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础知识:工作总结的写作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作基础知识:工作总结的写作(推荐14篇)

写作基础知识:工作总结的写作 篇1

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搞好总结的基础。写总结涉及本职业务,如果对业务不熟悉,就难免言不及义。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总结是对以往工作的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这样才能有益于将来。夸大成绩,报喜不报忧,违反作总结的目的,是应该摒弃的。

3、重点在出经验,找规律

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得出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做好工作的规律。因此,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和客观事例的罗列上,必须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来。毛主席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的就是经验的客观重要性!

写作基础知识:工作总结的写作 篇2

一、激发对母亲的情感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 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 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在完成了对《我的母亲》全文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悟之后, 我为学生出示了作者胡适《先母行述》中的一段话:“生未能养, 病未能侍, 毕生勤劳未能丝毫分任, 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 何以如此!”接着, 引导学生说出对这段话的理解, 以此感受作者因没能报答母亲而产生的万分遗憾之情。然后, 又出示了《韩诗外传》中的“子欲养而亲不待”, 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从学生们的表情和表达不难看出, 他们已经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是啊, 哪个人能不为享受母亲的关爱而骄傲, 而哪一个人又能不因“亲不待”而抱憾呢?最后, 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 随着一组幼童生活画面的出现, 字幕徐徐打出:当你还很小的时候, 他们花了很多时间, 教你用勺子, 用筷子……教你洗脸, 教你梳头发, 教你穿衣服, 绑鞋带, 系扣子, 教你做人的道理……动情的音乐响起, 我分明看到学生们已是泪眼朦胧。

二、指导小传的写法

我首先根据教材中的提示,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小传的概念和写法:小传是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 可叫做传或传略;记述较简略或只是有选择地写出几件有代表性的事情, 篇幅较小的, 叫做小传或事略。小传也应写出一个人经历的全貌, 只是笔墨着重放在几件典型事情上, 但它决不是人物小故事。无论是传还是小传, 都不应写成传记体小说或故事, 它要写出人物的诞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为了让学生对小传有一个更具体的了解, 我给学生印发了《胡适传》中关于母亲的一部分文字:“胡适的母亲冯顺弟 (1873—1918) , 是安徽绩溪县中屯人……到1918年11月, 她历尽寡居的艰辛, 离开人世的时候, 虽然只活了46岁, 心里却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的了。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归国, 当了北京大学的教授, 而且成了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她感到遗憾的, 可能是最后没有来得及抱孙子。”这部分内容可以算作是为胡适母亲写的小传, 而教材中节选的是《胡适自传》中对母亲的一些回忆。这样的对比学习, 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写小传。

有了这样的铺垫和蓄势之后, 学生们胸中有真情, 下笔有方法, 《母亲小传》很快就完成了, 而且空前的成功。在第二天的作文展示课上, 不少学生一边读一边流泪, 有的甚至泣不成声。我也意外地发现, 原来他们居然能如此深切理解自己的母亲, 理解母亲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 甚至能理解母亲再嫁的辛酸与无奈。无疑, 这次的作文训练效果很好。

这次的尝试使我感受到了写作与阅读相结合的优势, 它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认识, 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又能使学生于无形之中学到写作的方法, 可谓是一举三得!

当然, 这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所选的阅读文本一定要与所练的作文有相通之处, 包括情感、写法、题材等方面;二是务必设计好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 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丝毫没有预设的痕迹而完全是自然的生成。

附:母亲小传

河北涿州市实验中学239班刘蕊

我的母亲姓朱, 出生在农村。由于家中已有两个女孩, 大人们都希望再生个男孩, 所以给母亲起名建弟。也许是这个名字起了作用, 母亲真的有了个弟弟。

母亲小时在老家没少吃苦, 家里老人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 所以收麦子、编筐这些农活便都由母亲来做。近来母亲的心脏一直不好, 想必与这有一定关系吧。可是现在逢年过节母亲总要回娘家看望老人, 我和她说:“他们以前对您那么不好, 您干什么还要每年都去看他们, 干脆不往来!”母亲却对我说:“他们是长辈, 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但我不能不尽做晚辈的义务”。母亲这种以德报怨的心胸, 我恐怕一辈子都学不来。

母亲十七八岁便独自出来打拼, 其中的过程肯定很艰辛, 可她不忘充实自己, 自学考取了会计证。

经过几年的闯荡, 母亲遇见了父亲。他们结了婚并有了我, 我们一起回到涿州。本以为能就此过上安逸的生活, 可好景不长。我清楚地记得我三岁时的一天, 我和母亲外出回来, 却见家中一片狼藉, 父亲连同家中的积蓄都已不知去向。母亲颤抖着手拉着我站在门口, 呆呆地望着破败不堪的家。我当时好怕, 我怕她会经受不住打击也离我而去, 不争气地哭了起来。母亲蹲下身来紧紧抱住我:“别怕, 还有妈妈!”

