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 篇1

公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公车改革焦点难点释疑

公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当前对公车改革的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交通补贴的标准是否合理,二是公车改革的程序是否合法。第一个问题笔者在《‚车改‛后交通补贴标准怎样定才合理 》、《公务交通补贴为何人人有份 》、《 交通补贴的级差是否过于悬殊 》等博文中已有论述,本文重点讨论公车改革的程序问题。

一直以来,不断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有的意见认为,‚不应该让既得利益者来主持公车改革‛,‚让他们削减既得利益,无异于与虎谋皮”。‚可以想象,谁会挥刀自宫,谁能将自己的权利拦腰砍下,以示清白?‛也有文章提出,‚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自己制订规则、自己执行、自己解释,这本身就很难说彻底代表了公共意志‛。‚各地在进行车改时,如果不重视‘程序公正’,不听一听公众的意见,甚至暗箱操作,这样的改革恐怕只能招致一片骂声。‛

应该说,有些意见虽然比较偏激,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其中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笔者5年前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由于‘车改’工作属于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而且影响到预算的部分变更,因此,为了使‘车改’工作不但在内容上更加完善,而且在程序上更加合法,我建议各地的‘车改’方案经过党委、政府讨论通过后,最好以政府的名义,提请当地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意后才

正式实施。这样效果会更好些。‛虽然当时主流媒体曾在头版以‚车改方案宜由人大审议‛作为通栏标题予以报

道,遗憾的是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不但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车改方案宜由人大审议‛的必要性,就是当地人大也不愿主动过问此事。究其缘故,盖因体制所囿也。

其实,我国过去进行的许多改革,无不是由党委决定,政府实施;尽管涉及国计民生,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又有几项是由人大审议通过后,再由政府着手实施的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已经引起党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笔者在《公车改革是‚与虎谋皮‛吗》一文中写道:‚笔者完全赞同应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当前许多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产生并长期存在,正是体制、制度的缺陷造成的。惟有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彻底根治腐败。‛

当然,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只能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现

在,公车改革已经触及到政治体制改革这样更高层面的问题,我们既希望这两项改革能够互相促进,取得更大更好的社会效益;但也不能因为政治体制改革暂时不到位,便把公众期待已久、迫在眉睫的公车改革搁臵起来。譬如说,为了杜绝公车私用、变相专车,严格控制交通费用,各地各单位完全可以采取‚加强管理‛或‚半货币化‛的模式进行公车改革。这样做技术难度并不大,只要工作真

正到位,同样能够达到目的;而且不涉及财政预算的变更,还可以顺利绕过发放交通补贴的瓶颈,避免一时无法统一的争议,何乐而不为呢?关键还是主管部门和监督机关有没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及勇于改革的决心和魄力。谈公车改革问题

谈公车改革问题

我国对于公车改革问题,已经持续了好几十几年,但是对公车现象的非议却仍然非常严重。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说,近期将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省部级官员配车的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8年一换,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要 “车随人走”,不再更换新车。这是国家对公车改革的再次发力。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的条件,要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同时,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

但是!!

中国的公车究竟有多少?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公车数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车消费支出在15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而民间和学者统计,公车的数量在300万至350万辆,每年消费支出约为3000亿~4000亿元。国家行政学院的竹立家教授说,4000亿元还是自己在xx年提出的数据。

同时,即便数据透明了,也无法确定其真实性?因为目前的公车改革现状,已与其目标背道而驰。“公车多、耗费大、增加道路拥堵,而且车的档次越来越高”,竹立家估计,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加起来可能和公车消费数目差不多。例如,一些地方曾经把公车改革弄成赤裸裸的”分钱”,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居然高达七八万元。

中国的公车改革从1994年开始,治理方案年年出新,效果却原地踏步。在2016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建议取消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改为公务车,并提出以预算管理实现公车总量配置,将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中。此前,广州、昆明、杭州、辽阳等城市已经开始公务用车改革。总体概括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广东一些城市实行的货币化改革模式。东莞沙田镇在1993年就取消了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第二种模式是集中管理,即没有车补,公务车交由公车服务中心管理。第三种是货币化和集

中化模式相结合,保留主要官员专车,其余的由公车管理机构提供,在需要的时候申请,单位和个人要按行车公里数来付费。

政府每年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推动改革进行。在今年两会期间,财政部终于决定公开中央部门的“三公消费”情况,但是,没有处罚制度的信息公布是没有意义的。公布的财政预算要民主化、精细化,并通过人大常委会议的严格审批,没有这些做前提,公车消费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此外,用于保障公车改革顺利进行的法律法规迟迟未见出台。在大家看来,政府内部文件根本不能遏制公车膨胀。如果没有法律支持,不能向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受到特权利益阻碍的改革能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所以,对于已经成为藏污纳垢、引起民众极大争议的公车问题,上升到法制、政策的层面是十分必要的。公开和透明是最基本的方法,目的是获得社会舆论的监督,防止出现

