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共9篇)

职业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篇1

关键词:分层教学 职教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70-01

一、分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如何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使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分层教学的做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在备课中备学生这一环节,更加明确具体了。比如,在讲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课堂上,a层学生必须理解李白风格,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揣摩词的意境美。b层学生理解李白风格并与前文的柳词比较。c层学生只要了解词的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即可。作业布置上,c层侧重检查背诵;b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基础知识。这样,a层学生觉得作业有挑战性,趣味性,能提高自己。b、c层学生觉得作业力所能及,愿意做,及时交。这样避免了以往教学中一些学生因没有压力、动力而厌学,一些学生因听不懂,完不成作业而弃学的现象。

二、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让学生“举手摘桃”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并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学生只需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收获为原则,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抬抬手就可以摘到桃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不能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负荷,也不能制定过低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兴趣缺失。对此,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使之更适应各个层面的学生,对于语文优秀生,教师应适当提高对其的学习要求,确保他们的精力能够花在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思维探究活动;对于语文后进生,教师应将教学目标适当放低,主要以学生对语文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为主。

三、分层教学实际操作策略

1.分析学情,科学分组

1.1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根据实际,将基础较好、学习目的性明确的分成a层;语文成绩相对薄弱、但兴趣尚浓的分成b层;基础差、几乎无兴趣的分成c层。

1.2向学生讲明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采取的不同的教学模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不是对学生的歧视和偏见。

1.3分层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每过一段时间,根据学情要进行个别调整,实行动态管理,使a、b层学生逐渐增多,c层学生逐渐减少。

1.4健全整层的评价管理,建立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体系,合理要求,科学评价,形成互相促进、整体提高的竞争趋势。

2.区分差异,因材施教

2.1备课设层次。备课时,设置合理的认知层次:形象记忆内容设为第一层次,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内容为第二层次,使b层学生“吃得好”;知识拓展性内容为第三层次,满足a层学生“吃得饱”。

2.2讲课设层次,降低难度,分层递进。a层学生可适当引申,增加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b层学生加强语文关键语句的理解、文章结构的领悟,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c层学生加强诵读训练,增加最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分层教学的易出现的弊端

由于各层的教学目的很笼统,以致学生不明确自己学a层与学b、c层有什么区别,他们认为分与不分都一样,甚至有许多学生为了减轻压力,愿意到b层甚至c层、d层。现行的语文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为依据,明显地印有应试教育的痕迹,而无视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差异。这样的所谓分层,不仅难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重蹈优差生区别对待,“重优轻差”的旧辙。首先,一些分层考试的试卷只是个别题目难易不同,到底什么样的题目才算难,什么样的才算易,出题老师也没有什么衡量标准。其次,分层考试中倘若a层学生答了难度较大的试题,其结果是可能是b、c层学生的分数会超过a层,这对学生评优很不公平。因此,许多学生不愿意选择a层。

五、语文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的建议

要使分层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就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特色,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分层。职业高中文必学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基础的知识必须人人掌握,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学习方面有某些兴趣爱好或专长的学生口胃。教材可选用校本教材。教学方法要灵活,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校本教材可开设《诗词赏析》、《广播社团》等特色课程供学生选择。不可否认,现行教材如果不进行深入挖掘,就很能适应当前的升学的需要,我们便在其它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加强,让他们扎实掌握语言基本功,让他们有很强的阅读和独立写作的能力,让他们能在升大学的应试中游刃有余。

职业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篇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全面完整地了解学生,进而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将学生视为有个性的学习者,并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彻底告别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重庆市第七中学校开展的分层教学就很好地适应了这一目标。

1 分层教学简介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层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试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1)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2)分层次;3)所有学生能得到提高。分层教学在中国上海、江浙等地,包括一些西方国家都非常流行。

2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学生差异的客观性。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如果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满足不了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分层教学可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首先,分层教学不是实施传统意义上的抓优才、弃差生的策略,而是坚持“优差两头抓”的原则,即更好地发掘学生潜力,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学生最近阶段主动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

3 分层教学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1)每个走动班级推选科代表、值日生等,以维护班级的正常秩序。

2)每个走动班级组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指定组长,上课由小组长点到,迟到次数多者班主任找其谈话。

3)任课老师要加强班纪班风建设,认真编排座位、严格学生考勤管理、进行有效地课堂管理、落实作业登记制度、规范考试制度,以此造就优良的班纪学风。

4)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经常找学生谈心、交流,及时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4 如何开展分层教学

4.1 分层备课

将学生分层后,在满足教材的情况下,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基本目标,哪些属于更高层次目标。

4.2 课前预习

教师应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使其达到令人满意的预习效果。

4.3 分层授课

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层次分明,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同时,针对于高考,高三授课应该区别于高一高二的授课,应当服从考纲考点。另外,讲新课时,老师应该对部分知识进行扩展,如数学反函数的求解,反三角函数的定义,物理的其他选修。

4.4 分层课堂练习

我们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练习题目应以基础和中等难度为主,难题为辅。至于优生,可适当增加难度,不宜过度。很多优生容易错的多是简单题,而难题又拿不到满分,所以有部分优生的成绩波动特别明显。另外,不同时期的练习也应有所区别,高一高二应当巩固新知识做各种题型,高三时应当有针对性地适当练习相关题目,或者就练习高考题。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学生自己做。

