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教学反思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各具特色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各具特色的教学反思 篇1

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一课,首先我让孩子们扫读写客家民居的部分,找出这部分的中心段。孩子们很迅速找出了“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然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奇葩”,“葩”我先让孩子们观察字型,然后猜到底指什么,有的孩子很乖巧,马上猜出“葩”就是“花”。此时我让孩子们再次朗读这个句子,这里把什么比作奇特的,特别的,非凡的花呢?孩子们都知道了把客家民居比作奇葩,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孩子们也知道了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接着,我让孩子们围绕“奇”去体味课文。孩子们从客家民居的地理位置、材料、作用、文化特征这几个方面去认真朗读品味了课文。《傣家竹楼》我让学生自学,抓住竹楼的“美”去学习体会。当然,体会竹楼的美不胜收,诗情画意主要是通过朗读去体现的。

课文上完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两篇文章写法上的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全班的共同讨论下和我的引导下,同学们最后概括出,相同点是都从低点、环境、建筑形式、房间功能、建造目的等方面介绍,不同点是客家民居详细介绍了民俗文化,而傣家竹楼则更详细地介绍热闹的介绍过程。

各具特色的教学反思 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87~88 页) 。

【教学目标】

1. 结合温度的实例, 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体验用带符号 (“+”或“-”) 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 理解用这样的数表示温度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在“虚拟温度计”上标记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活动, 体会零上温度、零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 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

3. 会用带“-”的数表示零下温度, 并能初步理解、体会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正负数———在天气预报中创造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 这几天早上起来, 你们感觉天气怎么样啊?有哪些感受呢?有谁知道今天的温度?今天老师出门前也关注了一下我们衢州的气温。下面, 我来当播报员, 你们当记录员, 以最快的速度把听到的温度记录下来, 好吗?拿出作业纸!

(二) 创造温度表示方法

1. 天气播报:今天衢州的最高温度是9 摄氏度, 最低温度是零下2 摄氏度。

2. 学生自由记录听到的温度。

3. 同桌交流, 上台汇报。

二、理解意义———在温度计上理解带符号 (“+”或“- ”) 的温度的实际意义

(一) 认读找温度

1. 认读温度计上的0 摄氏度, 找到温度计上的9℃, 感受从0℃到9℃, 温度计的液面是往上升9 小格。

2. 分别比较温度是20℃、35℃时, 温度计上的液面变化、生活中季节的变化, 说说自己的体温感觉, 会做些什么事?

3. 回到0℃, 说说温度计上液面的变化。讨论为什么液面会往下降, 如果液面继续往下降, 感觉怎样?请找到今天衢州的最低温度。

通过以上环节, 学生感受到随着温度的上升, 温度计的液面会上升, 天气越来越热。

(二) 比较温度高低

在温度计上找到某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是3℃和最低温度是-7℃, 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 找到认读温度计的标准:0℃。

(三) 引出数轴教学

将温度计旋转变成数轴, 观察数轴和温度计之间的联系。

三、比较大小———在中国版图中进一步感受温度的高低, 比较大小

(一) 说城市温度

分别出示昆明6~15℃、北京-2~5℃、哈尔滨-12~3℃、拉萨-20~-3℃, 让学生播报, 并说说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在此过程中重点找几个城市说说怎么判断哪个是最高温度, 哪个是最低温度, 说说判断的方法。重点借助温度计判断拉萨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二) 将温度标记在温度计图片上

在作业纸的温度计中找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三) 比温度, 感受温度和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

1.接着出示青岛、台湾、海口的温度, 让学生感受同一天各个城市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在观察探讨中发现温度的高低和地理位置有关系, 越往北, 温度越低;越往南, 温度越高。

2. 出示哈尔滨、北京、青岛、杭州这四个城市某天的平均气温。让学生比大小, 进一步理解地理位置和温度高低之间的关系。

3. 在温度计上标注四个城市的平均气温, 随后将温度计旋转变成近似的数轴, 体会理解温度刻度位置与温度高低及数值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 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1. 比较-5℃和-20℃哪个温度低?

2.下面是同一天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看图回答问题。

(1) 上海与天津, 哪个城市气温高?5℃○-2℃

(2) 天津与青岛, 哪个城市气温高?

(3) 长春与天津, 哪个城市气温高?