后来母亲向法院申请离婚, 一个人拉扯着我。给别人打工不太挣钱, 母亲便做起了小买卖。她每天三四点钟就起床, 晚上十二点多才睡。那段日子是最苦的, 可母亲却从没向我说过苦, 从没当着我的面哭过。可是每当我半夜醒来看到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我缝补衣服, 每当我看到母亲那原本漂亮的双手变得又黄又糙的时候, 我就会忍不住流下眼泪。母亲看到后, 总是抱着我安慰:“傻孩子, 哭什么, 有妈妈在呢, 妈妈再苦也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经过几年的风吹雨打, 母亲总算熬出来了。再后来, 母亲遇到我现在的父亲, 与他重新组合成一个家庭。经过父亲母亲两人的努力, 我们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并且又添了一位新成员———妹妹。

基础写作的写作步骤与备考策略 篇3

我们在平时训练基础写作时,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将要点分成五句话;

(2)构思好表达顺序;

(3)分别翻译好每句话;

(4)将句子连接成通顺的短文;

(5)检查有无表达或拼写错误;

(6)认真誊写。

二、实例分析

(2009年广州一模)你校将出版校庆英文特刊介绍学校的相关情况。你将参与编写工作。

[写作内容]

请根据以下构思图,写一份关于你校植物园的英语简介:

参考词汇:植物园 botanical garden

1. 将要点分成五句话。

根据基础写作的要求,首先要通过审题,列出要写的所有要点,然后将要点分成五句话。本文的要点非常明确,植物园的功能、历史、概况、特色和其他,五个要点一目了然,每个要点各用一句话表达即可。因特色与其它内容较少,所以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最后再加一个结尾句即可。

2. 构思好表达顺序。

根据五句话之间的逻辑顺序,构思好其先后顺序。本文的先后顺序可以是概况、历史、特色、功能及其它;也可以是概况、历史、功能、特色和其它,再加结尾句。

3. 分别翻译好每句话。

(1)概况。

A. The botanical garden lies / is located at the southwest corner of our school.

B. It has/covers an area of 1000 square meters. 或者 It is 1000 square meters large / in size.

合并成一句为:The botanical garden, which covers an area of 1000 square meters/with an area of 1000 square meters/which is 1000 square meters large, is located at the southwest corner of our school.(使用定语从句或with结构)

也可以:Located at the southwest corner of our school, the botanical garden covers an area of 1000 square meters.(使用分词短语)

(2)历史。

A. It has a history of 20 years./ It is 20 years old.

B. It was a rebuilt in 2008.

合并成一句为:The botanical garden, which has a history of 20 years/ with a history of 20 years, was rebuilt in 2008.

(3)功能。

A. It can beautify our school. / It can make our school beautiful.

B. It is a place to study the plants. /It is a plac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plants.

C. It is a place to relax. /It is a place for relaxation.

合并成一句为:It not only can beautify our school, but also is a plac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plants or a place to relax.

(4)特色及其它。

A. There are a variety of/various kinds of/ all kinds of flowers, trees and herbs/plants that can be made into medicine.

B. It will take you at least one hour to finish enjoy it/go through it.

合并成一句话为:A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flowers, trees and herbs, it will take you at least one hour to go through it.

(5)结尾句

Welcome to our botanical garden.

4. 将句子连接成通顺的短文。根据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恰当使用连接词,或增加词句,将五句话连成一篇通顺自然的短文。以下是本文的参考范文,下划线部分就是所增加的词句,正是有了它们,上下文之间才过渡得如此自然。

Located at the southwest of our school, the botanical garden is spread over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1000 m2. The garden is over 20 years old and was rebuilt in 2008.As you walk through the garden, you can see various kinds ofbeautifulflowers, trees and herbs.If youre planning to explore the garden, set aside at least one hour. The garden makes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 and its afantasticplace for students to study and learn more about plants or simply to relax for a while.

5. 检查有无表达或拼写错误。

在检查无误后,再认真誊写。

三、备考策略

1. 归纳同类作文常用的词汇或句式。

我们每写一篇作文,都要思考这类作文很可能需要用到哪些词或哪些句式,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并熟记,以后遇到同类作文,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本文属于地点介绍类,该话题常用的词汇或句式有:

方位:(be) located /lie, in the center of/ in the east of /to the east of/on the west of...

面积:cover an area of, with an area of

人口:have a population of

环境:with green hills and beautiful rivers, a variety of / various

物产:be rich in /be high in

特色:be famous/ well known for

名胜:places of interest

2. 再写一篇同类话题的作文。

为更好地掌握同类话题作文的写作,建议考生紧接着再写一篇。如在广州一模后,我们又写了以下这篇:

广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宾客前去旅游。你的笔友Jane 想去广州做客。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简单介绍一下广州,以使Jane 对广州有个大概的了解。

[写作内容]

(1)广州地处广东省中部,是一座有两千二百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城。

(2)广州有许多的公园和名胜古迹。节假日人们到公园游玩,度过欢乐的时光。

(3)广州一年四季如春,有“花城”之美誉。

(4)广州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新面貌。

参考范文:

The city of Guangzhou, which lies in the middle of Guangdong Province, is an ancient city with a history of 2,200 years. Whenever you come to this modern city,you will see many parks and places of interest. During the holidays or festivals, people will enjoy themselves in these places. Because it is warm and flowery all the year round, it is also called “Flower City”. Since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s carried ou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is city.

3. 背诵经典美文。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认为,多背一些短小精悍的经典美文有助于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我们选择了“李阳英语的13篇作文”范文作为背诵材料,感觉非常管用。以下是其中一篇,现刊发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Summer holiday part-time job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of 2005,I thoughtI should do something meaningfulinstead ofstaying at home and watching TV. So I got a job at a KFC fast food restaurant and worked there as a cleaner.Every dayI went to work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got home late in the evening. I worked 7 hours a day for three weeks.

The job was hard, boring and seemed endless,which made me so tired thatI almost quit half way.After all, I stuck to it with my determination.

Finally, I finished the job before the new school term began.

Now, I understand what labor means. I think it was really a successful experience.

