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管理公式集

2025-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级财务管理公式集(推荐4篇)

中级财务管理公式集 篇1

1、单期资产的收益率=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2、方差=∑(随机结果-期望值)2×概率(P26)

3、标准方差=方差的开平方(期望值相同,越大风险大)

4、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期望值不同,越大风险大)

5、协方差=相关系数×两个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

6、β=某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该项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市场组合收益率标准差(P34)

7、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8、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9、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

=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其中:(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即斜率

第三章:

P-现值、F-终值、A-年金

10、单利现值P=F/(1+n×i)‖单利终值F=P×(1+n×i)‖二者互为倒数

11、复利现值P=F/(1+i)n =F(P/F,i,n)DD求什么就把什么写在前面

12、复利终值F=P(1+i)n =P(F/P,i,n)

13、年金终值F=A(F/A,i,n)DD偿债基金的倒数

偿债基金A= F(A/F,i,n)

14、年金现值P=A(P/A,i,n)DD资本回收额的倒数

资本回收额A= P(A/P,i,n)

15、即付年金终值F=A〔(F/A,i,n+1)-1〕DD年金终值期数+1系数-1

16、即付年金现值P=A〔(P/A,i,n-1)+1〕DD年金现值期数-1系数+

17、递延年金终值F= A(F/A,i,n)DDn表示A的个数

18、递延年金现值P=A(P/A,i,n)×(P/F,i,m)先后面的年金现再前面的复利现

19、永续年金P=A/i

20、内插法瑁老师口诀:反向变动的情况比较多

同向变动:i=最小比+(中-小)/(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反向变动:i=最小比+(大-中)/(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21、实际利率=(1+名义/次数)次数-1

股票计算:

22、本期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

23、不超过一年持有期收益率=(买卖价差+持有期分得现金股利)/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

24、超过一年=各年复利现值相加(运用内插法)

25、固定模型股票价值=股息/报酬率DD永续年金

26、股利固定增长价值=第一年股利/(报酬率-增长率)

债券计算:

27、债券估价=每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28、到期一次还本=面值单利本利和的复利现值

29、零利率=面值的复利现值

30、本期收益率=年利息/买入价

31、不超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间利息收入+买卖价差)/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按360天/年)

32、超过一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到期额或卖出价/买入价)(开持有期次方)

33、超过一年每年末付息=持有期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与债券估价公式一样,这里求的是i,用内插法

第四章:

34、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5、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

36、原始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37、项目总投资=原始投资+资本化利息

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流动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8、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需用数

39、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

资金需用数

40、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工资福利+修理费+其他费用=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折旧-无形和开办摊销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计算:

41、运营期税前净现金流量=新增的息税前利润+新增的折旧+回收残值

42、运营期税后净现金流量=税前净现金流量-新增的所得税

完整工业投资计算:

43、运营期税前净现金流量=税前利息+折旧+摊销+回收-运营投资

44、运营期税后净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摊销+回收-运营投资

更新改造投资计算:

45、建设期净现金流量=-(新固投资-旧固变现)

46、建设期末的净现金流量=旧固提前报废净损失递减的所得税

47、运营期第一年税后净现金流量=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增加的折旧+旧固提前报废净损失递减的所得税

48、运营期税后净现金流量=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增加的折旧+(新固残值-旧固残值)

建设期为0,使用公式45、47、48--;建设期不为0,使用公式45、46、48

静态指标计算:投资回收期PP/PP`、投资收益率ROI

49、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原始投资合计/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50、包括件设计的回收期=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建设期

51、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最后一个累计负值的年份+|最后一个累计负值|/下年净现金流量

52、投资收益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动态指标计算: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获利指数PI、内部收益率IRR

53、净现值=NCF0+净现金流量的复利现值相加

54、净现金流量相等,净现值=NCF0+净现金流量的年金现值

55、终点有回收,净现值=NCF0+净现金流量n-1的年金现值+净现金流量n的复利现值

或=NCF0+净现金流量n的年金现值+回收额的复利现值

54、建设期不为0的时候,按递延年金来理解

55、净现值率=项目的净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56、获利指数=投产后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或=1+净现值率

57、(P/A,IRR,n)=原始投资/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NPV、NPVR、PI、IRR四指标同向变动

第五章:

58、基金单位净值=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基金单位总份数

59、基金认购价(卖出价)=基金单位净值+首次认购费

60、基金赎回价(买入价)=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赎回费

61、基金收益率=(年末持有份数×年末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DD(年末-年初)/年初

