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金融产品分销策略教案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七章金融产品分销策略教案(推荐7篇)

第七章金融产品分销策略教案 篇1

第一节 金融产品分销策略概述

一 金融产品分销策略的含义和种类

(一)分销策略 :是产品营销的渠道,即产品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所经过的渠道。

(二)金融机构分销策略的含义: 指金融机构的营销渠道,也就是金融机构把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向客户的手段和途径。

二 分销策略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一)促进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

(二)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

(三)电子商务的分销策略改变了金融机构的销售方式 三

金融产品的特性对分销策略的影响

(一)金融产品的不可分割性

(二)金融产品具有高风险性 四 分销策略的作用

(一)正确的分销策略可以更有效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选择合适的分销策略可以简化流通渠道,方便客户购买

(三)合理的分销策略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营销费用

第二节 金融产品分销的渠道

一分销渠道的含义

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所经过的路线和通道,是联结商品提供者与消费者的桥梁与纽带。合理地设计和建立金融产品的分销渠道,把产品及时、方便、有效、经济地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是满足市场需求,实现金融企业运营目标的重要保障。分销渠道的类型可分为:直接分销渠道与间接分销渠道.影响金融企业产品选择分销渠道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市场特性:分销渠道深受金融市场的顾客人数、地理分布、购买频率、购买数量以及不同促销方式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企业的目标市场规模较大,潜在顾客的数量多且分布广泛时,就需要较长的渠道,即建立较多的分支机构或利用中间商分销产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产品特性 产品特性是企业进行渠道设计时的一个重要的约束因素。例如,金融产品是含有服务成分的产品,因此建立宽而短的渠道分销效果较好。如果某银行以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作为主要业务,须设计广泛的分销网络、建立完整的服务体系,但为减少管理环节,一般不经过中间商分销;如果结算、缴费、电子货币等中间业务产品要大力发展,就要经过相应的中间商或代理行分销,以求资金运作渠道有足够的覆盖面,达到较好的通达效果

(三)企业自身特点主要包括企业的规模、管理能力、声誉、财力、经营策略和经营目标、产品组合等因素。例如民生银行与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工商银行确立合作关系。

分销渠道的设计与选择是金融企业的重大决策之一。分销渠道的设计主要包括确 定渠道类型、渠道长度和宽度等。

1、确定分销渠道的类型

确定渠道的类型是渠道设计的首要问题。如前所述,金融产品的分销渠道有多种类型,如直接渠道、间接渠道、垂直联合渠道、复式渠道等,每种类型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制约因素,如企业的资源状况、经营目标、管理水平,目标市场的供求状况,国家的法律、政策,最终消费者的偏好等来选择适合的分销渠道类型二例如:公司债券这类金融产品,就必须通过间接渠道,即依靠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来分销。

2、确定渠道的长度

分销渠道的长度决策决定于多方面的因素,如产品特性、企业特性、市场特性等。就产品特性来看,技术和服务含量较大的金融产品如资金拆借、保险等,则需要较短的渠道,以保证技术和服务有效、准确、全面地送达最终消费者。就市场特性来看,消费者选择性不强但要求方便的产品如国库券,则适宜采用较长的渠道。我们以德国施豪银行专攻住房金融案例为例。

施豪银行成立于1931年,是德国34家住房储蓄银行中最大的一家,截至2001年底,资产总额为324亿欧元。2001施豪银行新签合同89万份,合同额达207亿欧元,市场份额占25.8%,位居同行业第一名。目前,每13位德国公民中就有一位是施豪银行的客户,每4个家庭便有1个与施豪银行签订了住房储蓄合同,施豪银行被客户誉为最友好的银行。

当时的住房金融背景是在德国从事住房金融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有四大类型,即信贷银行、储蓄银行、抵押银行和住房储蓄银行。其中,住房储蓄银行是专业办理住房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其贷款额占全部住房贷款额的23%左右。

施豪银行当时采取的措施是将70年的实践积累形成的经营技术及经营管理体制运用于与别国建立合资银行。

在斯洛伐克,施豪银行于1992年与当地及奥地利的合作伙伴合作,建立了该国第一家住房储蓄银行,到2001年底,市场占有率是68%。在捷克,施豪银行于1993年与当地的两家银行合作建立了合资住房储蓄银行,到2001年底,市场占有率是41%,已成为捷克共和国最重要的提供住房融资的机构,该银行现已是欧洲第二大住房储蓄银行,仅位于施豪银行之后。

对于中国,同样的,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从1999年起,施豪银行就希望与建设银行合作建立住房储蓄银行,将其技术诀窍及管理优势与建行的网络优势结合起来,在中国开展住房储蓄业务。2002年10月施豪银行与建行正式联姻

3、确定渠道的宽度

分销渠道宽度的确定包括两方面:一是确定分支机构的数目;二是确定企业在每一层次中利用多少中间商来销售产品。一般来讲,有密集分销策略(即在一个销售地区广泛设立分支机构或直接动用尽可能多的中间商来销售产品,一般适宜于一些可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金融产品的分销)

所谓渠道管理,其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渠道中可能存在的冲突,提高渠道成员的满意度和营销积极性,促进渠道的协调性和提高效率。渠道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协调和解决渠道冲突

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是利益关系的反应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是渠道成员所追求的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目标。然而,利益在成员之间又是一种分配关系,具有此长彼短的特点,这就会造成冲突,即冲突具有必然性。但是,合作应当是各分 销渠道的主旨,是大家能够结合在一起的基础,只有促进合作,才能使渠道的整体活动效率最大,促进合作,也是解决冲突的基本方法(二)评估

企业在建立了分销渠道并投人运作后,还须依据一定标准定期衡量、评估渠道成员的表现,检查其销售定额的完成情况、服务水平、市场覆盖、付款情况、促销上的合作程度、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质量等,并依据一定标准进行评估,目的是了解掌握渠道成员的状况,随时对其加以必要的调整,对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成员应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其积极性,或者将其从渠道中排除(三)激励

金融产品提供者应密切关注渠道成员间的合作,采取措施给予激励,以使渠道成员更好地与企业合作,共同致力于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奖励方式包括物资奖励、精神奖励、人员培训等(四)渠道的改进

企业在进行产品分销时,还应根据企业的目标、市场环境、中间商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和修改分销渠道,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最佳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调整和修改渠道,企业应慎重从事,权衡利弊,全面综合地考虑其得与失,方可作出决策,因为渠道的调整或修改,往往容易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宜慎重决断。

二 直接分销渠道

(一)直接分销渠道的含义和功能

1、概念

银行直接分销渠道:也称零阶渠道,是指银行将产品直接售给最终需求者,不通过任何中间商。主要方式有:上门推销、展示会、邮购、电视直销和制造商自设商店等。

适用类型:大型设备、专业工具及技术复杂需要提供专门服务的产品。2 功能

(二)金融机构直接分销渠道的类型

1、分支机构 2 人员推销 3电子渠道

(三)直接分销渠道的优缺点

1、直接分销策略的优点(1)银行可实现及时性(2)可以降低营销成本(3)增加产品的销售

(4)便于银行方便及时了解金融市场

总结:

如果银行直接分销策略运用的得当,可以大幅降低银行的流通费用,加快银行产品流通速度,增加收益。

2、直接分销策略的缺点 不足之处:

当银行规模一定时,会使银行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银行要广泛地设立分支机构,配备足够的客户服务人员,可能会使分销费用增加,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客户分散、需求差异大且多层次的市场,此策略的缺陷更为明显。

三 间接分销渠道

(一)金融机构间接分销渠道的含义和功能

1、概念

间接分销渠道:

指金融机构通过中间商来销售金融产品,或借助一些中间设备与途径向客户提供产品与金融服务。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消费品营销;有些生产资料 如:单价较低的次要设备、零件、原材料也采用间 接分销类型。2 功能

(二)间接分销渠道的策略类型 1 短渠道和长渠道策略

按利用中间商环节的多少可分为:长渠道、短渠道;(1)短渠道策略

短渠道:零级、一级渠道;

--适合在小地区范围销售产品和服务。(2)长渠道策略

长渠道:二级以及二级以上的渠道;

--适应在较大范围和更多细分市场销售产品和服务。宽渠道和窄渠道策略

按每个层次使用多少同类型的中间商可分为:宽渠道、窄渠道;(1)宽渠道策略

宽渠道:是指在渠道的每一个层次中使用同种类型中间商的数目较多。使用宽渠道,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买到企业的产品,还可以使中间商之间形成竞争。

但中间商数目较多,会使中间商推销产品不专一;同时生产商与中间商之间的关系松散。

(2)窄渠道策略

窄渠道:是指渠道的每一层次中使用中间商数目较少。窄渠道适用于销售技术性较强、生产批量小的商品。

其优点是:生产企业与中间商之间关系密切,有较强的依附关系,生产和销售相互促进。

缺点:风险较大,一旦双方关系出现变化,便会影响销售。

(三)间接分销渠道的优点

(1)转变了银行产品的提供方式(2)加快了银行产品的分销速度(3)有利于银行扩展市场(4)有助于降低营销费用(5)便于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 四 我国金融机构分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分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

(1)银行网点设置布局不合理。(2)银行网点数量增加过多。

(3)对机构规模缺乏定量分析,争议经济效益持续下降。(4)海外营销网络不够完备。

鉴于我国银行分销渠道面临问题,银行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重视网点选址的经济性和科学性。

①改变各家银行现有的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的模式,改按经济区域设置机构,减少地方对银行经营的干涉。②重视在设置机构,选择网点中的经济模型的运用,具体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出网点设置的最佳规模、最佳效益并根据市场的竞争状况及时调整。

(2)增加分支机构的业务范围,扩大服务品种,由功能单一化转为多样化。(3)积极利用收购、兼并和协议联盟,扩展分销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二)保险公司分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过多依赖人员推销,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销售渠道单一,中介严重不发达 3 保险电子商务处于初始阶段

(三)证劵、基金公司分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通常采用单一的分销渠道进行营销、成本较高、效率偏低 2 自身拥有的营销人员相比银行、保险业还要少,专业素质不高

五 金融分销渠道建设要考虑的因素 1 成本与利润因素 金融产品及需求因素 3 市场与控制因素

第三节 金融产品的分销策略

一 分销策略的含义

是企业为了使产品迅捷地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如何选择最佳的分销渠道 二 分销策略的种类

(一)直接分销策略和间接分销策略(有无中间商划分)

(二)单渠道和多渠道分销策略

(三)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的分销策略

(四)结合分销渠道策略

(五)综合渠道成员网络策略 三 选择分销策略的基本原则 1 经济性原则 2 适度控制的原则 3 易于沟通的原则 4 灵活性原则 5 连续性原则

四 金融策略的具体选择

(一)根据目标客户群对金融产品种类的需求不同来选择分销策略

(二)根据竞争需要选择分销策略

(三)根据中间商的性质、能力及对各种产品销售的适应性来选择

(四)根据金融企业的战略目标来选择

第七章金融产品分销策略教案 篇2

一、网络金融产品界定

网络金融可以看作是网络经济学在金融数字化和网络化领域的理论发展, 在我们界定网络金融产品之前, 先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网络产品的定义。

张小蒂、倪云虎从广义网络出发, 将网络产品定义为一切满足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产品。网络由节点和连线组成, 节点的中心即单个的人, 节点间的连线即为连接单个人之间的媒体, 人与人之间通过网络交换的物质产品和信息产品都属于网络产品①。盛小白基于狭义网络市场对网络产品和市场进行考察, 认为纯粹的虚拟市场是网络经济的未来, 虚拟性成就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交易效率和生产力水平的飞跃, 而网络产品则应该主要包括数字产品和智能产品②。张铭洪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将“网络产品”理解为“网络中的产品”, 强调的是产品的网络环境。网络产品与传统产品区分的本质应该在于产品的自然属性, 而非所在网络的属性。因此将网络产品定义为“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更为客观③。

虽然可以将网络产品定义为“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 但照本宣科地将网络金融产品定义为“具有网络外部性的金融产品”却并不适合。金融产品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产品, 金融业本身就是依附“金融网络”存在的, 网络外部性并不是网络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的本质区别。传统金融产品可能存在网络外部性, 例如银行卡, 使用某家银行的银行卡的用户增加, 该银行可能会增加下设的储蓄网点或者自动柜员机, 这样原先使用该行银行卡的用户能更方便地完成各种业务, 省去寻找较远的网点或者支付跨行手续费的成本, 而网点的增加也使更多的用户选择使用该银行的银行卡。

因此, 将网络金融界定为“信息技术, 特别是因特网技术与金融理论、金融管理和金融实务相结合的产物, 是存在于虚拟空间的金融活动, 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④”, 并以此作为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进行经济分析, 更具有实际意义。

界定了网络金融产品中“网络”的范畴, 编者进而对“金融产品”的范畴加以说明。翟立宏将金融产品定义为:金融机构为开展业务的需要, 针对特定市场上顾客的金融需求而设计和推广的产品, 其基本形式为独立的或附着于金融工具的金融服务⑤。亚瑟·梅丹将金融产品定义为:以特定市场为目标、由一种金融服务企业为任意用户所提供的一整套服务⑥。

因此, 网络金融产品可以界定为:金融服务机构为开展业务需要, 提供的存在于由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的产品, 其形式为独立或附着于金融工具的一系列金融服务。金融产品是服务性的产品, 即网络金融产品是网络化、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性产品。因此, 网络金融产品和网络金融服务是一致的。

二、网络银行产品差异化策略

网络金融中, 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这要求银行必须研究消费者需求, 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网络银行产品差异化策略正是针对人们不同的金融需求而进行的产品创新策略, 包括产品组合差异化策略和产品客户差异化策略等。

1.产品组合差异化策略是银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有产品或服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推出新的金融产品。

