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

2025-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共12篇)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 篇1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

王东子

一、课题的研究方式

1、理论学习

本阶段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为了对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了解合作学习现状的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阅读大量有关理论专著和有关文献。主要阅读文献有《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王坦《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吴幼颖等,理论的武装使我们能更加准确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不断完善方案措施,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反思。注意积累实验材料,及时总结,新学期以来,我们学校大规模的进行了全员性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活动。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我认真地参加了讲课、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们的课堂调控方法,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完善学案教学,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修改、完善。

3、撰写论文和小结

结合研究过程撰写论文是我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行调整我们的思路,并为下阶段的行动提供正确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我们及时整理阶段性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从而顺利地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所撰写的论文和小结都在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接受组员的评价和检验。

二、课题实施效果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讲,学生听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产生师道尊严。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而只

有在这样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培养出学生的现代人格。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三、反思及展望。

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取得了一些喜人进步的同时,我也深刻地反思着:课题研究坚决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行动上,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是保障,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大胆实践是核心,领导群体的高度重视是关键。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 篇2

对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而言, 无论是实践还是研究都较为薄弱, 对其开展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论文的意旨, 一为反映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实践和研究的现状;二为反思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存在的问题, 探讨其发展方向, 为更好地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的回顾

目前关于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观察和评价的研究文献还十分缺乏, 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关于课堂观察和评价的标准和原则

有学者认为好的音乐课的标准是:强调音乐学科特点,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实施双基教学, 将其融入音乐实践中;教学中应体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改变学习方式, 关注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和交流合作;适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王安国教授则指出:从总体上说,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 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目标的实现为标准, 其选材、流程及方法、手段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和学生接受心理, 体现科学的教育理念, 能给学生带来审美体验的愉悦和心灵洗礼, 同时又能使学生获得或积累一定的艺术修养。

对于音乐教学观察和评价原则, 有研究认为:应本着指导、激励、调控、促进的原则, 淡化评价中给教师定论的成分;另有文献提出评课应依据《音乐课程标准》来实施, 提出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四点原则。

2. 关于课堂观察和评价的内容和环节

综合相关研究来看, 关于音乐教学的观察和评价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教”与“学”这两条主线上。教师方面包括:教学内容、教具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能力、教学仪表、教师本身素质 (范唱、伴奏等) ;学生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兴趣、主动参与、综合能力培养、课堂气氛、学生收获与审美体验、创新思维培养、个性能力的发展等。

从环节来看, 对音乐教学的评价包括教学准备的评价 (备课是否充分) 、教学的导入评价等。还有研究提出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目标, 对音乐教学进行综合性评价。

3. 关于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音乐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包括评课形式化、评课平庸化、评课极端化, 对于这些问题, 应树立正确的评课观念, 建立“捉虫”的音乐评课模式 (“问题虫”———问题和缺点、“萤火虫”———优点和闪光之处) , 以及在评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等。另有文献认为, 音乐评课中存在着随意性、为评课而评课、评课多“研究教”而少“研究学”的问题。其对策为, 摆正角色、树立新的评课思维方式以及改变方法、促进音乐评课方式转变 (课前交流、听课思考、课后反思) 等。

从检索的文献来看, 有关音乐“教学评价”的更多文献实则为学生学习的评价 (包括学习效果和成绩的评定) , 因这方面不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故此不进行考察。

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有:关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评课的探讨———认为应加强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评课的指导, 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和教学分析能力;音乐教育实习评课应把握“情感与角色”、“感性与理性”、“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并提出“归纳”、“演绎”、“探究”三种具体的评课模式。

另有文献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评价进行了分析, 从教学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与要求、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切入。

总的来看, 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和评价研究的问题和不足, 除了文献缺乏和研究深度有限, 还表现在从教学活动观察和评价工具、方法的推出来看, 以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来开发和应用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方法的研究还十分薄弱, 相关研究还处于基层性、个别化探索阶段, 真正有效、得以认可并实际推行的观察和分析工具几乎没有。

二、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的反思

1. 专业分析和研究的缺失及介入

从中小学音乐教学传统课堂观察的实践来看, 其更多地与形式化和功利化联系在一起, 发生于新教师入职阶段及对教师的常规考核、评比中, 并主要体现为公开课的形式。这种“观察”更多与激励性评价相关, 而对课堂的专业化分析和“研究”则较为缺乏。

当前, 在中小学音乐教研活动中, 观察课堂的行为基本采用传统的看课、评课方式, 它将注意力主要用在“看”上。“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教学态度等诸多方面。观察前通常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 而着重于关注课堂效果。这虽然能就发现的问题展开一些必要的探讨, 但并没有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总结, 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强。故这种观察常常带有观察者较强的个人判断色彩及停留在课堂观察的表层上, 无法对课堂教学做出定量的、科学的分析。

相比之下, 专业化的课堂观察更为强调明晰的问题意识, 需要预先明确观察的目的、关注的要点和内容, 课后再由观察者各自陈述观察报告并展开集体讨论, 并根据记录的数据, 紧扣课前确立的观察点, 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对策。与传统听课、看课不同, 专业化的课堂观察更体现为一种研究性活动, 更为关注“资料和信息收集”的专业研究。从观察主体 (观察者) 来说, 其更应被称为“课堂观察研究人员”, 他们 (包括普通教师) 需要接受专业培训, 要求不带个人判断, 进行“中性”的专业分析。

