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规律总结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规律总结(推荐11篇)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规律总结 篇1

电学中涉及到的物理量:电流 I、电压 U、电阻 R、电功率 P、电能 W、电热 Q

※ 欧姆定律:内容 P26 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I = U/R

2※ 焦耳定律:内容 P49 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 = IRt

22※ 电功率定义式:P = W/t ;计算式: P = UI电热功率:P= Q/t = U I = IR = U/R

※ 电能的计算: W =P t = UI t(电流的做功与消耗的电能是等值的)对于纯电阻电路:Q = W = UI t = IRt = Ut/R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通过电流做功)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 W≠Q 且 W>Q,这种情况

2下,电能只能用 W = UI t 来计算,电热只能用 Q = IRt 来计算。

※ 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与规律:电流:文字表述:电流处处相等,数学表述:I = I1 = I2 = … =In

电压:文字表述: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数学表述:U =U1+U2 +…+Un

电阻:文字表述: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数学表述:R =R1+R2 +…+Rn

电功率:总功率等于各部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之和,即 P = P1+ P2+…+ Pn

电 能:总电能等于各部电路消耗的电能之和,即 W = W1+ W2+…+ Wn

热能:总电热等于各部电路产生的电热之和,即 Q = Q1+ Q2+…+ Qn

分压规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即U1∶U2= R1∶R2

功率分配规律:各部分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P1∶P2=R1∶R2

※ 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与规律:电流:文字表述: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数学表述:I =I1 +I2 +…+In

电压:文字表述: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数学表述:U = U1 = U2 = … = Un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1/R=1/R1+1/R2 +…+1/Rn

电能:总电能等于各支路消耗的电能之和,即 W =W1+W2+…+Wn

热能:总电热等于各支路产生的电热之和,即 Q =Q1+Q2+…+Qn

电功率:总功率等于各支路消耗的电功率之和,即 P = P1+ P2+…+ Pn

分流规律: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I1∶I2= R2∶R1

功率分配规律:各支路消耗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P1∶P2= R2∶R1

※由上述可知:用电器无论串联还是并联,总电能、电功率、电热的计算公式是相同的。电能、电热的分配规律与电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规律总结 篇2

一、基本规律的创新应用

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决定导体电阻的大小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这些都是导体本身的因素, 所以, 要特别强调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与其他因素无关。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否改变, 只能看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是否有变化, 换句话说, 要想改变导体电阻的大小, 只能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或温度入手, 改变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 而其他因素 (电压或电流) 的变化不会对导体的电阻产生直接的影响。

学习欧姆定律之后, 可安排适当练习。例如:有一根导线, 如果在它两端加12伏电压, 通过它的电流是0.4安, 那么, 它的电阻是_______欧;如果这根导线两端加18伏电压, 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安;如果这根导线两端的电压为零, 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安, 它的电阻是________欧姆。以此提高学生对属性决定论的认识。至此, 导体电阻大小的改变似乎变得不可能, 因为, 制成品电阻器不论是材料、长度还是横截面积都已定型, 而温度的影响又可忽略不计。然而, 滑动变阻器的学习有效地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 从而改变电阻的大小, 让学生看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再次印证了物理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道理。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时, 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可作为猜想的依据。在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之后, 它还可以作为兴趣活动话题, 比如引导学生讨论: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取决于电表内阻) 电流表自身的电阻很小, 串联接入电路测量时, 它几乎不会影响被测量的电路;电压表内阻很大, 是实验室中被测用电器电阻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那是不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 否则用电器将无法工作,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规律, 电压表几乎分得全部的电源电压, 电流却几乎为零。让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恰恰将它对被测电路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若再配上相关的实践性练习, 纠错性练习, 学生对基本规律的认识就可以获得阶段性提高。

二、结构规律的创新应用

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这一节课,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 对探究出来的规律, 分析得不像以前那样到位。对此, 我刻意引导学生强化结构意识, 既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都相等, 电流相等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学生经过很认真的讨论后得出结论:是串联电路的这种结构决定了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此后, 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自然不在话下, 学生的结构决定论意识得到了强化。同时, 在练习上可有针对性地作安排, 比如把解题条件适当隐藏, 要求学生通过对结构决定论的尝试应用, 发现这个电流或电压, 以此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论的认识和理解。

假如学生对结构决定论形成了较深的认识, 不妨安排学生课下探究串联电路上电压的分配规律及并联电路上电流的分配规律, 因为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 根据欧姆定律, 在电流相等时, 导体两端分配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在并联电路中,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同样, 根据欧姆定律, 在电压相等时,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配上相应的练习如: (1) 两只电阻R1、R2串联, 已知R1:R2=5:1, 那么, 这两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__, 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 (2) 两只电阻R1、R2并联, 已知R1:R2=4:3那么, 这两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 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使学生初步掌握结构决定论的应用。

