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知中的自我认知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认知中的自我认知

职业认知中的自我认知 篇1

我的兴趣爱好是唱歌、写字、交朋友、学习,看书。性格开朗活泼,和陌生人打交道也不会感觉不舒服,我和周围的人相处的很好,也有较多的朋友和自己的圈子。乐于结交新朋友。同时我的在学习和适应能力强,勤于思考,做事认真,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在生活中,我注重个性的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我的不足就是就是办事不沉稳,有点急躁,过于执着和顽固。在面对困难或者巨大的压力时表现的紧张和不够从容。为此我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我最信仰的生活教训就是少说多做,以万变应不变。

同学和朋友对我的评价是很坦荡的一个人,是个很玩的来的朋友。能吃苦耐劳,有毅力,做事能够有始有终。有上进心,心肠好,待人友善。在老师心中是一个上进心强、学习积极的、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良好学生。对于我个人的认知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周围的老师、同学、朋友得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主客观法即360度主观评价法和心理测评法来完成。360度评估法又称为多渠道评估法,是指通过收集与受评者有密切关系的、来自不同层面人员的评估信息,来全方位地评估受评者。通过评估反馈,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有关受评者个人特质、优缺点等信息。心理测评法,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测量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行为科学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它通过人机测评、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等技术,对人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才全面、准确、深入的了解。也可以进行职业价值观测试,通过种种的评价,可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对以后的就业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想要把自己心中的漂亮的衣服做出来,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得见、穿在他们身上。虽然现在这个目标离我很远,但是我已经在努力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在成长的这条路上有很多很多的理想,很多都已经被生活所磨灭。但是想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愿望已经在心底生根发芽。我会利用闲暇的时间,努力学习那方面的知识,也会多和这方面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多向他们请教学习。同时会充分利用网络,在网上看这方面的视频。我相信我可以的。

职业认知中的自我认知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市海淀区171家存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企业。

1.2 职业卫生相关资料

召开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会议, 收集企业的职业卫生资料, 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机构设置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应急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清单、合同样本、培训记录等。

1.3 企业现场资料

企业现场资料主要来源于日常监督检查资料以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普查资料。

1.4 量化分级评分表、企业自评分、调查评分与分差

根据《上海市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办法 (试行) 》中的《上海市职业卫生量化分级评分表》, 将评分表与评分标准合并至一张表格中, 从而使评分标准的应用更加统一, 评分表更加易用和实用。

为了保证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理解评分表的内容, 尽可能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自评, 减少因评分人员差异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研究人员召开了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会议, 对其进行统一培训, 然后再由其对企业的职业卫生情况进行自评 (称企业自评分, 下同) 。研究人员则根据上交的材料并结合企业现场监督检查资料以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普查资料, 按照相同的标准对企业的职业卫生情况进行评分 (称调查评分, 下同) 。

原始量表每项满分10分。将各项指标加权后分别计算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的总分, 如有合理缺项则进行标化。总分大于85分定为A级, 60~85为B级, 小于60为C级。分差=企业自评分-调查评分。以分差来反映企业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 分差越小, 表示企业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越高;分差越大, 表示企业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越低。为了使结果更加直观, 将分差由小到大排序, 并计算其名次百分。计算公式如下。名次百分undefined (名次-0.5) [3]。名次百分越高, 说明企业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越高。

分析调查评分与企业自评分以及调查分级结果与企业自评分级结果之间的差异, 并通过分析职业卫生等级在不同分差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来研究企业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与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

1.5 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 3.1将企业自评分和调查评分结果录入计算机。使用Eexcel 2003与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 应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之间的差异, 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的分级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分差范围内职业卫生等级的分布有无差异, 应用秩相关分析企业自我认知水平与职业卫生水平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企业基本情况

调查企业的职工总数为29 591人, 平均每个企业180人,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为4687人, 平均每个企业31人。在职业卫生分类中定义为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主要有:存在接触可能产生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 5044-85) 中危害程度为“高度或极度危害”的化学物质且接触人数多于3人的企业26家 (15.2%) , 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且接触人数多于3人的企业1家 (0.6%) , 可能产生列入《高毒物品目录》 (2003年版) 的毒物且接触人数多于3人的企业33家 (19.3%) ,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多于50人的企业15家 (8.8%)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粉尘、苯系物、汽油以及四氯乙烯, 各有害因素接触情况见表1。

2.2 职业卫生分级结果 见表2。

分级情况在企业自评与实际调查之间情况有差异 (χ2=82.02, P<0.01) 。自评结果中A与B级企业所占比例要大于实际调查的结果, 可以认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于本企业的职业卫生自我认知并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故进一步分析自评分级与调查分级之间的差异, 见表3。

表3显示, 73家自评为A级的企业中仅7家 (9.6%) 为真正A级企业, 其余66家 (90.4%) 企业自评结果均好于实际情况。自评为B级的52家企业中有37家 (71.15%) 企业自评结果好于实际情况, 可见大多企业对企业的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情况较差。

由于评分的分布不符合正态, 采用中位数与Wilcoxon秩和检验来描述和比较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之间的差异。企业自评分的中位数为80.00, 而调查评分的中位数为36.82。经Wilcoxon秩和检验,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企业自评分要高于调查评分。经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 发现多项指标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注:括号内数字为该项满分。

其中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审核、生产布局合理有害和无害作业分开3项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项目 (5项) , 绝大多数企业为合理缺项, 故未进行比较。