4.5 分层辅导

在课堂上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可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即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6 分层作业

课后作业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适合B层学生),第二层次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补充习题)各半(适合C层学生)。而且,要让一般学生在30至40分钟内完成。这样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分层教学的效果

1)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重视对基础稍差学生的教学力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在学习上得到了良性循环。

2)教学目标分层后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3)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学生辅导B组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教学中其它方面的工作。

4)由于分组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C层的学生不愿降到B层去,同时B层的学生又希望能升到C层来,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因而学习成绩提高也较快。

6 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由于部分学生分层上课需要换教室,多次有老师反映,学生到教室比较晚,总是耽误上课时间。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强调,尽管有部分自觉的学生在那时间段自己看书,同样也存在部分学生,在那时间段嬉戏打闹,甚至在老师进教室后还在继续。建议班主任对这个问题要进行强调,并定期找科任老师询问情况。

2)老师占用下课时间讲课的情况普遍存在。尽管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所以建议老师按时下课,给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

3)即便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不同。所以有部分学生即使在C层,依然觉得学习起来很困难,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有部分B层的学生,听B层的课时,又觉得太过轻松,总会走神、不够专注。建议,每个月之后,定期询问学生需不需要换层,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让学生发现自己是否适应这一层次的学习。同时,也避免了经常有学生是C层的却去听B层课的情况。

4)分层教学进行时很有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尤其是数学。这需要各位分层的老师注意,并及时纠正这种状况,减小两极分化,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科任老师应及时向班主任反映情况,并不定期地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询问学习情况。

5)部分学生没有整理笔记及错题的习惯,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分层上课,而不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对此进行强调,并不定时地抽查监督。

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以人为本教学资源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生本身具有不同智能结构和认知方式,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也提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观点。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智力、认知、兴趣的差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少地区已开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有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观点,胡兴宏提出的“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模式等。本文结合自己在实施分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分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的有效措施。如何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使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分层教学的做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在备课中备学生这一环节,更加明确具体了。比如,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课堂上,A层学生必须理解苏词风格,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揣摩词的意境美。B层学生理解苏词风格并与前文的柳词比较。C层学生只要了解词的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即可。作业布置上,C层侧重检查背诵;B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基础知识;A层学生查找资料,完成《苏轼对海南的贡献》,或改写《赤壁怀古》。这样,A层学生觉得作业有挑战性,趣味性,能提高自己。B、c层学生觉得作业力所能及,愿意做,及时交。这样避免了以往教学中一些学生因没有压力、动力而厌学,一些学生因听不懂,完不成作业而弃学的现象。

二、现行两种分层教学的弊端

(一)分层走班带来的困难

所谓“分层走班”,即对需要分层的课程,把同年级学生按一定标准分层组班,走班教学。这样当分层的科目不止一科时,经常要打破原来的班级上课,在教学课时、教室的安排上很难协调好,对原有班级的管理也不利。况且,A、B、C三个层次,一般层次高的纪律会好些,反之亦然,那么,在师资分配上,谁愿意教基础差的一层呢?

(二)分层不走班的尴尬

所谓“分层不走班”,即在一个班级里,依据某课程的需要,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但在授课、考试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仍在一起进行。要求授课教师从备课、讲课、练习设计、测验等环节,因层而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且不说教师们授课的学生多,难于记住谁在哪个层次。单说课堂上B层学生想答A层题,老师能说“不”吗?

(三)两种分层方式的相同弊端

1、分层标准不明确

现行的语文分层教学,其标准只是大致的,各层的教学目的很笼统,以致学生不明确自己学A层与学B、C层有什么区别,他们认为分与不分都一样,甚至有许多学生为了减轻压力,愿意到B层甚至C层、D层。

2、操作不规范

现行的语文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为依据,明显地印有应试教育的痕迹,而无视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差异。这样的所谓分层,不仅难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重蹈优差生区别对待,“重优轻差”的旧辙。

3、评价不合理

首先,一些分层考试的试卷只是个别题目难易不同,到底什么样的题目才算难,什么样的才算易,出题老师也没有什么衡量标准。其次,分层考试中倘若A层学生答了难度较大的试题,其结果是可能是B、C层学生的分数会超过A层,这对学生评优很不公平。因此,许多学生不愿意选择A层。

三、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的几点建议

要使分层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就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特色,结合各校实际进行分层。

(一)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分层。

分层的初衷是照顾个体差异,分层的目的是让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优点、长处,以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在教学实践中,当我们关注每位学生时,我们会发现每一个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各有所长。语文卷面成绩低的学生,未必口语表达能力差;常规课堂上好动的学生,未必想象能力差。由此看来,简单地依据考试成绩来分层是不科学的。学生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分数的高低,而在于兴趣、爱好的不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说法。因此,考虑到初中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语文分层教学应充分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分为普通型、特色型、升学型三个层次(即三大板块)。

1、普通型(基础型、普及型)

《初中语言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分必学、必选和自选3个部分。必学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和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管怎么分层,基础的知识必须人人掌握,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普通型的教学层次要满足大众胃口,依《标准》要求教学,同时,作为普及性,授课、评价要求不能太高,以本班低层次学生能接受为主。

2、特色型(兴趣型)