三、安全规律的创新应用

初中物理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伴随科学知识的学习, 安全意识教育必不可少。在学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这一节, 学生第一次体验到讲安全的意义, 教材安排安全用电知识, 也是与时俱进, 强调安全生产, 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还可消除学生潜在的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效果的伪科学意识。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其额定电流指的是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保险丝的额定电流也是指其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上也标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使用它们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安全;这部分内容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当而全面的实践性练习, 学生头脑中的安全决定论意识逐渐加深, 积极地影响着世界观的形成。

四、物理规律的综合应用

在实践中, 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这就有一个分层决定的问题。例如:分别标有“10V 10W”和“8V 4W”的两只小灯泡: (1) 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时, 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是多少? (2) 若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 电路中的总电流最大是多少?通常情况下, 一般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属性决定论让我们看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这个问题的潜在要求就是应符合安全的规定, 即安全决定选择。

初中电学知识涉及内容丰富, 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一定会使教师的教学生涯充满乐趣, 同时教师创造性的工作会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如虎添翼。今后我在教学工作中将努力探索, 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摘要: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多, 涉及面广, 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缺乏方法、兴趣。这篇文章从如何培养学生兴趣能力, 减轻学生负担出发, 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电学公式 篇3

初三物理精讲中考复习资料 初三物理精讲中考复习资料 精讲

电学公式: 电学公式: 串联电路 电路图 电流 I(A)电压 U(V)电阻 R()欧姆定律 及其变形 电功
W(J或kWh)
只用于纯电阻电路
L1 L2

并联电路
L1 L2

I 总 = I1 = I 2 U 总 = U1 + U 2 R总 = R1 + R2
I= U R
U = I R

I 总 = I1 + I 2 U 总 = U1 = U 2

1 1 1 = + R总 R1 R2
R= U I r r / kwh

① W = Pt ② W = UIt ③ W总 =W 1+W2 ④ 电能表 ⑤ W总 = 示数之差
W = I 2 Rt W= U2 t R

电功率
P(W或kW)
只用于纯电阻电路

①P =

W ② P = UI ③ P总 = P1 + P2 t

P = I 2R

P=

U2 R

①滑动变阻器 30, “ R最大 = 30;R中点 = ” 1A : ②小灯泡等电器 6V, “ U 额 ” 3W : 利用铭牌所能 获取的信息 ③电能表:
“ 220V ”

R 最大 = 15;I 额 = 1A 2 P = 6V;P额 = 3W;I 额 = 额 = 0.5A;U额
2

U(6V)2 R= 额 = = 12 P额 3W U 额 = 220V
“ 10(20)A ” I 额 = 10A “ 600r / kwh ” W总 =

P额 = U 额I 额 = 2200W

r r / kwh


初中物理电学方法 篇4

课本是围绕教学大纲进行编写的,所以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一定要以课本为主线,很多同学希望订一些“参考资料”来提升物理成绩,但是这里不建议,完全脱离课本,而依赖参考资料,这样的方法既没有依据,也没有实践来证明。但凡学习好的同学,都会以课本为根本出发点,向上向深扩展。

第二,要夯实基础知识

电学中的6个重要概念分别为:即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磁感线,还有4个规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把这些基本知识学会、学懂,就能知道各种电学公式变形与运算,就能准确判断每个概念的特点。

第三,用好电路图

电路图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有的时候结果算不对就是因为很难判断电路图是串联还是并联,因此电路图对于物理(电学)解题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首先要准备判断电路图向我们表达的每一个细节。然后画出等效电路图,这样就能够很快解题。

第四,实验是学好电学的关键

初中物理电学怎么学好 篇5

电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电学的学生要力求做到“四会”:1.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并理解有关概念、规律性的内容,并且要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例如: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2.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3.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4.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无论是简单电路还是复杂的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进行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从中明确需要我们解决的是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另外还必须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练习有关电路的习题时,会存在已给出电路图却很难分析出该电路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三.重视实验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案有哪些 篇6

电学实验在中考的实验题中每年必考,值得老师和学生非常重视。而电学实验中比较典型的几个实验,如“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测小灯泡的电阻”测小灯泡功率”等之所以成为中考热点,是因为在题中几乎集中了初中电学的所有重点知识。尤其是“测小灯泡功率”实验,集中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电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故障,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电源的合理选择、表格的设计等,综合性非常强。

分析近几年中考,高频考点通常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或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或电压)的关系、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问题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等。具体如下:

06-XX年考情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比较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

◆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 (电磁感应)

◆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综合以上,本节课有针对性的复习“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等几个实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针对性地复习电学实验专题,让学生了解电学实验题在中考实验大题中的重要性;

2、通过电学实验复习,加强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电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故障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及表格的设计等实验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

1、“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实验解题方法及技巧掌握

2、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实验解题方法及技巧掌握

【教学难点】

电学实验独立分析及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考情分析,分析06-XX年中考中电学实验题的考试情况及趋向。

第二阶段:中考热身,利用两道典型的中考中出现的电学实验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的情景中,并规范的引导学生怎样审题、解题。

第三阶段:分析实践,对中考热点分析,并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题目训练,并详细地讲解,让学生掌握电学实验解题技巧,学会独立分析、预测,有大局观地学习。

