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儿童故事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外的儿童故事(共11篇)

国外的儿童故事 篇1

有只狐狸特别机警,特别狡猾,偷鸡摸蛋是个大行家。由于年岁已大,难免出点错差。落入了陷阱难自拔,它拼命挣扎,猛一下,挣断了尾巴。哎呀呀!丢了尾巴,哪有脸回老家?不愧是个老骗子手,它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它摆出一副庄严稳重的派头,回到窝里头。这儿会集着它的亲朋好友。

“众位姐妹们哪,”老狐狸开始说话,“有句实话,我得说一下:时至今日,我们还在把肮脏、沉重的包袱挂,这事实在不象话,真使我们羞答答。我指的是我们的尾巴,它拖拖沓沓,不是藏污纳垢,就是沾上尘土和泥巴。要它干啥?你们说吧,我能向你们证明,这东西只有害处,别无其它。你们自己想必也能证实,我说的不是假话。没有尾巴,跑起路来无牵挂,何况狗来把我们抓,总是先咬咱尾巴。如果咱们把尾巴割下……”

“甭说啦,甭说啦,”有位狐大姐把话插。“怎么啦?”“请你把屁股转过来,让我们看一下。”缺尾的狐狸顿时成了大哑巴,它慢慢往后蹭,悄悄溜走啦!

国外的儿童故事 篇2

关键词:网站,网站建设,儿童网站

据美国教育部统计, 托儿所中约23%的 (3、4、5岁) 儿童已经会上网, 幼儿园32%的儿童在成人监督下能使用网际网路[1]。另据中国互联网调查中心《中国互联网第十八次调查报告》[2]调查显示, 截止至2008年7月中国网站 (包括cn、com、net、org下的网站) 总数为1, 918, 500个, 网民总人数为2.53亿人, 其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网民占19.6%。网络前所未有的优势不仅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生活, 更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方式,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儿童网民的队伍逐渐壮大, 儿童网站建设不容忽视。

一、国外优秀儿童网站透视

好的网站不仅是儿童学习的乐园, 更是儿童生活的伙伴。目前,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观念、发展理念决定了国内外儿童网站存在诸多的不同。下面在http://www.100.com/ (世界上100个顶尖网站介绍) 提供的100个优秀儿童网站中精选几个网站, 对其设计理念、内容、结构等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

1. 网站内容以儿童为本

网站内容是网站的核心, 一个优秀的网站其内容必然是引人入胜的。儿童网站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或商业网站, 其特定的用户群决定了网站内容必须立足儿童, 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必须是儿童关心与喜爱的问题。美国公视儿童网[3] (http://pbskids.org/, 如图一) 以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儿童节目为脚本, 针对儿童的学习特点, 设计了一则又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 部分故事还特别标明相关词汇的读法、用法和造句, 让儿童既可以学到文字技巧, 又可以练就听说读写的功夫。网站通过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的带领, 让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发展自身潜在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 网站内容以主题任务为驱动, 通过卡通人物带领, 儿童进入不同的主题学习板块, 如:狮子仔 (Between the lions) , 运用动画、歌曲、讲故事及游戏等形式学习英文拼音;数学小先锋 (Cyber Chase) , 运用数学与逻辑打败骇客阴谋的冒险故事培养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天线宝宝 (Teletubbies) 则是通过丁丁、迪西、拉拉和小宝四个宝宝的生活, 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培养其自信心, 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儿童可以点击相应的主题进入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学习。

2. 网站结构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网站结构往往会决定一个网站的好用与否, 同样为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综观国外优秀儿童网站100例, 可以发现儿童网站在结构上制胜的法宝有以下方面。

在首页面上大多采取情景图片或动画, 更好地激发了儿童的兴趣与好奇心, 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http://www.seussville.com/ (Suess博士的站点, 如图二) 采用一幅类似旅行的情景图片, 让儿童使用鼠标任意遨游在美丽的Suess山庄。在游览Suess山庄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山庄里的宝藏, 如:游乐场 (Playground) , 采用链接的形式, 提供一些适合儿童玩的在线小游戏;传记 (Biography) , 介绍Suess山庄主人的生平等。同时散落在村庄的各个角落的小人物也设计精美, 能够充分调动儿童探究的乐趣。另外, “Suess博士”网站在页面布局上也充分考虑操作的人性化, 很少使用滚动条以减少操作的繁琐, 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

菜单是网站必不可少的导航器之一, 如何突破传统菜单缺乏吸引力的局限, 使儿童网站的菜单鲜活起来, 也是网站吸引儿童必不可少的法宝。儿童的思维是混合的复杂的, 同时也是跳跃的充满奇思妙想的。设计精巧的菜单让儿童的收获在意料之外, 这足以使他们欣喜若狂。http://www.kids-space.org/ (儿童空间, 如图三) 的菜单设计成一个简单而又温馨的储物柜, 储物柜里存放着各种儿童感兴趣的活动, 如:小熊向导 (guide bear) 、特别项目 (special project) 、创作活动 (creative activities) 等。其中创作活动包括儿童画廊、空中音乐会和故事书等, 儿童可以欣赏世界各地儿童的美术画展、音乐创作和原创故事, 同时也可以创建自己的画廊、音乐和故事。

大多数商业网站和成人网站尤其是综合新闻类网站中都含有大量的文字, 对于成人来说浏览一个网站, 阅读其文本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对于儿童来说, 大量冗长毫无生气的文字会很快消退儿童对某一网站的兴趣。儿童网站中文字的使用也是网站制胜的法宝之一, 如:http://home.disney.go.com/foryou/preschool/ (迪士尼网站学前儿童板块页面) 中文字使用形式有: (1) 基本文本。常用以叙述故事或讲解说明。 (2) 文本热区。色彩鲜艳, 造型卡通的文本常被用以菜单中的文字或标题。 (3) 图文并茂。卡通的文字辅以好看的图片是说明问题最好的方式。