《标准》还指出;“语文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发展特长的需要确定,学生可按自己意愿选修。”特色型教学层次的设置,正好迎合在语文学习方面有某些兴趣爱好或专长的学生口胃。教材可选用校本教材。教学方法要灵活,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校本教材可开设《诗词赏析》、《阅读与写作》、《天祝文化》、《我的心声》、《爱好写作》、《口语训练》等特色课程供学生选择。

3、升学型(挑战型)

不可否认,现行教材如果不进行深入挖掘,就很难适应当前的升学需要,我们便在其它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加强,让他们扎实掌握语言基本功,让他们有很强的阅读和独立写作的能力,让他们能在升高中的应试中游刃有余。

职业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篇4

内容提要: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语文学科,指出:“整合”是一场面向未来而又立足于现在的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力求把语文教学中许多该做却难以做好的事情真正做好,让过去一切宝贵成果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并真正实现共享。文章还以实践为例,详细说明怎样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验。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整个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语文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地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师生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既要全方位着眼,又要一砖一瓦,从点点滴滴的实验做起。目前,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大致有两方面的实验,一是让学生凭借网络,或采集资源,或进行预习,或质疑讨论,或完成作业;一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这两方面的实验都很有价值,二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结合得好,语文教学的整合就展开了有力的双翼,一定会鹏程万里。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知识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教《西湖》时,课文有几张配套的投影片,但仅靠这几张投影片不足以感受西湖的清秀奇丽。于是我在网上寻找有关西湖的煤体资料,找到有关西湖的一段录像,结合课文进行欣赏。这生动逼真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不仅有了西湖的全貌,而且对于其中的景点,如:白堤、苏堤、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等也有了印象,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对于其中的几个比喻句,如:“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本来很难理解,但一看录像才发觉,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飘带,缀结在西子姑娘的衣襟上,迎着轻风飞扬招展,是多么奇特,细腻地表现了西湖的轻盈香丽。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收到了出奇的好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也不是课件的“看客”,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

如课文《飞驰在高速公路上》里有一重点句:“这条路全长274千米,真是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呀!”书上没有相应的插图,也没有相应的投影片。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我从网上下载来放大地图,上课时讲到这句话,电脑屏幕上同时出现反映该重点句的地图,同时用正常的语速简要地对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地区的经济状况作补充介绍。学生边听边看,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这条路”上,于是就主动地揣摩句子的含义,教师不必再进行学习情绪的调动,结果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弄清了“珍珠”、“黄金纽带”的比喻意义,加深了对沪宁高速公路建成的重要意义的理解。在对课文语言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来指导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愉悦,觉得值得自己去主动参与和实践。

再比如,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汉字输入的窗口,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以发展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现代教学必须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功能,不仅能实现课堂上积极的人机之间的交互,还能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机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煤体的交互或联机对话进行联系,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教师能够给予实时回答,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实时的语言、表情、动作交互;教师还可以监看每个学生的上课过程,可以让学生共享自己的屏幕信息,也可以将某个学生的个人屏幕切换与广播,作为其他学生的共享信息;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直接交互,展开更广泛的学习合作,等等。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合作与交流,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如《长城和运河》,当学到“长城景象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时,教师可同时多媒体出示长城图,请同学们看图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同学们从“蚯蚓”、“蟒蛇”、“火车”、“巨龙”这些想象性的答案中辩出了“巨龙”的确切,通过动画想象长城通过的地形,科学地争议长城如何地通过这些地形,最终给长城冠以“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美誉。虽然书上有现成的词,但同学们是在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科学研究中理解并获得了这两个词,知识真正属于了他们。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学生达到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协作精神。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小组讨论和小组学习有一定的优势,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接受批评意见,从而在处事上变得更加宽容,在观点上较少走极端。

例如《赶海》这篇课文,写的是暑假里“我”跟着舅舅去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第三小节是记叙的重点,为了使学生们快、透、准,教师可多媒体出示舅舅带“我”来到海边赶海的图,分学习小组讨论:在海边,哪些事使“我”觉得很有趣呢?学生们在交流内化的过程中,互相帮助,自由争论,自由学习,主动地获取知

用心 爱心 专心

识,经过讨论,结果一下子就出来了:沙滩上好多人赶海的情景,“我”抓住小螃蟹,小伙伴被螃蟹夹住了手,“我”捉住了一只大虾,都使“我”觉得有趣。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语文课上的“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御语言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感训练的关键在于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如:《永远站在孩子们中间》一课,结尾是“笑容满面的周总理,永远站在孩子们中间。”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在对这部分教材进行再设计时,教师可把周总理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利用投影投放出来,让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学生们随即有了不同的认知:在照片上,周总理站在孩子们中间,这是永远不变的;周总理对孩子们的关怀与爱护,孩子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张照片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孩子们的心上„„这样的设计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六.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资源环境,其含义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课件”是对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处理的软件。有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再有这样的软件,就搭起了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平台,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整合”实验了。

在这一层次,主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信息加工、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相比较来说,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比如《蓝鲸》一课,鲸的种类可分成须鲸和齿鲸,哪些鲸属于须鲸,哪些鲸属于齿鲸,课文只字未提。这些鲸各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有什么区别,我们也无从知晓。课文只学习“蓝鲸”,它属于哪一类却没有说。教师在备课时通过信息网就可以查到大量的关于鲸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你还知道哪些鲸是属于哪一类的?”,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在网上查到的蓝鲸、虎鲸等图片资料,并通过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它是哪一类鲸,有什么特点。这样就创造性地把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在学习《蓝鲸》后,有同学还想了解一下动物世界的情况,教师可指导他们打开校园网的电子图书馆去查,可互联网上搜索,可进入 “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百科大全”网站。漫游之后,同学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写入自己的文档,在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培养了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情感和交流写作的能力。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