2.3 企业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与职业卫生状况的关系

本研究的171家企业分级情况为:A级7家 (4.09%) , B级52家 (30.41%) , C级112家 (65.50%) 。其中C级企业所占比例较多, 由于本文不评价企业的职业卫生情况好坏, 故不详述。职业卫生等级在不同分差范围 (即企业不同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 内的分布情况见表5。

经卡方检验, χ2=64.77, P<0.01。可以认为分级情况在不同分差 (自我认知水平) 组内分布不同。即分差较小的企业中A与B级企业所占比例较大, 分差较大的企业C级企业所占比例较大。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企业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与职业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 我们以调查评分为横坐标, 分差名次百分 (计算方式见资料与方法) 为纵坐标做散点图, 见图1。可以看出, 除去少数调查评分较低但自我认知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 (图中虚线以上部分) , 随着企业打分的升高, 企业的分差名次百分 (企业自我认知水平) 也有升高的趋势。

将每个企业的分差名次百分 (分差名次百分越小, 自我认知水平越低, 分差名次百分越大, 自我认知水平越高) 与企业职业卫生调查评分进行秩相关分析, 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258 (P<0.01) 。

3 讨论

近年来职业卫生管理更多地开始采取量化分级管理, 总结各家之言, 主要是强调政府在职业卫生管理中如何发挥其监管作用, 并未对企业自身职业卫生认知水平及其对职业卫生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4,5,6]。而企业作为直接用人单位, 应该成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核心, 尤其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其对职业卫生的认知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

表3显示, 自评为A级的73家企业, 仅有7家 (9.4%) 的评价真实反映了企业情况, 而其余66家 (90.6%) 却未能真切地认识到企业自身的职业卫生状况, 认知水平欠佳, 尤其是有29家被评为C级, 这些企业对自身的认知水平较差;而自评为B级的52家企业中有37家 (71.2%) 认知水平欠佳。

经检验, 发现企业自评分要高于调查评分 (P<0.01) , 经分析发现, 各个项目中分差与调查评分的比值最小为24.62%, 绝大多数超过50%, 甚至超过100%, 因而可以排除由于随机误差而导致企业自评分高于调查评分的可能。表4显示, 绝大多数项目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仅在有害无害作业分开, 是否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这些显而易见的项目上没有差异。本研究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之间有差异的结论与以往庄惠民等[6]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这可能是由于地域不同 (上海与北京) , 人们的观念不同以及企业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情况确有差异[6]。

表5显示, 企业分级情况在不同分差 (自我认知水平) 组内分布不同, 分差越小A与B级所占比例越大, 分差越大C级企业所占比例越大。即自我认知水平较高的企业, A与B级所占比例较大。图1显示, 随着调查评分的升高 (反映企业职业卫生水平) , 分差名次百分 (反映企业自我认知水平) 也有随之升高的趋势。对分差名次百分与调查评分之间进行的秩相关分析发现, 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说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自我认知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职业卫生情况, 但相关系数仅为0.258, 相关性不大。这可能是因为, 除了企业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的影响之外, 其他许多因素, 如监督管理水平, 企业经济状况等都可能影响企业职业卫生水平。

综上, 本研究认为在职业卫生的量化分级管理当中, 应当纳入企业自我认知评价的内容。本研究中以企业自评分与调查评分的分差来反映企业的职业卫生自我认知水平, 是对此的一种尝试, 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以后的研究和工作当中, 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企业职业卫生水平的影响, 并且探讨更加恰当的方法评价企业的自我认识情况。

参考文献

[1]姜汝福, 姚光达, 周中平, 等.镇江市试推行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效果浅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6, 32 (4) :248-250.

[2]徐国, 刘向阳, 万青.职业卫生分类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探索.职业与健康, 2007, 23 (22) :2035-2037.

[3]马立平.统计数据标准化———无量纲化方法———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与用 (三) .北京统计, 2000 (3) :34-35.

[4]庄惠民, 单皓林, 唐杰, 等.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模式探讨.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5, 22 (6) :535-537.

[5]庄惠民, 邓斌, 唐杰, 等.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估可行性研究.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6, 23 (6) :461-465.

职业认知中的自我认知 篇3

摘 要:对内蒙古自治区11所高职类院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类毕业生的求职困境与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关系密a切。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职场意识薄弱;职业自我认知模糊;求职理念不合理,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自我认知发展不完善。应该从教育体系化、辅导社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实训基地化等四个方面来完善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职业素养;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79-02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依旧成为引发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了解当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现状,我们项目组在2012年9月,对呼和浩特市大学城内11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所院校选取100人,发放问卷1 100份,有效回收996份,有效回收率90.55%;此次调查涵盖面广、样本代表性典型、容量大,能够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通过数据分析,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现状分析如下。

一、高职类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此次调查不仅关注了显性素质,更关注了素质的主体,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分析结果如下。

(一)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

首先,在我们查阅文献和整理调查数据时发现,85%的高职毕业生对本专业知识学习了解程度较高,但只有27%的高职毕业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了解,66%同学则表示不是很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只有11%的同学表示会定期的关注行业最新信息。这说明现在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过于狭窄,不仅在专业内部表现出知识储备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匮乏;并且在与专业相关的最新资讯了解、政策的关注方面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冷漠。

其次,缺乏经验性知识也就是实践经验,是高职毕业生在知识方面“难就业”的又一个“瓶颈”。在调查中发现,有61%高职毕业生有过工作的经历,但这其中大数工作经历都不是与专业对口的经历,只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到酒吧、饭店和工地等场所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有的学生只在学校周围的超市、饭店等场所从事兼职工作。