(4) 把四个城市的气温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教学反思】

一、分析教材, 准确把握目标定位

(一) 紧扣目标, 教学要求不越位

本节课是认识正负数的起始课, 旨在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可以用带符号 (“+”或“-”) 的数来表示;让学生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初步感悟数的扩充。并不需要揭示正负数的概念, 也不需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很多的现实模型以及数的扩充的必要性。因此, 教师只要“立足本课”, 紧紧围绕温度对正负数有初步的认识即可。

(二) 承上启下, 后续教学有奠基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 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正、负数。这节课是为下节课在很多的现实例子中,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以及自然数扩充到整数, 发展、完善对0 的认识做准备的。因此, 在教学中重在利用温度初步体会带符号 (“+”或“-”) 的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那么下节课在不同情境中体会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就顺理成章了。这节课对0 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的学习, 也是为下节课“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提炼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研究正、负数的现实模型———温度, 为下一节课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抽象出正、负数奠定基础。

二、题组式情境, 提高教学实效

(一) 情境的选择“专一”, 教学任务层层落实

温度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识, 学生每天都有接触。。本节课的所有教学都围绕温度展开, 形成了题组式情境, 既减少了复杂情境对学生学习的干扰, 又能使教学任务层层落实。本节课学生通过记录听到的温度, 通过在温度计上认、读、找度数等, 直观认识正负数, 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因此, 本设计紧紧围绕“温度”这一情境开展教学,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又能完成数学思维的训练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 情境的使用“多能”, 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本课的情境都和温度有关, 分别是“天气预报、温度计、中国版图”。将这三个和温度有关的情境进行串联, 设计成三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教学相得益彰, 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在“天气预报”情境中, 学生经历并创造了用符号或图形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并沟通了多种表示方法之间的联系, 优化了用符号表示的方法, 产生了用负数表示的现实需要。在温度计上认、读、找温度的过程中, 学生又能很直观地感受负数的意义, 比较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之间的高低, 初步扩充数的认识等。在中国版图中, 引导学生结合温度的生活经验, 对带符号 (“+”或“-”) 的温度进行比较。

借助温度这个教学载体, 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正数和负数反映的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利用“模拟温度计”模型, 更直观地感知了正数比负数大, 为后续学习做准备;同时以温度为载体, 更好地理解了0 这个分界点的意义。各个板块作用有机渗透又相互独立, 真正发挥了“专一”情境的多能作用。

(三) 情境的作用发挥巧妙, 数学思想无痕渗透

温度计作为数轴的现实模型, 在本节课的巧妙使用, 其作用可见一斑。

当温度计上出现了一些零上温度、零摄氏度和零下温度时, 利用PPT的功能, 将温度计慢慢隐去, 抽象成竖着摆放的数轴, 然后将竖着摆放的数轴进行顺时针旋转, 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整个抽象的过程中, 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思想有机渗透, 在对数轴的探究中, 学生感悟到了数轴的现实原型, 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感悟到了正负数的大小比较, 更完善了对0 的认识。

在学习正负数前专门安排一节“温度”的教学, 是北师大版教材独有的编排。不论是从教材的角度还是从教学对象的角度考虑, 这样的安排都更有利于学生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 有利于后续的进一步学习。

摘要:“温度”作为“生活中的负数”单元起始课, 在正负数的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从教材出发, 阐述了温度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又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具体反思了“专一”情境的“多能”作用。在温度的情境中, 既完成了知识教学的任务, 又使学生得到了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温度,教学设计,反思

参考文献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篇3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我在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孩子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并进行课外拓展――请女儿当导游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虽然她的.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更像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我让女儿把课文读给我听时,发现虽然读得流利却没有感情,对各具特色的民居文化并没有感受。由此我想到语文教学如果少了语言的感受,孩子的心中是积淀不了东西的!

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特色食品教学反思 篇4

一。综合实践重在老师的导,对老师提出新的要求。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已有一定的熟悉,孩子们在教材和老师的的引导下,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按照我的引导、点拨学生做得很不错。其中有很多资料是在网上查找的,许多孩子已经不用在家长配合下自己独立完成的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一个课题可能要涉及到各个学科各个门类的知识,问题不是让教师去教,我们功夫放在引导上,与孩子一起参与,一起解决问题,孩子成长了,我们也进步了!