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另外,在法制层面,需要制定和出台相关惩罚措施,因为光是规定是什么问题,怎么做的问题等,还不能解决问题。要明确地规定应对举措,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公车问题。

总得来说,要想适当解决公车改革问题,有以下四种方案: 一控制公车总量

和配备,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只有公务用车。保留公务用车的数量,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常住人口核定,由人大批准控制。二是学习国外经验,电子监控所有公务用车,监控机构不受当地政府领导,直接向上级负责,网上公开查询记录。三大规模用车社会化,由政府向租车公司公开招标或租用,对驾驶员的安排可参照国有企业人员分流办法进行。公务车的保养也向社会公开招标,结算由财务和维修点进行,司机个人不介入。四对不配备专车的公务员按照一定标准实行适当交通补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公务员购买私车,私车公用。

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 篇2

移动医疗的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讲, 移动医疗已经不再局限于院内医生和护士的应用了, 它还可以扩展到患者家里。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移动医疗应用状况来看, 很多医院仍然局限于基于wifi的应用上, 而且用户基本都是医护人员, 应用的方式也比较简单, 比如移动查房、移动护士站等, 基本上都是“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推车”的模式。一些做得较好的医院, 将医生站的一些功能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转移到了手机上, 医生通过手机可以进行一些医疗活动, 例如远程会诊、咨询, 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的远程采集, 医生可以在自己家里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开医嘱等。

1.在我国, 很多医院的移动医疗仍然局限于基于wifi的应用上, 用户基本都是医护人员

很多移动医疗设备未经过认证

当前, 各种各样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医疗相关设备受到关注, 它们功能各异, 可以监测到人体的一些生理指标, 并且可以把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特定的平台上。从技术角度来说, 很多移动医疗相关设备的测量数据已经非常精确了, 完全可以满足诊断需要;然而从政策角度来说, 所有的医疗器械都必须满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管理规定, 否则是不能在医疗活动中使用的, 而当前很多移动医疗相关设备并没有经过认证, 因此, 无论它们的数据有多么准确, 都不能被录入到电子病历系统, 也不能被用来作为诊断的依据。

远程诊断存在一定风险

远程医疗可以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自己选择的医生的诊治, 省去了排队挂号和长途奔波之苦。然而, 医生亲眼见患者、亲手检查患者、进行望闻问切 ( 中医) , 才能下诊断开处方, 施行诊治, 这是医生医疗行为不可颠覆的准则。如果医生与患者没有面对面的交流, 医生不能直观地观察到患者的各种外表特征, 若隔空不见患者就诊断治疗, 会给诊断带来很大潜在隐患与风险, 一旦患者病情突变、死亡, 或产生其他医疗纠纷, 由于缺少法律法规的保护, 医患双方权益将难以保证。在当前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并不明朗、条件不成熟的的情况下, 医生不要为眼前小利去冒这种风险。至于通过远程会诊、网上咨询建议, 患者端又有医生在场, 与这种医生与患者直接就隔空诊断开方治疗不是同一概念。

收费方式并不明确

无论是哪种方式的移动医疗, 患者最终都是要接受医生的服务, 此外, 诊疗过程中还需要医院提供相应的服务, 例如将患者的生理指标等数据导入电子病历系统。目前, 对于医院和医生提供的这些与远程医疗有关的服务, 尚无明确的收费标准和政策依据, 这就导致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不高。

网络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移动医疗的应用方式、范围与医院网络建设密切相关, 特别是院内网和院外网络互联互通程度 (包含互联网) , 网络互联互通越好, 移动医疗就能更好发挥作用。然而, 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安全之间永远是矛盾的, 同时又是相互促进发展的, 所以在应用和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很多移动医疗应用的实现, 需要医院的内网与外网相连, 例如, 若想实现诊间支付, 就需要将医院的网络与银行的网络连接。连接的外网越多、越复杂, 安全的风险越大, 安全建设的任务也越重。

至于究竟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才是安全的, 目前可以参考的标准就是公安部牵头负责的信息安全等级评测认证, 但是存在很多不适合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需根据医疗信息化需求制定相关管理细则。

5. 移动收费车

物联网的应用有待加强

物联网对于移动医疗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技术, 移动医疗如果离开物联网, 就会一直停留在医生站、护士移动查房的初级应用层面上, 物联网的应用是今后移动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 物联网的应用虽然还没有成为一个潮流, 但是应用的案例开始越来越多, 比如生命体征远程监测、输液管理、婴儿防盗、危重患者的监控、高端医疗仪器的监管、高值耗材的流转跟踪, 等等。

“随意”的远程会诊值得关注

远程会诊的发展也很迅速, 而且出现了多种方式。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是: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分别建设专门的会诊室, 会诊室内设置了一整套的电脑、显示器等设备。笔者认为, 这种方式的远程会诊不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因为医生必须要走到指定的房间内并且使用指定的设备才能完成远程会诊的工作, 这与互联网的“随意性”特点并不相符。

