”于是他和那同学大吵一架。

其他同学虽没有卷入争吵,但从此小刘在寝室里感到了孤立。开始几天还能忍受,可是随后发生的一些事情使他彻底地成了孤家寡人:一位室友为了和女生约会体面些,穿了他洗干净还没来得及收的衣服;某黄姓室友开玩笑自诩“皇帝”,说小刘女性化,“封”他为“刘妃”,全寝室一致哄笑赞同;同学买早餐或打电话差几毛钱就不打招呼地翻找他挂在床头的衣兜;甚至连他每天用洗面奶洗脸、九月份要洗热水澡都成了同学的笑柄谈资 „„ 于是,小刘讨厌寝室里的每个人,讨厌他们的言论、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不再与同寝室的人说话,尽可能地远离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独来独往。他常常暗自落泪,后悔来大学报到,屡次产生退学回家的念头,感慨自己是“落了毛的凤凰”,要不是生病又怎么会与“鸡”为伍。两周以来,生活上的无助,情感上的孤独,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促使他接受班主任助理的建议,走进了咨询室。

二、大一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1.目标不明的空虚感

学生在中学时代,读书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目标,即考上大学。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一些大学生还未树立起目标,因而内心感到迷茫与彷徨。

2.相形见拙的自卑感

据调查,在不同程度上有自卑感的学生占调查对象人数的61%,主要表现为:

(1)为自己被录取的学校、专业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

(2)为自己来自农村山区而自卑;

(3)为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不如别人而自卑;

(4)由于学习生活的变化而且自卑。

一般说来,能考上大学的同学,在高中是都是学习尖子,很少尝到过失败的滋味。可是一旦进入大学,“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原来的优势心理已不复存在。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自卑感。

3.幻想破裂的失落感

新生在大学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常常会感到目前自己就读的大学与实际想象中的大学差别很大,以前在心中刻画了多年的大学殿堂居然是这个样子,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从而产生了失落感。如在大学新生中不免听到这样的感叹:“我一心想考名牌大学,根本就没想到会到这里来。”“我高考分超出录取分数线几十分,本来可以考个更好的学校,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4.知音难觅的孤独感

有一些同学比较内向,内心渴望与人交往却难于开口,于是,索性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样就越来越觉得自己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内心孤独。

5.竞争压力的恐惧感

很多大学生刚入校园就闻到了竞争的火药味,校园里的求职、招聘广告铺天盖地,考研、考证、考级热浪弥漫。这种情况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可能是以前所未曾料到的,再加上学习环境、人际环境的不适应,他们往往感受到焦虑、不安,感到竞争的压力很大而产生莫名的恐慌。

举例:

认知上:案例1:高中以前,李晓一直是老师的宠儿。中考使他从最高点掉了下来。进入高中后,内向的李晓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交往,总担心别人瞧不起他。加上高中学习枯燥单调,他感到难以适应周围的 人和事物。他怀念初中的同学、老师和一切。

新生刚到全新环境时,总爱这样问自己:“别人喜不喜欢我?我有没有吸引力?我还有没有优势?”等等。在这样的自我探询中,有些新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 在环境适应方面:●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班里的新同学不真诚。●我不是班干部,成绩不再优秀了,不必严格要求自己了。

在学习方面:●我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我无法跟上新的学习节奏。●学习太苦、太枯燥,没有意思。●我找不到适应新的学习的方法。●我变笨了。●我没有别人有冲劲、有后劲。●我觉得自己成绩差,又不够勤奋,常常会觉得没希望了。●学习有点力不从心,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我不再是学习的料。

情绪上:案例2:吴兰,她每天学习到晚上12点,早上6点起床,中午也不休息。作业太多,学习、工作的压力常常会让她头痛,使她多疑、失眠、心烦,而且自己厌恶自己,认为自己很差,特别是数理化。又身在尖子班,压力很大,有时很压抑。尤其是物理,她很想学好。但一看到物理书就头痛,一上物理课就走神。她常常失眠,常常在夜晚偷偷地哭,感到只有哭才能发泄压力

由于环境变化大,压力大,新生容易出现害怕、嫉妒、焦虑、自卑等情绪表现。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总认为班上其他同学比自己强,很容易自卑、生气、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行为上:案例3:陈放:上高中了,繁重的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很想在各科都表现自己,希望大家发现自己是一个很优秀、很不错的人,但往往想的和做的不一样,心里有点焦虑。李洁:刚进校时急于表现自己,大量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没有做好时间分配,高一期中考试成绩陡然下降,让她惊讶、伤心不已。新生适应不良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有:退缩,过分保护自己,什么活动都不参与,从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而有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高一生活中,表现为过分积极,什么活动都参加,一天忙得团团转,但似乎什么事情也都没有做好,特别是学习受到很大影响。

三、大一新生怎么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1.接纳现实,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

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各种困难,不逃避现实,不脱离现实,学会在各种环境中随机应变,并且正确看待曾经遭受的挫折。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是否感觉幸福快乐的关键在于你是如何处理、如何看待其中的种种不如意。我们不可能改变风向,但是可以改变风帆!来到了大学后,虽然现实的校园与理想的校园有差距,但大学新生要学会接纳现实,并明确这一点:在大学里,个人能否有所成就、有所突破主动取决于个人努力程度。

2.主动适应并尽快熟悉掌握新生活的技能。

新生必须首先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新生中,有些为了追求“中学失去的快乐”,开始放纵自己,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学习不认真,一心沉迷于无聊的游戏中,到了考试临近才醒悟过来,想要依靠考前一个星期的努力力挽狂澜,但那个时候已经晚了。由此看来,大学新生在进入学校时,就应该有正确的长远目标(例如在三年后拿到文凭,获得资格证书等)和短期目标(例如在本学期通过所有课程)。有些新生可能也是有目标的,例如通过自学一两年之内得到文凭;交到很多朋友,享受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些目标或是好高骛远、或是方向不正确,因此还要学着确立有意义而且切合实际的目标。生活的技能主要指社会交往的技能,学会待人接物,处理好同寝室、同班、同年级同学之间的关系。生活技能还包括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3.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规划生涯。

如果一个大学生不愿意留下终生遗憾,那么从你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应给自己的生涯做出设计。

4、学会学习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在学习的自主性上,中学生主要依靠教师安排学习活动,自主性很少,大学生则主要靠自己安排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范围大;从所学内容来看,中学少而浅,大学多而深;从学习方法来看,中学生自学时间少,大学生自学时间多;从思维方法来看,中学生多表现为模仿、记忆以及对知识的一般理解,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那么究竟应怎样学习?最起码应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此外,要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课外专业书,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想要不劳而获在知识学习上是行不通的。专业课可能很难、很枯燥,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有一份热爱这个专业的精神,并为此付出努力。混日子的生活方式可能在一段时间里轻松愉快,但你在自己的大学生涯里将一无所获。

5、学会交往

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与人交往。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如果一定要批评人,也应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因为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大学生还应把握交往的度。人际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广度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交友一定要有原则,谁该深交,谁该浅交,谁该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大学生交友的广度也应适当。圈子太窄,疏远了可交的益友,有碍正常交往;范围太大,必将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学习。