银行是多种产品的经营者。传统银行服务中, 顾客仅对自己需要的产品有所了解, 很少主动收集新的产品信息。同时, 银行营业点也没有能力了解每个客户需求, 针对性的推荐金融产品。因此, 客户了解到的产品信息有限, 而银行也难以开展有效的金融营销。网络银行具有高度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互动性, 获取客户需求信息的成本很小, 可以比较容易地对客户进行分类, 因此网络银行可以对原有的业务在网上进行交叉组合, 并针对某个特定的细分市场进行推广, 让客户享受一揽子服务, 这样易于占领市场并不断吸引新的客户。

2.产品按客户不同采取差别策略是通过研究客户需求, 细分目标客户, 为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提供目标明确的金融服务品种。

这里分别从个人金融产品和企业金融产品两方面说明。个人金融产品差异化策略可以根据个人客户的年龄、收入、职业、社会地位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产品, 收取不同的费用, 最大程度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 相比于同质化的产品, 能获得更大的用户基础。以美洲银行为例⑦, 银行的专业金融服务共有种8产品, 包括个人银行、基础金融服务、学生金融服务、电子钱包、军事银行、专业非洲裔美国人银行、美国亚洲理财、社区发展金融服务。军事银行主要定位于专门为美国在职或者退休的军人、国防部工作人员和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开设的金融服务产品;亚洲美国理财主要是定位于在美国及香港都需要理财的客户。美洲银行系列化的个人金融品种, 满足了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的目标市场。

3.企业金融产品差别策略则是针对不同的公司客户。

不同的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同, 这就要求各个网络银行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 结合网络的快捷、互动性提供有差别的产品及服务。大型客户一般要求提供财务解决方案、资本筹集与咨询服务等方案;而小型客户则希望通过网络银行得到最大程度的方便。以美洲银行为例⑧, 美洲银行把提供给大中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商业金融产品, 服务对象是销售收入在1000万美元到5亿美元的企业。该类产品包括为企业制定适合其金融目标与发展的财务计划, 满足企业的短期与长期资金需要;对企业未来的资金需要进行分析与预测, 减少企业的管理费用;协助企业进行初次上市融资、取得私人资金和解决工厂及设备的资本约束等资本问题。美洲银行的第二种产品是公司理财, 是针对年销售收入在5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该服务栏目体现了银行在金融服务业上的强大实力。它主要是为大公司服务, 这些大公司涉及资本、衍生金融产品、辛迪加贷款等资金大、股权复杂的项目。其业务定位于投资银行业务, 主要产品有财务解决方案、库存与投资解决方案、资本筹集与咨询、资本市场、国际货运等服务。

三、网络证券产品策略

网络证券交易是集交易委托、投资咨询、业务宣传等为一体的全方位、全功能的综合系统。网络证券产品涵盖了证券发行、证券交易、资金清算、客户咨询、行情分析、理财等多种服务产品, 实现无地域、无时间限制的全方位委托交易、咨询服务等。

网络证券产品可以分为无差异的基础服务产品和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品。和网络银行相同, 无差异的基础服务产品是对证券交易所、营业部传统业务的网络化延伸。网络化的无差异基础服务相比于传统证券服务, 更体现安全、快捷的委托交易功能, 为客户提供更完善全面的行情浏览和委托手段。

个性化增值服务产品是通过网络实现具体附加价值的各种产品服务, 主要体现在网络咨询中。网络证券的个性化增值服务产品可以包括基本的网络咨询信息产品, 如投资快讯、研究报告、投资组合等;由公司内外专家组成的“投资顾问团”提供的“专家在线”咨询服务;由开户预约、个股诊疗、预约调研和投资组合方案组成的“预约服务”;通过网络直播的每日电视股评、股评报告会、行业研究报告会等;以及投资俱乐部、模拟炒股、股民学校等服务产品。网络证券产品的主要价值就体现在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产品中。

网络证券中无差异的基础服务产品是为了投资者交易得以快速、便捷进行而提供的“买卖型”服务, 通过提供网络交易通道来收取佣金;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产品则是为尽可能满足投资者最大投资收益的需求而提供的“收益型”服务, 即大众化咨询服务、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服务等。“买卖型”和“收益型”服务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发展的高层要求和目标。显然, “收益型”服务具有灵活性、个性化的特征, 是网络证券的核心竞争产品。因此, 网络证券机构应该从为投资者提供简单的网络交易服务转向提供网络化理财增值服务, 实现由单纯的“买卖型”服务向“买卖—收益型”服务转型⑨。

四、网络保险产品策略

发达国家保险业发展历程长久, 网络保险产品的发展也比较成熟, 目前有许多大型网站专售保险产品。例如美国NASDAQ上市公司eHealth, 专门代理美国各保险公司健康险买卖, 其旗下全资子公司网站——优保网则进军中国健康险市场。

虽然网络保险发展良好, 但并不是所有的保险产品都适合以网络形式销售。一些传统的保险产品特性决定了其本身并不适合网络营销。这些传统保险产品往往具备以下特性:首先, 消费者的非渴求性, 这些保险产品在现实生活中有需求, 但这种需求并不急切, 消费者主动通过网络查询购买保险产品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这种性质的保险需要保险营销员的宣传推广, 把潜在需求挖掘出来, 促使消费者意识到产品的重要性, 最终认同并购买。其次, 保险产品自身的复杂性, 例如一些医疗险种有复杂的条款要求、健康体检要求等, 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 通过网络了解这些保险产品内容十分困难, 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保险营销员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情况, 帮助潜在消费者制定保险计划等。

目前, 在发达国家通过网络销售的保险产品主要是车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因此, 我们可以得知, 适合网络营销的保险产品满足的一些特性条件。网络保险产品策略就是要创新符合这些条件的网络保险产品。这些特性条件包括: (1) 该保险产品的潜在需求比较大。消费者对某类风险的存在有较高的认知度, 并且主动寻求规避风险以获得安全保障, 对该保险产品有较高的潜在需求。例如, 车险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再如, 短期的旅游意外险对于自助游游客也是基本的安全保障需要。 (2) 潜在消费者对该保险产品认知度较高。潜在消费者对所需要的保险产品的功能、条款等内容相对熟悉, 或者消费者已经购买过该类保险产品, 到期后又需要续保的。例如, 美国消费者对车险的条款已基本熟知, 使得保险客户只需通过网络比较各公司车险的价格就可选择相应的车险产品。 (3) 该保险产品能灵活适应客户细化的需求。消费者对保险产品需求不同, 通过网络搜索、比较, 消费者能自行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产品, 这要求网络保险产品能够被细致差异化, 符合不同消费者需求。例如短期、小额的健康保险, 往往一家保险公司会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设计多种可选择的险种, 包括针对牙科诊疗、针对医疗护理或针对健康体检等各方面的保险产品, 因为每种保险产品费用不高, 消费者能自由选择、组合自己所需的产品。

此外, 网络保险产品还可以包括配套保单的系列咨询服务, 如法律咨询, 理赔程序咨询, 甚至包括医疗、房地产、汽车等投保对象的信息咨询。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金融产品应运而生。网络金融产品不仅为金融业注入了创新的活力, 也是未来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在对网络金融产品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分别对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产品策略进行评述, 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网络金融产品,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策略

注释

1张小蒂, 倪云虎.网络经济概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24.