3. 网站色彩明快和谐

颜色是美的特征, 也是某些信息的载体。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 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儿童出生不久就具备了辨别彩色和非彩色的能力。有人进行过一项试验:给婴儿看两个颜色不同的圆盘, 发现三个月的婴儿, 注视彩色圆盘的时间是注视灰色圆盘时间的两倍, 这说明儿童具备对彩色的视觉偏好[4]。好的儿童网站应该在第一时间吸引儿童的眼球, 色彩的运用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将直接提升网站的点击率和“回头率”。http://www.kindlepark.com/ (活力公园) 是3~6岁儿童学习的乐园, 网站主页采用蓝色背景辅以鲜艳明快的绿色、黄色等, 五颜六色的图案和标签使儿童融入色彩的乐园, 探索与学习也乐在其中。http://www.askforkids.com/ (爱问儿童网站) 是专门为儿童提供搜索引擎的学习网站。网站同样采用鲜亮的蓝色背景, 黄色温馨的导航条, 醒目的彩色文字以及卡通的字典菜单同样将儿童带入知识的海洋。

4. 网站动画生动有趣

Flash动画体积小, 操作简单支持交互网站技术, 目前已经成为网站设计的主流技术之一, 儿童网站离不开flash技术就像儿童离不开卡通读物一样。维尼小熊、kitty猫、米奇、奥特曼等一些卡通形象已经深入儿童的内心, 其影响可见一般。国外儿童网站同样也注重卡通形象的开发。卡通形象不仅可以代表网站的形象, 同时在网站中还可以起到导航作用, 辅以简单的动画、音效或声音为网站注入新鲜活泼的血液。儿童网站中的卡通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借用。将市场上已有的卡通形象直接用于网站, 如:http://muppets.go.com/main.html网站中的“木偶”形象来源于美国动画片《太空木偶历险记》中的木偶形象。 (2) 创作。网站工程师自主研发的卡通形象, 如:http://pbskids.org/中的“kid”形象和http://www.seussville.com/中的“suess”向导形象。http://www.wonka.com/中的“wonka”向导等。除了卡通形象外, 儿童网站还采用flash动画短片的形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如:http://www.bbc.co.uk/schools/websites/preschool/ (BBC网站的学前教育板块) 中的学习任务全部采用flah动画短片的形式给幼儿提供知识的学习;如:http://www.kidscom.com/ (儿童站点) 中的游戏、学习任务、购物甚至交朋友等板块均采用flash动画导入, 生动的情节, 活泼的画片, 简单交互的手段让儿童乐在其中。

二、对中国儿童网站建设的启示

也许对国内许多大众来说, 网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然而如何建设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却是一个重要话题。由于中国特有的社会背景, 儿童网站建设要取得成效, 既需他山之石、也需自己摸索, 才能找出最好模式。以下就我国的儿童网站建设提几点建议。

1. 从综合网站走向主题网站

搜狐、新浪、雅虎等综合网站的成功让儿童网站有了效仿的对象。形形色色链接, 各种各样的新闻、广告与各种游戏、学习资源一起呈现在儿童的面前, 所谓“贪多厌食”给儿童提供的太多也就意味着什么也没提供。这类网站儿童不愿看, 家长和老师也觉得没必要看。开辟主题网站以一个个鲜活的卡通形象作为主题活动的任务, 在活动中围绕一个中心形象或事件设置歌曲、故事、游戏和学习等环节, 儿童在完成主题活动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活动, 避免了分科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将知识人为割裂的不利因素, 这种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更为贴近, 更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

2. 网站建设融入民族元素

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的交流不再有障碍, “地球村”已深入人心, 当我们享受国际化的同时, 千千万万的孩子已经不再迷恋孙悟空、哪吒, 取而代之的是米老鼠、唐老鸭, 当习惯变成自然我们是否意识到, 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据有关部门统计, 大城市50%以上的孩子喜欢国外的卡通漫画[5]。西方卡通形象推广的目的是追求商业利益, 采取的手段多种多样, 有漫画杂志、电影、动画片、玩具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传播也逐渐纳入商业手段。弘扬传统文化, 儿童网站应充分占据文化领地, 民族故事、民族游戏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卡通形象、动漫等都应当是儿童网站设计中不可或缺一部分。应充分发挥网络民族元素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让儿童在享受信息技术便利的同时也享受着民族文化的熏陶。

3. 网站模式由单一走向多样

2000年6月教育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 (教委)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自此全国范围内的“校校通”工程正式启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 (教委) 、学校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 网站的基本模块大致有:校园风貌、教师园地、学生园地、资源中心、校园论坛等。学校网站模式单一, 致使很多网站成了垃圾网站, 没有存在的价值。儿童网站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发展, 儿童的需求是多元的, 因此儿童网站的模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 (1) 情景式。假定整个网站即为某一情景如探险或寻宝, 整个网站设计遵循这一主线。 (2) 角色式。整个网站由几个角色指引, 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任务。 (3) 虚拟空间式。网站有某一虚拟物体的各部分组成, 如一棵树, 树叶、树干、树根等分别代表不同的功能。每一种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贺淑曼, 让孩子赢在网络时代[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6.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第十八次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006.7.

[3]盛爱军.儿童主题网站:孩子的乐园[J].信息技术教育, 2003 (7) :92~93.

[4]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99.