6、放弃逆反心理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与师长闹别扭的理由,可以找出千万条理由解释自己对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责任心或没有动力,也可以指责老师上课没有热情,讲课单调乏味,课程一成不变,缺乏生动的例子等等。但是大学是个需要自主自强的地方,考试不会因为你厌恶它而不实行,老师也不会因为你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作风,指望别人依自己的喜好妥协是不现实的事,因为你不再是自己儿童世界的中心。因此要从心理上慢慢成长起来,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着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通过行动上的努力而不是通过找各种理由给自己一份交待。

7、充份利用资源

新生在开学初就应该熟悉和了解学校里的各种辅助设施,例如图书馆,多功能厅等,它们可以成为你课余的主要活动和学习场所。学校里还有各种社团、学生组织,新生要抓紧时机选择合适自己的参加,这对发展自己的能力以及将来找工作都会有帮助。此外要学会向上一届的师兄师姐请教,例如自考的学习方法、周边生活环境等,他们可以教给你很多实用的小窍门。在遇到重要问题时,不仅要利用室友、同学、朋友这些资源,还应学会向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提问和听取意见,他们掌握了更多也更准确的信息。

8、学会自我调节

每个大学新生,在升学喜悦之外,要接受这样的现实: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必须接受眼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

大学生活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站在起点上都要自己来决定未来。谁都可能成功,谁都可能遇到坎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重要的是,现在,你该对你自己负责了。

面对难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与同学探讨,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确定而不是单纯地依赖别人告诉你做什么和怎么做。

面对挫折,可以伸出求援的手,可以自己咬紧牙关独立解决,可以把一切愁苦留给自己,把欢笑留给别人也可以向朋友倾诉,寻求理解…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讲座 篇2

心理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 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 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1]。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 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二) 心理适应的主要任务就是使主客体之间的不平衡状态重新恢复平衡。当环境发生变化, 个体不能利用已有的行为习惯来解决新的问题、满足自己某些需要时就产生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例如有些同学用以往惯用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时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这时就需要转变思想、寻求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三) 同化和顺应是心理自我调节的两种主要方式。同化是指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比如儿童可能只根据家中的黄狗学到什么是狗, 以后如遇到黑狗也会叫狗。顺应则是指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比如, 当儿童意识到飞机虽然会飞但是没有羽毛并且不能拍打翅膀, 与所知道的鸟不同时, 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 于是取新名字或问“这是什么”以达到新的平衡。

二、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 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的结果和外在表现;另一方面, 心理健康又是心理适应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换言之,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 才能在适应能力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样, 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 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一定较高。所以, 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将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和提高。

三、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及调适方法

(一) 生活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原有生活秩序被打破, 需养成新的生活习惯

高中的时候, 没有住过宿舍的同学在家里有自己的独立王国, 与大学的“群居”生活大不相同。为了避免陋习的出现, 大学生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作息制度、严格执行, 做得好自我奖励, 做得差自我惩罚, 实在做不到请舍友充当监督员, 及时批评指正。如果舍友的不良生活习惯干扰了自己, 委婉地提出意见并且自身进行调节, 实在不行可以考虑调整宿舍。

2.过度消费导致“财政赤字”, 需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

很多大一新生的生活费支撑不到月底或学期末,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缺乏消费计划, 钱没花在刀刃上;攀比心理。为摆脱财政赤字的尴尬, 建议大一新生:首先制定一份消费计划, 把所需花费按重要和急需程度排序, 让钱花在刀刃上;其次, 调整自我评价标准, 认识到一个有为青年靠的不是光鲜亮丽的外表, 而是人格及精神上的伟大;最后, 了解家庭实际的经济情况, 根据客观状况支配开支。

(二) 学习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未能充分利用学习时光, 需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

大学新生要尽早认识到大学与中学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大学里所学内容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仅仅通过阅读课本、记录老师讲解的笔记已不能满足学生求知和实践的需要, 这就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实验室、复印室等设施以及听学术报告、各类讲座、参加讨论会等获取信息, 扩大知识面;还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文艺表演、社会实践来发掘和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为就业奠定基础;尽早为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有效利用大学时光。

2.自我评价标准太过单一, 需建立恰当的自我评价标准

大学是一个比高中更大的舞台, 一个人的能力不只包括学习能力, 即使学习能力也不是成绩所能代表的, 因此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自己的唯一标准会导致自我认识的偏失。为此大一新生可以全面、充分地认识大学生活, 重新评估大学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多参加课外活动, 通过发展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发掘其他的优势;分析自己多方面的优势及其价值, 将其纳入自我评价的标准范围。

(三) 人际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1.封闭自我、难以结交新朋友, 需调整心态、开放自我

当我们还未适应新生活的时候, 我们往往通过怀旧来调节孤独感、失落感和空虚感。于是就会有人沉醉于以往的美好回忆之中, 繁忙于和朋友、家人的联系当中, 错失了与周围同学建立友谊的最佳时机、延长了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

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 过去给现在带来美好回忆, 我们也希望现在可以成为将来的美好回忆。这就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 去发现周围同学的善良、真诚, 去观察周围同学相处的快乐、和谐, 暂时收起你的回忆、放下你的心理防御、摆脱你的刻板印象, 创造现在美好的新生活, 给未来带去一份不错的礼物。

2.自我为中心、与同学摩擦不断, 需学会换位思考

当与同学发生摩擦时, 我们往往都把自己放在“真理”的一边, 表现出“过度自我认同”的倾向。过度自我认同指有点自我扩张, 高估自我, 对自己的肯定评价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拿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 甚至把缺点也视为长处, 拿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 把别人细微的短处找出来, 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就是“我好, 你不好”、“我行, 你不行”。

人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是对的, 往往是因为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来考虑问题。比如如果猫逮到了老鼠, 站在猫的立场这是应该的、干得好;如果站在老鼠的立场, 既然已经经过了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考验, 而且为人类的实验研究贡献了力量, 老鼠也有生存下来的权利, 老鼠很可怜。变换立场, 依据对方的参照标准, 你会发现原来他的想法也是符合逻辑、有理可循的。

总之, 大学新生在离开了熟悉的环境, 尚未适应新的环境之时, 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 尽快调整并适应各种大学生活, 以便顺利完成学业, 做一个有良好心态的快乐而又成功的人。

参考文献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讲座 篇3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能力;心理健康;适应教育

心理学家妮特(P.Janet)认为每个人生阶段都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从高中向大学转变,大学新生面临全新的环境,随着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不适感,甚至出现适应障碍,这就是大学生适应(college adjust or adaptation)。国外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进行研究,Baker等编制了著名的大学生生活适应问卷(SACQ),将大学生适应分为学习适应、独立生活适应、社交适应以及归属感四个方面。[1]吴秀碧等编制了新生心声调查表。[2]从高校学生工作实践经验来看,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适应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水平就高。产生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大学生往往是低年级适应不良的学生。有人将新生适应不良称为“新生综合症”。[3]大学生适应问题已受到了国内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但多是在经验或理论上阐述新生适应问题及教育措施。[4]有些研究也只是应用人格问卷量表(UPI)或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本研究针对新生适应问题本身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旨在为新生心理适应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广州某综合高校文科、工科、理科和农科2008级各2个自然班的大学新生共212人,其中男生79人,年龄为16~22(18.82±0.96)岁,女生133人,年龄为17~21(18.70±0.78)岁。问卷有效率为87.60%。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1)自编新生个人信息表,包括被试的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宗教信仰、住校经历、专业满意度、入学时是否有陪同等与心理适应相关的信息。