笔者认为, 在将来, 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远程会诊、咨询将会更受欢迎, 也将会迎来更快的发展。

结语

科学改革成教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成教管理;问题;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已经成为许多再学习者的最佳选择,它对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知识的不断超越,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大大地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名成人教育管理工作者,我认为自己有义务对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和谐成教管理的问题作一番探讨和研究。

一、成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

当前,成人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存在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学校一把手把全日制本科教育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投入上都有很大的倾斜,而对成人教育管理缺少关注和扶持;另一种模式是把成人教育作为为学校谋取福利的“自流地”,成为学校利润的增长点,让成人教育学院在办学中大量招生,不断突破招生规模,但是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偏低,老师的教学管理不负责,学校对这些问题放任不管,一味的追逐利润。这两种管理模式都缺乏对“如何办好成人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学校在成人教育的管理中存在思想问题,一年中也召开不了一次会议,任由成教学院在教学管理方面问题的存在,只要学生不闹事,管理人员无过即是功,正是这种管理缺失或管理的不作为,更有甚者,一些私人成立的成教学院,为了经济利益,不惜在招生宣传上做虚假宣传和承诺,严重扰乱了成人教育的市场秩序。

(二)成教学院教学管理经费投入过少

目前,全国的普通高校大多都是以本科教育资源为基础举办和发展成人教育,在学校的投入上并没有专门给成人教育的经费,高校只是负责成人教育学院老师的薪酬和福利的发放,但是在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配备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而在一些民办的成人教育学校里,其他管理和教学老师的薪酬和福利必须要靠招生收入来解决,这种情况使得一些民办高校在教学硬件上有很大的漏洞,没有固定的办学场地,也没有固定的教室、宿舍和食堂,办学条件非常差,更谈不上按照办学标准为学生修建体育、娱乐活动场所。

(三)任课教师管理混乱,成教考试抄袭现象严重

目前全国的成人教育学院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存在很大的问题,有很多制度还处于低层次的经验管理上,同时,许多成人教育学院都是兼职的教师,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都是和全日制高等教育等同的,任教的老师也都是退休教师、高校的全日制研究生或高校暂未排课的教师,这些样的教师队伍杂乱无章,有课就来学校上课,没课就下班,根本没有责任感,而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教师教学质量高,但是缺乏责任心,有的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较低,课堂教学效果很差。

在成人教育期末的考试中,存在大量的抄袭现象,因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高中成绩较低的学生人群,这些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上课期间没有很好的学习专业课知识,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大量学生考前准备考试答案,有的成人教育学院甚至默许学生的这种行为,并在考试中协助学生抄袭。

二、改善成教管理具体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我看来,成人教育学院的未来发展关键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如果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学校的教育模式就会为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研究和课程准备上也会以学生我主,所以,成教学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教学的办学方向,牢牢地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教学中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正确认识和处理“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给成人教育在高校中应有的地位,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在管理体制上更加灵活,促进高校内部管理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成人教育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管理

想要提高成人教育学院的办学水平,必须要加强成教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投入,一方面,师资力量的加强是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需要,没有好的师资,会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现代成教学院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广博、学术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而且需要教学设施的齐全,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学计划的安排必须适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同时,成教老师之间要不定期的相互听课和评教,学院要制定详细的教学督察制度,实现教学、研究、督察三者结合,确保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院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严格处理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

成教管理者既是院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也是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学院的管理者,首先要在学院树立民主管理观念,在学校制定的管理规定中体现民主的含义,积极反对专制的管理作风,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切实听取各方而建议。其次,必须培养公正的做人品格和高超的管理能力在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教育殿堂里,管理者的权威不是来自职位和权力,而是来自教职工们公认的公正和无私现代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每个人的价值,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发展每个人的个性,让全体职工全心全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学校应该在把好学生考试关上采取积极的措施,如果纵容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对学院的长远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学院的管理者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下工夫,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要求学院教师在任课过程中要有责任感,让同学们真正的学到知识,掌握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刹住学生的这种不良的学风,净化学院的学习氛围。

总之,成教教育的好坏关系着我国国民教育的未来发展,只有成教学院意识到当前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未来的道路才能越走越顺,才能有更多的学生选择成人教育模式,才能更多的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成教学院的未来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科学化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索学芳,林楠.成人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0).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篇4