2盛小白.网络经济通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66-67.

3张铭洪.网络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1-32.

4周科.浅析网络金融.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03) .

5翟立宏.个人金融产品的特性:不同角度的考察及启示.经济问题, 2005, (01) .

6亚瑟·梅丹.金融服务营销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100.

7丰翔.国内外网络银行产品创新能力比较及建议.职大学报, 2007, (04) .

8[8]同[7]

9杨喜欠.网络环境下我国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西安理工大学, 2006, (58) .作者简介

论金融营销中的产品营销策略 篇3

金融产品;营销策略;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6-0035-01

我们所说的金融产品就是指金融企业通过精心设计选择的金融工具和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而向客户提供的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某种金融性运作理念。从此金融产品的概念中不难看出:金融产品=金融运作理念+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运作理念、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是金融产品的3个组成要素,三者构成金融产品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金融企业应当密切地注意和研究客户的需要变化情况,并根据客户的需要的具体内同不断地开发新的金融方式,并设计新的金融工具,提供周到的服务,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开发并运用金融产品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满足客户的新的金融需求,如转移或者降低风险,增加更多的获利机会,减少机会成本,预防信用危机,更多的安全保障或便利性和投资组合最佳化等;其二是适应金融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如增强竞争和适应能力、改进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声誉,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创造信用,提高企业的运营经济效益等。这些方面是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根本动力。

一、金融新产品的开发

客户或消费者的需求是产品的核心概念,新产品的开发从根本上讲,还是应该从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心理需求着手。从这一方面讲,金融应该不断地研究客户的需求机构与具体内容,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从第一线捕捉客户需求的各种信息,掌握各类客户的需求变化动态。

同行的竞争者是企业市场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一举一动都可能改变市场的格局并对本企业的利益构成影响,所以企业应当随时注意主要竞争对手的行动,特别是其新产品开发与投放行为,并及时地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和跟进。当今的许多金融新产品是在新科技的推动下,通过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更新金融服务方面而产生的,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的推动更有革命性的作用,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对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所以,金融新产品开发必须注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动态,以向各类客户提供新的高效、快捷、方便与经济的金融服务。

二、金融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

金融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到被淘汰而退出市场的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根据销售额和销售增长率的情况将这一过程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

影响金融产品的销售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就金融企业而言,微观环境包括金融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等等。金融产品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产品,所以在面对消费者的时候,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会影响金融产品的销售额。从以上种种的影响因素看来,不管金融产品处在生命周期的那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比较大的波动,从这一个意思上讲,只是靠销售额和销售增长率来断定产品处在那个阶段稍显不理智。在下面的表格中,简要的陈述了金融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营销策略。

表一:金融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一般营销策略

[1]徐晟编著.金融企业营销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2]许建生主编.金融商品营销[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

[3]孙国辉,李煜伟.金融企业营销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4]王方华,彭娟编著.金融营销[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作者简介:

魏继平(1987.10-)女,河北邢台人,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金融营销方向。

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篇4

1.种种金融工具的交易,几乎都不按票面值进行,为什么?你是否知道钞票也有不按票面计价的情况?

答:(1)有价证券绝大部分都有票面价值,简称“面值”,即注明该有价证券代表多少货币单位。但它们在交易中均有不同于面值的市值、市场价值,也常称“市场价格”、“市价”。

各种有价证券之所以几乎不按票面价格进行,是因为这些有价证券的票面价格是将其持有到期时的最终收益,而市场价格是在有价证券交易时买卖双方的协商一致的价格。根据无套利原则,市场价格等于未来收益按适当贴现率折算的现在价值。一般情况下,在交易时,如果这些有价证券没有到期,证券买方应该补偿卖方持有期间产生的但尚未发放的利息,交易双方通过在票面价格中扣除部分利息来确定其交易价格。因此,票面价格一般不等于市场价格。

(2)钞票本身就是衡量价值的,一般情况下,它没有到期日,因此,通常钞票是按面值计价的。

2.市场效率假说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运用这一假说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答:(1)有效市场理论是法马提出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根据新的信息迅速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证券的价格可以对最新出现的信息做出最为快速的调整,表现为价格迅速调整到位。

市场效率说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分为弱有效、中度有效、强有效三种。弱有效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中度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反映了包括历史的价格和交易信息在内的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在强有效市场上,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和不公开的信息。

市场效率理论认为,证券的价格是以其内在价值为依据的;高度有效的市场可以迅速传递所有相关的真实信息,使价格反映其内在价值。

市场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证券的价格与证券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强有效的市场中,证券价格应该与预期价值一致,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在高度有效的市场中,想取得超常收益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信奉有效市场的人的做法是按照市场综合指数组织投资,因为试图通过掌握和分析信息来发现价值被低估或高估的证券,基本上做不到。

如果市场是弱有效的,即存在信息高度不对称,提前掌握大量消息或内部消息的投资人就可以比别人更准确地识别证券的价值,并在价格与价值有较大偏离的程度下,通过买进或卖出,获取超常收益。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设法得到第一手的正确信息,确定价格被高估或者低估的证券,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投资者来说,强有效市场的获利空间小,而弱有效市场的获利空间很大。在弱有

效市场条件下,即使一个技术不娴熟的投资人也有可能轻而易举地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

(2)运用这一假说时,应该注意有效市场假说的论证前提,即把经济行为人设定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理性人。这样的理性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理性地根据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做出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但是由于人们限于先天的心智结构、后天的知识储备,以及有关信息的获得等原因,理性是不完备的、是有限的。而且人们并非是生活在纯粹的经济联系之中;除经济联系之外,还有政治的、文化的等诸多方面的联系,使人们具有多样化的行为动机。多样化的行为动机必然会对只按经济的理性判断所应采取的行为造成冲击。一旦该假说的论证前提不满足,那么其结论与现实金融活动会产生背离。

行为金融学提出了人类行为的三点预设,即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并以此为根据来解释理性选择理论为什么会有悖于金融活动的实际。

另外,运用该假说时应当正确理解其含义。有效市场假说并不是指投资者可以随意选择投资组合。即使市场符合有效市场假说,股票的价格等于其内在价值,投资者也必须按照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

3.下面哪种证券具有较高的实际年利率?