(2)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用来评定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该量表是在吴秀碧、贺孝铭编制的新生心声调查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5],该量表将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分为人际关系、学习方法、职业目标、独立生活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困扰,共37道题,按4级评分。量表总分或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适应的困扰越大。

(3)症状自陈量表(SCL-90)用来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分为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等10类有关精神状况的因子,共90道题,按5级评分。[6]量表总分或因子分越高,说明精神状况越差,健康水平越低。

(4)自我和谐量表(SCCS)用于评价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原因,该量表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三个分量表,共35个项目,采用5等级评分。[7]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记分,还可以将三个分量表相加得到总分。量表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施测程序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以上调查表采取记名的团体测试,完成时间大约30分钟。所得数据由SPSS13.0进行t检验、r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新生适应量表的测试结果

(1)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因子均分及项目均分

从FARS的因子分来看,新生在资源利用和人际关系方面困扰较多,职业目标和独立生活困扰次之,学习方法困扰相对最低(见表1)。进一步分析,在FARS得分前10位的项目中,资源利用困扰有四个项目,人际关系困扰有三个项目,职业目标困扰有两个项目,而独立生活困扰有一个项目,学习方法困扰没有一个项目。

(2)不同大学新生群体适应量表得分的比较

从个体的基本特征来分析适应的影响因素,专业不满意度、独生子女、性别以及生源地等因素在FARS总分和因子得分上都有或者部分有显著性差异,而省内省外、有无宗教信仰、家庭关系亲疏、有无陪送(职业目标困扰因子除外)、经济状况优劣等没有显著性差异。

(二)大学新生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1FARS与SCL-90、SCCS相关

除了职业目标困扰与敌意、偏执因子没有显著性相关(P>0.05)外,FARS总分及因子得分与SCL-90总分及因子分都有显著性或者极显著性正相关(见表3)。

FARS总分与SCCS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有极显著性正相关(P<0.001),而与自我的灵活性有极显著性负相关(P<0.001)。除了职业目标、独立生活困扰与自我的刻板性没有显著性相关外(P>0.05),FARS因子得分与SCCS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自我的刻板性有显著性正相关,而与自我的刻板性有负相关(见表3)。

(2)影响心理适应因素的回归分析

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笔者将心理适应状况作为(以FARS总分为指标)因变量,以与其有着密切关系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SCCS总分、专业不满意度、恐怖等三个因素进入回归分析。

三、讨论

(一)新生心理适应困扰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适应可以概括为同化和顺应两种相辅相成的作用。从外部来看,心理适应是个体与不断运动变化的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从新生与环境的互动来看,FARS因子得分说明,资源利用、人际关系困扰最为明显,职业目标和独立生活困扰次之,学习方法困扰最低(见表1)。这可能与新生入学首先面对的是全新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有关,而熟悉专业,适应大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今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67.5%的调查对象有住校经历,独立生活困扰不是最突出的。有研究者也认为人际关系是新生适应中持续时间最长,出现问题最多,难度最大的困扰。[8]

(二)新生心理适应与健康的关系

从内部来看,心理适应是个人内在的心理和谐。FARS总分及因子得分与SCL-90总分及因子分几乎都有显著性正相关(见表3),这说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困扰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心理适应不良可以表现为广泛的精神症状,包括生理、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从FARS与SCCS的相关分析来看,FARS总分及因子得分与SCCS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有显著性正相关,多数与自我的刻板性有显著性正相关,而与自我的灵活性多数有极显著性负相关(见表3)。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指个体自我观念与经验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引发的内心冲突与紧张。自我灵活性和刻板性反映着自我概念的灵活性与僵化程度。这说明新生适应的发展与个体的自我概念对经验的期望是否合理有关。当自我判断是理性评价时,会促进心理适应的发展,反之,则抑制心理适应的发展。同时,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否灵活和变通与心理适应有关,思维刻板僵化则阻碍心理适应的发展,反之亦然。本研究发现新生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这说明心理适应良好必然会在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和谐水平上表现出来。有人认为新生心理适应过程是人格发展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必然表现。[9]

(三)新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

新生心理适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表2可知,专业不满意度对适应的影响比较广泛和深刻,对专业不满意的新生适应起来的难度可能更大。而独生子女的大学新生比非独生子女的适应困扰更少,更容易适应。除学习方法困扰之外,男生比女生的适应能力更好。相对来自城市的新生,来自农村的新生人际关系困扰、资源利用困扰更大,这说明城市学生比较容易了解和熟悉高校的文化,可能与大多数高校位于城市,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似有关。没有陪同入学的新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困扰更多,这可能与缺乏更多有效的社会支持有关。

从心理适应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来看(见表4),SCCS总分、专业不满意度、恐怖等三个因素进入回归分析,说明这三个因素对新生心理适应尤为重要。自我和谐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根据C.Rogers的观点,自我是个体的现象领域中与自身有关的知觉与意义,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同时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自我概念相一致。面对环境的改变,新生必定会遇到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经验,从而打破自我的和谐状态,对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产生冲击。自我概念越固化、僵硬,与环境的冲突表现就越明显,就越使得个体难以适应新环境。因此,面对新的经验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是一种适应良好的表现。专业的满意度实际上就是大学新生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考入满意的大学或者专业的新生,对自我能力评价的一致性往往会发生变化,在心理调适中需要对自我和专业重新审视,这必然要经历艰难的心理历程。恐怖是SCL-90的一个因子,主要反映被试对出门游行、人群、空旷场地、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以及社会交往的极度害怕的情绪体验。恐怖的体验保护当事人尽量回避恐怖情境,或者远离不熟悉情境,自然不利于新生适应未知的大学新环境。

(四)对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思考

从新生适应的困扰类型来看,不同类型困扰的适应状况有所不同,所以要根据特点,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新生适应教育。首先要对大学新生进行人际关系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教育,其中人际关系最受关注,通过班级建设来优化人际关系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思路。在目前高校班级功能不断弱化的状况下,出现一批游离于班级之外的“自由人”。这些“自由人”与同学缺乏交流,是容易出现心理困扰的群体。从新生适应的影响因素来看,个体干预与团体辅导结合更有力。对专业不满意、非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良的新生要加以重点关注。国内有研究针对新生群体采取了团体辅导加以引导[10],以发挥新生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功能,但大多关注维护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缺乏针对新生适应能力提升的系统辅导的研究。

从新生适应的角度出发,结合新生发展中的各项适应议题,如针对资源利用困扰、人际关系困扰、独立生活困扰、职业目标困扰和学习能力困扰等设计辅导方案,将会更有助于促进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的物理环境并熟悉各种资源、明确自己的爱好与努力方向、掌握一定的大学学习方法、学会独立和与人相处的艺术,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如果将团体辅导的对象定位为自然班级就是班级团体辅导。班级团体辅导是在班级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班级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并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我们认为可以利用班级团体辅导,将新生适应能力和班级建设有机结合,即设计新生适应的班级团体辅导方案,通过班级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协助处理新生面临的适应课题,让他们创造机会共同解决适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其适应能力,预防适应问题的发生,同时优化班级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班风。因此,新生适应的班级团体辅导是加强新生心理适应教育手段和模式的创新,也符合心理教育发展趋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Baker R.W.,Siryk B. SACQ(Student Adaptation to College Questionnaire). Los Angeles,California: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1989.

[2]吳秀碧,贺孝碧. 新生大学生活困扰之调查研究[J].(台)辅导学报,1991(14):175~206.