从观察的对象和指向来看, 中小学音乐传统教学课堂观察活动主要考察教师的教学行为, 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而基于专业分析和研究的课堂观察则既指向教师的行为, 又关注学生的行为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等方面。

与此专业化研究分析相适应, 中小学音乐教学对课堂观察主体也有不同的要求。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中, 观察主体主要为管理者、“专家”或业务骨干, 对一般的教师并没有提出“观察”的要求。即使对于前者, 他们的观察能力也更多地与主观经验相联系, 或基于管理和“等级”评价的视角, 而对于广大教师来说, 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至今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仍然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1]。当今所提出的分析—研究型“课堂观察”则要求普通教师以观察者的角色切入: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主动参与课堂观察的意识, 并且, 其观察能力甚至应作为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构成。

2. 课堂观察功能:从单一到多维

从外在“工具”理性来看, 一方面, 在实践中, 中小学音乐教学传统课堂观察主要被视为一种基于管理和“相互学习”的评价活动, 而其他的功能则相对被忽视;另一方面, 从课堂观察在母体学科———教育科学来看, 有学者只是把其视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2], 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而从以上论述得出, 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应是对教学活动评价 (作为一种教学活动) 、分析—研究手段和作为“研究方法”的兼容。当然, 这几方面在特定情境下也是统一的。

从实用意义而言, 专业化视角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 超越于传统的听评课 (如主要为了评价教师) , 具有多维的功能:既能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又能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改善学生课堂学习。首先, 作为帮助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针对实习和新任教师这个群体, 通过观察他人可以学会自我观察和被观察, 在学习、观察、反省、改进等过程中全面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因此, 课堂观察理应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方式。其次, 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研究作为一种教研活动, 需要分工合作, 协同作战。它能营造一种有助于开展合作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教研文化。再次, 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问题细化为一个个观察点, 且观察点的设立都是以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为中心。无论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 比如提问、评价语言、创设情境等, 还是课程资源的利用, 比如多媒体课件、乐器、道具等, 都是以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应主要关注学生在音乐课中是否参与其中, 以情感乐并享受音乐。

3. 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及学科差异性

(1) 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

当前, 关于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 还没有引起相关学者和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普遍关注。这些理论基础不仅提出课堂观察的指导思想, 也与其操作实践直接相关, 决定着中小学教学课堂观察的向度和深度。这些理论基础包括:当前国内外关于课堂观察的最新研究进展、理念及工具、技术和方法, 国家教育方针、法规、政策对音乐教育的最新要求, 音乐教学的特点 (包括不同教材及其针对对象) 及国内外最新音乐教学改革和研究动态,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等。

从课堂观察的实施来看, 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不仅与观察标准的制定直接有关, 并且只有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 观察主体才能很好地结合课堂教学实例, 做到游刃有余, 切中要点, 达到指导、改进教学效果等目的。

(2) 课堂观察的学科差异

不可否认, 在我国一些学科教学领域, 已经引进与运用了一些先进的课堂观察技术、相关系列方法和工具。从这些技术、方法和工具的适用性来看, 课堂观察或者适用于一般的文化和知识性教学课堂, 或者具有某学科的特殊性。即使对于某些通用性来说, 也主要基于技术的视角 (如提问的数量、语言流动的频次等) , 而从学科内容角度进行分析和诊断的技术还比较缺乏。如FIAS体系关注言语方面的信息, 对于非言语的诸多信息则无法记录和反映。

无疑, 对于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来说, 这些工具和方法无法直接引入。相对其他科目, 音乐教学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特征, 相关教学活动和形式更为丰富多样, 如范唱 (乐器示范) 、指挥、音乐欣赏 (录像、录音) 、伴奏、独唱、合唱、器乐演奏、乐器的个别辅导等。这种情况下, 如果采用一般性的课堂观察技术, 则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 如取样较少、观察项目多、观察对象相对分散而使得观察难度增大、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会产生更大的互动式干扰等。因此, 课堂观察要实现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就必须克服“学科缺失”的弊端, 构建具有学科特点的观察框架, 开发学科内容分析工具, 从课堂主要构成要素出发, 确立课堂观察框架, 以弥补现有的观察技术缺乏学科内容视角的缺陷, 为教学提供专业层面的诊断建议。

4. 课堂观察方法的研究与使用

从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方法和手段来看, 课堂观察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 具有粗糙、主观性较强的特点。多年来, 在方法的改进和提出方面没有明显的突破。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探讨观察是什么、谁来观察、观察什么内容等问题, 但基本上并不涉及如何进行观察和具体的方法技术[4]。

从课堂观察方法和工具运用的发展来看,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开始创立相关定量观察方法和工具并予以推广, 现在较为常见的有十余种。另从定量观察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广度来看, 该方法和工具系列已在美国等国教学活动观察、评价中演变为最为常见的方法和工具, 并已成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和新教师培训必备的内容。而在我国, 在其他学科教学领域, 相关系列方法和工具的研究和应用已有所涉及, 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还仅仅停留在采用传统、单一的观察模式, 定量观察方法的优势仍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从课堂观察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及资料自身的属性角度来看, 课堂观察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前者具有自由性、开放性的特点, 能相对充分、完整地描述观察情境, 保留事件的发展进程、逻辑关系。然而, 这种课堂观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个别性, 观察者的个人经验、描述能力和相关理论水平与记录水平有很大关系, 针对同一事物的观察结论很难达成一致, 可能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 观察结果很难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从实践来看,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中, 基于不同的评价要素而对不同的等级进行确认的方法, 以及“打分”法均属于此类。