通过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只有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健全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合理摆放废物桶,标识醒目;严格管理医疗废物交接、收集,才能对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防止医院感染和预防职业伤害。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因此,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广大人民群众及医务人员的健康保障。我院是一所基层医院,针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改进采取了相应对策,现总结如下。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废物混装有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医疗废物分类错误不会造成近期危害,分不分类不会有大碍,反正最终医疗废物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因此,在工作中常出现有的医生将感染性废物如:被血液污染的手套、敷料、棉签等放入生活垃圾桶内;将损伤性废物如:一次性刀片、针头等放入感染性垃圾桶内;有的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为了省事、省时把不同的废弃物放入同一废物桶内。实习生(包括实习医生、护士)在进入医院前很少接触规范化的医疗废物分类,他们要完全掌握分类标准需要一段时间和带教老师的指导。另外保洁员、病人、陪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不认识,他们产生的废物难以按标准分类。

1.2 废物分装桶摆放和标识不当 每个地点所产生的废物不同,设置的废物分装桶种类少,废物产生后容易混装;在临床科室需要经常把治疗车推进病房作治疗,产生的医疗废物主要有不可回收的生活废物、感染性废物、锐器、不可回收一次性医疗用品。治疗车上只能放小的容器,标识的字体小不醒目,医疗废物产生后容易混装。另外采用带盖的塑料胶桶装感染性废物,不便于操作,常常出现不盖桶盖,废物产生的异味污染环境。

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 篇5

摘 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是集体资产量化和资产股权化,主体是农民,农民参与和决策是根本路径。新型农村产权组织可以形成生产经营和福利保障两类组织,对于福利保障类组织给予包括不征农民股份分红税在内的税收优惠。应该鼓励生产经营组织与所有盈利企业一样敢于承担风险、谋求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产权

一、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

1.改革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问题喀什地区改制后建立的大部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是社区经济合作社和社区股份合作社。社区经济合作社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具备公司法人资格,难以进入市场。社区股份合作社虽然允许在工商管理部门,但不能作为投资主体设立公司、兴办企业,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少数按《公司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的集体经济组织,由于股东登记人数为50人以内,而实际入股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般都超过1000人以上,不少股民只能成为“隐名股东”,名不正,言不顺,长此以往,会影响农民权益。

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问题。改革前,农民从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所得的收入不用缴税。改革后,入股农民的红利所得须缴纳20%的个调税,影响了农民的实际收入。改革后喀什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部分以物业出租为主,要缴纳7种税费,综合税率达到36%左右,农村集体经济实体难于承受。

3.改制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问题。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大多数以楼宇租赁等依附于集体建设用地资产得以发展的。但随着城市开发空间的减少和产业的转型,不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着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加之集体建设用地缺乏自主开发权,原工业用地转为六类商业用地,必须招拍挂,集体经济组织根本无力拿到。此外,农民对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后红利分配的期望值很高,与周边村攀比思想严重,对集体经济组织造后劲不足的问题成压力。从长计议,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缺乏空间。

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与发展方向

1.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丰富和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具体运行的模式,但是进一步推动农村产权改革,有效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集体产权组织的性质,以及与农业集体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村集体资产的福利性特性。(1)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组织的性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组织的出现,越来越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力。但是不能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可以完全取代原有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权制度;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完全替代村民自治组织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可以由按份共有取代共同共有的所有制形式。为什么农村集体经济所有权不能按份共有?首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土地资源为天然形成和具有公共性特点,可以根据确立使用权益,按户经营,但是不能按份共有所有权。其次,为了保护全体社区内农民的利益。与自给自足时代的农民不同,面向市场化、社会化的农民是弱势群体,必须抱团面对。再次,为了保护社区内弱势农民的利益,如果按股份大小拥有集体财产的所有权,社区内的弱势农民就会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产权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单独的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以及它们的集合均可以成为产权。按份共有如果只是指与集体经济经营有关的产权是正确的,如果是指集体经济的所有权是错误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本质正如《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所提出的是“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改革最大的贡献不是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权;而是放开了它的使用权,在维持集体资产为区域内全体农民所有的前提下,将使用权或者说经营权和收益权与其分离出来,成为与市场化运行相匹配的产权,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生产。(2)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福利性质。与其他产业比,农业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因而表现为弱势产业,以及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有限性和我国人均耕地的稀缺性,决定着我国农业还具有较大的福利性。虽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给予农民的福利会不断增加,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的生产资料承担着农村福利功能。在一些集体经济比较富裕的农村,这种福利功能的占比会小一些,在一些集体经济比较不富裕的农村这种福利功能的占比会大一些。喀什地区不少改革村给予尚未到达年龄,或者婚嫁的农民适当的持股标准,就是考虑这些农民的福利。而不少村改革后并没有在经济发展上有很大的起色,其原因也是由于有沉重的福利功能的包袱,不敢承担市场风险的结果。