[3]宋斐.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教育干预模式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8~173.

[4]刘红斌,钟向阳. 高校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研究,2004,69(3):63~64.

[5]王才康.大学新生生活困扰的初步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2(8):33~37.

[6]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增刊):42~46、314~317.

[7]赵富才,谢国栋. 高校新生适应问题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78.

[8]向守俊.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与教育[J].人才开发,2004(9):26~28.

[9]叶玉清.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入学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4(34):43~44.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系列问题一 篇4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从一进大学起,就该切实重视这个问题,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给自己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忙碌起来,如此一来,就可以轻松地克服懒散的坏习惯。比如,高中时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作息习惯,你仍可以继续坚持下去。早睡早起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千万不能彻底放弃,要记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当你彻底放弃它后,将来会后悔莫及,而继续坚持下去,却是毫不费力的事情。俗话说得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绿荫遍地、空气清新的校园中,去跑跑步、跳跳高、打打球、活动活动筋骨,之后,再找一个僻静处,伴着老教授打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去高声朗读几段美文,此时此刻,你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多的是是会感叹青春的美好和大学生活的美妙!

师哥师姐帮你培养大学生活好习惯:

1.不要盲目听信老生对各种问题的看法,要记住自己到大学学习的目的和父母的期望。

2.早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准备。进入大学就意味自己是一个成年人,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在人生的征途上没有人再会给你打响起跑令,你需要为自己进行人生的规划,是等到毕业的时候再考虑,还是现在就开始做准备,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3.注意经济上的规划和节约。未来用钱的地方还很多,现在不比以前,大学毕业就直接进单位。有可能还需要报别的班,学其它的技能,更有可能毕业后,在没有找到工作的那段时间解决生活问题。

4.多跟老师沟通,不要仅限于自己喜欢的。重要的不是拍马屁也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别人以为你是拍马屁的时候也不用在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5.多参加讲座,在大学里各类讲座比较多,特别是一些知名人士对于某些问题的探讨。这类讲座对个人成长很有好处,它们可以让你的知识面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6.多锻炼身体,每个星期一定要抽时间锻炼身体,好处多多。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讲座 篇5

(二)人际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前,许多人没有真正过过集体生活,无须处理人际相处问题。

(三)学习适应问题。学习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适应、学习能力不适应和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等三个方面。

(四)自我适应问题。自我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认识不清楚,自我意识不客观。新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往往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脱节、自我发展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第一个心理准备:现在该学会一个人走了

我们每一位考上大学的孩子都经历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每一阶段,但在此前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伴随着父母的陪伴、老师的陪伴,大学的生活与以前的状态完全不同,我们远离父母,也许没了父母的唠叨,但也没了他们为你准备的可口饭菜,洗烫整齐的衣物,老师不再时刻关注你、提醒你。生活学习都如你自己所愿,在此种情形下,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新的环境,我们就会出现“适应障碍”,所以现在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学会一个人走”。一个人走意味着虽心里牵挂爸爸妈妈,但并不因为这份牵挂裹足不前,而是心怀感恩的背上行囊上路;一个人走意味着学会承担与规划,承担自己的生活琐事独立生活,规划学习与未来,学会学习;一个人走意味着做一个健全的,有独立人格的人,不因为别人的不接纳而贬低自己陷入自卑情绪,也不因为别人的喜欢而高估自己而自傲,所以一个人走并不孤单。

第二个心理准备:调整好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每个人对未来总是充满幻想和憧憬,所以很多新生刚入学时,都会对大学的环境感到或多或少的失望,这是因为在上大学之前,大家已经把大学校园理想化,当我们踏入校园后才发现:校园没有想象中的大、图书馆藏书不够多、教室不漂亮、宿舍楼很破、网速很慢、老师谈吐也缺乏睿智、风趣......看着这些你有的只是抱怨,因为抱怨可能就想逃离,因为我们用一个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其实任何环境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许我们换一个角度发现我们的学校就不同啦:校园的小省去了购买交通工具的支出、图书馆书虽不多但够读就阅览就好了、宿舍楼旧了说明有悠久的历史等等。其实学校是什么样这已经是既存的现实,现实是客观的,是不因我们而改变的,可以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另一方面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考入的学校,也可以先到学校去看看,对学校有整体的了解、更接近事实的了解,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第三个心理准备:学会学习

每年都会见到一些同学,他们对大学学习感到非常困惑,觉得怎么做都是徒劳无功。事实是和中学相比,大学生的学习从目的、内容、方法、环境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比如,没有家长和老师督促,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用;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但最根本的不同是。你要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你能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很多新生人可能觉得经过了十年苦读,总算上了大学,目标达到了,就应该彻底放松。有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因为远离了家人,没有了叮嘱和束缚,整日玩乐,不去上课,不去自习,只等着考试前临阵磨枪,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考试红灯,然后重修,不禁浪费了时间,而且影响到毕业。有些人甚至因为不及格的课程太多而被劝退,多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要让自己的大学生涯更有意义,让自己不再困惑,应该给自己定一个规划。设定一些大学期间的基本目标,把自己这几年的学习时间做一个统筹规划,比如什么时间考英语等级证书,该掌握几项什么专业技能,在毕业前要拿到个什么样的资格证书等。有了目标就不会迷茫无聊,为了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也可以不断的增加自信心,有人问我怎样提升自信心,这些都是在为自信心的提升添砖加瓦。

第四个心理准备:友好与人相处

大学绝不只有学习,它是一个小小社会的缩影,在这里我们需要掌握很多学习以外的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与周围的人互动。如果你处在一个良性的人际互动中,你的每天也许都非常开心、有意义,如果处在一个恶性的互动模式中,每天都想逃离那个宿舍、教室甚至学校。导致这样的结果并不完全是我们个人的责任,大学和中学的一个很大不同是: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中学时候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我们大都来自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区,而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往往看待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同学间的冲突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也有文化冲突、性格冲突。因此,在大学里学会与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

怎样与人友好相处呢?与人交往有太多的技巧,但最重要的只要牢记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就好了:用你期待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周围的人。当我们这样去做时其实我们在学会付出,你的付出总会有回报,你要明白能量守恒的定律,所以周围的人会发现你很友善,不怕吃亏,别人愿意跟不怕吃亏的人交往,在某些时候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的朋友就会伸出手来给你回应。

给学校的建议

(一)加强新生入学教育。为加大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力度,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新生入学教育协会,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并制定新生入学教育的标准及细则。新生入学教育协会要定期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讲座,适时适当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测试,及时发现新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此外,还应大力引进国内外其他高校先进的入学教育经验,引导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联谊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校园活动,让新老学生都参与,增加新老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丰富新生的课余生活,让新生更快地融入美好和谐的校园生活,尽快建立新的校园交际网。

(三)发挥朋辈的榜样示范和互动作用。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出一批思想道德素质高、学习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学生, 以先进事迹报告会、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形式,给新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树立起看得见、可效仿的榜样。通过朋辈榜样的示范和互动解决新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高三适应期心理辅导讲座 篇6

【讲座思路】

一、热身游戏——抓乌龟互动(互动游戏引入压力)

二、压力倒U曲线——适当压力(举杯子)适当压力发挥潜能的例子

三、过大压力 内部压力:

错误的自我认知——自信(欲速则不达,挫败信心)、积极暗示(手臂悬浮互动),自我期望过高——合理目标

自信不足,给自己拼命施压——举胖子互动,学习方法、时间管理 外部压力:

老师、家长、亲友的期望 同学的竞争——人际营养 其他方法:放松训练(互动),四、总结

【讲座过程】

一、热身游戏

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拍乌龟”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大家集中注意力仔细地听。左手手掌向下撑开,右手食指竖起,老师将会讲一个小故事,游戏的规则是当你们听到“乌龟”这个词的时候,左手要迅速抓住左边同学的右手指,自己的右手指立即挣脱右边同学的左手掌。

乌龟和乌鸦

森林里的池塘边住着一只乌龟,它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有一天,一只羽毛乌黑的乌鸦飞过乌云密布的天空来到池塘边,突然,下起一阵大雨,乌鸦就躲进池塘边的茅屋下。乌鸦抬头看到有一个巫婆正在乌龟家门口吓得发抖,乌鸦就张嘴大叫。乌龟听到乌鸦的叫声,打开门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乌鸦看到乌龟就说乌龟你怎么这么笨,看到乌云就应该知道快要打雷了,怎么不赶快请巫婆进屋躲雨,乌龟听了乌鸦的话,急忙请巫婆进屋里坐,乌鸦也跟着飞进乌龟家。可是乌鸦看到乌龟家满地污泥,乌漆抹黑,就喋喋不休地数落乌龟。

Q:游戏中你有什么体会?和现在的高三生活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师:注意力要始终保持集中,不仅要辨认“乌鸦、巫婆、乌云密布和乌龟”还要快速的动作反应,抓得快逃得也要快。几次下来,有些同学开始出错,觉得神经紧张„„

二、认识压力

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压力本身的害怕。只要是正常人,高三阶段都有压力。

心理学中有一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

所以,我们要应付的不是压力而是过度的压力,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完全消除压力而是要学习使压力降为适度。

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了运动员因为压力过大痛失金牌的例子,也看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人懂得调适压力,勇夺金牌的例子。(举杯子举久了也是受不了的)

一般学习中,我们要么压力太大,要么压力太小,下面我们来一一解决。

三、压力过大专题

1、压力产生的原因(简述)内部压力:错误的自我认知

自我期望过高

自信不足,给自己拼命施压

外部压力:老师、家长、亲友的期望

同学的竞争

2、应对过大压力的方法 ★错误的自我认知

高三阶段同学们易出现的问题欲速不达,挫败信心。一部分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有的希望自己的成绩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能提高一二十名,有的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种既轻松效果又好,而且短时间内又有奇效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都希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加对高考的信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成绩,易产生挫败感。■对策1: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所谓平常心是指处于紧张状况或突发状况下能保持平静沉稳的心态。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在高考面前,我们尤其需要这样一颗从容的心。而众多高考状元的亲身经历也验证了平常心是考场上正常发挥的保证。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挑战而不是一场噩梦。首先,高考并不是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是人生真正挑战的第一站。考上了并不代表未来永远一帆风顺,没有考上也不代表你没有未来,避免消极泛化。其次,高考会是人生一笔很大的财富,你为它所流的泪,洒的汗,为它冲动、郁闷、兴奋、感动,都是促进你成长的元素,经历过后,你便会有所感悟。

这需要我们把高考看成一种挑战,一种机会,而不是如临大敌,更不是倒霉的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ok了;我们应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次考试也许对你很重要,但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止这一条,记住条条大路通罗马,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经济社会里,学着把高考看成一次普通的考试吧。■对策2:积极的自我暗示

互动环节——上肢悬浮实验:舒服的坐着,双手手臂平举,想象左手绑着气球,越来越轻,右手绑着石头,越来越沉。(学生来回答两只手的距离为什么会变大)

引出暗示的作用,如何用于学习实践中调节压力?

1、语言暗示。

拳王阿里自我暗示的故事

阿里每次比赛前,都会对着镜头喊:“我是最棒的,我是不可战胜的,我是冠军!”他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暗示中越战越勇,直至夺得美国乃至世界的拳击冠军。

每天起床时对着镜子微笑,并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考得好”、“我绝对有能力考好”; “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

2、行动暗示。准备一张闪光卡,自己先冷静回顾自己的优点,再向家人、老师,熟悉自己的朋友收集优点。每天完成一个小小练习:将闪光卡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起床后和睡觉前都大声朗读一次,心里还要默念数次,念时要面带微笑,字正腔圆。(请同学示范)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这些优点在你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而且会不断发现自己又有了新的优点,这种良性循环将会让你想不自信都难。

★自我期望过高

一位同学告诉我,她现在是年级第500名,如果每次月考前进100名的话,高考就可以进入前100名了,不难看出这位同学已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了,但名次的进步不是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你努力别人也一直在努力,所以不符合实际的目标,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样的同学几经“冲锋”无效非常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对策:确立合理的目标

1、理智地面对自己的实际水平,订立科学的阶段目标。期望值过高,经过努力达不到,会挫伤信心;期望值过低,调动不了积极性。同学之间不要相互攀比,特别是与成绩好的学生。人家定个北大,自己就要定个清华,这样只会使自己越发紧张。

目标的订立不仅使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更要起到帮助我们坚强信心的作用。因此目标不宜太高,期望值要适当。合理的目标应该是稍稍跳一下就够得着的目标,力所能及。建议目标的确立最好和家人、老师一起协商。

2、目标分级 进入高三,大家就大的愿望就是考进自己向往的大学,但其实高考的目标不能是一个点,还是一条线,三级目标,高中低,最低的是什么,最高的又是什么,比如说最低的考专科,最高的考重点。读大学后还能改变,所以定目标的时候定一条线,最低的也可以,保底,争取中间的,拼高目标,能多高就多高,但如果只有一个目标,如哪所名牌,那样如果出现一点问题,心理落差就会很大,担忧,着急,防目标不实现,防不好的结果出现,大量精力花了,就考不好啦,如果目标是一条线,我们就可以想大不了这样啦,最低的也行,然后努力拼就行了,当然,这个目标不能太高,必须是经过自己一番努力能够达到的,这对激发好胜心,增强自信是很重要的。

★自信不足,给自己拼命施压 【互动环节——举胖子】

四位同学仅用食指将一个同学从椅子上抬起,悬空三分钟。(请学生谈感想)引导:

1、凡事皆有可能,坚持尝试

2、暂时的失败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对策:学习方法

【学牛反刍,善于归纳】

高三每天要复习巨量的知识,各科的知识经常堆积一起,日日覆盖,好像是学到了很多,回忆起却是空空如也。经常学得大脑一团浆糊。

大脑接受信心是无穷无尽的,就像牛吃草一样,一下子拼命吃进去,要懂得慢慢反刍消化,只有把吸收进去的知识像牛吃草一样加以反刍整理,才能让大脑更轻松地运转。

练习做多了,就怕陷入题海之中,应付不了高考越来越丰富的题型。应该总结一些解题规律,使得下次遇到类似题目,反映加快,思路更多。

特别建议大家做一件事,自己动手归纳。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己亲自做的事情比较不容易遗忘。或许很多参考书或者老师笔记上有所谓归纳的东西,但是那不是你自己整理的,因此记忆起来也比较费劲。那么,为何不自己动手归纳整理知识点呢?

