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伊滨新区规划(通用5篇)
洛阳市伊滨区(伊洛工业园区)管委会成立于2007年3月,2009年元月开始整体代管诸葛、李村两镇,统一领导和管理区域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2010年10月又整体代管庞村、佃庄、寇店三镇。现管辖5个镇,106个行政村,总面积280平方公里,总人口25.5万人。是未来10年洛阳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1.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7.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11元。
伊滨区(伊洛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为洛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规格为正县级。设置有6个工作机构,分别是办公室、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规划建设环保局、财政局、社会事务局,下属5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创业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教育中心、检疫防疫中心、社会保障中心。
一、基本定位和发展目标
根据《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和《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伊滨区发展定位是“以伊洛河水系为纽带,以产业集中集聚集合发展为支撑,以产促城、产城融合、生态环保、健康文明的新城区”,是未来10年洛阳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可概括为:“一极五区”,即: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十二五”期间发展的目标是“产城融合的明日新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伊滨区的发展目标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系列动力装备为重点,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级洛阳动力谷的核心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打造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试验先行区;以便捷的交通与产业的融合,打造既有城市功能,又有生态功能、服务功能,融汇三次产业,涵盖产业、人居、生态的复合型城市新区。建成后的伊滨区将是伊河、万安山、东汉帝陵三个森林生态绿化带相环绕,郑西高客和南北走向的生态走廊贯穿其中,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相辉映的“城市综合新区”。
二、整体规划及布局
在整体布局上,主要包括50平方公里的伊洛产业集聚区和230平方公里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区两个功能区域。其中,伊洛产业集聚区属于城市规划区,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引山水入城,(通过“一主两副”三条轴线构建整体城市框架结构,打造 “一河两岸、组团扩展、一轴一心、一园多片”城市空间格局和“山水环抱、水廊织城、绿轴串景”城市景观系统。)在功能上以高铁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片区:高铁以北为生活片区,建设中央商务区、行政副中心、滨河商住区、职教园区等;高铁以南为工业片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并通过南北向的三条城市轴线和纵横交织的生态廊道实现生态、滨水和产城融合,力求打造成为洛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以高新技术产业、科教研发、商务办公、旅游度假为主的现代复合生态型滨水新城。城乡一体化发展区涵盖庞村、寇店、佃庄3镇和诸葛、李村两镇的山区,是省政府确定的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和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三、伊滨新步伐
2012年6月26日上午,洛阳新区46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奠基仪式在伊洛工业园区举行。这些项目涉及工业、社会事业、市政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商务办公、村民安置六大方面,总投资211亿元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水平高、涉及面广,掀起了新区新一轮的发展建设热潮,在洛阳城市建设史上注定将留下重重的一笔。
(一)城市发展跨入伊河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的城市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提出“跳出老城建新城”的战略方针,此举被称为“洛阳模式”载入中国规划教科书;20世纪80年代,组织编制第二期城市规划,旨在洛河北岸填白补齐;2001年,形成南北对称发展的“北拓南扩”的规划思路;2009年4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洛阳新区的重大决策,使洛阳跨过伊河向南、向东发展,洛阳城市发展由此从洛河时代进入伊河时代。
洛阳新区的面积扩大到洛阳环城高速以东、偃师高龙镇西边界以西、偃师至伊川边界以北、洛河至白马寺以南,规划面积480多平方公里。其定位是:建设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新区发改规划局负责人介绍,洛阳新区拓展区主要包括伊洛产业集聚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区两个功能区域。它的发展定位是:以伊洛河水系为纽带,以产业集中集聚集合发展为支撑,以产促城、产城融合、生态环保、健康文明的新城区,是未来10年洛阳城市发展的主
要方向。
其中,伊洛产业集聚区是洛阳“动力谷”的核心区,担负着振兴洛阳老工业基地、承接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的重任。城乡一体化发展区涵盖庞村、寇店、佃庄3镇,紧邻中心城区,是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
龙门北桥新桥原计划9月底建成通车;洛偃快速通道伊河大桥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预计年底可建成通车;5152米长的伊洛大道各标段开始开挖管道沟槽,7674米长的希望路完成放线工作,7488米长的高铁大道正在按规划方案设计;伊洛工业园一期标准化厂房主体已竣工,大部分被预租、预售……
(二)伊河之滨建设生态之城、复合之城
在一份洛阳新区空间战略规划材料中,我们看到了新区拓展区的基本构思:以伊河为亮点、以公建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提升、以公交为引导的生态之城、复合之城。就目前已经形成的规划成果,新区发改规划局负责人一一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空间结构上,依托伊河和道路景观系统,形成“一河两岸、组团扩展、一轴一心、一园多片”的空间格局。“一河两岸”就是:将伊河两岸地区纳入整体规划范围,统筹考虑。“组团扩展”就是:以生态廊道和道路廊道划分为多个组团。“一轴一心”就是:纵向串连各个片区的中央生态公共服务轴和滨水商务中心。“一园多片”就是:伊河生态度假公园和多个城市功能片区。