国外的儿童自我保护教育 篇3

孟加拉国的防灾教育

地处南亚的孟加拉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在各种灾害中,儿童所受的伤害最为严重。为了使儿童了解自然灾害,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因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与风险,孟加拉国提出了“了解灾害=化解灾害”的减灾教育口号。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儿童减灾学习手册,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学习如何采取有效的减灾手段,并通过学生将这套学习手册推广到全国,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灾害,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自2006年初以来,该学习手册在孟加拉国26所中小学进行试验和推广。在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学习手册已经成为中小学正式课程的一部分。除文字介绍和说明外,学习手册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帮助儿童进行学习和实践,并鼓励家长和教师参与到防灾教育当中。(赵磊)

法国的管理软件可屏蔽90%不良网站

法国专家指出,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些不良网站对孩子的毒害绝不能低估,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应当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来遏制不良网站的影响。

法国主要有两个保护儿童免受不良网站毒害的组织,一个是“电子儿童协会”,一个是“无辜行动协会”。它们的主要任务都是向学校和家长免费提供家用网络管理软件,指导学校和家长对儿童进行保护。

据电子儿童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法国12~17岁青少年中,95%是网民,其中60%的青少年利用网络传递即时信息和交友。由于网站繁杂,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自愿或非自愿地在网上看过不良图片,相当一部分人受过不明身份者的骚扰和引诱,还有一些青少年对网络游戏上瘾。这些都给青少年的身心造成极大危害,有些孩子因此自杀或走上犯罪道路。

电子儿童协会目前已与合作伙伴开发出一系列保护软件。这些软件分别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未成年人,可屏蔽掉90%以上的包含色情、暴力、毒品和种族歧视等不良信息的网站及一些游戏网站,并可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刘再春)

英国的《儿童十大宣言》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儿童应该知道,安全首先是一种权利,而且是最重要的权利,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儿童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利。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遇到暴徒威胁时,儿童可以舍弃财物而自保。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家长要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家长讲明真情,家长都不会怪罪的,而且会尽力帮助孩子。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与陌生人说话。当陌生人与儿童说话时,儿童可以假装没听见,马上跑开。陌生人敲门儿童可以不回答,不开门。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家长应告诉儿童,即使他曾发誓不告诉别人,但遇到坏人欺负时一定要告诉家长,这些秘密千万不要埋藏在心里,否则侵害就不会消除,正义就得不到伸张。

10.坏人可以骗。遇到坏人,儿童可以不讲真话,这不是不道德问题。机智应对突发事件才是好孩子、聪明孩子。(陈玉成)

美国的《独自在家安全手册》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开展了一项主题为“不要开门!”的活动:一名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孩子独自在家的家庭造访(事先已征得父母的同意)。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热情,带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

这个活动引起了父母们的普遍关注和担心。警察局适时下发制作精美的《独自在家安全手册》,很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独自在家安全手册》其实是一本填色游戏画册,孩子在涂涂画画的同时,能学到许多安全常识。其内容主要有:

1.如果儿童独自在家,陌生人来敲门时可以隔着门告诉他爸爸妈妈正忙着,或在睡觉。不论他有任何理由,也不要开门;

2.接听电话时,儿童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3.无论要到哪里玩,一定要让爸爸妈妈知道;

4.不可独自行走,出门总要与朋友相伴;

5.不要独自到加油站、电影院、餐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洗手间;

6.空空的大楼、安静的走廊,虽是好玩的地方,但不可独自到那里玩;

7.有任何不对劲的事,别忘了打报警电话;

8.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特别是食物;

9.无论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车,哪怕他说是爸爸妈妈的朋友,或是爸爸妈妈让他来接你的;

10.如果陌生人对你说,保证带你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不要相信,千万不要跟他走;

11.如果陌生人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尖叫:我不认识这个人!以立刻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12.不要公开说出家里近期的外出旅游计划;

13学会打开和关上家里所有的门窗。

当然,仅仅一次填色游戏还不足以让孩子牢记这些安全守则,所以许多幼儿园和小学经常玩“假设游戏”,模拟危险场景,让孩子一遍又一遍地体验,以训练孩子应变能力。(黎志明)

日本的防灾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2012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震动了全世界,而日本人临危不乱的表现更让世界惊讶。是怎样的教育让日本人如此从容?

曹沛一家在日本东京生活。地震发生时,她所在公司的玻璃都被震碎了,她和同事们一起跑到楼外的空地上避难,但即便站在平地上仍然感觉颠簸得厉害,站都站不稳。随后,她赶紧跑到幼儿园接3岁多的女儿璨璨。一进幼儿园,她就看到老师已将孩子们全部领到操场上坐下,还分发了饼干。璨璨看到妈妈,举起手中的饼干说:“妈妈,今天我们又搞抗震演练了,好好玩啊!”看到女儿安然无恙,曹沛终于松了一口气。曹沛告诉记者,女儿所在的幼儿园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抗震演练,所以地震发生时,小朋友们以为不过是习以为常的游戏,而老师也都没告诉孩子们是真的地震,所以孩子情绪非常稳定。

在日本,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每个学期都要接受专业的地震知识辅导与培训。老师会在活动的时候详细地介绍地震的起因、过程以及造成的影响等。更重要的是,老师会现场告诉学生们,一旦发生地震,幼儿园(学校)里哪里最安全,学生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势,如何躲避,等等。

日本幼教共有5大方面,第一大方面是“爱惜生命,体贴关心别人”,目标是“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生存能力”。除了火灾和地震,日本幼儿园的避难训练近年又增加了防御歹徒。难怪日本的孩子在夏令营中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知道如何保存体力,知道不到最后关头决不把水喝光。

