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跳绳》WORD教案(共10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
2.在“画一画”和“填一填”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3.在“凑成9”的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一节体育课上,几个小朋友在跳大绳,你们想去看看吗?(揭示课题,跳绳)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指名提问:6个小朋友在跳绳,有2个小朋友在甩大绳,请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指名答:有8个,6+2=8。
说一说,还有哪些可以组成8的算式?
二、画一画
师讲解题意:小象在画画,它把一个格子涂成了绿色,列出了两个算式:1+8=9,8+1=9。你们也可以像它一样,两人一组,一人涂颜色,另一人记录算式,到最后看看可以找出多少个能组成的算式。
生分组活动,师巡视并指导。指名汇报。
三、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说想法,说算法。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
① 小组内说一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② 列式计算。
③ 指名汇报。2.口算 ④ 独立完成。⑤ 指名说答案和算法。3.凑成“9”
分小组做游戏,每组同学每人发一张卡片,看谁最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后列式计算,最快的给予奖励。
五、数学故事
八戒吃瓜
小组内讨论,说说八戒吃瓜的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列式计算。
六、总结:
学 习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学 习
重 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他们的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境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先请学生估计以下 62 – 48 = ,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
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62 – 40 = 22 ,22 – 8 = 14 ,我们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
(2)、62 –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比较几种算法的简便性。
请学生说说以上几种算法,哪一种更为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老师认为“不够向十位借一”的计算方法比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所接受的方法。
(三)、实际应用。
2、教科书第63页的“想一想”。
3、教科书第64页的第1题。
4、教科书第64页的第2题。
5、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四)、总结。
有什么向对大家说的?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发表?
学 生 活 动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3)、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 8 = 4 ,十位上的数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 – 10 – 40 = 10 ,再把10 + 4 =14。
用的是“不够向十位借一”的方法。
(4)、用竖式计算。
1、完成 70 – 48 = 70 – 62 =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借一,数位没对齐等。
板书设计x k b1.c o m
跳绳
小东 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62 - 48 =14(下)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正确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十位和个位的数位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 ①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②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最大的一位数。
③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
师:(老师出示计数棒)你能猜出这把是几根吗?(猜猜看)
让学生打开自己与老师手中一样的一把,数数有几根。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
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二)动手操作
1.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
2.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试着摆一摆)
3.小组汇报:把每组摆的结果展示。
4.比较得出:先摆一捆,再摆一根,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
5.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学生看清数位。
师:你知道11中的两个1各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1”表示的是一捆(1个十),右边的“1”表示1根(1个一)。
师小结: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并在计数器下面写出11。
6.刚才我们拨出了“11”,你还会拨哪些数?再把它写出来。(两人一组,边拨,边读,边写。)
小组汇报。
生:①我会摆13,15,18,20,…
②我知道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③我会写11~20了,20就是先写上2,然后在2的右边写“0”。
⒎师: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拿出20根小棒呢?
(拿2捆)
你知道这是多少吗?这是2个10根。
8.观图谈联想(教学例3)。
(1)老师出示直尺图(0用卡片变大)。
师:你在这把直尺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商量,仔细观察。)
(2)全班汇报。
生1:我看到0最小,20最大。
生2:我知道13前面是12,后面是14。
生3:16比15大比17小,在中间。
生4:有单数,有双数,还有整十数。
生5:我想从20再往后数就是21了。
生6:我发现越往后数越大。
生7:我看到“0”是开头的,“0”叫起点。
(三)课堂小结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一幅彩色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很多同学都会背诵这首诗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锄禾》
二、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看书,然后在书上划出生字来,指名读生字。
三、讲读课文:
(一)板书: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讲解字意:
锄:给禾苗锄草松土,是在劳动,指动作。
禾:指禾苗或庄稼。
日:太阳。
当: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请同学们讲解上述字的意思。
3.说说前半句话的意思:
(参考: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松土。)
4.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
5.说说后半句诗的意思。
(参考:汗水滴到禾苗下边的土里。)
(二)看图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中午,太阳高高悬挂在空中,农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汗,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书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