相对定性观察的局限与不足, 定量观察则具有其特有的特点与优势。所谓定量观察是指观察者运用一套定量的、机构化的记录方式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进行观察。从其他学科的实践来看, 它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具体的观察工具, 对预先设置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 这种观察记录的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5]它强调低推理、少判断, 观察者在记录时利用相同的标准对课堂行为和事件进行归类。因此, 不同观察者之间比较容易达成一致, 观察收集到的所有材料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 还可以通过电脑和数据分析软件实现, 整个资料分析过程相对简单、客观, 观察结果也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可见, 定量课堂观察方法技术性、工具性较强, 适合通过它对课堂进行有限距离的微观研究。当前, 国内外课堂观察发展中最为流行的定量观察和记录方法体现为以编码体系为特征。但遗憾的是, 该方法体系还没被引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中来。突出对课堂活动进行“描述”分析 (包括师生互动的量化分析) , 这无疑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观察下一步发展的可能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沈毅, 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郑金洲等.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杨玉东“.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上海教育科研, 2011 (11) .

[4]陈瑶著.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小学阶段如何上好音乐课 篇3

关键词:音乐;欣赏;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69-01

一、讲授基础知识时机是关键

音乐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十分重要,但往往比较枯燥。怎样才能让学生愿学且学好呢?我认为选择恰当的授课时机十分重要。如果时机选择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厌学情绪。如一年级新学期的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1、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2、音乐知识——半音和全音。依经验得知.学生对歌曲兴趣浓厚,而对音乐知识则漠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了课前讲授。因为,第一堂课,对学生而言,什么都是新鲜的,其好奇心理很强烈,“机不可失”,我巧妙地转移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理于音乐知识上来,借助钢琴,在歌曲教唱前先讲授知识,效果甚好。

二、如何教唱歌曲

1、组织教学与综合训练

组织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音乐化组织教学,要突出音乐课的风格和特点;综合训练要注意与本课所教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把新歌中较难的乐句或乐段抽出来,作为视唱和节奏训练。如第十一册课本第一课《甜甜的歌儿迎宾客》。这是一首新疆民歌,对学生来说,歌曲存在有三十二分音符和附点十六分音符,无论是从分析节奏和教唱说,都属于难点。于是,我从歌曲中抽出几小节节奏型特别的做为视唱,首先让学生分析节奏,待所有学生掌握后,再教唱。

2、教唱新歌。这是唱新歌课的重头戏,要做到六个必须:

a认真熟悉教材;b具备良好的范唱能力;c讲解歌曲的背景和主题思想;d把住“准”字关;(如音的高低、长短、节奏的强弱、快慢以及切分音、三连音、附点音符时值的准确等等);e课内用普通话教学;f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

3、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般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歌曲部分:1、听歌曲录音;2、分组比赛;3、单个演唱(老师伴奏);4、全班学生齐唱。音乐知识部分:1、老师提问,学生抢答;2、甲组提问,乙组回答;3、找部分学生完成测试题。

4、适当动用激励法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必须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在教学中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绪。1、精神鼓励法(即口头表扬);2、竞赛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巩固音乐知识方面。学生们往往不愿学习乐理,应用此法可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3、奖励法: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时机,让课内的尖子生和课外兴趣小组的成员参加演出,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并颁发一定的奖励,这对学生的激励是其他方法所达不到的。

三、解决视唱中的音准问题

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注意力差,但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MP3里、电视里播放的歌曲,他们听几遍就能模仿的十分逼真,根据这一特点,低年级学生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进行单纯的、枯燥乏味的音准训练,而是采取的方式,用“噜”、“啦”唱不同的音高的旋律。

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柯达伊手势教学学法帮助学生认识七个基本唱名,并通过演唱感知七个唱名的音高关系。手势我是这样安排的,右手做唱名手势,每移动一个位置和变换一个手形就代表一个唱名。左手根据唱名和歌词做些辅助动词。通过手挚配唱,学生不知不觉就认识和感知了七个基本唱名的音高关系。

四、引进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是现代形成的一门美育学科,它是运用思维活动,将耳、嘴、脑、眼、肌肉等身体器官多位一体地、敏锐地联系起来,产生对音响的内在感受的一种音乐学习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富有情趣的授课方式

律动参与教学可以根本上改变教师“坐着听唱”这一现状,人在听音乐时,往往会伴随着音乐打拍子,扭身体,甚至手舞足蹈,这是人类感受音乐,参与音乐的本能。因此,把体态律动引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保持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2、律动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