写作知识——怎样写工作计划 篇4

(1)情况分析(制订计划的根据,即为什么做),写作知识——怎样写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范文《写作知识——怎样写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的,是依据什么来制订这个计划的。

(2)工作任务和要求(做什么、何时做)。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出一定时期内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工作指标。

写作基础知识:工作总结的写作 篇5

第一类是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使其完善、补充或修正。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具体指标的确定,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二类是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记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种特例。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从事工程设计、规划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三类是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章。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章。从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稿件多些。

第四类是设计、计算型——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材料的设计或调制和配制等。从事计算机等软件开发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写作基础知识:工作总结的写作 篇6

规范性公文是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范各种行为规范的文件。

一、规范性公文的结构

(一)总体结构

规范性公文一般均包括:文件标题、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章题(必要时还有节题)、正文。

1.文件标题一般由事由(问题)、文种两部分组成。事由应确切而概括地反映文件的主要内容,指明被规范的对象,如《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必要时还应在事由前面加上介词“关于”“对”等,如《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的规定》。文种应直接接续在事由后面标出,必要时在其前后加限定词“暂行”“试行”“实施”“补充”“若干”等,如其加在文种之后,应写作“××部公文处理办法(试行)”。在特别需要表明和强调文件权威性的情况下,标题中也可标明作者,如《国务院关于省、市、自治区排列顺序的规定》。

2.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即公文经权威性机构或组织审议通过或批准生效的时间,需将这一时间标注在标题之下并用圆括号括入,可标作“(××××年 ×月×日)”“(××××<机关名称>××××年×月X日发布)”或“(× ××大会×××年×月×日通过)”等。

3.章题即文件需划分为若干章表述时,每一章的标题、章题必须确切概括反映章内的内容。

4.正文即文件的主体部分,规范的具体内容均在此表达。

(二)正文的结构

规范性公文的正文一般均有:制定目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有关定义、主管部门、具体规范、奖惩办法、施行日期、施行程序与方式、有关说明等。

1.制定目的。就是指制发文件者的动机及所要实现的结果。

2.制定依据。就是指制发文件的前提条件与根据。

3.适用范围。就是对文件有效适用对象范围的规定,表明文件对何种人及事物具备有效的约束力。

4.有关定义。就是指对文件中根据实际需要而创设或使用的有关名词术语含义的规定。

5.主管部门。即对文件的.执行或监督执行负有直接和主要责任的机构或组织。

6.具体规范。即文件的主体内容,明确规定支持、保持、发展什么,限制、禁止和取缔什么,规定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与有关人员的作为和不作为。

7.奖惩办法。即有关奖励与惩罚的具体方式、程序、措施的规定,必要时还包括对申诉程序和机构作出的规定。

二、规范性公文的写作要求

1.维护文件的高度一致性

规范性公文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法律、其他法规、规章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机关与同级机关

的有关规定保持一致;与自己制定的并尚有执行效用的其他有关规定保持促进一致;与制定机关的职

权相一致;本文件的上下文之间,对同一概念的表述词语相互一致。

2.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

严密性指文件结构与语言表达具有周密严谨有效的特点。

3.维护文件的条理性

规范性公文的层次分明、理序顺畅、分类合理、主题突出、排列合理有序,只有维护条理性,才能保持各部分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避免出现脱节现象。

4.维护文件的简明性

规范性公文必须明确周详,便于理解、记忆和执行。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不作详尽的列举和解释。文字尽量简洁精确、高度概括、言简意明。

5.维护文件的稳定性

规范性公文一经公布生效就应在一定时期内都具有可行性,不能朝令夕改,变化无常,为维护这种稳定性,在写作前应作充分的调查研究,发扬民主,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6.维护文件的连续性

如何夯实初中生的写作基础 篇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初中生作文水平直接影响着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广积素材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就像巧妇为炊,首先应该准备好写作需要的“米”和“食材”。第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我就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用来写读书笔记。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只要求他们一周完成一篇读书笔记。

首先,我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且要他们按照以下格式完成任务:第一行写阅读时间、书名或文章标题;正文摘抄4个佳句,并且在每个佳句下面进行赏析、仿写或者谈感受;最后分析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方法、语言特点等。刚开始,有些学生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我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些学生说不知道该怎样写,我便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挑选几篇写得比较好的,在课堂上读给他们听,这样既鼓励了写得好的学生,也给其他学生做了一个示范。慢慢地,学生的读书笔记写得越来越好了。

随后,我又要求学生熟记阅读中碰到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且安排组长检查,我自己则不定期抽查。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写作文,语言丰富了不少。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细心观察生活,并且把生活中的故事和社会上的热点记在周记中。

例如,陈同学观察到了本班同学上音乐课前急于借竖笛的情景,觉得挺有意思,就在周记中写下了这些文字:

“叮铃铃……”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同学们放松了下来,没有了课堂上的肃静,只有课间的欢乐。

“下节是什么课呀?”一个同学习惯性地问道。

“音乐课呗!”另一个同学伸了个懒腰回答。

“What?糟了,我忘记带竖笛了。”那个同学大惊失色。

“那还不快去借!”我提醒道。

他仿佛如梦初醒,三步并两步跳出了“包围圈”,林中穿梭的猴子都没有他敏捷。有些同学也仿佛受到了感染,急急忙忙跑到邻班去借,一场轰轰烈烈的“借笛大赛”在课间十分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二、构思新巧

好文章离不开新巧的构思,而构思的新巧又常常体现在表现角度的新颖上。于是,我让学生尽可能从多几个角度考虑,从这几个角度中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最不易被别人想到的角度。这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写《一束阳光》时,有些学生选取的角度是老师的一次鼓励;有些学生选取的角度是学校帮“留守儿童”用电脑与爸爸妈妈进行视频聊天。他们大多选取了“阳光”的比喻义,我还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了列小标题、用书信形式、写题记等常用的构思方法。