第三,关于行业必需的能力,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兴趣极为高涨,94%的学生认为这一方面的提高是必要的,也极为感兴趣。调查显示,就职场技能方面,学生认为自己掌握比较好的排序分别是:专业内操作流程、设备使用技能、职场礼仪;相对而言,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自身极为不足的能力分别是:任务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二)职场意识薄弱

职场意识,也称作“职业心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其中包含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用人单位的访谈结果显示,87%的人事专员和HR看重职场意识,并认为,衡量一个员工的价值,职业技能占30%权重,职场意识占70%的权重。通过我们项目组的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后显示,当下高职类学生的服务意识、忠诚度、自主学习意识都不容乐观。

1.服务意识较差

服务意识较差是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存在问题当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服务意识的匮乏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指导都有关系。调查中居然有16%的同学表示,“服务”是学生会成员和党员要做的事情。这里显示出极强的交换意识和目的性,54%的被调查者委婉地表示是,自己付出和有意识的服务是为了换取他人的其他服务,或者获得领导者的认可。这样的意识形态,就不难解释毕业生将来在工作中服务意识淡漠而引发用人单位不满的原因了。

2.忠诚意识淡漠

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高职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从事某一职业,时间不久就会选择“跳槽”,相当一部分离职的理由是由于自己“兴趣消失”、“遇到挫折”等个人原因所致。这一现象中至少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对于职业认识不清;二是对于进入职场的必备条件准备不足充分,责任心也不强。

3.自主学习意识不高

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实习中长期依赖于学校计划安排,缺乏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意识,既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握,又缺乏对企业发展、自身优势和工作的微观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受传统职业理念的羁绊,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所致。

二、高职类学生职业自我认知的现状分析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无论是自我评价高出客观实际,还是妄自菲薄都会带来职场的适应困难。高估自己会盲目的自信和乐观,容易导致失误和挫折后的挫败感加强;低估自己会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畏首畏尾。因此,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是职场成功的必要前提。

查阅文献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学生在职业认知方面的现状显然“不尽如人意”。所呈现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自我认知模糊

许多高职毕业生在择业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对“自己喜欢干什么,以及自己的人生需求到底是什么”等问题表示茫然,没有深入思考。这反映出高职毕业生自我认知发展过程中的模糊性特点。

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认为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性格、择业能力的不到35%;43%的同学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搞不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择业就业中优劣势的不到25%。多数学生对择业就业计划比较模糊,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23%的同学不愿意冷静地分析认识自己,认为认识自己是件很难的事,不愿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不主动克服成才障碍、挖掘个人的潜能,存在着自我认知的缺陷。

(二)求职理念不合理,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

调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缺点等缺乏全面的评价,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理念,反映出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存在于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过程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我受到的待遇应该是公平的”、“我应该有一份好工作”、“我不应该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麻烦”等绝对化的要求。高职毕业生的这些不合理、不符合实际的信念极其容易导致自我认知发展的两种极端结果:自我评价过低和自我评价过高。过低的自我认知易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的不自信或妄自菲薄,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使其在自我认知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过高的自我认知又使得高职毕业生自身总是处于较强的自束和更强的情感波动之间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三)自我认知发展不完善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是陈旧的、片面的、不完善的。他们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赢得荣誉,谋得地位,家产万贯从而光宗耀祖”,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在有关调查中发现:13%的高职学生认为就读高职院校只不过是高考一次失利,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一鸣惊人。从而对大众择业观不屑一顾,很快使自己陷入困境;16%的学生很想在众人面前受关注,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焦点和核心人物,但现实生活中又难以实现,对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择业中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出现休学甚至自暴自弃现象。

三、针对高职类学生求职困境的思考

针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求职困境,项目组讨论得出以下思考,并将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见总结成“四化”:教育体系化、辅导社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实训基地化。

(一)教育体系化

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和项目组的讨论,针对高职类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职业自我认知比较模糊的现状。项目组建议将职业素养教育列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结合胜任力模型理论,在高职类大学生三年的求学生涯中安排系列的、模块化的职业生涯课程。其中应该至少包括:“自我评估”、“职业定向”、“职业生涯规划内提高”以及“毕业前职业能力测定”几个必要的模块。至于更为详尽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式课程设置”,期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展开,并获得有意义的成果。

(二)辅导社会化

大学生的求职意识、自我定位、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大环境都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因此,在强调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家庭和社会,尤其是企业的责任也不容忽视;毕竟教育的相当一部分功能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探究和重视,如何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求职能力。只有家庭、学校、企业以及学校对于毕业生的辅导形成合力,就不愁毕业生的职场能力得不到提高。形成多层次职业辅导体系、将大学生职业教育社会化,也必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

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意识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神圣意义,还需要意识到,这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对于指导教师要求非常全面的艰巨任务。这一项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对行业的职业要求、工作流程了然于胸;还要求指导教师熟练运用管理学、心理学、咨询学等相关学科的职业技能;并且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想要很好地开展这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支专业过硬、能力全面、服务意识很强的职业生涯教育的专职教师。因此,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就成为一项极受重视的工作。

(四)实训基地化

在调查中不仅用人单位反应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就连毕业生自己也在抱怨实习时间太短、实习场地匮乏、与工作实际差距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来不及在实习中验证,留下很多遗憾和隐患。因此,实训基地的建立应作为高校教育的必须环节,得到重视。只有经过与工作实际高度一致的实训基地锻炼、毕业生才会对自身能力做出客观的判断,才会珍惜学习的机会、才会对未来的工作产生充足的、有依据的自信心。这对于未来的工作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赵宇.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及对择业的影响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7).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 篇4