在用地布局上,以中部高速铁路为界,北部大部分规划为居住用地,东部为职教园区用地;铁路以南大部分为工业用地,东南角规划为仓储用地。另规划4处安置用地,用以建设农民安置小区。
在道路交通方面,洛阳新区拓展区的道路系统可分为高速路、区域主干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支路5个等级。其中,南侧紧邻规划中的郑洛第二高速。
区域主干路方面,有5条道路将撑起基本城市框架:伊河南北各有一条区域快速路,其中伊河以南的洛偃快速通道与二广高速有接口,向西与开元大道与洛南新区连接,向东可到达207国道和偃师;在郑西高铁北侧并行建设一条大道,向西跨过伊河,可到达洛阳龙门站;郑西高铁与顾龙路间为希望大道,向西跨过伊河,向东连接城乡一体化区域;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中原大道,向北可跨过伊河、洛河与310国道连接,向南与郑洛第二高速有接口;中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伊洛大道,向北连接洛偃快速通道,是拓展区的中央大道。
铁路和轨道交通也在规划之列。与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平行,规划一条洛阳至郑州城际铁路,并在伊洛新城中心设置城际客运站;规划两条轨道交通线一纵一横布置,设站8处,集中在公共服务主轴和片区级服务中心处。
在景观规划方面,洛阳新区拓展区的景观系统归纳为“山水环抱、水廊织城、绿轴串景”。伊河将是最突出的亮点,将滨水区域划分为五大主题区。整体工程计划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总长18.5公里,范围为龙门焦枝铁路桥至西石罢段,预计投资4亿元,已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
产业发展将撑起拓展区发展的脊梁。这里,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限制有污染的企业;将工业区全部规划在高铁以南,分别设立新能源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动力机械和矿山设备产业区。为满足供电供热需要,计划在东南角规划2×600兆瓦热电厂一座。
为满足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划建设洛阳市职教园区。选址位于李村镇和庞村镇北部。规划近期启动5000亩至7000亩,远期达到2万亩,最终形成10平方公里、10所学校、10万学生的规模。
在撤村并城方面,计划2010年至2012年,分4期将33个村庄撤并建成4个生活组团
10个现代化城市生活社区。
洛阳新区2010年工作会议提出,洛阳新区拓展区今年将确保完成50亿元投资,力争达到60亿元的投资目标。据了解,计划投资的项目当中,基础设施项目19个,预计投资16.8亿元;社会事业项目8个,预计投资9亿元;工业项目11个,预计投资17.36亿元;商务、文化旅游及房地产综合项目5个,预计投资17亿元。
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洛阳新区拓展区,将是一个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融研发、服务、生产、居住、游憩为一体的山水共生、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整体和谐、多元复合型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三)高标准谋划新区发展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是通过科学规划创造出来的。
为加快洛阳新区拓展区的开发建设步伐,洛阳市委、市政府聘请国内外知名城市规划团队,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绘就洛阳新区空间战略规划蓝图,为新区实施开发建设打开通道。
去年6月,市政府委托洛阳新区管委会组织开展了洛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方案国际征集活动,来自英国、美国、新加坡和我国的5家一流规划设计公司,参与此项征集活动。11月初,市委、市政府和洛阳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邀请17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洛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征方案进行评审。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亲自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评议,为5个应征规划方案评出了名次,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应征方案得分排名第一。
随后,新区管委会又邀请有关专家和市直相关部门,对深化设计后的方案进行讨论,对规划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
11月底,我市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方案深化工作汇报,强调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洛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方案,从而更好地指导新区乃至洛阳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洛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可谓引领洛阳未来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蓝图,也是把洛阳新区建设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战略指南。
关键词:免疫接种,横断面调查,描述性流行病学,沈阳
沈阳市沈北新区地处沈阳市北部, 新区建设促使大量外来人口涌入, 人口的频繁流动打破了原有的免疫屏障, 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沈北新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 初步探索影响接种率的主要因素, 沈北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11月开展了儿童免疫接种率抽样调查工作,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1.1.1 调查地点的确定:
沈北新区所有乡镇 (街道)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行政村。 (1) 乡镇或街道的确定:按该区编制的《乡、镇、街道单位选定表》, 列出各抽样单位乡镇、街道名单和编号,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 在该名单中随机抽取5个乡镇或街道。 (2) 行政村的确定:抽好乡镇或街道后, 由该乡镇或街道提供已编制的《村级抽样单位选定表》, 列出各抽样单位 (行政村) 的名单和编号, 同样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每个乡镇 (街道) 抽取4个行政村, 然后进行现场调查。
1.1.2 接种率调查:
采取“见人查证核对记录”的方法。在选定村调查2009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生的适龄儿童 (以下简称适龄儿童) 10名, 无论出生地、户籍如何, 本区居住满3个月均在调查范围内, 如查完选定村所有适龄儿童仍不足的, 向邻村扩大调查范围, 直至查足10名适龄儿童为止。如遇适龄儿童为双胞胎的, 则此两名儿童均列入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调查适龄儿童的建卡、建证情况,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百白破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疫苗及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率、含麻疹类 (麻疹) 疫苗及8月龄首针及时率、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疫苗和甲肝疫苗的全程接种情况、不合格接种原因和未接种原因进行考核与分析。
1.3 判定标准
(1)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接种的第一针乙肝疫苗。含麻类疫苗8月龄首针及时率:是指在儿童满8月龄至不满9月龄前接种。 (3) 全程接种率:3岁内完成八苗基础免疫。 (4) 其他:免疫起始月龄正确, 针次间隔正确, 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 有接种单位、接种者的签名记录。
1.4 资料分析
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调查资料录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2013年沈北新区12个乡镇 (街道) 共抽取5个乡镇 (街道) 、20个行政村 (社区) , 共调查2009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生的儿童201名, 建证率为100.0%;卡疤率为98.5%, 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9.0%, 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8.0%,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5%,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6.0%, 含麻类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6.5%, 含麻类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2.1%, 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1.5%, 流脑疫苗接种率为97.0%, 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4.0%, 八苗全程接种率为91.0%, 见表1。
2.2 不合格接种情况
2.2.1 不合格接种的主要表现:
超期接种、漏种、提前接种[1]和间隔不符、接种记录不全等。2013年沈北新区全程不合格率为9.0%, 共18人, 其中延迟接种13人, 占72.1%;未种1人, 占5.6%;针次间隔不符1人, 占5.6%;提前接种1人, 占5.6%;接种记录不全2人, 占11.1%。
2.2.2 超期接种的原因:
(1) 主要是儿童生病, 其次是流动人口四处打工造成不及时或延期。 (2) 个别接种点的接种周期较长, 如农村接种点实施月免疫, 造成有的家长错过接种日而延误。 (3) 部分家长疾病预防意识较差, 不能主动到接种点接种, 加上联系方式经常更换, 接种单位通知不到造成延期接种。 (4) 个别由于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黄疸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禁忌症, 造成多种疫苗接种不及时, 没能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础免疫。
2.2.3 未接种的原因:
随着新区的成立,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使流动儿童的数量显著增加, 个别接种点对流动儿童管理未能落到实处, 造成漏种。
2.2.4 其他原因:
个别接种点医生责任心不强造成接种提前或承担其他免疫接种以外的工作, 任务量太多造成接种信息填写不全。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 乙肝疫苗、含麻类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低[2]是因为儿童患病、接种医生对禁忌症把握过度。乙肝疫苗接种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早产儿、新生儿黄疸, 如早产儿但不低体重等;含麻类疫苗主要是将普通感冒, 如轻微咳嗽均列为禁忌症。因此, 要加强对接种医生、护士的培训, 使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及时得到保护。在流动人口较多的道义、虎石台和辉山3个地区以及流动人口少的新城子、兴隆2个地区漏种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可能是因为调查数据少。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 部分流动儿童家长对适龄儿童接种疫苗不够积极主动, 对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不知晓, 需要地段医生多次催促才能到指定接种单位进行接种, 这种情况增加了地段医生的工作量。长期下去, 存在漏种的可能性很大。
根据此次调查提示应做好如下工作: (1) 进一步落实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制定流动儿童管理方案, 实施包片管理、责任到人。 (2) 卫生行政部门要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 切实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3) 加强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多种方式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接种时间等, 提高儿童家长的防病意识和对免疫规划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4) 加强培训。基层接种人员业务水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因此要组织培训、考核等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方便、最有效及最经济的方法, 儿童的免疫规划接种率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的客观指标。近年来,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频繁流动, 免疫预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次调查暴露的问题, 为制定今后免疫策略提供依据。只有提高适龄儿童的及时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3], 才能保持高水平的免疫屏障, 保护广大儿童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奕, 许国章.儿童免疫接种的意义[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30 (6) :271-273.