另外,为了使学生的记叙文写得更加形象具体,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写作技巧上的指导:一是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例如,有一学生连用三个比喻句衬托自己获准去同学家路上的快乐心情:“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江河里翻滚着的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二是准确运用动词和形容词。例如,蒋同学在《桌上拔河》中写道:“我弓着腰,耸起肩,死死按住直尺,把全身力气都凝聚在两个手指上,我瞟了一眼谌同学,他的嘴唇抿得紧紧的,在暗暗发力呢!由于我们两个人不相上下,直尺便仿佛被粘在了桌子上,纹丝不动。突然,我将直尺左右晃动,谌同学反应不及,我趁机猛地拔过了一厘米。”学生用“弓”“耸”“按住”“抿”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再现了“拔河”时的紧张场面。三是调动各种感官。例如,在《点面结合,留住精彩》的作文研讨课上,我要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操场上的热闹场景,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许多生动形象的句子。这些技巧让学生在写文章时少了一丝焦虑,多了一份从容。

三、立意深远

元代顾瑛在《制曲十六观》中说:“时加新意,自成一家。若屋下架屋,则为人臣之仆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主题要追求新颖。学生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时,我首先指导他们从“实”立意。例如,珍惜大自然、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等。然后,引导他们从“虚”立意,例如,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美好的情感等。经过认真的比对,学生普遍认为从“虚”立意更能写出新意。

鲁迅在《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中说:“文学作品,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这句话强调主题要追求深刻。学生写命题作文《年味》时,我引导他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立意:一是写团圆饭的变化,体现社会的发展。二是写抢微信红包,体现时代的进步。三是写放烟花,引出对雾霾等环保问题的思考。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同学们每一方面都可以挖掘出深刻的主题。

把生活作为写作的基础 篇8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写出自己的思想认识,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写作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开拓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用我自由之笔,叙我自在之事,抒我自然之情"。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引导学生习作生活化,这样学生就会有东西可写

上周学习的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灵机一动,便让学生续写小木偶有了各种表情后的故事,这篇习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一提起作文都头疼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文笔流畅,感情细腻,把小木偶都写活了。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较深的情感体验,由于他们对童话感兴趣,平时看的也多,所以在这方面的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哪些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就越多。学生的情感犹如一潭死水。而要想完成一篇佳作,学生必须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习作才能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如果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会沉睡不醒。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激活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让学生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學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只有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激发出了学生的情感,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的以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

2 教师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在批改作文时,我采取分层评的方法,以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性批阅是最后的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

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写作基础知识:工作总结的写作 篇9

【论文写作的程序】

第一步是论文选题。

选题是论文能否写作成功的关键之一。选好一个题目是论文成功的一半,选题应坚持的指导思想:(1)选择有价值的题目。即选择社会亟待解决或解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2)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即个人有能力、有条件完成的。从主观条件讲,就是比较熟悉的、学有所得、工作接触、素有思考的论题。从客观条件讲,所需资料比较容易收集到。(3)选题不宜过大,题目过大必然涉及面宽,需要作者掌握多方面的丰富材料,具有很高的概括综合能力。作为初写论文的学员选择题目要适宜,要考虑占有的资料,限定的时间、要求的篇幅等条件,简言之,要量力而行。(4)选题不要偏离专业。论文的选题还应当符合专业或所学的主要课程,并结合本人工作实践。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得心应手,笔下生花,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第二步是收集、研究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调查研究,收集充分可靠的材料。收集资料可分为两种:(1)理论方面的有关材料。它是毕业论文的理论依据,关系到理论上是否站得住和像不像一篇理论文章。理论素材来源:有图书、报刊,文件,领导讲话、剪报资料等等。(2)事实、数据资料。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雄辩基于事实。论文主要靠事实和数据的支撑。事实材料,一般包括历史材料、现实材料、造境材料。而其中现实材料最为鲜活有力。对事实材料的收集,可采用由近及远、顺藤摸瓜、追根溯源的顺查法或逆流而上、适可而止的倒查法。同时,对收集的资料要研读,边读边分析,充分了解,深入思考。

第三步是编好论文写作提纲。

在完成收集资料和研读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撰写论文提纲。要求提纲思路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严谨,为论文写作形成打好基础。

论文基本结构,可分三部分:(1)前言。即说明研究撰写这一题目的理由、意义,并提出问题。(2)本论。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论文的主题。(3)结尾。这部分是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要写得简明具体。特别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前言中提出来的,是本文论证而自然得出的结论。

拟提纲应抓住的几个环节:(1)拟制标题应开门见山,一目了然,能揭示所研究的课题或文章的中心观点。(2)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文章的基本观点。(3)安排好全篇的顺序,确定好文章的大框架。(4)逐个考虑各小部分的具体观点。(5)根据各段落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资料,依序码嵌入各段落。

第四步是起草、修改定稿。

起草写作,这是成文阶段,是个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1)论点要有独到见解,当然不可能一切都是新创造的,但至少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或独到的看法。绝不可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否则,会使论文失去价值。(2)突出分析论证。作者通过对材料的认识和对论点的理解,把论据和论点的联系提示出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3)在语言表达上,一要平易质朴,不要太花哨;二要注意修辞,语法规则;三要用好理论概念与新的术语。