“评价是为了改进”,“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要

用心 爱心 专心

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到评价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有丰富的临场经验,敏锐的目光,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闪光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创设出激励学生融合互补、敢于创新的氛围。

比如,《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可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表格,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在计算机上完成下面的内容:

狐 狸 乌 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设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上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现成的话,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话,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有所得。教师可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多元理解切换到大屏幕上,利用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给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职业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篇5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两大层面:一方面是现阶段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对于同一个体育动作,一些学生由于很容易就能完成所以不愿意配合老师,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却很难完成,致使其存在一些抵触心理,进而大大降低了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效率,而将分层教学法融入其中,就能有效地缓解或解决上述问题,所以有将其落实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分层教学法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爱好、兴趣、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实施方案,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可以說,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而且能让学生处在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中,久而久之,每个学生都能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这对于身体素质不同、成长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想意识不同的初中生来说,将分层教学法落实其中无疑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而如何将其落实其中就值得一线教师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了。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就此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以确保分层教学法能够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得到有效的实践,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注重对教学目标的分层

目标分层可以说是分层教学得以落实的前提和关键。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为分层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例如,在耐久跑训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两大类之后,各大类中再分成优秀、中等、困难三个层次,分别记为A、B、C三组。对于A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就是继续拔高,提高学生克服“极点”的坚强意志;对于B组的学生来说,就是发展其耐力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对于C组学生来说,就是确保其能够掌握基本的耐力跑的练习方法,使其具备耐力跑的能力。这样一来,当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时,每个学生也就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当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之后,整个班级的成绩也就能有所提高了。

2.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分层

对教学方法的分层,就是说体育老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千篇 一律,这样一来,不仅能使所使用的方法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篮球学习时,教师在向所有学生讲解了动作要领后,就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法,通过分为优秀、中等、困难三个小组来对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技术指导和训练,分别记为A、B、C三组。其中,对A组同学的训练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做假动作、传切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确保其在成绩和技术上都有所提高;对于B组同学,要通过基本要领和动作的训练让学生在比赛中尽量不出现失误,并且培养其与A组同学竞赛的意识;对于C组同学的训练主要是激发其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时就可以应用“抓尾巴”“火车前进”等游戏来实现。

3.注重对教学评价的分层

教学评价环节的分层,是说教师要坚持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善于发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其鼓励和赞扬的同时也给出其向更好方向发展的建议,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能有所增加,其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职业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篇6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以“实践、探究、拓展”型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层层剖析教学内容;以交流、任务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必须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一定的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但由于受到原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使得高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市、县级高中,差异尤为突出。其一,生长在市县城里,学习条件好的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接受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有的参加过各种竞赛培训,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专家,达到了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其二,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较差,基础不好,有的甚至没碰过电脑,不具有学习新课程的基础。

面对如此大的差异集体学习显然是行不通的,“分层教学”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2.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源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将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的分层教学思想。

3.“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3.1调查模底,动态分层

首先,理论和技能测试。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问卷调查。以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谈话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合理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将学生分为三层,特长生:掌握相当的信息学知识,自学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超前学习的学生;普通生:具有新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够完成新课程学习的学生;急需帮助生:以前没有学过或学的很少的学生。根据各层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在机房的位置,互相结合、互助协作。

3.2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急需帮助生,促进他们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第三章第一节“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教学时,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帮助生:给定素材、主题利用word软件能制作3-4页电子报刊;普通生:能自行设计主题,搜集素材,制作8-10页电子报刊;特长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报刊。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该单元的学习,各层次的学生掌握都相当不错,教学效果很好。

3.3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层

新教材在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适合于普通生的学习;对于特长生,其过于浅显,挖掘不出学生内在的潜能,需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充分的补充。如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爱好增加了pascal语言、C语言、算法设计和Flash动画制作等内容;而对于急需帮助的学生,跳跃太大,无法按部旧班的教学,所以在教学时增加了过渡教材,弥补他们以前学习的不足。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会学习新的知识。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长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学习中引入信息学奥赛知识,分组竞争,共同探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普通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逐步教学,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急需帮助的学生则须耐心讲解,个别辅导,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方法,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具备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任何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唤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信心,完成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

3.4练习设计的分层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因素,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使学生学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在练习上可分为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教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第四章每1节“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课时,我安排了三道题:(1)运行“C:学生练习文件夹下的“口令.Vbp”程序”,查看其功能,回答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分为几个过程。(2)运行“C:学生练习文件夹下的“口令.Vbp”程序”,查看其功能,并修改口令密码。(3)设计一小软件,对某一指定的文件加密。对于上面三题,都是依据书本而产生的侧重实践的练习题,所有同学都可完成(1)(2)两题,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巩固,而少数特长生则可完成第三题,完成小软件的制作。在安排练习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和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论基础水平如何,人人都有练习能完成,个个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

3.5学习评价的分层

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评价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通过评价以及下课堂或课后给学生的矫正、调整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通过评价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养高深信息技术人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