2.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弄清楚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点,就可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架构设计。(1)正确处理好农村集体产权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制度的关系。《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与村民自治组织制度相交织,构成了我国农村治理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支撑。”农村集体经济所有权依然属于全体农民,农民平等享有权利,不因持有经营产权多少而有权利大小。村民大会依然应该是行使农村集体经济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作为农民自主组织的村委会依然是农民履行所有权的委托代理人,依然负有组织和监管所有权的职能。一方面,农民自主组织的村委会必须尊重农村集体产权组织市场运行的主体地位,不应该干预农村集体产权组织的具体经营;另一方面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委会从此只存在社区行政管理职能的观点也不正确,对于集体产权组织的最终所有权的委托人,村民自治组织依然具有对于集体产权组织的监护权。认为建立了农村股份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此可以“散伙、歇搁”等错误认识完全错误。(2)协调好农村集体资产生产经营和福利保障的两重性。喀什地区不少改革村落,在股权份额设计时较好处理了生产经营和福利保障两者的关系。但是没有根据这种特点设计好产权组织运行模式。农村集体资产具有的生产经营的功能,要以增长发展为主;农村集体资产具有的福利保障的功能,要以稳定为主;前者要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后者需要回避风险。现在许多产权组织,在市场机遇面前,常常徘徊、困惑,束手束脚,不敢大胆发展经济,就是将两方面功能混淆一起的原因。其实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组织可以采取母公司和子公司双层结构,即在改革后产生的新组织基础上,根据生产经营和福利保障不同的要求形成不同的子公司。其中福利保障型的子公司投资于诸如楼宇、租赁等风险小,收益稳定的项目,生产经营型的子公司要谋求更大的发展。(3)国家宏观制度要接纳、支持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改革。公司法需要考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新特点,现行的公司法参照的是西方的公司类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中诸如有限公司一般均会超过50人限制的新情况,不可能在西方公司体系中解决,因此需要根据新情况加以修改。福利保障型的子公司与一般经营公司不同,主要维持农民的福利,应该给予税收优惠,同时农民的股份分红不应该征收个人所得税,对此需要做具体的制度设计。当然作为生产经营性的子公司,应该与其他盈利性公司一样征收企业和个人税收。此外,还应该考虑出台《农村集体组织法》,为我国农村集体组织和产权制度建章立法。

参考文献:

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 篇6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全县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殡葬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殡葬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县火化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殡葬业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殡葬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不断加快殡葬改革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宣传力度,搞好优质服务,使广大群众传统的殡葬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火化意识不断提高,全县的火化率逐步上升,但由于综合原因,这项工作一直得不到很好落实。分析起来有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对群众思想影响深远,目前,特别是农村封建迷信活动、认为人死了用火烧了就是坏了八辈子的霉,对祖宗的不尊重,而是应该完好无损的埋在地下,这样才能对得起上辈。

(二)私葬乱葬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丧主采取隐瞒、偷埋等手段实行土葬,县、乡民政部门每年都接到有群众举报案件,这种现象虽然只是少数,但影响极大,如不及时查处,就会造成其他群众相互仿效,给殡葬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殡葬特权依然存在。部分领导干部滥用手中职权,带头违反殡改政策,在亲属去世后实行土葬,大操大办丧事,还有的热衷于办丧事时唱大戏、大办宴席,个别人还借机敛财。这些现象不仅引起相互攀比,增加群众负担,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四)丧葬负担费过高。政府推行殡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而实际上却是遗体火化后,骨灰再装棺土葬,大操大办。丧家不仅没有从殡改中得到实惠,反而,加重了负担,增加了麻烦,所以群众对殡葬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殡改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基层认识不高,工作不到位。特别是乡、村两级认为此项工作难度大、不好抓,积极性不高,不能把殡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没有建立诸如红白理事会等一些群众自治组织,个别村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有的村干部还参与婚丧事大操大办之中。

(二)殡改政策宣传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虽然全县近年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对殡改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但由于没有开展经常的、系统化的殡葬法规知识的宣传,致使个别干部群众对殡葬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不够,传统的殡葬风俗习惯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还不能自觉地做到移风易俗,革故鼎新。

(三)执法稽查力度不强,管理工作不到位。乡镇每年集中开展多次殡葬工作督察活动,特别是在清明节前后,把殡葬工作做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但由于殡改执法队伍薄弱,不能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形成了民不告,官不究状况。造成违反殡葬法规的人和事难以得到及时查处,长此以往,一定程度加大了推行殡葬改革的难度。

(四)公墓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使土葬、火葬没有本质区别。殡改执行初期,虽然部分行政村建立了公墓,但也是出于应付检查的需要。目前,全县14个乡镇设有公墓的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形同虚设。偷埋土葬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被迫活化的也二次装棺土葬,不仅没有达到节约耕地的目的,也加重了丧家的经济负担,所以大部分群众宁愿选择偷埋土葬,也不愿意光明正大的实行火葬。

三、进一步做好殡葬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把殡改工作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乡、村两级要把殡改工作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来抓。建立组织、制定措施、定期研究、明确责任,及时解决殡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做好殡改工作,特别是派出所、民政所、工商等部门要协调联动,相互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殡改工作大格局。