第四阶段:强调注意细节,敢于直观缺点,挑战难点,发挥优点,让自己达到新的高度。

初中物理电学电路设计与电路画图 篇7

是指通过一定规则和方法设计出符合使用要求的电路。主要是设计一些生活上比较新颖的电路:例如:探究抢答器电路、病房呼叫电路的设计、简易交通灯电路的设计等

电路图画法一:

1、电势法 (结点法)

(1)把电路中的电势相等的结点标上同样的字母。

(2)把电路中的结点从电源正极出发按电势由高到低排列。

(3)把原电路中的电阻接到相应的结点之间。

(4)把原电路中的电表接入到相应位置。

2、分支法 (切断法)

(1)顺着电流方向逐级分析,如果没有接入电源或电流方向不明可假设电流方向。

(2)每一支路的导体是串联关系。

(3)用切断电路的方法帮助判断,当切断某部分电路,其它电路同时也被断路的与它是串联关系;其它电路是通路的是并联关系。

电路图画法一:

(1)应完整地反映电路的组成,即有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2)规范地使用电路元件符号,不能自选符号:

(3)交叉相连的点要画粗黑圆点;

(4)合理地安排电路元件符号的位置,尽可能让这些元件符号均匀地分布在电路中,使电路图清楚美观,并注意元件符号绝不能画在拐角处;

(5)导线要横平竖直,转弯画成直角,电路图一般呈长方形;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规律总结 篇8

电学部分

1、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技巧

(1)若两物体相互吸引。则物体带电情况有两种:

(2)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

(3)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4)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则物体带电情况是: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2、判断变阻器联入电路部分的技巧

(1)若是结构图,则滑片与下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部分;

(2)若是电路符号图,则电流流过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的部分。

3、判断串、并联电路和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值的技巧

(1)先把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看成导线,(2)在看电路中有几条电流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

(3)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表与谁串联,它就测通过谁的电流值;在看电压表与谁并联,它就测谁的两端电压值。

4、对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的规律

(一)、若是串联电路:具体做法是:

(1)先根据滑片的移动情况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情况,在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据欧姆定律

I=U/R,U

一定判断出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即:电流表的变化情况)。

(2)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有三种情况:

a、当电压表与电源并联时,其示数不变;

b、当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同;

c、当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反。

(二)、若是并联电路具体做法是:

(1)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没有滑动变阻器或开关,则滑片移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通断时,其示数不变。

(2)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有滑动变阻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则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相反或与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化相反;

(3)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

5、判断电路故障的技巧

(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1)若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开路。

(2)若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有两种可能:

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开路;

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短路;

若无示数,有故障,则可能是:

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

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开路。

(二)、用试电笔判断家庭电路故障

(1)若各处试电笔都发光,则是零线断了;

(2)若各处试电笔都不发光,则是火线断了。

6、判断两电阻串、并联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和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的技巧:

(1)若两电阻串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正常工作电流值为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在用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乘以它们的总电阻,计算的结果就是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

(2)若两电阻并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电压值为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再用它们的最大电压值分别除以它们各自的电阻,把计算结果相加就是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7、关于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类型题的解题技巧:

(1)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措施是在每次更换不同定值电阻后,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更换定值电阻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2)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不变,措施是通过调节滑片,达到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目的。

8、判断串、并联电路中灯泡亮度的技巧:

关键是比较它们的电阻大小:

(1)若两灯泡串联,则电阻大的亮;

(2)若两灯泡并联,则电阻小的亮。

9、求实际功率的技巧:

(1)用公式

P

实/P

额=(U

实/U

额)2

P

实—实际功率

P

额—额定功率

U

实—实际电压

U

额—额定电压

(2)先用公式

R=U2

额/P

额求出用电器电阻,在用公式

P

实=U2

实/R

P

实=I2实/R或

P

实=I

U

实来求.10、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流、电阻的求法

(1)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流:I

额=P

额/U

(2)用电器电阻:R

=U2

额/P

11、关于利用电能表的实际转速和标定转速来求所消耗的电能和功率的技巧

(1)求电能用公式:W=n/n0kw.h=n/n0X3.6X106J

来求,n--指电能表实际转速

n0--指电能表标定转速

(2)求功率用公式:P=

n/n0t

kw=

n/n0t

X3.6X106W

来求,t--指工作时间

(前面的t

单位是

h,后面单位是

s)

12、判断家庭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的技巧

(1)看开关是否接在火线上了;

(2)看开关是否与用电器串联;

(3)看火线是否接在灯泡尾部、零线是否接在螺纹;

(4)看三孔插座否则接的是左零、右火、中间接地;

(5)看电流是否能从火线,经过用电器回到零线上;

(6)看线与线连接处是否用黑点连接。

13、关于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有关问题汇总

切忌:电流表与电压表没有使用前一定要校零,(一)、电流、电压表:

(1)在使用时若发现它们的指针偏转的很小,则原因是它们所选量程太大;

