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论》练习

2025-03-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李清照《词论》练习(精选4篇)

李清照《词论》练习 篇1

21.古代五音指宫、商、角、、。(2分)

22.用自己的话概括李清照对柳永与苏轼词的看法。(4分)

阅读答案

20.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每处1分,共4分)

21.徵、羽(2分)

22.柳永词合于音律但文辞庸俗;苏轼以诗为词,不合音律。(每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又有张子野(张先)、宋子京(宋祁)宋公序(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等人辈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象是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细细琢磨他们的词,句子都嫌雕琢得不够。而且他们的词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诗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词却要分五音(宫商角徵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还要分发音的清、浊、轻、重。

李清照《词论》练习 篇2

一、风格上的不同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的一系列论述如“典雅”、“故实”、“铺叙”等,其实这些关于词的重要特点决定了诗词之间风格的不同,分析李清照诗词差异,首先要从风格入手。

由于受到“诗庄词媚”及“诗言志”等一系列思想的影响,李清照的诗与词风格迥异。具体来看,诗的题材广泛, 关心政治,引经据典,高昂激亢,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过靖康之耻等政治波澜,她的诗或咏史怀古或陈述时事,表达自己的政见。如脍炙人口的《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借用项羽垓下兵败的典故来展现豪迈的情怀,发扬敢于担当的个性。又如《上枢密韩肖胄诗》表现出了她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忧虑与关心,同时表达自己的心愿——“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相对于诗而言,李清照词的风格就显得比较温婉细腻。她的词多表现个人生活及情感心路。表现相思爱情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真切幽怨,将少妇内心对丈夫的思念表露无遗。南渡之后李清照的词作多表现了她内心的愁苦与不堪,“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将国破家亡的愁绪跃然纸上,凄惨忧伤,让人心生怜意。

二、艺术手法上的不同

李清照严格遵照“诗庄词媚”的观点,在《词论》中明确表示词要“典重”、“情致”、“铺叙”,“典重”就是典雅、清新脱俗的意思,“铺叙”即铺陈景物、叙写事实, 而“情致”则要求语言和情感具体而细腻。

李清照的诗语言比较简洁,用词恰当,习惯引经据典, 多为议论性的语言,读起来铿锵有力。如《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用王莽的新朝比喻当时的伪齐、伪楚政权, 用嵇康与山涛绝交之事来贬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辈,读起来有丈夫之气,巾帼不让须眉。不同的是,李清照所作词多描述性、抒情性语言,用词凝练,读起来婉自然,明白晓畅。李清照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运用白描、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比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就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自己的愁绪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同时,由于词作多叙写景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时时可见。

三、音律上的不同

在《词论》中李清照最强调词的声韵与诗的格律的不同,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就是说,李清照认为在音律方面,词要比诗的要求更多,音乐性和文学性二者缺一不可,必须高度统一。

李清照在《词论》的一开始就举唐代歌者李八郎“转喉发声”、“众皆泣下”的故事,以此来表明音律的重要性。 诗在用字上只要讲究平仄即可,从她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铿锵有力的节奏。词必须合乐,用字要与“五声”、“六律”相合,这种总结,使词的音乐性更加具体,为后来的词在脱离演唱形式之后也能大致保持它独特的抒情方式奠定了基础。她的词严格遵循规则,格外注重声律,《如梦令》 中“暮”、“路”、“处”、“渡”以及“鹭”字的押韵, 读起来富有节奏,朗朗上口。除了注意尾字的押韵以及平仄之外,李清照还十分善于运用叠字来使音韵和谐。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出奇制胜, 匪夷所思,读来便可以感受到她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

试评析李清照的《词论》 篇3

关键词:李清照 《词论》

李清照作为我国词坛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论文《词论》不仅对她之前的词史做出了系统准确的总结,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理论主张,扶正了词在文学史的地位,而且还提出了在词创上语言要协于音律、结构完整、艺术手法有铺叙、精神格调高雅、典重的理论主张,奠定了李清照在词史上的地位,为中国古代词艺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边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对李的理论主张作简要的评析。

首先,李清照认为词的语言必须协于音律。词是兼具文学与音乐两种身份的特殊抒情诗体,李清照批评欧阳修、苏轼苏轼等人的词不协音律,只不过是站在音乐的角度的。李清照认为“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如果词单纯是用来和乐而歌的,那么依声填词无疑是成立的。但它一经纳入文学的范畴,就必须循文学的轨迹前行。苏轼在词艺创作上重文字意趣,任慷慨之气,喜直抒胸臆,形成了以诗为词的艺术风格。它的词作题材内容广大,风格刚健明朗,艺术手法显豁简直,创立了豪放一派,其有些词作虽不免失之轻率叫嚣,但毕竟创出了词艺新风格。所以走传统创作道路的李清照对苏轼等人豪放词的批判不免有些失当。