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以兵库县为例,该县所有的学校都设置了常设的防灾教育委员会,负责平时的防灾教育规划和灾时避难救灾的领导工作;有77%的小学、69%的初中、60%的高中和43%的特殊学校开展了定期的有关防灾对策、以学生的防灾指导和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防灾研修会。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原因、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防灾的实际技能。

国外的儿童故事 篇4

商伯下到凡间变成了人,就用心教人用火:打猎时教人用火围成圈儿逮野兽,吃东西时教人用火把东西烧熟,冬天教人用火取暖,夜里教人用火照明。人的日子好过多了。

谁知没过多长时间,商伯盗火的事又叫老天爷知道了。老天爷气得不行,立即下令叫下暴雨发洪水,把凡间的火种淹灭,把商伯淹死。暴雨下得像瓢泼,洪水冲了房子冲了地。老百姓只顾四处跑着逃命哩,谁也顾不得保存火种了。

国外名人的励志故事 篇5

当一个人错过了黄金学习时期,错过了黄金创业阶段,就真的没有成功的希望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只要你想上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安娜·麦阿利·莫泽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州一个农民家庭。27岁那年,她嫁给了个农场里的雇工,先后生育了11个孩子。从此,她将生命的大部分时光都消耗在了孩子身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为了照顾家人,她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牺牲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牺牲了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数十年来,她几乎没有出过门,一直默默地坚守着,洗衣,做饭,干农活……时间一晃就是四十年,此时的莫泽斯已不再年轻,她已是一个67岁的老太婆了。而这一年,她的丈夫又被马踢伤,不治身亡,她不得不和小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失去经济来源的莫泽斯成了儿媳妇的眼中钉,尤其是她患上风湿症,丧失劳动能力后,儿媳妇变本加厉,恨不得将她扫地出门。看着儿媳妇阴沉的脸,莫泽斯决心自食其力,她勇敢地拿起了画笔。做一名画家,一直是莫泽斯的梦想,只是年轻时被贫穷所困,中年时又被孩子和家务所缠,直到70岁,她才心无旁骛,无所牵绊,可以安安心心地画几幅画了。

没有画笔,就用刷漆的板刷代替;没有画布,她就在门廊和厨房的地板上画;没有素材,她就到田野里、山坡上去寻找。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莫泽斯终于创作出第一幅作品《农场·秋》。这幅作品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被托马斯·德拉格斯特亚收藏,摆放在商品陈列窗内。随后,“莫泽斯老奶奶画家”的名号传遍了纽约,她的作品被刊载在各大报刊杂志上。不久,莫泽斯的作品流传到法国,卢浮宫近代美术馆出资100万美元,收购了她的一幅作品。而在普希金美术馆举办莫泽斯的作品展时,排队参观的人竟然高达11万。

在102岁以前,乔治·道森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直到90岁时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生都虚度了,似乎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儿什么。于是,他进了扫盲班,开始学识字,学文化知识。后来他爱上了写作,并孜孜不倦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终于在他102岁那年,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索古德的一生》。这本书刚刚上市,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美国当时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乔治·道森也一下子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荣升为一个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作家。

国外的神话故事 篇6

奈特又称奈斯,她是埃及神话中代表智慧和战争的女神,掌管的神职类似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但是论其神位,比雅典娜在希腊神话中还要古老,大概相当于黑夜女神尼克斯。

同样都是战争之神,女战神奈特和男战神塞特分别代表的是正义之战和侵略之战,而加入了智慧的元素,奈特又代表了战无不胜的胜利女神。她的主要崇拜地在塔克三角洲地区,崇拜者主要以贵族,名门,皇室为主。她的儿子鳄鱼神索贝克也继承了母亲这个特质,他保持的人群也多以上流社会的成员为主。

奈特很少出现在艺术品中,这大概和她的出现年代有关。她出现的时期埃及神话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等到神话发展高峰时,她已经渐渐从神坛褪去。不过奈特在埃及神话中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巨大。

国外如何为儿童编织“安全网” 篇7

立法保护儿童权益

完善的保护立法是保障儿童权益的基础。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制定了详尽完备的法律条款保护儿童安全。

在美国, 各州针对保护儿童权益制定了众多法律条款。为了防止意外发生,美国法律明确规定父母或监护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能置12岁以下儿童于无人看管的状况。纽约州的刑法甚至规定,由于父母或监护人疏忽造成孩子意外伤害,属于“潜在危害儿童利益罪”;如果由此引发死亡则可能被控“过失杀人罪”。

在澳大利亚, 国家为保护儿童安全制定了完备的法律法规,并且深入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最简单的汽车儿童安全坐椅为例,澳大利亚早在1985年就正式立法, 规定儿童乘车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坐椅,此后不断更新相关法规。

此外,为保护儿童的出行安全,澳大利亚交规规定,司机在学校区域内的车速不可高于每小时40公里。这既是儿童保护观念深入澳大利亚社会生活的具体细节, 也是社会在交通层面执行儿童保护政策的具体体现。

构建全社会保护网

除了严格详尽的法律条文之外, 社会各方面积极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保护网,对于儿童安全保护也必不可少。

在澳大利亚, 为了解决孩子放学后家长不能按时接回的问题, 一般社区都设置了专业的“课后托管”服务。“课后托管”机构将孩子们集中起来,提供玩具、食品,并组织游戏。这种由社区组建的专业机构在注册时要经过政府部门审查, 机构内的保育人员都毕业于专业学校,拥有照顾孩子们的专业技能。