(2)在使用时若发现它们的指针偏转的很大,且偏向了右边没有刻度处,则原因是它们所选量程太小;

(3)在使用时若发现它们的指针偏向左边没有刻度处,则原因是它们的电流没有“正入负出”。

(二)、滑动变阻器:

(1)在使用时若发现不论怎么移动滑片,电流中的电流都不变化,且电流很小,则原因是:

滑动变阻器两接线柱同接下了,此时联入电路的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在使用时若发现不论怎么移动滑片,电流中的电流都不变化,且电流很大,则原因是滑动变阻器两接线柱同接上了,此时联入电路的阻值为零。

14、关于利用电能表上的电流、电压值求电路中允许承受的最大总功率的方法:

电路中允许承受的最大总功率=额定电压

X

电路最大正常工作电流。

15、利用伏安法测电功率题的解题技巧

(1)若题中告诉了额定电压值,则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值,再读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值,然后用公式:P=UI

来计算;

(2)

若题中告诉了额定电流值,则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为额定电流值,再读出此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值,然后用公式:P=UI

来计算。

16、根据用电器工作情况判断电路是串、是并的方法

关键看它们的工作是否互相影响,若相互影响,则是串联;若不相互影响,则是并联。

17、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实验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1)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断开状态;

(2)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并联在用电器两端,且滑动变阻器应“一上一下”联入电路;

(3)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都应选择合适的量程,特别是电流表、电压表在事先不知道它们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试触来选择量程;

(4)电流表、电压表的电流都应“正入负出”;

(5)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18、利用右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和螺线管极性的方法

(1)若已知了电流方向来确定螺线管极性的做法是:

a、在螺线管上标出电流方向;

b、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并让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

c、大拇指所指的就是螺线管的N

极。

(2)若已知了螺线管极性来确定电流方向的做法是:

a、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

极;

b、则弯曲的四指所指的就是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c、根据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找出电源的正、负极。

特别注意:在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和螺线管极性时,不仅要注意电源的正、负极,还要注意导线在螺线管上的绕法。

19、常用电器的电功率:

空调约

1000

;微波炉约

1000

;电炉约

1000

瓦;电热水器约

1000

瓦;

抽汕烟机约

800

瓦;吸尘器约

800

瓦;电吹风机约

500

瓦;电熨斗约

500

瓦;

洗衣机约

500

瓦;电视机约

200

瓦;计算机约

200

瓦;电冰箱约

瓦;电风扇约

瓦;手电筒约

05

瓦;计算器约

05

毫瓦;电子表约

001

毫瓦。

20、在家庭电路中,导线互相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为什么?

这是因为:电线相互连接的地方接触电阻比较大,电流相同,因而电能转化为热能较大,此处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

21、用电能表测用电器的电功率

具体做法:单独让待测用电器工作,从某一时刻开始计时,并数表盘转的转数,到某一时刻结束。这种方法测量不精确,在测量大功率的用电器的大体功率时可用。

力学部分

1、常考的密度测量

(1)液体的密度测量一般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被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

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往量筒内倒一些,并测出其体积

V;C、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

m2;

D、则被测液体的密度:ρ

液=(m1-m2)/V。

特别注意:若用天平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一些待测液体,并测出烧杯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测其体积,因烧杯上会沾有一部分液体,造成所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值偏大。

(2)固体密度的一般测量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

m;

B、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测出其体积

V1;

C、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并测出水与待测固体的总体积

V2;

D、则被测固体的密度:ρ

固=m/V2-V1

特别注意:对于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测量时,应在第三步的“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后面加上“用细铁棒把待测物体压入水中”

2、天平使用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1)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偏大;砝码生锈,则测量值偏小;

(2)游码没有归零,则测量值偏大;

(3)天平没有调节平衡,指针偏右时:则测量值偏小;指针偏左时,则测量值偏大。

3、天平使用技巧: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水平桌面上。

(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位置平衡。

a、调节原则是: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b、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指针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线上;指针运动时,看它在分度盘中央线两端摆动幅度是否一样。

(4)测: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向天平右盘加减砝码(加减砝码原则: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注意:当左码右物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6)收:称完后,把被测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4、判断空、实心球的方法:(已铁球为例)

(1)、比较密度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求出球的密度。ρ

球=m

球/V

球,若

ρ

球=ρ

铁,则该球是实心;若

ρ

球<ρ

铁,则该球是空心。

(2)、比较体积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质量的实心铁球的体积,V

铁=m

球/ρ

铁。若

V

球=V

铁,则该球是实心;若

V

球>V

铁,则则该球是空心。

(3)、比较质量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体积的实心铁球的质量,m

铁=ρ

x

V

球,若

m

铁=m球,则该球是实心;若

m

铁>m

球,则则该球是空心。

5、利用天平和容器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1)用天平测出空容器的质

m1。

(2)用天平测出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

m2。

(3)将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出,装满待测液体,并用天平测出容器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

m3。

(4)则待测液体的密度

ρ

液=m

液/V

容=(m3-m1/m2-m1)ρ

水。(V

容=m2-m1/ρ水)。

6、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平均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ρ