(二)大力宣传殡改政策,切实转变群众的传统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坚持长期地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殡葬法规知识,引导群众节俭办丧事。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引导群众文明治丧。逐步引导农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制订文明规范的乡规民约,自觉创造以讲排场搞攀比做婚丧为耻,以俭朴文明办婚丧为荣的良好风气。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转变旧观念,提倡厚养薄葬。把精力和金钱用在学科学技术、用在发展生产上。农村各级领导干部、农村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要带头刹住殡葬攀比之风,首先从自己做起,勇做文明节俭办婚丧事的先锋模范,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大殡改执法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殡改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要建立健全殡改督察检查工作的各项制度,组织专业执法人员,对殡改工作进行定期巡查检查,使这项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对违犯殡改政策的各种案件,及时有效地依法查处,特别是对一些私葬乱葬现象要处理到位,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要抓住一些正反面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公开宣传和处理,起到教育震慑作用;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殡改政策的案件,在政策法规规定范围内依法从重从严处理,对参与违纪的有关领导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四是建议上级制定殡改工作中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和细则,使基层单位在执法中便于操作。

(四)研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鉴于目前农民群众对殡改政策的认识程度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实际需要,建议在执行和落实殡改政策中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以调动广大群众自觉执行殡改政策的积极性。如减免农民群众的运尸费、火化费等,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所有火化费用应有政府买单;对合法经营丧葬用品的商户应减免有关税费;积极鼓励社会化兴办各种殡葬设施;对农村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对模范执行殡改政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 篇7

一、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背景及进程

建国以后, 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 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这种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一方面, 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即出现了生产能力跟不上消费水平的现象;另一方面, 这种医疗制度还造成企业之间负担的差距过大, 如新兴产业老职工少, 企业医疗开销便相对少, 而老企业背上的是总也甩不掉的包袱, 而且有日益加重的之势。另外, 针对特殊人群的某些医疗优惠政策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一人看病, 全家吃药”、“小病看成了大病, 没病看成了有病”的现象也屡有发生。图的是什么?报销。赚的是谁的钱?国家和企业的。造成了什么后果?浪费。

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1. 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已建立

初步实现了医疗保障管理职能的归并和统一, 逐级建立了医疗保险行政管理和业务经办机构, 逐步建立健全了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多数地区配备了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绝大多数地区从制度运行之初就实现了社会化管理服务。

2. 建立了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和医疗费用制约机制

按照医疗保险改革政策的规定, 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统一缴纳医疗保险基金, 统一使用。通过社会保险的互助共济, 有效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

3. 形成了有效制约与激励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新机制

通过建立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医疗服务竞争机制和医疗待遇保障机制, 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费用意识, 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保证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初步探索建立了医疗消费制约机制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 因此医疗费用浪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遏制。

三、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医疗保险水平不高, 个人负担重

近年来, 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大。截至2008年底, 基本医疗保险己覆盖城镇职工人口3.18亿, 但城镇医疗保险水平却有一定不足。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了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以及个人在这一支付段中所应承担的自付额 (注: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 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这一措施虽然引入了对医疗服务需求方的成本制约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职工过度使用医疗服务资源的“道德风险”, 但必须看到, 在基本医疗保险只能覆盖家庭部分成员时, 其所规定的起付标准偏高, 而最高支付限额又偏低, 无形中加大了个人和家庭自费医疗的比重, 无法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作用。

2. 医疗费用上涨过快

根据调查, 2000年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为124.5亿元, 2007年达1 152.2亿元, 增长了将近10倍。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1990—2003年,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4.03%, 上升为5.62%, 说明卫生费用增长过快, 并且已经远远超越了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另外, 患者平均住院医疗费用也由1997年的2 384.3元上升到2005年的4 661.5元, 可见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有效地抑制医疗费用过度上涨的趋势。

3.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

目前, 中国的优秀卫生人才以及高新技术大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 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并没有完全改变。许多患者在当地医院难以得到有效救治, 便会集中到城市中的大医院, 这样不仅加重了医院的负担, 而且增加了患者自身的经济负担, 出现严重的“分布两极化”现象。

以西安市为例, 该市居民约800万人, 有三甲医院28家;而有些千万人左右的地级市, 三甲医院的数量却屈指可数。有数据显示, 我国城市卫生资源的80%配置在城镇大中医院, 社区卫生资源只占20%, 许多城市的医院都是按条块划分的, 如中央、地方、部队、行业、企业等等。大批优良设备和高素质人才集中在大城市或部分区域, 医疗资源配置显得很不合理, 边远区域和地段医院的床位和设备多处于闲置状态。另外, 卫生资源配置一直存在重医疗轻预防, 重大医院轻基层医院, 重高科技服务而轻基本医疗的现象。尽管目前一直呼吁,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发点是实现“低水平、广覆盖”, 提出将重点明确放在控制医院成本, 遏制浪费、追求效率上。但由于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合理, 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的畸形增长, 致使医疗服务效率持续下降。