澳大利亚的非政府组织在儿童安全保护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做了大量的细节性工作,对家长给出了关于如何保护、照顾子女的详细建议。澳大利亚儿童事故预防基金会就是这样一家慈善机构。他们免费为家长提供涉及儿童安全方面的咨询和帮助。该机构提供的一份资料中就详尽列出了澳大利亚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情况, 以便让家长在面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时有足够准备。比如,确定浴室的水温是否会烫伤孩子,查看在楼梯等处是否有障碍物,火源是否有足够的防护措施等等。这些细致齐全、简单易行的建议从生活层面上给了家长足够的指导,也弥补了硬性法律条文在生活细节方面的不足。

在一向重视儿童权益保护的丹麦, 除了社区和公益组织外, 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安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老师每天都和学生直接接触,如果发现孩子家长存在问题,就会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必要时会通过法律途径转移监护权, 将孩子委托给有责任心的家庭或机构来照顾。

另外,丹麦少数学校在暑假期间仍然开放,因工作不能休假的家长可以把孩子托管到这些学校,以免孩子因无人监管而出现各种安全隐患。这些学校并不开设暑期补习班,而是帮助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组织体育、文艺、郊游和野营等户外活动,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高儿童自保能力

除了成人世界为少年儿童编织一个全方位保护网外,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样重要。

由于日本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 安全防护知识可说是每个日本人的必修课, 而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教育更是一大重点。在日本,针对儿童的各类安全知识培训非常多,不仅仅是地震防灾知识,也包括火灾、水灾、交通安全、人身伤害等各个方面。通过这些培训, 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丹麦, 中小学校从低年级起就设置了安全急救课程, 学生们从小就知道日常生活中安全的重要性,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安全隐患,并知道如何防范规避和化解。此外,学校还会定期进行消防演习、交通安全实践等安保教育, 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和体验社会安全保障。

国外的儿童故事 篇8

关键词:交通安全;儿童 ;宣传教育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益大会的惯例,儿童是指年龄不大于18岁的人。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RTI)是全球儿童的主要伤害死亡原因之一。儿童主要的出行方式是步行者、骑车和乘车,使得他们成为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世界各国的研究者都注意到儿童是道路安全关注的重点人群。我国已经迈入汽车社会的门槛,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预防儿童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这方面学校有义务,家庭更有责任,家庭、学校任何一方面的安全教育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外在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起步早,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

1.国外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并在全社会的共同配合下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其中一些国家在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对于儿童心理研究,课程设计、社会合作等许多方面都有比较先进的措施和经验,对我们国家积极提高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效果,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促使我国儿童交通安全宣传管理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1.1丹麦

丹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儿童出行安全的规定,例如,“乘坐家用轿车时,7岁以下儿童必须配备车用儿童座椅,否则属于违法;孩子骑自行车或坐自行车的儿童座椅时,必须戴安全头盔,或使用安全带,将双脚固定在儿童座椅上”①。法律条款以硬性规定的形式制约了儿童和家长的出行行为,从小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并进一步加强了家长的安全意识,降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丹麦的幼儿园每周都会举行“徒步行走”活动,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到大街上进行实景教学。因此,在丹麦的大街上经常可以遇到几个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街上行走的景象。幼儿园老师带队行走的同时,还会为孩子们讲解在马路上遇见的各种交通标志,帮助他们进行认知、记忆和识别。

除了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外,丹麦的儿童社区里还有专门以丹麦交通为主题的俱乐部。俱乐部的特点一是普遍性,加入儿童交通教育俱乐部的成员占全丹麦三岁到六岁儿童的35%。家长只需交少量的费用,孩子在三岁时就会收到来自俱乐部的一套交通安全知识教材。二是系统性,俱乐部每段时间分发的画册和组织的活动均是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和其接受知识的能力而设计,例如,三岁的儿童应该学会区分人性道和机动车道,四岁的儿童应该懂得在规定的地点过马路。通过这种少量多次的新内容刺激,可以使儿童更好的掌握交通知识。三是直观性,直观的图片教材和住所附近的现实场地,家长可以辅助孩子进行交通练习,加深儿童对道路和车辆的理解。

1.2法国

行车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车人的素质,而孩童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法国在全国共设立了400余所交通公园,用于对儿童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参与交通活动的模拟训练。②在公园中,由老师或者工作人员向8岁以上的孩子讲解他们自己或随父母出行时可能在道路上遇到的危险,并在各种安全培训结束后,给通过“考察”孩子们颁发“马路行走许可证”。这样可以让他们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养成遵守道路规章的习惯。

2.国外先进理念对我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启示

总结发达国家在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的做法,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进行,以期从小培养“遵守交规我为先”的良好风尚。

2.1强化法律规范,制定儿童交通安全专项法律条款

在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国外许多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来规定儿童及他人的出行准则,以确保儿童的出行安全,例如美国制定了《儿童乘客保护法》。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于完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这套法律体系中没有提及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教育等的具体、可落实的细项章程和规定。这使得儿童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以及安全宣传教育得不到具体的法规、政策支持。

因此,要从提高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国家应制定全国性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规划体系,将此类体系纳入法律,以条文法规的形式确保实施。此外,教育部门作为现阶段我国儿童道路安全宣传教育的主管部门,应在全国范围内,将有关儿童交通安全的内容纳入教学课程,并组织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处于各年龄段的不同儿童群体,编写和分发交通安全教育教材知识普及教材等,同时给予课时保证和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

2.2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确保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经费

英美等国家以完善的交通法规体系确保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实施和完善,除此之外,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也是推动儿童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驱动力。国外发达国家有关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活动项目一般是由国家交通部、国家陆运基金以及地方政府的拨款来维持运营的。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保险公司、银行以及其他企业也会为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提供资金和赞助。我国在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经费方面缺乏明确的经费渠道,制约了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只依靠学校或交警部门组织的小型的集体活动,难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知识的有效普及。