[2]钟小燕.深圳市蛇口街道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 2012, 10 (19) :17-1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铁西区6所高中(2所普通高中,2所重点高中,2所职业高中) ,再对每所学校的不同年级进行分层,在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3~5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 795名学生,年龄16~18岁;获有效问卷1 651份,有效应答率为91.98%。其中男生795名,女生856名;普通高中生597名,重点高中生562名,职业高中生492名;一年级学生551名,二年级学生617名,三年级学生483名。
1.2 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参考《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研究方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出生日期、性别、学校、年级、民族、家庭生活等个人信息;(2)健康危险行为如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有害健康的体重控制及游泳等。由研究者和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班主任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员统一指导语,统一发放问卷,限时统一回收。问卷匿名填写,自愿独立完成。
1.3 统计分析
资料收集后,剔除填写不完整和有逻辑错误的问卷,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相对数差异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故意伤害行为
近1 a中,有16.78%的学生想过离家出走,7.33%的学生考虑过自杀,3.69%的学生承认有过自杀计划,1.21%的学生自杀未遂。见表1。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职高学生考虑过离家出走的报告率明显高于普高、重点高中的学生(χ2值分别为36.15和53.17,P值均<0.01),一、三年级高于二年级(χ2值分别为10.16和15.44,P值均<0.01);考虑过自杀的比例重点和职业高中均高于普通高中(χ2=8.01,P<0.01;χ2=5.42,P<0.05),一、三年级明显高于二年级(χ2值分别为7.75和26.19,P值均<0.01),三年级学生略高于一年级(χ2=5.70,P<0.05);有过自杀计划的女生高于男生(χ2=5.99,P<0.05),职高高于普高和重点高中(χ2=14.46,P<0.01;χ2=4.95,P<0.05),三年级学生高于二年级学生(χ2=14.81,P<0.01);自杀未遂三年级学生高于二年级学生(χ2=8.85,P<0.01),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非故意伤害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个月里,52.27%的学生报告曾经乱穿马路;有50.51%的学生曾经骑车违反交通规则;过去1 a中,6.30%的学生表示曾经去过非游泳区游泳。见表2。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步行乱穿马路行为比例职高学生明显高于普高和重点高中(χ2值分别为35.96,56.29,P值均<0.01),三年级略高于一年级(χ2=6.54,P<0.05);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比例普高和职高学生高于重点高中(χ2值分别为9.37,14.41,P值均<0.01),三年级明显高于一、二年级(χ2值分别为32.82,37.06,P值均<0.01);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比例职高学生高于普高和重点高中,且普高高于重点(χ2值分别为4.75,17.91,5.00,P值均<0.05),一、三年级高于二年级(χ2值分别为5.80,10.31,P值均<0.05);3个项目中男生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22.82,31.98,68.83,P值均<0.01)。
2.3 吸烟、饮酒行为
24.41%的学生报告曾经吸烟,5.57%的学生报告经常吸烟(调查前30 d内每天至少吸1支烟)。60.60%的学生报告曾饮过酒,6.18%的学生报告近期过量饮酒(调查前30 d里至少有1 次喝醉过)。见表3。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经χ2检验,曾经吸烟率男生高于女生(χ2=189.17,P<0.01),职高学生高于普高和重点高中学生(χ2值分别为95.89,135.82,P值均<0.01),普通高中学生高于重点高中学生(χ2=5.37,P<0.05),三年级学生高于二、一年级学生(χ2=176.12,246.87,P值均<0.01),且二年级高于一年级学生(χ2=13.15,P<0.01);经常吸烟率男生高于女生(χ2=62.10,P<0.01),职高学生高于普高和重点高中学生(χ2值分别为19.56和56.69,P值均<0.01),普通高中学生高于重点高中学生(χ2=15.12,P<0.01),三年级学生高于二、一年级学生(χ2值分别为38.00,61.57,P值均<0.01),且二年级高于一年级学生(χ2=6.91,P<0.01)。
经χ2检验,曾经饮酒男生高于女生(χ2=100.52,P<0.01),一、三年级学生高于二年级学生(χ2值分别为19.41,84.15,P值均<0.01);过量饮酒率男生高于女生(χ2=39.92,P<0.01),职高学生高于普高和重点高中学生(χ2值分别为27.30和55.39,P值均<0.01),普通高中学生高于重点高中学生(χ2=8.21,P<0.01),三年级学生高于二年级、二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χ2值分别为47.00,7.63,P值均<0.01)。
2.4 其他健康危险行为
4.66%的学生过去1周中常感到孤独;3.41%的学生报告使用过可以产生依赖的药品;20.47%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3个月中存在过有害健康的体重控制行为(男生占26.99%,女生占73.01%);过去1周内每天玩游戏超过4 h的占5.24%,过去1周内每天上网超过4h的占10.01%,各类学校学生均为男生高于女生。16.52%的学生报告在学校里未曾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及性行为的健康教育。