归纳一般四个内容:简化知识点,记录关键词;易混淆知识对比梳理;建立知识框架;解题要点。【错题本】

把做错的题目集中抄到本子上。在总结为什么会做错题目的时候,最好把它涉及的知识点写出来,总结出这类题目的规律。这里的知识点包括这道题用到的知识点,与它相似或相反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条理,在知识点之间形成一个记忆网络,同时也深刻记住了做错的原因。错题集不是宝贝,不要藏起来,应经常翻一翻,看一看,或者跟同学交流看,互相吸取经验。这样能不断回忆、巩固知识,降低做错题的机会。【尝试回忆】

尝试回忆是在课余时间将课堂学习内容或复习的内容再回想一遍。它是在知识尚未进入遗忘状态之前,在头脑里将知识再现了一遍,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在尝试回忆中,我们能够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没有记住的那些正是自己没有掌握的,因此对于这些内容就应该有所侧重,多花时间,从而保证时间的利用率和复习的效率。做模拟试卷、回答同学提问、列科目大纲等都是尝试回忆的好方法。

就拿背诵语文文言文来说,我们经常背得比较匆忙,一直看,边看边背,以为自己很熟练了,但往往默写或者考试时又容易在衔接处出错。如果此时你尝试把书合上,亲自默写一遍,在碰到卡壳处仔细想,实在想不出的做个记号,继续往下默写,不要马上翻书,等全部默写完后再仔细对照特别是卡壳或衔接过度处自己的疏忽,以后考试遇到这个篇文章就会相对容易回忆起来了。

不管理科生、文科生都可以尝试打开书本目录,对着目录,自己模拟老师,尝试回忆某一章某一节的知识点,复述内容,强调重难点。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对于整个章节乃至整本书有个总体的把握,特别在注重综合性考察的高考中特别重要。

【学会高效记忆】 【案例】

小兰经常碰到这样的烦恼,记过的东西过了一阵后又忘得差不多了,又得重新去背。现在高三了,时间紧迫,又有那么多东西要记,怎么办?是自己天生记不住东西么?

1、记忆黄金时间 ★早晨8:00-10:00 ★晚上6:00-9:00 ★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一段时间是学习的好时间。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为什么睡前和醒来的时段记忆效果比较好?

睡前——没有倒摄抑制,没有后面学习的内容的影响; 醒来——没有前摄抑制,没有先前学习的内容的影响

晚上11点后人的精力会急剧下降,在凌晨1,2点之后达到一昼夜的最低点,所以夜猫子们建议你们不要熬夜!

2、运用多种感官

经过手脚协调而学到的技能不易忘记,运用的感官越多,记忆就越清晰。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小时后可保持70%,3天后能记住30%;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所以,最好的记忆是听说读写各种感官协同并用。

运用的感官越多,知识在大脑中的“痕迹”就越深刻,输入的线索越多,回忆提取的途径就越多。比如背英语单词,大家可以试试或者比较一下,只用看VS边看边读边抄写,自己试试效果如何,你启用的感觉通道多了,记忆效果自然好。■对策:时间管理 【案例】

崔浩每到温书假头就痛,面对一堆复习资料,他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恰当安排各科的复习时间,结果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在列计划时,要注意对自己的弱势科目要多安排时间,并且要尽量安排在学习效率高的时间段。有的同学在复习时喜欢集中化,也就是一大段时间集中复习一科,认为这样比较系统,可以避免复习的零散。但从科学用脑的原则来说,这样的复习不合理,因为单一的刺激很容易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造成大脑的疲劳。每天重点复习2-3科,安排较多时间集中复习,同时中间穿插一些瘪的内容作为调剂,可以使大脑左右两边协调开工,提高学习效率。(人脑的各个部分的皮层是严密分工、各司其职的。在学习某一类材料时,一部分脑细胞在工作,其他的脑细胞在休息。这时,我们只要通过转换学习内容,就能达到让大脑的一部分细胞休息的效果,如文理科交替,一定程度缓解一部分脑神经细胞的压力。)【保证睡眠】

1、尽量守时——避免周末睡眠混乱

2、定时运动——一周三次的有氧运动,理想的运动时间是傍晚,有助于将白天积累的紧张缓解,使身心放松。避免睡前的运动。

3、减少兴奋剂摄入——少喝茶、咖啡。以免难以入眠,不能深睡并增加醒来的次数。

4、追求质量而非数量——睡眠长短跟人的生活习惯和体质紧密相关,睡眠讲究适度的原则,过多或不足的睡眠都将影响人的思维。一般保证7小时,中午15-25分钟的休息能让你一个下午精神抖擞。睡眠时间也不可攀比,有些短时睡眠者仅需五个小时。只要能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足够了。

5、别太饱或太饿上床——避免吃花生、大豆、蔬菜,它们会产生气体。别吃方便面,它需要长时间才能消化。睡前可以喝些牛奶配点心。

建议计划统一写在一个小本上,做好计划,做完一项用笔勾掉一项(有成就感),定期检查一下时间使用情况,计划有效性,及时调整。★同学的竞争 【案例】

开朗的小天自从升上高三,性格就发生了变化,在班上寡言少语,愁眉不展,走在路上神情凝重,步伐匆匆,回到家仍然少有笑语。昔日的阳光和欢笑都从他脸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本应不属于他的阴霾。他也想有快乐的高三生活,可高考像块巨石沉沉地压在身上,同学和好朋友投入学习的专注让他心悸,平时不如他的同学超过了他,他开始可以躲开同伴的关注,隐藏自己的努力,他无法接受朋友的进步,自己却又力不从心,一切的一切都使高三生活变得灰暗。◆心理分析

1、嫉妒心作怪

许多同学进入高三后,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生活、学习都变得索然无味,原本新鲜、立体、生动的画面现在却变成黑白、平面、直线的图案,里面只有自己、习题和高考,容不下任何别的元素,朋友、同学这些概念渐渐陌生、模糊。开始变得脆弱,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圈子里,不主动与同学来往,不愿透露自己的弱势和优势,害怕任何打击自信的事情。于是,与身边朋友的关系渐渐疏远,人际关系淡漠。同时进入学习的关键阶段,面对周围同学的努力、进步、成功,面对过去不曾有过的强大压力,对竞争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容易产生由嫉妒引起的交往障碍。嫉妒心理多是产生于原先水平相当、彼此关系密切的人之间,因为对方的成功时刻在你眼前晃动,在挑战你的实力。它往往先以“羡慕”的形态表现出来。比如两位同学平时相处特别好,其中一个学习成绩突出,总是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另一个心里也为自己的朋友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但同时心里却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淡淡酸楚。

2、嫉妒心的根源是自信心不足。

这些同学以前的“自信”是一种带有泡沫的自信,是建立在“别人不如我”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他的自信不是建立在自身努力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参照别人的基础上的。由于没有自信,害怕别人的进步把自己的泡沫自信击破。此时,颇感沮丧,可能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产生了“己不如人”的想法。

会嫉妒,说明你有进步的期望,但“红眼”只会让你原地踏步甚至节节后退,马上调整心态,迅速平衡自己的心理,迎头赶上,嫉妒就荡然无存了。■对策1:不要与“假想敌”比较

大伙暗地较劲,尤为留意对方的一举一动,不甘落后。但自己稍有失利,便感觉灰心失望。与好的人比,容易丧失信心,与差的人比,容易自我满足。

建议纵向与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要把优秀地同学仅仅看成是与自己有竞争关系地对手,而要看成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动力。不要仅仅拿自己的短处和他们的长处比较,应把重点放在自己与自己的比较上。每天进步一点点。【互动环节】两可图——少女还是老妇?