3.小结

我国目前在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了解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在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最新做法,有利于帮助我们认清我国目前存在哪些方面的缺陷,进而采取措施填补漏洞,促进我国中小学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开展。从发达国家制定的措施中可以看出,儿童交通安全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关注,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在关于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的知识传授方面,要充分结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新颖的互动方式,吸引儿童和家长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習中来,逐渐养成良好的交通出行习惯。(作者单位:1.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2.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国外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2.11

[2] 汶爱萍,邱慧敏.国外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措施简介[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06

[3] 庞勇.关于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02

[4] 李小伟.慢,我们在这里行走[J].中国教育报.2005.1

[5] 曹晓华,段海丹.儿童交通安全心理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注解:

① 丹麦的交通娃娃观(图).网络:http://baby.sina.com.cn/edu/08/3103/0850108103.shtml

国外的儿童故事 篇9

1 表征、空间表征、地图表征的含义

心理学界对representation一词有两种不同译法。认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领域将它译为表征,这种译法为多数心理学家认可。朱智贤等人将它译为表象。同意这种译法的学者也有一些。表征是一个意义更加广泛的术语,一般认为,表象是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表征是知识和信息在人们头脑中的存储形式。空间表征在不同的文献中意义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空间表征表示个人对空间的心理表征[2];空间表征表示个人对空间信息思考、推理和操作的内部过程[3];空间表征指对空间的任何一种物理表征方式[4],比如,地图和模型,这种观点和Bruner的表征概念类似。Bruner认为,表征是人们藉以储存其所经历事件的一套规则,媒介。地图表征指用一些类似物或者符号来表示真实环境。本文将回顾儿童怎样认识一个物理对象,如,地图或者模型能够代表一个特定的环境,以及他们如何将表征中的知识运用到环境中的行为。

2 地图表征认知能力发展的两种不同观点

Landau认为:地图是现实世界的缩微或者模型。使用和理解地图的某些基本能力不需要特别的经验,也不需要视觉经验的积累就会自动产生[4]。2岁儿童就能利用原始的地图。研究发现:6岁儿童就能阅读、绘制地图[4]。儿童对地图或者地图类似物的理解能力似乎早到我们无法精确确定它的发生日期。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主要研究视觉缺陷儿童,研究对象有天生的盲童和后天的盲童以及残留有微弱视力的儿童,试验材料为触觉地图。常用的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他们认为空间知识源于儿童天生的素质,幼儿已经理解触觉地图中蕴含的代表关系,其主要证据是:盲童能够根据触觉地图提供的线索在房间里自如地进行路线跟踪。她否认空间知识的发展观。有人详细研究了学前儿童运用触觉地图适应环境的能力[6],

有人研究了5岁到青少年阶段的被试使用触觉地图的情况,发现使用触觉地图的认知成绩并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7-8],这些结果似乎也支持Landau的观点。我们称这种观点为地图表征认知能力的天然生成说。

以Liben和Downs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理解地图表征的能力取决于儿童的认知技能,地图认知技能会随着儿童从童年早期向青少年过渡发生重要的变化[9]。原因如下:第一,理解和使用地图的核心能力是理解事物A可以代表事物B,对代表关系的认知能力是理解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条件。这种能力在整个儿童期间逐渐发展、成熟。地图不是镜子也不是物体的缩微,地图是客观世界的类比模型,对地图的理解受制于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第二,地图的理解和儿童逻辑思维,尤其是和抽象符号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三,地图的理解和使用依赖于儿童对几何关系的理解,依赖于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地图作为现实世界中空间的表征,它反映了物体之间、地点之间、或者物体和地点之间内在的几何关系,如比例、方向和方位。空间、几何关系的理解是使用地图来认识、适应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称这种观点为地图表征能力的认知发展说。

天然生成说和认知发展说之所以绝然相反,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前者以视觉缺陷儿童为研究对象,后者以视力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第二,研究材料不同。前者使用触觉地图,构成触觉地图的材料和它代表的实际环境中的客体相似程度高。从性质上看,触觉地图主要是类似物或者缩微表征,是具体形象化的表征。后者采用视觉地图,表征物既有具体形象化的类似物,也有抽象程度很高的符号表征。也许,两种观点并没有像他们宣称的那样截然不同。我们认为,天然生成说能够说明一些现象,但它并没有说明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视觉缺陷儿童之所以能够根据触觉地图顺利完成某些路线跟踪任务,一方面可能和他们的感觉补偿现象有关,另一方面,可能和触觉地图使用的表征符号和真实环境的物体相似程度高有关。天然生成说能够说明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对具体形象化的表征物的认知。认知发展说不仅能够解释儿童对具体形象化表征物的认知,而且较好地解释了儿童对抽象程度较高的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我们认为,认知发展说比较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是比较科学的观点。众多研究已经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符号功能的提高,儿童对抽象的地图表征的能力逐渐提高。天然生成说也以其独到的视角和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材料给后来的研究者以有益的启示。

国外儿童早期教育相关网站 篇10

1.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教育委员会网站:(有幼儿教育与看护主页,关于强势开端计划的材料,各个国家早教相关材料及网站)http://;

2.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玩具图书馆[/B]网http://

14.英国儿童早期基础阶段网(一种教育方案):http:///search.php?q=italy

儿童产品中的故事体验 篇11

关 键 词:儿童 故事 体验

1.故事体验

这篇文章讲的儿童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故事体验,与故事板法有区别,也不是产品设计中的叙事法。故事板相当于一个可视化的剧本,应用在产品设计领域,其实是产品开发过程的故事化,是将设计过程可视化的一种语言手段。叙事设计,关注的是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让产品像文学作品一样来传递其自身的内涵。这两种设计方法,都是从设计师的角度去阐述的。