盘:盘子
餐:饭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诗的意思:
(提示:可以让同学自己来说。)
(参考: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四)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2~3人)
(五)指名背诵全诗。
四、小结: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艰辛的同情。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指名3~5人。
二、学习生字:
(一)辅导学习:
dāng当
1.分析字形、上边“当”,下边“彐”。
2.组词:当中、当时。
3.指导书写:
pán盘
1.分析字形:上下结构,上边“舟”,下边“皿”
2.组词:盘子一盘菜
3.指导书写:
(二)自学生字:
wǔ 午 hàn 汗 lì 粒 xín 辛 kǔ 苦
要求:分析字形结构并组出词语来,然后自己在田格里各写一个。
(三)读词语
当中 当时 中午 下午 汗水 盘子 米粒 辛苦
苦瓜 饭粒 汗珠 一粒米
(四)组词练习:
汗( ) 午( ) 粒( ) 苦( )
(五)读读作者写的另一首诗,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一、由画入境,感知全诗大意。导入新课后,老师首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白鹅戏水”的画面,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视觉活动和想象中进入古诗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的美。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吟诵,理解了诗的大意。
二、品诗画图结合,体会诗情画意。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进行设计。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诗情画意。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朗诵、跳舞、描述大白鹅的美等)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不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时,就更生动、更形象,更能产生一种直观的效果,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课改思路。
通过这三个环节,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这首古诗该掌握的内容,而且还走进了诗的意境。通过语文课和艺术课的融合,使学生享受到了古诗的美,陶冶了情操,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了有感情吟诵,从而实现了古诗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处理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凑十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是小花(猫)9岁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小狗点点提来了牛奶,以示庆贺。数一数,有几瓶。看着小狗点点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兔飞飞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
生:(齐)1瓶、2瓶、3瓶、4瓶、5瓶。
师:小花看着点点和飞飞提来的礼物,高兴地数了起来。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点点提来9瓶,飞飞提来5瓶,他们一共提来几瓶牛奶?
生2:点点比飞飞多送几瓶?
生3:飞飞比点点少提几瓶?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来解决“小花现在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先存进问题银行,今后再取出来解决好吗?
(二)教学互动活动
1.活动一。
(1)看画面说图意,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生1:小狗点点送来9瓶牛奶,小兔飞飞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算式。
师:你们刚才说得真好,那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
生1:9+5=?
生2:5+9=?
(3)探索算法。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小花算一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5=?在汇报或听取同学们汇报时,希望能干的你能做到这两点。
①认真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等同学汇报完后提出来。
②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或圆片,最好能边摆边说。
师根据生的口述来板书。
师:比较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师:小花看到你们这么喜欢帮助别人,她一定很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花最喜欢你们的哪一种方法吧。
2.活动二:故事延续,方法迁移。
师: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花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小花还想请你们帮帮忙。
想一想,算一算。
9+3= 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
3.活动三。www.xkb1.com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送来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①学生看图,圈一圈,独立完成每一个小题。
②小组内交流,任选一小题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③小组代表汇报、展示,集体交流订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和几加9的加法,用凑十法比较简便,计算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把另一个数凑成10.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1、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轻重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
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
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乡高桂琴
教学目标:
1.区别平、翘舌音,会认并且读准本课5个生字。
2.理解儿歌意思,培养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情操。
3.会写本课的2个生字,并口头组词。
教学重点:区分平、翘舌音,认读5个生字,学写2个生字。
教学难点:区分平、翘舌音,读准生字字音。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声母卡片:zcszhchchrd
我们学过的平舌音有哪些?翘舌音有哪些?
2.认读音节:zhírìchúsǎdìcāzhuōsǎo
(贴zuòsǎosǎcāzhuō在黑板上)
二、看图引入,出示课文,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插图
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分别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指图一个一个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0页《值日生》这首儿歌。(出示儿歌)
2.出示课文(贴于黑板上)
3.教师范读课文。
4.领读课文两遍。
5.指名让学生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展开卡片)
2.分析:“做,擦,扫,洒”是平舌音;“桌”是翘舌音。
3.分析记忆字形:
“做”怎么记住它?组词?什么偏旁?还学过哪些“亻”的字?
“扫”怎么记住它?组词?什么偏旁?还学过哪些“扌”的字?