62、认股权证价值=(股票市价-认购价格)×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3、附权认股权价值=(附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1+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4、除权认股权价值=(除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5、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股票数/可转换债券数

66、转换价格=债券面值/转换比率

第六章:

现金管理:

67、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68、最佳现金持有量Q=√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

69、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成本TC=√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持有利率在下,相关利率在上

70、转换成本=需要量/Q×每次转换成本

71、持有机会成本=Q/2×利率

72、有价证券交易次数=需要量/Q

73、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次数

74、分散收帐收益净额=(分散前应收投资-分散后应收投资)×综合资金成本率-增加费用DD小于0不宜采用

应收账款管理:

75、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360×平均收帐天数

76、维持赊销所需资金=应收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77、应收机会成本=维持赊销所需资金×资金成本率

存货管理:

78、经济进货批量Q=√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79、经济进货相关总成本T=√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80、平均占用资金W=进货单价×Q/2

81、最佳进货批次N=进货量/Q

82、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中级财务管理公式集 篇2

1公式推导法在货币时间价值中的应用

1.1 公式推导法在复利终值中的应用

复利终值是指若干期以后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未来价值,又称本利和,即利息计入本金后再计算利息。如某人将P元本金投资于某一项事业,年报酬率为i,经过1年后时间终值F1=P+Pi=P(1+i),若此人并不提走现金,继续投资于该事业,则第2年本利和F2=P(1+i)+P(1+i)i=P(1+i)2,以此类推,F3=P(1+i)2+P(1+i)2i=P(1+i)3,同理,第n年本利和Fn=P(1+i)n=P(F/P,i,n)。

1.2 公式推导法在普通年金终值和现值中的应用

1.2.1 公式推导法在普通年金终值中的应用

普通年金终值是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在1式基础上两边同时乘以(1+i)倍,然后等式右边依次往右错一位。

2-1得:i F=A(1+i)n-A

1.2.2 公式推导法在普通年金现值中的应用

普通年金现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在3式基础上两边同时乘以(1+i)倍,然后等式右边依次往左错一位。

4-3得:i P=A-A(1+i)-n

1.3 公式推导法在预(先、即)付年金终值和现值中的应用

1.3.1 公式推导法在预(先、即)付年金终值中的应用

预(先、即)付年金终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1.3.2 公式推导法在预(先、即)付年金现值中的应用

预(先、即)付年金现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1.4 公式推导法在一年多次计息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换算时的应用

如果一年计息的次数大于1 时,此时每年给出的年利率r为名义利率,则实际利率。 利用公式推导法具体推算过程有两种方法。 假设现有P元资金,投资于1 年付息m次,年利率为r的项目。 (1)计算1 年后本利和,。(2)计算n年后本利和,。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出。

2公式推导法在筹资管理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中的杠杆原理是筹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杠杆原理中主要讲述3 个杠杆系数,本部分主要阐述公式推导法在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2.1 公式推导法在经营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经营杠杆是由于销售量Q变动引起息税前利润EBIT发生更大的变动。 经营杠杆系数DOL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的倍数。 本文用Q、P、V、F分别表示基期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在P、V、F不变的情况下,用Q*表示本期销售量。 则DOL利用公式推导法推导的过程如下:

2.2 公式推导法在财务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由于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使得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幅度大于公司营业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称为财务杠杆,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的倍数。 用EBIT、I、T、D和N分别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所得税率、优先股息和普通股股数,在I、T、D和N不变的情况下,用EBIT*表示本期的息税前利润。 则DFL利用公式推导法推导的过程如下:

2.3 公式推导法在总杠杆系数中的应用

总杠杆系数DTL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 则DTL利用公式推导法推导的过程如下:

3公式推导法在证券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股票估价是证券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股利固定成长模式是股票估价常见的一种模式。用D0表示本期的股利,未来各期的股利按上期股利的g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R为股票所采用的贴现率即期望的最低收益率。 股票价值VS按公式推导法推算过程如下:

6-5得:,因为R>g,在n趋于无穷大时,的极限为0。则

4公式推导法在项目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本文主要介绍公式推导法在项目投资新建项目营业现金净流量(NCF)中的运用。 现金净流量等于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 营业期的现金流入量主要是营业收入,营业现金流出量主要是付现成本和所得税。

营业现金净流量NCF=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 付现成本+ 所得税)= 营业收入- 付现成本- 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非付现成本=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或者:营业现金净流量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付现成本-(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营业收入-付现成本-(营业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5公式推导法在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5.1 公式推导法在现金管理和存货管理中的应用