3 讨论
沈阳市铁西新区的高中生健康危险行为普遍存在,91.11%的学生至少存在1种健康危险行为。4.66%的学生过去1周中常感到孤独,考虑自杀和制订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行为发生率虽然较高,但低于美国青少年(分别为29.0%,18.6%和7.3%)[1]。该区存在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高于普通高中学生,一、三年级较为突出。这可能与沈阳作为大都市,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另外一、三年级均为学生的转折点,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巨大等有关。提示学校应更加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加强挫折教育及情绪控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以减少和消除焦虑、抑郁等,防止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发生。
高中生曾经吸烟、饮酒行为发生率高达24.41%和60.60%,经常吸烟、过量饮酒行为发生率也高达5.57%和6.18%,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职高学生高于普通和重点高中学生[2]。可能与男生的性格及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有关,要积极开展预防吸烟、饮酒等健康教育活动,并重点加强职业高中的健康教育工作。
调查中发现,不同类别学校、不同性别学生非故意危险行为发生率不同,并在行走时乱闯马路、骑车违反交通规则、非安全区游泳等危险行为中,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是男生更易从事外显性行为。因此,在安全教育中,要根据男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3]。
3.41%的学生报告使用过可以产生依赖的药品;20.47%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3个月中存在过采取节食、吃减肥药、呕吐腹泻等有害健康的方式来控制体重(男生占26.99%,女生占73.01%);过去1周内每天玩游戏超过4 h的占5.24%,过去1周内每天上网超过4 h的占10.01%,16.52%的学生报告在学校里未曾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及性行为的健康教育。学生体育锻炼普遍缺乏,45.87%的学生日平均体育活动时间少于30 min。提示学校应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倡导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注意避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玉超,李文梅,李君,等.南阳市10-24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调查分析.中国校医,2005,19(4):357-360.
[2]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预防.中国健康教育,2004,20(5):415-419.
在进行历史文化名城新区城市设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的复合性。新区现代功能和新区为了弥补老城区某些功能缺失产生的功能交织,形成了复杂的功能网络,如何在这个网络中合理安排功能,并且有机、有序地组织其脉络,这是进行城市设计中功能规划设计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同时,由于功能的复杂,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相互带动、共生互补就变得尤为重要。解决得好,则可以使其互惠共存,解决得不好,则会给以后的使用带来意想不到的不利因素,影响整个片区的使用。
形态的多元性。一个城市不光有不同类型建筑的共存,在建筑风格上还有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在外在表现上,不同类型的建筑会有各自不同的形态要求。因此对新区建筑群体形态进行整体控制,对建筑个体外在表现上的协调整合,就成为城市设计中建筑设计面临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空间关系的延续性。既然是在历史文化名城做新区设计,其内部就不仅要创造具有统帅意味的城市空间和轴线序列,更应该合理地延续传统的空间格局与建筑风韵。究竟如何协调这些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建筑与空间的关系是城市设计中空间规划的另一个问题。
开发运作的复杂性。由于规划设计的规模庞大,牵涉到的客观因素多,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其开发的可实施性。到底怎样与实际的操作策略有机结合,在设计中怎样安排好开发步骤,也是设计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安阳市安东新区中央商务区为例,试图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区城市设计做简略的探索与研究。
一、规划背景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见图1)。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东与河南省濮阳市毗邻,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见图2)。它有着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同时期的都城——殷商王朝后期都城,是甲骨文的集中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明景泰元年(1450年),在汤阴城内始建岳飞庙,成为人们缅怀英雄的场所,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安阳作为都城,曾经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放射光芒,尽管距今久远,但它仍是令人骄傲的中国古老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这里至今仍保存着世界青铜器之冠——司母戊大方鼎,它显示了殷人崇尚女性的世俗民风。