兴趣方面喜欢从事高度有序的工作,如规范性较强的工作,希望精确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对于任务能很好的完成,不喜欢从事笨重的体力劳动,不喜欢过于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方面希望人身安全,健康得到保障,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能力,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价值观方面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发挥自己的潜能,受到别人的尊敬。

能力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做事客观善于分析,习惯从细节出发,关注现实,重视经验和感受,有计划,喜欢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按照计划和步骤行事。

气质方面属于黏液质型稳重,自制,内向的类型,喜欢把自己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在头脑中组合,计算,确定方针然后再这个范围内一个一个的把问题处理好。

性格方面属于思考型。乐于收集大量的资讯善于分门别类管理,观察敏锐,很快便能捕捉到问题的关键,善于理解,学习能力强分析能力强,能提出见解深刻的解决方案,客观,公平,公正,追求真理,锲而不舍,自律能力强,勇于自我批评。

通过对自我的认知,认为自己适合科学家,研究,安全检查,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工作。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总体目标:顺利毕业,考研,之后成为一名安全工程师。

能力分析:知识上存在差距,书本知识的欠缺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实践的差距。专业能力需要提高。

大学一年级

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认真刻苦的学习,树立拿奖学金的目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网络,老师等渠道了解专业方向,加深对就业方向的认识。加强对外语的学习,为通过四级做准备,学习计算机知识,考到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初步的规划,为将来打下基础。

大学二年级

了解将来的就业环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在课余实践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有关的工作。发现自己的不足,制定提升计划。有选择性的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拓宽专业知识面,了解与专业相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努力学习,为考研做准备。大学三年级

参加实习、兼职工作,获得工作经验,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训练。积极参加与专业技能有关的各种资格认证考试,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对自己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找到修正的方法,学习些简历和求职信。对考研做最后准备

大学四年级

进一步了解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参加职业生涯相关的活动。对考研的学校和专业进行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补充训练。通过各种渠道推荐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

职业社会认知

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在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安全监察人员只有2万多人,需求量很大。

希望自己有稳定的工作,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评估

考研分数为108,工作分数为94,经过评估适合考研

职业生涯决策

沟通:社会就业压力大,本科生就业困难,待遇低,研究生的工作条件相对好一些。

分析:拥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及时发现不合逻辑,不可行的事。处理问题,可能思维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角度理解问题的意识。

1)学校环境:沈阳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班级同学团结,和谐,学习氛围浓厚。

2)社会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经济发展有强劲势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安全的重视越来越强

3)职业环境:安全工程专业起步晚,发展快;专业能力强,高素质人才紧缺。

职业认知中的自我认知 篇5

趋势交易务求简单明确,思想清晰。越复杂的分析技术反而让人头脑发昏。趋势交易是以价格为核心,那么阅读走势图是趋势交易的核心技术之一。

我将走势图的分析技术规定了一个程序,这是每天固定的功课。

具体步骤如下:先看时间维度大的图,后看时间维度小的图,先看周线,然后看日线,然后看小时线,然后看分钟线。每个时间维度都要看,具体的买卖点要在分钟线上找。观察每个时间维度的图形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在走势图上识别趋势。

这要看裸图,就是不附加任何技术指标的图,这很重要,有了技术指标会让你看不清图形的本来面目,所以要把技术指标从主图上删除掉。识别三种趋势,上升趋势,下降趋势,横盘趋势。其中横盘趋势分两种,一种是大幅震荡区间,一种是狭幅盘整区间,识别区间走势很重要,因为趋势行情产生于区间走势,这是一个循环过程。在任何时间维度内,趋势之后便是区间,区间之后变是趋势,周而复始。区间是平衡,市场由打破平衡到新的平衡,再到打破新的平衡,这是一个自然的市场循环过程。

所以我们首先要识别走势图上,从那里到那里是上升趋势,从那里到那里是下跌趋势,从那里到那里是横盘区间走势。

第二步是识别趋势所对应的成交量。

看成交量并不是看单独一两根的,看成交量是看阶段的。一两根的成交量意义不大,阶段性的成交量才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步我们辨别了走势图上的趋势,第二步我们就要看相应的趋势阶段的成交量,比如图中某个上升趋势阶段中对应的阶段成交量是什么样子的是逐步增加的还是逐步缩量的?

第三步看技术指标

看完价格趋势和成交量对于盘感好的操盘手来说已经对整体趋势和具体买卖点心有成竹,再看技术指标已经没有什么必要。这里要看技术指标的是那些系统交易者,因为很多交易系统都是由指标构成的。我也是系统交易者,所以我也要走到第三步,去看技术指标指标有两大类,一种是趋势指标,一种是震荡指标。对应的是趋势交易系统,和均值回归交易系统。我是趋势交易者,所以我只看趋势指标。

指标有两个关键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构成某些交易系统的具体买卖点,但指标达到特定值时发出买卖信号,根据此信号操作,第二个作用是对第一步中的裸图分析进行钝化,过滤了一些价格突然随机波动的部分和一些假信号。指标是滞后的,但在识别趋势上比较稳定可靠。

自我认知报告 篇6

16级软件工程学生

在踏入大学之前,我从没接触过什么叫自我认知。如今,在老师的启蒙下,我开始接触到“自我认知”这一概念。并且也在老师推荐的测评网站进行了相关的自我认知测试。感觉测试结果很是相近,让我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我将测试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融合,凝结成了这份自我认知报告。接下来我将从自我价值观、自我兴趣、自我性格和自我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概述。