二。综合实践课要贯彻落实,不要走过场。

各具特色的教学反思 篇5

一、教学中的亮点: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新课导入时,我先利用课前学生进教室、做上课准备前的这段时间,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上课后通过对《春天的故事》中的一个老人的提问,讲解引入新课。在讲解邓小平南方讲话时,通过播放视频短片《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让学生感受邓小平这一伟人形象和他讲话的重要观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在授课结束后播放了一段音乐视频《走进新时代》,让学生更好感知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是正确的,使学生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多媒体教学的充分运用,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思路清晰。

通过学习目标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围绕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导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使本课的学习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再通过板书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主线。

二、教学中的不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还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1.由于本课知识理论性强,政治色彩较浓,学生普遍不好理解,而我自己也是第一次讲授这一课,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进入更深层次的分析,怕加深学习的难度。

2.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情绪上有所波动,在教学中部分学生有点紧张,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大部分同学都能主动参与,但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3.我自己在教学环节的过渡上处理的不是很好,还是欠缺教学经验。

4.在课堂练习的连线问题的处理上,原本的设计是由会议连内容,但由于紧张变成从内容连会议,就没有处理好。

三、再教设计:

各具特色的教学反思 篇6

1.1 背景分析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提出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是其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和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推动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区建设。但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起步较晚,表现在:一是社区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还不能及时有效到位;二是社区教育的普及和深入还处于漫长的渐进过程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社区教育的效果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要达到“时时有学、处处可学、人人能学”的良好状态、要实现社区教育的“全覆盖、全参与、全受益”的良好局面,还需要做更多的思考,下更大的力气,要在实践尝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创新形式、拓展创新路径。

1.2 特点分析

基于当前社区教育的现实,有必要探索出一个切入点来推进社区教育的区域性发展,促进整体水平提升。特色课程建设就是基于这种背景下做出的一种新的尝试。特色课程建设,立足大众、强调创新、展现特色、重在实践。综合起来,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2.1 统筹安排、突出重点

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各个社区学校一般都是一个牌子、一间屋子,由社区主任、副主任兼任校长和专干,而校长、专干往往身兼数职,工作繁忙,投入到社区学校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远远不足;社区用于社区教育的基础环境设施跟不上;经费上更是难以保障足额按时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全面铺开、结果欲速则不达,不如重点突破、分步进行。

1.2.2 结合实际、突出特色

各个社区实际情况不同,社区教育工作推进的程度不一,一般靠近城镇的比偏远农村有优势,工作也走在前面。基础好的、条件好的,可以力度大一些、项目多一些;特色明显的,可以依托特色,发掘资源,如桥林街道的双垅、滨江社区,可以突出“鲜食糯玉米”特色。

1.2.3 依托地方、突出成效

全街道有23 个社区,大部分社区有自己的区域特点,有一定的课程资源,部分社区学校在地方特色的挖掘和培训实践过程中,也取得过一定的成效。如福音社区的“亲子乐园”、桥北社区的“社区大讲堂”等。依托地方后,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安排上会更加灵活,尊重并正确引导他们开展特色课程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增加特色课程的开展效果。

2 特色课程建设的有效推进

2.1 制定并落实特色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

桥林街道为了扎实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社区教育特色项目管理条例(试行)》《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管理评估细则(试行)》《社区教育特色项目评估验收实施方案》等文件和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特色课程建设的保障条件、管理要求和建设目标,并下发到各社区学校,要求认真落实,从而使特色课程建设工作有章可循。

2.2 调研并指导特色课程论证、立项和创建工作

特色课程建设工作,是一种探索和新的尝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要求立项要科学,规划要长远,方案要可行,措施要有力,效果要明显,发展可持续。这就要求,各社区学校一方面要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初步选定特色课程项目,拟定出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邀请市区专家深入社区学校调研,帮助并指导各社区学校对选择的特色课程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通过反复论证,桥林街道确立一批共有6 个特色项目参与实验。具体实验项目情况如表1 所示。