原先只能看到少女,在同学的帮助下看到老妇。

启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学之间的交流很重要

很多成绩好的学生,都喜欢闷头学习,不喜欢和别人分享。其实,每个功课学得好的学生,都有一套对这个学科的总结和心得。特别是到了高三以后,每个人都需要对学科系统把握,你自己有一滴水,别人有一滴水,大家互相交流贯通,就能汇成一片海洋。而这种精神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非常重要。能够敞开心扉,和同学进行交流,也是培养良好心态的重要方法。■对策2:建立学习共同体

好处一: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隐藏各自的努力、经验,只会被更多的人超过;

好处二:会有归属感,不必单独面对学习的困难。

高三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你们需要一个适宜的人及气氛,更需要有新鲜的元素来成为你们心灵的营养源。三两知心朋友是我们在高三生活中的调味剂,多几个朋友,多几个微笑,也就少几许紧张,少了几分愁绪。所以,有意识地敞开心扉,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轻松、和谐、积极的人际气氛中共同走完高考。

一个会学习的学生,不仅与同学建立学习共同体,还善于和老师沟通,讨论复习进度,解决复习过程中的疑惑。

★ 其他的方法——学会放松

心理学上有一种“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她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的,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表演太重要了,不能失败,决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时,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面对高考,考生难免有些紧张,有些不安,有些着急,所以,我们需要放松。

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放松的方法,只要认真去做,肯定会有效果的。呼吸法:舒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双眼微闭,排除杂念,意念集中,进行胸腹式呼吸。要领是:通过鼻孔慢慢地将气吸入使腹部鼓胀起来,气吸足后,再缓缓地用嘴与鼻同时将气呼出,每次重复3到5次。

肌肉松弛法:舒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排除杂念,意念集中,对身体的某一部位下达“松”的命令。按照双手-两臂-双肩-头部-颈部-前胸-小腹-后背-腿脚的顺序,逐步放松。每一部位的放松,都要按照先紧张再松弛的办法进行,同时要进行一些语言的暗示,比如放松双手,你要先握紧拳头,让你手部的肌肉紧张,保持几秒后慢松开,体会放松的感觉,并进行语言暗示,“我的双手放松了”。千万不要小看这样的训练,面临焦虑时,它能帮助你调整心态,从而冷静地处理问题。

想象放松法:你可以想象自己躺在金色的沙滩上,和煦的阳光照在你身上,不远处就是辽阔的大海,你的心情舒畅极了;还可以想象自己坐在湖边的大树下,湖水清澈,你可以看见小鱼在水中轻轻游动,树上有小鸟在歌唱,一阵清凉的风吹过,你感觉特别宁静而安详;还可以想象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感觉雨水淋湿自己的头、胸、背、腿、脚心,想象毛毛细雨使自己清醒,感觉细雨冲刷了自己的紧张和不安;当然,你也可以想象过去曾经历过的愉快的事情,比如某次聚会或考试发挥极佳的场景。这种想象能给你一些美好的“意象”,有利于精神的放松。

四、总结《如果你认为》

如果你认为你被打败了,那你就是被打败了。如果你认为你不敢,那么你就是不敢。如果你想取胜,却认为你赢不了,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你将不会取胜。

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你就确实失败了。因为我们发现,在世界上

成功开始于一个人的美好愿望,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认为你是出色的,那么你就是出色的。你要相信自己能飞得很高; 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好!在生活的战场上,并不总是强壮或者聪明的人取胜。但是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讲座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咨询,情绪疗法

一、基本资料

叶某, 男, 19岁, 大一新生, 独生子, 父亲经商, 母亲全职在家, 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身高1.70米左右, 体态偏胖, 无重大躯体疾病, 无家庭精神病史。无住校等集体生活经验, 自立能力较差, 不爱运动也无其他兴趣爱好。性格内向, 学习刻苦、成绩一般。进入大学后, 感觉与室友关系紧张, 很少与他们交往;排斥参加班级、学校活动, 认为是耽误时间、影响学习, 为此情绪低落, 难以入睡, 食欲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统一体检中, 并未发现有任何器质性病变, 其主动到咨询室求助。

二、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开学两周以来, 我努力适应大学生活, 但室友经常玩乐、不学习, 聊天到深夜, 懒床, 有时候还逃课, 我和他们没共同语言, 不喜欢和他们交流, 感觉不是一路人。开学以来我都在教室或者图书馆看书, 直到睡觉才回到寝室, 但回到寝室, 受到寝室同学玩乐、聊天的影响并不能马上入寝。同时, 班级其他同学也活泼开放, 大部分同学都忙于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 我对此没有什么兴趣, 觉得那是浪费时间, 耽误学习。近来感觉越来越孤独, 甚至有被人搁置一旁的感受, 心情很不好, 食欲下降, 经常难以入睡。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结果:求助者衣着整洁, 谈吐正常, 双眉紧锁, 在谈到与同学关系时, 不时叹气, 表现出期待与他人沟通又很无奈的样子;在谈到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时, 其表示更喜欢中学按部就班的生活, 不适应大学活动多又相对自由的生活。求助者意识状态良好, 表达完整, 主动求助。周围同学反映:该生性格内向, 基本无存在感, 很少、几乎不与人说话;班级活动从来不参加, 常常一个人进出, 但从不旷课、逃课, 学习认真, 无不良嗜好。

四、评估及诊断

1. 心理评估。

该新生因感觉自己适应大学生活较为困难, 且无法顺利与同学交往, 导致近期自身孤独、情绪低落、食欲下降、入眠困难, 注意力不集中, 主动寻求辅导员和咨询师的帮助, 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该名来访者是在客观存在的“事件”刺激下而导致主观上情绪的低落, 但心理活动协调一致, 个性相对稳定, 尚未出现明显的改变, 且对自己的症状有很好的自控力, 自己主动寻求心理辅导, 据此推断该求助者的情绪变化是主导症状, 属于正常心理变化。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由于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以及人际交往的不顺畅而造成的。

2. 鉴别诊断。

(1) 根据病态三原则, 该名新生知情意统一, 有自知力, 能主动求医, 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因此可排除精神疾病。 (2) 求助者虽表现为情绪低落, 对活动、玩乐等表现为无兴趣, 但对专业学习兴趣十足, 与抑郁症表现的兴趣丧失、绝望感、自杀行为等典型症状相比, 存在明显差异, 且病程时间较短, 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 严重心理问题的病态表现为反应强烈, 且反应泛化, 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症状不足一个月, 反应没有泛化, 且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疾病。

五、咨询目标

根据上述评估及诊断, 同时与求助者协商确定近期和长期目标。近期目标: (1) 改善低落的心理情绪, 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指导求助者如何合理安排活动与学习时间, 充实大学生活, 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接纳同学。 (2) 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帮助求助者全面、正确看待人际关系的实质,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长期目标:积极帮助求助者完成涵盖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各方面的健康人格的塑造和矫正。