安阳市安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是展示安阳市豫北区域中心强市形象以及现代城市理念的重要场所,是安阳市集金融中心、商务办公中心、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公共活动空间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中央商务区位于安阳市安东新区中心区的中心地带,座落在城市生态景观轴线上,是安阳市安东新区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3)。对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于一体的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规划范围北至明福街,南至文昌大道,西至曙光路,东至兴国路,规划用地面积1.6平方公里(见图4)。
二、规划构思
为了合理的安排功能,清晰的组织脉络,将新区规划设定为一心两轴(见图5、图6)。
一心为圆形核心区,布局在矩形用地的几何中心,象征我国古典哲学中“天圆地方”之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纵观自然界,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就象圆圆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象静静的大地一样。动为阳、静为阴,故而“天圆”就成了阳的象征,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这样规划的寓意既符合安东新区中央商务区的时代特点,又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轴一为生态景观轴。它是贯穿全区南北向的生态主轴,北连国家级历史文化公园,南接安阳城市生态绿地,在规划用地中形成城市绿核。中央主轴不仅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同时也将集成各种形态的城市公共设施与开放空间,包罗都市生活中大多数富有意义的活动,并不断地容纳新的内容,从而构成一条多样化的都市公共生活带。这个充满能量的带状区还将通过各种空间与景观连接体向两侧扩展其影响力。生态景观轴秉承了南北向生态绿轴的理念,象征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轴二为公共生活轴。它的布局模仿司南的勺柄,指向老城,象征历史文脉的演进和生长。中间设置了一系列公共参与功能。斜向景观轴线延续了旧城的脉络,是连接新城与旧城的纽带,通过七彩商业步行街——核心区商业广场——绿化景观区一直向东南侧延伸,路面铺砌彩色硬地,展现了人们一生走过的七彩道路,是老区市民和新区市民休闲、娱乐、购物、交流的理想场所。
三、功能规划
有了鲜明的规划特点,功能的合理安排也就顺理成章了(见图7)。
水景设计是本次城市设计的一大亮点。新区的生态绿核以水为主题,水源来自用地西侧的万金渠。中国远古就有大禹殚精竭虑治水的传说,东方文化的特质正是在理水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规划大面积的水域为城市提供了愉悦生活的场所,有利于儿童成长、老人休闲,具有安静、方便、卫生、舒适的特性;是情趣交融的场所,成为市民扩大视野、聚会交往、吸收知识的地方;具有文化特征,是自我抒发、享受自然、怡然自乐、留连忘返的场所。水域共25.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6%。
居住用地中住宅主要采用组团式布局,共占地27.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6.9%,主要分布在整个商务中心区的东部和西部。
商业金融用地总体布局呈司南形,共占地29公顷,占总用地面积18.1%,主要布置在中心环岛处和万金渠南线的西部和中部地区。
商务办公用地沿中心水域自东向西布置,用地西侧直线形分布,用地东侧呈弧线形分布,共占地34.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1.6%。
文化娱乐用地集中在商业步行街区的北部,共用地2.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8%。
绿地主要结合水域边缘和步行商业街区布置休闲绿化带。共占地3.3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1%。
道路广场用地依据上一轮规划布置主干路,并按各项用地的功能分区确定次干路和支路,共占地36.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2.8%。广场用地共占地1.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0.8%(见图8)。
四、形态表达
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安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将传统精神与现代理念相结合,是本规划设计表达的重点。例如基地核心办公楼群由三个建筑物组成,屋顶被有意地切割向水面倾斜,体现了建筑的谦和与亲水性,暴露的钢架结构则体现出现代感,立面处理隐喻了有文化传承作用的书柬。这种理念在标志塔的设计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我们对该设计提供了许多方案,用来比较优选。
其中方案一为入选方案(见图9)。该建筑是240米高的金融中心,高耸的体量统领了整个场地空间,成为人们视觉的中心,抽象地表达出自古以来安阳人向上的意愿。立面的菱形图案也取自古代象征吉祥如意的菱形浮雕图饰,连绵不绝的菱形块图案还有福寿延年,生生不息的韵味。当夜幕降临,婀娜的塔身灯光点亮了城市上空,与金融中心的璀璨灯光交相辉映,一个国际化都市即刻展现出靓丽的风貌。