故事体验并不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设计方法,而是从用户角度去分析,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沉浸于产品所演绎的故事中的一种体验。儿童产品中的故事体验是指儿童在与产品交互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产品带来的故事情节或者将自身带入故事作为故事的角色体验。

2.故事体验的作用

故事,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是一种经典的信息传播手段,人人都爱听故事。美国著名的认知科学和学习理论专家Roger C.Schank指出:“人类生来就理解故事,而不是逻辑。”美国作家,《故事动物:故事如何成就人类》的作者乔纳森·高特肖博士认为人类是故事动物。故事具有吸引人的注意力的力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故事甚至能重塑人们的情感和认知。

儿童是喜欢故事的,故事是陪伴儿童长大的伙伴,缺少了故事的童年如同缺少色彩的儿童画。Lifehacker上的一篇文章引用了一次研究,在听故事的情况下,人类大脑的活动状况与实际经历时的活动状态相似。也就是说,听故事本身就是对大脑的刺激,人类在听故事时整个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儿童爱听故事,正是大脑处于发育阶段的自然反应,故事的刺激对儿童的大脑发育有很大作用。

给儿童用户带来故事体验的产品,将儿童带入产品演绎的故事中,以多感官的角度让儿童享受故事,可以传递和调动儿童的情感,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和儿童用户的参与性,增加儿童用户与产品的互动。

3.给儿童用户带来故事体验的产品

什么样的儿童产品才是带来故事体验的产品呢?其实,给儿童带来故事体验的产品并不是一类新的产品,而是早就存在的。比如,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动漫的走红,市场上出现各种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系列的儿童产品。大街上,几乎儿童随身携带的产品都会有这一动漫中的形象(如图1)。这一类的产品主要依赖于电影或者动漫产业,借助于卡通形象。再比如变形金刚、机器猫、Hello Kitty等,他们都是动漫中的角色或者卡通形象(如图2)。这些产品基本是将原有故事中的角色形象,直接运用或稍加改变,通过平面印刷或者将形象立体化就运用到产品中。儿童天性喜欢故事,这些故事传递的情感或者价值观引起儿童的共鸣,吸引了儿童。当与这个故事相关的内容出现在儿童面前时,便能勾起儿童对这个故事中的角色或者情节的记忆,让儿童更加真切地再次享受故事。

第二类是设计师根据儿童用户内心深层次的需求来设计故事,设定故事情节,让使用者在与产品交互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故事体验,比如日本万代公司推出的拓麻歌子等(如图3)。

拓麻歌子也叫宠物蛋,1996年投入市场以后,风行时间长达十年之久。这个宠物蛋像真的宠物一样,需要喂食,喂水,会生病,需要看医生,也要运动,睡觉,不被精心照顾的话也会死掉。万代继而推出了宠物蛋的追加机能,增加了红外线功能,宠物之间可以结婚生子,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和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宠物喂养成果。宠物蛋的构思其实很简单,利用一个便携的电子设备,设定了一个喂养宠物的的故事情节,以宠物为角色形象,并且这个角色具有真实宠物同样的生命特性,让儿童担当宠物主人的角色。宠物的诞生、成长、病痛、过世,都由孩子来照顾,孩子和宠物之间上演了一系列的故事。

儿童通过长时间的把玩,和宠物之间培养了感情,宠物成了孩子们玩伴。孩子在玩宠物蛋的时候,不再仅仅是个孩子,而是宠物的“家长”,“监护人”,朋友,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这一类的故事,情节与角色设计都更加现代化,和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故事的形式给孩子们提供了另一类的生活方式,让孩子的生活更加有趣,更加丰富多彩。

4.儿童用户体验故事的方式

4.1 故事角色扮演者

当一个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为孩子所喜爱时,孩子们的情感已经被牢牢地系在了故事角色的身上。这一类产品中,儿童把产品作为道具,作为玩伴,将自己或者周围的伙伴、父母等想象成故事中的角色。以星球大战中波巴·费特的火箭炮为原型设计的儿童书包,作为星战迷的儿童,背着这个书包的同时,把自己想象成了银河系中最卓越的赏金猎人(如图4)。再如,儿童在玩宠物蛋时,按照程序的设定,要给宠物喂食,看病等,已经成为宠物的“家长”,“监护人”,同宠物蛋一起演绎着宠物生老病死的故事。

4.2 故事的导演者

高特肖说“人脑具有演绎故事的能力。人脑有一种天然的能力,它会情不自禁地发挥想象,把简单的甚至互不相干的东西结合起来,编成一张故事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版本演绎,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体会故事,生成故事,讲述故事。”这一类的产品中,儿童将产品演绎的故事或是动漫故事作为模本,根据自己对故事的体会,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生成故事,并把它“讲述”出来。这也是儿童学习和思考的方式,更是儿童用产品同外界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奥尔康公司推出的椰菜娃娃具有不同的发型、发色、容貌、服饰,千姿百态。每一个娃娃的身上附有出生证、姓名、脚印,臂部还盖有“接生人员”的印章。这些娃娃不是放在货架上等待顾客购买,而是放在摇篮里等待“领养”。在顾客“领养”时,要庄严地签署领养证,以确立“养子与养父母”的关系。椰菜娃娃被领养后,公司还建立了生日档案,每当娃娃的生日时,娃娃的“领养父母”都会收到一份公司寄来的生日贺卡。美国各地开设了“娃娃总医院”,由公司的职员装扮成医生或护士,娃娃生病时,领养人带着娃娃去医院看病(如图5)。

nlc202309021542

“椰菜娃娃”放在摇篮里等待“收养”,仿佛娃娃真正有了生命。儿童在领养椰菜娃娃之后,将椰菜娃娃作为真正的婴儿,照料娃娃的起居生活,给娃娃买日用品等。椰菜娃娃与儿童共同构成了故事的角色,儿童照料娃娃过程便是故事情节,由儿童自己发挥,自己演绎。