(1)票面金额为100 000元,售价为97 645元的3个月期限的国库券。

(2)售价为票面金额,每半年付息一次,息票率为10%的债券。

解:(1)票面金额为100 000元,售价为97 645元的3个月期限的国库券的实际年利率为:

00097 64

597 645123r9.65%

(2)售价为票面金额,每半年付息一次,息票率为10%的债券的实际年利率为:

10%

2)110.25% 2r(1

可见,售价为票面金额,每半年付息一次,息票率为10%的债券的实际年利率为较高。

4.某公司发行5年到期的债券,票面面额为1 000元,售价为960元,年息票率为7%,半年付息一次。试计算:

(1)当期收益率。

(2)到期收益率。

(3)持有3年后,将该债券以992元的价格出售,则该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多少?

解:(1)当期收益率

r1 000(1+3.5%)

960218.98%

(2)到期收益率

960

t11 0003.5%(1r

2)t1 000(1r

2)10

根据上式可以解出其收益率r,具体求解比较繁琐,在此仅列出计算式。

(3)实际收益率

6960

t11 0003.5%(1r

2)t992(1r

2)6

根据上式可以解出其收益率r,具体求解比较繁琐,在此仅列出计算式。

注:上述计算均按照复利计算,单利计算比较简单,读者可以自行计算。

5.对于金融资产——无论是原生工具还是衍生工具——的评估,都提到“内在价值”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答:有价证券的内在价值,即理论价值,指证券未来收益的现值,它并不等于实物资产的账面值。债券,其本身并无对应的实物资产。股票,有其对应的实物资产,但具有同样估值金额的实物资产绝不等于对应的股票有同等的内在价值。一个被普遍使用的估价内在价值的方法是对该项投资形成的未来收益进行折现值的计算,即现金流贴现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理念是,既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取得投资收益,那么,未来可能形成收益的多少就在本质上决定了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高低。

用现金流贴现法计算证券价值包括如下三步:第一,估计投资对象的未来现金流量;第二,选择可以准确反映投资风险的贴现率;第三,根据投资期限贴现。

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价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等于其内在价值。

6.如何理解金融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的对称原则?试通过对一些金融工具特征的简要分析来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答:(1)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就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不确定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大。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可以大致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

政策风险,此外还有道德风险。

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是,只要投资,就必然冒风险。进行风险无所不在的金融投资尤其是如此。当然,人们不会因为投资有风险就不去投资,只不过是选择自己可以承受的风险项目投资罢了。因为投资需要承担风险,所以就需要相应的风险补偿。对于风险补偿,因人而异。理性的投资者被认为是风险规避即风险厌恶者,但各人厌恶风险的程度也还不一样。相比较而言,风险厌恶越甚即越保守的人,对于同样的风险所要求的风险补偿就会比较高;反之亦然。因为人们的风险偏好(厌恶)程度不同,从而不同的人所要求的风险补偿也不同。对同一个投资者而言,承担的风险越大,要求的风险补偿也就相应越高。

(2)例如政府债券的总体风险就小,因为国家的信誉高,违约风险小,政府债券的规模大,其二级市场大,流动性好,所以政府债券比同期限的公司债券的利率低,也即收益率低,比股票的收益率就更低,因为股票的风险比债券要大得多。

7.对于金融资产的风险大小和收益高低,人们早就凭借经验进行估计,并懂得对资产进行“选择”和“组合”。为什么说只有当对风险的科学度量成为可能,才有资产组合理论和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的发展?

答:认识风险,衡量风险的大小,是投资决策程序中的第一件事。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风险的估计还是十分粗糙的,只能大概地用高、中、低的词汇衡量。这种不能量化的衡量结果给机构投资人,尤其投资基金的资产组合管理带来一定难度。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瑞·马科维兹提出资产组合理论,使投资风险的衡量可以数量化。这是对现代金融理论的重大贡献。

度量风险,首先需要知道投资收益率,然后,如果将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那么,用数理统计的语言描述,投资风险就是各种未来投资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所谓期望收益率,就是未来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乘以它们出现的概率,然后相加的值。知道了期望收益率,就可以用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度表示风险。

资产组合理论认为,在一定统计期内已经实现的投资收益率变化及其发生的概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于是,测算标准差的意义就是:已经知道投资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即可计算收益率发生在一定区间的概率。

同样,在了解资产组合的风险之前,需要了解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相当于组合中各类资产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权数是各资产价值在资产组合总价值中所占的比重。知道了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以后,就可以评价该组合的风险。

在讨论有价证券价值确定的内容中,应选取与风险相匹配的贴现率,以计算有价证券的价值。在风险可以科学度量的基础上,结合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才得以发展。

8.在金融衍生工具中,“期权”最具特色。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尚无期权交易,但期权的概念却屡见报端,如“经理期权”等等。学过本章之后,你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明期权的特征?

答:(1)经理股票期权是公司赠予给经营者的股票期权,又可称为“购股权计划”或

“购股选择权”,就是公司与经营者(包括CEO在内的高层管理者)事先进行约定的、允许经营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按某一事先规定的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比例股票的权利。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可以在规定时期内以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此行为称为“行权”。在行权以前,股票期权持有人没有任何的现金收益;行权以后,个人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经理人员可以自行决定在任何时间出售行权所得股票。当行权价一定时,行权人的收益是股票价格的单调增函数。股票价格是公司价值的外现,二者之间在趋势上是一致的,如果市场是完全效率市场,二者相当。现代资产定价理论认为股票价值是公司未来收益的贴现,于是经理人的个人利益就与企业未来发展建立起一种正相关的关系。经理股票期权本质上就是让经理人员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并承担相应风险。公司理财认为,赋予公司经营者股票期权能够降低代理成本,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2)期权是一种买方的权力,是买卖双方达成的,在买方支付了一定费用以后,卖方答应在一定时间,按照约定去做,买方也可以不要求买方履约。期权这种衍生金融产品的价值体现为期权费,即期权的买主,按特定价格,从期权的卖主买进期权所支付的款项。期权费的多少就是期权的价格。期权费包含两部分内容: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

期权作为一种衍生工具的特点有:

①期权是一种契约,其交易属于“零和游戏”,遵循“有输必有赢,输赢必相等”的“会计原则”。因此,衍生证券的交易实际上是进行风险的再分配,它不会创造财富。

②期权具有很高的杠杆效应,它是以小博大的理想工具。这正是衍生证券可以吸引风险厌恶者充当投机客的重要原因。

③对于期权的买者来说,期权合约赋予他的只有权利,而没有任何义务,他可以在规定期限以内的任何时间(美式期权)或期满日(欧式期权)行使其购买或出售标的资产的权利,也可以不行使这个权利。对期权的出售者来说,他只有履行合约的义务,而没有任何权利。

④与期货交易不同的是,期权交易场所不仅有正规的交易所,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所交易的是标准化的期权合约,场外交易的则是非标准化的期权合约。

9.也许你过去听到过期权定价模型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于这个定价模型的贡献,人们是怎样估价的?