自我价值观:

我期望能尽展才能,并对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感到自豪,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我积极鞭策自我,努力达到远大的目标,而我的动力和活力深得别人欣赏。不过,我认为无须与别人竞争或强迫他们与您看齐,达到远大的目标。事实上,我会回避好胜、玩弄政治手段、崇尚物质主义或野心勃勃的人。金钱、升职和地位并非我的动力来源。相反,我期望能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光荣。

我期望能够令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乐于助人,关注别人的幸福,愿意在有需要时伸出援手。我的乐善好施精神令我拥有包容别人的胸襟,特别是那些比您我不幸的人。我宽宏大量,不念旧恶。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而我的仁爱心肠也会获得他们的敬重。

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时,我抱着积极应对的态度,并且乐于接受挑战,善用各个机会。与大部分人比较,我拥有较强的应变和抗压的能力。

自我兴趣:

我这一类人能够享受具体明确、需要动手操作的工作环境,纯粹与事物打交道的工作内容,喜欢操作机械、修理仪器等需要技术活动。另一方面我也会喜欢与人接触的工作,希望工作氛围融洽、和谐、互助,喜欢教师、辅导、护理等与帮助人有关的工作,喜欢团队合作胜于相互竞争。由于我的职业偏好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在选择职业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内心冲突和犹豫,应尝试调解。

自我性格:

友善、敏感、和蔼,谦虚地看待自己的能力。怀着平静的、愉快的感觉享受目前的生活,希望有时间体验每一个时刻。珍视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活动,有自己的空间,支配自己的时间。履行对自己很重要的人或事的责任时能忠诚不二。对自然和一切生物(人、植物和动物等)的美丽情有独衷。赞赏那些花费时间去了解你的价值观和目标,用自己的方式支持我达到目的人。

不喜欢控制形势,而喜欢观察,并从中给予帮助。回避争论,不将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强加于人。通常无意于做领导工作,而喜欢做忠实的追随者,喜欢相对轻松的乐趣,不喜欢过度紧张的工作或生活方式。

自我能力:

我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为人谦虚,偏好于具体任务,同时,我情绪稳定、忍耐力强、诚实、温和、节俭,喜欢用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表达,重视现在胜于重视未来,对于操作机械、修理仪器等需要技术的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自我认知报告小结:

职业认知中的自我认知 篇7

关键词: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必然性,属性,实现途径

目前, 在众多志愿服务队伍中, 大学生志愿者的比例往往占志愿者总比例的绝大多数[1], 而有些志愿组织, 由于大学生是年轻人, 充满精神与活力, 知识水平层次较高, 综合素质也较强, 往往也会倾向于任用大学生作为志愿者。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不计工资报酬, 为完全陌生的人奉献时间与精力, 既不期待任何回报, 又没有任何感激, 志愿精神可嘉。但是, 正如一辆汽车的发动机马力再强劲, 它仍然需要不断的能源补充, 以维持汽车正常运行, 大学生志愿者在付出的同时, 也需要获得一定的精力补充与知识更新, 才能保证志愿服务工作长久持续。要恢复自身的精力与能力, 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内涵定义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实际上是在真实世界中的社会“实验”。这些“实验”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关于认知社会、认知他人和自我认知的真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资料。自我认知, 包括对自我的知觉记忆和语言的学习, 这种语言学习, 不是指学习一种新的语言, 而是与人交流沟通的语言能力, 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适应能力的学习。个体所处的外在环境, 也往往对个体认知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个体的自我认知离不开社会、政治、教育等各种外在环境。

自我的认知, 需要将外在环境、外界反馈和外在的他人评价, 通过自我大脑进行信息加工, 从而真正转化为内在的智慧而被自身所利用。在对外界认知转化为个体内部信息的过程中, 实质上是通过个体的知、情、意、行各个角度层面, 对自我开展一种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内省观察方式, 以促进自己改善提高解决问题的手段方式和能力, 是从自我的角度探究人性的原理。

在志愿服务的环境和氛围中, 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认知教育, 实际上是在志愿实践过程当中, 大学生个体不断力求了解自身的某种内省斗争和自我内省的过程, 以期对外在物质的“我”和内在精神的“我”达到某种程度的转变或改变教育。大学生志愿者借志愿行动, 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等各种外在因素的作用下, 从群体、他人、组织或者机构等各方面汲取内容丰富的信息, 通过实践, 转识成智, 不断地督促与警醒自身, 以获得人生的新的经验, 以及某些不引入框架限制的感悟。这是每位大学生志愿者都会拥有的自我认知体验。

志愿服务这一实质性的实践活动, 将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志愿者个体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由真实世界中获得的社会感知, 通过他们的手、眼、耳等认知系统进入大脑, 经过大脑对各种信息的加工, 从而于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当中, 对大学生志愿者起到自我认知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二、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必然性

1.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现实反映。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既是志愿实践行动的参与者, 又是志愿事业的创造者与推动者;既是认知的主体, 又是被认知的客体;既是志愿组织中的成员之一, 具有受动性, 同时, 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体, 又具有主动性。主体的参与志愿实践, 是大学生志愿者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催化剂, 也是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观能动性表现。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越远, 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就越带有经过事先思考的、有计划的、以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的特征。”[2]人之所以成为人, 就在于人类的主体能动性。志愿服务立足于现实社会,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要接触到现实, 他们不是被动地进行服务, 而是边服务、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叙, 在实践中受到锻炼与思考, 作出奉献, 通过个体的主动性思维, 受到启迪。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 正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现实反映;没有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能动性,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认知教育。在志愿行动中, 大学生志愿者必然会不断地发挥出其个体的主体能动性, 把个体本体的思维优势、知识优势与实践认知、实际见识相结合, 产生思想的飞跃, 由此推动个体本体, 在实践中开展与检验自我认知教育, 实现其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不断地实现精神的解放与升华。