4.3 故事的倾听者

儿童爱听故事是大脑发育的需求。产品以自身给孩子演绎故事,儿童在倾听故事的时候,故事有很强的代入感。再比如,2012年德国红点最佳概念设计奖的得主,Jarpet交互式3D虚拟电子宠物(如图6)。Jarpet是一个可视化虚拟宠物罐,运用3D投影技术将生物的动态影像投影出来,给人们立体的视觉体验,让儿童能在罐子中更逼真更近距离观察到动植物生长的过程。

如果瓶子里是一只蝴蝶,在这个瓶子里面就会清晰逼真地展现出蝴蝶从卵变为毛毛虫,最后破茧而出蝉蜕蝶化的整个过程。当你敲击罐子,里面的“动物”会跟真的一样做出反应。宠物罐可以与电脑连接,在网上下载新的动物,或者新的动作进去,然后罐子内就能投影出新的这些东西了,想要小鹿就是小鹿,想要企鹅就是企鹅。

孩子们倾听设计师讲述自然界各种动植物生长的故事。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动物,在其中了解动植物的习性、生命周期,学习到生命的全过程,甚至是学习动物的精神枢纽构造。这个罐子不仅是儿童寓教于乐、减少孤独感的玩伴,更是给城市中儿童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城市中的儿童与自然界动植物的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对动植物生长过程的了解途径主要还是书本或者电视,Jarpet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微缩在罐子中,孩子们通过多感官的技术与动物进行互动。了解动植物成长的过程,孩子们可以体验到生命的过程,这绝对是带给孩子最重要的一堂课,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当然很多情况下,这三种体验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例如,儿童在将产品作为道具的同时,将自己扮演成故事中的角色,同时也是自己在导演这个故事。

5.创造良好的故事体验

首先是关注并了解儿童用户的特征以及真实需求。儿童在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上有特殊性,这也是儿童产品设计必须关注的。儿童的神经系统敏感,脑部思维能力非常活跃,想象力丰富。同时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儿童处在发育成长阶段,价值观、道德观的可塑性极强。但是,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简单的事物更容易被儿童接受。

运用动漫元素营造故事体验,那么在选择动漫形象时要选择儿童熟悉的形象。熟悉的动漫形象可以唤起儿童对于动漫故事的记忆,有利于儿童对产品的接受。动漫形象要健康积极,负面的消极的元素不可采用,以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比如很多活泼可爱、拥有超能力的动漫角色,像美羊羊,变形金刚,蜘蛛侠等等都很受儿童喜欢。

设计师若是根据儿童用户的特征设计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要简单,有趣。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对过于复杂深奥的故事理解不了,因而也不乐于接受。故事的设计要简单明了,主题要单纯,故事情节的设定,角色的选择都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易于被儿童理解的才易于被儿童接受。同时,故事一定要有趣味性,轻松精彩的情节,妙趣横生的角色,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其次,关注产品的交互性。无论是运用动漫元素还是设计师设计的故事来营造故事体验,都要增加儿童对故事的参与性和交互性。有很多运用动漫元素设计的产品,儿童与产品的交流是单向的,与产品的互动较少,故事体验感主要源自儿童自身对于动漫的记忆和基于动漫情节或者角色的想象。这种体验下,儿童很快会对产品失去新鲜感。虽然有些产品是加入了智能元素的高科技玩具,但是儿童通常是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儿童只是一个观看产品表演的旁观者,这对于儿童动手能力、想象力等技能的培养十分不利。图7中左边是世嘉公司和孩之宝公司出品的第四代i-Dog Dance。你可以和它互动交流,他会根据你的动作来表达情绪,比如你摸摸它的头他会高兴,动它的尾巴它会很生气,还会撒娇,闷闷不乐,生病等等。它也会表达情绪,当它需要关心或者肚子饿时会发出蓝色的光,像宠物一样撒娇,吸引你的注意,让你和它说话或者“喂”它音乐;它高兴时会发出橙色的光,像阳光

一样,会高兴地吠叫,感染你的情绪,让你和它一起快乐和兴奋。它不仅能体验你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你的情绪,也会表达它自己的感情,和你交流互动。图7中右边是奥特曼玩具,脚底装上电池以后,可以前进、后退、转弯,里面存储了七首唐诗和四首故事,按下“唐诗”按键,它会背唐诗,按下“故事”按键会讲故事;另外还存储了四首歌曲,按下“唱歌”按键,它会播放音乐,眼睛、肩部和胸灯还会闪出炫彩的灯光。这个玩具看似运用了光,色,音乐,语言等元素,但是儿童在玩玩具的时候,只要手指按下按键,玩具就会自行表演,儿童缺乏一个和玩具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

6.结语

人类是渴望故事的动物,儿童的大脑更是热衷于故事。产品带来的故事体验,从多感官的角度让儿童享受故事,让故事融入儿童的生活,让生活变成故事。以故事为载体编织儿童的生活,给儿童带来另一种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产品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65-68.

[2] 罗仕鉴,应放天,李佃军.儿童产品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9).

[3] 吴蓓蓓.产品的叙事设计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4):10-14

[4] 杨宁斌.故事板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2009(7):85-87

[5] Jeremy Hsu .The secrets of storytelling.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2008(19),46- 51.

[6] 王丹力,詹志征,戴国忠.儿童交互式只能讲故事系统[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23),7:1186-1192.

上一篇:医院年终总结下一篇:第一次做饭四年级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