混=m

混/V

混=m1+m2/V1+V2.7、在求混合物质的含量问题时:

必须把握

m

总=m1+m2

V

总=V1+V2,列方程来解。

8、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技巧:

(1)选定一个参照物。

(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3)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静止的。

9、换算单位的技巧:

(1)大单位化小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乘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m3

换算

dm3

4.6

m3=4.6x103=4.6x103

dm3

(2)小单位化大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除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如:23cm=?m

23cm=23/100=0.23m=2.3x10-1m10、平均速度的几种特殊求法:

(1)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路程的平均速度

V=2V1V2/V1+V2;

(2)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时间的平均速度

V=(V1+V2)/2

(3)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车长+桥长/总时间.11、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技巧:

具体做法是:数值后面的单位代表小数点前面那一位数的单位,从小数点后开始退,退到数值的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二位是什么位,该数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

什么。如:256.346m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

1cm。34.567dm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

12、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先看两物体原来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2)再看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所以出现了什么情况。

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与灰尘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用手拍打衣服后,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就从衣服中分离出来了。

1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区分的技巧:

关键看:两个力是作用在几个物体上了。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了。

14、弹簧测力计在所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

(1)测力计受力静止时,它的两端都受到力的作用,但测力计示数只表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2)弹簧的伸长是各个部分都在伸长,若弹簧断了,去掉断的部分,剩余部分受到同样大小的力伸长的长度比原来的要短,因此测量值偏小。

(3)把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重力的和,物体的重力=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的自身重力。

15、判断液面升降的技巧:

情况一:

1、从水中把物体捞到船上时有以下特点:

(1)、若

ρ

物>

ρ

水时:则水面上升。

(2)、若

ρ

物<ρ

水或

ρ

物=ρ

水时:则水面不变。

2、从船上把物体扔到水里时有以下特点:

(1)、若

ρ

物>

ρ

水时:则水面下降。

(2)、若

ρ

物<ρ

水或

ρ

物=ρ

水时:则水面不变。

情况二:一块冰浮在液面上,当冰全部融化后,液面变化有以下特点:

1、若

ρ

物>

ρ

液时:则液面上升。

2、若

ρ

物=ρ

液时:则液面不变。

3、若

ρ

物<ρ

液时:则液面下降。

16、判断物体具有那种能的技巧:

(1)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关键看物体是否在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关键看物体相对与参考面是否有高度。

(3)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关键看物体有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17、月球上的特点:

(1)无大气。

(2)无磁场。

(3)弱重力。

(4)昼夜温差大。

18、在太空和月球上不能做的事有:

(1)指南针不能使用。

(2)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降落。

(3)内燃机不能工作。

(4)不能看到流星。

(5)人不能面对面直接交谈。

19、在月球上会发生的事有:

(1)可以用天平称物体质量。

(2)人可以举起比自己重的物体。

(3)人可以在上面用笔写字。

(4)在月球上的机器不需要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5)在上面看天空是黑色的。

20、宇航服具有的特点:

(1)供氧

(2)耐压

(3)密闭

(4)保暖

(5)抗射线。

21、为什么火箭用液氢做燃料?

(1)氢的热值高。

(2)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3)液态氢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节约空间,以便于储存更多的燃料。

22、火箭的蒸馏罩应具备的特点:

(1)熔点高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规律总结 篇9

【摘要】电学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项基础性内容,考虑到初中生性格特征、学习兴趣等因素,在电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较多的物理实验,以便于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掌握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物理教师没有及时转化教学思路,物理电学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对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效率的优化提升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64-01

一、物理电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沿用传统授课模式,缺乏课前知识引导

初中物理中的电学内容相对简单,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关联度,例如电流、电压、电功率等,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列举生活实例,提升学生对电学内容的兴趣程度,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但是多数物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概念理论、公式推导等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接受能力,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对于刚刚接触电学内容的初中生来说,由于电学内容不像光学、声学、热学那样具有可观察性,因此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如果不进行课前知识引导,学生将很难建立起学习兴趣,后续教学工作也就难以顺利开展。

2.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课堂内容枯燥乏味

由于受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大多数中学教室都引入了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一方面能够在网络上下载海量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满足现代中学生对网络的好奇与喜爱程度。但是从实际应用效果看,多媒体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首先,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制作电学课件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办公时间;其次,由于课件内容不够丰富,课堂教学收益不明显,学生学习效率难以显著提升。基于上述原因,部分物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说课”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大打折扣,加上物理电学内容涉及较多的公式、概念以及计算,都导致学生电学学习兴趣不高。

二、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优化建议

1.电学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自控能力较差,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将很难高效开展。初中电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常识,营造活泼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联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讲授电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串联与并联”这方面内容时,教师首相向学生讲解串联、并联的概念定义,让学生明白串并联的特点。随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串联、并联现象。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独立思考,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2.以物理课标教材为主,充分发挥电学教学的作用