2. 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认知教育是志愿行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志愿行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除了在于资金、管理模式、机制体制等外部环境与制度的客观保证之外, 它的内在动力存在于志愿者个体主体当中。

过去, 我们一味强调志愿者对他人的服务与帮助, 强调志愿者的奉献与牺牲精神, 而忽视了志愿者个人内在的精神需求和追求个体进步的意识。这样做的后果, 一方面导致一些志愿者感到自我比服务对象精神境界更高尚, 而产生出优越感, 以施与者的角色出发参加志愿行动, 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开展志愿服务, 从而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另一方面, 单纯强调志愿者的奉献与牺牲精神, 对于志愿者个体的自身发展与追求不利。实际上, 随着近年来我国志愿者人数与日俱增的同时, 部分志愿者组织队伍流失状况也较为严重[3]。

只有单方面的付出, 却不能获得回报, 容易导致个体精神动力系统的失衡。尤其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 具有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个体追求意识, 一旦发现在志愿行动中, 个体进行自我体力与精力的透支, 却又无法获得能量的及时补充与更新, 很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与挫折感, 进而造成志愿者队伍的大量流失。

事实上, 社会服务既是帮助他人, 又是帮助自己。只有在实践过程中,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个体的自我认知教育, 发挥主体能动性, 转识成智, 才能提升个体各项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 扩大视野, 社会见识也随之不断丰富, 真正转化进入个体内心深处, 建构成为个体内在的能量动力系统与社会适应动力系统, 才能真正激发个体内在的精神需求, 使其释放潜能。如此, 志愿行动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才不会流于形式、昙花一现。

3. 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是个体追求自我实现的现实体现。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类的需求是个体发展的基本动力, 他把人类需求分成五个层次, 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4]。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促进人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向往, 这种向往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 彼此间会成为共享某种志愿服务经验、感情和价值的志愿者群体成员, 大学生志愿者所从事志愿服务的自我认知教育也往往产生于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交往、人与人互动的关系和委身的志愿事业当中。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认知教育, 能升华志愿者个体的精神境界, 最终促进个人自我价值感的提升和自我的最终实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为同一种休戚与共的志愿精神所充盈, 在其中就会产生精神与精神之间的交流、认知与认知的互汇, 从而于有形无形当中进一步催生出个体的自我价值与个体的社会价值感, 挖掘出自身所应具有的潜能, 扩展视野, 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能力, 勇于承担责任, 体验成功的喜悦, 充满自信, 排除各种干扰, 并进一步地忘我投入志愿行动与生活中去, 一步步自觉地朝着自己选择的目标奋斗。

三、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属性

1.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具有实践性。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志愿服务扎根于社会实践, 它从实践中来, 要到实践中去。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 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建立, 服务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往往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志愿行动的实际而服务。并且, 借志愿行动,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亲身经历和亲自接触社会, 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信息与实际应用技能, 学习到社会适应与生存能力。在实践中, 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丰富的自我认知教育。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是以物质形式为本源和基础的活动, 也是以精神追求为前提和指导的活动, 它既为社会创造了有形的物质财富, 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又为社会创造了无形的精神财富, 而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将会起到促进社会发展和谐与进步的明显作用。

2.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我国的志愿服务, 与我国传统美德紧密结合, 具有中国特色。在志愿服务兴起以前, 学雷锋活动是人们助人为乐行为最重要的表现形式[6]。学雷锋活动一方面净化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营造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他人的整体欣欣向上的社会志愿服务氛围, 另一方面, 通过学习雷锋精神, 人们认识到自身的缺陷, 体会到与雷锋同志的差距, 借此对自我开展心灵上的内省审察, 从而向雷锋看齐, 追求他的精神高度。雷锋精神, 本质上就是无私奉献、为他人服务的志愿者精神。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 其实质是对雷锋精神的历史继承, 这是一种思想与高尚道德情操上的传承与延续。

3.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具有时代现实性。

随着时代的变化, 理念与思维也在不断发生转换与创新, 当前, 注重社会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 均是党和政府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具有全国乃至全人类共识的理念精神。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符合社会和谐理念, 以人为本, 具有时代现实性。人类具有极其高超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教育能力, 每一个个体的潜能都是无穷大的, 外部的约束或者理念均需要通过自我认知教育, 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 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成为内心的规范与纪律。他律的最终目的始终是督导个体的自我认知, 即内省的过程, 从而达到自我向善至美的自律, 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最终体现。

4.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具有美感属性。

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在未来的岁月里始终追求更善更美更真的人生境界做好了扎实的现实准备。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 将会指导与教育大学生积极对待人生, 热望美、善与真。在志愿服务中, 大学生志愿者不断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自我实现, 力求了解自身, 发挥自身的能力, 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产生一种社会和谐美好的精神动力。随着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行动的逐渐深入了解与认知, 志愿服务这种对秩序的需要、对行动完美的需要、规律性的需要完善组织结构性的需要, 都将很好地阐释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中的美感属性。