四、如何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确实有一定的难点, 而且可能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 不断提出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与方法。

1. 继续深化医疗机构改革进程

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运行中, 主管医疗保险的部门在选择医疗机构时, 引入竞争机制。对服务不好或医疗、收费行为不规范的医院, 可由医保部门出面取消其指定医院的资格;病人则可以选择到自己较满意的医院看病治疗。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行为、减员增效、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

2. 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

要坚决杜绝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行为, 医院不能再依靠医疗费和药品费的“暗箱”模式进行不平等竞争, 我国应逐步分离医院的这种医药不分家的形式。医疗既然已进入市场, 就应遵循市场上最基本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在, 任何一个顾客进入商场都无法容忍不标明价格的商品。尽管医疗属于特殊消费, 也不能游离于市场规则之外。

3. 解决好药品虚高定价问题

药品的定价必须由国家省级有关部门确定, 地 (市) 级以下价格主管部门, 不得制定药品价格。要严格按照《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确定的政策原则审定药品价格。对药品价格的审定, 不能一劳永逸。对已经制定并公布的药价, 要及时了解, 跟踪企业和医院、药店实际执行的情况。一旦发现企业实际出厂价、批发价低于规定价格较多时, 应及时降低政府定价。对列入政府定价的药品价格, 要实行定期审价, 原则上每两年重新定一次。对实行单独定价的药品, 企业应每年向价格主管部门报告价格执行情况和企业的财务状况。所有的生产企业, 都要在药品的外包装上印刷政府规定的零售价, 企业自己定价的药品, 要印刷自己的零售价。要完善药品价格登记公布制度, 并加强药品价格监测信息系统建设, 把全部药品纳入监测和公布的范围。

4. 整合医疗资源, 建立全民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中心和活动焦点, 是个人、家庭和国家卫生系统接触的第一环节, 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社区服务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向, 可带动相关部门的改革与发展 (医院机构改革、区域卫生规划、资源共享、管理体制改革全行业资源统一管理) , 走出一条既能满足社会需求, 又能节省资源、控制费用的发展路子。

5. 扩大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

可以尝试用医保卡支付健身活动的费用。身体素质锻炼好了, 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俗话说:治标更要治本。如果我们把防病工作做在治病工作前面, 就能够达到节省医药费的目的。

2008年奥运会以后, 我国把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 目的就是激发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 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

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确实有难点, 承认难是为了慎重、积极地改。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会非常艰难, 不会一步到位, 可能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 需要不断提出适应的方案。

方案1:要坚持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三改并举” (三个方向: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二是医药公开核算, 分别管理;三是医院分类管理) , 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医疗服务管理。

近期召开的社会保障会议指出, 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先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 对无力缴费的困难企业职工也可以采取先参加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 解决好职工住院和大病医疗问题, 使医疗风险达到最小化。

实行医疗保险制度, 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以药养医问题, 必须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医院的门诊药房要改为药品零售企业, 独立核算、照章纳税。中国卫生部已经明确要求, 药品要集中招标采购, 以后逐步将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及临床用量大的药品都纳入集中招标采购的范围。

医院改革首先要求医院分类管理。非赢利性医疗机构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 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并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 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赢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 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这样有利于医院之间的竞争, 并且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系统。

方案2: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提高使用效率。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实施真正的竞争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据统计, 中国医院的脑CT机拥有量是美国、日本的好几倍, 每个医院都想通过给病人做CT来赚钱, 不仅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 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 对高档医疗设备, 国家应该统一配置和管理。而针对大型医院相对过剩, 社区医疗服务相对不足的情况, 应该导入真正的竞争机制, 按照市场法则优胜劣汰, 政府则不宜过度保护!

方案3:要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负担。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 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化进程。如, 在中心城市建立数据库, 通过网络扫描等方式对各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进行监控和预测, 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目前, 北京、上海的大中型医院已全面推广住院费用计算机查询, 尊重患者对检查、治疗、用药和价格的知情权。电脑还将担负起规范医疗行为, 监督医生不要滥用药的重任。值得欣慰的是, 我国正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购药无序状况, 大力推行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及卫生材料。建立医药价格数据库, 瞬时向所有联网的医疗单位发送价格信息, 并公布国家收费标准。上述措施对于降低医保费用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方案4:还应探索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妥善解决相关人员的医疗待遇;积极探索社会医疗救助途径和办法, 妥善解决特困人群的医疗问题。医疗保险制度应该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系统, 除了政府保障的基本医疗水平之外, 还应该有补充医疗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以及医疗救助系统。儿童、失业者、社会贫穷阶层应该被纳入医疗救助系统。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但是仍存在制约整体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许多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改革的进程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这要求政府及社会各界作出极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钟国伟.医疗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 2006, (10) :3-7.

[2]韩雪, 勾沈萍.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反思和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205) :113-114.