精深的阅读是生发写作的基础 篇10

《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的阅读部分所选小说以短篇为主,适当节选一些长篇中的精彩章节。每篇在写作方法上都有可取之处,可以供学生写作借鉴。教材每一单元后面的思考题,都涉及了写作的内容。这些题目或者与课文内容有关,或者与该单元的话题有关,有人物,有情节,有细节,有观点,便于学生自由发挥,或通过或长或短的训练,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从而为高考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国小说欣赏》的课后写作要么与课文内容相关,要么与该单元的话题相关,那么,对课文内容的充分了解和对主题的正确把握就成为写作的基础,也就是要对课文有精深的阅读。阅读教学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积累学生的素材,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如果把阅读教学和单元写作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解读、分析优秀的作品,并从方法指导入手,在对文本精深阅读、分析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累、储存的写作知识,对课文中人物的形象、性格、命运,故事的开头、情节、结局、情感、场景、叙述进行再度创作——续写、改写、扩写、缩写,就能使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更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笔者以对《清兵卫与葫芦》的续写为例,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笔者的题目设计是:小说的结尾,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不少于300字。

一、什么是续写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使原文获得一种新的发展的写作训练。

从这个概念可以得出,其一,续写要忠于原作。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都要忠实于原文,在情理之中发展,不得脱离原文任意地发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认真地阅读原文,对原文人物、情节、主题、结构、情感等把握准确。其二,续写同改写、扩写、缩写一样,是一种对原材料的加工改造,是一种再创作。虽然要忠于原作,但是不能受制于原作。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要大胆联想、丰富想象,使自己的文章出新,出色。

二、《清兵卫与葫芦》的续写示例

作品一:

星期天又到了,外面的阳光很好。街上的热闹丝毫不能吸引清兵卫,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画画。前几日,他自己刚买了些画料。他的父亲这几天也颇有运气,正在给一个大户人家做木质家具,已经好几天没对清兵卫嘀咕了。这天,父亲做完工回来,眼神中多了一丝让人不解的懊悔。手上拎着晚上的饭菜,比平时丰盛了不少。父亲看到母亲,微笑着对母亲说:“今天完工了,结了钱,就买了点好吃的。”母亲接过饭菜,走进了厨房。父亲转而对着清兵卫,用少有的微笑说:“今天干什么了?”看到他身上的颜料,父亲早已心知肚明,清兵卫嗫嚅着:“画画。”“那给我看看。”父亲接过清兵卫的画,很认真地端详着,然后肯定地说:“要画得再好些!”清兵卫受宠若惊地点了点头。

原来父亲在大户人家干活的时候,在停工休息的空间听到大户人家的佣人说:“听说老爷最近得了个宝贝,一个葫芦,听说花了几千呢!”父亲不禁感叹,正巧那位老爷正在亭中欣赏刚买的葫芦。父亲好奇地走进亭子,看着葫芦,羡慕地说:“真是好葫芦啊!”老爷一听,问道:“你也懂这玩意?”“是啊!能让我看看么?”“这……那好吧!只能看,不许摸。”父亲走近一看,嗅了嗅,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酒香……(高二15班 赵江明)

这篇续写,概括起来,有五个特点:其一,承接上文,过渡自然,“星期天又到了”,“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绘画”。其二,“父亲给大户人家做木质家具”,原文中提到父亲做木匠。其三,情节上设置悬念,父亲的转变让人不可思议,与前文父亲对清兵卫爱好葫芦的态度截然不同。其四,情节上设置摇摆,父亲的转变,并没有直接交代原因,而是荡开一笔,交代父亲在大户人家干活时的所闻所见。其五,结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总体来说,是一篇合情、合理、合格的续写。

作品二:

自从被父亲生气地砸碎了自己心爱的葫芦后,清兵卫再也不敢将葫芦带进家门。现在的他,已醉心于绘画,并且如他醉心于葫芦一般,只要一有空闲,就会拿出画具画上几张。

父亲起先也没说什么,只是随着他的性子。可是,时间一久,问题也就出来了,画具的费用太高了,并且清兵卫十分爱画,材料自然用得也快。家里本来就不富裕,哪有那么多闲钱供他买画材呢!于是,父亲就对清兵卫说:“阿清,这是你最后的一套画材,用完就不买了。一个小孩子,学什么文人,装清高,还学画。”

清兵卫小心地拿起画材,十分珍惜地用布包好,放在了橱柜里。为了能够画画,清兵卫决定去为一位富人送柴,来挣钱买画材。

碰巧,这天,清兵卫为富人送柴来,刚好看到了富人在把玩着一只葫芦。清兵卫顿时傻了眼了。这不是自己的葫芦吗?于是喃喃道:“这葫芦……”“怎样?阿清,还不错吧,我可是花了六百块钱买来的呢!”清兵卫更是傻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揉揉眼睛,再次凑近一看,没错,就是我那用一毛钱买来的心爱的葫芦啊!

在回家的路上,他心里有了主意,继续去买葫芦来,自己用茶卤泡后,制成一个个葫芦成品,转卖给富人。因为他的眼光独特,手艺好,人也老实,富人给了他不低的价。这样一来,买画材的钱就有了。

对于清兵卫总有用不完的画材,父亲感到很奇怪,于是就对他大声呵斥:“说,你是不是偷钱了?你哪里来的钱买画材?我看你真是不要命了,你说不说?”清兵卫吓得脸色发白,支支吾吾地说出了钱的来源。听了儿子的话,父亲一拍大腿:“唉,想不到这几个葫芦这么值钱,要是当初没被我打碎,不就……咳!”