四、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实现途径

1. 群体教育。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通过志愿机构等社会性群体组织, 参加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技能培训, 同时了解志愿者权益保障等各方面知识法案, 在维护与保持个人志愿精神支持系统良好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技能, 为更好地完成志愿服务做好充分准备。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们虽然有热情、有激情、有奉献精神, 但是同样需要注意及时地给予他们关心与支持, 避免他们出现个人精力与能量耗竭的情况。对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开展相关培训, 不断为他们输送与补充知识能量, 是避免志愿者个体在志愿过程中精力耗竭的有效方法。随着相关培训的开展, 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汲取知识, 转识成智, 有助于他们把志愿服务的过程当作一种新的生命体验, 当作一种创新, 这也有益于志愿活动的可持续进行。

2.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自我创造学习机会。

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的教育主、客体均是大学生志愿者, 这是大学生志愿者从自我的角度开展的指向个体内心的教育活动, 是从自我的角度来探究人性的原理。在志愿者团体中, 大学生志愿者还可以互相学习, 学习身边有一技之长的其他志愿者的能力与特长;向服务对象学习, 向身边的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和事学习。通过自我的主体能动性, 更深刻地感悟社会;通过自我认知系统对事物辨别, 获得对世界加以分析的能力;通过行动, 传递个体自我对社会与他者的真实有效的帮助作用;通过自我的认知思考, 传递给世界这样一个讯息———人类心中律动蕴藏的爱与奉献将永远不会消失, 社会将会因此而更加和谐美好。志愿服务中的自我认知教育, 是在实践行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们对自我思想的检验, 它存在于志愿行为的过程当中。

3. 社会教育。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来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教育, 同时需要社会教育的力量参与, 需要党、国家和政府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表彰与鼓励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志愿者的代表, 并能够给予志愿活动以实际的政策、经费、组织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道德氛围, 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更好地投入志愿行动, 进行自我认知。

我们认为, 首先, 学校应与社会, 以及志愿组织机构有效沟通, 共同培养大学生们的志愿服务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学校要能够起到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们给予实际支持与帮助的作用, 减少大学生志愿者们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与负荷。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要想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 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教育应该少一些功利思想, 少一些外在的包装与华而不实的东西,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综合素质, 培养他们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的道德情操, 以及辨别美丑、善恶的基本能力。志愿服务活动, 在实质上与教育的这一根本目的相符。学校可以与志愿组织机构形成快捷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 开展相关互动活动, 以实践行动与亲身体会来扩展大学生志愿活动。

其次, 政府也应该具有规划与督导社会志愿服务的职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参与其中, 重视志愿服务活动, 参与规划、督导社会上的志愿服务, 这会对社会关心与关怀志愿服务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最后, 社会的新闻媒体、报纸文学、互联网、多媒体宣传报导等宣传信息平台方面, 应加强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宣传报导工作, 宣扬正气与积极乐观的事物, 推动与促进和谐社会与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完善, 从而在大的范围内为志愿服务提供社会保障,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构建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理解、尊重和关怀大学生志愿者们, 对个体自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必定会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积极开展自我认知教育。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1/20/con tent_12840505.htm.

[2]列宁.列宁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9.

[3]吴兴刚.70%的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反思[J].乡音, 2008, 6:9.

[4]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9, (3) :18-41.

[5]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55-56.

自我认知的能量 篇8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会带来很多消极的感觉。比如:你在进入办公室之前就知道今天的日程满满的,这可真让人感到压抑。跟难缠的客户打交道可能引起焦虑,展示新产品会让我们感到紧张。

比起普通员工,经理人的压力通常相对更大一些,烦躁及焦虑的几率也就更高,相应地,对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更大;更为可怕的是,这种负面情绪往往会殃及下属,而一旦员工感到自己被迁怒,心目中的经理人形象一定迅速恶化。

“如果开始工作的时候就忧心忡忡,那整个工作都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心理学家Tony

Dunderfelt说,人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到别人,在这种环境之下人们会不想交流,“因为没人想让自己更烦躁。一个人烦躁会引起一连串人的负面情绪”。

警惕负面情绪

Dunderfelt说:如果情绪不好,人们会觉得日常工作的压力更大。在一般情况下,焦虑意味着人们已经提前产生了烦躁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的思维模式是:“这样下去会发生什么?”或者“天哪,这样肯定会出错。”

比如:当一个人跟一个难缠的客户谈判的时候,他会担心自己是否能取胜。这意味着他会更多地考虑或者更关心失败的可能。这样他就会忘记很多控制局面的技巧并最终将谈判推向失败。

除了反映在情绪上之外,焦虑和恼怒也会表现在身体上。比如:手心出汗,头疼。有些人会胃部不适,心跳加速。有些人甚至会恶心、呕吐。

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经理人没有意识到这是由于情绪产生的,也不会意识到情绪会影响身体的能量——那种有助肾功能、心脏和血液循环的能量。“如果我们能减少焦虑、愤怒的情绪,我们会增加60%~80%这种能量。”Dunderfelt说。

学会“控制”情绪

Dunderfelt称之为“磁带”。“多数人知道,如果他们能更平静地处理事情,每件事都会做得更好。但一旦人的情绪产生变化,多数人会忘了这条原则。”

Dunderfelt说,“情绪的产生往往是不受控制的。在我们内心,它是一种自我运行的心理机器。”但他同时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学习如何释放情绪,学会更了解自己的身体。

想法先于行动

在锻炼自我认知的时候,基本的法则是学会观察我们内心是如何产生情绪的。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行为的真实原因。