要想更好地实施电学教学,就必须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思考物理课标教材上的知识,了解教材中各种知识和物理现象的关系,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初中物理教学始终要以物理课标教材为主,充分发挥电学教学的作用。例如,对于“滑动变阻器”的讲解,学生很难从教材上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电学教学,学生在电学教学中更容易发现难题,以便教师解答。

3.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电功率、电能、电热等四部分内容。在实施电学教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式、牢记公式,并熟悉电压、电流、电功率等规律,学会准确地分析电路。例如,在对并联和串联电路进行判断时,可以让学生遮住电路中的电压表的,简化电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电流流向法”和“移除法”。

4.充分利用电学实验

在初中物理中,实验的地位举足轻重,实验能够呈现事实、辨析真伪、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研究,随着教材内容的改革,现行物理教材的试验形式、试验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具有规模小、操作简便、数据采集容易、成功率高等特点,通过开展电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加探究信心。正是具有上述种种优势,不仅初中物理的电学教学,其他诸多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实验进行开展的。

本文结合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情况,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对初中物理课标教材电学教学提出将物理教材与电学教学有效地结合、以物理课标教材为主,充分发挥电学教学的作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等实施意见,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公式 篇10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初中物理公式、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ρ=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pa 帕斯卡(帕) p=f/s

功 w j焦耳(焦)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规律总结 篇11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明确目的→

选择方案

选定器材

拟定步骤

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

(一)电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知识

在近年的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包括变形如电表内阻的测量)、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实验。它们所用到的原理公式为:。由此可见,对于电路中电压U及电流I的测量是实验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量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此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着力点之处。因此复习中应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及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电路设计原则:正确地选择仪器和设计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方便性”、“精确性”原则,兼顾“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⑴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⑵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不能烧坏仪器。

⑶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⑷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⑴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首先保证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要大于满偏度的1/3),以减少测读误差。

⑵根据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电流或电压范围选择滑动变阻器,注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超过它的额定值,对大阻值的变阻器,如果是滑动头稍有移动,使电流、电压有很大变化的,不宜采用。

⑶应根据实验的基本要求来选择仪器,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熟悉实验原理,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总之,最优选择的原则是:方法误差尽可能小;间接测定值尽可能有较多的有效数字位数,直接测定值的测量使误差尽可能小,且不超过仪表的量程;实现较大范围的灵敏调节;在大功率装置(电路)中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小功率电路里,在不超过用电器额定值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电流、电压值,以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3.测量电路的选择

1.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2)电流表外接法,如图4所示。

误差分析:

V

A

R待

图4

产生误差的原因:电压表V分流。适用于测小阻值电阻,即Rx远小于Rv时。

R待

A

V

图5

](3)电流表内接法,如图5所示。

误差分析:

产生误差的原因:电流表A分压。

a

V

A

R待

b

图6

适用于测大阻值电阻,即Rx远大于RA时。

(4)内、外接法的选用原则

①计算临界电阻:

若Rx>R0,待测电阻为大电阻,用内接法

若Rx

即大电阻,内接法;小电阻,外接法。大内小外。

方法二:在、均不知的情况下,可采用试触法。如图所示,分别将a端与b、c接触,如果前后两次电流表示数比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分流作用大,应采用内接法;如果前后两次电压表示数比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大,应采用外接法。

a

b

c

⑵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接法:

为了改变测量电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测量电路的电流),常使滑动变阻器与电源连接作为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如图(甲)为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为待测电阻。它的接线方式是电源、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三者串联。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最大调节范围是:(是待测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不计电源内阻)。如图(乙)是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接线方式是电源与滑动变阻器组成闭合电路,而被测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一部分电阻并联,该接法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调节范围是:(不计电源内阻时)。

选取接法的原则:

①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接法。

②负载电阻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时,须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路基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③采用限流电路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电压)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或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压)时,应采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④负载电阻的阻值Rx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或相差不大,并且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不要求从零开始起调,可用限流式接法。

⑤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应优先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电路结构简单,总功率较小。

例1、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器材规格如下:待测电阻Rx(约100

Ω);直流电流表(量程0~10

mA、内阻50

Ω);直流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5

k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0~15

Ω、允许最大电流1

A);开关1个,导线若干.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审题】本题只需要判断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的接法,各仪器的量程和电阻都已经给出,只需计算两种接法哪种合适。

图10-5

【解析】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有两种连接方式,即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由于Rx<,故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在控制电路中,若采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通过负载的电流最小,Imin==24

mA>10

mA,此时电流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故滑动变阻器必须采用分压接法.如图10-5所示.【总结】任一种控制电路必须能保证电路的安全,这是电学实验的首要原则,限流接法虽然简洁方便,但必须要能够控制电路不超过电流的额定值,同时,能够保证可获取一定的电压、电流范围,该题中,即便控制电流最小值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因滑动变阻器全阻值相对电路其它电阻过小,电流、电压变化范围太小,仍不能用限流接法。

4.实物图的连接:实物图连线应掌握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表应注意量程选用正确,正、负接线柱不要接错。