[3]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医保局赴加拿大考察团.加拿大医疗保险制度与上海市医疗制度改革[J].卫生经济研究, 1997, 98 (1) :39-41.

[4]WEIMIN HU, 洪琪.加拿大全民医疗保障系统一瞥[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3, 20 (2) :69-72.

[5]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现况[N].中国劳动保障报, 2003-05-08.

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高中钢琴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思路

音乐的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美妙神奇而有令人不可思议的艺术,通过音乐文化的教育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因此,音乐教育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而钢琴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又处于重要的地位,基于这样的重要性及意义,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就要针对目前高中钢琴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科学发展的思路及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高中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音乐教育思想的束缚

音乐教学在目前的各所高中教学中还为完全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认为音乐教学可有可无,认为文化课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根本所在,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加之高考的升学压力,学校领导对音乐教学更加置之度外,不但对音乐器材设备的资金投入少,某些学校还会自行删减音乐课程的教学课时。同时,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思想中,一般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传授音乐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只跟学生“讲述”音乐,而不是教授音乐。对新课改提出的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并启发其艺术的创造力”的要求不相符合。正由于这种种的思想束缚,导致了课程改革在钢琴教学中难以前行。

(二)教学内容单一,方法不够科学

高中音乐教学中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一般以唱歌为主要内容,虽然后来还提出了应增加声乐欣赏、器乐弹奏等内容,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阻碍,在大部分音乐课堂上并没有真正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练习钢琴演奏的机会。另外,就钢琴教学方法而言,同样存在着许多的教学误区:

首先是在钢琴教学当中,教师不太重视音乐的分句,对于手臂的动作不加分析,导致学生在不少学生演奏中,听不清音乐的节奏,在弹奏过程中,连奏、断奏含糊不清,缺乏层次感。同时,钢琴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和声、和弦感觉的培养,学生不注意演奏中和声与旋律的搭配。

其次,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节奏意识薄弱,知道导致很多学生不使用节拍器,速度不统一的情况出现。导致学生演奏节奏紧的片段时容易心理紧张的毛病出现,教师如果不严格教导学生把握节奏的规律,就会使得学生不能处理好段落的衔接,在段落衔接处紧张、毛糙,或是过于松懈,对上一乐段的尾音不能及时收住,同时去改变情绪来演奏下一段。因此,钢琴教师在教导学生演奏的时候,要及时告诫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应引导学生领会钢琴多变音色、和声和弦多样化,以及提高钢琴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培养良好的习惯。

最后,在钢琴教学中,对训练指导的不到位。实践是验证理论的根本方法,在钢琴音乐知识的讲解后,应该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实践练习。例如在音阶与琶音的训练中,学生手指的转换及节奏重音常常是不相吻合的。手指转换时所有手指应力度保持均衡,学生没有将音阶与琶音放到一定的节拍中去考虑,而是过多考虑手指动作的转换位置,导致弹奏的节奏、速度不准。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着重在实践的训练当中,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高中钢琴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在钢琴课程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节奏意识的把握,对声音概念的认识,加强实践训练等问题,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

(一)加强钢琴弹奏的实践训练

实践才能出真知,同样,钢琴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实践训练,在训练中提高弹奏方法,掌握弹奏技术。一般的弹奏法可以分为断奏、连奏和跳奏等,这都是弹奏技术(音阶、琶音、和弦等)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好弹奏方法,才能提高弹奏技术和弹奏水平,提升钢琴的艺术的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对初学钢琴的学生进行严格的指法训练,不然,错误的弹奏方法会使人误入歧途。

首先,老师应先进行弹奏的示范,再让学生用手边打拍子边唱出曲谱。在唱谱时,要求学生要把每个音唱对,而且要把断奏、连奏、跳奏给唱出来,这样才能把握节奏的韵律,分清断奏的断音、连奏的连续音和跳奏的跳音,在学生明确了弹奏方法和掌握了音律的节奏后,再进行弹奏。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右手比左手要灵活,因此,用左手在低音区做练习时,要做重点突出的练习,要加强从低音到高音的读谱能力,练习双手一起弹奏前,在低音区先进行单手(左手)弹奏练习,不但有助于读谱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增进手指力度。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所以,在钢琴教学当中,教师不但要切合实际的加强实践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首先教师应该要为学生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音乐的本质作用就是陶冶人的情操,增加人的审美愉悦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审美作用和体验到音乐世界里的美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在新课程改革的创导下已经广泛的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同样,在钢琴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学习感情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精彩的电影,如《海上钢琴师》等出色的影片,还可以观看朗朗的钢琴演奏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习钢琴的兴趣。

三、结束语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造美丽的钢琴艺术大厦,就必须打造好牢固的基础工程。基本技能训练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爱民.音乐教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4.

[3]Bennett Reimer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

[4]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上一篇:古风伤感爱情诗句下一篇: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