六、咨询方案

1. 方法与使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该名新生的心理问题起源于不适应大学生活以及由于性格内向、没有集体生活经历等造成的人际交往困难, 以致产生大学里参加集体活动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和同学“不是一路人”等不合理信念, 从而引起了被搁置一旁的孤独感、情绪低落、心情郁闷、难以入睡等多种症状。经分析, 引起该名新生病状的主要原因, 并不在于大学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本身, 而在于对大学生活、对人际交往的不合理看法和信念。合理情绪疗法是指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 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 以帮助其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本案例中的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 表面看来是不适应大学生活、人际交往障碍才导致情绪低落等情绪,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引起的, 主要因素是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其次, 求助者性格内向、没有集体生活经历, 现在又远离父母, 身边既没有能沟通的人, 又没有家人的照顾, 所以产生了孤独和寂寞的情绪。另外, 刚进学校的新生, 对学校、老师、同学等多种环境的不适应是该名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社会因素。因此本案例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理性思维方式, 树立合理的信念, 同时减少和消除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

2. 咨询设置。

向该名新生讲清心理咨询的性质、原理和步骤、以及具体咨询方法;同时告知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以及需要遵循保密和限度原则。协商明确每次咨询的时间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七、咨询过程

1. 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时间:

2013年9月25日。方法:会谈法、问卷调查法。具体过程:通过顺畅的沟通交流, 努力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以获得求助者的信任。在咨询过程中, 咨询师主要运用倾听、共情等技术对求助者表示理解, 让求助者得到一定的合理宣泄。运用开放式、封闭式两种不同提问方式收集有关资料。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介绍咨询原理、方法及过程,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与求助者一起分析并使其理解问题行为背后总伴有不合理的认知, 根据求助者的理解程度, 举例说明合理情绪疗法, 同时结合自己实际的情绪和行为, 深入思考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的认知方式。使求助者明白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及自己需对问题负责, 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自身、合理评价自我, 以此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作业:通过网络、图书等进一步了解合理情绪疗法, 结合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 找出自己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主动和室友、同学打招呼, 用真诚、热情的行动帮助别人。

2. 领悟阶段:

进一步明确求助者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加深认知, 并说明相应的合理信念, 求助者加深领悟自己目前的问题和自身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第二次咨询) 时间:2013年10月12日。具体过程:与求助者讨论作业, 在反馈作业的过程中, 求助者自己找出的可能存在的不合理观念有:大学之前, 每天都是课堂与家里两点一线, 和同学相处起来有些困难, 同时, 还不适应大学生活。自己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这也使得自己与别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长此以往将来无法融入社会。此次咨询旨在继续帮助求助者分析领悟其问题中的非合理信念, 促进求助者更全面的认识, 进一步建立合乎情理的认知模式。作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班级、院系活动中, 并试着让自己从中找到乐趣和欢笑

3. 修通阶段:

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合理信念, 代之以树立合理信念, 从而使症状减轻, 甚至消失。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13年10月19日。具体过程:首先与求助者讨论作业, 求助者通过进行分析和回顾, 发现自己原先对大学生活、对室友和同学的看法有些不太客观、不太全面的地方, 如, 原先认为参加学校活动会耽误学习, 但现在认识到, 作为大学生要充分锻炼自己, 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发展;对于同学, 原来认为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现在认识到, 他们也有优秀的一面, 比如做事积极主动、热情、诚恳、乐于助人等。此次咨询旨在塑造求助者全新的认知模式。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确定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及能力培养目标, 做到合理安排大学生活与学习时间。

4. 再教育阶段:

重建新的认知、思维方式、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 (第四次咨询) 。时间:2013年10月26日。具体过程:与求助者一起讨论其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及个人理想, 确立从事家具设计的就业方向, 制定自己大学生涯各阶段的具体规划, 明确各阶段需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咨询师需对求助者改善问题的合理措施和积极努力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求助者回顾整个咨询过程, 简单谈谈个人的感想, 使求助者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 并促使其在咨询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分析方法等理性思维和方式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灵活、有效应对和解决各类问题。

八、咨询效果评估

1. 求助者自我评价。

求助者自述心情好转, 食欲正常, 睡眠质量提高。感觉和同学有话说了, 觉得住在寝室热热闹闹, 有说有笑挺好的, 并且也交到了朋友。参加活动也带来了很多快乐, 学习效率也有提高。

2. 老师及班级同学评价。

通过与所在院系老师和同学交谈得知, 叶某在宿舍话多了起来, 常常帮助大家倒垃圾, 打扫卫生, 有时还挺幽默的, 班级活动也主动参加, 并同大家一起加入了志愿者协会。

3. 咨询师评价。

叶某在整个咨询过程中, 从一问一答到几乎都是自述, 越来越主动配合咨询师, 且话语越来越多, 心情也明显好转, 言语中对大学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看法都比较客观理性, 情绪比较稳定, 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在2014年3月初的回访中, 该生学习、生活状态良好, 学习计划性强, 活动基本都能主动参加, 寝室关系和谐, 对同学热心, 且交到了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 7.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 7.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讲座 篇8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新生;入学适应

适应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大学新生面临大学全新的环境,由于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等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不适感,甚至出现适应障碍。新生适应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症状,其抑郁、恐惧、强迫和偏执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新生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新生适应期是十分必要的。团体心理辅导也叫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

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辅导形式。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新的发展趋势。尤其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新途径。

一、大学新生主要的心理适应问题

1.生活适应问题

大学校园生活环境和管理模式对大学新生来说是全新的。新生们第一次完全独立地面对全新生活,有部分学生更是初次离开

父母,生活环境从单纯、熟悉的环境进入复杂、陌生的环境,起居由父母安排到凡事都要靠自己安排和处理,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

习惯。

2.学习适应问题

大学生学习强调独立性,而大学之前的学习,是任务式地围绕高考开展,考入大学后新的目标没有建立,因而很多新生都缺乏学习动力。一些新生因为不能及时调整自我,确定学习目标,使用新的学习方式,有部分新生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或不了解自己的专业,产生了厌倦、盲目、无序、应付等行为和心态,并感到烦躁、郁闷、空虚、迷茫等學习适应不良问题。

3.人际适应问题

高中时代的友谊理想模式和标准,以及家庭和自身性格等影响,使部分大学新生缺乏人际信任,人际交往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不主动和他人交流、自我意识过强、斤斤计较,不善于与人合作等。如果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会产生困扰和挫折感,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中的应用

大学新生面临的主要适应问题包括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和人

际适应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处理,将有可能演变为障碍性心理问题,产生心理疾病。由于大学新生面临的入学适应问题具有暂时性与共有性,大学新生刚入学时也是班集体形成凝聚

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以班级为单位,在大学新生中开展以活动为载体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促进新生融入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进入校园,一般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该团体心理辅导旨在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让新生互相介绍,增进了解,打破新生间的陌生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在良好的气氛下让新生了解校园环境、设施和资源等,以及校园所在城市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点等。最后让新生分享生活中的小常识,树立独立自主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让新生尽快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2.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缩短新生的学习适应期

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新生了解自我,在新环境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计划,从而激发大学新生的学生积极性和

主动性。同时探索交流学习的方法,正视学习的压力,训练创造能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新生交流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引导新生制订一系列方案,管理时间、管理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改善大学新生学习问题。

3.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培养新生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自我介绍这一活动,促进新生间相互了解,并让新生了解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缺点,建立自信心,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同时通过团体活动,培养新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最后通过团体活动,增强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原则“信任”,让新生明白信任在友谊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团体心理辅导,让新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增强彼此间的了解,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有效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地促进新生入学适应的教育

方式,是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丁保胜.浅析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及心理调适[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

[2]叶忠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设计一例:大学新生适应能力训练小组辅导[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

上一篇:临时设施管理规定下一篇:拍卖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