律动一方面通过手与脚的协调运动,发展学生的运动感,提高学生身体各器官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它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具体运用呢? ①形象律动,改进抽象的乐理教学。抽象的语言常常令学生感到枯燥,如果照本宣科,势必导致学生厌学。如果采用律动教学,则立竿见影。②创造音乐欣赏中的意境。如在欣赏《采茶舞曲》时,配以适当的“采茶”动作,让大拇指与中指像打节奏似的紧扣越剧调,江南茶农丰收的情调就在上下左右飞舞的采茶动作中再现出来。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 篇4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已过半。经过这次期中阶段检测,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字词教学比较扎实。虽然字词这块知识点很多,看拼音写词语,近反义词,多音字,形近字比较等,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主要是知识点的难度不大,学生比较容易记住,能较好的巩固与掌握。在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好些不足的地方,其中问题最大的地方就是阅读与作文教学,两者比较阅读教学问题大于作文教学。阅读知识点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学起来不像字词那么轻松省力了。从试卷来看,卷子上检测的知识已趋向于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这次考试中阅读与写作上的失分尤为凸出。造成学生的阅读知识学起来困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是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与阅读知识所要求的理解能力不统一。

三年级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还是很浅显的,首先:细腻不够。主要体现在近义词的比较运用上。比如,前几个单元检测卷中,给予学生一组意思很接近的近义词语“讨厌、麻烦”,“经历、经过”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进行选词填空,学生就弄不清楚这些近义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别,做起来找不到感觉,错误率非常高。又如,在学习了“五颜六色”这个词语,让学生学习用“五光十色”造句,好多学生都用“五光十色”这个词语介绍公园里的花朵上了。这说明他们对“五光十色”个词语理解得没有到位,仅仅停留在颜色多的感悟上,所以,与“五颜六色”这个词语混淆了,其实我们知道“五光十色”不仅仅是颜色多,还有光泽。这些细微的差别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关注,要让学生联系语境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对一些近意词语的细微差别仔细辨别与比较,引领学生思维思考得尽可能仔细一些,细腻一些。

第二:条理性不够。一是表现在阅读题中写句训练,这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的综合训练,有时是要求拓展写一两句话,有时是想象写一两话,我们发现学生写出来的句子质量不高,有的漏字漏词,读不通顺;,有的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无从下手;还有的思考方向是正确的,但句子表达不清楚。所以,看到这样的题目,有些学生已经有心理压力,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操作时有时态度也不端正,不愿意仔细思考,胡乱写几句了事。这个问题,我们将结合课文进行多样种小练笔训练。像对课文中的铁罐说几句话,夸夸文中的陶罐等等,续写《风筝》等,让学生学会按照要求写话,写具体完整、生动。二是:排列错乱的句子。三年级的排列句子训练已经上升到一个高度,每句话的开头不再有明显的标志,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每一句话,然后从内容上进行逻辑推理,寻找出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每次考到这种题型时,学生失分率都较高,而且一错最少也有两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很弱,平时我也经常有针对性地找这方面的练习让学生强化训练,但还是感觉问题很大。错的这部分学生,在订正的时候,虽然老师分析过了,但还需要老师的帮忙才能正确理解,一个人做不出来的。所以,怎么样帮助学生跨过这个门槛,我们也想听听老师们有什么好建议。让学生能在这方面学得好一点。

第三: 审题不够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不会读题目,不知道题目的要求是什么,有的学生读题不够认真,题目没有读完,只看见几个词语就动笔做了。特别是有些题目是很有埋伏的,学生的答题情况几更糟了。记得一次检测中,有这样一个阅读练习:要求学生画出具体写庭院特点的句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个题目很简单,就画了这一篇文章的总起句。包括我自己在批阅卷子的时候,一开始也疏忽了,也觉得应该画文章的总起句,其实,这样做是错的,因为题目是要求找出具体描写庭院特点的句子,里面有“具体”这个词语,所以不应该画总起句,而应该到深入到文章里面去发现,画出具体描写庭院特点的句子,这样的句子有好几句,不是只有一句话。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引领学生学会阅读题目,学习对题目进行咬文嚼字的阅读,让学生学习带着谨慎和研究的心情读题目,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以上这些薄弱方面都是我今后的教学中要克服的,克服了这些弱项,弱项就能成为教学的增长点,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空间。所以,我准备在课堂上,利用课文、以及作业本上的一些阅读短文作引子,训练学生的对字词的理解与感悟,也训练学生对段落逻辑关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一些专项训练题目,让学生的思维能细腻一些,条理一些,全面一些,深入一些。

关于作文这一块,对于我们老师、家长、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除了努力写好每一次单元作文,多一些灵活有趣的小练笔,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有进步外,在家长会上,我也重点与他们交流了这方面的问题。我对他们说,现在的孩子通过课外书、电视、电脑等方面积累的知识确实比较多,所以我发现让他们写一些编童话故事、写一些想像类的,大部分学生没有问题,有些孩子变得是头头是道。但如果让他们写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情,由于缺乏实际的经验,体会,就很难写好了。比如写一个游戏大部分学生除了:老鹰捉小鸡,捉迷藏,就觉得没什么好写了。也难怪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平时玩的游戏是少之又少。我对家长说,如果平时注重让孩子在家里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那既会培养他们从小独立自主的习惯,还有助于学习,有助于写作文呢。关键还是家校结合,尽量让孩子多一些切身体会,让家长有空多跟孩子聊聊天,多带他们参加一些户外活动等等。作为我们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尽量多开展一些活动。对困难学生更多一点关注,多鼓励,多帮助,多指导,让他们学会写作文。