[2] 《信息技术教育》2007.4

职业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篇7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 就其自身而言, 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 都存在一定差异。 在学习上, 其对语文的学习能力、爱好程度也存在不同。 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充分尊重这些差异, 实行“大杂烩”式教学, 并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

分层教育秉持着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进行,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利用这些差异的存在进行差异化教学, 帮助各层次学生发展进步。

一、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

( 一) 高考制度下的 “ 一考定终身”,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虽然在素质教育的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行, 但是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 依然普遍存在追求学生高分的功利性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向来是高考拿分的大块头, 教师以高考为指挥棒, 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要求, 完全按照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进行“大杂烩”式教学, 剥夺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不仅没有照顾到语文基础差的学生, 使其语文成绩越来越差, 而且不能满足语文水平高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阻碍其发展。

(二) 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上, 统一的教学方式, 统一的教学目标, 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 不利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二、有效进行高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 对学生进行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 首先需要承认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对学生进行分层, 通过学生平常在语文课堂的表现及平时语文教学考核的成绩等实际情况, 按照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等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语文基础将学生进行大致分层, 然后综合考虑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进行细致分层。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各层次学生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要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避免因为分层教学刺伤学生, 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承认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基础上,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目标设置。 在完成对学生的分层后,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制定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是分为:基础层次、技能层次和提高层次。

就高中语文阅读来说, 进行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塑造良好的阅读心理, 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对其进行目标分层:基础层次学生主抓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侧重对文章的理解和归纳;技能层次则在落实基础层次的基础上, 提升到理清阅读的思路,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等知识迁移上;而创造层次则上升到对阅读规律的认识和总结, 如何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 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对课堂教学形式存在诸多方面要求, 需要教师全面兼顾以下方面:

1.课堂问题设置分层

课堂上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必然少不了提问。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 中层学生可以灵活提问, 而对基层学生要注意控制问题难度, 提出比较基础的问题的同时, 还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大胆提问。 对高层次学生提出的问题则需要能充分调动其思考。

2.课堂引导方向分层

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也需要分层次进行。 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耐心的引导和分析讲解, 鼓励他们大胆思考,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中间层次学生, 教师只需要适当进行点拨, 鼓励其独立进行思考和问题探讨;对语文水平比较高的学生, 教师可以鼓励其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索和发现, 要求其进行独立思考。 比如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 对基础不牢的学生需要落实到字句, 进行文言文学习基础的夯实, 对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则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文言文的用词规律, 而对文言文水平高的学生还需要提供一些课外资料帮助学习, 鼓励其进行知识拓展。

3.课后任务布置分层

对不同阶层的学生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也需要分层。 这个分层是作业难易的分层。 在保持作业数量一致性的基础上, 对不同层次学生做出不同的任务布置。基层学生以基础训练题为主, 中间层次学生在完成基础训练的同时搭配少量提高题, 而对高层次学生主要布置一些能发展语文思维的综合性题目。

(四) 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对其教学评价具有差异性要求。 与传统教学评价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同, 分层教学评价考察的是各层次学生层次目标实现的情况及发展状况, 对各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 同时, 评价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要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 对实现层次目标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

高中语文课堂实行层次教学, 不仅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 而且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 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具科学性。这意味着分层教学是一项难度大、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还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李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青年教师, 2007 (12) :55-56.

[2]洪路平.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5) :58.

职业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篇8

关键词:分层走班 必修课 教学组织形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高考改革铺开后,必修课“分层走班”将会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学校走班不是完全凭学生的喜好进行走班,不是按学生的总成绩进行分层走班,而是按学科成绩进行分层走班,走班是在保留行政班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班走班形式,是中西合璧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分层走班前学生摸底

面对新生事物,要允许有不同意见,不同声音。针对具体问题,我们要做好相应工作,促进新生事物的健康成长。笔者以本部高一年级一个平行班为调查对象(实收36份有效调查问卷)。

现有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你的学习需求吗:可以(17人,47%);不知道(14人,39%);不可以(5人,14%)。47%的学生满意走班前的教学方式,14%的学生接受不了走班前的教学方式,这与教师备课面向班级中等程度的学生,而太优秀或基础太弱的学生接受不了相吻合。53%的学生潜意识中希望出现与现行不同的教学方式。

你对学校实施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的看法:很有必要,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7人,19%);尚能接受,有利于各层次学生成绩的提高(19人,53%);不能接受,变相分快慢班(6人,17%);无所谓(4人,11%)。83%的学生能接受分层走班教学。部分学生对分层存在误解,认为是快慢班,其实两者差别显著,快慢班是为了追求升学率,通常是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教快班,分层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分层后,学校安排富有管理经验的教师教薄弱层次的班级。

如果按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你认为应当:分层教学(22人,61%);不用分层(5人,14%);分不分无所谓(9人,25%)。安于现状的学生有14%,希望改变的学生有61%,能接受改变的学生有86%。

对于分层走班的形式你可以接受吗:可以(25人,70%);不知道(8人,22%);不可以(3人,8%)。对分层持怀疑态度的学生有8%。

你认为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能否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可以(17人,47%);不知道(17人,47%);不可以(2人,6%)。认为分层对自己学习能力有利的学生有47%。