②各导线都应接在接线柱上,不应在导线中间出现分叉。

③对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要搞清楚接入电路的是哪一部分电阻,在接线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线接到滑动触头上。

⑵基本方法:

①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分析各元件连接方式,明确电流表与电压表的量程。

③画线连接各元件。(用铅笔画线,以便改错)连线方式应是单线连接,连线顺序应先画串联电路,再画并联电路。

一般先从电源正极开始,到电键,再到滑动变阻器等。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干路中要串联的元件依次串联起来;然后连接支路将要并联的元件再并联到电路中去。连接完毕,应进行检查,检查电路也应按照连线的方法和顺序。

(二)定值电阻的测量方法

1.欧姆表测量:最直接测电阻的仪表。但是一般用欧姆表测量只能进行粗测,为下一步的测量提供一个参考依据。用欧姆表可以测量白炽灯泡的冷电阻。

2.替代法:替代法的测量思路是等效的思想,可以是利用电流等效、也可以是利用电压等效。替代法测量电阻精度高,不需要计算,方法简单,但必须有可调的标准电阻(一般给定的仪器中要有电阻箱)。

例2、在某校开展的科技活动中,为了要测出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Rx,现有如下器材:读数不准的电流表A、定值电阻R0、电阻箱R1、滑动变阻器R2、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电源和导线。

⑴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你所选用器材的代码。

⑵写出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

【解析】⑴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

⑵①将S2与Rx相接,记下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②将S2与R1相接,保持R2不变,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原位置上,记下R1的值,则Rx=R1。

3.伏安法:伏安法的测量依据是欧姆定律(包括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需要的基本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当只有一个电表(或给定的电表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用标准电阻(电阻箱或一个定值电阻)代替;当电表的内阻已知时,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压表同时可以当电流表使用,同样电流表也可以当电压表用。

4.伏安法拓展:某些问题中,因实验器材不具备(缺电流表或电压表),或因实验条件限制,或因实验精度不允许而不能用“伏安法”。这时我们就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条件和要求重新选择实验原理,用“伏安法”的替代形式——“比较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⑴利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利用“伏伏”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3、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900~1000Ω):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

【解析】如图所示

⑵利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利用“安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4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器材(代号)与规格如下:

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r1为5Ω);标准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5Ω);

待测电阻R1(阻值约为10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10V,内阻r

约为1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⑴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多组数据,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⑵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用测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1的计算公式是R1=________。

【解析】⑴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⑵两电流表A1、A2的读数为I1、I2和电流表A1的内阻为r1,待测电阻R1的阻值的计算公式是:

⑶电压表、电流表混合用

例5有一电阻Rx,其阻值在100~200Ω之间,额定功率为0.25W。要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量它的阻值,实验器材有:

安培表A1,量程为50mA,RA1=100Ω

安培表A2,量程为1A,RA2=20Ω

电压表V1,量程为5V,RV1=10kΩ

电压表V2,量程为15V,RV2=30kΩ

变阻器R1,变阻范围0~20Ω,2A

变阻器R2,变阻范围0~1000Ω,1A

9V电源,电键,导线。

⑴实验中应选用的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分别是:。

⑵画出所用实验电路图。

【解析】⑴允许通过电阻中电流可能的最大值由:得。因为电阻可能为200Ω,所以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的最大值可能是35mA,应用电流表的示数来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因此,电流表应选A1。又因为,所以

。因为电阻可能为100Ω,所以允许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可能是5V,应用电压表的示数来控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因此电压表应选V1。因为R1<

R2,且2A>35mA,所以应选变阻器R1。因为R1<Rx

所以滑动变阻器连接方式应选用分压电路。因为<,所以应选用外接电路。

⑵实验所用电路如图所示

(三)电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1.互测法:

⑴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可以测量它们的内阻:

V

A

V

A

V1

V2

A2

A1

⑵两只同种电表,若知道一只的内阻,就可以测另一只的内阻:

⑶两只同种电表内阻都未知,则需要一只电阻箱才能测定电表的内阻:

V2

V1

R

R

A1

A2

2.替代法:

R

S

V1

V

R

S

A1

A3、半值法(半偏法)。

图10-15

半值法是上面比例法的一个特例,测电流表内阻和测电压表内阻都可以用半值法,电路图如图10-15所示。

甲图实验时先断开开关S’,闭合S,调整滑动变阻器R01(限流法连接),使电流表A满度(即指针指满刻度处);再闭合S’,调整电阻箱R1,使电流表A的指针恰好指到半满度处,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则电流表A的电阻rA=R。(测量结果偏小)

乙图实验时先闭合开关S’及S,调整滑动变阻器R02(分压法连接),使电压表V满度;再断开S’,调整电阻箱R2,使电压表V的指针恰好指到半满度处,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则电压表V的电阻rV=R。(测量结果偏大)

例6(2000年全国)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⑴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器材(代号)

电流表(A1)

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Ω)

电流表(A2)

量程500μA,内阻r2=750Ω

电压表(V)

量程10V,内阻r3=10Ω

电阻(R1)

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

滑动变阻器(R)