李清照在词的艺术手法上是尤推铺叙的。铺叙手法在词艺上的应用,开先河者当推北宋柳永。但柳永对于铺叙的运用有不足之处,如缺乏一定的韵味,缺少感情上的变化。审视李清照的词作,我们可以看她的词前人的基础之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其着重点是在平叙中讲求浑成、含蓄,以及曲折宛转。以其一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为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前两句写幕春三月风卷百花及作者慵懒的心情,三四句话锋一转变为作者自己的抒情。“物是人非”,愁绪满怀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五六句又写计划到“春尚好”的双溪游玩,似乎气氛重新活跃了一点,但马上七八句笔锋陡变“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那种极度愁苦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而且用笔波澜起伏,回环往复,把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颠沛流离之苦与周围的景物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个人情感具象化,营造出一种浑成的意境。

李清照提出的词艺创作的第三个方面的主张就是在结构上要完整浑成。李清照评价张先宋祁等人时提出词应忌破碎的主张。李清照这里所说的忌破碎是指的词境的完整统一,反对那种有句无篇的创作倾向。张先、宋祁喜欢精工雕琢个别词句,其作品也有不少佳句妙语,比如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宋祁的“红杏技头春意闹。”二人也因此得“张三影”,“红杏尚书”的美誉,可惜往往只重字句而忽视了完整词境的营造。正如雕像局部的成功并不代表着整座雕像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一样,有零星的几处妙笔,并不代表整阙词会精采绝伦,一阙好词的美学价值在于艺术整体的完满和词境的浑成。而“诗眼”的生命力恰是建立在通篇的光芒之上。李清照对张宋等人的批判体现出了她对佳句与佳构关系的正确把握,而她本人作为一名即有佳篇万世流传,又有佳句供人欣赏的杰出词人,也正基于她对自己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这一经验的自觉运用。

在词艺创作的艺术手法上,李清照还重视典故和史实(即故实)的运用。李清照在《词论》中批判秦少游的词少故实,说秦观的词“譬如良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又言黄庭坚虽尚故实却“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主张在作词中用典,要用得恰当,用得合理,用得自然,用得了无痕迹。她反对那种故实的堆彻,认为那样会使作品变得生涩,从而影响词的艺术效果。我们仔细翻阅一下李清照的作品,故实是不难找到的,比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倪》中,“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一句中,就包含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人误入桃源的故事及秦穆公为女儿女婿弄玉和萧史筑凤台(秦楼),后弄玉萧史乘龙凤而去的历史典故。李清照也是她自己的理论的实践者。

在《词论》中,她提倡词艺创作应注重精神格调上的高雅与典重。柳永是北宋词艺发展史上的一位具有重要意义的词人。他适应市井歌楼、民间歌唱的需要,写了许多词作,将词这种文学形式普及到民间。但由于其作品产生的土壤多为歌楼妓馆,所以在精神情格调上显得平庸、尘俗,而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一向主张为词必然要有高尚的精神情趣,、她喜爱的是委婉、含蓄、典重、不露锋艺的精神气质。作为封建社会的女作家,其书香门第的出自,嫁入宰相家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经历及温文内秀的个人性格,会有这种观念是必然的。所以高雅典重的文学主张尽管士大夫气与闺阁气浓了些,但还是合理的。

李清照的《词论》即是词史上一篇系统而完整的理论著作,又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她对当时诸名家的评弹也即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掺杂了自己的一些偏见。但是,总的来看,李清照对于合乐歌词的“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如此精辟,她所创建的易安体如此引人注目,就当时具体的社会条件来看,已足见其过人的才识与胆略,就整个词史发展过程看,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李清照《词论》练习 篇4

第2单元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2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báo)雾 重(chónɡ)阳 暗香盈(yínɡ)袖 ...B.东篱(lí)戚戚(qī)乍(zhà)暖还寒 ...C.将(jiǎnɡ)息