分层走班后,你最担心的是什么(2013级本部高一学生有470人):班级学习氛围(18人,50%;校64.5%);老师不管了(3人,8%;校17.3%);不能进入想去的层次接受不了(12人,33%;校43.2%);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没以前那么好(22人,61%;校69.1%);没有集体归属感(12人,33%;校56.1%);其他(4人,11%)。班级调查情况与学校调查情况十分接近,说明班级调查情况能反映出学校的总体情况。

学生所担心的是行政班在走班后是否还存在。故走班过程中,学校作出如下安排,原有的行政班保留,同一寝室的住宿人员不变动,除了走班的课,其他时间,同一行政班学生还是待在一起。形(教学班)散神(行政班)不散。一段时间走班学习后,对走班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对走班有了逐步的认可。基础薄弱的学生说得最多的是“我上课能听懂了”。

二、学科分层

1.两个学习部

分层走班前,学校专职心理教师运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对学生进行性格、兴趣、能力等几个维度的专业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倾向;开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

学科分层组织形式如表1所示。本部高一年级学生分层原则:先按学生意愿分成两个学习部,科学部、人文部。学生选择的结果是,科学部有8个班的人数,人文部有4个班的人数。考虑到各学科教师配备,参与分层走班的任一学科均能满足4个班同时上课,故学校在两个学习部的基础上,又将学生分成3个队,每队4个班。科学部按总分分成成绩基本均等的两个队:科学一队、科学二队。人文部只有1个队。

2.学科分层

让学生凭对自己学业成绩的认识进行选择,大多数学生容易好高骛远;让学生凭自己的喜好对教师进行选择,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失衡。目前,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高考考出好成绩,因此学校采用学科分层策略,而非完全由学生选择。2013级本部高一年级学生学科分层主要依据:新生入学学科成绩20%+高一上学期期中学科成绩40%+高一上学期期末学科成绩40%,按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学科分层,同时参考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意见。

科学部每队按每门学科各分1个C层班,2个B层班,1个A层班。学生要调层只能在同一个队列里调整,而不能跨越不同的队列。人文部按每门学科各分2个B层班,2个A层班。分层学科在某队上课前,该队的学生按C、B、A层打散,进入相应班级,之后,4名同一学科教师进入相应层次班级进行组织与上课。科学部的政史地音心或人文部的物化政音心这些不分层的上课班级,分班如下操作,每队按总分成绩都分为4个班。

表1 学科分层组织形式

3.班级构成

由表1看到,科学部人员构成不同的班级有56个:语数英物化有5*8=40个班级;政史地音心有8个班级(这5门学科不分层,同一班级学生共同完成5门学科的学习);体育有8个班级。人文部人员构成不同的班级有28个:语数英史地有5*4=20个班级;物化政音心有4个班级(这5门学科不分层,同一班级学生共同完成5门学科的学习);体育有4个班级。本部高一年级人员构成不同的班级有96个:科学部56个班级,人文部28个班级,原有的12个行政班。体育在操场上课,音心在艺术楼上课,在主教学楼上课的科目有语数英物化政史地,每个科目对应12个开课班级,我们把在主教学楼上课的班级称为教学班,共8*12=96个教学班。

走班前,2013级本部高一年级学生按总分分层,共2个层次:2个实验班,10个平行班。走班前总分进不了实验班的学生,走班后单科有可能进C层班,学生惠及面更广。

4.各层特点

各层特点如表2所示。因A层班教学更强调落实与管理,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中层领导及富有管理经验的教师派到A层班。以笔者所在本部高一物理备课组为例:1位教师辖科学部C层2个班,人文部1个班;1位教师辖科学部B层2个班,人文部1个班;另2位教师均各自辖科学部B层1个班,A层1个班,人文部1个班。

表2 各层特点

三、分层管理

分层优点是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缺点是管理上比较复杂。

1.学生选择

因为是按照学科分层,实际上所有学科都在C层或所有学科都在A层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是不同的学科在不同层次的班级。本部高一年级所有必修科目都在A层的学生有39名,12个行政班班主任都在做相应学生思想工作。

分层不是固定的,一般实行弹性机制,分层后半个月内、期中、期末都要进行调整,层次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进步显著,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以分层之后半个月内调整为例:在家长同意情况下,学生可以提出申请,要求调层(升层或降层)。升层依据,由学生参加的升层笔试和面试成绩共同决定。学生提交了131门必修课的升层申请,有51门必修课成功升层。另有6名学生主动降层,投奔各自喜爱的教师,笔者观察了其中1位,历史由B层降至A层,本部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平均83,小伙子成绩92。

2.教师角色多元化

分层前,教师通常有以下角色:任课教师、行政班班主任。分层后,教师通常有以下角色:任课教师、教学班班主任、成长导师、行政班班主任。

以笔者为例,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只有4个角色:物理3个班级任课教师、行政班班主任。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校实施必修课分层走班后,有8个角色:物理3个班级任课教师、3个任课班级教学班班主任、成长导师、行政班班主任。笔者虽然角色数量增加了1倍,但工作的繁重程度上升了1个数量级。

(1)任课教师

物理3个班级任课教师。高一上学期,笔者周课时9节,任教1个实验班,2个平行班,每个相同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准备2个教案,教学难度控制均是面对相应班级中中等层次的学生,实验班的教学难度介于走班后的C层和B层之间,平行班的教学难度介于走班后的B层和A层之间。高一下学期,笔者周课时11节(9节必修课+2节选修课),必修课分层走班,笔者任教科学部1个B层班,1个A层班,人文部1个班,每个相同教学内容都需要准备3个教案,教学难度控制均是面对相应班级中中等层次的学生,B层是B层的难度,A层是A层的难度,人文部的难度比科学部A层还要低些。分层走班后,教师的备课量大了,但上课内容把握,难度控制的针对性更强了。