2.3 评估并总结表彰一批优秀的特色课程项目

特色课程项目重在培训,重在建设,重在效果。在批准特色课程立项之后,就进入了各社区学校着手进行项目建设阶段。项目建设一般分项目启动、项目实施和项目攻坚3 个阶段。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加强对特色课程建设的全程监督和管理。根据《社区教育特色项目评估验收实施方案》,按照建设任务完成的情况,项目负责人向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社区教育中心根据《评估细则》,采取查阅资料、现场察看和座谈等方式进行评估验收。评估表彰本着引导发展、“以奖代拨”的原则进行(见表2)。

3 特色课程建设的总结反思

3.1 基本特征

3.1.1 针对性

各社区学校所辖区域有着不同的地域差别、文化差异,社区内的居民需求也有所不同,但各社区学校都能够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居民的需求入手,在项目选题和实施上能较好地把握这种差别。有的重点针对居民精神层次的需求,如桥北社区的“社区大讲堂”;有的重点针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如双垅社区的“月嫂之家”;有的重点针对土地如何增值增效,如明因寺社区的“金土地”,五一社区的“十里茶园”等。

3.1.2 可操作性

各社区学校所选择的特色课程,均能从实际出发,面对特定人群服务、针对特定需求开展教育和培训,因而其所制定的方案科学合理、确定的目标思路清晰、采取的措施比较得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居民的参与热情也较高涨,使得课程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经验总结

3.2.1 领导重视是搞好特色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特色课程建设关键在人,在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特色项目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才会使得项目建设得到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如双垅社区将特色课程建设项目纳入社区年度重点工作,社区主任亲自任特色课程项目组组长。桥北社区邀请街道党工委书记亲临社区大讲堂授课。

3.2.2 着眼地方是抓好特色课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在2014 年申请立项和验收的特色课程中,大多数是依托地方特点进行建设的。实践证明,依托地方进行特色课程建设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社区学校往往在特色项目选择上更实际、建设上更实在、落实上更快捷。如桥北社区的“社区大讲堂”,早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3.2.3 巩固扩大是提升区域社区教育水平的坚实基础

选择推进特色课程建设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抓手,用特色课程建设去带动和引领社区教育工作,是一个十分有效的举措。首先,这批特色项目已经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此为基础,对这些项目进行整改和提升,做大做强、深化成果、扩大战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街道的社区教育整体水平。其次,特色课程在建设与实验的过程中,全街道的社区教育整体水平以及居民的素质和素养得到普遍提高,民众的生产能力和就业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增加了街道玉米、茶叶、苗木的产量和效益,一批训练有素的月嫂也将走上收入可观的工作岗位,直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3 实践反思

3.3.1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促进特色课程建设长期化、常态化发展

特色课程建设作为整体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不能时冷时热,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而是要长期坚持下去,纳入到社区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中去,纳入到街道办事处对各社区的年度考核目标和社区领导的绩效考核中去,稳定志愿者队伍,使此项工作不因人员的变动而受影响,不因领导工作的调动而弱化,从而逐步走向常规化、常态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3.2 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特色课程建设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要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特别是“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申报立项制度、管理制度、评估验收细则、表彰奖励制度等。适当提前特色课程的申报和立项时间,以保证各项目建设单位有充分的时间去整改和建设;增加对项目实行中期评估,以便及时掌握建设情况并督促开展项目建设;适当增加特色课程申报和评估验收的数量,以保证3~5 年一个周期实现特色课程项目在街道各社区的全覆盖;可以考虑第一批已验收的特色课程项目进行再申报、再评估,以期充分利用已经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扩大和深化项目成果;调整项目奖励政策,在仍然坚持“以奖代拨”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及时、足额划拨项目奖励经费,以调动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3.3.3 进一步拓宽思路,促进特色课程建设品牌化、理性化发展

社区教育的资源毕竟有限,因此,特色课程的申请立项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原则,走理性化发展之路,不人云亦云、攀求形式,该上的项目坚决上,不该上的项目坚决不上,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有些特色课程,不适合继续做下去,或者做下去的困难较大,可以放弃再去选择新的项目;有的项目要调整思路,重新设计路径。同时,特色课程要突出重点,坚持重点推进原则,对于一些确实有上升和发展空间的惠民特色课程,可以相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建设,积极申报区级、市级和省级特色课程,打造社区教育品牌,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3.3.4 进一步加强督导,促进特色课程建设均衡化、健康化发展