总阻值约50Ω

电池(E)

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导线若干,电键K

⑵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解析】⑴如图所示。

⑵,I1表示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I2表示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r2表示电流表A2的内阻。

【备考提示】在很多情况下,电压表和电流表(已知内阻)的功用可以互换。有时利用一块电表配合定值电阻也可以完成功能的互换。实际上就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变形运用。在处理时,一定要明确原理,灵活运用。

V

mA

V

例7

(2006年全国Ⅰ、Ⅲ)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

(量程2V,内阻约4kΩ);电流表

(量程1.2mA,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2.4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⑴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R1

S

E

V

mA

⑵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表内阻RV

=_________。

【解析】⑴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若选用电阻R1,则并联电阻=2000Ω,电压表读数

U=·R=×2000=1.92>1V,电流表读数I===0.00096A=0.96mA>0.6mA,R1符合要求,同理可得R2、R3不符合要求,故选R1。

⑵电路接通后,通过R1的电流I1=,则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为I2=I-I1=I-,所以电压表的内阻RV==

【备考提示】本题涉及实验器材选取和电路设计等,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解答此类试题必须根据测量要求和所提供的器材,由仪表的选择原则和基本规律为分析的入手点。

【变式题】

例8(2006年全国Ⅱ)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A2

A1

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

(量程4.5V,内阻约为4×104Ω),电流表

(量程25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

(量程500mA,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键S,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A2

【解析】在测量小灯泡的伏安曲线时,由于题目要求电压范围为0.1V~4V,因此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根据估算通过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0.4A,因此电流表应该选用

。在伏安法测量过程中,由于

临界电阻大于小灯泡电阻,因此应该选择电流表外接法即选择甲电路进行测量。

测电动势和内阻

(1)测量电路如图

(2)测量方法

第一、计算方法

测两组端电压U和电流I值,然后通过以下式子求解。

E=U1+I1r

E=U2+I2r

第二、作U——I图象方法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取得多组(U,I)值,然后在坐标中描点,连成直线

用图象处理问题,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连直线的方法: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直线两则分布的点的个数大致均匀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舍去。

②纵轴截距的含义:电动势E

③横轴截距的含义:短路电流I0

④斜率的含义:电阻。求解方法:r=或用直线上任意两点求解斜率的绝对值。

(3)实验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I图象时描点不很准确。

(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来源于未计电压表分流,近似地将电流表的示数看作干路电流。实际上电流表的示数比干路电流略小。如果由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图中实线(a)所示的图象,那么考虑到电压表的分流后,得到的U—I图象应是图中的虚线(b),由此可见,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出的电源电动势,电源内电阻。

说明:①外电路短路时,电流表的示数(即干路电流的测量值)等于干路电流的真实值,所以图中(a)、(b)两图线交于短路电流处。②当路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为时,由于电流表示数小于干路电流,所以(a)、(b)两图线出现了图中所示的差异。

(4)特殊方法

(一)即计算法:画出各种电路图

(一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一个电流表及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一个电压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例9、用右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R0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

电流表(量程0.6A、3A);

(b)

电压表(量程3V、15V)

(c)

定值电阻(阻值1、额定功率5W)

(d)

定值电阻(阻值10,额定功率10W)

(e)

滑动变阻器(阴值范围0--10、额定电流2A)

(f)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额定电流1A)

那么

(1)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

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

A;

R0应选择的定值电阻,R应选择阻值范围是的滑动变阻器。

(2)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II.答案:

(1)3,0.6,1,0~10。(2)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电池实际输出电流小。

解析:由于电源是一节干电池(1.5V),所选量程为3V的电压表;估算电流时,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一般几Ω左右,加上保护电阻,最大电流在0.5A左右,所以选量程为0.6A的电流表;由于电池内阻很小,所以保护电阻不宜太大,否则会使得电流表、电压表取值范围小,造成的误差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一般比电池内阻大几倍就好了,取0~10Ω能很好地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若取0~100Ω会出现开始几乎不变最后突然变化的现象。

关于系统误差一般由测量工具和所造成测量方法造成的,一般具有倾向性,总是偏大或者偏小。本实验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测量值小,造成E测

例10、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

A.待测干电池

B.电流表G(0~3mA,内电阻r1=20Ω)

C.电流表A(0~0.6A,内电阻r2=0.20)D.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10Ω)

E.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100Ω)

F.定值电阻R1=100Ω

G.定值电阻R2=500Ω

H.定值电阻R3=1.5kΩ

开关、导线。

由于没有电压表,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完成了实验要求的测量。

①为了方便并能较准确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定值电阻应选用

。(填写定值电阻前的序号)

②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后,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则可知此电源的内电阻测量值为r=,电动势测量值为E=。

【解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一般需要电流表和电压表。由于题中没有电压表,故需要将电流表G改装为电压表,且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应该达到1.5V,则总电阻为,故定值电阻应选用的序号为G的电阻,而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阻值较小的D;

上一篇:信息时代的美好生活作文600字-700字下一篇:合作社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