答:1973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期权交易市场在芝加哥刚刚开业不久,“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期权定价理论诞生了。期权定价理论的出现,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以后的年份中,这个定价模型被应用到认股权证、可兑现债券、可赎回债券和许多其他金融工具上,成为不仅在金融领域,而且在整个经济学中最为成功、最具实用价值的理论。

在期权定价理论出现之前,金融理论研究无论是侧重宏观问题还是侧重微观问题,其最终用意总是围绕政府如何选择政策这个核心问题。而期权定价理论的诞生,揭开了金融理论走向市场为千百万投资者服务的历史,使筹资和投资人对风险的估值成为可能。在金融业务日新月异的今天,期权定价理论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21世纪微观主体的金融决策和

法律基础教案第七章 篇5

教学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

1、法律的内涵及本质特征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

教学内容

从第七章开始我们要了解与法律相关的内容。人们常说,法律是空气、水,或者是面包,是人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东西。法律本来是生活本质的呈现,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为证明这一说法,请听一则所罗门的故事。据希伯莱传说,神赐给所罗门王极大的智慧,“如同海沙不可测量”。天下列王都差人听他的智语。《圣经·列王纪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日,两妓女争夺孩子,久执不下。所罗门王令人将孩子一劈为二,各与半,一女愿劈,一女不愿,宁送子与彼。王遂判子归后者。而相同的智慧故事也在中国上演。《灰栏记》第四折中的包拯断子案等等。裁判者与所罗门王使用的技巧完全相同。在故事中,所罗门王判案依据什么呢?(用2分钟,先让学生们自己相互交流和讨论,然后老师再深入引导。)

总结所罗门王依据的是一种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生母一般比其他人对孩子有更深厚的感情,舍不得让孩子被劈而死。这种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是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可以超越时空岁月,为后世人们所用。所以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我们从摇篮走向坟墓。从出生时起我们就穿上法律的外衣,直到临近死亡脱下法律的外衣并通过遗嘱加以处置,法律伴随我们人生的始终。因此,那些觉得法律离自己比较遥远,“法律与我何干?学法干什么?不犯法就行”的想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不成立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或者说是一个法盲,那么在很多时候都是会受到惩罚的。(案例:

1、失而复得的小英;

2、帮人帮出罪名来)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今天,大学生应该懂得用法律、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合法合理、适时适度处理大学学习阶段的问题;知道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去维护自身的权益。了解法律知识,领会法律精神是其中的一条基本途径。

一、法的一般原理

(一)法的词义和概念

1、词义

古汉语中对“灋”的解释是“刑也”。按照《说文解字》,“平之如水,从水。” 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兽,能够分辨当事人有罪还是无罪,对有罪的就“触”,对无罪的则不“触”。从词源看,汉字“法”意指“平”“正”、“直”和“公正裁判”,有实体和程序两种含义。与“法”字有关系的另一个字是“律”。据《说文解字》解释,“律,均布也”。所谓“均布”,古代调音律的工具。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普遍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如果法与律连用,法强调平、正、直。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①国家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曲直的标准(法)

②体现国家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曲直标准的人人必须遵守的文件(法律)

2、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应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制定,即由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在我国,国家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们须按法定程序,依据宪法,创制国家的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换言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例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本质)

从法律的起源和发展看,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法律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随着社会关系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发展。法律的产生和存在与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它不是永恒存在的,它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存在为前提。法律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必将消亡。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第一,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法是人们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因此,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那么,什么是意志呢?意志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如满足一种要求,获得某种利益)而产生的自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是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并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精神力量。意志的形成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归根到底受制于客观规律。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过程、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所以说,法是意志的反映、意志的结果、意志的产物。正因为法是意志的产物,所以才可以说法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第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把法看作一种意志的反映,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首创,如果停留在这里,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剥削阶级思想家就曾经说过,法是“神的意志”、“民族意志”、“公共意志”、“主权者的意志”,等等。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首次指出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或反映,是被奉为法律的阶级意志。所谓“统治阶级”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因此,“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不过,需要指出,虽然统治阶级意志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所决定,但其形成和调节也必然受到被统治阶级的制约。统治阶级在制定法律时,不能不考虑到被统治阶级的承受能力、现实的阶级力量对比以及阶级斗争的形势。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被奉为法律之后,在其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来自被统治阶级的阻力。这种阻力会作为一种反馈信息,促使统治阶级调节其立法政策和法律规定。应当清楚地看到,在任何情况下,被统治阶级的意志都不能作为独立的意志直接体现在法律里面。它只有经过统治阶级的筛选,吸收到统治阶级的意志之中,转化为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才能反映到法律中。所以,归根到底,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第三,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法所反映的意志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有些剥削阶级思想家在谈到法的意志性时,往往说法是“统治者”或“强者”的意志。这是非常含糊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论是由统治阶级的代表集体制定的,还是由最高政治权威个人发布的,所反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而不纯粹是某个人的利益,更不是个别人的任性。当然,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成员的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统治阶级的正式代表以这个阶级的共同的根本利益为基础所集中起来的一般意志。借用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术语,就是法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公意”,而不是统治阶级的“众意”。统治阶级的意志虽不是各个个人的

意志的简单相加,但也没有脱离个人的意志而产生和存在。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统治者中的所有个人“通过法律形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同时使其不受他们之中任何一个单个人的任性所左右……由他们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这种意志的表现,就是法律。”

第四,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马克思恩格斯说,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意味着统治阶级意志本身也不是法,只有“被奉为法律”才是法。“奉为法律”,就是经过国家机关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客观化为法律规定。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一切共同的规章都是以国家为中介的,都带有政治形式。”而“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我们注意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中使用的是“法律”。他们之所以用“法律”,是由于法律是法的“一般表现形式”。但通观法的历史,法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只有法律这一种。除法律之外,还有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由国家认可的习惯、判例、权威性法理、法学家的注解等。所以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所用的“法律”普遍化为所有法的形式。这样就可以说,统治阶级的意志只有表现为国家有权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才具有法的效力。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律取决于经济基础。法律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法律由经济基础决定。法律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但并非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刻板摹写。法律和上层建筑其它因素可以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基础并不直接创造法律规范,它只是从最终意义上和总体上对法律起决定作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内容。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力代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代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伟大功绩,是发现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因素的决定意义。生产方式之所以是根本因素,是因为一方面正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成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使生物的人上升为社会成员,创造了社会;另一方面,生产过程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根本的社会关系(包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生产过程的交换关系,对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其他一切关系包括法律关系在内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地形、气候、土壤、山林、水系、矿藏、动植物分布等地理环境因素和人口因素一般说来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作用于法。

注: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没有脱离法德一般本质。

二、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另附)

三、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法治:与人治想对应。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指一种社会状态,如果一个社会中能够完全做到依法治国,那么这个社会就达到了法治社会。而人治是基于对人性的乐观估计,认为某个人或某些人具有超常的能力和良好的美德,把最高权力交由他们来掌握,就能很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治社会中掌握权力的人随时都可能滥用权力,对人类社会构成极大的伤害。而法治则不然,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富有智慧而免除情欲”,“如果要求法律来统治,即使要求神氏和理智来统治;如果要求有一个个人来统治,便无异于引狼入室。因为人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也会比被强烈的情欲引入歧途,唯有法律拥有智慧而免除情欲。”