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实现社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健康发展。就社区教育中心层面而言,项目管理需要更加规范、项目指导需要常态化、项目评估需要更加合理化;社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培训要跟进。就社区学校层面而言,各社区学校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有的社区学校项目申请较多、实现了多点布局、全面开花;但有的社区学校项目少,显得比较孤立和单调。就项目的实施层面来说,有的项目活动开展不正常,“临时抱佛脚”的痕迹比较明显,拿不出有力的原始的佐证资料;有的社区学校虽然有项目立项,但建设缺乏后劲、效果也不太明显。就资料整理归档情况来看,除少数项目较好之外,其他都普遍存在着资料量少且不太规范的问题;汇报材料的文字水平有待提高,社区教育方面的理论修养有待加强,有的甚至出现概念的误用;档案的整理则存在着目录缺省、分类混乱、佐证材料不足等问题;要加大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和利用力度,重视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

摘要:在践行群众路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引领下,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新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很有必要。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是提高社区教育工作水平、促进社区教育深入发展、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就如何打造一批融大众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等于一体的社区教育品牌进行了探讨。

校本特色教案、反思及点评 篇7

校本特色教案、反思及点评

成华区第二届名师大比武决赛课 并列重叠的字 执教者:欧建英 成都市培华小学 时间:一课时 执教对象:3年级学生 一、教材分析 《写字大纲》中指出: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 用。写字教学使学生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应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 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 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 志品格,享受审美的同时获得写字技巧的提高。《并列重叠的字》是根据《新概念习字》并列、重叠结构 的字而设计的一节课,本课是左右、上下结构的字中特殊的一类:“并列、重叠”结构,在学 生已有的左右、上下结构书写知识上,进行梳理归纳。中国汉字合体字 最多,学会左右结构字的写法,相当数量的汉 字 写法也就掌握了,写此类字注意左右宽窄、高矮变化,上下结构的字取纵向排列,写此类字应注意上下 两部分宽窄、大小、疏密的比例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字是左右、上下结构类型中“并列、重叠”结构,因 为既相同又有区别,所以书写时容易忽略一些结构和笔法,出现一些不合规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 应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找出归律,运用于平时的书写中,鼓 励学生能举一反三运用,钢笔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书写工具,写好钢笔字(硬笔字),可以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手部肌肉容易疲劳, 手眼协调处于发展过程中,对学习知识充满了兴趣和渴望,教师在教学中应训练有度,持之以 恒.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1)、认识并列、重叠结构的字,用钢笔书写 “林、双、比、昌、吕、炎”六个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2、发展目标: (1)、继续巩固正确的双姿,培养写字兴趣和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行 为和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四、教法、学法: 本课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上通过创设情境、自探尝试、讨 论归纳、巩固演练、作业点评、迁移拓展6个环节层层推进,采用递进 式教学法激趣、自探、讨论、归纳、练习、迁移等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入。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并列、重叠字笔画的变化。 难点:并列、重叠字的结构。 教学准备: CAI、钢笔、实物投影、书写纸。 六、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采用的策略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1、交流对钢笔的了解。 2、欣赏教师准备的硬笔作品。 1、和学生一起交流,播放钢笔图片。 2、引导并点评准备的硬笔作品。(重点关注) 由学生日常的学习用具引入教学,既了解钢笔文化,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 离。 由写字工具引入名家硬笔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激发学生想写的欲望。 初步尝试 1、观看 “林、双、比、昌、吕、炎”6个字。 理解“并 列”、“重叠”。 2、带着问题尝试书写。 1、(出示课题)播放汉字 “林、双、比、昌、吕、炎”6个字。引导学生体会 “并列”、“重叠”。 2、教师提问:①并列结构两个部件的宽窄、高低是怎样的?哪些笔画有变化? ②重叠结构两个部件的大小、宽窄是怎样的?哪些笔画有变化? 辅导学生试写。