对于学困生,有的理解上有困难,有的学习习惯不好,也有的态度不端正,不爱学习。这些学生都是我们今后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想:效率在课堂,课堂的一分钟强于课后的五分钟。在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让他们多发言,认真听讲,提高他们的听讲效率,对他们的作业多辅导,多一点形式,提高他们的作业效益。对于这部分学生,还要从心理上,给予更多良好的暗示,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对学习有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班级想搞一些 针对他们的竞赛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有机会在班级里获得一些荣誉,使他们能努力学习。

对于中等学生,他们往前跨一步就是优秀学生了,他们的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而且这部分学生中,有一大部分还是很聪明的,可以学得好,可能是贪玩,也可能主观不努力。所以,对这部分学生我还要多展开研究,分析他们的学习增长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争取把他们开发成为优秀学生。

对于优秀学生,我们也要时刻关注,让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借助这些学生身上良好的学习风气来塑造班级良好的学风,在班级里营造一个良好学习氛围,使班级的学习风气能更好一些。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 篇5

信庄小学

“作风转变年”活动已进入第三阶段,针对第二阶段剖析出来的问题,学校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限期纠正。始终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坚持长抓不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抓住师风自纠不放松。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工作纳入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多次专题开会研究落实师德师风工作的各项任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其他行政领导为成员的师德师风工作小组,具体查纠师德师风。

首先是组织教师学习各项制度及法律、法规,主要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教学常规制度》等,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反省,做学生的表率。学校还同全体教职工签订了师德师风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

二、学先进典型,塑教师形象。

一个学校只有始终抓住师德建设不放,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塑造出好的

教师形象,才能把师德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峰。

首先,抓住身边的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身边的典型将有更强的说服力,学校在广泛开展学习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其次,组织教师讨论,谈体会,谈感想。

三、抓住重点,自查自纠

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开展自查自纠。

1、召开领导班子会。要求班子成员对自己公正廉洁,勤政务实,公开办事,社会服务自查自纠,要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办学秩序。

2、召开党员大会,会上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大力配合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师德师风的楷模。

3、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要求教职工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4、设立师德师风投诉箱。向学生、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学校对收到的投诉及时进行了自查自纠。有家长投诉学校部分教师在辅导学校兼课,学校及时找这些教师谈话,敦促他们尽快辞课。有家长投诉个别英语教师利用休息日在学校办班,学校限令这些人尽早解散了非法办的班,给社会满意的答复。

5、开展了师德师风家长问卷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给予了处理、整改。

6、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与考核、晋职晋升、教育教学管理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对教师师德师风情况组织学生问卷调查,以学生的满意率作为评先、评优的首要依据,同时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学生的测评得分占一定的比例。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学校领导、教师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文明执教,优质服务于学生。乱收费、乱订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训斥、刁难学生家长的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学校的师德师风明显好转,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学生、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6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二)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任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两年的时间内,我便有这样的体会:老师重视识谱的教育,但是学生对识谱的教学是最没有兴趣的,也可以说是最弱的,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运用反向教学

按照传统的规律教学,上课的时候一般是先练声,接下来是试唱练耳,然后讲乐理知识,最后是上欣赏课或者学习新歌,学习新歌的时候基本上是让学生先学乐谱,然后再把歌词带进去唱歌,在学唱乐谱的过程当中学生感觉很难,有时甚至是应付式的随便哼一哼,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学生不仅没有学到应该学的东西,反而对乐谱失去了兴趣。

鉴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我采取反向的教学方式,在学新歌的时候,我们先学歌曲,在歌曲已经很熟悉、情感也处理得很好的情况下,再唱曲谱,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把握节奏,而且也由以前的厌倦曲谱变成现在的对曲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运用这种反向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进行识谱的集中教学

我在网上看到过金彩云老师讲到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我觉得很有道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都是把识谱根据年级分散开来教学,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的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一般都不可能完成。因为分散的识谱方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也不是每堂课都教识谱的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其效果不佳。所以有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无法独立试唱简谱。

识谱的集中教学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就是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的一个年级、初中的一个年级来完成。这样,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记忆方面的困难,学生也可以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是,他们就基本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一改以往的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求学生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走入美妙的音乐自己去寻找和创造,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三)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学校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

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钢琴音色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 篇7

一、民族音乐教育能推动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文献《乐记》中记载“礼、乐、刑、政, 其极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 也曾提倡礼乐并重, 认为“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只有经过“乐”才能达到人格完善的境界。

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是在这一主导思想下, 发展并演变的。近现代的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慢慢被人们所重视。如今面对建设和谐新校园的任务, 我们应该更深一步认识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和谐校园所具有的价值, 让民族音乐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庭的宠儿,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 不善于和别人交往, 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还有的学生情绪上容易波动, 心理承受能力也差。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通过欣赏具有真善美的音乐, 正确引导学生, 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通过对深刻表达各种情感的音乐的欣赏, 培养起丰富的情感世界, 可以解忧愁, 化暴怒为温柔;使精神获得平衡, 情感得到调节与宣泄;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促进诚信友爱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如音乐教材中的古琴曲《梅花三弄》, 以梅花傲霜雪而不屈、耐严寒更高洁的形象来推崇人们对人性品质、高雅格调的追求。南宋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这样写到:“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他还有“凌厉冰霜节愈坚, 人间乃有此癯仙”。陈亮亦咏之“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 不怕雪里藏”。又如《伯牙心法》所云:“以梅为花之最清, 琴为声之最清, 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 宜其有凌霜高韵也。”作品通过对梅花的洁身自好, 顶风傲雪的性格的描写来反映中国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这样的民族音乐作品对塑造学生好的品格和行为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能够促进校园中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民族音乐教育能创造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