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社会最高权威非人格化,这个最高社会权威就是法律,法律是规范、限制人们行为的主要规范。

法制,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的法律和法律制度,它和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共同组成

一国的上层建筑,是国家形成的标志之一。所以,我们可以说,有了国家就有了法制。

法治,即“法律的统治”,是法律制度的一种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法制不再仅仅是现存的法律和制度,而是指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法律具有至上的地位,国家以法律和制度来组织、管理、协调一切事务,使整个国家呈现出有效、有序的状态。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而法治则是对一定的法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有了国家就有法制,但未必实现了法治,而要实现国家的民主管理,必须实现法治,所以,法治就是民主的法制。

四、法律修养和法律思维方式

“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法律的存在或运行。我们付款,是认为这是应该的;我们尊重邻里的财产,是因为那是他们的;我们靠马路右边走,是因为这样做是谨慎行事。我们很少去考虑这些我们界定为„应该的‟、„他们的‟或„小心驾驶‟的集体的判断和程序。”在一般公众的心目中,法律离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很遥远。“然而,在我们的社会生活里,随时随地渗透着一种平常而实在的法律。”诸如出生、死亡、婚姻、停车标志、警服、证书等无不显示着法律的存在。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对法律的体验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既是我们生活插曲式的事件,又是一种恒常的特征;既非常严肃,又是幽默和消遣的源泉;既与我们的生活不相干,又是组织我们生活的中心方式。”法律既平常又神秘,平常是因为其到处可见,而神秘则是因为其规则数量庞杂、原理高深难测。在推进法律职业化的进程中,法律的神秘又被推到了极端,出现了法律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分裂。与这种分裂倾向相反,在法治社会中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即日常生活中又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法律性。这样,大众的日常思维与法律人的法律思维、生活的“自然”性与法律性就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我们该如何认识这种矛盾呢?

法律思维是人们运用法律概念、法律判断、法律推理去思考问题,表达和阐释法和法律现象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法律知识固然重要,法律思维却是运用法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是法律知识价值的体现。

我国传统观念“重义务,轻权利”,人们权利意识淡薄,如一些侵权案件,侵权者不以为非,被侵权者不知道权利被侵犯或者知道了而不愿寻求法律的保护。我国大学生同样存在忽视自身权利或被侵权而不知维护权利的情况。如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署上导师的名字发表而沾沾自喜,找工作时签订不利于自身条款的合同而无动于衷等。时代的变迁要求大学生改变过去“漠视”法律的态度,不能把法律仅视作抽象条款,而应真正认识到法律的本质不仅具有制裁性和强制性,同时也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行为侵犯的一种手段。“让法律为自己服务,让法律保护自己”是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大学生积极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种体现。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讲法律

(1)法律思维要求以法律为准绳来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做出判断。如果脱离开法律来思考与处理问题,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法律思维。请看一则案例(材料案例2)。某年山东省日照市一次110特别行动中,公安人员追歹徒到男青年甲的菜园里,并发生了搏斗。公安人员最终制服了歹徒。正当公安人员押着歹徒准备离开时,甲对着众多记者和摄影机突然提出,要求公安人员赔偿被损害的20多棵萝卜。此事经媒体报道后,社会舆论一遍哗然,邻居谴责说:“公安人员是为了抓坏人,是为了大家,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应当要求赔偿20多棵萝卜。”当事公安人员也表示不可理解,说:“当时我们一个同

事身负重伤,鲜血直流,可甲居然提出赔偿他20多棵萝卜。”甲所在单位专门召开了一周的批判会,批判甲。在当年日照市评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中,甲所在单位也因此而失去了资格。甲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下,不得不离家住到姐姐家中,并且对记者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和反感。

讨论:人们为什么对甲的行为都只有从道德而没有从法律视角去评价呢?

教师小结:人们的意识和观念还局限于道德领域,没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学习法律后,就应当树立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结论: 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而这就是法治思想

(2)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时,要遵守有效的法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但是,即使人们感觉到法律明显不合理,也不能随意地抛弃或搁置法律。一项法律规定,只要它没有被修改或废除,就是有效的,人们就有义务遵守或执行。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修改或废除的建议,由有关国家机关修改或废除该项法律规定。但在国家修改或废除之前,我们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

2、讲证据

法律思维要讲证据,以证据为根据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就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其中首要问题就是证据问题。只要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讲证据,意味着思考与处理法律案件时,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首先,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说明证据的收集不仅要符合其形式要求,而且在收集的过程中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不具备合法性。

提问:非法言词证据能否作为证据?

《刑事诉讼法》规定: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其次,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

再次,证据还要具有关联性。也就是说,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从而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例如:甲故意杀人案件中,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除了其他证据外,还收集到了下列材料,如果要认定甲犯有故意杀人罪,下列哪些不具备证据的相关性? A 甲写给被害人的恐吓信。

B 甲在10年以前曾采用过与本案相同的手段实施过杀人行为(未遂,被判过刑)。

C 甲吃、喝、嫖、赌,道德败坏。

D甲的情妇证明,在本案的作案时间中,甲曾与她一起在某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泰坦尼克号》。

3、讲程序

(1)程序的含义

程序就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

(2)讲程序的重要性

法律思维要讲程序,从程序出发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

重要的地位。法律是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可以说,与其他类型的思维方式相比,法律思维更为关心行为的程序问题。

(3)实践分析

用行政处罚程序的设计来说明法律如何讲程序。

举例:佘祥林案(材料案例3)

启示:它给我们的反思并非仅仅是冤狱、国家赔偿,更重要的是对法律程序的重视。

4、讲法理

法律思维要讲法理,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提供法律结论的理由。当然,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有特殊之处。

(1)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

(2)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

(3)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就此而论,与其说法律思维的首要任务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结论,并寻求据此作出结论的理由——那些认同法律并依赖于法律的人们能够接受的理由。那种只提供结论而不提供理由的思维方式,不符合法律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

在讲证据中加入:偷拍偷录的录音录像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目的的录音录像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即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是有前提:

1、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2、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二)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1、学习法律知识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性条件。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法律知识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关于法律规定的知识,二是关于法律原理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思维都很重要。只有了解国家在某个问题上的法律规定,才能对该问题进行法律思维。只有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和规范,才能把握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律。

观看视频《冲动的代价》(材料案例4)

提问:为什么黄大哥解决问题采取那样自觉的合法的方式

总结:说明人们要解决自己权利受到侵害,不仅要有法律意识,而且还要学习法律知识,采取合法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2、掌握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因此,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

应当指出的是,法律工作者使用的法律方法相当复杂,有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推理的方法、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认定事实的方法等,每一种基本方法又包括一系列的具体方法。普通公民不可能像法律工作者那样深入而系统地掌握各种法律方法,只能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如掌握法律解释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如何正确理解和解释法律。

3、参与法律实践

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教案 篇6

第一节 日本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找去改地区的位置、范围、国家首都,读图说出该国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面剖面图,归纳该地区地势以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是关系;运用图标说出当地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形图说明该地区城市分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该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举例说明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运用资料描述改地区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以日本为例,学习认识国家的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况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5、举例说明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联系。【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在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以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5、认识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放交融的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评价设计】 1、2、3指图说明;3、4、5用文字表述 【课前准备】

1、课件《樱花》

2、课件《日本》 【活动设计】

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

授课学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导入新课]: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探究题活动1]: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板书]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自然地理特征思考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探究题活动2]: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接着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第一节 日本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国家 人口数(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阅读材料]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板书]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探究题活动3]: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最后布置第1课时作业,显示“日本空白图”,让学生说出日本四大岛、邻国、富士山、主要港口的英文代号。学生回答正确,屏幕上就出现相应位置的文字并伴之以动听的声音,以示表扬。[板书]

三、太平洋沿岸的工业 [探究题活动:4]:

1、看看日本工业 主要分布在那里?