父亲见儿子这么有头脑,有眼光,也为自己当初的举动懊悔万分。于是就随着孩子的性子,让他学画,搜集葫芦。毕竟,儿子可以自己挣买画材的钱,还可以为家里添收入,他又什么好拦呢!(高二9班 王观芳)

初看这篇文章,情节设置很合理,一个偶然的机会,清兵卫发现了自己以前的葫芦,并找到了挣钱的门路。但是细读这篇文章,却有诸多问题:其一,对于清兵卫的新的爱好——绘画,“父亲起先也没说什么”,原文的结尾很明确地提示,“父亲又在开始嘀咕了”。其二,对于清兵卫要买画材,父亲给他买最后的一套画材,原文中的父亲粗暴地扼杀孩子的天性,父亲不会尊重他的个性自由,何谈给他买画材?其三,当清兵卫得知自己的葫芦可以卖出高价时,又继续去寻找葫芦卖钱。清兵卫真的有鉴别葫芦的天赋吗?清兵卫真的能自制出值钱的葫芦吗?清兵卫喜好葫芦是为了卖钱吗?一系列的疑问,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原文中没有证据证明清兵卫在鉴赏葫芦方面有天赋。这个问题的解决,要结合作者志贺直哉的家庭影响和文学主张。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曹振国老师在其《天性而非天赋——〈清兵卫与葫芦〉的一个疑点》一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志贺直哉的人生经历以及文学主张。他认为,志贺直哉站在肯定积极的人性的立场上,主张尊重个性自由,提倡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但志贺直哉的父亲是一个保守的功利主义者,他不能容忍儿子的行为。可以肯定地说,志贺直哉是反功利主义的。那么如何理解清兵卫收藏的葫芦被卖到六百块呢?曹老师认为作者是以功利的尺度对世俗功利予以反讽。原文中清兵卫的父亲也喜欢葫芦,但是父亲品鉴葫芦,是以“名”和“利”为标准,是功利主义思想的代表。该文父亲的妥协,仍然是因为清兵卫不仅能够自己挣钱,而且能够为家里增加收入。文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归结为一个方面,就是没有精深地阅读原文,没有对原文做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三、续写与阅读

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续写,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之间有些地方联系得很紧密,但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很大的脱节。针对续写而言,首先要平心静气地通读原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接着写下去,写出一篇情节有新发展的故事来。其次,以钻研的态度细读原文,熟悉故事的背景,了解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分析故事的矛盾冲突,然后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以及人物之间的冲突变化,续写人物的命运,既使人物性格有所变化,又要合情合理。其三,以欣赏的态度品读原文,续文的叙述人称、语言风格要与原文保持一致,使原文形成一个自然的、和谐的整体。其四,续文要与原文衔接自然,连成一体,合乎逻辑。如很多章回体小说在过渡时,经常使用“上回说到……”总之,以通读、细读、品读作为续写训练的基础。

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写作的方法。但是,《外国小说欣赏》课后的写作训练,需要在对课文有精深的阅读的基础上,方可展开。以到位的阅读激发写作的兴趣,以合理且不失创意的写作促进对课文的理解,使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写作基础知识:工作总结的写作 篇11

关键词:《基础写作》,教学改革,实用写作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需求不仅趋于看淡, 而且愈来愈功利化。于是“应用中文”的概念被提出, 被强化, 而中文应用能力的核心则是“能说、会写”。当用人单位考察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时, 几乎都把“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作为首选的条件。实用写作能力是被用人单位看好的一种人才素质, 而这种能力只有在写作的相关课程和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这就要求在新的形势下, 强化写作能力训练, 因此《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基础写作课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 是高等学校培养合格毕业生, 突出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承担着培养优秀毕业生的人文修养和职业能力的重任, 而且对优化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认知水平, 都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作为中文教育专业、文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 现在《基础写作》课程仍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一门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为一体的课程。

当年叶圣陶的一个愿望便是要让高校写作教学从基础写作过渡到专业写作。专业写作实质便是一种实用写作, 然而专业写作毕竟和专业相联系, 专就可能带来“偏”, 而未来社会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需求主要还有“通”的一面。如一般的事务类文书写作, 日常的经济类文书写作, 常见的传播类文书写作等, 这些是不分行业也无专业区别的。正因为此, “秘书写作”、“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写作”等实用类写作课程作为热门开出的选修课才广受学生欢迎。然而, 开实用写作课并不意味着可以低到以“条据”写作为起点, 或简单地靠“格式+例文”来维系。实用写作的内在规律, 文体的规范, 文种间的互相联系和区别, 这些都是课程内容的重点。同时模仿、模拟又是实用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 但训练不是为了得到具体的“鱼”, 而是为了获取举一反三的“渔”, 从而形成所需的写作能力。

三十多年来不断进行课程建设及改革。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主要是调整教学体系, 从传统的老八大块 (材料、主题、结构、语言、表述、修改、文风、文体) 到新八大论 (规律论、作者论、感知论、运思论、表述论、技巧论、文采论、读者论) 。第二阶段, 九十年代中期, 逐步转变教学重心。从文章成分组合的讲解到作者能力组合的训练, 即用教练式代替学究式。将作者的写作基本能力划分为观察、采集、感受、想象、开合、思索、结构、语言、修改九种能力, 构成能力培养训练的基本单元。第三阶段, 九十年代中后期, 随着市场经济对写作人才的需求, 我们重新构建课程系列, 基础、实用写作分流, 建立两类写作课程序列。第四阶段, 二十一世纪以来,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进行“面向地方, 走进市场, 融入社会”的生活化、实践型的写作教学体系, 构建提高写作能力的实训课程, 并进一步适应大众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教学的新形势, 以理论规范写作;以案例启迪写作;以实践推动写作;以策划引领写作;以习题训练写作。

虽有种种措施, 但《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仍然停留在“三个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存在着写作评价方式不科学和写作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突出问题。随着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开展《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的改革成为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