音乐情感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 有悲伤、痛苦、欢乐、喜悦等。不管怎样的情感, 都能够体现校园中美育这一主题。

中国民族音乐中有着丰富的音乐情感, 如蒙古族特色的马头琴、蒙古舞蹈;新疆有优美的新疆民歌和独特的新疆舞节奏;藏族有藏族高亢嘹亮的民歌和踢踏舞;傣族有姿态优雅的孔雀舞;江南有小桥流水般的戏曲;西北有粗犷嘹亮的西北民歌等, 还有二胡、竹笛、琵琶等乐器和流传下来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并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 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也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也可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生活。

在校园音乐教育中, 学校的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活动中,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欣赏并学习,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发挥特长, 展现才艺,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对音乐作品进行诠释, 创造性地再现音乐作品的美。通过课堂内外各种音乐活动的开展, 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友谊与了解。在合唱、合奏等音乐活动中, 要求每位参与者必须服从集体, 并能很好地与同伴协作, 不能特立独行, 搞个人主义, 锻炼了学生的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也丰富了校园生活, 用和谐共同演奏出美丽乐章。

三、民族音乐教育能促进校园各方面协调发展

中国的民间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国家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自古以来就和其他学科如历史学、地理学、政治、文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且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 在音乐教育中实施民族音乐教育, 可以与素质教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并能够促进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共同发展, 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音乐教学能够平衡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 使学科之间能够联系起来, 使学生学起来更加容易。民族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在历史课、政治课中, 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者、不同阶级都把音乐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教学内容往往会联系到民族音乐或古典音乐, 经过民族音乐或古典音乐的学习, 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时, 会觉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学习语文的文言文部分, 更是少不了要了解民族音乐,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跟中国乐器“琵琶”是不可分割的, 如果很好学习了民族琵琶音乐, 再学习《琵琶行》, 会觉得更易于理解和记忆等。

民族音乐教育还能帮助平衡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使校园内部各方面和谐发展。中国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源远流长, 包含诸多审美品格, 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在美学领域里的集中体现, 贯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 如古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 构成了传统音乐特有的气质和艺术魅力。用传统音乐中“和”的思想来指导和协调学校内部各种关系, 让教师团结, 让学生进步, 让师生之间关系融洽, 一定能够使校园生活更加和谐。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

一、文献综述

关于教学反思的界定有多种说法。美国教育家杜威(1993)认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者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我国学者张建伟(1997)指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关于教学反思的说法有很多种,约翰·杜威是第一个把教师看作是反思性实践者,看作是在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专业人员。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里,杜威论述了反思性教学的思想,为了更为深刻地揭示反思性实践的本质,杜威将教师的反思性行为与常规行为进行了对照。

美国教育家J.W.Brubacher(1997)从时间维度将反思分为三类: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和实践后反思,对反思的各个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J.P.Killion&G.R.Toden(1993)提出:对于教学活动的反思可分为三类,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后进行反思。活动中反思,在行为发生时进行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

教学前反思是指在上课前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等做出反思。教师会从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这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教学安排。具体表现为:在上课前对本节课的关键内容进行检查,看是否适应学生水平。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中的突发情况或者是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对某些关键点进行反思,觉得做得还不够好,仍需改进。具体表现为:对某些内容进行及时调整让学生能够好的接受与学习。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表现为对教学目标,教学理论,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和对执行教学计划的反思。

教学反思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性,它们相互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

三、高中英语教师目前状况及解决措施

目前,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各个教育部门都大力倡导教学反思,中小学亦是如此。但由于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进行良好教学反思的原因如下:

第一:在整体反思这块受中国教育大环境影响。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广大英语教师总体反思水平一般,我们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只要完成当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行,很少有教师去进行教学反思。

第二:对于课前和课后反思来说受教师自身职业发展限制。由于教师的考核,职称不仅与经济待遇紧密相连,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声誉与地位。很少有教师在课前和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大都是直接上课,应付课堂,很少有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并且很少去准备课前教案和教学设计,课后也未能对自己这节课进行总结。对于学校来说,应减少对教师的任务,让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认真上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写教学日记,课后与同学进行沟通。

第三:教师程度参差不一。初级职称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他们仅局限于课堂设计与安排,课堂缺乏活力。相反,高级教师课堂经验丰富,懂得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懂得高效教学的要道。由于部分教师的学历程度较高,因此,他们的认知和实践水平也就相应提高,在教学时,教学方法和执行力度更严谨,从而教学反思力度也加大。

四、总结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整体上来说不客观,未能进行很好地教学反思。对于课前和课后反思这块,大都由于教师自身职业发展,未能进行良好的反思;对于课中反思,由于学生的懒散对待和教师的消极应付共同作用的,使教师认为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却未考虑教学的质量。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注重各方面的提升来促进教学反思的发展。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培养和发展自己对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专业性知识提供有效的途径,这样一来既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提升。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2]J.P.Killion&G.R.Toden.How to Teach in Activity.1993.