(双姿)(重点关注) 汉字在书写训练中没有完全的生字,都可以从熟悉的笔画、部件、近似字去比较分析把握,这就为学生自 主尝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让学生通过旧知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寻找知能的 “生长点”激发尝试本课汉字的兴趣和欲望。 试写让学生熟悉本课学习内容的笔顺、字形结构和用笔,是写正确字的.基础。通过看、想、写初步尝试并 列及重叠结构字的特点,并巩固双姿。 讨论归纳 1、讨论、归纳书写要领。 2、观看教师范写(书空)并摹写。 1、引导学生结合试写来讨论并归纳出示书写要领(重点关注) 2、教师范写并讲解,指导学生书空和摹写。(重点关注) 在自探尝试的基础上,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都动起来,归纳书写规律,纠正试写中出现的笔顺、结构 等的问题,让信息交流更多向。(重难点)。为下一步巩固练写打下良好基础。 让学生以总结的规律模仿教师范写,进一步理解本课字的结构,找准每个字首笔的位置,强化动作记忆。 体现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难点) 巩固练习作业点评 1、书写本课全部例字。(双姿) 2、做手操。 3、学生互评作业并个别字书写。 1、布置学生书写本课所有例字。辅导并继续观察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 2、做手操。 3、选择作业点评。引导学生针对问题个别书写。 以总结的规律和教师的范字临摹结合,提高学习的密度和训练的力度,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在巡视中发现 的问题在下一步作业互评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 缓解手眼疲劳,调节课堂氛围。 通过展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进一步交流学习经验,激发学习热情,给予学生再度巩固的机会。 迁移小结 1、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举例。 2、课后找例字试写。 1、并列、重叠结构的字还有哪些呢?(重点关注) 2、鼓励学生看、思、写。 运用迁移拓展本课,学会将归纳总结的学习知识灵活运用,并展示部分软笔书法的例字,引导学生感受汉 字艺术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板书: 并列重叠的字 林 比 双 左窄右宽 低 高 钩捺避让 昌 吕 炎 上窄下宽 小 大 生举例字: 并列重叠的字 ――课后反思 也不知道其他老师是不是有强大的智囊团,我确实是闭门造车了。汉字众多,抓住结体书写规律进行写字 教学,可谓“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笔画与结构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字形结构教学要掌握偏旁部首和上下、左右结构的搭配关系,侧重于“悟”,要求多观察、多 比较、多分析,以掌握其规律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本课遵循结构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先练后 教,先实践后归纳的尝试教学方法。以下是自己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知识、技能的学习各个环节的预设比较到位,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试写,试写完后组内交流使学生在体验自探的基 础上再交流总结,体现“先练后教”的教学原则,师生共同归纳出书写规律后,教师不失时机的范写,这个过程学生也没闲着,先是跟着老师书空熟悉字形和笔顺教 师示范完“并列”的字,学生马上每个字书写1次,然后再跟着教师书空,完后学生再练习“重叠”的3个字,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展示,可以看出学生前后作业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书法文化内涵的挖掘 钢笔几乎天天和学生相伴,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了解它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时由工具引入其书 写的作品,体会硬笔楷书作品的美在字的法度;线条挺拔俊秀;作品的形式美、色彩的运用,最后引入软笔书法中“并列、重叠的字“让学生体验感受软笔书法独特 的表达方式,要想写好硬笔字可以从古人的软笔书法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 思想启迪。 3、组织教学 经常听到上写字课的老师说写字课不好上,因为太平淡枯燥学生坐不住,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环节调 节,如:钢笔和书法作品图片展示欣赏;实物投影展示 学生作业;在写字过程中加入了手指操等让学生动静结合,调控课堂氛围。 很想像语文老师那样词汇丰富娓娓道来,但是平时比较注重“画”而忽略了“话”,所以上课时就觉得自 己的语言不够稳、准、狠,看来得积淀啊! 另:由于是成华区第二届名师大比武决赛赛课,所以资深专家们对本课有一本册子的点评,“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由于教材和点评都放在学校,优点就不说了,我只对其中的部分建议回忆下: 1、增加写字课的趣味性。这一点还没来得向专家们讨教,我个人确实目前水平有限,还需要大家给些良方。 2、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学生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熟悉学生,所以在提问方式和思维方式上是有很大区别。 3、点评不够。要多引导学生点评好的地方,多来点学生点评,这样思维碰撞才能有火花。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欧建英 .7.8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8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 南粤 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 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