二、《基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传统的写作教学目标总是定位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上, 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具体操作。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潜在的过程, 需要配合多学科的综合发展, 绝不是基础写作课程就可以完成的。针对这一现状, 《基础写作》课程必须调整教学目标, 以达到实践应用型较强的教学效果, 具体落实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上。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写作的规律、基本原理、各种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要求, 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自主阅读、自觉写作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写作原理论。包括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载体与受体、写作行为、技巧, 属理论教学部分, 由教师课堂讲授完成;第二部分, 写作文体论。包括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应用文体, 属实践教学部分;第三部分, 写作教学论。包括写作教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讨论完成。

新的教学改革就是要打破学生在中学阶段对写作课所形成的思维定势,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把讲授、分析范文落实在写作实践上。把单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结合起来、把讲授与讨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教师讲评和学生自改互改结合起来, 将写作原理、文选与训练结合, 读、写结合, 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写作及特色活动相结合。教师重视教学策略的设计, 活动方案的制定, 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在活动中提高, 强调进行现代写作实践, 力争解决实际问题。

三、《基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办学定位, 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转型。

1. 转变观念, 由片面重视基本理论教学转变为以提高写作实际能力为主。

以课堂教学为依托, 同时拓展课外教学与实践, 结合电脑网络, 构建全面的学习平台,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 把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写作行为的实施者, 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读者, 如由教师组织学生模拟具体教学情景, 通过对情景的布置、安排, 把相关的教学内容穿插其中, 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给出解决方案或思路, 然后由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这种教学方式直观, 现场感强,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传授知识及内容也易于掌握和理解。

2. 激发“写”的兴趣和激情, 使之成为实践教学的动力。

可以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 参加文学社团、作家协会采风活动, 从火热的生活中产生激情;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社会, 了解社会对写作人才的迫切需求, 从就业与成功的角度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可以指导学生发表作品, 以成功激发激情, 充分利用学校文学社团、剧社、秘书协会、文学刊物、校报副刊、广播台等实践教学平台和市作家协会、市文联刊物等载体, 广泛搭建学生的写作参与平台, 指导学生多写、多发表作品, 对学生发表的作品实行奖励;可以实行将课程小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贯通, 将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水平和培养写作基本技能相结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中实施“写作过级测试”, 教考分离, 以考促练, 提高学生练习写作的积极性。

3. 将传统的手写转变为电脑写作, 通过电脑写作训练, 即时指导修改, 提高写作效率。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建立“电脑写作训练室”, 电脑写作训练室的运用使学生的作文互评互改更加直观,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更好, 电脑写作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电子课件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 解决了例文范文的演示问题;为教师真切展现写作情景, 进行现场训练创造技术平台。课堂教学中即时进行能力培养, 也为学生课外广泛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及进行课外写作训练与指导、自改互改提供设施。同时扩大学生的写作视野, 指导课外精品作品阅读、鉴赏、评论。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自己开发文章写作项目、阅读信息资源、交流写作心得体会。

4. 构建写作评价机制和写作档案。

由于写作学科本身具有个体性、动态性、综合性的特点, 文章写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更是应该适合写作学科的特殊性。因此, 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考核方法及评价体系, 这也涉及写作的考试制度, 这样写作的实践改革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写作教学的实践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作品中, 这也是决定写作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要看到写作教学的显著成果, 就必须建立一个学生个人写作档案。可以在每届学生开课之初提出写作要求, 将写作能力训练从大一延伸到大四, 从传统的、文学的象牙塔, 脚踏实地地站到“应用中文”这一社会需求的现实上来制定大学四年的写作训练, 大学一年级:基础文体写作训练;大学二年级:应用文体写作训练;大学三年级:学年论文写作;大学四年级:毕业论文写作, 循序渐进, 互相交叉、补充。从第一篇摸底作文到结课的考核作文, 教师据此分析学生的写作情况,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写作水平的变化, 认识到自己的写作问题。

5. 根据写作课程特点, 有意培养“双师型”理论与实践 (编辑) 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教师理论研究与自身写作并重。教师下水作文, 传授给学生实践经验,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教学案例、下水作文等上传网络, 供学生交流讨论, 为传统写作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并且坚持科研式教学, 提倡开展研究性写作活动, 密切结合当前学术前沿和动向。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将最新的写作研究成果、最为关注的写作现象和最新的写作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 启发学生思维,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消息的写作基础 篇12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 ,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消息种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 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 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 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 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 个方 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 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 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 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 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 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 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 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 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 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 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 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 为“事实背景”。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 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知识类电视节目写作的时代特色 篇13

一、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1、不断创新的知识内容

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创作最重要的一个时代特点是节目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知识都逐渐成为了电视节目表现的对象。不管是宏观的宇宙天体还是微观的原子空间, 不管是人们熟悉的地面现象还是神秘的海底世界, 也不管是充满感性色彩的社会人文知识还是充满理性色彩的自然科学知识, 都可以成为电视的表现对象。

2、充满动感的典型形象

用充满动感的典型形象来表现内容是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的又一个重要特点。节目用具体直观的画面与声音表现内容, 可见、可听, 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运用的不仅是直观的画面, 而且还是富有动感的画面。画面具有很强的动感。运动使画面充满生气, 更加易于引起观众的注意。

3、通俗简约的知识信息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 重要的不仅仅是大量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把外在于人的知识转化为每个人能理解和使用的有效“信息”。电视作为一种最广泛的传播媒介, 所承载的文化应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意义。通俗为本, 加强对电视作品大众化、通俗化的研究, 把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成老百姓可以迅速“消化”的“电视快餐”, 真正起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 这是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创作者的共同追求, 也是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创作的重要特点。

4、形态多样的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 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地获得知识, 这是人们多年来追求的目标, 游戏竞赛类知识节目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它不再采取简单的说教方式, 而是把教育内容揉和到人们乐于接受的游戏和故事里,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传播效果。寓教于乐是电视传播从重视说教效果向“利用与满足”效果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写作技巧