相(xiānɡ)识

三杯两盏(zhǎn)...D.憔悴(cuì)堪摘(zhāi)玉枕(zhèn)纱厨 ...【答案】 B(A.薄:bó;C.将:jiānɡ;D.枕:zhě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莫道不销魂 ..C.东篱把酒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答案】 A(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3.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①她的早期作品 ②她的晚年之作 ③创造性地以十四叠字为开头 ④表达了丧夫之痛 ⑤抒发了故土难归的哀愁

A.①③④

C.③④⑤

【答案】 D 4.对下列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是若有所失、彷徨不安的样子,这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这种心理,诗人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

B.“冷冷清清”是指环境的空寂无人。寻觅而无所收获,精神上失去了寄托,使她越发感到环境的空寂,这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心情。

C.“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直接表白诗人的心理,写出了诗人的孤独、空虚和哀愁。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不容易保养身体,这也引起她的哀愁。

【答案】 D(应为秋天)5.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

B.②③④ D.②③⑤ 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原来诗人认得,这群飞雁是过去栖宿在她老家屋檐下的,现在来寻旧主人了,而物在人亡,怎不引起诗人的悲伤呢?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写菊花引起她的哀愁。地上一丛丛的菊花,却枯萎憔悴了,看到了花的憔悴,诗人就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时日难熬引起了哀愁。“守着窗儿”是因为孤寂翘首盼望有人能来解闷的情景,可是半天也没有人来,“独自”一人怎么样才能熬到天黑呢?

【答案】 B(“这群飞雁是栖宿在她老家的”错)6.对《声声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连用叠字把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情态刻画了出来,反映出作者的孤独与凄清、沉痛和心酸。

B.上阕后几句写内心用各种方式抵御悲哀的侵袭,而外界的力量又不可抗拒地把她围困在悲哀之中。

C.“满地黄花”句,由上阕的远处景物的描写转到眼前的景物的描写,写自己“寂寞深闺”中的闲愁。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写实景,表愁情,逼出下文的“愁”字。

【答案】 C(由空间描写转到眼前的景物,并不是深闺的闲愁,而是社会加给她的沉痛)7.填空。

(1)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_______。前人评论宋词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_______》。“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她的词作《

》中的名句。

(2)李清照,号____________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____________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之子_______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_______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_______、金石。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_______”之说(见《词论》)。前期作品多写____________,内容缺乏深意。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美。

(3)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____________的生活与情怀。在她的笔下,少女生活是充满欢乐的。少妇之词的主旋律则是抒发____________的感受,与少女之作相比,明显多了一分沉重。她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她作为寡妇的____________之苦、故国之思以及____________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答案】(1)词 豪放 婉约 周邦彦 姜夔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漱玉词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2)易安 南宋 赵明诚 诗词 书画 别是一家 闺情相思 孤寂凄凉

(3)少妇 离别相思 身世 孤寂无聊(我们可以根据以往掌握的关于李清照的生平、作品及生活的时代特点填写。她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前期生活安定幸福;南渡后,丈夫病死,生活漂泊,孤苦伶仃。这些在她的作品中都有很多反映)8.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开头连用七个叠词:“寻寻觅觅”,写她____________,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____________,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__________________。(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开头用叠词表达了她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接着写她想保养好身体,振作一下精神,偏偏遇上“____________”的天气;想喝酒解愁,却碰上“____________”。在百无聊赖之中,她抬头望见____________飞过,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再看看院子里满地堆积的____________,也无心去摘取。挨到黄昏时分,忽又下起____________,雨滴从梧桐树叶缝隙间不断地落下,女词人的心此时也像天色一样变得更加阴沉了。最后用一个“________”字收束全篇,却又用了反问句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得这“____________”的深重了。

【答案】(1)内心空虚 处境的孤独 心情之悲怆(2)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雁行 黄花 细雨 愁 愁

二、文本精品

阅读《声声慢》,完成9~11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怎样理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句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看到雁从北来,自伤身世,缅怀故国,已是很难受的了,而此雁却又像过去在家乡见过似的,益发触动悲伤的心情。

10.人们常常评价说,开头连下得十四个叠字,“出奇制胜”“匪夷所思”。试从内容、情感等方面,分析作者用这些叠字表现了怎样复杂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11.《声声慢》中选择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中选取了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表现了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12.下阕“我报路长”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谩”通“漫”,“枉、徒然”之意。认真揣摩这两句,结合全词,谈谈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虽有出众才华,但在朝廷昏庸无能、国家前途黯淡的时刻却毫无用处的感叹。