各具特色的教学反思 篇9

一、利用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反思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实验教学不仅是提供直观素材的手段, 也是培养各种技能的手段, 学生通过实验, 在体验通过实验获取知识和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同时, 也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养成。在实验教学中, 检验、反思与调整是实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学生在“照方抓药式”的实验中很少体现出对实验过程的反思。而在问题解决模式下的实验探究教学中, 教师将学生真正置于问题情境中, 使他们在实施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遇到障碍时更能够积极地独立思考, 调整思路, 保证实验问题的顺利解决, 从而提高反省认知能力。例如, 盐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到底是盐酸溶液中的哪种微粒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呢?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来探究是哪种微粒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课堂中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在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的基础上, 控制了实验中的单一变量, 同时设置了对照组, 完成了探究的主题。借助对化学实验的反思, 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一方面能使学生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策略, 促进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当实验现象与预想不一样时, 更会激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 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二、利用化学史教育, 促进学生反思

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是化学家们几千年艰辛探索的文明成果, 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 很难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反之, 如果能让学生从当年化学家的角度去探索、反思、进而“发现”这些知识, 既可以完善学生的化学思维, 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才能使其成为学生的再发现呢?一句话,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化学史教育, 创设当时的问题情境, 坚持学生为主体, 注重发现的过程。例如, 在介绍苯分子结构的教学中, 苯分子的结构到底是怎么确定的?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沿着化学家的道路, 去再发现, 促进学生的反思性

三、利用习题教学, 促进学生反思

高中学生在化学学习时, 往往为解出问题而感到满足, 并对当前问题停止了思维活动。缺乏对问题的反思性学习实践的意识, 这很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进步。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反思性学习实践作为指导学习方法和培养反思性化学学习能力的切入点。在习题讲评后, 可通过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积极反思, 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例如:

1.“这道题 (或这类题) 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反思思维过程, 明确解题关键, 使思维更加精炼、概括。反思:解题的关键是转化关键句。

2.“这类题的解题策略是什么?” (归纳反思)

结合化学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 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思想方法。

3.“还有哪类题也可以用这种策略?” (迁移反思)

在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后, 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从中寻找知识之间的交叉点, 探索一般规律, 可使问题逐渐深化, 举一反三。让反思具有迁移性。

4.“这样做对吗?”“还有别的方法吗?”“哪种方法更好呢?” (质疑反思)

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 优化解题过程,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 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只要做对就心满意足。因此, 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等不足, 表现出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5.“我哪儿错了, 为什么错了?以后怎么避免错误呢?” (因果反思)

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 促进学生深刻认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课堂上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境, 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解题过程, 明白为何错, 避免重蹈覆辙。通过这些提问, 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 学生一般会进入积极的反思思维活动状态, 能积极检查自己对有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会意识到课后如何去查漏补缺, 分析学法的科学性, 并创设一系列新问题。

本文只是对反思性学习能力进行了较小范围较短时间的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其中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形成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和培养反思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如何优化?等等。虽然存在很多不足, 但旨在抛砖引玉, 期冀能引起更多的同仁对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注意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杜八一.“反思性学习”情境的创设与引导.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年第8期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10

1.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了解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2.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表达特点。

3.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并能较准确地加以表达。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做民居资料的收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我国民居的独特魅力。

2.齐读课题。

3.课文由几篇短文组成?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民居?

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 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设计理念】

大多数四年级学生会利用暑假时间出门旅游,看看中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风土人情。但是,视野仅仅局限于国内是不全面的,为了能让学生具有世界眼光,了解世界上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同时沐浴在国际的人文情怀下,体验国外文化,因此鼓励学生在假期中搜集资料、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并完成研究报告。【教学目标】

1.利用各种展示汇报方式进行总结、交流,了解世界著名风景名胜及其相关知识,感受世界风景名胜的不同特色。

2.通过搜集资料并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培养获取、阅读以及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

3.树立世界眼光,激发探索世界名胜古迹的兴趣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喜爱。【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著名风景名胜及其相关知识,感受世界风景名胜的不同特色。【教学难点】

树立世界眼光,激发探索世界名胜古迹的兴趣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暑假里你们去哪里旅游了?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生答)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可以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魅力以及名胜古迹的悠久历史。

其实不仅是我国,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有着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板书课题,齐读)

假期中同学们查阅网络或者书籍,了解了自己喜欢的外国风景名胜,这节课我们来相互交流学习、汇报研究的资料。

二、小组汇报展示

师:汇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1、声音响亮,吐词清晰

2、认真倾听,遵守纪律

3、活动结束,评出优秀活动小组,我们将设立最佳合作奖,最佳表达奖,最佳成果奖,最佳听众奖。

一)亚洲组(形式:导游讲解)