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的具有简洁、通俗等鲜明的时代特色。形成这些时代特色的直接原因, 则是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使用了具有时代特点的写作技巧。

1、保持单一的主题和线索

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的最大特色就是短。为了便于栏目化的播出, 节目一般只做成5-10分钟, 有的甚至更短。“一部作品一个主题”, 这是知识类电视节目创作“三一”律中的重要规律。著名科技影视专家任远先生指出:“题目必须小, 表现必须集中。伤其十指, 不如断其一指。”过去的电视节目概述片比较多, 叙述的对象往往非常大, 一说就是上下五千年, 悠悠黄河, 巍巍泰山, 不符合电视形象化表现的规律。现代电视则特写片逐渐增多, 叙述的主题越来越集中。主题单一化的表现之一是叙述对象的个体化。当内容包含较多的主题, 怎么办呢?一般来说, 创作者总是将这些内容分成若干个小专题组成一个系列, 分别予以介绍。

2、讲述曲折生动的故事

故事化是节目通俗化和吸引广大群众观众最有效的手段。谁都禁不住曲折离奇故事的诱惑。故事总是让人爱看、想看, 看了入迷。它符合咱们中国老百姓的欣赏习惯, 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让观众进入一种奇特的审美心理状态。把事件当作知识的载体, 这是讲故事的需要, 同时也是电视形象化表现的需要。知识融入到事件中后, 才会有悬念, 有情节, 才会变得更加形象, 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对观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3、选择新颖独特的视角

与结构联系最紧密的就是视角, 打开一个视角就产生一个新的结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是庐山, 为什么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原因就在于看山的角度不同。同一生活形态, 同一创作题材, 可以从多个方面加以观察和表现。不同的视角就代表不同的“窗口”, 所见大不一样。视角选准了, 入手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 迅速切中要害, 一语中的, 深刻地表现节目的主题, 体现出知识的魅力。

4、使用简约通俗的口语语言

高度的简约通俗是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最大的时代特色。形成简约通俗的重要原因之一则是使用了经过规范化的口语语言。

在所有的符号语言中, 人们日常使用的口头语言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口语化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要求, 也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现代知识类电视节目不仅大量使用同期声、主持人言语等直接的口语, 而且通过解说语言的充分口语化, 使节目更加通俗易懂, 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 新华出版社, 2003

[2]李佐丰.广播电视语一言,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5

[3]宗白华.中国美学史论集, 妥徽教育出版社, 2006

[4]姚里军.新闻写作艺术与技巧,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语言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篇14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作文语言的水平呢?我认为,应该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以听激说,紧密结合

听和说,一个是理解,一个是表达,二者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我们在培养学生听话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其说话的能力。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或交流。那么在“听”方面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语言呢?

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语言要简洁、形象,有感染力。教学语言是学生听得最多的语言,自然是学生作文语言的表率,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语言上狠下工夫,尽量减少或避免语法错误。范读时要声情并茂,引人入境,讲读时要优美生动,引入共鸣,让学生禁不住受到感染,去享受,去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加强对语言的感知。

其次,用名篇佳作的语言熏陶学生的作文语言。名篇佳作的语言是典范的写作语言,它能很容易地吸引住学生,能有效地熏陶学生的作文语言,如《春》的优美语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感情抒发等等,让学生品味去揣摩,去领会去模仿,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将感知转化成自己的作文语言能力。

如果说“听”是学生对语言的吸收,那么“说”则是学生对语言的输出,即运用。应该采取鼓励的办法激发学生“说”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经常得到锻炼。课堂上多让学生说,就是让他们针对课文的内容,谈理解,谈感受,谈已了解到的情况或尚未了解到的情况,达到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如我在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引导学生分析“几处早茑争暖树”中的“争”好在哪里时,学生看法各异,在经过思考后,普遍认为“争”字字写出了春天到来,鸟儿们争先恐后地寻找自己的巢,显示出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活力。但也有学生认为“争”字并不算好,因为它只写出了鸟儿的情态,没有写出声音,还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这一观点语出惊人,引发了同学们更多的思考。于是,有的人说用“抢”,又有人说用“钻”字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扩展,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要支持他们大胆地设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应视学生为主体,多鼓励学生发言,允许学生说错,允许学生补充、更正,不断充实学生的作文语言。这样,学生的作文语言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阅读打造语言基础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离不开多读的。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也曾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这些都说明“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才能提高作文语言能力;只有勤读才能品味出文中之妙。多读,可以提高思想认识,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积累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课文的作者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学习一篇课文时,初读能够使我们从宏观上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通读全文能够帮助我们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精读文段能够使我们从微观上抓住写作重点;赏读课文能够使我们把握文章的特色写法等……。总之,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语文教材这个板块,尽大可能地挖掘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理解表达能力,不仅如此多读更应该扩展到课外阅读,对那些有影响的文章应该让学生多读,反复读,扩大其知识视野,培养其读书兴趣,激发其读书的热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书籍。在阅读中,要让学生明白,多读名家的文章是非常重要的,遇到好的文章段落,一定要仔细阅读,细细品味。犹如蜜蜂一样,只有采许多花,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

三、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多听、多说、多读,更要多写。初学写作的人尽管心中有许多材料,但没有经过一定练习,作文语言能力还是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可以经常性地搞些“说”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如演讲比赛、朗读比赛、故事会、辩论会、口头作文、班级工作小结等等,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活跃了学习气氛。学生们有了兴趣,愿意参与,这样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修正,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上一篇:给教师的建议观后感下一篇:优美的晚安心语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