“洒”、“擦”、“桌”(方法同上)。
4.听音举字卡。
5.摘果子,摘树叶,找朋友。
认识哪个,摘哪个,并读出来。
生字和音节找朋友。到一起时拼读。
四、课间活动。
在找朋友的游戏中,有人快乐,有人着急,我们用动作来表示。
唱歌曲《我快乐》,学生做动作。
五、学写生字--日生
1.出示字卡,认读,拼读,组词,分析占格。
2.观察笔顺,说笔顺,书空。
3.教师范写,学生在生字本上写四个。
六、巩固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拼读音节学生板演,其余书空。
集体订正。
2.看字注音。
请学生板演,其余拼读,写完后集体订正。
3.看图说话。
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现在说说他们各自在做什么?他们做得怎么样?
先指名说,再同桌互相说。
七、课外延伸
1.希望大家当好值日生,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小学生,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好。
2.把刚才说话的内容写下来,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代替。
1、关于学习本单元的一些背景知识。
本单元根据本学期教学的主要内容,共编排了31道复习题。分成五个组块进行复习。
(1)第1~7题:主要复习数和式的意义,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分数,百分数乘、除法意义和口算。
(2)第8~11题:主要复习式的计算,其中包括百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第12~18题:主要复习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基本应用题。
(4)第19~24题:主要复习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5)第25~31题:主要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2、与学习本单元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是计算教学的重要方面。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复习有计划地针对性练习。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整数、小数应用题更为抽象、复杂,复习时要通过分析对比,理清思路、揭示规律,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牢固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概念、法则、公式,能用来指导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能正确计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4、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牢固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复习的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性强,演算过程复杂,是分数四则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重在通过对照、比较,弄清基本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本单元复习的难点。
第78课时总复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52页总复习(一)第1~7题;《作业本》p7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2、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
第79课时总复习(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154页的复习(三)第12~18题;《作业本》p80.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较熟练地解答。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应用题解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3、练习:第155页第8题解方程(练习后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
二、基本练习
1、全体书面练习:课本第155页第9题。
(1)学生练习。
(2)反馈后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审题--确定运算顺序,确定能否简算。
②计算--认真演算,及时检查,仔细核对。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并说一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1)学生练习。
(2)情况反馈。
三、变式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练习后强调:
审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仔细分析数字特征,确定好计算方法,同时要注意不违反运算顺序。
2、下面两题怎样算方便?
学生练习后反馈:你是怎么发现可以用简便方法算的?
3、计算下列各题:
(1)先由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选择、确定方法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合理的方法取决于对数字特征的仔细观察和对题目的整体把握。
四、独立练习
课本第154页第9~11题。(练后当堂反馈)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本》p79.
第80课时总复习(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155页的复习(三)第12~18题;《作业本》p80.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较熟练地解答。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应用题解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说出单位“1”然后回答问题。
(1)今年比去年增产14,今年是去年的几分之几?
(2)用去比剩下的少20%。用去是剩下的几分之几?
(3)完成第155页第12题(全体练习后反馈)
二、知识整理
1、完成第13题。
(1)全体练习。
(2)反馈时说出数量关系。
强调:已知单位“1”用乘法:单位“1”×分率=分率的对应量
未知单位“1”用除法:已知量÷已知量分率=单位“1”
2、练习第14题。
(1)板演。(2)讲评。
三、综合练习
1、独立练习第15、16题,说说列式的意义。
2、对比练习第17、18题。
说说有什么异同?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作业本》p80.
第81课时总复习(四)
教学内容:课本第157页总复习(四)第19~24题;《作业本》p81.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通过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搞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单位“1”的量和找出另一个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说出基本数量关系:
1、今年比去年增产14。2、上午比下午多16。
3、用去比剩下的少20%。4、实际比计划节约15%
二、知识整理
1、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去年购买图书500册,今年比去年多买14,今年买了多少册?
(2)有鸭蛋1012千克,有鸡蛋7千克,鸭蛋比鸡蛋多百分之几?鸡蛋比鸭蛋少百分之几?
(3)一条路已修好了80米,还剩下23,全长多少米?
2、学生练习后反馈:
(1)如何列式?
(2)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答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确定单位“1”的量?怎样确定计算方法?
三、基本练习
1、课本第157页第19、20题。
(学生练习后反馈:说出数量关系及列式计算。)
2、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大卡车能装货712吨,比小卡车多装50%,小卡车能装货多少吨?