每个人的行动都是由想法指引的。我们的行为基于思考、动机和情绪。

自我认知意味着对个人个性及其功能的探索。比如:经理人可以时常问问,如果是我,该怎么办。“比如:我想感受由于开会带来的压力,我就会观察别人在会议上的情绪表现。然后我就问自己,如何才能减少这种压力。”

Dunderfelt说。

穿透心理防线

这种自我认知的障碍来自于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经验过困难等负面经历,人们都会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如果曾经由于某种方法而摆脱困境,那么人们会倾向于在同样情况下使用同样的方法,以避免更大的麻烦发生。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就像一层‘心理的皮肤’。当这种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威胁的时候,感觉就像有人用刀对着我们一样。”

Dunderfelt说。

比如:有的经理人极其害怕威胁,而这也许是因为他小时候害怕被老师和家长责骂造成的。这时他应该告诉自己这是由于童年的影响,Dunderfelt将这种能客观看待自己心理倾向并能朝好的方向转变的能力称为“分裂”。

Dunderfelt说人们通常相信应该按照内心的想法去行动。但是,如果锻炼了自我认知的能力,我们就能学会不受我们的感受和情绪所左右。

“自我认识意味着人们能客观地观察自己就像观察天气一样,仿佛下雨了、天晴了;情绪产生了然后又消失了。”Dunderfelt说。

观察想法

Dunderfelt创见了一种特别的个人训练工具,来去除内在情绪的影响。这个工具是基于自觉地观察个人心理“机器”是怎样工作的。这只需要30秒,就是最忙的人也能做到。对经理人来说,这可是个好消息。

比如:你要做一件常会让你感到烦躁的事情。Dunderfelt的建议是:“在离开办公室之前,你就想像那种烦躁,想像你想尽办法也没解决问题。观察你自己,你就能发现这种烦躁是怎么产生的。胃部是什么感觉,呼吸是怎样的?你可能要疯了,这就是你的感觉。但你什么都没做。”

“坏情绪更厉害了,简直让人承受不了。要是真的像想像中那样呢?突然你发现那种不愉快消退了,这一切可能发生在30妙内。”

“现在你去做该做的事,想像并没有发生。这时你发现坏情绪只是你的心理暗示,如果真发生了,它也帮不上任何忙。”

这种训练对于经理人来说也同样适用。根据Dunderfelt的观点,人们只需要简单的练习就能明白,焦虑这种情绪是一种内心的“磁带”,记录了过去负面的体验。

Dunderfelt强调,不是仅仅了解自己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就够了,真正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对事不对人

“在工作环境中,我们时常对人发火,而且都把责任推给对方,我们会想这人真不可理喻。尽管我们都承认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但生气的时候就不这么想了。”

Dunderfelt说。当我们要反馈信息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对事不对人。“反馈必须是针对某事的,务必不要指向他的个性。同时,我们必须态度明确,表达清晰。”这一点,对经理人来说,格外有用。

让我们设想一个情形,一位经理对A员工在会议上批评B员工感到不满。他就可以这样说:“你不觉得你对B的评价有失公允吗?我记得你说B什么也没有做,这是真的吗?如果这真的是个问题,你觉得还有其他解决的办法吗?”

如果对方否认或者表现得很抗拒,职位高的人应该有足够的办法让谈话继续。重要的是发现对方为什么烦躁,而不是只关注他所表现的情绪。

“这并不容易。职位较高的人应该对当事人的解释表现得很有耐心。”

Dunderfelt说。但是他相信多数经理人明白:“一个好的领导不会对一个雇员下判断,或者去证明自己对他的判断。他只希望员工在团队中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

正面看待新体验

自我认知一个重要的起点,是对自己的新体验有一个正面的态度。我们必须承认和接受我们情绪的本来面目。

像构思一个小说情景那样来想像一个环境是个不错的开始。比如:一个经理人不愿意在会上宣布有人要被辞退的通知。他知道某人犯错误了,他必须被开除。同时,他知道宣布这样的通知是很令人沮丧的。所以他会认为这种任务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他应该告诉自己,好的经理必须具备处理好这样的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另外一种练习是站在镜子前,仔细研究自己皱眉的表情。然后我们对着自己微笑,先是眼睛然后是双颊。”然后我们想想那些让我烦恼的事情是不是那么重要。常常这样练习我们会发现,那些让人烦恼的事情并不像已经“存”在脑海中的那么让人难受。

领导力的新工具

员工对个人的成长负有责任。经理人作为员工的指导者,更有责任培养个人的认知能力。缺少自我认知能力的领导者很难真正称为“领导”。

“家长和老师知道他们必须教育孩子。孩子们是最‘烦人’的群体。家长和老师知道他们必须表现得像成年人。但当大人的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常常忘了这一点。只有我们能进入到自己的内心,释放内心的能量,才能做得像成人或者领导那样。”

Dunderfelt说。

Dunderfelt认为:“现代领导人不只要表现得像一个经理,他们应该有互动能力,更像一个教练。另外他们还要能鼓舞士气,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带头人。”但是,选择干部的时候,心理标准并不被看重。他们可能因为在团队中表现出色而提拔。他们可能是一流的财务专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

经理人们已经发现他们对具备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视。在Dunderfelt的训练课上,很多参与者建议我们讨论哲学和宗教的问题。不过针对经理人的训练也是从基础开始的,首先他们应该学会如何让员工愉快地开始一天的工作,愿意相互倾听和讨论问题。

(本文为本刊合作刊物芬兰《WalkAbout》杂志授权文章)

上一篇:关于外貌的好段下一篇:高中毕业留言感动语录