(2)教学班班主任

分层走班后,教学班学生座位并不是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通常在第一节课,按学生自然身高,固定座位,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小组轮换,这样便于教师课堂纪律的管理,也便于教师尽快熟悉学生。对于自我控制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也会相应作出微调,安排于教室前排,加强上课期间对相关学生的关注。

3个任课班级教学班班主任。分层走班前,学生出勤情况完全由行政班班主任管理,任课教师的重心主要落在学生上课表现情况、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相应的情况记录,一般只有任课教师一手掌握,其他人(包括行政班班主任)如无与任课教师交流,是没法掌握这些情况的。任课班级里学生出了状况,任课教师只需交予行政班班主任处理。分层走班后,每次上好课,笔者都有3类信息要反馈到校园网的走班制管理平台,供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审阅,依次是教学班学生出勤情况、上课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3个教学班学生来自12个行政班,学生在教学班里出了状况,找行政班班主任处理不现实,任课教师作为教学班班主任,需要亲自处理。

(3)成长导师(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

表3 导师团成员构成

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是班会课,学校以两周为一个循环,前一周行政班班会课,后一周为成长导师集体辅导学生时间。

本部高一年级有12个行政班,共计470名学生,教师47名,每位教师都是导师,导师团成员构成如表3所示,每位导师带10名左右学生。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引领,关心学生在学校、家庭的学习、生活,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走班前,这些工作往往是由12个行政班班主任完成,现在由本部高一年级47名教师完成。每位导师每半个月要做的工作如下:聚集所带的学生进行1节课左右的导师辅导时间;与所带学生单独面谈1次;下寝室(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找宿管阿姨了解所带学生在宿舍情况;与所带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以上所有工作都需要作相应记录上传至走班制管理平台。导师工作事务性、量化的东西比较多。

(4)行政班班主任

芬兰普通高中教学时间正常是上午8点开始,下午4点结束,没有拖课、晚自修,或是周末补课加课的情况,通常在周一到周五8~10点排选修课,10~14点排必修课,14~23点排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课时比例为1:2,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对课程进行选择。如有的学生习惯上午迟起,那就可以不选8~10点的课,上午迟一些到学校。

学校2013级本部高一年级下学期选修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25%,从比例上看,学校教学侧重于必修课教学。走班后,学生以行政班形式聚在一起的时间有:晨跑、升旗、早读、早操、午休、体育活动课、自修课、晚自修、就寝,这些时段,也是行政班班主任管理时段,这些时段教学班班主任是不用参与管理的。

教学班班主任,成长导师,行政班班主任,都参与学生的管理,本部高一全体教师总动员,真正把全员管理落在实处。教师的担子更重了,但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的付出是值得的。

3.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增多

(1)班长

走班前12个行政班,共有12个班长。由表1看到,走班后,人员构成不同的班级有96个,在主教学楼上课的教学班有96个,综合两类班级,需要班长的班级有144个,相比走班前又增加了132个班长,在470个学生里,平均不到4人,就有1人担任班长,担任班长的机会极大增多了,更多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

(2)组长

分层走班前,行政班时代,要想学生人人有职务,那是很困难的,以笔者担任班主任的行政班级为例,班级人数37人,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有28人。走班后,以笔者任课教学班为例,学生来自各行政班情况:科学部B班涉12个行政班,需12个组长;科学部A班涉11个行政班,需11个组长;人文部1个班涉6个行政班,需6个组长。走班后,除音乐、体育、行政班外,其他班级均需要组长,需要组长的班级有108个,按平均每个班级需10个组长,共需1080个组长,470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至少担任2个组长。学生责任意识更强了,以往作业收齐要到上午第一节课前,现在大部分组长能做到晚自修结束前收齐。

4.家长开放日

2014年4月10日是本部高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报名参加的家长有123人。以笔者为例共计接待家长15人,其中电话交流3人,当面交流12人;任课教师层面,进入笔者课堂听课家长4人;教学班班主任层面,交流家长14人;行政班班主任层面,交流家长6人;成长导师层面,交流家长1人。

笔者接待家长主要集中在教学班班主任层面,家长最为关心的还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故学校在走班前花大力气,创建走班制管理平台还是卓有成效的,学生在校情况和学业成绩凭个人密码登录查询,这充分保护了孩子的隐私同时也满足了家长的知情权。

四、建议

1.学校准备

(1)小班化

小班化是分层走班必备条件。2013学年本部高一年级班级平均39人,虽然离美国的班级人数18人还有很大的距离,但与中国大陆地区小班化班级规模在25~35人,芬兰普通高中教学班学生数在10~36人,已十分接近。

(2)选修课走班

学校自2011学年开设33门选修课至今,已开设173门选修课,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学习,为必修课走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修课走班在技术层面促进了校园网的进步,诞生了选课系统,同时也为必修课走班的走班制管理平台及选导师系统的诞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校实施过程中改进

(1)教师安排

3个队,每1队中同一层学科同时开课,存在问题,当有教师请假时,本部同一年级同备课组内教师因同时在上课,无法代课,这时代课教师只能从其他年级抽调,这有待实践中继续改善。

(2)导师选择

导师选择,完全凭学生喜好,及网上选择快慢决定。为了导师工作更有成效,建议学生应在自己任课教师或行政班主任范畴内选择导师,这样选出的导师才能对学生有更多有效的关注。

(3)教材编撰

分层走班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根据各个层次不同的教案、学案、练习进行整理编撰,形成各层次独特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劳凯声.教育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 柯孔标、周百鸣等.给发展机会大于给发展道理.浙江教学研究,2010(1).