方案二则体现了阳刚的一面(见图10)。我们的创意是做一个标志塔,它暗示了安阳至今仍保存着世界青铜器之冠——司母戊大方鼎(见图11),并体现了例如“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五鼎万钟”,“力能扛鼎”,“商彝周鼎”等语意。做法是把标志塔分为九段,每一段做成鼎的形状,段与段之间可以做结构转换层,绿化空间或者历史展示区等。外墙采用特殊的百叶窗,这种百叶窗由彩色玻璃板经光电板喷涂后再镶嵌在压型彩镀氧化铝上制成。这样的玻璃安装完毕后,即便存在微小的角度差别也会在阳光的照耀下产生不同的漫射效果,风吹过时,结构轻微摆动,玻璃幕墙反光随风闪烁,极为美妙。设计中简单的逻辑理念,配合现代玻璃工艺,充分表达了安阳这座名城带给众人的历史感、文化感和神圣感。
方案三构思很简单(见图12),使它向老城区的方向转了45度,这种拟人化的动作瞬间就爆发出了张力。它自己虽然矗立在新区核心位置,统领着核心区的城市空间关系,而且是人们目光的焦点,但是它强烈的表达出自己对老城区的依恋,对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内西北隅文峰塔(见图13)的缅怀。这个方案运用了现代最新的结构雕塑的建筑理论,也秉承了中国传统“忠”、“义”思想。舍弃它,是因为考虑到它的太多不确定性,例如为了适应这个变形,电梯和窗户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形。
五、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的成功与否,首先体现在通过对城市各个组成元素的科学考察与分析,理性地面对和处理好规划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规划成功的关键。塑造安阳未来的空间结构形态,不是纯粹的功能选择,而应从安阳3000多年的空间演化中把握其发展的脉络和特色,顺其自然,使新旧发展浑然一体(见图14、图15)。
通过对传统轴线空间的借鉴与应用,借用现代的建筑与空间语素进行表达,在延续了历史传统的同时,具有现代城市的特征(见图16)。例如从西进入文化娱乐商业街区,在每组建筑上统一设置40m高塔以强调街道的纵向空间序列。南侧为六组商业建筑,它们的地坪均抬高了1.5m,一是为了增加地下商业步行系统,二是在街道和院落之间形成休闲草坡景观,自然连接了动区和静区。六组建筑色彩分为白、黄、棕、兰、绿、红色系,用颜色这个现代手法分别营造出高雅、富贵、神秘、幽静、活力、奔放的商业氛围(见图17)。北侧设计了彩带状的玻璃长廊,为步行街提供了室内休闲空间。外部高起四组白色张拉膜结构丰富了内部的光影效果,同时丰富了室外空间。继续前行会看到一组大型商业建筑沿弧形道路布置,院落、街道、玻璃廊同时出现把商业气氛渲染到顶点。进入中心商务区,本次设计的重点建筑240m高的金融中心高耸的体量统领了整个基地空间,成为人们视觉的中心。另一组低矮的商业建筑限定了核心空间,又反衬了金融中心的高大(见图18)。
通过对多个轴线的创造和利用,形成对整个区域的建筑形态、交通系统、功能布局的合理组织与安排,同时轴线的延伸与转折,形成不同空间的连接与过渡,使整个区域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见图19、图20、图21)。同时,利用轴线的延伸,建筑形态的转折,街道空间的连接,将区域中水域景观和规划体系相结合。在此区域中,创造出步移景异的活动空间,于是形成人与自然的契合。例如进入基地东部弧形商务办公区,高档写字楼群大多处理成斜坡形式,符合风水上讲的山环水抱之意。它们西侧的直线建筑群共同构成环湖空间序列。所有办公建筑之间都留有视线通廊,即衍生出很多景观轴线,从而控制后排建筑的布置和空间的组织。
六、开发策略
整体区域开发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有序开发,使开发过程中的资金、土地、人力、物力等多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例如从资金运作分析,开发策略应采取由外向内的顺序,先开发外部居住地块以便资金迅速回笼,而后是商业区、办公区等,最后才是对安阳经济最富有挑战性的商务中心组团。
局部地块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内在要求,如功能、使用、政策等因素存在,因此要求各个地块在其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独立性的存在保证了各个地块特点的形成。而这些地块依据一定的内在逻辑进行连接,例如形态的联系。商务中心组团自身可以从低到高逐步建设发展。商业步行街区也可以按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开发建设,早进入的投资少,商业氛围差;晚进入的投资大,但商业氛围好。
关键词:艾滋病,传播途径,男男性传播,流行特征,沈阳
艾滋病的流行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国家对艾滋病工作的重视程度、检测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的逐年提高,感染者被发现的概率也提高了很多,导致近两年来感染人数显著增多。一例HIV感染者的确认,往往导致个人严重的身体与心理的损害,家庭的破裂,甚至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为了解沈北新区艾滋病流行趋势,探讨有效防制策略,本文对该区2009—2013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相关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9—2013年艾滋病疫情报告(包括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个案随访、CD4检测资料)及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资料。
1.2 方法
利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相应处理、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自2005年11月沈北新区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13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HIV感染者/病人73例,2009—2013年共报告HIV感染者/病人65例,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显著增多,占总病例数的43.08%,见表1。
2.2 人群分布