[3]侯彩英,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J].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小学音乐整体教学反思 篇9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动力,它能促使幼儿创造性地学习,所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对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第一环节:猜谜语时有的同学反应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别的学生还没有理解谜面。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熟悉这一种动物的特征,我又故意问了猜中的同学是怎么知道谜底的,学生便列举了这种动物的特征。老师出的谜语猜完了,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猜谜语。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熟悉了各种动物的形象特征。我力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个性,创设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情境,以游戏寓于教学中,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主动性便得到培养。二、以游戏贯穿始终。

二、以游戏贯穿始终。

幼儿为十二生肖排序;再选十二名学生来做“生肖火车”的游戏。总之,这次活动,学生的兴趣很高,气氛很活跃,都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让小朋友自己选择演唱的情绪和速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创编动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综观整堂课,能通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并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的兴趣;始终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突出情感体验”这一理念。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强调听赏领先,在审美过程中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从而感悟音乐的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音乐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

当然整堂课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决难点节奏时应该给学生一个准节奏,并接着提醒一下强弱规律,把每句字头的力度突出来,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欢快活泼,诙谐有趣;又如课堂缺少一个评价,当学生表演后应该明确地给学生一个评价,这样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美的、怎样表现是好的等。

小学音乐整体教学反思

《外婆的澎湖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参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在80年代的校园民谣中,成为深受大家喜欢的歌曲之一,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是我充分感受到了课前深挖教材,巧妙构思,课前互动,灵活多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一是将节奏贯穿整个教学,用节奏为课前准备,从易到难,并学习新节奏,为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做铺垫;二是抓住歌曲的学习,让学生理清歌曲节奏,分段学习,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演唱要求来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地方,仔细,逐个解决。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欣赏澎湖湾的美景引入教学,让学生通过情境欣赏提高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通过初听,再听熟悉歌曲的旋律,学习第一段歌曲的时候,采用了按照节奏念歌词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读节奏,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学习的兴趣较为浓厚。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准确的,有感情的演唱完整首歌曲,整节课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课堂教学气氛也较活跃,充满激情的演唱也感动着我,学生们在本课的学习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虽然本堂课教学环节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还是有颇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还不够精炼丰富,语言过多难免有些累赘,与学生的互动还是欠佳。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男生,G大调的歌曲音似乎高了一点,教学前没有及时意识到,应该可以再降一个调演唱。在演唱过程过,只注意到了节奏要把握,情感要把握,却没有把握住学生的歌唱气息,学生后来气息不够也没有及时给与纠正。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10

一、关注学生和其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褒扬中、活动中充沛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发明,小朋友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胜利的喜悦。新《规范》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沛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充沛感受和表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 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发明等方面来表示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身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扮演者和欣赏者。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 篇11

关键词:音乐欣赏;农村小学;教学现状

新课程标准表明,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在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音乐欣赏的培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

一、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1.音乐欣赏没有得到重视

音乐欣赏在旧有的教育观念里往往被忽视了其本体的学习价值,不被关注。在课堂上音乐老师也对欣赏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度不够,缺乏明确的主题。如此的教学课堂会使学生被动地参与音乐欣赏,使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厌烦感。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由于农村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堂不是很规范。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老师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导致学生体会不到音乐的美感,从而使學生对音乐学习自主性不强。

3.师资队伍紧缺,音乐素质水平不高

教师的素质水平高低是影响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小学大部分音乐老师都是非专业的,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针对教学现状进行的反思

1.改变观念,重视音乐教学

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音乐教学。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能力,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中形成自主意识,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是学生的领导者,是学生的参考对象。所以,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强化责任心,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教学在农村小学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南霞.聆听音乐叩响孩子的心灵: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聆听能力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 篇12

●课题的提出

(一) 课题的提出背景

2000年10月, 教育部召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并颁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三个重要文件, 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 在中小学 (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然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却很不平衡,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比如地方政府对硬件建设投入不足, 缺乏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 教育资源浪费, 教育行政部门对信息技术教育缺乏统一管理, 没有相关学科的教科研队伍。同时,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学校不够重视, 片面强调高考学科, 不重视设备投入, 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 不重视其他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使信息技术没有应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无法衔接、缺乏有效教学评价等等。这些问题, 极大阻碍了部分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很不相称。在这样的情况下, 本课题将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

对当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关对策, 探索、实践适用于贫困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推动当地信息技术教育, 使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排头兵和推动者, 并最终真正成为工具性学科, 与其他学科全方位整合, 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 提高教师综合应用信息技术驾驭课堂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研究内容

以当地中小学, 主要是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在调查当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基础上,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对策。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本课题自2006年8月启动, 经过两年的学习、探索、实践, 我们采取了如下步骤:

(一) 调查摸底, 分析现状

此次调查共有180人参加, 有效问卷为170份。对调查问卷分析如下:

1.硬件设备落后, 可用的教学信息资源匮乏

当前,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设备陈旧, 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具体情况为:目前大部分学校配置的计算机是2000年前后装备的, 档次低, 内存小, 无法满足当前信息技术教育 (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发布等一系列技术) 的需要。部分学校虽然在近两年装备了计算机, 但由于经费问题, 所装备的计算机机档次还是很低。

另外, 相当一部分学校不重视对机器的维护, 加之部分电教教师是半路出家, 设备的操作尚不熟练, 遇到故障更谈不上维修, 致使很多设备因小故障闲置, 慢慢淘汰。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可用的教学信息资源匮乏。教师要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 通常要花2到3天的时间准备, 其中大部分时间用来找资源、做课件。可想而知, 在每周十几节甚至二十几节的教学任务下, 哪个老师能有如此长的时间备课, 普及信息技术怎能成为现实。市场上有很多资源库产品, 通常都号称几十G, 然而又有多少资源真正能满足教学需要呢!