13.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大多数词截然不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分析其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1)写梦中景象和梦中感叹;(2)写到了传说中的“天帝”“鹏”“篷舟”“三山”等;(3)想像非常丰富;(4)意境极其开阔。(写出两点即可)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14.本词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故乡的深沉怀念。

15.上阕写景,写美好的春景,它与下阕的抒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阕是思乡之情的触发点,美好的春色,反而成了生悲酿恨之物;又与下阕的思乡悲情构成反衬。写乐景是宾,抒悲情是主,悲喜对照,突出主题。

四、高考热点

1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①起初,电只能应用于通讯,并不作为能源。②电的发现为人类提供了强大而方便的能源。

③19世纪七十年代,实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研制成功后,电才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强大的新能源。

④蒸汽机和内燃机只能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还不能方便有效地使一切形式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⑤人类对电的利用是从19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答案】 ④②①⑤③(先要准确把握全段中心,根据它清理脉络。这一段话说的是有关电的发现、使用问题,先说没有电如何不方便,有了电就方便了,再说人开始用电干什么,后来又用电来干什么。)1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紧急避险”下定义。

①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②紧急避险是一种行为。

③紧急避险是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而实施的。④紧急避险会损害另一个较小合法权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而实施的损害另一个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18.对于上课睡觉的学生,老师总是要叫醒他们,让他们继续听课。请你参考例句,不必完全模仿例句的格式,结合特点,另外以两个老师的身份,叫醒正在睡觉的学生。要求语言轻松幽默,符合特点。

例:化学老师:如果谁的大脑“严重缺氧”,就请到讲台边来做实验。

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政治老师:对于“特困生”我们应该给予重点扶助,请大家一起叫醒他。音乐老师:起来,不愿做懒虫的人们„„

美术老师:谁睡觉,我们就观察他的睡姿,给他画素描,在全班展览。数学老师:谁睡觉谁就是“脑乱分子”。

五、读写创新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人、某物、某事满怀期待,直至期待的心理达到了高峰。可是,事与愿违,我们期待的结果没有出现,或者出现的结果与我们期待的结果有一定的距离,会引发较大的情感心理落差。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对这样类似的事,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请以“期待与结果”为思考基点,写一篇文章。

【佳作赏读】

好工作

我的老同学老圈找到好工作了„„这真让我高兴。(开篇点题,又布下了悬念:找到什么好工作了?)我和老圈,从初中到高中一直是牢不可破的死党。老圈是同学们送给他的外号。他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子底儿,但是,厚厚的眼镜也没能挡住他八面玲珑的交往。这样,从形到质,用老圈配他,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只可惜高中毕业后,我上了大学,他落了榜。好在这小子心大,一甩头发:“我就不信闯不出一片天!”(这一段不提什么好工作,能吊起读者的胃口;同时,看似“顾左右而言他”,实则宕开了笔锋,属于“闲笔”,但闲笔不闲,“闲”中有味。)电话那端的老圈似乎很兴奋,力邀我去他工作的那个城市。听口气,好像大大地发财了„„(这属于“抬高跌重”笔法中的“抬高”部分,“抬”得越高,“跌”得越重。)他到底找到了什么好工作呢?在去他工作的城市的路上,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电话了,老圈听说我马上来到,很激动,不知怎么回事,他停顿了一会,有点结巴地告诉我。他的工作很特别,时间上安排比较紧,也没有什么规律,不过,一定要和他联系„„(布下了两个悬念,一是他到底是什么工作呢?二他为什么停顿了一会,连说话也结巴起来了?同时,这样的文字也是结果出现的伏笔。)这老圈作的是什么工作呢?是时下最热门的软件开发吗?不可能,这家伙除了伶牙俐齿、八面玲珑之外,好象从来没有闪过哪怕一丝的天才火花;搞了房地产,更不可能,他不可能有那么雄厚的经济基础;作模特,人倒是很象史泰龙,可惜身材差了点„„对了,这家伙曾经有做推销之王的狂言,看来,他是搞推销发了大财了„„(进一步加深了悬念。)车到站了。站台的一边,有一对依依分别的情侣,女的不停地掏手帕擦眼泪,男的呢,七彩教育网()上传资源获得现金奖励!七彩教育网()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软语轻声,一副情意绵绵的样子,真是“留恋处,兰舟催发”,二人洒泪而别„„

送行的男士转身欲大步离去,正好撞见了我。“老圈!”我无限惊喜,“送你的女朋友!” “不!”

“那你们怎么„„”

“这是我的工作。专门为那些没有人送行的人送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企业文化精要下一篇:六年级第二学期评语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