性别分布:65例HIV/AIDS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5例,男女性别比例12:1;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20~50岁病例占90.77%,检出年龄最小者为19岁,最大年龄74岁;报告病例中文化程度是大专以上学历的最多,占40.00%,其次为初中,占32.31%;婚姻状况:未婚占60.00%;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学生较多,见表2。
2.3 地区分布
本区户籍36例,外省户籍8例,本省其他市县18例。
2.4 传播途径
以男男性传播为主,有58例,占病例总数的89.23%;异性传播7例,占10.77%。
2.5 检出途径
性病门诊检出15例,占23.08%;自愿咨询检测与其他就诊者检测各14例,各占21.54%;术前检查9例,占13.84%;专题调查6例,占9.23%;无偿献血人员检测3例,占4.61%;阳性配偶检测2例,占3.08%;新兵体检与其他羁押人员各1例,各占1.54%。
3 讨论
艾滋病流行迅速,病死率较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15~59岁人致死的主要原因[1],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2]。
3.1 沈北新区HTV/AIDS的流行特点
沈阳市沈北新区2009—2013年艾滋病疫情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艾滋病疫情与全国相似,呈低流行状态[3]。通过本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本地区男男同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占89.23%,说明本地区疫情还没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从艾滋病疫情时间分布上看,2013年报告病例明显偏多,这与全国普遍情况相类似,主要是因为国家对艾滋病防控力度加大,艾滋病检测的普遍性提高,以及高危场所艾滋病监测工作的大力开展,使艾滋病发现率明显上升。
另外,艾滋病高发人群多为青壮年,这部分人群性需求比较强烈、流动性大及交际广,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人群。本次报告病例中文化水平与唐岩等[4]报告的《沈北新区2005—2011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不同的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增多,而且均为男性,一方面是因为沈北新区是沈阳市北大学城所在地,学生发病人数偏多;另一方面,男男同性传播之所以成为大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最高危的群体,是因为多数大学生在男男同性性行为时采取了不安全性行为。目前,大学生男女情侣发生性行为,出于避孕考虑往往使用安全套,而男男同性性行为之间没有避孕需要,大多不使用任何防护。大学生虽然受教育程度较高,但有的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有的甚至不是太愿意主动接受预防感染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即戴安全套;还有近年来国内大学生性态度和性行为日益开放,而高校的性教育相对滞后,这些都使大学生防艾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3.2 沈北新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对策
3.2.1 强化“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艾滋病工作机制。艾滋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着重完善区级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制定具体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3.2.2 深化各项预防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建立服务场所预防艾滋病持续、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和可及性;积极促进高危人群主动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配偶间传播和母婴传播的发生。完善艾滋病主动监测措施,更快地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及早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3.2.3 加强健康教育。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预防艾滋病流行的首要环节和重要途径[5]。因此,要进一步推进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大中专院校为重点,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妇女及流动人口等人群的专项宣传教育,促进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世界卫生报告[R].2004.5.
[2]吕繁,田芳,王岚,等.中国艾滋痛流行形势及疾病负担.中美传染性疾病国际学术报告研讨会大会报告论文集[C].2002:1-5.
[3]郑灵巧.我国艾滋病疫情总流行[N].健康报,2007-11-30(1).
[4]唐岩,昊宁.2005—2011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9):76-77.
【洛阳市伊滨新区规划】推荐阅读:
洛阳市高一质量检测06-18
洛阳市中小学安全教育07-21
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10-27
洛阳市人民政府工作函11-17
洛阳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暂行办法09-08
洛阳市中考满分作文-我从生活那里学到的06-26
洛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12-19
洛阳导游词07-10
河南洛阳实习论文07-22
洛阳调研学习报告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