2.信息技术教材炒冷饭

信息技术教材把相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重复出现。把三个阶段的学生都看成“零起点”, 教学内容严重重复, 课堂上, 学生没热情、没激情,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已成为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无奈!

3.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我国设立教育技术专业的历史短, 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 现在从事中学教育技术工作岗位的教师大多是从其他教学岗位转轨过来, 通过短期培训走上教育技术岗位, 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往往根据以往经验, 采用老办法———讲、练、考, 难以吸引学生。

上机实践, 任务不明确, 往往变成打字课、上网课、游戏课、聊天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机房, 实践课中往往见不到教案, 也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 有的地方学生整个学期上机就是练打字, 小学打字, 初中打字, 高中还是在打字, 好像只有打字才算实践, 好端端的计算机变成了打字机, 怎能激起青少年的学习热情!

4.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实用”

由于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实用”, 处理教材时像阅读“软件使用说明书”, 课堂则像“短期电脑培训班”。

我们的这门技术从诞生之日起, 就一直在变, 因此其“课程标准”也很难像其他一些基础学科那样相对固定。我们的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等应用软件的使用、编程语言构成了其基本内容。编程语言从Basic到VB;文字处理从Word Star到现在的WPS、Word……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最近的教材中又增加了因特网基础与网页制作等相关知识。多年来, 我们的教材就像是各种计算机软件简易使用说明书大全, 课堂就像是各个软件公司举办的一连串培训班。我们的课程安排告诉学生, 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 是训练学生学习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技巧的一门课。目前, 学生家庭计算机的配置普遍高于学校计算机的配置, 学生思维活跃, 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频繁地面对学生在软件使用技巧上比自己更高明的尴尬。在这种情况下, 继续教授几个常见的办公软件, 配上一段编程语言, 哪怕再搭上若干网络工具, 也很难维持这门技术的水平。即使我们再改进教学方法, 也不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发展下去, 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走向衰亡。

5.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非高考科目, 因此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 学起来次要, 考起来不要”。学生成绩单上没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一席之地, 客观上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河北省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全省会考内容,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如会考结果不影响高考, 会考的组织管理要比高考松散得多, 考试纪律差, 考试成绩中有水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有的放矢, 制定策略, 积极应对

针对第一阶段的调查分析, 我们制定了如下策略:

1.构建校内网络教学技术平台

(1) 提供一个功能稳定、齐全的校园网教学共享系统

校园网络教学共享系统从实质上讲就是教师讲课从无纸化到无盘化的发展过程。自从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后, 教师大多使用电子文稿等课件讲课, 课题组现已开发的“校园网教学共享系统”, 为保证该系统被广泛使用, 首要问题就是保证该系统稳定运行, 既要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畅通, 还要保证网络中的教师用户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 要定时为用户机进行软硬件更新与维护。这样既可以提高电化教学实效, 降低由于网络问题带给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不便, 同时也给电教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利保障, 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 教学共享素材库建设

校园资源素材库 (图形、课件动画、音频、视频图像等) 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长期、细致地收集与整理。特别是教师在授课期间所制作的一些素材更需通过整理、分类, 建立索引, 有些则需要建立独立素材库。另外, 收集更广泛的素材 (学校新购买的双威华教教学资源、河北远程教育资源网) 向教师、学生开放,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氛围更精彩, 从而为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2.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教学环境与手段的提高, 不局限在一个或几个部门功能上的提升, 重点在教师教学综合水平的提高上, 所以对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

(1) 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应用培训

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常规设备主要由电脑、VCD、功放、无线话筒、投影机、实物投影仪和中央控制切换系统等组成。如果一个教师在授课期间对这些设备都能运用自如, 那么他的课一定比较精彩。对于“校园网教学共享系统”还要学会如何上传、下载讲稿课件, 是否压缩;用什么工具软件及在何处下载安装;自带笔记本电脑上网时如何修改IP地址、网关和DNS设置等。所以, 对教师培训要求他们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 熟练运用各种功能并非易事。反过来讲, 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后, 管理人员忙于“救火”的现象也会改善许多。

(2) 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的培训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会写电子稿件和制作基本课件, 培训内容从最简单的Word开始到Power Point以及Flash、网络基础、收发电子邮件等。

3.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素养提高的培训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素养关乎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和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 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 我们主要针对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与技能及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和实践。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同时也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中期研究收获

(一) 强化软件建设为信息技术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校购买了双威华教卫星宽带互动教育资源系统, 下载了河北远程教育资源网的资源, 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 开辟了教师培训、教研信息、原创文学等栏目, 将教师的优秀论文、设计、案例、课件等添加到网站中, 这样既锻炼了教师, 又促进了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业务交流和研讨。学校定期举行课件制作比赛, 不断增加优质的课件储备, 使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更加丰富。

(二) 分层次教学,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学习任务, 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布置有差别的练习,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吃得饱”又“吃得了”, 信息技术课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上一篇:仲裁法历年试题下一篇:股权变更补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