伴随着一曲泰国民歌,亚洲组的四位同学身着泰国传统服装“绊尾幔”出场表演舞蹈,课件出示“大皇宫”图片。

生:欢迎各位来到泰国,首先我们要游览的是泰国保存最完美、规格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宫——大皇宫。(播放 大皇宫视频资料)

生:这一色的绿色瓷砖屋脊、紫红色琉璃瓦屋顶、凤头飞檐的建筑便是大皇宫,现在的大皇宫除了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和活动外,平时对外开放,成为泰国著名的游览场所。这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金灿灿的,这把皇椅是用纯金打造的,不仅如此,大皇宫连墙壁上都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宝石,这里便是泰国皇家富贵的代表。

(课件出示 普吉岛图片)

生:欣赏过泰国的建筑,我们再到泰国著名的小岛——普吉岛上来玩玩。这里有碧海蓝天还有随处可见的椰子树,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这里更是你的天堂。因为你可以在一眼望到底的水中浮潜,真实的感受一下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播放 浮潜视频)

生:希望本次旅行能给你带来愉悦的感受,欢迎再次来到泰国游玩!

学生评价,教师总结:亚洲小导游带我们游览了充满异域风情的泰国,现在我们跟随欧洲小组去看看浪漫的欧洲有哪些令人难忘的风景名胜。

二)欧洲组(形式:采访)

课件播放埃菲尔铁塔视频,小组中一人扮演设计者埃菲尔,其余三人扮演采访者。采访者1:您好,埃菲尔铁塔这座建筑的建成惊艳了全世界,但是许多人却对设计者知道的很少,您能向观众朋友介绍一下自己吗?

埃菲尔: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我在20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培养工程师的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开始了自己建筑工程师的人生,我为铁塔的建成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仅设计图纸就有5000多张。

采访者2:看得出您为铁塔的建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您能说说您为什么设计建造了这座巨型塔吗?

埃菲尔: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为了让人们不忘革命战争,我设计了这座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这座高塔。

采访者2:据说在这座高塔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关于您的动人爱情故事,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埃菲尔:当年,身为富家小姐的玛格丽特与默默无闻的我一见钟情,她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我,与我携手度过了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光。后来,玛格丽特去世,我发誓要建一座最能与妻子对视的建筑。

采访者3:真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我们都知道白天登上埃菲尔铁塔,整个巴黎尽在脚下,您能再给我们细致说说铁塔的内部结构吗?

埃菲尔:它设有上、中、下三个瞭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也带来不同的情趣。中层瞭望台离地面115米,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

采访者:感谢您接受采访,祝愿您身体健康!

学生评价,教师总结:欧洲组以采访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埃菲尔铁塔的浪漫,那么远在非洲的胡夫金字塔又有怎样的奥秘呢?我们有请非洲组为我们带来胡夫金字塔的研究报告。

三)非洲组(形式:研究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胡夫金字塔的基本信息、位置和材料、建造时期、内部结构等。

学生评价,教师总结:非洲组用研究报告为我们揭秘了这古老而又神秘的“奇迹”,而美洲组带着他们手工制作的“世界名桥”走了上来。

四)美洲组(形式:手工展示讲解)

小组合作制作美国“金门大桥”,一边展示桥一边详细讲解“金门大桥”的历史、规模、特点及主要景点等。

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它的桥身本就如此美丽,华灯初上的夜晚它愈发显得熠熠生辉,我们惊叹于它的宏伟的同时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可是,人类的设计再精巧也比不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面请看大洋洲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一组大堡礁手抄报展示。

五)大洋洲组(形式:手抄报展示)

手抄报展示的内容:大堡礁的地理环境、形成的原因及历史、多样的珊瑚景观、大堡礁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等。

学生评价,教师总结:保护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观刻不容缓,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保护环境的有心人,呵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三、谈收获、评优秀

师:欣赏完了各组的展示,老师由衷的感到你们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通过你们的表现我知道了在这次研究中你们了解了很多东西,也有许多想要说的,那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收获吧。

(生答)

评优秀并颁奖

四、教师总结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练习题下一篇:哈耶克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