[3] 方红峰.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核心意蕴.课程·教材·教法,2011(7).

[4] 生动的发展.芬兰、瑞典的普通高中教育.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团.浙江教学研究,2012(2).

[5] 陈坤.实用的自行车里程表.电子制作,2013(7(上)).

[6] 陈坤.物理选修课“51单片机”校本化的开发探索.物理通报,2014(2).

[7] 吴永军.我国小班化教育:成绩、困境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14(2).

[8] 陈坤.AP物理B的特点及启示.物理教学,2014(5).

浅谈高中体育的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篇9

摘 要:现在的高中班级基本都处于大班额状态,学生也由于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身体素质的差异十分明显。为了解决这个现实矛盾,使每个高中生都能接受他们真正所需要的体育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教师就应该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个背景下,分层教学应运而生。针对如何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展开分层教学研究,展开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层教学;学生分层;活动分层;评价分层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习惯在集体授课中使用“一刀切”的方式教授学生,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吃不了”和“吃不饱”的局面,无法兼顾所有的学生。尤其是高中体育不属于高考考查科目,很多学生由于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都忽视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然而,体育是综合锻炼高中生身体素质,使其能够健康成长,并且以更加高昂的精神面貌应对文化科目的学习任务的重要学科。再加上近年来的“全民锻炼”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分层教学法能够兼顾所有学生,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使他们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体质。下面,笔者从将学生分层、将教学内容分层、将评价分层三个方面,讨论如何以分层教学法来促进高中体育的高效发展。

一、将学生分层

现在的体育课堂,基本上是以教师组织学生做好热身运动,然后让所有的学生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进行锻炼。这种教学活动只能调动起一部分学生的锻炼热情,其余学生只会应付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特长、体质等具体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锻炼意愿之后,将学生进行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后续分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前,我在全班范围内举行了一次体能测试,考查学生的运动能力。根据这次考核结果的反馈,我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指的是运动能力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第二层是体质比较中庸的学生;第三层是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然后,我以此为依据,根据学生的需求展开体育教学。这只是初步的分层模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根据学生的体能特点,进行重新分组。比如,在篮球教学活动中,我进行了篮球摸底测试,让学生在篮球场进行了“三角换位传球练习”“弧线运球接力赛”等,了解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学生的战术配合意识,综合了解他们的篮球素质。然后,我将具有篮球经验、技能水平较高、战队协作能力较优的学生分为A组;将体能素质比较不错,有着一定的篮球学习经验的学生分为B组;将一些对篮球运动没有兴趣,体质较差的学生分为C组。

二、将教学内容分层

在将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便可以展开分层授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展开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一个高中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现在依然有很多学校会压缩体育课的教学时间,也普遍存在一些教师挤占体育课时,将体育课变成文化课,而高中生对此颇有微词。因为体育课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最主要途径,也是他们得到放松的重要方式。然而,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忽视了很多学生的实际需求,渐渐消磨了他们的兴趣,也使其开始应对体育课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出分层的体育教学活动。另外,辅导教学也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切实提高高中生体质与运动技巧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辅导中,也要进行分层,针对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辅导。另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体质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切忌要求过高,损伤学生的身体;切忌要求过低,无法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篮球是大部分高中生都十分感兴趣的体育科目,它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跑、跳、投等能力,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对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分层教学中,面对C层学生学习篮球教学时,我主要是以亲自示范、鼓励表扬、篮球游戏等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在指导B层学生学习篮球技能时,我主要是以点拨、指导等方式来教授学生的;在面对A层学生时,我通常会用启发式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自练等活动中练习并掌握篮球技能。

三、将评价分层

任何教学活动都会伴随着评价,只要有教学活动,就一定有评价。因此,分层教学法也要求教师可以制定多?N评价标准与方法,分层评价高中生。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尽可能用鼓励性的方式激起高中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很多教师习惯用统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挫伤了很多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使这部分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几乎很少进行锻炼。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方式,设计初级、中等、高级的训练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不同级别的考核,使运动能力好的高中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也避免挫伤运动能力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在评价A层学生的时候,我关注的是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作战技术等方面是否有所提升;在评价B层学生的时候,我主要是考查他们是否能够将篮球技能灵活运用在实际的练习中;在评价C层学生的时候,我主要是看他们是否对篮球教学产生学习兴趣,是否积极练习。在最后判定高中生的篮球成绩时,我会将他们的学习表现列入首位,然后再综合评价他们的素质与技能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C层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鼓励、表扬等具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表述,避免教师的语言过于严厉打消这些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应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只能取得优异的文化课成绩的学生,已经不再是时代最需要的人才。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必须采用分层教学法,使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高中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依据;教师要将教学活动分层,使体育课堂能够切合每层学生发展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教师要将评价进行分层,使所有的高中生都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下一篇:我努力读懂幸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