5.2 公式推导法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

中级会计实务公式 篇3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借贷记账法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1、差额平衡法资金占用类科目增方余额-资金占用类科目减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增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减方金额

2、余额平衡法资金占用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来源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收付记账法的平衡关系资金来源总额-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结存总额

1、发生额差额平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平衡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

复式反收付记账法平衡关系

1、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或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2、所有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付方余额合计

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差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

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库存现金限额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赊销净额百分比法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应收票据到期价值=面值(不带息票)=面值+利息(带息票据)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存货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2、后进先出法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发货前库存存货总成本-发出存货的成本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存货成本差异

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

2、存货的成本差异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存货的成本差异率

4、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

间接费用的分配

1、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间接费用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分配率各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各种产品的单位耗用定额×该产品的实际产量分配率=应分配的费用/全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

2、按实际耗用的工时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分配率分配率=间接工资总额/全部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1、直接分配法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2、一次交互分配法

材料费用分配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分配率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

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某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系数)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2、机器工作小时比例法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机器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

制造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法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时总数

2、机器工时比例法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机器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工时总数

3、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资总数

4、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总额

延伸阅读:中级《会计实务》学习口诀

一、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

所有学科的考试学习,包括会计学习,都必须仔细阅读考试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如果你是参加社会助学的会计应考者,那么从你听辅导教师授课到最后准备考试,应该至少读五遍指定教材。我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具体内容如下:

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

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

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

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我每门课开课第一次,我都将这个口诀写在黑板上,要求同学作为 参加会计考试的座右铭,这其实对所有科目的考试中都是有用的。如果你是纯粹的自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更是不言自明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这个道理。

二、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我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曾经有一个女学员用“四季歌”的曲调在课堂上演唱,大大加深了初学者的记忆痕迹。我们在基础会计考试中记账规则直接考查一般都采取简答题的形式,如果你能记住这首“打油诗”当有好处。

大家也许还记得,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

三、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跨期摊提账户的账务处理

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摊费用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他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结合以下的口诀进行理解记忆。

待摊预提之歌

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

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走预提。

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

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

预提费用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

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存款别忘记。

这个口诀可以这样解释:

BEC中级写作模拟题集 篇4

写作案例详解

Agent Contract of Consignation

No.:L5623

Date:Oct 5th

This contract is made between the following two parties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on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below:

Party A:

Party B:1.COMMODITY,QUANTITY AND TERRITORY:

1) Commodity:The goods listed in Exhibit A attached to the Contract.

2) Minimum Annual Sales Quantity:5000 Sets for Model C068 and 1000 for Model H012.

3) Territory:Confined to Liaoning,Jilin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s.

Party B shall undertake the sales of the above mentioned commodity during the validity of the Agreement.In case Party B fails to place orders for the minimum quantity of the above mentioned commodity within 6 months without giving sufficient reasons acceptable to Party A,Party A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appoint other clients as representatives or take alternative measures without being bund by the Agreement.

2. CONFIRMATION OF ORDER AND PAYMENT:The quantities,prices,shipment,and payment for the commodity stated in the contract shall be confirmed for each transaction,the particulars of which will be shown in Party A’s Sales Contract.

3. COMMISSION:A 4 percent commission on invoice value of the actual shipment will be remitted to party B after receipt of the payment.

4. ADVERTISING AND PUBGLICITY: Party B shall take all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large the sales of the commodity for the during of the Contract and submit to Party A all scripts for such purposes for prior approval.

5. ARBITRATION:All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execution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the contract shall be settled amicably through friendly negotiation.In case settlement fails to be reached through negotiation,the case shall then be submitted to the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arbi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its rules.

6. OTHERE TERMS AND CONDITIONS:

1) Party A shall not supply the commodity under the contract to other buyers in the above mentioned territory.

2) The Agreement,when duly signed by the parties concerned,shall remain in force for two years to be effective as from October 5th 2007 to October 4th .If no written objection is raised by either party one month before its expiry,the Contract will be automatically extended for another year.Should one party fail to comply with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ontract the other party is entitled to terminate the Contract.

3) Any amendment or supplement to the Contract shall be made in writing and duly confirmed by both parties through negotiations.Such amendment or supplement shall be regard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ontract.

4) The Contract is made out in Chinese and English,the two versions being equally valid.Each party shall keep one original of the Contract.

Party A:

上一篇:教师教学经验个人总结下一篇:美丽的南湖公园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