(2)某公司第一季度完成产值1050万元,计划第二季度增产10%,计划第二季度完成产值多少万元?
(3)学校修建操场,实际投资715万元,比计划节约15,计划投资多少万元?
(4)圆珠笔价格比钢笔便宜58,钢笔每支12元,圆珠笔每支多少元?
四、对比与变式练习
1、对比练习:课本第157页第22题。
(1)学生列式计算。
(2)反馈讨论: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后比较三道题的数量关系。)
明确:(1)第一、三小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相同,为什么?
(2)第二小题的数量关系与一、三小题不同,为什么?
(3)为什么第二、三两题第一个条件和问题都相同,而计算方法不同?关键在哪里?
(3)继续练习:第23、24题。(讨论方法与思路的不同)
2、变式练习:
(1)一条路,已修了3000米,剩下的是已修的60%,这条全长多少米?
(2)拖拉机上午耕地数是下午的56,下午耕地115公顷,比上午多耕地多少公顷?
(3)桃树是梨树的35,两种树共有300棵,梨树有多少棵?
3、练习:第21题。要求回答是什么应用题?它的基本数量关系有哪些?
(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问题。)
五、教学小结
1、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从表示比较关系的条件入手分析;确定单位“1”的量和基本数量关系。
2、根据基本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列式解答。
六、课堂作业《作业本》p81.
第82课时总复习(五)
教学内容: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请大家注意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听大海录音。)
2、观看大海视频资料。
3、揭示课题, 板书“我家住在大海边”,读一读。认读生字“边”和“住”。
同学们,今天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好朋友丁丁邀请咱们去他的家乡大海边玩。你们愿意吗?(生答)那快快准备好,我们马上就出发吧。
这节课啊我们要跟着丁丁到他的家乡去看一看。丁丁的家就住在大海边,你们听,听到了什么?”
二、初读小诗,整体感知。
这首好听的歌谣啊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快打开语文书的第56页,找到它。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手指课文。
2、看,蓝色的大海,美丽的月亮湾,丁丁的家乡多美呀!我们自己也来读一读吧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这篇优美的儿歌就是我们的一篇课文。要想读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打算怎么办呢?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那读了歌谣,丁丁告诉我们大海边有什么呀?
【课件演示】: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
教师贴图: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 让学生复习生字
出示“有”
引导学生说大海边还有什么。(他们那儿许多学生去过大海边。)学生说大海边有船,大海边有海鸥,大海边有贝壳、扇贝。再问大海里有什么,学生说大海里有鱼儿,大海里有珊瑚,又有一个学生说大海里有鱼。接着让学生读一遍课文。
刚才同学们说了大海边有贝壳,顶顶也给我们带来了学多贝壳,想看看吗?这些贝壳里还藏着好多小秘密呢,我们打开看看
[出示课件]:看贝壳认字
出示“边”这个字藏在课文中的那句话当中呢?找到他读一读。
“位”还知道“一位( )”
“条 亮 他 完“
“故事“ 爷爷会给丁丁讲什么故事呢?
是呀,爷爷的故事说不完,海上的美景看不完,渔民的鱼儿打不完,动听的歌谣唱不完,
让我们随着美景在读读课文吧! 3遍
老师特想把它背下来,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背诵课文。
教学反馈:认识字条中的生字。
认识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
在这些字当中有些字长得特别像,谁来找一找。
[出示课件]:住位他
你们识字的本领真强,老师叫你们识字小状元,你们爱听吗?这些字一定难不到你们,谁来读读。
[出示课件]:
天边 河边 耳边
打水 打字 打电话
说不完 ( )不完
一条鱼
一条( )
[出示课件]:
读句子:
1、爷爷月亮湾
2、好听的故事说不完
( )住在( )
指导书写:
第一遍:按笔顺写正确。
第二遍:看清田字格的位置些端正。写完两遍后对照田字各中的字,检查一下哪里写得好,哪里还有点欠缺改一改,
第三遍:要把这个字写得更漂亮,写完三遍就做好。
【2024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跳绳》WORD教案】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07-13
动物餐厅 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2-1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09-14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7-22
比例尺22(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07-16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