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然后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板书]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总结:以教学纲要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1、日本概况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原因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巩固练习:日本的最高山峰?日本的国花? 作业:必作题:给日本工业区分布图。

第七章金融产品分销策略教案 篇7

关键词:物流金融,农产品物流,宿州砀山梨

物流金融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在物流供应链中,运用金融工具为物流产业提供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农产品物流金融是农村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和业务创新,为需要资金的农业企业开展农产品运输、储存和管理等活动而提供的融资活动,它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效融合[1],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展农产品物流金融,从宏观层面来看,可以有效带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进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农产品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供给保障;另一方面可以为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降低业务风险、提高利润来源,营造一种合作共赢的局面。

宿州市地处皖北,是中原经济区的主要城市之一,以砀山梨为代表的水果产业是其农业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砀山梨也是皖北地区特色农产品和水果产业的一个重要品牌和形象。发展农产品物流金融对促进水果产业发展、构建科学的物流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皖北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金融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将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宿州作为中原经济区在皖北的重要城市之一也确立了在“十二五”期间“促进服务业大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发展和建设现代物流”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皖北地区农产品物流领域的投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而言有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1.1 农产品物流基本建设的金融服务需求

宿州是皖北乃至全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随着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市场全国化格局的形成,新型农产品物流形态的不断发展,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成为近年农产品物流发展基本方向,也将产生巨额的资金需求。宿州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西南片区、符离和蒿沟等三个区域大型物流基地的建设”,重点建设“光彩大市场物流园、市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宿州现代粮食产业园等物流园区……”。据测算,仅上述几个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投资额将高达数亿元。与此同时,宿州市现有两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即砀山惠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皖北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也急需升级改造。以砀山惠丰市场为例,截至2012年1~11月底累计交易量为342 625吨,累计交易额为76 724.4万元[2],承担着皖北乃至周边地区大部分果蔬的流通,其交易量和成交额分别以平均每年10%和30%的速度增长。但因其物流功能不全、市场总体布局和规划有待完善[3],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农产品交易和物流的需求,其升级改造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1.2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金融需求

在农产品物流技术及设施设备不断更新升级的背景下,现代化是农产品物流的必然选择,也必然产生投资需求。冷链物流是当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方向,但构建冷链物流体系投资大、周期长,传统的农业企业和物流企业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来建立。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是导致农产品物流损耗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皖北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步伐缓慢,以砀山梨为例,其年产量达110万吨,但其冷库库容量仅5万吨,冷藏运输车辆更是屈指可数,显然难以满足其储运的需要。因此,大批现代化物流技术及设施设备的更新需求也为金融机构的介入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1.3 农产品的新兴交易模式催生金融服务需求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了砀山梨等农产品销售的一个重要平台。这种新兴的交易模式的深入发展,在提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信贷资金支持的金融需求的同时,也必然会催生网上支付、结算、转账等一系列衍生金融服务需求。此外,国家推行的“农超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模式,将会推动农产品连锁经营等农产品物流形态的蓬勃发展,在产生大量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将产生大量的资金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需求[4]。

2 皖北地区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

2.1 积极创新农产品物流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发展农产品物流银行[5]。农产品物流银行实际上是质押贷款业务的一种,只不过客户用于抵押的东西不再是不动产,而是价格波动幅度小、变现能力强、抗跌性好的农副产品。发展农产品物流银行业务不仅扩大了现代农产品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困扰中小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有力手段,也是开展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有效的运作模式。

二是创新和开发农产品物流金融产品和服务。将传统的资金贷款业务对象拓展到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物流企业;依托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为入驻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针对新型农产品物流形态,如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衍生出来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是发展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的融资租赁。大型专业化物流设施设备(如冷链设备、专业化仓储设备等)资金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往往成为了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使物流企业将融资和租赁合二为一,缩短建设周期,迅速扩大规模,并以此减少现金流的压力、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对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引导物流主体积极参与农产品物流金融

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发展需要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积极参与。政府和金融部门应当出台政策,引导和鼓励一些已经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物流服务能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主动开发和提供农产品物流金融服务,成为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引领者。同时,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产品物流参与主体。砀山梨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农户为中心的直销型物流模式、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为中心的联营物流模式、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平台物流模式和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化物流模式[6],在此基础上可以支持培育果蔬经纪人、专业合作社、批发商等中介组织,完善“农户+合作协会”、“农户+经纪人”等模式的合作机制,并在整合分散的物流主体资源的基础上来组建农产品物流协会。通过搭建农产品物流协会平台,有利于农产品物流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农产品物流过程、客户运营状况、库存商品市场价值作充分的了解和监控,以实现其与合作伙伴、客户以及监管机构协同作业的信息化,从而间接方便银行对农产品物流的监管。

2.3 完善农产品物流金融的保障机制

在制度层面,国家应当不断完善农产品物流金融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经济政策,为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具体操作层面,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产品物流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可以物流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对农产品物流的支持力度,可以采取贴息或免息贷款等方式,探索股份制合作开发运作物流园区的模式,为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拓展业务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通过农产品物流协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方合作来建立健全信用机制和信用评估体系,制定信用标准,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及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对其历史经营记录、资质状况、信用状况与经营能力进行掌控,对企业进行信用分级。金融机构在立项环节也要强化价格风险的评估,在做好农产品市场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营销、授信和贷后管理策略,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安全。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对新型农产品物流业态的研究,对与其合作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风险如何有效防范等进行综合权衡。

参考文献

[1]黄志平.物流金融在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应用探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56-57.

[2]砀山县农产品惠丰批发市场.砀山县农产品惠丰批发市场信息[EB/OL].(2012-12-20)[2013-02-30].http://zwgk.ahsz.gov.cn/xxgkweb/showGKcontent.aspx?xxnr_id=150973.

[3]刘峥.宿州砀山梨物流发展现状及组织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2):103.

[4]刘献良,孙立刚.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的金融机遇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2(2):72.

[5]杨蕾,张义珍.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以冀中南经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84.

上一篇:项目调查分析报告下一篇:特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